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2024-10-03

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共16篇)

1.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一

学习“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致新员工的一封信”有感

任总在信中有这么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感触颇深: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通篇信中任总只提到了两个国家,一个日本,一个德国。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国家都是二战的战败国,而且输的很惨,其中一个还挨了原子弹。但是这两个国家在战后却都又在很短的时间内奇迹般的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

希望您丢掉速成的幻想。其实这句话说的是我们新人的一个普遍的心理,那就是浮躁、急于求成、眼高手低。这句话不难理解,回想一下我们刚刚走出校门的时候的确如此。自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学富五车,不愿从基层干起,总是幻想着一下子可以做到中层管理。其实不然,我觉得就连最基层的工作岗位都要虚心的向老师傅学习后才能够做到合格,尤其是技术工更是如此。因为理论永远不等于实践,理论只能用来指导实践。一个只懂理论而没有实践的技工永远都是纸上谈兵。所以新人只有克服了浮躁,沉下心来从最基层的岗位做起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人才。楠木之所以珍贵,是因为楠木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霜雨雪才形成了坚实的木质。

学习日本人的踏踏实实。日本这个民族固然有很多民族的劣根性,但日本这个民族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其中踏实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优点。日本人很务实。日本的很多大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制,很多企业都以裁员为耻辱。当然终身雇佣制的一个前提就要求所有雇员必须勤恳、踏实、去为企业创造价值。在日本频繁的跳槽会被认为是不可信赖的人。正是日本人的踏实才成就了索尼、松下、丰田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也正是这么一大批优秀的企业才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成就了日本经济强国的地位。踏实的品质和作风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是如此的重要,其实对我们个人又何尝不是呢?一个踏实的员工总会招领导的待见,一个踏实的老公总会招媳妇的喜欢,相反,一个轻浮、浮躁的人谁又愿意接纳呢?

学习德国人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或许德国人给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沉默寡言、不拘言笑、呆板沉重,其实不然,这种性格和秉性正是德国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成就了德国工业强国地位。德国人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制度、纪律的严格执行和对工艺近乎完美的追求上。严格的纪律性给德国人带来了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家都严格遵守着共同的制度,公平发展。对工艺的完美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德国的产品永葆一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在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大家只有靠质量赢得客户与发展的机会。相反,如若在一个没有纪律、没有公平的环境中谁还会精心研发技术呢?唯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才能求得暂时的发展。由此可见,对工作近乎呆板的认真,甚至不通人情的对制度的遵守正是成就一个工业强国的秘密。

总之,做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尤其是刚入职的新人,更应该像任总所期待的那样,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不浮躁,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人生和事业的辉煌。

2.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二

发展历程:历尽风雪迎春来

提起到德马集团十六年来的发展,卓序不禁感叹变化的巨大。他表示,在十六年前集团成立的时候,物流还没有正式被作为一个行业来对待。在20世纪最后几年的中国,信息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甚至超市和连锁店也刚刚开始流行,自动化物流装备甚至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当我们去注册成立公司的时候,甚至发现人家那里根本就没有我们这个行业分类。”提到当年的行业环境,卓序感慨万千,“当年的物流环境是处在原始状态。”

卓序介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仓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仓储技术和仓储设备几乎是一片空白,甚至很多地方的仓库还在使用最原始的平地堆放,这无疑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货物的集成和转运量也在逐渐增加,单纯依靠扩大仓库面积已经不能满足物流发展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货架和搬运车辆被广泛使用。进入21世纪后,中国已经走过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厂内外物流需求增加,社会物流业初具规模。特别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的超市和连锁店,需要完善的配送中心来支持,还需要自动化分拣输送来供应。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更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所有的电商企业,其实线上的商品在质量、价格方面没有太大差别,能决出胜负的,只有物流方面。在这一背景下,有强大物流链支持的电商企业会迅速脱颖而出。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没有物流的支持,电商根本无法发展。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德马集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从厂内物流为主到社会电商物流占据主导地位的需求变化,与众多需要强大物流系统支持的电商大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正因如此,德马才能最终成为自动化设备生产行业中民族企业的领军者。

经营理念:注重服务有远见

德马集团之所以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除了洞悉行业发展规律,把握客户需求的变化外,更重要的是公司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素质。中国的物流装备市场从1995年之后才开始形成,且在形成初期几乎没有国产的自动化设备。德马集团创建于这个时期,在大多数物流装备企业把目光盯在货架和叉车上的时候,德马专注于输送分拣系统核心零组件和关键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十几年如一日,长期的专注聚焦成就了德马在这一专业领域独特的竞争力,得到了大量用户的信赖。与此同时,德马集团在国际化方面也走在国内物流装备制造行业的前列。在其他厂商还遵循着旧的“外贸”模式来发展国外市场时,德马集团就提出了一条与传统“外贸”模式完全不同的国际化新思路。卓序认为,所谓“外贸”,只不过是国内企业将产品向国外输送的过程,推广的仅仅是产品,本质上还是利用了自身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因此,“外贸”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真正的国际化是要让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要在推出产品的同时把品牌文化、解决方案和企业理念一并推出并获得国外客户的认可。正因为德马集团比较早地认清了这一点并在前些年进行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尝试,在此期间克服了许多困难,比如管理团队和管理理念与国际标准的磨合,文化、管理习惯、语言的限制等等,最终通过不断地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德马集团的海外销售额达到了企业总销售额的20%。另一方面,德马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也不断“引进来”,通过引进、合作、收购等多种方式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使我国的自动化输送分拣技术更加成熟,更加丰富。

在被问到德马的产品理念时,卓序举了德马和亚马逊合作的例子。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对物流系统的要求非常高。与这样的电商企业合作,仅仅满足其某项需求的产品是完全不能胜任的。因此提倡“服务型制造”的德马集团提出了一整套产品解决方案,包括售前、售中和售后都有着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未来规划:把握规律再进步

“不同行业在物流方面有很多的不同点。”在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卓序说,“要从不同的需求中找出共性是最难的,要研究掌握服务规律。”卓序指出,德马现在的目标不再是原来的只卖出产品,而是为客户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是从宜家经营模式中获得的启发:“你不要看宜家就是买几块板回家装一装就好了,宜家背后下的功夫是很多的,不像其他家居产品商,做个成品卖给你。他们不是说卖给你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就好,而是卖给你一整套家具的解决方案。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把这个模式给搬到机械制造领域来。”

正因为如此,德马每年都要推出新的设备,以丰富自己储备的解决方案。正因为客户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解决方案的储备永远没有够用的时候。只有去贴近客户,适应他们的需求,集团才能最快地提出合适的产品解决方案,才能更好地让客户满意,才能贯彻德马“在制造中服务”的经营理念。卓序在这里举了展位上的新产品为例:“像我们这次带来的垂直输送设备,就是这样想出来的。客户们近几年都反映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想批到更多的土地来扩充仓库规模越来越不现实,所以只能向高处发展,因此我们才推出了专业的垂直输送设备。”卓序强调,为客户考虑,需要从政策、经济、需求、科技等各个方面全面统筹分析,科学安排,争取为客户节约更多的成本,创造更大的价值。

3.中祥集团原总裁涉嫌贪污受审 篇三

上海地产富豪周小弟雇凶伤人、非法倒卖土地案未了,又牵出一起1.61亿余元的巨额贪污案。3月2日,周小弟涉嫌非法倒卖的浦东新区三林懿德地块的上家——上海中祥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秦金龙,因涉嫌侵吞国有资产1.61亿余元人民币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受审。

中祥公司的前身是上海县房地产总公司。检方指控,秦金龙在公司改制期间伙同公司原财务总监丁蓓莉、原党委书记张勇非法占有3000多亩土地转让利益,其中秦被控侵吞国有资产1.61亿余元,金额之巨极其罕见。

周小弟案所涉2536亩浦东新区三林懿德地块,正是秦金龙等人在公司改制过程中非法占有后以每亩25万元的低价对其转让的,总转让费达5亿余元。

此外,龙柏六村三、四街坊69亩地块、陈行乡恒星村833亩地块等多处地块均在秦金龙等人的操作下未被列入转制资产,秦金龙等人非法占有并获得转让收益。

综上,秦金龙共侵吞国有资产1.61亿余元人民币,丁蓓莉、张勇分别参与侵吞国有资产1.06亿余元、8715万余元。

检方认为,被告人秦金龙、丁蓓莉、张勇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有资产,应以贪污罪追究刑事责任。秦金龙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丁蓓莉、张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其中张勇有自首表现。

4.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徐明 篇四

徐明,1971年4月出生,中国致公党党员,高级经济师,现任大连实德集团总裁,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董事长,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副董事长,大连市商业银行副董事长,省政协委员、常委,省工商联执委,省商会副会长,大连市工商联副会长。

获大连市特等劳模称号.获省劳模称号.获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徐明1990年毕业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外经外贸专业(大专),7月,于东北财经大学商业经济硕士专业研究生结业。在1992年,他创建了大连实德集团。经过来的发展,集团已形成以塑料异型材为主的四大产业格局,即化学材、石化、金融保险、文化体育等。在大连、成都、浙江嘉兴、珠海、天津建立五大生产基地,拥有自己的研究院、大学及国家人事部批准的“博士后工作站”,并拥有从国内外聘请的行业专家50多人。在20实德集团被省政府评为省纳税大户。

从创业至今,徐明率领实德集团创造了一系列出色的成就。1992年成立的大连实德机械工程公司,承揽了大连站前胜利广场、星海湾、金石滩高尔夫球场等30多个大型土石方工程。1995年,成立大连实德塑胶工业有限公司,截至年底,化学建材生产能力已达年产5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PVC型材生产企业,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化学建材产业化基地”。文化体育方面,在1月9日成立大连实德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四年中球队取得了三连冠和三冠王的伟绩,延续了大连足球的辉煌。20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生命人寿保险公司”,徐明任副董事长。,入股大连市商业银行,徐明任副董事长,之后又入股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和太平洋金融学院。石化产业是实德集团的一个在建项目,在盘锦、葫芦岛兴建年产40万吨PVC、VCM的石化基地已获得批准,同时拟在旅顺双岛湾设立更大型的石化工业园。

“实业报国,德以兴家”是徐明提出的企业理念,10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徐明时刻不忘回报社会,他以多种方式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投资达5500万元;并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的开发及国企改制,其投资近10亿元。其中,20徐明决定向沈阳、朝阳、成都等地区捐资345万元,建立9所希望小学;2003年向普兰店、庄河、陕西革命老区等贫困地区捐资322.4万元,进行扶贫和建立希望小学。

实德集团的发展是在徐明直接领导下取得的,是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硕果,为此,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颂扬,获得了多种荣誉。20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中国富豪排行榜”中,徐明排名第18位,年再度入围福布斯,名列第12位,仍然保持上榜富豪中的最年轻企业家地位,升至第11位。2003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2002年应邀到美国参加世界财富论坛,同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等经营大师同台对话。

在多家的对外合作中,徐明及他的实德集团与杜邦公司、霍尼韦尔公司、摩托罗拉公司、西门子公司、台塑集团、LG集团、三菱化工、东芝株式会社、台湾宏基、中石油、中石化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肩成为合作伙伴。

5.天士力集团总裁2010新年贺词 篇五

在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谨向天士力集团全体同仁,向海内外经销商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愿!

2010年,是天士力集团全体员工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奋力推进全面国际化战略,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第一品牌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年里,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形势,面对深化新医改的多方面挑战,我们始终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始终依靠广大经销商朋友的努力和消费者的高度信赖,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的良好局面,顺利完成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发展目标。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继续坚持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抢占产业资源,抢占科技制高点,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生物医药产业向“做大做强”目标不断迈进,生命健康产业在初步构成产业框架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一年来,进一步健全了“集团化管理、专业公司经营”的管理体制,在国家重大专项带动下,顺利完成了美国FDA二期临床试验,科研管理和科技实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产业和技术合作进一步发展,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品牌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社会上的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增强。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们发挥优势,完善管理,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医药行业将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基调。为适应这一新形势,我们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继续加快产业化进程,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不断调整管理体制和运营体系,确保大健康产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幸福安康!祝愿天士力的事业更进一步!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 希 军天士力集团总 裁吴 迺 峰

6.新员工培训总裁致辞讲稿 篇六

朋友们、同事们:

大家好!

我是XXX,现任浙江荣事集团总裁。很高兴能够在集团公司的培训教室中与各位会面。不管你来自何方,能够有缘相聚荣事,那么自现在起,我们就是一家人!

感谢你选择荣事,在此我谨代表浙江荣事集团全体人员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鼓掌)

源于大江南北,却能在此共谋未来,这样“巧合”是一种缘分;一种追求;一种愿景。截止目前,我猜想各位还在受两个职业生涯问题的困扰:

一、个人努力寻求的理想,荣事是否是你理想的归宿?

二、苦寻千里马,你是否是集团公司所需要的人才?接下来我要讲三个内容,希望在与各位的交流过程中,把这两个问题再重新思考一遍。

我要讲的第一个主题是:物竞天择。(企业文化的升华)

在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历史上50%以上的五百强企业平均寿命不足50年,而中国企业的生命力更为脆弱,尤其是民营企业,一般存活3~5年就区隔或消亡了。固步自封,求短期效益的企业灭亡,开放思想,重战略懂变革的企业发展。浙江荣事集团始创于1995年底,创业初期做的是单一的板材贸易,原始资金不足10万元。从创业机会与政策环境上来讲,1996年并不是最佳的创业时期。10年如一日,我们为什么能存活?

今天我们不仅活的很实在,而且活的很好。现今的荣事已拥有8万平方米的生产占地面积,生产经营木业四大品目,业绩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04年销售额2多个亿。桐庐分水基地6月底也开始投产了,规模生产,只分水基地一年就能出3个亿的产值。如此发展速度,就连我本人在创业初期都未曾预料到的。需要每个荣事人反思的——是什么让荣事集团能够在中国企业不断消亡大潮中逆流而上?今后如何保持这种潜在优势来对抗愈演愈烈行业竞争?经过不断的反复思考,才发现真正支撑荣事的不是资金、设备等等因素,而是一种文化,荣事所特有的企业文化:

1、求真务实的企业作风。企业现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如:采购、生产、财务、营销等等,荣事在创业之初对这种机构是不敢想的,“七八个人,十几条枪“,每个人身兼数职,当别人整天喊着“做大做强”口号的时候,我们本着务实的心态做强做大了。“业精于勤荒于嬉”,做人如此,做事业也是如此,要实现理想就得把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诚信至上的经营方针。自古中国人就认为经商的人“奸”,也不无道理,的确有。只会赚钱的,那是商人,以盈利为途径来回报社会的,才是企业家。现代社会信息流量这么大,谁能骗得了谁,就是骗能骗几次呢?所以只有诚信才能赢得信任,留住老客户,只有美誉才能形成口碑,带来新客户。“经商的”毕竟是“经商的”,是做不大的。荣事今天的发展速度,不是靠赚钱赚来的,是以诚信为基础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才做到今天这么大。

3、团队致胜的合作理念。荣事现在拥有800多人才,管理与普通人员中,管理人员80%都拥有大学以上学历,集团很关注普通员工与管理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平衡状态,若杠杆失衡,企业必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一直以来荣事都是采取管理与执行并重的策略,不忽视任何一薄弱环节的力量。集团人力资源认为:大有大才,小有小才,各用其才,才商互补方是用人的最高境界。组织大了,机构多了,人员结构比例也复杂化了,每年,针对不断扩张的组织机构,集团对管理手段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全员一条心,每个人都是企业这个庞然大物的零部件,在05年团队目标:目标化、程序化、标准化,为荣事团队建设的方向指引了一条光明大道。企业文化是荣事发展的基石,各位在加入荣事之前可能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那么现在起,学习并融入到荣事文化中来,否则,你将是荣事的看客。第二个内容:内修外炼。(现阶段计划,展示个人发展机遇)刚才所讲的,是支撑企业发展的竞争力,竞争力需要匹配的精细管理与运营。集团公司这几年,有意放慢发展速度,着重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我们坚决要摆脱民营企业所特有的瓶径,从前年大幅度进行文化建设,到今年我们倡导三化:目标化、程序化、标准化等措施,无一不是力从变革入手。集团对内对外的四个战略主题:

一、集中多元化,尽量避免行业中的产业危机,达到资金分流,合理扩张的目的。

二、提升技术竞争力,大手笔的引进设备与技术人才,避免因产品同质化,以技术壁垒与行业竞争者区隔。

三、优化管理,增加绩效,降低损耗,以提升士气,避免大锅饭,由“三化”实施保证。

四、营销网络精耕细作,荣事从江浙市场突围,在全国建立脉络,组建外贸团队,争取海外份额。这其中所需要大量的人才,“以人为本”是企业每个发展阶段必须的规则,现在荣事给你平台,你想跳什么舞?你又能够跳好哪支舞曲? 第三个内容:自动自发,日清日高。(为个人发展阐明集团观点)

荣事集团是推崇学习的组织,可能我们距离“学习型组织”还有一段距离,毕竟那是前沿理论。对于学习,荣事有自己的主张,就是:不断提升个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组织涵养,争取坚持每天提高1%,日事日毕,日高日清。

说到学习,集团内部现在学习氛围很浓,不学习,就不会多角度思考,有问题就不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法。企业一天比一天大,累积的问题谁去解决?集团现在很多高层人员都在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几十岁的人了还在读EMBA、考取国家认证,为什么呢?我告诉你,荣事的学习态度很坚决,如果想企业不被市场淘汰,陈旧的思想就一定要淘汰。

7.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七

很多不了解环世物流集团的人,都被他们国际化的团队、现代化的管理和专业化的服务所迷惑,以为这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外资企业。其实环世物流集团总裁林杰,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新生代企业家。与他的交谈中,记者仿若看到环世集团自信、进取的本色。

《中国储运》:2001年环世物流集团成立至今,短短9年,发展迅速。如果把这个过程划分为几个具体阶段,您将如何划分?在各个阶段您又是如果抓住机遇让公司发展壮大的?

林杰:环世物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环世物流集团最初由海运集装箱货运代理业务起步,是国内主要的无船承运人,然后扩展到空运业务、化工物流、项目物流、仓储、散杂货远洋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冷链物流等,一切都是顺应市场需求自然而然产生的。你可以说这些是机遇,也可以说是一个逻辑性的发展过程,因为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客户有这方面的需求,业务扩展就这样开始了。

《中国储运》:环世物流下属的5个子公司,是如何布局,统筹管理的?您认为哪些项目可以代表环世物流今天的服务水平?

林杰:目前环世拥有5家子公司。上海环世捷运物流有限公司以海运起家,近年来拓展了空运业务,是我们最主要的业务板块;上海赛孚创思化工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以化工物流业务为主,是国内首个专业提供化工物流业务的企业;上海延平物流有限公司拥有自己的车队,为公司内部所有的业务板块提供陆路运输支持;上海欧赛物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仓储、分拨、装箱及第三方物流等服务;致远船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沿海及近洋的散杂货运输,并为项目物流提供支持。

环世推行的是扁平式管理,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运作是相互独立的;但管理和后勤支持平台是统一的,并非各自为营。这样可以保证各业务板块在专业化经营的同时,协调一致地应对客户的需求。

很难说哪一个业务模块能代表整个集团的服务能力。我们涉及的专业领域比较多,有时候一个项目涉及到好几个业务领域。不过公司目前主营的,也是相对具有一定优势的业务为海运、空运、化工物流和项目物流。

《中国储运》:现在中国物流市场上有很多极具竞争力的外资物流公司,您认为,与这些公司相比,环世所代表的中资公司有哪些优势?

林杰:环世物流集团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不仅得益于我们的“国际化”战略,更源于一贯坚持的“客户第一、诚信至上、专业务实”的服务宗旨。

在目前国内民营货代企业中,像环世物流集团这样能提供集海、陆、空货运、化工物流、项目物流、仓储码头服务、船务代理、货运代理、冷链物流等多元化服务的大型综合服务商还不多,这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此外,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包括覆盖中国、遍及全球的代理及服务网络,经验丰富的国际化团队,专业、全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先进、高效、实用的物流信息系统等。

外资公司一般规模较大,运作模式比较固化。环世物流相对来说更灵活多变,对市场的反应更敏锐,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另外,相比大型物流公司,环世的企业规模没有那么大,现金链也就相对较短,比较容易控制成本。

对于客户是选择大型物流公司,还是像环世这样的物流公司,我们尊重客户的选择,我们更对自己的服务和能力有充足的信心。

《中国储运》:您在几次接受媒体采访中都提到了环世物流的国际化战略,您认为国际化是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吗?

林杰:迄今为止,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国际巨头、外资公司打入中国市场,甚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城市渗透。华宇被TNT收购,熙可物流被万络环球兼并,Fed Ex开始着眼国内快递业务。目前,仅国际快递业务外资企业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80%。不仅快递业,跨国物流公司在航运物流、汽车物流、合同物流等领域都已占据了高端市场,甚至涉及到教育、培训等方面。而我们本土的民营企业如何对待呢?竞争对手把阵地布到我们家门口,我们是不是还在沾沾自喜取得的那一点成绩,而没有长远的战略思考?

国内的物流企业虽有万千家,但有走出去想法的企业却很少。目前国外的市场,除了中字头的国有企业设有分公司或办事机构外,民营物流企业涉足的几乎是凤毛麟角。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众多民营物流企业没有走出去的想法,或有能力走出去却又怯怯地不敢跨出那一步呢?我认为,原因是民营企业要面对三大难关。第一关是人才,你是否具有这样的国际化人才储备?第二关,你是否有国际化战略的规划?第三关,国家是否给予了鼓励和支持的政策?

正如环世的口号“We take you w orldw ide”(我们伴您走向世界)所说的,环世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我们的管理团队实现了国际化,国际代理及服务网络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同时,环世还加盟了多家国际和国内权威组织,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和交流,拓展海外市场。公司现在是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成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理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成员、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成员、中国全球物流网络CGLN (WCA)成员、国际货运代理人联盟(FIATA)成员、国际罐式集装箱组织(ITCO)成员、上海市物流协会(SLA)理事。

2010年环世物流集团将会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希望像更多有实力走出去的民营企业一样,实施国际化的战略,拥有和打造我们自己民族的国际化品牌。

《中国储运》:这个战略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林杰:具体而言,我们的国际化战略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海运业务通过海外代理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拓展,成为环世物流集团最大的业务板块。二是空运业务发展迅猛;在巩固海运业务的基础上,环世物流集团开拓了空运业务。目前,集团已与国内外近70家航空公司有着良好的合作,服务网络遍及100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化工物流成为发展重点。目前公司拥有520个罐式液体集装箱及230个罐式压缩气体集装箱,海外代理网络覆盖到北美、南美、北欧、地中海沿岸以及整个东南亚地区。我们还特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化工产品资料库,无论客人要求运送什么产品,我们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制定出快捷、经济、合理的物流方案。近期我们开始与美国EPT公司合作,引进特种集装箱软性液体集装袋,以此满足客户对液体产品(非危化品)运输的需要。四是工程项目物流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之一;业务范围涉及国内大型工程和出口承包工程项目的国际多式联运、租船订舱、包装、仓储、港口中转、报关、报验、保险及咨询等服务。如今,工程项目物流已成为我们的核心业务板块之一。

《中国储运》:与很多物流企业相比,环世物流集团还是一家新兴企业,而且您及您的管理层也都很年轻,您认为这是环世物流集团的优势吗?对于同类型物流企业,环世物流集团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林杰:物流行业在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新兴产业。行业内年轻人比较多,我并不觉得环世物流集团在这方面存在优势或劣势问题,因为中国整个物流行业的结构就是很年轻的。当然我非常信任我们的团队,我们的核心管理层几乎全部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并在大的船公司或货代公司担任过高层,创业前学习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有过硬的本领和扎实的基础。

每家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优势都不一样,我们的目标是立足于自己的集装箱核心业务,并不断在专业领域内寻找新的机会,包括罐箱的进一步发展,与外国箱东的联盟都是未来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坚持“国际化”战略,坚持“客户第一、诚信至上、专业务实”的服务宗旨。环世集团还很年轻,还在不断地学习和摸索,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成长。

《中国储运》:工程项目物流是物流业颇具前景的一个专业分支,环世在该领域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林杰: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重大工程项目,如采矿、石油钻井和电力设备等国内大型工程和出口承包工程,大型工程项目物流在中国市场开始升温。环世抓住契机,迅速切入这一市场,

2007年,环世与印度塔塔集团下属的TM公司合作,共同承揽从天津、上海去往印度霍尔迪亚港(HAL-DIA)的化工厂整体搬迁项目。2009年至今,环世承揽的项目包括:与招商国际物流集团合作承揽印尼国华、印尼穆印2×15MKW煤电项目设备运输项目,此项目是国内五大电力公司第一个走出国门的EPC项目,并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肯定;承揽为法国FIVE STEIN集团从上海去往沙特延布港(YANBU)运输EPC玻璃厂项目;与东莞永强汽车公司合作的尼日利亚政府工程车出口项目等。2010年,环世正在洽谈的项目还包括与南车集团合作向印度新德里地铁机组出口项目和与中冶集团合作在越南广义省钢厂的建设项目等。

《中国储运》:金融危机中,作为民营企业的环世物流集团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应对的?您能否透露一下环世物流集团今后的发展战略?

林杰:金融危机对物流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危机中,我们在保持原有客户关系的同时,大力开发新客户。引以为自豪的是,通过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环世物流集团在去年仍保持了业务增长,增长率达9%。虽然这一数字与公司前几年每年翻番的成绩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已属难得。在利润方面与2008年相比还是有所下降。

金融危机势必导致行业重新洗牌,幸运的是由于企业的财务运营比较健康,环世物流集团已成功渡过了危机。今年业务量和利润都将大幅好转,从上半年数据来看,预计可达到2008年前的水平。

环世物流集团一贯注重一体化营销体系和标准化业务操作平台建设, 将始终以满足物流运输领域客户现有和潜在的需求为己任, 致力于创建世界级的物流品牌, 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公司今后的发展战略将围绕以下几点展开:一是始终把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二是进一步投资建设和完善国内服务网络,拓展中西部服务网点,加强公路运输、内河运输、铁路运输服务,形成国际、国内全面立体的物流服务网络;三是拓展更专业的服务新产品,更多地参与仓储、供应链管理等新的服务领域,为市场和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四是着眼全球,更多地在全球各洲投资设立附属企业,吸收、培养专业的管理团队,与国际同行建立合作双赢的战略关系,以提供更快捷、更专业、更可靠的服务;五是在今后的三至五年内,成为更具规模、更具竞争力、更活跃的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8.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八

为学到创业经验,

毅然放弃舒适的职业

夏华出生在辽宁省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艰辛的生活使她很小就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读书、赚钱、改变命运。

18岁时,夏华以辽宁省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离开那个生她养她的东北小镇时,父亲一路上都在说不送了,不送了,可当她每每回头时,又见父亲跟在身后。那无言的嘱托,那期待的目光,便成了夏华脑海中永远无法抹掉的特写镜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为父亲幸福!这成了支撑着她不知疲倦争取成功的原动力。

大学期间,由于夏华学习成绩优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辩论团团长等职务;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学教师。

晚上,夏华躺在学校分给她的那间小宿舍里,想到自己让父亲也住上宽敞漂亮大房子的愿望,就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那个日子离自己有多远。当时她每个月300多元钱的工资,要想买一个大房子,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几年。“不行,时间太长了,我要只争朝夕。”夏华从中业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经常告诫自己,要最直接地、零距离地去接触社会,寻找机会。

1992年,国务院交给政法大学一个课题,调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情况,夏华带着一群年轻的学生,来到了飞速发展的沿海城市。调查、交谈、实地考察,所见所闻给夏华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在夏华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那些成百万、上千万财富的创造者们,一定也跟自己一样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但是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接触发现,他们很多人只读了几年的书,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有的人还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们有勇气行动起来改变命运,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件事给夏华的触动极大,在返校的列车上,她的一个改变命运的想法酝酿成熟,决定马上做出一个新的选择。

夏华回到学校,立刻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当时的夏华坚信,读书对于自己只是一个过程,走出去创业,有自己的事业,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舞台。

夏华辞职后,马上给家乡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父亲听说她辞去了教职要去站柜台卖货,还未开口说话就老泪纵横,他说:“我辛辛苦苦地供你读书,现在,你毕业了,留校当大学老师,我在所有邻居和朋友面前,都觉得非常自豪。如果要站柜台,那你干嘛要读四年的大学,你干嘛不早出来站柜台……”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的父亲说不下去了。

夏华见父亲如此悲伤,也流下了眼泪,但是她不能改变自己的决定,她对父亲说:“爸爸,你是了解我的……你的女儿不是一个轻易就去做选择的人,但是选择了,她也不会轻易放弃,我觉得做售货员去卖货是过程,绝不是结果,我是通过这个过程让你过幸福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走出学校大门的夏华想:自己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于是她决定先去商场打工,学经验,赚资金。她来到了西单商场,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这个打算单枪匹马闯时装界的女孩子并不注意人们的衣着打扮,而是两眼盯着人们手里的购物袋,看什么样的口袋出来的最多,哪种口袋最多的就是购买率最高的。后来她才知道,这在商业经营中叫“提袋率”。

当夏华看准了一家西服店的“提袋率”最高时,就去找这家的老板求职。但是,当她毛遂自荐,说要来当售货员时,老板被吓了一跳,问她原来是干什么的,在哪卖过服装。夏华实话实说,告诉她自己原来是大学教师,现在辞职了,要来当售货员。老板摇摇头说:“大学老师我们用不了。你看看我们这些站柜台的,全是性格泼辣的大姐,都是能生拉硬拽的主儿。你文质彬彬的,还戴副眼镜,这不是当售货员的样子,销售上你肯定不行。”

遭到拒绝的夏华.心里虽然老大不爽,却十分镇定,微笑着说:“不一定的。我看了很多的服装书籍,也学过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不咱们来谈谈‘道’。”老板听了这话倒是来了兴致,认真地打量着这个面色白净,一脸书卷气的女孩子。

夏华借机说:“那我问问您,您的服装、面料、板型、工艺都有哪些特点?”老板见她问得这么专业,也直言不讳地说:“我自己都没研究过,还是你说说给我听吧。”当夏华把西服制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讲完了,老板说“你还挺专业的,但是口说无凭,我们是拿业绩说话,挣提成的。”曾经是大学辩论团团长的夏华,意识到谈话到了这种程度离成功已经不远了,立刻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除了保底工资以外,别人的提成可以高一些,我的提成可以低一些,你试我一段时间.看看到底行不行。”老板见这个女孩子如此有锐气,立刻拍板说:“好,那你现在就可以上柜台了。”

夏华站到柜台里面,就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销售。

当时这个商场所有的营销,是没有任何技巧的。导购员只要见顾客走过来,就拼命怂恿他试衣服,说服他掏钱买。夏华则用从书本上学来的比较销售法、推荐销售法,甚至有时也用批判销售法搞营销。有人来试衣服,她会告诉他这件不好,你换上另外一件会更好,用很多专业知识,包括面料和西装的穿着、保养知识来给客人做介绍。她这样做了以后,一下子就业绩飞涨,变得非常瞩目。人们禁不住私下里议论:一个没卖过货的女孩子,怎么她的销售量是最高的?夏华出手不凡,一举成为服装销售的佼佼者。

这时的夏华底薪是800元,比在大学当老师多了一倍,再加上提成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她看到了希望,多苦多累都要坚持到底。

勇于冒险,成就创业梦想

站了几个月的柜台,夏华每天的财富都在增加,生活有了改善,她租子一间很小的房子。

生活稳定下来的夏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上都在卖灰、蓝、黑的西装?由于品种重复,大家就一定要去谈价钱,打折扣,竞争十分激烈,多一些品种不是更好吗?于是,她找到老板,拿出画报给他看:“你看书上都是彩色的、格子的,甚至还有红色的、黄色的西装,我们为什么总卖灰、蓝、黑色的呢?我们可不可以换些花色?”老板说:“不可以,中国男人不敢穿那么花哨的西服。”夏华据理力争:“不试试怎么知道?”老板说:“我不敢试。”

夏华是个性格刚毅、敢于冒险的人,她说:“那你让我来试试。你给我四个货架,赢了,算我们俩共同的,赔了,算我的。”通过争

取,老板给了夏华四个货架,条件是每个月必须卖到20万元钱。

包了柜台,夏华来到一家纺织厂找销售科的科长,拿出画报问他这样的面料有没有。科长喜出望外地说:“你要这几种?那可太好了。”原来他们的这种面料是外国人订制的,由于没有出口配额卖不出去,全压在库里呢。科长高兴地说:“你真想要这种面料,可以特别便宜地卖给你。”

当时夏华把全部财产3万元钱都押给了这个工厂,她说:“我先拿一点去卖,卖得好的话,再来买,如果卖得不好,这钱我就扔在这了。”

那位科长是个行家,知道国内没人敢做这种面料的衣服,他为夏华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十分担心地说:“小姑娘,你可注意一点啊,挣点钱不容易。”夏华说:“让我试试吧。”

夏华回去以后就把布料送到加工厂做成西装,是那种格呢的、花的、还有红色的。衣服做好了以后,夏华就把四个货架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西装。可销售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人都来看,边看边点头,有的人用手摸着还赞不绝口,但是看完就走了,三天时间过去,没卖出去一件西服,夏华觉得自己拼命赚来的3万块钱看来真要泡汤了。这时的夏华真的发愁了,她整夜睡不着觉,嘴上也起了火泡。可光是着急上火也没用啊,还得开动脑筋想办法。

为什么大家只看不买?夏华在灯下翻着画报忽然恍然大悟:不买,是因为没有示范。这衣服穿上是什么样,是否可以在大街上走,这些问题拿不准当然不能轻易买。想到这里,夏华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她把画报拿到照相馆,让他们给翻拍,拍子以后把它洗成大照片,拿回来挂了满墙,还起了个主题叫“亮丽人生”。照片一挂上就有很多人聚过来看,问什么叫“亮丽人生”,夏华就给他们讲,服装能用来改变你的心情,穿明亮的颜色就会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工作生活都会更有信心。她说你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些衣服非常好看。 经她这样一说,有的人试了以后就买了。多种花色的西装有人穿了,促使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衣橱里只有蓝的、灰的、黑的西服太单调了,争相来变化自己的衣着。

当时,夏华的彩色休闲西装卖680元钱一件,最好时一天卖了lOO多件。有人穿了就会经常遇到打听的人,问这种衣服是哪买的,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顾客。这时夏华自己已经卖不过来了,她请了很多人帮忙,因为她给的提成高,很多能卖货的人主动说,让我来帮你吧,夏华的人气、财气两旺。

1993年农历腊月三十那天,一个上午就卖了140多件西服,夏华特别高兴,她已经忘记疲劳,也忘记过年的事了。从商场跑到纺织厂,从纺织厂又跑到服装厂,直到很晚才往自己的住处赶,这时她才发现,所有的商店饭店都关门了。夏华回到家里,才觉到肚子很饿,可翻遍了厨房,只翻出来让她非常失望的两个面包和几袋方便面,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有点凄凉。

不一会儿,父亲打过来电话,第一句话就问:“闺女,过年了,你吃饺子了吗?”夏华心一酸眼泪涌了出来。但她想,要是让爸爸知道自己没吃上饭,他一定会担心的。她干咳了两声后,镇静了一下情绪,用耍娇的口气说:“爸爸,我没吃饺子,我吃的是西餐。”父亲听了这话就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高兴地说:“看来你现在的生活是好了,过年都可以吃西餐了。”放下电话,夏华竟无所顾忌地哭了起来。

勇于创新,

树立“才智营销”新理念

1993年底,夏华凑足注册资金,创办了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开设了一些分店。这时夏华又开始考虑新问题了:高素质的顾客群在哪儿?几经考察和分析,夏华瞄准了那些高级的写字楼,她认为他们需要穿得大方整洁,有个非常美好的形象,但是他们恰恰没有太多的时间逛商场。

夏华跑到那些写字楼去与管理者商谈,说她要做一个服务,让这些白领不出大楼的门就可以选择衣服,而且针对个人的需要订做。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要选择大家的必经之路,他们中午都到食堂吃饭,食堂外面的空间可以利用,夏华对管理者说:“我卖多少,根据这个比例给您提成,卖得多多给,卖得少少给你。”双方达成协议,夏华开始实行直销计划在京城大厦,她们一天中午就卖了几万块钱的高档西装。

夏华经过在商场的打拼,认识到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要主动地去思考,去行动,去出击。那个时候国贸和其它一流的写字楼里面经常有夏华和依文员工的身影。这样,她们就跟这些高档的消费群体面对面了。后来凯文凯利俱乐部式的营销点,和转为VIP的个性化服务都是由这儿一点点演变过来的,服务直接做到顾客的家里边。

在夏华眼里,仅仅打开各种销售渠道还不算成功,她开始注意开拓“依文”的文化品牌,她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独具匠心地为每一件西服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情感故事签,诸如“娘的背影”、“送行”等,将服装献给“那些尝试了幸福、苦难、荣誉之后决不放弃未来生活的男人”,并在每个情人节为依文的客人们准备一份份精美的礼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依文企业集团已有依文、诺丁山、凯文凯利、杰斯·普瑞四个原创男装品牌,在全国有400多家连锁店。1999年,“依文”荣登“中国男装企业排行榜”榜首;2005年2月,“依文”获“中国服装品牌创新大奖”,夏华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十大营销风云人物”的殊荣。

如今顶着各种光环的夏华已经拥有了好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让父亲住上宽敞大房子的梦想早已实现。

成功的夏华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许多记者让她给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她说:“如果想让我送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秘诀,不如送给大家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挖井哲学’。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也不比准特殊,谁也不比谁聪明,但是十年走下来,我有今天这样一个企业,或者是大家认为成功的一份事业,我觉得我用十几午的时间挖了一口井。在我理性地抉择了挖井的地点后,我就未曾动摇过,不管遇到石头还是遇到树根我都勇敢地挖下去。十几年过去,我有一口可以源源不断出水的井,而我的很多同学,我眼看了他们挖了一个坑,然后他们发现有石头和树根之后,就换了一个地方,又挖了一个坑,他们用十年的时间挖了十个坑,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所以,我觉得大家面临选择的时候,应理性地判断,选择好挖井的地方,之后就勇往育前地挖下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尝到清泉的甘甜。”

9.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九

张瑞敏介绍

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总裁、海尔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五星钻石奖”成为荣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1984年、张瑞敏先生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同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该厂当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短短十三年时间,它把这个小厂发展在为97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张瑞敏经理

海尔集团是靠名牌起家,靠“联合舰队”发展起来的。集团制定了以中国名牌海尔冰箱带动集团的一批产品成为名牌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还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箱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海尔集团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艘舰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可以各自为战,但大方向、总目标必须服从集团旗舰的统一指挥,随时编成新的阵容,参加联合作战,发挥舰队的整体优势,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谁会想到,如今的海尔“联合舰队”,以前只是一副破烂摊子。1984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 出任厂长。当这位1米80的山东大汉第一次踏进这家亏损147万元、几乎一半人想调走的集体企业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满车间臭气熏天的大小便,以至于他上任后制定的第一条规章制度就是“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瑞敏审时度势,抓信机遇,带领全体员工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创造了中国家电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

要干就要干第一

刚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几乎是轻工业部最后一批电冰箱生产定点厂家。当时,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林立,国外产品峰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其中不乏“省优”、“部优”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要寻求生路,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谈何容易!

以张瑞敏为首的厂领导,分析市场形势时发现:尽管市场上的冰箱品牌不少,但并没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这样,“名牌战略”和“争第一”的竞争观念便在海尔诞生了,并由此确立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道路。

张瑞敏上任不久,发现厂里生产的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当这76台冰箱在生产者的锤子下变成一堆废铁时,张瑞敏流泪了,职工们也流泪了。接着张瑞敏又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了一个即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这件新鲜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一致称赞张瑞敏狠抓质量的决心和处理问题的气魄。从此,“海尔张瑞敏”这个名字在全国消费者的心目中占据了相当的位置。

那么,海尔的出路在哪里?张瑞敏决定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生产技术,以“起点高”的优势来弥补“起步晚”的劣势。他们搜集了30个国外厂家的技术资料作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直至1997年,一起稳居第一),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此后,各项荣誉接踵而至: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家电行业唯一)、国家质量管理奖(家电行业第一家)、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第一名。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范文网】

由于海尔产品的质量好、信誉高、牌子响,许多消费者都以拥有海尔产品为荣。因此,尽管海尔产品的售价要高出同类产品其它品牌许多,但消费者依然偏爱海尔产品。

卓越的管理系统

张瑞敏和他的助手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距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并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朱钅容基、邹家华、李岚清等3位副总理均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经验。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and clear的缩写,即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计划执行,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控、事控的目的,确保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按照这一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哪怕是一个修剪花草的花匠,都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达到什么结果。

张瑞敏认为,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条条框框制定得十分严密但有不少流于形式。因此,张瑞敏认为,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难。oec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张瑞敏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的爱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组建联合舰队上了领导岗位。经过几年呕心沥血、脚踏实地的奋斗,张瑞敏带领广大员工把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只破烂不堪、弱不禁风的小木船,迅速改建成一艘装备精良的航空母舰。按说,张瑞敏该满足了,然而他深知,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因此,他朝思暮想的是要尽快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尔联合舰队,邀游世界,同外国的舰队一比高低。他说:“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名牌便无法保持和发展;有规模而无名牌,规模便无法保持和发展。因此,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

实践的磨炼使张瑞敏更加成熟,更加敏锐。他在总结了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后深有体会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有3只眼睛,只有两只不行。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用第二只眼睛盯住外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规模”

张瑞敏就是长了3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3500多名员工的原红星电器公司是我国洗衣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但进入1995年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资不抵债,债务达1.33亿元,前景极不乐观。

张瑞敏深知,此次兼并成败关系重大。成功了,海尔联合舰队将增加一艘战斗力很强的主力舰,壮大海尔的整体实力;失败了,则给海尔联合舰队增添很大的麻烦,使海尔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弄不好,会将海尔压垮。经过深思熟虑,张瑞敏对前景充满信心。他决定打一场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的硬仗。因为张瑞敏清楚,海尔与国内外的竞争对手相比,其最大的优势是无形资产。向“红星”注入海尔企业文化,统一企业思想,重铸企业灵魂,以oec管理创建一流企业,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定能一举成功。

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杨绵绵首先率领海尔企业文化、资产管理、规划发展、咨询认证和资金调度等5大中心的人员,在“红星”划归的第二天,便来到这新更名的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开始实施“企业文化先行”的战略。随后,张瑞敏又亲自到“红星”,同中层干部一起分析企业亏损的原因,引伸出oec管理,并向大家宣讲“80/20管理原则”。他说:“在企业里,关键的少数制约着非关键的多数。企业里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在人的因素中,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虽是少数,却在企业的发展中负有80%的责任。”这言简意赅的讲话,使“红星”的广大干部耳目一新,唤起了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重新振作起来。接着,张瑞敏要求大家,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出成果,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尽快使“红星”获得新生。

目前,海尔洗衣机产销两旺,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还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其中大部分出口日本,洗衣机出口量居全国洗衣机行业首位。海尔洗衣机能大量销往日本,充分说明其质量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因为,在国内,洗衣机若能达到5000次无故障运行便达到了最高水平,而出口到日本则必须达到7918次才准放行。可见洗衣机出口日本是多么不易。“红星”发生了巨大变化,海尔的这次兼并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联合舰队的实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张瑞敏说:“用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而盘活人的关键就是更新观念。以海尔的无形资产,即海尔的观念去盘活有形资产,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坚持下去的道路。”

近几年来,面对大量洋货的冲击,面对实力强大的国际同行的竞争,许多著名的中国家电企业纷纷落马、被吞并瓦解,不少国内名牌在市场上销声匿迹。与此相反,海尔集团却稳如泰山,联合舰队坚如磐石,并以一批高质量、高科技的产品大步走向世界,首先进入西方7国发达国家,打出了响当当的中国牌,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出口产品种类最多、出口量最大的企业。电冰箱──亚洲出口德国第一名;洗衣机──中国出口日本第一名;空调器──中国出口欧盟第一名。目前,海尔已在海外128个国家注册商标556个,拥有海外营销网点8000余个,在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南斯拉夫等地建厂,拥有8个海外信息站,5个海外设计分部。

人人是人才

目前,在洋名牌大举涌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有不少人提出要保护民族工业。对此,张瑞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民族工业需要保护,但更需要大力发展。现在关税壁垒已经消失,国家也不可能给什么特殊的补贴,所谓保护已不复存在。要保护民族工业,最好的办法是加快发展速度,只有自身发展了,壮大了,实力增强了,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当然,他非常希望政府能在税收、项目审批等方面让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平等竞争。他说:“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等都可以引进、吸纳,为我所用,但自己的品牌不能丢,民族精神不能丢。”他又说:“更加严峻的市场挑战已扑面而来,这种竞争犹如与狼共舞,其结果是,要战胜狼,要么被狼吃掉。我们海尔的回答是:与狼共舞,挑战国际名牌!”

一次,张瑞敏同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合作意向谈判,他当场拒绝了对方的苛刻要求,对方立即抛出一句火药味很浓的话:“如果我们在中国大陆另选一家企业合作,作为你的竞争对手,你不怕受冲击吗?张瑞敏微微一笑说:“我想引用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总统的弗兰克林•罗斯福的一句名言回答你:‘我们唯一害怕的只是我们自己’”。

张瑞敏是一个胸怀大志,永不满足的人。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10年创业使我们有了今日的辉煌,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人,自取灭亡。当前,我们最大的难题莫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我们必须‘二次创业’,树立‘只有创业,没有守业’的企业精神,早日实现‘冲出国门,叫响海尔’的宏观目标,创出中国的国际名牌,早日进入世界500强!”

本世纪初美国一位政治家曾经说过:“地中海是过去的海,大西洋是现在的洋,太平洋是未来的洋。”张瑞敏很赞赏这位美国人把太平洋看作是未来的洋。因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和亚洲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在千帆竟发的国际化大潮中,海尔,这支现代化的联合舰队,将在司令张瑞敏的正确指挥下,高擎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开足马力,乘风破浪,从祖国的黄海之滨,高速驶向太平洋,驶向世界,驶向未来!

“创新”张瑞敏的秘密武器

科技大会,过去的概念是科学家们坐在一起,很难说有企业家什么事儿。但是这一次不同,不仅有企业家参加,而且有企业家作重要发言。张瑞敏就是其中一位。

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会址京西宾馆,记者来到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房间。他打开在会上的发言稿,标题赫然印着: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的确,这个总部位于青岛的企业巨人,平均每天都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天申报两个专利。目前,海尔拥有1800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之最。

记者发现,大会的三天,张瑞敏和联想的总裁柳传志住在一个房间,因而将中关村改制的情况拿来问张。张瑞敏坦承在企业改制上,中关村的四通、联想已经走到了前面,他说海尔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否则,“大家的起跑线会不一样。”

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当时引起了各界的忧虑。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郑斯林点破其中的“含义”:只有把企业做大了,才能增加科技的创新能力,才能推动国家的科技水平!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决定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是中小企业,而是大型企业。将海尔做大,为的是创新。海尔没有辜负众望。

对于这一次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张瑞敏认为至少传递出两个重要信息:“一个是不能关起门来搞科研,过去创新的概念总是理解为尖端技术的发明创造,这次会议透出的意思已经发生变化,发明并不等于创新,只有把这个发明变成产品,产生社会效益,才叫创新。第二,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会议提出高科技产业化,那么这个落脚点一定是企业,如果企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高科技的设计水平再高,也很难转化为产业。”

这次技术创新大会以后,张瑞敏认为将会形成两种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活动。一股力量来自于科技界,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将科研机构推向市场,将使这一部分活跃起来;同时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中小科技企业,会推动科技界出现一个创业热潮。另一方面的推动力会来自于企业,企业将增加创新活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早在技术创新大会之前,张瑞敏就已经觉察到了科技界的细微变化。去年年底,当张瑞敏的属下将一份与国家工程塑料研究中心合资的报告递给他时,他“同意”之余有一份担心:“该中心所属中科院化学所,而我们是一个集体企业,上面会不会让我们控股一家国家级的研究中心?”疑虑很快打消,张瑞敏开始隐隐感到科技界将要发生大的变动。现在,张瑞敏踏实多了。

10.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

某集团—副总裁

2011-03-2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下午好!

某光电集团是在市、区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悉心关怀下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势头也很好,特别是刚刚过去2010年,公司各项业务均有了质的提升,全年实现开票销售额36亿元(其中TT工业有限公司31亿元,XX电气公司5亿元),税收贡献2.4亿元(其中缴纳税款0.53亿元,退税1.87亿元),公司下属的TT工业公司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称号,集团也被《经理人》杂志及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评为“201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新锐企业50强”,列第76位。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保证公司稳定、持续发展,在公司愿景指导下,集团上下精心研究、反复商讨,制定了公司新的五年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公司系统业务和制造业务实现产值4000兆瓦,开票销售收入440亿元的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将2011年定义为集团的“战略转型年”,我们2010年末制定了《中盛光电2011年发展纲要》,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工作举措等企业运营要-ET Solar-

1素都做了详细分析、布局和要求。一季度将尽,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订单饱和且持续、生产稳定而有序、产能扩展工程按质按时推进、品牌提升工作效果明显„„集团各项工作均按原定计划有序推进。

下面,我将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公司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1、外部形势依然严峻,成本压力巨大。由于此次日本核电危机的影响,“十二五”规划中对核电发展的目标或许有所调整,也因此影响其他新能源的份额,太阳能的资源丰富,且产业链已经相对足够完善,因此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欧洲主要市场削减了太阳能的上网电价补贴,以及上游供应瓶颈,都给光伏组件开发商带来成本压力。

2、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问题。

中盛光电目前用工荒问题不算严重,但长期以来,员工流失度过高则是困扰我们经营发展的问题。2010年TT公司员工离职超过1000人,因员工新老更迭带来的质量和成本影响,将公司的利润率拉低了超过2%,公司损失很大。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一直见效不大,公司的博士后工作站挂牌两年多了,虽有很多博士入站,但是目前在站的也仅两人,公司的多项研发计划推进缓慢,也是企业的一块心病。员工招的进、留不住成为影响公司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3、用地及服务保障问题。

近期公司开工的350兆瓦的厂房时在现有土地上兴建,暂不存在用地问题,为公司二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将新建厂房至少需要150亩地,为保证新建厂方不因土地证、建设许可证等相关手续耽误,建议区有关管部门指定专人协助我们提前办理有关征地手续,并按照同类新招企业的标准给予我们地价扶持。同时公司一期60-70亩的生活配套区建设,在区领导协调、新能源产业园区部门的关心下,已确认近期要开工,但尚有很多手续没有实质办理,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特事特办,让我们尽快启动生活区的建设。

二、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1、走产业链延伸之路。针对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以培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将企业自身做大做强为根本目的,公司将紧扣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放松,我们积极响应泰州市“十二五”规划中“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号召,继续强化泰州生产基地的核心作用。,提升规模生产配套能力,继续打造“垂直一体化”制造业务。电池片项目进度的有序推进,逐步放量投产,现有产能达300万片,到二季度末将达到360万片的规模;TT二期产能扩展工作稳步进行,有望在7月上旬完成第一期200 MW产能扩张。同时,加快内蒙古、南京制造基地建设。

2、引进一流科技人才,走技术创新之路。建强博士后工作站,发挥与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联合研发机制的作用,建立高水平的创新机制,每年争取推出2-3款具有行业影响力大及市场前景好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加强技术改造,人均产出率以及产能,重视节能降耗,大力降低辅料、易耗品等资源的消耗,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和管理成本,实现企业既定利润目标;

3、以人为本。积极培养和吸纳适应高端市场接轨的各类复合型人才,改善和调整人力资源的数量和素质结构,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把人才作为重要的资本进行管理和经营,实现企业和人才的共同发展。

4、品牌化经营。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大力实施品牌本土化推广,创造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以品牌创造公司的软实力,形成差异化的经营,使品牌成为企业经营拓展的“发动机”。

5、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职工实际收入有一定增长,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同时股东有一定回报,盈利水平全面提升,达到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以上。

6、密切关注各国光伏企业的贸易壁垒动向,积极调研,主动储备,以便在必要时采取海外设厂的方式规避贸易壁垒风向工作。

7、在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以优势产业和优质资产为依托,力争在两年时间内纳斯达克上市。

2011年我们面临着困难与希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形势,我们一定按照市委市政府对企业要求,教育全公司职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努力工作。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巩固成绩,大力技术创新,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努力降低消耗增加效益,为把我们公司打造成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世界一流的新能源电站设备制造商,为泰州市能源产业千亿目标而努力奋斗!

11.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一

古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总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得以发展的重中之重。它是朗朗上口的传承与发扬,是鲜活生命成长的体现,更是潜藏着无限生机的宝贵财富。Andrew Colin正是抓住这棵常青藤,让它蔓延伸长的人。

INTO是一个全球性的私立教育机构,与顶尖大学合作扩展其国际业绩并帮助国际留学生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中取得成功,提供的国际预科课程是为没有达到大学学位课程入读要求的国际学生开设的,包括本科预科、文凭课程和硕士预科。自2006年成立至今,已与18所英美大学合作并合资建立了20所国际教育中心。

恰逢Andrew Colin前来中国广州参加INTO集团举办的教育交流论坛,《留学生》记者在休息室见到Andrew Colin,体格高大的身形,高亢爽朗的问候声,与其说Andrew Colin是一位西装革履的绅士,倒不如“慈祥健谈的长辈”形容得贴切,整个采访过程,笑容是他留给《留学生》记者最深的印象。

迎合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留学生:你在大学时就赚到了第一桶金,这显示出你对商业过人的敏锐度,是什么原因让你投身国际教育事业?

Andrew Colin:没错,我在大学时期创办了第一家公司,当时我在伦敦政治学院攻读法律学位,最初是想成为一个大法官,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只能靠自己赚取一些生活上的费用。1992年,英国正经历一场信息工程革命,政府在向民众推广个人计算机,我抓住了这个时机,利用暑假时间开设个人计算机培训班,培训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除了教学,我还组织一些与计算机有关的野外探险活动,并成功说服一家计算机公司支持我个人教学模式。那年,我们招收了3000多名学生,赚到了很多钱。随之而来,很多媒体来采访我,这对计算机公司的开拓非常重要,因为政府正在支持这项事业,很多计算机公司都希望把握住政府这轮商业推广,从而拿到更多学校合同。这个事业我一做便是十年。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逐渐转变成了以旅游探险和学生夏令营为主的一家公司。不过,在第十年的时候,我回望过去,发现只有第一年赚了钱,后面九年都是没有多少收益的,业务大、但不盈利,这就让我痛定思痛,决定把旅游、夏令营从公司剔除出去,专心做教育培训,因为从盈利的角度来看,所有盈利的来源都是课程培训的教育。之后,我花1000英镑购买了当时一所濒临倒闭的学院——贝勒比斯学院,建立了STUDYGROUP(学习集团)。在我收购贝勒比斯学院的时候,它只有150名学生,到1999年转让的时候已成为一家业务范围涵盖英美的公司,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这就是我进入到国际教育的缘由。再后来,我创办了一家教育建筑公司,专门为各个高校建筑校舍,一直到2004年,有个英国大学校长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拓展国际知名度,根据他的提议,我们构思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公私合资办学模式,利用民间资本,以这种模式来吸纳更多学子,扩张国际影响力。

留学生:INTO和公立大学合资办学的模式是怎样的?

Andrew Colin:我个人觉得公私合资办学模式会很好并快速得到扩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当代高等教育会一直受到关注。如今,世界上已经有超过十亿人接受了高等教育,我们预测到2025年,这个数字会超过25亿人。所以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民众对高等教育有着迫切需求,并在增长的时代。现在有一个问题:这些投资的钱从哪里来?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业正是迎合了大学、人们对国际高等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不妥协高质量教育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好来自民间的资本,并且保证投入进去的资本是盈利的。我们这种合资办学模式确实帮助我们合作的大学更好地拓展他们的国际市场,我们现在有150名市场人员,在30多个国家进行品牌推广、学校宣传,任何一所公立大学都不可能会这样去做。我们和大学这种合作模式基本上是由合作大学把控学术方面,我们负责国际推广以及处理学生在各个国际教育中心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留学生:你觉得这些知名大学,如埃克塞特、东英吉利大学等,会选择和INTO教育集团合作的因素是什么?

Andrew Colin: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例子,更重要的是这种商业合作模式,它可以让我们替大学解决任何财物上的问题。对于大学来说,最头痛的事情就是如何吸纳社会资源和捐款,但是现在有我们帮助解决了问题,他们可以把重心放在大学真正应该去做的事情上,如学术研究、课程拓展等。

留学生:在过去的几年里,英国入境处不断修改签证条例,这会对希望选择英国作为留学目的地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英国作为INTO最主要的市场,你们对此有没有相关对策?

Andrew Colin:虽然在过去几年里,英国内政部的移民条例确实很令人无所适从,但我们仍有超过98%的签证通过率。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口碑,并且对签证条例理解得非常透彻,所以我并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教育培训、课程优化和教学设施的改进上,只有让自己更强大才能去面对一系列政策问题,因为这才是我们长远发展的方向。

帮助中国大学推广声誉

留学生:INTO中国教育项目是和中国的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你觉得中国高等教育能够吸引国际学生的因素是什么?

Andrew Colin:中国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它五千年的文化和古老的文明足以让许多年轻人愿意去了解这个国家。然而我们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让外国学生适应中文,汉语是许多外国学生头疼的事情。当然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大学,并且会为外国学生提供中文课程和非常棒的大学体验,我相信很多外国学生都很希望能有一段在中国求学的经历。对中国的大学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自己的品牌教学和声誉推广到世界各地,因为中国大学没有专门的团队去做这件事情,更多的原因是他们不是特别了解国际教育推广的过程,而我们的出现恰恰带给了这些大学一套很清晰的流程,虽然我们中国项目启动只有两三年的时间,但是已经招收到几百名外国学生前来中国求学,并且他们在这里都有很不错的留学体验。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三大留学热门国家,我相信在未来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

留学生:你眼中的中国留学生是怎样的?

Andrew Colin:中国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而这里的年轻人非常与众不同,就我所接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愈发多学生接受更优质的教育,通过世界旅游、媒体、社交等去认识这个世界。他们这一代人对世界的认知,以及世界不断变化对他们的影响,使他们能及时获取信息及消化吸收。其实大部分人在出国留学之前都已经有一个成形的世界观、价值观,我相信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价值观判断,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国学生创造性也越来越强,当然现在他们是否达到公众对他们的要求还很难说,可是我们应该给予这一代留学生更多的鼓励,他们应该成为中国未来的支柱。

12.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二

深蓝空调是大陆希望集团的产业之一, 作为集团总裁的陈斌博士面对获得的荣誉, 感慨万千∶品牌是优势的积累, 信赖是最大的资本。

提起大陆希望集团, 人们无所不知, 但对于总裁陈斌的创业人生就被演绎成了传奇故事, 当我们走近他、了解他之后, 所有的谜团变成了现实, 所有的传奇变成了真实。

演绎真实人生

走近一个人并去了解他, 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然而, 陈斌却是一个十分易于亲近的人。当你和他面对面交谈的时候, 就会被他的气质和内涵深深地吸引住:简洁的语气、干练的风度和外在的仪表, 处处彰显出一种风云人物的飞扬神采。

陈斌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四川大学对外经济贸易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系, 文学学士, 经济学硕士、博士, 高级经济师, 四川大学、西南财大兼职教授、西南财大MBA教育中心高级顾问, 民盟四川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国际商会四川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 四川省经济学会副会长, 四川省营销协会名誉会长, 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他本人先后获得了中国创业十大新锐、自动化领域新闻人物和中国百名经济杰出人物等称号。

这些人生阅历不仅使他学到了丰富的知识, 而且也为他成就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忆当年, 值年少, 风华正茂;赋人生, 怀憧憬, 鸿鹄之志。1982年,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 刘永言四兄弟为摆脱贫困, 以过人的胆识相继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他们从创建育新良种场开始, 先后从事孵鸡、孵鹌鹑的养殖和经营, 1988年, 刘永言兄弟成功地开发出"希望牌"高档猪饲料, 并很快占领成都市场, 1992年, 他们开始将希望成功模式向全国复制, 在全国各地办厂并取得成功。1995年, 刘永言四兄弟明晰产权, 进行资产重组, 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 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

当时, 陈斌是大陆希望集团创始人之一。集团成立后, 他首先确立了大陆希望集团的产业发展方向为高科技领域发展的定位, 并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采取与清华、浙大、电子科大等高校合作, 收购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公司等措施, 形成了自主创新体系。同时, 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经营理念, 相继制定出“定位追赶, 重点突破, 局部创新”的研发策略, “不打价格战, 要打价值战”的市场策略, “以速度冲击规模, 以智慧创造差异, 以集团化整合资源”的竞争策略, 提出在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全方位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

陈斌精通英、日两门语言, 熟悉外经贸法律、法规及国际贸易惯例, 擅长宏观运筹策划, 精通现代企业管理。他认为:“顾客是BABY, 企业是保姆。企业服务于顾客的是产品, 我们的产品不仅要打造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 还有更重要的是依赖度, 时刻让顾客就像BABY离不开保姆一样, 离不开我们的产品。我们通过优质服务这种方式去引导人们, 从而引导一种新的生活”。

二十多年来, 大陆希望集团在陈斌的带领下, 他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创新个性化经营的思路, 通过不拘一格的市场手段, 积极探索行业发展模式, 他们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 员工都会认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因为大家并不把企业看作私人财产, 而是从更高的层面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多年来, 大陆希望集团以高科技为主角, 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 他们形成了一支专业的研发团队, 随时随地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陈斌做事如做人, 他的服务理念就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与其说陈斌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不如说她是一名管理思想家、“新川商”的代表, 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 陈斌身上不但有着老川商人的过人智慧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更是将“新川商”那种锐意创新的精神发挥到极致。在他身上, 有着“新川商”所特有的宏大气魄及广阔胸怀。他凭借着深厚的理论基础, 以经营实践为触角, 在管理上不断创新, 先后提出了“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的思想”, “放权放权再放权, 监督监督再监督”的管理原则, “勤勤恳恳做事、堂堂正正为人、建设优秀团队、追求业绩卓越”的团队建设座右铭, 制定出“定位追赶, 重点突破, 局部创新”的研发策略, “不打价格战, 要打价值战”的市场策略, “以速度冲击规模, 以智慧创造差异, 以集团化整合资源”的竞争策略, 提出在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等领域全方位与国外品牌展开竞争, 以不拘一格的市场手段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成就了今天的大陆希望集团。

创造希望神话

众所周知, 希望集团的“第一桶金”来自希望掌门人刘永言设计的软件, 由于当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刘永言的软件很快被大量盗版。后来他又转向养鹌鹑, 成为全球最大的鹌鹑养殖企业, 当人们都觉得养鹌鹑赚钱时他们又转向生产饲料......这一切都与刘氏兄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坚持不断的创新离不开, 因此, 他们的每次创业的成功, 都是市场说了算。

作为大陆希望集团的决策者和管理者, 陈斌始终把创新和发展作为市场竞争的原动力。2004年8月, 他应邀出席在兰州举办的“西部企业发展与职业经理人高峰论坛”时, 就以企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为题, 旗帜鲜明地阐述了创新和发展的深刻内涵。

陈斌在企业管理上, 通过不断地科学的实践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开拓创新,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强化绩效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陈斌把绩效管理比喻成一个三角, 那就是目标、后果和做事的过程, 他说, 因为有了绩效管理, 我们每一天、每一项工作实施的过程都在里面, 做好做不好都被量化了。所以, 绩效管理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如深蓝空调公司的保安, 在实行绩效考核之前, 看到进入的车辆, 他们大部分时间是等车子走到门岗处询问, 然后决定是否放行, 不仅效率低而且让人感到不主动。实行绩效考核之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保安不仅要把内部车辆的牌号记熟、要戴白手套、敬礼等, 而且还要主动热情、礼貌待人, 如果不规范, 立刻就会被处罚。

多年来, 大陆希望集团在陈斌的决策下, 他们利用许多的方式和手段, 根据不同的板块、不同的形势, 因地制宜, 强化管理,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其次是在加强成本控制方面。如今, 希望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企业集团, 涉足金融、电子、酒店和化工等20多个门类, 拥有遍及全国的近百家子公司、分公司和办事处, 作为一个稳健发展的集团决策者, 陈斌始终把开源节流和节能减排作为控制成本的永恒主题。

在2008第四届中国分布式能源国际研讨会上, 大陆希望集团的深蓝绿色能源中心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深蓝绿色能源中心是以天然气为核心能源, 通过对机组余热进行充分回收和梯级利用, 从而实现电力、制冷制热、生活热水、游泳池加热及其他热水的综合需求。它将一次能源根据各区段的热势能的不同分割成六个不同品位段, 高品位的热能用来发电、中品位的热能用来制冷 (热) 、次品位的热能用来提供生活热水, 低品位的热能用来为室外游泳池加热, 从冷、热、电三个方面提供全方位的科学、高效用能解决方案, 实现了“电厂小型化”、“电网无网化”功能。这项成果经中测院检测, 深蓝绿色能源中心的一次能源利用率高达84.6%, 而且能源中心最终排放的SO2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几乎为零, 温室气体减少50%以上。

陈斌自豪地说, 从2002年深蓝绿色能源中心正式运行至今, 能耗节省高达50%以上。同时, 该中心也是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应用最好的分布式能源, 技术完善, 领先国内水平五年。

多年来, 大陆希望集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是与陈斌倡导的个性化经营的思路和不拘一格的市场手段密切相关, 他们的多元化经营完全是根据资源优势来做的, 而且集团在行业中具有优势的企业一直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 力争在多元化中的每一“元”都在行业中确立领先的地位, 如变频器中国第一、深蓝空调暖通制冷行业十大, 氯酸钠全国“销量第一、销售收入第一”等等。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产品做到行业前三, 正因为这种理念的强力支撑, 才是大陆希望集团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立志以定其本, 居正以持其志。博士总裁、明星CEO、社会职务……在陈斌的身上, 拥有太多的光环, 但更多的是拥有创新、稳健和诚信, 他始终把大陆希望集团作为一份人生的试卷, 时刻面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考题, 饱蘸笔墨, 理性执手, 精彩演绎真实人生、不断创造希望神话。

倡导企业文化

如果把一个博士和一个诗人联系在一起, 那是一种自然之合;如果把一个企业家和一个诗人联系在一起, 那绝对是一种意境。

“诗人”这个称谓用在陈斌身上, 也许并不贴切, 但是闲暇时的陈斌, 还是很像一名诗人:“湖水托起千秋明月, 群峰埋葬万古落日。八百年彭祖, 弹指一挥间。区区吾辈, 苦逐名利何相煎?”、“天地者, 万物之逆旅;光阴者, 百代之过客。”这些气势磅礴的诗句就是出自“冰海浪人”之手。

陈斌说他更喜欢被称为诗人, 而不是企业家,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

在大陆希望集团, 企业文化已经涵盖了一个企业的制度、观念、“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等多方面的内容, “实业报国, 永创第一”是希望集团从创立之日起就一直锐意推行的核心文化理念。正是在这种文化理念的感召下, 他们的企业文化有着深邃的延伸与发展。

在陈斌的心目中, 倡导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就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此, 希望集团首先推行了价值理念, 陈斌认为, 价值理念的核心就是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 个人成功与企业成功相统一, 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统一。其次是人才理念, 他们的用人观就是不看学历, 不看背景, 不看年龄, 主要也是看一个人的品德、能力和业绩。如大陆希望集团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原来是正厅级总经理, 使用了半年后按照公司的考核标准再无法提升, 同样, 有位刚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原来是卖饲料的经销商, 他谈到个人的抱负时, 不是当一个小财主, 他相信自己的能力, 集团认为这个人不是盯着钱, 而是干事业的人, 与希望集团有共同的价值观, 于是一步到位让他做了一家公司的经理。

像这样小才大用与大才小用在希望集团是很常见的事情。这种人才理念也使集团员工的行为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勤勤恳恳做事, 堂堂正正为人, 建设优秀团队, 追求业绩卓越。

多年来, 大陆希望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他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在价值理念、人才理念、行为理念的推动下, 使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品牌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经营实践, 陈斌还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管理理念, 科学总结出“竞争的最高层次是文化竞争的思想”, 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实业报国、永创第一”的企业精神等, 为大陆希望集团的科学发展夯实了基础, 有效地促进了集团发展专业化, 经营国际化, 技术精尖化, 服务星级化的全面发展。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作为大陆希望集团的总裁, 陈斌首先是一名优秀企业家。在他带领下, 大陆希望集团是中国著名民营企业的四大片区集团之一, 已经发展成为以机电板块、建筑总包板块、能源化工板块和酒店旅游地产板块四大产业板块为主的大型多元化集团公司, 主要业务涵盖电子电力、中央空调、建筑、能源、化工、酒店、食品、旅游、金融投资等领域。旗下的森兰变频器被评为“中国名牌”、家园国际酒店被评为“中国十佳城市新税酒店”等, 同时, 陈斌又是一名社会活动家, 他现任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 兼任民盟四川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商会四川青年企业家商会副会长、四川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西南财大兼职教授、西南财大MBA教育中心高级顾问。他经常应邀出席各类经济论坛, 参加企业CEO峰会, 先后多次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演讲, 为莘莘学子传授经营管理, 与专家、企业界领袖交流、共谋企业发展之路。

在学术方面, 具有博士学位的陈斌又以专家和学者的身份时刻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市场, 先后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中国私有经济发展阶段论》、《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私营经济》、《壮大商贸发展成都龙头商贸与西部商贸中心地位》等二十多篇 (次) , 用自己的真知灼见诠释一个行业领军人物的创新理念和成功之路。

13.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三

2016年3月29日晚,参加了银联商务山东分公司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后,认真阅读了公司任总推荐的一篇《360总裁在新员工入职讲话》文章,其中几句内容令我感触最深。

1、我这个人喜欢说真话,不喜欢说漂亮话。

2、可能有的人要说,我就想找个地方混一混,一个公司大了以后,也一定有地方可以混,我也管不了每一个人。

3、第一,你一定得在360学到能力,学到本事才行,因为你将来要行走江湖,要成名立万,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

4、做公司很容易,把公司做成功很难。

5、我希望大家来360,是和我合作几年。无论以后是否还在360工作,大家都能够在360做成一些事情,在能力上能够有所提升,这就是我的期望。

6、我希望大家在360是抱着一种给自己干的心态,积累你的知识,积累你的经验,积累你的能力。

7、我想说的是,大家一定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

8、创业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心态。创业有很多种形式,不是只有自己办公司、自己当老板才叫做创业。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

通过这篇发人深省文章的阅读及周总人生经历的认识,使我有了几点深刻的认识:

第一、做人。做人要不仅要诚实可靠,还要敢于讲真话,体现了人的“德”。

第二、态度。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就是:“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做不到,关键是你的态度问题,事情还没有开始做的时候,你就认为它不可能成功,那它当然也不会成功,或者你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认真,那么事情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没错,一切归结为态度,你对事情付出了多少,你对事情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第三、学习。学习不仅是掌握知识、学习技能、解决问题,更是能力的综合体现。第四、勤奋。勤奋是人最宝贵品质之一,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更是永恒。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第五、团结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协作是具大的力量,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个人和集体只有依靠团结的力量,才能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超越个体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一个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仅事业上难有建树,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4.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四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证券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平台,国建集团证券板块顺势而起,与CCTV证券资讯频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同时也成为国建集团在金融证券领域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017年8月8日,国建集团与CCTV证券资讯频道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天津环球金融中心隆重举行,在国建集团总裁王韬宇、CCTV证券资讯频道制片人、央证金融研究院院长孟一等相关领导共同亲历见证下,国建集团总裁助理李岩与CCTV证券资讯金融研究院BD总监郗俊代表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双方将在品牌建设、人才培养、资产管理、投融资、期货交易和信息咨询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

此次与国建集团签约的CCTV证券资讯频道是专业的数字财经电视媒体,长期注重策略、板块和个股的深度研究,为投资者及金融证券从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频道开播至今11年时间里成长发展成为业内专业性最强、策略研究最为权威的财经类主流媒体。

在签约仪式上,国建集团总裁王韬宇对到场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提到,在国建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中,构建起金融、基建、证券、能源、文化为核心的“五维一体”发展模式,其中证券板块是国建集团的重要业务领域。王韬宇总裁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他表示,CCTV证券资讯频道在业内享有极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此次国建集团与CCTV证券资讯频道强强联手,正是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新起点,不仅预示着双方在扩大金融证券业务发展的共同愿景,更标志着国建集团在证券投资领域开疆辟土的决心和态度。

孟一先生在致辞中高度评价国建集团近年来证券业务发展成就,他表示,在与国建集团总裁王韬宇多次沟通接洽中发现双方在金融领域拥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在经济新常态下需要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必须重视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以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的创立初衷,与国建集团总裁王韬宇提出的“五维一体”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也是双方成就此次战略合作的关键。希望双方通过此次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双方在金融投资领域持续纵深化发展。

15.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五

就广播电视专业领域业务,索尼着重传达了其推动4K产业发展的情况。索尼(中国)总裁栗田伸树在致词中介绍到:4K无疑是广播电视及家用显示领域发展的新方向,索尼可以为4K的拍摄、编辑、存储、播放和显示提供全流程的解决方案。索尼设在北京的高清影视技术学院3D/4K技术中心一直为培养节目制作领域的专业人才、为推动3D/4K应用解决方案在行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日前,国际足联已经和索尼联合宣布明年的巴西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将采用4K技术进行拍摄和录制,数字影院中4K放映机的普及以及广电领域4K系统的部署都在快速推进。国内外众多电影制作人都在尝试使用4K去捕捉更为清晰的画面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在不久的将来,国内装备索尼4K放映机的银幕数量将超过1500个。随着4K技术向更多民用产品领域的渗透,4K内容将被进一步得到丰富。

在活动期间,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总裁井手司治先生,接受了包括我刊在内的行业媒体专访,向大家深入介绍了索尼的4K发展战略、技术研发进展等问题。

记者;索尼公司在举办“索尼魅力赏”这一大型活动,是否是对中国市场成绩的肯定.索尼对于未来中国市场的定位如何,将采取怎么的发展策略?

井手司治:在2013年,索尼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索尼集团计划在2014财年实现新兴市场销售占比60%,其中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中最重要的国家,和美国、日本已经并列成为索尼集团三大重要战略市场。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将继续坚持“植根中国,长远发展”的发展理念。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索尼本地化策略将整合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优化的、完善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与中国客户携手并进。

记者:索尼是目前唯一能提供从镜头到客厅的4K完整产业链的公司,请您介绍一下未来索尼的4K产品布局

井手司治:目前在4K方面索尼有F5、F55、F65等很多型号。我们还会推出4K演播室的摄像机和4K的服务器。2014年,随着世界杯应用4K的试播开始,索尼还会有4K相关设备推出。比如传输设备,4K的数据量大,传输无疑是难题,我们正在研发基于IP的4K传输设备,通过索尼的传输技术,能实现数据的高速传输。

记者;在世界范围内,4K在电影方面的应用情况如何?国内电影产业对4K的跟进是否及时?

井手司治:全世界几乎所有电影院都在考虑采用4K分辨率,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诸多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已经将4K和2K确立为下一代电影放映和发行的标准。索尼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实行了超过1万台4K数字电影放映机的安装。采用4K拍摄的电影也已经有很多。在中国,由张艺谋导演和赵小丁摄影师合作的新片《归来》,使用配置8K像素成像器件的索尼F65数字摄影机拍摄,将成为中国首部采用4K流程拍摄、制作的影片,并将角逐明年的戛纳电影节。这不仅是4K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也将对4K技术向民用产品领域渗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记者:针对4K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影方面的现状,您认为制约4K在电视方面广泛应用的因素是什么?

井手司治:今天4K技术在电影方面的应用更普遍,还没有在电视方面得以广泛应用,这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镜头问题。摄像机使用的镜头是PL镜头卡口,PL镜头卡口用来聚焦,这种聚焦方式对电影来说很合适,但不适合电视台应用。PL镜头卡口没有大倍率变焦镜头,所以不适合电视拍摄使用。这是制约4K技术在电视领域发展的问题。现在索尼开发出了一种PL镜头卡口到2/3英寸的B4卡口的转换器(转接环)。有了转接环,用B4口镜头可以使用4K摄像机进行拍摄。转接环有光学转换装置,可以保证拍摄角度不变。也就是说,索尼的转接环不改变原始电视镜头的拍摄角度。现在4K的拍摄方法和我们进行HD拍摄完全相同。

现在4K制作也主要用在电影制作上,电影制作更多使用Raw制作,后期制作都需要花很长时间,所以不适合电视制作。从4K开始,电影电视实现融合,拍4K电视更多使用电影的拍摄手法。索尼为此开发了接口,软件的适配非常好。最近几个月,国内外公司开发的支持索尼4K产品的软件发展得越来越好。索尼开始使用的XAVC编解码是目前效率最高的编解码。

记者:4K拍摄设备和接收终端方面的成本,您认为什么时间可以降到能够大规模推广普及的阶段?从高清发展到4K,各大电视台要如何应对购买4K等设备的资金问题?

井手司治:4K和高清一样,发展最快的是终端设备。所有厂家都有4K电视机,4K电视将越来越普及。过去只有广播这一手段,现在有网络,OTT,IPTV,传输的门槛也低了,传输可以基于宽带网来实现。另外,过去十年,从标清发展到高清,实现成本下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用了将近十年。而从高清到4K完全不同了,像F23、F35、F65这些4K设备已经实现了超高清的画质,但价格也在客户的接受范围之内。而索尼的某些4K摄像机和高清摄像机的价差也不大。所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4K拍摄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普及。

资金方面,十年前,从标清开始过渡到高清,电视台购买设备时就已经考虑到要买有前瞻性的产品,满足制作高清节目的需求。现在购买设备时,电视台在主要面向高清制作的同时,也会考虑支持未来面向4K的发展,购买设备需要考虑购买能够兼容高清制作的4K设备,因为如前所述,4K和高清的产品价格几乎差不多,客户肯定要考虑购买能够兼容4K和高清制作的设备。

记者:如您所说,有了设备的支持,就可以采用4K拍摄然后剪辑为高清画面播出,这一应用当前在中国广电市场的认可程度怎么样?您对这一应用的推广前景有何预期?

井手司治:和十年前高清发展初期从标清向高清发展一样,当时电视台使用HD拍摄,也有HD存储,用标清播出。现在,重要的纪录片、重大活动利用4K这种超前的手段来拍摄制作,用4K介质存储,但播出还是用高清播出。适当超前是比较合适的模式。

记者;我们知道电影观众已经愿意为3D买单、您认为4K的前景如何?未来观众(包括电影和电视)是否愿意为4K买单呢?,

井手司治:在电视方面,让观众花更多的钱仅为看4K其实是很难的。但是在电影领域,从高清到4K观众是愿意买单的。如果高清卖30元的票,4K可以卖40元。在英国已经实现了4K这种模式,但在中国还没有。如果高清和4K票价相同的话,观众不会去高清影院,而会去4K影院。对于电视台来说,实现4K收费就非常困难了,价格应该是基于内容的,电视与电影的情形完全不同,收费很困难。人的视觉有不可逆性。看完了好的片子就没法再看差的片子。如果观众看了高清,没法再看标清。看了4K没法回头看2K。只有通过体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让观众接受4K。

从高清发展到4K是必然的.4K可以百分之百替代高清,就好像高清替代了标清。但3D仅限于一些应用,不能百分之百替代。未来我们还可以升级到8K,8K能够实现很立体的感官享受。在4K和HD上,未来市场有很大的潜力。未来十年,我们有很大的机会。但有一点要重申的是,据说人眼的分辨率和4K是很接近的,所以人们接受4K更容易。

记者;如果想让用户买单,必须在体验时有所突出。在电视方面,对于高画质需求最多的,无疑就是精彩的体育赛事。我们知道,明年的巴西足球世界杯决赛,将采用4K进行录制,届时将有哪些国家对其进行4K转播?中国观众能否收看到4K转播?

16.集团总裁办试题—总裁办员工 篇十六

作为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的掌门人,朱鼎健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公众球场。他热心于推动中国体育与世界的交流,积极参与中国香港及内地的各项公益服务。他用一个小白球,撬动了整个体育、经济、社会的大世界。

事业:推动高尔夫运动“去贵族化”

长期以来,高尔夫给人们的印象似乎总与奢华分不开。昂贵的装备、形影不离的球童、寸土寸金的绿地球场都让普通人望而生畏。面对公众心中“高尔夫是贵族运动”的刻板观念,朱鼎健表示,他想要实现的就是改变这种高尔夫的传统体验,在国内尽可能地推广和发展这项 “去贵族化”的健康运动。

“高尔夫在欧美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却还刚刚起步。但有谁会想到,世界第一大高尔夫球会并不在美国,不在欧洲,而在中国呢?其实中国人是很适合打高尔夫的,因为这项运动不需要有多高的个子,多好的耐力,多大块的肌肉,这是一项结合EQ和IQ的阳光运动。”

作为推广高尔夫的重要举措,观澜湖于2010年成功首创了目前亚太地区唯一的职业明星配对赛——观澜湖世界明星赛。“中国人对奥运有很深的感情,对运动也各有喜好。明星赛聚集了不同领域的体坛巨星,同时也融合了日韩、中国港台地区以及好莱坞的多路文娱明星。这些明星都是大家熟悉的偶像,通过这样的跨界组合,可以使不同的人群在追随偶像的同时了解高尔夫,进而喜爱并加入这项运动。”

为了让能更多的普通人能享受到高尔夫的竞技乐趣,朱鼎健将海口观澜湖独一无二的火山岩球场群定义为世界最大的公众球场。“‘公众球场’这四个字很重要,这意味着高尔夫不再是一项贵族运动。在观澜湖,人们不需要花一大笔钱购买会员卡,我们一步到位把门槛降低到‘悉随君便’的程度。”

而除了降低高尔夫体验的消费门槛,朱鼎健还进一步扩充了高球运动的附加体验。他将 “HOPSCA” 的概念引入了观澜湖新城。“HOPSCA是指汇聚酒店(Hotel)、商业地产(Office)、公园(Park)、购物(Shopping)、会展(Convention)及居住(apartment)六大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包括美国著名的冰堡国际花样溜冰训练中心、北美排名居首的宾士域保龄球馆以及日本著名娱乐集团eXcape模拟赛车中心等300余个品牌将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内分别进驻位于深圳的观澜湖新城以及海口的观澜湖兰桂坊。”提及将单纯高球休闲体验提升到全方位度假娱乐体验的初衷,朱鼎健给出了如下生动的解释:“截至目前为止,高尔夫还是偏男性化的运动。怎么让男士打球不内疚呢?怎么让他们带上太太孩子甚至老人们来一起同乐呢?当我们丰富了观澜湖的产业群后,老一代养生可以去温泉养生,太太们可以去spa、shopping,孩子们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我想缔造的就是这样‘老少皆宜、四代同堂’的公众高尔夫旅游目的度假区。”

投资:追求多方利益的共赢

当被问及十多年来推动大规模产业发展而形成的投资理念时,朱鼎健表示自己的理念“不仅仅是双赢”。“简单地说,我的投资理念一定不是双赢,我追求的是达到共赢。双赢只是买、卖双方得到利益,而共赢则更大程度上涵盖了政府、社会、市民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利益。列举观澜湖的例子来说,我们翻山越岭在荒地上进行开发,最终创建出一个5A级的旅游景区。如果单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这些投资回报的周期可谓极长。但我们创造了很多就业,为许多学历不高的80后、90后提供了职业转型的机会;我们支持推动了国家大力发展的服务业、旅游业;我们为企业家和家庭提供了以球会友、娱乐休闲的平台;当然,观澜湖之所以一直在滚动类似的新项目,从侧面也说明了我们在盈利。所以我一直坚持,做项目一定要达到共赢。”

除却在投资规划上的“共赢智慧”,朱鼎健在“品牌输出”的投资经营上也是数一数二的高手。他用一个浅显的例子解释了这个新式的合作概念,“比如我们在中国各个城市都能看到知名的国际连锁酒店。但事实上,这些酒店大多并非酒店品牌方出资建设的,而采用由当地投资方出资、品牌方提供管理、宣传和营销的组合运营模式。”

朱鼎健表示,近20年的高尔夫管理经验已足以使观澜湖具备成熟的市场输出能力,“我们非常了解怎样通过合理运营将一个球会扭亏为盈、怎么样更好地进行市场营销、怎样通过引入国际顶尖赛事宣传城市形象。此前,人们提到海南只会联想三亚。但如今,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现场直播的明星赛在关注哪里呢?海口。这就是我们品牌输出的一大亮点。观澜湖的品牌输出就是集管理、营销、国际赛事以及项目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输出。”

生活:让高球锻炼女儿情商

谈及自己的业余生活,朱鼎健笑称自己最喜爱的就是“和小孩子在一起”。然而,作为观澜湖的大当家,朱鼎健一直是集团中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的那一个。但即便如此,朱鼎健“从来不说自己忙”,在他看来,时间是可以创造的。“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重视一个场合,那你就永远能挤出时间。我每天保持11点休息、6点起床的作息,每天上班前我都会陪家人一起吃完早餐。我的家庭时间重质不重量。”

当说起自己的女儿,朱鼎健笑得特别明朗:“我和女儿的感情特别好,下班后我最喜欢做的就是和她们待在一起。平时有时间我就会带着她们一起去户外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朱鼎健的三个女儿年纪虽然不大,但打起高球来却都已经是有模有样。朱鼎健也支持女儿们练习高球,因为在他看来,高尔夫除去运动概念外,还是一个锻炼情商的良好方式。“和做人做事做企业一样,打高尔夫的4个小时里,会有很多外来的变化:有组合的变化、有风的变化、甚至与不同的球童相处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当遇到池水、沙坑、斜坡的障碍时,你都需要思考如何去克服问题,不断地去调节你自己的情商。如果能将情商调节好,那么也就能将进入社会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处理好。”

上一篇:保险公司新年慰问信下一篇:春节旅行去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