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15篇)
1.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一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检验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应与临床紧密结合。
【关键词】检验医学;转换角色;临床医学;紧密结合
检验医学是指对临床标本进行正确地收集和测定,提供准确和及时的报告,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临床将这些数据正确地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中去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抗原抭体、细胞或其它体液的检验,与其它检查技术相配合以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1]。
1检验医学的涵盖内容和扩展更加广泛
现在,医院检验早已经告别了手工操作时代,目前各种类型的自动化化学分析仪已经取代了以前的手工操作,而医院实验室从原来手工作坊式的工作模式,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组织和工作条件的现代化实验室。其技术含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临床生物化学的检测技术方面,原先所用的化学检测方法逐步为灵敏度更高的酶偶联比色法所替代,同时引入酶偶联连续监测的免疫学方法。在试剂的应用上,也由原来的冻干试剂发展到液体双试剂,从而使临床标本的检测结果更具精确性和准确性。在临床免疫学方面,随着单克隆抗体的问世,标记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光化学免疫分析方法的应用,也使得抗原抗体检测的灵敏度大大地提高。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方面,各种试剂的标准化、商品化,使得各种培养基的质量得到保证。尤其在应用了核素 14C 标记技术和特殊的CO2感受器以及利用荧光淬灭的原理来判断血培养的结果,并采用微生物数字分类鉴定和计算机专家分析系统进行结果分析,不仅使整修检测时间大大缩短,结果更加详细准确,而且整修流程更显得标准化。在血液和体液的检测方面,由于全自动多分类血球计数仪和凝血仪进入实验室,淘汰了凝血时间的手工测试,同时扩展了白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的检测,从而使得 DIC 诊断及临床抗凝疗法的.监测更为可靠。白血病的分类从原来单纯性的形态学分类发展到目前及将来的染色体、 遗传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分类,大大提高了白血病诊疗的准确性。
在这种情势之下,传统医学检验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涵盖因此而给检验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正是检验医学产生并得以迅速发展的缘由。
2具有实际意义,已发展成一门学科
随着医学检验的不断发展,其不仅与传统医学检验的差别越来越巨大,它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特点也开始表露出来:
首先,它比其他医学专业更加强调整体协作。现在的检验医学,早已突破了过去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的检验。面对琳琅满目的诸多检验项目和越来越准确的检验要求,非常需要整体协同运作。仅就检测结果准确性要求而言,不仅涉及到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方法的确定,还包括对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尽量减少不同方法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干扰、尽量减少不同试剂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仪器检测同一目标时的差异、尽量减少个体操作间的差异、尽量减少不同实验室间的差异,如果这其中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导致最终检测结果的不客观。
第三,检验医学对新技术的应用比其他专业更为敏锐,其学科的发展与新技术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例,对于检验医学来讲,分子生物学使检验医学的工作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不仅使检验可以从事后性判断向前瞻性转变,而且其应用范围也可以扩展到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的评估、预测个体发生疾病的趋向、流行病学、健康状态的评价、药敏靶点的选择。
第四,自动化的融入使检验更迅速。这一点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在不久的将来,临床医学实验室将面临着一个质的变化:首先是临床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和血液学之间将不再存在一个明显的学科分界线,检测手段将更加自动化、一体化和智能化。大量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各种 PCR 等技术的应用和引进,将使得临床实验室的科技水平更高、学术氛围更浓、人员素质更好。
3较色转换,从辅助检查到诊断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看来,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例如:当败血症血培养阳性时,既可明确疾病的病原诊断,进一步的药敏试验又为患者的治疗提出明确的办法。这就避免了医生根据自己的用药习惯,对患同一种疾病的不同患者,使用同样的医疗方法和药品问题。
另外,它在疾病的预防中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这是因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患者一般不加以注意,往往是通过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并接受及时的治疗,例如子宫颈涂片检查有效地控制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在我国普遍开展的甲胎蛋白检查有助于发现小肝癌,明显提高肝癌的生存率。由 WHO 推行的新生儿筛查工作,通过促甲状腺激素 (TSH )和苯丙酣尿症的检查显著降低了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酣尿症的发病。
正是上述作用地不断发挥,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
(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3]。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
2.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方便抽样,要求学生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共发出问卷560份,收回有效问卷424份,有效回收率为75.71%。其中大一学生159名,大二学生72名,大三学生193名;男生138名,女生286名;预防医学专业153人,临床医学专业152人,药科学专业119人。
1.2 调查内容
采用考试焦虑测验量表[6]和肖计划的应对方式问卷 (WCQ)[7]进行调查。
1.2.1 考试焦虑量表
包括指导语、20道试题及使用说明。考试焦虑量表共有2个分量表,即忧虑性(Worry)量表和情绪性(Emotional)量表,这2种因素是考试焦虑的主要组成部分。用所有20道题的得分之和来确定考试焦虑量表的总分(T)。每一题的得分是1~4分,所以焦虑测验总分的最低分为20分,最高分为80分。分量表代表了焦虑测验的2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忧虑性(TAI/W)和情绪性(TAI/E)。每一分量表包括8道题目,因此打分的值为8~32分。本次调查以总得分的95%CI(单侧)作为判定考试焦虑问题的标准。
1.2.2 应对方式问卷
由肖计划编制,用于测定大学生的应对行为特点。共 62个条目,包括 6个分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分别代表6种不同的应对风格。该量表信、效度良好,多项研究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1.3 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经审核编码后,用EpiData和Excel软件录入计算机,并用SAS 8.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考试焦虑总得分情况
考试焦虑问卷总分得分近似正态分布,最高为69分,最低为20分,求95%单侧参考值范围结果为大于50.50分,因量表统计分值为正整数,故得分大于50分者考虑为高度考试焦虑,人数为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96%。其中男生12名,女生9名;大一学生9名,大二学生1名,大三学生11名;预防医学生5名,临床医学生10名,药科学生6名。
2.2 不同性别学生应对方式及考试焦虑总分比较
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应对方式得分和考试焦虑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除应对总得分、自责得分、求助得分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3 不同年级学生应对方式及考试焦虑得分比较
对3个年级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考试焦虑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除求助得分、幻想得分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4 不同专业学生应对方式及考试焦虑得分比较
不同专业大学生除自责得分、忧虑性得分、情绪性得分、TAI总得分在各个专业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
2.5 考试焦虑程度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以及求助之间存在负相关,说明这种应对方式的使用可以缓解焦虑情绪;考试焦虑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采用这几种应对方式的频率越高,考试焦虑程度也越高。见表2。
注:**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6 基本情况、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的影响程度
为分析基本情况、应对方式对考试焦虑程度的影响,以基本变项(性别、年级、专业)、应对方式的6个维度作为自变量,以考试焦虑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3)。结果发现,在诸多因素中,应对方式中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t=2.560,P<0.05),回归系数为正,而且专业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t=2.216,P<0.05)。
3 讨论
3.1 大学生考试焦虑的特点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考试焦虑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其中三年级最高,一年级次之,二年级最低。三年级学生虽然对大学考试制度已经适应,但可能因上一年的补考情况,及大三课程较多,产生高水平的考试焦虑。一年级学生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后有一个适应过程,可能因为对大学考试的制度未能适应,思想压力较大,因此产生焦虑的程度较高。二年级学生开始逐渐适应大学考试制度,也可能因为大二课程比大三较少,且大三多数课程为专业课程,难度较大,使得考试焦虑水平较低。
大学生考试焦虑也存在显著专业差异,其中临床医学最高,药学次之,预防医学最低。这可能与课程的多少及难度有关。临床医学课程最多,理论知识要求非常扎实,且临床医学系的学生将来的职业是医生,医生本身也是一个要求高技术及高度责任心的职业,因此,相应地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临床医学生的学习负担呈上升趋势,考试焦虑水平相应处于高水平。有研究表明医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远超过其他专业的学生[8]。药学的课程需要记忆的虽然也较多,但课程较临床医学少且难度要求也相应低,使得药学的考试焦虑水平稍低。药学的课程要求记忆的科目相对较多,而预防医学对医学课程的要求相对降低,难度也相对减少。因此,预防医学的考试焦虑水平最低。考试的压力无疑是学生们面临的最为主要的应激事件之一,临床医学生远远高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焦虑水平。提示需要更加关注临床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尽量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他们的焦虑程度。
3.2 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
研究发现,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因子上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倾向于求助的方式应对冲突,而女生比男生有更多的自责行为。Vaillant[9]在研究应对方式时发现,解决问题、求助方式为成熟型应对方式;退避、幻想、自责为消极的应对方式。男生一般较理智、自信,女生的挫折感比男生强。因此,当面对应激情境时 ,男生会倾向采用成熟的方式,而女生更多会使用不成熟的策略。应对方式上也存在年级差异,特别是在不成熟的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的退避、合理化、解决问题、自责因子存在年级差异;其中退避、合理化因子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一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更少采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当困境来临时,如果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积极解决问题,就会产生较少焦虑。在不同专业间,临床医学学生更多地采用自责的消极应对方式,这和临床医学学生考试焦虑水平最高关系密切。
3.3 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结果显示,考试焦虑与解决问题以及求助的应对方式存在负相关,说明这种应对方式的使用能缓解焦虑情绪,可以称之为具有积极意义的、成熟的应对方式。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缓解焦虑,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0]。而考试焦虑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采用这几种应对方式的频率越高,考试焦虑程度也越高。采用这些方式应对考试情境,不仅无法舒缓考试压力,还会进一步加重考试的紧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方式是具有消极意义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使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显著地影响考试焦虑水平[1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自责偏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过度自责将显著增加焦虑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还发现专业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因此,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自责,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总之,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面对考试等应激事件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自责、幻想、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且自责的应对方式在女生及临床专业学生中表现更为突出,自责将显著增加焦虑水平。同时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因此,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参考文献
[1]O'CONNOR EM.Student mental health:Secondary education nomore.Monit STAFF,2001,32(8):342-351.
[2]WANG X,GAO L,ZHANG H,et al.Post earthquake of life qual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Longitudinal evaluation in a rural com-munity sample in northern China.Psych Clin Neurosci,2000,54(4):427-433.
[3]王玮,安莉娟.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403-404.
[4]王海民,赵荣霞,阎克乐,等.军校学员应付方式与抑郁、个性的相关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5):584-585.
[5]郝明,刘红艳,闫克乐,等.A型与B型人格高考生考试焦虑抑郁及睡眠状况的差异.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3):219.
[6]宋维真,张瑶.我国大学生考场焦虑与个性特质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1(4):165-168.
[7]肖计划.“应付方式问卷”效度与信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8]张智君,霍燕.大学生考期应激的特征及原因分析.心理学报,2001,33(2):155-159.
[9]VALILLANTQE.Nutural history of male psychological health:The re-lation of choice of ego mechanisms of defense to adult adjustment.Arch Gen Psychiatry,1976,33:535-545.
[10]陈树林,黄鑫.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关系初探.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42-44.
3.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三
关键词:医学 人文精神 强化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2(a)-0232-01
医学本身的特点就决定医学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而是一门综合了自然与社会的学科。医学的进步就包含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人文精神不健全的医学不算完整的医学。随着全世界范围内医学教育的改革,新时代要求医学教育需要以新标准培养新型人才,新标准中,在学生的职业道德、人生价值、处事态度、全面掌控和辩证性思维等要求,将医学人文精神的重要性直接提升到与往日不同的新高度。所以,在海内外医学新时代新要求下,怎样改变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培养既有科学性专业素质又有较高人文精神的新型医学人才,这是新时期的医学发展要思考的问题。
1 医学教育与医学人文精神本质的介绍
医学发展必然会受益与医学人文性的提升,医学的内涵也会随之丰满。现在的医学技术飞速进步,学者专家们对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深入,在医学诸多领域取得了很多新的胜利。上个世纪中期的时候,人类的疾病系统有了很大改变。现在医学体系更加注重人性化,更关注人们生活的品质,重视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因素对人内在的影响,意识到人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与社会与环境不断有着联系的群体中的人。医学不能仅把精力放在对疾病的治疗上,还要注意到医护对象作为有情感有心理的人的存在,现在医学已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的重要性放在很高的位置,人文性在医学中的作用也日渐变大,医学的完整性离不开人文性的建设。
医学体系是一个完整庞大的系统,有着两个基本特点。一方面是医学自身的严谨性,医学专业人员必须持续进行探究、思考和钻研才能掌握疾病的病理,才会有可能寻找出最佳的治疗办法,为人类生命的延续、生理健康的维护做出贡献。这就是医学的严谨性。另一方面是医学的人文性。医学涉及到的对人、对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人的发展、娱乐和快乐等方面的保障,人文的中心就是为人服务、提升品质。
2 医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意义
在医学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有利于对现代医学进行完善。随着医学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人文性的强化和深化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医学技术持续更好的向前推进,这样也有利于对疾病痛楚的认识更人性化、控制和治疗也更加完整,医学对人类生活的价值也就越来越明显。但是也因为这样,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对医学的人文价值则置之不理,严重阻碍了医学人文精神的进步和提升。在实际生活有很多因人文精神缺失带来的不良现象,比如:医患之间的平等地位失衡、医生的职业道德下滑、不必要的医护检查等现象数不胜数。
医学要想在教育中引入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在社会强调构建和谐氛围的大局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具体要求。和谐包涵的内容广泛而全面,世界各国之间的和谐、自然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等等。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全球化进程加速,医学教育的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由于专业的特性,医学类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人文素养会弱一些,促进医学学生的人文发展更为重要。医学教育培养对象想要更加全面的发展,则需要有更合理的知识体系、需要积累更丰富更人文的知识、当然还需要自身医学专业的水平,努力使自己能够做到从生理、心理、病理等多方面对待医护对象,能做到从生理、心理、病理等方面多角度钻研问题,用专业和医者爱心对待医护对象。所以,培养医学教育对象的人文精神需要培养学生的爱心。
3 在医学教育中强化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途径
端正观点,确立人文精神培养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我们必须明确医学教育与其他所有教育一样。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树立起崇高的人文精神,使他们学会做人。要从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出发,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确立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医学院校每位教职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身体力行,确保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从国家制度和政策层面加强医学人文师资培训。实施医学人文教育,关键要有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方针,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有计划地选送优秀教师进修深造。另一方面根据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该领域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同时加强对人文学科教学的量化考核,加大督查力度,吸引临床教学教师参与人文课程的教学,以提高整个人文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建议由教育部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一批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和专业认证的教育基地,建立和完善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制度,由财政部设立专项建设资金用于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培训,每所医学院校给予一定的培训指标,以实现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培训的专业化。
4 结语
医学教育的内在属性有人文和科学两方面,人文素养的核心是尊重科学,提升自我修养,推动人类和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高等医学教育的精神就是教人怎样做事、怎样做人,既要锻炼医学教育对象的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又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综上所述,作为高等教育重要部分的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如今社会形势下,医学教育必须思考和执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赵明杰,宋文波.当今医学缺少的是什么一论医学中的人文[J].医学与哲学,2003,24(12):12.
[2]梁旭东,祝洪澜,黄振宇,等.PBL教学在临床医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高等教学,2012,4(3):69-70.
[3]张俊,戴冰,邱高会,等.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64-65.
4.体育教育与医学教育的关系 篇四
在人类维持生命的过程中,必须有体育活动和医学的介入。
积极的处理好两者的发展方向和关系,这对维持人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拥有美好的生命历程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体育活动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一个放松自我的途径。
而医学教育则担负着培养优秀的医生救死扶伤,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责任。
医务工作人员的健康水平即影响了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也会影响病患的救治工作,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医学教育在体育教育中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体育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直接影响着未来医生的体质状态和健康水平,因此体育教学应着眼未来,结合医学教育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大胆改革,更好地为培养新一代具有开拓精神、渊博知识和强健身体的人才服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 医学教育 终身体育
21世纪的发展呈现一个高度信息化的趋势,各国面临一个既相互竞争又互相合作的新环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劳动方式的不断变化,大量自动化机械的使用和监控、键盘类工作比例的加大,使工作人员的全身活动减少,工作性质简单而单调,日益便利的交通,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危害。
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世界各国对21世纪的人才教育培养都非常重视,许多国家都对教育改革做出了相应的重大决策,以面对新世纪面临的挑战。
体育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了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作为医学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体育教学改革效果的好坏是医学教育改革能够顺利、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而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医学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改革与医学教育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应引起各级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1培养医学意识与体育意识
俗语曰,“生命在于运动”,可见,体育与医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高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只有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自觉、持久地进行体育锻炼,引导他们认识到健康的体魄不仅是顺利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创先争优、建功立业的保障。
故此,应加强对体育院校学生运动医学的理论教育,研究常见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伤病后的训练及常见病的体育康复并制定和实施科学的防治措施和伤病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以达到维护和促进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及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医学院校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掌握比较全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用医学知识来解决体育问题,这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也能够引导学生从医学角度去了解体育的真谛和价值。
此外,结合阳光体育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的实施,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在校园营造一种崇尚健身、参与健身的体育环境和风气,使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生活观和体育运动观,让未来的生活更美好。
2体育与医学中理论与技能相结合
体育和医学不仅是简单的教学或比赛和肤浅的生理指标,它们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医学在体育中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相关的运动人体科学基础理论及卫生学、保健学和有关临床医学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研究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为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竞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与医务监督和指导;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专业医学理论知识,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体育运动中的很多理论知识是以医学知识为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把它们结合起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很快地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知识。
在体育课教学中将康复体育作为重点,使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能为病人药物治疗,而且能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治疗。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且对某些医学上难以治愈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
由此可见,掌握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对将来的医务工作是很重要的。
3终身体育的培养理念
5.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五
医学论文撰写的程序和要求是什么?不同于普通论文的医学论文,其更具有专业性与学术性,那么它的撰写程序和要求是不是也与众不同呢?很多人对此有着疑问,作为一个专业医学论文的网站,我们有责任在此为大家做一个简单而清晰的解答,希望对各位的医学论文撰写能有所帮助!
科研论文是科研工医学论文作的书面总结,是对科学领域内的现象、事件进行的探讨、研究和描述。它是科学家汇报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永久记录,体现着科学水平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科研论文写作要求
(一)科学性
1.样本具有代表性
2.样本组具有可比性
3.结果应具有准确性
4.资料的处理正确
(二)先进性
(三)逻辑性
(四)文学性
二、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
包括:论文撰写的准备、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写作提纲的拟定、论文的形成和论文的检查与修改等。
(一)科研论文撰写的准备
1.收集、掌握丰富的研究材料
2.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3.提高文学修养
(二)科研论文主题的确立
1.对科研论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
(2)鲜明。
(3)新颖。
(4)集中。
2.科研论文主题的确立
(1)科研论文的主题与研究的目的相一致。
(2)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主题。
(三)研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1.选择和运用典型材料
2.选用真实、准确的材料
3.运用数字、统计材料
4.尽量应用对比材料
(四)写作提纲的拟定
例如:
该篇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怎样引出主题?
要说明几个什么问题?
(五)科研论文的形成(1)科研论文的结构要合理,内容要全面。
(2)语言使用精练、准确和恰当。
(3)运用多种形式的材料,使论文生动
(六)科研论文的检查与修改
6.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六
摘要;本文先简要介绍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组成和作用,然后分析资源库的现状,指出资源库现存的问题,概括医学教学资源库需包含的一般内容以及部分资源的常用获取方法,最后谈谈笔者对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看法。关键词:医学 资源库 现状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同时,它的优越性已经在学习,教学,生活,工作等众多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并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高新科技的发展,势必会带来医学技术的革命,同时医学信息量也会出现爆破式的增长,在这种趋势下,医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应用网络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高校教师医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从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发展来看,国内部分高校资源库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如暨南大学的药理学教学资源库,南方医科大学的肿瘤病理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第四军医大学的外科学多媒体资源库等。尽管如此,但是如何将资源库结构建设得更加完善;如何应用资源库进行网络教育教学,尚需进一步探索,以寻求有效解决途径。1 医学教学资源库简介
教学资源库是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将多媒体素材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管理,并为教学提供支持性服务的系统[1]。医学教学资源库一般由素材库,教材库,视频库,课件库,动画库,案例库,试题库等几部分组成。资源库能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起积极作用。2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现状
医学教学资源库是医学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并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内各医学院校纷纷开展医学资源库的建设。但医学教学资源库建成后的使用情况如何?资源库本身资源的质量如何?这些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据南方医科大学资源库应用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利用校园教学资源库中的媒体资源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应用的比率较低,大部分教师认为资源库信息效果不确定,或是认为采用资源库教学效果一般,此外,部分教师计算机技能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针对资源库本身,有些资源库的资源没经过严格筛选,教学意义不大。资源库结构设计不合乎教学与学习习惯,资源放置不得当,都影响资源库的质量。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资源库建设急需解决的。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资源库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中医学,生物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基础等七个大类,每大类下再根据需要划分相应的子类,具体到每个学科[3]。每一学科下再分为案例,多媒体课件,文本,想定,动画,视频,图片等子类,便于用户查找所需资源。3.1 视频库
视频素材主要将教师授课录像通过视频压缩技术与视频格式转换技术转换为数字视频流媒体格式,并上传到视频服务器,此外还有部分来源于教师设计的CAI课件。采用视频点播技术,以上视频可在网上在线播放。作者简介:林周孟(1985-),男,广东省汕头市人,本科在读,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2004级预防医学本科生
*通讯作者:罗炳德 510515 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高温医学教研室
3.2 多媒体课件库
由于当今各大高校普遍提倡双语教学,因此多媒体课件相应的细分为中文课件,中英文课件,英文课件。按浏览方式的不同,它又分为:①基于web的网络课件,可在网上直接播放。②传统的单机课件,直接上传到多媒体课件库中,需要下载后才能在本机播放。需要注意的是:课件必须与大纲指定的教材配套,且随时更新,避免重复。3.3 教材库
依据教学大纲指定教材,上传电子教材,可以是doc格式,pdf格式的电子教材,直接上传到教材库,用户只需下载便可在本机阅读电子书籍。3.4 试题库
建设试题库,必须符合医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掌握程度,保证大部分试题内容应该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尽可能减少怪题和偏题。在题型的设定方面,主要由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不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问答题),并可根据学科特点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由于教材会不断更新,因此试题库要及时与教材同步更新。3.5 专家库
专家库主要介绍医学领域各个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信息。分类应按其研究领域所属学科进行分类。目的是方便用户了解各个学科的专家情况,利于学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及选择导师。3.6 资源登记卡
资源登记卡主要登记上传资源的简介,来源,作者,大小,格式等一般信息。资源库上所有资源,小到文本图片大到视频均应该填写相应的资源登记卡。4 医学教学资源库内容的获取方法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主要为视频,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书籍,试题,图片等。资源库建设者为了建设具有自己单位特色的资源库,往往收集本单位大量的资源。然而,由于医学知识领域的广阔,单凭一个单位的资源储备往往不足以建设一个知识全面的资源库。因此,借助因特网搜索其它院校的优秀资源,成为资源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4.1 视频的获取
视频资源是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占据资源库容量的一半以上。为了提高资源库的整体质量,防止视频过多占据资源库的容量,使不同类型的资源在数量分配上更为合理,上传到视频服务器的视频往往要经过处理。一般来说,格式为avi或mpg的视频占据的容量大,格式为wmv或rm的视频占据的容量小。因此,拟采用的视频文件往往先用视频格式转换软件rm converter或asf converter等进行格式转换,使之在不影响画面质量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容量。
视频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方法:①资源库建设者动员本单位老师,在电教中心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授课过程拍摄下来,经过视频压缩和格式转换后上传到视频服务器。为了建设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资源库,原创资源占大部分,因此,自己录制授课过程成为视频来源主要方法。②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和医学研究机构均有自己的网站,通过因特网搜索工具google,yahoo,百度,搜狗,天网搜索等可以查到相关资源的网址,再借助网际快车,影音传送带等下载工具可以将视频文件下载。③从电教中心收集,我国医学院校的电教中心有比较长的历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录像带,CD,VCD,DVD,CAI课件等,因此资源库建设者能从电教中心获得大量的视频资源[4]。4.2 多媒体课件的获取
借助多媒体课件授课是目前高校教师授课的主要方式,因此资源库建设者从本单位教师处可以获取丰富而且完整的多媒体课件。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提倡对本科生采用双语教学,单一中文多媒体课件尚不能符合高质量资源库的要求。因此,资源库建设者还需从国内外医学院校网站搜索相关英文多媒体课件和中英文双语课件。一般从国内外医学院校的精品课程网上可以找到相关的资源。4.3 动画的获取
采用动画讲解医学原理形象生动。虽然网上有专门的医学动画网,但是动画资源单一,往往是某个学科动画资源相当多,如解剖学,然而绝大部分医学学科动画资源相当匮乏,如高温医学,流行病学等。因此动画资源绝大部分要靠资源库建设者自己设计制作。由于动画制作难度大,不仅需要精通电脑动画制作软件技术,还要对医学原理及规律有很深的理解,于是我们采用有医学专业教师提出动画的设计内容和编写脚本,并与计算机,美术,影视制作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动画的制作[5]。5 讨论
通过对本校热带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的体会:
5.1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不但耗时久,而且必须要有稳定的资源库管理平台和高速的校园网络支撑,所以对网络的要求极高。
5.2 医学教学资源库的主体是大量的教学资源。当今医学教学资源数量多,特别是网络上共享的资源多,但是有相当数量的资源已经过时,部分资源内容大同小异,部分资源教学意义不大,因此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资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以保障所上传资源的质量。我们认为医学教学资源库的资源应贵在精而不在多,质量第一。
5.3加强组织领导,协作攻关,是资源库建设的保证[6]。资源库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建设,它涉及的学科多,技术复杂,耗费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首先领导要重视,组织专门的工作小组,并号召其它单位积极配合。建设过程中分工要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到个人,并且定期接受领导的检查验收,确保资源库建设一步一步顺利完成。
5.4 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硬件和软件。而且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部分重要资源在互联网上搜索不到的情况,此情况只有通过购买获得资源。因此,足够的经费投入是资源库建设顺利进行的保证。参考文献:
7.医院检验科与临床的关系 篇七
1 检验科的现状
1.1 只注重自动化,忽视临床化
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实验室工作,强调检验科装备的自动化,而忽视了与临床的沟通和联系,很少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成为名副其实的游离于临床之外的辅助科室。由于脱离临床,大多数检验科工作者识物(指标本)不识人(指患者和医生),重视操作过程而忽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吻合性,在检测周期上过多地强调实验室工作的特殊性,而没有急患者、医生之所急,尽可能缩短检测时间,为临床提供方便。因此,在不少医疗单位检验科和各临床科室关系不太协调[1]。随着大量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引进,检验操作本身的技术含量在下降,检验工作更多地依赖仪器的性能和试剂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又使得检验技术人员更加轻视或忽视对临床起重要诊断意义的那些常规操作,例如血细胞、尿沉渣和粪便的显微镜的检查、传统的尿液湿化学检查法等,造成实验室检查的漏诊和误诊不断发生,时常遭到临床医生的非议。
1.2 结果可靠性差
作为检验工作者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由于检验科整体素质不高造成了结果不可靠。这里面有检验科自己的问题,但也有很多是背“黑锅”。比如:护士没有按正确的方法抽血,在正在输高渗葡萄糖的手上抽血做肾功能检查,一定会出现肌酐高(酶法的除外),尿素低(酶法)的奇怪现象。但下一次不输液或在另一只手抽血将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在输氯化钾的手上抽血查电解质,钾离子一定会高,但换另一只不输液的手抽血,结果又正常了。如果检验工作者不能找到原因,当然只有背黑锅了。解决不了这类“误会”,临床与检验的矛盾冲突就会显得很突出,从而检验工作的价值更受怀疑。
2 检验科和临床缺乏沟通与配合
在新的检验设备和方法投入使用之前,检验科没有举办专题讲座或发放相关的宣传资料,使临床医务人员不熟悉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和使用的新方法,甚至不了解检验的目的和意义。导致临床医生对检验报告缺乏信任度,产生偏见。有的只重视临床反应,而忽视科学的检验报告;有的只重视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忽视科学的全面检查;有的只重视抢救医治,而忽视辅助资料的收集。有的在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才补开检验单;有的在与患者家属打官司时才想到检验报告的重要性。
3 改进措施
3.1 尽快实现临床化
3.1.1 必须转变观念
作为检验科的管理者应当经常教育职工,将为临床服务、为患者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想医生、患者之所想,急医生、患者之所急。在很多情况下,医生就是在等我们某一项化验结果才能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比如,临床要诊断系统性红班狼疮就必须依靠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或者抗ENA抗体阳性;又如,细菌性肺炎如何合理选择抗生素就需要我们提供细菌学证据。可是我们的化验迟迟不出结果,临床医生能不着急?患者能不着急?在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血气分析的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检验结果不准确,重复性不好,能不影响对患者的治疗吗?至于对血液分析仪的异常结果不进一步血涂片检查就发出报告而漏诊白血病,对尿10项干化学某些阳性结果不做显微镜和传统湿化学法的复查而误诊肾小球肾炎更是常见。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为核心”认真地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
3.1.2 建立复审制度
设立岗位加强对检验结果的复审,检验科人员有分工,大多数人员主要从事技术操作,他们的职责是保证检测过程符合《操作手册》规范。同时还应设立结果审查的岗位,他们的职责是最后签发报告。这些人员必须具有相当好的临床基础,了解不同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特点和疾病的诊断标准。在审查报告中,除了核对报告单的自然项目、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外,更主要的是审查检测结果是否符合临床诊断和病情变化。他们必须和临床医生保持热线,随时沟通,交换意见。对不符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情况的检测结果必须重新检测,以期找出问题,争取取得临床医生认可或基本符合患者病情的结果。
3.1.3 缩短检测周期
自动化仪器引进的本身就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广含有分离胶的血清真空采血管或者直接使用含肝素的抗凝采血管可以缩短检测前的处理时间,适当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试剂条(板)可以大大缩短检测时间,对疾病诊断起到筛查作用。细菌学检查实行三级报告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临床医生一个初步的细菌学报告。
3.1.4 规范标本采集流程
标本如果采集的不合格,检测结果必然不会正确[2]。但是,临床医生、护士并不完全了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更不知道如何正确留取标本及其注意事项。因此,检验科有必要编写和印发有关标本正确采集的小册子,发给医生、护士和患者,指导他们正确采集标本。必要时我们还要亲自参与标本的采集,例如手术感染切口的细菌培养标本,厌氧菌培养标本,脱落细胞学检查标本和骨髓检查标本等。
3.1.5 利用计算机网络,沟通检验信息[3]
现在许多医院都在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检验科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网络,将各种化验项目的名称、参考范围、影响因素、标本采集方法以及临床意义编成文件,放到医院的局域网上,供临床医生随时查阅。同时,检验科还可以建立患者数据库,随时查阅患者以往的化验结果,并与当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甄别当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疾病变化规律。
3.1.6 参加临床查房
检验科可以组织少数检验医师定期或不定期参加临床查房或会诊。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和锻炼了我们的检验医师,宣传和普及检验医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聆听临床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在长期的配合中,加强沟通与合作,消除误解,真正实现检验和临床的一体化。
3.1.7 加强全员的继续教育
学习临床知识,不仅检验医师要熟悉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检验科的每一位技术人员也要熟悉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知识,特别要掌握与实验室检查诊断有密切联系的疾病。例如血液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感染性疾病、传染病、代谢和内分泌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2 强化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不只是检验数据的简单管理,而是一系列系统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借用5Q质量管理方法,5Q指质量计划、实验室实践的质量、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4]。具体的做法是制定一系列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严格检验时间和程序,并对标本的采取、送检和收取实行量化管理,对检验仪器的日常操作和维护保养、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做到严格记录。对试剂严格控制,选择稳定性、准确性好的试剂,做到领取试剂有记录,包括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及失效期限、试剂类型和领取日期。对业务人员实行上岗培训,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学习班以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加强室内质控的管理,积极参加卫生部、省临检中心的室间质评,从中找出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并积极改进。实验数据严格核对,实行签名负责制。杜绝出具虚假诊断报告,一经发现,严肃处理。实行患者投诉与自查相结合,并与职称、奖金挂钩。增强大家的风险意识,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发生。
4 总结
临床需要检验科,检验科要学习临床。检验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随时保持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只要我们坚持这个理念,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够与临床搞好配合,就一定能够创建一个新型、和谐的检验科,推动检验医学事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崇才, 苏乃伦.检验科以工作量量化为主体的综合考核管理办法[J].中国临床实验室, 2003, 3:15-16.
[2]巍永祥.中心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医学研究通, 2004, 33 (10) :55.
[3]苏春康, 苏振文.Cherry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对基层实验室进行合理的设计[J].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 2005, 6 (5) :58-60.
8.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八
关键词:医学生 情绪智力 人际关系 对策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的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满足病人在就医过程中技术方面的要求,同时还要具备提供高质量的人文服务的素质和能力[1]。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是以一定的群体为背景,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经过认识调节、情感体验、行为交往等手段而形成的,是人们长期交往的结果[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情绪智力则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3]。医护人员的情绪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是其职业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医学生的情绪智力对全面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医学科学水平和医务人员情绪智力水平两个方面的共同提高。
本研究通过相关调查,分析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阐述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提出医学生情绪智力培养方法建议,从而促进医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某所医学院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45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最后回收问卷426份,回收率94.7%,其中有效问卷405份,有效回收率90%。男生178人,女生227人;其中,非医学类学生共172人,医学类学生共233人。
1.2 研究工具
1.2.1 情绪智力量表:该量表可用于评估人们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控制和管理利用的能力。采用五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反之则表明情绪智力水平越低[4]。
1.2.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5]:该量表主要测量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分为与人交谈、交友交际、待人接物与异性朋友4个维度总分处于0-8分之间,说明人际关系困扰较少;总分处于9-14分之间,人际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总分处于15-28分之间,表明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学生情绪智力现状
结果显示,该校大学生情绪智力总的均值为115.4±3.56分,男生为112.7±2.98分,女生为118.1±4.31分,医学生为107.2±3.54分,非医学生为123.5±3.61分。其中,医学生情绪智力所得分数均值显著低于非医学类学生,P<0.05,医学生情绪智力显著低于非医学生。
2.2 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情况
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分数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及人际关系四个方面困扰都呈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分数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人际关系能力就越好,其在异性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交际、交谈等方面将表现更好。
3.讨论
3.1 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
一个优秀的医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之外,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沟通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医学毕业生应当在知识、技能,人际、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均表现良好才能称为合格或是优秀[6]。这些要求恰好体现在情绪智力水平的各个维度之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的情绪智力低于非医学类学生,低于大学生总体水平,与非医学类学生有显著性差异。医学生的情绪智力现状与优秀医务人员、优秀医学毕业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还具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很值得关注,因为情绪智力对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来讲就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情绪智力,拥有高度责任感及沟通能力,才能和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2 情绪智力与人际关系能力的关系
情绪智力分数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显著负相关。情绪智力分数越高,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越低,人际关系能力就越好,其在异性朋友交往、待人接物、交际、交谈等方面将表现更好。
情绪是人类精神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行为過程最复杂的感受,是人生的原动力,是人类生活中最稳定的内核,在人际关系中起着信号作用,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对自我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控,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和把握,自身情绪智力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问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智力的高低与一个人人际关系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情绪智力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7]。
4.小结
情绪智力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今后的培养中,高校应注重加强医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完善医学生的认知能力,把情绪智力引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且重视高校心理咨询的重要作用,以提高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杨,张辉,孙红.医学生情绪智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0(1).
[2]黄巧香.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
[3]吕霞.情绪智力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文教资料,2007(2).
[4]陈权.情绪智力与大学生成就动机、社会成就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南京医科大学,2007, 6.
[5]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39-341.
[6]张淑美,曲惠青,赵雪玉,等.对医学生应注意“六种”意识培养——医疗职业人格研究之六[J].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2005,18:23-24.
9.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九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就医环境的不断改善,医院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在享受现代医学技术提供日益增多的服务同时,人们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产生顾虑,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呼唤重新审视医学的目的和价值,期盼医学人文关怀传统的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只有把人文关怀作为医患沟通的重要内容,才能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发现,在逐年递增的医疗纷案件中,有80%是因为医师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引起的,而由医疗技术原因引起的真正的医疗事故案件只占20%。
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经济意识和就医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被推向市场,治病救人这项公益性质的服务呈现商品化趋势,现有医疗服务供给的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群众越来越高的健康需求,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社会呼声日渐增强,成为影响医患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加之个别医务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和媒体的过度报道,使得医患之间的信任度急剧滑坡。患者花了钱却未治好病,怨气直泄医方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医患间对簿公堂,甚至发生暴力冲突等不和谐的现象。
医学本身具有复杂性,很难为患者所理解是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除去社会因素与患方认知的差异等因素外,在就医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也是构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治病、救人原是一体的,但有些医生却只重视病而不重视人,只重视技术而不重视人文。在有些医疗机构中,医疗活动只强调依靠仪器设备,忽视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体验不到医务人员的仁爱与关怀。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理解,不能换位思考,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为了避免责任,许多医生在疾病诊断上过度依赖仪器检查,这种防御性医疗行为的产生,使得患者的负担再次加重。
二、加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医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医学与人文融为一体才能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以达到防病治病、尊重关爱患者的目的。人文关怀本质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表现为对人的生存意义、患者的价值、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的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大量的医疗实践反复证明,最佳的医疗过程应该是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过程。医学是治病救人,帮助人解决痛苦的科学,要实现这一目标,从医者必须具备关爱人的品格,因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社会良好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欧美许多国家已深刻认识到加强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许多大学的医学院和临床医院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和实践训练,以促进医学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我国传统医学是人文主导型医学,十分重视医疗实践的伦理价值,强调医疗活动以病人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在诊断治疗过程中贯穿尊重病人、关怀病人的思想,主张建立医患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医乃仁术”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遗憾的是,在西方医学技术的影响下,我国医学界也渐出现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甚至在传统医学的临床实践中也出现了忽视人文关怀的倾向。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重建医学中的人文关怀是中国医学界面临的难题。
三、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提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
1、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
一项有关医患关系紧张的调查表明:48%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沟通太少,50%的患者认为原因是医生诊疗时间过短,医患缺少沟通。有研究也指出:信息交流不足、医患沟通不到位、没有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都是最影响患者满意度的行为。因此,要缓解或消除医患纠纷,灵活利用人际传播技巧、加强医患沟通是重要方式之一。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提,建立人文关怀机制首先必须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之间更好的互相理解,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顺利进行。作为医务人员应当注重和患者全方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在诊治过程中耐心询问病情,听取患者的倾诉。医生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主动告知患者其检查手段、疾病情况、治疗措施等,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2、注重人才的培养,改善服务质量
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医务人员,是缓解“看病难”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患间信任感的根本途径。诊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而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医疗质量的好坏。若无安全、优质的医疗技术,和谐的医患关系便无从谈起。医院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深化继续教育工作,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合理分配医生到大医院进修、深造,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加大在职人员培训和教育的力度,强化基础训练,规范医疗行为,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度,确保医疗服务安全、优质;分阶段组织医疗综合水平考评,激发医务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普法教育,让医务人员在医疗行为中知法守法,依法行医。
3、转变医院的经营模式,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医院经营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通过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来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双赢。医院的服务水平最终要通过医疗质量体现出来。医疗机构要适应市场竞争,就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各专业质量体系。实现对现有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转变经营模式,将单纯的医疗技术服务转化为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创造温馨舒适的就诊、候诊环境,要看到赢得患者满意的同时也就赢得了市场。同时,实行医疗服务流程的动态分析和管理,使医疗服务处于动态以适应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逐步形成质量-效益型的新型医院发展模式。
(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
1、提高全民素质,建立医患相互包容的价值观
医患关系和谐与否,单靠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医生为患者服务的同时,患者也要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种高科技、高风险、高责任、高压力、高负荷、高奉献的职业,其服务存在不容忽视的特殊性。所以,要不断加强全民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民众的就医素质;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对医生和医院的理解与宽容。只有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积极沟通、相互包容,才可能真正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
2、医疗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行
政府要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改革医疗服务体制、转变公立医疗机构
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医患纠纷,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健全第三方调节机制,将矛盾转向院外调解,保障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继续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的卫生补偿机制,为贫困人群建立医疗救助体系;要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收入,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媒体的正确引导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平台
卫生行政部门要树立卫生系统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充分利用网络宣传平台,让患者更多的了解医院,了解医生的工作程序、工作性质;宣传医学知识,让患者意识到医学的特殊性、复杂性。增进患者对医生和医疗制度的理解和认可,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打好社会基础。
10.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十
关键词:医学院校;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71-02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问题是法哲学永恒的主题。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两大基本社会规范,法律和道德共同引导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法律从道德中分化而来,是最低的道德标准;而当某些道德规范成为社会共识和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时,又会转化为法律。法律和道德的这种互动关系也体现在医学院校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中。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并存着法律现象和道德现象,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所必须的。如何让医学生正确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正确处理医疗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冲突问题,是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必须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医学院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医学院校中,除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通识课程以外,有关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课程主要有“卫生法学”和“医学伦理学”。但这些课程在设置、教学以及人文精神培养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医学伦理学”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卫生法学”。从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的认知调查中得知,在医学人文课程中,卫生法学的认同度要远远低于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等课程。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开设了卫生法学的课程[1]。这跟医学院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对法学课程的认识不足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妮娜沙娅(NiravD.Shah)在其论文中强调的,受过去三十年生命伦理学运动的影响,医学院校将正式的职业医师道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但强调道德而不是法律的结果恰恰是本末倒置的。同样的,索科尔(SoKol)认为“法律往往代表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道德”。但道德教育不能取代法学教育。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仅仅意味着学生应该知道法律的轮廓,使他们能够争取更高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仅仅谈论道德责任,不知道最低标准是无益的。可以肯定的是,职业医生不应该将自己的职业行为等同于道德行为[2]。
其次,我国各高等医学院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医学道德教育与医学法制教育相脱节的情况:在医学伦理学课上,教师较少提及医学法律的内容;在卫生法学课上,同样鲜有涉及医学伦理的内容;至于如何理解医学道德与医学法律之间的联系及可能的冲突等问题,更是成为两门课程教学共同的盲点[3]。例如,在北京朝阳医院李丽云案件中,孕妇李丽云生命垂危,但其家属拒绝签署手术同意书,医院因此没有进行手术,最终导致孕妇及胎儿死亡。在此案件中,北京朝阳医院坚持遵守法律规定,在实施“侵袭性”医疗行为前,必须获得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但严格遵守法律,却导致病人丧失了生命,违背了职业医德,受到了人们的谴责。法律和道德冲突了,该如何做?该如何选择?实际上,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不断发展,道德和法律相冲突的想象在临床实践中也逐渐增多,安乐死、脑死亡问题,器官移植问题,代孕事件等等,不仅让医务工作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无所适从,也造成了高等院校的医学生们在认识道德和法律冲突问题上的混乱。
二、医学院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互动关系分析
(一)医学院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医学院校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都是医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教育通常指一定社会组织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集体主义教育;二是社会公德教育;三是职业道德教育。目前,医学院校在道德教育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学科。作为高等医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对医学生和在职医务人员的行为给予指导、规范和激励,指明了行为的方向,使他们明确了哪些行为是社会积极倡导、赞誉的善行为,哪些是社会极力反对、唾弃的恶行为。对于医学生来说,学习医学伦理学,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和掌握医学道德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接受正确医德价值指导的过程,是引导并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幸福观、职业荣辱观,培养与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发展完善高尚人格的过程[4]。
法律素养,与道德修养一样,是评价国民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当今的法治社会要求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不仅具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真挚的法律情感、正确的法治观念、坚定的法律信仰,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法律能力,真正实现知法、守法、用法。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在法制教育所开设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卫生法学”、“医疗实践与法律处理”等课程。通识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使医学生能够了解基本法律框架,熟悉一般法律知识;而“卫生法学”、“医疗实践与法律处理”是医学院校特有的课程,也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学生进行卫生法学教育,既能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领域,使他们了解更多与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培养医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又能规范医疗卫生工作,使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能正确面对医患矛盾、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二)医学院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看,医学院校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既具有内在统一性,又相互区别。
尽管道德和法律在产生的条件、规范内容、表现形式、调整范围与实施的方式和手段等几方面都有较大区别,但作为规范人类生活的两大社会规范,他们共同调整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调节着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着良好的社会秩序。道德和法律在相互区别的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首先,法律和道德调整适用的范围有重合之处。法律是最低程度的道德。遵守法律是道德最低层次的义务,但对于高于法律的道德操守,法律则无权问津。如:在公车地铁上给老幼病残让座,在遇见歹徒时见义勇为等等,这些是社会道德给公民提出的更高要求。其次,法律是由道德演化而来的,道德是法律的基础,道德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制约着立法的发展。在立法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将符合社会道德,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社会规范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道德规范的变化发展也影响着法律规范的发展。最后,法律和道德的冲突不容忽视。法律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而道德则存在于人的意志和社会舆论中,主要靠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力量来维护,不能约束每一个社会成员。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实然”与“应然”的关系[5]。正因为法律和道德在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不同,才会在医疗实践中常常发生冲突。例如:北京朝阳医院李丽云案件,医生是否应该违背患者家属意愿动手术抢救患者;又如未取得职业医师执照的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是否应该救人等等。
在医学院校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中,应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正确对待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才能使医学生在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三、医学院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的路径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服务医疗实践
在医学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是培养医学生崇高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幸福观、职业荣辱观,培养与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发展完善高尚人格;法制教育则是培养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提高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院校的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是殊途同归的,都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服务医疗实践。
(二)关注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倡导更高的道德操守
治病救人的职业使命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都决定了医务人员应具备更高层次的道德操守,仅仅是遵守法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医学院校应致力培养医德高尚、知法守法的职业医务人员。但在“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讲解清楚,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道德与法律在医疗实践中的冲突问题。在每一个具体的事件或冲突中,法律优先还是道德优先并不能一概而论,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且,每个个体由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教师在讲解道德与法律的冲突问题时,应采取讨论、案例教学、以问题为导向(PBL)等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能够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各种观点的交流与碰撞,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
(三)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开展学科间对话
教师是医学院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也决定了教育的成败。我国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课程的师资队伍组成相对复杂,一部分来自哲学、法学专业,一部分来自于医学、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还有一部分来自于管理学等专业。有很多教师自己都没有学习过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的相关课程,只能边学边教,更谈不上将两门课程融会贯通。因此,要想提高医学院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教学水平,一方面要求任课教师查缺补漏,充实自己在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相关课程的知识;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应鼓励教师再培训,到兄弟院校学习与交流,向有经验的教师取经;最后还应鼓励教师到医院、医调委等实践部门调研,获取医疗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为教学服务。
如何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将道德和法律的内容做简单的拼凑式介绍,最关键是要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与医疗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的教学中,都有精神卫生问题、器官移植问题、安乐死问题等等,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需要开设这两门课的老师相互交流、共同备课,在教学实践中甚至可以采取一起讨论、分析,让学生诉诸于自己内心的价值权衡,做出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陈化,田冬霞,林楠.广东省某医学院医学生对医学人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6):89—92.
[2]Nirav D. Shah, The Teaching of Law in Medical Education [J].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of Ethics, 2008,(10), 332-337.
[3]肖健,裴浩骞,吕群蓉.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4):83—85.
[4]王德国.浅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79—81.
[5][英]H.L.A.哈特.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J].瞿小波,译,强世功,校.环球法律评论,2001夏季号:182—192.
11.论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 篇十一
1 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其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
1.1 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1.1.1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由于物种进化的直接原因导致了动物种群结构的不同,最直接的例子是农区与牧区在家畜、家禽的品种、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就有明显不同。仅以牛为例,西部主要是牦牛及犏牛,中东部主要是黄牛,而南方多为水牛。
1.1.2 生态环境对动物种群结构的影响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如不同的气温、海拔、日照、湿度、植物结构、降水、河流分布等直接选择并影响动物的品种。1.1.3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动物及其生命活动的选择也深刻地影响了动物种群结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刻地选择了动物的进化方向和动物的种群结构。如牦牛和麋鹿的饲养就体现了这种选择的影响。
1.2 生态环境对动物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的影响
同一动物品种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及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其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的差异十分明显。
1.2.1 同一畜禽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差异,地方品种之间在形态、颜色、生产性能方面差异较大。
1.2.2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其内部畜群结构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人们的生产方式直接干预品种内部的公母比例、配种过程、妊娠过程、分娩孵化过程及畜禽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直接影响了动物的品种结构及内部畜群结构。
1.3 生态环境对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1.3.1 生态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影响着动物生命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国西北牧区畜群的一个典型现象———“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就是这一影响的结果。我国的黄牛从东南到西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从平原到山区,其产肉性能、泌乳性能及皮毛肉乳产品的质量差异也主要是自然环境影响的结果。
1.3.2 人们的生产生活及需要直接干预了动物的整个生命活动。比如:汉唐初期国家为了战争需要,全国大规模饲养战马;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引进国外奶牛、生猪及家禽,使我国本地畜禽品种数量锐减甚至个别消失;为了提高产量,人们大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规模化养殖方式等技术,使动物的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受到人为的干预,其影响已然明显。
1.4 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
1.4.1 动物致病因素从流行病学的角度可以看出直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受季节、气候、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发生、传播、感染及防治具有明显的不同。川西北地区网尾线虫在不同季节,其寄生于绵羊体内的数量不同,在不同地区其寄生数量也不同,在草地上其寄生数量变化也很大;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在犊牛、生猪、禽类都表现不同;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的发生、传播及预防亦是如此。
1.4.2 人们的生产活动对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等影响很大。快捷的交通运输使动物快速频繁地流动,导致传染病在传播时间、传播范围等方面发生了相应改变,我国几次全国性大规模传染病的暴发就主要是这一因素的影响结果。因此,在防疫时间、防疫程序上应该相应地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控动物疫病。
2 动物生命活动及病原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1 动物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1 生物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进化论及生态学证明了生物链中任何一环的失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十分巨大。例如物种之间的竞争、物种内部的竞争都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改变。
2.1.2 动物的个体生命活动、群体生命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也相当深刻。例如动物的季节性迁徒、动物的排污,特别是动物的疾病、死亡后的尸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
2.2 病原微生物对生态环境及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
2.2.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致病因素作为负面的对象进行研究,其实致病因素特别是病原微生物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一环,也是微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动物疾病的发生从本质上讲是致病因素在生态环境中从微观到宏观水平上的失衡所导致的。因此动物致病因素深刻地影响着生态环境中动物的生命活动,使其个体、群体在微观和宏观水平上失衡。
2.2.2 病原微生物对人们生产活动的影响在个体水平和微观水平上不突出,但重大的动物疫病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整体水平和宏观水平上特别巨大。例如: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如口蹄疫、禽流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病的发生,就扰乱了社会及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2.2.3 病原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人类活动。人们利用牛痘预防天花,最终使得人类消灭了天花;青霉素的生产和使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现在的滥用又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3 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在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的关系,就会发展衍生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动物环境医学》,研究和利用《动物环境医学》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3.1 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利用
生态环境对动物致病因素的影响作用,在畜牧业生产活动中可以从畜禽圈舍的选址、水源的净化、排污设施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生产管理过程等环节来考虑动物生产及现实需要,使畜牧业经济建设既能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平衡,又能取得较好的生产效益,而不仅仅是一味地追求利益和存量的最大化,最终达到畜牧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与作用在临床上,防控
疾病要从生态环境的整体水平上进行考虑,采取综合性措施,做到既能有效地防控疾病又不损害生态环境。
3.2.1在消毒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平衡,不能以伤害生态环境作为防控手段。特别是在养殖生产中,消毒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杀灭致病微生物的同时也是对微生态环境的一种损害,甚至是对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比如饮水消毒,其实就是对消化道菌群的一种重组行为。因此,从消毒药品的选择、消毒时间、浓度及消毒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该慎重。
3.2.2 临床诊治、防控疫病的指导思路要从微生态环境及整个宏观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单一地从临床治疗和疫病预防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诊治方案、疫病预防方案及程序、用药品种与剂量等都应该从大局着手,根据季节、环境及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措施,以达到既可防制疫病又能保护环境的目的。
4 结论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等)与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致病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统一体。传统动物医学的目的是控制并治疗好疾病,动物环境医学的目的是怎样让动物及其群体不生病或尽可能少生病,因此对环境医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动物医学在研究对象上应该从宏观角度把生态环境(包括微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社会活动、政府政策等等)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只有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方式,才能综合采取措施,做到既能防控病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使畜牧业朝着健康、持续、科学的方向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包括人们的生产生活)对动物生命活动及其致病因素的影响十分巨大而深远,而动物的生命活动及其致病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亦直接而明显,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一个整体。因此研究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之间的关系,对控制疫病、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十二
党组织关系介绍信自带。组织关系在云南省内的,应由当地县、市委组织部或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开具正式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昆明医学院党委组织部,入校后带介绍信到学院组织部再行接转;组织关系属省外的,应由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州市、县区委组织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的工作委员会组织部(组干处、党委工作部)或所在省高校工委组织部开具正式的`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到:云南省委高校工委组织部,入校后直接将介绍信带到学院组织部再行接转。
党员的档案材料:在办理档案时,核实“党员档案材料”是否齐全,并随个人档案转到我校。如没有的,请查找“党员档案材料”,并存入个人档案密封后一并转到我校。组织关系介绍信不能装入档案材料中,须由个人保管携带到学校报到注册时交昆医党委组织部工作人员。
招生办公室
13.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十三
继续医学教育是指卫生技术人员从业后获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终身性医学教育。它不仅能够不断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更在医院发展中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探讨综合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来研究制定完善继续教育管理的对策,从而有效地促进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一、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继续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在职卫生技术人员主动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全面提升职业素质、实现终身教育和职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医学教育制度。目的是为了使医务人员能够紧跟医学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了解医学科学最新动态。继续医学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已成为提高国家整体医疗水平、构建良好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发展中也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每年的重点专科申报及国家卫计委启动的每四年一个周期的三级医院评审,继续医学教育考核都是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在评审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再加上每年省医学会及市医学会关于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也让医院进行规范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成为常态。只有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医院,才能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二、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全院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参加学习人数不多。很多医务人员对继续医学教育的有关政策不了解,还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认为继续医学教育可有可无,没有端正学习态度。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除了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没有强化培训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医务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继续医学教育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2.各科室承担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不多、内容也不够充实。以往每年各科室申报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积极性不高,申报书质量也有待提高,导致全院总体继教项目数量偏少、学科覆盖面不广、内容不够丰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科室担心不会中标就消极懈怠,同时继教管理部门也没有严格监督和管理。
3.各科室外派的参加学术会议及进修人员较少,导致医务人员学习机会少。各科室每年就仅有科室主任、护士长及个别学术骨干能够有机会外出开会培训,能够外出进修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导致科室人员学习机会有限,极大地限制了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根本原因在于两点:一是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力资源配备不足,科室业务繁忙,导致科室无法同时安排较多人员外出参会或进修;二是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投入有限,无法安排更多的人员外出學习,并且外出进修人员补助标准偏低,导致大家外出进修积极性不高。
4.全院的继续教育达标率较低。每年年底的综合目标考核要求各临床医技科室继教达标率要不低于90%,但仅有少部分科室能够完成目标,大部分都不达标,有的科室甚至低于及格线。根本原因在于科室主任对继教考核重视不够,没有严格要求并督促科室人员积极获取学分。
三、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对策研究
1.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重要性认识,使其与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挂钩。医院继教管理部门要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专题讲座,向全院人员普及继续医学教育有关政策,并强调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还可采取硬性指标,如将继教达标与个人年度考核相挂钩,继教不达标的医务人员不能参评优秀等次;同时晋升副高及以上职称时如湖北省统一规定近5年学分要同时达标,否则取消参评资格。从柔性与硬性指标上杜绝对继续医学教育消极懈怠现象。
2.加强各科室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往后在每年的国家级、省级继教项目申报中要多鼓励甚至下达硬性指标要求各临床医技(下转第36页)(上接第15页)科室必须申报,同时对申报书的撰写进行帮助指导,力争提高申报书质量,从而提高中标率。每年年中对各科室继教项目举办情况进行督促管理,并在举办项目时积极辅助临床医技科室,同时协助完成各继教项目的存档管理。同时继教管理部门也要定期做好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专题培训,以提高听课率。
3.加大人力财力投入,鼓励医务人员外出学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合理调配科室人员,争取有更多医务人员在不影响科室业务运转的情况下有时间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加大财力投入,提高外出参会及进修人员补助和报销标准,不让进修学习人员有后顾之忧。
4.拓宽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除了医院自身加大继续医学教育经费预算外,各临床医技科室还可以通过合法获得企业赞助的形式来解决办会经费紧张的难题。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或相关基金会的资助计划,如国家外国专家局及省对外交流中心的留学资助计划来资助部分出国进修经费。
14.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十四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3—10月在重庆市两所医科大学进行调查,采用按专业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各专业的1~4年级的学生参加测试。按照统计学样本规模的计算公式n=t2×p(1-p)/e2式中:t:置信度取0.05的t界值;p:样本率;e:允许误差。本研究的置信度取0.05,抽样误差取4%,一般大学生的心身障碍检出率为10%~30%,取接近0.5的30%进入公式,故n为625,预计10%的失访率,故每所学校的调查人数695人左右,共计1 390人,符合统计学计算的样本规模。实际在两所医科大学共抽取学生1 712名参加测试,收回有效问卷1 628份,有效回收率达95.1%。其中男生586人,女生1 042人;汉族1 496人,少数民族132人;大一学生442人,大二学生430人,大三学生458人,大四学生298人;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学生570人,乡镇的学生320人,农村的学生738人;独生子女的学生720人,非独生子女的学生908人。
1.2 方法
1.2.1 康奈尔医学指数(Cornell Medical Index,CMI)[1]
该量表是美国康奈尔大学Brodman.等编制的自填式健康问卷,广泛应用于正常人群心身健康水平的评估和心身障碍者的早期发现,由许丽英等修订出中文版。该量表分成18个部分,每部分按英文字母排序(从A到R),共195个题目,问卷涉及4个方面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男女问卷除生殖系统的有关问题不同外,其他内容完全相同。其中A~L部分(144题)的问题与健康状况有关:A眼与耳、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消化系统、E肌肉与骨骼、F皮肤、G神经系统、H泌尿生殖系统、I疲劳度、J疾病频度、K既往病史、L生活习惯;M~R部分(51题)的题目与精神活动及心理健康有关:M不适应、N抑郁、O焦虑、P神经过敏、Q愤怒、R紧张。每一题目均为两级回答,凡回答“是”记1分,回答“否”记0分,全部题目得分相加即得CMI的总分,A~L部分的题目得分相加即得A~L分,表示躯体症状,M~R部分的题目得分相加即得M~R分,表示精神症状。
1.2.2 应对方式问卷[1]
肖计划等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应对理论,根据我国文化背景编制了《应对方式问卷》,该问卷在青少年学生组进行测查,信度、效度和应对因子条目构成一致率都比较满意,为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问卷有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其中解决问题和求助为成熟型的应对方式,退避、自责和幻想为不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合理化为混合型的应对方式。该问卷的题目均为两级回答,有正向计分题,也有反向计分题。
1.2.3 健康行为量表
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保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它包括改变危险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健康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不良饮食以及无保护性行为等)、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如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定期体检等)以及遵从医生指导等行为。
该量表由Prohaska等编制,包括21个条目,分为两个维度:前15个条目为健康实践行为维度,后6个条目为认知/情感行为维度。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表示从不,5表示经常,执行频率由1到5逐渐增加),得分越高,表明健康行为执行状况越好。该量表的Cornbachα系数是0.84。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心身健康、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总体情况
对医学生所填写的康奈尔医学指数、应对方式问卷和健康行为量表所得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A~L-躯体症状得分;M~R-精神症状得分。
2.2 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2.2.1 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将医学生所填写的CMI和应对方式问卷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的得分与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呈负相关,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则与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呈正相关。见表2。
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A~L—躯体症状得分;M~R—精神症状得分。aP<0.05,bP<0.01。
2.2.2 医学生心身健康与应对方式的回归分析
以应对方式问卷的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按照0.05的纳入排除水准,对CM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作回归分析发现,求助因子的得分越高,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则越低;解决问题因子的得分越高则M~R得分也越低;而自责因子得分越高,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则越高;幻想因子得分越高,CMI总分和M~R得分也越高;逃避因子得分越高则A~L得分越高。见表3。
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A~L—躯体症状得分;M~R—精神症状得分。
2.3 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的关系
2.3.1 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与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
将医学生所填写的CMI和健康行为量表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医学生的心身健康水平和健康行为(包括健康实践行为和认知/情感行为)均呈负相关。见表4。
注:CMI—康奈尔医学指数;A~L—躯体症状得分;M~R—精神症状得分。aP<0.05,bP<0.01
2.3.2 医学生心身健康与健康行为的回归分析
以健康行为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自变量,对CM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作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认知/情感行为维度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很大,认知/情感行为维度得分越高,则CMI总分、A~L得分、M~R得分越低。见表5。
3 讨论
在应激理论中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应激环境或事件之后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采取的方法。因此,应对方式是一种缓解情绪紧张、维持心理平衡、调节行为的表现,使之符合外界要求的方法和手段。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心身健康均呈负相关,而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则与心身健康均呈正相关。这可以进一步说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确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在回归分析中还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自责这种应对方式对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退避的应对方式对身体健康不利,幻想对心理健康不利;而求助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是有利的,解决问题还对心理健康有利,求助较解决问题对心身健康更有利。文献[2,3,4,5]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积极应对有利于心身健康,消极应对有损心身健康,个体越少使用逃避和自责的消极应对方式,则心身状况越好[6],并且应对方式对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7]。此外,不同类型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对心身健康的影响上没有差异性[8,9]。所以,可以认为,大学生在应对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上具有共性特点,医学生并未表现出特殊性。因此,在大学教育中作为教育者应该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方式,尤其是要能够提供必要的求助途径,使大学生有求助之心还有求助之路,有效地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
此外,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医学生的健康行为(包括健康实践行为和认知/情感行为)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呈正相关,这说明学生的健康行为越多,其心身健康状况往往会越好,这与我们通常的经验与预期是符合的。有学者的研究也显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睡眠和情绪等心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10]。这说明要想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形成正确的认知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回归分析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认知/情感行为对身体和心理健康均有影响,对健康的影响更为突出,有更正确的认知方式和良好情绪体验的个体往往心身健康水平也会越好。其他学者的研究也发现,心理因素可直接导致躯体状态的异常[11],大学生的不良性认知心理是诱发心身疾病的关键环节[12]。这说明,积极的认知方式,正确的应对能力,良好的心理环境,更多正面的情绪体验和有效处理情绪的能力,面对困难或挫折时较好的心态,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肯定是有益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了,内心冲突少了,自然身体健康水平也随之提高。因此,医学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点,在医学生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未来健康的促进者先从促进自身健康做起,养成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认知方式,形成积极成熟的应对生活事件的能力,有更多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全面促进心、身的健康。
作者声明
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心身健康与应对方式和健康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康奈尔医学指数(CMI)、应对方式问卷和健康行为量表对重庆市两所医科大学的医学生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MI总分为24.13±17.74,健康行为总分为67.12±9.71。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的得分与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呈负相关,其他各因子的得分则与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呈正相关。求助因子的得分越高,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则越低;解决问题因子的得分越高则,MR得分也越低;而自责因子得分越高,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则越高;幻想因子得分越高,CMI总分和MR得分也越高;逃避因子得分越高则AL得分越高。健康行为的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CMI总分及AL得分、MR得分均呈负相关。认知/情感行为维度得分越高,则CMI总分、AL得分、MR得分越低。结论 解决问题和求助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是消极的应对方式。医学生的健康行为越多,尤其是认知/情感行为,其心身健康状况往往越好。医学院校应注重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培养积极和成熟的应对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供必要的求助途径,全面促进其心、身健康。
关键词:心身健康,应对方式,健康行为,医学生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梁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应对方式是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5,38(4):290-294.
[3]黄红清,黄秀娟.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关系分析[J].黑河学刊,2012(9):85-86.
[4]黄红清,黄秀娟.大学生压力源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7):137-138,144.
[5]孙淑荣,张百军,孙淑华,等.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147-148.
[6]郭洪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46-47,52.
[7]蒋佩.民办高校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校园心理,2014,12(5):330-331.
[8]纪红艳.师范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7(9):67-69.
[9]李金德,刘惠珍.中国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2):301-304.
[10]王道明,陈凯华,杜世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身健康及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35(1):130-133.
[11]郭盈盈,倪红梅,徐铭悦,等.基于1 409例大学生健康状况调查的心身关系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2):3729-3732.
15.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 篇十五
[关键词] 检验学;操作规程;质控/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60-02
现在医疗行业正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为患者疾病的迅速诊断、快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以及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学检验也提出了更高、更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简单谈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是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单、患者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储存、运输直至检验室验收、检验等全过程。
1.1 准确填写检验申请单 医生要准确无误地填写申请单,字迹要清晰可读,写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病案号、诊断以及标本来源,有时还要附有简单的病历,特殊情况说明等临床资料。如果这些内容一旦被漏填、忽视、错填或者填写不清,都会使检验人员在检验操作过程不能全面获取患者信息,以至于不能根据患者生理变化对检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出现错报、漏报、误诊等情况[1]。
1.2 患者准备 此项工作可以确保送检的标本质量,避免一些生理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例如,当患者处于兴奋、激动、恐惧状态时,可导致白细胞、血红蛋白增高;患者运动时,可以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等一时增高;而且还可以引起血中钠、钾、钙以及清蛋白、血糖等指标的变化;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尿素、三酰甘油、尿酸、血糖等增高;另外服用藥物以及疲劳、熬夜、饮酒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以,当采集患者标本时应尽可能的规避上述情况。如果确要检验,而又存在上述情况,应该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从而方便检验人员客观地解释检验结果。
1.3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正常情况下,对患者进行采集标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核对检验申请单所填写与标签是否一致;②采血最好以坐位或卧位,从而确保安全;③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紧、过长,也不要用力拍打穿刺部位,检验人员应在穿刺入血管后立即放松止血带;④采集标本的器材一定要符合实验要求;⑤避免血标本的溶血和标本的污染[2]。
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该阶段就是从接受标本开始,主要包括维护仪器、准备试剂以及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等,直至检测结果出来。
2.1 维护仪器 良好仪器是确保检验结果的关键,所以,必须经强化仪器的维护。检验仪器维护要按规定做好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以及季保养,使仪器终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检验仪器在更换部件时一定要做好书面保养记录,从而有利用仪器发生故障时方便查询[3]。
2.2 准备试剂 检测项目的试剂一定要按流程操作,要按试剂说明书来配制。暂时不用的试剂必须迅速放回冰箱中,以防止试剂挥发;对平时不经常使用的试剂,要观察其稳定性;对不符合检验要求的试剂,要及时更换。
2.3 分析过程中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作为一项以实验为基础的工作,一定要建立和完善客观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检验分析的全过程中都处于规范受控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检验结果客观、准确、及时。一是要确保仪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一旦出现失控情况,必须要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及改正措施。二是规范保存原始记录,要重视原始数据的法律效力,各项检验结果原始记录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检验结果的记载,也是最直接反映检测过程的数据资料。三是所有检验项目都应具有标准操作程序,此操作程序应该具备可操作性以及规范性、有效性[4]。
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认真审核测定结果 目前的医学检验越来系统,越来越自动化,所以,检验人员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多。从患者信息的录入、标本编号到分离、审核仪器操作检验结果、发送检验报告单以及检验结果的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都是一环套一环,上述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瑕疵或者错误,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要认真分析和核对检测结果,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此基础上,还要强化检验结果的分析比较,一旦检验结果超出了医学水平,检验人员应当立刻与近期结果进行比较,有效分析各参数之间关系,并与临床资料作分析比较,必要时还要深入临床一线,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标本采集的具体状况,从而真正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准确和有效。
3.2 建立报告单签收制度 建立健全严格的报告单签收制度,所有的检验报告单都应该由专人负责统一送达。检验科也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报告单的室内保存时间、保存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便复查和核对。
3.3 结果分析和解释 一旦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相符合的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和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找准症结,摸清情况。
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很多患者都希望知道自己病情和病因,所以,会经常性让检验人员对自己的检验结果做出有关解释,检验人员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检验结果对病情进行客观全面地分析,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ZK(#〗屈引婷,王全会,血清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中ph、Ca测定的影响[J].现在医学检验杂志,2005,20(3):39.
[2] 章晋林,张小鹏.标本的保存条件与保存时间对常规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6):9.
[3] 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9(3):276.
【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关系分析】推荐阅读:
临床医学专业新生压力与应激分析论文06-14
临床医学专业口腔科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09-10
临床医学专业的探索07-05
临床医学的实习总结11-07
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临床使用安全监测与报告制度10-27
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06-27
临床医学学生面试的自我介绍09-23
研大医学-临床医学各大学排名06-11
临床医学技能08-27
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学习效果范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