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2024-10-18

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15篇)

1.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一

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

1、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参加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2、维护国家安全与荣誉,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3、关心时事政治,关注祖国建设,家乡发展。

4、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

5、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具有责任感。

6、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规范,维护社会公德。

7、语言文明,举止规范。

8、追求公正,诚实守信。

9、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热爱活动,热爱劳动,履行个人义务,增强服务意识。

10、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11、认真参加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活动。

12、遵守校规校纪,服从学校管理。

13、具有环保意识,积极参加环保教育活动,自觉维护生态环境。

14、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黄天

运动与健康

1、学会料理个人生活。

2、长期坚持一项或多项体育活动或体育锻炼。

3、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

4、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变化,文明交友。

6、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敢于克服各种困难。

7、认真上好体育课,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常识与方法。

8、自觉参加阳光体育。

9、能正确掌握2项体育技能。

黄天

审美与观

1、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热爱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之美。

2、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有一项艺术特长。

3、认真上艺术课,能积极参加校内各级各类艺术展示活动。

4、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黄天

交流与合作

1、自觉积极参加学校各项集体活动。

2、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为班级争光,注意集体卫生。

3、能积极主动为集体建设献计献策。

4、对于班级活动能积极参加。

5、善于和他人交流沟通,能够换位思考,和各科老师能有互动交流,关系融洽。

6、学会在班级中求同存异,尊重他人感受,在班级中形成宽容真诚、理解的班风。

黄天

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1、学习目标明确,能主动学习。

2、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3、制定、落实有效的学习计划。

4、说普通话规范字,勤于阅读与思考。

5、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

6、能完成规定学科的实验操作。

7、能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8、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

9、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10、能按时认真的完成各科作业。

11、学习测试成绩优良,各科均衡发展。

12、学习品质得到优化。

黄天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1、乐于接受新事物,善于质疑,勤于探索。

2、积极参加创新性学习,有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3、认真参加劳技、学生社团等活动,形成自己的特长。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自己的活动成果或作品。

黄天

2.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二

一、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合格教师来说, 应具有健康、乐观、开朗、有自信。能善待学生的过错, 宽容学生的无知, 理解学生的心情, 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特别是心与心的沟通。教师就像母亲一样, 照顾着每一名学生, 像朋友一样去关爱每一名同学。在教育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制定课程方案, 选用教学方法。在师生和谐的教学中,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提高素质的教育, 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 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 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 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诸多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教师除了现有的知识已外, 还要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新问题, 探索新知识, 提出新见解, 创造新目标、积累新经验。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学习, 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以旺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作为一名教师要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改革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方法。

总而言之, 建设教师队伍, 不仅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更要重视师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勇于创新, 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终身课程。

三、教师素质教育的改进和创新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要求广大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不仅要把握人的素质形成的基本特点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而且还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并重与以德育为首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学有特长之间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培养尖子生之间的关系;五是要处理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与提高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六是要处理好培养创新能力与考试之间的关系。因此, 每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都应自觉地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上六种关系, 从而构建起以人为本的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体系,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教师道德的水准高低, 不仅直接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也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行列中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关心爱护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特别直得人钦佩的是那些艰苦奋斗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教师, 他们奉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满腔热血地投入到艰难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为社会树立了高尚形象。然而, 还有一些人不尊重学生人格, 把自己的知识作为商品, 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严重地损害了教师的高尚形象。

五、加强师德修养

1. 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师德教育的

重要载体,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 创建文明科室活动, 搞好师德培训, 使每位教师在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充分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2. 把师德修养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课, 在各项活动中渗

透师德教育, 也可利用媒体等宣传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树先进、学先进、表彰先进, 以此推进师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3. 把师德修养作为重要内容, 使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每

位教师掌握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促进教师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 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应当是丰富多彩的, 多层次的。对于增加教师生活情趣和教学能力, 提高思想素质都有作用。这些能促使教师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中, 最终也有利于工作和学习。使自己永葆精神生活的健康和充实, 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改革者和先行者。

参考文献

[1]周春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J]江苏高教, 2004 (5) :89-91

[2]王凌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2) :124—126

3.中职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中职生;道德品质;现状;对策

【分类号】G711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校无论是办学的规模还是办学的质量都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职学校为高职院校输送一批批优秀的生源;也为社会提供了一批批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看到职校学生主流是好的,思想上进、可塑性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职校的校园里时常存在让人楸心的场景:刚刚清扫的楼道不到半天功夫,却变得满地狼藉;刚维修的门窗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又被踢破,经常被堵塞的便坑在疏通时,掏出来的堵塞物尽然有砖块、矿泉水瓶、香烟盒等五花八门;上课时间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等等。这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观、道德观,行为习惯等个方面存在较大缺陷有密切关系。

为更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本人就中职生的道德品质的现状、成因进行研究,探索解决问题路子,以实现有的放矢。

一、目前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现状

1、思想上“以自我为中心”,行为上缺乏良好的文明生活的习惯

当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人民群众生育观的转变,独生子女比例居多,不少中职生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思想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娇气任性。行为上有的甚至把个人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如乱扔垃圾、破坏公物、扰乱秩序、拉帮结伙等。

2、意志薄弱

不少中职生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使他们变得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思进取,在困难面前退缩和放弃,总觉得学习乏味;他们渴望成功,但实际行动中不愿吃苦,受不了委屈,心理承受能力差。

3、缺乏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转型时期重实惠,轻道德的“拜金主义”;为谋取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着中职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4、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少中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麻木状态,学习缺乏主动和刻苦的精神,纪律涣散,表现为;上课说话或玩手机;基本的学习任务不完成,作业不做,临考没有紧张感,厌学情绪严重,逃学事件屡见不鲜。

二、部分中职生不和谐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原因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素质等多种因素,导致不少人没能接受扎实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社会环境: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一些缺乏正能量的小说、电视的影响;不规范的网吧的存在等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中职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导致他们行为举止自由散漫,生活行为失范。

2、家庭原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不少学生从“留守儿童”到“留守少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或有的单亲家庭中,父母忙于各自的生活,对孩子疏于管教。

3、学校原因:(1)不少中职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看不起,老师不待见的人,到了职校之后自卑感很强、抱着破罐破摔的心理。(2)不少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的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师资力量较薄弱,教学设备欠缺,后勤服务不配套等。加重职校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消极情绪占主流。

三、提高职高生道德品质修养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须把教书和育人做到有机的统一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工作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习惯”。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在传授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成为思想教育和道德行为的示范者。注重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做事。

2、强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落实班级学生道德品质建设的目标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建设中的中坚力量,学校由一个个的班级组成,班级学生道德品质的状况影响学校的整体校风。这就要求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培训,把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奉献,具有牺牲精神和团队意识的优秀教师吸收到班主任队伍中来。使他(她)们能充分的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更好的沉入班级,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个性差异、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不同,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做到具體问题具体分析:改掉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净化育人环境

学校教育承担着德育教育的任务,但学校教育不可能养成一个人终身需要的品格和素质。同时,学校受自身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全部揭示学生道德品质形成中所遇到的一切矛盾,解决存在的所有道德品质问题。只有社会、学校,家庭三者合力,学生良好的品质才能更好的形成。

总之,道德品质是做人的根本,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归宿。

参考文献

[1] 袁兵. 职业中学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江苏:苏州大学, 2009.

[2] 张冲, 孟万金, 王新波. 中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J]. 中国特殊教育, 2012(03).

[3] 秦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D]. 山西:山西财经大学, 2015.

4.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四

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活中,除了婚姻家庭及社会公共生活以外,还有各种职业生活。各种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借以实现的一种基本形式。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社会职业活动过程中,在思想和行为上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职业道德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相连,它是一定社会对于从事一定社会职业人们的一种特殊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发展物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的精神动力,是改进和完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社会道德风尚的主要手段,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职业人员整体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业人员队伍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在范围上主要表现在实际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中间,即表现在“走上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因而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初步形成的道德状况的进一步发展,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成熟的阶段。而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中职学生除进行专业教育外,还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市场经济又使很多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近些年来出现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许多不法之徒掺杂是假,坑害百姓,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案、瘦肉精猪肉事件、假种子、假化肥事件,医疗行业也出现医疗责任事故、医患纠纷等问题,说明我们的职业道德在滑坡,有的人甚至职业道德沦丧。我校在2007年3月对2006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出问卷303份,回收302份,3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表1:

说明同学们专业思想还没完全确立,职业信念不牢固,知识技能不强,职业道德欠缺,因此,对同学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1)通过学校德育教育主渠道——德育课讲授《医护伦理学》,用系统化理论化教学形式对同学们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

(2)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开展主题班会教育。如《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等主题班会。同学们纷纷发言,她们说:“在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意外事故和突发事件中,都离不开我们护士的身影,她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感人场面和事迹深深地感染、教育了我们,我们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护理职业,感到了职业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3)通过班级板报、学校墙报等对学生进行无声的教育。通过张贴古今中外医学名家图片、医学名人名言、医学名人事迹等等,同学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4)邀请我校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用他们鲜活的事迹鼓舞同学,同学们看到:榜样就在身边,英雄就在眼前。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成为英雄。

(5)让同学们做一项调查:现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只要你喜欢护理专业,愿意当护士,肯定找到工作。这大大地增加了同学们的信心,坚定了学习护理专业的信念。

(6)每年“护士节”我校都举行大型纪念活动,通过授帽仪式、向南丁格尔宣誓、《我是一名护士》演讲等等节目,帮助同学们树立职业自豪感和神圣感。

(7)2009年我校参加了新民市卫生系统纪念“五·一二护士节”——《天使之歌》大型文艺演出,我校的节目占了60%以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同学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上述一系列教育活动,同学们医德品质有了极大提高,专业思想确立,人际关系和谐,救死扶伤精神发扬光大。我校2005级靳进同学在火车上为一位突发疾病的患者进行急救;2004级张红艳、李明博两名同学在汽车站为乘客进行紧急抢救,患者家属非常感动,给学校送来了表扬信,一再表示感谢。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我们于2010年3月又对2006级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300份有效问卷,结果如表2:

我校学生得到医院及患者的认可,受到普遍欢迎,为学校赢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中职学校提高了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打开了局面。得出结论及今后努力方向

5.《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心得体会 篇五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李想想 406302217004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更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父母、老师在我幼年时就一直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们的国家更是从未放松过对公民诚实守信品德的培养和熏陶,把“诚信”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

作为一名研究生,应以创新人类知识为情怀、以奉献国家和社会为己任。要实现以上两点目标,都需要坚持和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好品质。前者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用诚实的态度对待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而后潜心钻研,有所创新;后者要求我们首先做一个诚实有信的人,而后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通过学习《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我加深了对诚实守信的认识,特别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课堂上,老师用贴近生活的现实案例,揭示了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让我认识到:自己作为知识型团体中的一分子,必须要认真学习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诚实守信的学术精神,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杜绝和抵制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

6.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六

姓名: 专业: 学号:

摘 要

近年来,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据中国科协调查,有近四成的科技工作者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了解,近半数没有系统学习过科研规范知识。超过五成的研究生认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违背科研道德与诚信最严重的群体,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持宽容态度,科研诚信意识淡薄。因此对于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学习尤其重要。

关键词:科学道德;学术规范;

一、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重要性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认为,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应是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项共同使命和长期任务,应把科技与教育的作用形成合力,从源头抓起,在新入学的研究生中开展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宣讲教育,系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研伦理和学术规范,深刻揭示学术不端和不当行为的巨大危害,引导他们走好学术生涯第一步。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尤其的重要。

二、如何对待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

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提升几个台阶。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这门课的理解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创新,只有当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认真完成才会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对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会在学术道路上认真走好每一步。

作为一名走在学术工作起步阶段的硕士生,我深深地理解到,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是何等重要,我们也许是籍籍无名的小辈,也许是无甚成果起步者,站在学术殿堂的门口仰望这座不朽的建筑,这一刻我们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何种原因,作为一名学术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为铸就高尚的学术人格而积极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

三、今后如何做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个人也制定具体的方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促进学校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

一、工作目标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是一项长期要抓的工作,具体到班级就是主要围绕六个率中的四个率来展开。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使自己在这些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班团委重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工、规范工作内容,努力建设班级,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 2 的建设。

二、工作内容

思想政治建设——处于学风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我们将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同学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如请师兄师姐们传授学习经验和讲述人生经历,在同学们树立专业信心,消除心中困惑,确定人生目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活动等形式积极展开学习讨论。

三、在思想道德方面

丰富班级生活,用健康的文体活动影响同学,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依然保持班级的良好作风,组织同学们参加文体活动,包括本班男女生之间以及与兄弟班之间的篮球赛和足球赛等,这些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增进男女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有计划的组织“团日活动”、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四、心理方面

学习和生活委员应该切实关心同学思想状况,进入大学身边很多同学缺少了动力,对生活感到迷茫或许就是因为这些。有些同学在学习、个人素质提高以及一些活动方面表现的很松懈,迷恋上网,游戏,小说,这可能是大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我们半部分男生花在游戏上的时间较多,还应该继续深入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平时多与这些同学进行交流、沟通与其他班委合作,共同督促他们。例如抓上课的出勤率,找一些同学共同上自习等。在建设良好班风这方面,学习和生活委员作为班委成员有责任把它做好,除此之外,及时关怀那些生活和学习中受到挫折的同学,并努力营造一个温馨、良好的班集体,同学们互帮互助,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多于其他同学及时沟通,寻求帮助,在学习与工作方面不能懈怠。

四、作为研究生该如何做

我们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研究生,明日之学者。作为矿大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 3 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为光大矿大的学术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

总之,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7.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七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远大的志向是非常重要的, 经过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认识, 树立完整的思想体系道德教育, 必须依靠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完成。加强思想道德政治课的教育, 是新世纪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的必要手段。在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 我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有很多的欠缺不足之处, 对学生道德品质与志向的培养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只有深入进行道德教育和远大志向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具备高尚的情操, 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栋梁。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志向。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

加强学生对正确道德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坚定他们的道德意志, 使学生逐渐形成自我修养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引导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的舆论, 对社会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和远大的志向时, 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 关心集体, 在教学中对学生多讲讲一些人生道理, 耐心的教育, 在课堂中讲一些伟人在少年时代立志, 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理想, 并鼓励学生好好学习, 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教师也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比赛等方法, 让学生对道德认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抓住教育的时机, 创造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道德知识对一些事情作出判断的机会, 使学生具有道德评价能力。

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在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 应对学生进行一些教育引导, 应该在学生中形成、发展起健康的道德思想, 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 陶冶学生, 促进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情感直接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它在道德品质中起着调节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 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 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的弱点, 对一些学生的消极情感要了解原因, 耐心改变学生对消极情感的错误认识, 要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感, 使其愉快接受教育, 有利于积极体验的产生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培养学生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是由它的道德行为来体现的, 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 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行为, 教师通过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的讲解、学习、练习等各种教育活动, 通过外部的舆论导向, 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的技能和方式, 进一步对道德行为进行强化。通过一定的外部因素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特定的环境、范围内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能做什么, 不能做什么。依靠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分清什么是符合道德的行为, 什么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 培养学生用良好的道德行为。

四、道德意志的培养

道德意志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坚定的道德意志可以保障道德行为的持久性、经常性。学生是否有坚强的道德意志, 直接影响了道德行为, 道德意志的培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的积累, 不断强化, 通过强化的作用和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道德行为的实践去实现, 通过对英雄人物事迹的了解。鼓励学生去追求、向往,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社会实践、探讨等形式, 在实践中培养起学生的道德意志。教师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措施, 从培养自觉性, 目的性着手;从提高积极性, 培养控制力着手;不断鼓励其奋发精神……只有使学生具有了坚强的道德意志才可以进而培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论

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道德品质与志向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现代教育已经从重知识转变为重能力的教育, 对人才的培养也更进一步的提高, 作为一名优秀人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日常生活中要时常鼓励学生,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和持之以恒的态度, 不要半途而废, 做事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通过各方面的努力, 让学生成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具有竞争、开拓、创新观念的现代人, 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文明人。

摘要:新世纪, 政治课堂教学道德教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培养社会主义的人才, 必须培养道德品质与志向,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的范畴, 可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结构体系。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志向, 明确的目标, 把志向教育作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道德品质,志向,中学生,政治课

参考文献

[1]柳礼泉:《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思想教育研究》, 2009:3。

8.浅论经济道德规范的特征与功能 篇八

关键词:经济道德规范 ;特征;功能

经济道德规范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是经济道德原则的具体化,是对一定社会经济道德关系与经济道德行为普遍规律的反映,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与作为“硬调节”的经济法制规范相配套的“软调节”手段。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道德规范,一个特定社会中形成的经济道德规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 、经济道德规范的特征

在社会领域,由于事物和关系的多样性导致了社会规范的多样性。对于经济道德规范来说,它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规范网络,需要对经济活动全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提出道德要求。因而经济道德规范具有多元性与多层次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显著特征。

首先,多元性与多层次性相结合的特征。社会经济生活是极其复杂的,关涉国家与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有个人与国家之间、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远等方面的利益关系。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根本利益与合资企业、独资企业、私人企业等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处理的。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以及他们各自的目的、价值取向等,使得社会经济生活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与之相适应的是需要多层次的、多元的经济道德规范来有效调整和指导社会经济生活生产、交换、分配等各个环节。

其次,主观与客观、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特征。如前所述,经济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形成和概括的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应当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为了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经济道德规范必须能够对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形成客观的约束力。各种“服务公约”、“行为规定”、“员工守则”等具体规范就是约束经济活动各种参与者的主观意志和行为而制定的准则。这些规范措施是保证经济生活合理有序发展的道德保障。但是,此等规范体现的是一种外在约束力,它表现为通过道德调节、道德评价、道德教育来实现节制和约束。从这一点来看,经济道德规范具有其客观性和他律性的特点。但是,经济道德规范从根本上说还是有赖于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内心的自觉。它必须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认识,使之从主观上接受经济道德规范的调节和约束。惟其如此,才能使经济活动参与者不是被动的遵守经济道德规范,实现行为动因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约束。

2 、经济道德规范的功能

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结成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在对一定的社会利益或阶级利益的调整过程中,为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原则和规范。因此,经济活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伦理道德活动的过程。但是伦理道德及其相应的具体道德规范形成之后就会对经济活动产生反作用力。故而,经济道德规范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

其一,引导功能。这是经济道德规范的最基本功能。规范是人们行为的理性产物,是人们在生活中衡量事物的一种标准。经济道德规范以其对是非、善恶标准的确立,起到评价和引导行为的作用,从而提高经济活动参与者的道德自觉性。在许多情况下,经济道德规范是对法制规范的一种强化并能起到后者所不具有的功效。经济道德规范是经济伦理的具体化形式,是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以更具体的形式进行规定,这种规定本身就是对人的行为具有一种潜在的方向性的导向作用。它规定着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在经济活动中就表现为引导人们选择合理的谋利行为,选择正义的经济行为。比如经济道德规范主张“经营有方,取之有道”就是要求经济活动参与者按照“方”、“道”,也就是合于道德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交换。

其二,调节功能。经济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换的活动,在处理其间各方关系时不仅需要经济法规的制约,同样离不开经济道德规范的调节。与经济政策、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等“硬调节”手段相比,经济道德规范通过其设立的道德评价标准和社会性道德压力来实现其调节功能,是一种“软协调”手段。通过经济道德规范的调节,经济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处理的更公平允当,工作关系更宽松和谐,人际关系更协调有效。经济活动中人们接受经济道德规范的协调更胜于规章制度的协调,因为前者富有道德观和人情味,更容易将人际关系处理、协调的宽松、和谐。

其三,推动功能。经济道德规范能积极地影响经济活动,并为其提供有力的道德支持和精神支撑。经济道德规范的道德支撑表现为对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内在约束,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他们的道德习惯,形成道德观念,习得道德修养。从而使得经济活动参与者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能够自觉地抑制负面效应,净化市场经济环境。经济道德规范的精神支撑功能主要体现在凝聚力上。当经济道德由外在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这势必形成一个凝聚人心的磁场。它能够唤起经济活动参与者的支持与拥护,发挥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经济道德规范有多元性与多层次性相结合,主观与客观、自律与他律相统一的显著特征,并能够对经济活动发挥其导向功能、调节功能以及推动功能。只有将经济法制规范与经济道德规范这“硬调节”和“软调节”相结合,才能使社会经济生活良好运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庭,刘金华编著:经济伦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宏伟等著:社会经济与伦理[M],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3]安应民:论道德规范的社会经济功能[J],社会科学,1994.8

9.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九

--《新闻传播学理论前沿》讲座报告二

张 铮

在报告一中,笔者主要根据本学期的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各讲的重要内容——传媒产业化进程及其现状进行了总结。在一共十五次讲座中,笔者印象最为深刻和感受最为强烈的是2005年3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进行的题为《我国传媒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的讲座。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一直是笔者十分关注的话题,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陈教授的讲座有翔实的调查数据,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同时也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展望,让我深入地了解了现实也引起了深刻的思索。陈力丹教授的讲座首先从2004年发表的2003年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状况调查谈起,这个调查针对全国55家传媒进行了调查。此后2003年3月22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针对新闻从业人员做出了规范。之所以这个问题引起了这样的重视,陈力丹教授分析了这样的几个原因:

1、体制转型: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党政机关的一部分,不是一种社会职业。传媒从业人员给别人一种“错觉”,虽然不是公务人员,但是似乎具有某种“权力”。当传媒在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和空间不足时,在新闻道德意识弱化和职业规范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上述的那种“权力”寻租的现象,以党政“权力”违法换取广告和发行量。

2、商业利益:市场经济后传媒成为经济利益的单元,这样就有了维护和扩张自身利益的驱动力。市场机制引发了利益、生存、发展之争,引发新闻从业人员行为的多种选择,外部的诱惑越来越多。但是,并非市场经济会带来道德缺失,而是目前的市场还不规范。

3、行业混岗:现实传媒体制内部编辑部与经营部混岗,这是造成“有偿”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编辑部人员不得不利用手中的“报道权”(这本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要求所联系的企业、事业单位订阅。特别是拉广告,丰厚的回报对于传媒业人员诱惑大,新闻价值和政治宣传价值会受到利益的诱惑而扭曲。

4、记者岗位聘任违规和人员流动率过高。处在生存焦虑下的传媒和记者,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下降,记者的生存困境和激烈的竞争带来生存的困境,有些记者甚至没有正式的身份,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下降是必然的。此外,媒体人员的流动性过高,很多记者或者编辑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媒体经过很短暂的培训就上岗,甚至有时候要“来之则战”。因此这必然使得从业人员缺少对岗位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珍惜,“能赚一笔是一笔”成为很多从业人的信条。

接下来,陈力丹教授论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一是专业(行业)意识,即监督社会环境的责任意识,二是职业规范意识和评价标准,三是专业知识、技能和培训,四是专业资格的认可,五是专业内部的自律,六是专业精神的范例,总之是要将传媒的责任、使命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目前首先要做的是:

1.将记者的“权力”意识转变为“权利”意识;

2.立足于同行控制,职业角色通过职业理念的内化而形成;

3.明确一系列具体的行为规范。我国目前的新闻职业规范偏重于相对抽象的职业道德原则的概括,而且过于简略,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职业规范的细致约定,因而要进行细分,以制定具体的、可感知和可执行的规范条文,从而提高传媒职业规范的水准。

4.提升新闻伦理学的学术质量。我国的传媒伦理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论著尚停留在阐发较为

抽象的原则层面,缺少新闻传媒的专业特征和可操作性,与传媒业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

此后,陈力丹教授总结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违反职业道德的15种现象:

1.编辑部和经营部混岗,造成“有偿新闻”泛滥;

2.广告版与新闻版混淆

3.新闻栏目拉企业赞助

4.受贿无闻

5.假新闻

6.制造“假事件”,即所谓“新闻策划”

7.免费接受被采访方的各种好处

8.侵犯公民和法人的隐私

9.侵犯当事者的“著作权”

10.“媒介审判”,即媒体报道司法审判,以非法治的意识报道法治

11.介入式隐性采访和偷拍偷录

12.拒绝更正与答辩

13.恶意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

14.无人性的冷漠新闻

15.虚伪广告和庸俗广告

最后,陈力丹教授分别用图形代表了职业从业者职责忠诚的倒金字塔模式,即个人职责为最轻,其上是组织职责,再往上是专业职责,最高是的社会职责;与此对应提出了媒体自律的正金字塔层级模式,即以制度化层面作为基础,再往上分别是行业层面、传媒层面、职业层面。

陈力丹教授的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此后我看了一系列陈教授论述传媒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文章。现在回头看这个学期的历次讲座,不禁又想起了《穆青传》的作者张严平在2005年3月8日做的讲座中深情地介绍穆青老人的场面。可以说,这两次讲座都是有关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讲座,如果说陈力丹教授偏重于学理研究和探讨,那么张严平做的介绍穆青新闻生涯的《穆青传》的讲座则是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一座高山。穆青同志是“喝延河水”成长起来的新闻工作者,是新闻战线上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和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崇高声誉的名记者,他被誉为“中国新闻界的脊梁和良心”、“中国20世纪新闻史的写照与奇迹”。范敬宜院长高度评价穆青同志说:“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所以他有最肥沃的养分,他的作品也能代表最大多数的人,他能用最底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他有我们许多记者都不曾享受到的幸福。”穆青同志可以说为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的典范。“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把握大局”,是穆青在长期记者生涯和新闻领导岗位上恪守的原则。

如果把记录穆青同志光辉一生的《穆青传》、张严平老师深情的回忆和陈力丹教授揭露的我国传媒业目前存在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的问题做一对比,忍不住会让人感觉到进行职业道德的提倡和职业规范的建立十分有必要。但是这也要我们思考,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很多记者忙着跑新闻发布会,拿材料,没有时间搞调研,还能产生穆青这样划时代的记者吗?媒体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报道方式,穆青的“讴歌式”报道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我们这些出生在和平年代,而且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的人没有遭遇过社会的风浪和人生的起伏,我们能有那样敏锐的把握社会脉搏的高超水准吗?但是无论怎样,穆青同志为我们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和他的“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我的一切”的精神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

但是,对于新闻从业人员而言,仅仅有光辉的榜样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全社会和全行业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并实现行业自律,同时也有必要建立适合的职业规范,这些都需要进行实践的探索和学理的研究。

《全球化传播背景下广东新闻传媒的他律与自律研究》课题组于2003年8~10月对广东新闻从业者进行一次关于职业道德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广东省的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这里面涉及到前面所述的很多行业内的“潜规则”,也有很多是违背记者职业规范的做法。从对策上看,笔者认为,首先,新闻传媒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学习教育活动,应该在行业内部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采取手段促进新闻从业者自律,使新闻从业者真正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其次,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有效发挥自身在规范传媒行为方面的主导作用,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传媒职业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制度建设;第三,新闻宣传管理部门要加快立法,通过法律及其执行机制来界定传媒的权力范围。一方面要尊重传媒在实施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合法利益,保护传媒的采访权、报道权、传播权;另一方面要抑制传媒权力的任意扩张,确保传媒权力的行使限制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要认真完善现有的与传媒管理相关的行政法规,逐步推进新闻职业道德有关条例的法律化,从法律上来抑制或减少新闻侵权的事件。

此外,对于新闻伦理学的建设需要大力加强。现在的新闻道德与职业规范很多是领导部门拍脑袋写出来的,而即便是经过严谨论证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的矛盾出现。比如前一阵子惹来沸沸扬扬的争论的一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却成为网民争论的焦点,在于记者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心之间应如何平衡的问题。

笔者看了很多关于这组图片的讨论,既能理解摄影记者的委屈,也理解网民的愤怒。结合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来说,这反映的就是记者舆论监督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记者的职业道德的局限性。

记者的职责非常明确,要忠实于客观,忠实地记录新闻事件的发生,不能人为地干扰新闻事件的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记者本来就是有一定旁观身份的,暗中观察,伺机等待,不光是表现在揭黑、曝光等负面新闻中,甚至是有些中性的社会新闻,记者都只是事实的记录者,而不是干扰事实发生的人。

然而另一个问题是,记者也是社会人,也需要讲求公共道德。因此网民的愤怒就在于记者可以漠视即将发生在眼皮底下的灾难或事故。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不具备社会公德的记者又怎么可能是一个好记者呢?

这里就体现了笔者提出的加强新闻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记者在这里面临的是两难的境地。填平了水坑或者树立了警示牌就干扰了新闻事件的原始发生,或许会失去一条好新闻,而另一方面,如果等到事件发生了再树立警示牌不但会背上“缺德”的骂名还会失去原有的新闻的社会效力。这本身就是有矛盾的,一方面要保证公众的消息绝对正确,一方面又要献身于公共利益,这本身就是很难两全的。中国的新闻理论里面规定新闻是自发的,不能人为地干扰,以笔者的理解,这无论如何都与公德心挂不起钩来,这也就是说新闻事件发生时,公德心对记者而言相对要弱化。而网民关于记者公德心的指责也应该引起重视。所以说,更应该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准则,而非记者的社会公德。

10.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十

—珞幼曾祥芬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家庭生活和教育的发展与延伸,幼儿教师肩负着儿童启蒙教育的重任,其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那么做为一名称职的幼儿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才算合格呢?我觉得现代幼儿教师在具备公众基本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由于幼儿教师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所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也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幼儿教师职业特点(1、职业对象,2、职业角色,3、职业责任,)所致。

幼儿教师所面临的对象都是三至六岁的学龄前儿童,有这样的比喻:幼教是根,小教是苗,初中是枝、、、、、、为了培根、养根、树根,因此做为幼儿教师是必须具有爱心、耐心、和细心,三心合一就构成我们的一个责任心,幼儿在这个阶段是非常稚嫩,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而且语言发展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们爱心呵护,细心照顾,耐心教育,做为幼儿,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妈妈,每位幼儿都很依赖老师,做为老师应顾及每一位孩子,而不应单单偏爱某一位或几位幼儿,激励每位幼儿主动学习,要让幼儿学得快乐,开心合群,而开心合群是对幼儿心理健康和终身发展都具有

极其重要的意义的,谈到开心合群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班就有一个例子:

我班一名叫李靖瑶的小女孩,样子甜美可爱,非常讨人喜爱,但是胆子特别的小,我刚接触她时,站在她面前连她说话的声音都听不到,让她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她不但脸红,还全身发抖,害怕的样子让人心疼,课间也不和小朋友玩,一个人坐在位子上,除了上厕所外几乎不太活动,在街上碰到老师也是躲在家长的背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位幼儿现在变得活泼、开朗,阳光灿烂、、、、、(二)、热爱集体和家长沟通的能力

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但要热爱集体,更应有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其实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是张白纸,家庭教育环境能造就幼儿很大一部分的行为习惯,而幼儿园恰恰是培养幼儿的养成习惯教育的基础,这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与园的表现做对比,制定适合每位幼儿的教育方案方法,家长是幼儿园的友军和同盟军,我们本着以幼为本、与家长合作第一的教育理念来开展保育保教活动,所以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尤为重要,家园合作,携手共建幼儿的美好明天。

(三)、有高尚的师德师风,能以身作则

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这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有崇高的理想、坚定正确的教育理念和高度的认知觉悟,教师要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工作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教师要培养幼儿有文明的行为习惯,我们自己就应该优先仪表端庄、服饰整洁、作风朴实、语言文明、态度可亲。总之,教师的言行对幼儿是无声的教育,幼儿教师应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去影响教育孩子,言行一致,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与尊重。

(四)、要学法守法,依法执教

幼儿教师从职业要求上应具有沉着、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教师,不要忘记自己的教育职责,要善于控制不必要的激动和冲动,能冷静、温和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公正对待每位幼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严格遵守教育法规法则一视同仁,正直无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个幼儿,统统待之以爱。

11.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十一

【摘 要】 在研究生中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保证教育内容的完整规范以及教育活动的深入持久,很有必要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作为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加以建设。而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相结合,可凭借该模式的特有优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 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慕课模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基于MOOC的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4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莉,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林嘉,武汉大学图书馆学术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7-0042-02

高校领导智慧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现状分析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形成的进行学术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和具体行为规范,涉及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和学术活动的各方面。研究生是高校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和未来国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尊重与遵守,不仅关系到个人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学术团队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未来的科技创新水平。加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是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意义深远。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数量规模扩大和生源类型增多,研究生学术道德自律意识不强以及对学术规范认识不足的现象凸显,学术失范和学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已经严重污染了研究生培养环境,亟待改善。例如2007年东北财经大学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2006年南京财经大学的一篇学位硕士论文惊人相似,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为“山东”之外,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同时,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平台也无形中助长了“抄袭、剽窃、侵吞、篡改他人学术成果”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行为发生的概率,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从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实际来看,虽然90%以上的大学在自己的网站上都公布了学校制定的学术规范条例及规定,但真正进行系统化、规范化、课程化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大学却比较少。如南开大学采用了在线学习和在线考试系统,包括在线学习、在线测试、参考资源和学风论坛4个模块,学生在完成360分钟的学习时长及全部测试后,将获得一份带有二维码的结业证书;有的高校则将传统课堂和在线考试相结合,但大多数采取的是专题讲座的形式(无考试)。总体上来说,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内容薄弱、形式单一、效果有限。正如唐纳德·肯尼迪在《学术责任》一书中所言:“我觉得我们在培养年轻的学术接班人时偏重于他们各自的学术领域,却忽视了那些让他们成为成功的负责任的学术公民所必需的其他知识和技能”。

二、建设“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的必要性

应该说,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共同关注的话题。国外95%以上的大学都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了学术规范条例(手册)供学生阅览,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注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和侵权行为的规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学术规范监察管理体系,所有入校学生都被要求遵守“The Honor Code”并参与学术规范条例的线上课程和线上考试,课程还提供大量公开视频作为参考资料,有的学校还在入学前要求学生签署相关学术规范协议。从发达国家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实践出发,通过专门的课程来介绍规避实验违规、数据操纵、剽窃、欺诈等方面的规范,告诉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不失为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内容体系始终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内涵持续扩展,从早期定义为“捏造、篡改、剽窃”,继而包括了在科学界进行项目的申请、实行、报告时,出现的明显与公认规则不符的行为,接着补充了对数据的不足不进行说明、只根据一部分研究结果写报告、不负责任地公布研究结果,以及错误使用署名、一稿多投、研究活动中的性骚扰等行为,其后与生命相关的研究伦理也成为学术道德的新的组成部分。在大数据时代,新的学术不端行为边界和研究伦理准则还在不断涌现,需要在系统的课程中进行介绍和完善。

因此,开发和建设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系统讲解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并对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实行有效监督和引导,对其学习效果及时掌握分析并作出反馈或调整,才能避免当前我国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与教育活动中流于形式、浮于口号、失于长效的不足。

三、以“慕课”模式创新“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的优势

所谓“慕课”(MOOC) 即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曙光”的“慕课”模式正在教育界掀起一场革命风暴。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相结合,可凭借该模式的特有优势,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提升教育效果。

1.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目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虽然在大多数高校中都被列为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必备环节,但一般采取专题宣讲的形式,由各培养单位分别组织或学校统一安排。由于受到教室容量、师资来源和不同校区等教学资源的限制,讲座水平和教育效果会因实际情况产生多重差异。如果将教育形式由专题讲座转换为传统课程,虽然有助于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但由于授课对象数目庞大,也会带来课时安排、教室占用、师资配备等一些列后续问题。

而使用“慕课”模式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限制,通过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形成随时随地能够进行授课与学习的灵活课堂。还可以不受人身归属的限制,荟萃大家泰斗,实现远程合作教学指导。同时,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提供海量视频或文字材料以作参考,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储备。

2.“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虽然受到广泛重视,但其内容涉及大量国际通行的规范与要求,不仅要求讲解细致而且必须用语准确,传统教学模式下未免显得枯燥和刻板;其次各校组织的宣讲团队虽然名师云集,但他们多为临时聘请,讲座内容重道德轻规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或有偏离;再次,由于宣讲会受到时间和容量的限制,涉及知识点往往无法讲深讲全,不能对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给予全面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活动中学生兴趣索然,效果不佳的局面。

而使用“慕课”模式不仅可以根据研究生学习思维特点,直接将相应的教学内容或参考资料以及必要的扩展阅读材料等巧妙地集成为富媒体学习素材,利用动画、微视频、情景模拟、案例引用、通关夺宝等多种形式让课堂变得如同网络游戏般丰富生动;而且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团队和教学团队,将知识点碎片化,形成短时间的教学单元,建立起研究生个体既可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和培养环节要求自主选择学习进度,又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有效性和严肃性的教学模式。

3.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可以通过慕课形式强化互动互学。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是思想教育与科学普及相结合的典型课程,由于目前多采用大范围宣讲的传统形式,师生之间互不相识产生的心理隔阂、台上台下形成的空间距离,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以灌输为主流的教学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实施效果。

而使用“慕课”模式则可以按照授课内容与相关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关系,将师生互动,学生互助、辅导讨论、学习效果评测与进度控制等教学管理功能全程嵌入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之中。首先,“慕课”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体现,不仅对学习的时间地点可以自行控制,对课程存疑部分可以反复观看,而且成为提问和讨论的中心,可以随时在线提问由老师解答或引发同学讨论,还可以追踪老师提供的参考资源的增减情况并作出评价;同时,老师也可通过慕课特殊的技术设计掌握充分的数据,了解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和高频反复观看的知识点,并根据学生的提问、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对自己授课的进度、难度、热点、重点做出判断和调整,借助在线答疑、参与讨论或“翻转课堂”等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甚至可以从学生的提问或发言中得到启发,深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

四、将慕课模式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结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课程设计上对教师团队的投入与创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在我国还没有权威通用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涉及内容也非常庞杂,不仅包涵很多既定概念,也涉及法规制度和适用程序的详细讲解,既有科学性的内在需求,也有思想性的必然目标。

如何利用“慕课”模式知识单元化、媒体集成化、流程互动化的特点,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制作得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完备充实,就需要教师团队通力合作,精心设计,在分割细化知识点、编辑使用多媒体素材、找寻经典案例、提出代表性问题、丰富参考资料等方面开动脑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相关的最全面的信息,并能够入耳入心,活学活用。

2. 教学过程中要突破对不自律行为监督的盲点和难点。

传统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是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环境之中开展的,虽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提问和讨论环节的互动表现出即时性和随机性特征,而且学生所有活动均在老师的观察和监管之下。但在“慕课”模式下,学生所使用的移动终端脱离了老师的视线,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心无旁骛成为难点,同一学生控制多台终端同时播放的情况也有发生。因此,还需进一步改进慕课的技术设计,在用户使用时加入指纹或肖像认证,并在播放过程中不定时地调用摄像头拍摄当前使用者的学习状态。同时,采取随机在线测试的方式考察学习效果,不同终端的测试题也各不相同,避免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这些都可成为最后的成绩判定依据。

3. 经费预算上要充分考虑课程制作和运行的成本。

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成本主要包括场地租借和教师劳酬,而用“慕课”模式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程建设则需要通过广泛的招投标来选择制作公司。制作公司首先会根据课程的拍摄难度、动画使用、成品时长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提出经费预算,然后由教师团队进行性价比的分析和权衡,但一般情况下制作费用都会高于传统课程的教学成本。而且,对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这类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而言,由于授课对象数量庞大,必须借助能够支撑高流量同时运行的专业网络,后期收取的运行费用也相当可观。目前一些制作公司也推出了“慕课”平台,可由教师自行制作“慕课”课程以降低制作费用,但是对教师的能力和水平要求很高,也需学校统一购买平台并进行人员培训,只能在“慕课”课程建设需求达到一定规模时方可实施。尽管短期内制作和运行成本高昂,但从长远来看,一旦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慕课”课程制作完成,就可以大范围长期在线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月俊.美国大学的“荣誉承诺”制度及其教育意义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5).

[2] 贾宝余,刘红.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5).

[3] 顾骏.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7-19.

12.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十二

1 学术规范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核心是诚信, 广义上来讲学术规范是规定一切学术行为都按照使学术环境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要求。我们常见的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被称作“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学术不端”指的是自然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失范”指的是社会科学领域中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一般为不加注明加以引用他人资料或将他人论文拼凑成自己的文章等。

2 研究背景

健康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学术规范体系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良性发展, 科研工作有序进行的最基本的前提。然而目前的现状缺不容乐观, 近几年发生的研究生学术不端案例越来越多, 已经对目前的学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成为了学术进步路上的绊脚石, 进而影响了整个学术界创新的积极性。

郭玉珍[1]对1176名高校在读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承认都有或多或少的违反学术规范行为;仅有24.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平时的科研和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严格的学术规范意识;在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时候, 有56.6%的学生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相对于举报, 更偏向于选择私下讨论, 或者当做没有发现作为处理方式。邓丽萍[2]选择了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这四所武汉市比较有特色的高校进行调查分析, 有51.7%的同学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了解甚少;47.2%的同学认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 主要表现为不加注明引用他人资料、本该是转引的自行修改成直接引用、将他人论文截取成自己的论文;调查发现导致学生违反学术规范最主要的两个外界因素分别是:1) 不合适的学业量化考核标准, 即对研究生论文要求的压力;2) 学术规范监督体系的缺失, 仅凭论文检测系统并不能来良好的约束学术不端行为。

3 原因分析

3.1 社会风气不正

当前社会, 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人们个人功利心变强, 一切向“钱”看, 导致诚信缺失。为了谋求个人的利益, 导致一部分研究生学习目的不端正, 搞科研不能做到脚踏实地, 想走捷径, 对学术规范置若罔闻。部分高校为了对学生有一个量化的考核, 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 但对论文的质量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来要求, 如果发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并且审核过程很漫长, 所以很多学生选择拼凑出一篇达到学校要求最低限度的文章。

3.2 评价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除了培养计划对论文有要求之外, 部分高校还以文章的发表情况作为奖助学金测评的主要依据。但对文章发表缺乏实质性的衡量标准, 对论文内容并不关心, 完全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级别来打分, 并且打分的标准也根本不考虑学生在完成这篇论文过程中的付出与他所得的分数是否相符, 这就给投机取巧的人以可乘之机。一小部分学生为了拿到一系列的荣誉丰厚的奖学金, 就会通过某些违反学术规范的方式制造出大量低水平但“高分数”的论文, 这些论文中甚至会有花钱雇枪手代写的文章。

另外, 相对于国外来说, 我国的学术规范制度十分不完善, 仅仅依据论文检测系统来评判一篇论文是否符合学术规范要求是完全不够的。

3.3 研究生自身素质较低

随着教育的改革, 研究生大量扩招, 数量增多的同时导致质量下降, 并且研究生采用单一导师指导科研的方式培养, 研究生扩招, 但导师数量仍维持在原来的数量, 就导致一个导师需要指导的学生要比以前更多, 平均分配在每一个研究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减少, 有些导师甚至采取博士生指导硕士生的方式进行教育。但扩招后研究生的质量本来就不高, 加之对其指导不足, 对从事科学研究的研究生来说, 其学术能力很难提高, 而学术能力的高低又决定了科研成果的好坏, 在这种情况下, 让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术任务是很困难的。

3.4 学校教育不足

重智育轻德育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大部分高校没有对德育做出足够的重视, 自然也不会开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的相关课程,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起到了不好的暗示, 就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不重要。

4 国外经验与启示

4.1 法律健全, 机构完善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学术界学术不端愈演愈烈, 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983年, “科研不端行为工作组”在原有的“廉洁与效益总统委员会”下成立, 目的是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进一步加剧。同一年, 首个适用于“科研欺骗行为”的规定出台, 该规定科学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定义, 规定中对政府机构如何应对科学不端行为, 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和如何处理科学不端行为也给出了明确的说法。后来美国白宫又颁布了《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 在该政策中, 对研究和研究记录做出了定义和规范, 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更加具体而明确的定义, 同时对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各部门, 各机构的责任, 公平公正及时的处理方式做了详细的指南和具体的规定, 对学术不端的个人或单位进行严惩[2]。

4.2 大学积极响应

以《科研不端行为的联邦政策》为指导思想, 各高校纷纷针对本校特色制定了适合科研工作要求的政策, 将学校中所有参与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的人员囊括在内。斯坦福大学制定的《研究政策手册》对学术规范的定义、科研经费的使用以及学术研究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和运行模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并对组织之间冲突的处理做了说明, 对知识产权、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动物的使用、非正式员工从事研究工作的有关文件、接受赞助项目的管理等十个方面对涉及该校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3]。

5 总结

通过以上各方面进行分析, 现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对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相关教育, 以课程教育和导师教育为主, 以宣讲教育和读本教育为辅, 树立研究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学术行为习惯;2) 学校建设相关监督组织机构, 并选取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常委保证机构的可持续运转, 收集学生对学校学术工作的建议并对学生常见问题进行解答。3) 教育部牵头制定并颁布约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相关政策, 对学术不端进行严肃处理。

研究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也是科教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有利于帮助研究生确立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的学风, 坚守学术道德底线,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参考文献

[1]郭玉珍, 李久贤.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02:122-125+128.

[2]邓丽萍.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1.

13.关于道德品质名言 篇十三

2) 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柏格森

3) 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将摧毁利己主义。——海涅

4)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5) 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吕坤

6)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利特

7)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10)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11)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12)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德谟克利特

13)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4) 说谎话的人所得到的,就只是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相信。——伊索

15) 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6)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7) 当一个人用工作去迎接光明,光明很快就会来照耀着他。——冯学峰

18)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19)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丘

20)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毛泽东

21)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22)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14.品质道德作文 篇十四

那天骄阳似火,我上完体育课后口干舌燥,自己带的水都喝完了,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一道光束射入我的眼中,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枚一元钱的硬币!我想抓抓救命稻草一般,连忙跑过去捡起来。正当我高兴时,转念一想:不行呀!这一元钱不是自己的,我不能用,应该把它换给失主。

于是,我转过身去。可是,别人有没有看见,再说了去找失主一定找不到,还不如买水呢。我又转过身。

突然,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个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想的这我坚定地向传达室走去。并不是去买水,而是去把钱放入爱心箱中。

15.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 篇十五

关键词:瓦托夫斯基,科学道德,规范

跨入21世纪,科学道德的议题愈来愈受人们关注。科学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其现实情况和意义,人们已有浓厚的感受和切身体会。本文首先从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思想谈起,从理论研究的角度上,作一番探讨。

一、瓦托夫斯基的科学哲学思想

M.W.瓦托夫斯基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在科学哲学领域造诣极深。他对18世纪的法国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和当代的科学哲学,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他的关于知觉、美学和创造性艺术的哲学、医学方法与伦理的哲学、政治与道德哲学等研究成果,闻名于世。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是一位科学的实在论者,他不仅精通马克思、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学说,也熟悉亨普尔、波普尔、拉卡托斯基等人的工作,他与著名哲学家R.S.科恩合编的、收集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重要论著的数十卷《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文集,在国际哲学界有重大影响。他的《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伦敦),是科学哲学的重要名著。这部著作和他的论文集《模型———表象与科学的理解》(波士顿)充分阐述了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和观点。围绕这篇文章所讨论的议题,这里首先引录他的一段论述: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结尾处,康德总结道:“人类理性的法则……具有两个对象,即自然和自由,因此人类理性的法则不仅包括自然法则,而且包括道德法则。这两种法则最初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体系,但最终却归结为一个哲学体系。自然哲学探讨的全是是什么的问题,而道德哲学则探讨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关于科学知识与道德知识之间的关系的这种经典表述立即就显示出对事实和价值标准的区分,而使这两者统一起来的计划方案便构成了科学思想史的基础。

在今天人们的心目中,“科学道德”本身就是一个概念———一个并不需要加以“解构”就可爽快地理解和接受的概念。但在这些哲学大师的笔下,却有很明显的“科学知识”和“道德知识”的不同提法;并且各有法则、体系;有两者的统一和最终归结。这并不是没有道理,而是有道理且十分重要。瓦托夫斯基将此看成是“经典表述”,他说,康德把它们当做两样是“实在”的或客观的世界而对立起来,并用他严格的理性主义的全部力量去分析这两种知识的状况以及可以把这两种知识结合起来的观念。为什么康德要把这两种知识“对立起来”又“结合起来”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实际上,这也是康德所要做的事,并且是用他严格的理性主义的全部力量去做的事。康德的这种哲学分析方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拿瓦托夫斯基本人来说,就上述之题他的展开论述也是先作区分后作统一,不过他把那两个概念转换为“事实”和“价值标准”了。他说:事实与价值标准这两个“世界”的分离提出了诸如科学在道德方面的中立性、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对价值标准的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这样一些问题;事实和价值这两者的综合则提出有关“是”和“应该”的关系以及我们所说的价值的确切含义等更尖锐的问题。

把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作为科学哲学导论进行阐述,可以清晰地表明瓦托夫斯基的哲学倾向。瓦托夫斯基把哲学看做是“表述和分析各种概念,对存在的原理及存在物的起源和结构进行批判性、系统性探究的事业”,是“对科学的概念和概念框架进行系统研究的事业”。瓦托夫斯基的哲学思想特别注重概念和概念框架,他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基本上都是从最根本的概念谈起的,深入浅出,逐级展开,论证严密,其论述风格在哲学名著中是独树一格的。同样地,这位哲学家在阐述他的科学、科学哲学思想时,也是从概念和概念框架人手的。瓦托夫斯基说:“需要理解科学,这种需要就存在于我们希望有一种人道主义的文化,有一个自由和文明的社会的心愿之中。这对于科学家和非科学家都是一种同样重大的需要。”并且,他还指出,理解科学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对科学本身的研究所达到的理解;另一种则是从科学与常识的联系中理解科学。瓦托夫斯基把这后一种理解当做科学哲学的对象,把科学哲学事业的任务规定为科学概念和科学的概念框架的系统研究。主张将概念和概念框架作为科学理解的工具,是科学家用以对他所探索的世界做出理解的方法,所以可以把科学哲学描绘成是一种“理解科学理解的事业”。这种从科学与常识的联系中理解科学的方式,导致了发现科学与人文学的共同根源,并且体验到科学哲学是科学和人文学之间的桥梁。这样的科学哲学思想,的确别出心裁,独具慧眼。

二、科学道德与价值标准及规范

引述瓦托夫斯基科学哲学的基本思想,为的是要将本文开头时所提出的关于科学道德的议题深入展开。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在人们的知识活动中,总想把我们在此处获得的知识与彼处获得的知识结合起来,“可是没有理论思维,人们就是两件自然界的事实也不能联系起来,或者对二者之间所存在的联系都不能了解。”存在一种“系统感和”对于我们思维的明晰性和统一性的要求,科学训练和实践加强了“系统感和”这一要求。于是,当科学家正视出现在科学概念框架中的哲学问题时,他便产生出为了概念的明晰性和体系的一致性而进行哲学分析的强烈愿望。那么,科学、道德,是两个概念,而作为一个概念的“科学道德”,人们怎样看待它呢?

前面提到过,康德关于科学知识与道德知识之间的那种经典性表述,显示出对事实和价值标准的区分,而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各种不同主张是属于伦理学和美学这些哲学分析学科的研究内容。瓦托夫斯基认为,只有这种分析才能使关于一门价值科学的谈论变得有意义或无意义。这些都与科学哲学密切相关。事物就是事物,而事物在受到评价时,是要讲究标准的。那么,科学中表现出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呢?

默顿写道,“科学的精神气质就是那种据认为,对科学家具有的约束力的价值标准和规范的不自然地调整的结合。规范是以规定、禁止、偏好和非可的形式来表达的。它们被制度的价值标准所合法化。这些强制性规定靠格言和榜样来传达且被法令所加强,并不同程度地被科学家内在化了,因而构成了科学家的科学良心,或如果人们偏爱后来的术语,那就是科学家的超我。虽然科学的精神气质至今尚未被编纂成典,但都是可以从科学家的表现在应用和习惯中、在无数的论述科学精神的著述中和在直接针对违反这种精神气质所表现出的道德义愤中的道德一致推导出来的。”

可以发觉,瓦托夫斯基引用默顿的这段话,是十分巧妙地想用规范和价值标准来对科学道德作理论阐述的。显然,这样做是贴切而又合情合理的。规范即标准、法式。瓦托夫斯基指出,诸如真理、一致性和证实这些科学规范本身也许就是深刻的人类职责的高度凝练的反映。这是一个十分有见地的思想。这种思想借助规范这个杠杆,将问题的研究往“深刻”、“高度”上推进。提供的论据是这类规范具有普遍性这种特性,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本身所体现出的科学的过程和科学的理性。就具有科学的价值。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在于它的真理性,而规范与真理性是密切相关的。真理与真理的表述本身就需要规范,因而规范在科学内是起作用的。那么,这样会不会出现悖论呢?一方面,科学是无止境的前沿,科学没有终极的真理,它是认识真理和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不为传统观念和已有的知识所束缚;另一方面,它又需要规范,并且会产生出新的规范。我们知道,任何规范一旦产生,它在一定程度上就具有约束力,对自由度就有所限制(而这种约束力、限制又是必要的),这与科学活动的解放思想、自由探索会不会产生矛盾?

毋庸置疑,科学成果的获得,有由规范所致的,也有由非规范所致的。规范之所以成为规范,在于它有效力。对于科学来说,科学活动本身向来就存在着有序与无序、正常与反常、偶然与必然、遵循逻辑规则与另辟新径等等不同的进行方式,但只要科学活动向更深入的程度进行,它就会有运转的轨迹,这道理如同有存在就会有存在的方式一样,于是本身就有适应自身存在和运转的规范的要求。这种规范的出现和遵循有关的规范是件好事,它的效力是保障和促使科学活动的健康发展,打破模式创立模式,增强整合、调节、转换的功能,规范所具有的活力得到激发,更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因此,科学需要规范;规范也是科学活动深入进行的产物。科学伦理学和科学美学就是要考虑科学活动是怎样产生出行为规范和价值规范的。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与科学实践的本质相联系的,而它又成为科学实践能得到健康发展的保证,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活动的行为规范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理性活动的指导,科学与伦理学具有共同的渊源和共同的利益。科学本身的发展和伦理学的追求,殊途同归地引出了科学道德。科学作为一项人类活动倡导科学道德,实际上就是科学的最高成就之一。对科学道德的这种理解,就是达到对科学的人文理解,也是对科学的哲学理解。

综上所述,瓦托夫斯基用科学、事实、价值、价值标准、系统感和、规范、理解等一系列概念和概念框架,系统深刻地将科学知识和道德知识统一起来,科学道德成了科学思想的重要概念,并且也是科学哲学的一种概念基础。规范概念一旦介入科学领域,必然导致科学道德概念的出现,科学道德是科学规范的应有之义。再从社会效益来看,倡导科学道德,不仅“在提高全世界科学家的社会良心方面”,而且在运用科学为人类创造财富、谋利益方面,都十分重要。科学在社会中存在,科学在社会中发展,科学又要应用于社会,科学与社会关系密切。倡导科学道德可净化科学环境,使科学得到健康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道德亦是科学本身发展的必须。此外,如果把科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看的话,我们知道,文化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在文化中,科学(包括科学道德)的含量愈高,文化的先进性就愈显著,所以,在中国,沿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迈进也应大力倡导科学道德。

科学道德既是科学价值的美学追求,又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切相连。人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科学活动也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因而科学道德的理论探讨与科学道德在社会中的实施,相辅相成,高度统一。举个例子,福建科技界人士在福州召开“科学道德学术研讨会”,会后发出一份倡议书,向科技界提出倡议:(1)用诚实的劳动去创造世界,开拓未来。人类曾经用汗水和机器创造了新文明;今天又用信息和创意使文明再上一个新台阶。这里面都需要劳动,并且我们提倡的是诚实的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诚实的劳动才是光荣的。我们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瞒天过海,反对剽窃抄袭。学问高低各不一,品行端正是真人。(2)用敬业奉献的精神,辛勤地耕耘华夏文化这块肥田沃土。作为21世纪的中国科技界学人,我们愿为继承和发扬这种敬业的精神而感到骄傲并作出努力。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坚强脊梁,在这根脊梁中,有着敬业奉献的健康精髓,它是民族精神不朽的底气。今天,立志于向科学进军的中华学人要修炼出这种底气,这也是我们的志气。(3)遵纪和守信。跨入21世纪,特别是中国加入WTO,我们必须遵照国际制定的游戏规则办事。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在科技界学人身上,是统一的。任何的学术失正、科学上的不道德,其所带来的祸害绝不单单是个人的名利得失,而是关系到科学共同体的存亡。我们要以高尚的学术风范和行为,维护我们学术共同体的声誉,促进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4)用真功夫,做真学问,摈弃浮躁,匡正学风,脚踏实地搞事业。齐心协力营造和珍惜学术自由的氛围,加强学术批评,反对污篾谩骂。坚定学术界自己独有的价值取向和坚持科学道德标准,深化体制改革,极大地繁荣中国的学术事业。(5)求真务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科学以探求真理为目的,以探求真理为己任,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的本性在于创新。我们倡导用宽广、宽容的胸怀,努力培养和提携青年一代,鼓励、支持和勇于进行创新,将求真、务实、创新、协作的职业道德,将严格、严密、严肃的作风发扬光大。

虽是短短的五条,但仔细地琢磨它,显然会体会到:科学道德是科学活动本身最高成就的一种,它的产生和存在是科学活动的必然;在一个需要规范的世界里,科学同样需要科学规范;倡导科学道德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它的科学自身的结构美和人的心灵美高度统一,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具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是由于它受到评价,有些东西是只要它存在就有价值,有些东西只有它受到评价时才显现出价值,科学道德是到了它只要存在、或它存在了又受到评价,都有价值的时候了,人们的确要万分珍惜它。

参考文献

[1][美]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科学哲学导论[M].范岱年, 等, 译.北京:求实出版社, 1982:569-582.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于光远, 等, 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62.

上一篇:技术事业与成长下一篇:飘在天上的日子变形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