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共12篇)(共12篇)
1.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一
让孩子在自己动手中成长
儿子从幼儿园一回家,告诉我第二天上学要带小棒,数数用。我想起超市的积木玩具里有很多小棒,而且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只是必须把成套的积木全买下来。我马上答应了儿子:“明天一定让你带上漂亮的小棒!”
儿子放下书包出去玩了,我去厨房做饭,打算饭后就到超市去买那套积木。可当我拿筷子拌面糊的时候,主意一刹那间改变了:把筷子截成两截不就成小棒了吗?自己动手给儿子做小棒一定很有意思。
饭后,我把小刀和五根筷子放在茶几上,正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儿子做小棒,儿子好奇地围了过来:“妈妈,你干什么?”“做小棒!”
我边说边端详着怎样下刀。儿子急忙站起来,拉开我们家放工具的抽屉说:“妈妈,用钳子吧!钳子不是能剪断很硬的东西吗?”真让我意外,我怎么就没想到用钳子比用小刀省劲呢?“喀嚓”一声一根筷子被断成了两截。“小棒做好了!”儿子像搞出了伟大发明似的,拿着小棒欢呼着让他爸爸看。
我拿起第二根筷子刮了起来。儿子看着我说:“妈妈,我用水彩笔把小棒染上颜色,好吗?”“行啊!”说实话,当初我真没想到要做成彩色的小棒。儿子拿出水彩笔,开始在小棒上涂颜色,很费劲。涂了一会儿,他停了下来,索性把水彩笔的后盖拽开,把海绵芯子取出来,一排一排地往小棒上刷。不同的小棒染上了不同的颜色,不同颜色的`海绵芯子也把儿子的小手染成了彩色。
一会儿工夫,10根彩色的小棒就做成了。我们正欣赏劳动成果时,儿子又忽然说去拿香水来,我很纳闷,问他做什么,他说要把小棒喷上很香的味道,让老师也闻闻他的香小棒。
终于做完了,儿子打开文具盒,把一根根小棒装了进去。我被儿子感动了,因为过去我从没有想过,一次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能唤起孩子对劳动成果的如此珍爱!(谢春梅)
2.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二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育中采用的一种“积集体智慧,拓教学思路,促教师成长,提课堂效率”的备课活动。[1]它比传统的备课活动涉及面更广,时间更长,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等形式制定出教学预案,进行实践验证,总结提高。简而言之就是“确定任务,个体实施———集中研讨,达成共识———教学实践,验证方案———组织评定,总结提高———实践推广,反思拓展”的五步走流程。[2]
集体备课能够激发教师有效地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培养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准确地吃透教材、把握课堂,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良好的专业心理、完善的知识结构、灵活的教学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这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在集体备课中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师专业心理。
专业心理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专业的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总称。良好的教师专业心理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工作、追求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健康的心理需求的必要条件。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其中趋向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都能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得到具体体现。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对于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感到陌生,往往拘束、胆怯。具有常规性特点的集体备课活动汇集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次的教师,形成了集中老年教师的稳健与睿智、青年教师的朝气与活力于一体的“气场”,成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让新教师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在这个“气场”中,青年教师能够近距离接受老教师的言传身教,感受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找到最真实的榜样,从而能够建立良好的专业发展意识和教师职业认同感。在集体备课中,中老年教师往往对青年教师关爱有加,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青年教师的困难给予帮助,失败时给予宽容,成功时给予赞赏。一个优秀的备课集体往往善于借用罗森塔尔效应,增强青年教师的内驱力,有利于强化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2.有利于构建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
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决条件。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的精深,也要求知识面的广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历史、地理都要有所知晓,做到“博”“专”“杂”。美国学者舒尔曼认为教师完善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教材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情境(教育目的)的知识、其他课程的知识等七个部分。[3]这个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青年教师在上岗前都深入学习过专业知识,但是上岗后作为实践者,因为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分析、学科横向联系的研究,青年教师在面临复杂的实际情况时,常常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感到知识面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会将这些困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并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不同教育背景与工作经历的教师的知识结构都有各自的侧重点,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青年教师更容易发现他人的长处,检视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形成多元而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3.有利于发展灵活的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是落实教学理念的主阵地,也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它包括组织教学技能、导课与结课技能、运用教学语言技能、设疑与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技能等。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是一个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呈螺旋状不断提高的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尽管本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存在许多不足。许多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或是沿用自己求学时老师的一些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缺乏新意;或是盲目照搬他人的新经验,又常常出现“水土不服”。新教师往往缺少对现行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深入研究,板书、教学语言表达等教学基本功和驾驭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孤军作战显然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只有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在自主实践反思和专家教师与同伴的临床指导切磋的互动中,青年教师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技能。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教学预案,然后总结、反思和提高。在这个环节中,备课集体会对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诊断,提出改进意见,青年教师也会结合自己的体验,参考他人的意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4.有利于培养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明确指出,每个教师要有教科研课题,在教研过程中主动接触事物,积极探索,善于总结。教师要以科研为先,教学为主。只会教学、不会科研的教师不利于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是新时期青年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青年教师思想活跃,追求工作卓越和专业成熟,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接纳新的教学思想的迫切愿望,他们往往有一些教改创新的火花闪现,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这点点的星星之火会受到其他教师的发现与关注,从而点燃青年教师的科研激情。学校的科研课题通常是以集体单位为承担者进行的,科研课题的实施往往也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集体备课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学科研内容,青年教师就会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参与到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价值、目标、内容、方法、创新关键、成果形式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讨论中,并逐渐明确课题研究的价值,形成良好的科研创新意识,从承担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到成长为科研课题的领军者和科研课题的提出者,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青年教师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逐渐成长起来,体现出专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常规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专业发展的平台,能够让青年教师与其他教师充分接触,交流探讨,共同提高。在这个活动中,每个教师都是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良性的专业成长过程应该是不断学习、批判地吸收,使自己的教学个性日趋完美的过程,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学校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让他们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汲取集体智慧的力量,发挥个人的主体创造性,从教学新手走向骨干教师,再迈向专家型教师,不断创造人生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密.实施“五步”集体备课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7, (1) :40.
[2]王建强.有效集体备课[J].四川教育.2007, (2) :50.
3.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三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选择的故事当然要以他们乐于接受的童话、英雄故事等为主,还可以由故事改编成儿童剧,并且用一些特殊的方法与道具让幼儿参与讲演及表演,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各方面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故事表演环节,我们可以尝试让让幼儿操纵指偶讲故事。所谓指偶,是套在手指尖上的小型偶像,它与偶木相似,但又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制作容易,做指偶可用小瓶、乒乓球、厚纸等易取的材料,经绘画、剪贴、装饰,便可做成故事中所需的各种角色。由于制作简单,孩子人人可动手做,个个可拥有较多的指偶,能满足每个幼儿讲故事的需要。二是可两面造型。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有时一个指偶正反两面可以绘制成两个形象,如故事《小猪变干净了》中的主角小猪,就可在同一个指偶上,一面做成肮脏的小猪,一面做成干净的小猪。这样,转动指偶,就可把小猪变干净的情节反映出来。三是指偶小巧灵活,容易操纵,幼儿把故事中几个角色的指偶分别套在几个手指上,自如地晃动手指进行表演。孩子可根据故事中角色的出现,操纵相应的指偶,也不用取换,语言讲述和指偶操作相互对应,紧密配合,讲起故事来更加生动、连贯。
为了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融入到故事中,我尝试着让幼儿操纵指偶讲故事,这样做非常符合幼儿的心理,还有以下几个优点:(一)增加了幼儿讲故事的密度,为每个幼儿提供讲故事的机会;(二)能充分调动幼儿讲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三)可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幼儿操纵指偶讲故事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表演游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神态、动作,绘声绘色,极富情感,如讲故事《狐狸和兔子》,当讲到“小兔子一路走一路哭”时,幼儿晃动兔子指偶,边讲边真像小兔子那样哭出声来;讲到“熊让狐狸滚出来”时,幼儿手指上的熊一板一眼左右摇晃,把熊既笨重又威严的神态表现了出来。由于幼儿喜欢讲,复述故事的次数自然也就多了,且故事的角色与幼儿面对面,形象逼真,幼儿犹如身临其境,对角色的体验加深了,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了。
除了上述的指偶故事,我们还可以让幼儿参与表演故事情景剧。有个《小鸡过河》的故事就非常适合让儿童表演。下面是这个情景剧的导演细节:
活动目的:
(一)幼儿在扮演游戏里的角色中,学会想象、思考、理解游戏的内容,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幼儿能按照游戏情节的发展初步学会创编故事。
(三)懂得当同伴有困难时应热心帮助的道理。
教学重点: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
教学难点:幼儿能运用自己想出的过河方法创编到故事里。
活动准备:
(一)录有轻快音乐和雨声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二)鸡妈妈标志一个,小鸡标志每人一个;
(三)图片两幅,图一:小鸡的家;图二:小鸡过河情景。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到草地上做游戏。突然,天下起了雨,鸡妈妈带着小鸡回家去。
(二)雨不停的下,鸡妈妈启发小鸡猜想这会对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发生什么事(幼儿回答完后,出示图片一)。
(三)鸡妈妈启发小鸡们讨论过河的方法,选出比较可行的办法。
(四)正当小鸡们讨论完过河的方法时,鸡妈妈告诉它们,河里突然出现了一座桥(出示图片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桥是谁搭的。
(五)鸡妈妈带领小鸡们从桥上过河,到草地上做游戏。
(六)鸡妈妈启发小鸡们将刚才遇到的事情编成一个小故事,比一比谁的最有趣。
(七) 听着轻快的音乐,鸡妈妈和小鸡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事实证明,通过这个情景剧,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他们一个个开动脑筋,参与故事的情节发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还要活学活用故事,让故事的教育功能充分显现。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效果相反。这里有个家教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儿子一人在家做作业,淘气的小猫不时跳上桌亲昵小主人,不巧把桌上的花瓶给打碎了。妈妈回家非常生气,本想责罚儿子,但反过一想,不如借此机会教育一下儿子。
“谁把花瓶打碎的?”
“不是我。”
“要说实话,花瓶已经打碎,妈妈就不怪你了,但妈妈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妈妈,花瓶真的不是我打碎的。”
妈妈不甘心,继续引导:“儿子,要诚实。列宁小时候,一次不小心也把姨妈家的花瓶打碎啦,但他勇于承认错误。妈妈相信,我们的小宝贝也会向列宁一样,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妈妈,真的不是我,是小猫。”
这时,妈妈真的生气了,孩子在妈妈的责罚中,极不情愿地承认是自己打的。
妈妈希望孩子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孩子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诚实的人,但由于妈妈处事不慎,宁愿相信“故事”,也不相信孩子,结果逼孩子说了慌。
4.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四
国旗下讲话››文明就餐从小事做起
国旗下讲话››国旗下讲话之--教师节献词
(第四周)
五一班
九月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可对同学们来说却是播种的季节,在开学初我们就要努力学习,撒下知识的种子,等待其发芽,成长。那么如何才能获得丰收?那不仅要我们努力的学习,还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只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人家常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相当于磨刀,只有把刀磨好了,才能省力地砍下好多柴。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早上的晨读。也就是说同学们每天到校后不要在教室外面乱跑,在外面玩。要坐在教室里读课文。如果是要扫包干区的同学就稍微早点来学校,早点开始扫地。人家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就要读书,每个班级安排同学带读。读语文,读英语,读数学公式。这些都是要多读的,只有多读了,才会有语感,所有的都能熟练地读,甚至是会背以后,不仅在考试时会取得好成绩,哪怕是以后也会觉得对自己很有用的。经科学家研究证明,背书能锻炼大脑,还能提高人的智力水平,让人变得更聪明。所以大家有时间就可以多背背书。同学们,你们说一把刀是天天磨能磨得利呢,还是一年磨一次利,我想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的晨读也是一样的,不是读一天两天就行的,我们要坚持每天都读,要养成这个好习惯。这样你也会越来越聪明的。同学们,让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带来快乐的每一天吧!
>>《让我们在琅琅的读书中成长
5.《在集体中成长》参考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1.提升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2.尝试自己处理和解决班级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强化自觉遵守班级规则、学校纪律的意识。教学准备
].了解班级同学关系的状况。2.了解班级遵守规则的状况。
3.了解近期班级中是否产生过矛盾,后果如何。
4.根据上面了解的情况,请一些同学写下自己的‚心里话‛。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引导:‚作为集体的—员,同学都愿意为集体做好事,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2.阅读与讨论。教师引导:‚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教科书中‘红领巾信箱’中提到的问题,还要打开我们班的‘心里话’信箱,并在下节课召开‘我的心里话’发布会。让我们先从教科书中乐乐所在班级同学的来信开始吧!‛
教师请学生分别朗读教科书第5—6页…上同学们的‚苦恼‛,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体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使学生懂得在班集体中,同学间应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3.小组探究,教师拿出课前搜集到的同学中的‚心里话‛,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并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也可以让各个小组阅读事先准备好的故事,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教师在巡视学生的讨论时,应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的妥当性。
4.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发布会做好准备。第二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心里活‛发布会做准备。2.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说说‚心里话‛,说说解决的办法,同时引起全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课题,让学生开展类似教科书上的活动,对他们进行尊敬师长的教育。教师可以将‚阅读与讨论‛这一步骤加以拓展,并与所教班级的实际联系起来。
2.本学期的这部分教学内容应该在三四年级爱集体教育基础上有所上升,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温暖的集体氛围需要每个成员的参与和付出,每个同学应该提高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同学间、师生间应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6.在集体中成长作文700字 篇六
一个人一定要生长在集体当中,不然不会有事情干的。没有了集体就没有了人,这样是多么的不好呀!
在集体里,可以互相学习,互相沟通,互相充满感情。大家有共同的心思,这样才能造出一个好集体呀!在集体中,我们不能自私自利,想自己的`事情,干自己的事情。我行我素的想法是不对的,一定要听从大家的想法。一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自私自利的话,集体是不会长期存在的,而且就算有一个人还活着,也一定没有什么好日子过了,这样就和死也差不多了。
法国有一个电影,名字叫《无人岛》,这个岛上没有人。一天一伙人在海上旅游,不好的事情却发生在他们这些在海上旅游的人身上了。忽然,大风刮了起来,船翻了!他们都一起逃生,后来逃到了这个无人岛上来了。后来他们一起团结生活,在这个无人岛上生活了下来,后来他们终于得救了。是集体的力量让他们生存下来了。
一个集体一定要团结起来才行,有一句话说道:人心齐,泰山移,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多火焰高。一个集体也是一个样子的,如果不团结的话,就会被消灭掉的了。
7.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七
(一) 与文献对话“优化”成为可能
长期进行教育实践的教师们, 往往需要借鉴其他研究者的智慧, 开阔自己的研究视野, 将自己的实践问题进行准确的界定, 了解该问题的研究现状, 同时在文献的启迪下找到自己的研究空间, 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
本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都在自己进行研究中使用了文献研究法。他们的研究问题都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界定的。在之后的研究过程中, 他们也大都一次次地回到文献中, 以获得研究的灵感和深入研究的方法。
H在研究日志中详细记录了她所查阅到的相关文献对她的启迪:
2010年6月3日周四
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ilkins (Wilkins, 1983) 说:“没有语法就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 然而, 如果没有词汇, 则什么也传达不了。”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道坎儿就是TOEFL、GMAT、SAT、GRE等语言考试, 而这类考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大量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词汇。可见, 英语国家公认的判断英语语言水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考查词汇量。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英语水平, 并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能力的提高。所以, 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词汇学习也离不开词汇教授。
通过前几个星期的相关书目阅读, 我了解到如今的国外词汇教学侧重研究的内容有两块, 即学习单词的什么方面以及针对这些方面采取哪些教学行为。如, Virginia French Allen所撰写的Techniques in Teaching Vocabulary一书中就提到了许多词汇教学的方法。而国内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呈现利用已有词汇进行新词汇扩展和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的趋势, 但高中英语教师常常反映学生记单词的效率低、遗忘混淆速度快、不会念单词等情况。其实, 教师忽视了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同障碍的现实, 对他们千篇一律地“教”, 往往只会事倍功半。
《基于学情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就要求我先对学情有全面透彻的分析, 并针对不同的学生, 对他们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 怎样分析学情, 才能既高效又精确呢?另外, 前人有没有已经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呢?继续看书吧。
(洪娟娟:研究日志)
ZM则在研究进行近半时, 总结了文献研读在她的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半年来, 我主要致力于《通过随文练笔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其间有观察、有思考、有读书、有实践、有总结, 有几多收获亦有几多遗憾。这里就自己在理论方面的学习做一个小结。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 我为自己列了如下书目, 并进行了细致研读。我重点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参考《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等书籍, 收集了近年来学术期刊上的相关文章, 另外还大量阅读了网络上的有关资料。
丁有宽的“读写结合”研究理论是他几十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作为全国特级语文教师, 丁老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 吸收了国内外各种教材教法的优点, 改革了不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旧观念和方法, 创立了读写结合的教材教法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教育观念, 对于教材体系的创新, 以及他倡导改革的教学方法, 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教授的《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虽然成书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但是书中的很多观点还是很值得学习。网络时代, 求购这样的老书也不是很困难。汪教授从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角度, 鼓励老师要充分研读教材, 循序渐进地设计和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 真正让随文练笔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这两本专著, 书店里还可以找到不少涉及随文练笔理论的书籍, 觉得有用了就回家网上买打折的。
叶圣陶先生早就阐述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巧。”“阅读得其方, 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老师们在教学中也充分认识了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 坚持在教学中渗透读写的训练, 因此相关期刊上的论文和案例也不少。作为学校科研室的成员, 更能方便地收集阅读, 学习一线教师的先进经验。
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 而且实用性强, 比如这个名叫“语林漫步”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gxinfu2008 (见2010年及以前的相关博文) , 就给我很多的启发。
两位老师都在研究的不同阶段采用了文献研读法。从她们的研究日志中, 我们可以看到, 文献的研读在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一些有关研究问题的“经典”文献, 往往能赋予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全新视角和方法上的指引。
(二) 与同行对话“优化”可以分享
从同伴那里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新视角, 通过讨论丰富彼此对同一研究内容的理解, 是一线教师们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同行对话需要较高程度的团队合作, 在X老师的教学研究中体现得最为充分。由于X老师副校长的身份, 他的课题承担起了带领整个数学教研组进行教学研究的使命。
W老师是X老师团队中的一个年轻教师。她的说课, 有全校的数学教研组老师旁听。他们倾心聆听, 认真思索, 片刻后会议室内就掀起了激烈的“头脑风暴”。
X校长建议,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以往在教学平均数时, 教学重点往往在于平均数的求法上, 然而新教材同样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一个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一个是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前者属于数学思想, 后者属于数学方法。从统计的角度出发, 在考虑这节课“教什么”的问题时, 根据教材特点, 应该把教学目标定位为:重点教学平均数的意义, 其次才是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是啊, 意义与计算, 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这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细细品味都包含着浓浓的数学味道, 我想要一节课里讲清讲透两个方面, 就像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囫囵吞枣可能会适得其反, 反而找不到课堂的着力点, 模糊了重点。
这时J老师提出, 既然明确了教学重点, 那么在考虑“怎么教”的问题时, 首先要从学生方面考虑, 因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 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对于平均数的意义这类问题而言更是如此。
如何达成这一点呢, L老师认为还得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深刻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从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并能灵活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
同事们建议我在基础练习环节注重结合生活实际, 让孩子解决身边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富有开放性的问题, 多放手, 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辩论, 激发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碰撞出火花, 在交流中去伪存真, 使认知在这一过程中完善, 精彩在这一过程中生成, 也使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更深的体验。
你一言我一语, 一个多小时很快就过去了, 集体的智慧给了我新的启发和方向。会后, 结合大家的建议与意见, 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精心的修改、补充。
平均数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统计概念。同伴们的建议给了W老师许多启发, 让她对如何将统计的这一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感知的经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仅仅是W老师, 事实上, 参与研讨的每一位老师, 都在彼此的评议中丰富了对“平均数”教学的理解, 增进了对学生“统计”素养培养的认知。
(三) 与自己对话“优化”日积月累
无论是从文献中得到的启发, 还是从同行那里得到的灵感, 最终都需要通过教师自己的反思、体悟才能触发教学理念的变化和教学行为的优化。
研究日志是教师最常使用的“自我对话”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教师对生活事件定期的记录, 研究日志生动地表达了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记载着教师点点滴滴的改变与“优化”。通过撰写日志, 研究者以一种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方式理解课程及教学。以下就是Z老师的一篇研究日志, 在研究日志中, 她记录下了当天所上的随文练笔课的设计与反思:
5月20日
《将相和》随文练笔设计及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本单元目标中“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了解名人的故事, 体会他们的品质”的要求, 结合第三十五课《将相和》的课文内容, 确定让学生编写相关剧本。这是学生第二次编写剧本, 所以可以参考第三单元中提供的格式、时间、地点、人物等, 并且根据文本展开想象, 除了为剧本补上人物的对话外, 还要求有一些背景的提示。初稿完成后让学生演一演, 然后对剧本进行再修改。有了实践的感受, 写出的剧本一定引人入胜。两个剧本中, 《渑池之会》由于文本中提供的语言对话信息较多, 作为分层一的要求;《负荆请罪》直接对话信息不多, 需要结合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展开想象, 所以作为第二层次。
练习设计:
分层要求一
请根据《将相和》的第一则故事《渑池之会》编写剧本。写完后演一演。
评价提示:
语句通顺, 格式正确。对话、动作、神态等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性格。
分层要求二
请根据《将相和》的第二则故事《负荆请罪》编写剧本。要求格式正确, 对话、动作、神态等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性格。写完后演一演。
评价提示:
语句通顺, 格式正确。对话、动作、神态等符合故事情境和人物性格。
情况反馈:
这是这个学期第二次写剧本了。在第三单元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时候, 要求学生根据《晏子使楚》的文本, 结合课后的提示, 改编成剧本的形式, 并自由组合表演。整个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学得非常投入, 不但写得声情并茂, 演得也很惟妙惟肖。这个单元中有一篇《将相和》, 学课文时, 很多学生对蔺相如的聪明才智、大义凛然和廉颇的勇猛善战、知错就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他们对此文有浓厚的兴趣, 课文类型上又和《晏子使楚》相似, 我就决定此次个性化作业也是剧本创作。
作业一写到黑板上, 班上平时烦写作文的几个孩子竟然没露出苦瓜脸, 也没大声哀叹。我让孩子们先分小组讨论了一会儿, 然后各自开始写草稿。他们思索了片刻, 便开始动笔。一个中午的时间, 差不多都完成了, 真是出乎意料。而且上交的作业想象颇为丰富, 有几个还很有点“剧作家”味道, 更让我喜出望外, 看来学生们真是没少花心思。
没等我布置表演的任务, 下课同学们已经三三两两地排练起来。有了剧本的打底, 他们的神态、动作, 都能充分配合语言环境。你言我语, 举手投足, 将主人公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 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 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进入四年级下, 平时的小练笔、默写、背诵等学习任务, 一个也不能少, 时间越发的捉襟见肘。偏偏有的学生就是磨磨蹭蹭, 我总是暗暗感叹他们怎么就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呢?怎么就不能抓紧呢?现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工作, 是不是太过于注重结果, 而不注重过程了?是不是忘记关注学生学得是不是快乐, 是不是真正收获了知识和方法了呢?……本次的习作, 学生们的表现让我感动和骄傲。如果每次都这样就好了。如果每次作业都能像这次这样, 让学生有兴趣做, 对胃口, 有时间做, 有把握做, 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8.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八
师:他们这样做,如果没有人及时制止,会有什么后果?
生:他们这样做会打坏对方的。
生: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打坏了谁都不好。
师:是啊,伤害了别人,给自己也带来了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说做事请要多思考,处理事情要冷静。
展示情景3:两个学生拿着篮球走出教室,有个同学想要和他们一起玩,遭到两个同学的拒绝,因为他们想单独玩儿。
师:谁来谈一谈这件事情?
生: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应该一起玩。
生:我认为这两个同学有些自私,大家应该一起玩。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针对刚才的事情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我们的集体中,不铲除这些坏现象,我们的集体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生:每天在不愉快的环境中生活,会很不开心。
生:同学之间不团结,像敌人,那我就不喜欢上学了。
生:我们的班级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学校就不会表扬了。
师:在一个不好的集体中成长,你就不会形成优秀的品质,就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师:大家来说说怎样做才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生:同学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多媒体出示互相帮助)
生:遇到事情要为他人着想。
生:不能自私。
生:对待同学要宽容大度,不能小气。(多媒体出示宽容大度)
生:应该遵守纪律。(多媒体出示遵守纪律)
师:能说说怎样做才是守纪律?
生: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不在都一样。
生:走廊要站排,不讲话。
生:到食堂吃饭不讲话,按要求排队,这也是守纪律。
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戴好红领巾。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的集体就是个优秀的集体,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集体中成长就会茁长健康。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现在你可能对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感到后悔,还因为一些事情和某个同学有些摩擦,现在利用这个时间,向你的朋友道个歉,并向他许下诺言:让我们在团结互助、谦虚礼让的集体中健康成长。(多媒体出示诺言)
(学生走下座位,和自己的朋友道歉或许诺,让本次主题活动进一步升华)
师: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儿歌中结束这次班会。
小朋友,要记牢
遇事要为别人想
宽容大度是美德
团结互助讲谦让
遵章守纪为集体
健康成长成栋梁
9.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 篇九
一、在集体讨论中反思, 形成概念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 它反映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 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 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 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 增强迁移能力, 使自己建构的知识接近数学知识的本质, 最终达到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目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引导学生讨论, 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捕捉引起反思的问题或提出具有独创性的见解。
例如, 在辨析同类项的概念时, 可设计这样一道题:如果单项式52a4x-1与5x-1ax+2是同类项, 求x的值。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出现了三种答案: (1) 由x-1=2得x=3; (2) 由4x-1=x+2得x=1; (3) x=3或x=1,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辨析, 反思自己思维的缺陷, 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了同类项概念的含义是: (1) 字母相同; (2)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3) 与系数无关。上述解法中, 只有 (2) 是正确的。
激烈的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了牢固掌握同类项概念的目的。
二、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 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 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 只是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 因此导致解题质量不高, 效率低下。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概括出普遍适用的条件化、策略化知识。所以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 确定解题关键, 回顾解题思路, 概括解题方法, 使解题的过程清晰, 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例如, 在学习垂径定理的应用时, 出示三道练习题:
练习1: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1所示。排水管的半径OB=10, 水面宽AB=16, 求截面圆心O到水面的距离OC。
练习2:如图2, 在直径为100mm的圆铁片上切下一块高为20mm的弓形铁片, 求弓形的弦AB的长。
练习3:如图3, 圆O的弦AB=8cm, DC=2cm, 直径CE⊥AB于点D, 求半径的长。E
做完习题后, 启发学生对这几道习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进行类比性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们发现了虽然每道题目所求的量不相同, 但是解题方法如出一辙:都要添辅助线, 构造以弦长的一半、弦的弦心距为直角边, 以的半径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 最后解方程得出答案。通过对这几道题解题后的反思, 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并对反思的对象和方法有了一些体会。
三、在知识归类过程中反思, 提炼思想
数学问题虽然浩如烟海, 但许多数学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 学会类比, 寻求通法通解。同时应要求学生在知识的归类过程中进行反思, 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问题的本质, 将技能和技巧规律化, 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 两摞相同规格的饭碗整齐叠放在桌面上, 请根据图4中给出的数据信息解答问题。 (1) 求整齐叠放在桌面上的饭碗的高度y (cm) 与饭碗数x (个) 之间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2) 若桌面上有10个饭碗整齐叠放成一摞, 求出它的高度。
有些学生拿到此题会感到无从下手, 但只要从该类问题归属于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把原题的实质提炼为“已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经过点 (3, 9) 和 (6, 13.5) , 求它的函数解析式, 并求当x=10时, y的值”, 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 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 而对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许多题目解题方法很多, 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的优劣, 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 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 优化解题过程, 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
例如, 有一道复习题:已知x-1=姨3, 求代数式 (x+1) 2-4 (x+1) 2-4的值。这道题许多学生按照常规思路, 先化简代数式, 然后再代入求值;还有的学生直接代入求值, 这样做运算量较大, 而且容易出错。教师应启发学生再思考:仔细审题, 发现所求代数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可先分解因式, 再整体代入求值。解答过程为:
解:原式= (x+1-2) 2= (x-1) 2= (姨3) 2=3。
通过反思, 总结出代数式求值问题主要有三种解题思路:直接代入求值;先化简代数式后代入求值;先分解因式后代入求值。
五、在寻找错误成因中反思, 享受成功
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 忽视对结论的反思, 满足于一知半解, 更有的一些学生把解题当成是给老师完成任务, 做完题目就万事大吉, 结果常常出现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 这也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解题后, 必须反思解题过程及结论是否合理正确, 并从不同角度思考、检查解题可能产生的错误及发生错误的原因。只要找出“病因”后及时注射“疫苗”, 错误就会在反思中消失。
错解:去分母, 得2 (2x-1) -3 (5x+1) ≤1,
去括号, 得4x-2-15x-3≤1,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得-11x≤6,
这道题的两处错误都属于典型错误:第一处错误:去分母时粗心大意, 常数项1漏乘了6;第二处错误:没有掌握不等式性质三, 两边都除以-11时没有改变不等号的方向。解完题后, 教师只告诉学生错了, 让学生自己反思找出错误并改正错误。通过反思, 大部分学生享受到了“知错改错”成功的喜悦。这道题的正确解法为:
解:去分母, 得2 (2x-1) -3 (5x+1) ≤6,
去括号, 得4x-2-15x-3≤6,
移项, 合并同类项, 得-11x≤11,
两边都除以-11, 得x≥-1。
再如,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 求第三边的长度。虽然此题做了很多遍, 但还是很多学生会漏解, 做成第三边的长度为5。这是由于审题不够认真仔细, 或是因为思维定式产生错误。此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 但并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 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必须分类讨论。只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反思, 大家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订正错误。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留给学生反思的时空, 教给学生反思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反思, 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先军.启发学生解题后反刍[J].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0 (3) .
10.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篇十
一、明确阅读意义
1.加深对字词的理解。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叶先生所说的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直觉。然而这种直觉不是单 独一个字的刺激, 而是要放在一句话中或一篇文章中, 这样才可能真正理解它的意义, 而且有助于对单独字词的记忆。就拿最简单的“口”字来说:“我家大门口”、“我不小心割了一个口子”、“妈妈的菜刀卷口了”、“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等, 不同的句子里会有不同的意思, 这就是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通过读实现“自能通解”、“自求得之” (叶圣陶语) 。
2.锻炼学生的说话 能力。阅读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基本素养, 更重要的是能锻炼一个人的说话能力,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博览群书不仅能开阔视野, 知道宇宙里有些什么, 而且能从中模仿作家的描写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则多记性, 少悟性” (清人陆世仪语) 。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大量涉猎佳词妙语, 精美诗文, 为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输送“养料”, 留作储备, 为他们日后的“说”和“写”提供源头活水。
3.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在论及读与思的关系时, 别林斯基说:“阅读时, 你到处感觉他的存在, 但却看不见他本人, 你读到他的语言, 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这是阅读的最大魅力。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喜欢看画 报? ———图文并茂, 有助于学生理解。当然这种习惯在于培养, 为什么孩子不爱阅读, 因为在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只是干巴巴的文字, 不能在大脑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图画。
二、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在于养成, 而且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特别是入门阶段。
1.创造阅读的氛围。环境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学生置身于书的海洋, 每天为学生留出读的时间, 即便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会受到别人的感染, 慢慢喜欢阅读。我在班里创建了丰富的图书角, 内容涵盖科技、童话、故事会等, 基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们主动捐献的, 我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还定期举办读书比赛活动, 竞争机制的引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一张奖状、一个本子、一支铅笔都会一定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虚荣心。
2.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读本。让学生读什么, 直接决定他们的阅读兴趣。课本上的文章孩子向来是不爱读的, 因为有许多文章在孩子心中是陌生的, 特别是山区孩子。所以, 要把学生拉进阅读的世界, 从读本选择上入手, 为学生提供喜闻乐见、时代相仿的能走进学生心里的读本。如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等读本比较贴近现在的小学生, 特别是其中的故事情节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共鸣。
3.示范学生读 的方法。怎样读好一篇文章 , 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节奏往往不是学生自己能揣摩 的, 需要教师做标准的示范, 通过教师有感情的范读, 为学生创设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境, 引起学生“入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更可以让学生走进阅读。曾听过一节公开课《丑小鸭》, 当教师声情并茂地读到丑小鸭一系列凄惨遭遇时, 学生都为之动容, 有的屏住呼吸, 有的紧皱眉头, 有的感情丰富的则为之落泪。学生的这种感受是对老师范读的最好肯定, 同时也会深深吸引住学生。当教师问及谁想向老师挑战时, 学生都跃跃欲试, 读书兴趣大大提高。
三、形成阅读技巧
1.读书要用 心。宋代朱熹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这里的“心到”就是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用心“想”。首先, 要训练学生形象地想。如第五册教材中《美丽的北海公园》一文, 在描写琼岛的景色时, 写到“像大海中升起一座高山……犹如仙境一般”等, 让学生静静品味, 反复诵读, 想象北海公园如画的景色。又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其中的画面。如此阅读, 学生兴致盎然。其次, 让学生联系地想。如教学《玻璃窗的童话》一课时, 我亲手做了一些窗花, 让学生仔细观察窗花的形状, 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感受诗中的童趣。还让他们努力探寻周围的事物, 如冬天为什么会出现窗花? 蝈蝈怎样叫? 小蚂蚁怎样搬运重物? 天上为什么出彩虹? 冰箱怎样制冷? 异想天开, 其乐无穷。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和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读书要动手。“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孩子, 读过一篇文章之后, 如过眼云烟, 不知所云。其主要根源是没有养成动手的习惯。圈圈点点、勾勾画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阅读内容的 重点、要点和疑难之处。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对精彩语句、经典描写进行誊抄。坚持经常, 就会极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 形成语文素养。
四、学会阅读总结
为了让阅读训练卓有成效, 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评价, 这既是一种激励, 又是一种指导。这里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 还要有学生间的评价。在学生读的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 同时对学生的精彩阅读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为什么读得好, 哪里读得好, 不要只凭印象“不错”、“很好”等泛泛的评语, 否则激不起学生的欲望。学生间的互评, 起到的作用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你一言, 我一语, 让学生畅所欲言。如此每个学生都在朗读和评价中提高语文能力, 形成人人爱读书的局面。
11.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 篇十一
目的:
针对现在独生子女自私、任性的特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友好、合作的良好品质。准备:
小黑羊和小白羊的头饰;发生在班级里的几件不团结、不谦让的事情的录象。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最近动物王国里发生了件事情,需要同学们的帮助,谁愿意帮助他们?(纷纷举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想想他们这样做对吗?
(请两位学生表演小黑羊和小白羊不谦让,最后跌落在独木桥下的故事。)师:故事看完了,大家来说说他们这样做对吗?
生:他们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小黑羊和小白羊不懂得谦让,结果落到了河里,这个结果多不好啊!
师:他们应该怎样做? 生:应该互相谦让。
生:他们应该说话和气,谁有事情谁先过桥。师:这个办法真好。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两只小羊互相谦让,顺利过桥的场景。
师:小山羊的事情我们帮着解决了。可是最近经过老师的调查,在我们班级也存在着不谦让、不团结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请看这几件事情的情景再现。
播放情景1:两个同桌同学,小李要向小王借铅笔,并且在小王没有同意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去拿。小王一把抢下铅笔,小李毫不犹豫地打了小王。师: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这件事情,你们认为这样做好吗? 生:我认为这样做不好,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生:同学有困难,我们应该帮助他,他借铅笔是因为他当时有困难,应该借给他。生:我觉得小王不应该那么小气。
生:我认为小李也不对,他跟别人借东西,应该得到别人的允许后再拿,不该自己去拿,更不该打人。师:如果我们同学之间都这样不团结,我们的集体会是什么样子? 生:同学之间都不会成为好朋友。生:有困难没有人能帮助你。生:人与人之间没有友好,只有自私。
师: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所以说,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师:再来看一个片断:
——两个同学因为一盘影碟是谁的发生争执。甲说是他的,乙说他吹牛,彼此之间发生争吵以至动手打了起来。师:大家来评说这件事情。
生:他们做的不对,同学之间不能打架。生:同学之间说话要和气,不能伤和气。
生:我妈妈说过,做事情要冷静,不能冲动,他们这样做就是冲动。师:他们这样做,如果没有人及时制止,会有什么后果? 生:他们这样做会打坏对方的。
生: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打坏了谁都不好。
师:是啊,伤害了别人,给自己也带来了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说做事请要多思考,处理事情要冷静。
展示情景3:两个学生拿着篮球走出教室,有个同学想要和他们一起玩,遭到两个同学的拒绝,因为他们想单独玩儿。师:谁来谈一谈这件事情?
生: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应该一起玩。生:我认为这两个同学有些自私,大家应该一起玩。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针对刚才的事情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果在我们的集体中,不铲除这些坏现象,我们的集体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生:每天在不愉快的环境中生活,会很不开心。生:同学之间不团结,像敌人,那我就不喜欢上学了。生:我们的班级就不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学校就不会表扬了。
师:在一个不好的集体中成长,你就不会形成优秀的品质,就不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师:大家来说说怎样做才能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生:同学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多媒体出示互相帮助)生:遇到事情要为他人着想。生:不能自私。
生:对待同学要宽容大度,不能小气。(多媒体出示宽容大度)生:应该遵守纪律。(多媒体出示遵守纪律)师:能说说怎样做才是守纪律? 生: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不在都一样。生:走廊要站排,不讲话。
生:到食堂吃饭不讲话,按要求排队,这也是守纪律。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戴好红领巾。
师:同学们说的对,我们每个人都这样做,我们的集体就是个优秀的集体,我们每个人在这样的集体中成长就会茁长健康。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现在你可能对自己以前的一些行为感到后悔,还因为一些事情和某个同学有些摩擦,现在利用这个时间,向你的朋友道个歉,并向他许下诺言:让我们在团结互助、谦虚礼让的集体中健康成长。(多媒体出示诺言)
(学生走下座位,和自己的朋友道歉或许诺,让本次主题活动进一步升华)师: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儿歌中结束这次班会。
小朋友,要记牢
遇事要为别人想 宽容大度是美德 团结互助讲谦让 遵章守纪为集体 健康成长成栋梁
我们种太阳 ——一(3)主题班队会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祖国,并为学生提供畅想新世纪的广阔空间;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使他们种下太阳、种出希望,树立起从小努力,实现理想,报效祖国的良好志愿。活动过程
在《种太阳》的音乐声中,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甲:伴着和煦的东风,春天来了。乙:春天来了,花儿开了,树也绿了。甲:春城无处不开花。
乙:如今,红花开遍了神州大地。
甲:其实,红花也是我们,在春天里尽情地开放。乙:其实,我们就是红花,沐浴着春雨和阳光。合:在祖国的大地上茁壮成长。甲: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乙:我们的祖国物产丰富。
甲:她孕育了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乙;她养育了12亿勤劳勇敢的人民。甲: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用投影仪分别打出我国地图、北京市景以及若干风景区的图片。)
学生一:我们祖国的土地多么辽阔!她有960万平方公里。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的时候,长江两岸的柳枝刚刚发芽,大兴安岭呢,雪花还在飞舞。
学生二: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是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它不光有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名胜古迹,还有首都机场、亚运村、国家图书馆这些现代化建筑。
学生三: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安徽黄山、杭州西湖、洛阳龙门石窟、贵州黄果树瀑布、西安大雁塔、桂林七星岩、南京中山陵、台海日月潭都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
学生四: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被列入世界超级工程,这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甲:我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乙:我们为祖国人民而自豪!甲:现在,祖国正蓬勃发展。乙:我们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
甲:在祖国的怀抱中,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乙:请听小合唱《我们多么幸福》。(小合唱《我们多么幸福》)甲:是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乙: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说起吧!(部分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的幸福生活。)甲:现在,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乙:未来的祖国会更加富强!
甲:我们——21世纪的主人,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乙:我们要从小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甲:我们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乙:下面请各小组把搜集到的科技资料汇报一下。
一组学生:通过看电视,我们小组知道了,1999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号宇宙飞船,使过去的梦想变了现实;还知道我国现在拥有一支海陆空联合作战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组学生:昨天,孙阿姨带我们参观了医院的远程会诊室,只要把病人的资料输入电脑、上网,远方的专家们都可以给他会诊,设计出治疗方案。
三组学生:“五一”放假时,我们小组去春游,看到大棚里的蔬菜长得非常好。我们很奇怪,以前夏天才能吃到的西瓜,现在却长得又大又圆,看着直眼馋。于是,我们问了一位正在锄草的叔叔,叔叔说:“这叫温室栽培,还有更先进的无土栽培呢!”
四组学生:我们小组还采访了王叔叔,他经常出海打鱼,他说:“以前人们捕鱼,全凭经验,现在能够用卫星侦察鱼群,捕到的鱼可多了。”
12.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篇十二
如今,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令人担忧。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中有明确的规定: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这个阅读量是多还是少呢?就以在校时间来算,两个学年在校时间20个月600天,按照“ 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一、二年级学生每天阅读量仅为83字,三、四年级每天阅读量仅为666字,五六年级每天阅读量仅为1666字( 相当于3篇500多字的作文) 。 如果按照全年时间( 365天) 来计算,每天的阅读量还要少很多。 所以,“ 课标”规定的阅读量是非常保守的,是一个连“ 温饱线”都达不到的要求。况且,请大家注意,这里还有一个“ 不少于”。 可见,课标规定的阅读量,仅仅是个基本量。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依然存在大量分析讲解、大量做练习题的问题,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使很多孩子的阅读量甚至连“ 新课标”规定的“ 保底量”都达不到。
因此,作为学校,应不断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如何有效地促进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促进学生的阅读成长,应当成为学校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摒弃功利的“ 阅读”观念
新一轮的课改更是把“ 一切为了学生,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学校、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必须远离功利,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分,追求现有的所谓的“ 成绩”,而要将“ 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珍视并遵从孩子发展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1.提升阅读教学技巧,删除课文教学中过多的、重复的讲解分析,提倡语文课堂板块式教学。 如同一单元,同一类文体的归类教学,增加更多、更广泛的课外阅读内容。
2.要大幅度降低繁琐、机械、多余的课业负担,为阅读腾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3.创新课堂阅读模式,精心设计课堂阅读指导活动。 如“ 群文阅读”就是很好的课堂阅读指导模式。
4.改变语文阅读教学考查的导向。 如以考查阅读能力、个性化思维为主,摒弃死记硬背等模式化的阅读考查题等等。
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时空的解放,摆脱 “ 压力”的束缚,更好地确保孩子在“ 阅读”中自由、幸福、健康地成长。
二、营造浓厚的“ 书香”氛围
学校育人环境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 精心打造浓厚的 “ 书香”氛围,让他们沉浸在书香飘逸的校园之中,将激起学生美好的“ 读书”欲望。吸引学生和感染学生把读书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校园时尚,一种精神享受,一种自觉行动。
1.精心设计,陶冶书香。 学校精心制作“ 读书”名言等文化标识置于醒目的位置上。 在宣传栏、艺术栏、亭台楼阁、走廊、楼梯、食堂、宿舍、图书馆、功能室等各场所合理设计张贴布置“ 经典推荐” “ 诗书名家”“ 经典分享”“ 读书古训”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使校园更具书香格调和文化内涵。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想到读书,爱上读书,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2.广纳书源,开放共享。 建立开放的图书馆、班级图书专柜,宿舍图书箱等图书网络。 同时通过开办“ 图书银行”,开发“ 图书跳蚤市场”,开办校园“ 图书超市”,建立“ 杂志回收站”等;整合家长、社区的图书资源共建“ 社区”图书馆;积极倡导学生家长每年为孩子征订优质、 适宜的书刊, 并组织社会力量大力开展书籍捐赠活动等,进一步拓宽并交流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丰富的各类书籍,学生的“ 阅读”便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3.营造氛围,多彩“ 阅读”。 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掀起阅读热潮, 开辟阅读阵地,组织读书活动,并定期检查、竞赛、评比,设置各种阅读奖项,表彰乐于阅读、善于阅读的孩子,要让孩子在优秀书目的阅读中有风光,有荣誉,有“ 面子”,有成就感,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学校积极组建读书社团、读书俱乐部,成立书友会、读书小组, 开办读书会,举办读书节,常规性地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层开展。 如班级读书活动,年段读书活动,全校读书活动,少年宫读书活动,兴趣组读书活动等,并将读书活动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及家庭中。 如开展社区读书活动,社区读书节等。 又如开展“ 亲子读书活动”,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
另外,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升旗仪式、黑板报、校刊、文化专栏等阵地报道宣传“ 读书”事迹,表彰“ 阅读之星”书香班级”“ 书香少年”“ 书香教师”“ 书香家庭”,推介“ 好书榜”,公布阅读排行榜等,绽放“ 阅读之花”的美丽。 以此激励和营造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氛围。
三、做好足够的“ 读书”功课
读书活动要顺利、有效地开展,我想作为学校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工作制度,制订读书方案。 学校要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在充分总结以往开展读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教育教学安排和校园文化建设,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制订“ 书香校园”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建立起一整套推进落实机制、措施保障机制等,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
2.保证阅读时间,纳入课程计划。 我们要把课堂分析讲解的时间腾出来,严格控制作业量,给学生阅读的时间。 许多学校仅仅利用中午或傍晚时段开展阅读活动,由于是额外增加的课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疲惫感。 有时教师还要额外辅导学生,学生参与各项的活动,或急于完成课业,“ 阅读”参与度和“ 阅读”效果直接受到影响。 所以,学校必须把部分“ 阅读”活动纳入课程中。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时间,又能让辅导老师和参加活动的学生像对待其他课程一样重视“ 阅读活动”,从而逐步规范引读,收到实效。
3.保障阅读指导团队,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 阅读”活动及指导中来。“ 阅读”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应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 全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要自觉行动起来, 在自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同时,关注、参与“ 阅读”活动。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从兴趣到爱好,无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学科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学生对各类书籍的阅读兴趣。 在保证阅读师资的同时将收到更好的分类指导效果。同时,通过“ 阅读指导交流课、示范课”“ 专题研讨”“ 书香论坛”等形式加强对师生读书活动的指导,对阅读指导课的指导,从而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水平。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品尝阅读成功的喜悦。
评比、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学习先进, 让兴趣这把钥匙更好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走进知识的大门。 学校定时、定期进行评比,根据学生读书的量和质,开展以学校、年段、班级及各社团,读书会等不同层次的表彰。 如进行月表彰,季表彰和学期、年度表彰。 如读书大王、小博士、采蜜大师……送上读书激励卡。 通过一系列评比,让学生在品尝阅读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他们广泛阅读的兴趣。
四、分享多元的“ 读书”成果
多措并举,为学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 进一步推动书香校园的创建,优化“ 阅读”活动的开展。 如开展“ 书香伴我行”专题晚会、我与小作家有个约会、童书人物大游行、名著人物介绍会、图书推荐会、赏诗会、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览、读书报告会、专题讨论会、演讲比赛、经典小剧场、国旗下的诵读等系列活动,分享和展示读书成果。 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提问答辩等方式认定学生读书成果,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积分细则,进行量化积分,积分上墙公示或定期公布,展示读书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让自己在优秀集体中成长讲话稿】推荐阅读:
善待自己 快乐生活 学会在逆境中成长08-10
让自己清醒的优秀作文07-15
关于在感恩中成长主题班会优秀10-03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优秀教学设计09-20
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11-11
在工作中改变自己范文06-14
在平凡中耕耘自己演讲稿范文09-10
认识自己优秀教案07-18
如何在即兴演讲中找到自己风格的技巧06-11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故事中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