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2024-12-15

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精选15篇)

1.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一

高考作文题预测:“陌生社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造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

上面的材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指导】

这一段话的理解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我们对材料的指向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字面,拘泥于陌生人的叙写,显然失之于肤浅;如果转向陌生人的不可或缺,也属于蜻蜓点水。

材料的提示语中,“结合社会生活与认识”应该是我们思考的方向:对于陌生人,我们只怎样的态度?陌生人之间相处时是怎样的状态?有怎样的戒备心理?麻木冷漠占据着怎样的位置?我们渴求怎样的人际关系?怎样才能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一番问询之后,我们便可发现,这则材料指向的是人际关系。换言之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谐相处。

【优秀作文】

陌生社会

感觉少了一种以前的人情,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面对陌生人的社会,我们要何去何从那。【问题提出来了。可惜指向不明确,结尾处的“那”也不恰当】

在时,发生了一个惨不忍睹的“小悦悦”事件,这件事,冷了多少人的心,在马路上,年仅两岁的女童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路过了18个路人,对此冷眼漠视,最后,是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爸爸妈妈,那时的悦悦已像木偶一样瘫作一团【木偶,怎么才能瘫作一团?】!电子眼记录了一段视频,十八个路人,两名司机共四十只眼睛都没有发现,或就是对其“视而无睹”。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的良知还在吗?在视频中全国人民都看到了【都看到了?】在血泊中孤独挣扎的小悦悦,很多人流了泪,很多人心流血了!【这本该是挺出彩的段落。 开头缺少中心距,整个事件的叙述显得散乱。 事件的叙述,重点不突出。 几乎是一“逗”到底,缺少运用标点的意识。 语言表达,还欠点儿功夫】

我们习惯了熟人社会怎么生存,怎么“守望相助”,怎么“远亲不如近邻”,但却不习惯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面前掏出爱心,传递爱心,我们学会的是怎么明哲保身。【这一段的安排极好:转换角度,深入一层。可惜,稍嫌单薄,如果能有一百五十字左右,把话讲透彻,效果会好一些】

想当年我们学习雷锋,学到的酒只有明哲保身,保全自己吗?雷锋他每一次帮助别人都会依依惜别,鱼水情深,那时是一种多么好的社会风气。【这一个对比段的出现,自然是好的。问题是,作者想的“当年”是什么时候?一不留神就露出了破绽:文章不是自己的思考。】

就在小悦悦去世【可否换一个词儿】的那个月,24岁的刁娜在下班途中救起了一个倒在血泊中的女孩,但她也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断了腿。她说,一条腿换来一条命,我只希望小悦悦的悲剧不要重演。【还是缺少过度性语句】

如今,我们从“熟人社会”大步走向“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社会中,失去了人情与血脉,失去了良心,我们要怎么才能变成有良知有人情有道德的人呢?

我们的社会缺少的是相互信任,信任的断裂——加重了道德的沦落,社会的沦落,难道我们都想成为一个沦落的国家,成为一个沦落的人吗?【问题提得很尖锐,可是前文有相关的交代吗?】

唤醒我们的良知吧,从小事做起,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做起,做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有道德的中国人,有良心的中国人。【结论从何而来?文章的论点如果在这里落脚,那么全文就应该围绕着论点组织材料,展开论述】

这样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美好,我们才能更加幸福。

2.2005高考作文走向预测 篇二

一、可能会出现主题词型话题作文

所谓主题词,就是能够表达某些内容、表述一定性质、说明某种特征或点明某个意思的关键词语。主题词型话题作文主要是由一个或者几个实词来充当的(词语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它一般不用引材,从而淡化材料跟话题的关系,削弱甚至消除原材料中含有的主旨对审题、立意的影响。没有了明指或暗示主旨思想的倾向性,限制性极少,而且还可以避免抄袭和宿构。这样设题能够给考生充分的自由,让考生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创意、个性、生活态度、人生感味、社会责任。让考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是较理想的一种话题作文形式。

例1. 2004年全国高考“福建卷”的作文题:

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物: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 曹操宋江 薛宝钗冬妮娅 桑提亚哥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

和以前的高考作文相比较,这个题目有很大的突破,它增加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人文气息更浓了,给考生的选择权和自由度更大了,而且出现了新课标的影子。但是面还是过于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的考生对这些人物或形象不很熟悉,很难写出东西来,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更难反映现实、针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了。

笔者认为,为了使所写内容不至于跟现实脱钩,而且能更好地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及人文、修养、价值观、人生观。2005年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命题:请从你所学过的课本中或阅读的材料中选定一个或几个历史人物或者人物形象作为话题媒介,以“走访×××”或“与×××交流”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在题目的后边写清你所选定的人物或形象),不得抄袭。

需特别注意的是,主题词型的话题作文很可能会出现在今年或今后的高考作文中,如:

例2.下面列举了几组词语,阅读后根据要求作文。

A.脸颊 责备 困惑 是非 追求 窗户

B.舞蹈 生活 屈膝 魔方 预感 沉默

C.花季 邻居 迷人 退学 浮躁 跋涉

D.数字 泪水 二胡 事实 人生 亲人

E.贫瘠 面颊 体验 歌唱 细胞 雕塑

F.季节 比赛 公司 体操 风暴 麻烦

G.医院 空缺 花生 彩票 辍学号码

H.粉笔 流泪 筷子 风尘 姿态 未来

I. 巅峰 残酷 希望 醉酒 被褥 枯萎

J.板凳 舒畅 坎坷 成功 寒风 方便面

K.音乐 蜡烛 学习 思绪 树枝 创新

L.呻吟 残疾 雨伞 焦灼 旅途 射击

M.潇洒 桃花 喧闹 浪漫 翅膀 作文

N.性格 粉笔心动天狗人

请选择上面14组词语中的一组,并就此为话题对象、构件,创作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用上所给词语,可直接用,也可以意用,但需在文章题目后面标注组别(只用ABCD);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意识的命题,它能体现考生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应考虑所给词语都是涉及哪些方面的,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思维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选择适合这些词语的题材,确定立意的核心,最后像插花一样将这些词语构思成具有特定内涵、富有创意的艺术篇章。当然,这些词语不能简单连接、生硬穿插,需要进行巧妙转换、精心构想,就像“天空”“足球”和“树木”三个词一样,虽毫不相干,但是如果这样联想和想象就发生了紧密的关系:由天空想到了雨,由雨想到了树木,由树木想到了草,由草想到了绿茵场,由绿茵场想到了足球。这种命题也可侧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与动物或植物之间的关系,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等,那就选择倾向于某一种关系的一些词语。

另外,用一个词作为话题的,所选词语一般是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因为它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可充分自主立意,有最大的自由。2004年全国高考上海卷的“忙”、北京卷的“包容”,就是典型的例证。笔者认为2005年高考作文也许会命制“面子”“偶像”“位置”“空间”“家园”“财富”“竞争”“名利”“公平”“经验”“感动”“视野”“发现”“思考”“沟通”“压力”“心态”“品味”“微笑”“色彩”“生命”“生存”“生活”“人生”“旋律”“美好”“高雅”“潇洒”“文化”“智慧”“眼睛”“手”“活”“变”“品”“绿”“红”“攀”之类的话题。

二、可能会出现图画型话题作文

这种类型的话题是由图或画来充当的,它往往是给出一张或几张图、一幅或几幅画,让考生就此图画(一张、一幅或几张、几幅)为话题写文章。与以往的看图画写作文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主旨或主题,不需要揣测此图画的原始图示或画意,倾向性极小,自由度极大。只需要考生对图画展开联想和想象,探求它的寓意,由形化神,充分调动联想力和想象力,联想生活,思考、挖掘、拓展、延伸,揭示其现实意义,充分展示考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

例3. 联想、想象和思考是人的几个重要的思维活动。人生活在天地间,自然万物常常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进而生成思考。请选择下面四幅图中的一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说明:可将第二幅假设为成一半黑一半白)

这四幅图形象的差别比较明显,使人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也会不同。此题要求考生要通过外形立刻产生联想和想象,看透它内在的东西,探求它给人留下的深层思考。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现实中的某种认识,然后进行写作。这种图形作文,重要的不是形似,而是意似,考生一定要从图形中走出来,把思维的触角伸向生活当中去,去触摸生活当中近似于图形的事例或事理,不能单纯地就图说图,而应引申开来或将其寓意写出来,才能符合命题人的意图。

第一幅考生可分别联想到外柔内刚、表面世故圆滑而内心却刁钻、阴险、狡诈的人;地球愤怒了,张大嘴向人类怒吼;用个性开拓新天地--“扩张”;三角恋爱中的人难以走出自己设置的圈;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坚毅、理性、谦恭,人生三大支点。

第二幅可分别联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做人要黑白分明;平分秋色;讲原则要一清二白;成全你与败坏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的心向着太阳,就不会留下阴影。

第三幅可分别联想到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如何看待对内与对外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围观现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遵纪守法,不越轨;没有心灵沟通的人在一起永远都不会有焦点(交点);物质是小圆,精神是大圆;物欲膨胀充斥心灵,内心精神空虚则被侵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走出怪圈,拓展自己的空间。

第四幅则可联想到方向盘,既而谈及人应该掌握好自己人生的方向;平等、和平是民族、国家相处的根基,立身的原则;竞争的格局已经摆开;联想“囚”字,谈心灵的禁锢;人生的三个阶段(1/3创造辉煌);人生三味——事业(为社会活)、情感(为别人活)、生命(为个人活);人要靠自己撑起属于自己的一个天;亲情、友情、爱情是生活的基点等。

三、可能会出现现象型话题作文

这种题型能够考查考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调动考生对现实生活进行关注和思考,让考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主动地去展示自己的思想认识、审美标准、道德修养、价值观、世界观等。人生活在现实中,天天与身边的事息息相关,就得关注这些事,思考这些事,参与这些事。要想让考生脑子里想着这些,高考作文命题就应该会有所侧重。

这种题型要求考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主动地去展示自己的思想认识、审美标准、道德修养、价值观、世界观等。

例4. 当你置身于熙来攘往的街头,举目四望,你简直会以为你已来到了异国他乡,因为你的眼前到处都飘动着棕头发、黄头发、红头发、绿头发 ……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请以“染发现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例5.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地上的明星遍地走。像什么歌星、影星、球星等等,它们成了许许多多青年人崇拜的偶像,于是乎出现了许许多多歌迷、影迷、球迷等等,形成了一个追星族。请以“追星现象”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3.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三

困扰和顾虑太多是成人和成功的大忌。——题记

猴年到了,猴子想要变成人。他想要成人一定得砍掉自己的尾巴,因为人没有尾巴。于是猴子拿起了砍刀,但动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扰住了:对痛有担心,对断尾不忍心,顾虑不适应……

故事告诉我们:蜕变和完美需要痛苦的挣扎,要成人,就得正确面对“困扰和顾虑”。

在破茧而出的前一刻,蝴蝶将经历毕生最大的痛苦和孤寂,只有那些能克服困扰和顾虑者,才能最终领略朝阳和甘露的美好,才能享受翩翩而飞的美妙。猴子,也只有克服困扰和顾虑砍掉尾巴,才能成人。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正确面对困扰和顾虑,让邓亚萍文武双全。

邓亚萍从身高不够到世界冠军,再由写不全26个字母到剑桥博士的成长历程很好地诠释了猴子断尾成人的寓意。当教练说邓亚萍身高不够不适合打乒乓球时,她痛苦过挣扎过,但她消除了困扰和顾虑刻苦训练,结果她在同伴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了世界冠军,完成了从猴子到人的精彩蜕变。

功成名就的她又开始学习英语,完成人生的另一次蜕变。虽然连26个字母也写不全,她却没有顾虑,拿出打球的拼命三郎精神,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那一段时间,她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视力从1.5降到0.6……经过断尾的历练,她顺利从清华毕业,还获得了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是呀,如果当初邓亚萍在抉择自己的人生路上总是被困扰而顾虑重重、患得患失:基础是否太差,是否能顺利毕业,前怕狼后怕虎,她就永远不可能有华丽转身,更不可能文武双全。

正确面对困扰和顾虑,让马云创业成功。

马云为创立阿里巴巴,遇到资金等很多问题,他背着行囊四处拉赞助找合伙人,四处碰壁,有人还讥笑他异想天开。他没有困扰和顾虑,果敢地走自己的路,终于创立了阿里巴巴商务网站,取得极大成功。

他说过,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很多人死在了前一天晚上。而“死”的.原因,多半是困扰和顾虑。如果马云总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商界就少了一个精英,虽然他的痛苦挣扎不被很多人知晓。

我的一个朋友想南下打拼创业,就是因为顾虑自己的行政编制,害怕砍断尾巴后的工资待遇。如今看到发迹的昔日朋友只是悲切和感慨……

4.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四

现在社会普遍对90后有一些误解,认为他们自私、无礼,所以不能很好地与人沟通,那么,作为一名90后学生,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请结合你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表现,分别列举至少三条优点和两条不足之处进行描述。

As students born after 1990, we have so many advantages. We are usually kind and helpful. When someone is in trouble, we always give him or her a hand. We are also active. We like to do sports and go traveling. Most of us can work hard in class and play happily after school. Besides, we are imaginative and creative. We always try something new and do everything differently.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have some disadvantages. Sometimes we can’t express our opinions in proper ways; sometimes we are a little over confident. And many students have no brothers or sisters, so they may do evthing for themselves. These problems may make us seem impolite, even we can’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well. So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how to get on well with others.

5.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五

一、背景材料

全运会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展现了我中华儿女良好的体育素质和敢拼敢赢的精神。

自1975年北京第三届全运会后,基本每四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一般在九月或十月份。

首届运动会于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举行。

第十一届全运会一共设33个大项、360个小项。

根据举办省全运的原则,我省17市均将承办比赛项目,其中主赛场济南承办项目最多,一共23项比赛。另外,青岛11项、日照6项,其它各市分别承办1-3项,马拉松和部分冰雪项目安排在外省市举行。

主题口号是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吉祥物是泰山童子.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创作。

会徽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同时,会徽由11个运动人形组成,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定于2009年的10月11日在山东省举行,10月23日举行闭幕式。

十一运会会徽以“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命名,以11个“竞技人形”为主要构成元素。整体结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字小篆中繁体“中华”的“华”字,代表此次运动会是全中国人民的一次体育盛会;其中造型语言借鉴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个运动人形的组合,在点明“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同时还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会徽整体图形创意还融合了中国传统纹样“同心结”的概念,寓意此次全运会将是一次“团结、和谐、圆满”的体育盛会。

会徽设计中巧妙地融入了具有山东文化传统特色的特征元素,延展出“和谐中华、活力山东”的寓意。会徽中的几何形构成元素来源于山东济南出土的战国时期“错绿松石铜豆”上的“几何勾连雷纹”和西汉时期“规矩纹铜镜”上的规矩纹饰,文化内涵深厚;会徽选用的色彩取材于山东传统木版年画中的颜色,蕴含了山东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其中的“红、黄、蓝、绿、黑”五种颜色,还分别代表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五环色彩,将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予延伸;同时,会徽表现手法轻松、活泼、现代,既体现了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又表现出现代山东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新形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27、参考答案

(1)我热诚、我参与、我奉献、我成长(2)志愿全运、微笑齐鲁(3)志愿服务全运、爱心凝聚和谐。

8、下面是首度亮相的十一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请为图片配一段说明性文字,70字左右。

8、参考:

官方设计释义:首度亮相的十一全运会吉祥物“泰山童子”形象跳跃,造型独特,简洁大方,生动可爱,积极向上。耳朵形如泰山云朵,象征吉祥;竖起大拇指,象征拼搏精神;“童子”眉心一点红,寓意给儿童祈求平安,红颜色衣服代表中国红;胸口是十一运会会徽标志。

三、写作——材料多向立意举隅:

话题

1、和谐

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题为“ 和谐 中国、全民全运”,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第十一届全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时指出,“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选择8月8日开始十一运火炬传递,是因为这一天已被正式定为我国“全民健身日”,这一决定很好地与“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融合在了一起;吉祥物以充满文化、自然内涵和动人传说的泰山为基础,并结合现代体育理念、国泰民安的吉祥寓意进行的创作。泰山的历史由石头写起,浓缩着东方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会和谐的美好精神象征。筹办十一运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深刻的和谐理念。全运会是规模宏大的创造美、展示美、共享美的舞台。通过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精神的弘扬,发挥体育在社会和谐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 话题

2、全民健身

牢牢把握体育的根本宗旨,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加快体育社会化、生活化进程。筹办十一运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体育是人民的事业。通过筹办十一运,全面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和健身意识,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推动体育活动更加普及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提高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话题

3、创新

“国泰民安之火”传达祝福

从2008年4月,十一运组委会就对外公布了火炬采火形式的征集启事。采火形式包括采火地点、采火人以及采火方式三项内容,其中,采火地点可以推荐1至3处。组委会要求,采火形式要以独特的设计,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用心

爱心

6.2009年高考作文复习与预测 篇六

自2004年全国高考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命题权力下放以来,语文试题可谓百花齐放、面目一新。各个自主命题的省市各显神通,经典的题目层出不穷,这种势头仍在发展。纵观五年来语文试题,新课程标准理念得到了全面、深刻而又各具特色的体现,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无疑是作文题目。考察这几年的作文命题轨迹,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模仿为主,以全国卷作文题为榜样模仿,话题作文占主导地位,体现在2004年至2005年的全国各省市作文题中。第二阶段重在探索尝试,自主命题的省市都在探索命制适合本省市、体现本省市地域特色及文化特色的作文题上作了大胆的尝试,题目形式不再是话题作文一统天下,也不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三分天下,材料作文稳坐钓鱼台,命题作文如雨后春笋,话题作文已是强弩之末,在2006年至2007年的全国各省市作文题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第三阶段进入了成熟创新的轨道,话题作文已经渐行渐远,也许几年后要淡出人们的视线,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各显神威,材料与命题相结合的形式日趋增多。这些作文题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特征抢眼,题目新意闪耀,已经走向成熟,我们从2008年全国各省市作文题可以感受得到。这是从命题形式上分析,如果从内容上分析,这些作文题都有意无意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四大教育目标,即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规划人生。我们把2006年以来的作文题按这四个目标分类,以便分别指导审题思路及立意方法。也以此为基础,预测2009年及今后的作文命题趋势。

这个分类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比较简洁、清晰,没有十几类那样繁琐,操作起来容易。从这个表格中可以看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是命题者的首选,因为它的内容丰富,角度众多,依然是今后考查的重点;认识自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也将继续演绎它的精彩;规划人生,初看是一点星火,但是燎原之势不可阻挡。课标中的四种类型的题目,都要进行专题攻坚训练,不可偏废,更要详细地知道审题与立意的思路、方法。那么,这四种题目可以从哪些角度审题和立意呢?要避免哪些误区呢?下面作一些简要分析,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一、认识自然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自然也就是要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这种认识不仅仅是一般的保护环境,而且是环境意识植根于人的灵魂,把自然的一切都看作生命的有机部分,把自然的一切流动都看作是生命的变化形式。认识自然就要有万物皆有我生命的道德品质,有了这种认识,人就会融入自然之中,人就会与自然相依为命,就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存,能自觉地保存生命。

从自然中能悟出哪些生命的道德品质呢?

(1)自然界的万物都有人的情感、思想。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黄鹂”是有生命的,它们在为寂寞的丞相祠而展现春色与歌喉。“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泉眼”、“树阴”都有人的感情,会珍惜,懂得爱。“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诗句中的物象也都含有人的思想感情。

(2)从自然的生命上见到人的意志、品格。“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不是写蝉,而是写人的高洁品格,蝉仅仅是一个生命的载体,已经有人格特征。“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人不怕任何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住清白、刚直的品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了人的坚定顽强、不媚权贵、不随世俗、洁身自好的风骨。“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表现了人虽然遭遇不幸、怀才不遇、处境艰难、景况凄凉,但是素质很好、不怕埋没、自尊自爱的良好心态。

(3)从自然规律中发现人生的规律或真谛。“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前人。”包含了新老交替、新陈代谢规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说明人生的变化、挫折、兴衰际遇是不可避免的,要以豁达、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永恒的规律,人们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告诉人们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其实就是要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天合一的生存境界。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振动一下翅膀,就可能引起北美洲的一次地震或海啸,说明自然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类作文,容易陷入的误区是:只会把现象汇成山、汇成海,从工业革命排到臭氧空洞,从水土流失谈及山洪暴发。没有对生命尊重的彻悟,没有对人生价值的珍视,没有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文章内容流于芜杂而缺乏灵性,文章立意失去厚度而显得单薄,文章笔法陈腐而难有创新。怎么办?首先,要冲破世俗的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其次,要善于捕捉体验的亮点,可以是痛苦的一瞬,可以是欢欣的一刻,可以是挫折的一页,可以是顺意的一天,把这些亮点变成智慧的叙述。在叙述中抓住一点,精雕细刻,在细节刻画中,彰显形象的个性特征,这就是大中取小,以小见大,感悟深刻。再次,要向名家求教,用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与领悟能力。

二、认识社会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社会就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要一叶障目。首先,要认识社会的主流,抓住主要矛盾,不被一些枝叶迷住双眼。其次,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看到事物的长处,又看到短处,懂得残缺与完美的寓意,理解挫折与坦途的真谛。第三,要学会比较,用发展的眼光纵向比,发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用谦虚的眼光横向比,找到我国与外国的差距,明白我们的奋斗目标,鼓舞我们的斗志,焕发我们建设祖国的活力;用自省的眼光全面比,认识我国的国情,知道我国的优势,体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理。第四,要学会欣赏,以肯定的眼光欣赏美的事物,就会歌颂时代主流精神;以批判的眼光欣赏丑的事物,就会找到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认识社会说到底是人的思想境界问题,道德品质优秀的人对社会的认识就全面、深刻,对社会现象就能辩证对待,思辨能力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这类作文容易步入以下误区:(1)空泛议论,没有深度,缺乏说服力。很多人会讲许多大道理,会发教训人的论调,而缺乏典型精当的事例来证明、阐发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对事物本质、规律的透析。(2)人云亦云,观点陈旧,没有启发性。表现为:罗列事例,不会分析,缺乏逻辑性;没有作者的真知灼见,没有从列举材料中揭示生活的真谛、抒发人生感悟。(3)不会提升主旨,立意流于肤浅。也许是语言的贫乏,也许是思想的浮浅,不会从人的思想、国家的利益、时代的进步等角度去分析。在文章的总结处不能及时升华主旨,提升立意。

要走出这些误区,除了要深入体验生活、磨炼思想外,首先要学会用提问法构思,即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他人写过吗;列举的例子是哪些,都典型吗;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本质、社会规律;揭示了人的什么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奏响了时代的什么旋律。其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提炼观点,从中选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即独树一帜,展开深入分析。第三,培养逆向思维能力,从结果出发,对发生的情况作深层的原因探析。第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质量互变的观点,阐发事物的本质。

三、认识自己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认识自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一点也不认识自己的人少之又少,从本质上、认知上认识自我,从宏观与微观上认识自我,从社会需求、发展的角度认识自我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痛苦与幸福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真正的“我”,才能充分展现“我”的人格魅力。认识自我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是塑造完美人格的前提。首先,要认识自己,要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反省中,发现自己的优劣。并善于在日后的学习实践中培养、发展自己的优势,使之成为一种才能,能够为社会服务。同时,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劣势,不回避它,而是尽量利用它为优势服务;或者通过学习、借鉴,减少自身劣势的负作用;或变劣势为优势,闯出一条新路,干出一番事业。第二,要找一面镜子来认识自己,即通过父母、亲朋、同事、学生、领导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这样才会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第三,要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的需要对照,看能否符合实际;把自身的优势与社会的发展对照,看是否过时;把自己的作为与人们的期望对照,看是否言行不当;把自己的成绩与时代的要求对照,看得失、荣辱是否不均。第四,站在自然和宇宙的高度认识自己。把自己当作自然之子,与其他自然生命同等对待,希望自己的生命也像自然生命一样得到完美的体现;还要从自然的规律中体会自己的养生之道,用自然法则约束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实践符合自然规律,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写这类文章要求当然更高,文章品位的高低取决于作者思想境界、道德人格、审美水平的高低,应走出下面的误区:(1)只是叙事,缺乏深刻议论。作者的深刻见解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周全,使文章流于肤浅。在议论抒情时也只是表达常人的内容,没有独特的见解,没有个性特征。(2)找不准选材的切入点。这是许多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每个十七八岁的高中生,人生阅历已不浅,生活体验已不少,那么每一个感触点都是最佳的选择,可是常常是事与愿违。(3)语言平淡无奇。首先是句式呆板,缺乏灵气。其次是全文没有亮点,显得暗淡无光。

要走出这三个误区,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提高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审美能力。首先,我们要用审美的眼光,在实用的部分与科学的部分中发现美感的部分。艺术给人最大的感受是美。因为,“人生本来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座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朱光潜《“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在生活中显现人性的光辉,在生活的逆境中见证人格的力量;在美的事物中发现人生的价值,在丑的现象中悟出创造的需要。这就是懂得生活。第二,要培养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做人境界才会不断提高。“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干枯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同上)。第三,用文章记录自己的情趣与个性,反省自己的生活。“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生生不息。我有我的个性,物也有物的个性,这种个性又随时随地变迁而生长发展……在这种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造化。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同上)。

四、规划人生类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思路

规划人生,就是要思考如何把握人生,作自己人生的主宰,不断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仅仅认识自然还不够,还要思考以什么形式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达到自己与自然的同一;仅仅认识社会还不够,还要思考以什么形式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仅仅认识自我还不够,还要让自己的才华、理想以什么形式变成生活的价值、生命的载体、人生的主题。

规划人生,首先要反省过去,总结出值得深思的人生哲理。规划人生,重要的是对现在、今天的珍视与把握,不论做什么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只有把握了“今天”,人生才充实,生命才有意义。规划人生,还要设计自己的将来,自己要做一个什么人,走一条什么路,干一番什么事业,都要以“今天”为基础去规划,这样才能不断升华自己的人生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所以规划人生的基础是“能入”,即深入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而审美体验正好能做到这一点。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出”,即站在更高的地方审视、反省自己的生活,以清醒、淡泊、坦然、乐观的心态,发现自己以往生活的缺陷,才能更好地设计自己将来的人生道路,创造出更美的人生,这样就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审美体验。因此,把人生体验表达得较具体、完整,乃至淋漓尽致,文章自然极有个性特征。

要规划好人生,就得学会审美。审美,不仅仅是发现美,关键是提高审美认识水平,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在各种人生经历中体验美的真谛,领悟人生的可贵、生命的价值。不论是一草一木,还是一缕炊烟一丝鸟影;不论是挫折与痛苦的旅途,还是畅通与快乐的行程,都能从中发现生活的美好,都能认识自己生命的轨迹,都能把准生命的脉搏,都能领悟生命的珍贵,这不是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吗?所以,黑格尔说:“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确如此。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审美,实际上是跳出自己的生活,观察、审视自己的生活,以便高瞻远瞩、目标明确地规划未来。

写这类作文最容易步入的误区是:只见他人,不见自己;套用材料,牵强成文。怎样走出误区呢?首先,让“我”成为文章的主角,即紧扣作者自己的审美体验来写。每个人的生活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立的孤本,每个人的感悟都闪烁着独特的灵光。因此,通过新颖构思出来的文章也就具有了作者的个性。这样的内容,写起来就会激情澎湃,读起来会倍感亲切。最忌套用他人的材料,最忌以旁观者身份叙述。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化腐朽为神奇,即在平凡甚至平庸的事物中悟出生命的意义,真正点石成金。第二,高举个性的旗帜。感悟是独特的,也就是有个性的。高举个性的旗帜,就会使感悟常见常新,文章也就有了个性魅力。在内容上要有创造性的发现,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他人司空见惯的问题,从中发现新的意义;用自己的感情去比照他人常有的感情,从中发现新的激动;用自己的处境去推想他人的遭遇,从中产生新的感悟;用自己的体验去设想他人的感受,从中产生新的联想。在形式上也要有创造性的表现,要敢于独抒己见、抒发激情、创新文体,不人云亦云、压抑感情、因循守旧。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托物言志、象征抒情的手法,如《白杨礼赞》、《绿》;二是采用抑扬互用、对比表达的手法,如《荔枝蜜》。

7.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七

每年高考阅卷结束后,语文科都会产生一批“另类”作文。但这类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老师毫不留情地判为零分的作文,不知何种原因却令人惊诧地成为了网络和各大媒体的“香饽饽”。比如2009年的高考刚刚结束,多个网络上就出现了多种恶搞的作文答卷,其中“高考零分作文”帖子为最多,内容涉及了江苏、上海、山东等各个省份的高考作文。笔者奇怪,这些原本是对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和考生极其不严肃的态度提出警告的零分作文,怎么就变成为了大家热捧和追逐、效仿的对象了呢?

其实,观乎网络上惊现的零分作文,他们存在有一个共同特点:思想消极、趣味低级、言词过激,且表达上胡言乱语甚至以“恶搞”来哗众取宠,完全不按章法和要求写作。实事求是地说,这部分考生的做法显然是对神圣高考的一种亵渎,是对命题者和阅卷老师的挑衅,因此被判为零分并不为过。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阅卷老师这种严谨、求实的做法同样也并未得到大家的支持与赞赏。--这一点从很多的“零分作文”在网上广泛流传,以及网友们大力支持“我手写我心”的评论就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相信,网络上频频出现的“高考0分作文”并非是考生的真正作文。除了一些是考生高考后借此发泄对考题的不满以外,更多的则是网友们的故意恶搞。有报道说,恶搞高考作文命题的现象很普遍,甚至有些地方连作家也参与其中,比如湖南省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踮起脚尖”便引起众多争论,湖南籍青年作家张一一也出来“玩”了一把高考作文,把“踮起脚尖”歪解成“偷窥”、“做贼”、“跳楼”等释义。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根本不符合高考要求的“恶搞作文”,之所以会受到考生和网友的热捧,一方面反映出公众对高考作文僵化模式的“审美疲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高考作文从教学到命题到评判标准都走到了一个“拐点”。

是的,恶搞高考作文的做法是有些极端,但高高考31年以来作文命题模式、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的僵化风格是否确实需要改进一下了呢?青年作家陈家桥说,好作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创造性,“应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思维,而不是引导大家都写那种道德宣誓型的文章。”在当今社会观念日益多元化的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们是否能在兼顾中国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破除旧有的僵化模式,引导学生真正关注社会、关注公共生活,从而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多元化与个性化呢?

看来,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够严谨、不够贴近现实以及模式的僵化从而导致大众“审美疲劳”是零分作文“走红”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以外呢?学生为什么会在极其严肃的高考中如此热衷于“另类”和“恶搞”呢?综合分析,笔者以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部分考生游戏人生,根本就没有拿高考当回事儿。从今年全国各地将近百万之众的学生弃考来看,“读书无用”已再次成为了民众的“共识”。而许多学生即便参加高考也不过是玩玩儿而已,故而并没有把高考当回事儿。所以会出现作文之信马游疆、胡言乱语,甚至攻击性语言侮辱出卷老师的事情。

其二,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失败。观乎这些“走红”的零分作文,形式上姑且不论,单从学生选材的角度和思想内容上看,大多显现出了视野狭窄、语言表达缺乏意蕴等。据此,我们就不得不问:这到底是学生的思想意识出了问题,还是语文素养出了问题?零分作文难道不正是对中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精神的拷问吗?我们承认,学生在学校内 “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们的激情几乎泯灭殆尽,所以会出现 “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尴尬。但语文老师对“语文性质是什么”、“语文课堂教什么”、“语文高考考查什么”等的问题都搞明白、弄清楚了吗? 其三,社会的“另类”热捧与引导所致。高考零分作文的出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它必然有一个文化背景。我们常说,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的,而且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和猎奇心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往往缺乏甄别能力,沉溺于一些平庸文化之中,阅读泛

8.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篇八

试题一 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成一扁短文。不要超过250字。(’98上海高考试卷)

春水(之一)冰心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例文● 春天悄悄地来到这一片花园中,花园顿时热闹起来。小巧的紫罗兰张开了淡紫色的脸庞,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轻轻地挂在碧绿的草丛中……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春景!墙角有一朵绽放的玫瑰,火红的花瓣,娇嫩的脸庞。它正扭动着纤细的腰肢,向周围的一切炫耀,“看我多娇美!我挺拔地屹立于矮矮的小草之上,火红的衣裙比紫罗兰绚丽。我是春的使者,是大自然中最娇艳的花朵。”一阵春风拂过墙角,春天幽幽地发出一声叹息:“唉!可怜的孤芳自赏的花儿,你只是墙角的一朵小花而已,天地并不只局限于这一片墙角,你眼中的世界大小了!” [提示] 小作文必须仔细审题并严格按要求答题(尽管其它题目的解答也必须如此),因为题目的要求往往规定了文章思路的走向。本文较好地体现了命题的要求。先点面结合描绘春天的花园,写墙角之花的环境,然后写墙角之花这个主体——玫愧,最后借“春天”之口道出全诗的寓意,可谓层次井然。试题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以《无限风光尽被占》为题。展开想象,写一个200字左右的蜜蜂采蜜的情景片断。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例文● 无限风光尽被占 春姑娘给大地披上了绿装之后,又用她神奇的画笔给花草树木染上不同的颜色,五彩缤纷的。晨眠初露,成群结队的蜜蜂,便出现在百花丛中,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劳作。它们一会儿在这边山坡粉红的桃树林里飞舞,一会儿又到那边白雪般的梨树园里嘤嗡;一会儿在大片的紫云英上面轻拂,一会儿又到黄灿灿的油菜花田里喧闹。在无限的春光里,哪里有花香,哪里就有蜜蜂的身影。它们在忙什么?你看,那油菜花上的小蜜蜂,扇着双翅,转着大眼睛,张开口器,踢腾着六只小腿,在忙着采花蜜呢![提示] 本文紧扣题中“无限风光”先写春光,也为蜜蜂的活动设置了一个背景。写蜜蜂采蜜,既有“画”(蜂群)上的描绘,也有“点”(小蜜蜂)的刻画。点面结合是场面描写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如何在培养和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方画确立一个可资操作操作的方法,近年的高考试卷在这方面也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1994年作国高考卷第21题句子的续写、1998年全国高考第33卷比喻句的续写,这些题目既有一定的限制,便于检测评改,又给了考主创造发挥的余地,能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考生的知识积累和语言水平。那么可不可能把这种检测形式进一步扩大,在小作文上有所运用呢,我觉得是可能的。请看下画这个试题。试题三 看下列材料后写一段议论文字,中心是“只有广泛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字数在250左右。

契柯夫和客人谈话,听到有趣的谚语,总是要求对方再说一遍,然后拿出小本子把它记下来。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题柏学士茅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魏书》)⑤李时珍到35岁时,读了古代医药书800多种,单摘下的笔记就装了好几个柜子。

要求:

选择材料,将上面材料中无用的打“×”。使用材料要有一定的顺序。凡是引用上面的名言至句,均不得用”××说“的格式。凡是引用上面的事例,均不得照抄原文,要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适当改变文字表述,字数可增减。“广泛的学习吸收,能使自己充买起来,更好地成长”,把这个道理用比喻加以表述,写入文中。

●例文● 学习要广泛涉猎,才能有所成就。首先我们必须利用书本,好学者往往是博览群书之人,“诗圣”杜甫就曾发出“男儿须读五车书’’的感叹。李时珍35岁时就有了好几柜子的读书笔记,那是从800多种医书中摘来的。他正是从广博的古代典籍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终于写成了医药学宝典《本草纲目》。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要从大千世界中挖掘宝藏,使它们成为自己的财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出自《论语》的名言,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契柯夫与客人聊天,常迫不及待地要求人家把有趣的谚语重复一遍,记在自己的本子上。正是这种向生活学习,向众人学习的精神,使他成为语言巨匠。浩瀚的大海,需要小河大江汇入;稚嫩的幼苗,植根系于深广的土地,才能得到充足的养料,最终成为参天大树。[提示] 该题一方面检查了学生选择安排材料的能力,另一方面突出检测学主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如何把两种材料类型(书本和实践)连接起来,需要过渡;引用材料不能用“××说”表达,需要句式变换:把直说理的句子改成比喻句,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想象能力。这种有限制的命题形式,行文是否符合要求,阅读者能很快地看出,因此,写作时应仔细揣测命题要求和命题意图,做到既遵命作文,又各施才华。大作文 综观20年的作文命题,命题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心建素质等。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982年),《习惯》(1988年),《尝试》(1994年),《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8年)。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如“玫瑰花”的议题”(1990年),《近墨者黑/近墨者看未必黑》(1991年),“鸟的评说”材料作文(1995年),“助人力乐”和”悄悄走开”的材料作文(1997年)。人与自然。《给<光明日>编揖部的信》(1985年).《树木.森林.气候》(1986年),“新树皮”和“老树皮”的话题(1993年)。读书与成才。《读<画蛋>有感受》(1980年)谈成才和基础的关系,如何写好作文(1984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偶然性,无规律可寻。

9.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九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说:“人总要相信些什么,才不会度日时,跌入未知的黑洞里。”信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灵魂,更是支撑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力量之源。有人说,中国人目前没有信仰,所以速成鸡、毒胶囊、毒生姜才会泛滥;也有说,中国人目前有明确的信仰,民主、公正、法制、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无数人反复践行;也有人说,我们正走在寻找信仰的路上……

读完上述材料,你有何感受?请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

本试题材料的核心词语是“信仰”,所以考生只需以“信仰”为话题,紧扣材料的三个观点任选其一或辩证分析立意均属切合题意。如以第一句为切入点,考生可批判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现状,进而分析其实质与危害,呼唤信仰的回归;如以第二句为切入点,考生可讴歌信仰的力量,呼唤人们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社会,发现生活的美;如以第三句为切入点,考生可采取理性的眼光来看待信仰的状况,即既没有丧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同时,在文体的选择上,考生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

【佳作展台】

点亮信仰的天空

@张思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梦想着民族复兴,文化繁荣。我的中国梦是让中华民族在物质日益繁复的世界里坚守自己的信仰,呵护自己的文化之根,实现精神世界的繁荣。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信仰。没有信仰的民族不可能绵延不息,没有信仰的国家即使物质充盈也会因精神世界的干涸而断流,没有信仰的社会注定一盘散沙。

信仰!我们的信仰正在丢失!

十年来,城市里的人都在找东西。找稳定工作,找廉价房子,找安全食品,找不知身在何处的自己。他们东奔西走,却始终说不清到底在找些什么。高楼大厦簇拥在一起,绚烂的灯光下,是越来越多人心的荒芜。

十年来,村庄里的人一直在丢东西。丢了锄头,丢了石林的木楼,丢了渔舟悠扬的歌声。他们将传统的生活变卖给现代的繁华,那依江傍水的树林,那一家人在场院其乐融融的场景,那飘荡在山头的炊烟都已不见了。远方游子心念的那个故乡呢,只能在记忆里长存。

在古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儒家思想逐渐普及。举国上下,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它已成为中华民族信仰的源泉,强健着民族的根基,使其高傲地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文字传承了下来,这能证明中华文化绵延不息,但人们心中信仰的光辉开始暗淡。我想起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岁月,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以拯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为信仰,最终雪洗百年国耻。那时的精神如今已四分五裂,中华文明正逐渐失去自己。我们不能容忍前面那句戏言,我们要照亮信仰的星空,实现民族复兴之梦。

当看见老人倒地,我们会犹豫,要不要去扶,“彭宇案”的阴影还存在于每个人心里。政府官员贪污钱财,公款私用,对于此,民怨载道。商家企业,唯利是图,“毒胶囊”“地沟油”“塑化剂”一次次刺痛消费者的心。这是道德与欺诈,廉政与腐败,诚信与诓骗之间的博弈,这是信仰与社会现实的摩擦。当人心丢失了信仰,社会就开始浮躁,道德就开始沦落。

一句“你幸福吗?”问倒了无数中国人,有的人欲掩饰内心对幸福的焦虑,刻意使用其他的回答。实际上,归根到底还是信仰的缺失。有许多人内心缺乏信仰的滋养,正被现实折磨。信仰可以教会我们怎样才能过上内心想要的生活。精神世界富足了,内心就不会焦虑了,幸福的报春鸟就会翩然而至。

信仰根植于传统文化中。在神话传说的奇幻中,在京剧古曲的弹唱中,在汉字的那一点、一撇、一捺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信仰的深刻。

《舌尖上的中国》引人遐思,各种各样的佳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民以食为天”的最好诠释。中国是农耕社会,一直以来承蒙天地自然的礼遇,“吃”也成为了信仰之一。古代皇帝的“满汉全席”,乃天下美食之盛景。正是由于对“吃”的讲究,对“民以食为天”的深切信仰,我们才造就出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共餐制”是我们国家“吃”的传统方式,其中也充满了信仰内涵。“共餐”即共同享有,“奉菜”是互相施予,相互帮助;“谈笑风生”是友好交流,以和为贵。这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洋快餐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空间。《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是对传统文化深情的赞礼,让我们期待它能守住文化之根,唤醒信仰之魂。

传承了几千年的信仰,我们必须拯救。我们必须明白坚守信仰的重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它的正能量。让我们一起放飞孔明灯,点亮信仰的星空,圆一个美丽的中国梦!

【评点】

本文亮点如下:

一是标题有视觉冲击力,“点亮”富含动感,“信仰”点示“文眼”,“星空”充满诗韵。整篇文章围绕“点亮信仰的星空”逐步展开,侃侃而谈,生发得当。篇末收束全文,以“点亮信仰的星空”一语照应前文,呼应标题,丝丝入扣,强化主旨。

二是收放自如,开合有致。文中由城里乡村人们丢失物质入手,切入对现实社会中信仰丢失的点示与剖析,由中华传统文化曾经的灿烂引发“圆我中国梦”必须唤醒信仰之魂的深刻思考,阐发信仰的非凡力量自然引出了对《舌尖上的中国》的深情赞美。行文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既联系经典,又“点击”生活,笔法灵活多样,笔端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道,彰显出作者眼光的睿智和思想的深邃。

10.高考作文预测 篇十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戏剧除外)

材料一:2000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诸人依劣者当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胜者获尊胜。”是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准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材料二:马云说:成功需要找对平台。无论你才华横溢,还是草根布衣,你只有把自己放对了地方,你才会有正念正见正语正行。

范文:

环境,铸就人才的辉煌

早在2000多年前,龙树菩萨在《亲友书》中说: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会退步;如果你亲近与自己佛学水准差不多的人,就会停滞不前;如果你依止一个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人,就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所以说,结交什么人的问题,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人的生存环境能够体现人的价值,好的生存环境能够铸就卓越的人才。

环境,决定人才的优和劣。深山中的大树,是深山的环境成就了它的伟岸,更是公园体现了它的价值。这就好像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充实自己,练就千里马的本领,却必须要有一方适合的场地来纵情驰骋。诸葛孔明久居深山,躬耕南阳,存智慧,有谋略。然而却需要在刘备的战场上得以挥洒,运筹帷幄之中,纵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决胜千里之外。诸葛亮是因为结交了刘备才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在樯橹纵横的三国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因此,人才成长的环境很重要。环境的好坏,决定着人才的优劣。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诸葛亮那样被发现,步入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体现自己的价值;而更多的人,需要自知,明白自己的价值在什么环境才能得到体

现和发挥。没有一个环境会主动来找你,所以,需要你学会寻找最适合自己成长的人文环境,那样的环境才能铸就优秀的人才。

平台,决定人生价值大小。就像从不否认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一样,我也从来不否认优秀人才在哪里都能展现自己的才华。但问题是,若将一枚金子置身于金矿中,那一片炫目的金色谁知道是谁发的光呢?可若是金子置身于乱石中,它的光芒便是唯一的,耀眼的。因此,不同的环境平台,体现的人生价值着实不同。假使鲁迅一开始就从事医学,他在医学领域也并不是毫无成就的,可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明白自己的价值完全可以体现在拯救国人的思想和精神上。于是,他弃医从文,实现了医学平台向文学平台的华丽转身,他将自己置身于动荡之中,以笔做刀枪,救民众的精神于水火之中,成为革命的一员虎将,冲锋陷阵,乱世出英雄,展示了不可估量的价值。假如鲁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至今仍是“泯然众人矣!”

有位有为,位置决定价值。人,怎样才能在社会中有自己的位置呢?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位置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真抓实干,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实力;用实力来展示自己的能力;用能力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再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价值。因此说,有了位置,才有了价值,位置决定其价值的大小。位置是打拼出来的,相信李太白先生的至理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把自己这个有用之材放到他能够发挥的位置上,为自己寻找适合的环境和平台立足。再生存中结交同为“橘子”的淮南客,“南南合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必将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朋友们,事实告诉我们:环境决定人才的优和劣;平台决定人生价值大小;有位才有为,位置决定价值。让我们慎结交,审识人,择环境,选平台,铸辉煌吧!

2、高考作文素材:如此“廉洁”

据记载,窃国大盗袁世凯生活上奢侈腐化,但常常装出一副廉洁的样子。一次,他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大家来到他的住所时,只见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时而从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卫士告诉大家,那是仿效不了的。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是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此言一出,众人哑然。

分析:欺世盗名者,往往是言行不一的小人。虚假面具总会被揭开的,其丑恶嘴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话题:“面具”“贪婪”“作秀”

3、高考作文素材: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11.2018高考作文预测 篇十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

不是歌手选秀,也不是明星综艺, 2017年春节到元宵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 “意外”走红,人们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 们圈粉。

古诗词热,仿佛一股清泉,浸润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仿佛一面镜子,折射我们对优秀 传统文化的旺盛需求;仿佛一声号角,召唤我们更好地传承经典、筑牢文化自信。范文

(一)诗意在流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满屏竞传飞花令,一众争说武亦姝。”伴随精彩的表现,一位位诗词达人进入大众视 野,一个个与古诗词结缘的故事令人动容,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数千年文化的力量。

41岁的白茹云是河北邢台市南和县农民。她的抄写本上,密密麻麻誊写着 2000多首古 诗词。一些硬纸板和老日志本的正面、反面都留下她对古诗词如饥似渴的印记.2月 7日,白茹云在家中展示多年来抄写的诗词。

白茹云在抗癌路上与诗歌结缘。在石家庄住院期间, 她买了一本诗词鉴赏, 最初是用来 打发时间,后来她从中“品尝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字里行间,她寻找人生的感悟。白居易《放言》中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 荣” ,是她面对生活的最好写照。

白茹云也学着写诗填词。“纵使前方晴日少,任风雨, 路迢迢” , 最能体现她学习古诗词 的心境。“ ‘竹杖芒鞋轻胜马’ ,虽然路途遥远,但我会坚持。”

如果说古诗词助添了白茹云克服困难的勇气, 那么在武亦姝身上, 兴趣让她自如穿越应 试的夹缝。

“我们不会强迫学生背多少古诗词,古诗词学习也远不止一个‘背’字,武亦姝的积累 来自兴趣和坚持。”武亦姝的语文老师王希明对新华社记者说。

“ ‘江南无所有, 聊赠一枝春’ , 古人说没什么好送的, 就送你一整个春天吧, 这多美啊。”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周生说,武亦姝的这种感悟,打动了多少观众的心!

诗词大会上发挥出色的姜闻页和侯尤雯, 分别来自上海中学和上海文来中学。她们也像 武亦姝那样,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流连忘返。姜闻页 10岁时身高 1米 4,而她阅读过的书籍 摞起来相当于她身高的两倍。侯尤雯除阅读外,还在学校里参加古诗文学习社团、辩论社。

“我平时不让孩子多看电视。但是,这个寒假,我和孩子一期不落看完了《中国诗词大 会》 ,还把去年的第一季找出来回看。很少有电视节目能够让大人和孩子有高度共鸣,但是 这档节目做到了。”上海市民徐明说, “女儿告诉我,她感到诗意在流淌,有一种‘明月松间 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二)心灵有所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不少专家认为, 《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它已经成为一个 引子,将长期默默植根于校园、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出来。

“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但需要被激活。”活动评委、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认为, 节目的走红其实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藏着的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 将娱乐节目模式和文化传 播结合起来。“所谓荧屏清流, ‘清’指其品质与品位, ‘流’就是要真正流到观众心里。”

“中国老百姓对于诗词的喜爱和爱好,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古典诗词的美,根植于文化 传统,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专家骆玉明对记者说,尽管 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存在 “损坏” 的情形, 但随着近年来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得以逐步修复, 出现诗词热是自然而然的现象。

当然,也有人疑惑:“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使用文言文了,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古 典诗词 ? ”对此,骆玉明的回答很干脆:“倡导古体诗词的阅读、朗诵等,不是要复古,而是 侧重今天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本身,诗词的熏陶实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他说, 中国古典诗词凝聚了大量美好、文雅、高贵的文字,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对生命焦虑、不安、琐碎, 让我们摆脱低级趣味和粗鄙恶俗。应当承认,不是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会像诗词中 描述的那么美好, 但也恰恰如此, 诗词所创作出的更美好的精神空间和诗意生活, 是人们心 向往之的。

“尽管时空相隔,但古诗文中蕴含的情感是贴近当下的。”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说, 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基于对心态、社会的理解进行的创作, 其中包 含了很多人生的共同体验。“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美好的事物有向往之情;当人们 遇到挫折和烦恼时,心灵也同样需要一个宣泄的出口”。

武亦姝等学子的走红, 也让人们把目光投射到我们的教育上。毋庸讳言, 传统文化教育 面临着应试思维等现实阻力。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坦言:“在升学压力下坚持古诗 文教育很不容易, 高考语文一共才 6分默写分, 利用背书的时间多做几道理科题, 分数可能 早就到手了!”不少学生课余私下问王希明和黄荣华:“不读中文系,有必要学这么多古诗词 吗 ? ”

不过,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教育绝不等于分数,更不等于应试;进一步来说,也 不能与 《中国诗词大会》 节目中侧重考验记忆和背诵划上等号。“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 放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尺度上, 放在人一生的范畴内, 包括古诗词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涵 养, 是更具有高附加值的教育投资, 是对身心健康的长久滋养。” 上海江东书院、“宝宝念诗” 微信公号创始人韩可胜说。(三)文化要弘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不久前,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 意见》正式公布,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如何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发展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成为滋养我们 的不绝源泉 ? 面对这个大课题,一个热播电视节目只是迈出了其中一小步。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教育是关键一环。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 传统, 在经历了英语、奥数等科目的长期 “称霸” 后,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在回归。在上海, 教育系统将包括古诗文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当中, 从语文学科、拓展 课程等多个渠道入手加强古诗文教育教学, 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写字等级标准要求, 将 “书 写经典”纳入规范汉字书写内容之中。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融入生活是必然之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老房子要越 住才越有人气,越能历久弥新,长期不住人就要朽坏。”韩可胜举例说,我们中国人带孩子 去杭州游玩,春天有“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景致,夏天有“毕竟西湖六月 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感觉,秋季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冬天有“断桥残雪”美景, 让孩子们了解白居易、苏东坡就在脚下的堤岸上走过, 这就是传统文化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 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不仅要在中华大地上根深叶茂, 还应当花开环球, 让全 人类爱好美好的人们共知、共享。事实上,近年来,莫言讲述的中国故事、屠呦呦盛赞的中 医药、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美轮美奂的文艺晚会和《梁祝》 《高山流水》、鸡年春节 世界各地欢度中国传统节日的盛况等,都为世界看中国提供了更为纵深的维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积累了数千年。‘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备走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实力和魅力,需要走出去,也应 当走出去。我们理应有这个文化自信, 也要有这个文化自觉。”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张兆安说。

一台成功的电视节目证明了曲高的古诗词也能引来众人和, “关键是能否找到符合大众 文化追求、生活节奏和欣赏方式, 顺应传统文化的传播规律, 创新传播形式。继而实现从 ‘有 意思’到‘有意义’的文化认同升级。”中国传媒大学文科科研处研究员邓文卿说。

12.“三农”问题高考预测 篇十二

(1) 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个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推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强农惠农新政策,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是其最大亮点。一号文件全文约12000字,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文件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原则和措施。

(2) 2010年3月5日温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命题思路】

命题角度1.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思想及政策。

农业是最重要生产部门,农业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王朝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所以从战国时代起,重农抑商是历朝统治者的经济指导思想,其实质是保护封建地主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它保证了农业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巩固统治。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它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犯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国家落后。历史表明,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交流,人为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只有农工商都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命题角度2. 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对工业化进程的作用。

农业是工业化的基础,为工业化提供原料,提供资金,提供广阔的市场,促进工业化快速发展,如近现代英国、美国、日本、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对农业的改革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对农业基础地位认识的错误,也会使农业阻碍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如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近代俄国工业化进程以及前苏联实行农业改革的经济政策,曾一度有利于工业化发展,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对农民剥夺过多的问题,使农业长期得不到发展,工业后劲不足。

命题角度3.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建国以来曾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多次的调整,其效果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困难局面,农、轻、重比例失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进行经济改革,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9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改革向着深入方向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当前农村经济改革的总方向。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命题角度4. 我国古代北方和南方农业兴衰对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北方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古代开发较早的地区,后来逐渐丧失了经济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政局不稳、战乱频繁、自然与社会环境恶化、过度开发和垦殖等。而南方地区农业发展取代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掠夺性开发又重复了北方农业兴衰中的失误,对南方经济的持速稳定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在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值得吸取其教训。

命题角度5. 中国的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存在的根源。

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它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很容易在政治上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在加上中国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造成的常年不断的水旱强灾害,要求农耕地区政治经济“大一统”,以便有效治水和救灾,所以就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历朝统治者一方面促进国家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强化国家政权,保持国家大一统的局面。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与农业经济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思想文明。

【创新演练】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几千户,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在这一进程中,国家无偿地占有公社的物资、土地和劳动力。上行下效。结果是国家共了集体的产,公社共了队的产,穷队共了富队的产。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自留地、家庭副业、集市贸易等,都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四一号文件从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201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怎样?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 据材料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弊端,并简要分析其危害。

(3) 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 根据材料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 当前,为什么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如何进一步完善、强化近年来“三农”工作的好政策?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1) 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形成主要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 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

危害:挫伤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3) 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产品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4) 因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

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

启示:农业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适应国情;要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引自《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自然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引自《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增加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1) 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2) 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在农业政策上有何异同之处?

(3) 材料三中,当前,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为什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同时深化农村改革?

(4) 综合上述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认为对中外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中应注意加强哪些方面工作?

【参考答案】

(1) 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价格,国家补贴遵守减缩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额产品。目的在于使生产消费趋于平衡,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2) 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产品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调动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是前者与后者相比,它们在历史条件、目的、具体措施和结果方面迥然不同。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相适应,但同时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

13.高考作文预测及 篇十三

夏日的午后,妈妈带着姐妹俩来到公园游玩,看到了一棵树上开着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煞是好看。

姐姐说:“这是一棵好美丽的桃树啊,多火红的花,我喜欢它的艳丽。”

“不对,这是一棵石榴树。你看这树根,分明是石榴。那桃枝是嫁接上去的。我喜欢这洁白的石榴花。”妹妹说。

“是这边的桃花美!”

“是这边的石榴更美!”

姐妹俩争论了起来。

妈妈说:“孩子,你们看,一树开两花的奇观,不也是一样的精彩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一样的精彩”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材料+标题”的供材料作文。所供材料只是写作方向(包括价值取向和感情倾向等)的某种提示,审题要狠抓标题,从语法上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样的精彩”,是偏正短语,中心词“精彩”,内涵上理解,只要是“优美的、出色的”就都是精彩;外延上看,可以是不同人(物)的精彩,可以是同一人(物)不同时期、不同侧面等的精彩;可以是“自然、社会、精神、物质、传统、人文、科技”等的精彩。“一样”就是同样、没有差别,这就要求文章必须得有“比较”的内容体现,比如青山之于绿水、春花之于秋月、婉约之于豪放、儒家之于道家、自然之于社会、传统之于科技等,李白之于杜甫、梵高之于钱钟书等。

参考立意:

①各有各的精彩

②活出自己的个性

③与众不同显精彩

④选择适合自己的

⑤多彩的精彩

【优秀作文】一样的精彩

夏日,一位妈妈带着姐姐俩到公园玩。姐妹俩对“桃花与榴花哪个更漂亮”的问题争执不下。妈妈告诉她们:“一树开两花的奇观,不也是一样精彩吗?”

是啊,其实无论桃花、榴花,抑或是一树开两花都有着各自的精彩。桃花有其火红艳丽,榴花亦有其洁白纯美,一树开两花更有其奇特之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春的生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夏的奔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秋的情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冬的洁白。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精彩。人生也当如此,各有春秋,各领风骚。李白有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高风亮节,于是有了“诗仙”的精彩;苏轼有其“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于是有了苏大文豪的精彩;毛泽东有其“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雄才伟略,于是有了新中国的精彩。无论谁,都有着自己独特外貌、品性,有着自己的前进方向,人人都有其精彩。

人人都有其精彩的人生,不必羡慕他人,你只需要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创造自己的精彩。也许你没有李太白高风亮节的精彩,也许你没有苏轼豁达乐观的精彩,也许你更没有毛主席雄才伟略的精彩。可是,你有着一颗为高考而奋斗的心,你有着一颗甘于寂寞的心,你有着一颗坚定不移的追梦的心,你就可以有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精彩,你就可以有美好未来的精彩。别人的精彩始终是别人的,我们羡慕不来,我们也做不到。再者,盲目复制不属于自己的精彩的行为只会导致愚蠢的结果,正如东施对西施的效仿一样。对于别人的精彩,我们淡然面对,因为我们也有着我们的精彩,不必羡慕他人,不必嫉妒他人,更不必怨天尤人。

实现人生的精彩,需要有一颗坚定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行动。李白也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的,凭借着这样的信念李白才磨成了“诗”这根针。实现人生精彩需要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创造自己的精彩。更要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倘若李白不坚守自己的前进道路,又怎可能成诗仙之美名?倘若李白不坚持写诗,又怎可成功?

实现人生精彩,行动吧!

14.高考预测作文:和谐社会 篇十四

阅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能力。设题趋势依旧会沿袭2019年高考模式,以细节题为主,简单的推理,词义猜测,主旨大意及作者观点与态度。题材的选择应是贴近生活,时代性强,话题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三大主题思想。

七选五题型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及逻辑推理的能力。考察方向应是说明文为主。完形填空也是突出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突出励志性、教育性原则。

历年高考都是以记叙文为主,以小故事、大道理的形式,给读者带来人生启示。2020年高考也会在稳定的基础上,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话题。

语篇填空,考查学生在语篇中识别并运用相关语法知识解题的能力。难度不会太大。

短文改错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评价和校正能力,对词汇、语法、语篇三要素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错误设置还是会在动词时态、名词、冠词、连词、非谓语动词等。

书面表达将继续考查书信类,应用文写作。以提纲式、半开放式为主要趋势。

命题组提示:

1、英语勤练习,答题规范化。

注重考前的强化训练、模拟演习。同时再次深入研究近三年的高考题,把握高考方向。在高考前夕,要进行强化训练,增强应试能力,在高考规定的时间内做几套标准的模拟试题,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2、梳理把握知识重点,科学训练应试技能

最后几个月,对于英语学科,考生们要提高答题思维和习惯的规范性,提升答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当然,更要注重归纳和反思,提升考生的应试技能。

3、坚持始终,提升综合技能

提高综合技能是后期备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听、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提升,更要贯穿后期备考的始终。提升听力技能,要坚持做到天天训练、足量训练,适当进行延时训练。提升阅读技能,要重点提高考生总结提炼信息和推理判断的能力。提升写作技能,要切实过好“三关”,依次为卷面关、内容关和语言关。

4、再次梳理,把握知识重点

在后期备考中,要对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进行再次梳理,复习的重点是以词块为单位,关注语境和应用,带动考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法,提炼常见考点和重点考点,帮助考生提升在语境中解题的能力,并针对上一轮复习中遗留的易错题,提高准确辨析考点的能力,发现陷阱,做出正确判断。

5、专项训练,系统归纳题型特点

15.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试题预测 篇十五

总体说来,2009年的广东高考语文试卷结构将保持稳定,题量题型赋分基本不变。众所周知,2009年是广东实施新课标的第三年,也是目前3+X+文基(理基)高考模式的最后一年。据此可以断定,2009年高考应以稳定为主,估计2010年实施高考新方案之后会有较大变化。

从2004年广东自主命题以来,至今已有五个年头。把这五年的语文基础知识试题作个归类,我们发现,语音、成语、病句这三个知识点连续考了五次,语意考了三次(2004、2005、2008),错别字考了三次(2004、2005、2006),近义词辨析考了一次(2007),标点符号考了一次(2004)。试题数量由2004年的6道题到2005年的5道题再到近三年的4道题,2009年也应该是4道题。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可以放在作文之中去考查,2009年应该不会再设考题。近义词辨析因为与成语辨析考点重叠,考查的可能性不大。因此,2009年的语基题应该是语音、成语、病句、连贯等4道题。如果一定要有变化,那就把语意连贯题换成近义词辨析题。

纵观五年来的广东高考文言文试题,从2004年选自《孔子家语·颜回》、2005年选自《后汉书·朱晖传》、2006年选自宋濂《杜环小传》、2007年选自《聊斋志异·郭生》到2008年选自《晋书·周访传》,我们一眼便可看出,用来设题的文段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文,因此,2009年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也应该是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文。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的文言文阅读试题由2007年的21分变为22分,这1分加给了断句,使得断句的分值达到4分,2009年应该不会减少。因此,断句和翻译应该作为文言文备考复习的重点。

古代诗歌鉴赏,2004年考的是唐诗(6分,《江汉》杜甫),2005年考的是宋诗(8分,《春日登楼怀归》寇准),2006年考的是清代广东人谭敬昭《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2007年考的是宋诗(6分,《溪亭》林景熙),2008年考的是宋代吕本中《木芙蓉》和宋代范成大《窗前木芙蓉》的比较赏析,分值在6~8分,设题角度涉及形象、意象、意境、诗眼(炼字)、手法、景与情等,因此,上述设题角度也应该是2009年诗歌鉴赏设题范围,理应作为训练的重点。从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材料来看,广东省的命题者似乎偏爱宋代诗歌。但是从2008年全国各地共18套试题的诗歌鉴赏题来看,唐宋元明清都有涉及,有诗有词有散曲。因此,笔者斗胆预测,2009年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取宋词来设题可能性很大。

我一向认为,古诗文默写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送分题,这是一道不需要思考的题目,记住了就会,没记住就不会,想也没用。在2007年以前,这道题几乎无法复习。从2007年起,规定了默写的范围——18篇文章、42首诗,共60篇首,而且一半以上是初中的古诗文。这使得备考有了依据,只要你肯去背诵,得分就很容易。笔者认为,6分的分值大了些,如果降为4分,则比较合理。

从前我们说得基础者得天下,现在我要说得古诗文者得天下,因为古诗文在90分的基础题中占的分值实在太大。我们不妨列个算式:文言文段阅读12分+断句4分+翻译6分+诗词鉴赏7分+古诗文默写6分=35分,分值占基础题的39%。因此,古诗文考点应该成为整个高考语文复习的重点。

从2007年起,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这是新课标高考试题的一个亮点。而必考的阅读部分又规定为论述类,这就使高考复习有了明确的方向。从2007和2008两年的论述类试题来看,2007年王生平的《创新与想象》和2008年朱光潜的《诗与直觉》都与艺术创作有关,都属于社会科学论文范畴,因此,2009年的论述类试题仍将取材于社会科学论文,复习备考时应有意识地阅读有关哲学、历史、文学、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文章,理科班的学生尤该如此。

2008年《考试大纲说明(广东卷)》要求考生能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其中对几种文学体裁的排列顺序作了调整,由原来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调整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说明小说阅读的考查越来越受到重视。据此,2008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类选考题就取材于外国短篇小说——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这是广东自主命题五年以来,小说文本首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因此,2009年广东高考语文文学类选考试题,考查小说阅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复习时,可选取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短篇小说来备考训练。

从2007年起,实用类文本阅读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2008年《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能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007年广东卷考查的就是节选自法国作家多米尼克·夏代尔《音乐与人生》中的一篇人物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而2008年跟2007年相比又有了较大变化,把以前放在第一卷中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的科普文章纳入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中,并且在2008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付诸实践,考查了美国的刘易斯·托马斯《绝妙的错误》,第一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科普文章。因此,根据2007和2008两年的高考实践来判断,2009年实用类选考题考查中外人物传记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考试说明》把传记摆在实用类文本的首位,而过去的两年并未对此进行考查。

从2007和2008两年的高考实践来看,选考实用类的考生远比选考文学类的考生要多,2007年广东省选考实用类的考生多达七成以上,虽然这一比例在2008年有所改观,但选考文学类的考生仍然偏少。这与两类文本本身的特点和能力要求有关,文学类文本侧重于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实用类文本侧重于解读、筛选、整合和分析。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考生接触实用类文本的机会相对较多,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相对较强。这应该引起高考命题者的重视,如果两类文本的选考人数严重失衡,那么就失去了选考的意义。因此,为了使两类文本的选考人数基本平衡,笔者觉得应该降低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难度,以吸引更多考生选考文学类。这样,不仅使选考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选考,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信息化社会里广大中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音表达和运用部分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最有创新、最能创新也是最需创新的部分,变化往往出现在这部分,新题型也往往在此产生。纵观自主命题五年来的语言运用试题,2004年考的是图表题、压缩题和对联题,2005年考的是压缩题、句式变换题和仿写题,2006年考的是写关键词、看图写话和扩展语段,2007年考的是看图写话和压缩语段,2008年考的是概括要点和看图写话,不难看出,以压缩的形式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是广东省高考语文命题者最大的偏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偏好仍将体现在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而连续考了三年的看图写话题将被句式变换题或者仿写题取代。在此,我热切地期盼广东省的高考命题者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题型来!

再说作文。我们先来看看广东省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2004年是话题作文《语言与沟通》,2005年是话题作文《纪念》,2006年是话题作文《雕琢心中的天使》,2007年是话题作文《传递》,2008年是命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不难看出,五年中有四年是话题作文,只有一年是命题作文。其实,早在2007年,高考作文将写新材料作文的议论就不绝于耳,可是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却令人大跌眼镜,考了一道被高考作文专家称之为“审题难度为零”的话题作文。到了2008年,话题作文已经令广大师生感到了审美疲劳,将考新材料作文的呼声可谓“甚嚣尘上”,可是,一道命题作文又令众多高考专家大失所望。其实,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无非三种: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已令人审美疲劳,命题作文已偶一为之,新材料作文令人期待。据此,笔者在此斗胆揣测,新材料作文将在2009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千呼万唤始出来”!

上一篇:快递公司市场调查结果下一篇:五年级日记大全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