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2024-07-06

对食品安全的建议(精选16篇)

1.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一

对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没有“健康”哪来“小康”,没有“安全”哪来“平安”。假劣食品药品危害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食品药品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现在人们的购买食品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的“价格优先”转向“质量与价格并重”,城乡消费者食品药品安全关注度高达95%以上。过去大部分消费者首先关心商品价格,讲求经济实惠,现在更多的人关注的却是产品质量、出厂日期,并开始关心产品是否经过QS认证。这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悄然转变,更是食品安全意识的普遍提高。

近些年发生的“毒大米”、“地沟油”、“人造鸡蛋”、“苏丹红”、“福寿螺”、“三鹿奶粉”、“染色青豆”、“钟祥毒梨”、“海南毒豇豆”、“山西疫苗乱象”等一系列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感正在降低。“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到底敢吃什么心中没数”,这样的民间段子虽然有些夸大过激,但也真实反映了广大老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不满。据全国粮棉油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万—300万吨,相当于全国一年动植物油消费总量的10%,而地沟油含有的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广大农村、学校、城乡结合部以及“七小”行业,引发了一些让世人震惊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面对当前的食品药品质量现状,我认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重滞后,建议把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消灭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当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几个重点环节:

一是规范种养加工。要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养面积和规模,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规范整治,重点打击在农产品中添加违禁物质、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行为。积极开展农产品无公害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监管,严查无证经营,打击制假造劣、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行为,把食品安全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企业、每一道程序、每一件产品。

二是严格市场准入。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原则,严格食品药品流通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特别是涉及老百姓一日三餐的“米袋子”、“菜篮子”、“油罐子”食品安全抽样检 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与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监管机制,认真落实流通环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重点解决好流通环节水发食品、干货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办法,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

三是抓好重点整治。要抓好城乡结合部和农村食品药品市场专项整治,突出对小作坊、小食杂店、小摊点及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整治,着重解决无证经营,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问题。要抓好集体餐饮单位专项整治,特别是学校周边、建筑工地食堂和“一个炉子一口锅,几把椅子一张桌”的简陋小饭店,必须严格审核资质和基本卫生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要抓好重点食品行业的整治,加强畜禽产品饲料、生猪产品瘦肉精和水产品药残的检测,严厉打击注水肉,对城乡“小包包”儿童食品更要高看严管一等,加大质量监管和日常监测密度,确保销售合格食品。

四是发挥预警功能。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机制,针对安全隐患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准确发布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努力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有效遏制区域性、行业性、暴发性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要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快速做出反应并做好相关工作。平时要组织好应急演练,积累经验,做到有备无患,从容应对。

五是搞好宣传引导。要广泛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依法维权意识,营造有利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良好氛围。要采取各种形式,传授食品药品安全基本常识和识假辨伪的方法,要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典型案件及时曝光,同时积极宣传各级各部门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大力推介优质食品药品、名优品牌和优秀企业,形成创名牌、讲质量、重诚信的良好风尚。

2.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二

关键词:工程建筑,安全管理,控制措施

一、建筑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安全与生产的统一表现在, 生产必须重视安全, 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但现在仍有许多建筑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安全实施投入不足, 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中, 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与建筑业的效益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才能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 创建优良工程, 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建筑业安全管理现状

1、安全意识淡薄

由于建筑企业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 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 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 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 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也有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 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 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2、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管理是任何企业求发展的保障。然而,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显得薄弱, 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 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性。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 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 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3、奖罚制度没有力度

奖罚是管理的有效手段。在建设工程施工中, 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没有事故发生的施工企业, 主管部门缺乏有力度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 导致施工方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或受挫。同时, 对于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不按国家及行业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进行施工, 但侥幸没出安全事故的企业, 缺乏处罚或缺乏有力度的处罚, 这在客观上助长了施工方对待安全生产问题的麻痹、马虎、漫不经心及侥幸心理。

三、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 国家对建筑安全工作越来越重视。这为新时期的建筑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要改变这一现状, 必须结合建筑行业管理的特点, 采取具有针对性措施,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强安全宣传和教育

建筑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建设系统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宣传。宣传可以帮人认识到建筑安全的重要性, 帮助人提高建筑安全的意识。教育应重点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一线作业人员担负着安全生产的第一重任, 他们迫切需要对安全操作技能的全面掌握。因此, 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培训要制度化、级别化。有条件的施工企业, 还要尽可能地让一线作业人员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并加大在此方面的教育力度。一线作业人员培训合格后, 要发放安全生产作业证, 实现持证上岗。

2、加大出台奖罚政策力度

建议设立政府安全生产奖励基金, 奖励安全生产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 尤其是奖励直接面临安全风险的施工方。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专项补偿金制度, 对建设各主体方, 尤其是对施工方作适当的、政府能承受的补偿, 在政府和行业管理层面形成尊重和保障企业的权益氛围。要实现安全生产, 还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建筑主管部门应从多种渠道加强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监管, 加大对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

3、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

加强监督,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 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 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 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 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 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

总之, 面对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的形势, 只要主管部门把安全管理工作当作一项重要职责来抓,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安全管理的新路子, 建筑业安全生产就能带来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就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元福、李慧民:《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思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年第12期。

3.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三

关键词:安全;监管;交通

随着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的落实,以及对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各行业各部门对安全工作的自觉性显著增强、力度越来越大,但同时也感到来自安全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各种安全事故依然层出不穷。以交通安全监管工作为例,几乎每天都有各类的车辆安全事故在各地上演,造成巨大直接间接经济损失,更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由于安全监管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难以看到明显成绩,往往吃力不讨好,招致了个别同志的误解和怨言。如何理清政府和政府所属的安监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在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和关系,明晰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该谁做?”“如何做?”的问题,笔者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1 交通安全监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出发,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提出了安全发展观,把安全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进一步认识做好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汽车保有量约占全球的2%,而事故死亡人数竟占全世界的2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因此,做好交通安全监管,防范事故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普遍设置了安全监管机构,统筹协调交通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职责范围大致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具体由海事部门负责实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二是港口安全监督管理。具体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港口法》负责港口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并对港口装卸作业进行安全监管。三是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具体由运政管理机构负责实施,从运输主体的市场准入、从业人员的资格许可、车辆技术状况检测、客货运输站场管理等方面实施“三把关一监督”。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管。即公路、航道“安保工程”,包括公路、桥梁、安全标志、标线,航道、船闸、航标等为车辆、船舶服务的设施,需要公路、航道部门管理维护,使之处于安全、良好的技术状态,保障水、陆交通动脉的安全畅通。五是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监管。按照“国务院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交通部门一般委托工程质量监督或工程管理等内设机构对本行业的工程建设安全进行监督管理。

2 交通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性质

目前,我国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这里的依法监督是指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从体制上来说实行的是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督相结合、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安全生产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依照本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3 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以上论述,明确了交通安全监管的性质和任务,解决了交通安全监管工作该谁做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呢?依据有关行政法律、法规,做好交通安全监管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严把行政许可关,确保不符合安全资质条件的经营者一律不得进入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二是加强许可后的安全监管,发现经营者自身条件发生变化,已不符合当初的许可条件,经限期整改无效的,应及时撤销行政许可。三是加强市场监管,查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消除事故隐患。结合当前交通安全监管的现状,建议要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快立法步伐,理顺管理体制

我国的安全生产立法工作起步较晚,直到2002年才颁布了《安全生产法》。早期实施的一些有关安全生产的单项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条款已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甚至有些方面还存在着法律的空白,给安全监管造成了无法可依的尴尬。以交通部门所属的道路运政管理机构为例,承担着道路运输企业、客货运输站场、驾驶员培训机构、汽车维修与检测企业的安全监管任务,但现有的《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偏重于对运输经营者取得经营资格条件的界定,而对应符合的安全条件,缺少专门的条款规定。这就使得执法人员在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只能以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督促整改,而对于拒绝、拖延整改的运输业主,没有任何强制性处罚、处理的依据。因此,建议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进行修订,由国务院作为行政法规颁布,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规程的违法行为(以下统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适用本办法”。增加强制性的整改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让法律法规可以真正落到实处。

3.2 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的参与主体是人,人们对于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程度和主观努力是安全生产的决定因素。因此,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治本之策。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投入越来越大,安全事故问责越来越严厉,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都是高度重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安全生产工作,又多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提到安全投入就沉默,对违规现象、安全隐患熟视无睹,其根本原因就是安全价值观错位,存在根深蒂固的官贵民贱意识,甚至以事故赔偿的金额判断人的生命价值,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成简单的统计数据,感情的麻木和冷漠,使他们无法真心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因此,今后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普及安全知识,教育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要让全社会都来“关爱生命”;让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让每个人自觉自愿的遵守安全规范,真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使每个公民把安全生产作为自觉行动。

3.3 严格依法监管,深化专项整治

作为交通安全监管部门,在实施行业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应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谁考试发证,谁负责”的原则。不管是评审资质、批准经营权、审批运力,还是车辆检测、船舶检验、培训考试发证等,凡涉及安全条件、安全标准、安全内容的行政许可,都应按规定严格把关。谁在职责范围内没把住关,谁就必须承担责任。交通部门所属各行政执法机构,在实施执法和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依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执法。要围绕当前交通安全隐患的重点,有的放矢地抓好以下整治:一是深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运营、非法载客、超限超载、机动车超速和疲劳驾驶等行为。二是继续深化危险化学品运输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非专用车辆从事危险品运输。三是继续推进以排查治理道路危险路段为主要内容的“安保工程”,加快危桥险段的改造步伐。四是深化水上交通安全和渡口渡船专项整治,深入排查治理航运企业、港口企业、水运施工企业和水运船舶的安全隐患。五是深化交通工程施工安全整治,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管。

3.4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现在,安全工程已经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安全监管再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真挚情感。因此,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就是要把那些具有一定业务知识水平、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乐于奉献的人选拔到安全监管岗位上来,并对他们进行实时的再教育,再培训,让他们能够与时具进的掌握先进的管理知识,前沿的安全技术。

4.对安全使用二次供水的建议 篇四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对水的质量可以有较高要求。从北京水质专家不喝自来水事件到武汉一小区二次供水污染遭受细菌感染事件再到央视曝光重庆二次供水事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二次供水饮水安全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对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客户饮水安全做些建议:

1.高层建筑供水水箱选材要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我司供水设备水箱采用的是国家食品级304不锈钢材质,无污染。并采用有效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减少二次污染。加强对二次供水系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中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减少隐患的存在。

2.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设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水质检验,定期清洗消毒。管理人员和清洗消毒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市卫生监督局必须加强对提供二次供水单位的小区物业或单位,及时进行二次供水卫生许可的申请和审查。同时,加大对提供二次供水单位的小区物业供水单位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3.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二次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并对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行政机关可给予供水单位高额的罚款。

4.做好群众饮水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居民个人卫生防护意识,防止疾病经水传播,建立和公开我市饮用水安全监督举报电话,让市民发现饮用水质量问题及时报告市卫生防预监督部门,杜绝饮用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市应以“确保城镇供水安全”为根本宗旨,牢固树立“供水不出事,出事无小事”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城市供水平安。

5.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五

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近一年的时间了,回首过去的一年,虽然工作上经历了很多困难,但对我来说每一次都是很好的锻炼。一年来,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全体同仁们的支持配合下,学校的安全工作落实的有声有色。我个人对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有了一点头绪和自己的思路与见解。下面主要就学校怎样加强学校安全的教育管理讲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明确领导及教师责任,真正从制度上完善学校安全制度。要进一步明确学校是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负总责,分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其他负责人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负责。

二、要把学生安全放到学校的议事议程当中,真正从根本上给予重视。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讨论会等方式让老师真正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强教师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同时在与家长交流这一层面则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方式加强对学生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三、班主任要把安全教育摆在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位置。

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来完成的,责任重大。班主任不但要了解有关的安全常识,而且要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天天讲安全,时时提醒、监督、检查。每一次大型活动前都要讲安全,活动结束后还要总结。大部分的学生自律性较差,班主任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细致地做好工作。如:学生之间闹矛盾要及时解决,避免发

生安全问题。对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学生要反复进行教育,用具体的实例感化他们,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班会课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利用班会课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感恩教育与危机防范教育。要针对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点,通过放录像、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和竞赛、师生自编自演小品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班主任站在安全教育的第一线,在学生安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四、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地进行安全教育是必要的。比如:体育课的安全隐患较多,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再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课,教师要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清楚,确保学生实验过程的安全。其它学科渗透安全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不能千篇一律。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把学生的安全教育放在教书育人的重要位置。

五、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校是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有了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安全事故才能降到最低。不少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各种形式,请有关专家到校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如:开展法制专题讲座、消防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及培训小交警;防疫部门定期到学校宣传和检查疫病防治。除此以外,交通大队还主动为学校增设了绿

色通道,治安大队对学校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这些做法,不但使学生增长了有关安全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的安全教育社会化,更进一步看出社会对学生安全的关注。

另外,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要根据孩子成长中不同的年龄特点,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要做到时时关心、时时提醒。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家长愿意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为孩子做一件事情或者孩子要求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安全。孩子出事往往是家长少说了一句话,或者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因此,家庭的安全教育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我呼吁我们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教育全面,对安全工作不能存有丝毫麻痹侥幸的心理。我们班主任必须注意如下安全教育工作:饮食安全教育,卫生扫除安全教育,课间及午休安全教育,用电、用火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外出活动安全教育,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教育,游泳安全教育等。此外,像学生伤害、斗殴、敲诈等恶性事件,网吧问题等引起的新的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防患于未然,把对学生的伤害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

与儿街明德小学龚本田

6.对学生安全家长意见和建议书 篇六

1、不要过多的布置作业,有些十分简单的`作业也让学生重复做,这样太浪费时光。由于作业过多,有些学生的采取抄作业,以逃避老师的责骂和处罚。这样的作业对学生害多于益,也达不到老师布置作业的初衷。推荐适当布置些作业,让学生有时光自我独立完成,这样收效能够还好些。

2、我们都是读过书的人,学校的老师们在读书时也未必都是常胜将军,期望老师多给学生一些包容,一两次考试失误,不要太责怪学生了,谁不想每次都考好成绩,谁不想当第一,但失误也是难免的。我觉得老师应帮忙学生找找失误的原因、安慰一下,这样做可能比责怪学生更管用些。

3、常有老师下课拖堂,下午托管时上正课等现象,下课拖堂学生没有时光上厕所,中午放学时拖堂影响学生去食堂就餐。上一天的课学生已经十分疲倦了,托管时再上正课效果必须很差,期望学校予以干涉,做到准时下课、放学,托管时让学生复习、做作业。

7.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七

㈠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麦积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 北连清水、秦安县, 西接甘谷县, 南邻陇南市的徽县、两当县及天水市秦州区, 东与陕西省宝鸡市比邻。东西长120km, 南北宽50km。海拔748.5m~2559.7m, 相对高差1811.2m。从地形地貌上大体可分为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沟壑区两部分, 海拔1000m~2700m之间。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7℃~10.9℃, 无霜期140d~200d。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为500mm~600mm, 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9月。年蒸发量为2120mm, 年降水量变化较大, 山区降水较多, 从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规律。

麦积区全区辖17个乡镇, 3个办事处, 村民委员会476个, 村民小组2005个, 全区总人口58.21万人, 其中乡村人口45.14万人, 劳动力16.5万人, 总面积3497.7km2, 耕地面积4.855万hm2。农业总产值3.67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457元, 自然条件差, 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区, 属全国贫困县区之一。

麦积区水资源主要是降水、自产地表水、入境水、地下水四部分。根据《甘肃省水资源报告》, 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5400万m3, 故麦积区水资源总量为113480万m3。

㈡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概况根据《天水市水电综合统计》年报中工程处数、农田实灌面积, 实际取水定额等资料进行估算, 可供水源按引水和提水两种形式统计, 麦积区引水工程供水量为1749万m3, 提水工程供水量为1019万m3, 故地表水供水量总和为2769万m3;地下水供水不仅包括农村供水量, 也包括城市供水量, 麦积区地下水供水量为3651万m3, 总供水量为6462万立m3。2000年全区实际总用水量为6761万m3, 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为648万m3, 工业用水量为455万m3, 城镇公共用水15万m3, 环境用水13万m3, 农村农灌用水4863万m3, 农村生活用水766万m3。

总之, 麦积区水资源开发率低, 主要是地处西部, 受经济发展滞后等因素影响。根据《天水市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复核评估报告》麦积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27.67万人, 省级核定控制人数为26.81万人, 经水利部复核21.64万人, 其中高氟水7.17万人, 苦咸水13.93万人。大部分饮水不安全地区属工程性缺水。“十一五”期间麦积区应当仅仅依托区域内水资源, 抓住历史机遇, 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切实做好饮水安全保障工作, 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是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 解决我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一项艰苦复杂长期的历史任务, 只能随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财政实力、农民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提高等同步解决。为了避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出现标准低规模小, 建后时间不长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水平提高的现象, 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和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需作出合理安排。

二、对天水市麦积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布局的建议

通过对麦积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实施方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调查, 结合麦积区农村饮水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㈠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程规划, 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布局做好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明确总体发展思路和布局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工作的基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饮水工程规划, 对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要建立和健全规划实施的检查监督管理和完善制度。

㈡应优先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在城市郊区应优先考虑城市管网延伸。在农村应优先选择优质水源, 扩大优质水源的供水范围, 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如果暂时无法做到集中供水, 也要按照近期与长远结合, 分阶段实施的原则, 在目前的工程规划和技术方案中, 充分考虑为长远发展留存余地。

对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和缺水的渭北干旱山区, 着重从水源上入手, 以饮泉工程和雨水流场工程为主。对没有可直接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但有条件可修建大型集流场的地方要统一配置资源, 实现先集流, 再集中进行水处理, 再集中供水, 以提高饮水安全程度。对居住相对分散的平原区居民, 近期可建设手压井、大口井、变频无塔供水系统等形式的供水工程, 远期还可以通过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解决。

三、对天水市麦积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议

㈠建立责权明晰的工程管理体制参照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 水行政主管部门是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部门, 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制度, 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情况实施指导和监督。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新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产权归国家、集体所有。供水工程涉及用水协调、水处理技术相对比较复杂、供水保证率相对高、工程影响相对重要的问题, 宜采用专业管理机构和用水户协会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 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 保证工程长期稳定运行。集中连片供水工程的管理可以组建麦积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站, 由供水工程管理站或用水合作组织负责对工程实行统一管理。不跨乡镇供水工程, 工程产权归乡镇水管站或乡 (镇) 政府, 乡镇水管站一般由乡镇政府和水利局负责组建;跨乡镇供水工程, 由区水利局对固定资产行使管理权, 成员由水利部门和受益村代表组成, 村级代表应通过用水户大会选举产生。集中连片供水工程一般实行两级管理, 村以上的骨干工程及附属设施由区水利部门或乡镇水管站成立专门机构, 由专人负责管护, 村级以下工程由成员由受益村用水组织管理。乡镇供水工程较好地避免了单村供水的弊端, 乡镇供水站作为用水户的代表, 两者的结合既实现了专业化管理、行业监督, 又体现了群众利益。对以村为单元的小型集中型供水工程, 在受益农户民主协商的基础上, 依托村民小组或村委会按照“自愿组织, 自愿参加, 民主议事, 民主决策, 互惠互利”的原则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用水户协会, 实行自主管理。农民自筹资金大部分用于村内支线工程和入户工程部分, 产权比较好界定, 所以村级供水工程产权 (包括国家补助部分) 应归属受益农户集体所有。日常运行管理工作交给用水合作组织进行民主管理, 配水的公平性和运行收费由农民自己协商解决。

㈡大力推广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管理机制农村供水应定义为“准公益性事业”, 应通过明晰农村饮水工程所有权和经营权, 落实工程建设和管理责任, 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应依据水利部颁布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制订健全的工程运行、维护、水费计收等管护规章制度。在农村饮水工程建成后管理中应重视运用市场机制, 但由于农村供水的“准公益性事业”性质, 不宜完全推向社会, 因此对于承包租赁拍卖等经营方式必须慎重。

参与管理的实质是受益群体成为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主体, 参与式管理主要针对供水工程而言。农村分散供水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有、自管、自用”的体制。对跨村或以村为单位的中小型集中供水工程, 组建用水户协会、用水户小组、用水管理委员会等参与式管理组织, 大力倡导用水户全过程参与, 实行自主管理。

㈢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饮水安全工程的水价应在政府主导下, 按照补偿成本, 合理收益, 优质优价, 公平负担的原则定价。供水定价应按照非农业用水进行, 水价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和依法计税的基础上按净资产计提利润, 利润率按照国内商业银行长期贷款利率加2个~3个百分点确定。在人饮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应提取折旧, 专款储蓄, 以备工程老化后重新投资, 减轻政府负担;对于农村特困户孤寡老人等应造册登记, 相关部门拨专款, 每月给予最基本的清洁卫生水定额补助。这样既保证工程的良性运行, 又体现政府对农村特困群众的关怀和保护, 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农村饮水工程提供的是一种特殊商品, 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消费市场, 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追求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但又要使工程走向良性运行的轨道, 合理的水费计收制度是工程良性运行的保证。对于工程的运行, 不管采用何种管理方式,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收取水费, 要保证水的可持续利用, 最终必须落实到工程建后费用的积累上来, 只有落实了工程折旧费、工程管理费和工程的维修费用, 才能真正使工程持久运行。

集中供水工程实行有偿供水, 计量收费。核定水价采取价格听证、论证、征求意见等形式, 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应由县级物价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主导价, 由于政策因素的影响, 当实际供水价格成本水价时, 不足部分可以通过申请财政补贴办法解决。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 以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供水站实行公示制度, 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 公示内容包括:政府批准的各类供水价格, 各用水户的用水量, 各用水户应交水费和实交水费, 要制定完备的水费计收法规, 如水费核定计收和使用的实施细则等。

四、对麦积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保障措施的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面广量大、工程规模小, 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内容之一, 有很强的公益性, 其服务对象是广大农民群众, 因此,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筹措需要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 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配套和受益群众自筹解决。所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筹措需多层次、多渠道投入包括受益群众的投工投劳。

建议通过以下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地方财政挤一点、社会各界筹一点、群众集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将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整合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资金配套;在政策允许和农民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动员受益户筹资投劳;动员、激励集体组织和个人投资入股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既采取政府支持、政策鼓励、社会引资、群众筹措和投工投劳等多种方式扩大资金来源。

8.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八

[关键词]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1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现状

1.1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堪忧。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除极少数学校食堂配有更衣室、粗加工间、厨房、库房、备餐间等外,很多学校食堂仅有厨房和库房;绝大多数学校食堂的消毒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没有能够发挥消毒作用;各个学校的“三防”设施不全,有个别食堂存在苍蝇乱飞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存在,反映出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对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投资欠账太多,致使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卫生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特别是农村和民办学校食堂情况更加严重,已经严重制约和影响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的改善,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

1.2安全意识不高,食品安全知识严重匮乏。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没有得到很好的培训,都是按照以往经验来处理发现的问题。有一些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知识一问三不知,还有一些从业人员没有参加健康体检。虽然以前从业人员也参加过培训,但对他们自身来说,都是流于形式,培训结束一切照旧,卫生意识亟待提高;

1.3无两证经营现象严重,学校食堂管理存在许多盲区。根据前期统计,我市有一半以上的学校食堂存在无证经营的现象。出现无证经营现象的原因,据相关人员介绍,主要是由于这些学校食堂没有达到卫生条件规定要求,管理不规范,无法给予发证,也没有要求停业整顿或停业。还有一些是由于执法力量不足,机构改革不到位,没人去监管,很难对全市学校食堂实现监管全覆盖。

2 学校食堂加强监管的建议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我市学校食堂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善学校食堂饮食安全的现状。

2.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逐步完善学校食堂基础设施。目前,由于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市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寄宿制学校,但由于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重视不够,这些学校的食堂硬件设施极其简陋,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极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威胁着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食堂建设作为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分割的系统工作,把食堂建设作为最基础、最优先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食堂的各种硬件设施建设,确保食堂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学校负责人要从思想上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不能只讲教学不考虑学生安全,要做到两方面都要抓,而且都要抓好。

2.2健全机制,完善管理,全面提升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建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责任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学校食堂内部管理,在涉及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工作,学校必须主动介入,有专人参与管理,特别是在采购、储存、加工、制作、消毒、保洁、留样等环节必须按工艺流程管理到位,避免食物的交叉污染、腐败变质,防止食物中毒。同时在聘用人员时,学校应通过审查备案,尽量保持从业人员的相对稳定。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有效促进整体服务水平。完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机制,并对其进行严格的卫生常识、食物中毒的预防、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以及业务知识、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把从食品原料采购、加工制作到餐桌等环节的各个关口。对食品原料采购源进行记录备案,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逆向可追溯。

2.3明确职责,加强监管,确保食堂卫生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明确学校法人是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对学校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完善、科学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考核、奖惩办法,强化学校食堂管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日常监管,强化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确保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2.4加大宣传,强化培训,打造全社会关注的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相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相互配合,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和开展讲座相结合的方式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广大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组织执法人员走进学校,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学习食品安全基本常识,让学生养成卫生、科学、健康、安全的膳食习惯,营造学校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食品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辨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自我保护能力。.

3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学生是21世纪的新主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学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要重视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加强监管工作,确保学生的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7年全国食物中毒报告情况的通报[J].卫办应急发[2008]24号.

[2]董晓梅,何志桂,麦承罡等.广州市部分居民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578-579,584.

[3]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3)

9.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九

国家和集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集中体现,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安全生产工作在企业、事业单位中逐步得到重视,安全生产与经济工作的关系趋向融洽。

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催人奋进,安全事故的出现令人焦虑和不安。加强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我们安全专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因此,对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剖析,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措施和建议

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本质安全,必须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要求去实现安全生产。

1、坚持安全工作的法制原则

《安全生产法》在2002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国务院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进行了积极的调整,成立了由国务院直接领导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此可见国家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对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关心。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及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我国的法制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开展安全工作就必须认真坚持这项原则。《安全生产法》的是我们开展安全工作的指南,其对 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了完备细致的规定。

2、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

企业如果安全措施费用投入不足,加之设备老化、安全设施不健全,常有生产事故发生,并导致生产作业人员伤害。经过认真反思和学习,不断加大了设备更新、安全设施维护、劳动者个体防护的资金投入,为生产中的关健安全设施配备安全保障系统。

3、加速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

我国安全技术研究工作尚属起步阶段,从世界范围来看,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很多,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果。我国由于长期以来忽视了安全人才的培训,特别是高级安全人才的培养,安全研究工作还处于落后地位。在当前大力提倡安全工作、重视安全工作、发展安全工作的社会环境下,急需掌握安全知识、勇于献身安全事业的安全专业高级人才。来促进安全科技和研究工作的发展。只有大力培养安全人才,具有丰富的安全技术队伍和人才贮备,才会使我们的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

10.食品安全的建议书 篇十

您好!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假冒伪劣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垃圾食品”包装新颖、颜色鲜艳、口味奇特对幼儿具有很大诱惑,因而十分畅销,但是这些“垃圾食品“含有违法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容易影响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大隐患。国家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为更好地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社会特别是各位家长朋友应与幼儿园携起手共同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幼儿食品安全素养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让孩子们健康饮食、健康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建议家长们注意以下几点:

1、随着天气的变化,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希望您能对自己的孩子加强个人卫生及食品安全教育,平时不要到一些无证摊点购买食品、饮料,教育幼儿不喝生水、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购物时一定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一律不得购买和食用。

3、了解孩子饮食特点,介绍各类不安全食品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引导孩子合理膳食,以正餐为主,少吃或不吃零食。

4、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随便在园内乱扔果皮纸屑、包装袋、糖纸等垃圾,保持整洁的校园卫生环境。

同时幼儿园也将进一步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利用教学活动等向幼儿宣传。拒绝不安全食品进园;帮助幼儿树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保障广大师幼饮食健康安全,创建和谐校园。

11.维护外资并购中产业安全的建议 篇十一

一、完善外资并购的政策法规体系

对于外国资本的进入,特别是外资并购本国一些重要行业领域的企业,大多数国家都有所控制,或采取反垄断法,或采取特别立法。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允许试图垄断本国市场、危害产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外资并购活动发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外资并购将逐渐成为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消极地抵制、排斥外商并购投资是错误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更是力不从心(甚至会引起政府效率下降和损害投资环境并落下政府干预正常市场竞争的口实)。为此,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旨在规范外资并购行为的法律法规,使得对外商并购投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在法制化、规范化和透明化的基础上。

此外,鉴于并购投资有别于“绿地投资”的特点,建议作为对我国现有《反垄断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等法规政策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有关部门应出台指导外资并购投资的产业目录,重点对电网、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等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外资并购投资设置“准入”门槛。

二、尽快建立外商并购投资的部际联合审查机制

从国际上看,即便是发达国家,对外商并购投资的事先审查也是非常严格的,且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审查机制。

目前我国对包括外资并购和“绿地投资”等外商直接投资活动的审批管理,处于分散管理、同时又多头管理的状况,相关职能分散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务院国资委等多个部门。由于受部门职责分工的限制,有关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再加上相关外商投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实践中现行有关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措施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外商直接投资活动尤其是对外资并购项目的管理和监督并没有完全到位。建议尽快改革有关政府部门职责分工中存在的问题。

对外商投资投资中分散管理、多头管理并存的问题,建议借鉴日本“综合安全保障阁僚会议”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的做法,尽快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工信部、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参与的部际联合审查机制,即:将现有对外商投资活动尤其是外资并购投资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职责进行适度整合和集中,重点对包括电网、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金融业和重大装备制造业等国民经济命脉行业和关键领域内的重大外资直接投资项目及外资并购投资项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进行联合审查。

三、建立和完善对外资并购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只注重对外资直接投资项目的前置性审批管理,相对忽视了外商投资项目/企业成立后的跟踪监督和后期管理。为更有效地利用外商并购投资,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外资并购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外资并购项目核准(审批)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设立过程中严格把关,使其投向符合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的导向政策,同时更应加强对并购投资完成后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阶段的检查监督,督促外方兑现承诺,以切实维护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以及社会公众利益。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维护产业安全中的作用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各行业协会在配合政府管理、组织企业自律、开拓市场、研发产品、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应对反倾销国际贸易争端、维护行业整体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相对政府以及单个企业而言,行业协会无疑更加了解和掌握行业技术、市场供求、价格、品牌、投资信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在维护产业安全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应更具有发言权。今后,应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在提供咨询服务、反映企业诉求、规范行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维护产业安全等方面的作用。

12.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十二

SAC/TC100经组织专家认真研究20051908-T-312草案稿后决定将该标准草案的题目、结构等均进行修订,标准内容重新设计。现征集对该国家标准草案的题目、结构、内容等的意见或建议,同时欢迎相关单位报名参加编制工作。

秘书处联系人:张跃

电话:13311578370, 010-88513505

传真:010-80115555转738469

地址:北京2808信箱51分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区首都体育馆南路1号)

网址:www.tc100.org.cn

13.加强食品安全的建议书精选 篇十三

以下是我对加强旅行食品安全的几点建议

旅行食品安全

1、不宜购买流动商贩出售的食品,要在正规、有信誉的商场、超市购买。注意看食品经营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的证明。

2、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预包装食品,索取并保留好相关单据,如出现问题可作为投诉或申诉的重要凭据。

3、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存在破损或外漏的情况,是否有受胀起鼓的现象,若有此现象,表明食品可能已被污染或变质。

4、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厂家的名称、地址、电话是否齐备,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注有配料表、生产批准文号、QS标志等,还要注意贮存条件提示。

5、购买进口的预包装食品,要注意看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还应当看包装上是否载有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国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14.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十四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今年5月份,厦门市几所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高达上百人,经调查,中毒事件由学校课间餐提供存在质量问题面包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而另一方面,据公安部网站消息,今年上半年,各地破获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500余起,公安部挂牌督办重大食品安全犯罪案件80余起。2017年初,上海市侦破“淮南牛肉汤特产商会”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现场查获大量含有罂粟壳粉末的香料,涉案金额400余万元。2月,安徽破获系列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收缴假盐200余吨。6月,根据当地广西南宁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捣毁生产、仓储窝点6个,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公安部数据在显示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力度加大的同时,同时让人们看到了食品安全事件数量之多,影响之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大、最敏感的民生。然而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发,主要原因:一是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且规定比较泛,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相关部门对违法犯罪分子惩处力度不够,企业违法成本较低,很多不法企业在暴利的驱使下顶风作案;三是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权责不清,各部门之间工作无法实现无缝对接,不能形成合力,监管责任难以落到实处;四是食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道德水平不高,在利益的驱使下,从业人员罔顾消费者身体健康,追求暴利;五是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弱,贪图便宜购买不正规渠道食品。

为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建议:

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科学详尽的食品检测标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体系,尤其是相关细则,增强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使生产经营者有章可循,监督管理者执法有据。

二要进一步理顺强化部门职责。加大检查、监管力度,并明确权责,切实保证工作无缝对接,实现监管工作无空白、无死角。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建立既分工负责又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

三要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增加其违法成本。在种植养殖环节,加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力度,在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在流通环节,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整治力度,在消费环节,推进对餐饮业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在整治过程中,坚持执行严管重罚。

四要进一步加大对食品(农产品)行业的帮扶引导力度。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采取政策引导、资金引入、技术扶持等手段,帮助和扶持本地食品(农产品)行业的发展,逐步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食品企业生产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五是加大对食品加工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力度。加大食品安全培训力度,进一步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弘扬尚德守法的社会风气,从源头上夯实食品行业安全基础。

15.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十五

1 基本情况

昭觉县位于凉山州腹心地带。属半农半牧彝族聚居县。全县幅员面积2 699 km2。其中农地61万亩、林地100万亩、草山草坡209万亩。辖47个乡 (镇) , 现有人口27万人, 其中彝族占97.8%。2010年末, 全县四畜存栏86.32万头 (只) , 四畜出栏64.77万头 (只) , 畜牧业产值达6.0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61.33%。畜牧业已成为昭觉县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昭觉县防疫体系已初具规模, 现有县动物防疫监督站1个, 基层畜牧兽医站47个。现有基层畜牧兽医人员71人, 村防疫员271人。基层兽医具有中专用及以上文化程度51人。在基层兽医干部中具有初级职称27人, 占38%, 村防疫员绝大多数是小学文化。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负责《动物防疫法》、《畜牧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承担着近150多万牲畜的疫病防治, 并承担畜牧兽医新技术、新专利和新成果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

2 动物防疫及食品安全现状

2.1 动物防疫防疫工作现状

2.1.1 口蹄疫:

对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对所有牛、羊进行O型-亚洲I型口蹄疫强制免疫;免疫密度达到应免畜的100%;由于牲畜耳标不能及时组织到位, 因此牲畜戴标率不高。

2.1.2 高致病性禽流感:

对所有鸡、水禽 (鸭、鹅) 和人工饲养的鸽子等禽只实施强制免疫, 免疫密度达100%, 存栏家禽的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1.3 猪瘟:

对所有猪实施强制免疫, 免疫密度达100%;免疫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1.4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对所有猪实施高致病性蓝耳病强制免疫;种猪配种前要进行1次高致病性蓝耳病强化免疫。

2.1.5 鸡新城疫:

对所有鸡实施全面免疫, 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及规模鸡场新城疫免疫密度达100%, 其他地区达8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

2.1.6 狂犬病:

对所有犬实施全面免疫, 城关限养区犬只狂犬病免疫率达95%以上;农村犬只狂犬病免疫率达85%以上。

2.1.7 畜禽圈舍消毒面达100%。

2食品安全工作现状

2.1检疫工作:

各乡兽医人员负责辖区内动物及动物产品产地检疫工作, 县动物防疫监督站检疫人员负责城关屠宰场的肉食品及进出境动物及产品检疫工作。

2.2兽药及饲料使用和监管:

县饲料工业办负责全县饲料使用和监管;县动物防疫监督站负责全县范围内兽药使用和监管, 每年开展1~2次集中检查整治;基层畜牧兽医站负责辖区内兽药、饲料使用和监管。

3 动物防疫及食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3.1.1 部份领导重视不够:

《动物防疫法》颁布十多年, 在强制免疫制度组织实施上, 国家至今未出台动物免疫规划、强制免疫经费保障、强制免疫实施办法等相关的免疫配套法律法规, 致使部份乡 (镇) 领导对动物防疫工作不够重视, 主要依靠基层兽医人员具体实施, 因此动物防疫工作很难开展。

3.1.2 法律宣传不到位:

《动物防疫法》颁布后, 由于普法宣传工作力度不够, 整个社会尚未形成依法防疫意识。一方面养殖户尚未认识到接受免疫是一项法定义务, 主动接受免疫的意识不强, 存在被动履行义务的问题;另一方面少数政府及相关部门未认识到组织实施动物免疫是一项法定职责, 存在消极被动的问题。

3.1.3 基层队伍不稳定, 综合素质较差:

经过多年来乡镇体制改革, 目前基层防疫队伍面临“线断网破”的被动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设在基层的动物防疫组织 (乡镇畜牧兽医站) 名存实亡, 现有兽医技术人员有相当的时间都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专业服务运行困难;二是现有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且年龄老化, 知识老化。昭觉县经编委核定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编制为94人, 而实际在编的只有71人, 缺编23人,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中具有中专学历的51人, 占71.8%;30岁以下13人、占18.3%;35~50岁53人、占74.7%;50岁以上的5人、占7%;三是基层防疫队伍待遇差, 兽医专业人员不愿进入, 队伍呈现断层状态。自1990年以来, 昭觉县畜牧系统只进了2名畜牧兽医专业的大专毕业生, 近年来的畜牧兽医队伍充实人员, 有相当一部份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军转安置人员和非本专业毕业生。

3.1.4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2005年以前, 昭觉县基层防疫组织经费主要来源于防疫收费, 而本县防疫收费标准极低, 保证不了以防养防, 导致基层防疫组织运转难, 从而造成长期拖欠州局生物药品款。2005年县财政将动物防疫生物药品款纳入了财政预算, 而动物防疫药械款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经费未纳入财政预算, 基层半脱产人员工资每人每月只有30元, 2010年, 经过多方努力, 昭觉县进行了兽医体制改革, 在原来的半脱产兽医人员中考聘了25名兽医事业人员, 考聘人员, 每人每月工资800元, 而未考上的兽医人员转为村级防疫员, 至今为止, 每人每月工资只有200元。这200元工资中, 每月有50元属于州财政补贴, 不能按月拔付, 上年的要到第二年春防才能兑现。由于兽医技术人员待遇低, 保障差, 基层兽医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3.1.5 部份群众防控意识较低:

对动物防疫意识淡薄, 以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 部份群众不愿意接受动物防疫, 对牲畜进行隐藏, 逃避防疫, 从而降低了防疫密度。病死畜禽随意乱扔, 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3.1.6 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失当:

自1998年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管理权限下放到乡政府后, 由于基层兽医人员隶属关系是在当地财政, 不得不长期从事与自身职能不符的工作, 而忽视了本职工作。个别乡 (镇) 对基层兽医人员管理不严, 甚至调动和更换频繁, 业务部门所下达到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考核指标没有约束机制。

3.1.7 基础设施薄弱:

2008年以前基层兽医站基础设施只有1台冰箱, 2007—2009年争取到国家乡镇兽医站设施建设项目, 现已维修 (改建) 47个基层兽医站, 每个站采购了冷藏包、喷务器等简单的仪器设备。由于项目建设资金少, 2008—2009年兽医站建设项目还没有验收, 房屋已出现漏雨和垮塌现象。所有设备均由政府服务中心采购, 至今为止, 仪器设备还未全部到位。除此之外, 基层兽医站无任何诊疗设施, 难以适应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

3.1.8 养殖水平较低:

昭觉县属少数民族地区, 农户敞放散养畜禽占据主导地位, 全县畜禽规模养殖数仅占畜禽饲养量的10.7%;且目前散养畜禽农户普遍存在养殖畜禽是副业的观念, 市场意识淡薄, 防疫意识差, “重养轻防”现象较为突出, 动物防疫公共意识严重缺损, 在动物免疫过程中, 农户缺乏自主防疫意识, 甚至极少数养殖户拒绝政府组织实施的免疫注射工作。养殖方式和养殖观念决定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较为分散, 存在面广, 量大, 操作难的问题。

3.1.9 动物防疫操作欠规范:

免疫作为一项技术措施, 组织实施时必须依据科学的技术操作规范。在现实免疫注射工作中, 由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实施者业务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免疫注射工作不能按科学免疫程序实施, 主要依靠行政突击等方式去实施, 致使动物免疫密度不高, 免疫抗体保护水平差。

3.2 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3.2.1 食品安全重要性认识不够:

食品安全工作需要畜牧、工商、卫生、质监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 才能切实抓好此项工作,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虽然每年各相关单位都与县食安委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 但是由于部份领导和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每年只在在县食安委安排的时候集体开展一至两次集中整治活动, 平时工作各部门疏于配合, 而是各自行动, 不利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3.2.2执法监督力度不够:由于各部门疏于配合, 在执法过程中, 只靠一个或者两个部门, 在处理违法案件中很难按照有关文件进行处置。由畜牧部门查出的私屠滥宰事件时有发生, 但单靠畜牧部门根本无法《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置。这给食品安全工作造成隐患。

3.2.3 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不规范:

昭觉县现有农贸市场18个, 而真正开展市场动物产地检疫的只有解放沟、洒拉地坡、四开等寥寥无几的几个市场。且检疫没按正规的检疫程序进行, 只是凭检疫人员感观检查动物是否健康, 检疫结果的判定必然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城关市场的屠宰检疫, 也只能凭检疫人员的感观及经验进行宰前和宰后检疫, 没有任何检疫设施, 对常规的动物疫病进行快速检疫。宰后检疫成了纯粹的检查寄生虫。动物及其产品检疫不规范, 很难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4 建议

4.1 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社会动物防疫意识。

切实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知识, 动物疫病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社会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知识, 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纳入社会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中奠定基础。这对依法组织, 科学实施强制免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动物免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实践证明, 在目前千家万户散养畜禽占主导地位的养殖方式下, 由政府组织实施动物强制免疫, 是保证强制免疫制度有效落实的关键。既由“政府部门保免疫密度, 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近年来, 昭觉县采取的“行政业务两条线”组织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县人民政府与各乡人民政府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五包”责任制, 将动物免疫工作纳入政府年度考核, 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在动物免疫中的主导作用,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加大监管力度, 为全面提高动物免疫密度创造外部环境, 有效的保障动物强制免疫制度的实施。

4.3 加大经费投入, 建立建全强制免疫等公益性防疫经费保障机制。

《动物防疫法》规定, 强制免疫等公益性防疫经费应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投入, 一是将动物防疫所需生物药品款及组织实施药械等相关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以保证基础性动物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将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以保证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三是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工资待遇, 以稳定基层兽医队伍。

4.4强化基层站管理, 完善兽医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州有关乡镇兽医体制改革文件的要求, 将人员、经费配齐。基层站管理实行人员、业务、经费“三权归县”, 条块结合, 以块为主, 双重管理。以充分调动兽医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4.5 加强检疫, 以检促防。

加强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 严格执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 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动物出售, 进场屠宰, 检疫员要将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证明必备条件之一, 真正做到动物及其产品凭免疫标识和检疫合格证明等上市、销售和运输。县局抽出一定资金为城关市场和有农贸市场的18个乡畜牧兽医站配备快速检疫箱等相应的检疫设施, 规范昭觉县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工作, 从而起到以检促防, 提高畜禽养殖户的自主防疫意识, 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4.6 联合办公, 提高执法监督力度。

畜牧、工商、卫生、质监等多个部门成立联合办公室, 集体办公, 将集中整治活动与平时工作结合起来, 提高执法监督力度, 减省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4.7加强培训, 提高动物防疫技术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对现有的动物防疫技术队伍实施知识更新轮训, 既在已具备中专水平的基层兽医人员中选拔一批综合素质强的再深造, 对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半脱产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 以稳定防疫队伍, 保证现行工作运转;二是制定鼓励政策, 引导大中专院校兽医专业人才向基层一线队伍合理流动, 改善基层队伍结构;三是出台执业兽医法规, 完善执业道德, 执业法律, 推进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

16.对食品安全的建议 篇十六

关键词:农机;安全监理;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S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8-46-1

1 充分认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惠民政策的出台,使我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农机作业领域拓宽使农机安全事故处于多发、易发、高发期,对农机安全监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机安全生产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安全监理要切实解决农机安全监理执法主体、资金投入、装备落后、人员素质等问题,就必须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地位,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水平,改善农机安全执法条件,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安全监理在保障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体现了国家对农业机械化安全发展的高度重视。所以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各项任务上,把行动落实到各项措施上,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局面。

2 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对策及建议

2.1 提高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

对于整个农机监理工作来说,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建设是基础,一支过硬的监理队伍要求在职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高尚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及思想品质,同时还要具备服务理念。对农机监理队伍要加强技能与业务的培训,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做到工作有针对性、有目标,照章办事、责任明确。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农机监理人员必须要着装整洁,文明用语、手势规范、礼貌待人,做到公正、公开、合理办事,杜绝出现徇私舞弊、打击报复、暗箱操作等现象,用优质的服务来满足社会需求。

2.2 加强执法力度

农机监理工作中,路查、田检是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路查、田检,对部分违章人员进行监督与震慑,达到对少数人员的惩处,起到教育多数人的作用。对违章操作的农机操作人员,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教育,让农机操作人员切实感受到农机监理的威严。在执法中,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这样农机操作人员才能信任监理人员,监理人员自身的威信也能够提升。并且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维护法律的尊严,更好地促进农机监理工作的进行。

2.3 实施亲情化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农机监理人员应该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改变原有的对农机操作人员的想法,实施亲情化服务。把农机操作人员看做朋友,让其感受到温暖。在执法中,监理人员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与言行,树立起表里如一、秉公执法、一心为民的形象。此外,应该经常性地深入到基层中,了解农机操作人员的需求,聆听其呼声,真心实意地去帮助农机操作人员。作为农机监理人员,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熟悉掌握,配合自身优质的服务,达到服务农机操作人员的目的。

2.4 加强农机监理的内部管理

一是深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围绕狠抓队伍建设这一中心,提高工作质量,树立农机安全监理新形象,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和优良传统作风的教育,积极引导农机监理人员严格执行《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守则》、《农机监理礼貌用语规范》。开展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政治理论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行政许可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政治素质。特别是通过对农机监理考试员、检验员、事故处理员、信息管理员、档案管理员培训,提高监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做到不违背程序执一次法、不放弃原则办一件事、不超出标准多收一分钱,认真做好拖拉机及其驾驶员的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便民的原则,按照《拖拉机登记规定》和《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的要求,将拖拉机登记的事项、条件、依据、程序以及收费标准,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申请表示范本等在办理登记的场所公示,做好拖拉机登记工作;二是加强农业机械驾驶员管理。为了加强对农业机械驾驶员的管理,应对农业机械驾驶员实行驾驶证管理制度,要求其应当依法取得农业机械驾驶证,保障农业机械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安全和生产作业安全,维护驾驶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结语

通过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活动,使农机监理人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规范化工作意识,规范工作程序和执法行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以推动整个农机系统工作规范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树立农机部门良好的行业和社会形象,更好地发挥农机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上一篇:中山大学招生简章下一篇:少儿艺术培训学校学生上课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