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2024-11-05

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10篇)

1.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一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爸爸看彩虹,爸爸给丁丁造彩虹,丁丁学习造彩虹”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丁丁和爸爸造彩虹的事。

2.课文告诉了学生形成彩虹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想端正。由于听觉障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较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还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较差。小组学习力有提升,一帮一学习效果较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观察力。(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造彩虹环节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现在 等 已经 消失 喝 含 喷 雾 试 橙

二、揭题引入

大家看过彩虹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彩虹的图片。(欣赏图片)说说彩虹的样子。

过渡:彩虹很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会不会创造彩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彩虹。

三、新课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彩虹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1)什么时候出现了彩虹?回忆雷雨后天气怎样?(雷雨过后。天气有阳光、很潮湿、空气清新)

过渡:彩虹是美丽的,它会一直挂在天空吗?(不会)它会消失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丁丁看见了彩虹说什么?重点分析“啊!”什么语气(兴奋、高兴、激动)指导朗读,有表情。

(2)爸爸看见彩虹了吗?从哪儿看出?(彩虹已经消失了)理解“消失”:没有了,不见了。

过渡:这么美丽的彩虹,爸爸却没有看见,真可惜,真遗憾啊!让我们读丁丁说的话。(3)丁丁心情由先前的高兴变为现在的失望、遗憾,让我们再读第二段,让老师从你的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中体会到丁丁心情的变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爸爸没看见彩虹,丁丁很失望,爸爸是怎么做的呢?(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爸爸怎么做的?找出句子。

“爸爸„„喷去。”

(2)齐读句子,找出写爸爸动作的词语(喝、含、背、喷、拿)板书:背向太阳、喷水)

(3)面对太阳行不行?在不同地方贴太阳图片理解“背向”的意思。(4)表演读,一人读,一人表演。

(5)总结造彩虹的条件:我们背对太阳喷水,喷出的细雾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6)为什么爸爸会造彩虹呢?(课件出示知识窗)

过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造彩虹,先看丁丁是怎样学爸爸做的。

4、学习第四段。

(1)看图:丁丁在做什么?细雾中出现了什么?

丁丁一手拿着杯子,嘴里含着水,背向太阳喷水,细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谁来读读第四段?

过渡:看,丁丁造的彩虹多美呀!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喜了,带着这种惊喜齐读最后一段。

(2)“啊!”心情怎样?(惊喜、高兴)(3)彩虹有什么颜色?彩虹有五颜六色的真美丽。

四、总结:

大自然很神奇,能造出美丽的彩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肯动脑,收集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也能造出像丁丁爸爸一样造出彩虹。孩子们我们喷出的是水,为什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希望大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课外书籍,一定会从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彩虹

背向太阳

出现 看 造

(雷雨后)喷出细雾

2.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二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

1、两字一词。

2、查字典,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1、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在文章中划出来。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写了那些变化?(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三)、三组讨论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课文。

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写一个句子。



四、总结全文



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又是怎样把这些变化写具体的呢?



2、火烧云五彩缤纷变化万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多找几个同学说)



五、作业:



1、摘抄一段写火烧云形状变化内容。

3.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妈妈的爱是伟大的,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4、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像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爱吃葡萄吗?想吃葡萄的时候怎么办?有一只小狐狸它特别想吃葡萄,该怎么办呢?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

3、抽读生词卡片

狐狸 饥饿 采摘 附近

冒险 山洞 一颗 嗓子

4、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思考:

(1)为什么课题是《妈妈的葡萄》

(2)妈妈采摘葡萄容易吗?找出相关词句。

体会:

a 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b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

(3)听到猎狗的叫声,狐狸妈妈是怎么做的?谁来试着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妈妈焦急的心情。

(4)为什么小狐狸能逃脱猎狗的追踪?狐狸妈妈哪去了?

(5)请你们想象一下狐狸妈妈被猎狗追赶时的情景。

(6)山洞附近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小狐狸是怎么知道的?谁来读读妈妈说的话。

(7)如果你是小狐狸,此时你会怎么想?请你读读小狐狸的话。

(8)让我们带着对狐狸妈妈的敬意,再来读读这篇课文。

三、拓展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

2、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续写一段话。

猎人带着狗追来了,怎么办?狐狸妈妈大声喊:“呜-危险!快逃呀!”这时()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1)用旧字换偏旁的方法学习:狐狸饿险洞

(2)组词

狐:狐狸狐步狐仙

狸:狐狸狸猫狸子

饿:饥饿饿了饿虎扑食

险:危险保险冒险

洞:山洞洞口洞穴

重点指导:

摘:里面是个“古”,不要写成“”。

颗:颗是量词,用作颗粒状的物品。只有和“棵”的用法区别开。“棵”跟植物有关。

嗓:右面是三个“又”,不要写成三个“口”。对比“噪”和“嗓”

三、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子格中的位置

4.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第五单元 篇四

17课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4、学会“亭、移、泊、愁、旷、萤、簇”等7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感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引入意境

1、配乐范读,引入意境。

导入课题,简单介绍作者后,听老师配乐范读,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1)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正确,注意指导读准诗中的“亭”、“旷”、“簇”等字的读音。

(2)再次朗读课文,把诗读通读顺。

(3)检查学生是否把读正确,读通顺。形式可以有个人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4)全班齐读。

二、再读,感悟诗意。

1、学生自读《独坐敬亭山》。

2、根据课文的注释试着了解诗的意思。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有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讨论。

3、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指导理解“相看”等词的意思。

4、鼓励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1)《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两句讲的是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后两句诗写的以是怎样的情景?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学生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3)和同学交流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自己体会到的作者当时的心情。(4)引导体会诗人当时孤寂的心情。

(5)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把自己对诗意的理解,对诗人当时心境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先自己练习读,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读出诗的节奏、诗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

(2)评价、指导、示范。(3)学生自己再练读。(4)再指名读、再指导。(5)齐读,练习背诵。

三、总结学习第一首古诗的学习方法。自读——自解——自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独坐敬亭子山》,回忆学习这首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运用上一节课学会扔“自读——自解——自悟”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首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将自己对古诗的理解体会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大家进行讨论。

2、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补充、更正、评价,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诗中的意境或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练习背诵《宿建德江》《舟夜书所见》。

三、品味诗情

根据课后的“思考·练习”第3题的要求,先读一读诗句,再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然后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句诗,发挥想象给这句诗配一幅画。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细细地品味诗情画意,加深对诗的理解和体会。

四、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火烧云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确良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确良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运用丰富想象描绘景物变化的方法。教学准备

鼓励学生观察朝霞、晚霞或云彩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并根据云彩的形状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自读课文,每人画一副火烧云的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课前谈观察感受,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第一遍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1)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是否能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确。(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并把自己的记字方法和同学们交流。(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学生自己读生字,观察每个字的字形结构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做重点指导。练写生字。

2、第二遍读,要求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想办法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解决。

3、第三遍读,要求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霞光?哪些地方写火烧云?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写“霞光”的部分(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对不明白的或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或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特别美,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师生读议解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或多媒体的展示明确霞光和火烧云的关系。

3、指导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第二至第六自然段中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再读一读。

2、和小组同学交流这些句子美有哪里。

3、全班交流:自己认为哪些句子写得美为什么?小组同学或其他同学可以互相补充。(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他们有读中想象火烧云的形状多样、变化极快的影象,体会句子的意思。如:“这些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一句,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等词语,体会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的特点。“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不见了。”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变成小狗的样子,体会火烧云变化的有趣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2)抓住学生认为写得美的句子或段落指导朗读,让学生边想边读,把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而又十分有趣的样子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的火烧云的画,仿照课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中画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自己练习说,再找同学或朋友互相交流。(4)拓展练习。学生结合自己课前观察到的云彩变化和颜色的变化,想象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颜色和形状?然后根据“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样的顺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其他的动物、植物或建筑物等来形容火烧云的形状。要求先和同桌或好朋友交流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三、习最后一自段

重点体会火烧云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四、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练习背诵课文。老师可以适当指导一些背诵方法,但不要强求学生一定要用这样的方法,应鼓励学生采用更适合自己的背诵方法。

2、摘抄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和同学交流。

3、互相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描写云霞的好词佳句。

五、课后练习见95页。

19* 院子里的悄悄话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摘抄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和自己喜欢的对话。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树木的年轮和树冠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自学课文,合作质疑。

1、把课题读正确、读通顺。

2、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读懂。

4、全班汇报交流,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1)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在学生说不清楚时适当引导学生回到相应的段落读一读,议一议,把问题弄清楚。(2)重点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问题:

什么叫年轮?树木是怎样依靠年轮来记录、指示方向和记录气候的?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语调。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把课文表演出来。

四、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对话读一读,再抄下来,学生抄写后,可互相交流。

20*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法重点难点

了解女娲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或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指名回答)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神话故事。(板书、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圈画。

3、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评价。

5、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鼓励学生收集各种古代神话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互相交流。

积累·运用

五 读读背背、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背背”,积累一引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2、从这些名言警句中得到启发,陶冶情操,从小立下远大志向。

3、通过阅读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各种名言警句,并把对自己起警示、激励作用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句抄写在卡片上,以便课上交流。

2、自己练习读一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3、边读边想一想句子的意思。

4、和同桌或好朋友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交流讨论自己对句子意思的理解。

5、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指导、示范。

6、自己练习读。

7、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形式有指名读、想读的站起来就读、喜欢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读好哪一句就读哪一句等。

8、练习把句子背下来。(1)自己练习背。(2)找同学互相练习背。(3)随机抽查背。(4)不必等老师点名,学生想背的,起来就背。(5)齐背。

9、互相交流读一读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名言警句,同学之间互相赠送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互相勉励。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2、学习课文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3、学生带着文后的问题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把短文读通顺。

4、围绕课后的问题边读边想。

5、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鼓励学生有讲的过程中加上动作、表情,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

8、同学之间互相练习讲故事。

9、请几个同学面对全班同学讲述,大家一起评议、补充。

习作(看图编写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第一、第三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

2、能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

3、先按一定的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个故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明确要求

1、自己读一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再和小组同学相互交流讨论,弄明白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了解两幅图画的内容。(2)思考这两幅图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并在脑中浮现画面。(4)把三幅图的内容连起来编一个故事。(5)先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指导习作

1、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想想每幅图中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这两幅图之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把自己的想法和好朋友商量。

3、想象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1)自己想一想,说一说。(2)在四人小组中相互交流、补充。(3)全班交流、评价。

通过师生的交流、评价,使学生明白:第二幅图的内容是不固定的,只要想象合理,能和一、三两幅图的内容联系起来就行。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想象得越新奇、越有趣越好。教师对那些想象丰富、表达清楚流畅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4、把三幅图连起来按一定的顺序,发挥想象练习编写故事。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大胆想象,把故事内容编写得更丰富。(1)自己练习编写故事。(2)同桌或找朋友互相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3)互相评价、补充、修改自己编的故事。(4)学生自愿把自己编的故事在全班同学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做相机的评价和指导。

5、学生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四、修改自己的习作。

1、修改自己的习作,读一读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等。

2、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习作。

3、展示交流成果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4、学生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5、誊写修改后的习作。

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兴趣。

2、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自主积累语言。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师生一起收集自己喜欢的古诗。

1、读一读,背一背自己收集到的古诗。

2、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收集的古诗。

3、从大家收集到的古诗中挑选自己特别喜欢的一、两首认真练习朗读,争取能背下来。

二、组织古诗朗读会

1、在小组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同学互相评价、练习。

2、组织古诗朗读会,每位同学朗读自己挑选的古诗。

3、组织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请他们给大家介绍经验。

三、诗配画

1、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给诗配上恰当的插图。

2、举办一期“古诗欣赏”墙报。

5.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五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把握不准读音的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认识它。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或其它方法快速记生字字型,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抄两遍。

3、再认真读课文。

四、反复读第一自然段:

1、边看图片,边想象,那里的天气怎样?你感受到什么?。

2、可以同桌互相描述,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描述。

3、再读第一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什么?

五、整体感知。

1、在南极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探险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2、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困难。

3、你能说说怎样用冰取火?

七、找几句类似的句子,边读边想画面,体会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

6.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六

苏教版语文教案第六册练习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2、按笔顺规则,把“章”、“罩”、“举”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

3、熟记8条成语并大体理解它们的意思。

4、对学生进行约请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掌握读读背背中的词语。教学难点:

1、学会利用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约请。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课时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2、按笔顺规则,把“章”、“罩”、“举”3个字写正确,写端正。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自读师生对话。

2、指名读,思考:这段对话介绍了查字典有哪几个主要步骤?

3、师范查“神秘”。

4、进行查字典比赛,帮助李元元查三个词语的意思。

5、讨论交流三个词语的意思。

6、本题小结。

二、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章”、“罩”、“举”3个字。(2)这3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这3个字在书写时,你觉得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

3、师范写

4、练习

(1)按笔顺规则书空。(2)每个字练写两遍。

5、反馈

(1)展示写的好的字。(2)指出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

7.聋校语文第六册教案 篇七

教师:五里街中心小学 郑玲丽

班级:三年三班

日期:2012年2月27日上午第一节

一、教学目的:

1、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从而读准字音,认清字型。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与“小伙伴”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结合课文体会“理想的翅膀”含义,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二、教学重点:

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对理想的憧憬之情。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理想的翅膀》,下面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那么下面就请默读课文,想课后思考题的第1小题:“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呢?

2、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

3、你们都是会读书的孩子,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老师课前发下去的表格。

4、集体交流,并结合相关语段品读,体会情感。

你从哪些语句知道的?(指名说)

第3自然段的有关语句:你看,我的风筝像一顶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因为我长大想当海军。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涌起的浪花。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好?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读了这个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想象读这个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示范读、赛读等形式。

第4自然段的有关语句::瞧啊,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在空中翩(piān)翩(piān)起舞,这一定是小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像她爸爸一样,当个昆虫学家。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个是重点词?(重点理解“翩翩起舞”的含义,“翩”形声字,扁扁的羽毛。)生活中你用“翩翩起舞”形容过什么事物?生可能说:蝴蝶、落叶、跳舞跳得非常好的人、鸟、雪花„„)

第5自然段的有关语句: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二喜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兰兰和红红的。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架竖琴。说实话,见了他的风筝我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同学们,见过竖琴吗?请看插图。)从哪句话可以看出竖琴美吗?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生答:“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怎样才能读出它的美呢?试着读一读“得啷啷,得啷啷!”)

第6自然段的有关语句:最有意思的风筝要数芳芳的了。她直到现在还没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样子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着一条马尾巴似的长辫子!(这段话中那一句写得最形象、生动?试着读一读。)

重点指导学生喜欢的一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品位、体会。在品读语言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努力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5、他们放飞的风筝为什么不一样呢?请同学们思考14页的第2个思考题:课文中哪一句话能概括第三至六自然段的意思?请同学们用“=”划出来。

6、那么,通过刚才的读,同学们理解了“理想的翅膀” 指的是什么吗?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课文第2、7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那么你们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哪?(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练习把话交代清楚。)学生说句子交流、写句子。

2、想知道老师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吗?(师:我想放飞一支神笔风筝,因为老师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当然,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就应该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四)总结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同学们畅所欲言)

(五)作业小超市(小黑板出示)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真棒!今天的作业是

1、背诵课文。

2、一字组3词抄1遍。

3、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风筝――――――――――――理想

越飞越高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理想的翅膀》教学反思

8.人音版第六册教案 篇八

第一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二、读谱知识:拍号4/4和四拍子指挥图式

三、综合训练

1、轮唱练习

2、节奏写作练习

四、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齐唱)声乐演唱形式 教学目标:

一、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表达对祖**亲的挚爱和幸福的心情,为学习断音唱法作好准备。

二、通过对《国歌》的再次欣赏,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自己祖国和民族的自豪感,初步了解声乐的演唱形式。

三、知道4/4拍的含义及其强弱规律,并结合学习歌曲和轮唱的演唱形式,练习四拍子的指挥图式。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4/4拍的认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4/4拍号

二、综合训练1

三、歌曲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复习2/

4、3/4拍号指挥图式。

2、介绍4/4拍号,在学习其强弱规律时,先不告诉学生,由老师打节奏,学生听强弱变化。

3、进行拍手拍腿的强弱训练,加深识记。

4、介绍4/4拍拍号指挥图式。*

5、综合训练1:先做为单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做到音准,4/4拍强弱感清楚,在熟练的基础上再进行轮唱训练。

6、歌曲识谱

(1)听录音范唱,在初步熟练全曲的基础上进行识谱练习。(2)单独练习* 节奏。(3)分段识谱教学,注意唱好附点节奏。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巩固4/4拍知识。

二、歌曲教学

三、欣赏教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综合训练1

2、复习4/4拍知识

三、新课教学

1、歌曲导入:让学生联系自己有所体验的事例,来表达幸福美好的感受启发学生用挚爱之情抒发对祖国***热爱与赞颂。

2、在老师的钢琴伴奏声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歌曲处理:速度宜用中速,力度上第二乐段要比第一乐段更激情,连音与断音的唱法要在一个乐句中,鲜明地表达出来。

4、欣赏

(1)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听赏时,将自己置身于国际比赛的授奖仪式上看到我国的运动健儿手捧奖杯,在庄严雄伟的《国歌》声中,眼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动人情景,回咎《听听想想》。(2)介绍声乐演唱形式—齐唱。

四、小结: 第二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大雁歌

二、读谱知识

1、音名,唱名

2、全音、半音

3、跳音记号

三、综合训练

1、声乐训练

2、识别半音的练习。

四、欣赏:我乘上小马车(童声二重唱)教学目标:

一、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对比练习,使学生懂得两种不同的唱法的表现方法,及其作用,并在歌曲演唱中运用。

二、认识音名和唱名,并了解各音名和唱名之间的全音和半音关系。

三、初步感受“重唱”的表现效果。教学重点:跳音记号的掌握 教学难点:音名、唱名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跳音记号

二、综合训练民

三、歌曲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

mi yu mi ya mi ya mi ya 发声练习要求学生上鄂要向“天文馆”的屋顶,圆形的,眉毛挑起唱。

三、新课教学

1、跳音词记号:由发声练习的连贯唱变成跳唱引进跳音记号,表示该音要唱得短促有弹性,其时值大致是原音符的一半。

2、综合训练1,完成后半部的断音唱法,音断气不断。

3、学唱歌曲《大雁歌》

(1)复习3/4拍的强弱规律,作综合训练2。(2)介绍大雁的知识

(3)拍击节奏特点,注意* 节奏型。(4)标唱名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大雁歌》

二、进行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同上课)

2、节奏训练:复习《大雁歌》的节奏。

三、新课教学:

1、按节奏把歌词朗读下来,朗读歌词时要有感情,启发学生理解大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优良品德。

2、跟琴视唱歌曲的唱名。

3、跟琴小声唱词。

在练习带有跳音记号的第三个乐段时,应与第一乐段作对比,比较* 和 的不同唱法和不同效果。

4、歌曲处理:力度处理分作三个层次(1)1-10小节:保持稍弱

(2)11-18小节:力度适当加,表达坚定不移的决心。(3)19以后:从弱开始,模进部分“唱着歌儿,把路赶”,力度稍作增强,以后随旋律逐渐上升,力度也要相应做渐强的变化,把歌曲推向高潮。

四、结束:复习歌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复习歌曲《大雁歌》

二、学习音名、唱名、全音、半音。

三、综合训练2

四、欣赏《我乘上小马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同上课,复习《大雁歌》

三、新课教学:

1、读谱知识

(1)音名:C,D,E,F ,G,A,B在键盘及五线谱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2)唱名do,re,mi,fa,sol,la,si在首调唱名法体系中是可以流动的,每个键上的音都可当do.(3)介绍全音、半音:在音阶中,两音之间音高的最小距离是半音,两个半音构成一个全音。*

(4)做综合训练2:在歌曲《大雁歌》中,找出两音之间相距半音的地方,用铅笔轻轻地作这样的标记“╲╱”

2、欣赏《我乘上小马车》(1)初听前介绍歌曲背景(2)提问:歌曲的拍节(3)复听,演唱形式?(4)听音乐跟琴哼唱(5)谈感受

四、小结 第三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边区好地方

二、综合训练

1、听辨和声音程连接

2、节奏连接练习

三、欣赏:浏阳河(男女声对唱)教学目标:

一、学唱一个升号调的歌曲,继续熟悉该调号的首位。

二、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浏阳河》感受当年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政权,领袖所怀的自豪与深厚感情。

三、初步认识乐段中前后两个乐句刘,在节奏上的联系及节奏组拿 规律;听辨由和声音程的连接构成的音组,培养初步的多声部听觉。教学重难点:听辨音程,初步熟悉和声旋律。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1、2

二、初步学会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综合训练1:听辨弹奏的是哪一组音 *(1)*(2)

老师先接顺序弹奏2遍,使学生在听觉上有个初步印象,然后,再弹奏其中的一组,由学生回答是第几组音,再分两组音程组合。

三、新课教学:

1、综合训练2:应先让学生把每一条节奏都练一遍,让学生自己讨论哪一条更合适。

2、学习歌曲

(1)范唱,讲解民歌的背景。

(2)此歌用听唱法学唱,因为g调这一知识至今教学中尚未涉及。(3)掌握节奏:*

四、小结:节奏是学习歌曲的基石,只有掌握了节奏才能更好的学习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会歌曲《边区好地方》

二、欣赏《浏阳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琴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边区好地方》的节奏。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边区好地方》

(1)通过每行曲谱开始时所标的唱名提示,以及对歌曲音调的熟悉,引导学生部分旋律中的唱名,即有利用更准确地学唱歌曲,也为今后视唱g大调的旋律打基础。

(2)学习歌词:按节奏读歌词,跟音乐加词。

(3)歌曲处理:讲解放前陕北延安人民的生活,以及根据地的解放军使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变好,让学生体会人民心听喜悦,以达到处理好歌曲内涵。

2、欣赏《浏阳河》

(1)讲解湖南与陕北的地方特点,及民歌风格。(2)提问:歌曲唱的什么内容?歌颂谁?(3)小声跟音乐

四、小结:我国疆土广大,民族众多,民歌的色彩丰富,风格多样,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我们每个人都以此为自豪,并努力地去了解和学习各民族的民歌。第四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鹰

二、读谱知识:力度记号

三、综合训练

1、轮唱练习

2、力度和音程的练习

四、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运用力度记号的变化,以优美流畅的歌声来表现雄鹰的健美形象,抒发自己豪迈的志向。

二、小结和练习运用各种常用的力度记号

三、引导学生注意欣赏《伏尔加船夫曲》在旋律,力度上的表现特点,从而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绪,并比较独唱与合唱形式演唱的不同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力度记号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训练

三、新课教学:

1、学习力度记号: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叫做力度,这是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F(强)、mf(中强)、ff(很强)P(弱)、mp(中弱)、pp(很弱)渐强 渐弱

2、综合训练1(1)读节奏(2)视唱

(3)按力度变化唱一遍(4)两声部合唱

(5)给歌曲《鹰》的和唱部分标唱名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2

二、学习歌曲《鹰》

三、欣赏:伏尔加船夫曲(男低音独唱)(男声合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综合训练2 复习力度记号,用相反的力度和相反的进行方向来模仿老师所唱的音组 *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歌曲《鹰》先练习合唱部分

2、合唱部分唱好后再加齐唱部分。

3、学唱歌词:初学时,一组学生唱词,一组学生唱旋律,熟练后再同唱歌词。

4、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5、欣赏:《伏尔加船夫曲》

(1)介绍歌曲背景:沙皇统治,人民生活非常困苦。(2)请同学们回忆男低音音色特点(3)欣赏男低音演唱《伏尔加船夫曲》

(4)欣赏合唱,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听觉感受。

6、做“听听想想”

四、小结 第五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数数歌》

二、综合训练:声乐练习;节奏填空

三、欣赏:森吉德玛(管弦乐)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教学,指导学生感受和表现歌曲中诙谐的情趣以及劳动时的欢快情绪,并练习快速、清晰的咬字,吐字。

二、感受速度的变化在音乐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三、通过节奏填空练习,学习节奏创作的简单方法。教学重点:歌曲快速、清晰的咬字 教学难点:十六分符点节奏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1、2

二、学习歌曲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综合训练1

1、发声练习:*

骑上小竹 马 马 蹄 达 达响哒„„ 哒„„ 哒 哒 哒

2、练习快速的咬字、吐字 节奏练习:综合训练2 由学生自己自由填,自己拍自己填的节奏。

三、新课

1、听范唱,使学生对歌曲有个整体印象

2、练习节奏:

(1)掌握歌曲中难点节奏(2)练习整首歌曲的节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继续学习歌曲《数数歌》

二、欣赏:森吉德玛(管弦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同上课)

三、新课教学

1、复习上节课的歌曲节奏,特别提问十六分符点音符的节奏型。

2、复听一遍范唱录音

3、学习歌词

4、按节奏读歌词

一呀(啊)二呀│三呀(啊)四 五│ 哥(啊)哥上山│去呀(啊)铺路│ 咳嗬咳│抬(啊)石块│咳嗬咳│ 又(啊)挑土│伊得儿呀得儿│ 喂(啊)呀(啊)呀│铺好路(啊)又│ 栽呀栽呀栽排│树(啊)嗬│咳(啊)‖

读以上歌词,读熟练后,把括号内“啊”弱化,这样能初步掌握歌词节奏。

5、听唱歌曲

6、处理歌曲:数数趣韵要唱得风趣,用断音唱法,5-8小节要唱得有力些,最后应唱得轻松活泼,表现发自内心的对劳动成果的赞美。

7、欣赏:

(1)初听感觉辽阔的草原景象(2)视唱主题音乐

(3)听辨两级音乐,因速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音乐形象(4)介绍贺绿汀

四、小结 第六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嘀哩嘀哩

二、综合训练:

1、声乐训练(二声部)

2、节奏填空训练

三、欣赏:马刀舞(手风琴独奏)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表达在春天来临时欢欣喜悦的心情。

二、进行二声部歌唱训练,初步做到声部间协和、整齐。

三、感受欣赏曲《马刀舞》奔放热烈的情绪和两种演奏型式的不同效果。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和灵活、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曲。

教学难点:移调合唱练习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1

二、学习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综合训练1 *

先让学生通过听老师弹奏和看谱,找出两声部中有哪些音相同,哪些音不同,以及旋律各自进行的方向,然后用唱名视唱二声部曲调,再让学生自由填词如“你唱歌,我唱歌”。

三、新课教学

1、导入:联想春天的景象,气候特点,特别是春游去玩看到的树木、小草,太阳,想一想当时的心情。

2、听范唱,了解音乐旋律

3、练习歌曲节奏

4、跟琴跟唱歌曲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2

二、继续学唱《嘀哩嘀哩》

三、欣赏《马刀舞》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

三、新课教学:继续学唱歌曲

1、分析节奏特点:第一条保持节奏的统一,通畅,又给人以稳定的结束感,第三小节以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共同组成为好;第二条第三小节节奏用了四分符点,第一、二小节节奏以平稳,疏密、适中为宜;第三条第四小节节奏宜稍长,以适当终止,第二小节则用动感的节奏。第四条练习要求第三小节可模仿第一小节、第二小节。

2、唱歌词

3、歌曲处理:要求学生情绪轻快,节奏活泼,歌唱时要多用非连音如“小黄鹂„”要有跳跃感,摸拟小鸟啼叫处要求咬字吐字清楚,声音有弹性,前句稍强,后句稍弱,表现少先队员欢乐的心情。

4、请个别学生领唱

5、欣赏《马刀舞》,感受亚美尼亚民间音调的风格。(1)初听,使学生了解三部曲式中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

(2)复听,让学生说说两种不同的演奏方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一般气氛不同,队伍的人数的多与少之分)(3)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第七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小牧笛

二、综合训练:发声练习(二声部);节奏填空。

三、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剧选段)《京调》(笛子与乐队)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用纯朴、明亮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民歌风格,抒发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真挚情感。

二、进一步发展写作的能力

三、通过欣赏,使学生接触京剧音调,初步培养他们对我国戏曲音乐的兴趣,同时增强听辨欣赏曲中对比性旋律的能力。教学重点:歌曲《小牧笛》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2/4拍、3/4拍节转换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1

二、歌曲《小牧笛》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教学

1、综合训练1:大、小三度哈唱练习。

2、学习歌曲《小牧笛》

(1)复习2/

4、3/4拍的强弱规律。(2)节拍练习。(3)变节奏的练习*

注:随着老师的口令,进行二拍子与三拍子即兴变换的节奏拍击训练。(4)初听歌曲《小牧笛》,随歌曲打拍子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小牧笛》

二、节奏填空:综合训练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同上课

2、写作练习:根据节奏连接的动与静,张与驰,重复与变化的一般规律,完成节奏的填写任务。

三、新课教学

1、复习上节课练习的节奏训练

2、练习《小牧笛》的歌曲节奏

3、给唱曲标唱名

4、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5、给歌曲加词。注意转换节奏时的拍节。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一、歌曲处理

二、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同上课)

三、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节奏,曲调及歌词。

2、歌曲处理:请学生自己找方法演唱

3、谈一谈感受,说一说哪种唱法更好?为什么?

4、欣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1)了解我国戏曲知识

(2)介绍京剧艺术的历史及艺术家(3)介绍剧情

(4)初听,说一说是什么行当的演员所唱(5)跟老师学唱几句京剧(6)复听,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第八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二、综合训练:节奏写作练习

三、欣赏:

1、斑鸠调》(女生独唱)

2、《高歌朝太阳》(男声独唱)

3、《起蓬号子》(男声齐唱)教学目标

一、歌曲:通过学习《八月桂花遍地开》使学生感受当年革命根据地人民欢庆胜利的热烈气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二、读谱知识:在歌曲轮唱中要求学生既保持声部间音量的平衡协调,也注意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使学生提高对我国民歌的喜好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知识介绍 教学难点:歌曲轮唱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综合训练1、2

二、学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

三、新课教学

1、综合训练1:轮唱练习

通过前几课中的节奏写作练习,学生对乐段或乐句中在前后节奏上的相互关系已有了初步了解,在练习中,使学生认识到:乐段中的前后句除了音调之外,在节奏上也往往有一定的联系,表现为节奏的全部重复或部分得复,为今后简单的旋律写作积累知识。

2、综合训练2:在指定的音高上进行节奏创作。

注意:乐句结束音要求时值稍长;节奏类型不宜过多,要以一个主要的节奏类型贯空乐段;长短相间始终是节奏连接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3、学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1)歌曲节奏练习(2)分高低声部分别练习(3)给歌曲标唱名(4)视唱歌曲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继续学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1、赏斑鸠调》(女生独唱)

2、高歌朝太阳》(男声独唱)

3、《起蓬号子》(男声齐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二、基本训练:发声练习(同上课)

三、新课教学

1、复习歌曲唱名

2、练习歌曲节奏*

3、学习歌词

4、歌曲处理:第三句“张灯又结彩呀”的“呀”字由于连线的原因后面一拍应唱余音“啊”即“彩呀”(啊)

5、完整唱全曲

6、欣赏:

(1)介绍中国民歌的三种类型:山歌、小调、号子。(2)欣赏三段音乐,分辨类型(3)巩固

9.分式初中数学第六册教案 篇九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见复习用书

分式(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一、复习要点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二、复习过程

1、求代数式的值:①化 ②代 ③算

例:①已知x+y=5;xy=3,求x3y+2x2y2+xy3

②已知a=-1,b=-3,c=1,求 a2b--3abc

③已知a= 求 ÷( - )+

④已知x= y= ,求 +

2、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1)通分最简公分母:小;高

(2)约分:注: 与 和

3、分式的定义域

①分式 (1)何时有意义(2)何时无意义(3)何时值为0

4、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①1- ÷ +

其他例题见复习用书13页5(6、7、8、)6

三、小结 1、分式的通分和约分

2、分式的定义域

3、分式的化简和求值

四、练习:略

五、作业:

10.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教案 篇十

第一课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课文内容: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篷”和“蓬”。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小节。

3.说说比喻和拟人的作用。了解模拟事物的声音,叫拟声词,也叫象声词。用上这些词语,能使句子形象生动。

4.体会作者喜爱春雨的感情,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课文的2-6自然段,感受春雨的声音美。

复习课文:

一、课文中描写的飘飘洒洒的春雨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春雨美在哪里?

(听春雨,雨美在声音;看春雨,雨美在样子;赞春雨,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绿色,雨,美在无私博大的精神。)

二、体会春雨声音美

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用了很多描写雨声的形容词,我们把这种描写声音的词叫做摹声词。你能不能找出这些摹声词呢?

1、这些声音分别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听雨的地点有哪些?

2、“屋前听雨”

①春雨打在梧桐叶、屋顶的浪板、铁皮屋顶上,分别发出什么声音?(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叮叮咚咚)

②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③“水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这句话写得有色(清泉)、有形(像一股清泉从地下涌出来似的)、有声(哗啦哗啦,哗啦哗啦),形象、生动、有趣,把“水”写活了。“推”和“挤”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突出雨量大,雨水的活泼、顽皮。

尝试表演“涌”“哗啦哗啦”“你推我挤”的情状,感受“水”的活泼、欢愉、生气。还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你推我挤”这个词?

3、“林中听雨”

作者走在林间的小路上听到雨滴打在哪里?像在举行什么会?(打在油加利树、相思树、羊蹄甲、面包树上,“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比喻:森林比作音乐厅)

水珠在树叶上滑落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声音?(啪!嗵——嗵——嗵!咚——咚——咚!)一阵风吹过来,掉落的速度快了,就变成?(嗵嗵嗵!咚咚咚!啪啪啪!)读4-6自然段

“冬—冬—冬”之间的横线什么意思?

(初步认识标点符号:破折号。了解破折号的用法之一是表示声音延长的意思。)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三、感受春雨形象美 4.“阳台上看雨”,雨丝给作者的感觉如何?像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牛毛细雨,春雨绵绵„„)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雨丝丝的,密密的,随风飘洒,如同轻轻地把种子撒在大地上。”

四、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 5.作者喜欢春雨吗?为什么?

春雨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催发春芽,给树木花草浇水,壮大河流,滋润万物,„„春雨无私,品质美好。

五、拓展练习

1、写出有关「风」、「雨」的成语:

(和)风(细)雨

(暴)风(骤)雨

(凄)风(苦)雨

(腥)风(血)雨

2、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春雨 一()清泉 一()音乐厅 一()花伞 一()微风 一()水珠

六、听写词语

淅淅沥沥、铁皮屋、推拉、叶脉、滑落、敲打、细密、演奏、飘洒、播种、品尝、乳汁、叮叮咚咚 飘洒:文中指飘扬;飘拂。另,姿态轻松自然;不呆板。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二课 瀑布

指导预习: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短诗,从声、形、色三方面生动刻画出瀑布恢弘的气势,柔美的景致。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查找有关瀑布的资料:瀑布的形成;世界三大瀑布(下面三个);黄果树瀑布(贵州);壶口瀑布(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

尼亚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与美国的交界处的尼亚加拉河上,河中的高特岛把瀑布分隔成两部分,较大的部分是霍斯舒瀑布,靠近加拿大一侧,高56米,长约670米,较小的为亚美利加瀑布,接邻美国一侧,高58米,宽320米。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的中游,赞比亚与津巴布韦接壤处。瀑布宽1700余米,最高处108米,宽度和高度比尼亚加拉瀑布大一倍。

伊瓜苏瀑布位于阿根廷和巴西边界上的伊瓜苏河。这是一个马蹄形瀑布,高82米,宽4千米,是尼亚加拉瀑布宽度的4倍,比维多利亚瀑布还要宽很多。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3、理解诗中的比喻句。课文脉络:

遥听

远看

近看 叠叠的浪涌上岸

一道白银

珍珠的屏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烟、雾、尘

复习课文: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2、读诗课文,说说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

①瀑布的声音像什么?(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瀑布。(雄伟壮丽)② A、远看瀑布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千丈青山”实际不是真指千丈,是形容山高。“白银”是指瀑布。绿色的高山衬着白色的瀑布,对比鲜明,使得瀑布显得更加壮丽。“一道白银”在诗中指什么?

为什么把瀑布比作一道白银?

(瀑布的水清澈透明,它从山下直冲下来,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真美啊!)

B、再走近点看瀑布的样子又是什么样的?

“一座珍珠的屏” “屏”是指比较讲究的装饰品,珍珠的屏说明瀑布飞泻而下时,串串乳白色的水珠被阳光一照,闪着光亮。整个看,就像一道珍珠做的屏风,真是雄伟、美丽。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如烟,如雾,如尘”当有风吹过时,珍珠的屏被吹散了,水花飞溅,腾起水气,缓缓飘落,这时就像烟一样飘飘悠悠,像雾一样朦朦胧胧,像尘一样四处飞散。

3、你还记得哪些描写瀑布的诗歌?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熟读成诵。

5、听写词语:

瀑布、层层叠叠、涌现、岸滩、比喻、衬托、屏风、千丈青山、一道白银、仰望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三课

古诗两首

预习指导:《春江晓景》背景

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认识蒌蒿、芦芽、河豚。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游园不值》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但写得很幽默风趣,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一、惠崇《春江晓景》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诗的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说说诗句的意思。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二、游园不值

1、题目中的不值是什么意思?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人,那么,他遇到了些什么呢?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苍苔、柴扉、红杏

2、所见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园,如此而已的景物,然却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这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

3、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对我们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怜”,爱惜的意思。片

4、“小扣柴扉久不开”这里的扣是什么意思?(轻轻地敲)可以不以换成敲?请你表演一下作者小扣柴扉的情景。(注意轻、久)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但是如果用敲,敲就是比较重“砰砰砰”,比较重,这里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意思。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红杏为什么能“出”墙?(生命力旺盛)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通过出墙的红杏想象而来。)

6、翻译,连起来说说你对诗歌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三、听写生字词、默写古诗。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第四课

柳笛和榆钱

课文主要内容: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描写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春天里柳树和榆树奉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柳笛和榆钱。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4、体会本文总分的写作方法。

5、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复习课文:

1、a、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B、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课文的一开始就介绍了家乡的榆树和柳树。

品读重点句:“柳树的长发披散开来,自由自在地沐浴在春风里;榆树常常把身子探出墙头,向我们招手。” ①沐浴是什么意思?

[(1)洗澡,洗浴。(2)比喻受润泽:每朵花,每棵树,每根草都~在阳光里。(3)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他们~在青春的欢乐里。] ②柳树的长发是指什么?

(柳条,初步认识比喻,把一样东西比作另一样东西。)③写榆树的时候,作者用了两个动词,分别是什么?(探,招手,初步认识拟人,把植物当成人来写。)

④探是什么意思?(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身。~头~脑。~囊取物。)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a、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b、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c、品读重点句:“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d、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摘榆钱

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

3、听写词语:

榆树、沐浴、拧、呈现、混合、隐蔽、奉献、略

小学语文S版第六册第一单元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来和含义,会区分“束”和“”两个部分,会区别这个偏旁组成的字。

2、会用比喻、排比句式说句子。

3、积累成语及名句。

4、通过阅读短文,学习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5、围绕“花的世界”写一段话,培养观察能力。

1、说说如何区别带“棘”和带“束”的区别。初步学会用偏旁区别汉字。

2、说说上下两个句子的区别。然后用带点词语说一句话。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动,可以让我们知道声音好听的程度,水花飞舞的具体样子,使人如临其境。)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轻轻摇摆的柳絮像是你飘逸的长发;那闪闪的星星像是你明亮的眼睛;那天边的一抹红霞像是你温柔的唇;那霏霏的细雨像是女儿对妈妈您无尽的思念.要燃放瞬时的烟花不难,难的是将这刹那的灿烂永恒定格在夜空;要鼓起一时的勇气不难,难的是将这不灭的斗志维持一生;要获得片刻的欢愉不难,难的是笑到最后.一个人不能贪图安逸,一个民族不能贪图安逸,一个国家不能贪图安逸.贪图安逸的人注定是玩物丧志,无所作为的;贪图安逸的民族注定是没落的,没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贪图安逸的国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势必被淘汰被抛弃.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

3、背诵关于春天的词语。

4、学习写作:一种花

从花的什么方面去观察去写? 形状、颜色、长势、名称„„ 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

查找有关它的知识:生长地、花期、用途、传说„„ 范文:

茉莉花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盆茉莉花,一阵微风吹来,屋子里就飘逸着阵阵清香,我情不自禁地吸了几口,真香啊!(香味)

我记得春天的时候,妈妈从外面捡回来几根小花枝,把它们插到花盆里。我每天放学回来都用杯子喂它喝水,日子一天天过去,只有一根小花枝发芽了,慢慢地又长出了几片叶子。我在心里暗暗盼望着

我的茉莉花快快长啊!(花的来由、发芽)

到了夏天,茉莉花长高了,叶子浓密青翠,还长出了几个小花苞。我每天放学回来照例用杯子喂它水喝,盼望小花苞快快打开,开出美丽的花儿。(长高了、长出了花苞)

终于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睡醒就闻到了阵阵的清香,我高兴得从床上跳了下来,我猜想一定是我那可爱的茉莉花开了。我三蹦两跳地来到阳台上一看,多美啊!洁白的花瓣,黄色的花蕊。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本来就还有些晕晕欲睡的我顿时清醒了。后来妈妈告诉我说茉莉花还可以用来泡茶喝,有提神醒脑的功效。(开花了、花的功效)

上一篇:总支部换届选举议程下一篇:马克思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