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精选12篇)
1.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一
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
来源:幸福在线职业培训学校 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 营养师 刮痧保健师
婚姻家庭咨询师指出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众多,在此处仅从家庭、父母、子女三个角度加以说明。(1)家庭
1)家庭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如家务、对朋友的选择、参加家庭活动等,往往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2)家庭结构与婚姻状况。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中更容易出现紧张的亲子关系。而与儿童相比,青少年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离婚,但对于父母再婚则更难适应,女孩子表现的尤其明显。另有研究表明,与完整家庭的青少年相比,离异和收养家庭孩子与其父母沟通比与其同伴沟通更困难,尤其是对于孩子与父亲的沟通,显得更为困难。(2)父母
1)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文化水平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受教育程度高者,往往会更多地给予子女以尊重和理解,他们与子女的沟通更为融洽;反之,则多出现专制或溺爱的方式,容易采取简单、粗暴、强迫、高压、封闭等传统家长制做法。
2)父母性别。父母与不同性别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可能发生不同转变。一般说来,母亲与女儿的关系,具有较高水平的亲密性和不和谐性,而母子之间也同样兼备高冲突和高和谐性,但较少共同从事活动。而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通常更趋于平等,但较少和女儿一起参与活动。
(3)子女
1)年龄。总的说来,亲子冲突的频率与情绪强度在子女的各个年龄阶段表现不同。两者都更多出现在子女青春期,而前者在整个青春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后者从青春期早期到中期都呈现上升趋势。
2)孩子的人格和气质。儿童气质与其依恋行为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婚姻咨询专家研究了婴儿气质、母亲人格特点和母婴亲子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婴儿气质类型与母亲的行为和人格相关,而安全型亲子关系又可以由母亲人格和婴儿气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预测。气质可能直接影响陌生情境中婴儿的行为,从而影响依恋类型。
2.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二
关键词:GDP,税收,如皋
1 税收与GDP的关系
(1) 如皋市1996年-2006年税收与GDP的统计指标。
如皋市1996年至2006年的11年间, 除少数年份外, 税收与GDP的总量关系基本稳定, 除1996年、1998年、1999年、2005年以外, 税收收入的增幅都大于GDP的增幅, 从逐年增长的平均数看, 税收收入增长比例是GDP增长比例的1.6倍。税收收入增长高于GDP的增长。
(2) 税收与GDP关系的特点。
从1996年-2006年如皋市税收与GDP的变化情况看, 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如皋市1996年至2006年的税收增长中, 增幅最大的年份为2001年, 比上年增长45.35%, 增幅比上年提高了24.19个百分点。这比江苏省当年的增幅24.29高了21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年份为1998年的3.54 (1999年的增幅为负) , 比江苏省当年的增幅8.3低4.76个百分点。说明如皋市税收收入变化波动程度大于江苏省的税收收入的波动程度。
②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 如皋市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 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6年的比重为4.48%, 逐年上升为2006年的9.22%, 11年间比重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而同期江苏省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6年的7.6%上升到2006年的17.17%, 上升了9.57个百分点。如皋市税收占GDP的比重与江苏省相比低近6个百分点。
③11年中如皋市GDP增幅最大的年份是2005年, 增幅为25.38%, 比江苏省同期的增幅17.79%高出7.59个百分点;次高点是2004年的21.66%比江苏省的24.49%低了2.83个百分点;增幅最小的年份是1999年, 增幅仅为3.94%, 比江苏省当年增幅6.92%低2.98个百分点。说明如皋市经济增长的波动程度也比江苏省剧烈。
④从税收与GDP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看出:税收与GDP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为0.977040, 这说明相关程度相当高。
⑤近5年内如皋市的税收总收入平均增长比例为27.9%, 企业所得税 (包括内外企业所得税) 上升较快, 个人所得税直线上升, 年均增速高达38.7%, 成为发展潜力最大的税种。
2 影响税收与GDP关系的因素分析
(1) 经济结构的影响。
经济结构不同, 必然要影响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首先, 产业结构的影响。全国2006年度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为11.8 : 48.7 : 39.5, 江苏省的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为7.2 : 56.5 : 36.3, 如皋市的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为12.7 : 54.1 : 33.2, 由于GDP不全部是税收收入, 在第一、二、三产业中, 仅第三产业与税收收入联系比较密切, 虽然第三产业的税收呈增长趋势, 但第三产业对税收的贡献率与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同步;第二产业形成的主要税收增值税的75%、全部消费税都属于中央;而第一产业最主要税收是农业税, 2005年农业税取消前, 农业税基本上是定额税, 没有随农业产值的增加而增加收入。因此, 这无疑给如皋市税收与GDP同步增长带来影响。其次, 所有制结构的影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如皋市非公有经济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增长格局正在形成。据统计, 从1996年-2006年, 如皋市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低于整个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由于国有经济和非国有经济的税收负担率不同, 必然导致如皋市税收占GDP比重低于江苏省水平。
(2) 投资增长与物价变化的影响。
可以看出, 11年来, 如皋市税收与GDP的关系在实际变化中对投资和物价的反映是很敏感的。据调查, 实行分税制后经济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是1995年, GDP的增幅达到39.45%, 而当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9.15亿元, 比上年增长42.13%, 投资的增长导致物价的上涨, 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16.3%, 比江苏省的93%高出23.3, 与全国的117.1接近。由于价格对税收的影响, 当年税收增长维持了8.51%的增长幅度。1996年在GDP增幅下降的情况下, 税收保持8.53%的增长势头, 说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仍然活跃。
(3) 对外经济的影响。
如皋市对外贸易在近5年显示出了强劲增势。如皋市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 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提高, 外商投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开发区建设的较快发展, 为如皋市“走出去”战略提供了经济基础, 促进了如皋市GDP与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4) 税制的影响。
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十几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 总体上相当成功, 但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 从而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这个税制在几个主要税种方面的法定税负偏重了。如我国已实行多年的生产型增值税, 不允许固定资产抵扣所含的税;营业税重复征收问题比较严重;企业所得税中生产经营成本税前扣除不足;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和标准不合理等等。1994年的税制改革是“保持原税负”, 但随着征管力度的加强, 过去的法定税负就显得偏高了。
(5) 税收征管制度和征税环境的影响。
首先, 征管制度不严密, 有疏漏。税收征管的原则是“依法办事, 依率计征”, 它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是帐证管理, 这方面强制措施不力, 使一些个体户、私营企业经常利用其帐证核算制度不规范钻空子。其次, 税务执法不严格, 就是措施不力。目前, 如皋市税务机关征管力量不足、技术手段不够先进, 人员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 偷逃税、骗取出口退税、欠税等违法现象大量存在。再次, 征税环境不理想, 主要是受地方或部门利益的驱动, 进行行政干预的影响, 由于现金的控制管理比较松, 造成帐外循环、税款流失。这些都导致了如皋市税收占GDP比重低于江苏省及全国平均水平。
(6) 预算外收费挤占了税收。
政府的收入并不等同于税收收入, 政府收入除了有以税收为主要组成部分的预算内财政收入外还有为数相当多的游离于预算外的收入, 这些收入主要来源于名目繁多的政府收费。近年来预算外资金急剧膨胀, 各级政府部门批准的各种收费和资金项目达3000多个, 收费过多过滥,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实际上枯竭了税源, 降低了企业的纳税能力, 难以使企业为政府提供更多的税收收入。这些在税收之外的政府收费, 给税收造成了重大冲击, 造成了税收占GDP比重总是不高, 使税收提不到应有的地位, 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3 对策与建议
(1) 优化投资, 充分发挥经济结构的导向作用。
要从宏观上对经济结构首先是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大力发展税收增长率大的产业, 积极培植集约型税源。不同的产业对税收的贡献率是不同的, 一是受不同产业财政政策的影响, 二是受产业规模的影响。如皋市按产业对税收贡献的大小看, 二产最大、三产次之、一产最小。2002年如皋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为:22.6:42.7:34.7, 2003年如皋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为:11.6:55.8:32.6, 2007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2007年如皋市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为:13.7 :52.2 : 34.1, 并且提出了2008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之比的预期为:11.4 :54.4 : 34.2。由上述比例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出如皋市队三大产业的调整趋势, 一产比重逐渐降低, 二产比重保持稳定, 三产比重稍有增加。从目前如皋市的产业格局看也是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因此,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要突出解决“农业不优, 工业不强, 三产不新”的矛盾。如皋的发展着眼于三大平台:产业、资本和人才。
建立产业发展大平台。一是大力发展工业, 培植主体税源。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如皋拥有48公里的长江岸线, 得天独厚。中深水贴岸、微冲不淤的黄金海岸线20.2公里。2006年投资14.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如皋还拥有肩负着为江苏省打造造船强省重任的熔盛船厂, 集研发、施工、生产、销售于一体。要加紧建设熔盛造船的海洋平台, 全力推进熔盛造船国家级工程中心和船舶交易中心、江苏船舶工程研究院的建成。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培植后续税源。如皋市民企现在的产业结构较单一, 主要是在第二产业尤其是传统的制造产业上, 第三产业比例较低。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和低层次的产业, 很难适应国际竞争, 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目前如皋拥有年产出100亿的世界肠衣城, 年产出100亿的世界长寿食品城, 年产出100亿的汽车轮胎及配件产业, 年产出50亿的电子电器材料产业, 50亿现代纺织服装产业。五大专业园区正在全力推进之中。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培植基础税源。要大力发展以生态、观光农业为特征的都市农业, 学习省内先进典型。同时建立资本发展大平台。建立人才发展的大平台。
(2) 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税收制度。
一是增值税的完善。对增值税应在适当的条件下扩大其征收范围, 如可将营业税征收范围中的建筑业, 服务行业中的科技、信息、代理等行业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同时加快增值税转型, 把消费型增值税作为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进一步规范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方式, 完善税款抵扣制度和办法。二是完善农村税制。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农民没有了税。农民购买原材料进行生产都是有税的。要研究工业反哺农业的税制, 制定一个既符合十七大方针, 又符合“五个统筹”的新税制。三是开征新税种, 如社会保障税、遗产税、证券交易税。
参考文献
[1]Alberto Alesina.Taxation and redistributionin an open economy[J].ELSEVIER, 1995, (39) :961-979.
[2]艾华.如何理性认识税收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长[J].税务研究, 2005, (7) :7-9.
[3]梁俊娇.税收收入、GDP及我国宏观税负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1
[4]朱军栋.税收收入与GDP的关系[J].税收与企业, 2000, (4) :10-11.
3.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三
【关键词】卫生类高职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分类号】G715.5
卫生类高职院校是培养卫生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保障人们健康安全,促进卫生事业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效用[1]。高校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是现代高等教育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其人际关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为有效、针对的指导和培养卫生高职生人际关系,对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卫生高职生人际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个体因素影响
1.个体认知影响。首先,自我认知方面。通常学生在自我认知过程中,除受到认知对象影响外,还会受愿望、动机等心理因素影响[2]。所以,在进行自我认知和评价时很难做到均衡,往往会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如此会使自身和周边人间的关系失衡,出现矛盾不利于人际關系建立,特别是对卫生高职学生而言,应正确、全面认识自我,充分意识到自身专业的优势和重要性。其次,对其他人的认知影响。在对其他人认知中,通常学生会受自身主观心理因素影响,会出现认知偏差,而这种偏差会给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2.个人仪表影响。仪表,即个人的相貌、衣着、待人接物及谈吐等,均为学生人际交往中直观因素,在培养和建立人际关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从事临床专业学生而言,在未来工作中,需要和患者、同事等进行交流沟通,必须注意个人仪表。良好的仪表往往会给人愉悦和精神上的高度认可。
3.个人能力影响。学生个人的能力及特长本来就是一种吸引力,在人际关系建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多数学生喜欢和成绩好、聪明善良、能干的人交往。原因在于对能力强的学生会欣赏,会以与其交往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习和工作。
4.个人品质影响。学生个人品质是其内在素质和修养的表现,在人际关系培养和提升中影响巨大。通常待人真诚、有责任心、自主热情等良好品质的学生对他人有一种想交往和沟通的欲望,而不良品质学生会给人一种排斥。
(二)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首先,是社会环境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传统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商品意识得到增强,同时也使得贪污、造假、失信等不良情况出现。在此社会环境下,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各种不良观念和思想直接对高校学生的交往观念和价值理念产生巨大影响,给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另外,竞争和合作是现代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征,对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学生交往有着巨大影响。
其次,学校环境方面。一是院校教师工作作风的影响,有研究表明,通常高职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专制性,则会给学生带一些不良影响,比如:面对困难时学生会推卸责任或逃避。而教师如果属于民主型的,那么学生会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在面对困难时能一起努力解决、所以,为强化卫生类高职生人际关系,教师工作作风应充分体现民主。二是教师自身人际关系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接触最多一类人,其行为和思想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自身人际关系良好、和谐,则会给学生带来积极效用;如教师的人际关系不佳、存在冲突,则会给学生带来反面影响。三是高职院校风气的影响,乐观、向上、活泼的校风对高校学生的言行举止具有规范效用。同时学风、考风也是影响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环节因素,对于优秀的学生应给予奖励、对于懒惰散漫的风气应予以控制,以确保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
二、卫生类高职生人际关系管理对策
(一)基于学生个体因素的管理
一是要根据学生认知情况,调节学生人际关系。首先,应让学生能够客观、全面的认识自我。教师应有效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还应为学生创造能有效自我认知的条件。具体而言,包括这几方面:要将自己准确定位,不自负也不自卑;明确自身角色,也就是可在不同角色间进行有效转换,此谓人际关系建立的基本要求;应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可有效控制自己情绪。其次,应正确认知他人。通常对他人认知的方式有:交往接触,应和人长期持续性接触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的品质、个性等;他人言谈,应细心倾听他人言语,才可从其言谈中获取大量有用信息;观察举止,可细心观察他人的表情、姿势、眼神等了解其想法和感受,获取信息。
二是要重视个人仪表。卫生类高职学生的良好仪表不单单是职业要求,同时也其人际关系建立的内在要求[3]。良好仪表可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魅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密切注意个人仪表,以塑造和完善自身形象。具体而言,举止要大方得体、谈吐文明,衣着得体;不断提升个人文化和专业修养,通过内在修养提高外在魅力。
(二)基于外部环境因素的管理
首先,是根据社会环境因素指导学生建立人际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化,对卫生类高职院校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要不利的影响。为确保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院校及教师应不断加强思想教育,以此让学生积极克服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影响,确保人际关系的和谐性和纯洁性。应鼓励学生进行良性竞争。其次,应以院校环境因素为基础,协调学生人际关系。一是教师应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风,建立民主教育管理制,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良好建立。二是完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校风。院校应在学生干部选拔、评价等方面应遵循公开、公正、竞争的原则。教师应密切注意个人言行举止,给予学生积极影响。
三、结语
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关系,也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加强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人际关系培养,有助于自身职业的发展,提升其人格魅力和良好职业素养培养,院校、学生及社会必须予以重视。
(注:本文为廊坊教育科学研究规划2014年度课题,编号141097)
参考文献:
[1]祁秦,黄志伟,陈燕等.高职学生人际关系和自尊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7(06):214-215
[2]陈琴.高职生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11(16):257-259
4.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四
父母的教养方式。在讲道理、讲民主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平和、宽容、善于合作等特点,往往更受同伴的喜欢。在常采取武断的控制策略或对孩子放任不管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往往脾气倔强、不善合作、攻击性强,不受同伴喜欢。
儿童的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具有爱冲动、容易烦躁、不容易安抚的困难型气质特点;有的孩子则行为抑制、冷漠、情绪消极,属于迟缓型气质。这两种气质特点的孩子不太受同伴欢迎。相反,具有性情随和、情绪积极等特点的容易型儿童更容易受同伴欢迎。
5.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五
用模糊矩阵研究环境交通噪声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应用模糊相关分析的矩阵计算方法,通过编制相关计算程序来达到将大量数据手工繁琐的计算简化的目的,计算中选取了铁岭市城区环境交通噪声所有例行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找出影响交通噪声各因素之间的模糊关系,从而得到影响交通噪声的污染因素与污染要素的较明确的结论.
作 者:李丽 作者单位: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铁岭,112000 刊 名: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年,卷(期):2008 28(12) 分类号:X131.3 关键词:模糊相关分析 环境交通噪声 污染因素6.脱硫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篇六
脱硫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半水煤气栲胶法脱硫工艺过程的分析,总结出脱硫溶液成分、溶液循环量、操作温度、液气比、硫回收系统、主要设备的选择及操作管理等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作 者:兰会贤 LAN Huixian 作者单位:北京中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山西科技英文刊名:SHAN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201025(3)分类号:X701.3关键词:半水煤气 栲胶法脱硫 脱硫效率
7.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辅助生殖专科影响护患关系的风险事件, 其中包括意见箱和投诉事件。
1.2 专家资料
参与本次调查的专家有21位, 其条件为:具有较强的管理与专业水平。年龄34~57岁, 平均 (42.23±3.34) 岁, 学历:学士5名, 硕士16名;职称:中级4名, 副高级14名, 正高级3名。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
搜集CNKI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 Med等关于医疗风险防范研究的文献。
1.3.2 德尔菲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设计专家咨询表, 通过两轮专家访谈或电子邮件, 对引发不良护患关系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
1.3.3 评价方法。
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 提出引发不良护患关系的防范措施, 并将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赋予权重, 分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很高 (10分) 、较高 (8分) 、中等 (6分) 、较低 (4分) 、很低 (2分) 。根据研究结果建立不良护患关系防范措施的护理工作, 从2015年1月起在辅助生殖专科门诊采用风险事件的防范措施, 比较2014年与2015年四个季度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德尔菲法调查结果
2.1.1 专家权威系数。
根据专家对条目作出的判断依据 (Ca) 和熟悉程度 (Cs) 判断专家的权威系数 (Cr) 。其计算公式为:Cr= (Ca+Cs) /2。其结果为Ca=0.823, Cs=0.847, Cr=0.835。
2.1.2 专家对风险因素一致性的检验。
判断专家对风险因素的一致性是通过对肯德尔和谐系数来测定, 其系数为0.723, (χ2=20.143, P<0.001) 。
2.2 引起不良护患关系的因素
经过文献资料、意见箱、投诉事件及两轮专家咨询, 确定了引起不良护患关系的风险因素, 其风险因素及相应的权重分数见表1。
2.3 2014年和2015年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与2014年未采用风险管理相比较, 2015年采用风险管理后, 2014年第一、二季度与2015年第一、二季度在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4年第三、四季度与2015年第三、四季度在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例数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1) 。见表2、表3。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 引起不良护患关系因素中, 在护理自身因素方面, 护理人员责任心、服务意识差和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欠佳两个层面分数最高;在患者方面, 患者对医院存在抵触和不信任感分数最高。针对以上结论, 研究团队及时采取了相应护理管理措施 (积极寻找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点, 分析如何通过采取相应的管理手段或管理方法, 最大程度减少风险的发生, 使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或消除于初始阶段, 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5], 并根据实施情况和反馈效果不断进行改进。2014年第一、二季度与2015年第一、二季度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例数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随着对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不断改进, 在2014年第三、四季度与2015年第三、四季度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例数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充分地证明了所采取的管理干预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上, 要提升辅助生殖专科门诊护患融洽度, 维护和谐护患关系, 要求护理人员转变观念, 增强责任意识;同时要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护理操作技能, 提升综合素质, 用精湛的护理技能缓解患者的身心痛苦、用丰富的护理知识解答疑惑和猜忌, 传递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性。
摘要:目的 探讨在辅助生殖专科门诊中影响护患关系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辅助生殖专科影响护患关系的风险事件, 采用德尔菲法对产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分析, 并对其进行权重分析, 提出风险事件的防范措施。从2015年1月起在辅助生殖专科门诊采用风险事件的防范措施, 比较2014年与2015年四个季度发生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例数与患者满意度。结果 2014年第一、二季度和2015年第一、二季度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014年第三、四季度与2015年第三、四季度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0.01) 。结论 采用影响护患关系风险事件的防范措施, 可以降低护患关系不和谐事件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完善辅助生殖专科门诊的护理管理工作。
关键词:护患关系,风险管理,辅助生殖,医院门诊
参考文献
[1]赵丹司, 马欣元, 田静.门诊护理过程中风险管理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 (12) :120-122.
[2]郭彩治, 刘晓瑞, 林惠端.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2, 10 (25) :2322-2323.
[3]张红梅, 薛志红, 朱瑞芳, 等.心理干预对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4, 28 (7) :832-833.
[4]METCALF J.The English Patient:Michael Ondaatje's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J].Creat Nurs, 2009, 15 (1) :28-30.
8.影响医患关系的社会因素探讨 篇八
【关键词】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96-02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更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注的热点与焦点,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因此,众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这一有着极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医患关系的状态主要由医务人员和病人双方决定,前者如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医德医风等,后者如病人的基本素质、文化修养、经济基础等;一般认为,只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就能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但事实上,作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一种,医患关系必然还受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实践也证明,单纯地强调医生的职业道德或病人的责任都不能给医患关系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可以说,现在医患关系的紧张,除了医生的职业道德问题,如:见死不救、冷漠马虎、拜金主义等。还有病人的素质问题,如:时有发生的医生被辱骂、殴打、致伤、致残、致死等性质极其恶劣的恶性事件外,更普遍地源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后者又常常因被忽略而造成公众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不理解。故笔者认为,由于面临“诚信危机”,医疗卫生行业必须主动努力去重建诚信、重塑形象,而改善医患关系正是其根本;要改善医患关系,除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病人的素质外,还应认识到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为改善医患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1 影响医患关系的社会因素
1.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医务人员因对医学知识技术的垄断而占主导与优势地位,病人被动地依赖于医务人员的诊治,所谓“求人三分矮”,甚至有病人认为“连命都交给医生了,还在乎什么态度”,这种心理上的落差造成了医患间关系的不平等,且病人往往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这也助长了医生的“优势”心理。尽管现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已使不少医院不得不以病人为“上帝”,但多年养成的“优势”心理却一时难改。这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多是以“医家”为中心,更多地是从方便医院管理、方便医生工作的角度出发,结果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如医疗活动中少数医务工作者丧失了职业操守,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最终被金钱、权利所俘虏。药品制造商和经销商为医院及医务人员追求“高效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医药挂钩、开单提成成了部分医院获得高额利润的“宰人工具”,于是党风廉政建设,行风整改、反腐败活动成为“一纸空文”。对于来医院接受卫生服务的病人,在其卫生服务需求中,“看病手续程序繁琐、复杂”;“医务人员面孔冷漠、服务不到位”等现象比比皆是;现在,虽然部分医院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传统的惯性思维导致医院确实不能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比如我们仍然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医院建筑如迷宫,病人反复来回跑上跑下,既不方便又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服务内容单调,不能满足患者多层次的卫生服务需要;就医程序不合理,频繁往返于不同楼层间的诊断、检验、医技等科室,对病人及家属来说难以承受,所以常有病人在医院里出现各种不该出现的事件,可见,不消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就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就必然导致公众的不满。
1.2 医学模式与公众意识的转变所带来的影响 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不单从生物学角度,更要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治疗、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一体化服务,这就需要医院和医务人员改变观念,要从维护生命安全与促进健康角度来宏观考虑诊治方案,要与病人及家属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起诚信合作关系。而不少医务人员却仍习惯于把病人当作疾病的载体,只见“病”不見“人”,把病人“物化”。医务工作者在诊治过程中,注重仪器检查,没有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治疗过程“机械呆板”,没有“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技术方面,不少医生不能综合考虑病情;在态度方面不少医生则表现为生硬、不耐烦、冷漠,少有关心病人和换位思考。
社会公众也许并不清楚医学模式的变化,但其健康意识及需求又大大提高。如人大代表在人大会的提案中明确质疑:患者究竟有无知情权?人们希望在治病的同时能得到被关心、被尊重的满足感,而不是简单地被“打发”;希望能得到医生耐心的解答,而不是多张检查单与一大包带来承重经济负担的药物。可见,社会公众已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医务人员的观念及服务水平却未与时俱进,医患矛盾也就在所难免。
1.3 市场经济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市场行为,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不管是病人还是健康人,都是消费者。医务人员凭其“优势”居于导向地位,做什么检查、吃什么药均由医生决定。这一切都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与监督,这为医患矛盾的产生埋下祸根。
由于社会公众的消费意识逐渐成熟,社会公众在对上述“劣势”无可奈何的同时,开始用市场行为的标准来衡量医疗服务的价值与价格,如服务质量与费用。据毕节市某医院2008年对200位出院病人的满意度调查,80%的患者对医院收费不信任,并提出附列详细清单的要求。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民营或公办医院,特别是乡镇医院在收费问题上仍是“暗箱”操作;另一些医院即使提供费用清单,但重复收费、多收费、高收费等现象无处不在。另外,不少人还质疑:医院里厕所与电梯该不该收费?病人的营养与膳食为何总是名不符实……总之,医疗服务还存在许多让消费者不满意的地方,这也是经常导致医患关系产生矛盾的原因。
也正是随着人们消费心理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疗质量感到担心,如不断发生的医疗责任和技术事故,多年来不断见于媒体。尽管是少数现象,但影响极其恶劣,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的改善。面对指责与抱怨,一些医疗服务机构的传统思维无法真正面对市场经济下的变化,既不改进又不注重沟通,必然更令公众不满,从而加重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1.4 医疗卫生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现在,已暴露出其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弊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卫生行业的改革滞后,暴露出来的弊端未及时得到解决,因而更激起了社会公众的严重不满。其中尤以药价居高不下为甚。说明医患间矛盾非常尖锐。
社会公众一般都将药价居高不下归咎于医院,这确实毋庸置疑。据了解,许多药品的出厂价都非常低,而零售价却往往高得吓人,经销商、医院及医生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大多数医院的药品收人占全部业务收人的30-70%,有个别医生每月的“回扣”费等灰色收入就高达上万元。为何医院与医生要置职业道德与社会公众的不满于不顾而如此行为呢?大多数医院医生也有苦难言;医疗技术的收费又较低廉,不能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因此,为了生存发展,医院只能依赖于较高药品收入利润来发展经济效益,少数医生更肆无忌惮地开大处方以挣“效益”,忽视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效益。
2 对策
现阶段社会因素的影响十分不利于建设良好的医患关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加以改善。
2.1 真正全面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 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不少医疗机已重视这一问题并已开始改革,这是一种进步。但少有医方从职业道德及患者权利方面出发作主动努力;只有主动,才能把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医疗服务的每一环节中,从而让消费者满意。因此,所有医务人员都应转变观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如:营造优美的环境,让病人得到身心的洗礼和照顾;公开费用以使病人放心消费;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体检、预约、出诊、陪医等特别服务。同时要认识到除了病人,健康人也需要人服务,为“真正人”开展体检、咨询、健康教育等。总之,要从细节上体现人性化,让消费者获取优质的服务,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双方共赢,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2.2 加快立法,切實保障病人的权利 病人应有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等诸多权利。我国病人的权利得不到保护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病人的健康恢复,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十分不利于医患关系。故建议加快这方面的工作,让病人得到法律的保护,制定《患者权利保障条例》就成为大趋势。
2.3 加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改善医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氛围 如前所述,要从根本上改善医患关系,就必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问题早已受到重视,国务院制订的相关政策中明确针对医药体制问题提出了对策,其核心也是解决如上的热点问题。不少医疗机构也开始一些改革措施,药品连续降价,提高医技服务,受到社会公众的坚决拥护。因此,只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才能切实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从而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消除医患关系中的弊端与障碍,最终建立诚信和信誉。
2.4 医患间缺少沟通而导致不理解也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重要原因。社会公众把药价高的责任全部归咎在医院和医务人员。因此,医疗机构可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开通热线、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等加强自身宣传,在沟通中消除误会和不理解、建立良好的信誉度,从而促进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
总之,社会因素的影响是造成现阶段医患关系矛盾的主要原因,社会公众都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并主动做出努力,以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高晋华,王伟忠,刘国祥,等.浅谈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2.03.
[2] 郭金龙,刘海军,等.加强医患沟通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实用医药杂志,2003,03.
[3] 陈晓红.浅析临床误诊误治的成因及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03.
[4] 沈旭东.医疗纠纷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06.
9.环境保护影响因素分析 篇九
1.1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很多,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自然环境、地球生物、人类环境等都是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从根本上说,环境保护体现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理念。环境保护方式包括: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民间自发环保组织等等,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自然环境同人文环境、经济环境共同平衡可持续发展,扩大有用资源的再生产,保证社会的发展。
1.2环境保护的意义
10.宏观税负影响因素分析与分解 篇十
相关词条:税负, 影响因素, 分解
摘要:本文认为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征管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税收制度制定得合理与否影响着税收负担水平,经济政策对税收负担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税收征管水平不同,税收流失程度不同,税收征管效率影响着税负水平。但各因素对税收增长所起的作用大不相同,本文选择因素分析法对税收增长的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分解,并将此方法应用于实践,揭示我国税收增长的各因素影响程度。关键词:税收,影响因素,因素分析法
税收财政原则要求税收收入能够充分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的需要;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收作为国民经济的外生变量,其任何变化都会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一国政府在设计税制和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尽可能地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显然,税收首先应当拿得出,其次应当适度。拿得出是从社会剩余产品总价值中拿,因而影响社会剩余产品价值的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都是税收负担水平的影响因素,而且名义税收与实际税收往往差异较大,这主要取决于税务部门的征管能力;适度就是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能够满足一定时期财政支出所需,而一定时期的财政支出量又是由政府的职能范围决定的。因而本文认为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征管能力。
一、经济性因素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质量决定税收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同时经济结构决定税收收入结构。经济性因素是影响税收负担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税收负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反映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社会产品就越丰富,人均GDP水平就越高,税基就比较宽广厚实,经济对税收的承受力就较强;反之,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产品不丰富,社会剩余产品少,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都比较低,而税收主要是对社会剩余产品进行分配,纳税人税负能力减弱,税收收入必然随之减少,否则只能是“竭泽而渔”,最终损害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税收负担水平较高,发展中国家税收负担水平较低。
经济的运行质量与税收负担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可提供更多的现实税源,使经济对税收的承受力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可从投资的效率和资产的增值能力两个方面来衡量。投资的效率越高,投资的回收期越短,投资的回报率越高,经济对税收的承受能力越强,提高税负的潜力就越大。资产的增值能力是反映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投资是在低水平上重复进行,资产的增值率在低水平上运行,提高税收负担水平的余地就较小;如果投资是在高水平上进行,以低投入和低消耗求得高质量和高效率,同等的经济增量可提供更多的税收收入,宏观税负就会相应增长。
经济结构影响税负水平。由于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产品的盈利水平不同,向政府提供的税收数量也不同。如果盈利水平高的产业部门或产品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提高,就会使经济对税收的承受能力增强,因而政府提高税收负担水平就有潜在的能力;反之,如果盈利水平低的产业部门或产品占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大,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效益低下,因而承担税负的能力就弱,政府要适度地提高税收负担水平就会受到制约。一般而言,农业占主导地位、工业初步发展并处于辅助地位的产业结构下,GDP增长受土地及自然条件约束较强,宏观税源增长缓慢且不稳定,税收增长率缺乏弹性,发展中国家多属这种产业结构。在发达国家,农业不占主导地位,工业占主导地位,农业进
一步发展但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有一席之地,但所占比重有限,这种产业结构下,GDP增长受自然条件约束相对减弱,资本、技术、人力资本成为影响GDP及税源的主要因素,税收增长弹性增强。在以第三产业,即金融、贸易、服务业等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度发展但比重不断下降的产业结构下,以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为基础,以人的知识、技能、经验、智力为主要依托的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税收增长弹性充足,税基宽广,税源丰富。
二、制度性因素
税收分配的实质体现了一定的分配关系。在税负运动过程中,所有制通过制约税制结构和税收分配中所有制比例对税负水平发挥着直接的影响。首先,不同制度国家的税制结构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差别导致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的特殊性。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首先表现为市场决定的要素报酬。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全部分配给个人,形成个人收入,由个人依法纳税,税后可支配收入安排消费、投资等支出,这就为个人所得税成为主体税种提供了经济前提。国家运用税收杠杆调节税收总量,从而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在公有制经济中,大部分经济资源为公有,个人除拥有劳动资源以外,其它财产占有量极少。国民收入分配首先是在国家所有者、法人所有者和个人之间进行,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基本比例。个人收入主要来自按劳分配收入,来源于利息、红利及其它所得部分有限。这就使个人所得税税基的广泛性受到一定限制,个人所得税便失去了主导地位。由于个人很少直接进行生产性投资,企业和政府是主导的积累主体,因而,在宏观调控中往往只能采用流转税与价格杠杆和产业政策的综合运用,调节资源配置结构。其次,同一国家不同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发展变化带动税制结构相应变化。以我国为例,建国初期,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为了调节各种所有制经济,使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在税制结构上采取“多种税、多次征”的办法,对同一商品在流转过程中征收几种税;同一种税在商品流转的不同环节几次重复征收。1958年以后,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税制被简化成单一的工商税制,税收分配几乎被利润上交完全取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税收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实行差别政策。
税收制度制定得合理与否影响着税收负担水平。一般说来,一国税收制度的税种设计、税制结构、税率设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设计,都会对该国的税收负担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主体税种选择上的差异和不同税种自身的特点,是影响宏观税负水平的重要因素。当各种税率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程度上,税种设置得多,将使征税范围变宽、税基扩大,税收收入就会增加。同时,在税制设计中,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的不同选择和搭配,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具体而言,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由于征税税基是商品的流转额,且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流转税主要实行比例税率,而比例税率的特点是不论课税对象数额大小,统一适用一个比例,因此,流转税的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相等,征税数额依据税基的增加或减少,呈同比例的增减。在这种税制结构下,税收收入的增长往往低于或最多保持与GDP增长同步,不可能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以累进制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则不同,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税负上升。正是这种累进机制能够产生收入爬升效应,税负随着税基的扩大而递增,具有较大的弹性。主体税种的选择对微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在发展中国家,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使得税负的规避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流转税主要针对商品征税,而对服务支出,特别是商品投入很低的服务征税相对较轻,纳税人可以通过调整其支出类型,如从消费商品转移到消费服务上,就可以逃避一定的税收负担。税收优惠政策在培养和壮大潜在税源、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降低了宏观税负水平。世界各国政府均实行若干税收优惠政策,过多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的正常增长机制,使税收与国民经济的增减变化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且,税收优惠的存在,会通过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形式变化等方式,带来非税产值的扩张和正常税源的转移,从而形成巨额
税式支出,进一步减少政府实际征收的税收数额,降低宏观税负水平。
经济政策对税收负担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实行外贸限制政策,将刺激国内厂商生产成本高的替代品,维持较低的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总体税收收入。由于一些税收采取从量计征的方式征收,通货膨胀政策则会降低总体税负水平。政府收入形式划分的不同,也会使税收负担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政府收入可划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非税收入比重大,必然降低税收收入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降低税收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从而影响税负水平。
三、征管能力
税收征管水平不同,税收流失程度不同。在税收征管水平较低时,税收流失严重,政府实际取得的税收收入减少,宏观税负水平较低;反之,在税收征管水平较高时,税收流失减少,税收收入的课征数量更接近于制度的规定,宏观税负水平较高。最佳的税收管理不仅能尽可能多地获得税收收入,而且能缩小实际税收与潜在税收的差距。因为低劣的税收管理也可能从易征税部门(如工薪收入者)那里征收大量税款,却难以从工商企业和专业人员那里收到应收的税金。最佳的税收管理不但应加强对税务登记的在册人群的管理,而且应加强对那些漏征、漏管户进行有效的征收管理,从而尽可能地缩小实际税收与潜在税收的差距。税收征管能力弱会加剧税收征管的难度。据有关方面调查研究表明,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半数以上的潜在所得税难以征收入库并非罕见。由于征收管理能力弱致使税收收入流失,使得税制弹性降低,进一步导致税收收入大幅度下滑,为了保持原有的税收规模,只有不断地通过提高税率和开征新税种满足政府财政支出的需要。这种做法必然会造成已登记在册的纳税户税负加重,更增强了人们偷逃税以及避税的动机,给税收征管增加了新的难度。
税收征管效率影响着税负水平。税收征管效率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保证税款的足额征收入库;二是可以节约税收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从而相对地提高税收的宏观税负水平。当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较差时,税收的偷、逃、骗、欠就会增加,实际的税收收入就会减少,而且可能导致税收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增加,从而使税收征管效率下降,宏观税负水平也降低;反之,宏观税负水平则会增加。
四、因素影响程度分解
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既有经济因素,又有政策因素和征管因素,那么到底哪个因素影响程度大,影响程度到底是多少,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抓住税收收入增长的关键,采取措施促进税收收入适度增长。但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其研究结果还未能充分揭示各因素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本文选择因素分析法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各因素影响程度进行分解,并应用于我国实践。
1.因素影响程度分解方法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税收收入源自经济增长,即来自于当年生产的GDP和部分以前的GDP(如营业税的税基是销售收入,而销售收入包括转移价值,即以前年份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生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由于税收收入是按现价(当年价格)计算的收入,当年的物价水平对税收收入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税收收入是当时既定的政策和征管能力下实现的收入,税收收入还受国家当时的税制模式、税收政策及其征管水平的影响。从实践上讲,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征管因素,因此,我们对税收收入增长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时便选择经济增长、物价变动、税收政策及征管三个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出各因素的影响额和所占比重。
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增长指标和物价指标是可查的已量化的数据,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则没有量化指标可利用,采用因素分析法可将影响因素的顺序加以固定进行逐一分析,在得出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动的影响程度之后即可导出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影响程度。由于税收收入总量和增长速度都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
算的,所以分析价格对税收收入增长影响的关键是寻找一个能全面反映国民经济整体价格水平,且与税收收入口径基本一致的价格指数。常见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或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等只反映某一方面价格变化水平,难以准确反映税收收入受其影响情况,而GDP平减物价指数(名义GDP/实际GDP)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及各产业部门的整体物价水平,因而我们选择GDP平减物价指数分析价格变动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程度。
2.分解方法
令T为税收收入,P为物价指数,G为国内生产总值,M为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0、1分别代表基期和报告期。P1G1M1和P0G0M0分别代表报告期税收收入额和基期税收收入额,二者之差就是税收收入变动额。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T1-T0为税收收入变动额(P1G1M1-P0G1M1)为由于物价变动带来的税收收入变动额;(P0G1M1-P0G0M1)为由于经济增长变动带来的税收收入变动额;(P0G0M1-P0G0M0)为由于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变动带来的税收收入变动额。
关于各因素对税收收入变动额的影响所占比重,即各因素对税收收入变动额占税收收入变动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物价变动影响比重:
(P1G1M1-P0G1M1)/(T1-T0)×100%
经济增长影响比重:
(P0G1M1-P0G0M1)/(T1-T0)×100%
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影响比重:
(P0G0M1-P0G0M0)/(T1-T0)×100%
3.方法应用
由于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调整了一些指标,此年后的指标口径在变化,因而本文仅以1979-2004年数据为例。
首先依据税收收入资料,确定报告期税收收入,然后将上年报告期税收收入确定为本年基期税收收入,并借助于经济发展指数、GDP平减物价指数计算出1979-2004年剔除经济影响、价格影响的税收收入。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税收收入变动额、物价变动影响额、经济增长影响额,在税收收入变动额中将物价变动影响额、经济增长影响额预以扣除,便得到了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影响额。最后按变动影响额比重公式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比重。
总体来讲,物价变动、经济增长对我国税收增长具有正影响,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对我国税收增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作用。从影响因素变动的趋势来看,1997年以前,各因素影响程度差距最大的是1986、1987年,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基本上具有负影响,1997年以后,税收政策及征管对税收增长具有正影响,而且其影响程度与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差距已大大缩小。具体而言,2004年,我国税收收入增长4148.37亿元,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额为1960.69亿元,影响程度为47.26%;GDP平减指数上升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额为1566.15亿元,影响程度为37.75%;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对税收增长的影响额为621.53亿元,影响程度为14.98%。
参考文献:
11.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 篇十一
内容摘要: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不能因为出现了危害结果就认定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应对因果关系的有无进行审查,在审查的过程中要遵循法律逻辑推理方式才能得到正确的裁判结果。
关键词:因果关系 相当性 介入因素 判断次序
[基本案情]2014年5月12日上午9时许,被告人郝某某因琐事与被害人李某某发生争执,继而厮打。被告人郝某某先后击打被害人李某某的耳部、腿部和腰部,被害人李某某突然倒地并失去知觉,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司法鉴定,被害人李某某系因体表外伤、情绪激动等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死亡。
司法机关内部对该案的定性产生重大分歧,分歧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郝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的死亡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二是郝某某行为应如何定性?
对于第一个问题,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意见认为郝某某的殴打行为与李某某的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而只是诱发因素,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故此否认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意见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郝某某对被害人李某某实施殴打并且造成了李某某体表外伤,该外伤直接引发了被害人李某某心脏病突发死亡,他的殴打行为和被害人死亡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非间接因果关系,所以郝某某要对伤害致死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在郝某某行为的定性上,第二种意见内部也产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郝某某基于伤害的故意对被害人实施殴打行为,造成了被害人体表外伤和心脏病突发,故应依法追究郝某某故意伤害(致死)罪的刑事责任。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郝某某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而应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其对自己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结果并不明知,对行为后果并没有认识,符合疏忽大意的主观过失,不具有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成立要件。
一、因果理论学说
目前在大陆刑法学界对因果关系判断标准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学说,一种是以在德国居于通说地位的条件说,另一种是在日本居于通说地位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不同。条件说主张“一切行为只要在逻辑上是发生结果的条件,就是发生结果的原因,因此,一切条件都具有同等价值,都是结果发生的原因。”[1]德国联邦法院认为“根据全部德国法院历来的判决,每个为了结果的发生而不可以想象其不存在的条件都被视为刑法上重要结果的原因,并决定其责任”,[2]这是德国司法实务界对条件说的权威归纳。这种“非A则非B”的因果判断标准受到最大指责的是它过分扩大了作为原因的成立范围。相当因果关系理论认为“经验上的通常性最符合定型的思维方式,并由此要求因果进程具有经验上的通常性。”[3]在“经验上的通常性”判断标准上又存在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因主观说导致因果关系失之过窄,而客观说失之过宽,故折中说在日本是多数说。[4]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因果关系学说也存在争议,主要有必然因果关系说和偶然因果关系说。必然因果关系说认为行为合乎规律的产生危害结果时,才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而偶然因果关系说认为即使行为不必然产生危害结果,但因介入因素而合乎规律地引起危害结果也能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故该说认为必然因果关系和偶然因果关系都是刑法上的因果关系。[5]必然因果关系说是我国的通说,也是目前司法实务界判断因果关系存在与否的重要指导理论。但必然因果关系说也受到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批评,“必然因果关系有两个缺陷:首先,这种学说提出的认定标准不具有可操作性。人们很难判断行为中是否包含结果产生的依据,很难断定行为导致结果是否合乎规律,因为这些规律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和把握。其次,这种学说似乎不当缩小了处罚范围。因为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些人通过制造条件的方式实现犯罪,但必然因果关系说却不自觉地将这种行为排除在原因之外。”[6]
鉴于必然因果关系说的不足和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的合理性,相当因果关系说在我国刑法因果关系认定的研究和刑事案件的办理中受到欢迎,逐步成为刑法理论研究因果关系的最重要理论。认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首先要明确如何判断相当性的有无,“相当性的判断,是以事后追溯事前行为为标准,相当因果关系意味着定性的因果关系,而构成要件就是以定性的因果关系为内容。因此,相当因果关系说决定构成要件的重要因果关系范围的学说,是最恰当的。”[7]在相当性因果关系说中又存在不同的相当性判断,分为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一般认为折中说是最恰当的,因为该说“同时考量行为当时一般人认识之事实状况,以及行为人确实认识之事实状况,而设定比较妥适之基准,亦符合因果关系论之主旨”。[8]笔者认为,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以下简称为相当因果关系说)既和我国传统的因果关系认识存在较多的重合点,也比较容易操作,是比较可取的因果关系认定理论。
二、以相当因果说审查该案因果关系
本案中,因果关系的有无对郝某某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至关重要,必然要运用法律的逻辑对全案事实进行分析。依据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以社会一般人所认识的事实或能认识的事实,以及行为人所认识或能认识的特别事实作为判断标准”,[9]那么判定因果关系的有无就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一般人的认识,另一个是行为人的认识。只有行为人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才能认定因果关系的存在,两者缺一不可。
从一般人的认识来看,郝某某对导致被害人李某某死亡的事实是否存在认识或认识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认识或认识的可能性,那么郝某某就有可能构成上面第二种观点所主张的犯罪,即要么是故意伤害(致死)罪,要么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如果不存在认识或认识的可能性,那么就应当排除其构成犯罪的可能性。案件事实是案发前郝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素不相识,平常也无往来,两人是因为琐事打斗才发生联系;从打架的行为方式来看,两人利用拳脚互殴的过程,郝某某的击打行为对身强体壮的李某某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从导致死亡原因的认识上分析,被害人李某某心脏病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是不可能发现的,一般人对李某某心脏病不存在认识的事实依据,所以不可能有认识。从郝某某本人的认识来看,郝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素昧平生,其对李某某有严重心脏病并不知晓,也无从知晓。
既然没有相当性的存在,就不成立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就不能认定郝某某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上面第二种观点所主张的故意伤害(致死)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就不能成立。这里需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郝某某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从被害人李某某伤情鉴定结果来看,其只构成体表外伤,并没有证据证明伤情已达到轻伤以上,因此也不能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
三、以因果关系中断理论再审查本案因果关系
因为条件说“只要行为和结果之间存在物理学上的因果关系即必然条件关系,就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而因果关系的范围有被无限扩大之嫌”,[10]故此,条件说支持者提出了因果关系中断理论以弥补条件说的不足,即“在因果关系的发展进程中,如果介入了第三者的故意行为(有的也认为包括过失行为)或者某种自然事实,那么,前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中断”。[11]笔者这里之所以要用因果关系中断说来审查该案因果关系是因为条件说认定因果关系更为宽泛,如果有因果关系,那么该案因果关系认定上可能存在学理之争的问题,上面第二种观点就有可能是正确的;反之,第二种观点就更站不住脚。所以,借助因果关系中断说来分析该案,既可以尽量扩大因果关系成立的审查范围,也可以避免因其过于宽泛所带来的弊端。
根据条件说,本案中首先肯定郝某某击打被害人李某某耳部、腿部和腰部这一事实和被害人死亡具有条件关系。被害人心脏病突发就可以看作介入因素,这一介入因素直接导致了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出现,该介入因素显然不是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行为,而只能看作自然事件。它阻断了原有的因果历程,郝某某击打行为和被害人死亡的因果关系断绝。进一步分析可知,一般因果关系中断流程是:在没有外界因素介入的情况下特定的危害结果也会出现,只是由于外界因素的介入而导致危害结果提前出现,两者具有危害的“等量性”。而在本案中,郝某某的击打行为显然并不能直接导致死亡结果的出现,也就是郝某某击打被害人的行为和介入因素不具有“等量性”,如果没有介入因素被害人显然是不会死亡的。事实上,以上的推理都建立在一个假设之上,那就是将不具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假设为具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行为,这里举重以明轻,可见郝某某击打行为和被害人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四、坚持先客观后主观的判断次序
在案件的处理上,司法工作者必须要有严密的法律推理和论证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结果,“法官在获得司法判决结果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上述三种意义上的论证(其一,确认事实;其二,寻找法律;其三,将案件事实置于法律规范之下,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从而必然要进行三种意义上的推理:事实推理、法律推理、判决推理”。[12]本案的争议点就在于从事实确认到具体罪名的适用上,而这一认证过程必然要遵循法律的逻辑性,“这里的逻辑性是指犯罪构成要件本身设置的科学性和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位阶性。因此,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位阶关系是犯罪构成的逻辑性的应有之义”。[13]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重视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在大陆法系犯罪构成体系中,构成要件该当性本身就是主客观统一的,既包括客观要素又包括主观要素,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严格的位阶关系,这就是客观判断先于主观判断”。[14] 如果违反了该次序很容易造成法律逻辑上的混乱,出现出入人罪。
本案中,笔者无法明确断定第二种观点是否犯了位阶次序颠倒的毛病,但如果按先主观后客观的次序推理下去恰恰能得出第二种观点的结论:郝某某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伤害的行为,对可能出现被害人李某某死亡的结果持放任或者疏忽的态度,结论就是要么构成故意伤害(致死)罪,要么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似乎结论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如果按先客观后主观的次序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首先,什么是故意伤害行为,根据《刑法》第234条及其司法解释,要造成轻伤以上结果的行为才是故意伤害行为。根据现有证据无法认定郝某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被害人李某某轻伤以上结果,那么就应当排除郝某某行为是故意伤害行为。至于该行为是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呢?从击打方式和伤情上看也排除了这种可能性。
五、结语
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如何处理意外因素介入这一问题其实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准确的把握刑法中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和法律逻辑推理能力,一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综上,笔者认为,法院应对郝某某作出无罪判决,被害人家属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注释:
[1]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8页。
[2][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最高法院判例刑法总论》,何庆仁、蔡桂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3][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王昭武、刘明祥译,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85页。
[4]马克昌:《比较刑法学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193页。
[5]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167页。
[6]同[5],第166页。
[7][日]福田平、大塚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李介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64-65页。
[8]陈子平:《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
[9]于世忠:《中国刑法学(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10]储槐植、汪永乐:《刑法因果关系研究》,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11]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12]王洪:《法律逻辑的基本问题》,载《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
[13]陈兴良:《论犯罪构成要件的位阶关系》,载《法学》2005年第6期。
12.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篇十二
上市公司应从哪些因素着手来改善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外在表现, 实现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而促进公司价值的提升?
1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公司业绩:上市公司在业绩优异时, 愿意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 以表现其业绩;当公司业绩表现不佳时, 更愿意和广大投资者沟通, 希望得到理解, 争取投资者持续的信任与支持。
公司规模:Geerlings等人 (2003) 对欧洲证券交易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 使用互联网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意愿就越高。林斌等人 (2005) 的实证分析显示, 大规模的公司会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 也就更注重提高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行业因素:上市公司中IT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 能以更为低廉的成本进行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 也就更愿意通过公司网站与投资者联络。因此, IT行业的企业利用网站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动机也就越强。
流通股比例: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的影响力随着其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强, 上市公司为了表示对流通股股东的尊重, 更多的考虑这部分股东的信息需求, 而不得不完善其相关的信息披露制度, 因此也就越有可能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
股权集中度:马连福等 (2008) 发现流通股投资者的利益容易被忽视, 因为控股股东有条件利用不同渠道第一时间得到公司第一手信息为自己谋取利益, 也有机会通过合谋或干扰而牺牲小股东利益。因此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越高, 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越低。
控股股东性质:目前我国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机制, 国有产权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 公司价值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很可能因此遭到损失。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Pound等 (1995) 的实证表明,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存在抑制作用。因为, 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 其控制董事会的能力就越强, 由于自身利益而向管理层施加压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再融资计划:辛清泉 (2007) 实证研究分析发现, 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受到上市公司是否再融资的影响显著。上市公司证券的发行价格及发行效果与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境外融资:境外资本市场因为制度背景等相关方面的规范性要求更高, 因此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有更高的认识和重视。肖卿斌、李心丹 (2007) 实证结果指出, 上市公司若有境外融资的计划, 其对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动机就越强烈。
机构投资者:Laura T Starks和Stuart L Gillan (2000) 研究显示, 相比于个人股东, 机构投资者提出的建议或意见更被企业重视。机构投资者能够对公司经营者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迫使上市公司改善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进而提高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水平。
独立董事制度:《公司法》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在董事会中引进独立董事, 一方面对控股股东进行制约, 另一方面也对管理层进行监督。Craven和Marston (1997) 研究验证了独立董事的存在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有正面促进作用。
2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统计样本为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公司, 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情况各指标于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收集于各样本公司网站。各影响因素指标数据从wind金融数据库获得。
2.2 研究变量
下面用样本公司数据分析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是否受上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 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其主要研究变量的选取和定义参见表1。
选择沪市上市公司是因为, 沪市集中了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且在市值方面, 沪市也胜于深市。
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践, 采用网站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指数来评价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由于样本来自多个行业, 行业不同资产规模有一定的差异, 所以选取主营业务收入的自然对数来表示公司规模的控制变量, 可以体现样本公司的规模状况。 (张根明等, 09.01)
2.3 实证结果
本文利用上述实证样本公司及其数据, 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2。
注:*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2分析可知:流通股的比例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 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的表现越好。
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受公司规模大小的影响大, 说明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果就越重视。
公司业绩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影响为正, 说明上市公司业绩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显著相关。
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影响显著, 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中若有机构投资者, 那么其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压力也就更大。
控股股东性质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影响明显,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性质时, 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受关注。
境外融资的需求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高, 说明法律、制度等外部压力能促进公司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计划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也具有正面影响。
IT行业与非IT行业的样本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表示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不受行业因素的影响。
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对样本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影响不大, 原因可能是我国企业是被动的因为要求而不得不引进独立董事, 只是形式上的;并且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之间有经济利益上的关联, 不可能真正做到独立。
股权集中度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影响为负, 表示上市公司股权越集中, 就越不重视维护和其他中小股东的关系。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对投资者关系管理产生的是负面影响, 该比例越高, 越不利于上市公司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
经过以上的分析, 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公司规模、公司业绩、机构投资者的参与、控股股东性质、境外的融资需求、境内的再融资计划正面影响其投资者关系管理, 产生促进作用。而股权集中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则对投资者关系管理产生负面作用, 抑制其提高。行业因素、独立董事制度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基本不具有影响。
3 结论
我国上市公司提高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应该考虑:改善股权结构, 提高公司股权流动性, 增强流通股股东的作用, 平等对待所有股东。提高公司业绩, 使公司能有足够的资源提高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改善治理结构, 可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机构投资者的作用。大规模的公司应发挥其“规模效应”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杨德明, 辛清泉.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J].南开管理评论, 2007, (3) :43-50.
[2]李心丹, 肖斌卿, 张兵等.投资者关系管理能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调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9) :117-128.
[3]马连福, 高丽.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资本市场可见度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8, (5) :62-67.
[4]张根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 2009, (1) :160-163.
[5]马连福, 陈德球, 高丽.强制治理向自主治理演进的选择依赖——公司治理契约执行机制演进中的投资者关系管理[J].天津社会科学, 2008, (1) :86-90.
【两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推荐阅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06-23
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12-10
两岸关系及其发展前景11-12
浅谈当前台海形势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07-29
浅谈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当代大学生责任08-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背景因素的关系09-06
浅述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08-16
职业院校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12-15
试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