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2024-09-02

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精选6篇)

1.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一

侨联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我会对口帮扶村坡心镇家家乐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帮扶目标任务,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

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方式,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着力改善家家乐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贫困户脱贫奔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帮扶措施,使家家乐村的贫困户(37户,127人)达到“八个确保”:确保贫困户家庭危房完成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能参与当地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每户至少输出1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1至2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稳定收入的主业,并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的贫困人口达到人均纯收入2500元以上。

帮助家家乐村实现“六个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基本改变家家乐村的落后面貌。

三、工作原则

(一)坚持群众脱贫与集体脱贫相结合的原则。以帮扶群众发展生产为切入点,推进集体经营的壮大,实现群众与集体共同脱贫。

(二)坚持当前脱贫与长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短平快项目入手,兼顾长效产业的开发,实现快速脱贫与长期奔康致富。

(三)坚持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以发展生产为基础,通过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动家家乐村文明建设。

(四)坚持帮扶支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帮扶支持为动力,加强基础组织建设,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一)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在增加财政扶贫投入的同时,加大部门项(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目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群众为主体,鼓励群众投工、投料、投资,合力促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

(二)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所有扶持的项目资金要进村入户,所有整合资金首先解决农户“八个确保”。

(三)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家家乐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同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扶持措施,在规划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优先扶持最需要帮扶的人群、最贫困的农户。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得到落实,成立局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高度统一、协同作战的帮扶工作体系,明确帮扶任务,高效协调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组长:*

组员:*

五、工作措施

(一)落实规划到户,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规划到户”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核查家家乐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账;针对贫困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分布组织落实;填写省扶贫办统一印制的《帮扶记录卡》,保证“一户一卡”;提高扶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关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及时更新。

(二)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和谐家家乐

培育“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加强家家乐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形式,增强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加强家家乐村民主法治建设,帮助“两委”建章立制,确保各项工作管理有制度,办事有章法,行为有准则。

(三)重点项目帮扶

1、泥砖房改造项目。根据“政府出一点、部门出一点、个人出大头”的原则,帮助仍然住在泥砖房和危房的贫困户(7户27人)住上“安居房”,改善居住环境。

2、专业合作社建设

2.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二

根据**区委《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办发〔〕6号),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工作精神,促进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经局党组研究,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区国家税务局挂钩扶贫工作方案》,本方案适用于2010年度及今后的挂钩扶贫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扶贫工作部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全面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战略,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健全责任制度,完善扶持措施,整合资源,全力以赴,加大对挂钩扶贫点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切实为扶贫点解决实际困难,实现扶贫开发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长:叶伟发局长

副组长:何金玲副局长

易泰山副局长

李越利副局长

阮洪业副局长

唐延安纪检组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梁勇生同志任办公室主任,郑茂春同志为挂钩扶贫联络员。今后若因人员变动,其工作由下一任职人员相应负责。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扶贫点开展调查研究,对需要扶贫人员进行排查。目前,经过排查,有十七名贫困人员被列入扶贫对象。

(二)春节前夕到扶贫点进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三)帮助扶贫点开发有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能够带动全村脱贫致富的生产经营性项目。

(四)发挥单位的各种优势,帮助扶贫点协调解决基础项目建设。

(五)整合本单位资源帮助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做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搞形式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切实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从思想上端正对贫困群众的认识,认真开展各类扶贫项目,为挂钩扶贫点脱贫致富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在对扶贫点调查研究在基础上,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列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股室,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三)搞好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加强挂钩扶贫日常事务和持钩联络人员管理,积极为扶贫工作创造条件。同时,要与区政府部门搞好工作协调、配合,经常与挂钩扶贫点保持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情况,切实做好扶贫工作。

3.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三

一、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

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村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主业,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二、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村委会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意义、作用和措施,扩大扶贫帮困的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2、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二至五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要在解决帮扶对象就业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广避门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途径,切实增强其“造血”功能。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输送贫困户子女就读技校等方法,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后向致富示范户的转变。使之在帮扶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4.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四

为切实做好樟塘镇古港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加强古港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全面落实改革开放和“十二五”计划任务,结合古港村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古港村地处漳州市东山县樟塘镇东北部,距县城9公里,全村面积2.09平方公里,分设6个村民小组,共380户,人口1641人,其中男性795人,女性846人,劳动力1062人,主要从事水产加工、建筑运输、海产品养殖等行业。现有党员73人。耕地面积916亩,山地面积917亩。全村有贫困户4户17人,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23户54人。201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2800元,村集体村财收入75.6万元(主要来源为上级补助)。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缺少耕地、资金。全村农民实有耕地700多亩,人均实有耕地面积只有0.4亩多,农业生产仍是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没有其他经济项目,生产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前几年开始发展的鲍鱼养殖,由于价格极度低迷,发展面临停滞。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来源少,缺资金成为制约本村村民发展经济的瓶颈。

(二)资源条件缺乏。地理位臵边缘化,与县城距离较远,对该村的经济发展辐射不明显,山地种植的果树早被淘汰,村民对发展山地经济缺乏资金、项目,干劲不足;唯一的滩涂、海域资源,受海区水质和养殖养产品价格影响,发包价格不高,严重制约本村经济发展。

(三)缺乏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全村共有劳动力1000多人,且多外出务工,目前村中仅存“妇幼、老弱、病残”部队,缺乏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和务工技能,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四)缺乏发展经济的“领头羊”,一方面村两委对于该村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没有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匮乏,村两委日常工作经费无法保证,无钱办事,正常活动无法开展,影响了村两委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职能的发挥。

(五)农民群众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由于该村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没有发展动力。部分贫困户还有严重的依赖思想,等、靠、要国家的扶贫救济思想严重。

三、古港村三年发展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努力,使古港村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村集体经济转变发展思路,力争在201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0万元(村财“自我造血”);二是农村环境卫生日渐美化。做好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实现村庄美化绿化亮化硬化;三是村民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确保村民年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做好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等方面的工作,改善生活质量,力争2016年年人均收入达到20000元;四是生态人文环境更加优化。加大宣传、建设专门的活动阵地,多举办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五是民主法治进程稳步推进。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建立和完善各类自治规章制度;六是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组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提升村级组织整体工作水平。

(二)基础设施和重点帮扶项目;

(1)入村主干道电网改造,缺口资金约20多万元;(2)村庄环境整治,规划建设入村公园和入村主干道拓宽,缺口资金待评估。

(3)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建设,古港生态渠清淤,缺口资金待评估;

(4)建设村农贸市场,缺口资金120多万元;(5)继续推进旧村改造项目,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拆除旧房100多间,还有50几户未拆,缺口资金100多万元。

(三)确保目标实现的对策措施。

(1)围绕“生产发展”目标,增加农民和村级收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努力增加村民收入。发展带动农产品的种、养、加工、销售等产业的同步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村闲散地块搞好规划设计,引进项目1—2个,加大村集体收入。

(2)围绕“生活宽裕”目标,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使村内村外主干道路路面硬化。完成村庄电网改造,保证村民生活方便。加大用于村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使45岁以下的村民都掌握1至2项生产治富技术。

(3)围绕“村风文明”目标,开展文明村建设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村民活动阵地建设。在村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村民活动室,使村民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继续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成立完善村民广场舞队和太极拳队等文化队伍,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陈规陋习,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围绕“村容整洁”目标,实施生态村建设工程。结合“两违”整治行动,清理违法占地和搭盖,建造垃圾驿站和完善村保洁队伍,组建环境督导队(老年协会),使乱搭违建、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实现环境“绿、净、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5)围绕“管理民主”目标,建设民主法制示范村。

5.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精神,扎实做好丰台镇杨涝池村精准帮扶工作,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精准扶贫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杨涝池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杨涝池村实际,制定了2016年精准扶贫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杨涝池村位于丰台镇北部,面积2.2平方公里,距泾川县城3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辖路南、路北、庄老、庄前、庄子何、上坳及山前7个村民小组390户1841人。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5户,有44户97口人享受低保。全村耕地4355亩,其中林地2260亩,林果面积1700亩,退耕还林面积870亩。农作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1个,果品专业合作社1个,电商服务点1个,金融服务网点1处,资金互助合作社1个,村级幼儿园1所,村级标准化卫生所1处,村属地界内有石油资源开采钻井3口。

(一)经济发展情况。2013年,杨涝池村人均纯收入1971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283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县城或乡内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杨涝池村设有一个村小学,全村一至三年级在校生28人,学前班10人,四至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丰台镇中心小学完成小学教育,并在丰台镇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依托村小学建办村幼儿园1所,入园学生达28人。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12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1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533人,参合率达到97%;2013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835人,参保率65%。全村60岁以上老人10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处于水泥公路路边,为8间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室等。村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六)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4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平均年龄46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3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70人,其中有女党员 11人,党员年龄老化。

二、主要制约因素

近几年来,杨涝池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个别组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民小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民小组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林果产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1.粮食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小麦、玉米、黄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

2、果品产业发展滞后。全村现有果园1700亩,其中丰产园不足300亩,果品质量不高,商品率偏低,其余1400亩幼园标准化管理措施落实的不到位。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养鸡为主,养猪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上规模的养殖户更少。

(四)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254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五)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70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49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4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虽于2008年修建村部(8间),但配套不到位,没有文化广场、娱乐设施,没有公共活动场所,没有专门的科技培训阵地。

三、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县政府对新阶段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神要求,抓住“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的大好机遇,以贫困户脱贫、农民增收为目标,把解决贫困对象的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实行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主导产业与庭院经济相结合,开发扶贫与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走畜牧产业为主,多种经营,主辅结合、综合配套,机制创新、全面发展之路,使村内有主导产业,户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一技之长,逐步建立起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长效机制,切实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为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

四、发展目标

利用“十三五”国家扶贫政策和实施精准扶贫有利时机,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把杨涝池村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六个明显提升”。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庄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区域明确。民宅建设坚持实用性与美观性、特色性相统一,全部达到楼房或砖瓦结构标准。村、组均通柏油或水泥路、村文化广场设施基本完善配套、村容村貌整洁,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村庄整治达到“五化”标准,即山头绿化、庭院美化、水源净化、能源清洁化、产品无公害化。

——主导产业形成规模。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宗旨和“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的工作机制,结合杨涝池村的实际把果品作为杨涝池村的主导产业,保证人均1亩果园,年收入户均达到15000-25000元。林果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果园面积基本实现全覆盖,挂果园达到1000亩,全村果品总产量达到15000吨,总收入达到2500万元。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强村富民。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超过全乡平均水平,全村基本脱贫。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新型医疗参合率达到100%,互联网入户率不低于50%,有线电视入户率、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村级组织明显加强。各项民主制度逐步健全,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村级班子达到“五好”要求,村规民约健全并实施到位。村级阵地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卫生室达标率和党务、村务公开率均达到100%,村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

五、帮扶计划

(一)突出特色兴产业,加快果品产业建设步伐, 促进畜牧产业规模开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一是坚持建管并重,果品产业开发在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按照有机果品发展方向,坚持发展果品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建管并重,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使果品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1)持续扩大果品基地规模。按照果树适生区全覆盖的思路,在新建补植上再用力,力争全村果园总面积达到2000亩,实现塬面果园整体覆盖的目标。(2)强势推进果园标准化管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组织村组干部和果园大户到果园管理先进的地区考察学习,邀请知名果树专家、技术人员现场培训,狠抓果园标准化管理。大力推行“行政+技术”双包责任制,组织专门班子定园子、定任务、定措施、定效果、定责任,严格考核,集中开展果品管理战役,全面落实优果措施和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全乡果园管理水平。(3)加快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合作社)等形式,发挥果品专业合作社积极作用,为农民提供各环节、多领域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动员农户申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00万元。(4)积极延伸产业链条。适时招商引资新建气调果库,不断健全果品产业链条体系。

二是坚持果畜互促,在畜牧产业开发上取得新突破。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后续产业来开发,按照“果畜结合、以畜促果、循环发展”的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在发展果品产业的同时以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引资融资,落实优惠政策,动员养殖户积极建办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个,确保肉鸡养殖小区正常生产。5年新增猪存栏100口,牛存栏200头,鸡存栏2万只,畜牧产业总收入达到800万元,人均达到500元。

三是坚持科技兴农,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突出抓好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机械运用。不断加强科技服务队伍网络建设,村有科技协会、组有科技中心户,户有科技明白人。加大科技培训和优良品种引进推广力度。

(二)夯实基础增后劲,全面改善农村人居条件,巩固扩大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成果。

抢抓政策机遇,全面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按照“尊重现状、因地制宜、围绕中心、体现特色、着眼长眼”的原则,构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全村60%的农户有小康屋住宅,农村危旧房完成改造20户,通过实施“三清五改”,村庄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初步达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一是突出通村油路建设。抓住国家通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和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确保组内道路硬化项目尽快落实建设。

二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以农村饮水、果园灌溉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按照新建与改造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全村剩余未通自来水的群众饮水困难,确保全村100%的农户安全卫生用水。以加快建设保灌节水型农业为目标,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打或维修机井,科学规划、分步有计划地建设高塬抗旱保灌节水农业设施,为发展果品产业创造水利条件。

三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图书室、体育场等,完成公共服务场所绿化美化亮化。

(三)科学发展促和谐,着力建设社会公共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持续扩大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建设,力争全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入户率达到100%。

二是文化体育事业。以改善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上建成村文化活动场所和科技文化阅览室,组建科技文化中心。深入开展农民健身运动。三是教育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村小学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普九”成果,下功夫进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村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分别达到95%和97%。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改善全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广泛开展优质服务,进一步夯实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促进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提高。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救济等救助,确保困难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不出任何问题,严格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使生活困难家庭都能够得到生活保障。

(四)积极培育第三产业和劳务输转,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一是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商流贸易业。商流贸易在该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从业人数相对还比较少,所从事的行业种类还比较少,鼓励村民走出去学,积极开拓经营领域,延伸如建筑建材领域的产业链,发展多样经济即可推动就业,又可增强发展后劲。

二是充分认识劳务输出的有因素和不利因素。据调查,杨涝池村,外出务的310人员中,大多以干粗、重、脏、累、苦活为主,他们中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仅为17.7%;由此可见,他们务工主要是以拼体力为主。科学的看,劳务经济本身也有它的先天优势和缺陷。其优势就在于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缺陷在于一旦务工者因身体原因或家庭成员原因不能外出时,就会处于无收入的境地,更重要的是短期内家庭经济就会陷入困难状态。因此,在劳务输出中,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注意家庭经济再发展所必须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要在注意提高本人及家庭成员健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参与市场角逐的经济技术含量,实现从拼体力向拼技术技能方向竞争转型,从而达到稳定收入的目的。

(五)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五个好”要求,培养一套素质高,团结,务实,能干事的村班子队伍,调整充实村班子的后备人选,保持村班子后备人选长期在5名以上,把那些有知识,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及时选入到村班子的后备人选,吸收到村班子队伍中来,让村班子人选后继有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目标责任制度、村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等各项制度的落实,提高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一个党员致富户帮扶一个困难党员、一个产业致富户帮扶一个困难农户、一个协会带头人带动一项主导产业”的“三个一”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先富帮后富、共同奔小康”活动,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村“两委”班子成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决策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下的新要求,作风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为民服务培养党员带头致富。

六、保障措施

一是抓好组织协调。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类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加强与项目涉及部门的对接协调,经常分析研究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按照规划目标进村入户抓点示范,开展政策宣传和信息服务。村两委作为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要负责协调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扶贫项目有序推进。

二是认真落实扶贫规划。切实加强与村上的沟通协调,及时分解落实规划中的各项任务,跟踪分析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矛盾和问题,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正确处理好尽心竭力帮扶与尊重农户意愿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统筹安排,共同推进,协调发展。

三是积极争取项目。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意识,把项目建设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位置,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加大落实力度,抢抓政策机遇,确保农村小康屋建设、危旧房屋改造、村庄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及“三清五改”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

6.食品集团公司2010年帮扶村扶贫开发规划方案 篇六

有”项目建设为载体,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实行整体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总体要求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067元的贫困户为基本对象,以30户以上的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为主线,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产业开发,提高劳动者素质,强化劳务输出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力量,配套建设,整体联动。把贫困地区作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贫困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整体扶贫效果,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的任务和目标

按照《**州千村扶贫开发百村整体推进2009年度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的精神,通过总结、分析我县三年以来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成绩、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实施“866”工程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使项目在实施中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更具实效的目的。

(一)主要指标

项目实施后,要使贫困村实现:

1、农户基本实现“八个有”。有青瓦白墙的安居房;有沼气池、节能灶或其它清洁能源;有水窖或自来水;有卫生厕(公厕);卫生厩(独立畜厩);有稳定可靠的产业增收项目或劳务收入;有硬化院心;人均有一亩400公斤以上的稳产农田地;人均有一亩特色经济林果。

2、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六个有”。有村组简易公路(村容整洁、道路畅通);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入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1项以上形成规模的增收产业;有广播电视信号覆盖;有固定的村民议事地点或重大事项公告公示栏。

3、行政村总体实现“六个有”。有合格的村级办公房和能维护群众利益的好班子、好制度;有能满足“普六”要求的村完小;有能满足初级卫生保健要求的村卫生室及医务人员;有畜牧兽医室及专业技术人员;有科普文化室及相应的电教设备和书刊;有通往村委会所在地的弹石公路或泥结石公路。

(二)农户“八个有”项目的建设标准:

98%以上农户的安居房要达到青瓦白墙的建设标准;90%的农户基本实现有沼气池、节能灶或其它清洁能源;90%以上农户有水窖或自来水;90%以上农户有卫生厕或公厕和卫生畜厩(独立畜厩);80%的劳动力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50%的富余劳动力得到技能培训和转移;90%以上的农户有硬化的院心;人均占有粮食实现300公斤以上;95%的农户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有余;90%以上的农户人均1亩经济林果,其中30%以上的农户实现人均2亩经济林果。

30户以上的自然村实现“六个有”、9个行政村实现“六个有”的建设标准。在农户基本实现“八个有”的基础上,自然村有1项以上形成规模的增收产业,行政村有能维护群众利益的好班子、好制度。其它根据项目、资金就位情况再实施自然村“六个有”和行政村“六个有”工程。

总体标准:通过实施“八六六”工程,全县9个村委会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以上;90%的农户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元以上,有70%的农户要达到1500元以上,50%的农户要达到1800元以上。

(三)项目实施的内容

行政村扶持项目的确定,要围绕“八六六”建设目标,缺什么补什么,或根据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的迫切要求,长短结合,需要什么建设什么。原则上重点扶持发展四大类项目:

1、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主要是基本农田地(含水利设施)、安居房、人畜饮水、通路、通电项目。

2、推动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主要是烤烟、核桃、茶叶、黄金梨、冬桃、柑桔、牛、猪、羊、等产业发展项目,以及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

3、美化生态环境的重点项目。主要是:沼气池、节能灶、卫生厕、卫生厩、荒山造林、封山育林、四旁植树、道路及庭院绿化。

4、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主要是村委会办公房、学校危房改造、卫生室、文化室、党员电教室、科技培训室、畜牧兽医室建设。

上一篇:我的理想-英语老师小学作文下一篇:体育老师个人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