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教案

2024-07-10

儿科学教案(13篇)

1.儿科学教案 篇一

小班科学教案 认识国宝熊猫

活动目标:

(1)知道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

(2)知道熊猫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爱吃剑竹的动物。

活动准备:

幼儿去动物园看过大熊猫,与幼儿共同收集熊猫的玩具或照片,熊猫吃竹子的图片一张或录象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熊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师:小朋友很喜欢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熊猫玩具)

(1)提问: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2)提问: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3)提问: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欢吃什么?

2、引导幼儿讨论大熊猫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

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叫国宝大熊猫)

它为什么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的特有的动物,很早就生活在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很少,我们都要爱护它。)

3、教师用关爱的情感与幼儿共同小结:大熊猫形态可爱,动作有趣,性情温和,是我们喜爱的动物,它是我国特有的动物,可现在却越来越少,它的生存面临的危险很多,我们都要关心它。

小班科学活动:《漫游糖果王国》教案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糖果的特征(软硬、形状、颜色、味道),初步建立护牙意识,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愿意与教师、同伴交流分享。活动准备:

各种糖果。糖果王国头饰一个

一、进入糖果王国。

1.进入糖果王国。T:“小朋友好,我是糖果王国的国王。糖果王国里有许多糖宝宝,你们想不想和他们做朋友呀?”

2.找糖果。

T:“那请每个小朋友在箩筐里找一个糖宝宝做朋友吧!”

二、感知糖果的特征,体验认识糖的乐趣。

1.幼儿自由地感知、初步探索糖果的特征,并与同伴交流。T:“你们都找到了糖宝宝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再跟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自己的糖宝宝朋友是怎么样的。”

2.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感知糖果的特征,并交流自己的发现。(1)摸糖果、捏糖果、感知糖果的质地。T:“请你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然后告诉老师或其它小朋友你的糖宝宝是怎么样的?(2)看糖果,了解糖果的包装。

T:“你的糖宝宝穿了件什么样的衣服?(3)剥糖果,了解糖果的外形、颜色。T:“现在请你把糖宝宝的衣服脱掉,衣服放在桌子上,糖宝宝放在手心里面,看看糖宝宝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4)闻糖果,感知糖果的气味。

T:“我闻到了好多糖宝宝的味道,你们闻闻看糖宝宝是什么味的?那用小舌头轻轻地添一下,是什么味道啊?

(5)尝糖果,了解糖果的味道。T:“那把糖宝宝轻轻地送到你们的嘴巴里面,咦?这又是什么味道啊?

(6)尝试动手做糖果

T: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糖果,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动手做一些糖果啊?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糖果好吗?

3.小结。T:“今天,我们在糖果王国认识了许多糖宝宝,每个糖宝宝都有自己的漂亮衣服。糖宝宝有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很软,有的很硬。糖宝宝的颜色、形状也不同,有的圆圆的,有的方方的,有的扁扁的,颜色有红色、黄色、绿色等。闻一闻还有不同的气味,吃到嘴里甜甜的,有许多种味道。

三、体验吃糖的益处和害处,初步建立护牙意识

T:“糖好不好吃啊?张开嘴巴让我闻闻,恩…好香啊,啊呀,糖都跑到你们的牙齿里面去了,牙齿里面藏着糖会怎么样啊?那我们吃完糖以后应该怎么样啊?所以,我们吃完糖以后一定要刷牙漱口。

2.儿科学教案 篇二

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有一些区别, 数学是偏理性的学习, 它不光需要教师的不断引导, 还需要学生自发地去思考练习, 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情况还需要良好地控制课堂上的气氛, 数学教学具有一般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特殊性, (1) 数学教学具有延伸性和拓展性, 就是说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 (2) 数学教学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 数学科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所学者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现实操作中来, 因为只有把握住知识的衍生性和连贯性, 才能更好地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出发, 加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以及简单数学符号的把握。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分析

1.针对教学方式的设计安排

针对小学生这个群体对数学知识的了解一般都是懵懂的和学习的最初环节, 本身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处于对未知物质的探索, 教师讲授的知识对其的认知能力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 小学生学习意识其实是比较好引导的, 教师只需要对一些基本的数学原理和运算规则同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讲解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体现的内容, 比如, 在讲授乘除法的运算时, 教师以全班的学生作为一个单元体, 然后可以假设每个学生所获得水果数量, 最后让学生去计算全班总共获得的水果数量, 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 当然其中的主要策略就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般数学运算的科学规律, 不过对于教师而言, 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掌握才是学习乘除法的基本依据。但是教师需要在每节课的前半段时间将教案上的重点内容优先讲解, 在后半段时间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自我的理解消化, 这样的课堂教学也符合小学生对学习注意力集中只会在一节课的前半个小时的规律。这种模式主要兼顾了学习上的关联性和实践性, 因此教学的教案设计需要从这些方面去体现。另外的一种方式同这种策略有些相似, 这种方式是一种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 也就是说, 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互换, 当然互换的前提是需要学生在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有一些基本了解时, 而角色互换只是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分析一些数学问题, 问题产生的根源肯定是需要学生在基础的学习理论有了解之后去发现的, 这也是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需要介入的又一重点内容。

2.教学主体的转换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尽量避免过度教授, 而忽视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过程, 因此, 教师需要在教学进行到一段时间内自发地去询问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接受理解情况, 教师在听学生的叙述时需要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最终在教案中得到体现, 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的互动性和有效性都会在比较及时的情况下得到快速的解决, 另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疑问点类型以及提问者的意识做简单的预期准备, 这样教师在后期的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的设计上也就会多了一个参考对象, 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上的成功, 同时对学生而言也可以很好地了解并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其实这种角色互换的教学方式也是需要教师提前去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之后才决定是否实行的, 因为具体的课堂情况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可能会使这种模式推进产生影响,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教学过程中教案推进需要注意的要素

首先, 学生在教师讲授某一堂课之前需要自发地去预习相关的课程, 这样一来学生就对自己接下来要掌握的知识有所准备, 那么对于信息的双向交流就会有一定的提前掌握, 对于教师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就会有一定的帮助, 另外教师在对一些需要重点预习的知识提前给与提醒或一些必要的帮助。再次, 对于一些课本上的数学知识, 学生要学会对其进行仔细的了解, 遇到一些不会的或者是有很大疑惑的理论可以提前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积累一些问题。当然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同时兼顾这些因素, 这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有效性肯定会得到相应提高, 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而充满乐趣。

总的来说, 数学教学的教案设计策略就是一种在原有基础上创新的教学手段, 不管是学生和教师, 都是在这种模式中两个基本体, 只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拓展延伸, 那么这条线就会逐渐增长, 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基本的教学效果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数学原理或者是简单公式的不断引导, 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和认识数学问题, 这也是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的一般形式。

关键词:数学,教案设计,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高海美.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要尽量做到“五要”[J].新课程:小学, 2008 (10) .

[2]张芳.浅议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J].新课程:小学, 2014 (04) .

3.科学精神 科学管理 科学发展 篇三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剖析谋事创业缺乏科学精神的问题。结合淮海集团自身实际,对照“严谨、踏实、认真”的要求,我们确实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作态度缺乏科学精神,执行力不够,办事拖拉;管理上缺乏科学性;发展上不协调。这些具体表现,有些是子集团层面的问题,有些是科研线条、分厂的问题,有些是子集团与各单位共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端正工作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领导班子成员做起,以上率下,深刻剖析原因,找准症结根源,强化整改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秉承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管理、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促进工作态度转变。要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促进执行能力的提升。要倡导自上而下的执行文化,以严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做实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严格制度落实,促进企业整体执行力的提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加强企业科学管理。要持续推进精益研发,以重点项目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推进军品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精益研发综合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军品科研技术突破、完善薪酬激励制度等措施,促进科研项目的“三提升、三降低”。同时,要以提升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实现流程为核心,从精益设计、精益试制、精益试验等方面入手,对不同阶段的研发流程进行逐步完善与优化。建立以产品领域及项目研发的核心团队和研究室专业化团队。健全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质量师、工艺师、会计师等不同系列的研发团队组织结构,明确各系列研发团队的定位与职责分工,优化协同开发的团队运行机制,提升研发沟通效率和五师系统协同效率。要内外结合推进精益生产,在经营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只有加快推行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严控产品质量,降低废品损失,加快军品产出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要脚踏实地推进精益管理,对科研、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堵住“漏点”、填补“盲点”、挤出“无用点”,把利润一分一分抠出来,把竞争力一点一点提上去;坚持用数据说话,以实实在在的指标改善来检验精益管理成效;切实落实集团公司的“九降低、三改善、一杜绝”要求,逐个环节、逐个岗位制定改善目标和具体措施,工作成效要体现在成本费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两金”占用等绩效指标的改善上;学习借鉴系统内外单位在集中采购、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先进管理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扎实推进公司的精益管理工作。

三是以严谨、踏实、认真为标准,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要科学谋划“十三五”规划,准确把握武器装备信息化、体系化、实战化的新要求,客观、准确、科学研判军工行业发展趋势,积极贯彻国家和集团战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新要求,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外部资源,做大、做强特种车辆、建筑用型材、汽配零件机总成等相关民品产业,做实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要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坚持以精兵简政、打造虎狼之师为目标,在子公司、研发中心和各分厂人力资源优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使能力绩效工资在明年得以全面实施。同时,强化两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化考核,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完善研发中心组织架构,变垂直管理为矩阵管理,优化项目组织资源配置,强化项目研发组织力和协调性。要以划小核算单元、剥离辅助业务为目标,积极推行辅业资产市场化运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要以有序退出、移交社会职能为目标,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三供一业”移交事项。通过坚定不移地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工作,将淮海集团真正打造成区域内有影响力、行业内有竞争力,集团内有贡献力的一流企业。

4.大班科学教案 轮子变 教案 篇四

轮子变、变、变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

作者:魏宁 来源:利津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设计意图]

幼儿对轮子并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玩具汽车到幼儿园路上的车水马龙,可以说轮子伴随幼儿成长。但越是熟悉的东西越是容易忽视。种类繁多的轮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以前没有轮子时人们怎么运送物品?轮子是怎样演变来的?幼儿对这些从不注意。因此我设计了《轮子变、变、变》这节教育活动,整节活动都围绕一个 “变”字,幼儿通过玩各种轮子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种类的变化;通过看生动有趣的动画,了解轮子的演变,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通过以前没有轮子到现在种类繁多的轮子这个变化,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目标]

1、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轮子的演变,培养幼儿联想、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童车、滑板车、旱冰鞋、玩具车、婴儿车等若干。

2、课件、自制轮胎车。

[活动过程]

一、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引起幼儿对轮子的注意。

教师骑自行车进入,“小朋友,你们好,老师知道今天要和小朋友见面,骑了一辆自行车飞快的赶了过来,小朋友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跑这么快吗?”

“对,因为它有轮子,轮子在哪儿呢?” 请幼儿找一找自行车的轮子。(提醒幼儿注意脚蹬处的齿轮。)

二、通过和轮子玩具玩游戏,了解轮子的异同感受轮子的作用。

1、轮子玩具,体验轮子带给来的乐趣,知道生活中常见有轮子的物品。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轮子玩具,大家可以尽情去玩。” 幼儿玩玩具。

这些玩具上面都有什么?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上面有轮子?

2、二次玩玩具,了解轮子的异同。

“刚才有很多小朋友没有玩够,现在再去玩你刚才没完过的,注意观察这些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文档仅供参考

又有什么相同的特点。行动。”

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尽情发言。

引导幼儿发现轮子的异同。(异:大小不同、材质不同、有的有齿,有的没有齿……同:都是圆的,都能转动。)

3、认识轮子家族的成员——齿轮、滑轮及在生活的应用。

“刚才小朋友发现了有齿的轮子,(出示齿轮)它的名字叫齿轮。”

他藏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幼儿发言。

看课件了解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样的方法认识滑轮。

4、把能滚动的轮子、有牙齿的轮子、能滑动的轮子送回家。

“轮子玩具在这儿太拥挤了,老师给他们安一个宽敞的家,(出示三张轮子图片)这是辆滚动轮子的家,这是有牙齿的轮子的家,这是能滑动的轮子的家。(依次张贴)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把它们送回家。” 幼儿按照图示将轮子分类。

三、通过“以前没有轮子”这个问题,了解没有轮子的局限和轮子的演变。

1、推理想象没有轮子的世界,感受没有轮子的局限。

“刚才小朋友见到了很多轮子,假如生活中没有轮子会怎么样?”

让幼儿充分发言。

2、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看来轮子的作用还真不小,老师告诉你们以前真的没有轮子,那轮子是怎么演变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轮子的故事’。” 看课件了解轮子的演变。

3、教师小结。

[延伸活动]

出示自制轮胎车,开拓幼儿思维,引导幼儿废物利用,用各种废旧轮子做成好玩的玩具。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5.王海燕 科学教案《斜坡的科学》 篇五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斜坡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愿意合作、能意识到证据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知道斜面的省力的作用,解决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的作用、卷斜面的特点。教学难点:斜面角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准备材料:分组斜面简单机械。

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讲解法、提问法 学习方法:合作法、探究法、讨论法、汇报法,教学设计:

一、设计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农民们把重约1000斤左右牛弄到大卡车上运到市场去买,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把牛完好的弄到大卡车上吗?

生:在车的旁边放一个台阶;把牛放在大铁笼中,然后用吊车吊到车上;在车沿上放一个坚实的厚铁板,人牵着牛可以从这个斜面走上。师:三个办法,大家更喜欢哪个? 生:第三个,比较方便省力!

师:是啊,第三个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个办法借助了一个斜的铁板就完成了,这个斜板就我们称为斜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简

单机械的科学奥秘。(板书:斜坡的科学)(3分钟)

二、探究斜面作用。

师:不妨观察一下选用斜面或直接提高物体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生:物体运行方向不同,可能力大小也不同吧!(让学生观察)师:方向我们看的出来,可力量大小好像用眼睛观察很难有说服力。我们需要怎么研究才能知道呢? 生:通过实验。

师:更准确说是对比实验。实验时有几点提示大家可要认真学讨论,小组内一定要明确分工。

学生分组讨论。并商定计划。有问题有可以到他组请求帮助或找我。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帮助学生提出意见)开始实验。教师参与小组实验。……(7钟左右)

师:同学实验做的非常认真,而且很多同学在实验发现了许多小秘密,那么你从实验结果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次移动物体所需的力都不同,越来越省力。生:省力与移动的长短有关。越长越省力。师:有前提吗? 生:是在同一高度。

师:太棒了,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发现,斜面真的具有省力的作用。省力的多少与在同一高度下斜面的长度有关。也可以说与下面的角度即坡角有关,长则坡度小省力大,短则坡度大更省力小。(板书)这

与谁的猜想是一致的呢? 生举手。

师:你们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小课题,你们能自己研究吗? 生:能。

师:有一张直角三形的纸,这条长边就是一个斜面,试试把它用铅笔卷起来,这条边看看会变成什么样子?这里有三个问题,小组内自选问题讨论解答。数量不限。看看你能从中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小组活动开始。先用纸做出直角三角形,并用铅笔卷起来,然后小组内国境线三个问题自选讨论。并到结果填在书上。(5分钟)师:同学们研究出来结果来了吗?

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第一个问题。相同点是第一个斜面路线是一条真线,而卷成的是一条螺旋的曲线。

生:两个位置前后比较远,而卷成的基本上是上下的。方向不同吧。师:谁还想谈谈呢?研究的很深入的。

生:我们感到两个都是斜面,第二个是一个变形的斜面,也是一个特殊的斜面。

师:你们既认真观察了,又仔细动脑了。真让老师佩服。师:谁还有高见呢?

生:我们小组讨论的是第二个问题,第二个斜面的优点就是能上下绕着上,基本是上方,好象解决了直线的斜面的在某地方不方便的问题。方向改变了。

生:我们知道了,斜面不光是一条直线。

师:谁还研究了第三个问题?

生:我们刚才试了,发现卷成后的螺旋角度也不同了,前面的坡角大,卷起来的也大,相反坡度小。

师:你们的发现与实验让我很吃惊,真的了不起。(10分钟)

三、解决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斜面有用吗?看看书上这些图片,你能用你的知识解释他们应用了什么原理,有什么作用。同学自主选择,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解释图片。(2分钟)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收获真的很多,谁用一句话讲述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谈。(三四个学生)

四、拓展延深。

6.儿科学教学方法分析与探讨 篇六

1 临床医学教学的类型

据医学知识教育对象及人才的培养特点, 教学类型应分为整理综合型、启发创造型。前者是教学的重点, 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后者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1.1 整理综合型

历史上被奉为“圣人”的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方法、“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仍为现代人所继承。医学教科书是教学的根本, 融入了一些经验的总结, 体现了对疾病的科学认识, 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 但由于教材编写的客观原因, 有些内容显得滞后, 同时又由于教学本身的改革、课时的缩短等原因, 对如何系统、循序渐进地讲解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综合整理教材内容, 同时又要广泛查阅资料, 科学地收集新的内容, 结合教材把先进知识及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使同学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接受新的内容, 了解发展动态, 保证他们在高度活跃状态下听课。

1.2 启发创造型

创造是科学的主体, 是关系到学科能否生存的关键。启发创造性教育是教师们必须面对且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创造不是异想天开, 而是通过日积月累, 在渊博知识的基础上, 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并进行深入的钻研。教师循循善诱, 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发病机制推理相应临床表现。启发创造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教师必须要站在学科的前沿, 把握发展的动态, 同时还要有渊博的知识。

2 儿科教学方法及要点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所授课程具体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特点, 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

2.1 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兴趣是构成其学习动力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对提高学习效率、发展智力、培养创新能力起着巨大的作用。那么,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繁杂的儿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教师可以设计新颖的课堂教学环节, 使学生在乐中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习实际情况, 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从而达到“以乐激趣, 以趣激学”的目的。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综合能力差, 学习效果不太理想。应把问题引入到教学实践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 教师按教学大纲要求,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精选真实的临床典型病例, 问题的提出要以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为依据, 与儿童病理、生理特点相联系, 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管理者、传授者、仲裁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创设, 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教学过程是知识信息传递、认知、接受的全过程。它包括教师的备课和授课, 也包括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理解和接受。作为教师, 应把握病症本质。教师在讲解时应抓住本质, 正确概括, 同时对某些容易混淆的病症概念进行比较和辨析, 使学生有鲜明深刻的印象, 从而使学习由难变易。教师总结归纳, 要言简意赅, 容易记忆。例如, 小儿行为的发育过程可记为“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语言发育则记为“一哭三笑四认母, 五抓八语周认人”;小儿液体疗法记为“三三制”, 即三定 (定量、定性、定速) , 三补 (见酸补碱、见尿补钾、见惊补钙) , 三先 (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总结为“一大二快三突然”, 即肝大、呼吸和心跳快、突然极度烦躁、突然面色发灰或青紫、突然喘憋。作为学生应依照教师的指导, 掌握每个病症的基本特征、本质, 并能进行比较和辨析各种不同的病症, 使自己尽快地提高。

3 充分应用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

现代科技的发展给儿科学教学提供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研制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便利条件。这使人体内部结构、运动状况、代谢变化等的展示更加形象化、动态化。教师要合理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 并充分发挥它的优势, 与现代医学教育的启发、诱导式教学相结合。

将多媒体课件充分应用到启发、诱导式教学中,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首先, 教师的理论知识要非常扎实, 对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其次, 教师应亲自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巧, 把自己的想法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教学中。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所讲述的内容要逐步出现, 这样可以启发和诱导学生按教师的思路去思考。有些看似简单的症状, 通过多媒体巧妙地体现出来, 教师提出问题, 引导小的课堂讨论, 诱导学生思考, 用逐步展现的方式给出正确答案。

总之, 在儿科学教学中, 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通过整理综合型和启发创造型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 合理充分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改善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临床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儿科学的教学特点, 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教师的教学经验, 提出教学改进的想法和设想, 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7.科学“诊断” 科学“治疗” 篇七

[关键词]诊断式教学 科学教学 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实施的实践中,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会学,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承优秀教学方式的同时,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领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在多元学习方式下,实现自主思考、探索发现、自我寻求答案、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公办初中学生的层次差异较大,各自发展基础和目标不同,采用科学的教学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的学习方式学习也是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切入点。

一、从课例中受到启发

本文的伊始笔者先从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课例

谈起。尽管该内容现已被定为选教内容,但在此前该课的教学还是给笔者带来了很大的启

发。该内容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

时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认识自己家园的艰辛过程。

笔者在几年参加教学评比活动,提早12小时抽得的教学任务是在一所公办中学对《我

们居住的地球》45分钟的新课进行教学和课后说课。在随后的准备过程中熬了个通宵埋头

于教材和资料中,当时就想把所有的关于地球的知识都告诉学生,当然也安排了各种学生

活动,补充了很多拓展资料。结果课是很顺利洋洋洒洒的上完了,但却与一等奖无缘。当

时立刻就把原因归为借班上课,师生感情不够。这也成了笔者教学生涯中的一大遗憾。

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历练后,笔者实践中不断成长,机缘凑巧,又有机会借班上《我们

居住的地球》40分钟的新课。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置都以学生情况为依据,以教学

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来选择的。充分在该节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现有基础上考

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选择教法和学法。设计的基本思路是:

在生活中实践探究----用帆船远去的生活实际情景产生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解释从而使学生掌握证实地球是球体的探究方法。

用实验和想象感受----通过橡皮泥的模拟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的设计原理和了解地球

是球体的证明过程。通过旋转水球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椭球体的成因。从而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

补充素材引导分析----适当的资料的补充,使学生在知识上不产生与小学重复的感觉,

而是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终该课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很多奖项,终于在跌到的地方站了起来。

随后自反思了两节课的成败。渐渐明白教学不是教师一相情愿的搜刮一堆教材来填塞

孩子的大脑,须明白“人之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判断学生真正欠缺的事物后再施以相

对应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法。因此在随后的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学生学情的科学“诊

断”,然后在课堂上和课后采用适合的方法的正确“治疗”。逐步总结出诊断教学在科学教

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从摸索中总结归纳

笔者查阅了关于 “诊断式教学”的理论资料,学习了台湾的邹纪心教授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诊断式教学”是邹教授教学模式中“平衡原则”的具体实践,完全以学生的利益为本,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的方式去挖掘学生实质的需求,再以“后现代思维”挑选古今中外能应对学生需求的适当教材及教法,不拘一格、不落俗套的用在学生身上。

在实施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结合邹纪心教授的理论,在摸索中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的“诊断式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并准确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缺陷,或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学习中的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力求做到使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发现、自我寻求答案、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注重群体教学,重视个体差异。归纳总结出三个实践策略:课堂新课教学的详察学情、预防为主策略,习题讲评课的对症下药、综合治疗策略,课后辅导的因人而异、辅助治疗策略。

三、在实践中形成策略

1.详察学情,预防为主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一节课成为有效的课,给全体学生以思考和表现的机会,用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激发其上进心和探索精神,这都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认知困难和生活经验。然后调整教材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做到预防在先。

案例一:笔者几年前实施《日历上的科学》(现不做教学要求)一课的教学,由于不是

本专业的内容,上这节课前,笔者做了个“前测”,同时利用平时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

需求,最终在前测中发现(统计初一1班38位学生):

(1)38位学生将公历、农历、阴历、阳历全部混淆,没有人提及阴阳历;

(2)1人能将自己的生日说清楚(农历、公历);6人有说两个日期的意识;其余只说公历生日;

(3)25人知道一年有两天可以过生日;

(4)38人节气和节日混淆;

(5)闰月完全不知道;

(6)4位知道闰年的具体设置,其余只知道闰年有366天。

在沟通中发现:

(1)学生不会在年历上找自己的农历生日;

(2)学生不会看农历;

(3)学生不知道农历的大小月是几天;

由此,笔者判断出学生的病症是对日历完全陌生,大部分连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月历都不太会使用,更何况家里一般很少出现的日历。既然连自己的生日的日子都不会看又谈何了解其相关历法的设置和节气。

据此笔者调整了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围绕在年历和月历上了解自己的生日那一天为主线,通过在年历和月历上找自己的生日,了解年历和月历的来历从而了解历法;通过寻找生日所在的月份的节日,应用万年历区分并了解节气和节日;最后通过制作出生当天的日历,从而最终了解日历的组成。课后笔者也做了后测,便于更好的详察学情,后测统计如下(统计初一1班38位学生):

(1)38位学生都能写出3种历法。

(2)阴历的依据是什么?很多学生语言表述有问题。如:“月亮、月像、月相”等。

(3)我国日历的组成部分和依据的历法?只有1人错;

(5)有8人将节气制定的依据写成阴历;

由于时间有限,笔者的统计是比较粗糙的,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饱满,和教师的互动也很丰富,关键是真正实现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的自己探索自己应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年历、月历和日历都会看了,这就是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如果没有课前对学生学情的了解,那么这节课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教师的精力有限,学生的时间也有限,不可能每节课前都有前测,所以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布置学生暑假或寒假完成作业本的基础部分的预习作业,新学期开学后上交。笔者进行作业的批改,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相关学情,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后学生对预习中的错题进行订正,同时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提高练习进行巩固。

案例二:笔者在实施《光的颜色》第1课时新课教学前,通过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对于光的直线和传播速度已经在小学学习过,但对树阴下的光斑的成因的理解困难很大,同时对于光线的图示和生活所见的“光线”混淆起来。由此,笔者在新课教学中设计了课前让学生自己到校园中观察树阴下的光斑,上课时就带着学生拿着有孔(乒乓球大小)的纸板模拟出树阴下的光斑,并在此过程记录得到光斑的种类和具体情景(10分钟),为了了解其成因再按教材的内容教师进行教学。同时在了解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中,先让学生找找他们生活中认识的光线,然后转到想办法呈现激光笔的光传播路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同时融入了实验的设计方法也清楚了生活中的光线和图示光线的区别。

学生在这节课上学的自由自在,风声水起。课后的预习作业订正全班一次性过关,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科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困生,也学的津津有味,订正的效率很高,同时主动尝试提高题的挑战。

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问题和问题的困难之处,以及对知识的接受兴趣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相关策略及时的指引,这样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落下“病根”,从而达到每个学生不带“病”的进步。

2.对症下药,综合治疗

“诊断式的教学”并不是光停留在课堂的40分钟内。由此还需要的是对学生课后作业

的跟踪和讲评。

作业是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掌握的手段,同时也是跟踪诊断式教学中病情是否复发的

有效措施。学生的作业首先要有筹划的布置,笔者学校的科学组集全组的力量编写了科学

校本作业,同时以电子稿的形式建立资源库。由此笔者在作业本部分预习的基础上,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电子稿的校本作业上进行修改然后成为学生的分层校本作业。

其次对作业进行诊断式的批改,第一次批改是集中收上来改,会诊其“通病”,筹划

习题课的教学策略。第二次的批改主要是批改订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订正习惯。

最后就是诊断后的补救工作错题过关,真正养成学生订正的习惯。进行错题过关,为

后面的个别辅导作好铺垫。

案例三:笔者在集中批改完七年级下牛顿第一定律的学生作业后发现只要出现如图1

所示关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题的图后,学生的错误就很高或者说不清楚。

经诊断后发现关键是图中出现“毛巾”、“棉布”、“木板”后学生把该实验和“影响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实验 搞混了。由此,笔者在讲评习题时,特地把这两个实验进行了对比讲评。

在初三总复习时再加了一个“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从实验目的、器材、变量的

控制等方面边对比,边复习。从订正的批改和错题过关中发现,该题的讲评效果非常好。

图1 图2 图3

教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笔者在复习课或试卷讲评课中更多的是采用收集证据,学

生诊断的教学策略。

案例四:如图2、3所示。在批改完作业后,笔者将学生中典型的错题拍摄下来,在课

堂上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不出现学生姓名),然后请学生来诊断相关错误的原因,并进一步

引导学生怎样纠正错误。用该策略进行试卷的讲评,效率高,学生兴趣高,完全改变了试

卷讲评课的沉闷气氛。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诊断错误并订正的好习惯。同时教

师也累积了大量的教学错题资料。课后再通过相配套的巩固练习,使学生的错题得以彻底

的消灭。

智能结构是人才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智力能力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

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注重群体教学的同时,要重视个体差异,既诊断式教学应

重视思维点拨,求同求异,培养能力。就要在习题课和复习课以及习题布置时对症下药,

把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进行综合治疗,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3.因人而异,辅助治疗

学习是个人再认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搞好课后的补偿教学是大面积提高

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说课堂教学面向“中间”,带动“两头”,则课后的辅导治

疗应针对“两头”,促进“中间”。具体策略是:在学生经过作业本的预习、校本作业的练

习、订正后进行错题过关,错题过关练习由基本错题、变式错题和提高题组成,学生根据

其具体水平由简到难的过关,教师批改后进行个别辅导。尖子生以书面交流为主,学困生

当面辅导。这样激发了好学生的求索欲望,同时也保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坚

定了中等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做到在不同的起跑线上不断前进和进步。

四、在反思中改进

采用以上三个策略进行诊断式的教学,可以做到师生心中彼此有数,课堂气氛活跃。

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笔者所带的班级科学成绩在年级中遥遥领先,同时各个

层次的学生对学习科学充满了力量和信心。重要的是经过一年的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习

惯养成良好,通过课前预习、课堂上的积极思考,积极互动、课后的分层作业、订正的落

实等一系列良好的学习规范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诊断式教学尽管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可以继续探讨改

进的地方:

1.以预习作业作为详察学情的一个手段时,学生一般在假期时间完成比较合适。一方面由于教师会对该作业进行批改,学生在假期中对待该作业的态度非常认真。同时另一方面,学生也对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整体心中有数,清楚自己的疑问和困难。上课听讲更加的专注。作为教师在批改预习作业时,应是一块一块内容的批改,而不是一节一节的批,整块内容批改更有利于从整体上诊断学生的学情,从而更好的整体规划相应的教学策略。

2.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也需要时时对学生察言观色,精心分析,及时诊断和调整教学策略。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一定的诊断能力和应变能力。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突发的病症,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对学困生在课堂上的病症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多对他们提问、引导和指正。同时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去消化和实践。

3.目前学校班额过大,实行小班化条件不具备,诊断量大,由于教师的精力有限,可能会诊断的不精不细不深。然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面对困难,不断的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智慧,不断的改进。努力把教与学科学的结合起来。

诊断式教学在科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智慧、经验和修养。笔者也在不断的摸索中。笔者认为让学生会学,使他们终身受益才是最终目标。教育不仅要为学生负责,也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 王惠来.浅谈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接受理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2] 陈 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9.

[3] 刘桂秋.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11)

[4] 赵兰兰,汪玲. 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5] 王少非.论基于标准的教学[J]. 教育发展研究. 2006(17)

8.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八

科学:有趣的弹弓

设计者

执教者

日期

班 级

大三班

修改者

教材

幼儿发展分析

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探索类的科学活动。弹弓是我们一种传统的游戏玩具,主要由皮筋和把手组成,而把手一般呈“丫“字形,威力视乎皮筋的拉力,皮筋拉力越大,弹弓的威力也越大,而且拉弹弓的角度不同,物体运动的结果也不同。

幼儿基础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离弹弓这样的传统玩具已经很远了,孩子们大多都是在电脑上玩过弹弓游戏,但是鲜少有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玩过这样的玩具,也不知道弹弓会有这么多可以探究的小秘密。

教学目标

1.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能勇于尝试弹射的方法,积极探索弹射角度,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重 点

难 点

重难点:在弹射游戏中感受弹力的大小、角度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自制弹弓,一个绒布小玩具

地上贴有不同距离的线条,有高度的架子1个,PPT

教学过程

活动版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预设与生成

设计意图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PT1:这是谁呀?上面还有什么?你玩过这个游戏吗?

过渡:这个游戏好多小朋友都是在电脑里玩的,可是多玩电子游戏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我们要多玩真实的游戏。

预设:愤怒的小鸟

是弹弓。

二、探索实践,

1.出示弹弓:弹弓上的什么能把东西弹出去呢?

为什么橡皮筋能把东西弹出去?

小结:橡皮筋有弹性,拉紧橡皮筋就能产生弹力,可以把东西弹出去。

2.第一次操作:探索把玩具弹射出去的方法。

(1)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把绒布玩具弹出去的?

(2)纠错:谁有问题?(请错误的幼儿示范)他的问题出在哪里?

小结:我们要用皮筋把绒布玩具包住,一手扶好小椅子,一手捏住玩具往后一拉,一松,玩具就弹出去了。

3.第二次操作:探索尝试让玩具弹得远一些。

提问:刚才你的玩具弹得有多远?

请两名幼儿对比试验:谁弹得远?为什么?

小结:当我们把橡皮筋拉得越长,产生的弹力越大,玩具就会弹得越远。

4.第三次操作:探索将玩具弹得又高又远的方法与角度。

小结:橡皮筋不仅要拉长,而且还要往下斜一点的角度,我们的玩具会弹得又远又高。

预设:橡皮筋

因为橡皮筋可以变得长长的。

回应:把橡皮筋拉住,橡皮筋会变得长长的,手一缩呢?

请一名幼儿边说边操作。

预设:到红线、蓝线

预设:他的皮筋拉得长,所以弹得远。

三、与生活相联系,感知其原理与用途:

人们充分利用这个原理,并在生活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运用,边打开PPT边讲述:运动员射箭、蹦床、弹力球、儿童蹦床、淘气包等。

四、留下悬念,延伸兴趣:

如果给你更多的橡皮筋会怎样呢?为什么?

9.儿科学教案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2、学习将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记录的方法。

3、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透明小量杯、乌鸦头饰。

2、操作材料:透明小量杯(果冻盒),各种不同的种子(黑枣、蚕豆、花生、白云豆),记录表格,铅笔人手一份。四个相同的瓶子,内装半瓶有颜色的水。

3、实物探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知道这些种子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种子朋友,看看它们是谁?(请幼儿说说它们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量一量,初步感知物体的体积。

1、师:(出示量杯)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小杯子,如果我们把花生装在小杯子里,猜猜放几粒能把小杯子装满?(幼儿估计、猜测)

2、教师验证:老师来放花生,小朋友一起来数数。

3、提问:如果装的是蚕豆,白云豆、黑枣呢?想不想自己来试试?

4、交代操作要求并操作:

(1)选一种种子把杯子装满,数数能装几粒,在记录表中写上数字。

(2)换一种不同的种子装满杯子,做好记录。

(3)每种种子都试过后看看自己的记录表格,你能发现什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5、操作后提问: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6、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杯子里每次装的种子不一样多?(在一样大的杯子里,越大的种子装得越少,越小的种子装得越多)

三、游戏“乌鸦喝水”,巩固认识种子大小与所占空间大小之间的关系。

1、(出示指偶乌鸦)师:咦?谁来了?

师:小乌鸦,你来干什么?

乌鸦:我飞呀飞,飞到这儿口渴了,进来找水喝。

师:这儿有瓶果汁,请喝吧。

乌鸦:我最喜欢喝果汁了,谢谢。(试试,喝不到)

师:呀,瓶口太高,水太少,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小朋友快帮忙想想办法。(引导幼儿想出用种子投入水中,让水面升高的方法)

2、提问:想一想,用哪种种子放到水里可以让乌鸦最快喝到水?

3、比赛,求证。

将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投放四种种子,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投种子,其它小朋友帮他数数,把结果记录在种子卡片的下面。

请幼儿按记录数字的多少排队。

教师总结:最大的种子让乌鸦最快喝到了水。

四、结束。

10.儿科学教案 篇十

【关键词】科学领导 领导科学 领导力

【作者简介】李锡炎,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领导科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是各级各类领导者的神圣使命,也是领导科学的精义和价值。如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当代中国最伟大的领导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因此,领导科学必须立足于、服务于这个领导实践,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与领导科学这个主题和重点来展开研究,进一步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的实际能力,以宽广眼光审视发展,以战略思维谋划发展,以辩证观点推动发展,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研究领导科学,实现科学领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科学领导的真谛: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所谓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科学领导,就是指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原理,运用领导科学,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领导活动。其真谛在于尊重科学、尊重规律。

实现科学领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经济活动、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的复杂关系,涉及人与经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采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从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入手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自然形态的大系统。各级领导者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规律,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方法、手段协调和集成起来,不断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遵循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良性互动规律,同心协力,共同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而努力奋斗。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领导实践,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科学领导的范例。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后,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第一时间抵达救灾现场,13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救灾的第一线,几十万专业救援人员和100多万志愿者奔赴前线,从废墟中救出83988人,使救出人数与死亡、失踪人数之比达到1:1的新高。经过三年重建,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142个受灾县、530多万户灾民,从生活生产条件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或超过震前水平。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党政军民的大力支援下,四川省从省委、省政府到市县乡村领导,带领灾区人民艰苦奋斗,化危为机,夺取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巨大成功。科学救灾、科学重建之所以取得惊人的成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领导者实施了科学领导。首先,科学地领导了科学救灾的六场硬仗:抢险救人、安置群众、抢通保通、卫生防疫、防治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稳定。由于这六场硬仗指挥得当,领导有方,实现灾区“四个没有”,即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抗灾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其次,科学地领导灾区重建。灾区需要维修加固和重新修建的城乡住房530多万户,学校8500多所,医疗卫生机构2300个,干线公路5800多公里,农村公路33900多公里;需除险加固震损水库2069座,受损工业企业5500多户,失灭土地20万亩,受损农田150万亩、林地植被450万亩。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灾后重建是百年大计。重建不仅要速度快,而且要效果好。四川省各级领导者一开始就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用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一是坚持全域全程搞规划;二是坚持开门开放搞规划;三是坚持高起点搞规划。在科学重建中始终把民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安排,着眼发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发展,使灾后重建的过程成为改善发展条件、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处理好恢复与提升、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物质与精神、困难与机遇的关系,努力实现“原地起立”基础上的“发展起跳”,对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科学领导作出了令人折服的精彩诠释。

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其带来的日益激烈的竞争,给领导者和领导科学研究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宝贵的机遇,要求领导者和理论工作者研究和回答全球化时代的领导是什么、怎样领导,如何重新塑造领导者适应时代的变化,真正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实现科学领导。

二、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新趋势

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呼唤着科学领导;科学领导的实践催生着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领导科学抓住机遇,紧扣科学发展与科学领导这个主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出现了以下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一)在研究视野上出现了具有世界眼光的开放化趋势。领导科学研究既要立足我国的领导实践,也要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提出了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潮流,要有开放的胸怀、宽广的视野,要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在超越西方领导理论的同时,超越自身的局限,大胆学习借鉴国际上在领导科学研究方面的有益思想、理论、经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

(二)在理论研究上出现了具有系列成果的体系化趋势。目前中国领导科学界已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有10余部大型资料、工具性的汇编;有数百部专著和教材,有数万篇学术论文;有许许多多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译著和音像制品等,涉及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有研究基本理论的,也有总结实践经验的;有综合性,也有专题性的;有研究高层领导的,也有研究基层领导的;有研究经济领域领导理论的,也有研究政治、行政、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领导理论的,等等。以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为核心的领导科学理论体系正在形成之中。

(三)在学科建设上出现了开拓创新的多样化趋势。加强对领导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规律的研究,积极推动学科的发展。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编写的《邓小平领导理论学习纲要》,受到了普遍的好评。200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7本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丛书,国家行政学院申办领导科学专业的硕士点授予权,获得国家学位办和教育部的批准,完成了领导科学学科建设的奠基工程。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研究上取得突破,拓宽和丰富了领导科学发展创新的视野和资源,对“领导政治学”、“领导经济学”、“领导文化学”、“领导法学”、“领导社会学”、“领导生态学”、“领导哲学”、“领导美学”、“领导信息学”、“领导史学”、“领导科学学”、“领导诗学”、“领导人才学”、“领导伦理学”等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在领导科学的学科建设中出现了创新性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在研究机制上出现了协作共赢的制度化趋势。近年来,领导科学的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研究机制也不断完善,出现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好势头。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研究成果。国家社科院项目也有不少属于领导与管理方面的课题。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10年来发布了100多个研究课题,全国的专家积极响应,踊跃选题研究。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等院校大都有领导科学研究的选题,甚至还有不少实际工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有领导科学研究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互相支持、协作攻关的研究网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三、“领导力”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关于领导力的研究,形成了新的高潮,主题是领导者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无论是企业界,还是政界,或者其他行业,都对领导力的提升情有独钟,没有哪位领导者不希望使自身更有领导魅力,更富有号召力。各级领导干部对提升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诉求,是推动领导力研究的强劲动力。在这种形势下,领导力已成为领导科学研究的核心范畴。

领导力概念传入中国后,中国学者提出了自己对领导力的理解和诠释,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大大丰富发展了领导力理论。

从领导主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合力,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等各方面的总和。

从领导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由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环境和一定的物质基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产生出来的最高组织性作用力,是用以推动一个组织群体或社会去应对并制胜挑战和竞争,达到共同目标的核心力量。

从领导客体的角度来看,领导力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领导力需要通过领导客体来体现,领导力就是影响力。

综上所述,领导力是一种特殊的影响力,是领导者素质、能力及其影响力的总和,是领导学习力、决策力、执行力、引导力、感召力、组织力、激励力等因素的集成。

领导力的研究是适应领导环境新变化而兴起的。无疑,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研究如何提高领导素质能力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强化领导力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能力,而且提升群体、组织或社会所拥有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生产力和组织力,同时,也增强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理论界和领导层普遍肯定领导力的价值,对领导力的研究价值也普遍认同。

领导力是基于实践的能力,领导力研究重在探讨领导力背后的奥秘,诸如领导价值、领导人格、领导思维、领导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其研究的范围是广泛深入的。目前有不少学者研究科学发展领导力、团队领导力、战略领导力、生态领导力、和谐领导力、女性领导力等,都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改革创新是一种时代精神,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领导科学是一门根植于实践的学科,它将伴随实践发展的无止境而不停顿地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历史条件,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中国领导科学的发展。

领导科学要发展创新,首要的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置身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之中,投身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着眼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领导规律。面对新的形势,领导科学必须紧紧围绕实现科学领导与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着力于提高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领导素质能力,抓住重点,把握精义,不断推进领导科学的发展创新。

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实践,是领导科学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需要领导者思考和回答,需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解决实践提出的大量新问题。诸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如何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真正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如何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等。这些问题主要是围绕如何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展开的,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实现科学领导的问题。

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从来都是来自领导实践而服务领导实践的,如何实现科学领导,也只能在领导实践中不断学习和逐渐形成。自古以来,军事家是在战争中锻炼出来的,杰出的领导者是在伟大的领导实践中成长起来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实践,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领导实践。各级领导者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潜力与压力同在的新形势,一些领导者“本领恐慌”的问题凸现出来。这正是领导实践对领导科学与科学领导的强烈呼唤,科学领导必然会在這场伟大的实践中形成,领导科学必然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

11.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篇十一

精品课程作为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点, 受到教育部和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2003年, 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2011年和2012年相继出台了《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文件, 旨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充分体现教育公平, 服务学习型社会,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相适应, 云南省也开展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界定,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 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 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科学课程于2009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以此为依托, 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结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特点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从运行情况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 该课程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2013年儿科学课程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本文就该课程的建设过程及特点总结如下:

1 加强教学人才梯队建设, 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教学队伍是精品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 课程的主体与创造者, 对促进学生发展, 课程和专业建设, 教学过程完善都具有积极的作用[2]。儿科学课程组教师共有14人, 其中教授3人, 副教授5人, 讲师4人, 助教2人, 学缘、年龄结构良好, 形成了老中青相互结合的教学团队, 课程组教师们一直保持着积极探索、互助互学, 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导师, 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给予精心指导, 通过“传—帮—带”示范, 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科学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讲课技巧和教学要求, 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 实现业务能力的快速提高;支持中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学习, 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学术交流, 了解儿科学专业知识前沿进展, 更新教学理念;另外, 课程组利用假期到基层医疗机构调研, 了解基层医生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内容, 以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内容选择。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与研究型和学科型教育的不同点在于侧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 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高”, 又要体现“职”, 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既要具有鲜明的职业性, 还要体现技术应用性。因此, 建设一支高素质, 高技能,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3]。课程组教师除取得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证外, 还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 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保育员和育婴师工种的培训及考核, 均取得高级考评员资格, 近三年来, 为当地培训及鉴定初、中、高级保育员及育婴师上千人。几年来, 课程组教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引领, 以科研促教学, 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几年的建设, 已逐渐形成一支以省级、校级教学名师为主导, 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 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精品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程, 针对三年制临床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 绝大部分学生将去到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 从事全科医生工作, 课程组通过对进入临床实习的三年制临床专业的学生, 行业专家及基层医院医生对儿科学课时数, 教学内容的选取进行调研, 结合儿科医师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 对儿科学课时的分配进行调整, 总学时72学时, 理论教学42学时, 实践教学30学时;根据调研结果, 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和序化。理论教学将儿童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小儿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及小儿常见急症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内容直观, 知识容量大的特点, 课程组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定期邀请医院儿科专家进行授课;实践教学将小儿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 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儿科病史与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 常用溶液配制, 常见疾病病例分析, 小儿常见急症的处理作为重点,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穿插相应实践教学内容, 并结合儿科临床见习, 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

以上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实现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拓展能力的培养, 对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3 创新教学模式, 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组教师坚持“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课程组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全面开展多媒体教学, 通过自制PPT教学课件, 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较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技术含量;同时, 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习题集已上传到精品课程网站, 供学生下载学习。同时辅以视频录像等教学手段, 以其声、形、音、画的功能为教学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 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全面调动学习兴趣、激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利用校内实训室, 通过实训课学习小儿体格测量, 并在教师指导下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在疾病教学中, 组织学生到附属医院儿科进行临床见习,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 学会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 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完成儿科住院病历的书写, 通过临床实践, 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上, 课程摒弃单一形式的书面笔试, 采用多元化、重能力与素质考核的课程考试方法, 将平时考核与期末卷面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成绩主要来源是学生在教学实践各环节中的表现情况, 重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卷面考核则突出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具体措施为: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 (40%) +课程期末考成绩 (60%) , 其中, 平时成绩=出勤 (10%) +作业 (10%) +实训报告 (10%) +阶段测验成绩 (10%) , 期末考试成绩=封闭式卷面考试成绩, 期末试卷题型包括儿科基础知识及病例分析, 期末考试成绩录入试卷质量分析系统, 通过试卷分析, 得到试题的效度、信度及难度, 并可得到每一种题型的难度, 借此指导教师在今后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4 社会化和立体化教学条件的建设

通过与医院合作,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专业共有7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其中, 三级甲等医院24个, 三级乙等医院40个, 二级甲等医院12个;学生到实习医院通过近一年的临床实习, 熟悉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及职业能力, 为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 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本课程组坚持择优选用原则, 本课程教材选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教材;在选用优质教材的同时, 课程组教师通过集体备课, 与医院儿科专家共同编写了职业性、适用性、针对性较强的《儿科学》讲义, 习题集, 通过不断完善和修改, 目前使用效果较好。另外, 课程组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 自编实训指导及报告, 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儿科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 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过社会化和立体化教学条件的建设, 既有效的解决了校内无法满足的校外实训条件, 而且也为学校和医院共同培养学生搭建了有利的平台, 有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5 建立科学合理、多渠道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科学合理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立, 对促进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起到指导性作用;通过校、系、教研室教师之间及学校教学督导组的听课及教学观摩, 上课班级学生对《儿科学》课程教师教学情况满意度问卷调查, 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评价及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反馈体系, 多渠道了解同行、学生对《儿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 不仅涉及教师、学生, 更需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最终才能实现课程的建设目的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4,5]。通过对儿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完善,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学校、医院等多方面的肯定, 课程组成员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们将根据“十二五”高校国家质量工程建设综合改革示范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需要, 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 完善课程体系。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在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就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 加强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实用性和针对性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序化, 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社会化和立体化教学条件的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多渠道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精品课程,儿科学,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2003]1号) , 2003.

[2]张学洪.基于精品课程的地方高校特色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8) :33-35.

[3]冯聚和.以建设精品课程为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111-113.

[4]陈彬.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11) :90-91.

12.儿科学教案 篇十二

2《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教案

东海县初级中学公开教案

题:4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四单元学会学习

4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良好的记忆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扮演,让学生看到三种不同的学习困境并分析其原因,明白学习方法不当的危害。通过各种记忆测试介绍记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索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了解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教法:讨论法,角色体验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

导:(多媒体显示故事内容)圆周率:***84626…

问:如果你是当中的一名学生,你能把它背下来吗?

师:这一个圆周率可利用谐音结合故事可编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师:当换成这种形式时,你有没有感觉更好记点呢?科学的记忆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我们的学习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的内容。

讲述新:

“名言哲理”(多媒体显示资料)

师:所谓没有学会怎样学习,就是指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电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多媒体)科学家贝尔纳所说的名言

师:可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习得心应手,效率高,收获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看小品表演:“学习问题剖析”

(沈辉的烦恼,李勇的烦恼,陈雨丝的困惑)

设疑自探

⑴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的时间,也很用功,但是效率总是不高,问题是什么?

⑵在学习中,你有没有遇到过像沈辉、李勇、陈雨丝的这些“烦恼”、“难题”、和“困惑”?它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什么影响?

⑶沈辉、李勇、陈雨丝他们的问题的症结何在?

解疑合探

沈辉:没有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李勇:缺乏对已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陈雨丝:缺乏计划性,没能正确处理学科之间的关系,没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师:关于学习有这么两条公式:

学习的成功=99%的汗水+1%的天赋

学习的成功=0%的学习方法+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

问:你赞同哪条公式?

师:许多教育家认为,学习的成败绝不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重要的是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学习的成功。

师:现代聪敏人他应包括智力突出,记忆力好,自律性强也就是注意力非常集中,首先,我们来针对记忆来讲一下。

分配任务:第一、二组同学听后转述

第三、四组同学可以针对文字进行画图再转述

(多媒体:显示案例一)

学生转述

师总结:要提高记忆力,我们就得在记东西的时候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器官,听、看、画等等。

(多媒体显示案例二)

师总结:通过观察找到材料中的特征,抓住特征进行记忆。

师:其实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在这边就不一一向大家罗列了,让我们来进行实践一下,测一下你能过目不忘吗?(多媒体)

小河

奔跑

麻雀

鞭子

将这些看起来没有关系的词语,通过故事的形式把它们串起来,使其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使大家找到一种科学的记忆方法以及了解科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质疑再探: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看有什麽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运用拓展:

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自编一道练习题。同桌相互做一下。

2做《阳光少年》第100页透视自我测一测:你的学习方法是不是科学的?2)找一找:你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哪些比较好,哪些不够好?

13.儿科学教案 篇十三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

教学准备

台灯、插座、灯丝烧断的灯泡、灯泡、螺丝刀、磁铁、多个黑盒(内置铁球、木块、苹果或香蕉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1:看到什么现象?

2: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许多问题引起我们的思考

如:①电饭锅没有火苗,为什么可以煮熟食物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里,是不是靠吃土生存?

对于这些问题,你想过、但有没有研究过?你想知道该如何去研究吗?

桌上有三盏台灯,请同学上前操作台灯的使用

学生操作:一盏灯亮,有两盏灯不亮

引入课题:科学探究

二、探究活动1:台灯不亮的原因

导致台灯不亮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可能有几种假设:

可能停电了

可能开关坏了

可能插销未插好

可能灯泡坏了

……

设计方案、验证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上台操作排除故障

得出结论

由于灯丝断了、接触不良导致台灯不亮。

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身边发生的现象,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探究活动2:人的脚印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并回答人的脚印长短与人的高矮、胖瘦、男女、大人、小孩等都存在关系。

[讨论]主要探究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

问(1):谁知道自己的的身高,再用刻度尺测量一下自己的脚印

找两个同学用刻度尺测自己的脚印(鞋长度)

问(2):从这两个学生的个案能不能得出结论?

分小组讨论、回答

[强调]:还应测量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身高和脚印的长度,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问(3):怎样记录测量数据?提出的方法有何优点?

(表格法和图象法)

记录有何优点?(便于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如何再次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同学间讨论交流)

学生对脚印的了解,更多的是来自书本和影视知识,属于间接经验。此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探究活动1总结的方法,感受脚印探究的意义,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探究活动3:黑盒探究实验

简述:在台灯的探究中,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台灯各部分的结构

在我们研究的脚印实验中,我们可直接测量脚印的长度。但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的。

如:我们生病发烧时,不能直接观察到病变的器官,就像手里拿的黑盒子。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里面的东西,对这样的问题应如何探究呢?

最简单的方法是打开来看看,但很多东西是不能打开的。现在要运用我们的智慧和已有的知识来探究盒子里装的物体有多大?什么形状?估计是什么材料做的?……并将操作记录在表中,最后阐述自己探究的过程。

[实验]:探究盒子里装的东西。

分组实验进行黑盒探究

学生上台交流,阐述探究过程,检验推测结果

根据推测结果,思考如何使设计方案更完备。

思考:黑盒是否一定是黑的?日常生活中,有那些问题是黑盒问题?

此活动的目的是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利用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给学生更大的展示空间,并通过相互协作和交流发挥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评析:同学们的探究过程是在不断建立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而最后得出的结论只能说明“可能是”什么,只有打开才能证明。

举例:科学家对科学探究的过程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台灯不亮”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脚印的研究”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又通过“黑盒”问题参与了探究的实验,我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习的科学探究方法应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

板书设计

一、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二、一起探究

上一篇:资料室岗位职责下一篇:憧憬家园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