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2024-08-19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共16篇)

1.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一

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5篇

方案1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第x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等相关活动,根据国家减灾委和浙江省减灾委《关于做好20xx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决定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二、活动内容

1.组织开展企业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企业,促进社会公众建立科学的防灾减灾科学意识,提高公众对各种地震谣传事件的鉴别能力,在企业内张贴宣传海报、分发科普迷你丛书、现场咨询等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2.组织开展机关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进机关,深入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利用活动期间在机关内宣传栏张贴宣传板报、放置宣传挂图、分发科普迷你丛书等形式宣传。

3.组织开展街道社区宣传教育活动。在宣传活动期间,各街道和社区面向社区居民群众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利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分发灾害防御大科普迷你丛书等形式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区居民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4.组织开展学校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校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班会、课外活动、技能竞赛和疏散演练,在校园内张贴宣传海报,并出一期以“学防灾知识,讲公共安全”为主题内容的知识黑板报,使全校师生进一步了解掌握防震避震知识,增强地震灾害的应急意识。

5.组织开展媒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放防灾减灾宣传片,播放、刊登防灾减灾活动,并组织对本区防灾减灾工作以及宣传活动进行宣传报道。

6.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是消防工作的关键,消防科普宣传教育,就是向公众普及消防科技知识,进行防火知识教育,以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素质,减少火灾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是消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活动要求

各单位要在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于5月16日前将总结及图片报xx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局。(联系人:

电话

邮箱:)

四、活动时间

5月7日至13日

方案3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减灾委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区5.12“防灾减灾日”活动各项工作,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市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今年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科学减灾、依法应对”。目的是进一步科学分析和研究防灾减灾重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集成转化和推广应用,加大防灾减灾科学知识普及力度,提升综合减灾能力。同时,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法治,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灾减灾法律知识。要通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将科学思维和法制理念贯穿防灾减灾救灾的全过程,促进国家综合防灾减灾“xx”规划任务的全面落实,有力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活动时间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11日至17日是全市防灾减灾宣传周,各街道办事处要以“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主题,全面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周期间,各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职能特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重点以《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应急避险知识宣传为主。同时,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做好气象水文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生物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防范应对措施的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5月12日当天,区宣传活动主会场设在xx公园,各街道办事处也可设立分会场。

(二)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要尊重科学,依靠法制,组织各社区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地震等频发易发灾害威胁,重点排查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生产经营场所、火车站、大型商场、影剧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促进我区综合防灾减灾“xx”规划的全面落实。

(三)修订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各街道办事处要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尊重科学,依靠法制,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并要结合预案要求分层次、分灾种、因地制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综合演练,进一步提高本级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做好防灾减灾日活动的宣传报道

各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对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以及防灾减灾经验做法等进行宣传报道,大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具体要求

各街道办事处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筹划,并根据职责分工和业务特点,制定工作方案,逐项抓好落实。全市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结束后,各街道办事处要认真总结活动情况和经验做法并形成书面报告,于5月25日前报至区民政局办公室。区民政局全面负责做好相关联络沟通和综合协调工作。

方案4

一、活动目的通过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营造突发公共事件宣传舆论氛围,增强公众危机意识和防灾避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应对处置危机的水平,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活动安排

(一)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

5月7日,由县人民医院组队代表县参加了全市首届应急抢险医疗救援技能竞赛,取得团体第三名的优秀成绩。

(二)县zf组织的宣传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

2、活动地点:广场。

4、活动要求。以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办法》为主线,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剖析各种典型事故案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要求参加宣传活动的单位必须设一个宣传点,结合各自部门职能职责开展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5.活动方式。宣传活动当天,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宣传站点1个,悬挂鲜明宣传标语1幅(横幅由县应急办统一制发,费用由相关单位承担),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印制防灾减灾宣传手册、传单、音像制品等资料,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政策、预案及灾害防范知识,并配备专门人员讲解与发放宣传资料。

6.强化督查。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7.加强宣传。活动期间,县电台、县电视台、《日报·专刊》负责采取专栏、专题、公益短片、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应急管理知识和活动开展情况,负责全程录制整个活、动,并制作成光盘,送各牵头单位留存。

8、20xx年5月12日上午9时一一下午3时,由县疾控中心在广场指定区域设置卫生局宣传站点开展宣传活动。

(三)卫生系统的宣传活动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参照县上宣传活动的要求,结合当地和单位实际组织宣传活动。

(四)应急演练活动

1、活动时间:20xx年5月20日前(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活动地点:中心卫生院

3、活动方式:医院紧急疏散演练

4、活动要求

由中心卫生院制定医院紧急疏散演练方案,包括紧急情景设置、疏散安置点、病人转移、相应的医疗救援、观摩解说、观摩接待等。于5月12日前将演练方案报县卫生局应急办。

其它各医疗卫生单位派1名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到中心卫生院现场观摩应急处置演练活动。

5.县应急办、县目标绩效督查室和县行政效能建设办公室将组织人员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严格督查考核。

三、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县卫生局副局长xx任领导小组组长,县卫生局应急办主任xx负责整个活动的综合协调工作。

四、其它工作

县疾控中心、中心卫生院于5月25日前将宣传和演练活动情况报县卫生局应急办(电子文件即可)。

方案5

5月12日是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了切实做好第x个全国“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XX州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x州政办发

[20xx]XX号)、市政府《20xx年XX市“防灾减灾宣传日”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本宣传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地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普及防灾减灾和避险互救知识,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宣传主题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5月12日上午10:30-13:30在xx大厦前;

四、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

2、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普及,增强全社会防灾、抗灾、救灾意识。

3、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预防实行统一规划、重点监测、科学预报、有效防范、专业部门和群众预防相结合的制度。

4、大力宣传防治地质灾害的标志、设施,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擅自移动。

五、宣传方式

1.由办公室发短信通知各科(所),参与人员名单报矿管科;

2.由矿管科牵头制作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展板,5月12在xx大厦前摆放;

3.政策法规科、矿管科准备宣传资料;

4.宣传活动当日采取发放宣传单、资料形式进行宣传;

5.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及时更新网络信息,在局门户网站发布防灾减灾日有关宣传内容。

6.其他要求

1.各科(所)高度重视此次宣传活动,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宣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效果,及时将宣传信息上报行政办公室和矿管科20xx城市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策划书。

2.通过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方案6

今年5月12日是国务院批准的第x个防灾减灾日,为广泛宣传和普及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全面提高XX区区域内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灾自救能力,按照国土资源部有关要求,特制订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增强居民的危机防范意识,提高区域内应对突发事件和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为XX区的和谐安全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xx年5月11日17日。

三、活动主题

科学减灾,依法应对。

四、活动目标

防灾减灾知识进街道、乡(镇)、进村屯、进社区、进企业。

五、宣传内容

1、宣传说明各类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灾情险情的判别要领、防灾减灾的基本技能、以及应急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常识。

2、宣传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

3、宣传说明应对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置方法、采用的各种应对措施等。

4、宣传非法、违法勘探、开发矿产资源的危害性。

六、活动形式

采取悬挂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到人员密集地进行科普教育等形式,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

七、有关要求

(一)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要结合主题活动内容和自身工作实际,认真筹划、积极参与,确保各项主题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乡(镇)相关宣传活动平台(如广播、报刊、网络),认真组织开展5.12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周活动。

(二)周密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各项活动安全有序。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要按照安全有序的活动原则,周密组织、严格要求,尤其是涉及人员疏散演练等活动,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三)及时做好相关活动信息报道和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矿产办、各乡(镇)国土所、利民分局宣传教育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形成书面报告和影像资料5月末前报局法规科。

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二

问题1地震谣言盛传不可只怪公众没理性

2010年4月, 冰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困扰世界航空业的事实及可能招致的强酸雨的恐慌刚消散, 有关中国不少城市会发生强震的谣言又盛起。辟谣固然重要, 但是面对公众恐慌及某些地区社会状态的混乱, 作为政府的各级管理者与防灾减灾应急科技工作者绝不该一笑了之, 更不该简单责怪公众缺少理性, 而必须认真反思:谣言何以能盛传?不断富强起来的国人为什么容易人云易云, 盲目信服?是否对待地震等重大灾情的错误公众反应都要在第一时间及时戳穿呢?各级政府若不能及时地在普及防灾减灾预防安全文化上下功夫, 而仅仅是将注意力盯在市民信谣、传谣上, 最终是不会有真正好效果的。

对此,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 发布国家级灾害分析报告及国家声明。如日本、美国等国都制订了针对本国一旦发生“灭顶巨灾”的科学对策及国民警世录。相较而言, 我国至今尚未有任何的权威机构去系统解释并澄清各类灾变谣言的问题, 从而对提高公众辨别力极为不利。笔者以为, 提倡安全文化教育是希望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对灾害认知的社会氛围。

问题2公众要有国际化视野下的灾害风险认知

放眼世界, 2010年1月以来, 全球范围内强震频发:1月4日, 所罗门群岛发生7.2级地震;1月12日, 海地7.3级地震已造成至少22万人死亡;2月24日海地再发7级地震;2月27日, 日本冲绳本岛发生6.9级地震;2月27日, 智利发生8.8级地震;3月4日, 台湾高雄县、屏东县交界发生6.7级地震;而中国大陆共发生4次5级地震, 影响最大的是2月25日云南禄丰5.1级地震、2月18日中俄边界发生的6.4级地震、4月14日, 青海玉树7.1级地震。

据此, 至于盛传的当前全球地震活动的“百年周期”推测, 还是地震活动已呈密集状态的说法尚待深化研究。但是,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 2010年1月12日海地里氏7.3级地震已使整个国家陷入极度困境, 而2月27日智利8.8级巨震死亡者不足800人。海地与智利两国在灾害面前的不同状态, 更多地表现为国民完全不一样的安全文化态度及应急观念, 这恰恰又为我们开展安全文化教育提供了可以对比的教材。

问题3中国“防灾减灾日”合乎国际化视野下“预防为先”的要点

笔者提倡将“减灾”的视野投向全球。在过去10年中, 全球共发生了3 852起自然灾害, 导致80万人死亡, 20多亿人受灾。2010年1月28日, 联合国减灾风险特别代表瓦尔斯特伦在日内瓦说, “过去10年中, 地震导致死亡人数居全球自然灾害之首, 比率超过60%。世界10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8个地处于地震断层上, 减少灾害风险是每一个地震多发城市以及每个社区不可或缺的‘投资’。”

我们从不少国家的实际做法中可见一斑: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至9月5日定为“防灾周”、每年1月17日 (阪神大地震日) 为全国“防灾和志愿者日”, 前后3天为“防灾周”。从2006年起, 日本政府出资创立了“建造安全、放心学校补助金”制度;韩国自1994年起, 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后, 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 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 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问题4国际化视野的国民安全文化建设并不理想

社会的文化氛围是影响社会群体生活和社会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现代灾害的社会易损性研究表明, 面对灾害这样的突发事件, “防灾减灾”的行为是解决自然与社会、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是灾害救助与管理的协调能力等诸多要素的管理行为, 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缺失都将造成社会重大的损失, 所以在拟制各种灾种的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时, 也应加强对安全制度和文化的建设。

2010年4月12日, 举办的“建筑安防与安全文化”建筑师会议上, 笔者就曾指出:在安全文化形成的20多年来, 国际社会已将建设安全文化视为社区经过若干次灾害后形成的独有应对手段。安全文化具体来说是指, 在发生灾难环境下, 以灾害观念为核心和灵魂, 以救灾物资为依托, 灾区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事实上, 现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渗透到了社会各类灾种之中, 它包括人们对灾害的认知, 防御能力, 受灾时心理、行为的反映, 国家与社会建立的应对策略及救灾能力, 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及传播等内容。

1999年7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2次“世界减灾大会”上强调:“人类必须从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也就是说, 灾害的反应文化与预防文化同属社会危机文化范畴, 反应文化有被动色彩, 而预防文化更强调主动精神与综合能力建设, 二者的侧重点不同。反应文化重在国家的官防、专防、技防, 是政府层面的组织化部分;而预防文化则更多的表现为民防和公众的自防, 它主要衡量公众个体、社区、医院、学校群体的防灾共识及素质能力建设水平。一个社会的安全文化离不开预防文化与反应文化的共同构建。与反应文化不同的是, 我国公众民防、自防的预防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要尽快走出“无知、无为、无能”的落后局面。

问题5国际化视野下的媒体应对文化

媒体作为一个传播的载体, 应肩负起社会的责任, 在深刻理解城市危机本质、特点的基础上, 做出媒体应对危机传播的科学模式, 做到理性传播且控制谣言的蔓延。媒体发挥的作用应是如何化害为利、转危为机。如信息传播的渠道不通或信息本质不实、沟通缺乏针对性等都会给应急管理带来麻烦。

传播工具的多样化, 也是媒体面对的一个挑战。互联网的广泛使用, 逐渐成为媒体和应急机构传递应急信息的必要通道。“9·11”事件中, 69%的美国人依靠互联网获取信息, 33%的美国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5·12汶川大地震中, 96.7%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 40.1%的网民初次获得四川地震相关信息来源于网络。于是面对如此便利的传输通道, 媒体也须合理使用和发布。

值得一提的是, 理性的国民危机意识是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国民危机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政府危机管理的效果。许多国家不仅注重强化公共管理者的危机管理意识, 同时, 加强国民危机的意识教育。如日本, 在政府出资的出版物中, 涉及防灾减灾内容的就有《建筑白皮书》《环境白皮书》《消防白皮书》《防灾白皮书》《防灾广报》等10余种刊物;刚上幼儿园的孩子, 就会被带到地震模拟车上体会大自然狰狞的一面;家家户户的门窗附近, 都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手电筒以及急救包;就连新潮的电脑游戏, 也专门开发出考验人们在强震下应急对策的软件等。通过这些举措, 日本国民不但提高了危机意识, 而且掌握了急救知识、逃生的要领以及自救互救的本领。日本视媒体为“政府应对危机的最好朋友”, 早在1961年制定的《灾害对策基本法》中就明确规定本土的NHK电视台属于国家指定的防灾公共机构, 从法律上确立了公共电视台在国家防灾体制中的地位。

所以, 现代媒体的防灾减灾宣传要有科学理性及必要深度, 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传媒应有的形象。媒体要学会主动探寻各类危机预警报道, 使灾害议题的设置不仅是事件发生后才开始报道, 要抓住某些灾种潜在的隐患和危机状态, 予以提前的预警报道。这种新的报道形式, 已成为安全文化国际化视野下的新报道机制。

通过对上述5个问题的解读, 笔者希望能对构建国民安全文化教育模式有所启迪, 更希望公众能从中感受到国家每年一次的“防灾减灾日”的特殊教育及文化意义。面对危机时代的到来, 面对人们完全生活在随时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和灾难的不确定性状态下, 笔者认为要突出重点, 克服认识上的“误区”, 即误以为事故灾难发生的概率低, 不一定就在这里发生的侥幸心理;无备必有大患, 有备未必无患, 误以为做了预防就不用应急的想法。所以, 某些政府部门对安全文化教育未予重视, 重事后应对, 轻事前预防, 被动地应对各种危机;各级学校的危机教育不同程度缺失, 仅仅重理论灌输, 而轻逃生、自救互救的演练, 更缺少完备的社会事件遏制机制;社会教育及舆论传播迄今也跳不出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的局面, 反思灾难教训, “坏事变好事”类的自慰多。据此, 我们不仅要唤起公众参与安全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更需要较为系统地建构起我国极需的安全文化教育内容及模式。

呼吁编制国家级的“国民安全文化危机教育十二五规划”

要在全民中倡导安全观及综合减灾意识;普及“灾情”也是国情、市情的危机与忧患意识;借鉴国外重大灾例国家的报告模式, 有章可循地确定我国应对重大“灾事”的事后报告制度, 重在反思和总结, 梳理教训, 发现“灾情”背后的潜在事态。如2010年3月底, 山西王家岭矿难救赎的启示不仅仅有安全升井的“奇迹”, 更有尊重生命的启示与反思。如何才能靠制度文化使尊重个体生命当成国家常态?从本质上看, 其实《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和方法》中的9类设备都投入了救援中, 但是由于我国标准缺失、技术有限, 特别是安全自护文化的欠缺, 先进设备投入率往往滞后, 经常看到的救援场景是, 人力使用电动锯、铁锤、千斤顶、救援担架等较为落后设备进行救援。所以, 只有制定国家级“十二五”安全文化教育规划, 才能在全民性及全社会性层面上使公众危机意识及应急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使每个公民变被动为主动, 学会应急技能及自护方法, 使每年一届的“防灾减灾日”真正有实效。

呼吁有重点、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全民安全文化教育

如每年的“中小学安全日”、国家“防灾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日”等节日要有计划、有设计地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活动, 同时要有目标地推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如倡导多年的“灾害保险”, 几乎凡遇大灾就暴露出一系列漏洞及过失, 不仅有政府需主动的方面, 更有国民保险防灾意识需提升的空间。2010年, 美国“全国保险监督官协会” (NAIC) 开展了一项关于消费者保险意识的调查活动, 约45%的消费者对自己的保险购买决策存有信心, 但仍有60%的消费者在保险知识的测试中“不及格”。据保险机构的统计, 汶川、玉树地震中真正投保的公众不及1%, 也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国民防灾保险意识差。

从法律缺陷上看, 我国的《保险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均没有对巨灾保险的规定。现在中国对巨灾保险基本上由政府承担, 可政府真正转移巨灾风险的能力有限, 它势必动摇国家财力的平衡。发达国家通过高税收方式把巨灾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散给每个纳税人, 但对于发展中国家, 高税收无疑会超越公众的支付能力, 这都需要通过国家综合减灾对策及国民教育来逐步完善, 绝不可再在灾害保险上处于停滞状态。

呼吁弱势群体如中小学生及托幼儿童的安全自护教育

保障校园安全是办好学校的基础和前提, 越来越复杂的安全问题就像悬在学校头上的一把利剑下无法逃避。校园安全不仅有自然灾害侵袭, 如地震毁坏了校园, 洪水淹没了教室, 雷击和火灾吞噬了孩童的生命, 更有越来越引起关注的社会事件。

2010年4月29日, 江苏泰州某镇中心幼儿园发生一起成人持刀砍杀29名4岁儿童的事件。这是自3月23日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后, 国内发生的第4起校园砍杀事件。近期发生的校园危机事件虽形式、内容不同, 但共同点都属危机事件, 都是针对无反抗能力的弱势群体。现阶段, 不少校园索性采取“一刀切”的完全隔离法。借鉴国外在处理此类事件上的经验, 笔者认为学校应对危机时, 可制订必要的安全规则, 以化解校园的各种危险行为, 其中应强调家长和社区要参与校园共同改进安全文化教育。与此同时, 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国家在校园安全中将安全文化教育渗透到校园活动甚至游戏之中, 格外关注学生灾情后的生理与心理需要的情感安全。所以, 我国防灾减灾的传播平台必须社会化。不仅广播、报刊要为公众安全文化教育辟出栏目及版面定时宣传, 同时也要鼓励各种文艺形式的灾难解读。2年前, 汶川大地震后, 与之相关的诗词、散文、日记、报告文学等文章铺天盖地涌来, 使全民的痛楚与悲情充分宣泄, 赞扬了坚强、勇敢、乐观精神, 也鞭挞了自私、贪婪、怯懦等灾害脆弱观。而这些内容不仅应属于校园, 更应该属于全社会的安全文化。

3.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三

结合农业春耕生产,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结合春耕生产,延边州农委组织8个科技服务指导组深入各县(市),田间地头进行具体指导春耕生产,并对农作物各类自然灾害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广大农民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组织开展了水灾、风灾、雹灾、低温冷害等农业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的科普宣传活动。针对今年延边州不利气象条件,引导干部和广大农民以“抗低温、抗春涝、保春播”为重点,突出一个“抢”字,确保把地种在适宜播种期内,实现一次播种一次拿壮苗。

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大力推广综合性防灾抗灾技术

根据今年全州春季气温偏低、解冻缓慢,播种期推迟的不利气象条件,结合本地实际,遵守“品种使用安全、因地制宜选择品种、良种良法配套”三个原则,科学选择适高抗的优良品种,合理搭配种植早熟、中早熟品种,改种黄豆,坚持适时早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出苗率。积极推广玉米垄侧栽培、玉米地膜覆盖、水田实施旋耕旱耙等节水抗旱栽培技术、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降低水稻冷害和病虫害的发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防灾减灾,重在预防。目前,设置在龙井、敦化、和龙等县(市)的5个病虫害测报点已经开始启动。定期向省植保部门提供3次长期和9次短期预报数据;严防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扶桑绵粉蚧、苹果蠹蛾、大豆疫病等重大植物检疫。对全州60多家大型农药经营单位进行为期2天的执法检查,对经营假劣和过期农药的经营单位进行了处罚,同时责令经营单位及时回收售出的问题农药,防止出现药害等情况发生。

丰富宣传形式,加大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力度

4.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总结 篇四

区气象局副局长xx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xx小学的师生们介绍了气象预警信号等级及今年的气候特点。区防汛办主任蔡捷向xx公园内的居民们讲述了防灾减灾工作现状及防汛相关避险知识。

随着夏季的到来,降雨逐渐增多,雷电、泥石流、道路积水等问题也将伴随而来。因此,学生们、百姓们要通过电视台、广播、手机等通讯平台及时了解天气变化,提前安排好出行和应带雨具。特别是暑假期间,正值汛期广大师生们要及时远离河道、山坡,转移到安全地带。降雨发生时,百姓们若经过有积水的低洼道路或立交桥时,要听从交警指挥,若无交警,千万不可强行涉水,更不要在广告牌等高空悬挂物地下躲雨,以免被坠落物砸伤。

5.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方案 篇五

一、大力宣传、弘扬防灾减灾理念和抗灾救灾精神

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大力宣传“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防灾减灾理念,大力弘扬应对汶川、玉树地震等灾害,以及广西抗击x年特大冰冻雨雪灾害中彰显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救灾精神。要充分利用各类公共场所、重特大自然灾害有关情景、场面,发挥其宣传、、警示作用。要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专题等,针对我县易发灾害的种类、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

二、采取多种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针对我县易发频发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部门行业防灾减灾的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要通过张贴海报、放置展板、分发宣传册、播放音视频资料、专业人员现场咨询等方式,加强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媒体和形式,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宣教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家庭的“五进活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倡导每个公民深入参与5·12防灾减灾活动,引导群众多阅读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涉及自然灾害的影视作品,浏览防灾减灾知识网页,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主要活动安排如下:

(一)开展防灾减灾科普一条街活动。

5月12日上午9:00开始,在县城兴隆街,各有关部门根据行业特点设置宣传点、咨询服务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活动,周密部署本系统、本部门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灾害救助、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森林防火、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面向公众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制作“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版报、挂图、宣传并张挂。活动开展期间县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适时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县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团县委、消防支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落实)

(二)发送防灾减灾宣传短信。

博白县移动通信公司向公众发布“防灾减灾日”公益短信,短信内容为: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主题是“__”。(移动公司负责)

(三)播放防震减灾影视频短片。

开展地震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出版防震减灾图片、书册,制作、放映防震减灾视频,在博白电视台播放防震减灾宣传视频。(县地震局、县广电局负责)

(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

组织开展全县红十字系统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及在社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县红十字会负责)

三、多类型多场次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

宣传周期间,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要针对潜在灾害风险和区域灾害特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开展一次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雷、地质灾害防御、应急救助、森林防火、消防安全、事故防范、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在创建“全国减灾示范社区”的地方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应急救灾演练,让群众了解社区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熟悉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提高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教育、地震部门要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地震避险演练,增强师生防灾减灾避险能力;演练活动要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宣传力度,形成声势,扩大影响。(县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消防支队)

5月5—15日由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主持,在全县中小学开展防震减实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举办防震避震知识讲座,召开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围绕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重点针对防台风、暴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等突发自然灾害,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综合演练活动提高师生防震知识和应急避险疏散演练活动。(地震局牵头,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配合)

四、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行业特点,积极组织人力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工厂、道路、工地、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公共场所进行重点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风险隐患,要落实责任,立即采取防范治理,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对今年因自然灾害倒损房屋要加快进行理赔和房屋除险加固工作,切实保障好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重点排查学校、医院、工厂、养殖场和居民住房等各类单位和场所的风险隐患,并及时进行治理。(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委、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县安全监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五、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周的宣传报道

宣传周期间,博白电视台对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以及各乡镇、各部门防灾减灾好的做法进行集中报道,营造防灾减灾舆论氛围。请博白人民广播电台、博白电视台等媒体,制作防灾减灾公益,并滚动播出。(县委宣传部、县广电局、博白电视台负责)

六、其他事项

(一)5·12宣传活动当天,由县住建局按本方案落实县城兴隆街地段为“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一条街活动地段,县公安交警部门负责整个活动的治安、交通秩序。

6.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通讯稿 篇六

孙毅仁讲话指出:我县是灾害多发、易发县份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特别是全球自然灾害问题恶化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多种因素,我县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灾害威胁,抗灾救灾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而且有利于普及全民防灾减灾知识,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他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措施,明确责任,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取得实效。同时要求社会各界要共同参与,万众一心,推动我县防灾减灾工作再上新水平,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活动中地震局向前来签名的干部群众发放了“防灾减灾”宣传材料。参会的师生、群众举行了“防灾减灾”签名仪式。

一是各级高度重视,认真周密部署。

全县各减灾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防灾减灾日”活动,并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活动中有报告,活动后有总结,确保了“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二是紧扣主题活动,活动亮点突出。

5月11日,县应急办、民政局、气象局、水利局、发展和改革局、经贸局、财政局、交通局、农牧局、林业局、环保局、安监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城管局、司法局、公安局、卫生局、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教育科技局、电信局、文体广播电视局、供电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统计局、监察局、审计局、扶贫办、红十字会、娄山关镇政府等单位联合组织,在县城步行街举办了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

5月11日下午,风水乡人民政府、娄山关镇将军希望小学、娄山关镇灯塔小学等单位开展了内容丰富的防灾减灾教育和演练活动。

三是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活动期间,充分利用已有宣教场地或空间,采用广播、影像、实景模拟、实物展示、图片展览等方式,传播公共安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气象局向市民赠送了科普书籍和科普光盘。县公安消防大队组织开展了以“家庭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活动,开展了学生安全疏散演练活动。

四是开展风险排查,提高应对能力。

各乡镇和部门以“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居民住房、学校、医院等风险隐患排查治理。

活动期间,全县共组织35个单位,开展专场活动112余场次,参与活动的市民已超过3.5万余人,展出防灾减灾展板130余块,悬挂横幅40多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和张贴防灾减灾挂图12670多份,播放宣传教育片14余场次,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浓厚活动氛围,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应急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12日上午,县公安局、住建局、宣传部、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的应急知识宣传活动。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活动通过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展出展板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广泛宣传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升群众防灾减灾知识水平,普及逃生避险基本技能,提升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7.防灾减灾 利国利民 篇七

[热点材料]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2009年5月12日是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届时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宣传。活动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专题活动;二是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活动;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四是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

[相关链接]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洪涝、干旱、台风、冰雹、雷电、高温热浪、沙尘暴、地震、赤潮、森林草原火灾等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15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房屋倒塌约300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约80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2000亿元。

[知识连线]

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完善和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关爱生命。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国家为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提供物质帮助和法律保障。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我们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在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尽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在灾难面前,要积极自救互救。

3、自觉承担责任。我们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幸福的生活。防灾减灾,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增强自己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为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而努力。

4、防灾减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使人民安居乐业。

[拓展训练]

阅读上文“热点材料”部分,回答问题。

(1)国家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在学校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有什么意义?

(3)发生火灾时,及时报警很重要,报警时应注意什么?如果你身边发生了火灾,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8.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工作方案 篇八

规和科普知识宣教工作方案

根据《大安市“防灾减灾日”活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教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校此项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这一主题,深入宣传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切实营造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主要内容

1、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组织师生收听收看市政府门户网站、大安电视台、大安通讯专题栏目等新闻媒体5月7日----13日开展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传周节目内容。

2、组织政治教师上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科普知识培训。邀请社会相关专家来校对学生进行相关讲座。

3、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法制小报、主题班会、宣传标语粉刷等形式广泛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宣教活动。

4、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在食堂、宿舍、教室等地方举行适当规模形式的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把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此次活动卓有成效。

三、保障工作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成立宣教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规范行为。组长: 宫长河

副组长: 陶有志

组员: 王敬斌王立波刘波山各班主任

2、落实责任,确保安全。宣教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师生多,展开活动时,要周密安排,明确分工,务必保障师生安全,圆满完成宣教工作。

9.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九

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并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开展应急防灾避险科普宣传,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学习、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我校各班级、各村小学校紧紧围绕本次活动主题,通过班队会、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影视,借阅图书、张贴标语等,大力宣传了我国传统防灾减灾文化,大力弘扬了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在应对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彰显的抗洪救灾精神。

二、认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教育工作

学校结合本地学校实际和灾害风险隐患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在学校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工作,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并指导学校在师生中认真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或听一堂防灾减灾讲座,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提高广大教职工和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扎实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在刘福谦校长的带领下,我校认真组织了一次学校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一是对校内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科学规范的风险隐患排查,并及时进行治理。重点是瓦房教室、教学楼楼道、学生宿舍、食堂、图书馆、实验室、消防设施等;二是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配合相关部门,及时掌握校园及周边可能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的隐患情况,特别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学校和师生安全的情况,落实责任,明确方法,进行持续观察和有效监控,完善了相应的应急预案,做好充分防范准备,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四、抓紧抓好学校防灾救灾大演练工作

我校根据教育局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和灾害风险隐患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让广大师生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和自救互救技能,特别是提高了灾害来临时逃生避险速度。在演练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刘福谦校长亲自担任演练工作总指挥,组织学校各部门对演练场地进行安全技术论证,充分考虑了演练时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演练过程中,全校师生都能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没有发生演练安全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真正做到了万无一失,使演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0.“天兔”掠过,留下防灾减灾思考 篇十

广州此番有惊无险,在学生停课问题上十分审慎。有关部门在9月21日夜间才发布小学、幼儿园停课通知,中学则是9月22日上午才通知停课。“停课不停工”,许多第二天还要上班的家长略显被动。审慎停课是必须的,如能更加从容和制度化则会更圆满。香港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香港天文台一旦挂出八号风球,则意味着学校停课、政府部门停止办公,公众可以自行处置,实际操作起来效率更高。

“天免”掠过,而对防灾减灾的思考仍在继续。曾经,我们以为“人定胜天”,只要万众一心便足以战胜自然,然而事实证明这不过是一厢情愿。在地震、泥石流、飓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有时也很无奈、无助。哪怕使用预报手段,提前知晓灾害来临,有时也无法完全躲过它的肆虐、蹂躏,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增强防范意识,做足准备功夫,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台风伴着暴雨,风灾意味水灾,“天兔”也不例外。最严重的汕头市,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几乎全部受浸,水深处1米多。虽然,“天兔”恰好与天文大潮叠加,导致受灾地区海水倒灌,但受浸点总是出现在老城区意味着什么?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内涝,原因之一还是地下排水系统老化、低效。狂暴天灾带来的不只有抗灾救灾的感人事迹,还包括对城市规划建设、灾害应急的思考。

每一次自然灾害都是一次涅槃,它让人类受难,也催促人类自省、成熟。经过“5·2”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难之后,我国感受到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与紧迫感,相关制度也在不断建设中,人力、物力的投入也呈逐年增加态势。然而,在防灾、减灾的制度化、常态化上,仍未足够成熟,以应付各类自然灾害。可作证明的是,在5年多前汶川地震救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地震中亦有出现。

11.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感悟 篇十一

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切实加大防灾减灾宣传力度,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各类灾害的高度关注和对生命健康的倍加关爱,为有效防范灾害发生、减少灾害危害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活动时间

5月7日—13日为全县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其中5月12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

三、组织领导

成立xx县“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工作组委会,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谭红日任主任,副县长万晖任副主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水源、县政府办副主任谭建平、县民政局局长彭映群、县广播电视局局长陈立文、县教育局局长谭外珠、县卫生局局长曾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陈佳、县农业局局长邝先勤、县林业局局长杨定桃、县水利局局长谭玉元、县安监局局长罗运福、县科技局局长周秋仔、县消防大队教导员阳利民、县人防办主任邓小秦、县应急办主任罗伶俐为成员。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县应急办内),由罗伶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四、活动内容

(一)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5月7日-13日,在县电视台开辟专题栏目,重点时段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推出纪念“5.12地震一周年特别节目。

责任单位:县广电局

(二)开展中小学校防灾减灾主题教育

组织全县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一次防灾减灾主题教育。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

(三)开展防灾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

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宣传。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各乡镇、办事处

(四)举办社区防灾减灾综合演练

针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卫生防疫、自救互救等内容,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牵头单位:县民政局

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消防大队、县卫生局。

(五)开展”5.12防灾减灾日“街头宣传活动

5月12日上午9时,在县城犀城广场举行集中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应对洪涝、旱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森林火灾、煤矿事故灾害、地震灾害和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各类灾害的基本知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

牵头单位:县应急办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科技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水利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安监局、县消防大队、县人防办、药监局、广电局、地震台。

各相关部门分别在犀城广场悬挂1-2条横幅,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率本单位10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教育、公安、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安监、质监、药监、房产、交警、消防等单位和相关企业组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在排查治理过程中开展防灾减灾、应急知识宣传和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提高全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责任单位:教育、公安、国土、建设、交通、水利、环保、安监、质监、药监、房产、交警、消防等单位、相关企业。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

在县”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组委会的领导下,县政府办、应急办负责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各部门、各乡镇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协调配合,落实人员、经费,确保宣传周活动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

县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抓紧完善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要按照本方案精神,制订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活动方案,并报县政府值班室。同时,各乡镇要指导和督促各行政村、居委会制定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三)营造氛围。

各部门要加强对防灾减灾的宣传,确保”防灾减灾日“活动宣传报道有序开展。各乡镇和县直机关部门要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四)及时总结。

12.开展国际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情况 篇十二

10月12日,是第二十二个国际防灾减灾日,为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我局党组专题召开部署会,成立了领导组,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有关资料;现场咨询;悬挂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横幅等。现将有关活动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建设具有抗灾能力的城市—让我们做好准备。宣传的重点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普及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方针、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让民众了解和掌握各种灾害的基本知识、应急措施,自救互救知识,家庭防灾知识,及各种灾害易引发次生灾害和防灾减灾的防护措施等。

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这次宣传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应急预案、举行应急演练,集中进行街头咨询活动、展出宣传图板、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防灾减灾知识挂图等。

1、在城区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开展街头咨询活动、展出宣传图板、悬挂宣传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让每个社区居民熟悉避难场所及撤退路线。

2、组织志愿者队伍学习有关知识,一是熟悉预案,二是掌握怎样开展救援,三是熟悉防火防毒防震等知识。

三、继续推进,不断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13.西藏气象防灾减灾前瞻性思考 篇十三

关键词:气象;防灾减灾;措施;认知

一、西藏地区气象灾害特点

(一)西藏地区因常年受到风沙灾害,土地沙漠化面积已到达总面积20%左右。全区21万平方千米的沙漠化土地中,中度沙漠化达52%,轻度沙漠化占30%,这充分的说明西藏地区的沙漠化正处在强烈发展的态势中。受到风沙的危害,西藏地区的耕地面积日益缩小,耕地质量急剧下降。风沙危害对农业发展造成了种籽吹跑、幼苗拔起、根系吹露等灾难性影响,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二)西藏地區土壤侵蚀状况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风力侵蚀、水力侵蚀、冻融侵蚀三种。在这些受侵蚀严重的地区,泥石流比较容易发生。在西藏东部地区的“三江”流域,由于降水较多、土地湿润,水土流失面积可以达到整个“三江”流域面积的80%左右。再加上这个地区山高坡陡,土层的砾石含量较高,而表层的岩石已经被破碎,当地表的地表植被降水破坏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侵蚀,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严重灾害的产生。

(三)受西藏北部冷空气和南部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西藏的暴雨天气出现频繁。西藏地区的昌都、林芝、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市经常出现中雨、雷阵雨、暴雨等天气。暴雨天气导致西藏很多地区遭受洪涝灾害,连续的强降水会造成部分村庄出现泥石流灾害,农田被淹,道路、水渠、农桥等基础设施都受到影响,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

二、气象灾害的具体分类

根据气象灾害形成的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大气运动以突变的形式出现,造成直接、明显、危害程度显著的灾害现象,称为突变性灾害,即天气灾害。

气候系统缓慢发生变异,持续变异,部分叠加社会因素,产生长期效应、整体危害严重的潜伏性灾害现象,称作渐变性灾害,一般指极端气候事件,即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负面、不利的灾害。

气象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例如台风登陆所引起的近海区风暴潮和巨浪等海洋灾害,暴雨和山洪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干旱、雷击、焚风引发的森林和草原火灾,大涝、大旱后以及寒潮引发的病、鼠、虫、冻等生物灾害,气候变化所引发的生态环境灾害等。

三、科学的气象灾害认知

(一)减灾措施以牺牲部分利益换取更大价值的减灾效益,所以不仅要参照投入产出比,还要参照减灾与致灾的辩证关系。例如避雷不当可致导雷天气,上游地区的人工防雹可能导致下游地区的雹灾等。减灾和致灾是矛盾的,减灾必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综合考虑。

(二)灾害发生的原因有自然变异和人为影响两种。人类从创生之日起,就开始以生物界前所未有的能力干预自然界,一方面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为人类的生息和繁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因无节制、不科学地向自然索取,致使灾害现象不断增加,环境恶化、灾害丛生。所以,防灾减灾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气象变异在造成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的情况下才构成灾害。所以灾害本身既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实际灾害的大小除气象变异的强度因素外,还应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防御和承受灾害的能力、人口密度、成灾机制等因素。防御和减灾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防灾减灾即意味着GDP的增加。

四、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建议

(一)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是防御西藏地区气象灾害的保障。气象灾害在将要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后,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防灾工作,也就是要强化气象灾害的处置。要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为抗灾救灾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当气象灾害发生后,要将气象灾害信息及时报告相关政府部门,确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处置机制,以便充分调动部门力量,按照灾情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的处置气象灾害,防止灾害蔓延,减少广大农民群众的损失。

(二)做好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是防御西藏地区气象灾害的关键。要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对西藏地区的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监测。尤其是在一些气象灾害的频发区,要强化重点观测,全面提高对气象灾害的警报能力。同时,要加强气候预测能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积极对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分析,利用可视化平台更加直观、清晰的把预测结果显示出来。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载体,全方位、多渠道的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第一时间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

(三)灾害监测评估是气象灾害预测和救援的基础,也是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时效性的基础。发展探索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业务,创建规范、统一、系统的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和农业气象灾害数据库,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概率研究。首先要与水利、农业、民政等单位进行配合与协调,建立灾情的实况快速调查与上报机制,使农情、灾情、气象等资料经过信息传输系统快速上报,便于开展可行性的灾害防御。还应加强灾前预评估、灾中跟踪评估和灾后综合评估模式,开展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把灾害防御适用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四)气象部门应增强对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宣传,进一步提升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认知,应制订气象防灾减灾的相关政策和规划,使气象防灾减灾成为工作日常行为。应创建由电台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构成的科普宣传网络,政府、气象、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可利用科普宣传网络为社会公众宣传和普及农业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普及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使其在防灾减灾的实践得以切实发挥。

五、结束语

要想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除了要由系统单项的防灾减灾向各系统协同的全面型防灾减灾转型外,还应统筹各层次的可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可进行跨领域合作,实现各学科穿插融合的综合型防灾减灾技术,以其作为辅助,构建全面协调的管理体系,统筹协调资源的统一使用、系统间的联动性、测检预警以及应急措施等防灾减灾措施的全面措施,从而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洁妮,李向红.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的思考[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2(03)

[2]殷春生,刘浩.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0公共气象服务政策体制机制和学科建设[C].2011

14.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十四

一场7级的破坏性地震,造成一幢居民楼发生火灾,居民被困。接到救援指令后,消防队员立即前往,迅速进入居民楼疏散被困群众,同时消防车架起高压水枪喷向着火点……5月12日上午,一场惊心动魄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在包河区淝南家园社区广场上举行。当天,安徽省暨合肥市“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也正式启动。

据悉,今年5.12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 建设安全城市”,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活动期间,全国各地将开展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知识和防范应对措施的宣传普及。同时,安徽省减灾救灾委有关成员单位组织城乡社区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针对辖区可能发生的暴雨、洪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频发易发灾害威胁,重点排查社区各类建筑和民房、学校、医院、城市地下管网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设施,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集中整治。

15.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简报 篇十五

5月12日是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5月8日至14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北大街街道丽新路社区以“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为主题开展了多项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一是社区组织居民观看火灾预防及火场自救教育片;二是由消防专人现场讲解家庭防火、办公防火、紧急自救、车辆防火以及各种灭火器械使用方法,生动又揪心的火场警示片让人心生警醒;三是社区工作人员发放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单,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发事件、防震、防火、防雷电及逃生自救知识。

通过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提高居民避险自救的意识,预防和处理灾害的技能,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6.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篇十六

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影响,2016年国内洪涝灾害呈现多年少有的南北并发、多地齐发的严峻态势。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也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七下八上”正是防汛关键时刻,当下亟需在做好各项救灾工作的同时,转“危”为“机”,全面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在构建起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和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综合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上作出新的努力。要在“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工作方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四个转变”,使未来中国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达到世界先进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要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多年来,尽管强调以防为主,但传统观念和意识以及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使地方基层一线长期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灾难发生后的救灾工作中,全社会对短期、突发的灾难和救灾事件较为关注,日常防灾减灾则少人问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变习惯思维,真正全面落实“以防为主”,宁可十防九空、决不漏防一处,实现防灾多投入、救灾少损失、减灾促发展。

要从偏重非常态救灾向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转变。从整体上看救灾总是应急的、突发的、非常态的,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乃常态,应该是全面做好减灾规划与执行,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防灾减灾的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着力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农村住房的设防水平;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和各方资源支持并有序参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要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精密化、复杂化和网络化程度提高,由一个自然灾害引发和诱发多种次生灾害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如日本“3·11”大地震在福岛县引发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三重灾害。新形势下,只针对单一灾种设防所留下的隐患与风险越来越大,对综合、全面防灾减灾的要求日益提高。建设综合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和能力,需要全面科学评估国内防灾减灾综合形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力量,形成覆盖所有灾种、具备多灾种同步防抗能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要从减少灾害损失向降低灾害风险转变。长期以来,我们所熟悉的情况是,灾害发生后,各方一起尽最大努力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能力、有条件、有意识将“防患于未然”作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从“减少灾害损失”到“降低灾害风险”,凸显出质的飞跃。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要实现降低灾害发生风险的高要求,就必须将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相结合,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从根本上大幅降低灾害风险和灾后损失。

上一篇:文学评论阅读下一篇:电脑维修实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