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09-16

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共14篇)

1.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一

201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生产呈现较快增长,但增速略有回调,出口仍未完全恢复危机前增速水平,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依然突出,仍需密切跟踪并及时采取对策。

一、生产增速小幅回落。201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4%,比同期工业水平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15.1%,比5月下降2.7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28622.6亿元,同比增长29.5%,比2008年同期增长23.8%。

图1 2009年7月至今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

二、重点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部分产品增速回落。1-6月,全行业生产手机36987.9万部,增长37.6%;彩色电视机5299.1万台,增长16.4%(其中液晶电视增长40.7%);微型计算机10880.4万台,增长40.2%(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41%);显示器6779.5万台,增长

8.4%;半导体分立器件1482.8亿只,增长33.5%;集成电路302.5亿块,增长49.4%;数码相机3989.9万台,增长24%。部分产品产量增速放缓。6月,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产量增长22.3%、26.0%、8.2%,分别比5月增速下降11.1、1.1和46.5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上半年,全行业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6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完成投资687亿元,比5月增长36.9%。新开工项目出现下降,上半年新开工项目2271个,同比下降8.7%,比一季度增速下降46.5个百分点。新增固定资产增势明显,上半年新增固定资产849亿元,同比增长63.8%,高于去年同期增速36个百分点。

四、信息技术服务增势突出。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软件业务收入6048亿元,同比增长29.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信息技术增值服务收入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收入分别为724和560亿元,同比增长36.1%和34.6%,高于全行业收入增速7和5.5个百分点。随着集成电路行业复苏,上半年完成设计开发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86.4%。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和支持服务、嵌入式系统软件实现收入2151、1230和1042亿元,分别增长26.4%、25.7%、19.6%。

五、内外销保持同步增长,出口继续快于内销。今年以来,随着外需不断回暖,外销出现持续增长,到5月底,全行业累计外销增速开始超过内销,进入6月份,外销增速优势进一步加强,超过内销增速4个百分点。其中,内销产值11975.5亿元,同比增长27.2%;出口交货值16647.1亿元,同比增长31.2%,高于产业平均增速1.7个百分点。产业出口依存度(58.1%)比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比前5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图2 2010年2-6月出口与内销增速对比

六、电子元器件行业增长较快,家用视听和通信设备行业增速下滑。电子元、器件销售产值分别增长32.1%和49.3%,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1.4%和50.1%。特别是集成电路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49.4%和46.9%,扭转了去年大幅下滑(-15.3%、-16%)的局面。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出口增速均有所下滑,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速分别为25.5%和34.9%,比前5个月下滑4.7和4.2个百分点。受运营业投资下滑和出口受阻影响,通信设备行业保持低位增长,上半年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增长9.9%和8.3%,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9.6和22.9个百分点。

七、港澳台企业增势明显,外资企业比重有所下降。1-6月,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33.9%和38.1%,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4.4和6.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速分别为26.7%和28.9%,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2.8和2.3个百分点,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51.0%和63.3%,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1.2个百分点;内资企业保持较快发展,销售产值增长31.5%,高出全行业平均2.4个百分点。

八、东部地区回升较快,中西部地区增势突出。1-6月,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26223.1亿元,增长28.6%,比去年同期提高34.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销售产值1479.2亿元,增长35.5%;西部地区销售产值920.3亿元,增长47.1%;两个地区增速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7.6个百分点,其中江西、湖南、广西、重庆、甘肃等省增速均超过55%。

2.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二

工业商贸和信息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增长, 但增速有所减缓

一季度, 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20.62亿元, 同比增长14%, 增速比1-2月减缓1.2个百分点。单3月份完成增加值1755.98亿元, 同比增长14.3%。 (见图一)

区域工业经济协调发展。一季度, 东翼、山区工业增速分别为20.3%和20.9%, 高于全省平均6.3和6.9个百分点, 珠三角和西翼工业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 分别为13.8%、12.2%。其中, 揭阳市增速为32.6%, 汕尾、阳江、清远、云浮、肇庆、潮州、东莞增速均超过20%。

小型民营工业经济增长较快。一季度, 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99.27亿元, 同比增长17.7%, 增速比大型企业 (11.5%) 、中型企业 (13.6%) 分别高出6.2和4.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02.54亿元, 同比增长19.9%, 增速比国有控股企业 (9.5%)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2.2%) 分别高10.4和7.7个百分点。

支柱产业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 九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48.68亿元, 占全省比重为70.31%, 同比增长13.2%, 比全省平均增速低0.8个百分点。其中, 电子信息业同比增长14.1%, 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同比增长15.7%, 纺织服装业同比增长15.9%, 建筑材料业同比增长15.2%, 森工造纸业同比增长14.3%, 医药制造业增速最高, 同比增长16%。

工业品出口增长态势较好。在全球经济恢复向好的拉动下, 工业出口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 一季度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6029.47亿元, 同比增长21.4%, 增速比1-2月加快2.6个百分点。其中, 珠三角增速较快, 同比增长21.5%, 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

工业内销延续高速增长态势。据测算, 一季度全省实现工业内销13489.41亿元, 同比增长25.8%, 增速比1-2月提高0.6个百分点, 比工业出口增速高4.4个百分点, 工业内销仍是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销占全部工业品销售比重69.1%, 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二) 煤电油运需求旺盛

电力需求稳步攀升。一季度, 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87.15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14%。其中工业用电量604.02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64%, 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同比增长2.89%和12.5%。全省发购电量914.04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7.21%, 其中全省发电量750.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89%, 外购电量163.9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0.12%。

煤炭调运量平稳增长。一季度, 全省共调运煤炭3481万吨, 同比增长6.2%, 其中电煤2283万吨, 同比增长11.5%。截至4月13日, 全社会煤炭库存约950万吨 (全省煤炭合理库存为850万吨) , 较去年年底下降70万吨。其中34家主力燃煤电厂库存500万吨 (按照目前耗煤28万吨/天计算, 可用18天) , 广州港煤炭库存207万吨。

成品油供应保持充裕。一季度, 全省成品油销量663.42万吨, 同比增长15.58%, 其中汽油263.43万吨, 同比增长9.13%, 柴油399.99万吨, 同比增长20.26%。今年以来, 广东成品油库存一直稳定保持在约100万吨的较高水平, 春节后至今, 库存量保持在110万吨以上。

(三)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工业企业盈利能力逐步提升。今年以来, 在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人工成本持续上升导致企业综合成本上升的背景下, 广东工业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仍然实现稳步增强, 1-2月销售利润率达到4.83%, 比去年同期提高0.34个百分点。重点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如惠州一家电企业坚持自主创新, 垂直整合液晶产业链, 一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 超过2.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约2.2倍;又如深圳两家通讯龙头企业通过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1-2月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5.8%和13.2%, 而利润则分别大幅增长2.7倍和24.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现。近年来随着广东实施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系列政策措施, 其成效已逐步显现。一是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如国内空调市场六大品牌产品中, 就有美的、格力、志高、海信科龙、格兰仕等五个品牌属于我省产品, 约占品牌总数83%。又如调味品市场, 海天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引入自动生产线。如格兰仕等家电生产企业引入自动喷漆、包装生产线, 取代人工作业,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当前我省以高端电子信息、LED、新能源为主的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一季度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352.1亿只, 同比增长56.2%;光电子器件制造113.6亿只 (片) , 同比增长47.4%, 其中LED生产54.48亿只, 同比增长66.8%;液晶显示屏生产27.43亿片, 同比增长70.3%;风电发电量4.11亿千瓦小时, 同比增长63.4%。

节能减排朝良好态势发展。全省节能预警调控解除以后, 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反弹现象。1-2月, 全省万吨以上重点耗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5.25%, 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下降4.87%, 主要能耗指标走势较好, 预计一季度全省单位GDP能耗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双转移”开局形势良好。截至2011年2月, 全省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内入园项目数 (含意向) 2604个, 投资额6060.58亿元, 其中已签订正式投资协议项目2217个, 协议投资额5026亿元;在建及建成项目1786个, 投资额约2873.9亿元, 其中建成项目1243个, 投资额约1373.6亿元。1-2月份园区实现产值409.13亿元, 税收24.08亿元。

(四) 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速放缓, 警惕出现“滞胀”苗头

一季度, 广东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2.1亿元, 同比累计增长15.4%, 较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3月当月增长14.0%, 比2月下降2.7个百分点, 同比和环比增速均都呈现下降趋势。 (见图二)

目前, 在CPI高企的情况下, 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反而出现下滑, 说明社会消费需求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 显现滞胀的苗头。

(五) 信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1-2月全省软件业累计完成业务收入416.7亿元, 同比增长18.8%, 各项业务收入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全省软件产业利润总额90.3亿元, 同比增长4.3%;税金总额54.2亿元, 同比增长10.9%。软件业务出口平稳增长, 实现出口收入2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1-2月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18.2亿元, 同比增长5.7%, 其中信息网络服务收入201.1亿元, 同比增长13.6%。

下一步经济运行需要关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 日本地震对广东经济产生的影响

当前, 日本地震导致的核危机等级已升至最高7级, 需要密切持续关注事态发展。短期来看, 受从日本进口核心零部件受限制约, 此次地震对广东工业经济尤其是汽车、电子信息、光电等行业负面影响较大, 但同时, 广东部分竞争力较强、具有替代能力的家电等传统行业也遇到扩大市场份额、占领高端市场的难得机遇, 震后日企海外转移意愿提升可能给广东产业优化升级带来了机遇。

(二) 电力供应日趋紧张形势

一季度全省电力供应形势紧张。今年以来, 经济平稳增长拉动我省用电需求稳步攀升, 受燃料价格高企, 供电能力不足影响, 电力供应形势紧张。一季度全省统调最大负荷5828.2万千瓦, 同比增长7.97%;全省最大错峰负荷为217万千瓦。预计广东供电形势十分严峻, 最大电力缺口约400万千瓦, 若迎峰度夏前深宝双回线不能投运, 供电缺口将扩大至650万千瓦。

(三) 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如铜、铝、锌、稀土、棉花、白糖等价格与去年最低位相比涨幅少则超过30%、多则达1-2倍, 推动广东电子设备、家电、纺织、食品企业成本大幅上涨。据全省1000家直通车服务重点企业调查显示, 一季度原材料购进成本增长的企业占82%, 其中购进成本增幅10%以上的占比超过三成。人工成本继续上涨。今年广东最低工资标准平均上升18.6%, 企业反映实际增幅更是高达20%-25%, 预计年内人工仍会上调, 对部分劳动密集型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影响最大。

下一阶段经济运行预测

3.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三

一、产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生产保持增长

1—3月份,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含重复材)累计产量分别为17823万吨、19189万吨、2455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6%、9.1%、12.3%。

(二)钢材出口继续增加

1—3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443万吨,同比增长18.8%;累计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下降5.3%,进口钢坯15万吨,同比增长38.6%。材坯合计折粗钢净出口1176万吨,同比增长28%。

(三)钢材库存由降转增

钢材库存自去年3月份连续9个月下降之后,去年12月开始上升,其中社会库存上升明显。截至3月末,全国26个城市五种钢材的社会库存量为2192.7万吨,比1月初增加1004.7万吨,增长84.57%。

(四)钢材价格先涨后跌

今年以来,受经济增长预期向好的影响,钢材价格逐渐上升。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尤其是建筑钢材价格快速下跌。

(五)利润同比增加环比减少

今年前3个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分别为13.38亿元、9.98亿元、2.67亿元,环比减少。与去年一季度亏损10.34亿元相比,同比扭亏为盈。

(六)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

1—3月份,全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924亿元。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5.4%,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1.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投资768亿元,同比增长1.9%,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

二、后期趋势判断

总的来看,今年钢铁行业的整体市场环境会好于去年。随着二季度传统需求旺季的到来,钢材市场需求会有所增加,但由于产能规模较大,生产成本处于高位,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根本好转。

(一)去库存任务艰巨

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同时汽车、家电等行业今年预计将保持小幅增长,但受资金紧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制约,上半年的产量增幅可能低于一季度。由于一季度钢铁产量增长过快,库存大幅上升,因此二季度钢材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二)钢材贸易摩擦加剧

今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明显增多,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三)成本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资源、能源价格及财税等改革步伐的加快,企业在节能环保方面的投入、运行成本增加,成本在逐步提高。

(四)低盈利状况将持续

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与钢材价格涨跌不同步,是影响钢铁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考虑到高价原料成本结转的滞后性,今年第一季度的高矿价将加大后期的成本压力,预计二季度将延续低盈利状态。

三、调控措施建议

(一)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发挥市场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对各地不合理的政策、制度予以清理,促进土地、矿产资源出让公开、透明,避免各地直接干预投资,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二)逐渐提高钢材使用标准

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建筑领域的用钢标准,推广使用钢结构;以高强度、减量化、耐腐蚀、易回收为原则,在汽车、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领域逐步提高设计和使用标准,发挥需求侧的调节作用,倒逼落后产能和低质量产品退出市场,降低钢材使用强度,促使钢铁产品升级换代。

(三)进一步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

有关部门要加强铁矿石进口秩序的整顿,指导钢铁协会、五矿商会做好铁矿石流向管理,切实推行铁矿石进口代理制,提高进口铁矿石企业的资质标准,减少市场投机炒作,稳定进口铁矿石价格。

(四)鼓励以产业协作带动间接出口

在目前贸易摩擦激增背景下,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可以搭建钢铁企业与下游企业交流的平台,鼓励钢铁企业与建筑、机械等行业加强合作,以下游产品和境外投资项目带动钢材间接出口,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4.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四

年初以来,以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深入推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指标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季实现良好开局。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呈现出诸多亮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高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去库存效果进一步显现。

亮点一:GDP同比增速创近5年来新高

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同期和上年末加快6.1和4.4个百分点,增速是2013年以来最好水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00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9.6%。从贡献率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0.6%,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6.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52.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5.1和5.7个百分点。

亮点二:工业增速创近6年来新高 一季度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31.6%,增加值2.1亿元,增长21.1%,是2012年以来最好水平,占全口径工业比重为42.9%。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实现产值5012万元,重工业实现产值75550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6.7%和31%,轻工业发展形势好于重工业。从行业来看,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三个行业,产值分别比同期增长21.3倍、1.9倍和37.5%。从产品产量上看,冷冻饮品4308吨,同比增长183.8%;塑料制品148吨,增长27.6%;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467吨,增长233.4%。从企业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实现产值1529万元,集体企业实现产值3536万元,股份制企业实现产值75497万元,分别比同期增长69.9%、33.3%和29.3%,国有企业增长最快。从骨干企业来看,润滑油分公司和三聚能源分别实现产值1.9亿元和2.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1.7%,拉动规模工业快速发展。

亮点三:建筑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季度实现建筑业产值6574万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868万元。增加值1775万元,增长47.4%,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从产值构成来看,建筑工程产值374万元,同比增长146.1%;安装工程产值6200万元,增长17.9%。从开工企业数量来看,19户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中开工的有5户,比上年增加2户,分别为派博建筑和一正建筑公司。从签订的合同额来看,共签订合同额19121万元,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0178万元,本年新签合同额8943万元,促进了建筑业平稳持续健康发展。从企业经济类型看,2户非国有企业完成产值1693万元,3户国有企业完成产值4881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5.8%和74.2%,国有企业仍是我区建筑业市场的主体。

亮点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81万元,同比增长92.3%,比上年末加快51.3个百分点,是12个月以来最好水平。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工程投资 万元,安装工程投资 万元,其他费用 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 %、%和 %。从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54万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905万元,同比增长2.5倍;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922万元,增长3.2%。三次产业分别占全部投资的8.9%、53.2%和37.9%,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不断提高。从投资个数来看,全区共开复工项目1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5个,实现投资4117万元,续建项目4个,实现投资8864万元。

亮点五:农业经济保持稳定

一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12万元,同比增长5.4%;实现增加值3484万元,增长6.1%。从内部结构来看,实现农业增加值839万元、牧业增加值2507万元、渔业增加值5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85万元,分别占总量的24.1%、72%、1.5%和2.4%,畜牧业占比最高。从设施农业来看,全区依托棚室种植蔬菜、食用菌类

公顷、产量 吨,分别比同期增长 %和 %;瓜果类种植面积 公顷、产量 吨,与同期基本持平。从牲畜存栏看,牛存栏 头,生猪存栏 头,家禽存栏 万只,牲畜存栏量比同期略有增加,为我区农林牧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后续动力。

亮点六:去库存效果初步显现

房地产销售形势回暖,商品房销售174套,销售面积18166平方米,同比增长163.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294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14872平方米。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8642万元,同比增长68%,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上年的-0.2%调整为9.5%,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是我区一季度发展最快的行业。

亮点七: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GDP111.6亿元,同比增长6.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3.7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总量在五区四县中列首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是近6年来最高水平。所占比重在各县区和高新区中最高。二是产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产业投资14.9亿元,占总投资的49.5%,比5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三个一”项目顺利完成考核目标。三是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有提高:2017年实现工业投资14.2亿元,是2016年的1218倍,占总投资的47.1%,比2016年提高41.6个百分点,比5年前提高26.3个百分点。四是民营投资占比有提高。四是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开工率及生产能力从一季度的80%,到12月开工率达到92%,提升了12个百分点。全年综合能源消耗量70467吨标准煤,上年72514吨,同比下降2.8%,其中,企业用电量4277万千瓦时,同比下降7.3%;原煤消费量10.5万吨,下降4.5%;燃油(汽油、柴油、煤油)消费量共计770吨,比上年增加76吨。

亮点八:消费品市场发展稳健

一季度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同比增长5.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增速在五区中处于领先位置。从行业看,零售业主导消费品市场。实现商品零售额19.1亿元,占总额的75.7%,同比增长6.8%,拉动总量增长5个百分点。从地域看,城镇市场快于乡村市场。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亿元,增长6.4%,占全区总额的71.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增长2.9%,增幅比城镇低3.5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企业中服装、鞋帽、针织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9.4%,化妆品类增长59.1%,通讯器材类增长85.5%,这三类商品增幅较高,体现了居民基本生活类消费较为活跃,对我区消费品市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整体走势,增速逐季递增,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81.6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2个、1个和0.8个百分点,各季度增速在五区中均居第1位。零售业市场发展最快。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2.5亿元,同比增长2.1%;零售业47.7亿元,增长9.9%,占总量的比重达到58.6%,增速比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住宿业和餐饮业1.4亿元,增长4.5%。龙头企业支撑作用突出。中石油黑龙江大庆销售分公司实现零售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0.1%,占限上零售额的68.1%。昌升国际实现零售额4.1亿元,增长37.3%,占11.3%。2户企业对限上零售额增长正向拉动3.2个百分点。消费结构升级明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0元,同比增长6.1%,消费者注重提升生活品质和品位,消费内容由购买商品为主向购买更多服务转变。全区限上企业销售商品中,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3.8%,通讯器材增长42.6%,金银珠宝销售额33.6%,而粮油食品销售额同比下降27.6%,消费性支出由食品等刚性支出向穿戴等享受型支出转变,尊荣公司年销售轿车430台,销售收入144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73台和9184万元,2017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性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20.3%和13.7%。

按限上限下看: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总额1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5%,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3.2%;限额以下零售额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0.4%,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6.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乡村消费口零售额11.9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8.6%和7.2%,城镇市场好于乡村市场。按消费类型看:住宿餐饮收入3.8亿元,批发零售收入37.2亿元,分别占全部零售额的9.3%和90.7%,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主要靠批发零售业的拉动。在统计的限上企业27类消费品中基础型消费的吃穿类商品零售额占比略有下降,享受型消费的汽车、金银珠宝类商品占比有所提升。

经济发展亮点较多,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总的来看,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下半年是全区经济目标任务完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中心工作,及时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问题一:规上服务业发展慢

GDP核算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速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直接挂钩,我区上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年末现存12户(高新区20户、萨尔图18户、让胡路14户)。营业收入超亿元企业仅石化工程公司和神舟物流2户,营业收入高达5.3亿元,占总收入的79.2%,其余10户亿元以下企业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0.8%,总体呈现企业规模偏小,龙头企业不多的发展态势。

规模以上服务业行业发展不均衡

规模以上服务业8大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行业共16户企业,营业收入为15.5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户数和营业收入的24.6%和75.6%。其他6个行业49户企业对营业收入影响较小,行业间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问题二:财税形势发展严峻

受“营改增”减税效应、减免税力度不断加大等影响,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2.7亿元,同比下降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亿元,下降18.3%。从收入构成看,税收收入6亿元,下降19.1%;其中城市维护建设税2.2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2亿元,分别占税收收入的36%和19.9%,是支撑财政收入的主要税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4%,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4%,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反映出全区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9亿元,同比下降10.2%,节支1.3亿元。从支出项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亿元,同比下降2%。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户保障支出等5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支出为6.8亿元,占总支出的56.9%,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在财政形势趋紧的形势下民生保障力度不减。

问题三:部分规模工业开工不足

部分企业订单较少,导致开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下滑。华西尔木业、达华灌溉全年没生产,鸿固建材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将退出规模管理平台,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5.5%和42.7%。全年营业收入刚过2000万元的宇通润滑油、中泰科技等7户企业随时可能转为规下,并将成为2018年国家执法检查工作监测的重点对象。

社会销售品零售额有待增长

1-2月,全县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4亿元,同比降低19.1%,增速比去年同期降低21.6个百分点。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同比降低25.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30亿元,同比增长20.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0.30亿元,同比降低25.4%;商品零售1.13亿元,同比降低17.2%。分行业来看,批发业零售额1.13亿元,同比降低15.6%;零售业零售额为1.13亿元,同比降低15.6%。

(四)财政收支有待平衡,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调整

1-2月全县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为1.98亿元,同比降低19.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亿元,降低29.6%。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0.70亿元,降低45.8%;非税收入0.43亿元,降低39.0%。

全县一般预算支出6.26亿元,同比降低33.8%。其中,财政预算八项支出合计为5.09亿元,同比降低36.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0.35亿元,同比降低20.4%;公共安全支出为0.15亿元,同比增长34.8%;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为2.97亿元,同比降低14.7%。

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转型发展抓好“四重奏”,突出石化关联产业抓提升,商贸物流产业抓拓展,城市型农业抓整合,全力以赴推进龙凤经济济稳中向好、好中求快。

(一)大力推进工业发展

一是依托地源优势,在“油头化尾”上下功夫,探索地企联合机制,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做强做大石化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龙凤工业品牌,引领带动全区经济振兴发展。二是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尤其是关联性强、成长性高、发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切实增强龙凤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工业经济的监测与分析。敏锐研判工业发展中的新趋势、新动向、新苗头,开展对辖区工业企业尤其是规上与临规企业的专题调研与跟踪调查,全面真实、准确及时掌握企业运行态势,破解企业运行难题,引导企业转优转精,确保规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临规企业快速成长,力争更多的企业在2018年上规模。

(二)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精准招商。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重要支撑,谋划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走出去,认真落实好领导包保、项目秘书等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与服务,力争签约、落地、开工一批对区域经济拉动力强的战略新兴产业项目。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做好项目入库。加大对未入库重大项目的摸排力度,查找未入库原因。对于未开工项目,主动了解原因,解决症结,已开工项目积极完善相关手续,尽力做到应统尽统。三是积极去库存。继续推进各种购房优惠政策,刺激住房刚性需求,引导房地产企业优化房型结构,不断提高房屋开发质量和水平,推进房地产开发良性循环。

(三)大力推进农业发展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增加服务内容,加强地域品牌宣传力度,抓好城市型农业发展,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创意文化产业园、铁东坑烤一条街街项目。二是鼓励农民组建农村合作社,加强科技下乡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村经济聚集发展能力。三是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为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棚室建设提档升级,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发展

一是引导传统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思维,量身打造新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不仅要努力把龙凤的购买力留在市内,更要争取把域外的购买力吸引进来,不断打开促进消费增长的新通道。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推进生态观光、温泉养生、特色坑烤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品牌,扩展旅游市场,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旅游,带动龙凤消费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三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培育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新的商品消费,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家政、物业、医疗保健等服务业,以提高服务消费水平为契机,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消费。

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抚松县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结合本县工业发展特色优势,提升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加快绿色行业发展,坚持高质量发展,从而实现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转型创新,增强工业发展后劲。2017年,抚松县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3%,是经济发展的支柱。通过目前发展情况看,抚松县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工业支撑带动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因此,企业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工艺改造的步伐,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一方面要鼓励帮助木材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等两大行业企业向高科技、高附加值发展,不断改善产品结构,倾力新品开发,研发更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坚持以销定产、效益优先的原则,增产适销品种。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或省名牌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另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培育矿泉水制造和山珍绿色食品加工等行业中市场潜力大、发展前景好的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工业增长的生力军,从而带动工业整体快速发展。

(二)抓好项目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实力。目前,抚松县要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谋划一批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争取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抚松。另外,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难点问题,力促项目尽早落地开工建设,确保5000万元及以上等大项目及时竣工投产,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发展外贸经济,增强进出口贡献力。抚松县要加大对外贸企业出口的扶持力度,对重点外向型企业,加强跟踪服务,培育一批上规模出口企业和一批本地出口品牌龙头企业。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帮扶企业找准市场切入点,全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降低经营成本,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增强综合竞争力,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同时,提高加工贸易的档次,增强自营出口能力,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不断增强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加强“准四上”企业摸排力度,培育经济增长点

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准四上”企业清查摸底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四上”企业名录库,扩大经济总量,培育经济增长点。

(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及时将“僵尸”企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剔除出“四上”企业名录库;“立”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企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先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降”是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工业、建筑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积极努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轻装上阵”“精装上阵”。政府部门着力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经济“助推器”作用

服务业作为船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发掘和培育服务业企业,加大对服务业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强化政策扶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机制,不断提升服务业市场化、均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

(一)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推进农业向产业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注重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发展“互联网+农业” 现代化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吸引农产品深加工型龙头企业进驻,发展生态型、科技创新型的现代农业;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加工、品质农家乐、特色农业采摘、花卉观光和特色农家客栈等业务。

(二)推进工业高端化发展。一要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二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等薄弱环节的扶持,引进更多高技术人才进入企业。

(三)因地制宜,补足服务业短板。一是根据四平市的民族、地域和气候特色,打造东北特色旅游业,如萨满文化风情小镇,冰雪旅游节等。二是开发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东北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山产品和地方食品。三是大力推动东北菜和朝鲜民族特色菜等特色餐饮业发展,带动旅游业下游产业发展;四是依托四平市地理优势,积极引导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5.2018年一季度经济情况分析 篇五

今年以来,我街经济稳步增长,呈现出了工业生产产销两旺、社会商品消费、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扩大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情况

一季度,规上企业(8家)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3423.82万元,同比增长11.44%,与预期目标(9%)相比超2.44%,与拼搏目标(11%)相比超0.44%。其中,3月份完成工业总产值14491.31万元,同比增长20.55%,增速比2月份高9.52个百分点。

1-3月全街8家规上企业有6家企业增长,另外2家企业为负增长。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情况

1-3月,街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1.8万元,同比增长205.7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总额404.3万元,同比增长2133.7%,占街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6.08%。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总额207.5万元,同比增长14.01%,占街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3.92%。

三、固投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2017年,街主要负责跟踪服务重大项目有3个,其中:在建项目1个,总投资247416万元;今年新开工项目有2个,总投资169191万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1915万元。

该项目由武汉 公司总投资247416万元,在 520亩土地上建设100万平方米滨水居住组团及文体休闲区,配建商服配套中心。2017年计划投资8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1915万元(2月份3000万元、3月份8915万元)。

项目进展情况: 改造6.1亿,缴纳土地契税2495.4万元。K3地块占地面积约236.24亩,分三期开发,一期占地面积约106.76亩,建筑面积约23.65万M²,一期为7栋高层,6栋叠墅,一栋会所,一栋幼儿园。

1、高层1、2座桩基础施工完成,2座主楼垫层砖胎膜施工完成,附楼砖胎膜开始砌筑,2座底板钢筋加工中;

2、高层9座施工至结构12层板面,13层梁板模板安装完成,3座结构施工至11层梁板,11层柱墙钢筋绑扎中,进度正常;

3、高层4座土方施工; 4、5座底板砼浇筑,地下室架体搭设完成50%,柱墙钢筋开始绑扎; 5、8座桩基砖胎膜、垫层完成,5-8座之间土方开挖完成60%;

6、叠墅16、17座外立面及室内工程完成,外架拆除完成;

7、叠墅18-21座土方、垫层及砖胎膜完成70%。8、3座、叠墅16座及会所已开放,9座新增交付样板,精装修样板工程完成达到开放条件,待营销的开放时间。

2、城中村改造项目(服务业):

该项目占地面积54.26亩,建筑面积12万方,6栋高层建筑,总投资34191万元。村还建房的规划设计因交通评估影响未如期完成。预计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

3、关键部件试制及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制造业): 该项目由武汉 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135000万元,新建燃汽轮机生产厂房26502平方米、新增数控立式车床、车铣加工中心、真空电子束焊机、智能立体仓库、PLM、MES等工艺设备及软硬件281台套,2017年计划投资10000万元。

项目进展情况:目前企业正在办理土地更名转入,项目暂未启动。

四、存在问题

(一)工业生产持续低迷。今年随着 销售起稳回升,订单有所增长外 地区工业经济发展整体趋势仍未启稳,(二)经济运行欠缺调控手段。多数工作是建立在情感关系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有调控手段,从事经济运行的工作人员非常辛苦,特别是指标增幅每年有增无减,势必影响我街各项经济绩效目标的完成。

(三)餐饮业增长不明显。1-3月全街限上三家餐饮企业营业额总额207.5万元,同比增长14.01%,增速比1-2月份高1.52个百分点。

(四)固投完成情况不理想。

1、一直未取得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2、项目报建规划存在问题。

3、项目建设新用地存在的问题。

4、村还建房由于车位配比问题,导致交通评估影响未如期完成,工程延期。

五、2017年全街经济运行的主要工作

(一)做好监测与分析。一是抓早、早准备。要认真分析2017年工业经济和商贸经济发展形势,明确了2017年总体奋斗目标,并将计划尽早分解每月。二是抓分析。在日常经济运行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日常监测与重点分析相结合,每月对全街所有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和效益情况做综合分析,针对完成情况及时与企业通气,并不定期召开经济例会,采用季度讲评和月度分析相结合来搞好运行工作。三是抓调研,加强对经济运行的动态跟踪,对全街经济增长点、重点企业运行情况和对经济效益有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从而保障全街完成绩效指标在十条街道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服务重点企业。主动对接服务 等驻区大企业,重点服务武汉。服务街道重点纳税企业(含规上企业)、村工业园区,重点服务 智能装备制造及产业升级,协助推进街道区域经济发展。

6.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六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步增长、向好发展的运行态势。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3月份,全县规模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51亿元,销售产值20.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51%、68.74%;;规模工业实现工业 增加值5.65亿元,同比增长57.31%;实现税收2862.29万元,同比增长69.89%;工业品产销率97.27%,同比增长0.13个百分点;企业用电量315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3.69%。

(二)五大产业完成实绩

1、医药化工业。1-3月份,27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43.39%;实现税收955.82万元,同比增长91.70%,分别占规模企业总量的33.89%和 33.39 %。

2、机械机电业。1-3月份,30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5.15亿元,同比增长64.72%,实现税收1114.79万元,同比增长51.13%,分别占规模企业总量的 23.94 %和 38.95 %。

3、纺织服装业。1-3月份,29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174.70%,实现税收546.79万元,同比增长87.85%,分别占规模企业总量的 14.64 %和 19.10 %。

4、轻工制刷业。1-3月份,29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86.15%,实现税收201.68万元,同比增长50.88%,分别占规模企业总量的 10.55 %和 7.05 %。

5、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业。1-3月份,28家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140.93%,税收41.25万元,同比增长81.48%,分别占规模企业总量的 15.02 %和 1.44 %。

(三)工业运行平稳发展

从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工业经济运行已回归到且好于金融危机前的常态,总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运行轨迹。

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在去年全县工业低开高走的前提下,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高位运行,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1.51亿元。其中3月份当月产值7.91亿元,占一季度总量的40.42%,比上年同期净增3.09亿元,体现了良好的开局。

2、产品销售衔接良好。一季度全县1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0.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22个百分点,102家企业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以上。主要体现在:(1)主导产品供不应求。精科机器为扩大循环球方向机市场份额,不断进行产品技术革新,提升产品性能,循环球和动力方向机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1.65%,现在实行每天三班满负荷生产,但只能满足客户80%的需求。冲压成型机1-3月份销售18台,销售收入400万元,形成小批量生产。美妮纸业高档生活用纸市场需求旺盛,四条生产线满负荷开机,月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但客户必须打款到户15天后才能发货,五月份新上6条生产线投产后才能有效缓解。轴承公司加班加点生产,仍有三分之一合同不能兑现;(2)订单敲定胜券在握。华瑞塑业年初以来,在产品销售上出重拳,其专利产品、省级新产品矿用通风电机风叶销售合同现已订至10月份。宏昌机电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加大产品售后服务,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同时吸纳用户反馈建议,与合工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协作,改进和提高产品技术性能,目前锚杆钻机销往山西、内蒙、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在手订单1000多台,企业正在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按时兑现合同。;(3)主动出击拓展市场。卫康制药一季度淡季不淡,产品销售形势喜人,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净增1.4亿元;;雄峰实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获上海世博会金奖的胶条一体化无铅型材产品进入江苏、福建、山东、新疆等十几个省地级以上城市,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翻一番;渡民米业今年在巩固老客户的基础上新开辟了福建市场,月新增销售收入800万元;宏宇纺织为了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年初以来,在不断提升设备档次和自动化程度的基础上,与上海东华大学新型纤维研究所合作,开发出多彩色纺线纱产品,并送客户进行小试,该产品市场需求量大,销售前景令人振奋;

3、骨干企业支撑明显。1-3月份,卫康制药、全力集团、渡民米业等25家亿元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4.84 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 68.99 %;卫康制药、华茂纺织、八一纺器等十强企业完成工业产值 8.92亿元,占规模企业总量 41.47 %。

4.企业效益同步增长。1-3月份,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税金2862.29万元,同比增长69.89%。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6家,比上年同期净增2家;纳税20万元以上企业17家。比上年同期净增4家;同比增幅50%以上企业共51家。

5.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全县计划安排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重点项目(含技术改造项目)69项,计划总投资55亿元。一至三月份完成投资 2.15 亿元,同比增长65.38%,占年度计划 3.91 %,其中技术改造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55.68%。卫康医药工业园项目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环评报告已近尾声;华业化工合成香料工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成;精科机器年产2万台大马力拖拉机项目,;雄峰实业年产4万吨再生塑料项目,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结束,设备已订购,五月初开始安装,六月份投产;华茂纺织10万锭棉纺项目(二期5万锭紧密纺),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四月下旬5000锭试产,六月底50000锭全部投产,预计全年可新增产值1.5-2个亿;渡民米业投资3600万元年产10万吨优质米项目已竣工,6496平方米车间和1064平方米仓库已投入运行;美妮纸业年产4.5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项目总投资6674万元,目前四条生产线已投产,其余六条生产线正在安装,预计五月份投产;华 瑞 塑业年产12万只煤矿用局部通风机塑料叶轮项目已基本达产,目前正在着手新上年产300万KW防爆电机项目;宏宇棉业年产7000吨优质棉项目,建成产能7000吨,由于我县棉花种植面积太少,加上小加工厂和外地商贩抢购,2011年预计加工3000吨左右;恒源塑业年产9900万条新型涂膜包装袋技改项目,目前厂房已建成,部分生产线已经投产;优丽斯石英石型材及制品加工项目,一号车间于2010年10月份试产,一号车间新增两条生产线四月底投产,二号车间正在加紧建设,八月底安装两条生产线;嘉欣医疗用品年产1000吨高级医用脱脂棉制成品系列项目,五条棉签生产线于去年试产,脱脂棉生产线正在安装调试,预计六月份投产;钟南电器年产50万镗(套)人防工程防护设备项目,2010年6月份开工建设,一期10月份投产,预计2011年可完成产值1亿元。二期因供电线路改造未结束,影响企业正常施工;八一纺器新型紧密纺专用胶管胶圈系列产品生产线扩建工程,由于县开发区暂时不能供地,项目无法开工建设;柳林刷辊年产1600万支油漆刷、5万支工业用刷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接近尾声,2011年9月份投产;欣雨环卫年产环卫车1500辆、垃圾清运车1500辆项目已于2010年七月份建成投产,现在每月生产各种专用车辆60多台,今年可完成产值7000万元,预计2013年达产;中 燾服饰年产5万套西服生产线技改项目,2010完成25000套,2011年7月份达产;宏昌机电年产4500台MQT系列锚杆钻机项目,2010年产量2000多台,预计2012年可达产。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结构性用工难问题:节后招工返工情况仍较受关注,外来员工流动性大,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为了稳定职工队伍,县内企业普遍加薪20-30%,用工缺口的结构性特点更加明显。根据调研情况,总体来说操作工、技术工需求最为紧缺。纺织服装行业中对熟练车工、挡车工的需求比较大,如华茂纺织二期全部投产,需熟练工600多人,现在只招了200多人,缺口400多人,新色彩服饰缺口40%以上,其他企业缺口均超过20%,到目前为止因招工难,共有10多家小加工厂关门停产。机械机电行业技术工人有一定不足,平均在10%以上,如轴承公司、利达轴承等企业在缺口30%以上,影响了企业产能的充分发挥。

(二)生产经营成本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增长、贷款利率提高、人民币汇率上行等,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挤压企业生存空间。

(三)产业产品结构问题。产业结构:目前我县工业企业按行业粗线条划分为医药化工、机械机电、纺织服装、轻工制刷、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产业内缺少具有牵动性的大企业和龙头企业,企业间关联度不高,大多数企业只生产为主机厂配套的小总成、零配件和外购件组装的配电产品、矿山机械、化工中继产品、服装订单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没有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链条,企业盈利水平低,很难做大做强。全县规模企业只有精科机器、华业化工、华瑞塑业、渡民米业等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产品结构。在144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共有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7个省级新产品、3个省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4个专利产品,总量太少。名牌产品是企业占领市场可靠保证,核心技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

(四)企业税收下降问题:1-3月份,全县144家规模企业36家税收同比负增长,降幅20%以上21家。其中纺织服装行业10家,主要是一季度外贸订单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可接订单赢利空间太小,如禾茂纺织、多美都服装、华茂纺织、新色彩服饰等企业利润 只有上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医药化工行业3家,如全力集团因缺少流动资金,导致生产经营不正常,造成销售市场萎缩;机械机电行业9家,如华瑞塑业、机电橡塑、共青机电等企业一季度销售发票四月份开出,纳税延期反映。轻工制刷行业8家,如华盛刷业、福达制刷、柳林刷辊等企业,当期销售的产品没有开出增值税发票;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行业6家,如宏宇棉业、冠生园食品、万得绿色腾达米业等企业,主要季节性影响。

(五)发展要素制约问题:一是用地方面。无论是座落在开发区的企业,还是建在乡镇园区的企业,前期都不同程度受到有地无证的困扰,尤其是乡镇园区企业更为突出;部分企业由于前期征地面积太小,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扩大,现有厂区已显不足,如宏昌机电、禾茂纺织科技、华业化工等企业,已向开发区多次申请扩征土地,因受用地指标限制一时无法兑现,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前期部分新落户企业,由于拆迁、土地平整延期,影响开工建设,不能按时投产,如天柱钢构按合同2010年 5 月,年内可投产,一直到 9 月份才拿到土地,今年6月份投产,耽误了6 个月。二是工业投资力度值得重视。一季度我县工业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可观,但与全市八县(市)横向比较总量处于下游,项目储备不足、要素制约突出、部分项目推进不快、技改项目不多等问题依然存在,保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值得重视。从大项目建设看,今年,全县亿元上工业项目10个,占全县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的38.73%,一季度完成工业投资 2.15 亿元,占工业投资计划的3.91 %。三是融资方面。部分企业因抵押物不足(无土地、房产证),县开发区、源潭开发区一些企业,黄铺园区企业尤为突出,企业急需资金,但无法向银行融资,导致企业生产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后期项目建设不能如期进行;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中介机构、担保公司收费比例过高,增加了企业融资成本。

(六)企业家发展意识问题。目前,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民营企业家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少数人中还存在着小富即安思想,部分企业缺少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和中长期规划,对民营企业家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很有现实意义。为此,第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坚定信念、武装头脑,鼓励和引导他们争做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二,要加强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主题活动,深刻认识和体会自身发展进步的时代背景和政策源泉。第三,要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进一步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信息,把握机遇,适时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加大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力度。加强对全县工业经济运行的指导、监测、预警,认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动向,准确掌握主要经济指标序时进度,科学总结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加大对全县25家亿元以上、“十强”、“二十佳”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力度,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项目推进和投入。一是强化投入落实。根据已制定的《2011年工业(技改)投资项目投资计划》,围绕年度目标,集中精力抓计划落实,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千方百计抓好投资任务落实。二是狠抓项目建设。以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建、续建项目为重点,逐月跟踪进度,狠抓督促、协调和服务,切实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按进度建设,按要求竣工投产。重点推进卫康医药产业园、华业化工合成香料工业园项目(一期)、精科大马力拖拉机、雄峰实业大口径管材、华茂纺织10万锭棉纺等项目建设进程,争取早投产、早达效。

(三)加强企业培育和服务。一是着力推进五大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各产业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围绕重点骨干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发挥骨干企业的牵动和辐射效应;二是实施成长型优势企业培育计划,培养、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三是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强化政策扶持导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培育、企业管理提升、品牌建设。采取走进名校、名企课堂、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企业家培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四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建设技术(研发)中心,进一步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切实提高全县企业新产品产值率,制定企业自主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等多层次技术提升体系;四是服务企业融资上市。多渠道服务企业融资,引导县内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优化县内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加大对华业化工、卫康制药企业上市服务和扶持力度,促进企业早日上市发展。

7.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七

据河北省商业联合会统计, 今年一季度, 河北省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09.9亿元, 同比增长16.4%, 增速低于2010年度2.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4亿元, 同比增长16.8%, 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7%;乡村实现471.5亿元, 同比增长15.3%。

一季度全省消费品市场的主要特点是:

1.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

统计的20个大类商品同比增速高于20%的大类有15种, 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7.7%,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7.8%, 化妆品类、日用品类、五金电料类同比分别增长27.3%、21.4%、22.9%, 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家具类、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同比分别增长21.6%、21.6%、65.7%、40.1%、39.6%和20.7%。

2. 体现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品持续升温。

在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 体现生活质量的汽车、家电及音像器材类、文化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等持续升温。一季度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汽车类零售额实现141.3亿元, 同比增长20.7%;家用电器及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36.6%, 空调器在淡季大力促销中已“刺刀见红”, 销售火爆, 三月份重点零售企业室内空调器销售56591台, 同比增长1.3倍;文化用品类同比增长23%;金银珠宝类持续热销, 同比增长47.1%。

3. 一季度全省CPI突破年度控制目标。

一季度全省CPI同比上涨4.8%, 突破了全年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其中, 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1%, 拉动总指数上涨3.3个百分点, 影响度为68.8%, 成为拉动CPI上扬的首要因素。我省粮食价格已连续27个月保持持续上涨态势, 1—3月平均上涨12.9%。居住类价格上涨成为推动CPI上扬的第二大因素, 一季度居住类价格上涨7.8%, 拉动总指数上涨1.5个百分点。一季度液化石油气价格攀升11.8%,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7%, 住房租金上涨9.9%。CPI持续走高, 市民感受强烈, 恐涨心理增强。

4. 一季度全省市场价格总体稳中有升。

日用工业品价格升多降少。物价部门在检测的176种重要商品中, 价格上涨的106种, 占60.2%, 下降的28种, 占15.9%, 持平的42种, 占23.9%。一季度全省食品类商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 成品油、食用油、肉类、鱼类价格全线上涨, 鸡蛋价格平稳, 蔬菜价格上涨, 总体高位运行。在监测的35种食品类商品中, 价格上升的26种, 占74.3%;下降的6种, 占17.1%;持平的3种, 占8.6%。

5. 全省城市夜经济呈现强势启动。进入三月份, 随着北方气

温上升, 全省各中等城市启动各种夜经济活动。自3月15日起, 石家庄重点打造的“夜经济”开局良好, 全市5000余家商户营业时间延长至22:30。桥西区拟投资200余万元, 将南小街打造成精品酒吧街, 并拟建8个休闲美食广场, 还专门拿出1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保定市保百集团、时代商厦、保定商场、华联超市、大润发超市等重点商贸企业最晚闭店时间延至21时, 其他市也分别推出了繁荣“夜经济”的相关措施。

二季度市场预警预测:

二季度全省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全省城镇夜经济也将在二季度全面启动, 预测二季度市场趋势总体仍将保持繁荣兴旺的态势, 工业消费品货源充裕, 新颖、时尚商品将呈现热销, 空调等夏令商品将提前展开品牌促销大战, 粮油、食品价格受国内外涨价因素影响, 价格上涨预期增强, 调控市场的压力增大, 但总体消费品价格尚不会出现大幅震荡, 市场仍将呈现繁荣、活跃的景象。

二季度值得关注的主要问题是:

1.全省CPI上涨预期增强值得关注。由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 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 在国内经济快速增长需求拉动、流动性总体宽松货币推动以及人口拐点临近带来的劳动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下, 今年二季度市场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

2.粮、油、食品、蔬菜价格涨势值得高度关注。受国际、国内粮油价格上涨影响, 加之, 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以及今年我国粮食主产区持续干旱天气, 经销商普遍担忧今年国内小麦供应量减少, 稍有风吹草动, 将对粮、油、食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产生助推作用。

3.食品安全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继近年激素门、三氯氰胺、苏丹红、甲醇勾兑酒、注胶牛肉、尿素豆芽、高毒性农药蔬菜、人造鸡蛋、膨大剂水果蔬菜、染色水果、高汞卷烟、石蜡油毒大米、陈陷月饼、石蜡火锅底料、增白剂、人发酱油等事件接连发生外, 今年又陆续出现染色馒头、瘦肉精、一滴香、地沟油、蘑菇漂白、蜂胶造假、毒豇豆等事件, 消费者谈食色变, 国内食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大问题, 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食品安全。

涉及到食品安全的行业和企业要强化行业自律, 坚持道德经商, 杜绝有害、有毒食品上市和类似事件发生。

8.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八

我处工业经济牢固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的观念,着力培育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精细化工、轻工纺织四大产业支柱,今年以来,我处工业经济运行趋于稳定,企业生产逐渐好转,企业效益有所提升,实现了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1、工业生产逐步增长。今年1-3月份,全处8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了按时开工、正常生产,1-3月份预计完成总产值26亿元。四大支柱产业都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机电制造业回升势头明显。

2、工业招商初见成效。今年1-3月份,我处工业招商工作进展顺利,成绩显著。在谈项目8个,签约项目12个,在建(扩建)项目6个。其中投资1200万美元的皮革项目已开始进入破土动工阶段。

9.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九

2014年3月18日-25日,我委(局)通过省发改委网站对我市四县(区)66家工业企业开展网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实际填报企业65家,有效填报率达到98.5%。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总体平稳,但与上一季度相比有较明显回落,工业运行指数为50.11,较上一季度55.96下降近6个点。其中,发展环境指数为60.67,环比下降2.95个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43.08,环比下降7.77个点。从往年整体情况来看,本季度工业运行总体情况属于正常偏低水平,究其原因,一是一季度由于春节原因,企业没有充分开工;二是产能过剩、市场低迷和行业洗牌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难度仍大,上一季度工业回升基础并不牢固。从下季度走势看,企业对外部环境预期释放的还是积极信号,生产经营预期有所改善,下季预计比本季以增长和持平为主,但仍呈现“弱复苏”态势,可能产生反复,需在稳定出口、促进投资和缓解要素制约等方面出台有力措施,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回升的微观基础。

一、总体形势

一季度工业运行指数回落有季节性因素,但更多地是国际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国内生产成本上涨叠加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境的体现,生产经营指数仅为43.08,环比下降

7.77个点,下降幅度之大创近年来新低,未能延续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回升态势。

企业盈利状况指数为40.0,环比下降11.52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最低水平。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虽然实现3.5%的增长额,但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低影响,企业盈利状况并未好转,由问卷显示,一季度仅5家企业反映盈利增长,占企业总数的7.69%,较上季度回落21.09个百分点。从影响因素看,“成本上升过快”,“原材料涨价”,“融资困难”和“用工紧张”是制约企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60%、47.69%、38.46%和36.92%。反映用工成本增加制约盈利增长的企业占比58.46%。

产品订货指数为43.85,环比下降9.18个点。36.92%的企业认为“订单不足”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手持订单可供生产时间看,小于3个月的企业占比高达67.69%,虽较上季度回落9个多百分点,但订单短小化现象并未根本改变。

生产成本指数为38.46,环比下降3.21个点。分别有60%和47.69%的企业认为“成本上升过快”和“能源、原材料波价格波动加剧”是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占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的前两位。企业普遍反映生产成本压力超出了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难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消化。用工成本是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58.46%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上升,用工成本本季比上季环比增长10%的企业占比为46.14%。

产品生产量指数为39.23,环比下降15.32个点。从开工情况看,21.53%的企业设备利用率在70%以下,较上季度下降4.2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指数为43.08,比上季度下降个点。分析原因,此调查问卷填报时间为3月中旬,企业填报人员使用数据一般截止到2月底,由于春节原因,一些企业可能还未开工,一些企业即使开工,生产量也受影响,因此在设备利用率不低的情况下,产品生产量指数却不高。但是除去春节因素,开工不足以及产销指标大幅回落,表明市场需求总体还是较为疲软。

一季度调查问卷各项指数虽然较上季度回落较为明显,但也显现较多亮点。一是企业信心有所提升。调查显示,企业对下季度经济发展的判断显示好于一季度和基本持平的占86.14%,环比上升16.45个百分点,企业对下季度本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前景的判断显示不断好转和基本稳定的占92.3%,环比上升8.97个百分点,表明企业普遍认为下季度企业发展环境、经营生产形势将好于这一季度。一季度全市工业用电量4.43一千瓦时,同比增长3.4%,增速自去年以来首次扭负为正,也更好的表明了我市工业企业目前处于探底回升阶段。二是

主导行业加快回升。参与问卷调查填报的19家船舶修造企业工业运行指数为52.48,高于全部企业工业指数2.3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指数为45.39,比全部企业指数高2.31个百分点,船舶修造业通过加大扶持培育、加快整合提升,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探底回暖的发展态势。

二、存在主要问题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当前我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是转型中的瓶颈、发展中的短板。一是创新层次不高。监测显示,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比较倾向于引进创新,分别有54.54%、56.06%和37.87%的企业“引进新产品、新项目”、“采用新工艺”和“引进新技术”开展创新活动,明显高于“拓展新行业领域”(19.69%)、采用新的质量控制手段(18.18%)和采用新管理(30.3%)等拓展和开创型的创新模式。引进创新的开发周期短,创新的组织实施有一定参照系,风险性相应较低,但与独立创新相比创新层次不高,这种非排他性的技术创新,容易受制于技术壁垒,难以在行业中形成较强竞争力。二是创新投入不足。一方面,人员投入不够,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低于5%的企业达43.93%,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超过30%的企业一家都没有,有53.03%的企业认为创新难源于高端创新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创新资金不足,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3%的企业将近60%,有56.06%的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创新难的主要原因。

企业盈利难度依然较大。监测显示,企业盈利状况指数为40.0,环比下降11.52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最低水平。用工成本增加(58.46%)、原材料涨价(46.15%)和订单不足(43.07%)是当前影响我市企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以作为我市支柱产业的船舶修造为例,企业生产、接单情况正在逐步好赚,但大部分船舶企业仍无法摆脱持续亏损的状态。从处于转型期的船舶企业来看,随着企业加快整合提升、调整结构,势必未来还会延续亏损状态一段时间。同时,随着加大对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的扶持培育,一批中小船舶企业将彻底失去市场竞争力,加速其亏损破产。今年1-2月,全市船舶企业已亏损2亿元。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显示较好指数状态的船舶行业尚且如此,其他行业盈利状况压力更大。

融资压力呈常态化。融资压力大一直都是企业反应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前,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银行对贷款余额严格管控,企业融资问题更为突出。一是融资难。80%的企业融资有压力,其中32.3%的企业感到融资较为紧张,比上一季度提高3.25个百分点。23.07%企业表示难以从外部渠道融到资金是致企业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二是融资贵。43.06%的企业表示从银行获取贷款的实际利率比基准利率上浮20%以上,而非银行借贷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较小,也从一个方面说明除了银行融资,非银行融资的难度更加大,成本更高。

三、2014年二季度形势判断

随着世界经济将保持温和复苏,国内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依然具备,群岛新区建设的大力推进,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市工业经济也进入了稳定增长的新阶段,二季度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和生产经营活动预期将比一季度有所改善和提升。但考虑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融资压力短期内难以有较大改观,工业经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交织。

宏观环境预期积极乐观。认为国外宏观环境、国内宏观环境将变好的企业分别占29.23%、32.3%,分别高于本季6.7和5.4个百分点。30.76%的企业认为明年一季度本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会不断好转。随着以美国和欧元区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温和复苏,出口的外部环境趋于改善,认为二季度出口订单增长10%以上的企业占18.17%明显高于一季度的11.35%,出口的整体形势将比今年一季度有好转。

生产经营稳中有升。多数企业认为二季度生产经营保持稳定或向好,二季度工业预期指数60.19,大幅高于一季度的43.08,认为二季度产品订货、产品生产量、产品销量和盈利状况比一季度增长的企业占比分别为36.92%、43.07%、38.46%和24.61%,分别较一季度提高23.08、30.77、24.62和16.9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明显,表明企业二季度生产经营信心增强。

创新投入有望继续增长。随着“机器换人”的深入推进,不断鼓励企业进行技改投入,企业创新投入意愿有望继续增强,40%的企业预期二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较上季提高2.1个百分点;41.4%的企业预期四季度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较上季提高1.3个百分点。

四、主要政策诉求

刺激实体经济方面。企业对政府期望最高的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占

81.53%,其次是加强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46.15%),同时,企业期望我市能尽快出台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30.76%),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等领域(20%)。

稳定出口方面。企业对政府加强规避汇率风险辅导的需求最高(77.27%),对组织企业开拓新市场呼声也较为强烈(52.27%),同时,企业期望我市优化海关、质检的监管和服务(36.36%),健全出口信用风险保险保障机制(29.54%),提高企业出口核心竞争力(27.27%)。

10.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

(一) 储蓄存款大幅回升, 拉动人民币存款整体增加较多

截至9月末, 全区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 066, 683万元, 同比增长39.11%, 比年初增加547, 113元, 同比多增581, 041万元。从存款增长结构看, 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 企业存款平稳增长, 活期化趋势加快。

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企业存款余额571, 645万元, 比年初增加143, 102万元, 同比多增长了205, 244万元, 增幅为56.02%。其中:活期存款424, 228万元, 较年初增加75, 046万元, 增幅为21.49%, 活期存款占全部企业存款的74.21%, 企业存款活期化趋势加快, 表明企业短期交易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旺盛。推动本季企业存款上升的主要因素:一是大型企业集团的支撑作用仍然明显;二是派生存款的增加。

2. 居民储蓄存款重新成为拉升存款主力。

截至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为1, 211, 253万元, 比年初增加401, 896万元, 增长49.66%;同比增加397, 063万元, 增长48.77%。居民的储蓄意愿进一步增强, 储蓄存款的定期化趋势明显。1-9月份, 我区金融机构定期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295, 616万元, 同比多增288, 992万元, 占全部储蓄存款的64.06%。储蓄存款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一是股市、基金市场持续低迷使储蓄成为居民首选;二是各行社储蓄网点多样化、人性化金融服务方式的推出, 促进了储蓄存款的强势增长。

3. 财政存款保持增长态势。

9月末财政存款余额为14, 395万元, 比年初增加14, 752万元, 增长115.15%。

(二) 各项贷款持续增长, 增速趋缓

今年各项贷款在宏观调控和商业银行资金利润考核的双重影响下, 贷款增速偏快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9月末, 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 036, 830万元, 比年初增加192, 751万元, 增长22.84%。同比增加243, 391万元, 增长30.68%。

1. 从贷款的期限结构看, 短期贷款有所压缩, 中长期贷款逐季回落。

短期贷款余额为416, 367万元, 占全部贷款的40.16%, 较年初增加12, 042万元, 增长2.98%;中长期贷款余额为619, 776万元, 占全部贷款的59.78%, 较年初增加181, 343万元, 增长41.36%。中长期贷款增速偏快于短期贷款, 但也呈现出逐季回落的现象。

2. 从贷款主要投向看, 全区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结构变化明显:

一是规模工业企业贷款大幅回落, 工业企业贷款余额74, 362万元, 比年初减少31, 130万元, 下降29.51%;二是农业贷款快速增加, 全区农业贷款余额43, 012万元, 比年初增加9, 351万元, 增幅为27.78%。农业贷款投放的快速增长, 增强了我区农业发展的后劲, 显示出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三是基本建设贷款发展迅速, 全区基本建设贷款余额83, 180万元, 比年初新增36, 600万元, 同比增长163.39%。

3. 从行业结构看。

各项贷款中, 工业贷款74, 362万元, 占比17.86%;农业贷款43, 012万元, 占比10.33%;乡镇企业贷款204, 962万元, 占比49.22%;其他短期贷款65, 529万元, 占比15.74%。

(三) 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截止9月末, 贷款按五级分类, 全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8, 343万元, 比上季度减少386万元, 不良率占比为5.63%, 与去年同期的8.19%相比下降2.56个百分点。其中:次级类贷款39, 840万元, 可疑类贷款13, 206万元, 损失类贷款5, 297万元。分机构看, 工行不良贷款余额5, 079万元, 较年初减少5, 733万元, 占比5.60%;农行、中行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回升, 建行不良贷款余额及比例继续为零, 富滇银行不良贷款“双降”,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继续走低。各项贷款增量不断增长, 不良贷款余额持续走低, 资产质量明显提高。

(四) 现金累计收支呈净投放态势

9月末, 金融机构现金累计收入2, 838, 628万元, 同比增加462, 553万元, 增长19.47%;累计支出3, 083, 168万元, 同比增加435, 448万元, 增长16.45%。收支相抵, 累计净投放现金244, 539万元, 同比减少27, 106万元, 下降9.98%。

二、应关注的热点问题

1.银行持续快速发展面临困难增加。

2.需加强对“三农”、中小企业资金的支持力度。

3.从紧货币政策下的信贷风险防范。

三、几点建议

(一) 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贯彻从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合力

一是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式变化, 加强对我区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 密切关注经济增长变化态势, 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 提高信贷决策的主动性和科学性。二是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 优化调整信贷结构。三是在银行竞争激烈情况下, 提升产品营销、特色营销、服务营销的能力, 逐步培育和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四是要加快经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步伐, 尤其是要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五是金融机构要改进服务, 提高服务效率, 以灵活的方式, 在企业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

(二) 积极创造条件, 改善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扶持政策

支持和促进农业产业的稳定和发展, 是国家的政策导向。因此, 各行社今年要在合理控制贷款投放节奏, 保持贷款月度间均衡增长的同时, 要积极配合“深化县域金融服务, 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加大对中小企业和农村信贷的投入。一是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创新“三农”贷款品种力度, 积极拓展农村信贷市场, 扩大小额贷款覆盖面, 不断做大信贷市场份额。二是各商业银行要充分宣传我区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好、资金投放回报率高等优势, 积极向上级行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继续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对优势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高效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 加强风险预警监测, 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11.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一

投资连续两月回升,增速重回两位数。1-6月,电子信息产业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4731亿元,同比增长10.4%,今年首次出现高于去年同期增速(高出2.2个百分点)的情况。分月来看,在4月份仅增长4.1%基础上,5月和6月连续回升5.1和6.8个百分点,6月份增长达到16%,完成投资额1150亿元。集成电路、通信设备领域投资增势突出,计算机、光伏等行业仍持续下滑。1-6月,集成电路领域完成投资248亿元,同比增长58.5%,增速高于去年同期41.8个百分点,高出年初(-13%)71.5个百分点;通信设备行业完成投资394亿元,同比增长46%,高于去年同期17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完成投资344亿元,同比下降7%,降幅比1-5月继续扩大2.2个百分点;信息机电行业完成投资776.5亿元,同比下滑10.9%,其中光伏设备相关行业投资下滑24.8%;信息材料行业投资下滑44.6%,降幅比1-5月扩大2.8个百分点。电子元件和专用设备行业投资稳定,分别完成投资989和589亿元,同比增长28.1%和31.8%。

东部地区投资降幅缩小,东北地区投资由负转正。1-6月,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335亿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1-5月收窄1.1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完成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6.8%,扭转了前5个月下降4.3%的局面,其中通信终端设备、电子设备投资增长突出。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1530和667亿元,同比增长23.8%和25.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0.5和12.4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占全国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已经接近五成。

内资企业投资稳中有升,港澳台及外商企业投资摆脱下滑。1-6月,内资企业完成投资3787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1-5月提高1.4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企业分别完成投资401和543亿元,同比增长5.3%和1.8%,摆脱了去年同期持续负增长的态势,增速比1-5月提高4.4和0.8个百分点。

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不多,广播电视、计算机等多个行业项目出现减少。1-6月,电子信息产业新开工项目4086个,同比增长4.2%,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个百分点,但比1-5月低1.6个百分点。其中,广播电视、计算机、视听设备、电子器件、光伏、信息材料等领域新开工项目数量均出现下滑,而电子元件、通信终端设备的新开工项目增长较多。

12.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二

一、农业生产

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35亿元,增长4.0%。果、茶、菌产业发展形势向好,水果产量17359吨,增长3.2%,增长3.8%;食用菌干鲜混合产量达26643吨,增长6.3%;茶叶产量1730吨,增长11.0%。

二、工业生产

一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83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总值323.75亿元,增长6.2%,较今年1-2月有所回升。

三、消费市场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66亿元,增长14.4%。其中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实现商品零售额382.99亿元,增长1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714.45亿元,增长14.5%。其中,项目投资完成452.57亿元,增长16.2%;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1.88亿元,增长11.7%。

五、财政收入

一季度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收入)178.26亿元,增长1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81亿元,增长10.9%。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3.21亿元,增长18.2%。

六、对外贸易

一季度全市新批合同外资项目26项,新批合同外资金额2.15亿美元,增长70.73%。实际利用外资额(验资口径)3.47亿美元,增长5.1%。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2.07亿美元,下降6.39%。其中进口总额29.49亿美元,下降4.92%;出口总额42.57亿美元,下降7.38%。

七、城乡居民收支

13.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三

2014年一季度,受宏观市场需求疲软、木材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等因素影响,伊春市工业生产出现多年来少有的下降态势,工业经济运行处于回落探底过程之中。从目前的生产形势看,工业生产下行压力较大,短期内工业增长动力还显不足。

2014年一季度,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5283万元,同比下降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5501万元,同比下降6.3%,比1-2月份(-4.9%)增加1.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17.6%)回落 23.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0.5%)低6.8个百分点,在全省13个地市中位列第8位。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59782万元,同比下降15.9%。

1、规模以上工业运行的基本态势

轻重工业“双下降”。一季度,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2135万元和53366万元,同比分别下降0.1%和8.9%,重工业下降幅度高于轻工业8.8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生产大幅下降。一季度,国有企业同比下降21.7%,是各种所有制类型企业中下降最快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下降1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下降4.7%,股份制企业下降4.6%。

大中小型企业生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一季度,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9089万元,同比下降5.1%;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3822万元,同比下降10%;小型企业实现增加值32590万元,同比下降5.4%。

水泥、木材加工、家具、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等重点行业下降较大。一季度,全部规上工业涉足的24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同比增长的有11个行业,同比下降的有10个行业,增速同比回落的有16个行业,停产的有3个行业。伊春市重点行业多数呈下降态势,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起到下拉作用。其中下降较快的行业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35.6%,负向拉动3.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31.8%,负向拉动1个百分点;木材加工业同比下降20.7%,负向拉动2.4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17.7%,负向拉动0.5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同比下降11.5%,负向拉动0.9个百分点。上述 5个行业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有升有降。增长的产品有:发电量增长 1.7%,中成药增长

5.7%,啤酒增长5.3%,家具增长0.8%。下降的产品有:人造板下降51.3%,混合饲料下降14.1%,钢材下降9%,粗钢下降6.8%,生铁下降5.7%

工业销售继续下降。一季度,伊春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280286万元,同比下降16.6%。产销率为76%,比同期下降8个百分点。伊春市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650万元,同比增长11.4%。

2、工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

受宏观市场及政策等因素影响,伊春市钢铁、水泥、木材加工业行业出现生产低迷状况,短期内难以迅速扭转,而其他产能又难以迅速补充上来。同时,伊春市林区棚改已基本收官,基础投资对工业增长的刺激作用大幅减弱,经济企稳回升的难度加大。

一是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国内建材市场需求疲软,导致占伊春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半壁江山”的西林钢铁公司和北方水泥两户大型企业开工不足,生产下滑,严重地影响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一季度,西钢因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钢材价格走低等因素影响,产值同比下降8%,由于价格指数下降,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4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4个百分点(上年同期拉动12.3个百点)。北方水泥因市场需求减少,一季度企业开工严重不足,产能利用率只为35%,产值同比下降30.1%,增加值同比下降36.3%,降幅比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个百分点(上年同期负向拉动1.5个百分点)。

二是伊春市木材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原料严重不足,企业生产普遍下降。一季度,伊春市以木材为原料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0%,比同期回落26.3个百分点,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个百分点(上年同期拉动增长2.1个百分点)。44户以木材为原料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同比下降的企业有13户,停产企业有5户。

三是价格波动影响企业发展。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为96.5%,价格走低直接影响企业收益减少。从目前情况看,部分企业受价格波动影响,对生产信心不足,有意识地停工限产消化库存,以降低经营风险。

四是规模以下工业重点行业下降。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资金、技术实力相对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在当前市场需求低迷、原材料不足、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的生产形势下,部分企业减产或停产,个别企业只能关闭,导致规模以下工业生产大幅下降。一季度,伊春市有规模以下工业4008户,比同期减

少29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02649万元,同比下降15.0%。在所分布的41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产值同比下降。其中,占规模以下产值比重较大的木材加工业和家具制造业分别下降23.2%和23.4%,负向拉动规下工业产值10.4个百分点;受浩良河化肥厂本期停产影响,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下降96.8%,负向拉动规下工业产值7.9个百分点。另外,非金属矿采选、纺织、造纸、印刷、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也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三、下步建议

针对伊春市目前严峻的工业经济形势,应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把减量补上来,把速度提上来。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促使嘉荫口岸尽快通关。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与俄方沟通协调,争取直接从嘉荫口岸进口木材原料,缓解木材加工企业原材料短缺问题。

二要强化生产要素保障。要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研究解决问题,促进规上企业开足马力生产。

三要认真研究解决钢材、水泥的销售难题。有关部门要给予企业政策支持,为企业松绑减负。同时建议伊春市的项目建设单位与企业沟通,在同质同价条件下优先选用西钢钢材以及北方水泥,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

四要督促已建成项目投产达效。要督促已建成项目抓紧开工生产,特别是督促鹿鸣钼矿尽快投入生产,同时要促进华能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发挥对伊春市经济的拉动作用。

14.一季度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十四

一、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稳步攀升

一季度是春运的繁忙期。在春运带动下,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稳步攀升。1-3月份,全国公路、水路运输分别完成客运量43.1亿人次和473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和7.7%,其中公路客运量增加1.8亿人次,占一季度全社会客运量增量的97.0%。公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2425亿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增长7.4%。水路运输完成旅客周转量15.76亿人公里,为去年同期的98%,主要是短途客流所占比重加大使平均运距缩短。如重庆、四川地区,在春运高峰期,很多务工人员选择了水运作为短途出行方式,1-2月份,重庆、四川地区的长江干线客运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0%和25.6%,而旅客周转量分别减少18.0%和27.5%。

二、春运工作圆满结束,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的总体目标

2006年春运工作已于3月5日圆满结束。春运期间,全国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家宝总理批示精神,按照“安全第一、优质服务、客货兼顾”的原则,周密部署,认真落实,圆满完成了2006年春运任务,基本实现“及时、安全、有序、满意”总体目标。

春运40天,全国道路运输共投放大中型营运客车70余万辆,日均发车190余万班次,共完成客运量18.01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0.54亿人次(3.7%),占全社会春运客运量增量的97%。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道路运输共运送旅客1.94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8%。春运期间,全国水路运输共投入2万余艘客运船舶,共完成客运量276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舟山群岛、琼州海峡、渤海湾和长江三峡库区等几个重点区域、区段客流增幅较大。运送台胞6.7万人次通过厦门-澳门、马祖-马尾航线,比去年同期增长3%。

今年公路水路春运呈现以下特点:

1.高速公路发展为中长途旅客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2万公里,国道主干线“两纵三横三个重要路段”基本建成通车,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基本成网。高速公路网和国省主干线为中长途旅客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公路春运工作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每天跨省长途客运班次达7.8万班,日运送旅客300万人次。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保障了其春运主力军的主体作用。

2.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近几年交通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过去两年全国建设了农村公路35.2万公里,铺筑沥青、水泥路19.2万公里,农村道路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农村客运的通达深度、班次密度明显提高。春运期间,全国共有农村客运车辆 20.74万辆,营运线路6.55万条,全国乡镇客车通达率达到了98.5%,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到了81.5%,使民工返乡和农民出行更加安全、舒适、便捷。

3.高档客车受中长途旅客欢迎。今年春运期间,一大批高档客车投放运输市场,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为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输服务,越来越多的旅客将选择乘坐豪华客车作为出行的主要方式。春运前夕,河南宇通快运公司出资3000多万元,一次购进14台豪华商务大巴和豪华卧铺客车投放春运市场。春运以来,宇通快运始发省际、省内高速客运班次3000余个,运送旅客近8万人次。开通了全部由豪华大巴组成的郑州至北京省际精品线路,由过去的日发5班增加到10班,客运高峰期日发班增加到17班次,安全快捷、班次密集、乘坐舒适、服务上乘、价格适中,这条线路一经推出,客流就源源不断。据悉,其中有近四成的旅客往年都是搭乘火车往返的。

4.包车运输为农民工返乡提供了“门到门”服务。为确保民工安全有序流动,各地交通部门积极、主动与劳动部门联系,到工地和工厂调查民工流量、流向、流时及高峰期运量,签订包车运输合同,指导运输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包车或增开加班车,把农民工从工厂和工地直接送回家。春运期间广东周边几个省份共组织了3万余辆加班车和包车支援广东,较好地解决了广东省运力不足的矛盾。

5.交通部门应急措施及时到位,恶劣天气未给春运带来大的影响。春运期间,全国多次出现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相对前几年春运来讲,天气情况较为恶劣。交通主管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专人和专用设备,除雪防滑,昼夜工作,确保旅客运输平稳进行,基本没有出现旅客滞留问题,恶劣天气未给公路水路春运造成大的影响。

6.加强事故前的预防和事故后的搜寻救助。春运期间,交通主管部门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运输安全管理的各项规定,切实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加强监督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天津市各客运站投入近50万元购置安装行包危险品监测设备及运营安全监控系统,用于对旅客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今年春运是近年来运输安全形势最好的一年。春运期间,全国重特大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比去年下降了31%、46.2%和47.1%,其中特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较去年下降了84.6%。

春运期间,救捞系统专业救助力量分布在我国北起鸭绿江,南至西沙海域的73个沿海待命点上,严格执行动态待命救助值班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各种专业救助力量之间的联动效应,大大增加了救助的有效性。救捞系统在春运期间共出动专业救助力量79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192人,救助遇险船舶12艘。

三、货物运输保持较快增长,月度数据受春节长假、气候等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

今年以来,公路水路货物运输量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3月份,全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0.6亿吨和1970亿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的7.9%和9%,其中公路货运量增加2.2亿吨,占全社会货运量增量的69.0%。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4.5亿吨和1073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7%和18.1%。这主要归因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为运输生产提供了旺盛的货运需求。如在山东,随着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工程的启动,加工贸易发展进一步加快,进出口进一步活跃,为公路水路运输提供了大量的货源。在四川,长江及嘉陵江沿线的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广安等地长途货源充足。

从分月情况看,受春节长假、气候等因素影响,货物运输呈现出季节波动性。由于今年春节长假在2月初,节日期间大部分企业停业休假,因此1月份成为节前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的高峰期。1月份,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9%和10.2%,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和22.6%。2月份,货物运输量增幅降低,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1月份减少6.6%和5.5%,为去年同期的106.5%和108.1%;水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和10%,增幅分别比1月份下降20.4和12.6个百分点。进入3月份,货物运输较2月份有所恢复。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7.2%和8.6%,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3%和21.8%,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四、全国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自去年6月20日七部委联合开展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治理以来,已经取得初步成效:

1.超限超载严重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国超限超载车辆所占比例,已从治理前的80%以上下降到10%左右。部分省份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如江苏、安徽两省超限超载比例下降到8%,北京市则下降到5%左右。

2.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2005年治超以来,全国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比2004年有明显下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据统计,广东省因双超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和受伤人数同比下降67%和71%;河北省道路交通事故下降了45%,死亡人数下降了50%,受伤人数下降了20%,直接经济损失下降了87%。

3.路桥设施得到有效保护。各地普遍反映,治超开展以来,路面破损程度减轻,公路养护压力减小,公路路况和公路基础设施完好率较治超前明显好转。

4.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治超以来,全国公路货车行驶速度平均由原来的每小时50公里提高到70公里,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比如,从大同运煤到天津,原来3天拉一趟,现在2天拉一趟,运输效益明显提高。

5.运输市场秩序逐步好转,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治超以来,长期被扭曲的公路运价出现理性回归,加之部分地方实施计重收费和通行费优惠与调整,使合法装载车辆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大型骨干运输企业和多轴大型运输车辆的运输竞争优势得到显现,恶性竞争的运输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同时,“大吨小标”汽车的销量大幅下降,多轴大型卡车和集装箱车辆销量见涨,部分汽车生产厂家也调整生产策略,车辆生产开始向标准化、规范化和科技化迈进。车辆生产和道路运输秩序明显好转。此外,治超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车辆使用寿命明显增长。许多司机反映,治超以后,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的维修费用大大减少,原来车辆使用2年、轮胎使用2个月即报废的现象基本扭转。

6.从业人员法制意识和安全观念明显增强。经过前一阶段的艰苦工作,治超工作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和广泛支持。车主和司机都希望政府能够彻底治下去。有的司机讲:“过去超载只能夜里偷着跑,现在大家都不超,既安全又快捷,还多挣钱,希望坚持治下去。”

7.治超工作期间,市场供应和物资流通正常,实现了治超与运输两不误。为全力保障农产品和重点物资运输,各地交通部门在抓好治超工作的同时,把确保运输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应急预案,储备了4万辆应急车辆,以满足运输的紧急需求。为保障电力供应迎峰度夏,交通部在去年7月份还开辟了山西、河北、内蒙古至天津港、京唐港的公水联运通道,组织电煤抢运,1个月时间抢运电煤300万吨。交通部、公安部对超限超载运输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车辆实施“不扣车、不卸载、不罚款”的“三不”政策。此外,广西、四川、江西等地采取减免车辆通行费、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进一步支持和保障重点物资和鲜活农产品运输。

五、港口生产增势趋缓,但个别货种增势仍在高位运行

今年以来,我国港口生产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但增势趋缓。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5%,但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7.2个百分点。其中,沿海和内河港口分别完成货物吞吐量6.6亿吨和2.1亿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3%和17.2%,增幅分别下降7.1和7.6个百分点。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1亿吨,同比增长15.7%,增幅回落8.3个百分点。煤、油、矿、箱仍然是最主要货种,一季度四大货类沿海港口吞吐量占沿海港口吞吐总量的比重为68%,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但除集装箱外,煤、油、矿吞吐量增势放缓。

1.煤炭吞吐量增势放缓

在结束了连续13个月的20%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率于今年2月份下降到了18.9%,增幅比去年同期降低13.8个百分点。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1.5亿吨,同比增长19.8%,增幅降低12.9个百分点。其中,秦皇岛、天津和黄骅港分别完成煤炭吞吐量3657万吨、1961万吨和1597万吨,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0%、24.0%和61.8%,秦皇岛港增速趋缓,天津港增速加快,黄骅港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京唐港完成煤炭吞吐量241万吨,同比下降23.6%。预计1—6月份将完成煤炭及制品吞吐量3.17亿吨,同比增长16.1%,增幅降低一半。

2.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增势亦缓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迅速增长,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缓慢,因此油品对外依存度逐步提升。海运原油在满足国内原油消费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9652万吨,同比增长9.3%,增幅下降11.1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原油外贸进港吞吐量3185万吨,增长9.6%,增幅下降43个百分点;完成成品油外贸进港吞吐量534万吨,增长8.1%,而去年同期的增幅达50%。预计1—6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原油外贸进港6600多万吨,同比增长14.3%;完成成品油外贸进港吞吐量近1370万吨,同比增长15.4%。

3.铁矿石外贸进口吞吐量仍维持高位,但增幅趋缓

近两年我国钢铁产能增长较快,国内铁矿资源相对紧张,进口铁矿急剧增加,也引发了国际铁矿石价格暴涨。受需求刚性和囤积趋利行为影响,去年规模以上港口各月外贸铁矿石进港吞吐量的增幅一直在30%到50%之间。今年3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应对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问题。从港口生产角度来看,3月1日出台的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政策不会对近期的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进口铁矿石吞吐量造成影响,但如果发生进口企业短期领不到许可证,无法及时通关,也可能造成局部的矿石滞港现象。随着进口商管理政策的逐步严格,预计铁矿石的外贸进港吞吐量增势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将在下半年显现。1—3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1亿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5.0%,增幅降低17.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铁矿石外贸进港吞吐量6452万吨,同比增长30.4%,增幅降低11.6个百分点。3月末,铁矿石在港库存量为3050万吨,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预计1—6月份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金属矿石吞吐量2亿吨,其中铁矿石外贸进港1.29亿吨,同比增长26.6%和32.1%。

4.集装箱运输增势不减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带动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长期持续上扬,从2003年2月到2005年11月,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月度增速持续保持在20%以上。去年12月,该增速下降到18.1%,由于今年春节在2月,集装箱吞吐量再度下降到13.7%。但1-3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82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23.7%,其中沿海港口增长24%,内河港口增长18.4%,仍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受春节放假及季节等因素影响,一、二月份全国大部分省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三月份开始,大部分省份已开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3月,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8%,大大低于去年同期41.8%的水平。

七、存在问题及措施建议

1.部分计划今年新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迟缓。去年10月份,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该决定要求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运用价格机制调控用地,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今年“两会”期间,国土资源部提出将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实行从严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其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如山东省计划今年开工的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由于土地因素制约,无法开工建设。河南省由于征地手续办理困难,今年拟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对此,一方面,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将严格按照《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建标[1999]278号)确定交通建设用地,切实做到节约、合理、集约;另一方面,根据“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我部将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对于重点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各方加快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以在气候条件转好时加快交通建设步伐。

2.港口煤炭、粮食库存增加,疏运系统衔接不畅。2月份,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居高不下,最高库存量达到413万吨,对港口正常生产造成很大压力。国家有关部门专门就秦皇岛煤炭疏港问题进行了协调,2月末秦皇岛港煤炭库存有所下降,降到369.0万吨,而近期最高港存量又有所反弹,达到近420万吨。据核查,秦皇岛2月份到港劣质煤同比增长46.8%,到港煤炭煤质下降、港存结构失衡和用户需求不旺是造成煤炭港存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3月9日、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铁道部和我部在秦皇岛港专门就此问题两次召开了煤炭疏港运输协调会议,研究确定方案,以尽快解决秦皇岛港煤炭疏运问题。目前,我部已协调、组织煤炭船舶运力增加到秦皇岛港,加大该港煤炭发运量。

2月份,天津、青岛两港由于后方疏运跟不上,港口粮食仓库荷满,造成进口小麦压船、压港。2月22日,发展改革委召集铁道、交通、粮食等部门进行了专门协调。受铁路运能限制,目前两港小麦压港现象没有明显好转。我部将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港口疏运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运力,进行科学合理引导,确保生产、生活重点物资的正常运输。

上一篇:地球爷爷的一封信下一篇:忘记与铭记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