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精选10篇)
1.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一
湖 北 大 学
本 科 学 年 论 文
题 目 会计舞弊的模式及防范 姓 名 杨雨樵 学 号 ***9 专业年级 2011级会计学 指导教师 张踩峰 职 称 副教授
2014 年 9 月 9 日
目 录
绪言„„„„„„„„„„„„„„„„„„„„„„„„„„„„„„„„1
一、会计舞弊的相关解释„„„„„„„„„„„„„„„„„„„„„„„1
(一)会计舞弊的解释„„„„„„„„„„„„„„„„„„„„„„„„1
(二)会计舞弊的特点„„„„„„„„„„„„„„„„„„„„„„„„1
(三)会计舞弊的危害„„„„„„„„„„„„„„„„„„„„„„„„1
二、会计舞弊的表现与会计行业的现状„„„„„„„„„„„„„„„„„2
(一)会计舞弊的表现„„„„„„„„„„„„„„„„„„„„„„„„2
(二)会计行业的现状„„„„„„„„„„„„„„„„„„„„„„„„2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3
(一)管理当局与会计舞弊„„„„„„„„„„„„„„„„„„„„„„3
(二)政府与会计舞弊„„„„„„„„„„„„„„„„„„„„„„„„3
(三)所有者与会计舞弊„„„„„„„„„„„„„„„„„„„„„„„3
(四)债权人与会计舞弊„„„„„„„„„„„„„„„„„„„„„„„3
(五)注册会计师与会计舞弊„„„„„„„„„„„„„„„„„„„„„3
四、会计舞弊的对策与防范„„„„„„„„„„„„„„„„„„„„„„4
(一)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4
(二)完善法律制度„„„„„„„„„„„„„„„„„„„„„„„„„4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4
(四)完善公司制度„„„„„„„„„„„„„„„„„„„„„„„„„4
(五)加强会计监督„„„„„„„„„„„„„„„„„„„„„„„„„4 结语„„„„„„„„„„„„„„„„„„„„„„„„„„„„„„„„5 参考文献„„„„„„„„„„„„„„„„„„„„„„„„„„„„„„5
会计舞弊的模式及防范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会计舞弊这一令人堪忧的问题,会计舞弊在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及民营企业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存在,俨然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本文从会计舞弊的特征、危害出发,分析其形成原因。探索了防范、治理会计舞弊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会计舞弊 原因 防范 会计监督
绪言
会计舞弊是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谋取非法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行为,会计舞弊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舞弊会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的反映,影响投资者、债权人等决策,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给个人企业以及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考虑到会计舞弊的重大影晌,我们必须找到舞弊的原因并积极对其进行防治,以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会计舞弊行为同其他违法性经济行为一样,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说到底是人们的心理动机与各种制度相碰撞的结果。从经济学上解释,会计舞弊行为是相关当事人在对利弊得失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因此,要想找到治理会计舞弊的药方,就必须首先弄清会计舞弊所赖以生存的制度土壤及会计舞弊当事人或参与者的行为机制。本文从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出发,来探讨会计舞弊的治理方法。
一、会计舞弊的相关解释
(一)、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会计舞弊通常包括:伪造或变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本质上是一种违法性经济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特点
1.舞弊行为主观上具有不良动机,是故意和有预谋的。
2.会计舞弊会导致企业最终会计信息被歪曲或掩盖,与客观事实不符。
3.会计舞弊一般是“地下”的,行为人以种种伎俩予以粉饰、掩盖,使得经济业务失去了其本来面目,局外人难以发现。
4.会计舞弊有些是个人行为,如出纳贪污、挪用公款,但更多的是团伙作案。
(三)、会计舞弊的危害
会计舞弊造成的危害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投资者个人都是很大的。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1.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会计信息为管理部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等进行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会计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语言”,其工作成果的好与坏,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我 1
国经济活动能否得以正常进行。
2.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财务失真,做假账,搞两本账,不少企业的会计报表没有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扰乱了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使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入个人或团体腰包。
3.给各行业带来不正之风。会计舞弊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违纪或经济犯罪,是一种腐败,即那些在权力或任何有利害关系的一方使用手中的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违法行为。会计舞弊的行为主体—般来讲有会计人员本身或者是单位的领导,如果单位的领导通过唆使会计人员制造虚假报表来为个人的升迁提供政绩,或在单位经营状况和发放职工的工资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而自己却大肆挥霍公款,将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殴性,激化群众对当权者或政府官员的不满和愤怒情绪。也增加了职工的对抗与不满,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
二、会计舞弊的表现与会计行业的现状
(一)会计舞弊的表现
会计舞弊划分为挪用资产和财务报表舞弊。挪用资产是指偷盗或占用公司的资产并设法在财务报表中予以掩饰。财务报表舞弊是指通过财务报表欺骗使用者,骗取资本市场的认可,试图影响投资者的决策。无论是挪用资产还是财务报表舞弊都会造成财务报表不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会计舞弊严熏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
1.虚构业务
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2.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
例如,有的企业会计人员为了多报出差费用,篡改住宿费等原始单据,或者在其他有关系的酒店开住宿发票,多报费用侵吞公款;有的企业为隐瞒收入而隐匿销货发票或开具“大头小尾”的发票等。
3.与他人串通进行舞弊
例如,材料采购人员与材料核算人员、仓库保管人员串通,在材料的采购、定价、核算方面做文章,利用出入库方便,侵吞单位材料。
4.真账假算
即会计核算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事项,但不按有关会计法规、制度、准则正确核算,这是会计造假的常见和多发现象。它主要是以调节企业盈亏为目的,人为增减当期不应增减的成本费用,如把库存商品、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和其他应付款等作为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5.设内外两套账
就是指针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财务信怠。主要指一些企监设内外两套张,一套是内部用的财务账册;一套是供外部用的账册。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为达到不同的目的,又有区别。报税务部门的是微利或亏损,以少交税收;报银行部门则虚增资产和利润,打肿脸充胖子,为贷款创造方便。
(二)会计行业的现状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以价值计量、记录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以书面的形式向管理当局及股东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报告企业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据以作出经济业务的决策;管理当局要据此调整经营管理措施;投资者或者潜在投资者要据此判断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状态并作出投资决策;债权人也要通过阅读会计报表作出借贷决策„„凡此等等,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对人们的重要性。
但是信息是企业会计人员编制的,他们又是在管理当局的领导下对外报告会计信息的,这就存在着内部人的问题,使得信息与外部人非对称,一旦会计信息是虚假的,信息使用者就被置于极为不利的境地。而事实上尽管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制度》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但由于制度管理存有漏洞,法律的预期与实际效果难免有距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很严重。
会计舞弊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蒙骗投资者债权人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国内时有发生的上市公司假账丑闻,从操纵利润到伪造销售单据,从关联交易到大股东占用资金,从虚报固定资产投资到少提折旧,西方资本市场常见的假账手段几乎全部被“移植”,还产生了不少“有中国特色”的假账技巧。由此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职业的信用危机,并被视作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毒瘤”。它严重地打击了债权人和投资人的积极性和投资信心,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三、会计舞弊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当局与会计舞弊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管理当局与企业所有者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不可避免的存在利益冲突。事实上,企业的管理当局(经理人)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了其自身的业绩考核需要及其高额薪酬的计算确定,往往在相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极可能为了追求短期化行为利用手中的职权指使会计部门舞弊,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会计信息。
(二)政府与会计舞弊
地方政府在会计舞弊中扮演着十分复杂的角色.一方面它作为一级政府。它要监督企业.防止会计舞弊;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的地方利益,不仅漠视本地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而且有时还会帮助企业采用各种办法改变形象包装上市,甚至设法。关照”上市后的企业维护其形象,避免被ST或被摘牌。政府的这些行为往往为企业会计舞弊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所有者与会计舞弊
企业所有者应该是真实会计信息最大的需求者。并且有足够的动机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特殊性,企业的大股东拥有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中小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没有多少发言权,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而只能被动地接受公司经营和财务运作的结果。因此大股东很容易“合法”操纵股东大会,进而控制股东大会、董事会,最终大股东从会计信息的需求者转变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在此条件下,企业管理当局就很容易与大股东走到一起。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借以操纵股价,牟取暴利。
(四)债权人与会计舞弊
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银行为了其所发放贷款的安全性考虑,必然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因而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也是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者。然而现实情况是银企之间并未建立起真正的风险责任机制,银行只满足于对企业贷款的事前监督,银行对贷款的事中和事后监督严重不足,使得银行对企业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最终流于形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债权人激烈的竞争中,债权人为了赢得客户,还可能给企业开出许多诱人的条件。甚至间接帮助企业进行会计舞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会计舞弊之风。
(五)注册会计师与会计舞弊
一般来讲,注册会计师审计效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会计舞弊治理的成效。然而,我国会计信息的审计需求是由政府创造的,而非市场的内在需求。这必然导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先 3
天性不足。首先,我国目前的委托代理关系失衡。虽然注册会计师受股东的委托独立地对企业管理当局(经理人)的经营活动及其威果进行鉴证,但经理人又代替委托人对注册会计师行使聘用、续聘及确定和支付审计费用的权利。注册会计师审计在与企业管理当局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地位,审计的独立性难以保持乃至丧失。其次,审计风险和收益不对称。近几年来,由于审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审计费用竞相降低,致使必要的审计程序一减再减,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不断加大。但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监管机制尚不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法律责任的追究制度存在较大漏洞。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违法成本较低,这必然导致一些事务所往往为了生存铤而走险,自觉或不自觉成为企业会计舞弊的帮手。
四、会计舞弊的对策与防范
(一)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规划,应具有超前性,应对未来经济行为和会计环境的变化有较科学的分析和预测,尽量避免会计处理中“无法可依”的现象出现。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允许采用的会计方法越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就越差。同时要加大监管处罚力度,提高准则的权威性。
(二)完善法律制度
适当扩大刑事责任范围。就会计舞弊犯罪的规定而言,尽管刑法已有不少条文,但一些较为突出的、危害严重的会计舞弊行为仍未能纳入刑法的视野,以致使这些行为在一定领域中呈泛滥趋势,适当加大对会计舞弊的大处罚力度势在必行。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改善会计人员的从业环境。要彻底解决会计舞弊,必须先给会计人员创造一个优良的从环境。三思而后行。通过建立会计公司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更为可行。会计公司作为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机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在政策及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客观、公正的执业,不受任何行政干预,会计公司通过招聘使用会计人员,建立会计行业新的用人机制。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的职业特性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其次,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3.会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四)完善公司制度
1.理顺各方利益关系。首先要理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键在于确定一个合理的报酬方案,这样所有者与经营者就有了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基础,使双方利益关系更加明确。其次,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真正由市场来优胜劣汰。
2.加强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监督,实行累积投票制度。现行法律制度规定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实行一股一票的表决权制度,导致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完全可以左右公司的大小事务,中小股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成对控股股东操纵行为的有效约束和监督,是中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应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监事会进行彻底改革。监事会应吸收除控股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代表参加,使监事会成为一个其他利益相关者有效监督控股股东和经营者各种会计行为的主体。
(五)加强会计监督
1.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拓宽审计业务的内容,加强对会计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计。
2.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减少对审计业务收入的依靠,进一步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依
赖,真正处于独立地位;要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提高审计独立性,就要做到由股东大会来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和薪酬,而且确保事务所和委托人之间除了审计报酬之外不存在其他利益关系,同时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门槛,保证业务素质。
3.加强媒体舆论监督。信用危机已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在舆论导向上大力提倡诚信建设,使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在整个社会中营造一种诚实守信的体系和氛围。
结语
会计舞弊不良后果是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会计舞弊的治理也必须从多方面人手。依法治理、有效监管、预防、发现、追究(惩处)机制的建设一个也不能少;规范公司管理当局、中介机构、大股东、政府行为缺一不可。目前,尤其要抓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相关民法、商法和刑法的完善和强有力执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等。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实现由小、散、乱向规模化、组织化、规范化的转变,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与咨询业务连体,实行审计轮聘制。但由于会计舞弊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治理会计舞弊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无法“毕其功于一役”,而只能是渐进式的治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多部门协调合作,还经济一个稳定有序的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汤寿珩;何建国.基于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视角下的会计信息舞弊防范策略[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10(07)[2]马文琼.会计舞弊成因分析及其防范[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3]牛连果.会计舞弊的原因及防范[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1)[4]王冰.会计舞弊防范措施[期刊论文]-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8)[5]邢风云;郭璞.论会计舞弊的治理与防范[期刊论文]-会计之友2009(9)[6]万超红.会计舞弊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期刊论文]-金融经济:下半月2011(8)[7]秦江萍;段兴民.企业会计舞弊及其监管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经济问题 2005(08)[8]罗书章;叶陈毅;陈爱英.论金融机构双重信用构建中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期刊论文]-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1(01)
2.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二
会计舞弊是指企业出于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事先精心谋划, 通过采用违背国家法律, 违反会计法规政策与制度规范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虚构会计数据, 披露虚假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报告,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种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动机分析
会计舞弊是人为的非法作弊行为, 基于当前众多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情况分析, 会计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概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 融通资金的动机
出色的经营成果和良好的财务状况是公司获得高额利润的保证。上市发行对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果企业被批准IPO上市, 在资本市场募集到的巨额资金, 将会给企业将来的发展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带来巨大的机遇。因而许多企业为了符合相关首发股票的政策条件, 它们会不惜弄虚作假使得财务指标和经营业绩达到上市标准, 以捞取资本市场的巨额资金。此外, 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获取商业信用时, 金融机构要进行风险管理, 企业会被要求提供会计报表, 以确定企业的资信能力。如果企业的资信能力不足, 其真实的经营业绩有碍目的实现时, 只能借助舞弊行为达到预期目的。公司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最为基本原因就是为吸引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兴趣, 吸引这部分入资, 提升公司的价值。
(二) 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驱动
政治利益主要是当公司面临危机, 上市公司高管利用非法的会计舞弊手段, 虚假地调节和报告公司的经营业绩, 帮助树立或维持公司在外的形象声誉, 同时也体现出其对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贡献, 以此获得个人晋升发展的好机会。经济利益主要因为目前上市公司的高管的薪资与奖金的多少以及股权激励下股票期权价值多少都同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挂钩与考核, 因此这也会诱使高管人员特别关注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 甚至利用非法手段虚构利润, 以便谋取更多的个人经济利益。
(三) 防止被处理和被退市的动机
上市公司有被处理或被退市的压力:因为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亏损2年就会被戴*实施“ST”特别处理制度, 连续亏损3年甚至可能被退市, 这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管理者、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人, 因此, 上市公司会费劲心思避免亏损, 通过会计舞弊等违法手段, 尽量使企业做到扭亏为盈, 报送虚假报告, 隐瞒其亏损的情况, 保住自己的上市资格。
(四) 操纵股票价格的动机
曾成功上市融资过公司, 其后续再融资的能力是会受到它在前期市场的股票交易情况 (包括交易量和交易价格) 的直接影响, 因此如果上市公司存有对再融资不利的情况, 管理层出于再融资目的对会计信息弄虚作假, 隐瞒真实经营情况或通过在公开市场放出虚假的信息进行炒作, 使得公司的股价走高。通过这样的手法操纵股价来顺利进行资本市场的后续融资。
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果好坏决定了其在证券市场上股票价格表现, 操纵股票价格出于要让公司股价表现稳定或控制在公司管理者预期的合理范围内, 有研究表明,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出现短暂性的跌或涨的情形, 很有可能是上市公司管理者有计划有目的操纵, 为其廉价购买股票制造时机以此掌握更多的控制权或者等股价到达高位时再抛售以取得巨大经济利益。
三、会计舞弊的主要表现
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 从许多国内外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例来观察, 也无非表现在这两大方面。
经营业绩方面, 非法利润操纵手段表现在:一收入和费用核算方面, 利用销售核算范围的扩大来虚增销售额, 或利用收入提早被确认的方法及利用关联企业报表合并手段虚增收入;人为增减成本费用、如将本该资本化的项目费用化, 该费用化的计入资产, 多提或少计准备金等来调节费用, 虚报利润, 以符合证券市场上相关指标标准。二是让公司业绩“大洗澡”, 在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要被退市的制度后, 上市公司前两年亏损, 但到第三年突然扭亏为盈的公司频有出现。上市公司通过提前结转或多计成本费用、推迟收入确认等舞弊手段使利润在年度间转移, 粉饰财务报告, 蒙蔽外部信息使用者。
财务状况方面, 进行会计舞弊的公司中普遍有资产负债造假和财务指标被被粉饰的情况。资产不实主要通过少计减值准备、高估资产等方法来虚增, 实际上这与经营业绩的会计舞弊有密切关联。上市公司还会通过减值准备及利用存货、递延、待摊、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调节盈亏和美化公司资产周转指标、偿债能力的指标, 提升公司形象, 骗取外部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比如:利用存货方面, 上市公司不按准则规定对长期积压的库存商品做处理, 还利用生产成本上差异调节利润, 导致存货实物与账务核算严重不实。
四、会计舞弊的防范对策
(一) 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一切事务的根本, 内控制度也是如此。纵观发生舞弊案件的上市公司, 内控制度在这些公司中不是漏洞百出则是流于形式。建立健全并有效地贯彻执行内制度这道“防火墙”是有效杜绝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目前上市公司应按新的企业内控制度, 合理划分公司权责, 杜绝权力集中之现象, 明确界定各部门的职能及权力, 使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牵制的运行模式。公司的内部控制度需要内审部门和管理层的配合制定, 否则其执行难度会因为管理者同时承担制定者和监督者的身份而加大, 执行效果也大打折扣。内审部门与管理层相互牵制, 内审部门对公司运营管理有效的监督及评价, 及时发现和改正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产权制度
上市公司人员会利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漏洞之机进行会计造假。因此要防范会计舞弊就要从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的源头抓起。首先, 改善公司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要相互制衡。董事会对经理层进行监控;董事会与经理层受于监事会之下。第二, 建立公司内部治理文化。加强内部高管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公司内部形成合规合法的会计文化氛围, 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 抑制舞弊行为。第三, 完善公司产权制度。产权不明晰是国有企业改制的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的突显问题。产权不明晰、激励机制不完善是引发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明晰产权归属, 明确权责, 理顺各方利益关系, 提高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控制能力和对财务信息质量的要求, 管理层承担提供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的职责。
(三) 增大法律处罚力度, 严厉打击舞弊
加大法律惩罚力度, 会计舞弊公司和相关人员要受到民事赔偿和刑事制裁责任的双重制裁。完善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民法和刑法相关法律法规的惩治力度。上市公司和责任人员一经查实有会计舞弊行为将得到严厉惩处, 大幅度提高会计舞弊的成本与风险。会计舞弊行为再无利可图, 从而得以收敛。
(四) 强化外部监督和提高审计质量
一是财税、审计等职能合理分工, 建立相应的岗位制度, 加强各岗位的信息沟通, 从而形成有效的监管合作力量。二是要增强审计独立性。上市公司与其聘任的外部审计事务所两者存有经济上利益关系, 存有导致审计结果非独立性的可能, 所以要由证监会或其他监督机构统一指定的审计机构对公司审计, 并实行“审计轮聘”每隔三年更换会计事务所;禁止聘用已提供咨询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再进行上市公司审计业务, 防止两者受利益牵制;三是提高注册会计师工作质量, 明确注册会计师与报表信息相关联的错误和舞弊的审计责任, 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注册会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业, 确保审计质量, 做到“公正、公允、公开”, 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的监证作用。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和操纵手段呈现多样性, 会计舞弊问题是涉及证券、会计制度、审计、法律等多范围的综合性问题, 其对上市公司, 广大投资者利益和整个证券市场发展有着极其大的危害和威胁。因此, 对上市公司舞弊行为进行抑制已到了刻不容缓时候。通过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制度, 加大外部监督力量和提高惩罚力度等措施来有效的防范和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 帮助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循环。
摘要:自从证券市场出现以来,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就不断有出现。国外有施乐、安然、奥林巴斯、世界通讯等等知名五百强企业的会计舞弊案件, 国内的会计舞弊丑闻也是频频被曝光, 由三大会计舞弊案开始——琼民源、银广夏和郑百文舞弊案, 到后来的科龙电器、万福生科、绿大地等会计舞弊案件。目前, 会计舞弊已广泛存在, 而且手段多种多样, 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导致投资者的利益损失也是不可估量。本文从分析会计舞弊行为的主要动机出发, 总结会计舞弊行为表现, 并同时提出了防范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余慕星, 杨运东.浅析上市公司舞弊新动向及其治理对策.会计之友.2010 (27) .
[2]邱仕芸.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浅析及防范.现代化商业.2012.9.696.
3.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三
【摘要】上市企业的财务舞弊案件意识屡见不鲜,如何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舞弊行为已经到了不得不让人深思的地步了。本文以万福生科股份公司的财务舞弊为例,分析其报表中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的各方面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舞弊行为进行有效的识别。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应对财务舞弊的措施。【关键词】财务舞弊;对外财务报表;万福生科;
一、财务报表舞弊理论分析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及性质 1.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从审计角度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定义为:“财务报表的错报可能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舞弊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致使财务报表发生错误的行为属于故意行为,还是属于非故意行为。
综合各方面,本文对上市企业的财务舞弊定义为:上市企业为获得不正当利益,在编制的对外财务报表进行一系列的违反会计准则和要求,进而作出一些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最终给使用报表的人带来经济损失的行为。
2.财务报表舞弊的性质
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行为。它通过违反法律和规范的手段,故意编造、篡改会计信息进而提供了失真的会计信息。这种行为已经超越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其后果是带来了会计信息的虚假。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原因
财务舞弊行为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利益的驱动。目前经济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造成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频繁发生。
1.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内在原因
(1)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为私利而实施财务舞弊
目前各行业主要通过财务指标的高低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例如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等,这些涉及到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继续聘任、晋升和工资福利等切身利益。大部分上市公司直接委派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的经济利益高低与高层管理人员的职位成正比。为得到上级部门的提拔,部分高管通过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来隐藏管理不善的事实,同时不择手段地篡改和选取有利的财务报表上报和对外公布,以便达到自己私利的目的。因此,公司强调经营管理业绩和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财务舞弊现象的发生。(2)为避免处罚,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 上市公司为了避免摘牌、ST和其他相关处罚,若发现上市时高估了预期利润,但实际上预期利润无法实现时,会采取财务报表舞弊的措施来避免受到经济监管部门的处罚。如果经济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退市或者进行过特别处理,会极大地限制上市公司的交易,给公司造成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在处罚的压力下,公司极易发生财务报表舞弊的现象。(3)逃税及隐瞒违法行为
目前,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逃税和漏税的行为在部分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频繁出现,这些公司通过建立自己内部的“两本账”来掩人耳目实现逃税漏税的目的。“两本账”的实现实际上就是更改财务报表,对财务报表做文章。部分公司为了掩盖“洗钱”的违法行为,对财务报表进行舞弊来达到目的。
2.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的外在原因(1)会计准则灵活且存在解释空间
目前,政府制定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可以灵活地解释和运用,存在很大的漏洞。对于会计准则的完善,制订机构存在滞后性,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行业和新领域,监管部门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来作为财务判断的依据。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原则规定,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需要财务会计人员通过专业角度理解和职业经验来判断。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在面临公司利益最大化和社会利益的抉择时,他们会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灵活性,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歪曲和造假财务报表,导致财务舞弊现象层出不穷。(2)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不足
目前,我国实际情况是具有股权优势的大股东和公司经理层掌控财务会计信息及其对外公布和披露;加上小股东影响力小、投票权不起决定性作用,导致董事会和经理层代替股东大会行使了“聘请注册会计师”权利。董事会自行决定聘用会计师事务所,并委托对公司进行审查,实际上注册会计师很难发挥独立性作用。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不仅提供审计服务,还规划公司的交易活动和交易咨询,甚至替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严重地损害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感。目前,因注册会计师地位偏低和不具有对涉嫌部门进行取证的权利,因此保证合法的会计原始单据任务迫在眉睫。
(3)法律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处罚财务报表舞弊的行为力度不足。只是采用行政处罚,利用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措施很少。例如, 2003 年银河科技故意多报销售收入 2.63 亿元、瞒报银行贷款 2.7 亿元。2004 年为弥补高额漏洞5.33 亿元,将95%的沃顿国际大酒店股权低价出售给银河科技。针对银河科技巨大的资金舞弊、目结舌的舞弊行为,结果只是对公司的财务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进行吊销执业资格、暂停执业和警告处分的处罚,但幕后的操控者依旧逍遥法外。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财务舞弊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成本,导致上市公司愿意冒险操作。
二、我国企业财务报表舞弊类型及舞弊手段
(一)会计报表舞弊的类型(1)编造财务报告数据
人为编造财务报告是指依据报送的要求编造对公司有利的财务数据报告。通过虚减和虚增资产、费用和利润等低级的手段舞弊造假。此报表具有报告不衡、账表不符和各个阶段报告数据不衔接等特点。(2)利用会计方法选择、调整财务报告数据
利用隐蔽、高级的会计方法可以选择性地创建虚假的财务报告,此报表可达到报告平衡、账表相符、账账相符、和账证相符的要求。
(二)会计报表舞弊的手段
上市公司采用增加资产、减少负债、隐藏债债务、修改现金流和公司运营能力的方法达到财务舞弊的目的。常用的财务舞弊报表如下:虚列的货币资金报表、高估的固定资产报表、在建工程价值报表、不合理的股权投资核算报表和少计的应付账款项目报表等等。通过造假如上报表来提高财务业绩、财务成果和完成指标要求。1.资产项目舞弊
资产负债表舞弊有如下项目: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存货和股权投资等等。
(1)货币资金
财务报表中,年末未受限的现金高低可以体现货币资金流动性的快慢,因此上市公司同常采用的舞弊方法有:弄虚作假银行存款,列示并不存在的固定存款和存款账户和伪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账单。
(2)应收账款
资产负债表中,舞弊应收账款容易操作且难被发现。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具有对应的关系,若销售政策和营业收入发生变化时,应收账款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但应收账款不用备注变动的详细原因。(3)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可长期使用并创造价值的资产。在评估固定资产时,上市公司虚增固定资产,或者增加与固定资产毫无关系的费用达到增加其入账价值的目的;采用折旧调节利润,增加固定资产;不及时对固定资产的盘亏和盘盈进行入账。(4)存货 在资产负债表和流动资产中,存货是重要的部分。存货具有项目数量大、品种繁多、价格估计波动和储存地点多变的特点。由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很难判断,因此存货项目的舞弊就极易发生。
(5)不恰当的股权投资入账价值的核算
我国产权交易市场还不发达,会计规定还不完善。目前,股权投资核算有按权益法和按成本法两种方式,企业在股权投资核算时十分困难,所以就为企业制造了通过调节股权投资提高公司利润的机会。2.负债项目舞弊
企业负债舞弊行为可以通过隐瞒长短期借款,少计应付账款和应付债务等来实现。(1)长短期借款
隐瞒长短期贷款:在财务报表中,长短期借款项目的数据并不呈现所有借款信息,因借款合同极其保密,不易被公众知道;针对借款利息,有的不计提不处理,有的不按规定计提、有的计提了借款利息却进行资本化的处理。上市公司通过处理计提利息的方式达调整公司利润的目的。
(2)应付账款
企业要生产经营,必须购买原材料、半成品、商品以及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这些活动都要产生一系列的应付账款。公司会发生隐瞒、少计、多列应付账款的财务舞弊行为。
(3)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舞弊行为有: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福利费、隐瞒退货、民间借贷、民间融资计算在其他应付款项目里面。例如民间借贷,由于没有对利息进行明确规定,不能准确反映借款规模、利息和时间长短,因此一些利于此漏洞进行非法集资和财务舞弊。
(4)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公司快速的融资工具,由于其需要专业财务知识进行复杂的核算,因此企业利用它舞弊不容易被发现。有些企业通过伪造文书和造假财务数据擅自发行债券。债券溢价发行却不摊销溢价部分,其目的是隐藏利息变动和外界变动的影响。专款专用的债券被公司投资到高风险项目,使投资者承受风险和收益不对等待遇。3.所有者权益项目舞弊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项目的变动会影响所有者权益项目,它们之间具有勾稽的关系。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与创建企业时承诺的有出入;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出资;各种出资只是为了公司的注册成功,达成目的后立即撤资;以专利权和商标等出资出资比例达不到公司法的要求;发行股票后,股票溢价与实收资金不符;不能按规定处理和计算捐赠给社会的的资产;不能按规定用途使用法定和任意盈余公积,导致计提处理不合适;企业股东和注册资本变动时,或者增加减少权益科目时,做不到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由于利益的驱使,让公司在权衡所有者权益和最大化利润时选择舞弊行为。4.损益表项目的舞弊
损益表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企业的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盈利和亏损状况来展现其经营成果,因此部分高管为完成预期的业务业绩和利润目标,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进行舞弊行为。(1)营业收入
公司产生销售时,业务人员提前确认已完成收入。销售合同签订后,实际上产品的权利和业务还没有全部转移给客户,公司就提前确认已完成销售收入,此销售表面上是真实的,但实际上不是,若不细心很难发现问题:一是先收款后发货,很难保证发货质量;二是难以根据实际完工比例进行成本核算;三是需要售后服务的项目却提前就确认为收入;四是还未发货或者只收到部分货款就提前开立销售单据。因此企业可以通过调整销售收入时间点来舞弊。
虚构和夸大销售收入,给外界造成一种公司高速发展的错觉。虚拟庞大的客户资源、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和第三方关系;注册皮包壳公司伪造销售业绩,再通过注销公司来挂账应收账款和计提坏账;通过销售商品给子公司和让应付款项公司用货物抵账,最后用抵账的方式结算;若公司小客户较多、较分散,大客户少的情况,可签立“阴阳合同”虚增公司销售收入。
混淆收入。当编制财务报表时,实际上公司是不会考虑对关联公司是否具有控制权,会把形象好和盈利较好的关联公司纳入合并的报表;注册一个实际并没有运营的子公司伪造销售规模大、盈利可观的假象;若企业业绩下滑、合并后会影响财务报表时,就会转让公司的控制权。若当前企业销售业绩和利润十分可观,但是预测后期收入会下滑,可以递延收入弥补后期的收入不足,最终达到收入平衡目的。为公司树立销售业绩增加、收入增多并稳定发展的形象。
虚减成本。一是本应计算为产品成本的费用作为长期费后续按摊销;二是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估计减慢折旧和摊销;三是利用大修费用将资产转变成报废资产,以便日后摊销。营业外收支包括资产盘亏、盘盈、政策补贴、捐赠收入和自然灾害等等带来的收支。不持续和不稳定的偶然营业外收支对公司的利润影响不大,但是还是可以虚列营业外收支来调整公司利润。
(2)披露项目舞弊
故意隐瞒公司的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具有定期对外披露公司发展状况的责任和义务,若有重大事项发生应及时公布于众。重大事件包括如下:债务担保、或有事项、未决诉讼、签订重大合同、举借巨大债务和产品质量保证等等,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和承担风险。同时非法销购、承包不良资产、受托经营劣质资产股权置换等关联交易行为没有被披露,造成资产负债项目不准确,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三、万福生科财务舞弊分析
(一)万福生科财务舞弊事件背景分析
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9月14 日,展开了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行为的立案稽查。这是我国首例涉嫌在创业板欺诈上市的案件。万福生科在股票发行上市的过程中,其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和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出具的相关材料时出现虚假记载,后来被逐一立案调查。经查实,万福生科在股票发行和信息披露的欺诈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1、万福生科为了达到其上市的标准,其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决策,财务总监覃学军安排人员执行,对2008-2010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虚假记载,2008-2010 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虚增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营业利润分别虚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
2、万福生科虚假记载其2011年和2012年的报告,将两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虚增28000 万元和16500元,对营业利润虚增 6635万元和3435万元。
3、万福生科对其2012年上半年的停产重大事项为进行及时地公告,并且在其大客户存在异动的情况下还进行了一些虚拟合同的行为。同时,该公司普米生产线,精米生产线和淀粉糖生产线都存在数月的停产,但是并没有对外如实披露。
(二)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手段 1.虚增营业收入
万福生科2012年的半年报营业收入约为2.7亿元,而实际收入为8231万元,营业收入虚增1.88亿元、营业成本虚增1.46亿元。将亏损1368万元变为了盈利2655万元,实际上利润虚增了4023万元。
2.虚增预付账款
万福生科在预付账款方面的余额较少,2011年半年报显示其预付账款只有2000 多万元,上市后预付账款极速上升,2011年底就有1.2亿元,这种异常是因为该公司的预付设备款较多,出于公司刚刚上市,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但是其预付采购款却一直很少。直到监管部门进场核查时,才发现该公司的预付采购款已经明显偏高,达到了2亿多元,因此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3.虚增在建工程
万福生科在其淀粉糖扩改工程中,其投入的资金在不断增长,但是工程的进度却迟迟不能跟上,这就存在明显的异动。经查实,万福生科是通过虚拟一个工程项目,以虚拟的工程项目增加一个存款账户,通过不断往账户中支付工程款,这使得万福生科的现金减少,在建工程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万福生科再虚拟了一个大客户,将在建工程项目账户中的款项转入虚拟大客户的账户中,在通过假客户向万福生科公司购买,这样就将资金再次流进万福生科公司的账户,虽然在整个过程中,万福生科公司的资金没有变化,但是它虚增了在建工程的余额,形成可虚增利润闭环的事实。
4.隐瞒重大事项
从万福生科2012年的半年报我们可以看出其在建工程金额年初为8675 万元而经过半年时间此项金额增加了8323万元。但其现金流量表显示其 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方面的购进和其他资产的支付现金只有5883 万元,正常情况下剩余增加的部分应体现在应付工程款或预付工程款中。而万福生科的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只增加了 2632 万元,应付账款只增加了379万元,二者之和与在建工程的增加额有很大的出入。这明显的隐瞒了一些重大工程项目。
(三)万福生科财务报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分析
表3.1 万福生科偿债能力分析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流动比例
0.9 1.3 1.3 1.8 1.4
资产负债率
0.8 0.6 0.6 0.4 0.5
产权比率 3.5 1.4 1.4 0.6 0.9
利息保障倍数
3.9 5.2 5.5 4.9 0.8
表3.2 万福生科运营能力分析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应收账款周转率
22.8 48.5 62.5 20.0 16.7
存货周转率
1.2 1.5 1.7 1.1 1.1
总资产周转率
0.7 0.9 0.9 0.4 0.3 万福生科在财务造假上做得很隐蔽,通过一般的手法很难找出它的问题,万福生科将虚增利以及润虚增资产方面的所有流程都做得十分到位,而且将虚增的部分全部通过在建工程来进行粉饰。
与同行相比,万福生科在报告期内的利润普遍较高,公司的毛利率一直处于23%左右的水平,且上下幅度较小,而同行的利润都较小。变动幅度不明显,同类企业财务数据比较,万福生科一枝独秀。这主要是由于万福生科的存货高和周转率较低。2010-2012年万福生科的存货金额分别为14253万元、19629万元和19013万元,从表3.2中可以看出万福生科2010-2012年,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7次、1.1次和1.1次。而在整个行业2010-2012年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3.4次、3.5次和3.7次,万福生科对此的解释是,面对稻米价格上涨的局势大仓储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方面的成本,获取更大的终端产品的收益。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显示,到2010年底万福生科还持有两笔早籼稻的期货合约,使用保证金900万元,亏损113万元,于2011年3月底平仓,并在2011 年4月1日将期货账户注销,造成217万元的亏损,这和万福生科公司之前的说辞相矛盾,反映出其在原材料价格走势上的判断并不专业。
在农、林、牧、副、渔这个行业出现太多的预收账款不符合常理,而数据显示2012 年万福生科公司上半年的预付账款高达1亿多元,这与高额的现金流与其净利润不相符合。从2009年-2011年万福生科公司的财务报表看出,其净利润分别为 3956万元、5555万元、6026万元,逐年递增,但是其现金流却大幅下降由2009年的 332 万元下降到2011年的-10276 万元。
表3.3 资产负债追溯调整表
项目 应收账款 预付款项 其他应收款
存货 递延所得税资产 其他应付款 资产(减负债)合计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合计
调整后2012年年初金额
1920 1279 2356 22009 36 3491 N/A 44398 141-176 N/A
2011年年末金额
3099 11938 346 24509 50 491 N/A 47747 1256 11303 N/A
调整差异-1179-10659 2010-2500-14 3000-15942-3349-1115-11479-15943 从表3.3中看出,万福生科公司在2012年初对2011年末的资产负债金额做了追溯调整,但是调整的金额都很巨大,此中明显地暴露出其财务方面存在问题。
2.利润表分析
万福生科与金健米业存在相同的经营模式,不管是在企业规模、产品还是销售区域方面都比较相同。
表3.4万福生科与金健米业历年收入比较
公司名称
万福生科
金健米业
营业务收入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2008 年 22824 22.78 11.24 36.23
2009 年 2010 年 32765 43.55 24.66 12.08 24.81 2.27
16.53 0.44 0.69
43359 32.33 23.93 12.81 25.84 1.99 15.89 0.53 1.02
2011 年 2012 年 55324 27.6 21.21 10.89 8.99 13.86 10.62-4.96-13.75
29616-46.47 14.41-1.15-0.68 3.23 13.49 0.47 1.06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11.82-16.97-35.65
表3.5历年(期)净虚增的利润表简表
项目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利润 利润总额 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 2012年1-6月
18759 14555 211 3991 3991-31 4023
2011 28000 21365 93 6541 6541 628 5912
2010 19016 14426
2008 年与2009
27461 20654
合计 93236 71002 305 21929 21929 1963 965
/
4590 4590 333 4256
/
6806 6806 1032 5773 从表3.4中可以看出,两家公司在销售收入上相差十分悬殊,而2011年,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原料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成本上升,但是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并没有明显的上涨,正常情况下销售增长率应该出现下降,而万福生科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却是金健米业公司的两倍,盈利指标明显偏高。从表3.5中可以看出,万福生科公司在2008-2012 年的半年报中累积虚增销售收入90000多万元,进而使得营业利润虚增21000万元,后经证监会查处,虚增利润属实。
3.现金流量表分析
表3.6 万福生科2011年、2012年现金流量表
指标(单位:万元)销售商品收到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投资活动现金净额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筹资活动现金净额 汇率变动的现金流 现金流量净增加额
2012-12-31 33726.3 43624.83 40871.55 2753.27 N/A 6638.02-6638.02 48400 57342.39-8942.39 N/A-12827.14
2011-12-31 30935.35 48312.02 44971.61 3340.41 1376.75 14992.69-13615.94 79575 36189.13 43385.87 N/A 33110.35
表3.7 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占比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净 利润的比例(%)行业均值 更正前 更正后
2011年 +63.30 +/+55.43 +/+29.26
2012年 +22.94 +/-8.06 /
从表3.6与表3.7中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万福生科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很多,达到了33110.35万元,而经过计算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在该公司做出更正前为55.43%,与行业均值相差不大,但是在该公司做出更正之后,相差34.04%,数据相差较大,按照正常情况来看,现金流量越大其相应的净利润应该越多才对,并且2011年万福生科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中表示其利润并没有下降,同时还要好于同行业,因此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净利润的比例应该好于同行才对,这与其更正后的数据互相矛盾,因此其财务报表存在舞弊嫌疑。
(四)万福生科财务舞弊事件引发的反思
1.企业自身的反思
公司应该注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强化自理。万福生科的内部股权集中,内部控制体系缺乏,这是其存在财务舞弊的根本原因。因此,作为企业应该不断地构建和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地保护投资人的根本利益,也只有不断地优化公司的治理,强化对公司的管控,才能推动公司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2.中介机构的反思
对于相关的保荐机构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不能监守自盗。证监会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保荐制度,对舞弊行为实行连带责任管理,强化对保荐机构的监管和控制,纯洁证券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健康发展。
3.监管机构的反思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源头的控制,对于企业的过市过会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实行问责制。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还要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对于违规的企业进行重点查处,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根本利益。
四、应对财务报表舞弊的主要措施
(一)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营现状会对企业管理者的诚信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也就进一步会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会计信息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状况的了解,这既有利于企业管理者熟悉企业的日常情况,又有利于审计人员判断企业管理人员的舞弊可能性。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还要不断地增进对企业内部制度的了解和描述,尽可能做到最真实的评价,找出企业的薄弱所在,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将舞弊违规行为揭露出来。
(二)设计和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
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因此,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应该针对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强化对信息的披露,降低企业内部舞弊的可能性。目前我国的上市企业的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各个环节都有涉及,因此,只有不断地保证内部审计的公正客观和独立,对于相关的审计程序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的设计和实施,做到内审独立,必要时还可以外聘审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预防和控制舞弊行为,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内部审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对于企业的一切运行,管理者都不能仅仅看到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这些现象看到企业发展运作背后的真实面目。要看到企业背后的真实面目,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保持一种职业的怀疑态度。只有不断地去怀疑,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揭露违规舞弊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实施调查和利用专家工作
在针对舞弊行为进行检查时,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不仅仅是要评价舞弊的概率和同谋程度,同时还要对审计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面对较为严重的舞弊行为,内部审计人员应该要善于通过外界的专家智慧来展开工作,邀请管理者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工作进行审计调查,这样就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更有利于发现和揭露违规舞弊行为。
(五)审计部门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审计部门是对企业进行违规舞弊审计的专业部门,应该时刻具备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往往会通过一些掩饰的方式违规操作,因此审计部门不能只看到企业运作的表面现象,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企业运行中本质,要敢于对企业运行中不合理的地方大胆地提出质疑,并带着这种质疑去不断地寻根究底,找出其真实的面目。只有审计部门时刻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才能有效地发现和揭露企业的舞弊行为,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六)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
分析性复核是在审计企业是否违规舞弊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程序和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所有的审计人员都能够掌握。这种方法对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它要求审计人员不仅仅是审计者,还是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精通财务分析还要精通会计分析以及前景分析等方面的分析,只有这样从多角度地去分析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才能正确地做出评价。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审计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并重视分析性复核程序,对于企业任何潜在的违规行为,都不轻易放过。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中。但是企业财务舞弊的行为也越来越多,所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这方面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上市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所使用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隐蔽,对于这方面的查处也就显得十分困难。因此,对于这些舞弊行为的查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
财务报表能够反映一个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上市企业应该针对自己的财务情况进行合理的自我分析,对于报表中的数据变动要有合理的说明解释,加强内部审计,及时纠正企业的不合理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地行使其权利,做到监督透明化,审计机构要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得投资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4.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四
201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8号)
ASC劳动服务公司(以下简称ASC)是1969年为解决主办企业职工家属和返城知青就业而创建的大集体企业,现有职工2058人,退休人员1415人,离休人员(地方企业调入)2人;企业账面资产总额13,696万元,账目负债总额27,024万元;企业已于1999年全面停产;其主办企业AS公司系中央,已于2004年实施政策性破产。
ASC是Z市的特困企业,职工生活、医疗和养老等矛盾十分突出,且呈激化之势,稳妥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基于企业的实际困难,实施关闭破产处置是理性的选择,按照国办发〔2011〕18号文件(以下简称18号文)精神以及相关的配套政策,测算的改革成本近40,000万元,资金缺口很大,严重困扰了相关人员。笔者认为,越往后拖改革成本将越大,改革的出路在创新。
一、厂办大集体改革形式的选择
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有三种形式,一是关闭,二是破产,三是改制。
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改革的方式,改制的目的是建立产权清晰、面向市场、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最终离开主办企业,完全走向市场。应实施关闭破产处置的是那些不具备重组改制条件或者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厂办大集体。
18号文件明确了,厂办大集体改制可以按照公司法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政策的相关规定执行。相比较而言,实施关闭破产的企业普遍存有资金缺口,因此实施的难度大得多。本文重点围绕关闭破产方式进行探讨。
二、促导地方政府尽早出台应由政府明确的操作政策
人员安置方式、经济补偿标准和社保衔接以及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是厂办大集体改革过程中涉及职工权益的核心环节,相关的费用是改革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这一块事务,如果没有相对统一的政策,容易催生职工的攀比,加大工作推进的难度。18号文已对人员安置方式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经济补偿标准和社保衔接则更显重要。
(一)经济补偿标准应由属地分类明确
央企所属企业主办的厂办大集体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因此,由中央企业总部直接分类指导确定补偿标准的难度很大。属地指导的情况就大不一样,有成套可以借鉴的统计数据,由属地政府做出原则的指导相对容易,便于操作,也符合职工的心理。
ASC有在职职工2058人,经济补偿的标准是引用地方国企改革的标准还是严格执行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有争议,另一方面,属地国企改革的标准定位在2002年的社会平均工资684元∕月,劳部发〔1994〕481号文件规定的是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ASC所在地2010年全市平均工资为3026元∕月,市区最低工资为1020元∕月;ASC在职职工除去按18号文件规定的再就业困难职工享受30年工龄以及地方4050人员待遇外,自谋职业实施经济补偿的只有841人。这部分人群如果按照684元∕月(属地国企改革的标准)计算直接改革成本为1,006万元,如果按照3,026元∕月(全市平均工资)计算直接改革成本为4,449万元。标准定高了,一是改革成本大,二是容易产生误导以为改革越到后面越划得来,标准低了又没有关注到弱势群体。市区最低工资则比较合适,以此为依据,补偿金为1,501万元。
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资委和财政局出台的《关于落实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职工安置政策和操作办法的实施细则》和《关于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补充意见》把补偿原则、标准做了具体定性规定,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种类进行选择和操作。
(二)促成属地政府出台专门的社保衔接政策
东北地区的改革试点现实,社保衔接是关系职工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由此形成的改革成本已超过总成本的一半。
ASC的情况是,(1)历史拖欠统筹性保险费8,282万元,其中拖欠养老保险6,423万元,拖欠失业保险费757万元,拖欠职工退休个人替企业垫缴的养老保险费412万元,拖欠医疗保险费690万元,(2)改革需要预缴的统筹性保险费19,734万元。其中,按照18号文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30年工龄)人员550人,按照地方的标准需缴纳统筹性社会保险5,433万元;再就业困难(4050人员)639人,需缴纳纳统筹性社会保险8489万元;已离退休人员1487人,需缴纳统筹性社会保险5,812万元。社保转接总计需要28,016万元。
显然,按照现行的社保衔接办法大大推高了改革成本。其中的一些科目值得商榷,主要包括,(1)已离退休人员的预留按核定基数28%的比例预留10年已经大大超过了国企改革时25%的比例预留10年折半计算的标准,(2)预留的保险需按照15%的年递增比例预缴,超过了GDP的增幅,(3)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含30年工龄)人员内部退养相当于办理提前退休,视同承认预缴两费一金。
社保衔接关键是实事求是的根据厂办大集体的特殊情况,建立与中央政策无缝对接的地方操作办法。
三、确定债务的边界和清偿的原则
厂办大集体的债务主要应包括拖欠职工债务、拖欠经融机构债务和经营性债务三类。
(一)对拖欠职工债务的界定与处置思考
厂办大集体拖欠职工债务的情况十分复杂,由于政策的差异使得有的科目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加之时间一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ASC拖欠职工债务的情况主要是:(1)拖欠职工工资1,421万元,(2)拖欠职工集资款277万元,(3)拖欠职工独生子女费54万元,(4)拖欠职工医药费1,666万元,以上合计3,418万元。
模棱两可的是住房公积金等制度,按照什么标准和比例很难说清,哈尔滨市将企业拖欠职工债务定义为拖欠职工工资和集资款等5个方面,并对5个方面的内容做了相应的界定,同时还提出当企业出现无力支付拖欠职工债务时,应采取协商化解形成债务处理协议的方式解决。这种地方规范的方式,操作性相对好一些。
拖欠职工债务的清楚涉及到维护职工合法利益问题,应将拖欠分类排序,认真界定,分别对待,尽力清偿。
(二)拖欠金融机构债务的处置
ASC拖欠金融机构的债务5,974万元(未进行利息确认),债权人是资产管理公司。债务的形成是工商银行等四大行将其不良贷款打包卖给了资产管理公司。
18号文件和国发明电﹝1998﹞4号文件均有保全金融机构债权的意见,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工作有三种类型,一是改制,二是关闭,三是破产。实施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一般都存有资金缺口,对其金融债务理应按照关闭破产清算程序来处理,考虑到金融机构的利益,可以核销其相应的资本金。对于实施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拖欠资产管理公司债务的情况,也应该明确清偿的上限不得高于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债权的成本。对于改制的企业严格按照国发明电﹝1998﹞4号文件的精神办理。这样,既保证了不偷逃金融机构债务,又有利于厂办大集体改革。
(三)经营性债务的处置
ASC的经营性债务5,282万元,且账龄均在8年以上。对于实施关闭破产的厂办大集体理应按照关闭破产清算程序的要求进行清算,也可以《民法通则》有关债务失效的规定予以处理。
四、确定资产的边界和处置的原则
产权关系不清晰一般指确权不清晰,厂办大集体企业不仅产权不清晰,占用国有企业资产的边界不清晰,还存在占有应划转的边界也不清晰,ASC的资产质量很差,账面资产总额13,696万元中,流动资产11,078万元,除部分存货和债权预计可变现200万元外,其余债权资产账龄均在十年以上,难以收回变现;固定资产净值2,618万元,剔除不良资产(土建护坡等),预计可变现的仅有房屋资产,净值约1200万元,预计可变现240万元。此外,尚有不规整的划拨土地64,128平方米,通过运作预计可以变价2,180万元。两项合计可以实现收入2,620万元。
ASC占用其它国有土地8宗,7宗划拨土地、1宗授权经营地,共计53,545平方米,其中授权经营地7899平方米,变现操作手续复杂难度大。7宗保留划拨土地预计实现变价1,552万元。ASC的主办厂实施的是分立破产,ASC目前占用的8宗国有土地均已分立到新的企业,不再是主办企业的土地。需要协商解决。
五、确定社会职能移交和清算注销的原则
厂办大集体与国有企业一样,也承担了一部分社会职能。ASC的2名离休人员管理移交约需100万元,退休人员管理职能移交、档案管理移交、党团组织关系移交等社会职能移交约需139万元,生活水电网改造和住户“一户一表”改造等费用约需793万元。以上合计月1,032万元。
把上述问题梳理完成,理应进行全面的关闭清算,并及时办理厂办大集体的工商注销手续,以免产生新的节外生枝事项。
六、资金方案的确定
(一)经济补偿资金来源
按照18号文件规定,厂办大集体净资产不足以支付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其中,对中央下放地方的煤炭、有色、军工等企业兴办的厂办大集体,中央财政补助100%。
ASC的净资产为负值,因此解除在职集体职工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应由主办国有企业、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由于ASC的主办企业是中央下放的军工破产企业,中央财政将补助100%。这其中应该包括用协议保险的方式代替经济补偿方式所支付的费用。由于企业属关闭行为,内部退养方式也应该有一个终结,因此,也应该包括这部分人员的补偿金。
(二)资产、债务的处理
ASC已是严重的资不抵债,运作的目的在于用存量资产尽可能的冲销负债,剩余的确实必须支付的改革成本只能在国资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地方政府商相关的中央企业妥善处理。
1.存量资产变价
通过地方政府减免相关的税费,预计可以变现2,620万元。
2.金融机构负债
按照清算的程序,金融机构债务应优先受偿,也基于企业负债存有抵押行为,为妥善处理问题,请国资部门协调,按照资产管理公司取得债权的成本清偿的原则,清偿1672万元。
3.拖欠职工债务
存量资产支付金融机构债务后,剩余的只有948万元,被占用土地的国有企业负责支付预期变现的1,552万元,两项合计2500万元,为稳步推进厂办大集体的改革工作,以全部用于职工债务的分类清偿为妥,对于拖欠的工资、集资款、职工退休个人替企业垫付社保费、拖欠职工医药费和拖欠职工独生子女费按照分类,采用不同的打折清偿的方式予以和解,综合清偿率为65%。
4.拖欠的社会保险处理
养老保险欠费只能依据18号文件通过报请核销的办法处理。
5.统筹性预留问题
内部退养和协议保险人员以及已离退休人员的预留的保险费为19,734万元。其中,内部退养和协议保险人员按照经济补偿的方式可以获取补偿金约为6,000万元,应该由中央财政补助。离退休人员的费用至少应该比照国企关闭破产的比例和方式操作,这样的差额约为3,000万元,其实,在18号文件以及以前的有关厂办大集体改革文件中均未有预留的意见,如果取消这个项目也是合理的,养老保险的原则是在职期间为退休期间做贡献,而不是用企业在职人员供养离退休人员的概念。余下的部分只能依靠地方政府创新手段,相关央企积极配合妥善处理。
6.社会职能的移交管理
ASC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应由地方政府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所在城市的社区机构接收管理,凡符合城市居民对敌生活保障条件的,应按规定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其生活水电“一户一表”改造也应一并由地方政府明确纳入城市居民水电管理系统。
(三)组织与领导
基于ASC的主办企业是下放地方管理的军工破产企业,因此,其改革的组织与领导应由所在地的省级国资管理部门商原主管的军工集团公司处理。并可委托相关的存续企业管理改革的日常工作。
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五
2013年07月15日 10:46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8期上 作者:江春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提要: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原标题: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比较普遍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夏,使许多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会计人士和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要使企业具有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方便他们更有利的决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国内权威的学术机构主要从会计信息特征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这两个方面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准则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八个方面。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又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定义为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总和,相关性和可靠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在会计领域内,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没有准确地、如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合规性和真实性,即那些违反了专业标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才被认为是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
(一)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建立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制约的运行机制。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一股独大”现象大量存在于上市公司,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有效地运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中转移利益到他们自己的手中,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了广大的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影响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源头上失去了应该具备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董事会本身的功能缺陷,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内设机构欠缺,外部独立董事缺位等问题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ST猴王、郑百文的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二)会计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对企业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进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因受到企业各因素的干扰,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外部审计虽然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却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此外,国家监督机构众多: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或重复监督,或监督空档现象,造成执法尺度不一,力度不够。社会监督中,由于各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样,有些机构所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就容易受到怀疑。
(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专业技能和知识都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难以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无视企业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对他们发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来修补漏洞,进而完善制度,反而直接参与贪污、盗窃资金、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活动。会计从业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处理会计业务时难以按照会计道德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Schein(1988)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能够被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但是,我国企业文化没有到位,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氛围。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一味讲求人际关系,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处理人事关系,甚至会导致人治代替法治的状况。一些企业管理者无视企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授意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虚假会计信息是由业务素质低的会计人员造成,但在很多时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了给自身谋求某种利用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关注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2006年Hollis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结合起来,这可以起到相辅相成,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控制环境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前提。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保证。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季侃和陈艳(2011)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倾向于促使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二)风险评估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它通过目标的确认和分解,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各种变化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
(三)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控制活动是指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直接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失真的可能性。
(四)信息与沟通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信息与沟通是指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合理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有关层级进行分配,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然后及时加以改进。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我国对公司的监督主要有: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以及外部的独立审计。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可以促进企业为完善内部控制而积极响应内部法规建设,从而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是加强公司治理首先应改善公司股权结构,通过资本市场弱化内部控制人控制现象,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机制,使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规模大的公司应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通过独立运行的方式行使其对董事、经理、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三是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降低经营者的舞弊现象,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能够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检查程序的有效性,为实施内部控制和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的相关部门应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应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招聘程序,员工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能力-岗位相符的人员。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知识和技能。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另外,制定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提高更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防范和发现舞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09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对计算EVA的方法作了特别规定。一个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应该定期地对不同岗位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对于业绩优秀者给予奖励;相反,应该惩罚业绩不佳的员工。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可以在无形中来约束企业和企业人员的言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只有每个员工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因为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领导地位,他们对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领导者素质的不断完善将促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从公司这一角度来说,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虽然都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有缺陷,会计信息失真也时常发生,因此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公司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内部控制开始的,一切的经营业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最好的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6.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策略 篇六
一、会计电算化舞弊方法
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智能性高、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其舞弊的手段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篡改输入。该方法是通过在会计数据录入前或处理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篡改来达到舞弊目的。包括虚构、修改、删除业务数据行为。会计数据要经过采集、记录、传递、编码、检查、核对、转换等环节进入计算机系统,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员都有可能篡改数据。
(2)篡改应用程序。该方法通过对应用程序的非法修改达到舞弊目的,如通过对维护程序或直接通过终端来修改文件中的数据,或暗中加入隐藏程序。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从原始凭证录入到会计报表的生成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产生错误或被修改,计算机就会以错误的方式处理所有业务,一旦系统被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后果不堪设想。
(3)篡改输出。指通过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报表送给竞争对手,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行为,从而达到作案目的。
(4)其他舞弊方法。如违法操作,即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或不经允许就上机操作,改变计算机的执行路径;或通过物理接触、拍照、拷贝、复印等方法来舞弊。
对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评价内控制度,关注舞弊环境。内控制度是控制舞弊的有效措施。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对会计电算化内控制度进行评估,并进行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测试,通过测试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点,确定被审单位可能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手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技术性审查和取证。其次,审计人员应关注容易引发舞弊的途径,确定审计重点。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者主要通过输入、输出、程序等途径入侵系统的,审计人员应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及策略对舞弊的高发地带进行重点审计。
二、系统输入类舞弊的审计
会计电算化输入环节是会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的入口,也是舞弊发生频率最高的环节,当被审单位系统内部控制的弱点比较明显时,比如,职责分工不明确、接触控制不完善、无严格的操作权限以及系统自身缺乏核对控制等环节,就可能出现下列舞弊行为:舞弊人员将假的存款输入银行系统,增加作案者的存款数额;将企业账号改为个人账号以实现存款的转移;消除购货业务凭证,将货款占为已有等等。
审计人员应重点收集输入环节的审计证据,以捕捉舞弊迹象。如原始数据文件和业务中有疑问的数据记录;记录有关数据的介质,如磁盘、光盘和磁带等;系统运行记录,如修改的审计线索记录、日志记录、异常报告以及错误运行记录等等,并采取以下实质性检查方法:
第一,应用传统方式审查手工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合法性。首先,审计人员应抽查部分原始单据,重点使用审阅法确定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判断原始单据的来源是否合法,其数据有无被篡改,金额是否公允等,
其次,采用核对法,将记账凭证的内容和数据与其原始单据的内容和数据进行核对,审查计算机处理的起点是否正确。
第二,将人工控制审查和计算机自动校验审查相结合,测试数据的完整性。审计人员模拟一组被审单位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输入,使该系统在审计人员的亲自操作或者控制下,根据数据处理系统所能达到的功能要求,完成处理过程,得到的数据与事先计算得到的结果相比较,检验原来数据与现有数据之间有无差异,并且输出差异报告。
第三,对输出的差异报告进行分析,核实例外情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或涂改行为。
三、程序舞弊类的审计
程序审计是电算化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要内容,此环节舞弊的隐匿性极强,舞弊人员通常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有的甚至精通计算机。常用的手法是采用截尾术、隐藏逻辑炸弹、活动天窗等,对系统的破坏性也极大。当被审单位电算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分离不恰当,如程序员兼任操作员;系统开发控制不严,如用户单位没有对开发过程进行监督,没有详细检查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被留下“活动天窗”或埋下“逻辑炸弹”,系统维护控制不严,如程序员可随时调用机内程序进行修改;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操作员可以接触系统的源程序及系统的设计文档等,表明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弱点,极有可能为舞弊者提供便利,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审查程序编码;核对源程序基本功能,测试可疑程序,如果是非法的源程序,就是被埋下了“逻辑炸弹”和“活动天窗”。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程序的设计逻辑和处理功能是否恰当、正确,以检查是否存在“截尾术”舞弊。
第二,进行程序的比较。将实际运行中的应用软件的目标代码或源程序代码与经过审计的相应的备份软件相比较,以确定是否有未经授权的程序改动。
第三,使用特殊数据进行测试。审计人员应采用模拟数据或真实数据测试被审系统,通过系统的处理来检查系统对实际业务中同类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对错误数据的鉴别能力。审计人员要根据测试目的确定系统中必须包括的控制措施,检查其处理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第四,追踪非法编码段。使用审计程序或者审计软件包,对系统处理过程进行全方位或某一范围内的跟踪处理,得出的结果与系统处理结果相比较,以判断系统是否安全可靠。并追踪那些潜在的可能成为其他目的所利用的编码段,追查由此可能获取的收入。
四、系统输出类舞弊的审计
该类舞弊的主体除了内部用户外,大多为外来者。他们主要通过拾遗、破译密钥、篡改输出报告、盗窃可截取的机密文件等手段作案。当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以下弱点:(1)输出控制不健全,如对废弃的打印输出信息没有及时送到指定的人员手中。(2)接触控制不完善,如无关人员可随便进入机房,无专人保管系统输出的数据磁盘,或虽有专人保管但无借用手续。(3)传输控制不完善,如网络系统的远程传输数据没有经过加密传输,容易被截取。此时应该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警惕,并采取以下对策审查输出类舞弊:
第一,检查无关或作废的打印资料是否及时销毁,暂时不用的磁盘、磁带是否还残留数据。
第二,审查计算机运行的记录日记和拷贝传送数据的时间和内容,了解访问会计数据处理人员,分析数据失窃的可能性,追踪审计线索。
第三,向计算机重要数据的管理人员了解原始备份文件和拷贝的内容,分析特殊的舞弊线索。
7.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七
目前,会计舞弊的现象越来越多,会计舞弊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该采取什么措施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论文吧。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传统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消费结构,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它极大地加速了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内深层次的制度变革与创新,会计领域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的手段与方式也正悄悄发生变化。在信息时代,由于电子网络的发展,伴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信息处理中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它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负担。不仅如此,电子计算机还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电子计算机亦是如此。网络的最大优点开放性与共享性恰恰是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会计工作的最致命的弱点,会计舞弊也显得更加频繁和隐蔽,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本文就会计舞弊原因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8.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八
近年来,信息失真使会计舞弊成为学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议题。运用规范性找出企业会计舞弊动机与舞弊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提炼出界定企业会计舞弊倾向的基本模式,以期为审计计划的制订提供一个基本的框架。
关键词
会计舞弊倾向 不当利益取向 利益冲突
1 会计舞弊倾向与不当利益取向――有关概念的提出与约定
1。1 会计舞弊倾向
所谓会计舞弊,是指违反公认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有关、法规而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予以故意的错报或遗漏,或故意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产生错报或遗漏。根据舞弊主体的不同,会计舞弊可分为管理当局舞弊和员工舞弊。为寻找舞弊动机与舞弊形式之间的内在关联,我们现在引入“会计舞弊倾向”这一概念。会计舞弊倾向是指企业在实施会计舞弊的过程中,倾向于采取何种舞弊手段以对企业财务报表诸要素在价值量上施加人为的从而达成其舞弊企图,这种人为的影响表现为会计要素金额的高估和低估。这一概念的引入能很好地将审计人员的审计目标和被审单位的特定的舞弊动机与手段联系起来。因此,若审计人员能在审计准备阶段对被审单位特定的舞弊倾向予以界定,则必将使审计计划制订得更具针对性,从而极大地提高审计人员收集审计证据,实现审计目标的效率与效果。
1。2 不当利益取向
依据企业,企业被看作是多项生产要素间的合同集,各契约当事人之间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着利益冲突。此外,企业中还存在着另外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利益关系,即企业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因税收征纳而引致的利益分配关系)。我们将导致企业管理当局以及员工存在特定的舞弊倾向并实施特定会计舞弊行为的内在动因称为舞弊主体的不当利益取向。不当利益取向分为管理当局的不当利益取向和员工的不当利益取向。由于上述三大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从而决定着舞弊主体不当利益取向的多样性,并最终决定着舞弊倾向以及舞弊手段或形式的多样性。
9.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 篇九
此事件起源于2011年1月13日,纳斯达克市场向新兴佳发出退市警告,表示该集团未能及时向纳斯达克市场提交有关2010年12月完成的财务重组相关情况。这造成辽宁新兴佳股价从每股9美元最终跌至不到70美分。当时,新兴佳表示,已经及时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在起诉书中,新兴佳方面表示,公司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上市而受到了纳斯达克交易所管理人士的不公对待,同时“程序上有缺陷是武断与任意地调查,并且匆忙作出决定的”,“公然带有歧视性”,目标就是摘牌中国公司。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分析此事称,按照当前公布的事件起因来看,纳斯达克对于新兴佳的处罚过程不是非常透明,处罚依据较为模糊,且存在处罚过重的嫌疑,如果新兴佳能够充分地向法官说明上述事实,那么案件诉讼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新兴佳可能被贴上不遵守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法律法规的中国公司群体中一员的标签,这将非常不利于法官做出公正裁决。
中国企业
在美上市遇难题
此事件的起因是中国企业在美上市所采用的反向收购的方式。反向收购又称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的股份控制该公司,再由该公司反向收购非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业务,使之成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而原非上市公司的股东一般可以获得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李胜茂认为,美国证券市场是以完全披露信息为基础的,如果新兴佳通过反向收购方式上市仅是为了规避上市时的信息披露义务,那么其就很有可能存在纳斯达克指控的违规行为;如果仅是将这种行为当做一种正常的上市途径,那么违规的可能性就较小。
新兴佳只是大约400家通过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中的一员。美国证监会2011年6月警告投资者购买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公司的股票,称它们可能有“欺诈及其他弊病”的倾向,并称“调查发现数十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问题”。
10.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 篇十
一、我市开展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情况综述目前,我市各级财政部门试行的会计委派制度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财务总监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授权财政部门派驻单位履行整体财务活动监督职责的人员,派驻财务总监的对象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数额较大的单位和使用财政资金数额较大的单位。我市从1999年11月开始探索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工作以来,至目前为止,全市共成立7个派驻财务总监管理专职机构,共向60个市(县)直行政事业单位派驻专(兼)职财务总监40人。根据《xx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管理办法》(梅市府办[2002]23号),财务总监行使的职权主要有:监督单位是否按照《会计法》设置会计帐簿、记录会计凭证、形成会计报告,监督单位财务管理,监督单位收支预、决算方案的编制;监督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申请及其二次分配方案;监督单位预算、追加预算、基建资金、专项资金的二次分配方案的执行情况;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情况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监督单位依法取得、使用、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罚没收和国家专项资金、监督单位国家财产的占用和使用,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监督国有资产使用费的收取、缴交和管理。二是乡镇会计集中核算。其具体做法是“集中核算,统一帐户,分户管理,权属不变”,即统一使用核算中心在银行开设的一个帐户,注销镇属各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各个帐户;取消各个部门的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每个部门重新选任一名报帐员;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独立核算为统一核算,变统收统支为报帐制。目前全市共有32个乡镇试行了乡镇集中核算的改革模式。三是村帐镇管。xx从2002年8月份起试行村帐镇管。该镇做到“统一一个帐户”,即注销各村在信用社开设的12个帐户,统一使用镇开设的一个帐户;“取消一个岗位”,即取消12个村的会计岗位;“转变三个职能”,是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变独立核算为统一核算,变统收统支为“收支两条线”。在此基础上,做到“三个明确”:一是明确管理范围,12个村的所有收支均列入统管范围;二是明确资金的权属。凡纳入统管的各村资金,其资金的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仍归属各村不变;三是明确统一会计核算。各村所有资金的具体收支、结算和资金的监督,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均由镇办理和承担。
二、我市会计委派制度改革的成效与不足我市试行的三种会计委派制度改革模式,是深化财政改革的产物,在其运行这段时间以来,取得了如下成效:
1、向行政事业单位派驻财务总监后,较好地加强了财政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保证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入库,有力地履行了监督职能,防止贪污、挪用、转移资金,公款私存等不法行为及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杜绝虚假会计报表,会计信息质量显著提高,财经法纪得到较好贯彻,同时,派驻单位会计人员的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2、乡镇会计进行集中核算和实行村帐镇管后,一是健全了帐务,堵塞了漏洞。实行集中核算后,由乡镇所属部门(村)都有帐户变成只有一个收支总帐户;由分散管理、独立核算变成集中核算、统一管理,这就有利于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地解决了过去财务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乱收滥支等问题,克服了干部与干部之间互相猜疑、闹不团结的问题。二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后,通过日常会计核算,对各部门(村)的财务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有效地堵塞了不合理的开支。三是保证了乡镇和村委正常运转和人员工资及时发放。我市试行会计委派制度改革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财务总监的监督权力较难得到有效落实。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以及部分单位存在有较大的抵触情绪,财务总监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行使正常的监督权力。二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虽然较好地履行了监督职能,但是,目前有相当多的会计核算中心,都是利用乡镇财政所人员完成各项业务,这样中心处理的收支业务就难免受到乡镇领导的左右。另一方面,各单位资金的构成比较复杂且大部分是专款,如水利、农业、国土、政法、教育、计生专款等。目前贫困地区乡镇在资金拮据、周转困难的情况下,对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较为迫切的愿望,如果对项目的论证不够周全,决策不尽科学便随意使用各单位暂时闲置的资金盲目上马,必将长期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这样既违反财经纪律,又必然引发财政风险,贻害无穷。
【会计舞弊防范的思考—以xx生物制药公司为例】推荐阅读:
会计舞弊的外部防范与治理问题浅探10-02
美国上市公司典型舞弊案及特征09-02
财务报告舞弊09-29
浅谈财务报告舞弊手段及识别方法09-03
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07-03
浅谈防范农村信用社的会计风险11-01
财务会计核算风险与防范策略论文07-14
会计信息质量提高思考会计信息论文会计论文11-02
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变革的思考论文08-12
迈入21世纪的会计改革思考毕业论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