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监管

2024-07-24

信息化监管(11篇)

1.信息化监管 篇一

食品药品监管信息

第25期

总第72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编印

2016年6月22日

自治区局安排部署深化作风建设“三项治理”工作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方案,安排部署“四风”及隐形变异“四风”、党政机关干部不作为、基层干部损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以下简称“三项治理”)工作。一是严密组织实施。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局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主抓党组成员专项治理,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分管部门专项治理,各支部(党委)负责人具体抓好工作落实。成立局“三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将开展“三项治理”与落实重点任务,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纪律教育年”、“民族团结进步年”等活动相结合,做到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相互促进。二是明确责任分工。驻局纪检组加强监督、指导,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认真受理、严肃查处专项治理中问题线索。人事教育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及负面清单;发挥绩效办的作用,加强对干部日常考核工作,做好绩效督查。办公室严格上下班考勤制度,健全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办公用品采购、使用、维护等制度规定;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划财务处对直属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发放、招投标采购等进行督查、审计,对各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三是强化责任追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抽查、走访监管对象、受理举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严肃批评教育,责令限期纠正;对问题较重的,给予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将“三项治理”推进情况纳入2016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和绩效考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办公室)

2016年国家总局援疆培训班圆满结束

2016年5月24日至6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乌鲁木齐市举办2016年援疆培训班。培训班包括药品生产监管人员培训、食品药品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培训和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3个班次,邀请30余名国家总局相关司局领导、专家教授授课。国家总局人事司副司长薛光华、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于胜德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自治区、兵团、各地(州、市)、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500余人次参加培训。

(培训中心)

自治区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

6月1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事宜。会上,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职责规定(修订稿)》,传达了自治区第八次安委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报告工作会议精神。马龙局长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配合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有关工作,主动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要将安全生产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相关处室制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措施;加大安全生产工作检查力度,强化对相关企业的督查,定期对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办公室)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举办

基层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

近期,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哈密市、喀什市举办南北疆片区地县级监测机构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培训班。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莫合买提·乌斯曼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提出要求:一要正确把握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方向,转变生产、经营及使用环节上报意识,促进监测效能稳步提高;二要突出药械风险监测数据的可利用性,在监测报告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上多想办法、多下功夫,为提高我区药械风险发现、分析和处置能力筑牢基础;三是各级监测机构要以“抓住重点、守住底线”为基本原则,积极推进落实药械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发挥医疗机构报告主渠道作用,提高不良反应报告整体水平,切实发挥风险监测前沿“哨兵”的作用。全区14个地(州、市)、93个县(市、区)分管领导、专兼职人员及医疗机构工作人员300余人参加培训。

(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张长宏副局长赴和田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6月6日至8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长宏带领调研组赴和田地区皮山县桑株镇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代表局党组看望慰问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干部职工。张长宏副局长详细了解和实地查看了各组脱贫攻坚工作及改善民生项目进展情况,并就如何落实脱贫攻坚项目与自治区药品工业协会、自治区局住村工作组及桑株镇党委领导进行了座谈。张长宏副局长指出,桑株镇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涉及当地党委、政府、群众等各个方面,各工作组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敢于担当,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张长宏副局长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攻坚措施、办法;要将加大“输血”力度与提升“造血”能力、开展脱贫攻坚与群众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确保脱贫攻坚项目落到实处,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办公室)

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到自治区局督导调研

近期,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建工作督导调研组对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督导调研。督导调研组采取听情况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方式,对自治区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等六项内容进行了检查,对党组成员参加支部学习、讲党课,各党支部开展微党课、心得交流,与相关厅局建立友好支部、开展互动,结合业务工作在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等各项活动给予了肯定。

(机关党委)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和田、喀什、莎车举办3期民族药从业人员培训班,共培训790余人。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结合举办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培训班,就整治药品流通领域违法经营行为的10项重点内容向200名培训学员进行了详细解读。

(药品化妆品市场监管处)

▲近日,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走亲戚、情更浓、我们都是好姐妹”主题演讲活动。

(机关党委)

分送:自治区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办公厅,自治区食安办,本局领导、副巡视员,食品安全总监、药品安全总监,机关各处 室(局)、驻局纪检组监察室、直属事业单位。共印35份

编辑:钟

E-mail:xjyjxx@xjda.gov.cn

联系电话:2627218

2.信息化监管 篇二

平台概述

安监平台可实现对厂区内危险气体泄漏检测设备, 重大危险源的液位、浓度、压力、温度等监测设备, 以及视频监控、周界安防、火灾报警等设备的7×24 h实时监测, 可智能判断报警, 并支持声光、视频联动、短信等多种报警方式。该平台还可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巡查过程全程监控管理, 并监管应急资源和应急预案, 如发生事故能提供应急救援方案和辅助决策。从而帮助企业领导和政府安全主管部门随时随地掌握企业安全状况, 最大程度保证安全生产和减少事故危害。

平台构成

前端监测

首先是气体报警系统。在化工石油企业中, 许多作业场所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 在这些作业场所中须安装部署气体泄漏报警器, 并在作业场所附近的监控室安装气体泄漏报警控制器, 并根据现场环境, 通过RS485、光纤、无线等传输方式, 将气体泄漏数据实时传输到系统的安监平台中。一旦作业现场发生气体泄漏, 根据不同泄漏级别, 作业现场、现场监控室、中央中控室会同时发出响应等级的声光报警。此时, 气体报警系统会根据不同的现场情况, 及时启动风机排风、喷淋头洒水等应急措施, 同时联动视频监控、广播对讲等其他系统处理现场问题。

气体探测器主要包括以下5类:

点型传统探测器根据现场环境和监测气体的不同, 气体探测器可加装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红外等不同传感器。其固定安装在现场某个点位上, 对现场一定范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响应速度快,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长, 适用于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如WD2 200点型气体探测器。

固定式线性气体探测器采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离式设计, 发射端有DFB激光器及相应的驱动电路, 接收端有探测器及相应的后级信号处理电路。对两端之间直线内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实时监测, 如果泄漏点有气体泄漏时, 发射端会发射出和监测气体的吸收波长相吻合的激光, 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 经过后级信号处理提取二次谐波信号, 并计算出气体浓度信息予以输出。此类产品具有寿命长、维护费用低、响应速度快、精度高、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如OPGD1 000开路可燃气体探测器。

手持式线性气体探测器采用光学吸收法, 当仪器发出的激光束照向目标气体通道时, 如果存在气体泄漏, 激光束部分会被吸收, 穿过泄漏气团后, 由气团后的地表或者墙面等背景物体散射后返回, 由高灵敏的In Ga As探测器接收后进行光电转换, 再通过信号处理, 就可计算出探测器及反射背景物之间的气体积分浓度。其体积小, 重量轻, 携带方便, 可长时间连续检测。如HRLD100手持激光遥测仪。

面型激光燃气巡检车在专用汽车前加装车前传感器, 车内装有控制器及带有软件系统的平板电脑。车前传感器发出激光源的光波长与待测气体的吸收波长一致时, 激光通过待测气体以后, 其强度就会发生衰减;通过测量激光的吸收强度, 就可计算出相应的气体浓度。其巡线速度快, 最高可达50 km/h, 覆盖面积广, 凡是汽车经过的地方均可检测;选择性好, 只对天燃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有反应, 可有效避免汽车尾气及其他气体对测量结果的干扰, 避免误报。如VMLD600激光燃气巡检车。

便携式多气体探测器此类探测器体积如手机般大小, 由防爆壳体、屏幕模块、电池模块、主板和气体传感器模块、无线传输设备等组成, 可液晶显示, 能声、光、震动报警, 有多种语言可选择。它携带方便, 工作时间最长可达40 h, 可测多达6种不同气体, 并具有无线上传数据及人员意外跌倒等强大报警功能。

其次是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的选型应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监控需求, 选择不同类型或不同组合的摄像机。如室内可选择半球型摄像机, 美观大方, 室外可依据固定枪机与球机搭配使用、交叉互动的原则, 保证监控区域内的全覆盖、无盲区, 同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前端基础配套设备, 如防雷器、设备箱、防爆外壳等。

最后是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平时主要用于播放背景音乐、业务广播、喊话、通知等。遇到紧急情况时, 优先播放紧急广播或消防广播, 及时通知所在区域的工作人员。

软件平台

安监平台基于B/S架构设计, 运用GIS技术、Web技术、富客户端技术、数据同步技术、3D技术、网络通信技术、RS485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众多先进技术, 并借助各类监测设备设施, 对厂区内所有危险源、安全隐患统一集中管理, 一旦发生事故能够提供应急救援支持。其总体架构见图1。

平台特色

自动化监测预警

安监平台基于M2M物联网技术, 充分结合各种传感器, 实现了“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多样预警”自动化, 可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智能化数据分析

安监平台通过对历史事故、历史数据的同比或环比分析, 可智能判断和识别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并对事故危害范围进行预判, 辅助决策。

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监平台遵循指定的规则,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并为安监机构建立隐患自查标准和通用框架体系, 还为企业不同岗位之间相互检查提供了强大支撑, 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规范化工作提供指导。

完整的隐患排查管理

隐患排查子系统可提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动态信息的上报, 以及复合查询和统计分析, 信息包括地区分布、隐患类型、所属行业、整改意见和状态、整改审查验收情况。该系统还能对各部门起到监督作用, 比如: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门, 通过排查或个人举报的方式进行登记备案, 根据核实的隐患等级, 限时整改, 并动态监督提示。在规定时限内, 该部门必须整改, 并提交整改报告, 如在规定的时限内没有整改, 则对其进行消息提示, 并进行预警登记备案, 进而对其进行安全行政处罚。此外, 隐患排查子系统还可查看收录重大隐患报告、整改报告及整改审查验收报告等文档。

完善的应急预案

应急救援子系统建立了应急资源信息库, 包括物资装备、救援队伍、专家信息、通信资源、运输资源、医疗资源、避难场所。企业各部门通过应急救援子系统, 可填报各类应急资源, 并实时更新。数字化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可单独使用, 其建立的应急预案库也可供应急培训演练系统调用。

实用的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子系统对教育训练设定了双闭环流程, 这样有助于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 自动跟踪评价训练效果, 支持企业员工的自我训练与素质提升, 提供选书、学习、完成等功能。

全面的职业健康

职业健康子系统可强化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宣传, 完善员工职业健康的监督管理, 为企业建立员工职业健康档案等提供支撑和保障。

发展趋势

3.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食品安全 信息化 食品监管

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一直以来深受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近些年以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出现,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向广大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有快捷、方便、更新及时等特点,对社会提供食品安全网络服务,将有助于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和食品安全现状的改善,信息化是构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健全,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有这重要的意义。

1 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现状

1.1 食品经营信息化建设缺乏立法支持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条: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先进技术手段,记录食品安全法和本条例要求记录的事项。对食品经营企业信息化的要求是鼓励性的,不具有法律强制性,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商品安全信息化的推广必然要受到层层阻力的影响,增加了食品监管工作的难度。

1.2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缺乏整体性和协调性

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分散在各监管部门以及系统内部各层面,彼此之间存在权责和监管范围的限制,且各职能部门食品信息化监管理念存在差异,监管标准不统一,部门之间的协调难度较大,难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当食品安全出现重大问题时,只能在各自监管职责内的对食品安全追溯,不能实现跨部门、跨环节追溯,因此难以找出问题根源,影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食品监管信息化建设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一是企业的排斥,由于信息化建设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相关人员的培训,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进行改造,这就影响到了企业的积极性。二是国家缺乏对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鼓励、支持等政策,企业经营者担心明示进销货信息后的赋税压力和责任处罚,不敢进行信息化监管建设。三是对于食品监管人员来讲,信息化监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除了自己要熟知、应用操作系统,还要指导、督促经营者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难度,特别是信息化监管透明度较高,部分缺少职业道德的监管者无利可图,存在抵制情绪和排斥心理。

1.4 社会信息化监督体系薄弱

我国食品监管工作目前主要靠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督,社会缺少食品消费维权的信息化载体,公众很难掌握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公众在自身利益受到危害时,维权路径少、维权方式单一,不能有效的利用信息化的优势来维护自身权益。

2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措施

2.1 建立健全社会信息化监管网络

一是构建食品安全服务网查询体系,建立面向公众的“食品安全服务网”,要提供食品基本信息、企业索证信息、权威检测(抽检)信息等多种食品信息查询渠道。完善在线投诉举报开展社会监督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通讯工具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树立食品安全观念,发挥人民群众的舆论监督作用,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监督体制。

2.2 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要做到统筹规划、协调统一、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应改变现有的食品安全监管的管理体系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不利局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如美国的FDA、欧盟的食品安全局等。通过合理划分职能,针对我国国情来建立农业管理部门与食品工业管理部门合一、对农业和食品工业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机构。各级部门政府应建立食品安全主要领导负责制,强化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起自上而下运转协调、综合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同时加强食品研制、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各环节的监管,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并以此为基础实行问题食品的追溯制度[2]。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各职能部门要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

2.3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化立法工作

欧盟食品安全基本法的出台要经历三个阶段,从绿皮书到白皮书再到基本法,从基本目标到具体的机构框架设计,一个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定过程为欧盟食品安全的监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2]。我国应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标准的研究、消化和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法律体系,要听取各方面意见,把食品信息化监管进行立法,赋予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的法律地位,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推动食品监管信息化建设。

2.4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建立

随着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和食品生产链的日益复杂,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食品之间会经历更多的环节和更长的时间,加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的不够完善,尤其是因为职能交叉而存在的监管盲区,对于这些,实施有效的信息搜集分析、预警系统是实现整个食物链追溯制度、召回制度以及在突发事件和危机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有效措施的保障[3]。

2.5 利用行政手段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食品监督职能部门要加强企业信息化的检查力度,对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要给予政策上的照顾和经济上的补贴,对抵触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要进行行政处罚,限期分阶段完成信息化建设,对不执行和发对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要展缓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停止企业的资格审核工作。职能部门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评级,对那些评级较高的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表彰。

参考文献

[1] 陈为康,骆乐.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研究及其启示.广东农业科学[J],2009(8):228-230.

[2] 陈荣芳,李杰.欧盟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及启示.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J],2010(6):104.

4.信息化监管 篇四

江苏:构建“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促进农村基层权力阳光运行近年来,江苏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和中央纪委的工作部署要求,坚持把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到2012年底,全省13个省辖市已全面启动“三资”信息化监管工作,有力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在维护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摸清家底,村级资产全部入库针对有的地方村级集体资产家底由少数人掌握、上级监督难度大等问题,江苏省从清产核资入手,下大功夫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家底,明晰产权归属。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省纪委、省农委、省财政厅等八个部门于2011年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以行政村为工作单元,全面开展账实对照、清理核查、公示确认、明确权属、登记造册。经过全省上下9个月的共同努力,1279个乡镇(含涉农街道)、18262个村(含涉农居委会)全面完成清产核资任务,覆盖面达100%。

5.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论文 篇五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目前创业的浪潮中,众多小微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小微企业不论是在注册登记数量上,还是在销售收入、上缴税款等方面都有了快速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微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让数亿人员顺利就业,由此可以看出,小微企业在支持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方面,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然而,在小微企业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未受到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容乐观,长期来看,低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会阻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严重影响小微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与小微企业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企业文化等因素都息息相关,需要从多角度思考会计信息监管的问题,积极思考对策。

二、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小微企业代理记账业务质量堪忧

小微企业财务基础薄弱,财务人才较为匮乏,很多小微企业选择代理记账,仅仅也只是因为报税的需求,因此,代理记账业务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的重要问题。首先,代理记账是一种被动的工作方式,相关会计凭证难以得到及时的传递和妥善保管,在利润、成本、销售、采购等环节的管理上也容易出现漏洞,本身就容易造成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如果代理记账人员只是根据实际收到会计凭证的时间来进行记账,那么是不能客观反映小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其次,代理记账人员和小微企业的出纳人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够默契,缺乏主动配合精神。很多小微企业的出纳多采用家人或者是创建者本人担任,缺乏基础的财务会计业务知识,管理过程中较为随意,规范性差,有的甚至还会出现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管理混乱,以至于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另外,代理记账机构往往不能妥善处理成本核算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小微企业本身就很难提供出完整的成本核算相关资料,因此代理记账人员难以全面履行会计职能,再加上对小微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甚了解,在核算过程中难以很好地坚持成本核算原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代理记账人员会直接将人员工资、采购成本计入生产成本,或者转入销售成本之中。

(二)会计核算规范性差

客观来看,目前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建设还十分滞后,很多财会人员并非科班出身,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严格执行已经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多小微企业在会计实务中仍然沿用老制度,只是简单地把自身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会计报表栏目参照准则进行了修改。二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随意性很大。三是小微企业缺乏对凭证的审核程序,内部控制建设滞后,很多小微企业甚至就根本没有涉及内部控制工作,导致凭证不真实、凭证开具错误、经济事项表述模糊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缺位

客观来看,小微企业的大量兴起和快速发展,的确给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调整,以前的经济主管部门职能发生变化,不再继续履行会计管理职能,财政部门在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时也会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目前,财政部门仍然主要通过执法检查、资格管理、继续教育等渠道落实对会计人员的监管职能。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财政部门通过资格管理实现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源头管理,为会计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但是由于相关信息变化较快,能否实现管理的及时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另一方面,虽然会计执法在大型企业中已经较为平常,但是行政部门的执法触角还是未能广泛深入到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中,即便是开展检查,发现问题,也常常顾忌财会人员的就业问题而未能直接给以处罚,威慑力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会计信息的使用部门,也只关心自己工作所涉及到的一部分数据或者信息,很难有一个机构能够针对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和管理。以税务部门为例,税务部门在日常的税收征管和税务检查中,如果发现不合规现象,一般都不会同财会人员进行直接沟通;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为了迎合客户,也不会就会计信息质量向客户提出改进意见,因此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工作长期停滞不前。

三、强化对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探索适合小微企业现状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

根据现有的情况和条件来看,小微企业应当逐步形成中介监管为主,政府及内部监管为辅的会计信息监管模式,以便更全面地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社会中介监管力量的主要构成是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能够服务小微企业的工作模式,帮助其解决会计信息监管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从这样的角度出发,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会计业务咨询、年报审计等业务,帮助小微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把关。税务师事务所可以开展纳税情况审计、纳税筹划、代理纳税申报、完善税务代理制度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规范涉税工作,减少错误的发生。除了上述中介机构之外,其他各类型中介机构还可以开展大量的管理咨询业务,在内部控制建设、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等方面为小微企业保驾护航。在政府和内部监管方面,首先政府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制层面督促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规范性、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并且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适用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财政部门还需要针对小微企业加强关心和指导,帮助小微企业做到依法建账,对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也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定期核实人员信息,开展相应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将政府部门的职责落到实处。在内部监管方面,应该推动小微企业尽快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体系,在平时开展各类自查等。

(二)强化对会计人员、信息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会计信息监管工作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因此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迫切。要想切实提高小微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监管质量,离不开一支专业水平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财务会计人员队伍,因此,规范人员培训和教育工作,是小微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小微企业的财务会计业务培训应该有其鲜明的特点,培训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更接地气,能够满足小微企业的日常管理需求,同时又能够尽可能地简单易操作。培训内容大体可以围绕会计税收知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内容展开。其次,小微企业还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针对每一次的学习,都应该通过备案、考核、反馈等机制督促相关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严格执行培训纪律,提升培训质量,不能让继续教育和监督指导工作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最后,政府有关部门也需要给予小微企业相应的支持,鼓励小微企业能够为财务会计人员创造业务交流的机会,并且及时更新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信息的变更情况,做好相应的信息采集工作,逐步让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工作规范起来。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

根据广大小微企业的现状,要想提升其会计信息监管质量,需要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入手。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看,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财务工作方面,需要设置独立的财务机构,明确相关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基本内控原则,逐步设计实施能够相互制约、牵制的职务体系。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意识,建立起能够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法人结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小微企业很难直接采用一般企业的治理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相互分离,而小微企业在这一方面做的并不十分彻底。曾经有专家学者提出,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需要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阶段、需要、背景等综合因素,探索出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治理结构。比如,如果企业处在发展创业阶段,可以重点考虑家族管理方式。除此之外,小微企业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财务会计人才,小微企业需要重视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企业内部应该形成一套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外部可以积极争取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财务会计人才队伍,为财务会计信息的监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小微企业实际感受到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较小,因此可以考虑扩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增加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供给压力,从提升需求水平的角度出发,平衡信息的供给质量和需求质量。

四、结语

6.信息化监管 篇六

作者:王景春

随安然、世通、施乐公司会计假帐丑闻的爆发,全球性的公司会计制度改革呼声日渐高涨,人们纷纷反思现有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寻求更完善的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激励、约束、监督和制衡机制。7月15日美国参议院一致通过的公司改革法案,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反映。上述种种,都力图让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获得更充分更及时的公司财务的真实信息;上述种种,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真实信息来源,那就是来自公司普通雇员的信息;相应的,种种的制度创新构想中,尚未见到让公司雇员出自自身利益对公司财务进行监督的。

“买的不如卖的精”,中国的这一俗语形象地点出了经济学的非对称信息理论的.内涵和现实中非对称信息的普遍性。在上市公司会计欺诈的场合,总是公司高层与外部审计监管者内外勾结,用损害中小投资者乃至全体普通老百姓利益为代价,为各自谋求高于应得利益的利益。公司的管理层、审计中介相对于普通投资者,总是信息更充分,更容易相互勾结。这样,无论怎样精巧的制度设计,无论怎样严密的法律法规,都不妨碍“猫鼠”各得其所。

所以,意在防止财务会计造假欺诈的一切手段,都应从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着手,进行制度创新。向上市公司普通雇员披露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用适当的制度激励普通雇员参与揭露虚假信息,从公司内部构筑真实信息“自我披露”的利益制衡机制,为身处“外部”的“买的”阵营“睁大眼睛”,有望缓解资本市场非对称信息的缺陷,打破原有的少数人监管少数人、极易相关勾结以损害多数人的“监管困境”,从而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有效率。向雇员披露会计信息必要且可行上市公司雇员有极大的动力监督公司会计信息造假。这是因为,所有的造假欺诈行为终将败露;而一旦败露,也就是上市公司大规模裁员、甚至破产倒闭,雇员“饭碗”纷纷被打破的时候。底,被称作“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破产案”的安然公司破产,其总部即裁员4000人,占当地员工的一半多。不仅如此,那些将自己的养老基金购买了本公司的股票,同时成为本公司的小投资者的雇员,晚年的生活也将失去保障。在美国,上市公司雇员养老基金购买本公司股票平均达1/3,安然公司雇员的这一比例高达58%。当安然股票价格从8月的90美元峰顶,急剧落到月23日的0.61美元谷底,市值由800亿美元疯狂缩水至2.68亿美元时,一些雇员数以百万美元计的养老金几乎血本无归了。

可见,虚假财务信息对公司普通雇员损害,丝毫不比对外部中小投资者更小;上市公司雇员同样是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他们理应成为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公司雇员比外部中小投资者拥有更充分的信息,能够起到后者不可能起到的实时监督作用。按照信息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在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委托―代理”格局中,须防止因委托方信息不充分,引起代理方的“道德危机”和双方的“逆向选择”,从而妨碍资本市场运行效率、导致“市场失败”。这就需要“多双眼睛”监督,以尽可能地为委托方提供更多的代理方行为的真实信息,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要是上市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多双眼睛”监督机制和信息的“自我披露”机制,就能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引爆“定时炸弹”;而不会当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降时才发现“定时炸弹”其实早已存在。

重要的是,上市公司普通雇员通常人数众多,很难像审计中介、政府监管人员那样,为管理层轻松收买。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安然雇员2万,65个国家和地区的世通雇员8万,真要收买的话,过高的“成本”将无以转嫁、而会使会计信息造假欺诈更容易地暴露出来。雇员参与监督,在提高“造假成本”的同时,还将显著降低“打假成本”。要是将单位审计监督成本所避免的造假损失作为衡量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监督的成本效益指标的话,能够直接和及时感知造假事实的雇员监督一定会显著优于其他形式。向雇员披露会计信息的操作设想在公众公司会计制度改革时考虑将公司雇员列为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定对象。

专门为公司雇员设计与整体财务系统和主要会计帐户有内在构稽关系的简明通俗的科目/指标体系,并建立能够实时传输、核对相关信息的信息网络。与一般财务报表不同的是,要根据公司业务的特点,为每一部门,尤其是关键“敏感”部门的雇员,分别设计“自身业务―财务指标”的“联动装置”,即让公司每一部门雇员都能够凭借工作“便利”,将自己每天上班直接从事的业务进展,与相关财务指标变动进行对照,从而发现疑点。例如,美国的百富勤系统将总金额1亿美元的交易重复记入了和两个财政年度的报表,如果有雇员信息披露制度的话,具体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雇员,参与销售和结算的雇员,都能够直接发现这一问题。又如,美国的Qwest电信公司采用swap作法,即两家公司同意相互出售光纤网络给对方,并将营业收入计入损益表中,相关部门的雇员也同样很容易发现这种作弊行为。

设计“雇员疑问”的实时传送和实时反馈制度,为有效的“雇员疑问”提供经济激励,并防止可能的打击报复恢贫监管层、管理层和审计中介对“雇员疑问”的处理责任制簧杓乒啥大会和董事会及时掌握“雇员疑问”及其处理结果的信息的自动运行制度辉谑缘慊础上,颁布上市公司雇员信息披露制度和不同行业上市公司雇员信息披露的科目/指标体系。

7.信息化监管 篇七

1 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结合本省特殊药品日常管理工作实际需要专门开发的, 对特殊药品在流通使用环节进行全程动态监管的软件系统。通过即时掌握特殊药品在各医疗机构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以及对各医疗机构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和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对全省医疗机构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2 系统介绍

2.1 系统安装启用流程

医疗机构提交资料 (加盖单位公章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及其精麻药品购用印鉴卡复印件) 系统安装 (兴乾公司) 医疗机构信息录入 (医疗机构购用印鉴卡、从业人员档案、处方权医生档案信息) 主管部门审批本院经营品种勾选 (医疗机构) 期初入库 (特殊药品盘点) 药品调拨、处方管理、空安瓿回收等其他业务操作。

2.2 系统功能设置

系统主要功能设置包括医疗本机构信息系统、采购信息系统、使用信息系统、销毁管理系统及查询统计系统等五大系统是对特殊药品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如图1-1。

3 讨论

3.1 系统优势

3.1.1本系统可提供即时动态数据,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各医疗机构通过本系统即时掌握本机构特殊管理药品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 使每一个最小单位、每一次操作都有记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本系统即时掌握本辖区内特殊药品在各医疗机构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发现异常情况, 可通过本系统迅速、有效地进行倒追踪。

3.1.2网络一体化管理, 本系统实现了特殊药品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通过本系统的链接,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各个医疗机自成一体,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本系统对各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和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对全省医疗机构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3.1.3可以避免特殊药品的浪费。处方管理系统可以按病人使用剂量录入, 减少了特殊药品的浪费。如同时手术的2个患者使用哌替啶注射液, 分别使用了50 mg, 共计100 mg, 恰好1支的剂量 (哌替啶注射液规格为100 mg/支) , 以前必须每个患者开具1支, 残余量废弃后作登记, 引进该系统后, 则可以开具每个患者使用剂量 (50 mg) 的处方, 分别录入即可, 同时还减少了残余量废弃的登记工作量。

3.1.4年度计划自动生成, 网上申报即可。申请年度计划所有相关数据均可由系统自动生成, 省去了以前人工所有统计工作, 且年度计划的购买量或购买品种可以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增加或减少均可) 。

3.2 系统建议

3.2.1建立与各个医疗机构信息系统 (HIS系统) 链接端口。目前各个医疗机构特殊管理药品收费功能还需要在本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进行, 所以各医疗机构HIS系统中特殊管理药品程序仍然需要同步进行 (如入库、出库、计费等程序) 。如果像国家社保系统一样, 建立与医疗机构HIS系统链接端口, 就可以省去各医疗机构HIS系统内的重复操作程序, 进一步优化工作程序。

3.2.2建立行政区域内特殊管理药品供应企业模块。网络内增加供应企业模块, 购买、验收、入库等均可通过网络系统操作, 同时为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提供便利。如果与供应企业联网, 医疗机构验收药品合格后, 通过网络调拨即可办理入库, 既可以节省时间, 减少工作程量, 还可以避免人工录入时差错的发生。

3.2.3增加用药合理性评价和基数管理系统功能。通过用药合理性评价系统自动评价, 可防止特殊药品滥用情况发生。

3.2.4严格“近期先出, 近期先用”原则, 建议系统使用系统控制实现“近期先用, 近期先出”, 可以避免人工操作中因疏忽而导致的失误。

4 结语

特殊药品管理是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质量安全、储存安全、供应安全及使用安全等环节的管理。通过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 实现了本院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强化了本院医务工作者对特殊药品从严管理的意识, 同时由于医政及医疗机构的一体化, 为麻醉药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特殊药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需要不断实践并完善。

摘要:目的 探索运用信息化系统监管特殊药品。方法 描述性介绍本院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建设、功能及应用, 同时对系统的进一步建设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 该系统系贵州省特殊药品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医疗机构可通过该系统即时掌握本院特殊药品的购入、存储、使用情况等动态数据, 对本院的印鉴卡、处方权医生资质、处方管理、药品与空安瓿的报损、回收、销毁等进行网络化管理, 实现了本院特殊药品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积极防范和杜绝特殊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关键词:特殊药品,信息化,监管

参考文献

8.信息化监管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邮政监管;效能

一、提高我市邮政监管效能的重要意义

(一)邮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市邮政业发展迅速。邮政业是我市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我市的重要通信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邮政业在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市民的基本通信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邮政业传统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市邮政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邮政业发展和政府监管面临新的形势,为顺应形势发展,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市邮政业顺利完成政企分开,理顺了市场和监管的关系,行业发展日新月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电子商务产业特别是网络购物的爆发式发展,作为电商重要支撑的快递配送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我市邮政、快递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行业发展态势迅猛。其中我市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同比增速超100%,2013年快递企业量收增速同比增速超过70%。

(二)省以下邮政监管机构设立后,完善了行业监管体系。2006年,我国实施了邮政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重组国家邮政局,并设立垂直管理的31个省(区、市)邮政管理局。当时在省级邮政管理局以下没有建立相应的邮政管理机构。但是,国务院明确,关于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问题另行研究。经过几年努力,邮政体制改革已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家和省一级,邮政政企实现政企分开;修订后的《邮政法》颁布施行;邮政行业管理工作显著增强;邮政普遍服务保障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邮政市场基本形成;行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快速增长,邮政业有力地支撑了电子商务和制造业、国内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省以下邮政监管机构组建工作于2012年正式展开、有序推进,完善了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行业监管的职能。

(三)快递行业安全监管所面临的紧迫形势。在行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快递企业安全问题突出,安全隐患较多,主要体现在收寄环节寄递违规物品、不提示寄件人贵重物品应保价,中转环节野蛮分拣,投递环节不按照名址面交等严重问题。2013年末发生在山东省的圆通快递致人死亡案件更是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四)信息化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有效手段。邮政监管机构特别是省以下邮政监管机构成立时间非常短,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技术呈现出应接不暇的态势,借鉴其他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依靠信息化提高监管效能的举措是提升自身的有效手段。我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最近几年的时间内成立专门机构、布置了先进设备,增加专门人员编制保障信息化建设,市交通局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网络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对重点路段客货运安全的有效监管,基本杜绝了客运超员和货运超载的现象,明显降低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二、提高朝阳市邮政监管效能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地市邮政管理机构监管执法人员偏少。设立地市邮政管理局以来受中央行政编制管理严格等因素影响,地市邮政管理局普遍存在机构规格小,行政编制少的特点,一般的地市局专门执法公务员只有3-5名。有限的人力资源制约了监管的效力,难以面对快递市场快速发展的局面。

(二)我市快递行业具有明显的点多分散特点。朝阳市快递市场规模在省内处于有较大提升空间的发展阶段,但是市各快递企业为了抢占潜在市场,在市行政区域内广泛布点,据统计市行政区域内经营快递业务的网点儿超过100个。

(三)朝阳市行政区域面积广大。我市行政区域面积19736平方千米,在省内位居第二。从市局办公地点到最远的快递网点往返路程时间就超过8个小时。为有效管理各快递企业增加了非常大的困难。

三、依靠信息化提高朝阳市邮政监管效能的有效途径

面对上述几方面对有效监管邮政、快递市场的不利因素,依靠政务信息化手段是现阶段破解上述难题,快速提高监管效能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依托政府公开网站平台,提高监管效能。朝阳市邮政管理局官方网站现已纳入百度收索引擎,消费者和企业都可以便利的访问该网站。利用好网站平台是最有效的提高效手段。一是利用网站发布政府权力清单。让消费者和企业明确知晓政府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能提高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同时也是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二是利用网站设立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大厅。此举既能为企业提供便利周到的公共服务,又因为把流程在网上公示所以能大幅度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同时还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最终让利于消费者。三是利用网站畅通消费者对企业服务的监督、申诉和举报的途径。部分消费者在遭受邮政、快递企业违规服务造成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缺乏维权手段,利用邮政管理政府网站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有效的维权途径。

(二)与电信运营企业合作,提高监管效能。经过省、市政府和我市通信企业的不懈努力,至2013年末我市已经实现县县通光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为我市邮政管理政务信息化提供了基本保障。应用长途传输光缆和先进的城域网传输技术,开展对偏远地区邮政、快递企业重点生产单位环节的视频监控,将是保障邮政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市邮政管理部门将尽快与当地通信公司合作,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争取早日建成覆盖全市的安全生产监督视频监控网络,从而大幅度提高监管效能,杜绝监管盲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邮安全。

(三)邮政管理执法人员要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随着市局执法公务员人员配置工作和行政执法资格工作的落实,对邮政、快递企业的常态化监管将逐渐开展。可以预见,在将来市局将对辖区内的企业开展高密度、多频次、全方位的有效监管,由此而产生的对规范行政执法的监督工作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是规范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的有效手段,执法记录仪等实时影音记录设备的配套工作,是实现规范执法的重中之重。依靠先进的执法记录设备,提高执法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度也是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手段,同时能够有效的维护邮政业市场秩序,促进我市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企业转型。

提高我市邮政管理部门监管效能的工作任务艰巨繁重而又十分光荣,面对的问题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破解制约高效监管各个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在省以下邮政管理部门设立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朝阳市邮政管理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监管效能明显提高。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依靠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邮政监管体系,一个与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协调的人民群众安全用邮,企业良性发展的邮政市场环境定将建成。

9.信息化监管 篇九

自银川市政民互动平台、短信平台、贺兰县“一把手”信箱、微博开通以来,网民通过这些平台反映的民生诉求也与日俱增,贺兰县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着力把该平台打造为县委、政府“问政于民”、与社会公众联系沟通的“新型桥梁”,全力推进贺兰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注重落实。县委办、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网络舆情办理工作的通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依法办事、服务协调的方针,县级领导总负责,各单位各部门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对民众反应的诉求及其所涉及部门,要求第一时间调查核实,作出正面回应,公开处理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于重大事件,承办单位向县委、政府主管领导请示后及时在相关网络媒体公开发表客观公正的意见,从不同角度澄清负面不实言论,积极参与网上跟帖和讨论,将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

二是强化管理,明确职责。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为组长、政府常务副县长、宣传部长、公安局长为副组长,各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贺兰县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互联网舆情信息监测办公室,负责网络平台实时监测及网上答复工作。同时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明确分管领导、舆情办理

1员,配合做好全县互联网舆情处理工作。

三是完善机制,确保落实。制定并下发《贺兰县舆情督办工作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实时监测网络舆情信息并及时上报相关领导,要求相关部门按领导批示要求,认真办理网民反映的问题。根据承办单位舆情问题处理情况、网民满意度直接与单位季度绩效考核工作挂钩,确保承办单位能实实在在把网民反映的问题彻底处理好、解决好。

10.信息化监管 篇十

关键词:远程药品监管 人员信息监管 数据同步 GSP管理

中图分类号:TQ4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32-02

1 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管理已应用于各行各业。而对于医药行业以及药品监管方面来说,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化管理更是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医药管理、实现医药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医药信息管理中,药品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药品管理又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药品种类繁多,流通环节繁杂。因此,加强药品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药品流通方面,人员管理上较欠缺,只有取得药剂师资格证的人员才可以进行药品销售,但是药监局却无法对此进行实时监管。尽管有部分药店、药房开始实施信息化药品信息管理,但是由于各自为政,数据信息孤立,药监局无法实时获取药品信息,整合起来较麻烦。并用各药房分布广泛,监管力度大,如何实现以城乡结合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乡村,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监管体系、责任体系、发展体系、技术体系、信息体系、应急体系、保障体系、考评体系等八大体系,形成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统筹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统筹协调发展新格局,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药品监管现状分析

目前针对已有解决方案的分析如下:(1)人工数据上报方式:通过人工方式,定期将统计好的药品流通数据、库存数据等上报给药监局。该方案优点:成本极低,实施简单.缺点(不足):上报的数据量小,容易漏报、忘报,上报数据不及时,药监局无法对进出库行为进行干预。(2)客户端插件方式:在各药房软件中,安装客户端插件,直接从客户端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上传到总中心,从而对药品数据进行监控。该方案的优点:监测范围大,数据齐全。可以从流通环节进行监测。存在的问题:药监局无法对进出库行为进行干预。成本较大,维护困难,客户软件如果发生变化,就要重新实施,会产生维护成本。软件实现有一定的难度(3)国家电子监管码(中国药品電子监管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编码技术,对药品质量实施监管的科学创新,实施药品“电子身份证”监管制度,即为每件最小销售包装单位的药品赋予的电子标识标签。每件药品的电子监管码均属唯一,即“一件一码”,如同药品的电子身份证。该方案的优点:监管非常全面,可以监管到每一盒药品,理论上从生产环节,流通都可以进行监测。存在的问题:药监局无法对进出库行为进行干预。数据量及成本庞大,同时也会提高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运营成,针对血液等特种药品可行,普通药品不可行。实施上基本不可行。

3 基于信息化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

针对目前监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现代药品电子监管量身定做一套符合GSP管理要求、功能齐全、操作便捷的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

基于信息化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采用三层处理模式如图1所示,在数据存储层与数据传输层之间增加数据处理层,实现各层之间的高内聚,低耦合,完成不同药房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实现各药房数据库之间的药品流通数据同步。

该机制主要实现了药品从业人员信息监管、数据离线同步传输模式、药监局重要通知在线下发、药品销售远程干预、OTC和RX药品的全面监控、药品基本信息的统一、上线药房全部药品进销存查询、药房销售平台的统一等功能。其中主要是以药店流通管理系统为数据的主要来源,通过数据同步传输系统为核心支撑,满足药品电子监管需要,共组建了九大信息系统。系统模块图如图2所示:

药品电子监管机制从技术选型、设计理念都遵循先进性的原则,通过三层结构实现药品流通的有效监管,系统架构选用SOA结构,使得系统接口开放,方便与其它系统兼容,可便于功能、业务需求扩展,结构设计完整,便于版本升级和系统完善。

4 基于信息化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的优点

4.1 提供移动管理

当今社会,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迅速,已为移动管理提供更大的可行性。电子监管平台需要设置电子监管移动管理模块,专门为手机用户使用者,通过移动管理平台模块,实现手机药品信息查询、药店信息管理等常用功能。使药监部门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的进行监督管理工作;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快捷查询药品的流通信息。使用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电子监管后必然对安全机制提出更高要求,这需要在服务器局端和移动终端两方面提高系统访问的安全性。

4.2 离线数据同步传输模式

为更好的解决各大药房分布广,节点多,数据孤岛等问题,本文采用离线数据同步机制。为降低系统实施成本,该机制运行在互联网模式下,而非独立专线网络,针对药房的实时运营与网络的不稳定性,因此如何保证数据完整性,对数据同步传输机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结合现有数据同步技术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数据同步传输模式,保证数据上传的准确性,完成数据下行准确和一致,同时设计了数据同步异常后自我修复机制。数据同步传输系统,是药品电子监管机制核心支撑系统,基于信息化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的数据同步传输架构图如图3所示。

数据同步传输系统,分为完全两种模式的同步:a.下行同步:各自识别,自行判断数据版本的是否最新;b.上行同步:终端执行上行结果判决,决断数据上传的完整性。数据同步传输不仅提供了手动同步机制,还提供了各个子节点自动服务机制。

上行同步的数据主要包括:药房药品流通信息、申请药品信息、申请新增药品信息等;下行同步的数据主要包括:药监局新增药品信息、药监局发布禁销药品信息、药监局发布通告信息等。通过上行同步与下行同步的划分,较好的避免了数据冲突的出现,针对新增的药品信息,通过总服务器上面的修改统一,使各子节点达成一致。

4.3 从业人员监督管理

从业人员管理子系统,即对药品销售企业内符合条件销售人员进行登记、授权/禁用、指纹采集、删除等管理功能。通过从业人员管理子系统,可实现远程禁止某从业人员的系统操作功能,实现远程人员管理。同时,有了从业人员管理子系统,非授权人员将不能通过电子监管平台进行药品销售、药品进货登记等操作。

药房从业人员的监管、审查一直是药监局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如何实施方便、快捷、唯一性的监管,是药品电子监管机制中另一个区别其它监管平台的重要参考项。本机制引入国际上先进指纹识别技术,从业人员统一注册登记,建立药房与从业人员的对应,设定指纹效期。系统进入唯一入口必须通过指纹验证通过。实现了药房与从业人员必须一一对应,完全拒绝非认证的从业人员进入系系统,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系统登录、人员注册的便捷性,同时不但解决了从业人员的监管问题,在药品流通中药品申购、配货以及收货确认等环节的授权认定。

4.4 平台安全性分析

为了系统平台建设的成本最小化,我们选择了互联网运行。如何保证互联网下数据库的读写,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对此,通过WEB服务机制的引入,使用站点式访问,负责处理数据上下行同步,其它数据均保存在本地数据库,可实现离线访问。在实施上服务器只提供80标准端口服务,再结合防火墙,实现安全最大化。

4.5 实现远程干预

虽然各药房运营完全独立,但药品档案库可以通过系统平台的上下行数据同步机制解决数据统一化问题。即一种药品档案的一店新建,百店共享。同时为实现数据源的统一化,在初始时,已经建立完善详细的186000条药品基本信息库为平台用户使用;另外,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制定药品或药品批次的禁售和警告记录,来控制各药店的销售动作。一旦新建药品禁售记录,则该药品在本系统平台下的所有流通动作将无法实现,无法入库、无法销售。实现药品的远程干预,同时,本机制还建立重要通知在线下发的模块,药监局可通过本机制向各药房实施重要信息的公告。

5 長寿区药监平台的应用

该机制已经应用在长寿区的药监远程电子监管项目中,在实现阶段充分考虑系统操作方面的便捷性和人性化。先后到数家药房和药品批发商进行了细致入微地需求调研工作;为建立统一的药品基本信息数据源,工作人员到批发商和药房进行商品码本地化关联工作;为药房能够快速熟悉使用电子监管综合系统的使用,工作人员与药房人员一起进行了药品的入库、建档工作;186000条数据库建立,方便了使用,为系统后期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010年4月实施全区推广,已成功上线使用50余家药房,整个电子监管平台有效监控销售记录数十万余条。通过平台的实施,实现了药品监管的远程干预,更好的到达了监督管理的目的。

6 总结与展望

为了更好解决药品监督管理问题,本文结合GSP管理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模式的药品质量远程电子监管机制:(1)实现统一平台,进行统一监控;并解决了统一数据源问题,解决186000条药品基本信息库的建设工作;创建标准规范的统一数据源。(2)自主研发离线数据同步的上下行传输模式,更好的解决药房信息孤岛问题。(3)通过发布异常药品信息,进行药品禁销的控制,实现了药监局远程干预模式,解决了一直以来药监局被动检查的模式。(4)药品从业人员注册监管,对由于受药品销售人员素质水平制约,进行了监控和管理,更好的达到软件使用的目的。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探讨RFID技术在药品电子监管中的可行性。(2)研讨全城电子病历在药品电子监管平台中的可行性,从而真正实现安全用药。(3)提高该机制的易容性,针对多层次、差别化的使用者,可进行自定义功能设置。做到“众口可调”。(4)将药品电子数据作为药店审查的重要参数,以体现电子监管效能。(5)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实施工作,实行工单式管理,出门带工单,返回带确认,事后有回访。(6)上线后技术支持工作同样实行工单管理,一事一记一确认一回访。同时结合在线服务,基本上满足7×12小时的技术支持,做到快速响应、快速处理不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秦良传.加强信息化建设,创新监管模式--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分局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分析与探讨[J].首都医药,2006.

[2]刘自林.药品监管体制的创新纪录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J].安徽医药,2005.

[3]何文,黎明.药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0(1):130-131.

[4]王旭文.药品电子监管码系统在制药企业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9,30(4).

[5]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生气企业培训教材.国家视频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

11.信息化监管 篇十一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 近年来,由于农药、兽药和各类重金属残留,过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加工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细菌含量超标,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塑化剂、地沟油等问题接连不断,这些问题涉及到食品链的各个环节,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严重问题,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忧虑,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形象和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我们急需找到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的监管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协调,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从最近几年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来看,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手段存在严重的不足之处。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深入人们的生活,这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方法,在总结近年来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后,发现要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需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各环节入手,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中,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对食品安全进行全程监管, 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方法的不足。

将信息化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 我国已经在国家层面和各级政府建立了一定的政策基础和应用基础。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发达国家在某些种类的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化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并且这些信息化的应用成效显著,对我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总结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 发现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 食品供应链延长,风险增加

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食品供应链拉长,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 养殖、加工、物流、销售和消费等多个环节,相当复杂。 食品供应链中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影响,食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遭受污染,就会沿着供应链向下扩散,造成大范围的风险,进而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供应链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载体。

2.2 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渠道不通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缺乏方便的食品质量信息交流和共享途径,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已规定,我国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公布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整合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进而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共享,但是从现在看来,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消费者之间,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依然存在严重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无法及时方便地了解食品质量安全信息, 不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导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2.3 多部门分段监管协调能力差

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农业部负责监管初级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监管食品流通环节;食品餐饮消费领域由卫生部进行监管;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协调机构,负责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责任事故等职能。 分段监管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碎片化,造成各监管部门间协调不力。

2.4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于2009 年6 月1 日正式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在法律上对我国的食品安全作出了统一的规定, 但是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它依然有其不足之处。 如注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之后再进行查处,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而忽略了未雨绸缪式的事前预防工作。 《食品安全法》更多的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办法,可操作性不强,相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遭遇了执行难的问题。

2.5 民众参与意识不强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同时,食品是否安全日益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因素,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但是由于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民众对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低;消费者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或监督渠道不顺畅,使消费者失去监督动力,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时维权意识淡薄, 最终导致民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识不强。

2.6 标准技术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不完善, 有些标准很陈旧,不能满足当前的食品安全要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落后, 无法快速方便地检测现在食品中越来越多的添加剂和化学制剂。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偏低,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食品安全标准比例仅为23%,如我国允许的“农残”量标准高出美国数倍,我国的原料奶含菌量标准为200 万个/ ml,在国际上得不到承认。

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设计

通过对食品供应链进行认真分析, 明确关系食品安全的各环节经营主体, 他们与政府和社会共同组成食品安全监管的参与主体。 同时,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供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使用, 各参与主体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系统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快速查询和有效监督。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是信息应用体系的基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监管数据库用于存储各类数据,供用户查询使用,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使监管更加高效、方便。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如图1 所示。

3.1 食品安全监管参与主体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政府、经营主体和社会的共同参与。 根据2009 年颁布实施的 《 食品安全法 》,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 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各食品经营主体,包括种植者、养殖者、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商店、超市和餐饮企业等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加工、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并接受社会监督,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

消费者、新闻媒体、食品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可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起到宣传普及的作用,并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违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举报违法行为,也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3.2 食品安全监管应用系统设计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需要开发多个管理信息系统, 在这些信息系统的基础上, 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监管。 1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2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3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 4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5种植/ 养殖监管系统。 6食品加工监管系统。 7食品物流监管系统。 8餐饮/ 销售监管系统。 相关经营主体可以利用各自对应的系统获取相应环节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安全标准, 以便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活动,同时,按照规定,向系统中录入信息,作为食品追溯和查询的依据。

3.2.1 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预警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现象, 对异常现象进行成因过程和发展态势的描述与分析,揭示其发展趋势,发出相应警示信号, 通过提供警示信息来帮助人们提前采取预防性的应对策略。 试想,如果存在这样一个预警系统,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发生之前就被处理和解决了。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包含3 个模块:预警信息管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和预警反应模块,3 个模块缺一不可。 其中,预警信息管理模块包括来自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日常检查和专项治理、食品供应链上各企业的自我检查、 群众和社会组织媒体等的监督举报等相关资料。 预警分析模块根据预警信息管理模块提供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输出分析结果。 预警反应模块依据预警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确定食品是否出现安全问题,如果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立即做出预警反应。

3.2.2 食品安全监管应急处理系统

在食品安全监管预警系统发出预警或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急处理系统开始发挥作用。 通过诊断和分析,找出在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充分利用各种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是较少发生的问题,没有合适的应急预案,则可以迅速召集相关专家与政府部门共同商讨对策,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食品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包含5 个模块: 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快速诊断模块、趋势分析模块、决策指挥模块和新闻发布模块。 问题食品样本收集模块是对出现问题的食品进行样本收集, 以备检测。 快速诊断模块是对收集的问题食品样本快速检测,以便了解问题所在。 趋势分析模块是对已经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认真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决策指挥模块是该子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政府部门是该战场的指挥官,全权负责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工作。 新闻发布模块是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情况,消除人们的恐慌。 在2008 年的 “三鹿奶粉”事件中,早在3 月份就有群众、专家提出三鹿奶粉有问题,但没有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如果当时应急处理系统发挥作用,相关部门利用应急预案,就不会酿成巨大的悲剧。

3.2.3 食品安全监管可追溯系统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关键环节中,对食品、饲料以及可能成为食品或饲料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的信息进行溯源或追踪,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 国外立法经验表明,完善的食品信息追溯制度能够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供应网络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记录,以便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能迅速查出问题根源, 将事故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是一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信息系统,从食品原料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最终到达消费者的手中。通过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不论在食品链的哪个环节,向上向下都能跟踪查找到涉及食品企业、食品的信息。 如果食品出现安全问题,可以迅速查找到问题出现的源头,以便采取食品召回或其他措施,避免问题的扩散。

3.2.4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共享系统

该系统能有效解决“分段监管”体制下,检测资源信息分割、部门间重复抽检、结论交叉等现象,能够将各监管部门在监测和日常监管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有效整合, 实现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具备强大的食品检验检测数据实时共享、综合分析、风险分析预警等功能。

食品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包括食品企业信息模块、 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用户讨论模块、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和食品安全教育模块等5 个模块。 食品企业信息模块包含食品企业的食品经营范围、信用记录等信息。 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模块包含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日常检测和专项治理中所得到的检测结果予以公布。 用户讨论模块用于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参与到有关食品安全的交流讨论中来。 食品安全信息检索模块是方便用户检索其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教育模块是政府对社会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让社会加深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激发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5 种植/ 养殖监管系统

这是种植者和养殖者使用的信息系统, 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重大疫病记录模块。 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农药/ 兽药标准与法规、饲料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 生产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农药/ 兽药安全检查、饲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等。 标识管理包含进行电子标签编码。 档案管理包含幼苗/ 幼雏来源记录、最终销售记录。

3.2.6 食品加工监管系统

食品加工安全监管系统对象是食品加工企业, 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 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检测标准与法规、环境标准与法规等。加工过程安全检查模块包含原料安全检查、环境安全检查、成品安全检查等。 标识管理包含食品电子标签。 档案管理包含原料来源记录、加工过程记录、成品仓储记录。

3.2.7 食品物流监管系统

食品物流安全监管系统使用对象为食品物流企业, 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和档案管理模块。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运输标准与法规、仓储标准与法规。 安全检测模块包含运输安全检查、仓储安全检测。 标识管理模块包含食品电子标签管理。 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食品运输记录、食品仓储记录。

3.2.8 餐饮/ 销售监管系统

该系统的使用对象是餐饮企业、超市、商店等,包括标准和法规模块、安全检测模块、标识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和档案查询模块等。 标准和法规模块包含食品储存标准与法规、烹饪标准与法规、 环境标准与法规等。 安全检测模块包含食品安全检测、烹饪安全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等。 标识管理主要是条形码管理。 档案管理包含食品储存记录、食品销售记录。 档案查询模块包含种植/ 养殖档案查询、加工过程档案查询、销售档案查询。

将这8 个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集成一个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管。

3.3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由通信网络、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数据存储组成。 通信网络包括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政务网,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通信服务。 交换中心对网络上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给政府、食品经营者、社会提供各类食品安全信息,实现信息的网络共享。 数据中心的建立是为了全面、集中、主动并有效地管理和优化食品安全监管IT基础架构, 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高水平的可管理性、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系统的顺畅运行和服务的及时提供。 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

3.4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数据支撑系统包括法律法规数据库、 企业信用数据库和安全标准数据库。 监管数据库包括企业信用数据库、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等。 企业信用数据库反映了企业有关食品安全的信用记录。 食品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国家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 法律法规数据库包含所有涉及食品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和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 企业信用数据库存储了各食品经营企业自注册以来其食品安全经营过程中所有的信用记录数据,包括奖惩记录、违规处罚记录、各种检测结果记录等。 安全标准数据库储存了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类标准数据,供平台使用者调取查询。

3.5 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主要有GPS、RFID、条形码、二维码、微博、微信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提供食品及食品运输车辆的定位、 行驶路线监控及呼叫指挥等功能。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利用RFID技术,可以对附有电子标签的牲畜进行身份识别,电子标签上存储大量信息,便于追踪。 条形码和二维码都能标出食品信息,包括食品名称、制造厂家、生产日期等,两者的区别是二维码存储的信息容量更大,并且可以由汉字、字母、数字等组成,条形码只能存储数字。 微博和微信都是当前很热门的信息技术应用,用户数量庞大,可以作为政府与广大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消费者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获取相关信息,向政府反映食品安全问题。

4总结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错综复杂,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厘清各监管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提高监管的效率;有利于企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政策,促进自我约束和管理;有利于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品行业动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合理选择安全食品,最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促进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现已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可以弥补传统监管方法的不足,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本文设计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应用体系,以期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有指导作用。

上一篇:动员大会主持词内容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