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演讲稿)

2024-09-18

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演讲稿)

1.正人先正己,正己先正心(演讲稿) 篇一

正人先正己 治国先治家

——“立家规、传家训、晒家风”征文活动

家是什么?按甲骨字形来看,家是同处在一个屋檐下,是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古人对“家”的注解有:“家,居也”、“家人内也”、“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因此,家首先应当是要有个安全的居所,但又绝不仅仅是居所,因为家这个字承载了太多归属于这个家的人的情感:家是老人的依靠,年轻人的奋斗目标,儿女的希望……也正因为家对每个人的意义如此之大,所以每个家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规则,这些规则的遵守和履行,既教育、引导着每个成员具有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德,让家发挥了它的功能,又从微观层面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我的家又有着怎样的家规、家训、家风呢?这我可得好好想想……

我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为维持生计,做了点小生意,虽没奔上小康,但好歹也解决了温饱,我们这样的家庭,应该是再普通不过的。父母没什么文化,没读过《增广贤文》,更背不了《弟子规》,没有规定我“食不言,寝不语”,他们教导我最多的话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且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成为我一生的榜样。这种“正直”也算得上我们家的家风吧。

“与人为善”也是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当有年纪大的邻居提着重物从我父亲店铺门口过,只要他看到,一定会主动上前帮邻居提回家;多年前的一天晚上,滴酒不沾的父亲回家时竟然满身酒气,我们都感到很诧异,询问后才得知,有个邻居醉得走不动路,他把他背回去了,被喷了满身酒气……“与人为善,广结善缘”,现在成了我常和老公谈论的话题,不经意间,已将此作为家训去传承。

记得外公在世时,盛饭必须先盛给外公。年幼的我,有时会因为外公耳背,不耐烦的跟他大声嚷嚷,父母随即就会对我训斥教育一番,平日父母也绝不允许我和外公顶嘴,即使外公说得不对,也不得顶撞。在我记忆中,父母少有吵架,即使因为琐事争执几句,第二天就没事了,总有一方会向对方“示好”。长大了我才明白,家确实不是讲理的地方,有爱就够了。敬老爱老,吵架不记仇、不隔夜,也是我家的家规之一。

我家的经济条件不算宽裕,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物质生活还是相对匮乏的,但我家却有条“铁规”,那就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绝不能拿!记得这么深刻,是因为我触犯过,并且受到父母最严厉的训斥。那是我刚上学前班的时候(按现在来说,应是幼儿园大班),某天,有个小贩拿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气球在学校门口售卖。他周围围满了放学的孩子,我当时也没多想,直接伸手从人缝中拽出一个中意的,然后就开心的回家了。父母看到我手里拿着个气球,稍加询问自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也是从那天开始,我知道我所做的,在成人世界里就是赤裸裸的偷窃。回想起这些,真的感谢父母对我的教育,这条“铁规”,今生再也不会违反。

在我印象中,我家是不允许“浪费”的。家里吃饭,不能在碗里留下饭粒。儿时经常因此被数落,那时我觉得父母要求真多,不就几

颗饭粒吗?非要要求我重新吃干净,至于吗?长大才渐渐明白,不管多少都不该浪费粮食,这是品德修养的问题。另外,漂洗衣服或洗菜后,较干净的水得存起来冲厕所;家人在外聚餐,如果没吃完,会主张打包;没人在的房间,应当及时关灯……

此外,大人说话,小孩不能随意插嘴;有事晚归必须告诉家人;哪里拿的东西,用完须放回哪里……这么多规矩,很琐碎,却并不苛刻。尤其在成年后的我看来,正是因为有这些个规矩,才使得家更加和谐、温暖,这不仅仅是父母对我的训诫、鞭策,还饱含着长辈对后代的殷切希望和家庭成员间浓浓的亲情,同时更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然而“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正是有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对家规、家训、家风的传承和厚重的给予,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昌盛的大中华!

上一篇:地下停车场照明节能设计方案下一篇:写同学的信的范文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