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习惯

2024-11-16

高中作文习惯(精选16篇)

1.高中作文习惯 篇一

倘使雏鹰习惯于待在温暖的巢穴,那么天空中将不会有雄鹰翱翔的身影;倘使幼马习惯于依偎在群马的怀抱中,那么草原上将不会有万马奔腾的壮烈;倘使一个人习惯于安逸无忧的生活等待他的只能是“死于安乐”了。

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而不是整月沉湎于往日的功勋与荣誉而无法自拔;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当看遍高楼林立、喧闹的都市后,又去到幽静静谧的乡村去寻访乐趣;突破习惯其实是一种寻求真理的过程,从无知愚昧到充满智慧,拨开浓浓密部的乌云,重见夺目的阳光。

突破习惯是自我的完善与进步,它是科学发展的推进剂,它是赢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当沃尔玛超市的货架上同时摆出了啤酒和尿布的.组合时,人们大惑不解,但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却直线上升,直到总经理道出了其中的奥秘:美国男士在买自己喜爱的啤酒后还要为孩子买尿布,我们正是突破了人们习惯上认为它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传统观念。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智慧,它能带来丰厚的利润。

当罗马广场上的熊熊大火燃烧时,布鲁诺再一次对台前执迷不悟的教徒喊到:“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这位坚持真理的科学家因为反抗当时人们习惯于听从教会所宣传的地心说而献出了不得宝贵的生命,但真实告诉世人布鲁诺说的对。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勇气,它常常要为此付出代价,但这却是值得的。

当大禹接过父亲手中的使命时,他考察地形地势,制定了合理的治水计划,变阻为通,改变了人们治水时习惯的拦围阻截的方法,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十三年,终获成功。突破习惯有时需要一种毅力,在最困苦的时候仍能坚持做下去。

突破习惯意味着改革与创新,它实现了生命中的转折,迎接住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大海横流,千帆竞发,惟有突破习惯的人,才能傲然于世。

云卷云舒,风象万千,惟有突破习惯的人,方显英雄本色。

突破习惯,赢得成功。

2.高中作文习惯 篇二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为了顺应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教育改革,并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需求,难以应对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所开始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原则就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作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勤学多思,多钻研教法,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最为艰苦的阶段,许多学生会因为紧张的学习而轻视体育锻炼和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因此,要让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放眼去看身边的现实生活,尤其是在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大都市中,人们忙碌于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家庭事务之中,往往会忽略运动对保持和促进健康的重要性,很难抽出时间锻炼身体。于是,由于缺少锻炼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日益显现出来。而锻炼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坚持锻炼,生命将会呈现出另一种色彩。

三、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高中体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的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体育达标的评价标准又较为简单,这直接影响了体育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上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的教育严重影响了学生继续锻炼的兴趣。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的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组织能力

3.高中体育锻炼要养成好习惯 篇三

体育锻炼能给予人强健的体魄。一项针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检测结果显示,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近几年在持续下降,特别是学生的爆发力、耐力素质以及肺活量等指标,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在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上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使他们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既是学生将来能够成为健康的社会公民的重要保证,也是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笔者通过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体育教师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以确保学校体育目标的完成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

1.通过初步调查,多数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不良,健康生活方式还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学生普遍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但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造成认识与实践脱节,大部分的体育锻炼习惯还没有养成。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没有体育伙伴、没有运动特长、学校不具备良好的运动设施等,更主要的是没有体育伙伴和运动特长。

2.依据高中学生的生长和发育期特点,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或每周参加2—3次锻炼的。人们认为已具备了初步锻炼习惯。目前高中学生锻炼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全校学生中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仅有15%左右,而且男女在体育锻炼习惯有着明显差异,男生更具有体育锻炼的习惯,但女生在体育锻炼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与部分学生座谈,了解到女生之所以不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的原因有害羞、怕苦、怕累和受伤,有的想减肥,又怕停止锻炼后体重“反弹”和性格方面的因素,虽然有锻炼的欲望,但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没有付之于行动,反映了学生体育锻炼的消极态度。

3.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比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因为一年级是相对轻松的一年,各项体育活动开展较好。而三年级学生自觉锻炼意识较差,思想负担重,毕业就业压力大,局势艰巨,使得学生放弃了体育锻炼,其比率呈下降趋势。

4.对有锻炼习惯的学生的调查,了解到他们认为其习惯的形成主要是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已从体育锻炼中受益了等,而无体育锻炼的学生则认为之所以没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主要是由于没有体育特长,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等。所以,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根本上取决于本人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现有体育教学内容当中的某些项目和某些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抑制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和锻炼习惯的形成。

二、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思考

学校体育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研究已逐步达成共识。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与其他教学指导思想的显著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将成为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

1.加强理论宣传,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意义、目的有深刻的认识。在体育课中应当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引导。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选择适合的锻炼内容。加强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加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2.强化体育课程改革,明确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锻炼,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满足学生体育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运动。

3.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及锻炼习惯形成的理性化兴趣。多开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项目。根据现在学生自主性强等特点,改变一贯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重视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克服惰性,培养积极进取、勇敢顽强的品质。

4.学校的各个班级应适当加强组织课外群体体育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锻炼习惯,教学中加强各种技能的学习,课外加强对体育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

5.运动设施条件是影响巩固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高中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得体有教学场地、器材的緊缺日益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及早解决这一问题。

6.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设体育兴趣小组。定时间、定人员、定场地,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运动技术、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在不断提高中享受运动的乐趣。寻找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有利时机,使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7.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发挥体育的熏陶作用。适时组织各类体育竞赛,重在参与,鼓励进步,使学生在挑战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从而产生进一步的锻炼渴望。拓宽体育锻炼渠道,学校将不再是接受体育教育与锻炼的唯一场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力量。

总之,青少年时期多锻炼身体,对身高、身体健康等方面的成长都有好处体育锻炼不仅跟身体的健康活力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可以健脑,提高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还能强健一个人的精神气质。青少年渐渐发育成熟,使得个体越来越健全。而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的锻炼方式,健康的心理都会在这一阶段随着人的成长和不断丰富完善。

(作者单位: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4.记日记的习惯高中作文 篇四

我知道每一天你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也许有时候是用纸质版的日记本,有时候是用手机上的app软件。他们都说在记录的过程当中本身就是一种记忆的过程,也许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在不断的记忆过程当中也是不断的去反思,有时候平常你没有想明白的那些事情,也在手指流畅的书写的过程当中就想明白了。

我想对于这一点你我都深有体会。

上一次学校校报里的投稿你们都参加了,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考验的并不只是我们的写作能力,更是我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很多时候我们能否写出来真正好看的文章,主要是因为对生活的.观察度到底有没有投入进去。很多时候我们写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胡编乱造的,而是对生活的切身体会和观察,那些细致入微的观察,即便是融入到虚拟的小说当中,也有了很大的一部分加分点。

假如在创作的过程当中,我们能够加进去自己在日记里面深思熟虑的东西,那往往是非常的事半功倍的。在很多时候,周围很多朋友他们觉得这日记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通常都不愿意去写。这是因为坚持不下来,所以才不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后果,假如能够从一开始就坚持下来,那么现在他们肯定已经改变了原来的习惯。

写生活和写日记是一个样子的生活当中很多事情我们一开始没做之前都想着很难,但实际上做了之后每天只需要坚持那么一段时间。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发现改变了是本质上的东西。

大概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5.高中作文习惯 篇五

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去观察,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好的习惯会慢慢变成美德,当习惯成为美德的时候,它就会像风一样让世间万物跟它一起摇摆。

许多名人也正是因为有好的习惯出名的,汉朝时,少年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由于家里很穷,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每天他回到家中,就悄悄地勤奋学习,后来他做了汉元帝的丞相,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长时间养成好习惯有助于我们学习的进步,对身心的健康也是百益无害的。反之,一旦我们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不益于身心健康,对于学习也是百害无益的。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一旦发现自己有坏的习惯就要及时的改正。不能一步错而步步错。不同的习惯有不同的作用,好的习惯可能会送你达到人生的顶峰,而坏的习惯则会让你坠入人生的深渊!

“习惯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还正是这样。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表现出某些习以为常的行为动作,它只是人的不自觉行为。然而这些不自觉的行为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就是我们口中所说的“习惯”。好的习惯会令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则会令人坠入深渊。

当我们的命运出现抉择时,往往是习惯帮我们决定的。当习惯令人坠入深渊时,正是坏习惯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左右了我们的行动。正如鲁迅所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来写作。”于是,他成为了作家。“习惯”就如一棵参天大树,他可能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也有可能因缺水而死亡,

当你面对人生的考验,你会不难发现,你所拥有的好习惯,能帮你化解险境,让你顺利通过考验。

6.高中作文习惯 篇六

毋需慷慨激昂之语,不用惊天动地之举,举手之劳助他人,细微之处现善心。让行善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我想,世界会因你我变得更温暖。

行善贵在坚持。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生活中,有的人因善小而不屑为,有的人因善要常为而不能为,有的人因善要付出而不愿为。殊不知,行善就在我们身边。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当她看到客车撞向学生的那一刻,毅然决然地伸出了双手,她推开的是两个鲜活的生命,挽救的是两个家庭的希望,唤醒的是这个社会的良知与善心。我想,那一刻,张丽莉应该什么都没想,什么也都来不及想。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那是一种人性的本能,更是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习惯。

吴斌,一个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停车、开门、打双闪、疏散乘客。诚然,生死瞬间的`那一刻,他不可能纠结于是先自救还是先救人,那一连串的动作,与其说是选择,毋宁说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让人为之动容的习惯。

我们都是苍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们的行善无法像盖茨夫妇消灭天花病毒那样一挥而就。我们都有自己的一颗善心,中学生、律师、清洁工、公交车司机,没有谁的善心更高贵。正如布鲁斯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行善可以流露与举手投足间。对人以会心的微笑是善,公交车上让座是善,甚至与落单的老人闲聊,这些都是行善的体现。

当然,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时下,确有善举被误读,行善惹**的新闻。南京彭宇案首开先河,江苏南通的三轮小贩反诬救助自己的公交车司机,广东佛山的跌倒老人反诬救助自己的热心狱警这些,确实让行善者心寒,让欲行善者心冷。

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行善的借口。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车两次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默然离去。重庆南坪一80岁的老人摔倒在地,手足抽搐,无人敢扶。

同学们,难道我们就因为一次噎住就再也不吃饭?难道我们就因为有人在街上被高空坠物砸中就再也不出门?难道我们就因为一朝被蛇咬而十年怕井绳?不,我们不能。公理自在人心,浮云不可能遮住艳阳,当然也不可能更不应该遮住我们的善心。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一切美德的基础就是善,善是生命的最强光,心存行善之心,去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看到老人摔倒了就勇敢的去扶,你要相信世间并不总是伤害好人;看到有困难的同学就耐心去帮,或许你只是花了一部分课余时间,却能让善行的种子生根。

7.高中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七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所谓“预则立, 不预则废”,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 能够对课文有大致了解。预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 是一个“寻疑”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能够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标注, 这样,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 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听讲, 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

预习的时候要以单元为单位, 在预习的过程中, 将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记录下来, 在闲暇的时候进行背诵, 然后在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后, 按照自己的理解将课文分段。预习过程中, 要将有疑问的部分记录下来, 将问题分序号整理好, 排列顺序可以以课文内容的先后为依据, 也可以以知识点的种类为依据, 只要方便自己在课上查阅问题即可。比如在讲解“sporting events”这课前, 我让学生对这一单元进行预习, 预习的内容除该单元的重点词汇、语法知识外, 还让他们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他们从整体上对文章有一个把握, 让他们根据课文中的信息, 清晰地梳理课文。然后让他们找一些自己喜欢的“sports”的资料, 加深对该单元的理解。最后, 将不明白的部分记录下来, 在课上通过听讲, 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英语素养。

二、养成课上主动参与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 也是老师传授学生知识最有效的渠道。学生通过预习, 对课文有了大致了解, 并整理出知识的疑点, 而课堂正是他们解决这些疑点的有效渠道。如果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低, 疑难问题无法解决, 那么他们预习的作用将会大大减小。因此, 教师要利用好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我提出“多思、多问、多做”这“三大法宝”。通过让学生思考, 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以便在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时能够做出更快的反应, 提高领悟能力。在讲解“sporting events”这课时, 我问道:“What do the five Olympic rings stand for?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Olympic Games?How many gold medals did China win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我在课上提出的这些问题, 有一些和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是类似的, 这时,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既能锻炼自己的思维, 又能解决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举两得。同时, 我还鼓励学生多问, 虽然通过他们自己思考, 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但是去难免会遇到一些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将问题藏在心里, 那么问题会越积越多, 将影响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多问问题。最后就是要让他们“多做”,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听老师讲解时, 学生要主动地进行记录, 毕竟人的记忆是有限的, 可能课上感觉自己听懂了, 但是一到课下就可能遗忘。做好笔记, 是为了给自己提供复习资料, 方便自己在课下复习。

通过“多思、多问、多做”这“三大法宝”的有效运用, 学生在课上的参与度很高, 做到了“手、脑、嘴”并用, 学习效果非常不错。

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考查学生学习水平的一种工具, 但是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老师, 在完成作业时的态度不够端正, 甚至有的学生会去抄袭别人的作业。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 是因为他们缺少一个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要提高重视程度, 努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否则会让布置的作业失去应有的作用。

为了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我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要鼓励学生, 让他们拥有一种自信的心态。很多学生之所以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除了英语底子差之外, 还因为他们缺乏独立完成作业的信心。然后, 我提高作业的灵活性, 让自己布置的作业更加具有趣味性, 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在讲解“The meaning of colour”这课后, 我让他们“reporting on colours and cultures”, 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 完成这个作业。学生在完成这个作业的时候,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colours and cultures”, 作业的设计也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最后, 为了让学生提高对作业的重视程度, 我让他们将自己的作业整理好, 将作业作为学习资料, 定时拿出来翻阅, 并进行反思。同时, 为了加强监督, 我会定时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抽查, 对他们曾经完成的作业进行提问, 在帮助他们复习巩固知识的同时, 又能提高了一些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能够让他们认真地对待作业, 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

8.高中生语文自学习惯培养初探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

0065-0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于语文自学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力量,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培养自学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高中生正处在进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无论是从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改革的需要来看,培养普通高中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都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养成良好习惯,直到终身由之的程度,是一条规律。”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按一定的定势去学,学什么,如何学,做到心中有数。

一、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课前预习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语文自学习惯。课前预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它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扫除障碍。有效的预习必然开展着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智力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就有一个初步了解,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打下了基础。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指导预习时,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加以导向。预习时,可以以课文的“预习提示”为线索,确定整体阅读的要求和路线。一般来说, “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最能体现编写课文的意图,它对如何学习该课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和提示,这种“提示”往往成为阅读的线索。在预习时还要弄清课文的背景,才能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总之,重预习,加强阅读导向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也是培养高中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关键。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会课前预习并长期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有心理优势,随着其阅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其语文自学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课前预习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否预习,将影响着老师的课堂教学。那么,要布置学生预习什么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设计预习提要:1.自读课文,学会需要掌握的生字。2.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查找工具书,做好记录。3.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对课文中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做好批注。4.在预习时,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做好记录。提供这些预习提要后,学生便有法可循,但在学生独立预习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监督、检查,以便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二、仔细阅读的习惯

仔细阅读应养成五种习惯:一是养成按句群阅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扫完一个句子,以提高阅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二是养成边阅读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三是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是语文自学能否取得高效的关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古训是颇具哲理意味的,应该实践这条古训。四是养成边读书边动笔勾画的习惯。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形成条理性的文字。五是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阅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段。

三、勤查字词典与勤翻参考资料的习惯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时,要么跳过去不理睬,结果是囫囵吞枣,要么向别人求助,形成了依赖心理。因此,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字典、词典和参考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是学生自学的第一步。这样,学生就可以运用字典、词典和参考资料来独立求知、独立解决疑难问题。

四、听说读写相结合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很重要,它要求学生把听说读写相结合,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学知识。例如,让学生不只是单纯地阅读思考,而要让学生把阅读思考的结果书写出来。学生有了兴趣,懂得了方法,明确了方向,就会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有了这个习惯,学生就不会依赖教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这就是“自学精神”,即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具备自学能力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而绝不中止自学的一种意志品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自学习惯培养过程中,除了必要的指导、督促、批评、表扬以外,还应采取持久而耐心的训练。

五、广泛阅读,勤于练笔的习惯

课内的语文自学是非常有限的,养成课外广泛阅读的习惯,可以拓展语文自学的天地,增强自学效果。学生要想提高习作水平,还要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勤学苦练,课内课外经常练笔,直至养成习惯。如坚持写日记、周记等。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天然。”培养高中生语文自学习惯,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课题,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9.高中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篇九

习惯成就未来。好的习惯如大海中的航标,牵引着人冲破险滩恶浪,为人的理想和事业推波助澜;坏的习惯则有如洪水猛兽,吞食人的生命,把人扼杀在成功的摇蓝。因此,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个高中生应该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文明礼貌的习惯

二、懂得感恩的习惯

三、志存高远的习惯四、一心向学的习惯

五、专心致志的习惯

六、持之以恒的习惯

一个高中生应该具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要有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二、自学预习的习惯

三、专心听课的习惯

四、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五、善于提问的习惯

六、独立作业的习惯

七、仔细审题的习惯

八、练后反思的习惯

九、复习归纳的习惯

十、整理错题集的习惯

10.反思高中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

沈明姣

高一的孩子刚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说,喜欢做题应试;喜欢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喜欢听到老师说:“这个是重点,你们要动笔了!”“这个是经常考到的,你们要注意了”„„之类的课堂用语。另一方面,由于经历了中考,初入高中的学生免不了有多少的松散情绪。他们觉得:才高一,时间还早着呢,先不急。如果高一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就很难纠正,特别是再换一个新的老师,我就是一名这样的新老师。

各种各样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并不好教。在我初接班之时,学生根本没办法配合老师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仅不爱听课,也不愿意交作业,而且还不开口说英语,在speaking课型中,他们根本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师,甚至是一个主动举手的学生都没有。至于课堂笔记方面,是很少见的,除非老师说:“同学们,这是很重要的,请你们记笔记!” 问及为什么不做笔记的时候,学生很多都说,“去年做了那么多笔记,从来没有背也没有时间看,还不如不记。”除此之外,学生懒于动手,动脑。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情况下,只有50%的学生会完成预习作业,普遍学生都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因为预习时他们都不知道看什么,不知怎么预习,甚至是只有查字典的份。所以他们错误的认为预习是徒劳无功甚至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工作。至于课后复习的学生,那也是一样少得可怜,大部分是完全不会回顾当天的功课。他们还没有认识到高中英语课堂的大容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因此,他们认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取而代之,学生更倾向于做练习题。经过初三的应试训练,学生都已经成为“做题高手”,经常向老师提出要求,要求老师讲题。他们不知道要预习,复习以及整理课堂笔记。学生当中,下课会有计划地整理笔记,复习笔记的只有很少的人,基本不会重新复习课堂笔记。甚至有的学生承认自己就连在考试前都不会复习笔记,而是在考试前疯狂地浏览老师课上讲评过的试卷。早上读书除了老师说要读什么他就读什么,其他的就不知道如何安排,或者有的学生一早上就翻开单词表看过去,问他们背了多少单词,摇头说没有背下来。

以上的这些现象都表明,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待进一步地培养和塑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学生的各种陋习,更不应该用一些语气较重的言语来攻击学生;相反,老师这时候的作用显得异常地重要:老师应该鼓励、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外语主动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外语教学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是外语学习主人翁的观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辨、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达到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成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实施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取的以下的一些步骤:

一、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这一步骤对于整个高中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个年级的学生,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都显得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某些同学已经淡漠了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投入更多。进而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达到此目的,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文章:

1、由浅入深,鼓士气

鼓士气面对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交际的实际情况,我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采取了单元突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英语交际教学法。例如我们每单元有warming up, 一般是图片,看上去很简单,但是真正让学生开口说就难了,他们不说或者只说看到什么了,水平还停留在初中的基础上,我就尽量用多媒体,找一些学生感兴趣且与课本有关的图片,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的说,让他们有话说。有时让他们分组讨论,再发言。有的学生不习惯说,而是习惯写,我严格要求不让写,只准说。上完听说后再布置让他们写一些与上课有关的东西。这样他们既说了也满足了他们写的要求。效果还不错,慢慢的他们开始主动说了,早上读书的声音也大了很多。

2、稳定思想,抓素质

高一,高二时期,学生还处于思维活跃时期,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素质上再下功夫。下手处仍是课堂,利用课堂把素质教育贯穿其间,同时达到让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警醒自己的目的。例如讲Unit 11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一课课后听力时,课文讲述的是作者杨利伟飞行经历,他作为宇航员的要求,要学习哪些东西,特别是他的数学好,但英语不好,他自己请妻子帮忙练习,这种好学精神值得他们学习。同时在他的训练中,引擎两次停了,他在危急得关头,表现出冷静,勇敢,有主见的英雄本色,最后克服险境。在教授这一课的时候我注意引导同学,请他们思考、总结主人翁的品质特征。让他们从中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了自我,对学生今后的人生的道路、心理素质、生活态度起到了陶冶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培养一个独立的学习者”,应该是我们教师心中最理想的境界。因此,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独有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习者的“选择”和学习者的“责任”,并尝试多种渠道,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1、训练学生“确立学习目标”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只有目标明确,学习者才能下功夫,乐此不疲地学习。而我们当前的现状,如果将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接受的不仅仅是英语这一门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存在以下问题:①我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从不制定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②制订计划也实行不了,因为我每天都要忙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自由支配的时间;③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时间。从这几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完全由老师来决定,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难以充分发挥。

2、制订“学习计划”。

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个性的,从而各人的计划都不一样,因此每人都有必要制定一份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开学来这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我摸索着发现有其中的乐趣,学生再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除了

老师的布置外还有自己的安排,如早上应该读什么,自习应该做那些作业他们都自己安排好,而不是东摸摸,西看看,时间就一下晃过去了。

三、培养习惯,软硬兼施

1、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后进生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他们不是生活在城市,用英语的机会不多不说,就连见到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他们总认为英语学习没有用,而且很难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不太现实的事情。老师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老师的主要角色是要鼓励学生,从教师转变为学生的朋友。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更愿意老师哄着他们学习。而不愿意听到老师的批评声,对于十六七岁的他们,已经知道要面子了。

因此,在这个阶段,我对他们的引导是个别叫到辅导室,通过各种鼓励话语和奖励方式,引导他们要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笔记回顾。这些时候,学生往往是因为老师无法检测而有时不按要求完成作业,所以在每节课的导入部分,我都通过幽默,提问或者是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狠心”管理叛逆生

对于一些后进生,我的策略除了给与关心,支持和鼓励意外,还需要不时地对他们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比如说,在上课的时候,不时地提醒学生,“这些语言点是很重要的,你必须要记笔记。”“把作业收上来,我要改,就站在教室里收,突袭几次后就知道放假布置的作业要认真做。”„„ 如此这些,不停地要求学生要做笔记,认真完成作业。学生不得不认真的记课堂笔记,完成每天的作业,从而迫使他们养成习惯。

开始的时候,学生很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要在记笔记,和作业问题上下如此的功夫,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在没有养成习惯前,老师为什么会为了他们的习惯而对他们“吹毛求疵”,但是因为老师对他们可是软硬兼施,他们不愿意也得好好记笔记,做作业。所以经过两个月的经常性突击检查,学生也开始渐渐觉这些是很自然的事情。两个月下来,学生的笔记本记了小半本,作业也按时完成了。

四、培养自学,学会创新

1、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在获得英语单词拼写、读的能力后, 应鼓励学生积极地自学,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因为学生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知识来源于自学。在阅读中,学生不但能学到许多各方面的知识, 而且还能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是一种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学生总是依赖老师教是不行的,老师应教给学生学法,让他们养成自学习惯是很重要的, 正如人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或许你会觉得学英语水到渠成。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等环节。

课前预习应该是既为新课作好准备,又要初步掌握新课的词汇、句型、课文。预习时,要把新课作为检查过去已学知识的一面镜子,并力求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新的单词,重要的短语和句子用笔把它们划下来。这样的预习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在课后复习中,面对已学教材应尽力回顾老师讲课的情景,要回顾老师的表情、板书、语言乃至老师的教法。养成这样的复习习惯,对学习英语大有意

义。课堂作业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自我解答疑难,更应立即回顾课堂情景,以提高自我反馈的效果。家庭作业应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要把家庭作业作为检查课堂学习的标尺。要善于养成把家庭作业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习惯。自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要及时查工具书,如:《高考必备》《英汉小字典》《双解字典》《语法书》等,有自己查阅参考资料加以解决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词汇就会丰富起来,大大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在反复思索之后,又查不到的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轻意问他人或畏惧难题就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探求学法,创新学习

“教给学法”是优良教育的重要原则;“探求学法”应该是优化学习的重要标尺。作为学生来说,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观察、思考老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不仅要知道老师讲了什么,而且还应了解老师是怎样讲的。一堂课下来自己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通过对老师讲课方法的思考,将会对自己怎样进行学习得到深刻的启迪与帮助。

探求学法主要是在自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活动。探求学法的本质就是开动机器,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才智,增强能力。在预习、复习与作业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注重应该学什么知识,更要思考怎样才能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这一问题,在“中学生怎样学好英语?”一文中已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在谈到学习习惯时,再次提及这一问题,其目的在于希望同学们更加重视,并明确认识到,不养成探求学法的习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人而异,也还包括其他方方面面,诸如认真书写,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听说练习,模仿的习惯,放声朗读的习惯,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总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总要经过一个由内心被迫接受到自觉执行的过程,它也是一个不断反复、曲折前进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努力。

11.高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十一

关键词:习惯;行为习惯;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 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2-0155-02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查·艾霍尔

习惯是什么?一种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这就叫习惯。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成了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按已形成的意志去行动。“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好习惯”顾名思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

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为何会成功?因为坚持不懈。为何会失败?因为放弃。坚持和放弃都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也就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巨大力量,无怪乎有人说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来自于不同的习惯。一天,一位老师与他年轻的学生一起在树林里散步。老师突然停下来,并仔细看着身边的四株植物。第一株植物是一棵刚刚冒出土的幼苗;第二株植物已经算得上挺拔的小树苗了,它的根牢牢地盘踞在肥沃的土壤中;第三株植物已然枝叶茂盛,差不多与年轻学生一样高大了;第四株植物是一棵巨大的橡树,年轻学生几乎看不到它的树冠。

老师指着第一株植物对他的学生说:“把它拔起来。”学生用手指轻松地拔出了幼苗。“现在,拨出第二株植物。”学生听从老师的吩咐,略加力量,便将树苗连根拔起。“好了,现在,拔出第三株植物。”学生用一只手进行了尝试,然后改用双手全力以赴。最后,树木终于倒在了筋疲力尽的他的脚下。“好的。”老师接着说道,“去试一试那棵橡树吧!”学生抬头看了看眼前巨大的橡树,想了想自己刚才拔那棵小得多的树木时已然筋疲力尽,所以他拒绝了老师的提议,甚至没有去做任何尝试。“我的孩子。”老师叹了一口气说道:“你的举动恰恰告诉你,习惯对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啊!

其实,我们的习惯就像是故事中的植物一样,幼苗很容易拔除,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根深蒂固,越是难以根除。故事中的橡树是如此巨大,就像是积久形成的习惯那样令人生畏,让人甚至怯于尝试改变它。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习惯与习惯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其中有些习惯比另一些习惯更难以改变。不仅坏习惯如此,好习惯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好习惯一旦养成了,它们也会像故事中的橡树那样,忠诚而牢固。习惯在这种由“幼苗”长成“巨树”的过程中,被重复的次数越多,存在的时间也就越长,它们也就越难以改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所要表达的主旨是说人要像水滴一样坚定不移的去坚持做某一件事,就如同行为习惯一样,只要肯坚持一个好的习惯不放弃,就肯定会有所收获。

面对现在的高中生们,他们基本上已经养成一些或多或少的好的习惯或坏的习惯,因为在高中生这个教育阶段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的判断能力,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的老师,在教育学生行为习惯方面,就不需要再过多的去导入些什么了。而应该去把他们脑海中那些错误的认知和有偏差的意识去矫正。那些错误的习惯和认知是导致学生犯错的基础因素。所以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成功的人生。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好的行为习惯的人。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将培养学生如何分辨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在行为习惯养成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研究,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地域的不同,所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培养内容和目标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有针对性的去探索、研究。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结合因学校产生的不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原因,探究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教育策略,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探索创新型的学生学习方式和老师教学方式。

其实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要创造精彩的人生,就要让自己的思考习惯、行动习惯、情绪习惯中属于好的比例与日俱增,属于坏的比例逐日减少。在班内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北京有一家外交企业高薪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对学历、外语的要求都很高。应聘的大学生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这仅剩的几位大学生们都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经理走了,大学生们闲着没事,围着经理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叠,信一叠,资料一叠,都是些什么呢?他们你看这一叠,我看这一叠,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哎哟,那个好看。”

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他说:“面试已经结束了,你们全都没有被录用。”大学生们个个瞪大了眼睛。“这是怎么回事,面试还没开始呢?”总经理说:“我不在的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本公司从来不录用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上述这个小故事,是我平时经常对我的学生们讲的一个小故事,通过上述故事让同学们真正明白,优秀的学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而故事中这几位生没有养成尊重他人,未经允许不乱翻他人东西的好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吸取教训,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影响了一生的前程。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

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

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都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面对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首要离不开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导,帮助学生去了解各种规章制度:1、学生平时在校带手机,应加大检查力度。2、卫生清理要及时彻底。3、严禁打架,告知学生学校对打架问题的处理方式是非常严肃的。4、宿舍严禁并床,严禁打扰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5、吸烟问题,学校里吸烟问题很是严重,尽管加大了检查力度但还是不尽人意,接下来学校应进行更加严密的检查。被“整容”的桌面——在桌面上刻画、写字;被逼的奋笔疾书——抄作业;学习“太累”了,“休息”一下——上课睡觉;学习“太累”,“活动活动”筋骨——在墙上印上自己的脚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在草地上乱踩等等。这些就是学校内容易被破坏的习惯和规章制度,这些小的习惯都是在学生污染不经意之间慢慢养成的。

作为老师,在面对以上所述习惯时,都要给出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步清晰,让坏的习惯远离同学污染意识,让好的习惯在学生心里开枝散叶。

所以想要培养好的习惯,就要“统筹安排,逐一击破”。我们知道人的习惯实际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它像一棵大树一样,有干、有枝、有叶。它可以是同学们学习方面的,健康方面的,感情方面的。当我们明白习惯对我们人生和命运的重要性后,要对培养的习惯作统筹安排。这样学生可以分清主次,明确先衙,然后有步骤的去培养,就会更有成效。

最后,我想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中文.《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浅谈》.教育论坛.2002.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

[3]李娟.《感悟》.郑州教育科研.2005.

12.高中作文习惯 篇十二

一、培养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意义

1.促使学生深刻感知体育文化。

体育锻炼习惯从本质上看并不是一种肢体表达形式,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在进行锻炼时明确参与锻炼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能力。可能后期学生并不一定会参加类似的职业,但是通过体育锻炼习惯培养出来的体育情感及价值,一定能促使学生很好地进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内。再加上现阶段体育文化已成了社会文明的核心组成,通过体育锻炼,不但能强化高中生的体质,还能使学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2.促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着高中生后期的人生发展方向。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高中生一定要认识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仅仅只重视文化知识,忽略体育锻炼,必然会出现体弱多病的现象,进而影响人生价值的进一步实现,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作用。

二、影响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

1.学生周围体育锻炼气氛。

周围的体育锻炼气氛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相关调查研究显示,高中生之所以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周围体育锻炼气氛不好是最主要的原因,同时通过访问那些有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高中生,其也认为良好的锻炼氛围对形成体育锻炼习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要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就要先优化周围的锻炼气氛。高中校园的体育锻炼气氛对高中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有无形的影响。学生多数都有从众行为,因此一旦外部锻炼氛围良好,学生必然会感同身受,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学校的体育锻炼氛围。

高中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就在学校,因此可以说学校是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场所,调查显示:课业繁琐、没有过多的业余时间和体育锻炼场地设施不完善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的次要因素。对此,国家近年来也多次召开有关中学生体质问题的相关会议,明确提出高中教学中应该进行素质教育,必须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学校的体育锻炼时间还是被文化课侵占,导致相关体育制度、措施难以落实。

3.学生个体因素影响。

影响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首要主观因素就是学生自身缺乏体育锻炼兴趣。心理学解释说,只有学生对运动有兴趣,并以体育锻炼为动力,才能使其自觉地去战胜所有困难而进行体育锻炼。现代社会网游、网聊等网络技术对高中生的吸引力都很大,相比之下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非常少。没有体育锻炼兴趣,自然不会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三、强化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方法

1.加强对体育文化知识的宣传。

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地宣传体育文化知识和体育健身的益处,使学生能清晰地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进而实现更好的锻炼效果。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进行情绪的调节,缓解学习压力。

2.强化体育设施建设,加强对体育锻炼的引导。

现阶段,学校的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集中在体育场的,这种活动形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体育场,学生能按照自己的体育活动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选择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这样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都非常有利。

3.针对个体因素完善教学形式。

对个体因素,学校应该完善体育锻炼方式,在锻炼过程中尽量选择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的运动锻炼项目,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活动安排,将体育考核放在平常的锻炼课程中,以此减轻学生考试压力,确保学生在锻炼时能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总而言之,加强对高中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还能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结合周围的相关因素进行培养和熏陶,再加上影响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比较复杂,不仅有学校方面的影响,还有学生自身因素等,因此为培养其体育锻炼习惯,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法,最终促进高中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庆.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外界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11:252-253

[2]徐玲、汤德锭.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J].黄山学院学报.2015.05:114-116

13.高中作文习惯 篇十三

导语:高中是每个学生一生中很重要的一段时期,将来的高考甚至能决定你一生的走向。那么,我们在高中应养成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呢?

1、以学为先。在我们心目中,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一心向学,气定神闲,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忘我备战。

2、随处学习。善用零碎时间,每天在晨跑中、吃饭排队时、课间、课前、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里记忆词语,背诵公式,破解疑难,调整情绪。无论怎样各具特色,有一点是一致的:保证学习时间,学会见缝插针利用好空余时间,经过日积月累,效果很可观。

3、讲究条理。将重要的学习用品和资料用书立或指向装好,分类存放,避免用时东翻西找。每天有天计划,每周有周计划,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事,不一暴十寒。

4、学会阅读。学会速读和精读,提高单位阅读量。学会读一本书或者一个单元的目录、图解和插图,提前了解内容,获取更有效的信息。当积极的阅读者,不断的提问,直到弄懂字里行间的全部信息为止,特别要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梳理好知识要点。

5、合理安排。该做啥时就做啥,在合理的时候做合理的事情,不背道而驰。比如抓课堂效率,当堂听,当堂记,当堂理解,不理解的话课下或者当天找时间主动找老师请教,做到堂堂清。比如利用好时间,勉励自己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做到日日清。比如能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动静相宜。比如坚持紧跟老师步伐复习,不误入歧途。比如坚持勤睁眼常开口,对课本上的东西多看,对未懂的内容能多问。

6、善做笔记。学会一边听课一边记重点,不是事无巨细全盘记录,特别善于记下老师补充的东西,课本上没有的东西特别是思维方法更要认真记录。能及时整理笔记,对老师强调的重要知识点格外注意,特别注意让知识系统化,积极思考能解决什麼问题。

7、作业规范。认真审题,冷静应答,把每次作业当作高考,作业工整,步骤齐全,术语规范,表述严谨。规范不仅训练仔细认真品质,更能养成细心用心习惯,从而激发学习潜能。

8、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一条是重中之重,应贯穿于听课、做作业、复习等各个阶段。比如:做完一道题后,要对答案,这里应有一个反思的过程,要弄清这道题考的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用这样的方法,怎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9、学习互助。与同学开心地相处,遇事不斤斤计较,宽容豁达;珍视同学间的友谊,在学习中互相支持和帮助,经常一起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这种和谐的同学关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10、自我调整。不回避问题,遇到问题能通过找老师、同学或者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节,摒弃外界和自身的压力,自觉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压力为动力,不管是课业繁重还是轻松顺利时,都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这样不断的积极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断上升,从一点信心都没有逐渐到有了坚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通过努力,去想了、去做了,Nothing is impossible!。

情绪千万不能浮躁,要用良好的方法从容应对。一旦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心情变得非常急躁时,就暂时停止学习,一个人静静地思索,进行心态的调整,不断地在告诫自己——“宁可不打仗,绝不打乱仗”。备考阶段与前期一样,每一天都努力学习,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时间浪费在焦虑上。

高中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俗说话:“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上课、读书、练习” 三个环节抓起。

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在现在的高中生群中十分严重,有些甚至还做“白日梦”,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其解的同学就大有人在。这就要注意改正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良好的上课习惯有哪些呢?精神饱满进课堂,有着一种强烈渴求知识的愿望,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和动力。其次,要做到“四到”,即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以听为主,这里面既有方法的问题,又有习惯的培养。实际上,一般的学习方法经过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习惯,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这样,“上好课”既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读书环节

对于教科书,同学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想读而读不好”或“不会读”。其 一,认为“教科书难读,不会读”;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高考也不考书本,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决不能忽视。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一定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同学们都知道高中的学习和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自主安排的时间大量的增加,于是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点什么,出现了自习课无所事事的表现,经常做一些无关学习的事情,实际上这也是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表现。高中的课程不论从广度和深度上讲都不能和初中同日而语,不在自习课上花大量的时间去巩固复习是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的,表现在考试上是明明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可就是考不好,我想关键的原因是你没有利用好自习课的时间,基础不够扎实。

抓好以上三个环节(即上课、读书、练习),是提高高中生学习效果、学习质量的有效手段,对高一的学生尤为重要。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和讨论,并能完整回答;能作好必要的笔记;认真复习,整理笔记,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时间观念强,不拖拉;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当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要有一定的毅力和耐心,不要一遇挫折就轻易放弃。

高中学生学习规范要求

高中的学习离不开科学的方法,及早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优良学风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制定《学生学习规范要求》,希全体学生遵照执行。总体要求:

1.课前规范要求:勤预习、早准备、足休息、思目标; 2.课堂规范要求:情境美、参与多、求卓越、讲效率; 3.课后规范要求:早复习、理笔记、勤思考、善质疑; 4.作业规范要求: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求效率; 5.考试规范要求:考风正、讲诚信、求规范、出成绩; 具体细则:

一、预习

1、坚持每天或者课前抽出适当时间预习新课。

2、预习时对照注释、例题、课后练习题仔细阅读新课内容,及时完成预习书面作业。

3、预习时力争自己弄懂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用红笔在课本上备注不懂的知识点。以做到有目的、有重点地去听课。

二、上课

4、上新课之前,要仔细思考学习任务和目标,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等知识。

5、提前在教室候课,保持教室安静,不交谈,不离座位,准备好上课需用的课本、笔记本、练习册、讲义和文具用品,做好上课准备。

6、上课铃响,老师宣布上课,学生起立。师生相互问好。迟到学生须报告,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方可从前门进入教室。

7、听课时,坐姿端正,身体微向前倾,手拿笔,眼看书、黑板或老师;不翘脚,不背向后仰靠椅背或仰靠墙壁,不伏在桌上听课。

8、课堂中,积极思考、提问或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老师提问时,迅速端正起立。声音洪亮,一律用普通话。如不能回答,要及时向老师说明。其他同学应注意听讲,不随便讲话。

9、学生上黑板时。应动作迅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没有上黑板的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认真做题,或看书思考问题,不得东张西望,无事可做。

10、每门功课都要有课堂笔记,部分学科必须建错题集,课上记录可抓条纲,课后及时整理补充。

11、课堂练习应做在专门的笔记本上。有错及时订正,并用红笔标出错误处,妥善保管,以备自我复习之用和老师查阅。

12、观察演示实验时,不得讲话,后排学生若看不到,可选择适当位置认真观察,所有学生必须精心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和规律。

13、体育课应按体育老师要求着装。体育委员在指定地点整好队伍,清点人数,并向体育老师汇报,中途不得无故离开运动场,因故不能上课,需向体育老师请假。

14、课间必须文明休息,不得在教室内外追逐打闹,大声喧哗;不得利用课间吃零食,不得随便打开平台教学电脑,不得看课外无聊报刊书籍。

三、早读、自习、晚自习课

15、早晨按时起床,早读按要求大声朗读语文或英语等,用心记忆或熟读相关内容,不睡觉,不相互讲话。

16、早读课开始后,根据老师预先布置的任务,大声朗读,用心记忆。

17、晚自习第一节课要提前进入教室,不串班,保持安静,不讲话,不串桌,做好晚自习课的准备。

18、自习、晚自习坐姿端正,认真做作业,不伏在课桌上,不向后仰靠椅背或墙壁。

19、自习、晚自习期间,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认真完成作业,如有不懂可找时间问老师,老师在解答学生问题时,周围其他学生应做自己的作业。20、早读、自习、晚自习上不准看课外书籍,不准玩电子辞典,不跑位,不睡觉,不看窗外,不随意倒水喝茶和喝饮料,不准吃零食,不随便进出教室。

四、作业

21、先复习当天所学相关内容。在复习基础上独立及时完成作业,不得抄作业,按时上交各科作业,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完成作业,需向课代表讲明原因,及时补交。

22、书写端正,行款整齐,一律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

23、直线和图形必须使用作图工具,图形大小适当,一律使用铅笔或自动笔。

24、每次作业应做到书写严谨规范,并参照各科特殊要求。

25、作业中若有错误,经老师批改发现后,必须及时纠正,避免再犯。老师未评讲,可由课代表及时公布答案,以便自行纠错。

26、作业本必须保持整洁完好,不得随意涂写、撕页、更换。

27、每天所发案单要分科用铁夹或文件夹按顺序保管整理好,以备复习之用。

五、考试

28、提前进入考场。保持安静,不准闲谈,不跑位,准备好考试用品。

29、依照高考要求,课本、复习资料、胶带、修正液、计算器、电子辞典等一律不能带入考场,若带入必须交于监考老师处。

30、严格遵守考试纪律、严禁舞弊,诚信对待各类考试。

31、卷面保持整洁,在规定地方填写姓名、班级、考号,规范答题,书写工整,要求同作业要求。除作图、答题卡外不得用铅笔答卷。

32、考试中途如无非常特殊情况不得随便上厕所。

33、考试讲评时认真订正错误,及时整理、保管好各科试卷。

14.高中作文习惯 篇十四

早上一醒来,激动的心情便涌上心头。班上会有哪些认识的同学呢?会被分在哪个班呢?班主任到底是一个死板的人,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花园”。

一到教室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喧闹声响彻了整个教室,终于回来了,回到了这声音中。等同学们都到齐后,班主任程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一想到要在40多个人面前做自我介绍,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心底里感觉到很羞,也许是怕笑场的缘故吧。看了许多同学在台上被程老师指指点点,我的心很虚。万一我也像他们一样,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被程老师指出不足,然后同学们在下面小的话,我应该怎么收场呢?又或者是我说了破句,同学们大笑,我又应该怎么收场呢?或者······

转眼间就轮到我了,我鼓起勇气走上台,大声说出了自我介绍,时间的有些漫长,在我说出最后一句话是,没有笑场,什么意外都没有发生。原来这么简单,可能是我想多了。

15.高中作文习惯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提问意识,提问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提问意识

所谓提问意识, 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 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有疑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 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 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针对没有问题的学生

学生没有问题主要是由于其不善于思考, 有很大的思维惰性, 不能提出问题。该类学生的提问意识很少或根本没有, 所以教师首先应充分启发其好奇心, 使学生在逐渐探索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产生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质疑课本、质疑教师, 有了这种意识, 学生就会自己去探究, 从而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在学习中有所创新。

2.针对有问题而不提问的学生

这类学生有一定的提问意识, 但没有最终表现出来, 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潜在问题意识, 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提问。首先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 将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放出来。学生长期处于教师的灌输教学中, 会懒于思考, 即使有问题也懒于提问, 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 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还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对于学生的问题都给予认真回答和肯定, 保护这种主动性。

二、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

⒈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教师要在提高学生提问意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教师不是发问的主体、课堂的主体, 每位学生都有提问的权利, 应该充分享有该项权利, 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和依赖的心理, 使得他们可以踊跃提问。教师的鼓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提问的热情, 决不能忽视学生提出的问题, 挫伤其积极性。

⒉建设提问环境, 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

提问环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利用课本中某些现象和事件的矛盾关系, 或学生自身现实生活与课本内容之间的差距, 引起学生关注并产生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 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认知冲突, 发现问题, 主动提出问题。

⒊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尝试思考,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的语法运用及修辞上提出问题, 课文内容通常都是精选佳作, 可以对具体词句以质疑的方式使学生得到深切体会;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提出问题, 在课文中往往有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常规, 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差异所在并领会深意;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的运用角度提出问题, 好的文学作品通常都会使用托物言志、拟人等手法, 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启发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并提出问题。

三、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力求找到最佳方法解决

当学生开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 教师必须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个问题。对此, 可以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第一种, 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 教师仍应鼓励提问者, 并与其课下解决该问题;第二种, 与教学内容有关但没有切中关键要点的问题, 教师可以自己回答, 也可以让其他同学帮助回答,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第三种, 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的问题, 教师应着重对提问同学给予鼓励, 并让全班同学加入对该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中, 形成良好的提问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言基本能力。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些基本能力, 不仅在学生时代极为重要, 可以从语文学科扩展到其他学科, 而且在学生日后的学习过程中, 甚至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 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树宏.“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2) .

[2]李干红.高中语文自主式教学初探[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 (11) .

16.浅谈学好高中语文应培养的习惯 篇十六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295-0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任务。习惯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头脑这部机器就会持久的运转起来,就像冲破重重阻力进入空间轨道的飞行器,基本可以靠惯性自行运转了。那么,高中生学习语文应该养成哪些良好习惯呢?

1 积累的习惯

我国古代学者十分重视知识积累的作用。战国时期的学者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告诫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唐代的韩愈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进学解》)。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杂说》)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多么重要。从高考语文优胜者的实践来看,积累也确实重要。浙江省高考状元魏益佳高考语文成绩136分,他在谈到自己的语文学习经验时说:“语文学习是慢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他的高分来自高中三年苦心经营的积累。

积累的主要途径有四个:一是摘抄,二是背诵,三是记忆,四是训练。积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单元积累法。就是学习一个单元之后,及时归纳本单元学习的难读字、易错字、成語典故、精彩语段等,力求精要实用。二是考点积累法。就是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高考考点,对散见于课本、资料、试卷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三是易混点积累法。就是对平时训练中遇到的易混知识点,考试中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要着眼于辨析疑点。

2 阅读的习惯

2.1 诵读。诵读就是有声的读书。古代人把上学叫做“读书”,可以看出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读”的重视程度。今天 许多学生语文素养差的根本原因就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只重视去做各种模拟试题,而没有认真的进行过“诵读”的训练。但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形成恰恰是在诵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教材上选的那些优秀的作品,特别是要求背诵的文章,我们要认真的诵读,除些之外还要找一些文情并茂的文章,拿来反复的诵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高考不考诵读,诵读文章对考试没有意义。实际上,语文试卷中的许多题目,并不是凭理性的分析而是凭借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做出来的。有些选择题,你做对了,但问你原因你可能答不出来,这并不能说明你凭运气做对了,实际*是凭语感做对的,正确的语感从何而来呢?从诵读中来。

2.2 精读。从形式上看,与诵读相比,精读是一种无声的读,即默读;从本质上看,他是一各伴随着思考、理解、概括、转化、吸收的研究性的、创造性的阅读,是更高层次的阅读。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对于精读来说,最关键的一条是在读中要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即发现问题,实际上有效的阅读,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2.3 泛读。古人讲:“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以阅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多读名篇佳作,读多了,视野开阔了,自然就会有比较,有鉴别,自然也就会产生较为深入的理解。如有人读了《荷塘月色》中关于月色的描写,就想起“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的朦胧,又想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恬静,觉得有那么几分相似,由是而到画面所显示的凄婉的美。

2.4 勤动笔。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是要随时记下有用的知识,生字、新词、生动的语句,优美的语段,将读书与积累结合起来。二是点评阅读材料,对其内容、结构、语言、手法直至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独到的点评。点评式的阅读,是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古代有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金圣叹点评〈〈水浒传〉〉,现代有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三是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把读与写结合起来。

3 写作的习惯

3.1 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作文的基础。素材的积累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含自身周围环境见闻),这是极为丰富而行动的材料来源;二是学过的课文内容,这也是一个可观的材料库;三是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影视等)中发现的反映社会生活的典型材料、精彩片断、名言警句等

3.2 善于思考。有的同学作文总是简单地叙写身边琐事、没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颖见解,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把握住升华文章主题的关键。考生要想写出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就必须对生活现象进行深入的感受、领悟、思考,对其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的精加工,力求在生活的矿石中,提炼出珍贵的人生之“金”。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文章的“灵魂”,精深的思考则是使“血肉”中生出“灵魂”的手段和过程。没有精思就不可能对生活进行精加工,就无法使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要学会从小处入手,向深处开掘。通过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剖析开掘,揭示出蕴含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以一滴水映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

3.3 抄写范文。作文水平较差,起点很低的同学,首先在抄写文章上下点功夫,即探照下面讲的三条来抄写:一是选合适的范文,例如,报刊上比较好的散文,或同学中的优秀作文;二要成句的抄写,不可看一两个字,抄一两个字,要做到看一句,抄一句,而且连标点也不要抄错;三要坚持,如果每天抄一千字,那么至少坚持两个月,即可有显著效果,如果坚持半年,那么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这比看任何写作方法之类的书都管用。

3.4 勤于练笔。“曲不离口,拳不离口”,写文章也是如此。练习多了,就会熟能生巧,得心应手。练笔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二是经常写些画家写生式的生活片断、生活场景等,积累素材和技巧。三是及时记下自己的生活感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些事情触动了心灵,使自己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就及时的将其记录下来。这些来自生活的思想,往往闪耀着个性的灵光,写进文章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彩。

上一篇:年轻人面试时如何脱颖而出下一篇:品读古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