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14篇)
1.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一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趋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有效辅助数学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信息技术不但能够为学生呈现逼真生动的生活情境,而且还能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现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谈几点简单的看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忽视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漠视各种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的应用情境,直接进行孤立的知识教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的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见(视觉),听得着(听觉),还能用手操作(触觉),这种多样性的刺激,比单一地听老师讲强得多。[1]优美的音乐,色彩斑斓的图片,好看的动画视频这些充分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学习。
例如,在应用计算机课件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就可以用鲜艳的色彩,优秀的图案,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游乐场的动态图,贴近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兴趣,伴随教师的提问:有几架小飞机?每架飞机上有几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学生列出连加算式,引导学生加数太多时写加法算式不方便,提出加数相同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中去。
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演示,先让学生看到画面中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接着将它们的轮子换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等形状,学生观察后议论纷纷,个个笑得前俯后仰,最后画面又把轮子换成椭圆的,同学们看完后都说:“这也不行,坐上去谁受得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的轮子就行,其它形状的轮子都不行呢?”教师启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这样,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弄清了道理,深刻地认识了圆的特征。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轻松学习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抽象性形成矛盾。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知识的抽象性和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利用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2]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一难点,一般要把圆分成若干等分再交错拼好,不管是实践操作还是借助道具,最多也只能把圆分成16份,然而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的长是波浪形的,宽还是斜的,怎么能说它是长方形的呢?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演示过程中想到变化的趋势,把它想象成一个长方形,可是还有部分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很难想象出这个变化的过程及趋势。那么借助课件我们就可以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再把这些过程连贯起来,重复演示,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圆是怎么转化成长方形的,使这节课的难点被攻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设计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比较图,先在圆柱体里倒满水,然后在转倒入圆锥体里,整整倒了三次才倒完。学生通过观察形象化的视频演示,很快理解并表述了数量关系,“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三倍”或“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数学课上总需要作图,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宝贵的,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节省出大量的板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思考时间。由此大大地提高了数学课堂容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没有被认知和使用的年代,练习课几乎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枯燥乏味,效率极低。如今,信息技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
例如在练习中编制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用Authorware编制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可以使教学评价和反馈更加科学、及时、有效。还可以举行各种竞赛训练等,培养学生的自制力、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还可以减轻教师重复的教学和辅导,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
四、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如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知识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出示三条等长的线段,动画演示一条围成长方形、一条围成正方形、一条围成圆。如果长方形的长4米,宽2.28米,这三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学生面对这样新颖有趣的题目都为之精神振奋,开动脑筋,通过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证明了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最大、长方形的面积最小。这样,沟通了几何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明白了茶杯、水桶等物体的底面为什么做成圆的,也使学生们懂得了今后在实际生活中要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容量最大的物体必须用圆的知识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它的发展给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源泉,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无限延伸,并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的平台。但信息技术也不可改变其工具性,应服务于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过多地使用图像、声音,会影响学生的深入思维,如果使用信息技术不当,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新模式下的学习虽然存在很多优势,但是也需要逐步的过渡,传统模式虽然枯燥乏味,影响学生认知性差,但是在传统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更加勤奋好学,认真刻苦。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所以需要更有效的结合。[4]
参考文献
[1]唐利岩.巧借信息技术优化数学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6(6):00220-00220.[2] 张淑丽.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化解决数学问题[J].小学数学教育, 2016(5):29-30.[3]李保妹.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练习课[J].小学教学参考,2014,(21):51.[4] 秦冬芬.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07):142.
2.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二
关键词:网络,作文,展示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主张“我以我手写我心”, 它鼓励学生对生活世界和内心世界进行探究,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 使写作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要求提倡学生的主导地位, 但在作文的指导和评改上, 教师依然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 导致学生抓耳挠腮、冥思苦想, 挤出的永远是那么几个一尘不变的话题。
随着当前经济的改革日益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现代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手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 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作文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和作文教学的整合, 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探索, 我觉得网络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所起的“助教”和“助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使学生有话 可写
写作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 它是写作主体在生活积累, 在思想情感的积累达到了相当的程度时, 在内心产生的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灵感) 。以笔代言, 以笔抒心, 尽情地把情感宣泄, 这种情况下的写作就是一种令人倍感愉快的事。可是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的学生所面对的写作是戴着枷锁的舞蹈, 被要求在规定的范围内, 按大纲、教材、老师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再加上学生对所写的内容缺乏应有的、足够的生活体验 (现在已有一些作文题目注重这方面的内容了) 。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必然是假、大、空, 给人无病呻吟之感, 难以真正打动人。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自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来, 同学上网的机会也更多了, 习作的内容变丰富了。当甲型流感病毒在全国蔓延时, 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寻找甲流疫情的有关资料, 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关注全国的疫情发展, 体会党和国家对疫情的重视。这一阶段, 以甲流为话题的学生作文呈现了多种文体、多种角度, 有说明文体裁的《甲流及其预防》, 有记叙文《都是“甲流”惹的祸》, 还有小说《饭店风波》。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关注生活, 感受社会, 点点滴滴存于心, 形成了丰富的生活积累, 这时候的写作才有话可写。可见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资源, 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也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 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扩大作文教学的容量, 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使学生把写 作当作学习的需要
现在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建立了校园网。我带领学生浏览一些优秀作文的网页, 让他们阅读同龄人的作文, 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利用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赞赏的心理, 把学生中优秀的作文打印成文, 或推荐给校报, 或张贴到教室中, 或上传到学校网站上, 同时在网站上专门开辟了学生习作专栏。为了让自己的习作上报、上墙、上网, 每个学生都全尽可能地去感受事物, 去亲密接触生活, 渐渐地, 在学生眼里, “一草一木皆关情”了。班上一个同学的作文发表了, 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写作的热情, 全体同学形成了“比、学、赶”的良好氛围。长此以往, 学生写作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潜移默化中学生觉得写作也并不是一件难事, 原来怕写作文现在变得乐意写了。我班在网上开设了一堂综合实践课《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学生查阅了大量的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以后, 模仿《动物世界》中对某一动物的介绍, 写一段介绍某一野生动物的解说词, 学生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我为 ______ 辩护》、《我眼中的 ______》。学生的习作除了在网上发表以外, 学校还开辟了一个橱窗, 专门发表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的作文、图画。学生还通过网络发出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 倡议书真切感人。通过展示, 学生获得了成就感, 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学生把写作当作了学习的需要。
三、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促进学 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我和相关学科教师联系, 利用电脑课, 让学生到学校的网站上去读一读自己的文章, 查找一下其他同学的作品。我还向学生介绍其他学校的网站主页, 通过链接让学生了解其他学校的学生作文情况。随着网上习作的传播, 许多同学爱上了写作。我班的苗海琦同学, 原本写作水平一般, 自从有一篇文章《我们的班, 我们的家》被我上传到网页后, 经过教师和同学在网上对他作文多次修改后, 面对被改后的作文, 他也不敢相信自己也可以写得这样好。最后此文被推荐发表在《寨中校报》上。苗海琦同学也开始喜欢上了写作, 他还报名参加了《常州日报》小记者。平时我也把学生的一些习作不加修改地上传, 让学生在下面回复修改意见, 也可以用同一内容另写文章。最多一次对于同一篇文章的修改达到了四十一楼 (四十一人次) 。
我也把自己写的一些作品上传网页, 和学生交流, 供学生借鉴。
网络为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生不必和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了, 通过网络文字缩短了心灵的空间, 减少了心理的压力。
综上, 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了学生知识的空间, 网络作文教学强化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重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网络教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在今天的作文教学中, 我们有必要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 做信息的主人, 跟上信息时代的节拍。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作文教学的实践, 为每位学生铺设了一条提高写作水平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敏南.对“主体性作文教学研究”的理性思考[J].教书育人 (教师新概念) , 2001 (10) :20-21.
3.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网络;专业成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何为“互联网+”?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网络以其信息海量、资源共享,交互便利等优势,正在引发“学习的革命”,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促进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挑战。
一、借助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
1.借助网络搜索,积累教学资源
语文教师丰富的教学资源十分重要。如果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仅仅依靠教材和参考书进行备课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网络。因此,我们要善于借助网络搜索积累教学资源,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语文课具有深度与厚度。但是,现在的网络资源也是参差不齐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备课过程中要注重对网络资源归类整理,要善于为自己建立“教学资源库”,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在“教学资源库”里设置优秀课件、教学前沿、时政要闻、优秀试题等文件夹,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后,课堂教学自然能够得心应手。
2.借助网络资源,拓展阅读视野
所谓阅读视野,就是指阅读者阅读范围的宽窄程度。阅读视野是阅读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阅读视野广阔就能够有效地进行高品质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阅读视野广阔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视野的广阔,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网络资源来拓展自己与学生的阅读视野。实践证明,小学语文教师借助网络搜索能够为自己的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不断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表明,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专业素养的重要衡量标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如果一名教师不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1.借助网络工具,形成反思习惯
培养反思习惯对小学语文教师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要善于借助网络工具形成自己的教学反思习惯,有了反思习惯,才能够有效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例如,现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有QQ,要形成利用QQ空间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总结自己课堂教学的得与失。现在,微信朋友圈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把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形式进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若能够引发朋友圈内其他教师的互动交流,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2.借助网络平台,推进反思深度
像上面所说的利用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的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反思习惯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借助网络平台,推进自己教学反思的深度。
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通自己的个人教学博客,在博客中,要坚持每星期写一篇教学反思博文,对自己一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教学案例及失败的教学案例进行记录和评论,这样,能够为自己的教学论文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博文具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每一个学期给自己确定一个专门的主题,这样,就能够更加有目的性地促进自己的教学反思渐渐走向深入,不断促进自己专业素养的综合提升。
三、借助网络教研,提升教学能力
网络教研与传统的教研形式相比,具有灵活性与主动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是十分受教师喜欢的。作为一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或者当地,甚至是发达地区学校组织的网络教研中去,要能够在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专业成长,从而完成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实现教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1.QQ群问题解答中提升理论水平
据教育专家调查研究,现在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还是十分欠缺的,这是阻碍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培训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理论讲座的形式,这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够有效地吸引教师的主动参与。笔者所在的学校,现在已经采取了QQ群问题解答的理论学习模式,笔者利用这一平台,有效地促进了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在QQ群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学校会在每周规定一个时间段分教研组进行培训,要求教师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在QQ群中提出。每一次活动,学校都会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或者优秀教师用教学理论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解答,这样,就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
实践证明,这样的理论学习方式由于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地让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理论学习。这样的培训形式紧扣教师的成长需求,能够收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2.微信教研沙龙中突破教学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会发现一些教学难点,这一些教学难点如不突破,很难提升教学质量。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微信教研沙龙的形式。
所谓微信教研沙龙,就是指学校将教师的教学难点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然后,让大家在这个平台提出自己突破教学难点的意见。这样,同学科的教师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互动进行讨论与分析,最终找到突破方案。 沙龙教研形式由于具有方便性的特点,能够吸引教师参与其中,有效地促进他们教学水平的提高,收到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4.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四
佚名
[摘要] 新课改下,教师不仅要有“预设”的能力,更要有对“生成资源”的把握与利用的能力,才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教材资源、误性资源、差异性资源、问题性资源、生活资源五方面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的有效捕捉与利用,以期能使教学过程变得丰富而灵动,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成性资源
捕捉 利用 生成性资源是指数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和新结果等。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而学生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些教学资源有些是非预设产生的,有些是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巧妙利用生成出来有价值的资源,进行生成性教学,从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我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综合性、弹性加大了,能给教师以广阔、自由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用心领悟,深入挖掘,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把教材激活,适当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21页第8题时,题目是要求学生量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四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
数,并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测量,纷纷发言。生1:我发现了每个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都相等;生2: 我发现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180°,四边形内角的和是360°,五边形内角的和是540°,六边形内角的和是720°;生3:我发现图形每多一条边,都比前一个图形的内角和多180°。应该说,学生的发现非常棒,实现了本题的教学目标。但我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追问: 不用画图形,也不用测量度数,你能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吗?这样将学生的思维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学生有前面的发现,说出七边形和八边形的内角和不成问题。进而我又提问:你能求出二十边形的内角和吗?这就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一开始感到困难,稍等片刻后便提出可以一步步加180°,但太麻烦。我顺势引导: 是呀,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你能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呢?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图形的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上来,学生经过探讨终于发现:边数减2就是三角形的个数,再用180°乘三角形的个数就是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探索规律的合理过程: 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发现这类问题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不断激荡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地实现了编者的意图。
二、珍视错误性资源,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理解数学知识 心理学家盖耶曾说过:“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由于认知特点、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在探究新知的过程,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解”“错例”“错说”等。面对这些错误,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轻易地判断对与错,更不能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或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捧上,而是要珍视学生的错误,并能独具慧眼,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美心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kg面粉,李师傅领了4kg面粉,她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还剩几kg面粉?”本题
是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中有关算理的理解以及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再进行反馈交流。结果不出所料,很多学生通过竖式计算得到这样的计算结果:4÷0.32=12(个)„„16(kg)。针对这个比较典型的错误,我并没有马上评价谁对谁错,而是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进而追问学生:“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方法一:余数16比除数0.32大,说明答案是错误的;方法二:余数16比被除数4大,说明答案是错误的;方法三:通过验算,用除数乘商再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说明答案是错误的。在确认错误的基础上,我再引导观察竖式计算过程,结合算理开展分析与推理,找出正确的余数。即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100,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乘以100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乘以100,正确的余数应该把16除以100得到0.16。我采取“将错就错”的策略巧妙地创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在“出错”中发出光彩,让学生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求知过程中真正内化吸收所习得的知识。
三、把握差异性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感悟中形成数学技能 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不同,即使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性。教学中不应人为地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或过分的规范,而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自主性。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同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情况,教师不应打压这种情况,而要把握时机、利用学生的争论来生成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思考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展现,让学生们在这种思考的交锋中碰撞,在碰撞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形成数学技能,从而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请仔细观察小鱼平移了几格?说说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发言:小鱼平移了8格,因为a到A的距离正好是8格或b到B的距离也正好是8格,所以这条小鱼平移了8格。绝大多数同学表示赞同,都是运用了 “点对点”数格法。此时教师留意到一个小小的声音“我不是这样做的”,他反馈认为:“可以先数一数图形占了几格,再数一数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然后把它们相加就是平移的距离。”“点对点”数格法是平移中一种较为普遍的方法,但小部分学生会犯数“图形与图形之间相距格数”上的错误。而“数格法”由于减少了寻找“点”的过程,而显得更简单易懂。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不自信的声音,那不仅打击了这位学生的自信,还错过了这种好方法。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捕捉这些瞬间生成的动态性资源并正确处理,把它们变成宝贵、有效的教学资源。
四、利用疑点,抓住“问题性”资源,引导学生在认知困惑中激发求知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课堂上,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疑点,并重视学生的疑问。不要“视而不见”或者“打压”,要创造宽松的环境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允许学生对别人的思想、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学生产生疑问后,教师要循循善诱,并且机敏地发展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将学生显得粗拙的问题进行提升并发掘出其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价值。那么,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的勇气和创新的灵气,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点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会增强探究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内容时,当完成了课堂预定的目标(比较分母相同和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后),正想出示练习题,一个好学的学生问: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又该怎么比较?我一喜:这不是课前设想正愁没有切入点的问题吗?由于学生仍处在积极的情境中,因此这一问题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回应。生1:也可以像刚才一样画图表示(但这一方法立即招来反对意见——太麻烦了。)生2:利用刚学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我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趁热打铁,就出示了一道:3/7与5/13,这两个分数该怎样比较?新的问题再次激起同学们创新的火花,教学难点在师生互动中突破,并达到了最佳的精神境界。在上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利用“问题资源”这一极好的教学契机开展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课堂也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注重生活性资源,引导学生在知识联系中拓展数学视野 信手翻开人教版新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这教学内容时,先让同学们回忆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谁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接着,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测量铅笔的长度、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教室的长分别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要测量建水第五小学到建水第一小学的距离,应该用哪个单位?那测量建水到昆明的距离呢?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今天要学的长度单位千米。在引出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后,我还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在建立1千米的概念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你的印象里,你觉得1千米大约有多少长?”由于学生对于1千米的概念在脑子里是模糊的,所以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像火车那样长;有我们学校一圈长„„”但他们至少知道一点,那就是1千米很长,在肯定他们回答出1千米很长的基础上。接着,我让同学们想办法:怎样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很快,就有学生说可以用尺子量。
马上就有学生反对了,理由很简单:这样量太麻烦。不一会儿,又有学生提出可以用脚步来量:我们课前已经走了100米,大约要一分半钟,那走完1千米大约要15分钟。我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问:那你觉得走15分钟能从校门口走到哪儿?东门、新华书店、奥城„„由于有了学校作为起点,加上走15分钟的提示,很明显,学生的回答跟1千米很接近了。接着,我就考考学生们的估计能力怎样?请他们估计一下: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由于,学生在脑子里已经有了1千米的概念,很快就列举了很多1千米的例子。
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忽视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那其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把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使学生更易于感悟和理解,又促使学生在知识联系中拓展数学知识,扩大相关的视野。
总之,教学中,到处蕴含这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学生奇思妙想中,甚至是胡思乱想中。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机智生成,把这些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超越课本内容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将更多的个人信息融入到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朱志平的《教师在课堂动态生成资源中的作用发挥》(J)教育发展研究,2006(10)
5.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发展 篇五
王向阳
现代信息技术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它也有可能造成教师的一种依赖,一种惰性,对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教学造成了无形中的桎梏。这显然有悖于我们开发教学资源的初衷。
那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资源呢?如何利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呢?
根据《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前常见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包括9类,分别是: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另外,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资源,如电子图书、工具软件和影片等。现在的小学教学资源中,主要包括教材配套光盘、教学资源库、各种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录像等等。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挑选适合教师自己发展的资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有的资源适合用来开展日常的教学工作,有的只是一种补充性辅助资源,有的帮助我们开阔教学视野和教学思路,有的适合我们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找出自己的不足。
先说教材配套光盘,现在很多公司针对现行的各版教材推出配套的教学光盘,这些教学光盘与教材同步,老师们用起来自是得心应手,乐不思蜀。学生也喜欢看这些图文并茂,音画俱佳的课件,好一派和 谐的教学氛围。久而久之,有的老师就养成了一种惰性,教学也就成了一种课件的放映活动了,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做课堂的领导者、指挥家,不管教学光盘如何贴合教学实际,它也只能作为我们教学的辅助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只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不能左右我们的教育思维。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库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才能发挥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作用,实现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同时,教师应该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光盘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教学光盘内容也凝聚了很多一线优秀教师的智慧结晶,如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是否一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再说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指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制者按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课件制作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相关教育技术和理论知识,吸收先进理 念,并在课件设计过程中以整合观创新教学设计和课件的设计,这样才能制作出好优秀的课件,教师还要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与教学模式。因此,通过制作课件,提高的不仅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再说说教学录像,教师认真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从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安排、板书设计、师生合作、课堂气氛、教仪教态、课堂语言等方面,全方位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寻找不足,寻求改进教学的突破口。与传统的“备—说—上—评”的研课流程相比,教学录像反思更直接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可以一次次再现师生教学活动的场景,更利于教师自我反思,对教师的触动也更大,教师受益匪浅。同时,教师还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录像进行教学反思,记录自己的心得与收获,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新想法。这样,教师就在不断磨砺的过程中蜕变,从而不断地进步。
6.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六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
赵建丽
[摘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利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利用网络信息课程资源,促进学生有效发展。[关键词] 英语学科;课程资源;新课程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然,如何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英语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广大英语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谈一点体会。
一、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设施(图书室、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等)、多媒体、校园景观等。教学中应积极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有利环境,营造英语学习的浓厚氛围。
1.校园和教室的布置(1)校园和教室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校园建筑物上的标识和指示语、一些针对学生的通知、告示、标语等都可以用双语书写。(2)美化教室。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印有英文的图片或卡片,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气息;张贴学生自制的英语小报和墙报,使其更多地接触和了解英语;张贴学生的绘画作品,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张贴学生的优秀英语作文,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3)改变教室布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把座位由“秧田”型变成马蹄型、口子型、U型等形式。这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密度,缩短他们之间的心理和空间距离,提高学生个体活动的空间和频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充分发挥和利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图书室、语言实验室、音像设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设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如成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组织英文歌曲和演讲比赛、举办英语校园广播等,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大量欣赏原汁原味的英语文章,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进行自主构建。鼓励学生从英语报刊、原著中获取他们需要的养分。具体教学时,我每周安排1课时,把学生带到阅览室,带领他们阅读英语报刊,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原著。
3.充分利用外教资源,开展英语夏令营活动夏令营活动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英语环境中,我校已连续举办了多届英语夏令营活动。学生从中体会外籍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风格与我国教师的不同,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夏令营活动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的非语言信息。
二、充分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要“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需要,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与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课程资源来自社会生活。英语教学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如:当地的风景名胜、博物馆、纪念馆,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大课堂中观察、调查、获取信息,学习英语;再如节日、纪念日、刚刚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有价值的社会现实,把它们有计划地、及时地引入到英语教育教学之中。这加强了英语课程和时代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用英语的能力。
2.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正如一位西方教育家所说:"Tell me, I will forget.Show me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I will understand.”课外活动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竞赛,开展朗读、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汇报演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机会。校外英语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能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应立足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从教材资源、生活资源及社区课程资源等方面来提高并发利用课程资源的实效。
3.要根据需要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创设地方或学校的英语课程地方或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当地的课程资源。我在教英语《Plant trees》一课,先结合本地山区的绿化及学生参加义务植树的情况。再讲植树节,为什么植树和森林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最后分析理解单词、语法,既完成了英语教学目标,又渗透了环保知识。这也是开发地方或校本课程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积极开发并利用网络信息课程资源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料(文字资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或Internet上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1.单元网络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实践证明,单元网络课件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利用网络课件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教师利用网络课件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次教学,达到因材施教。如在学习《Unit5 Have a good time》时,在网页上只要点击海南岛,就会身临其境地了解和学习海南岛的热带风光、风俗习惯、人文景观、历史地理,就如同到了海南岛,边“旅游”,边学英语。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积极探索。
2.文本文件的利用因特网储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均可在网络上找到它的背景资料或相关的文本材料。教师可通过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输入每单元的关键词,就可获得大量相关的信息,再根据需要制作成课件呈现给学生。以《Unit8 Merry Christmas》为例,通过搜索,可以获取许多有关东西方节日的英语文章。使学生了解到各种东西方的传统节日,学到东西方的不同风俗与文化,同时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选择的素材。
3.图片及音、视频文件的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语言环境尤其重要,这能提高理解所学英语的能力,加深印象,强化记忆,让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在多媒体教室里可以向学生展示从图片、声音到影片等各种多媒体视听材料,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多源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此外,Internet上有许多可供学生课内外使用的训练学英语听力的音、视频文件,如:《Step by Step》, 《New Concept English》、英语新闻以及许多英文歌曲、电影等等。
总之,积极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难以取得实际的教育成果。英语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合理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为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7.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问题,措施
众所周知, 水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 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农业发展对水资源产生了严重的依赖, 并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水源危机。因此, 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 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 规范水资源的利用方式,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杜绝浪费, 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同时, 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和谐。
1 水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为了规范水资源管理行为, 我国建立了《水法》, 但是, 在实际的水资源利用中, 还存在很多不按规定执行的情况,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情况, 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激化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因此,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 统一水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短缺情况。为此, 我国开始开发地下水, 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标准, 在开发过程中, 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情况, 甚至造成多地地面塌陷, 地下水漏失的严重后果。因此, 在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工作中, 必须建立统一的水资源开发与规划制度, 做到合理开发, 统一规划。
1.3 水资源市场分配不合理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因此, 很多人就在水资源的利用上缺乏节制, 节约意识相对薄弱, 在水资源的市场分配上不够合理。为了使更多人都能用的上水, 国家降低了水资源的收费标准, 从而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成本。但是, 很多人就觉得水资源丰富, 促成了人们浪费水资源的心理, 使得水资源浪费情况日趋严重。
2 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2.1 加强水资源行政管理能力
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 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 确保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相关行政部门必须把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放在工作首位。首先, 要意识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确保其发展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 在保护水资源方面, 要始终把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紧密结合, 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后,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建立相应立法, 以法律的强制效率规范水资源管理活动及利用, 推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
只有加大水资源节约与保护的宣传力度, 在全民中树立保护水资源的强烈意识, 才有助于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在群体人民群众中普及《水法》知识, 使人人都能懂法, 人人都能自觉守法,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可以在每年的“世界水日”组织有意义的活动对水资源保护进行宣传;借助广播, 电视, 网络等媒介宣传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大力宣传, 在人们的心中达成共识, 全民行动, 保护水资源, 提高资源的持续利用。利用人们可以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 利用洗菜洗碗的水浇花, 利用洗衣服后相对较干净的水擦地板、洗马桶等, 工业上也要采取一定的工艺加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从而节约资源,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2.3 把水资源保护当作重中之重
面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水资源保护已经刻不容缓。近年来,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越来越发达, 对水资源的利用和需求日益增长。在水资源利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各种生产、生活用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资源污染, 浪费掉了大量宝贵的水资源, 减少了我国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水资源, 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
2.4 加大执法力度
国家在不断完善立法的同时, 还要加强水法规的宣传, 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 充分利用法律的强制效力, 行使水行政部门的权力, 保障所负责区域的水资源得以可持续利用。只有各部门尽职尽责, 全力合作, 才能在更大范围内推行《水法》, 使全体人民都能力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 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大发展。
3 结语
水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应当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改善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 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促进我国形成生态良好, 人与资源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近年来, 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 推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 我国政府不断转变治水方略,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管理工作, 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并在日后的工作中, 不断创新管理思路, 将保护水资源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部分,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 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使我国水资源能够沿着合理、可持续方向发展, 以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华卫, 杨钶, 陈辉.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北京农业, 2012, 18:149-150.
[2]桑文红.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科技展望, 2014, 15:136.
8.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八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促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
刘勇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是高等学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纲要课与概论课、基础课、原理课共同构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学科特性决定了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课堂教学。考察绍兴徐锡麟故居的例证,较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纲要课;历史文化资源;绍兴;徐锡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是高等学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纲要课与概论课、基础课、原理课共同构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这就对讲授思政课的高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具体到纲要课的教学,必须首先对纲要课的学科特点有精准透彻的把握,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纲要课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特点,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课堂教学。下面从绍兴为纲要课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何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的教学效果来论述。
一、绍兴为纲要课提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纲要课的学科特点,需要可感的历史文化资源来为理论提供支撑,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城市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与教材结合的重点案例来分析。
(一)纲要课的学科特点
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既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般特点,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性。纲要课与其他思政课相比,其他思政课程以理论为基本元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为讨论基点[1],纲要课的史实特点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材的整体逻辑体系按照时间排列。时间是历史的根本特征,教材的十章内容从时间的跨度上,从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开端,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贯穿中国近现代的各个发展阶段。第二,教材每编的综述是对这一阶段历史的高度总结。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是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八十年历史的概述,包括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等历史内容。中编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是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十年历史的概述,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人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等历史内容。下编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是对改革开放中国三十多年的历史概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内容。第三,教材章节叙述上是以史为纲。教材的每章、每节甚至每一个标题,都有具体的历史内容,都是对历史的概括、总结与评价。
介于教材的这种特点,充分开发、利用史实元素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和国情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绍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绍兴地处江南水乡,位于浙江宁绍平原,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四千年前的尧舜禹时期到近代历史,绍兴出现了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近代以来,包括浙江在内的沿海诸省较早的接受西方民主思想的洗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礼,民国时期浙江是思想文化活跃的省份之一,这些都为绍兴在近代史上成为文化重镇奠定了基础。绍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涌现的历史文化人物,从涌现的高潮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人物的主要的贡献上也可以分为两大类。首选,从涌现的高潮上可分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在辛亥革命前后主要历史人物有徐锡麟、秋瑾、陶成章、蔡元培、陈魏、陈志军、巩宝铨等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主要历史人物有蔡元培、鲁迅等人。其次,从这些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来说,可以分为革命家和文化人两大类。革命家主要有徐锡麟、秋瑾、陶成,文化人主要有鲁迅、蔡元培。这两种划分有交叉,有的历史人物既是辛亥时期著名革命家又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如蔡元培。这些绍兴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现在大多开设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内建有人物事迹展厅,是了解这些人物事迹和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地。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有代表性的、与纲要课教学结合比较紧密的绍兴历史文化人物作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探索,力求把纲要课上好上活。
二、如何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
绍兴有如此之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以利用当然非常可惜。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纲要课的教学,至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让学生理解纲要课的性质和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是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一)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让学生了解纲要课的学科特点和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教师上好与学生学好纲要课的前提,为此,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是必要的。在开学的第一节课,笔者就进行了主题为“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课。指导课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向学生介绍纲要课的学科特点;二是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及具体的操作办法。在介绍纲要课的学科特征上,强调纲要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有不同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即以“史”为线索贯穿思想理论,以论“史”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这样使学生对纲要课有一个整体认识,也为下面的说明提供方法论支撑。在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及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首先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意义在于,历史现象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为历史提供了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立体材料,能突破教材文字平面化的局限,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次说明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纲要课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再好的教学理念,如果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落到实处,也是纸上谈兵。笔者所在的高校地处绍兴,利用绍兴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教学具有现实性。笔者认为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至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让学生搜集、整理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绍兴籍人物,如秋瑾、徐锡麟、蔡元培、鲁迅等历史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二是带学生到这些绍兴历史人物的故居参观,让学生写出参观心得体会。
(二)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绍兴的徐锡麟故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等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代表性,参观这些名人故居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可能拿不出很多时间对这些名人故居进行一一参观,因此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选择其中的一二处作为参观重点。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名人故居分成四个步骤。第一步是确定参观对象。如果教师的教学安排在于利用绍兴的历史文化资源讲授辛亥革命,可以选择锡麟故居、大通学堂、秋瑾故居;如果讲授新文化运动,可以选择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笔者选择的是徐锡麟故居。第二步是教师进行先期的参观和知识积累。教师首先自己对选定的名人故居的位置、交通路线、故居的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等有比较详细、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带领学生参观时做到游刃有余。第三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如要求学生在参观前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论文部落------------论文发表_论文格式_论文范文论文部落专业发表论文网
了解徐锡麟的有关革命事迹,并且在参观后写出心得体会。第四步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体验。笔者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位于绍兴东浦镇的徐锡麟故居参观,并且现场对徐锡麟的事迹进行讲解。
经过参观之前的教学方法指导,使学生认识绍兴历史文化资源的意义,同时也知道怎样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纲要课的学习。在此基础上,选择重点考察对象,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最后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三、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的教学效果
从选定考察对象到实地考察,这只完成了教学的过程,真正检验教学还要看教学的效果。考察徐锡麟故居教学的效果如何,可以从学生的参观心得体会和参观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分析。
(一)从学生的参观心得体会中看效果
从学生参观徐锡麟故居后写的心得体会中看出,学生的收获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即知识方面和情感体验方面。从知识方面的收获看,通过这次实地参观,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家徐锡麟的平生经历、主要事迹及故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对徐锡麟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革命家徐锡麟的敬仰之情,二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三是促进自己努力学习。从第一方面看,学生普遍怀着敬仰之情去参观徐锡麟故居,感受到徐锡麟为民族的未来不惜牺牲生命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所在,纲要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第二方面看,学生从徐锡麟等革命家事迹中,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有助其树立珍惜美好生活的人生观。从第三方面看,学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希望。总之,这次参观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效果比较显著。
(二)从参观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效果
笔者选择考察徐锡麟故居是出于教授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考虑,所以在讲授这一章前,先带领部分学生考察徐锡麟故居,为这一章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参观后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从参观徐锡麟故居的学生的课堂反映看,这些学生因为已经对徐锡麟的事迹有了解,并且受到徐锡麟爱国主义精神的感染,所以在课堂中再次提到徐锡麟时,就对辛亥革命有了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理解。二是从参观后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对纲要课的认识增加了,上课的注意力更集中,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上好纲要课,要因地因时制宜,没有统一的模式,笔者所进行的只是一种探索与尝试。期待在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教学上出现更多的探索与成果。
[ 注 释 ]
9.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篇九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比如在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注重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能起到一方面或更多方面作用都是有效。另外,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有效需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第一,要找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运用资源的目的要清楚;第二,要依托教学资源,朝着教学目标精心设问;第三,基于对资源分析,提升基本观点和方法。
筛选资源是否可以把握三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在含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尽可能做到有疑、有趣。
10.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
一、利用网络及其资源开发课程资源, 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夸美纽斯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长期以来教师往往习惯把教科书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这种狭隘的课程资源观使政治课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变得“枯燥无味”。按照新课程理念, 教材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报刊、图片、音像、网络, 包括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等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 以其信息量大、方便快捷、贴近生活、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实践参与等特点, 能及时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 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高了德育效果。利用网络的优越性, 在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有关国内外形势最新变化的材料, 缩小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时间差”, 用新鲜的信息刺激学生, 从而改变了传统政治课教学的现状。与此同时,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 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 且易于接受。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特别是一些动态性知识的教学, 应尽量选用最新的资料, 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最优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通过课堂上对网络材料的应用, 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引导、激发学生正确上网、用网, 引导他们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以及社会的主流思想, 促进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网络资源的应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热点问题。网络的材料往往是来自现实生活中, 是一些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用这些材料创设的情境能使学生感到新鲜, 有吸引力, 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例如, 针对学生有切身体会的“甲型H1N1流感”这一时政热点, 教学中教师可预先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设置以下问题: (1) 国家为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 在财政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这体现了财政的哪些作用? (2) 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防控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工作? (3)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 让学生讨论, 激励学生质疑, 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懂会用。
三、利用网络及其资源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性,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 搜集素材资源, 进行研究性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性进行探究式地学习, 都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促进知识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统一。例如, 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中, 教学过程以泉州地方传统文化为背景, 以学生设计泉州文化旅游线路为线索, 通过多媒体展示“泉州文化旅游线路”探究成果, 进而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分析、体验、感悟。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现象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 通过情理上的引导, 让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 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 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 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创新的思维与能力。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充分互动,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设备,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道德目标的高度统一,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四、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政治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 在网络迅猛发展的今天, 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及其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布置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电子作业, 引导学生在利用网络完成电子作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道德价值观念创新。开放化的网络也能以宽容的态度, 认可和接受未成年人群体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规范、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理想, 从而为网络社会和网络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多元的网络, 无疑开阔了未成年人的价值视野, 并进一步作用于他们的道德层面, 促使其依据其自身的网络境遇, 不断构造自身的道德体系。
实存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开放自由的社会, 网络社会较之这种实存的社会, 其开放自由性与价值多元性有过之而无不及。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标举创新的时代, 更是一个富有创新的时代, 网络社会将人类创新的意念和行为推向更高的起点。网络社会是刚刚介入现实生活的一种生存形态, 网络社会的生存规则尚处在始建状态, 全新的网络社会需要年青一代去开发、创建, 处在创新之中的年青一代更需要适应网络生存的新道德的规约, 这种规约不是社会主体道德的‘硬性规定’, 而有赖于年青一代的自创自建, 从这一意义上说, 网络社会是未成年人亚道德创新的热土。”教学中拓展教学空间,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将网络资源与学科知识有结合, 必将有助于未成年人道德价值观念创新, 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摘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 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对传统媒体和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
11.关于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写作 篇十一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出来之后,一片哗然。很多人指责这个题目出得莫名其妙,让人看不懂它具体想表达什么意思,也让很多学生感到难以把握。说实话,这个材料确实有点乱,意思也不是很明确。但在我看来,这种模棱两可的题目其实是最好写的。因为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对付它:任意抓住一点,展开写作,不用去管它的别的意思,别把自己陷进去就OK了。
这里有个道理:写高考作文和回答文科论述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文科论述题,给了你材料进行论述,你必须把材料中反应的问题都找出来,漏了一点就会被扣一点的分。但高考作文要求“扣题”,如果题目本身比较模糊,你只要把作文写的和材料中的一部分有关系就算“扣题”了。其它那些你看不懂的部分,根本不用去理它。
我还是按照上一篇写《海龟与老鹰》的老套路来,用思维导图理出写作思路,然后写作。有人要问:“怎么都是一个路数啊,创新啊,你要创新,不然不就写成八股文了么?”
如果高考要一口气写10篇文章,当然需要换路数,但反正你只需要写一篇文章,而且分数多达60分。如果不按照比较稳妥的套路出招,一旦出错了,真的是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最好还是稳妥点。如果你想当文学家或者是写点后现代小说,最好还是不要在高考场上拿自己的前途来尝试。此外,我画思维导图理思路的方法不是什么“死套路”,相反,它是西方现代思维科学的一大成果,专门用来锻炼人们的发散性思维的。这个问题太复杂,我不想在这里长篇大论,对思维导图我在我的《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上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各位在提出质疑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思维导图”。
我们仍然采用三个步骤来完成北京08年高考作文:审题、理出思路、写作。
第一步,审题:
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第二步,理出思路
我自己画的写作思维导图如下:
首先,从题目出发,我想到了三个方面。第一是杯子里面装了石头,看起来满了,但里面还有很多空隙,可以装沙子。装了沙子还可以装水。这让我想到一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这可以说明我们在利用时间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要总以为没有办法再进步了,实际上,我们应该努力突破自己的极限,总会把事情办得比现在更好。这是一条思路。
第二,材料中还说了一个男孩把沙子和水倒出来,往里面装石头。这个“倒出来”可以想到从我们头脑里面去掉旧的、落后的思想,装入新思想。这可以和鼓励创新、鼓励接受新想法、听取别人的意见联系起来。这也是一条思路。
第三,关于杯子里面到底可以装什么,同学们之间都存在争论。这个让我想到全国高考作文题目“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相信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做过历年高考真题,这个题目想必写过。如果实在没有办法了,可以把自己以前写得这个内容改一下,作为自己的作文。总的意思就是鼓励个性化思考,欢迎争论。这也是一条思路。
我最后选择了第二个思路。选择好思路之后,开始想结构。结构也是我写上一篇《海龟与老鹰》一模一样的。文章分为“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仍然采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接说明自己全文的意思,让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你的思路。
中间分为两块:“分析和事例”。事例我想到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还有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思想的转变,这两个点都是高中生可以知道的内容。此外还加了个庄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也相当有名,很多人高中生都应该知道 思维导图模版。
结尾是结合一下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做一个总结,还可以稍微升华一下,上升了国家民族的前途上来。
第三步:开始写作
(全文899字,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我花了40分钟写完,除了修正一些错别字外,都是一次写成的。没有增加新的句子或段落。)
我的杯子,听我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庄子的话。单从这句话理解,似乎是鼓励人们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但庄子的原文下面还在有话,意思却正好相反,他的本意是:知识太多,人的一生根本无法学完,因此不应该试图去学习所有的知识。
我们的大脑,就像这个杯子,能装的东西——不管是装石头、沙子还是水,都十分有限。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有方向、有选择、有辨别,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那个男孩敢于把沙子和水倒出来,再往里面装石头,这就是一种聪明的做法。我的杯子,装什么,听我的!
12.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二
随着企业经济活动日趋活跃,企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方面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需求的增长,我们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分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在企业经济建设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进的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思想和决策方式的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加速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已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但是,客观事实在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是企业变革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其缘由是当企业发展时必将带动信息技术之应用,但此时我们的认识往往是肤浅的,基本现象是按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组织现代信息系统的建设,矛盾相当突出,因此紧接着出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低潮和困惑是在所难免的,其必然性在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常常得到证实。随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框架,环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此,面对不断发展的企业和日新月异的管理,百货分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如何逐渐向自我约束、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方面转变,并如何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来提高企业业务运行效率,加快企业建设和改善管理方法,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这无疑是对百货分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1. 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能力
我们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从过去“你提需求为主导”转变到“我来提供功能为主导”上来。从企业发展策略来讲,就是要求我们计算机管理人员能溶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明确企业发展的目的,提前获知各部门的真实需求,然后来提供新的功能模块,从而来发展企业。
首先,要使各部门都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技术性、社会性较强的系统工程,是企业管理思想和经营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流程,使决策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其次,做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与企业变革和企业文化相结合,使企业具有符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观念和环境。这些因素包括技术和文化两个方面,对这两个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组合之深刻认识,可使我们制定行之有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战略和发展模式。最后,强化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准的时代意识(而不仅仅是用计算机实现日常业务处理的自动化)。进一步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资源(如通过信息共享)以及同企业其它资源(人、财、物)的优化组合配置,是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企业形象的根本途径。
另外,要在企业高速发展和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就必须正确处理一系列诸如组织机构、资源分配、人员效率、执行能力等非技术性问题。对分公司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进行统一筹划和集中协调管理,加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和规模优化,来提高执行能力。
2.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创新
为了避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益,我们积极配合总公司,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并在各个方面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数据的传输、信息的共享等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仅包括销售系统、查询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等等,其实它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它还包括多媒体系统、电子商务、商场背景音乐等等。比如多媒体系统,我们可以在商场内增加电脑导购系统、LED电子显示屏,一来可以提升商场的整体形象,二来也可以弥补商场在宣传上的不足。我们也要多关注一些现下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网站,如丁丁网,大众点评网,里面也有不少网民对我们黄金广场,宝钢商场的点评,有服务方面的,有商品方面的,我们也可以发些优惠信息在上面,来提升企业在网络上的知名度。
3.发挥各部门协调和服务作用
随着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流行,信息系统建设越来越强调规模优化。所谓规模优化,其核心思想是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当企业组织发生变化时,该系统可以同步变化,以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因此,如何保护原有的投资,如何在投入和产出、新技术和现实可能性等方面进行均衡和折衷外,部门间的协调和服务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信
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益不仅仅跟开发过程有关,而且与使用过程的关系更大。使用者的操作水平和操作习惯,管理模式的变更和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益,有时甚至决定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命运。为此,要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上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要求管理者、技术人员和使用者去接受新的挑战,在理论学习和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少走弯路。对我们各部门而言,了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会使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投资得到尽可能多的回报,效益从信息的有效利用中获得和确认。具体来讲,就是做到一方面提高理论认识,不断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举措;二是不断解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发生的新问题和分析新出现的情况;最后,各部门需要相互协调,互相服务的精神,共同借助计算机系统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13.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三
涡阳城东中心校
关键词:资源;教学;地理教师
论文摘要:在信息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试图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从而为自己的工作服务。其中,地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了许多方面,而有了网络的支持,地理教师就能够获得巨大的信息支持,使得教师和信息社会有机结合。这些信息中有很多与我们的教学有关,能否获取并筛选、处理这些信息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网络给了我们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教师使用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信息社会,各个行业都在试图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并为自己的工作服务,通过互联网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而地理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内容。有了网络的支持,地理教师就能够获得巨大的信息支持,从教学资源上、从知识补充上、从最新的信息等方面都能够帮助教师,使得教师和信息社会有机结合,使教师能够在视野上和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走在时代的前沿,从动态上紧跟不断变化的世界,特别是人文地理世界。这些信息中有很多与我们的教学有关,能否获取和筛选、处理这些信息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网络给了我们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利用好这个平台,提高教师使用网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
二、网络中的地理资源信息
互联网上提供的可以作为中学地理教学的网站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资源型的,另一类是教学型的。[1] 所谓资源型网站是和地理教学内容中各类知识点相关的信息网站。教学型网站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有直接关系,它提供有关教科书、教学参考、习题练习、教案设计等地理教学内容。地理知识可谓包罗万象,前者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庞杂博大,所有可以为地理学习知识点提供参考和借鉴的都属于此种类型,它们并不为地理教学所专用。网站共同要素包括地理时事新闻报道、教案、资源库、试题课件、本地科研课题及成果展示。
网络信息资源有很多优势。信息的储量大,储存方便,通过信箱储藏和网络硬盘的储藏,可以更新和节省资源空间。这些可以克服纸质的信息资源常常容易被丢失和丢弃的现象。网络里信息的更新非常快捷,比如在高考之后的高考试题会迅速地在网络中出现和传播,显示了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快,使我们能够快捷和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网络中常常有人们在现实中很难获得的资源。像人教出版社网站在网络里面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配合教材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方便,在现实中教师很难获得的教学资源在这里就非常容易获得,里面有试题、有教学建议、有教学方法和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还为地理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发表建议和意见的平台,出版社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支持来提高所出版教材的质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对于考试和高考有导向作用的信息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热点,教师要经常从网络中予以重视和关注。最新的考试纲要、考试动向和学习指导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指导作用,需要教师从网络中经常查询这方面的信息,从而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及其努力方向具有指导作用。
三、教师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教师对于信息社会的不适应
目前还有很多教师对于网络存在陌生现象,有的教师家庭里面没有通网络,而单位的网络资源又不能够满足需求。网络是需要经常摸索和习惯的,没有经常的接触,就不可能熟悉。有的教师不会上网,不会运用网络查找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不会申请和利用信箱,不会在线聊天。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于网络有排斥心理,认识不到信息对于人的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缺乏网络支持的教师还是依靠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来获取信息,依靠数量有限的纸质教学辅导材料,不会获取和使用电子版本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视野狭窄,影响新课程标准教学工作的进行。
2.教师在时间上的困难
教师一般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没有很多时间进行网络中地理资源的查找,只能利用夜间或者其他休息时间来寻找地理教学方面的网络资源。这样就使地理教师的网络教学和其他信息资源的需求与查找时间相矛盾,而同类教师查找的网络地理资源有时候还常常雷同,导致重复劳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3.网络信息和资源的有限性
不是所有的信息和资源都能在网络里面直接找到。例如,地图出版社的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就无法在网络里面搜索和下载到,这就需要教师在获得教学资源的时候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比如通过出版社、书店购买纸质的教育教学资源。
4.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条件资源限制
学校这方面条件可能满足不了教师对于网络地理信息资源的需求,特别是缺乏网络地理资源信息的整合,导致教师常常独立寻找资源和处理资源;教育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网络条件、资源库,常常是网站比较单调,缺乏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四、需要采取的措施
1.提高教师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学校可以采取目前比较流行的办法,像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自学的方式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请专家开讲座,请同行的教师互相帮助,配合个人的努力自学,尽快适应信息社会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培训使教师获取地理教学信息的能力,教师也需要经常关注地理科目和相关科目的信息变化,大量储存地理教学信息资源,筛选和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教师要建立自己的资源库。网络具有储藏资源的作用,把试题、教学设计或其他教学资源储藏起来,通过网络的储藏,建立自己的资源库,集中在自己的博客或者电子信箱里面,在需要的时候调出来使用。根据资料的性质进行归类,按照类别来储藏,在以后需要的时候也按照类别查找和下载使用。
2.多进行交流,学会使用网络的各种功能
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师可以建立地理博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感想和教学材料进行交流和沟通,可以交往地理界的朋友,坐在机前面就知道外地的地理教师是怎样工作的。可以通过地理群直接在线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直接询问地理问题,寻求在线网友的回答,甚至可以通过视频进行交流,达到以地理会网友的目的。课改就是要教师有自己的教学思想,与国家和地理相关的热点信息也是地理教师要经常了解的信息,也是地理界学者比较关注或者对有一定导向的内容,教学必然要面向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这是新课标的期望,也是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的需要。教师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会在交流过程中逐步提高。
地理教师要能够熟练地使用邮件、邮件列表、新闻组等Internet工具与其他教师就作业、任务和信息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能够掌握和熟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电子邮件、在线图书馆目录、杂志和报纸索引、全文电子资源的功用;利用Web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目录等,从多种信息源检索和获取信息;学会利用FTP进行资源下载和上传数据、文档,利用电子表格的数据库统计数据;能够根据教学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地理信息;能熟练地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电子表格、Web网页制作工具等来创建文档、图像、图表、Web网页,以进行信息集成;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信息获取和采访、观察、实验、问卷调查、图书馆和光盘的利用等信息搜集的方法,培养信息运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
3.同科教师的资源加强共享和交流
对于相同科目的教师,因为教学的相似性而需求资源相似,所以查找的资源也类似,这样,为了避免工作的重复,教师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形成互助合作的氛围,共同促进本学科教学工作的提高。这样可以通过分工的方式查找和筛选整合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时间,形成合力。
4.管理部门和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提供支持
学校尽力为教师提供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持,提供相关的硬件、软件和网络服务系统,促使教师尽快熟悉网络和熟练处理网络教学信息的能力,以适应新课改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教育管理机关需要建立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适应教学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5.网络资源同其他资源的配合
教学资源想完全通过网络获得是不现实的,现实中的纸质资源和其他资源的获得也是必须的,要共同配合,达到各种资源的完美结合,共同支持中学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五、结语
新课改的到来和信息化社会是我们教师必须面临的新的课题,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适应新课标教学工作的要求,需要教师、教师群体、学校和管理机关共同努力,达到信息社会与新课改的完美结合。
:
14.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 篇十四
一.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 1.获取资料,充实教学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许多网页都可以作为现有教材的补充。例如,英语写作教学可以从Purdue等大学的英语教学网页上搜集如“电脑辅助写作”﹑“文章的编辑和校对”﹑“克服写作中的冗长现象”﹑“避免run-on sentence”等方面的讲义作为现有教材的补充,从互联网电子邮件每天传送的免费英语新闻中将材料编成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等练习供课堂教学使用。在有些重要考试的命题中也可以直接从国外网页下载的资料,设计成题目,以减少与国内现有材料内容重合的可能性,还可以把网上国外学生关于英语学习讨论所发表的好文章介绍给自己的学生。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有关网址,要求他们课外通过互联网阅读有关的资料。2.下载软件,丰富教学手段
国外的语言教师与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合作,已经在英语教学软件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也愿意与同行分享成果,更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成果进行检验或提出意见,以求进一步完善。网上有许多供免费下载的英语教学软件,其中一些软件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相比的。例如,可以从Markin32下载一个辅助批阅英语作文的教学软件。借助这一软件批阅学生以电子邮件或磁盘形式交的作文,教师不仅可以用三四种不同颜色的字体写出评语和修改意见,而且可以对近30个种类的典型错误方便的标注,并且自动提供错误的统计数据;对一些共性错误的批注和常用的评语只要简单地用鼠标点击就可以调出数据库中的相应文本,直接输入到学生的作文上。应用这一软件处理学生作文,既提高了作文批改质量,又节省了教师的时间。3.网上交际,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参加英语学习电子论坛﹑订阅英语新闻﹑参加英语竞赛﹑寻找网上笔友,引导他们进入虚拟的英语教学课堂,在网络空间享受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他们在自然﹑真实和快捷的交际环境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4.国际交流,促进教学研究
国内的英语教学研究工作一直受到资料短缺﹑信息陈旧的限制即使在大型图书馆,有些国外资料上架也可能要比出版时间晚1到2年。通过互联网,阅读或下载英语教学研究期刊﹑参加英语教学研究讨论组,我们可以缩短与国外同行间在时空上的距离,跟踪国际英语界发展最新动向,学习和研究新的语言理论﹑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初步了解一些互联网﹑计算机用于英语教学的理论和知识。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积极地参与网上英语教学研究的交流讨论。例如,有的教师曾经在英语教师电子论坛多次撰文介绍中国英语教学改革的近况,也有的老师在网上发表有关发展中国家英语教学研究动态的文章。这些都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兴趣,极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国际交流。二.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增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1.同步交际提高口语水平
接上话筒,进入国际聊天室或使用ICO我们就能很方便地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直接进行语言交谈。互联网是这种在传统教育环境中极有限﹑珍贵的机会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拥有。通过直接交流,能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提高口语水平。事实证明,即使最胆小的学生也能借它进行有效交流。因为别人根据他们所说的,而非他们长相﹑背景或其它方面对他们进行判断。这使得学生能更大胆更自由的进行交流。2.异步交际提高写作水平
异步交际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新闻组﹑在线讨论等形式进行。其中电子邮件是最常用最快捷最方便的异步交际方式。通过电子邮件训练写作,学生自己成为学习主题,及其便捷的进行跨越时空跨越文化的交流。再者,人们通过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板﹑新闻组等方式相互交流思想。这为开拓学生思维创设了有利环境,并为学生提供了新的出版机会——网络版。当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文章出现在网页上,有了真正的读者,必定会大受鼓舞,写作的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强。
三.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的协助合作式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1.更新观念,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权威,这个权威形象在互联网巨大的信息资源前显然难以维持。所以,教师要放弃虚幻的自我,把自己从聚光灯下一开,把重心转移到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上来。网络学习,学生做得越多学的就越多,这就是为何互联网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缘故。电脑这个中介为学生提供了很多课外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师生之间会形成前所未有的亲密与默契。教师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变成学生求知探索路上的同行者协作者,师生之间的关系由此会更和谐。
2.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新世纪教学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促进小学作文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利用自我介绍的时间来分配内容?08-14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语文教学11-01
如何利用家长资源做好家园互动07-18
如何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论文11-28
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教学11-07
利用生活资源,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07-07
2024金华公务员面试时事热点:金华市研究建筑垃圾如何做到资源化回收利用10-25
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促进教学改革07-18
如何利用课本提高生物成绩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