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2024-10-19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精选13篇)

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一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如何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概述入手,介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提出加强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策略,希望能为以后的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概述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种关于数据信息管理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管理海量的数据,此外计算机数据库还可以和其它程序连接使用,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属于信息管理领域中的高科技技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数据库、数据库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工作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初始阶段就是利用人工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的效率比较低,数据管理质量也不高,后来发展成为系统管理,直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数据库管理系统。相比于前两种数据管理方式,数据库系统管理具有条理性强、管理效率高的优势。数据库管理系统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为依托,现阶段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下文将具体介绍一下计算机数据库的结构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1计算机数据库的结构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物理数据层、概念数据库以及逻辑数据层。首先,介绍物理数据层。物理数据层就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储存原始数据信息的物理设备,原始数据信息可能包括字符和位串,是未来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加工处理的对象。物理数据层是计算机数据库中的内层结构。其次,介绍概念数据库。概念数据库处于计算机数据库的中间部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中间结构。概念数据库主要反映地是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介绍逻辑数据层。这一结构体现的是数据内在联系,其中包括用户需要使用到的全部数据。

1.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第一,数据具有组织性。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分散独立存在的,它们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即使是一个数据库中不同文件目录下的数据之间也是具有一定关系的。根据数据的来源和用途,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会将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组织结构进行存储。从数据整体角度来看,这些不同的组织结构下的数据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或相似性;第二,数据具有共享性。共享数据信息是建立计算机数据库的原因之一,计算机数据库只有具备共享数据信息的特点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共享性的特点不是指数据信息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共享,如一个单位内部,而是指数据信息可以进行跨单位、跨地区共享,即能打破空间和体制的限制;第三,数据具有独立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独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逻辑独立性,所谓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变化时,例如修改数据定义、变更数据间的联系等,不用修改原有的程序;另一方面是物理独立性。所谓物理独立性就是说当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时,例如物理存储位置发生变化、物理结构发生变化等,不会改变原有的应用程序;第四,冗余度的可控性。所谓冗余就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出现重复的现象。冗余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现象,用户在进行数据库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个问题。冗余度的可控性是指设计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冗余现象完全消除掉。如果不全部消除冗余,设计师也能对冗余进行适当地控制,尽量减少数据重复的概率,使用户查询数据变得更加方便;第五,灵活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不仅能用于存储数据信息,同时还可以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我们常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查询和编辑,这些操作过程中都属于数据管理的内容。相比于一般的数据管理系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具有操作灵活的特点。用户可以根据数据管理的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数据管理。

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在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以实现将不同的应用程序和不同类型的系统连接的目标,即通过使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就可以将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分离,对二者的操作都是独立进行的。计算机中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以及数据信息使用的效率。其次,可以利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独立性的特点,减少数据库结构变更对信息管理的影响。我们知道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的特点,当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原有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传递。再次,在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一方面,计算机数据库和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信息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不会出现信息错误的情况。另一方面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访问权限进行设置,只有具有访问权限的人才能对数据信息进行访问。最后,在管理信息中应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可以减少数据重复的概率,提高数据管理的效果。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的领域也越来越多,这些变化对于促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变得更加广泛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就是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技术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融合性越来越高,从而使得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好地市场发展前景;第二,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各行各业都开始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从而使得我国信息管理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管理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第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得很多行业的信息管理效率大幅度增加,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生产力水平;第四,就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相比于其它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势得到了很多行业的认可,从而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也拓宽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

3.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相比于其它数据管理技术的优势很明显,并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这就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利的竞争条件,促使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第二,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技术是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由最初的网状数据库发展到今天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这和科应用科技学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现阶段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最为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趋于稳定,各方面的性能已经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这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四,随时现代科技的发展,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将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复杂的数据信息存储只有依靠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才能完成,这也为新一代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

第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不断得到提高使得其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愈加凸显,提高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效率;第二,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机密数据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只有不断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第三,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避免出现数据信息丢失或被纂改的现象;第四,现阶段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的安全性,不仅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方面下功夫,还引入了专业的抗风险软件,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

2.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二

1 计算机数据库概述

1.1 计算机数据库的含义

计算机数据库属于一个集合仓库, 其是通过计算机的数据结构来进行数据的管理、组织与储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市场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以往的计算机数据库对数据的管理与储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趋于人性化, 用户可以结合自己需求来管理数据, 就是所谓的“仓库”。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而言, 我们往往会在“仓库”里放入需要的数据, 同时根据管理需求进行相应处理。

1.2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征

尽管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开始应用这些数据库, 然而企业与事业单位才是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企业、事业单位通过此进行数据的综合管理, 并且实现数据的共享。每一个数据库都具有单独的模型, 并且可以叙述不同的数据关联。通常计算机数据库里具有较小的数量, 对其的更改与增加的难度较小。根据不同种类的数据, 我们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随意更改, 进而我们可以从数据库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资料, 如此数据重复性的情况可以有效避免, 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与结构的严整性。众所周知, 数据库这一程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用户只需要保持接口的良好性, 就可以实现对数据库资料的更改及其内容的设置。在整个信息管理中, 系统的功能设计是重中之重。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而言, 系统数据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 数据结构设计也成为了研究人员对数据管理中最为关心的问题, 而应用程序的设计就是基于此得以实现的。

2 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计算机数据库的具体特点主要有独立性、结构性、共享性、冗余的可控性以及灵活性, 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为了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有效应用, 就必须充分把握上述特点, 并以此加强技术创新与改进。关于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具体阐述如下:

2.1 独立性

所谓的计算机数据库的独立性, 主要是针对数据库信息而言的, 专业上将其分为两种, 即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的含义指的是数据库里的应用程序和数据资料之间具有相互独立性。而逻辑独立性指的是在逻辑结构上数据库的应用程序与数据资料具有相互独立性, 也就是说, 就算数据库里的数据资料有所改变, 也不会影响用户程度原样的维持。

2.2 结构性

为了保持计算机内部程序运行的秩序, 就要确保数据结构具有科学性, 同时在对数据库内资料进行运用的过程中, 应严格把握数据库的结构性。尤其是针对程序系统, 尽管程序内部记录的都是相关数据结构, 然而它们彼此之间并没有实际关联。此时数据库里的系统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数据的结构性。

2.3 共享性

资源共享性是计算机网络最大的特点, 这也是数据库里系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如果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分解处理数据库里的资料, 那么数据里的资料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应用程序, 而是针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这说明多个程序可以同时被数据资料所运用, 并面向不同的用户, 进而使数据网络的全面性得以实现。

2.4 冗余度的可控性

首先, 对于整个计算机而言, 它的数据库数据之间往往会存在相互重复的情况,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冗余;其次, 在开始使用数据专用的过程中, 往往每个用户同时在使用数据库里的数据的过程中会出现数据冗余的情况;再者, 网络数据共享的实现过程中, 数据库会按照用户的使用需求, 删减并消除掉数据库里的重复数据;再者, 为了确保用户能够快速便捷的浏览查询数据, 使数据的查询率得到有效提高, 用户可以对数据的冗余度进行适当的控制, 并且将计算机上一些原本重复的数据进行适当的保留。

2.5 灵活性

众所周知, 除了是一个储备数据的仓库以外, 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在进行数据管理的过程中还具有其他管理功能, 例如相关数据的输入或输出, 数据的查询、编辑与修改等等。从中我们可以得知, 灵活性也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大特点, 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库的设定, 同时也可以在外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 集中管理数据库。

3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对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很多企业与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与管理中对数据处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并且对大数据处理系统有着迫切的需求。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企业与单位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就必须不断更新与改进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范围将会随着适用范围的扩大而增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数据库系统所作出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 全社会对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

由于企业与事业单位在信息管理的过程中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与兼容性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而在发展与竞争的过程中, 有的企业往往处于保护数据机密性的需求, 会采用一系列措施来避免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被窃取或篡改的情况, 因此在数据库发展过程中, 提高其安全性势在必行。并且由于数据库系统应用的广泛性特点, 增强其兼容性也是现代企业与单位重视的一大问题。

迄今为止,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已经历了一段时间, 其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信息管理中, 如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质量不达标, 那么就不能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并且也会对其本身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对于信息管理而言,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需要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与操作性, 如此才能够为其应用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此外, 社会各界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重视与研发投入也在不断增加。目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信息化时代,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研究也成为了一个重点课题, 其所发挥的作用与效果也将会极大的推进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因此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

4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

为了在信息管理中实现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有效应用, 就必须不断提出改进策略, 使其应用所面临的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就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提出一下几点看法。

4.1 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

目前, 社会各个领域对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都越来越广泛, 在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 数据库技术原理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加以运用的过程中, 为了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系统, 就必须积极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 并以此作为指导, 使数据库的适用性与操作性得以提高。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 才能够使实践得以推进, 而实践的推进与发展又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 在信息管理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 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到一起, 并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不断增强数据库系统的适应性, 为企业与单位进行信息管理减小难度, 进而使其经营管理的效益得以提升, 最终促进企业与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4.2 不断增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不断更新与发展的背景之下, 企业与单位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数据库技术的引入与运用当中。在企业信息管理的过程中, 企业单位对数据库技术的应用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问题。为了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有效保护, 避免其出现非法使用与篡改的情况, 就必须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此外, 数据库系统的共享性的提高能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对数据的应用, 然而这也会导致一些数据安全问题出现。因此, 必须考虑数据库共享性与安全性的共同提升, 应基于大部分数据共享性得到保障的同时, 对一些涉及到关键数据的信息安全保密性予以重视, 并采用一定的保密方法与手段, 使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有效增强, 最终让数据库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4.3 重视数据库系统的未来发展

作为一个企业, 其产品技术与产品的使用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 所以为了提高数据库使用的效率, 就必须不断更新与发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 提高技术水平, 进而才能够为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针对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情况而言, 数据管理技术在未来几十年应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与空间, 其发展方向十分广泛, 在技术手段上发生的变化与调整也十分突出, 具体经历了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等阶段的发展, 并不断趋于对象数据库的方向发展。目前, 相关数据库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在用户的适应性以及优越性等方面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为了推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应用水平的提升, 就必须重视数据库系统的未来发展, 并针对此展开深入的研究,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使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运用所面临的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得到极快的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特别是对于企业与事业单位而言, 该项技术的运用有效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 为企业的运行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然而,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我们针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并提出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为企业与单位在信息管理中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有效运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摘要:对于企业与事业单位而言, 在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效率, 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极大的帮助。鉴于此, 本文从计算机数据库的含义与特征, 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详细的介绍, 并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计算机数据库的特点, 分析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现状, 最后结合笔者实践经验,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改进策略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连忠.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4) :103-104.

[2]李晓静.试析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运用[J].科技创业家, 2014, (6) :70-70.

[3]秦亮.试论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7 (5) :992-993.

3.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三

关键词: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1

密码学作为集编制、破译为一体的技术,在计算机系统安全中有重要作用。其不仅具有信息鉴别、信息保护优势,还具有数字签名和保证数据完整性、抵赖性等优势。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为了使密码学在计算机中更好的应用,有必要对密码学的概况、作用等相关内容进行相应研究。如何将密码学更好的应用在计算机系统安全中,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值得思索的事情。

一、密码学概况

密码学就是对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技术进行研究。对密码变化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在编制密码上,使其通信密码得以保护,可以将其称为编制密码学。将其应用在破译密码上并用来获取通信情报,可以将其称为破译密码学。将编码学和破译密码学结合一切,可以称其为密码学。编制密码学是由密码体制设计而成的,破译密码学是由密码体制复制而成的,二者作为密码学重要内容,其在技术上是相互支持、不可分割的整体。密码体制一般可以分为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其中对称密钥密码体制要求加密双方必须有同样的密钥。非对称密钥密码体制则不需要加密双方有同样的密钥,这种密码体制在不知道双方相关信息的条件下,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能相互计算的。就目前来看,密码学除了在编制密码和破译密码中使用外,在安全管理和安全协议设计中也有所应用。

二、密码学功能及种类

(一)密码学功能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主要是用来辅助完成敏感信息传递并保证其安全的。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通过数据加密来变换信息,并以信息的形式伪装来保护敏感信息,使未经授权者无法知晓被保护信息内容。密码学主要功能有机密性、鉴别性、报文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机密性就是只有发送方和指定接收方能理解的传输报文内容,即便窃听者能从中截获报文,也会因为报文加密而无法还原原有信息或是无法还原到报文原有的内容;鉴别就是发送方和接收方都可以对通信过程涉及到的一方进行证实,证明通信另一方具有其之前声称的身份,也就是第三者无法冒充通信对方,一方可以以所掌握的信息对对方的身份进行鉴别;报文完整性就是发送方和接收方可以互相鉴别,但是在证实之前必須保证通信内容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改变;不可否认性就是当人们收到通信方报文之后,还需要对报文发送方发送的报文进行证实,看其是否在发送报文后否认自己发送过报文,以确保信息安全。

(二)密码学种类

密码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除了需要算法本身以数学的方式证明其是安全的,也需要算法在实际应用中证明其是安全的。随着攻击手段及密码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迫切需要新的密码算法。目前来看,已经对密码学提出了信息的算法。其主要包括在线/离线密码学、代理密码学、密钥托管问题及身份密码学等。在线/离线密码学是针对非对称密码执行效率无法满足实际速度而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就是将密码体制分为在线执行阶段和离线执行阶段。其中离线执行阶段以耗时较多计算为主,实际执行中可以提前执行。而在线阶段主要是执行一些计算量较地的工作;代理密码学一般包括代理签名和代理密码系统,二者都可以提供代理功能,其代理功能主要是代理签名和代理解密;密钥托管就是在密钥管理中以法律轻质的形式对域进行访问,其一般是指被通信加密和存储的额外信息块,主要作用是对合法政府实体和被授权第三方的明文信息进行保护。为了使典型的密钥构造更合理,可以将密钥分成不同密钥碎片,并用不同的密钥托管代理公钥来对密钥碎片进行加密,再以门限化形式对密钥碎片进行加密,以此来解决监控问题;身份密码学就是将用户的姓名或电子邮件地址作为公钥,而私钥则可以通过用户私钥生成器对可信任第三方进行计算得到。目前来看,这种方法可以对身份进行鉴别、加密、签名、门限体制、密码体制等。

三、密码学在计算机安全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人为的破坏,一旦出现人为的破坏,计算机的系统安全就无法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也无法保证。通过对密码学概况、功能、种类叙述可以知道密码对计算机安全有重要作用。其不仅能计算机系统提供相应服务,同时也能解决一些衍生问题。将密码学应用在计算机安全系统中,能用来编制密码和解密,发信方和收信方信息往来时通过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才能知晓报文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发信方和收信方安全,使信息不被第三方截获,同时也能计算机安全进行更好管理,以保证系统和用户安全。密码学在计算机中应用,也能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检测,以避免计算机受病毒侵袭而使其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虽然现在的密码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其还不够完善,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新密码学不断的研究和应用,计密码学将会被逐步完善,密码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在计算机系统中应用能更好满足其需求。

四、结束语

就目前来看,许多密码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安全系统中,尤其是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其系统安全,也保证了你们使用安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中会出现更多安全问题,为了更好保证计算机安全,还应该加大密码学研究力度,发展密码学理论和创新密码算法,以便更好解决计算机发展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峰.信息安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15,2

[2]罗婉平.现代计算机密码学及其发展前景[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3]王新成,孙宏,蔡吉人,杨义先.基于TPM芯片的计算机安全启动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8,32,13

[4]田野,张玉军,李忠诚.使用对技术的基于身份密码学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43,10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四

摘要: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计算机教学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并且在现今的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MOOC的快速发展和成长对当前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为此笔者针对MOOC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MOOC;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优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不断进步,计算机基础教学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MOOC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MOOC大规模和共享的特点,实现了集教育、娱乐以及社交网络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计算机教育的传统认识。据《纽约时报》报道,被称为MOOC元年,MOOC教学模式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我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等多所高校也积极开展MOOC的教学研究。本文通过MOOC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1MOOC特点

MOOC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缩写,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它借助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络,让每一个渴望学习的`人都能够接受最好的教育,同等享受各大名校的优质资源,从而开启MOOC学习模式的革命。与课堂教学或者网络教学相比,MOOC具有三大显著特征。

1.1具有开放共享的特性与课堂教学相比,MOOC的学习者不限定于学生,超越了年龄、学历以及地域等限制。而与网络教学相比,MOOC不收取任何费用,课件以及教授视频都是免费共享。

1.2具有可扩张及大规模性由于场地限制,课堂教学在人数上受到限定,而MOOC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大规模教学,通常其课程注册量高达万人以上。

1.3能够集教育、娱乐以及社交网络于一体MOOC课堂授课长度为8至12分钟,并且要求学生进行现场互动。通过互联网注册过MOOC的用户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还可以参加小组论坛,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2MOOC优势

MOOC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优势,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崇尚计算机的实践教学与运用,认为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才是实现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影响,实践教学被放在教学的从属地位,最终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而通过引进MOOC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采用MOOC,教师可以将实践环境、体系、平台以及方法等用于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实施方法上,学习者能够从中获得较大益处。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交流以及共享的平台,有效实现了资源的高度共享。

2.2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各项技能

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学习计算机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在于提升学习者各项技能。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实验课的安排最为关键,它是进行计算机操作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设备的限制,实验课集中授课,学习者只能进行极少的练习和操作,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而引用MOOC能够有效改善这一问题。MOOC的各类实验平台操作的使用和步骤均以微视频的方式展现,同时还辅助详细的操作步骤和讲解,学习者可依据自身需要观看。通过MOOC这种学习模式,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单独授课,还可以从一起学习的同伴那里获得指导以及指导他人,充分享受计算机学习的快乐。

2.3推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现代社会,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针对计算机教学而言,很多学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落后,在这方面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有些学校只设立了一到两个网站,而且还经常缺乏管理,难以维持正常运行。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老套,优秀学生的作品难以得到保存,创新思维得不到发挥。MOOC学习的平台的设立,有利于实验信息化建设。借助MOOC学习的平台,网络化的实验教学环境、实验参与人员、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过程等均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尤其在学习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案例得到保留,而失败的案例则可以作为教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成为案例资源的建设者,极大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

3结语

总而言之,MOOC平台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其发展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优质服务平台和学习环境。将MOOC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具有诸多优势,首先能够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交流互动的学习环境;其次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各项技能,让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师的单独授课,体会学习的快乐;再者能够推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极大提升了学生计算机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和利用MOOC平台的优势,并结合传统教学理念和形式,不断提升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和效果,推动我国新课改取得重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周丽涛,刘越,彭立宏,等.探索MOOC在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S1):118-121.

[2]戴振华.MOOC与大数据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与电信,2014(6):41-43.

[3]贾寿迪.国外MOOC视频在专业英语视听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5.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五

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改善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氛围。例如,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再让学生按照所演示的步骤进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跟着课堂的脚步进行操作,但是,依旧有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这时,老师可以在下一节以提问的方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这种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等到所有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再进行总结,这样只需要老师引导即可。以此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紧张感,从而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1.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增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这种驱动方式的多样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搜索一些网站时,可以选择一些信息搜索的方法,进行目录的检索或者关键词的搜索,就像要搜索少数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可以先创建一些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从网上先收集相关的材料,然后由学生自己担任课堂的主角展现一些风俗,比如民族舞蹈等,都可以作为搜索的关键词,从而找出情景所需的素材,展开相应的活动,创造更好的课堂氛围,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1.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6.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构建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主要涉及四类主要的`知识块:硬件组装(匹配)、故障检测、软件安装及软件测试.

作 者:李永军  作者单位:长丰县技工学校,安徽长丰,231100 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 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2.4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硬件组装”   “故障检测”   “软件安装”   “软件测试”  

7.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七

1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

随着医院管理改革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仍然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不够重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融合并不是特别理想,医院管理系统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2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才比较缺乏

当前医院管理中缺乏与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处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一些医院的老职工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熟练,而且缺乏相应的管理工作经验。另外,由于医院对该项技术的应用不是特别的重视,忽视了计算机信息方法应用的培训管理工作,职工的自学积极性也不够高,在医院管理中无法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1.3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是影响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发挥的主要问题。计算机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时间不长,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在方法技术应用的监督和维护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医院信息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对管理对象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会产生信息丢失。另外,有的医院制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和医院工作的特点不够符合,无法为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 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策略和方法

2.1 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重要作用

医院管理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医院要加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硬件设施的建设,做好计算机相关设施的采购,完善计算机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在医院内部进一步强化宣传,提高医院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应用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应用思想意识,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中应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2.2 做好计算机管理信息方法的深入应用工作

除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计算机信息方法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与医院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首先,在病患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病患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病患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病患管理的效率。例如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门诊挂号、取药、缴费等项目进行管理,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病患的等待时间,而且还能够为病患就医提供便利,有利于节约医院的资源。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日常门诊量、病患住院情况以及相关收费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医院床位进行统一调控,为病患的用药量和治疗情况进行控制和分析,并且在病患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药品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药品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建立药品管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料对医生的处方药进行评估,控制药物的使用和金额,在药品存储、销售、使用和采购等各个管理环节都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还应当被充分的应用到病案管理中,病案管理关系到医院的医疗经验总结、病患疾病治疗过程、医疗报销服务以及相关治疗证明等多个方面的应用,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对病人的治疗过程、病变状况进行收集和统计,详细、直观地记录病人在医院治疗之前的相关状况和治疗情况,确保医院病案管理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3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管理工作队伍

人才是确保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首先,医院要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引进工作,尤其是需要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人员,为医院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提升奠定良好的智力基础。其次,医院要做好职工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培训工作,强化宣传培训,提高医院职工的信息化工作技术和水平。另外,医院的职工也要积极地参与到相关培训中,并且在医院信息管理工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经验、总结教育,完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方式,提高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水平。

2.4 强化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地在医院管理中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效能,医院需要进一步的强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根据当前医院信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系统漏洞、技术漏洞和管理漏洞等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要在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安全和网络维护安全方面要做好相关工作。要做好系统身份验证、识别等操作,通过设置系统应用权限或者是登录密码身份验证等方式,对进入系统的人员进行限制,减少信息盗用的现象。另外,还要优化医院管理网络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好网络安全监管,为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有效应用提供可靠地机制保障。

3 结束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而且在医院功能发挥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解决,提高应用范围、做好制度、认识、宣传、人员和机制保障,切实落实医院管理中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的应用,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孟莎.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现状及趋势[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5):128-129.

[2]李冠宏.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56,84.

[3]郑德琴.计算机信息管理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4(12):86-87.

[4]狄婧.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探讨[C]//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论文综合刊.福建:中华高血压杂志社,2015:1.

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八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计算机专业

引言:现阶段,国内很多高校都将计算机专业纳入大学生教学的一部分,通过开设计算机专业,培养现阶段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果国家开放大学不能及时调整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那么培养的学生就无法满足当前计算机发展的需求。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下,配合专业的技术产业需求,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整合资源的优势。将这个信息资源整个并共享使用,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这种模式的改在离不开云计算智慧校园的建设和使用。智慧校园采用了云计算技术来共享资源,物联网技术实现资源的管理和使用,通过构建符合校园应用的服务方式来为智能化的教学系统提供能为完善的实现方式。这种集各种应用于一身的智慧云教育系统的使用能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教学环境。通过这些不可感知的教学资源创建开放式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和国家开放大学的应用便捷服务。

一、智能云教学系统概述

智慧云教学系统以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层,平台即服务层和软件即服务层。实现在智慧云教育系统中的表现分别是云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云系统支撑服务平台、智慧云服务总线和云应用支撑服务平台。①云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和可靠的应用基础支撑平台。②云系统平台。通过系统中间件和应用服务器进行系统支撑。③智能云教育系统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是云教育系统的数据交换中心,包括数据整合、加工变换、数据管理等,通过学生的需求对服务进行感知、反馈消息、响应事件、任务调度、服务的调度、服务质量反馈、安全认证等功能。④云应用平台。该平台通过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资源、课程任务,并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学生学习计划提供基础。

二、智能云教学系统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智能云教学从数字校园演变而来,但跟传统的数字校园相比,智能云教学系统表现的优势在于:(1)在物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整合为一体的智能环境;(2)为学生提供快速、准确的教学资源;(3)根据教学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4)资源的共享使各应用系统达到数据、服务和教学能力的共享。

(一)共享资源丰富。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教学资源只要在交流的状态下才能进行流通发展。在不断的共享和反复的讨论中才能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资源的共享能把分散的零星的知识资源组合成完整的体系架构。通过智能云计算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够方便学生获取想要的学习内容,就像一个移动的教学平台,方便阅读和收藏。

(二)反馈学习成果及时。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智能云教育系统能有效的将学生的疑问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哪些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解决学生的诉求,发挥学生的优势所在。传统教学的反馈一般都是教师反馈,云教育系统还可以实现学生自我反馈、亦或是同伴反馈以及基于自我目标的反馈。通过在个人的学习空间上设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基于云教育系统,可以这些内容进行跟踪,获得阶段性学习目标的反馈结果。根据研究表明,阶段性的学习反馈越及时,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的效果越明显。一方面教学人员能够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定制化个人的学习计划,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改变策略;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成人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完善自己的不同。

三、运用智能云教学系统提高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一)利用云教学平台丰富学习资源。学生、学习资源、管理员、云服务、与云平台是云教学平台五大要素。云教学平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与教学资源提供者的明显供应关系,资源、管理者、云服务与云平台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资源而运作。资源、云服务、管理者与云平台相辅相成、相互关联。资源是云服务开展的基础;管理者主要是指:平台服务的管理员和资源管理员;云服务是整个平台的目标主体,是资源与学生的接点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为用户提供云服务、为管理者实施云服务的外在基础设施环境及构建云平台的软硬件环境。学生在智能云教学系统使用学号登录,通过关键字的搜索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及历年考试试题,这些学习资源是管理员经过整理,将电子文献或微课视频按照类别划分,提供给学生学习。云教学平台的资源也会根据当前的搜索热度进行不断的更新。

(二)运用云课堂定制化学习课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效的利用互联网的资源,通过互联网进行按需服务,定制化学生的学习课程。(2)能支持大量的学生的在线教学活动,因为有了大数据的支撑,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海量资源中进行资源的索取,而不会出现资源的冗余。(3)利用大数据的分析,推动云课堂的学习模式的不断更替创新。(4)为学生在移动设备的进行课堂学习提供了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线课堂平台是为支撑学生开展在线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一直以来都是教育行业的核心业务系统。云课堂是在教育云和教育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云理念和云技术打造的一种在线开放课堂。其特点包括:(1)可有效利用IT资源,包括充分利用历史遗留IT资产和实现IT资源的按需服务;(2)可支持同时开设大规模课堂和海量用户同时开展在线教学活动;(3)可利用云存储技术实现学习资源的统一存储、组织、管理和访问服务,支持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支持个人云存储业务;(4)可利用云计算开展教育大数据分析,推动在线学习模式和学习情景的创新,最终实现智慧课堂;(5)可较好支持多终端接入,尤其是对于移动学习终端,实现云端一体化的云课堂平台。

(三)通过云存储同步学习资源。云存储系统的出现使用户个人需要大量的存储空间时,不再需要购买价格高昂的存储设备,只需要支付较少的费用向云存储服务提供商申请存储空间,便可以享受方便的在线存储服务,节约昂贵的软硬件基础设施投资,方便用户的工作和生活。国家开放大学智能云教学系统可利用云存储技术实现学习资源的统一存储、组织、管理和访问服务,支持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支持个人云存储,如学生网盘或教师备课空间。

总结:现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拥有计算机技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国家开放大学在教学的时候也必须真正的认识到其重要性,在了解计算机课程特点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帮助成人学生在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技能和方法,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智能云教学系统是以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为基础的服务体系。这种集各种应用于一身的智能云教育系统的使用能为学生和教师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提供更为方便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些不可感知的教学资源创建开放式的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和国家开放大学的应用便捷服务。

参考文献:

[1] 徐苑苑,张际平. 基于云架构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03)

9.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 篇九

摘要:为了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文章引入任务驱动教学, 分析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即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完善反馈纠错过程。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教学任务;

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是教学问题中的重点。现代社会发展迅速, 需要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有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 更需要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创新和开发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在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学习, 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更没有去主动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新能力[1]。想要培养出计算机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高校就需要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 设立任务驱动教学法, 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多一些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 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优势是让教师在教学方面设置任务,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并且积极地完成任务, 在这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进一步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慢慢引导学生, 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从而增强学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能力[2]。此外,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 能够充分展现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优势;第二, 对于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第三, 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让教学更加深刻;第四, 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能力, 并且学会了合作学习;第五,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第一, 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任务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特别是针对性的.教学任务, 教师更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以课程中的掌握内容为教学中心, 例如, 在“C语言程序设计”有关函数学习中, 教师应对该章节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即使用函数对程序进行编写。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将其设置为首要的任务, 时时刻刻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从易到难的教学。

第二, 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中, 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把课程的内容与目标进行充分的连接, 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可以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中提取, 并且积极地把学生带动到这个学习任务当中, 任务内容观点要新颖, 内容多样化, 并且要有很强的操作性, 这样学生才会对这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 才会更好地完成这项学习任务[3]。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 对任务内容进行讨论、整理, 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求知欲望, 创新自己的思维能力, 并且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实现学生间的互动, 交换彼此的看法, 实现共同学习[4]。

第三, 完善反馈纠错过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 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并且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改正, 把学生尽快带入学习状态, 对于学生共同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对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 可以进行单独的辅导, 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也能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5]。例如, 在计算机操作中文本选定的方法有很多, 但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任意文本选择时可以将光标放在起始处, 在按住shift的同时单击左键, 将输入点置于文本结束处, 并单击左键。也可以单击左键后, 将光标直接移到文章的结束的地方。学生一起进行总结, 促进学生之间的借鉴交流、取长补短, 最后让教师进行点评, 这样不仅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让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空间。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 对基础知识必须能够全面的掌握和理解, 把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广泛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高校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学生也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黄红艳, 李霞, 才秀凤, 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学与管理, , 10 (21) :146—147。

[2]左俊。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 , 30 (8) :142。

[3]李红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J]。软件 (教育现代化) , , 15 (3) :160。

[4]宁伟, 于永春, 杜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 , 20 (1) :102—105。

[5]刘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实践研究[J]。消费电子, , 17 (4) :172。

10.管理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篇十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幼儿既是管理的主体,有时管理的对象,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劣,以及幼儿的发展,直接取决于班级管理,现将我在班级管理中如何运用管理策略促进幼儿主动性发展的作法介绍如下:

一、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水平,运用标记图,帮助幼儿培养良常规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幼儿常规的培养,良好常规是教师教学得以实施的有力保证,幼儿园的常规既有行为准则,活动的纪律,又包括日常的生活秩序,活泼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热常规恰恰要限制幼儿的行为,因此,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形成常规的行为习惯,才能达到管理的最终目的。

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有时管不住自己,有时是不知道该怎样做,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如认识标记图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标记图都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在教师里贴一些提醒幼儿该怎样做的标记图呢。为了让幼儿看清图示,我们县一起商量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了既简单又形象的标记图,然后把它贴到适当的地方,比如有些孩子经常在活动室内大声喧哗,影响别人,我们就设计了请安静的标记图,当谁违反时,我们就提醒他看看墙上的标记图,这样他就会很自然的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标记图的使用,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抑制了幼儿不良行为的发生,也提醒幼儿自觉遵守日常生活常规,由于自己的积极参与,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性。

二、创造自由、宽松的人际沟通环境,促进幼儿之间的主动交往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早上入园后,以及进餐时间,教育活动过程中喜欢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不免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于是我们在每天的餐前、餐后和离园前的时间安排谈话、讨论、讲故事等活动,并通过各种提问鼓励幼儿向老师及同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者说明简单的事件。在幼儿的表述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并给予及时的赞赏和规范的语言示范,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样幼儿有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良好环境,并得到积极的应答与肯定,促进了幼儿语言学习与主动交谈,建立了一个人际沟通的环境,同时让每个孩子都有了锻炼与学习的机会。

三、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作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幼儿的常规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教师的责任就是教孩子按照可以接受的`行为标准来行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孩子哪些做的不对或不好。作为教师一般不允许孩子在教室里乱跑,一是考虑到幼儿的安全,二是不利于常规的培养,见到有孩子跑时,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告诉孩子“不许跑”,可很多的时候,孩子们并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在教室里

跑,作为教师,除去耐心的“培养”幼儿的常规习惯外,更要采取适应的措施,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将活动是由原来的小学化模式改为多个活动区,语言区、表演区、益智区、美工区、建筑区、科学区等。每个区都提供了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的成品材料及相关的辅助操作材料。幼儿可以在每个区自由的观察、取用和操作,在布置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参与设计与布置,每个孩子都能再区角中找到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四、定立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让幼儿学会自己管自己

有效的规则秩序,有益于班机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通常情况下,常规都是教师制定后,然后教给孩子,可是孩子们不见得能接受和遵守那些规则。我在教学中发现,有时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规则约束里反而更强,而且他们还互相监督。开学初,我们和幼儿共同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应该做的,然后让全体幼儿都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都必须遵守的班级常规。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孩子们的规则都是经过大家讨论以后产生的,在讨论的过程中理解了规则后的道理,做起来就更“理所当然”了。还有,这些规则是孩子们自行协商、一致同意的,不是老师“强加”的,有了自主的体验,当然就更注意执行了。

《纲要》中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同样在班级管理中,也要注重幼儿的参与,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合理的运用管理艺术,会使班级工作变得井然有序,活儿不乱。

11.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技术革命;思考

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促进技术革命的重要条件。因为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运算结果准确度高、存储与判断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计算机代替了传统的计算工具,为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档案工作中,我们可以将计算机运用在一个工作领域当中:对档案的编目与分类、对档案数据的统计、对档案的检索、对档案日常的管理等。总而言之,计算机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档案更快的朝向现代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电子文件在计算机不断应用与发展的基础上而出现的,这是一种以信息为载体的文件,这一种信息载体将会逐渐代替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并在档案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它具有体积小、信息量大等特点,另外,档案管理工作由于计算机的出现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与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1.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也就是在档案工作中,通过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部门来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档案工作的概念、原理、质量等多方面来制定一个合理的规范标准,并将这一项规范标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断修改,从而完善规范标准。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将计算机运用在档案工作当中,但在之前,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档案的基础工作,只有保证档案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才能够更加全面的将计算机运用在工作当中对信息进行处理,才能为人们提供电子档案,以供人们检索与查询。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在档案工作当中尽快运用计算机技术,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并采用多种方法来促使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档案的法律法规,为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奠定基础,从而更快的将计算机运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

2.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

在档案工作中,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来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要想在档案工作中全面实施计算机技术,那么就需要提高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各个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来开发、研究、设计管理系统,从而将系统充分应用在档案工作中,实现其使用价值。只有建立统一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够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从而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优化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在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的形式多用多样,种类也非常所,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喜用来对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因此,我们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一是“系统”的开发、研制工作应由国家或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定专门机构进行;二是对开发、研制出来的“系统”产品成果,在推广运用之前,一定要到基层档案馆室进行试验,使“系统”软件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三是鉴于档案馆室工作内容有所区别,“系统”中的档案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以保证“系统”的实用性;四是鉴定验收环节一定要严格把关,使那些符合档案业务规范、技术水平高的“系统”成果,在各级档案部门得到广泛运用,切实提高档案科学管理水平和有效利用率;五是要在一定范围或区域内统一使用一种“系统”软件,以实现“文档一体、综合管理、馆室衔接”的管理原则。

3.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须加速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是指档案工作者队伍的结构和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要符合现实档案现代化的需要。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不断完善深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依赖于档案人员素质的提高。那么,档案人员怎样才能胜任“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灵活自如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将档案现代化引向深入呢?

3.1档案工作现代化,是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学习科学的管理理论,继而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组织行为、管理方法和手段,以达到预期目的

要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人员素质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这是因为: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人是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启动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知识信息时代,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必须增强时代紧迫感,增强现代化意识;面对世界日新月异的新发展、新变化,面对我国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

3.2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新形势、新技术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档案队伍综合管理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档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档案工作者既是专业型人才,又是管理型人才。因此,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还应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和具备相关的科技知识、社会知识和行政管理等知识。所以,要早日全面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目标,就必须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既精通档案专业、又懂管理、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起步较晚,还存在许多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就需我们档案工作者积极关心,勇于参与,探索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宋晓婷.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及交接工作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城建档案,2010(01).

12.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篇十二

1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利于对档案的管理收集和存储

在档案管理中,利用计算机的外延设备,可以采用扫描或者手工录入的方法,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成电子档案,从而能够被计算机系统所识别,而且这些电子档案还可以进一步录入到信息数据库之中,为今后的调取和查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为通过数据库系统,还可以有效地对电子档案进行压缩,从而让计算机存储更多的档案信息。另外通过电子形式存储的档案,从流转和备份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需要一些硬盘或者光盘等存储媒介,就能够备份存储超大数量的电子档案信息,有效地降低了纸质档案对管理空间的要求。有效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

1.2 有利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化

在档案管理中,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由于涉及到的档案种类多元化、数量巨大的限制,管理效率极其低下,往往为了找一份档案资料而耗费很长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档案保管不善引起的档案损毁问题。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变成电子档案之后,就可以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将这些档案融入到同一个平台下,进行分类管理,还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使用,甚至相应的权限,从而对档案进行高效管理。另外基于计算机技术,还可以让档案呈现多媒体特征,结合视频、图像以及文字的综合多媒体元素来丰富档案的信息量,另外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还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档案的检索,自动入库排架等功能,从而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

1.3 计算机技术能够为档案管理提供较强的技术支持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深入,特别是计算机的处理性能以及存储能力有效的提升,了解决传统档案电子化遭遇的存储困境,另外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研发工作,也为档案管理的集成化以及集成服务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而相关的计算机外延设备技术的出现,也为传统档案电子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另外计算机技术还实现了客观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统一,从而有助于将档案管理和现代化的管理融为一体,为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2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总体上是不断进步的,很多档案馆也在大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但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2.1 前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

很多档案馆准备上线信息管理系统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档案数据的电子化不到位,甚至还会出现档案数据在电子化的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错误问题,特别是一些人员的姓名往往在电子化的过程中就被自然地修改掉。另外一些档案馆的网络设备以及计算机设备相对陈旧,也不利于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如果这些硬件和软件的环境还没有充分做好准备就匆忙上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那是很难保障这些信息系统的正常实施。

2.2 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还不够充分

很多档案馆虽然建设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有相当数量的档案馆仅仅将计算机技术当成管理的辅助工具,其核心的管理模式依然是建立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上。其工作的对象依然还是纸质的档案资料,而不是建立在数据库下的多媒体档案数据。那么在这个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优势就不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来,相反还容易成为档案管理的绊脚石,因为让不少档案管理人员要做重复性的工作,这显然是不利于档案的高效管理。

2.3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从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模式下过度到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档案管理,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必须要提升,必须要能够适应基于计算机技术下的管理思维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于计算机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变化,而且对于管理人员也需要更高的要求,比如对计算机的操作,管理思维的转变,计算机的安全防范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然而我国手工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受限于手工模式的影响,再加上对于新事物新技术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造成了很多档案管理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计算机的应用成了一种摆设,并不能够得到深入的应用。

3 促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深入运用的建议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改变思路深化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下面就从3个方面来论述。

3.1 转变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现在很多档案管理单位的计算机技术并不是没有使用,而是使用得不够深入,很多工作都停留在表面,这说明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因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能够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并消灭纸质档案的多种缺陷。不过由于档案管理在计算机管理化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很多工作,如果从思想观念上不够重视,就很难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深入下去。所以要想搞好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首先就需要领导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然后再全力地投入相应的物力、财力以及人力等工作,加大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以及软件设施的投入,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全面运用。

3.2 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

之所以一些档案管理人员不愿意选择计算机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档案管理人员已经适应和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想要改变这种观念,除了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通过外力来推动,而加强培训显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手段。通过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地改变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程度,并同时能够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消除他们恐惧计算机技术的瓶颈。而加强培训工作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通过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提供日常维护和管理上的支持。另一方面选择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到专业机构进行针对性培训,或者和其他单位进行相互交流,提升管理经验,从而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3.3 重视创新提升管理水平

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离不开管理的创新工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同样也要依赖于创新。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基于现代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挖掘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优势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在计算机技术管理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传统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创建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下的档案管理制度,从而让新的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于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也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不断努力去学习新知识,并且要活用新知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4 结语

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已经是大势所趋,档案管理单位需要在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需要深化思想改革,转变观念,从上至下的推动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并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对档案内容进行分类和加工并批量录入到计算机系统,在这过程中要加强审核,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另外要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提升以及管理水平的提升,完善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系,从而促进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在标准规范的前提下用好计算机信息技术,提升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广泛,其中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出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更加深入。本文重点分析了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并据此提出当前计算技术在档案管理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的一些方法提出了建议。

13.企业中知识管理的运用论文 篇十三

摘要:“知识管理”是在1960年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他认为新经济的组成个体是知识工人,知识是新经济的硬通货.他的这个观点已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但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尤其在中国还远没到成熟期,很多人对知识管理———KM到底是什么还不知道,知识管理指的就是怎样更好地利用显性与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难以掌握,它在雇员头脑里集中,体现出雇员的经验;而显性知识则容易整理并通过计算机存储.近几年,知识管理发展较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逐渐接受知识管理,并付诸行动,而我们怎样真正认识企业中知识管理的地位、作用、应用趋势,以及怎样应对知识管理在研究应用中的挑战及如何顺利推行和如何加强知识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知识管理;认识;地位作用;加强

1知识管理涵义及现状

1.1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管理,也就是企业通过发掘、优化、传播等方法共享知识,从而谋取稳定的、长期的利润.换言之,知识的管理就是在最恰当的时间向最恰当的人传递最恰当的知识.二是知识地管理,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开展企业管理工作,从而谋取富于竞争的、稳定的素质水平.换言之,知识地管理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最有效地管理最恰当的知识[1]265-266.在企业实际的运行中,这两个层面内容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内在地融为一体,使企业将知识管理内涵提升成这样的总体概念,也就是知识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围绕知识资产与活动的综合管理理念、行为模式,是通过搜集、确认、扩散、创新知识等活动来共享知识,并有效转化知识的价值,促进企业实现知识化,并不断发展、成熟和壮大.

1.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现状

1.2.1知识管理在很多企业容易被忽视知识管理虽得到了发展,但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尚处于初始阶段.在运作知识的沉淀、共享、学习、应用以及创新这五个环节中,沉淀相对而言更好,而创新稍显不足,不仅企业员工的开发意识不强,企业的重视程度也不够[2]59-67.如当下很多大中型医院都组建了有一定规模的、组织结构合理的、设备完善的机构,包括信息中心以及病案统计中心等,促进医院开展各项工作.针对隐性知识来说,由于之前不管是从管理层还是具体的人员本身,在认识知识管理的概念方面都不明确,所以无法收集、管理、存储这些内容,导致医院知识库内容单一,医院的很多学科都缺乏特色,人员也没有专长,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管理也是一种人才资源管理,只是它的对象除了人才资源,还包括人才承载的知识.

1.2.2知识管理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从对比行业、机构类型的情况来看,知识管理成熟度的整体水平是较平均的,其中相对领先的行业有文教、电信、IT等,相对滞后的则有娱乐传媒、商贸、能源产业、建筑房产等;政府机构、合资企业的知识管理成熟度水平是较高的,因为毕竟知识管理在国外发展的较早,所以合资企业会好点,而政府机构又是国家的上层建筑;而国有和民营企业则处于较低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引入知识管理,但企业具体的实施情况还不多.

2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2.1知识管理对企业的竞争力起推动作用

当代企业在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竞争环境的变化很大,在怎样提高竞争力方面,知识管理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企业如果重视知识,则推动企业的发展.反之,企业必将被淘汰.现在新华电脑专修学院办得如火如荼,起初它也是个民办的电脑培训学校,而它现在的规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每年也能招几千名国家统招的本科生,一般普通高校也竞争不过它[3]77-85.这和他们的管理层重用人才和积极吸引高技术和高知识分子人才等方面是分不开的.新华学院一开始办学就是强调实际操作技术的能力,所以技术含量在学校很高,这就需要更高技术人才的人.而怎样吸引这些人才,他们的首选还是高额的待遇,就连一些高校的高层领导者也被他们挖掘去了,他们本着尊重人才、关心人、爱护人等方面去开拓人才.而另外一些电脑学院和他们的形式就恰恰相反,他们的员工很大一部分都是凭关系而进入的家族成员,当然这些人的知识和技术也不好,而对外聘的人员,给他们的工资又很少,自然管理和教学上他们就不受管,导致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可能像这样的学校短期效益还不错,也招了不少学员,但长期下来,办学质量就出了问题.显然,这些学校还停留在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上,很容易被淘汰.

2.2企业创新离不开知识管理

当今“创新”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各种企业和机构部门都在追求创新,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断进步,而创新最终还是需要知识的.企业的知识资源是其创新源泉,所以要想不断创新,知识管理就务必要致力于不断积累、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4]32-37.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开展知识管理工作呢?对一个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重视人才资源,可很大一部分企业不这样想,他们可能觉得目前还不需要更多的知识型人才,如一些加工型企业,他们觉得用了就是种浪费,目光短浅,没有为长期目标作打算,企业要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创新、改革,而这不正是人才的较量吗?也即知识管理的竞争.

2.3知识管理是企业激励机制的充分体现

由前面知识管理的定义知道,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转化知识的价值,促进企业的知识化越来越成熟、壮大.而这其中的含义也即是企业领导人怎样知识地运用人才并进行有效的配置.而做到这一点恰恰是激励人才的更好的手段.对现今的各种物质激励方式,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和麻木了.这里有一个海尔的`知识管理的典型的例子,也是激励机制的很好的表现.海尔认为部下素质偏低并非我的责任,但无法提高部下的素质则是我的责任,人才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开发出来、使用出来的,你的能耐有多大,能给你的舞台就有多大.以前的企业追求拥有人才的多少,而海尔认为是拥有多少人才在为海尔工作———即潜力,能整合多少外部资源,就等于拥有多少资源.

3怎样加强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3.1企业领导人的观念要跟得上时代

在当下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超常规发展的实现取决于我们能否创新思想观念,观念创新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而创造知识、获取知识、转换知识都要依赖企业的学习能力,学习是制胜的关键[5]126-131.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我们的领导人的思想观念也要由浅入深,逐步升华,如在沟通方面,过去,高层和低层沟通少,技术和行政管理方面工作沟通少,以前管理层要高级知识分子,为什么现在有员工参与管理的方式,因为现在信息的交流要高度糅合.

3.2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前面说到企业创新离不开知识,所以就要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创造人才资源开发的优异条件,这种认识首先要落实在大力增加教育投资上,努力调动企业进行人才投资的积极性,各个企业、事业以及机关单位等要从自身工作绩效及经济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着眼,充分认识到人才投资的积极意义.

3.2.1人尽其才:提高人才资源的使用效率一是政策引导激活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专业技术岗位流动、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和优秀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支持党政事业单位职工离岗创业,形成了人才刚性流动和柔性流动相结合的流动机制.按照“养事不养人”的原则,推行岗位工资制、智力要素分配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二是搭建平台利用人才.选拔政治思想好、工作能力强、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优秀拔尖人才组成人才服务团,采取集中活动和分散活动的方式开展服务活动.三是创优环境爱护人才.为了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领导联系人才、定期慰问人才、优秀人才休假、免费健康体检等制度,并结合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相关网站上开辟“拔尖人才风采”等固定栏宣传推介典型,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重氛围.

3.2.2搞好对人才资源的配置,避免人才闲置(1)一直以来,这个问题存在的最主要原因是体制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直是政府来直接操作的[6]138-142.这种人才资源的配置的方式尽管在特定的时期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它带来的消极后果是相当严重的.①人才没有择业自主权,想进的单位进不了,不想去单位偏偏进去了,从而产生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情况,造成人才资源浪费.②用人单位和企业没有自主权,想要的人进不来,不想要的人使劲往里塞.(2)提高人才资源的社会产出.要采取各种制度以及信息等技术手段鼓励人才资源全面发挥效用;鼓励人才兼职,从事各种各样的业余劳动,最大限度发挥效用;协作交流,举办培训班、报告会等,请外部人才给予人才挖掘指导,有效降低人才资源闲置率,从而提高人才资源的社会产出.

3.3员工应有个积极的学习状态,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面对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化,面对知识经济,21世纪的职工要具备的学习素养就是让学习成为习惯———“勤于思、敏于行、乐于言”,即让学习成为生活中自觉、自发、自重的一部分.勤于思才能不断发现,才能有所创新,敏于行,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培养务实的作风和求实精神,乐于言才能锻炼和培养表达能力,才能实现智慧共享[7]94-96.面对以几何速度不断翻新的信息洪流,一个希望获得成功的人,是他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高的效率,学习最新知识的能力,著名管理大师彼德.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中也明确提出:未来个人唯一的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有效率,当然,自身的知识管理方面做得不错了,还要不断地把学习转化为创新力,将所学的知识不断用于工作中.

3.4不断加强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

所有的沟通都产生于某种文化中,而说到文化必然提到知识.文化这种社会力量通过共同的价值观、符号及社会理想将各组织紧紧联系在一起,当然企业之间有很多相似的东西.沟通过后应有个及时的反馈,技术应辅助沟通,内容要新颖,如企业内部的智能办公系统、电子会议、视频会议、邮件群发系统等.企业在加强沟通中还要注重倾听.还有非语言沟通,非语言因素显然是管理沟通的关键因素.没有非语言沟通作为一种信息源,消息会丧失其丰富性和大部分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受众适应性,在“对方态度的基础”上,有效进行沟通.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沟通和交流能够促进企业间的合作.简单的打一声招呼或一声问候就能建立员工心灵沟通的纽带、桥梁,增强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亲切、友好相处,团结协作.调查也是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手段,适度的调查能用来有效评价组织政策以及规划等发生的变化,并通过改变前后的对比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到决策、变化等给员工满意度带来的影响,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沟通在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沟通对企业培养和发展企业文化有利,对上下级之间以及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有利[8]147-153+182.

4结论

知识管理本身并非非常高深的一门学问,它也并非是独立在其他管理范畴以外的一种管理方式,而是要和具体职能管理有机结合的.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创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只有源源不断其获取新的知识,并通过知识为企业、顾客以及社会创造价值.实际上,每一个国内现存的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管理,虽然这种管理可能对艺术的依托不是很明显.现代知识管理则要依托IT技术,在企业的整体竞争战略里融入收集、存储、共享以及再创造知识的过程,通过挖掘并利用知识来推动企业进一步整合、应用知识,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知识管理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企业能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包括信息系统、IT技术等用于知识管理,从而帮助企业大大提高知识管理效率,进而促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站在该意义上来看,知识管理的践行对企业而言并非一个IT项目,而是对管理方式的一种变革.

参考文献:

〔1〕苏墨.基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应用与研究[J].经济师,(01):265-266.

〔2〕张军,许庆瑞,张素平.动态环境中企业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04):59-67.

〔3〕王小健,刘延平.基于多源知识融合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J].科研管理,(08):77-85.

〔4〕王娜.企业知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互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05):32-37.

〔5〕程刚,李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形成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3(04):126-131.

〔6〕薛捷.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09):138-142.

〔7〕王华,刘良灿,张同建.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的现状、困惑和改进[J].管理现代化,2015(01):94-96.

上一篇:003几何部分训练题下一篇:参军典礼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