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2024-07-07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14篇)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一

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卷)姓名分数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为基础、以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的性质体现在三方面:。2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内容有:。3 20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是原子能、。4京杭大运河接、、、、钱塘江五大河流。“品德与生活”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创造性。其开放性具体表现在:课程内容是开放的,。新课程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的三个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4分)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是该科教学指导性参考,与教学关系不大,教师学不学都不影响教学。()2 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会继续学习,小学阶段学不学都无关紧要。()3 品德与社会对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发展有深远的积极影响,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4 各地县的教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标的认识和理解来进行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去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开设本学科的目标。()学习态度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学习结果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固定的,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24分)

1《品德与社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注意哪些事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四、简述。(每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含哪些内容。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方式方法有哪些。简述日常教学主要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五、实践论述。(12分)

在平时的教学中,你是怎样贯彻落实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洛南县小学《品德与社会》

新课标全员培训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学生生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2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学习结果

3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

4海河、黄河、淮河、长江

5教学渠道是开放的教学时间具有开放性教学评价是开放的6能力与方法知识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4分)

1×2×3 √4×5√6 √7√

三、简答。(每小题6分,共24分)答(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

(3)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答(1)学习态度。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

(2)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方法,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等。

(3)学习结果。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度。答(1)评价要真实、可信、公正、客观。注意积累反映学生发展变化的资料,将日常观察和定期考查相结合。

(2)评价要注重知行统一。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有机结合。

(3)评价语言既要简要、精炼,又要注意差异性、针对性。评价结果要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变化。

(4)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对评价结果做出合理解释,帮助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注意评价结果的反馈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反思。答: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答(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律、乐观向上、勤劳朴素的态度。

(2)爱亲敬长,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崇尚公平与公正。

(4)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5)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答(1)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

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达成水平评价。按照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学年及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纸笔测验、考试等方

式进行评价。

(4)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交流和展示,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5)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引导与帮助学生对自己和同伴在学习中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

励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答(1)有效整合和利用校内资源。教科书及教学需要的参考资料、图书、教具、电子软件、校内环境设施和校园

网等都是校内的基本资源。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并加以利用。

(2)因地制宜利用社区或乡村环境资源。学生生活住地周围的商店、各种活动场所、校外基地以及各类旅游景

点等都是可以加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

(3)合理利用和挖掘多种社会资源。学校教师及各类从业人人员、本地区的民风民俗、传统的各类文化活动、各种媒体及书刊信息等资源都是可以加以整理、开发利用的资源。

五、实践论述。(12分)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思考:依据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思路,渗透课程基本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如何充分整合开发利用各类资源,帮助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方法,知识)三个方面的目标。对教学中的细节作以详细阐述。

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二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仔细审视目前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 我们能清楚地发现存在的诸多问题:由于课堂所学的理论观点与社会实际存在反差, 一些学生、家长对品德与社会课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态度, 认为该学科的学习没有作用;部分教师由于受原有落后教学理念的误导, 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地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使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 片面地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新奇, 通过开展一些“花拳绣腿”的课堂活动, 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但由于偏离教学目标, 缺乏对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考虑,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缺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现品德与社会课有效教学的途径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诉求, 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1.突出课堂实践性, 引导学生体验性学习

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与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是在通过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下获得的, 如果其教育仅仅停留于纯粹的说教层面, 则收效甚微。教师应该试着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让其在好奇心促使下, 在与外在世界交往的过程中, 体会切身的感受, 形成自己的认识。而教师在此基础上, 适时进行引导、启迪, 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教学中, 根据课文题目《我送老师一朵花》, 组织学生在课前收集教师节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对教师角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播放《走过老师的窗前》, 让学生根据这首歌来谈谈对老师的认识, 然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让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体会老师为学生成长付出的心血, 学会理解、尊重、关心老师, 增强在师生交往中的平等意识。

2.倡导课堂开放性, 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是最好的课堂。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 要求教师开创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实现由“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教科书作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手段, 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然而教师又不能将所有思维理念局限于教材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倡导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互相弥补, 达到教学的生动性、全面性、系统性。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性质, 注定了它强调学生在社会中成长的宗旨, 因此, 教师应设计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例如, 在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权利和责任》的教学中,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引导儿童进入公共生活, 增强公民意识。根据对此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即五年级的学生已有初步参与社会生活的体会、经验, 通过设计“假如我来做市长”的话题, 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 畅所欲言, 再辅之以适时引导、启发,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现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3.突出课堂生活性, 体现生活的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其特点是集品德教育与社会基础知识于一体, 而儿童自身的品德修养与社会性成长均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正像一些学者所说“生活本是一部无字的教科书”。因此,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应该走进小学生的实际生活, 让他们从自身的世界看起, 从自身的视角看待这个社会, 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例如, 在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学习中,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环境, 谈谈对父母的艰辛、家庭矛盾、两代沟通方面的真实想法,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 让学生在感觉被尊重的氛围中畅所欲言, 而教师则在此基础上, 对学生进行启迪、引导,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家庭价值观。如此,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 使其在所处生活认识的基础上, 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怎样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篇三

【关键词】扮演;角色;引发;共鸣;紧扣;时政

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扮演课文中角色,活动中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 “讲故事”“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课标》)互动式教学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索。 互动式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情境表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形式多样,贴近生活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小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活动课。活动课以多彩的课程内容,活泼的授课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的活动化、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活動课、情景剧的形式引入到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小品表演中,学生可分角色表演日常生活中不尊重和尊重父母的种种表现,表演遵守交通规则中的正面和反面人物;表演如何礼貌待人、爱护公共设施、爱护班集体等等情景。在举行“圆桌会议”时,可改变原有的横平竖直的座位排列方式,让学生围坐在一起,教师就在学生当中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畅所欲言,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一个零距离互动平台。“参与是开心的,体验是开心的,成功更是开心的!”这是小学生发出肺腑的感叹。

三、紧扣时政、引发兴趣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优化思品课堂教学,就是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社会因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依托教材,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将校园、家庭、社会等一切有利于学生明理、导行的场景都当作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切实提高思品教育的实效。喜欢是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

4.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四

一、填空(共40分,每空2分)

1、品德与社会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_____、_____转变。

3、小组学习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培养_________ 和________ 的途径,提供了开展探究学习所必需的交流平台。

4、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_____ 和_____,为学生____、_____、_____,成为具有____、____、良好的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5、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不限于_____上的教材,要是学生广泛的____和____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学校____的各种资源,以利用_____的实现。

二、选择(共10分,每题2分)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A、核心 B、基础 C、前提 D、目标

2、评价内容不包括()

A、学习态度 B、学习能力 C、拓展空间 D、学习结果

3、在本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是()A、支持者 B、合作者 C、知识传授者 D、引导者和组织者

4、下面表述正确的一句话是()

A、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B、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家庭生活为基础 C、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学校生活为基础 D、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个人生活为基础

5、关于评价方法表述正确的是()

A、搜集整理能力 B、教师观察记录 C、促进儿童发展 D、拓展教学空间

三、判断(共12分,每题2分)

2、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1、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探究和思考,也包括学生与教 其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师合作开展的学习和探究。()

2、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3、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生活体验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

4、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5、学生评价不一定准确,不提倡学生互评。()

6、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

四、简答(共20分,每题10分)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基本理念是什么?

五、论述(共18分)

谈谈现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答案

一、填空

1、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2、引导者

组织者

3、合作交流能力

民主意识的途径

4、良好品德

社会性发展

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

适应社会

爱心

责任心

5、传统意义

接触

了解

内外

课程目标

二、选择

1、A

2、C

3、D

4、A

5、B

三、判断

1、×

2、√

3、×

4、×

5、×

6、√

四、简答

1、(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4)作品评价

(5)学生自评与互评

五、论述

(2)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3)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社课程的追求。

2、(1)观察记录

(2)描述性评语

5.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五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1.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3.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

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4.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4.1 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4.2 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 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 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4.3 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6.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篇六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且丰收”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关键词]课堂高效性 学生主体性 教师主导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卖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潜在危险”。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如何可以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充满活力,并且让学生真的有所感悟和收获,而非停留在明白书本上的文字道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活且丰收”。

一、创设合理情境,“吊起”学生的胃口

《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在学生的眼中,与语文、数学、英语的区别就在于,是“副课”,不需要考试和作业,而《品德与社会》更是在高年级才开设的,那么许多高年级孩子看来,这一门课不用认真听,甚至会利用课上时间,偷偷地完成“主课”的作业。那么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怎么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合理的情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新授《我更了解自己了》的时候,我事先跟语文老师做了配合,语文老师利用小练笔的机会,布置了《自我介绍》的小作文,并请语文老师挑选出优秀的片段,和描写不够清晰的片段,然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猜猜我是谁”,将片段投影到黑板上,由学生朗读后根据文字猜作者。这么做,是利用学生喜欢猜谜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自己写的文字,猜身边熟悉的同学,可以很快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如果同学根据文字很快可以猜出作者,那么说明作者对自己的认识是到位的,同时可以使参与活动的同学和作者都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反之,则说明作者对自己的认识不够清晰,借此引起学生反思:“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引导作者修改自己的小练笔,再次投影展示,检验自己的自我认识能否得到同学的认可。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机会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课堂存在感”。

二、扮演不同角色,引发学生思考

春节晚会的节目中,最受观众欢迎的是小品类节目。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并从中有所感悟。而《品德与社会》这么课程的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明白许多道理。道理从何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那学生怎么主动去感悟这些枯燥乏味的“大道理”,而不是老师一味地传教呢?我觉得可以尝试将“小品”搬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展示生活场景,感悟生活。例如《心中有规则——引以为戒》这一课的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回忆“非典”时期的人和事,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才可以真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那么在新授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叫“大家来找茬”,通过学生分组用小品的形式展示不同的生活片段,其他组同学欣赏的同时观察:小品中的人物的哪些行为遵守了哪些规则,哪些行为违背了哪些规则,你觉得规则重不重要,为什么?这么设计,一来,游戏的名称是学生熟悉的一款QQ游戏的名称,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二来,抓住小学生喜欢对同学“挑刺”的心理特点,他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带着任务去思考,很容易发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表演的形式比书本上的文字更直观,对学生的视觉会产生更大的冲击,同时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允许课堂吵闹,引导学生辩论

“安静”的课堂氛围,很容易使部分同学走神,许多同学看似专注,实际上心已经飞出课堂,反而是“嘈杂”的环境,会让学生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我正在上课”。《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就是要教会学生明辨是非,那么为什么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呢?例如:《我在班级中的权利》这一课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逐步对自己在班级中的权利有所认识,理解权利的真正含义,知道在自己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侵犯他人的权利,并且懂得怎样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明辨是非”的环节,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为正方,一组为反方,针对课本上的案例“乒乓球桌的**”,评价班长做得是否正确。虽然说将怎样行使权利的的问题抛给五年级的学生,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书上的“友情提醒”可以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在整个过程中间,我是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学生展开自由辩论,我只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会陈述自己观点的句式:“我的观点是......因为......”。这样设计,可以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话可说,使每一位同学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一节课只有几个“活跃分子”在发言,剩下的同学并不能真正明白“为什么”。另外,辩论的形式更能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在初步体验辩论会的同时,有所收获。

7.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七

初一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保留着小学生那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学生进入中学后不适应,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不适应初中的教学呈现方式。面对这个矛盾, 教师一方面要加强情景的创设, 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思想品德课内容都适合从现实情景中引入。因为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既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 也来源于每个人自身品德的发展。例如, 用现实的素材去理解本应属于纯品德范畴的教学就是不适合的, 如现实生活中的善意的“谎言”。情景作为思品知识的载体, 是为学生学好思品而服务的。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合适的”情景, 发掘情景背后的思品与教材的关系, “用品德的角度”理解情景。要让教学场景走向情景, 实现教学场景的情景化。首先, 要打破结构, 引发认知失衡, 使场景对学生具有召唤力, 最终化为情景。而不仅仅是为场景配一个“问句”。事实上, 有些现实情景中无关因素会严重干扰课堂的进程。而思想品德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思想, 把生活中的与品德形成无关的因素剔出, 形成对品德的本质理解, 这是一种“品德形成生活化的”进程, 能让学生从小养成用“道德”看世界的习惯。因此, 初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 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地改进教法,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俗话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师要引导学生尽快熟悉初中教法, 搞好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1. 查漏补缺, 搭好阶梯, 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识发生作用, 旧知识才能得到改造, 新知识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在教授新课前, 适当复习与新知识联系的小学品德课程, 能很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把学生熟悉的知识作为准备题, 为新知作铺垫, 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揭示新的矛盾, 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面临的新问题。这样, 新旧知识衔接自然, 学生学起来也轻松主动,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 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2. 多比较, 积极调整教学方法。

在小初“衔接”中有两道关:一是思维定势的干扰, 比如现实生活与课本知识的差距, 二是中学思品教材毕竟有别于小学思品教材, 在知识的处理方法上不一样。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两道关, 调整教学要求, 教学中尽量做到: (1) 紧扣新授知识, 适当增强铺垫练习, 主要是增加现实与理论联系的机会, 让学生学会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现实行动, 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有意识地进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引进新知识时, 要与“衔接点”进行比较, 区别异同; (3) 教学要求不能过高。例如, 学生在六年级学习了“诚信为人’, 知道诚信的重要性,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诚实为人, 也知道失信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就会改变自己失信的做法,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知错必改的人, 这样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烈的兴趣能使注意力高度集中。然而, 七年级学生并不是对所有自己要掌握的东西感兴趣。特别在学习中越学越吃力时, 就会感到厌烦。当然, 兴趣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 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适当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训练。如叫学生上台表演, 上课提问、讲练结合, 师生共同交流、探索, 组织课外兴趣小组, 利用课内和课外有利时机, 组织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思品活动课, 活跃学生的身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 教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采用生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 使教学更富有艺术性。

4. 从具体到抽象, 特殊到一般, 因材施教, 改进教法。

(1) 循序渐进。学生进入中学后, 要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初一新生在小学听惯了详尽、细致、形象的讲解, 刚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往往很不适应。因此, 教学过程中, 不能一下子讲得过多、过快、过于抽象、过于概括, 仍要尽量地采用一些学生身边的事例, 使学生感觉到思品教学就在身边, 让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 逐步向语言的直观和文字的直观过渡, 向抽象思维过渡, 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最终能用政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2) 在七年级思品的教学过程中, 恰当地运用对比, 能使学生加快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例如, 在七年级学习《我上中学了》中, 将学习内容与小学的生活、学习进行比较, 一下就能感觉到初中生活要比小学更紧张, 所学的课程要更多。于是, 学生明确了要认识自己, 思考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会自我评价, 悦纳自己, 塑造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形象, 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使自己慢慢地由家庭、学校走向社会, 适应社会生活, 不断增强社会生活的能力。

(3) 开拓思路。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 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 往往注意了这一面, 却忽视了另一面, 或只看到现象, 看不到本质。这种思维上的不成熟给科目成倍增加、知识内容明显加深的初中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 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 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 启发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分析, 不要轻易下结论。

5. 针对学生特点, 注重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是在听到、看到、感受到的同时进行思维的。小学教师一般采用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而中学品德教学则需要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借助使用实例、图片、图示等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加深理解, 并及时把有关的政治知识进行概括、抽象, 以此引导学生加深由片面到全面、由现象到本质、由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理解。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引入“合作学习”方式, 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所有学生在知识智能、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共同进步。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 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高效实施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点。

8.探析如何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 篇八

一、找准目标,重视思品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因而,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以往,我们老师在上这门课程时,总是会用来上语文或是数学课,要不然就是叫学生自习。说到底就是认为它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课,上不上都不重要。如今,它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旧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并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联系生活,调动学生情趣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三、注重实践,发展学生能力

“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是新课程的三个特点。我们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不能依靠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来实现,必须要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这样才能丰富他们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获得了新知,提高能力,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巧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因此,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成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所提问题扩展思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创设生动而富于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和氛围,是营造可教学时刻的重要方面和环节。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

五、上好品德课要抓住问题,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德育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道德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问题的设计上都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学生的思维被道德情境激活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内在的创新潜能,拓宽认识和思路。老师切忌按自己备课的固定思路去引导学生,应诱导他们从多种角度看问题,同时注意接纳不同的价值观,把握好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尺度。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去分析所面临的事件或问题,学会在开放的社会现实中灵活解决问题,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这使他们对思品学习产生怀疑。因此,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思品课程的重要作用。

9.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标 篇九

教学目的要求

使学生懂得个人成长与集体的关系,教育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应该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做学校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六年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你快乐吗?交流感受,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小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思考问题。

1、红旗中队苏东小学六(1)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他们给予王小祥、潘丽丽怎样的帮助?他们又获得怎样的进步?

2、城中小学六(4)班的同学是怎样共同努力建设光荣班集体的?

3、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三、活动导行。

1、汇报本班同学热爱集体的具体表现。

2、同学谈体会。

3、分组制定“为集体争光”行动计划。

4、交流。

四、总结全文。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同水滴和大海,集体中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建成良好的集体,良好的集体有助于个人成长。希望大家能做集体的主人,将集体建设得更好!

2、尊敬老师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不忘老师的教育培养之恩,懂得正确对待老师的错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在你们眼中,教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工作?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自学课文,思考讨论:

1、居里夫人是怎么尊敬她的老师的?

2、你们也很快面临着毕业了,在离开母校的前夕,你最想对哪位老师表达你的尊敬之情呢?为什么?

3、向老师提意见是否就是不尊敬老师呢?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讨论交流。

小结:对,爱护老师,与老师平等相待,也是尊重老师的体现,今后,如果你对老师有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看法,就应该向老师诚恳地提出,与老师共同进步。

三、强化练习。

讨论回答课后“辨一辨”练习,提问:有了这样的认识,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3、真正的友谊

教学要求

使同学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一种高尚的情谊,同学之间应该建立真正的友谊;明确哥儿们义气的危害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从小我们就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同长大,一起学习、生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通常我们称这是我们之间的友谊。

二、听故事,明是非。

1、听《大学生海涛和他的小伙伴们的故事》和《章星和他的小哥儿们的故事》。

2、讨论故事A、B中两位主人翁与他们各自的小伙伴之间的友谊,哪一种属于真正的友谊?

3、听故事《伟大的友谊》,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4、举例说明搞哥儿们义气给个人、集体、国家带来的危害。

三、练习。

完成课后两道选择题和辨析题,讨论说明理由。

四、总结全文。

在我们同学之间,一定要互相关心和爱护,在朋友有缺点时,也要敢于当面指出帮助他改正,不搞哥儿们义气,让大家一同进步!学习名言: 有很多良友,胜过有很多财富。

——莎士比亚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

——曹禺

4、热爱科学 勤奋学习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明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要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勇于创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知道哪些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你爱科学吗?你觉得“热爱科学”和“勤奋学习”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学文明理。

1、听故事《果农的脱贫》讨论: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你有没有听过或见过这样农民用科学技术发家致富的例子?

2、学习故事《森林的崛起》,讨论:森林的崛起靠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像这样“科技兴企”的事?

3、学习第4节。出示“当今世界正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与挑战?你平时是怎样积极参加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动的?

三、引导辨析,加深认识。

完成课后练习“想一想“和”辨一辨“。

四、总结全文。

“科教兴国”是朱镕基在1998年提出的政府战略方针。当前各国竞争的焦点就在科技知识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因此,我们要从小勤奋学习,热爱科学,长大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5、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要求

知道遵守公共秩序是个人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需要,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和损害他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当你被人挤得上不了汽车时,当你被叽叽喳喳的声音扰得不能看演出时,你想到了些什么?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自读课文,明白什么是公共秩序?它有哪几种形式?

2、听录音故事《##看戏》,讨论:##同志身为国家主席为什么宁愿坐在戏院的后排看演出也不愿接受同志们的让座呢?听了这个故事后,你想说什么?

3、联系1998年世界足球赛球迷闹事事件谈谈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不遵守公共秩序有哪些危害?

三、练习导行。

1、选一选: 一场国际乒乓球赛在激烈进行,看台上观众们情绪激昂,以各种形式为中国队加油助威: ①唱歌 ②吹口哨 ③跺脚欢呼 ④挥动旗子 ⑤抛掷物品 ⑥放鞭炮 ⑦呼喊:“中国队加油!”

假如你在看台上,会选择哪些形式?为什么?

2、辨一辨:(1)小组讨论列出的五种行为的对与错,说出理由,各抒已见。(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四、学习规范,总结全文。

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17条:“乘公共汽车、船要主动购票,主动给老幼病残者让坐;在公共场所要遵守秩序;观看演出时不随便走动,要保持安静,演出结束后要鼓掌致谢。”

6、注意公共安全

教学要求

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公共安全,保护公共安全设施和安全标志。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遵守有关公共安全的各项规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述一组有关公共安全事故的事例,讨论:想一想,引起这些不该发生的事故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揭示课题

1、课文中提到哪些公共场所?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公共场所?在这些公共场所中,分别要注意哪些公共安全?为什么要注意这些公共安全呢?

2、读“汽车因超载而造成的翻车事故”,说说像这样违反公共安全规定而造成地事故,你见过或听说过吗?讨论:这些惨痛的事故,告诉了我们什么?如果你是乘客,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3、读“千尺幢化险为夷”的事例,思考:“千尺幢为什么会化险为夷?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4、比较:这一正一反的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了解常识。

1、请4 人分别介绍课后练习3中的4条常识。

2、读一读。

四、总结全文。

公共安全与人民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与社会的正常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只有注意公共安全,才会有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才会有社会的祥和秘安定。我们每个公民都要自觉维护公共安全。

五、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填一填。

7、自觉爱护公共财物

教学要求

知道公共财物是国家或集体的财产,是劳动成果,教育学生要爱祖国,爱集体,尊重劳动者。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讲述《七十五张课桌椅》的故事。讨论:为什么吉林省浑江铁路小学的课桌椅,使用了30年还完好无损呢?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学习课文,思考讨论:

1、卫华是怎样保护主机箱的?他的行为给国家带来什么好处?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促使卫华舍身保护主机呢?

2、草原英雄小姐妹和向秀丽又分别是怎样自觉保护公共财物的?

3、我们应该怎样向这些先进人物学习?

三、讨论辨析。

1、判断同学的行为是否正确:(1)春游时,小明攀折公园里的花枝,小红上前制止。

(2)电影院里,小军用脚乱踢坐椅,小芳主动将歪斜的椅了扶正,小军却说:“这又不是我们学校的椅子。”

(3)教室里,小刚将饮水机撞倒在一边,无人过问。可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小兰赶快跑上前去扶正饮水机。

2、完成课后练习“辨一辨”,讨论几位同学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1、完成课后:“想一想”。

2、你能夸夸在自觉爱护公共财物方面做得好的同学吗?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请同学们开展“义务修理”、“义务保护”公物活动。

8、保护人类的家园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过程:

一、实验激趣,导入新课。

小实验: 小金鱼在放满清水的鱼缸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然后倒入污水,请大家再看现在小金鱼怎么了?它为什么会这样?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读课文,思考:

1、说说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

2、当前人类生活的环境怎样?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3、了解环境保护模范马永顺的先进事迹,说说你的感受。

讨论:我们怎样做能使自己的家乡更美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人类的家园呢? 请你为保护环境提一条建议。

三、总结全文。

1、总结: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使地球成为人类的乐园。

2、听一听,唱一唱:《热爱地球妈妈》。

9、立志报效祖国

教学要求

知道实现祖国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

平时能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四化”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放《黄河大合唱》,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吗?作品表现了什么精神?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1、个人成长与祖国的关系?

2、了解钱学森的故事,思考:钱学森毅然放弃在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是什么力量在支配着他呢?

3、像钱学森这样时刻想着祖国,立志报效祖国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一说?

4、作为祖国未来和小主人,我们将如何报效祖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想。

三:练习。

完成课后“辨一辨”。

四、总结。

1、总结:不能因为祖国的条件落后就嫌弃她,要牢记儿不嫌母丑,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

2、学习名言。

10、改革开放 成就辉煌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育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感情。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读课文,思考:

1、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1979年前的深圳又是怎样的?深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祖国、江苏、本地、家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3、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经过了许多曲折和艰难,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怎么做?

三、练习。

完成课后“辨一辨”。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改革开放20多年来,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练好本领,将来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去,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1、共同的心愿

教学要求

知道祖国领土不可分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关心祖国的统一问题,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香港、澳门、台湾等的资料。

揭示课题: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土地不可分割。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二、学文明理。

(一)、读课文,思考讨论。

1、为妥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

2、什么叫“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有什么重大作用?

3、当台湾大学生克服困难把黄河水带回宝岛台湾,亲人们争着一睹为快,这说明了什么?(二)、学习名言。

1、学习名言: 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这一代人光荣、伟大的历史使命。

——叶剑英

2、讨论:作为新时代的小主人,你将如何为祖国的驻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总结全文。

同学

。祖国统一,众望所归。我们坚信:随着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经过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和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祖国完成统一、骨肉同胞不再分离、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共同心愿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作业。

1、指名学生读课后“听一听”。

2、要求:注意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专题节目,可以把收听节目的感受写日记。

12、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要求 知道民族的故事,懂得各民族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听《中华大家园》,听了这动情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 揭示课题。

二、学文明理。

1、读课文2~7节,思考:这部分通过哪几个故事来说明道理的?

2、讨论:(1)第一个故事讲了什么?我们感受到周总理什么精神?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第二个故事中的藏药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当内地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时,藏药厂是怎样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补充资料,深化认识。

交流课前收集的反映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资料。

小结:各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我们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互相支持,因为“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四、联系实际,强化导行。

1、齐读最后一节。

2、引导辨析,议一议第一、二、三题。

10.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 篇十

增城市永宁街第一小学

刘伟军 我做班主任以来,一直兼教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育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教学中如何施行教学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每个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作为教育教学创新的主体——教师,在从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使品德与社会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的实效。因此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一、教学设计要把握《课程标准》,创新教学目标。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必须解决好教学目标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把认知要求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标,轻视甚至排斥学生其他素质发展的要求,这是课堂教学非素质化的突出表现,这不利于全面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必然要改变这种单一化目标,而应该选择全面化、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标素质化。因此,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目标应包括:(1)使学生掌握系统的道德知识和基本规范的认知目标;(2)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情感目标;(3)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行为目标。

二、教学设计应该大胆“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当前的思品课教学,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总认为课堂上学生越规矩越好,于是给了学生过多的禁锢。如固定不变的座次,端庄划一的坐姿,师问生答的学习方式等,使学生总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的“规矩”模式挑战,特别注意在学习时空、学习心态、学习地位上解放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学校为了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将传统的秧田式(横排纵列式)的课堂组合方式调整为小组式、环状式、“U”形式“o”形式等,永宁街其他的兄弟学校现在又提出将学生带到校外某一现场进行实地教学,时间达10学时上下。如《遵守交通规则》一课,先通过课内教学、师生共同观摩VCD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室外的马路上、十字路口指导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现场指导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达到确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要加强实践导行,提高育人效果。

我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

1年版)的学习,知道按照课时安排,《品德与社会》每周两课时,已经不是基础教育阶段所谓的“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品德与社会》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它表明了课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品德与社会课的人文性和方向性效果如何,我认为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课外的行为实践来检验。因此,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必须加大实践导行的力度,着力解决好过去教学中存在的知行脱节的矛盾。为此,我们学校特别推出了德育教学基地,号召全学校的学生大胆地参与实践。

四、教学设计要改革评价机制,建立正确的发展导向。

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教学评价创新,应着重解决好导向和定位两个问题。学生的品行素质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传统型“坐教传道”卷面测试的单向评价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会说不会做”、知行脱节、思想、行为两分离的“伪君子”;长期以教师为主的印象定性评价削弱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利于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起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综合量化评价机制十分必要。而这一评价体系,又必须把对学生的道德思辨能力及道德行为能力的考核放在重要位置。

11.小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准备;兴趣;设计;实践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以往陈旧的“一言堂”教学理念,把教师放在辅助作用的位置上。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巧妙地引导,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班级这个小社会里,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各方面的发展。

一、课前准备,有备无患

漫漫三尺讲台路,白笔黑板写春秋。教师的生命因学生而精彩,教师的生活因教学而充实。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无限呢?备好了课,不见得会上好课,但是不备课,肯定上不好课。课堂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就看教师课前的准备充不充分了。

备课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想要上好品德与社会课,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根据教学实际组织教材,调整内容。对自己提供的教学内容要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与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并作适当的拓展。

不仅教师要准备,学生也须准备。每一节课需要学生准备些什么样的资料,要在课前预先布置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预习课文,收集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在课上引发有价值的争论,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课上设计,激发兴趣

欧洲新教育学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水闸,依靠它能打开注意的水库和指引注意流下来。”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不能让教学枯燥乏味,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一味的灌输已越来越被现代教学所摒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制作一些幻灯片,或是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资料,或是播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录像带,使教学内容具体形象,使课堂的形式千变万化,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师者的人格魅力来辅助教学。教师的修养、性格、知识的渊博程度,教师从心里对待学生的态度以及处理学生、事情的风格等等都是教师人格魅力的表现。学生会因为认可一位老师而爱上这门课程,对教师敬爱督促他们加倍努力。应用“爱屋及乌”的方式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品德与社会课。

三、课后加餐,巩固提高

以学为用,课后的生活实践,是让学生学以致用的最佳机会。而品德与社会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了解社会,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餐馆访问,社会调查等等,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获得与品德和社会有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道德素质和社会观察、实践能力。实践出真知,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品德与社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利于自己知识的拓展和飞跃。

总之,要想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就必须要课前精心准备,让每一堂课都精彩充实;课上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起来;課后要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12.浅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学品德,社会教学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也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2.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首先,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了单一的、古老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现实社会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经过这几年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探索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1.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品德与社会新授课中的各种课型。它是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问题——讨论”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

3.角色扮演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向生活“取样”,从中引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大部分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模式,往往在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收到的效益较好。

13.小学品德与社会测试题 篇十三

一、填空

1.健康生活方式有(规律饮食),(坚持运动)等。

2.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等。

3.通过了解学校的历史,我们知道了(学校大事记),(桃李芬芳),(学校的机构)

4.家里有我亲爱的(爸爸妈妈),家里有我温暖的(小床),家里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家里有闻不厌的饭香。。。

5.爱的记忆有(出生医学证明),(小衣服),(百天照片),布娃娃。。。

6.善于和乐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不嫉妒),可以使人变得(心胸宽阔)。如果还能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那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

7.城镇里有许多公共服务机构。有(银行)、(超市)、(医院)、(图书馆)、(邮局)等等。

8.图例是(地图)上的(不同符号)以及对这些(符号意义)的说明。

9.乡村里的重要场所有(村委会),(广播站),(种子站),(集市),(信用社),(乡政府)。

10从(户口簿)上的(祖籍)和(出生地)里,我知道了(祖辈们)经历的生活。

11(祖先)就是我们的(“根”)。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根”),知道了祖籍的(“根”)就能永远记住自己的家。1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生活),但每个人的(童年生活)并不一样。奶奶的童年生活让我(感到心酸),爸爸的童年生活让我(感到陌生),我自己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快乐,无忧无虑)。

13我们享受家人的(呵护),我们在(爱中)长大。我们同样也(深爱着自己的家人),表达着我们对家人的(挚爱)。14爱需要(沟通)和(交流),我们要多同(亲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15家庭是靠(父母)的(辛勤工作)来维持的。

16(充满爱意)的家庭离不开(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17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还要不断地(锻炼身体),(提高修养)。

18社会就像一部负责精密的机器,需要无数个高性能的零件。

19生活将因我们的(努力)而精彩,社会将因我们的(奉献)而进步。

20和小伙伴在一起,重要的是要(宽容),只有学会(宽容),我们的朋友才会(遍天下)。

21(努力学习)是对老师的(最大回报)。

14.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答题 篇十四

答:这句话告诉我们,失败是成功之母,或者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一个人必须勇于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才能成功。

2、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人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你的看法是什么?说明理由。

答: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要辩证的来看。在某些时候,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特殊时候,成功是成功之母。但更多的时候,我更认为是“失败是成功之母”。人,难免要失败,遇到挫折。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所以,两种说法都有它的道理,和它存在的前提。不可太果断片面了。

3、怎样培养我们的想象力?(至少写3条,共6分)答:①设想一切都是可能的,充满幻想;②问“如果„„是不是„„”的问题,越离奇越好;③做白日梦,让你的思想自由飞翔。

4、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答: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会更多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爱迪生发明灯泡时,实验过很多种材料当作灯丝,都没有成功,但在最后终于找到了钨丝,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观点?为什么?

答: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个人观点,失败只是在成功的路上绊倒了一下,爬起来,就是成功。

6、辨一辨。下列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10)

⑴、小亮的理想是要当个伟大的发明家,小伟说:“你别傻想了,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天才,那些伟大的发明是我们做不了的。” 小伟的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答:小伟的说法不对,其实,创造并非高不可攀,也不是大科学家,发明家的专利。创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能,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平凡的生活中到处蕴藏着创造的机遇。

⑵、小明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小发明兴趣小组,商量好了制作一辆陆海空三栖战 车。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战车不能飞上天空。小明说:“我 们别做下去了,这样的战车是发明不出来的。”

答:小明的说法不对,创造之路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峭壁,只有能经受失败考验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⑶、小明说:“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行了,用不着发现、提出问题,太费事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并说说你的理由。(7分)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学创造,而提出问题是向创造迈出的第一步。创造之路虽然是坎坷崎岖的,充满着荆棘和峭壁,但我们不能畏缩,要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7、你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答:我想发明一种指纹锁,不用钥匙开,把主人的指纹输入锁中,要开锁时,只要轻轻用手指一按,锁就开了。

8、有人认为:创造成功了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创造没有成功也是快乐的。你的看法是什么?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的体会。

答:创造成功了,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喜悦;创造没有成功,同样可以收获到经验和教训,也是快乐的。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怕困难和失败,我们都可以创造,要勇于尝试创造;要知道在创造中困难与欢乐同在,汗水与笑声齐飞。

1.什么叫农业生产?

答:农业生产就是人们从事的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活动。栽培的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和林木;饲养的动物包括家禽和家畜,以及养殖或捕捞的水产品。人们平时所说的农业,既包括种植业,也包括林业、牧业和渔业。

2.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这个道理。

答: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为我们提供粮食、工业原料。就拿我们的一日三餐来说,我们离不开食物,民以食为天,而食物的来源离不开农业,所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3.说一说瓷器的生产过程?

答:①和瓷泥②制坯③烘干④上釉⑤烧窑⑥质检

4.种庄稼不仅辛苦,也是一门学问。请写一句反映农业科技的事例、言语等!

答:“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5、简述一下文具盒是怎样得来的?

答:先由采矿工人开采出铁矿石,再由炼铁工人炼出铁,然后由文具厂的工人加工制成文具盒。

6、小小一粒米,得来不容易。根据这句话请你这出一首诗。

6、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农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运用到了工农业生产中。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方式不断进步。传统的工业、农业正在走向现代化。

7、议一议。下列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16)

⑴、小丽的家庭比较富裕,同学们经常看到小丽把吃剩的饭菜扔掉。有些同学认为她的做法很不好,可是小丽却说:“我家有钱根本不在乎这些,有什么不好的?”

答:小丽的做法、说法都不对,小小一粒米,包含了农民伯伯多少辛劳和汗水呀!我们每天要吃的粮食、蔬菜、水果劳动人民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们不但要尊重他们,还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⑵、小红和小兰在路过菜市场时,小红看到妈妈在卖菜。她怕小兰发现她的妈妈,于是小红拉起小兰就从妈妈身边跑了过去。

答:小红的做法很不对,从一粒米,到电视机,洗衣机,日常生

活中的各种食物、各种物品,无一不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他们的劳动不分轻重,不分贵贱,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她不应看不起妈妈的劳动。8﹑实践活动。(10)

课下查找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新式工具有哪些?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答: 各种形式的浇水机,各种形式的播种机、收割机随处可见,这样可以收、播一条龙服务,减少了劳动力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收入。各种形式方便人们生活的用具不断更新,方便了人们,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等等。

9、我们的衣食住用都离不开农民、工人的辛勤劳动,你在此说说心里话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吧。答:、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答:邮件的种类有平信、挂号信、航空信和特快专递。

2、简要写出信件的传递过程。

答:(1)把写好的信件投进邮箱;(2)信件分拣机根据邮编将信件进行分拣;(3)邮车及时将信件送到飞往全国各地的飞机上;(4)邮递员及时把信送到目的地。

3、我们生活在信息世界中,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怎样才能做到健康上网?)

答:(1)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上成人网站;(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轻易告诉网友自己的联系方式,不随便约会网友;(3)不沉溺网络游戏。(4)不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5)不下载陌生的不知名的软件。4.写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答:

一、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二、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三、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

四、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五、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5.有人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你认为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观点。

答:我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因为我们有一些同学上网就是玩游戏,上课的时候老是想着游戏的事情,学习下降了。还有些同学老是在网上和人聊天,有时候看一些不健康的网站,这样对小学生的生活会有影响。(两者均有,如查阅资料则利大于弊,打游戏则弊大于利。我们要学会选择,适度节制。)

6、现代通讯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呢?

答:(1)大部分好奇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2)销售信息在网上发布后,生意火了起来;(3)手机、网络与好朋友之间的联系沟通非常方便,很有趣;(4)网上游戏五彩缤纷特别有趣。

7、现代通讯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答:①可以节约大量时间,用于阅读、旅游、健身等休闲活动。②人们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查找和使用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还可以欣赏自己感兴趣的艺术作品。③如果发生自然灾害,信息的迅速传递,使人们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救助。

8、举例说明电话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奶奶的家在北方,我家在南方,隔的好远啊,去一趟要坐火车,还要坐轮船,真不容易!安上电话了,一拨就通,想奶奶的时候,通过电话就可以听到奶奶的声音,再远也不成问题了。

9、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我们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答:(1)查阅所需资料;(2)看自己喜欢的网络电视节目;(3)我还有网易博客,欢迎大家光临。

10、晚上八点多了,小小明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最喜欢的节目又开始了,他忍不住拿起遥控器„„你认为他这样的行为对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小明的做法不对。学习要紧,再喜欢的节目,也要忍住不看,要学会节制。

11、请你给广东的大哥哥张华写一封信,请你填写信封,他的所在地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华南街32号,邮编:765402。睢县河集乡邮编:476931 7 6 5 4 0 2 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华南街32号

张华(收)睢县河集乡

6 9 3 1

1、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

2、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

答: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2分)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2分)

答:《水浒传》

施耐庵 《三国演义》

罗贯中 《西游记》

吴承恩

《红楼梦》

曹雪芹

4、世界遗产分为哪几类?(3分)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世界遗产。(至少四个共3分)

答:世界遗产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我知道我国的世界遗产有长城、故宫、泰山、黄山、张家界等。

5.为什么要保护文明遗产?

答: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1972年联合国提出保护世界遗产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这些人类文明精华中的精华,黄金有价,而世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一旦破坏了,就永远无法恢复原貌,所以要保护文明遗产。

6、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这些文明遗产?(你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答:①向身边的人宣传有关保护文明遗产的知识 ②保护文明遗产从我做起 ③如果有人破坏文明遗产,要及时阻止

7、世界文学名著就是人类文明的甜美果实,你在最喜欢的一部名著是什么?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理由。

答:我喜欢《伊索寓言 》。理由:它采用拟人的手法,用一个个简短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耐人寻味。

8、埃及金字塔规模最大的是哪一座?并简要介绍。请你写出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及所在的地。

答:胡夫金字塔。高146.59米,相当于40层楼高,由230万块巨石砌成,每块重达2.5吨,是10万人花了30年时间建成的。几千年来,经受住了许多次大地震,仍然完好无损,是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中仅存的一个。

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土耳其的月亮神阿泰密斯女神庙、位于地中海的罗得岛太阳神铜像、亚历山大灯塔、希腊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土耳其国王摩索拉斯陵墓。

1.你能把四大洋和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吗? 答: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请你写出被卢浮宫收藏的三件国宝。

答:米开朗琪罗的《胜利女神》雕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油画、维纳斯雕像。

3、请写出四个世界闻名的节日,(必须是不同国家的不能重复)并写出你对其中一个节日的风俗民情的了解情况。

答:中国的中秋节,美国的感恩节,巴西的狂欢节,尼日利亚的捕鱼节。

中国的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一家人围坐在桌前祭月、拜月、赏月、吃月饼。

4、例举三个有别称的国家。

如:印度——月亮之国

阿根廷----“骑在牛背上的国家”

墨西哥----仙人掌王国

西班牙-----“旅游王国”

伊拉克-----“石油王国”

5、纽约被称为什么?它的标志性雕塑是什么?

纽约被称为“万国之国”,它的标志性雕塑是自由女神像。

4、写出你所知道的五个有关世界地理之最。(5分)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最宽的瀑布是伊瓜苏瀑布,最

大的裂谷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5、写出你所知道的四个国家的名字和它的首都名称。(8分)中国-----北京

日本------东京

美国------华盛顿

英国------伦敦

法国------巴黎

1、你怎样理解“没有一千次的失败,就没有第一千零一次的成功”这句话?

2、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有人说“成功是成功之母”。你的看法是什么?说明理由。

3、怎样培养我们的想象力?(至少写3条,共6分)

4、失败是成功之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5、有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有人说:“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你更赞同哪一个观点?为什么?

6、辨一辨。下列观点对吗?说说你的理由。(10)

⑴、小亮的理想是要当个伟大的发明家,小伟说:“你别傻想了,伟大的发明家都是天才,那些伟大的发明是我们做不了的。” 小伟的说法对吗?说说理由。

⑵、小明和几个同学组成了小发明兴趣小组,商量好了制作一辆陆海空三栖战

车。可是在制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战车不能飞上天空。小明说:“我们别做下去了,这样的战车是发明不出

来的。”

⑶、小明说:“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认真听老师讲解就行了,用不着发现、提出问题,太费事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并说说你的理由。(7分)

7、你有什么样的奇思妙想?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吧。

8、有人认为:创造成功了是快乐的,也有人认为,创造没有成功也是快乐的。你的看法是什么?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的体会。

1.什么叫农业生产?

2.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这个道理。

3.说一说瓷器的生产过程?

4.种庄稼不仅辛苦,也是一门学问。请写一句反映农业科技的事例、言语等!

5、简述一下文具盒是怎样得来的?

6、小小一粒米,得来不容易。根据这句话请你这出一首诗。

7、科学技术的进步给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8、议一议。下列的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16)

⑴、小丽的家庭比较富裕,同学们经常看到小丽把吃剩的饭菜扔掉。有些同学认为她的做法很不好,可是小丽却说:“我家有钱根本不在乎这些,有什么不好的?”

⑵、小红和小兰在路过菜市场时,小红看到妈妈在卖菜。她怕小兰发现她的妈妈,于是小红拉起小兰就从妈妈身边跑了过去。9﹑实践活动。(10)

课下查找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新式工具有哪些?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10、我们的衣食住用都离不开农民、工人的辛勤劳动,你在此说说心里话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吧。、邮件的种类有哪些?

2、简要写出信件的传递过程。

3、我们生活在信息世界中,怎样才能避免掉进“网络陷阱”?(怎样才能做到健康上网?)4.写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5.有人认为上网利大于弊,也有人认为上网弊大于利,你认为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观点。

6、现代通讯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了哪些方便和乐趣呢?

7、现代通讯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8、举例说明电话对你有什么影响?

9、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我们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做些什么?

10、晚上八点多了,小小明还有一大堆作业没完成,最喜欢的节目

又开始了,他忍不住拿起遥控器„„你认为他这样的行为对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11、请你给广东的大哥哥张华写一封信,请你填写信封,他的所在地地址:广东省东莞市企石镇华南街32号,邮编:765402。睢县河集乡邮编:476931

1、四大文明古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2、古代四大发明指的是?

3、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2分)它们的作者分别是谁?(2分)

4、世界遗产分为哪几类?(3分)说出你所知道的我国世界遗产。(至少四个共3分)5.为什么要保护文明遗产?

6、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这些文明遗产?(你能为保护世界遗产做些什么呢?)

7、世界文学名著就是人类文明的甜美果实,你在最喜欢的一部名著是什么?请你简要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理由。

8、埃及金字塔规模最大的是哪一座?并简要介绍。请你写出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迹及所在的地。

1.你能把四大洋和七大洲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下来吗?

2、请你写出被卢浮宫收藏的三件国宝。

3、请写出四个世界闻名的节日,(必须是不同国家的不能重复)并写出你对其中一个节日的风俗民情的了解情况。

二、例举题

1、例举三个有别称的国家。如:印度——月亮之国

2、例举三个以上国内外重大的节日。

3、纽约被称为什么?它的标志性雕塑是什么?

1、写出你所知道的五个有关世界地理之最。(5分)

2、写出你所知道的四个国家的名字和它的首都名称。(8分)

上一篇:生物科学专业就业前景如何下一篇:板报评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