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精选6篇)
1.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 篇一
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对水汪汪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最后加上一双耳朵,那就是一个——我。
我有一个秘密——我会动耳神功。
有一天我们班举行元旦晚会我们班的班长要选人表演节目我喜出望外,拼命的要表演。可是很多人也要表演。我想:“我要让大家笑而不语,我让这他们。”我第13个。第1个表演完了,都表演了。眼看就要我了我紧张死了。到我了,我双手、双脚微微颤抖,我犹豫了一会,最后慢吞吞地走上了中间。我表演的时候我,们班骤然响起了一片欢笑声。我也笑了。
其实我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我是水瓶座的。和我交个朋友吧。不管你有多丑,有多漂亮我都会和你交朋友的。我在山西等着你。
2.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 篇二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提高策略
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体特点的判断与评估[1]。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之一,是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在观察他人和自我的态度、对他人和自己的评价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在儿童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同伴团体起着重要作用。在入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更多依赖父母和其他亲近成人的影响。入学后,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儿童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学校生活使儿童在与他人的竞争中获得了成败的体验,往往以同伴评价作为评价自己行为的一个重要准则。但在目前儿童的生活中,不少家长更多追求孩子在校的成绩,以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教师也主要看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不尊重、无端批评甚至讥讽,以及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导致学生由于学业上的不足形成较低评价,最终自我评价也偏低。另外,小学生“趋上性”特点也导致成绩好的同学得到更多良好评价,而落后学生则常受到来自同伴的嘲笑和不全面的评价,影响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适当的、正确的自我评价使主体对自己采取分析的态度,并能将自己与所面临的任务及周围人的要求进行恰当的比较,从而作出正确选择。以往的研究均表明,低年级儿童的自我评价基本上还是成人评价的重复,其独立性评价的能力还相当差,且不够稳定,易于变化[2]。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成人评价的主导作用。
儿童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成人一是教师,二是家长。在学校,教师有更多时间和学生朝夕相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学生的认识、态度、评价等无不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学生如果经常从家长和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深切的期望,就有极大可能使自己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积极方向发展;如果经常受到训斥和批评,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认识,就有可能被接纳成为自我评价的标准,使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进而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不愿努力。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要充分发挥成人评价的主导作用,教师自身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错误认知和教育态度,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一方面,教师要转变常规的教育思想,淡化权威意识,增强师生交往的亲密感。二要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领域,遵循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原则,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自觉承担起教育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的责任。第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传统学生观把学生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是装知识的容器;而现代学生观则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被肯定、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做到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第四,克服定势效应。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定势使人们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一种倾向习性,并影响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定势虽然有时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从总体上来说是消极的,它使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变得呆板。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也往往会出现定势效应,好的学生什么都好,差的学生样样都差,而这种认识又具有一定的长效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旦形成,很难迅速消失,经常会在一定时间内左右教师对学生的看法。这些看法又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进而感染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出现偏离,影响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参照其他学生,更重要的是以学生自身为重要参照系,经常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每一点进步,精心营造赏识的氛围,在起点适宜的任务中,给予适度的期望,使他们成功。充分发挥成人评价的主导作用,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同时,认识自身的价值,看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自尊和自信。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多元的视觉评价儿童。
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自我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其出版的《智能的结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发展的,背景又是复杂的,而发展本身又具不平衡性。[3]因此,评价既需要揭示某一学生在某一情境中的智力状况,同时又要揭示学生在不同情境中的智力发展的稳定性,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可靠地、全面地了解和识别学生的发展。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特长,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重要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也在于给每个人以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4]。从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历程来看,有两种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幸福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一是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他们自己喜爱的活动———幸福源,让他们通过活动表示自己的天赋,在活动中变成行家里手,在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感受到活动创造的幸福,在幸福的体验中获得发展;二是依靠教育者对学生多元的和立体的评价,让学生在教育者的充分肯定和适切激励的幸福体验中获得发展。
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表现自己的才能。活动过后,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进行评价,从评价内容说,可以评价自己的语言、逻辑、
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发展
赵翊辰
(曲靖师范学院,云南曲靖
摘要:自信心来源于一个人内心强大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甚至超越自己,自信心是人成长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品格,所以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但自信心不是天生的,除了要建立在个人内在品质的主观基础上,还需要学校、家庭及外界社会的客观帮助与培养,使自信心带来的积极作用能照亮通往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自信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自信是我们自己感受自己的方式,它包括自己对自己的接受态度,自己对自己的尊重程度,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支柱,也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品质。而自信心,又称自信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评估的一种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1]。自信心是儿童个性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儿童个性的发展与成熟,乃至人的终身发展。
一、自信心对人发展的价值
自信心来源于内心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力量,来源于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实践过程。如你在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不断产生信心,一段时间后,你必能超越他人。超越他人后,你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强化,做任何事都得心应手,所以自信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自信心强的音乐、运动、空间、人际关系等,从自我评价手段上可以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教师指导学生在评价自己的行为表现时,要进行全面分析,既看到自己突出的一面,又看到不足,评价时既不过高,又不过低。让学生在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学会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自己的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引导同伴间正确评价。
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积极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同伴可以提供关于自我的信息,也是儿童进行比较的对象。如果在集体中被同伴拒绝,会引起学生课堂上的破坏、敌意行为,产生消极情绪和对自我的否定。所以,教师必须努力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改变评价同伴的标准,使儿童在同伴集体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评价他人和被别人评价,而不断地认识自我和改善自我,实现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
低年级学生在学习阶段对同伴的评价,常常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他人的标准。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每个人身上的优缺点不是只表现在学习分数的高低上,还表现在品德、人际关系、音乐、美术等方面。对同伴仅以学习成绩的简单评价,容易使被评价者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也影响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因此,在评价同伴时,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应更多着眼于被评价者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这样才不至于使被评价者处于被排斥或压抑的状态中,失去自信。同时,在评价别人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时,也可使每个孩子看到自己在不同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增加儿童评定自己的参照和范围,使儿童在同伴群体活动时表现出好的行为成
阮瑞雪
儿童能积极主动地进入社会角色,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而自信心弱的人,对于活动没有勇气积极参与,也不敢面对困难,在与人交往时缩手缩脚,渐渐被置于边缘外,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所以人正是因为有了自信心,才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才能有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自信心在人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功者或智者往往都因有着强大的自信心而绽放独特光芒。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各个方面,一句鼓励的言语,一个肯定的眼神,甚至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让他们增强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从而使他们积极乐观,百折不挠,勇敢面对一切问题和挑战。
对于一件事情,如果人们有自信,就会努力去做,即使做不到,也会相信这是暂时的,并且绞尽脑汁,拼命努力,最后获得成功。如果人们没有自信,即使有能力做到一件事,也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而选择放弃,最后没有成功。
可见,自信心对人的发展有着核心和主导地位,自信的人往往能坚持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努力而勇敢地向着目标昂首迈进,实现自我价值。但自信心并非天生的,它不仅建立在个人内在的品质基础上,还需要外界社会的帮助和培养,而对自信心培养最重要的小学阶段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
为效仿的榜样,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优化环境,让学生有自评的意愿。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往往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作为参照点,依据外部评价经验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评价自己。以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处于评价主体的地位,学生则处于教师的权威评价之下,久而久之,学生习惯接受教师的评价,缺乏自我评价的意愿和评价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创造宽松的环境,给予学生互评和自评的空间和机会。民主、平等对待学生,创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环境,让学生不惧自评和互评,在评价中逐渐掌握评价的标准和细则,形成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他人和自己的能力,逐步增强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黄煌峰,雷雳著.初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23.
[2]王振宇主编.心理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15.
[3]郭福昌,王长沛.多元智能在中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 篇三
案例一
小学一开学,我们就告诉孩子上厕所要在课间休息时去上,上课时尽量不上厕所。可是,到了上课时间,总是会有几个孩子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要上厕所,我忍不住了!”有时还会听到有孩子报告:“老师,××尿裤子了!”
案例二
许多家长总是抱怨:“为什么我的孩子每天背着一壶水去学校,但回家时还是满满一壶?究竟是老师不负责任,还是孩子太不懂事了?”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下课时宁可不喝水也要抓紧一切机会好好玩一下;有的孩子担心喝多了水上课时会上厕所,怕被老师和同学嘲笑,所以也宁愿不喝水。
小学和幼儿园的生活相比,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孩子更“自由”了。在幼儿园,对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上厕所、喝水、整理物品,教师往往都会加以提醒,甚至统一组织、统一安排。而到了小学不可能再这样统一安排了。我所在的宋庆龄学校小学部每天上午的课间大活动时长为25分钟,下午则有近一个小时的“作业时间”,都交由孩子自己安排。如何分配这些“自由时间”变得至关重要,这对不少孩子来说是个挑战。有的孩子没有教师从旁提醒,就变得不知所措了,对自己需要做的事毫无头绪。如,在刚开学的时候,有的孩子到了课间一味地想着玩,把小便、洗手、喝水等事务统统抛在了脑后;有的孩子到了自由活动时间不知道该做什么;有的孩子虽有一定的时间分配意识,但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常常使自己身陷混乱……虽然在幼儿园时教师们也一直强调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但事实上,有的老师在一日生活中过于周到地替孩子安排好了一切,导致孩子过度依赖成人,一旦离开成人的“管理”,生活就乱了套。
案例三
每次一到整理书包的时间,荣荣就进入“慢动作”状态,他书包里的物品永远都乱糟糟的,完全不知道分类。我向他妈妈反映這一情况,原以为他妈妈会回家和他聊一聊,在家练一练,没想到第二天荣荣直接带了一个小号旅行箱来上学,他说,妈妈让他不要分类了,所有东西全装进箱子里,这样速度就会很快了。我还没来得及就此和他妈妈沟通,他妈妈又来告诉我说荣荣每周原定的游泳课不上了。我很诧异,因为荣荣很喜欢游泳,就问她原因。她说:“每次学校里游泳,他总是不会自己穿好衣服,我想索性就不要让他游了。”
案例四
安安写字总是歪歪扭扭的。不仅如此,每天吃午饭时他的桌子总是最脏的,筷子也拿不好,似乎控制不好力度,他更愿意用勺子吃饭。我和他妈妈交流,她说:“安安在家每天吃饭都是要喂的,从来不愿意自己吃!”
家长们一边抱怨孩子动手能力差,一边在家包揽了孩子所有的事,紧紧地把孩子护在自己的羽翼下,让他们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他们不知道,孩子在尝试独立穿衣、扣纽扣时也在锻炼小肌肉,学习熟练地用筷子吃饭同样有利于把字写好。他们不知道,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有益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不少家长都不相信老师描述的孩子在校的表现。比如,我们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自己吃饭吃得很好等情况,家长说:“真的吗?不可能吧?我的孩子在家里吃饭到现在都是喂的,否则肯定不会好好吃。”“我的孩子就是做不好呀,只能让大人帮忙。”“我的孩子每天早上连刷牙洗脸都要让爷爷抱到洗手间。”……为此,我们曾针对所有一年级学生做了一次有关自我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独立进餐方面,只有53.5%的孩子在家时能做到完全独立进餐,且平均用餐时间达25分钟;有46.7%的家长表示孩子在家进餐的表现与在学校时不一致。在对待作业方面,只有40%的孩子在家会主动做作业,而60%的孩子需要家长提醒了才会做,有40%的孩子是需要家长在一旁辅助才能完成作业的。在管理物品方面,只有53.3%的孩子能做到独立整理自己的书包,只有33.3%的孩子能做到在家独立整理个人的玩具;有53.3%的孩子表示曾在学校里由于各种原因遗失过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而其中有75%的家长会询问孩子原因,但是66.7%的孩子都说不清楚。
从上面这些数据来看,不少孩子在家里根本没有机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没有机会去思考和尝试如何自我管理,家长对孩子自我管理的要求与学校存在落差。
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是孩子们进入小学后首先要面临的挑战。根据孩子在入小学后的种种表现,反观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我有以下两点建议:
1.降低指令的使用频率,给予自我管理的机会
幼儿园教师往往都很负责,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发出明确的指令或对孩子加以提醒,其结果就是孩子们对教师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一旦到了小学,离开了教师的指令,他们就会无所适从。因此,建议幼儿园教师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指令的使用频率,让孩子有机会自己去思考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有了自己的思考,他们才会有独立的行动。到了大班,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完全可以更具弹性一些,允许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程度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动,如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安排洗手、上厕所、喝水的时间等。有了这样的积累,相信他们到了小学就不至于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一片混乱了。
家长也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分碗筷、叠衣服、整理玩具物品等。这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也是生活习惯的培养。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任务,比如,自己整理好第二天要带到幼儿园的物品,自己将回执单等交给老师或传达一些简单的口讯,等等,以培养孩子初步的责任意识。
2.注重规则的内化
在幼儿园,教师习惯于告诉孩子上了小学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然而,通过在小学的教学经历,我发现孩子们许多时候并不了解这些规则存在的意义,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定。鉴于此,我认为开展类似“学做小学生”这样的主题活动时,教师不要只是说教,不妨借助图片、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增进孩子的理解。有条件的可请小学一年级的教师和学生来班上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或带孩子们去小学亲自体验,让孩子们了解每条规则背后的含义。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遵守。教师还要鼓励他们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在执行中内化规则,学习反思,进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多和教师沟通,双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家长可帮助大班孩子通过每天的自我评价来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从而自觉地遵守这些有助于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规则。比如:我能按时到园,不迟到;我能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我在活动室里和走廊上不奔跑;我吃点心、吃饭不挑食,不浪费;我能举手回答问题;我能独立做好第二天上学的准备,按时上床睡觉,等等。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做到了,就在记录表上画个笑脸,如此日复一日,孩子对于基本规则就会有清楚的认识了。
如果遇到前面案例中所述的孩子在学校解出小便、不喝水等问题,家长不要责怪孩子也不要责怪教师,要和孩子交流,一起分析原因,让他了解到“不能等着老师提醒你去上厕所”“一下课先抓紧上完厕所再玩就不会这样了”“爸爸妈妈让你多喝水是希望你更健康”“喜欢玩是很正常的,但是喝水也是很重要的,喝了水去上一下厕所就不怕上课时要上厕所了”……
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适应问题感到焦虑,但关注的焦点往往在知识的掌握上。而事实上,仅仅关注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有的孩子一直习惯于被动地服从成人的指令:“是爸爸妈妈要我学的”“是爸爸妈妈要我这么做的”“爸爸妈妈说这样好”……正因为如此,学习也成了完成爸爸妈妈的任务而不是自己的需要,这样的学习显然缺乏持久的动力。因此,幼小衔接不妨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做起,这一点做好了,许多问题也许就能迎刃而解了。
4.一年级小学生英文自我介绍 篇四
老师好,大家好。我叫______,我的英文名字是_____,今年6岁了。很高兴认识大家。
Hello teacher,hello everyone,my name is _____ and English
name is _______.I am 6 years ago.Nice to meet you.我喜欢弹钢琴、游泳、画画、阅读….有很多兴趣爱好。欢迎大家加入我,我愿意和大家做朋友。
I like to play piano , swimming , drawing , reading…..I have a lot of
hobbies.Welcome to join me,I would like to be friends with you.非常感谢!
5.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 篇五
一、手脑并用,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主宰课堂,搞“满堂灌”,而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因为动手、动脑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做一些实验或进行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数学知识。例如在让学生认识“7”这个数时,可先让学生用7根火柴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然后提问:“7”这个数是由几和几组合起来的?请大家用火柴摆一摆,看谁的摆法最多。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然后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他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下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和相互交流,很快就认识了组成“7”的两个数、三个数等。小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各种组合都有,这为他们学习计算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接受知识快,而且记得牢。另外,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因此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二、利用数学课本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根据一年级学生爱说、好动的特点,怎样有目标地吸引其注意力,引起观察兴趣呢?如在教学“位置”时,一面创设情境邀请学生看电影,一面出示电影院的主题图。先让学生全面地看一看,再一排一排地看,得出每一排的座号都一样。然后只看其中的一排,用教鞭指着,从中间向两边看,学生通过观察就会发现:中间的座号小,越往两边座号越大;左边双号,右边单号。这样,就为后续的活动“找座位”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又如活动课“小小商店”,主题图比较复杂,可指导学生整体观察,按照提示牌把图分成三部分来观察: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在后面的购物环节中,找东西、看价格,他们就可以根据物品的所属类来寻找,快速地解决问题。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掌握了观察方法,培养了观察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主动地、有条理地、轻松地来解决问题。
三、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要学好数学,首先要学会数学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诱导学生多动口,培养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笔者在教学中,不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明同一个概念。如教学“找规律”时,按规律填空:32、34、36……40……先引导学生观察每相邻两教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这组数列的规律。刚开始,有的学生说:“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还有的说:“前面的数加上2就得到后面的数了。”这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都要给予肯定。在学生学习新知的最初,他们说得不简洁,但能说出、能准确地描述就可以了。最后,再规范语言,这组数列的规律也可以用“每相邻两数之间相差2”来描述,使学生的语言更规范、更严谨。
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讲完“找规律”后,我又安排了“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记录下来。”第二天,用竞赛的方式,比比谁找的多。有的学生说:“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有的说:“看书时,从左往右看,看完一行,再从左往右看下一行,一直重复下去;”还有的说:“我妈妈单位安排值班,第一天是我妈妈,第二天是王爷爷,第三天是李阿姨,第四天是赵叔叔。他们是4人一组,一直循环下去……”就这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同时也帮助学生了解了生活。
6.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 篇六
关键词:父母教育卷入;自我调节学习;学业成绩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四、五、六年级各选取两个班的学生及其家长作为被试。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家长完成学生带回的“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问卷(父母回答版)。本次调查共发放自我调节学习量表821份,筛选有效问卷632份,有效率76.98%;发放父母教育卷入量表965份,有效813份,有效率84.35%。
2.研究工具
(1)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问卷(父母回答版)
本研究采用课题组自编“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问卷(父母回答版)”。该问卷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家长卷入的独特性编制而成。问卷共包含29个条目,包括家庭监控、学业辅导、亲子沟通、共同活动及家校沟通共5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从不”计1分,“很少”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分数越高表示父母教育卷入程度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6。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家庭监控0.482,学业辅导0.786,亲子沟通0.713,共同活动0.831,家校沟通0.869。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χ2=683.819,df=367,p<0.001,χ2/df=1.863,SRMR=0.051,CFI=0.921,TLI=0.912,RMSEA=0.044。
(2)小学生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状况调查
采用Rao等修订的、Pintrich等编制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中文版)》对小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进行评估。量表由44个项目组成,包括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5个分量表,包含的条目分别为9、9、4、13、9,量表使用利克特5点计分,从1完全符合到5完全不符合,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调节学习水平越高。该问卷5个分量表及总体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4、0.84、0.79、0.80、0.79、0.89,5个分量表及总体的分半系数分别为0.85、0.83、0.80、0.80、0.76、0.84,对该问卷的5因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χ2/df等于1.90,RMSEA为0.05,CFI和IFI分别为0.83和0.84。
3.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量化后输入微机,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性统计描述、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二、结果
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及学习成绩相关。将父母教育卷入的五个维度(家庭监控、家校沟通、亲子沟通、学业辅导、共同活动)与自我调节学习的5个维度(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考试焦虑、认知策略、自我管理)及数学成绩、语文成绩和总成绩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见表1。
表1 父母教育卷入、自我调节学习及学习成绩的相关(r)
■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1可知,父母教育卷入中的亲子沟通、家校沟通、学业辅导与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认知策略均呈正相关;家校沟通、家庭监控、共同活动与自我管理呈正相关;此外,亲子沟通与考虑焦虑呈负相关,家庭监控与考试焦虑呈正相关,共同活动与认知策略呈正相关。亲子沟通与语文成绩、学业总成绩存在正相关;学业辅导与数学成绩呈负相关;家庭监控、学业辅导及共同活动均与学习成绩无相关。自我调节学习行为的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及学业总成绩均呈正相关;考试焦虑、自我管理与语文成绩、数学成绩及学业总成绩均呈负相关;认知策略与语文成绩、学业总成绩呈正相关。
三、讨论
从父母教育卷入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来看,在父母教育卷入中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对孩子都能起到积极效应,某些父母教育卷入的维度对孩子的学习有积极影响,某些维度对孩子没有影响甚至有消极影响。亲子沟通与考试成绩成正相关,主要是因为亲子沟通过程本身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利于阅读及语文成绩的提高。此外,良好的亲子沟通还可以影响孩子的认知、学习情绪及学习行为。而正性情绪与类比推理任务的完成、精加工、组织和元认知策略呈正相关,负性情绪与认知策略呈负相关。得到父母支持、温暖、理解的孩子,更倾向于接受挑战性任务,遇到学习中的困难能够表现出更好的坚持性。本研究中学业辅导对数学成绩和学习总成绩有消极影响,与国外Bembenutty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一是数学成绩相对于其他成绩受智力因素的影响较大,父母的学业辅导和家校沟通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二是父母参与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及自我控制能力,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但父母往往在孩子成绩较差或者下降时才会采取学业辅导的措施,也就是说,学习成绩低不是学业辅导的结果,而是学业辅导的原因。三是学业辅导的方式不当。方法和态度不当,不但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反而会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和厌学心理。四是通过对部分学生访谈我们发现,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取向,往往给学生一种感觉,即“父母和老师并不是真的喜欢我、关心我,而是不满意我”,引发抵触、挫败、沮丧心理,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导致学生表面上行为问题减少,实际学习内部动力和学习兴趣并没有增加。共同活动对语文和学习总成绩都有积极影响,主要是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丰富内心情感,增加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有利于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家庭监控与学业成绩无明显的相关性,小学阶段的家庭监控主要是控制子女看电视的时间。不少研究表明,观看电视会对孩子的学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并且指出该影响比较复杂并且有赖于电视节目的类型及观看的时间,同时,实施家庭监控的过程中,父母的态度至关重要,严苛生硬的态度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的态度和动机,因此家庭监控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受其它因素的影响,结果并不一致。
从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来看,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总成绩、语文及数学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考试焦虑、自我管理都呈显著负相关;认知策略对成绩的影响较小,只影响到总成绩和语文成绩。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自我价值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有负性影响。自我管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国外一些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国内外文化存在差异,Cecilia Sin-Sze等发现美国父母采用自主性支持卷入较多,而中国父母采用的控制性卷入更常见。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更多是在父母和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第二,在李山一项对初中生自我监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上初一学生明显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高于初三学生,这种自我管理随着年龄下降的反常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都不成熟,自我评价分值高并不表明真实能力就高。第三,自我管理可能受社会称许效应的影响。在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对语文成绩有消极影响,这可能因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策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不是十分熟练,在使用认知策略时消耗的心理能量多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从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分析来看,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存在多维度正相关,也可以说父母教育卷入越多,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亲子沟通可以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和认知策略,降低考试焦虑,家庭监控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与李丽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家庭监控和学业辅导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体现的是父母控制、生硬的一面;亲子沟通维度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子女的生活、学习以及学校事务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到共同理解、信任的过程,这体现了父母民主、温情的一面。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外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督导的程度越高,学生的外部动机越强;亲子沟通对内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亲子沟通的程度越高,子女的内部动机越强。家庭监控通过影响学生的外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亲子沟通通过影响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内在价值也有消极影响。内在价值体现的是孩子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和自我价值感,如果父母监控方式不当,比如过分依赖强权而贬低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毫无希望和毫无价值的。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低,不是不需要父母的监控和辅导,家庭监控对内在价值的消极影响,有可能与父母具体的监控方式有关。共同活动与认知策略、自我管理有显著性相关,家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开阔眼界而在学校以外为孩子提供的学习资源或学习机会,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和价值感。因此,父母通过共同活动,能对孩子产生潜在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艺方,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Rao,N.and J.Sach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9,59(6).
[3]史丽娟.学业愉快情绪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张向葵,张林,王颖.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
[5]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6]李山,余欣欣.初中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6).
[7]李丽.家长参与及其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从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来看,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总成绩、语文及数学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考试焦虑、自我管理都呈显著负相关;认知策略对成绩的影响较小,只影响到总成绩和语文成绩。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自我价值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有负性影响。自我管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国外一些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国内外文化存在差异,Cecilia Sin-Sze等发现美国父母采用自主性支持卷入较多,而中国父母采用的控制性卷入更常见。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更多是在父母和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第二,在李山一项对初中生自我监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上初一学生明显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高于初三学生,这种自我管理随着年龄下降的反常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都不成熟,自我评价分值高并不表明真实能力就高。第三,自我管理可能受社会称许效应的影响。在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对语文成绩有消极影响,这可能因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策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不是十分熟练,在使用认知策略时消耗的心理能量多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从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分析来看,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存在多维度正相关,也可以说父母教育卷入越多,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亲子沟通可以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和认知策略,降低考试焦虑,家庭监控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与李丽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家庭监控和学业辅导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体现的是父母控制、生硬的一面;亲子沟通维度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子女的生活、学习以及学校事务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到共同理解、信任的过程,这体现了父母民主、温情的一面。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外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督导的程度越高,学生的外部动机越强;亲子沟通对内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亲子沟通的程度越高,子女的内部动机越强。家庭监控通过影响学生的外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亲子沟通通过影响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内在价值也有消极影响。内在价值体现的是孩子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和自我价值感,如果父母监控方式不当,比如过分依赖强权而贬低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毫无希望和毫无价值的。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低,不是不需要父母的监控和辅导,家庭监控对内在价值的消极影响,有可能与父母具体的监控方式有关。共同活动与认知策略、自我管理有显著性相关,家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开阔眼界而在学校以外为孩子提供的学习资源或学习机会,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和价值感。因此,父母通过共同活动,能对孩子产生潜在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艺方,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Rao,N.and J.Sach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9,59(6).
[3]史丽娟.学业愉快情绪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张向葵,张林,王颖.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
[5]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6]李山,余欣欣.初中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6).
[7]李丽.家长参与及其与学生学习动机、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4.
从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来看,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与总成绩、语文及数学成绩呈显著正相关,与考试焦虑、自我管理都呈显著负相关;认知策略对成绩的影响较小,只影响到总成绩和语文成绩。国内外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自我效能、学习动机和自我价值感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考试焦虑对学习成绩有负性影响。自我管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与国外一些研究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第一,国内外文化存在差异,Cecilia Sin-Sze等发现美国父母采用自主性支持卷入较多,而中国父母采用的控制性卷入更常见。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更多是在父母和教师的监督和控制下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相对差一些。第二,在李山一项对初中生自我监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自我监控学习行为上初一学生明显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初二学生高于初三学生,这种自我管理随着年龄下降的反常现象,极有可能是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都不成熟,自我评价分值高并不表明真实能力就高。第三,自我管理可能受社会称许效应的影响。在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方面,认知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对语文成绩有消极影响,这可能因为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策略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还不是十分熟练,在使用认知策略时消耗的心理能量多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学习成绩的积极影响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从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的相关分析来看,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调节学习存在多维度正相关,也可以说父母教育卷入越多,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亲子沟通可以明显提高自我效能感、内在价值和认知策略,降低考试焦虑,家庭监控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该结果与李丽的研究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家庭监控和学业辅导主要是父母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交往的指导、监督和控制,体现的是父母控制、生硬的一面;亲子沟通维度是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子女的生活、学习以及学校事务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达到共同理解、信任的过程,这体现了父母民主、温情的一面。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外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家庭督导的程度越高,学生的外部动机越强;亲子沟通对内部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亲子沟通的程度越高,子女的内部动机越强。家庭监控通过影响学生的外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和学业成绩产生消极影响,亲子沟通通过影响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孩子的考试态度和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家庭监控对子女的内在价值也有消极影响。内在价值体现的是孩子对知识本身的追求和自我价值感,如果父母监控方式不当,比如过分依赖强权而贬低孩子,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毫无希望和毫无价值的。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还比较低,不是不需要父母的监控和辅导,家庭监控对内在价值的消极影响,有可能与父母具体的监控方式有关。共同活动与认知策略、自我管理有显著性相关,家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开阔眼界而在学校以外为孩子提供的学习资源或学习机会,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认知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自信和价值感。因此,父母通过共同活动,能对孩子产生潜在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艺方,等.小学生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理论模型的建构与验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Rao,N.and J.Sachs,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J].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1999,59(6).
[3]史丽娟.学业愉快情绪研究综述[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4]张向葵,张林,王颖.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特点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
[5]刘惠军,郭德俊.考前焦虑、成就目标和考试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
[6]李山,余欣欣.初中生自我概念、自我监控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6).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介绍】推荐阅读:
小学四年级自我介绍的作文07-08
小学三年级的英文自我介绍08-24
小学三年级英语自我介绍07-11
小学5年级自我介绍范文09-23
小学英语六年级自我介绍范文08-14
小学三年级1分钟英文自我介绍11-01
小学生一年级的评语08-24
小学生一年级期末的简短评语06-11
小学生中文的自我介绍07-21
独特的小学生自我介绍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