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2024-07-15

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共9篇)(共9篇)

1.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准备】

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

【教学地点】

多媒体综合电教室。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

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 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

4、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

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

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

3、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

指导学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

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

(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

2、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第二题1小题。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

1、看第二幅图,提问:现在我们的小蝌蚪跟第一幅图模样有什么不同?

2、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3、再读。(指名个别读)

4、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

述:因为小蝌蚪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于是想到自己也该有妈妈,但又不知妈妈长得怎么样,所以就游过去问。

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

5、根据讲读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呢?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的哪儿要读重音;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

生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回答,师板书。

3、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

(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前一后要用追;二是,体现出了它们以为找到了妈妈时的高兴、迫切的心情。)

4、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

(让学生划出文中语句并读一读)

5、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

6、轻声朗读第四、五两段,指导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到底有没有找到妈妈呢?他们的妈妈究竟是谁呢?它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生联系图及有关句子回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征,还有前面鲤鱼妈妈讲的四条腿,宽嘴巴,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全面了,也就可以找到妈妈了。)

7、第四段主要讲了什么?先读再说。(自由读后再指导学生说出段意)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

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全文。

2、完成课后第一道题。

3、完成课后第三道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看图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

(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

3、指导完成课后第二题。

二、指导有感情地分组朗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观看生字表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学习生字。

3、难写、易错字形分析:

塘:共13画,第八画右边要出头,第10笔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里面的 不要多写一撇。书空。

龟:共7笔,上边是,下边是 不是电。书空。

裳:共14画,下边是衣。

鼓:右边是支不是 也不是,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4、运用测试及书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四、总结课堂

【课后记】

提起科学,我们可能会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其实,只要用心去想一想,留心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月亮阴晴圆缺,太阳东升西落;动物繁衍生存,植物开花结果;火车飞速奔驰,大桥横跨江河这里都包含着科学。

本组教材就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运用浅显的儿童化语言,采用生动形象的描写,介绍了工业、农业、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学常识。

本组教学伊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本组课文的朗读感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当然,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解读科学,解读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去阅读、感悟,去探索、发现。

教学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以下几项实践活动,为本组教学做好准备。

1、留心观察周围有哪些新型的建筑,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

2、对你认为很平常的事情,如:打雷下雨,农民喷洒农药,扔到高处的东西自动落下来仔细观察一下,想想看,这是为什么?

3、从本学期所学的生字中找出合体字,试着把它们的各部分分开,看看分开以后的各部分是什么字?

2.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反思参考1)

今天上午我给小朋友进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活动。在图片的帮助下,孩子们把小蝌蚪观察的清清楚楚,教学活动的要求只是让孩子们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及基本形态。而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的故事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让孩子们来扮演小蝌蚪,用自己扭动的身体来演示,活动从静态的观察演变到动态的身体演示,孩子们更加有兴趣地了解小蝌蚪的一举一动。(教师要有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和调整教学过程的能力)说到小蝌蚪长大后能变成青蛙,孩子们对青蛙这个小动物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讨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喜欢吃什么、有什么本领等。孩子们跃跃欲试地想跳一跳,我就调整了今天的户外活动内容,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青蛙跳,孩子们体验到青蛙抓害虫是多么的辛苦。同时也激发幼儿热爱青蛙、保护青蛙的情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适量的引导,使活动推向高潮。

(教学反思参考2)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朗读的机会,让他们享受朗读的快乐。《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以对话为主,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进行个别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因为朗读是学好课文的前提,而读好课文必须是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之上才能完成的。这样一来,读中感悟,悟中激趣,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令学生们兴致盎然。

(教学反思参考3)当孩子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非常感兴趣。怎样有效地利用第一课时孩子的新鲜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

本课的开始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见过小蝌蚪的孩子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孩子就会边看图边说出很多关于小蝌蚪的知识。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在孩子说了很多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后,抓住小蝌蚪的外形,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励孩子们进行朗读比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欢。受到了老师的鼓励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孩子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能力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3.二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3.课件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

4.巩固识字,找朋友。

阝 辶 女 丁 扌 支 夷 可页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播放课件,多种形式读好课文。1.细读第一自然段。

A.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B.理解“一群”的意思,通过“一只”、“一群”进行比较,知道“一群”数量多,并用“一群”说话。

2.看图读二、三自然段。

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很热情,但有点着急。鲤鱼:亲切。乌龟:和蔼。

学生分角朗读,戴上头饰表演朗读。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A.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B.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亲切、慈爱)4.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

四、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五、巧设悬念,课外延伸

4.《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四

小蝌蚪的成长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3-55页。教学目标

1.借助数线和计数器,进一步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多位数减法的计算道理,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把连续退位减法转化成不退位减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3.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

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及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计数器。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训练

用竖式计算:587-129= 427+138=

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预习交流

1.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小蝌蚪要变成青蛙得经历很长一段时间。说一说你对青蛙有哪些了解呢?

课件出示情景图。

在100只蝌蚪中,一般只有20只左右会变成青蛙。我们要保护这些保卫庄稼的小卫士。

2.提问:通过预习你有哪些收获?

3.小组内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筛选出共同的问题。

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问题一:东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2.小组内交流算法,派组员汇报。(1)用数线的方法

(把减数89想成80和9,先用被减数412减去80等于332,再用

332减去9等于323。)

(2)用计数器

(在计数器上先拨412,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十位上借“1”当10,到个位上是12减9等于3,十位上1个也没有了,从百位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4借1还剩3,所以等于323。)

(3)用竖式计算

(个位上的2减9不够减,从十位上借1当10,12减9等于3,十位上还剩0,从百位上借1当10,10减8等于2,百位上还剩3,所以等于323。)3.提问:个位上2减9不够减时,你们是怎样解决的?百位上为什么不是4?

4.板书:412-89=323(只)

5.提问:笔算三位数退位减法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

(3)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当10。

四、自主学习,展示交流

问题二:西池塘有多少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1.学生独立思考。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做。3.全班集体交流。板书:514-126= 强调: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4.出示课件

指名学生说说这样做对吗?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五、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第54页“试一试” 共同解决“没吹好的还有多少个?” 学生独自完成,让同学上黑板板书。300-76=224 2.提问:十位是0怎么办?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六、巩固内化,发展思维

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一练”第1、7、8题。

七、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好在哪里?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第54-55页“练一练”第2-5题。板书设计

小蝌蚪的成长

412-89=323(只)514-126=388(只)1 2 5 1 41 2 6 3 2 3 3 8 8 答:东池塘有323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答:西池塘有388只蝌蚪没有变成青蛙

5.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特点

(一)教材简析:《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几只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了妈妈的样子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应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课时内容预设:

第1课时重点读通课文,认识本课“我会认”中的13个生字,学习课文第1节,了解小蝌蚪的特点。

第2课时学习课文第2~6节,了解大青蛙的特点以及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3课时学习课文,了解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朗读课文总结导行,完成书面作业,会用“已经”说话。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历程中,逐渐发育成青蛙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几经曲折最后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

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蝌蚪、大青蛙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朗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会捉害虫。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做环保小卫士。4.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动作技能目标:

借助手指玩具,分角色演一演,使学生在朗读表演中,进一步理解词句的意思,充分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3.通过质疑、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

(一)教法:

1.采用变序教法,可抓住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想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学习哪一部分。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多元智能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悟、朗读表演、唱一唱、画一画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二)学法:

重视学生的个体参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我为本课预设的学法是:

1.探究法:学生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知识,获得成功的愉悦。

2.合作讨论法:在解决问题时先自己找答案,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三)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青蛙和小蝌蚪的贴图。

2.学生准备鲤鱼、乌龟、小蝌蚪、青蛙的手指玩具。

(四)板书设计:

采用贴图式板书,直观、形象,符合儿童心理特征,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课外学习资源搜集与处理:

1.课前请学生搜集有关小蝌蚪与小青蛙方面的常识与图片。

2.提供小蝌蚪生长过程的图片一组,让学生按顺序贴图并进行说话训练。3.自制拇指玩具一套,准备自己分角色朗读。

4.课后提供课外相关学习资料三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流程: 第1教时

(一)出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1.读题

2.质疑:①小蝌蚪长什么样?②它的妈妈是谁?长什么样?③小蝌蚪是怎么找到妈妈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生字表二中的拼音老师)

2.读给同桌听,互相正音。

3.看连环画,找到相应的小节,一起读一读。4.自由选择文中的一个小节读给大家听。

(三)学习生字

见PPT 会认字

塘、脑、袋、灰、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披、鼓 会写字

两、哪、皮、跳、就、肚、孩、生字组词

塘 táng 鱼塘yú táng 池塘chí táng 脑 nǎo 大脑dà nǎo 脑袋nǎo dai 头昏脑涨 袋 dài 袋子dài zi 一袋yī dài 酒囊饭袋 灰 huī 灰色huī sâ 灰心huī xīn 万念俱灰 哇 wā 好哇hǎo wā 哇啦wā lā

教 jiào 教室jiào shì 教育jiào yù 因材施教 捕 bǔ 捕鱼bǔ yú 捕蝉bǔ chán 捕风捉影 迎 yíng 迎接yíng jiē 欢迎huān yíng 曲意逢迎 阿 ā 阿姨ā yí 阿婆ā pï 刚正不阿 姨 yí 阿姨ā yí 姨妈yí mā

宽 kuān 宽阔kuān kuî 宽大kuān dà 宽大为怀 龟 guī 乌龟wū guī 海龟hǎi guī 龟年鹤寿 顶 dǐng 头顶tïu dǐng 山顶shān dǐng 灭顶之灾 披 pī 披衣pī yī 雨披yǔ pī 披红挂绿 鼓 gǔ 敲鼓qiāo gǔ 打鼓dǎ gǔ 一鼓作气 两 liǎng 两岸liǎng àn 两岸liǎng àn 一刀两断 哪 nǎ 哪座nǎ zuî 哪儿nǎ er 皮 pí 皮袄pí ǎo 牛皮niú pí 皮开肉绽 跳 tiào 跳高tiào gāo 跳远tiào yuǎn 上窜下跳 就 jiù 就是jiù shì 就来jiù lái 一挥而就 肚 dù 肚子dù zi 肚子痛dù zi tîng 小肚鸡肠 孩 hái 孩子hái zi 孩童hái tïng 填空过渡:(有)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游。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小蝌蚪长什么样的呢?出示第一节课文,自由读、指名读读。2.根据课文内容同桌合作画一幅画。

3.对照课文,评一评画得对不对,为什么?(检测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4.朗读课文,表现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5.仿照《小蜻蜓》的曲调,学唱歌曲《小蝌蚪》(小蝌蚪真可爱,黑灰身子大脑袋,甩着长尾水中游,游来游去多快活!)

(五)课后延伸

1.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大青蛙)

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我们下节课再学。课后请去搜集关于青蛙方面的知识。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1.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展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如:读生字说说记字好方法;读课文说出小蝌蚪的样子;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的图画;唱上节课教的儿歌等等)

2.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可爱的样儿,那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构建问题情景。这节课就围绕这些学生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学习、研究。

(二)围绕问题,探究学习

学生想先深入了解哪个问题,就先学习哪一部分。问题1: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怎么样?

1.自由朗读2.3.4小节,先把所有写小蝌蚪妈妈样子的词句用横线划出来。再四人小组内交流,看看是否找对找全。讨论一下怎样连起来说说青蛙的样儿?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3.研读描写青蛙样儿的句子,感悟“披、露、鼓”等用词的准确、生动

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知道青蛙是种有益的动物,我们要保护小蝌蚪和大青蛙,做环保小卫士。

朗读句子,体会青蛙的美,表达大家对青蛙的喜爱之情。4.学唱歌曲《青蛙妈妈》,记住青蛙特征,积累好词。

(自编歌曲:大青蛙四条腿,披着绿衣露白肚,鼓眼睛儿宽嘴巴,捉起害虫顶呱呱。)5.对比朗读写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特点的话,知道他们的样子不一样,这是小蝌蚪要找妈妈的原因之

一、问题2:小蝌蚪是怎么找妈妈的呢?

1.由读读2.3两节,边读边想,你能自己读懂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需要请教大家? 2.重点理解:

(1)小蝌蚪为什么忽然想到要找妈妈?(这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另一个原因。)

4(2)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作自己的妈妈了?(知道鲤鱼妈妈、乌龟妈妈介绍得不够全面。)

3.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再现找的过程(请几位小朋友戴上拇指玩具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表演中随机理解:迎上去、追上去)。

4.小蝌蚪最后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齐读第5节,体会见面时的情景。

抓住青蛙妈妈的话“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质疑,可引出下一个问题情景,即:问题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三)复习巩固,完成书面作业。

1.课文中的生字,还记得吗?谁来领大家读一读?

2.“迎”和“追”两个字相同在哪些地方?(偏旁相同,笔顺规则相同,都有走过去的意思。)走过去的方向一样吗?(迎:面对着走过去。追:从后面赶上去。)

3.口头填空:荷叶上()着一只大青蛙,()着碧绿的衣裳,()着雪白的肚皮,()着一对大眼睛。

4.学习生字“什、么;变、条”:读字组词,交流记字好方法。先描红再看老师范写,体会书写要领,最后独立书写。读句子:不知什么时候,小蝌蚪的那条长尾巴变短了。

(四)课后延伸,请大家课后去搜集有关小蝌蚪生长变化方面的知识与图片。

第三教时

(一)复习引入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学生简要交流所搜集的信息。2.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全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描写小蝌蚪形体变化的句子。2.给小蝌蚪形体变化过程图标上序号。

3.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4.完成填空题: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腿,再长出两条()腿,后来尾巴变()了,最后尾巴()了,成了一只()。

5.读读说说:(用“已经”说话,可以先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训练,然后再进行开放性训练,如:小蝌蚪的尾巴已经不见了。它们黑灰色的身子已经变成了青绿色。它们已经变成了小青蛙。小青蛙已经会跳了。小青蛙已经会捉害虫了„„

书上作业:

练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句子。披着碧绿的衣裳 鼓着大大的眼睛 露着雪白的肚皮 甩着长长的尾巴 读一读,记一记。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三)总结导行: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四)课后延伸:

1.画小蝌蚪变化过程的连环画。

2.课后阅读所提供的学习资料。(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方惠珍的《小蝌蚪找妈妈》)

附板书01小蝌蚪→找→妈妈 ?问鲤鱼、乌龟?(青蛙)大脑袋先长后腿四条腿 黑灰色的身子再长前腿宽嘴巴 长长的尾巴尾巴变短披绿衣 尾巴不见露白肚 鼓眼睛

教学反思:

设计教学时能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和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帮助下,怎样找到青蛙妈妈的经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知识的热情,能自觉保护小蝌蚪和小青蛙,争做环保小卫士。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课始质疑和课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疑,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能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积极主动。人人参与阅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讨论的参与率达到80%。在交流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准确把握课文内容要点,一部分学生更能运用想像力,提出独创性见解。拓展延伸的文学欣赏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欣赏到了艺术的美,效果很好。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教与学的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其次,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关注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由于教师想全面体现新课标新理念,一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多,教学方式多,而学生积极性高,都想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时间很紧张。教师在以后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教材只是个凭借,应学会取舍,精讲精练,不要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既要要尊重学生,努力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又要根据学情及时调控,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

本课抓住两条主线教学,思路清晰。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它的身体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是第二条暗线变。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学就围绕着这两务主线展开了。思路清楚,就能很好地驾控课堂,孩子们在学的时候也轻松明白,兴趣盎然。

6.小蝌蚪成长记小学作文 篇六

我原来住在一个清澈的小河里,和伙伴们成群结队地在河里游泳,欢乐无比。啊!春天来了,和煦的阳光照要河面上,波光粼遴,我们可高兴了,甩着长尾巴来到美丽的浅滩上,生命的乐章在向我们奏响,我们躺在浅滩上,柔软的河水,仿佛就像母亲暖暖的胸怀,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不知什么时候,河边来了一群淘气的孩子,顿时,我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厄运将要降临在我们的身上。无知又自私的孩子一个劲的扔着易拉罐、石子……突然,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顿时水花四溅,不知道有多少兄弟命丧黄泉。天啊!人类真是太残忍啦!从这以后,我们天天都提心吊胆的,害怕极了!现在,几乎所有的兄弟都到九泉之下会合了。

7.小蝌蚪成长记读后感 篇七

杨红樱老师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她的《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一直深受大家喜爱,她多次被少年儿童评为“心中最喜爱的作家”, 年还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提名奖。所以这册书我和孩子都读得非常认真。

书中的主人公是两只小蝌蚪,他们都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一只叫小音符,一只叫小逗号,小音符是女生,小逗号是男生。读完这册《杨红樱童话注音本系列》之《小蝌蚪成长记》,觉得这个童话至少让我们感觉到了两种成长经历:

一、科普巧妙地融入童话,让孩子们在童话中轻松了解了小蝌蚪是如何蜕变成青蛙王子的。

最近刚看完彭懿老师翻译的《生命的故事 诞生了!》里面正好讲到了,书中有大量稀有大画面写真图片,展现了蝌蚪是如何从卵泡长成青蛙的。结合这本《小蝌蚪成长记》,更是生动地清楚了小蝌蚪先是长出两边后腿,再长出前腿,然后尾巴消失,最后长成青蛙。而青蛙之所以被称为绿衣卫士,是因为他的皮肤是绿色的,他是捕捉害虫的高手。

二、小音符个人情感经历的成长,更让我们感觉应该学会珍惜。

一条知道很多事情的鲤鱼精预言:“小音符,你只要一直往前游,你的青蛙王子在远方等你!”

小逗号出现的时候,我和希陀都不约而同猜到了小逗号长大了可能就是那个小音符要找的青蛙王子。但是小逗号是怎么成为青蛙王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紧跟小音符和小逗号去远方的脚步。

看他俩经过漩涡和瀑布两次大冒险,小逗号明知漩涡很危险还是勇敢地冲进漩涡救小音符,为了不被瀑布冲散,他们将尾巴紧紧缠绕在一起,互相鼓励,不离不弃,小逗号一直信守诺言,在见到青蛙王子之前,都会一直守护在小音符身边。

小音符也在他俩被吸进鱼肚子,明白自己已经冲出鱼口,依然义无返顾重返鱼肚,直到两人一起重获自由。太多太多感人的场景,让我们看清了两只蝌蚪生死不离的情谊一直揪心着,小音符怎么这么笨,很明显小逗号就是青蛙王子啊!

可是小音符一心只想着一路向前,寻找远方的青蛙王子,直到丰收的日子,经过蛙泳、歌咏、跳远、吃虫、跳高五场比赛,小逗号获得冠军,小音符终于发现:长得最帅、游得最快,歌声最嘹亮、吃害虫最多,跳得最高最远……原来说的就是小逗号,青蛙王子一直就在小音符的身边,和她一起长大,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故事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我和希陀也松了一口气,这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小逗号是通过五场比赛,获得五项全能冠军才成为青蛙王子的啊,这时,之前我们心中的疑问也找到了满意的 答案。

8.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八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摹和临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3.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重点和难点: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结合课文认识汉字12个。认识部首“目”字旁。

2.3.能根据课文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揭课题

1.猜谜语:“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这是什么?

2.板书:小蝌蚪完成板书:找妈妈(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根据提示记住课文内容。交流并板书:小蝌蚪长着,(),甩着()。

2.自学生字。

(1)师提出自学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再读课文,标上小节号。

(3)小组合作读课后的生字、词语。交流自己的.识字好办法。

3.游戏巩固生字词语。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叫号游戏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指导读句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按标点停顿。想想,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分别遇见了谁?(交流板书)

2.分节学习课文。

(1)交流并出示第二小节。

(2)交流并出示第三小节。

(3)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学习最后一节课文。指导读出青蛙妈妈高兴的语气。

3.再读课文,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根据回答出示生长过程图)。

4.分角色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最后两节。

四、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猜字谜。

2.给部首妈妈找孩子。

3.认识部首目字旁和月字旁。

学生交流:“目”字旁的字一般与眼睛有关。“月”字旁的字一散与身体有关:

4.给词语找朋友。

9.二年级数学小蝌蚪的成长教学设计 篇九

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课件、动物图片和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揭题。

小朋友们,老师说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吃虫叫“呱呱”。(蝌蚪)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篇和小蝌蚪有关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找?怎样找?找到了吗?)

二、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读课文,试着从课文中找到答案,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

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再指名学生开火车带读,要求每个词语读一遍拼音,读一遍词语,读对了全班跟读,读错了举手帮助他。

(2)去掉拼音再开火车读。

(3)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4)学习多音字“教”。

(5)学习“皮”字,讲解皮字的演变过程,给皮字组词。皮字加一个提手旁就是“披”,把兽皮盖在肩背上就是披。

2、检查和巩固生词。

游戏:我会读。

四、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这群小蝌蚪忍不住想见大家了!播放视频,它们生活在哪里?

2、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就是这样写的?(第一自然段)

3、谁来读一读描写小蝌蚪样子的句子。(指名读)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尾)

4、课文中这两个词语是用来形容小蝌蚪的,给你什么感觉?(生答)对,用来强调小蝌蚪的脑袋特别大,尾巴特别长,这样的词叫叠词。

5、句子中哪个词写出了小蝌蚪长长的尾巴特别好玩?(甩)请你用一只手臂做一做“甩”的动作。

6、你们扮演小蝌蚪一边做动作一边回答:小蝌蚪,你们生活在哪里?你们长什么样子啊?你们怎样游来游去?哪只小蝌蚪能告诉我,你们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7、朗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蝌蚪样子的可爱,在池塘里过得很快活。

五、整体感知

过渡:这群快活的小蝌蚪要去找妈妈,它们为什么要去找妈妈?

1、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时,在路上遇见了谁?

教师板书:鲤鱼、乌龟。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一幅图。

(2)小蝌蚪看见鲤鱼妈妈,它是怎么做的?(迎上去)假如我是鲤鱼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面对面主动打招呼,你真是一个懂礼貌的小蝌蚪。所以,你有什么问题就说吧!

(3)小蝌蚪是怎样问的?鲤鱼是怎样回答的?从鲤鱼妈妈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二自然段。在这段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长出两条后腿)

板书:长后退,贴小蝌蚪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图。小蝌蚪继续向前游,接着它又遇到了乌龟,它是怎么做的?(追上去)假如我是乌龟妈妈,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就是从背后赶上去打招呼。为什么是“连忙”追上去呢?(小蝌蚪很着急)

(2)小蝌蚪一边追,一边着急地叫着妈妈,谁来叫一叫?它叫得那么急,乌龟是怎么说的?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

(3)看图理解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乌龟同青蛙一样是四条腿,宽嘴巴)

(4)教师引读,学生分男、女角色,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1)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一至三自然段。

(2)戴上头饰进行一至三自然段的表演。

六、小结

1、小蝌蚪还没有找到妈妈,不知道它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2、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一找小蝌蚪和青蛙的科学知识。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蝌蚪图1 蝌蚪图2 蝌蚪图3 大大的脑袋

黑灰色的身子 长后退 长前腿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上一篇:团队汇报材料范文下一篇:职业技能实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