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精选8篇)
1.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篇一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初探
河南省内黄县井店镇第九小学
牛艳霞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电教媒体在 小学 语 文 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 语文 教学中,若适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大大缩短了知识传授与反馈过程,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 交流 的机会,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 语文 教学中做到合时宜,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就显得至关重要。
1. 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动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对 语文 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 语文 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 充分挖掘 教材 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越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具体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如教《广玉兰》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玉兰树和玉兰花的特点,设计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互动 课件。教学中,教师 首先问:“你们认识广玉兰吗?”让学生回忆广玉兰的样子,随后带着学生一起随着多媒体 课件 中的画面一起去观赏一下广玉兰。画面中既能看见玉兰树的高大,又能欣赏到不同角度、各种形态的玉兰花,同时 课件 配有 音乐、课文朗读,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对广玉兰自然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又如教《 音乐 之都维也纳》一课,为了使学生维也纳这座城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课文内容直观、具体,我和学生共同欣赏了多媒体 课件 中的关于维也纳的一个录象片段,这一组画面让他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美丽以及到处充满 音乐 气息,增加了课堂教学中师生 交流 的机会。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形态组合呈现,增强动感,有意识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趣,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打开了通道,达到“乐中学、学中得”的目的。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1世纪 语文 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 语文 素养,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必须从原有 语文 教学的耗时低效,忽视了扩大 阅读 面,增加 阅读 量,造成语言贫乏、语感不强、语文 能力低下,转换为扩大 阅读,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需要探索在课堂上体现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意识,主动学习。
如教《广玉兰》一课,教师 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主动学习,故设计师生互动式 课件。能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课件 中设计了帮助、录像、阅读、测验、朗读、小书架等热键,可以让学生在检索 阅读 时,自我品味语言文字,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检索 阅读 不仅掌握刚接触的新词,并理解了文中把玉兰树当作人来写的词语,以及观察到玉兰花的各种形态。在多媒体 课件 的帮助下,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从而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出广玉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特点,同时在学习中明白运用什么方法围绕一个意思读懂文章的。此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真正作到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作学习的主人。
3. 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课文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课后我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大量信息,来帮助理解课文语言,拓展视野。
2.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 篇二
那么, 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的思想。
在信息时代, 一方面新概念、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成果层出不穷, 人们需要及时获取信息, 以了解世界、分享研究成果、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满足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世界的精神需要及生活的物质需要;另一方面, 随着传统物质资源的减少, 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信息资源。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 人们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需要终身学习, 所以, 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是一个人能否生存和发展于社会的首要条件。因此, 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收集、加工、发布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为目标, 并能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们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表达观点、与他人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以认识自身和改造自然, 特别是计算机和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正全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方式, 有专家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称为数字化生存。
在中小学, 还要通过开设信息技术课, 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 学生能学到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将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基础。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何种工作, 这些知识和能力都将成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二、体现创新教育的思想。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也是课改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教学中, 重注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 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以及创造性地应用知识,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训练学生的创造技能,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任务的完成,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完成, 避免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 克服思维定势。
三、体现“教会学生学习”的思想。
面临着知识经济时代“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的矛盾, 一定要做到“授人以渔”, 放弃传统的手把手的教育方式, 让学生积极行动起来, 在具体的自主学习任务中, 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如鼠标操作, 可事先不告诉学生结果, 而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 明确提示操作目的, 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 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操作结果, 使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学习重点。
四、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采用愉悦式教学,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差异, 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知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因此, 有时需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供学生选择,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目前,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每位教师不尽相同, 但每种教学设计都会有一定的特点, 但是, 在教学设计上, 尽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目的, 摒弃古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轻松接受, 在时间安排上, 讲解时间少于学生练习的时间, 总之, 教学设计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着想, 采取愉悦式教学。
五、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 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
学习需要是教学设计中一个特定的概念, 是指学习者学习方面目前的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我在评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果之前, 总是要先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 从而制定出相配套的教学评价标准, 绝不搞一刀切。
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知识化、信息化社会的来临, 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对于人才素质培养者的教师, 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 对于自身来讲, 要不断充实自我, 勇赶时代步伐。
由此可见, 在新课改的引导下,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而是首先使学生接触、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他们终身受益, 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 他们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 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 首先要明确信息技术能力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就具备较强的发展性, 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信息技术融合了多方面知识, 要注意在教学中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可以在课堂内外皆有所获;第五信息技术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具有较强的发展性, 教师也要注重自身的学习提高。
3.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策略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优化语文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解决以往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优化语文教学,推进课程改革,从而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是时代发展对语文学科的必然要求。对此,笔者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目前,好多学生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比学习数理化少得多。他们认为,语文学习读读课文、看看参考书就可以了,对课堂教学没有多大的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而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信息技术集网络大世界于眼前,融声、光、影、色、字于一体,具有海量、及时、形象、互动等特点。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化静为动,化枯燥为有趣,化无声为有声。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利用动画形式表现出来,并适时运用恰当的表情、情境、动作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比如,在学习《隆中对》一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并同步播放其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回到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再如,学习《蒹葭》这首很有意境的诗时,教师可利用《在水一方》的动画歌曲导入,并在优美的旋律中营造一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互动,进行分层教学
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是双向的,它既可以呈现教学信息,又可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地对反馈信息进行诊断和评价。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从而能有针对性地以调整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例如,《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要求学生整理出故事的梗概,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荆轲性格的。成绩好的学生会马上思考并动笔;基础稍差一点的学生可从电脑上获得提示,如大军压境、计议行刺、求取信物、准备匕首、配备副手、怒叱太子、易水诀别、慷慨悲歌、计见秦王、顾笑武阳、秦廷搏击、倚柱笑骂、遇难身亡等。这样,学生就能分析出荆轲的性格是:深沉(准备信物时深谋远虑)、刚毅(迟发见疑,他怒叱太子)、机智勇敢(秦廷搏击)。这样,教师就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指导,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难易适度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此外,教师可利用CAI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课件(也可从网上下载)。然后,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练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双向交流。这种交互对话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对错而改变学习内容,因而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既可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使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又符合分层教学的原则。
三、用信息技术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从而有效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例如,在教学完《行道树》一文后,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很多优美风景,如海南岛的旖旎风光、黄山千奇百怪的苍松……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获得了美的熏陶。然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环境遭到破坏的视频,如森林被大量砍伐,草原被毁,沙尘满天等等。这样使学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体会到如果不加强环境保护我们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而后,我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写出了一篇篇振聋发聩的文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样,学生的思维习惯、知识系统和能力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作文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和环保教育。
四、用信息技术增加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节省了运用黑板书写的时间,使呈现内容的速度加快,从而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等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使学生充分掌握资料,实现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宇宙的边疆》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介绍人类探索过程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科学道路上的艰辛,同时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除了在新授课上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在语文的复习、练习课中使用。在复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需要复习的知识,并将它们以图表形式列出。同时,我们还可以出示一些与之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从而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例如,复习文学常识时,我将复习内容制成了相关的图片。然后,我让学生从中找到联系点,并进行比较复习,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取得了最佳的复习记忆效果。在练习课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和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进行练习。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还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知识,获得全面发展。
五、用信息技术拓宽语文学习领域,增强文学素养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学内容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天地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随时随地、有选择地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发帖、邮件等方式交流心得,共同探讨问题,形成思维碰撞。此外,因为学生的见解全部以文字的方式保存在论坛中,使得这项学习活动得以长期延伸。不管什么时候,学生只要登录论坛,都可以继续发表观点、进行评论。这样,练习的容量将得到无限制的扩大,问题的思考探究也将得到无限制的深化。
总之,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形成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使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何堂.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7):7—8.
[2]姜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4):35—37.
[3]毛士萍.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基础教育,2004(7):25—26.
4.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篇四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CAI)向网络教学过渡,“班班通”工程逐步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开始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根据现状开展计算机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以便顺利完成计算机教学任务,适应信息化教育发展趋势;在此,我简单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以此共勉。
一、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中学生信息技术现状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之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面对现在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评价信息的能力;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应该选择更加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给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界定和环节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就是指:通过构建和营造具有丰富教育资源且有利于协作交流的网络化教学环境,使学习者在具有一定开放性、自主性的学习情景中,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通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自主运用媒体技术,直至完成既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由以下环节构成。
(1)提出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方案。一节课中最关键的是学习任务,因此,首先要提出学习任务,任务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要做到分层递进。
(2)创设情境。情境是指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所需要的外部学习环境。
(3)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可以说是一节课中的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起点、学习任务的难度、学习资源及学习目标,扩大学习活动的自由空间,解决个体差异的需求问题,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
(4)协作学习。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利用网络的群组功能,组织学生使用Internet及教学资源中心的网络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探索、协商讨论、模拟通讯等学习。
(5)检测评价。学习的终结目标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能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体会
(1)研究学生、分析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学生、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素。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层次,要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特点及规律,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顺序;要研究如何突破课程中的重难点,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上较难部分,我适当降低要求以增加学生学习信心;操作性强、实用性较大部分,适当增加教学内容。这样拓宽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激发了兴趣。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照搬书上的内容,要根据学生层次差别、兴趣爱好灵活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做到有创造性地“传道、授业、解惑”。
(2)创造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情绪、兴趣、动机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其中最直接影响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热心探求未知领域。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情感机智,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可以实时创设教学情景。
(3)“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实践出真知”,我们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在我校,一节课用20分种讲解,剩下20分钟学生练习。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不能没有目的去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使他们在实践中构建自己知识体系。任务驱动不仅仅运用于上机练习,同样在课堂教学中,也不可忽视,根据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将所讲的内容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
(四)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思考
5.新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篇五
2.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担任的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搭建一种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平台。
3. 信息技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习者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这个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
4. 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
现在我们的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某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关键在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以及有效的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认为二期课改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其中又包含了多种手段:如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实施了课程整和;对教师来说,要走进新课程的标准,实现教学的创新;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改变学习的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评价上来说,科学的过程性评价取代了先前的考试评价制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6.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英语课堂教学 篇六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自主学习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适应其能力与倾向,同社会要求一致,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发展人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是希望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达到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要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必须树立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习惯。针对英语教学,笔者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采取下面几种方法。
1)每节课后检查课堂笔记,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听讲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辨别重难点,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课后复习巩固,做到有的放矢。
2)每天进行英语文章朗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的好习惯。每周末学生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声音录在磁带或电脑里,优秀或者进步大的学生可以获得受全班欣赏甚至全校播放的特权,学生都很乐意积极表现。
3)每天一默写,主要检测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进步大的学生会发“免作业帖”作为奖励。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这样的优惠,所以都积极主动复习巩固。
4)每周一个英语小故事,主要目的希望学生能够把平时的朗读加以深化并形成自己的小演讲,同时开展评比“小小故事家”活动。
1.2 培养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支柱
1)营造民主氛围,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讲music room、computer room等名词时,先以学校的音乐室、电脑室等相应的地点来导入,然后要求学生以“If I am in the music room, I can...”或“If I am in the computer room, I can...”等为话题进行口语练习。学生大胆设想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事情,可以不拘泥于单一的答案。这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下展开想象带来的效果。
2)树立成功意识,培养开拓精神。①创造“英语角”“英语沙龙”这样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加强口语交流;邀请外教参与到学生中,给学生提供与外国朋友交流的机会。②通过各种比赛,如英语作文比赛、书写比赛、同题演讲比赛、歌曲比赛等,激励学生“你追我赶”求争先,体验成功。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多元教学策略
2.1 动画直观性,渗透情知教学策略
如在教授牛津英语6B第五单元“Seasons”时,笔者就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一策略,学生从对四季的气候谈到各季节经常展开的活动。然后运用Flash动画《Change seasons》直观地呈现出四季的变化,米老鼠的一路陪伴最后定格在冬季的雪地,学生看到堆雪人的场景,然后自然理解教师的语言:“I like winter because I can make snowmen.But now it doesn’t often snow in winter in Suzhou.Why?”此时教师先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考虑:为什么现在冬季下雪不多了呢?接着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开始思考,这时动画继续呈现出几个污染严重的场景并帮助学生得出:“The earth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because of the serious pollution.”紧接着展开讨论:人类该如何拯救地球?我们能做些什么?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引导。
2.2 网络技术,体现分层教学策略
例如在进行牛津英语5A第四单元“Halloween”公开课教学时,笔者利用制作的网页,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开展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单词教学部分,笔者采用分层策略。学生根据网页链接的金山词霸查阅音标展开单词自学,学得快的学生可以点击拓展部分词汇继续学习trick、treat等有关万圣节的单词。在课外延伸部分,分层教学的体现就更加明显。教师设计所有学生力所能及的练习,并鼓励优秀的学生进入“挑战台”,阅读网页链接的有关Halloween的文章,拓展知识面,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不同程度的知识获取和能力提高,进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脚步。
2.3 白板资源,体现学习交互性
如教学“Asking the way”指明道路的方向时,以前运用PPT进行教学时,学生只能通过听教师的语言指导,看教师的图片显示和鼠标的行走路线来理解,而学生自己的思想得不到实践的体现,教学形式则是单向的。现在教师运用白板的互动功能,学生可以亲自在白板上进行演示,画出自己思想中的路线并配以语言直观地表现出来,也可以一位学生口语表达,另一位学生根据表达进行动作性支持,其他学生可直观辨别正误。白板具有交互功能,操作性强,真正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表达思想。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参与性强,能够踊跃思维,大胆表现,这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契机,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7.新课改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篇七
一、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分组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很多,因此在上课之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是根据课的内容来选择的,比如,我在上《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和表达》这节课时采用了任务驱动、分组教学等方法。这节课主要是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电子板报,而制作板报关键是选择主题、板报的编排。我在上课时,首先出示《中学梦之旅》的电子报刊,让学生交流讨论主题、风格、特点等。学生在看到漂亮的电子报刊后,都很惊奇。在学生的惊奇声中,我引出了制作电子板报的软件———Word,这样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我向学生展示了本节课的任务需求,并采用了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又分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制作。分组教学的好处在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学优生可以帮助学困生。在作品创作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比如网络、报纸等。同时,我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与他人交流、协作,共同创作出新的作品,学生在作品的创造中得到了知识的升华与提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我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解惑、组织课堂的指导作用。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综合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二、教学内容适应新课程的特点
我校从2008年开始使用新教材,新旧教材的差别在于内容的选择上。旧教材大多是一些软件的介绍,如软件的界面、软件的使用、软件的功能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教会学生认识软件界面、正确使用软件等。其实,这些软件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熟练掌握,现在再来讲不过是重复,很多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要么不听课,要么玩游戏,很难学到新的知识。现在的新教材内容十分广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实践、创作。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例如:我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教学软件、给学生介绍一些计算机知识等。另外,我还经常制作一些课件来丰富教学。这些教学软件和课件融入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实践,才能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绝大多数人需要的是学会怎样使用电脑,而不是电脑的理论知识。因此,我在教学中理论部分讲得少,实践部分讲得多。而且,在授课与上机的时间安排上,我以上机为主、讲课为辅,上课多是在机房中完成的,这样就由以往的知识传播者,变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向导。
三、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唤起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实景教学。教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操作、反馈指导。对信息技术课操作部分,教师也可用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边讲解边操作,这样师生教与学都会变得相对容易,既能减少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提高课堂效率,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注重教学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能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教学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等。如:学生利用FrontPage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要规定出主题内容,并将要求及标准告诉学生。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要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议,不仅教师评价,学生也要参与评价。这种做法,不仅能体现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而且能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能力。
8.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探究 篇八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60-02
翻开《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中年级作文要求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一条:“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而提起作文,“乐”者往往少之又少。在作文教学中,我和许多语文教师一样,感到作文教学中存在一些显而易见,却又很难解决的问题:学生生活面狭窄,孤陋寡闻,作文题材单调,老生常谈;作文批改效率低下,想让学生参与,较难操作;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泛泛而谈,学生印象淡漠。总之,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结合教学实践,我积极探讨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课堂,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究欲望的“敲门砖”,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可见,有兴趣才有写作的动力。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一些新奇有趣,生动活泼的事物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媒体作文教学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激活思维,拨动学生心弦。如指导写“家乡的大海”时,课前,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布置学生到网上搜索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开阔视野,丰富见闻,拓展写作资源。接着教师利用作文课,播放课前准备好的衙口海迷人风景的录像,有体现大海的浩瀚,波涛的汹涌,有描绘海滩的闲暇惬意,有呈现夏夜海边的繁荣热闹,有渔商打捞海产品的农乐场面……并通过特写定格、闪烁、重播等手段,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衙口海的美丽富饶。真挚感人的画画及抒情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扉,加上再现的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镜头,他们很容易产生了亲近感,作文的素材也就一幕幕地重新在孩子们心中鲜活起来,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被有效地激发了,他们很快地进入了角色,把心中的赞美化为文字,淋漓尽致地挥洒着对衙口海的热爱,轻松地完成了作文。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生活。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但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作文的内容虽是学生已认识的事物,他们也有所经历,而学生却往往因无意注意,印象淡薄,以致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解决了这方面的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拍摄下来编辑以后输入多媒体储存,在作文课上就可以用这些材料教学。因为所拍摄的人和事都是学生熟悉的,是他亲身经历的,所以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说写愿望与兴趣。
本学期,我结合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设计了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走进农村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体裁不限,题目自拟。可结果三五分钟,学生就开始动笔了。不一会儿,就有个同学站起来皱着眉头问我:“老师,我奶奶家在农村,我也经常回去,在那儿玩的也很开心,只是房前屋后都有些什么我却记得不太清楚了。”是啊,同学们虽然经常有机会深入到农村,可是,对于熟悉的事物却很少去用心观察。同学们的火花受阻,因此那一次的作文学生写的都很空洞,没有具体内容。后来,我利用端午节都要回老家看老人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家多和亲人照一些照片,回来后输入电脑,端午节之后,我将这些照片进行整合,在作文课上播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丰富多了,也具体多了,当然课堂上皱眉头的也少了。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传授的对象为班中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学的方式方法,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掌握;对于较差的学生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而在多媒体网络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来学习。 在实践我们发现,现代网络教育平台能为教师实现网络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备课和组织教学的环境,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的学习讨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视频点播系统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老师、听得到声音”。学生在老师的声音和视觉效果中学习如同在教室氛围中一样亲切、立体、生动、趣味。孩子的兴趣和原来看着文字页面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点播系统中还包括教师上课的教案、学生自主学习用的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来自主学习、复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早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运用信息技术,更能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和参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改革讲评机制,提高评改效率
传统的作文批改费时费力,学生不当一回事。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学生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于是紧皱眉头。可见,目前的评改措施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老师一人改,学生自己往往只看自己的分数和评语,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而即使是在所谓学生之间的“互改”之后,也仅仅是“我看你给的分数和评语,你看我给的分数和评语”,而其他学生仍然难有机会看到。这就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意味着一次有计划的作文训练难以很好地发挥它的转化功能和实现它的最终目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实物投影仪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集中讲评的手段。每次学生完成作文后,我立即随机抽取学生的作文,然后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大家,让全体学生浏览后,再各自就文章发表自己的评改意见,教师从旁对各种意见进行点评。
每次习作后,我还选取不同等级的作文发布在学校的写作指导论坛中,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评改意见,这些意见可以是就全篇的,也可以是就某一段、某一句话的;当然,作文的作者完全可以站出来在论坛中即时回帖;教师也可以参与作文评改的讨论,并适时作出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把搜集到的与本次作文相干资料提供给学生作评改的参考,例如同样话题名家的作品、作家修改文章的例子等。这种互改,是交互的,复式的,立体的,多层次的,是更高意义上的互改。经过这样的评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会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推荐阅读:
历史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案例设计09-12
信息技术下的微课10-26
信息技术语文12-18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07-15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讨11-02
信息技术教学导入创新08-10
信息技术实验教学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