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共10篇)(共10篇)
1.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一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 科室:影年度: 像 科 2017 年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能力,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根据《江苏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
各科室应成立由科主任任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任副组长,各医疗诊疗组组长及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负责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本的记录等工作。所有小组均应向医务科备案。
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一)建立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建立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和落实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
(三)做好本科室人员、技术、设备的权限与资格管理,确保依法执业。如执业医师、执业护士证书、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输血及抗菌药物处方权、手术分级管理、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等。
(四)加强基础、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用诊疗常规指导对患者诊疗工作,要应用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
(五)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医疗工作制度的落实等进行自查、分析、评估、整改,同时依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部门督查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六)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终末病历质量的自查与管理。
(七)加强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八)组织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的培训和考核,必须人人达标。
(九)分析、评估科室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发现缺陷并进行改进。
(十)对本科室人员开展的技术权限(包括:手术、介入、麻醉、腔镜诊疗等高风险技术)进行初审,并报医务科予以授权,对科内人员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监管。
(十一)学习应用质量管理工具对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进行定期评价,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十二)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主管职能部门汇报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
(十三)执行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应主动领导本组成员开展工作,在每年2月前完成当年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
2.管理小组每月至少1次对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制度的落实指标进行自查、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3.管理小组开展活动后,科主任应及时记录并签名确认。4.各科室应在每月3日前将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整理完成。
四、考核
医务科每月对科室上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情况及记录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见医院《考核与奖惩》有关规定。
盐都区第二人民医院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本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记录本由科主任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5、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工作记录,会议讨论,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2、负责制定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并组织科内定期进行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教育培训。
3、负责制定科室年度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指标,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内容。
4、根据工作计划组织具体落实措施,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制定科室奖惩、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
5、根据科室医疗运行情况,定期自查、评估、分析、整改,体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6、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科2013年1—12月出院的患者230例设为观察组, 男158例, 女72例;年龄20~78岁, 平均 (52.0±6.8) 岁。肺结核42例 (18.3%) , 其中涂阳初治肺结核21例 (50.0%) , 涂阳复治肺结核11例 (26.2%) , 痰菌阴性肺结核10例 (23.8%) ;伴肺功能不全11例 (26.2%) , 糖尿病9例 (21.4%) , 心功能不全4例 (9.5%) ;出院后均予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利福喷汀口服抗结核药治疗及相应专科药口服治疗。肝炎188例 (81.7%) :其中乙型肝炎 (乙肝) 132例 (70.2%) , 出院后予拉米夫定及阿德福韦酯口服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 (丙肝) 32例 (17.0%) , 出院后予干扰素注射、口服护肝药治疗;戊型肝炎 (戊肝) 24例 (12.8%) , 出院后予口服护肝药治疗。我科2012年1—12月出院的患者224例设为对照组, 男138例, 女86例;年龄18~72岁, 平均 (56.0±6.8) 岁。肺结核49例 (21.9%) , 其中涂阳初治肺结核19例 (38.8%) , 涂阳复治肺结核16例 (32.7%) , 痰菌阴性肺结核14例 (28.6%) ;伴肺功能不全10例 (20.4%) , 心功能不全6例 (12.2%) , 糖尿病5例 (10.2%) 。肝炎175例 (78.1%) , 其中乙肝118例 (67.4%) , 丙肝32例 (18.3%) , 戊肝25例 (14.3%) 。两组均排除有较重的精神异常、严重认知或智力障碍患者, 两组基本资料接近。
1.2 实施步骤
对照组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 包括告知患者出院时间, 交代出院流程, 居家消毒隔离;遵医嘱服药及自我监测不良反应, 活动与休息、营养方面的指导, 教会患者自我保健与自我照顾能力, 告诉患者复诊的时间与地点, 征求患者意见等。
1.2.2 观察组
①收集资料, 确定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士工作繁忙, 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流于形式;个别护士宣教意识不强, 专科知识和工作经验欠缺;宣教时机不适宜, 不能运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健康宣教方式单一, 常以口述为主要方式。②制定预期目标, 增强护士对健康宣教的意识, 出院健康宣教覆盖率达1 0 0%, 患者满意率>9 5%。③改进措施。改变原有的功能制排班模式, 选择扁平化排班, 每位护士平均分管8~10例患者, 增加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的时间;对科内护士进行专业素质培养, 重在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提高, 利用每月业务学习时间, 结合科室每周疾病查房、晨间提问, 选择性的学习专科知识和新的护理理念、先进实用的护理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培训班等;重视沟通技巧, 对科内低年资护士通过道德讲堂、礼仪培训教育, 增强其服务意识, 掌握沟通技巧、基本礼仪。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掌握时机, 讲究语言技巧, 采用合适的称呼, 以礼待人, 微笑服务以博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健康宣教形式多样化, 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文化, 评估患者的接受能力、精神状况, 尤其是对老年患者, 避免使用医学术语。改变“口述”这种单一的宣教方式, 我科特意设计了一张爱心联系卡, 发放给每位出院患者, 注明复诊预约的方式、电话, 出院注意事项, 如休息、饮食、服药、门诊复查等内容。分阶段质量改进, 第一阶段主要为健康教育知识的强化, 第二阶段着重于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 第三阶段给予常规的检查促进。④效果评价。护士长、责任组长向每位出院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 每月工作讨论会上进行调查表的汇总、讨论, 评选出宣教工作优秀的护士, 与绩效工资挂钩, 同时找出下一步需要改进的问题, 及时修正目标, 以保证CQI顺利实施。
1.3 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出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责任护士是否宣教过出院结账流程、居家消毒、如何正确服药、药物的不良反应、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门诊随访的注意事项,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个调查题目, 由患者或家属完成。前7题代表健康宣教覆盖率, 每题有两个选项:已宣教、未宣教, 如未宣教≥2项, 即代表该患者的健康宣教未覆盖。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健康宣教覆盖:观察组220例 (95.7%) , 对照组193例 (86.2%) ;患者满意:观察组223例 (97.0%) , 对照组196例 (87.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 2.4 4、1 4.2 6, P<0.0 1)
3 讨论
感染科患者治疗时间长, 且需要定期复诊, 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可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自觉建立健康行为, 增加服药依从性, 让患者更加注重定期复查, 提高生活质量[1]。
CQI避免了传统的护理质量改进方法中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的缺点, 有助于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2]。本文在出院患者健康宣教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 通过改变排班模式, 强调多样化、个性化健康宣教, 深化护士对健康宣教的认识水平, 变消极为积极应对, 提高了健康宣教覆盖率。在健康教育过程中, 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巧, 发放爱心联系卡等方式, 患者更加深入、细致地掌握了出院后的常规知识, 提高了自我健康意识, 使患者更加注重定期复查, 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增强了护理人员责任心, 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 促进护患交流和沟通, 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密切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蔡素玲, 陶红梅, 彭虹, 等.临床优质护理健康教育与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7) :70.
3.持续改进高校学院机房管理水平 篇三
摘要:大学学院机房是学校培养、锻炼学生的一个重要实习场所,但目前大学学院机房的管理仍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大学学院机房管理的实践和对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对学院机房管理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学院机房管理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持续改进 机房管理 ISO9000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1-0050-03
一、引言
高校学院计算机机房是学校培养、锻炼学生的一个重要实习场所。有效地进行机房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房的使用功效,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目前许多高校学院机房的管理却仍然比较混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高校学院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高校学院机房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多头指挥
依据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中的统一指挥原则,每一个下级应当对一个而且仅对一个上级负责。越是单线领导,在发布的指示中互相冲突的问题就越少,个人对成果的责任感就越强。[1]
但通过对多数学院机房的调研,发现多数学院机房存在多头指挥现象。许多学院机房在管理归属上多被放在教学副院长下,但教学副院长只负责计划内上级的管理。计划外上机多数由行政副院长指挥。有时科研副院长也对机房管理人员进行指挥,比如,科研项目临时用机,科研副院长会找机房管理人员;有些教师非正常加课、调课也是临时直接找机房人员;教务人员计算学生成绩用机房也指挥机房人员;各教研室内软件安装、计算机维护、修理等,教师普遍的做法也是直接找机房人员。这种多头指挥,导致冲突不断,也人为地增加了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影响了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对机房的日常管理、维护,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2.责权不清
管理中授权的第一步就是职责的分派,第一原则就是让下属明确工作目标。[1] 但目前多数学院机房,对机房工作人员缺少明确的职责说明,机房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职责权限也多是混淆不清,一方面导致机房工作人员只做最基本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导致机房工作人员在多头指挥产生的冲突中不知所措。
3.缺乏有效考核、激励措施
依据对职责的完成情况对职员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是一个组织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1] 但目前多数学院对机房管理人员缺乏考核、激励措施,机房工作人员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多数只是按规定时间开关门及等机器出了问题后被动应付处理,这样导致病毒泛滥、垃圾文件成堆等,影响了正常的机房教学。
4.缺乏持续改进措施
科学的管理是通过系统的管理实现组织的持续改进。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学院的机房管理都没有引入系统管理的思想,正常管理都跟不上,更谈不上充分调动机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行持续改进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将ISO9000族质量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学院机房管理,可解决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实现学院机房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
三、对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针对性研究
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耗时10年制订出来的全世界第一套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套关于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它集中了各国质量管理专家和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蕴涵了质量管理的精华。近几年ISO9000族标准还被成功地应用于学校。[2] 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非常重视科学管理的持续改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把管理者的推动和受益者的推动融为一体,推动管理持续改进
在ISO/DIS9000标准中,把“以顾客为中心”作为八项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之首,并把这个原则阐述为“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3]
这种提法就把主要的受益者——顾客的推动摆在了首位。这样就把管理者的推动和受益者的推动融为了一体,从而把比较静态的管理变为动态的管理。
2.引进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管理思想,国际质量界普遍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非常科学的工作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即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密切相关的阶段所构成的工作方式。通过PDCA循环的实施可实现质量管理的螺旋式上升。[4]
ISO9000把组织要素分别归类于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四大类,构成一种过程方法模式的结构,符合PDCA循环规则,且在顾客的推动下,通过持续改进的环节使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达到螺旋式上升的效应。
3.体现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ISO9000系列标准中用于指导操作的ISO/CD1 9001-2000标准明确贯彻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4.ISO9000族标准的其他相关内容
ISO9000族标准贯彻持续改进管理这一基本原则,并且以此为主线,贯彻于各个过程中。比如,要求组织把对顾客满意信息的监控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评价;突出了人力资源的地位,增加了对工作设施和工作环境的要求,体现了要求组织实行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细化了管理评审的操作程序,强化了发挥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作用等。
通过对ISO9000族标准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把ISO9000族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组织的管理,是实现组织管理质量不断上升的一个有效途径。但如何将其引入学院机房管理,笔者提出以下的建议,以供学院机房管理者探讨。
四、将ISO9000族标准的持续改进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学院机房管理
建立起ISO质量管理循环中的四个要素是实现持续改进机房管理的基础。对此笔者借鉴ISO9000族标准的四个要素: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并提出以下建议。
1.管理职责
(1)管理者的落实
ISO9000标准非常强调管理者的作用。[5]要想提高机房的管理水平,各院院长首先要本着统一指挥原则及分工明确原则落实好管理人员。
必须明确高校学院院长是学院机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院长的统一指挥下由教学副院长统一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其他一切人员没有指挥机房工作人员的权力。
(2)管理职责的确定
第一,要想实现机房管理的持续改进,院长的主要职责应是身体力行,时刻以服务质量为关注焦点,为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学院机房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提供充分的资源和内部环境,并保证其在管理体系中的贯彻、落实及有效的沟通。
第二,教学副院长主要职责除了其原有职责外还应具有如下三个职责和权限,参照ISO/DIS9001标准: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建立和保持;b.向院长报告管理的绩效,包括改进的需求;c.在整个组织内促进“以学生为关注焦点”意识的形成。[6]
2.资源管理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策划组织目标、机构,进行权责分配和资源配置。
(1)确定目标
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学院要在对现实的机房各方面情况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被服务者为中心,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地商讨确定学院在机房管理中各个管理层及机房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及相应的规章制度、激励、处罚措施等。
(2)生成组织功能所必需的组织机构设置、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必要的资源配置等。
在确立了机房管理的目标后,学院要为各管理层及机房管理岗位设置合适人选,依据目标管理的思想,应增强全员的质量意识,明确各自的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标准,确保全体员工都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做到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另外学院要在自身财力的基础上,配置适应教学要求的软、硬件设施。
3.服务实现及测量
ISO9000标准鼓励企业采用过程方法对质量体系所需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7]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PDCA循环的方法,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正是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
学院要进行满意度的测量,在此过程的主要工作是针对机房管理目标编写科学的调查问卷,辅助座谈沟通的形式,向机房的服务对象收集他们对机房工作人员工作态度、服务意识、工作能力,机房环境、硬件设施、软件情况等的信息。[8]
信息收集工作应由教学副院长组织,可由教学副院长的辅助人员进行,但一定要注意信息收集的科学性。
4.分析和改进
(1)信息收集后,学院教学副院长要结合机房工作人员的目标对信息进行科学、公正的分析。
(2)信息分析后,学院教学副院长要将信息反馈给机房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查找问题的症结,并向学院院长汇报,实施相关的激励或处罚措施。
(3)管理层和机房工作者共同探讨做出进一步的决策,确定下一循环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派、资源配置、考核、激励措施等。
在实现上面四个要素的构建后,一定要注意将改进带入下一个PDCA循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院机房管理的持续改进。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建立高校学院机房管理的四个要素,并真正实现PDCA循环,在服务对象的推动下,使机房管理人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是实现学院机房管理持续改进的一条简单又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6-148.
[2]杨德森,董宇艳.引入ISO9000质量理念建立高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6(3).88-89.
[3]柴邦衡.ISO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1-54.
[4]徐斌.质量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22-91.
[5]李漪.引入ISO9000标准模式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98-99,111.
[6]肖素芳,陈锦秀.构建高校实验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平台的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8):63-65.
[7]张勇,张剑平.高校实验室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144-149.
[8]王伟.如何利用质量目标管理改进实验室管理体系[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07(6):38-39.
4.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四
1、科主任负责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1
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3)缺科室质量控制标准 1 8 理小组与制度,制定科室质量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质量(4)缺定期进行质量评价的记录 1 评价,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建立完善的影像(5)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1 信息管理系统(6)科室质量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 2(7)未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1 质(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或临床科室联席会议 1
2、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计划,有记录,量 3 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 1
管 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1 理(1)缺全员培训计划 1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有业务学习计划,有记录,(20)(2)缺业务学习计划 1 突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员参与质量管理4(3)员工对总体质量监控指标与持续改进的措施 1 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4)缺培训记录 1(1)无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1(2)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
4、制定专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3)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1 诊断医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进行 10 事先培训,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4)无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工作统一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项目(5)新技术新业务未进行事先培训 1(6)诊断医师学历不符合要求 0.5(1)缺科室检查服务项目清单 1
1、有常规、急诊的医学影像专业检查服务项目清单,工(2)缺急诊服务项目清单 1
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专业设置及设备能够满足临床5 作(3)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 1 工作需要 规(4)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范(1)缺报告签发制度 1
2、有报告签发制度,有复核制度,能够按规定时间、(50)6 中文形式出具正确报告,急诊报告时限≤30min报告,(2)未落实报告签发制度或出现错误报告 2
签发人资质经过程序认定(3)出具报告时间超过规定时限
(4)未以中文形式出具报告 2(5)报告、签发人不符合资质规定 1(1)诊断报告的内容与书写不符合基本规范 2
3、诊断报告的内容和书写符合基本规范,有集体读片(2)缺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的规定或记录 2 会制度并落实到位,有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的规(3)缺集体读片会制度或未落实集体读片会制度 2 8 定与记录,为患者提供咨询服务,与临床病例的诊断符(4)未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 1
合率有专人管理,有记录(5)缺临床诊断符合率的有关记录 1(1)未建立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1
4、建立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员(2)未落实影像投照质量、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2 工知晓科室总体和专业质量监控指标,影像资料的质量(3)员工不熟悉相关质量监控指标 1
指标符合要求,对质量缺陷有整改记录,对错误报告有(4)缺质量缺陷整改记录 1.5
上级医师更正重新报告制度,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有(5)对错误报告未落实上级医师更正重新报告制度 1.5
上级医师的复核、更正报告制度,有保存图像作依据,14(6)上级医师未对特殊阳性发现与阴性进行复核、更正报告 1.5
有专人负责临床阳性率统计、分析,有规范的图像资料(7)未保存特殊的阳性发现与阴性结果的图像 1.5 的保存、使用流程及制度,保管条件适宜,普通X线甲(8)临床阳性率的管理不到位 1 片率≥40%,废片率≤3%,普通X线阳性率≥50%,CT/MRI(9)图像资料保存、使用存在缺陷 1
阳性率≥60%,医学影像与手术后符合率≥90%.(10)甲片率、废片率、阳性率等指标每项不达标扣0.5分 2
(1)缺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 1
5、有临床随访、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制度,有为临(2)缺临床随访、下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或缺陷改进工作记录 1 床提供咨询的服务,有临床对医学影像服务项目质量的 10 1(3)缺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制度 评价记录,科主任与各专业负责人、临床医师密切联系,1(4)缺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记录 定期召开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有记录 1(5)未定期召开影像诊断与临床病例讨论会或缺有关记录(1)科室环境与防护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缺安全防护措施或安全防护措施
6、认真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科室环境与防护 2 落实不到位 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安全防护措施符合规范并落实到 1(2)缺执法部门的环境与设备检测报告 位,有市防疫站、技术监督局及其他执法部门的环境与 1(3)缺设备保养、维护、检测制度 设备监测报告,有人员体检合格上岗证,有设备保养、12 1.5 维护、检修制度和记录,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维修情况(4)缺设备保养、检修记录 进行评价,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使用与维修记录,有设 1(5)缺操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维修情况进行评价的记录 备不足或出现故障时的应急保障制度,有放射安全方案 1(6)缺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相关资料与维修记录 并得到落实,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监测校正,有记录 1(7)缺设备应急保障制度
(8)缺放射安全方案或未落实放射安全方案 1.5(9)缺定期进行剂量、基准监测校正的记录 1(10)人员存在无资格上岗情况 1(1)缺科室组织学习《条例》计划及记录(2)员工对《条例内容不了解》
(3)医护人员不掌握紧急封存反应标本的程序 1
1、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4)未制定“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
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的重点措施”,制定(5)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0.5 科室“医疗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建立医疗差错 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医疗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9(6)未建立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1
务科,并登记、讨论,有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并落实到(7)医疗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1
位,有员工与患者遭遇意外射线损伤的处理程序并落实(8)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事故 1
医 到位(9)缺保护患者隐私的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0.5 疗(10)缺员工与患者遭遇意外射线损伤的处理程序或落实不到位 1 安(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 1
2、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3 全 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时未及时上报,每漏报1次扣0.5分 2(20)(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0.5分 2
3、履行各项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分 2
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治疗和操作项目,6(3)科室未列出告知项目目录 1
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有保障患(4)未维护和尊重患者的权益 者隐私的制度并落实到位1(1)未坚守工作岗位,出现脱岗
5.质控科监管及持续改进条款 篇五
2.3.4.3有保证相关人员及时参加急诊抢救和会诊的相关制度。其他科室接到急诊科会诊申请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急诊会诊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2.3.6.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工作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有能够显示,医院与科室能定期评价,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
以主管院长为首的急危重症质量管理相关小组活动的记录,对急诊质量与安全有评价、有质量与安全指标与统计数据的记录。
2.4.2.1有为急诊患者提供合理、便捷的入院相关制度与流程,危重患者应先抢救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2.1.1按规定开具完整的医嘱或处方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2.2.1有紧急情况下下达口头医嘱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2.3.1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处置流程。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1.1有手术患者术前准备的相关管理制度。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2.1有手术部位识别标示相关制度与流程。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3.3.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4.2.1.1有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及相配套制度、考核标准、考核办法、质量指标、持续改进措施
对方案执行、制度落实、考核结果等内容有分析、总结、反馈及改进措施。
4.2.1.2有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管理标准与措施。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对各项管理标准与措施的落实情况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4.2.2.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院科两级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
4.2.5.1医院与职能部门领导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教育,至少掌握1~2项质量管理改进方法及质量管理常用技术工具,改进质量管理工作。
医院领导至少用2件近期事实说明,对落实情况进行追踪与评价,体现临床、医技的持续改进成效。
4.5.3.1加强住院诊疗活动质量管理。
有院科两级的诊疗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持续改进诊疗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4.5.3.2每一位住院患者均有适宜的诊疗计划,由上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有院科两级的质量监督管理,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
4.5.4.1有院内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有医师外出会诊管理制度与流程。.有会诊制度落实情况的追踪和评价,保证会诊质量。
主管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对会诊相关科室间沟通、会诊及时性和有效性定期评价,对问题与缺陷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4.5.5.2出院患者有出院小结,主要内容记录完整,与住院病历记录内容保持一致 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落实情况有总结及评价,有改进措施。4.5.6.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4.5.6.3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住院病历质量实施监控与评价。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评价、分析、反馈及整改措施。
4.6.2.1有患者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
职能部门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6.2.2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6.3.1在患者手术前履行知情同意。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6.6.1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完成手术记录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4.6.8.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有开展工作的记录。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
4.7.2.1有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和麻醉前讨论制度。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监管检查、反馈、改进措施。
4.7.2.2由具有资质和授权的麻醉医师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计划。
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监管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
4.7.4.1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的全过程在病历/麻醉单上得到充分体现。职能部门有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
4.7.4.2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
职能部门有检查、反馈、总结,有改进措施。对麻醉意外和并发症专题讨论,定期自查、分析、整改。
4.7.5.2全身麻醉患者复苏的监护结果和处理均有记录。
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反馈,有改进措施。
4.7.8.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
6.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六
1、人次梯队情况:全科临床医生11人(其中病房管床医生6人、专职门诊4人,管理及学术带教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主治4人、住院医师3人)
2、发展中风病及颈肩腰腿痛的中医康复,完善中医康复治疗核心品牌,完成了神经康复病例汇总,制定系统规范化 康复治疗流程。开展了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拓展了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设立了专门临床路径管理员,对我科两个临床路径中风病及项痹病临床路径实施进行实时监控,加强了对临床路径的实施及监督力度,做到了每个符合临床路径的患者都能按临床路径实施,并将临床路径表附于归档病历中。
4、加强了科室人员对中医古籍的学习、对中药方剂的掌握,科主任不定期对中医古籍的学习及中医方剂掌握进行抽查,对抽查合格的人员进行了相应奖励,提高了科室人员对中医古籍及中药方剂的学习兴趣,每周周三上午或周四上午进行业务培训,并记录在案。
5、设立了科室专门的质控人员,对每一份出院病历进行审查,并在出院病历上记录了质控医师名字,对书写病历不规范的,已令其整改。
6、完善了科内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加强了与药剂科联系,研制专科中药制剂。
7、建立了与科研相关奖励机制,引进专才,促进了科室人员科研课题能力的提高。开展了中医药治疗中风病、颈椎病的研究,其中“针灸配合中药熏药对脑卒中肌力改善的研究”已通过韶关市科研成果鉴定,并获得了韶关市科学进步奖;如期开展了韶关市科研课题“电针配合中药熏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7.血液透析设备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七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PDCA循环,质量控制
0前言
医疗设备风险管理是医院风险管理框架下重要的一个环节,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风险评估对医院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确认、分析, 监控可能发生的风险, 以确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来减低风险, 确保患者安全。血液透析设备作为生命支持类和高风险的医疗设备, 其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血液透析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和分析, 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1 血液透析设备简要原理分析
血液透析是中、末期肾病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 血液透析机主要通过替代患者肾脏部分排泄功能, 维持生命生理正常运行, 是目前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比较有效的医疗器械之一。血液透析设备主要由水处理系统、透析机、透析器、透析管路等组成, 血液透析设备组成及原理如图1所示。
2 血液透析相关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我们就近几年来血液透析设备风险发生案例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 利用 (RCA) 根本原因分析法查找原因, 寻找对策, 血液透析风险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RCA (根本原因分析法) 分析如图2。
(1) 水处理系统环节
与水处理系统有关的风险主要包括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 透析用水中细菌、内毒素等微生物含量超标, 致使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 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做好水处理系统的质量控制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透析并发症。医学工程人员必须定期监测反渗水水质及微生物指标, 可采用等离子质谱仪检测反渗水水质是否符合AAMI透析用水标准要求, 采用内毒素鲎试剂凝胶限量试验检测A、B液内毒素浓度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2) 透析机环节
血液透析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各种血路、液路的监测报警, 如:静脉压报警、空气监测报警、电导度报警、漏血探测器报警以及其他机器故障引起的风险, 针对以上风险, 机器操作人员或医学工程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 以确保患者安全。在透析过程中, 各个单元稍有问题就会造成停机, 影响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要确保透析机的正常运转, 根据使用情况及环境条件, 进行严格细致的维护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3) 透析器、透析管路环节
透析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析器的性能, 透析器引起的风险事件主要原因是透析膜生物相容性较差或者消毒后环氧乙烷残留。另外, 透析器的复用消毒不合格可能造成菌血症及热源反应, 导致患者出现出热, 周身疼痛、关节痛、胸痛等症状, 还可能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IV、HCV等病毒感染。由于透析管路密闭性不好或接触不良, 可能出现漏血现象,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失血或者空气堵塞。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透析管路, 操作人员接好透析管路后, 要认真检查是否接触良好。
3 血液透析相关设备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
(1) 血液透析设备全程风险控制
透析设备在医疗机构的使用过程中, 自始至终存在着风险, 因此风险管理应贯穿于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维修维护整个在用的全寿命周期中。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 对在用透析设备进行安全风险分析、评估、控制, 定期进行安全监测和建档, 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建立应用质量保证体系, 开展预防性维护 (PM) , 定期做好设备检修检测和记录, 落实好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 做好不良事件的及时报告。按照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 (试行) 》定期检测设备性能。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 (2010版) 才能保证相关设备应用的安全有效。
(2) 基于PDCA的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合乎逻辑的管理工具, 是提高质量, 改善管理的重要方法, 是质量保证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PDCA是指计划 (Plan) 、实施 (Do) 、检查 (Check) 、和总结 (Action) 。针对血透设备风险存在环节, 采用分步分环节的制定风险防范计划、实施方案、定期做好质量控制, 分析评价成效及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根据PDCA原理, 通过风险评估建立设备维护方案, 结合具体风险案例制定PM计划并加以实施。确定风险等级和预防性维护周期, 通过PDCA方法来建立和评估透析设备风险管理方案, 不断提高患者透析的安全性。
4 小结
血液透析设备必须定人管理, 定期维护保养, 严格落实岗位职责。临床工程师作为血透设备风险管理执行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 掌握操作技术和必要的维护保养知识, 仔细分析风险案例, 制定适宜的预防措施, 进而预防风险, 避免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参考文献
[1]高述桥.血液净化中心水处理系统的原理和维护[J].医疗卫生装备, 2007 (11) :63.
[2]郑娟莲, 等.血液净化室的质量控制对血液透析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3) :258-260
[3]刘学军.血液透析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6.
[4]刘学军, 等.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微生物控制[J].中国血液净化2009 (2) :14-15.
[5]石用伍, 等.金宝CWP60型血液净化水处理系统及其质量控制[J].医疗装备2011 (4) :25-26.
8.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八
关键词:降本增效;核心;持续改进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3-0171-02
1 概 述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不断的发展机会,相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也日渐完善和发展,但是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自身发展目标的有效实现。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从根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极高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管理模式,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管理环节中,其最基本的目标便是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所实施的管理方式主要是经济责任制,通过对绩效的评价与管理来对实现对生产经营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不断改进,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显著提高,增强企业的实力并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中州分公司通过实施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成功获得第十一届国家级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该公司抓住机遇,全面改进,以降本增效为核心,有效的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和收益。
除此之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与时俱进,继续调整企业运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以灵活自主的新面貌走在中国铝工业的前端。
2 中州分公司改进管理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2.1 全员以持续改进为目标
中州分公司全面贯彻落实持续改进的观念,制定《中州分公司持续改进实施细则》、《持续改进工作法》以及《持续改进指导意见》,完善公司制度,建立健全公司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各种组织培训活动,丰富公司生活,提高全员工作积极性;经常召开相关会议,就改进工作及时作出调整,以保证持续改进工作更加深入的进行。
中州分公司增加公司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全员的文化素质,树立“诚信、自强、和谐、卓越”的观念,不断丰富文化活动项目,持续推动企业文化改进的发展。
中州分公司要求企业的基层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天有所改进。基层人员要不断攻克作业难题,长期性的开展优化工作,改进自身技能,持续学习创新,降低做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管理人员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每日工作应有计划,不断拓阔专业知识领域,涉猎其他专业知识,提高自身学习与管理能力,做一件创新性的实事。
2.2 攻克难点,全面改进管理方法
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贯彻到每一个方面,同时抓住并突破重难点,以点带面推动企业管理的全面改进。中州分公司顺应当前态势,结合企业客观条件,选择五个难点重点攻克:学习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优化作业流程,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缩减不必要的支出,裁撤空闲岗位,精简企业做工工序,严格按照企业制度执行;选购物资价格较高、质量好的产品,通过对物流管理的改进以减低成本,提高收益;生产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清洁生产,绿色环保,实现可持续利用。
2.3 与国内外同行业对比改进
①与国内外高标准对比改进。中州分公司通过对国外如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以及意大利铝工业产品的标准对比,找出67项差距,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持续改进。
②与科学的管理方式对比改进。中州分公司积极学习借鉴海尔、华为、宝钢等国内强头企业的管理方法及管理经验,同时将先进企业的突出优点进行编制整理,动员企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
③与先进技术进行对比改进。通过了解世界先进技术方法,中州分公司从自身出发,改进落后技术,不断学习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以持续推动企业发展,并注入新的活力。
④与制定目标对比改进。中州分公司制定对比目标,通过全方位改进企业管理,不断向目标企业靠拢,同时制定新的目标。
2.4 优化内部管理,改进各部门的分工合作
企业实行自主管理的策略,通过组建技术小组、分析小组以及战略小组,使工作团队更加灵活主动地参与到工作中。同时,各个工作小组根据自身特点选择课题,有效利用优势,攻克企业内部最薄弱环节,改进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式方法,以取得最大效果。中州分公司定期举行评定活动,对取得显著改进成果的工作小组予以奖励,并对该成果进行推广利用。开展合理化、民主化的建议活动。企业全员可提案,一周内进行答复。合理有效的提案企业进行嘉奖,每年开展“金点子”优秀员工评选活动,保证员工的工作热情,推动企业创新性。
推行降本式的工作方法,积极响应企业号召,革新技术,学习先进方法。如先进操作法、降本优秀员工、创新达人、经济技术能人等,对表现优异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提高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为企业注入活力。开设员工学习专业课程、技能培训班,实施人本管理。聘请专业技术首席人员,带动全员学习,激发员工学习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情。
2.5 考核业绩,促进降本增效的改进
中州分公司建立完善的考核体制,分别对业绩和评价进行考核。对有效降本的工作小组进行奖励,并按照降低额度的五分之一给予提成。生产按照本年度业绩高的6个月成果作为下半年的考核指标,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成立成果展示平台,让改进效果及时展现。此平台拥有特定的小组进行评定,每月一次,根据展现结果对展现工作小组进行嘉奖,并定为模范工作小组,鼓励其他工作小组跟进持续改进。对于改进取得效果的工作小组,无论成果大小,都将给予奖励,激励各个单位坚持改进,从量的累计实现质的飞跃,使企业的持续改进取得更大的效果。
2.6 及时调整改进措施,缩短与目标差距
将目标投向国内外强头企业,以此为目标,不断缩进与之差距,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改进措施和策略,更快更好的取得改进效果。中州分公司采取与时俱进的方法,灵活转变管理方式。
3 持续改进的要求
根据铝工业企业实践经验,持续改进工作要顺利进行,有两点要求:
一是长期坚持改进工作,不搞形式,切实际的进行,是持续改进管理最基本的要求。
二是使目标导向的PDCA管理循环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习惯,以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持续改进管理能否真正持续实施改进,关键就在于能否建立PDCA管理循环。
4 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的重要措施
4.1 强化企业的成本控制
4.1.1 对采购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在企业所有的成本中采购所占的比例往往非常高,因此加强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也就成为控制企业成本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采购策略,严格按照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将采购的批次和数量确定下来,尤其是对于重大物资的采购应该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招标购买。另一方面,在进行采购的实际过程中,要实现全面的对标管理,在行业中进行综合的对标,如物资的价格、储备量等。
另外,关于价格管理的责任要严格的落实,保证价格在合理的空间结构内,实现对价格与质量的综合考量和统筹管理,在最佳性价比的基础进行基础物资的采购。
4.1.2 对生产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一方面,企业应该对生产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细化和分解,以此来严格控制成本;另一方面,进行定额管理,严格按照定额测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除此以外,建立和健全一定的生产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以此来加强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并且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控制和管理生产成本的水平。
4.2 实现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体制的逐渐优化与 完善
第一,充分发挥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治理的相关结构以及业务的具体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科学的调整,使其能够进行合理的设置相关的机构部门、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确保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都能够正常、有序的运行。
第二,企业应该强化内部的管理力度,将审计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以此来关键性业务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建立一整套的专业评价与团队评价体系,如采购、销售、国际化经营等。同时,强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管理的扁平化发展和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使市场的反应能力、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提高。见表1。
5 结 语
21世纪以前,“持续改进管理”在我国备受冷落,基本上被激进的变革所淹没。然而持续改进管理的优越性在近几年越发凸显,其广泛适应性、可行性、基础性以及创新性,对向具有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持续改进管理能够最大发挥它的作用,成为企业进行改进管理变革和创新的最基本的途径。中州分公司以降本增效为核心的持续改进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效果,成为其他企业的模范。持续改进管理虽然没有在理论界出现过热烈讨论,但实践的经验却在不断累积。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学习持续改进管理的学习,推进管理创新,革新企业技术,推动企业向更具特色和自主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广和,张英奎,刘宗亚,等.浅议企业战略转型实现降本增效管理对策 [J].交通企业管理,2013(08).
[2] 苏福斗.困难时期如何调动职工降本增效积极性[J].现代工业经济和 信息化,2012(09).
9.24.影像科摄片质量管理制度 篇九
影像科摄片质量管理制度
一、为了不断提高本科技术人员的摄片质量和责任感,保证X线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诊断可靠性,每天拍摄的照片采取民主评片制,运用质量监测的手段对差片和废片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加强诊断质量的控制并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减少重摄片,降低患者X射线辐射剂量。以使本科技术人员在每日的实践中取长补短,以资达到共同提高。
二、每月统计公布评片质量结果,对优片者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差片率较高者应令其采取措施,积极整改,科室并对每一次摄的差片或费片扣5元(由于患者原因造成的除外)。
三、跟班进修(未单独)实习人员在操作中,出现违反操作造成废片及差错事故,其责任由当天当班人员负责,并予记载,进修实习人员不追其责任。
四、每月底由技师长将评片按每人进行统计甲、乙、丙、废片结果,上报科主任备案。
10.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篇十
1、完善手术、麻醉医师资质与批准制度,完善麻醉、手术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与质量检查制度;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制度。
2、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抓好术前、术中与术后的医疗环节质量管理,组织专家督查——术前:有术前讨论,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麻醉前访视,病人准备充分,与病人签署手术、麻醉、输血同意书等;术中:执行手术分级制与术者资质准入制度,确保手术质量,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中改变术式等及时告知病人家属等;术后:手术记录完整,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并发症预防措施科学合理,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切口感染、二次手术率控制在标准以内等。
3、完善麻醉工作程序规范,麻醉医师术前查房及时制定麻醉方案,术前麻醉准备充分,制定麻醉意外处理预案,做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正确,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
4、缩短候手术日,抓好第一台手术按时开始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管理,提高手术效率。
5、严格执行手术室出入制度和程序,加强重症监护室(ICU)和回病房的流程、制度的落实。
门诊工作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
2、完善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就诊咨询、导诊咨询、预约咨询、健康咨询等),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准、化验结果领取须知、就诊流程、就诊注意事项。
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知名专家门诊一览表,并在各专科诊室前增设周内医师排班表、专科就诊流程图,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4、确保副高以上医生就诊门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60%,正(副)主任医师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70%,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证门诊诊疗质量。
5、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和管理,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完善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投诉和意见作到件件有落实。
6、完善门诊突发意外紧急事件的处理预案,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
7、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其家属等候时间≤10分钟。
8、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影像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
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
急诊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急诊科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全完好。
2、急诊科医务人员相对固定,值班医师胜任急诊抢救工作,进入急诊科一线值班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两证,临床工作经验三年以上,在急诊科工作三个月为一单元;坚持岗前培训制度,加强急诊科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加强急危重病人的知情告知制度的落实。
3、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急诊医疗服务做到及时、安全、便捷、有效,急诊会诊10分钟到位,急诊留观时间平均不超过48小时。
4、切实加强急诊各项制度的落实,特别是首诊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及巡视制度的落实,任何科室不得拒绝和推诿病人,跨科病人由首诊科室负责或协商解决;实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度。
5、急诊抢救工作必须及时,急诊抢救室及监护病房每天必须保证三级医师查房,对于新来的急危重病人,必须及时邀请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诊治,确保医疗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80%。
6、加强急诊病历书写规范,首次病志由首诊医师完成,首次病志中必须记录生命体征及重要阳性体征,急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必须随时记录;急诊科每月组织死亡病例讨论。
7、急诊检验、放射、B超、药房24小时开放,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确保急诊病人的临床需要。
8、急诊抢救设备每天必须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完善设备运行档案,确保急诊抢救设备齐全完好,满足急救工作需要;急诊医务人员定期参加急诊设备的使用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急诊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
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重症监护病房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和监护设备、设施齐全完好,确保临床工作需要。
2、完善重症监护病房的医师、护士准入制度(重症监护医师均通过高级心肺复苏训练及考核,有二年以上住院医师资格;护士均经过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并担任临床护理工作二年以上);ICU总住院应具有主治医师资格。
3、严格按照《广东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特别是总住院24小时值班制,床旁交接班制,三级查房制,岗位责任制及病历书写规范;定期举行疑难病案讨论、死亡病案讨论、专题讲座;建立对外学术交流档案;健全病情危重度评估系统,严格执行病人入、出重症监护病房标准。
4、严格病室空气及物品等的消毒;重症监护设备每天必须专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完善设备运行档案,确保重症监护设备
齐全完好,满足工作需要,重症监护医务人员定期参加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重症监护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
传染病管理与持续改进
1、进一步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范,落实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有效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2、对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专门部门或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和法规,并按照规定做好传染病疫情的报告。
3、针对感染性疾病科布局欠合理情况,考虑重新设置在潭洲分院并按有关规定建设。
4、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并举办学习班、讲座加强全体员工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切实做好传染病管理有关工作。
临床检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学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有关规定并贯彻落实,检验人员
均须具备执业许可证,加强检验人员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
2、完善临床检验项目的准入制度及相关安全制度,完善实验室废弃物及尖锐器具的处理规范,有效防范触电、化学损伤及意外事故,并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完善的检验报告签发和复核制度;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3、积极参加卫生部或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对发现的问题须有分析、有处理程序、有改进措施及记录,有室间质评合格证明文件;完善实施规范化的室内质控,有目标、有分析、有记录;制订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每月召开科内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对提出的问题有记录备案和相应的整改措施。
4、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满足临床一线需要,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常规检验项目按规定时间出结果,基本做到当日检查当日出结果。
5、遵守检验项目和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定期校准检测系统,并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完善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及当前性能评价档案;检验人员必须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熟练掌握检验方法、仪器操作。
6、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观察不相符,对有疑问结果反复检测,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对提出的问题有记录备案。
病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对科室员工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建立员工教育及培训档案,员工持有上岗证。
2、建立病理解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的评价体系,完善病理诊断制度、病理诊断结果与标本保存管理制度、病理报告签发与复核制度(病理报告时间 ≥7天)、病理标本核对制度等;病理科定期对病理质量进行自查自纠,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
3、病理服务项目要满足临床需要,定期公布病理诊断服务项目;病理报告要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
4、熟练掌握病理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定期保养、定期校准、定期检查,完善设备运行档案;及时淘汰经检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废弃标本及物品的处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章制度。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加强对科室员工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并建立员工教育及培训档案,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完善各项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标准,完善病人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开展临床随访,坚持集体读片会制度,每月召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 的联席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
3、影像专业必须为急诊提供24小时服务,满足临床急诊需求;做到诊断报告及时、准确、规范,有审核制度;各项常规影像检查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CT、等检查必须做到当日检查当日出结果。
4、放射介入诊疗的医师护士须有执业医师与注册护士资格,完善放射介入诊疗的技术操作规范,完善放射介入治疗病人的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完善一次性导管等医疗用品的使用制度和规范,落实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告知。
5、设备保养、检修制度与记录,定期检查专业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加强放射安全防护,使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达到标准。
药事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组织学习《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健全药品质量保障及药品供应管理体系,为病人提供安全、及时、人性化的临床药学服务。
2、制订各项规章制度,禁止非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事药学技术工作;药品供应以保证质量、满足临床需要为目的;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药品供应与药事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监控体系,要制订药品使用的应急措施(换药,召回等)。
3、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协助临床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做到医师及相关人员人手一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与培训(1-2次/年)。
4、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控制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每月对药品销售金额和药品销售金额的增长率进行统计排名,对排名前5名的药品采取重点监测、限制使用等措施。
5、药剂科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事管理工作模式,对病人服务热情细致,认真交待药品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为病人提供合理用药的咨询服务;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要制定、落实药事质量管理规范、考核办法并持续改进。
6、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合理用药的监督、指导、评价,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特别是对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的监测;充分发挥对监床合理用药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职能,指导、协助医师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7、加强对药品购进的控制和管理,压缩库存,减少积压,增加药品流通,降低药品使用成本。
8、要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包括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药品购置、使用与安全保管。
9、药剂科主任须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报告药事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整改措施;每月召开科内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与临床科室的联席工作会议,研究药事管
理整改措施。
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学习《献血法》、《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加强员工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
2、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特别是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要建立完善的输血前检测档案;健全输血管理组织与工作制度;健全质量考核指标;完善血液入库、核对、交叉配血与发血出库等技术操作规程;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完善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完善对输血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制度;制订急诊用血输血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输血知情同意;完善常规检查和特殊服务记录,完善抗HIV、梅毒血清学实验初筛确认记录;完善自身输血、成分输血记录;完善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的各项记录。
3、熟练掌握输血适应症,使成分输血比例≥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保证为临床提供24小时的供血服务。
4、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5、健全设备保养、检修制度,定期检查血库专用冰箱并建立消毒与细菌培养记录;输血前检测有室间质评和室内质评,按照《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规范技术操作,规范检验报告。
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进一步加强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各级人员的责任。
2、根据国家有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
3、进一步理顺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镜室、检验科和供应室等)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要求。
4、落实”三基三严”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实施正确的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洗手卫生规范。对按照规定可以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或者灭菌。
5、加强学习《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原则》,提高医疗质量,不定期抽查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及耐药菌株监测和控制情况。对滥用抗生素的科室、个人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罚。
6、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的检测和报告制度。按有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及时上报。对有漏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作出相应处罚。
病案质量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
1、认真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健全并落实病案 11
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病历(住院、急诊)在院内流动安全程序与病历借阅制度,确保病历资料的安全和及时使用;完善医疗、护理、医技等各种医疗文书书写制度,医务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2、病案管理人员配置、服务设施与工作需求相称,使用ICD-10进行疾病与手术分类管理,完善快捷查询系统;定期出版医疗统计及病历质量分析报表以满足医疗、教学、科研的需要;每月召开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工作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对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整改措施。
3、相关科室定期检查医疗文书质量,各临床科室有专人担任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督查员,医疗文书做到书写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完善病历全程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及病案管理制度,完善病历终末质量监管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病历。
4、病案信息统计科要为医疗、教学、科研提供相关服务;按相关规定为病人或其代理人、卫生行政部门、医学会、保险机构、公安、司法等部门提供病历资料复印服务,并按规定保护病人隐私。
5、加强对各类病历(住院病历、门诊病历与急诊留观病历等)的保管、流通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死亡、疑难危重、单病种病历及其它特定病历的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为加强护理管理的内涵建设,各级护理管理人员要将工作重点定位于护理质量的管理,注意提升可及性护理服务的品质,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规范性、安全性和对医疗的直接支持作用,促进护理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打造具有大岗医院特色的护理品牌。
1、加强对全体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认真贯彻落实《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的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健全护理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级负责,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并定期召开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讨论会,对提出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
2、进一步健全护理工作制度、护士的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专科疾病护理常规和工作环节的常规流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规划、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专科护理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完善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差错报告及处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管理规范以及各项质量标准,采取护理质量讲评、护士会、发放手册等方式让全体护士知晓护理服务理念、并定期考核落实情况;健全护理投诉管理制度,保障患者投诉反馈途径流畅,处理及时,整改措施切实可行。
3、完善合理配置护理单元人力资源方案,并有紧急状态下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以确保等级护理的质量要求与患者安全的需要,使病房护士与床位比至少达到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比达到2.5-3:1,医院护士总数至少达到卫生技术人员的50%。
4、进一步完善护士在职培训方案,健全护理资质认定,严格护
士执业准入(包含合同制护士),对尚未取得“护士注册证”的试用期护士(毕业第一年)不得单独从事护理技术工作,加强护士临床工作能力的考核并建立个人档案。
5、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完善护理病历考核制度,建全质量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在对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的基础上加大随机检查力度,护理部每季进行一次各病室在架病历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6、护理部及各护理单元要针对护理工作潜在不安全因素制定风险管理预案。如:输液或输血不良反映的应急预案、停水、停电预案、住院患者发生坠床时的风险预案等。
7、护理工作要体现人性化服务,以病人的护理需求和医嘱为基础,在提供护理服务前必须明确告知病人,以体现病人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落实基础护理与等级护理,强化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到位,要求临床基础护理合格率、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均≥90%;健全围手术期护理病人的术前访视和术后支持服务制度,使各种医技检查的护理到位;对住院病人的用药、治疗提供规范化服务;为临床病人传授基本护理常识和实施健康干预,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营养指导和康复训练指导;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加强专项防范措施。
8、完善各监护室专科管理、探视、告知制度;规范生活护理、管道护理;保证监护仪、呼吸机的有效使用和正常运转;确保抢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护理部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进
行重点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9、进一步加强手术室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使工作流程合理,区域分区规范,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程序、操作常规和工作记录;制定对意外事件(停电、停水、停气等情况)的应急预案,完善与临床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征求意见制度,制定意见反馈表,定期测评;护理部定期召开手术室、中心供应室专科质量和专项问题的工作会议,对提出的问题有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备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
1、实行严格的院长、职能科室及科室负责人层级负责制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医务人员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院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
2、定期开展岗位职责的强化教育,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医疗技术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不定期开展“三基”考核,以提高医学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结合不同科室岗位要求把有关职责、制度、标准和操作规程的重要内容纳入“竞聘上岗”考核内容,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下岗。经培训后才能重新上岗。
4、建立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医院医务科、护理部、质控科、院感办等管理职能科室的建设,明确其职责、权力和责任。
5、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术前讨论、床边交接班、三查七对等制度,加强急重病人的观察和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严守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年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率控制为0。
6、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院内感染,无菌切口感染率控制在0.5%。
7、严格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凡因矿工、脱岗、私自换班等造成的差错事故一律由本人负责。
8、严格医疗程序,及时、准备书写病历,凡因未及时书写病历或记录不真实引发的医疗纠纷,一切后果由医生本人承担。
9、严格按《手术分级分类与批准权限》规定进行手术。越级手术引发的纠纷和医疗事故由本人或科室负责。
10、加强对进修、实习生的管理,指定专人带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凡进修、实习生发生差错事故由带教教老师负责。
11、积极开展整体医疗,加强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心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杜绝坠床、窒息、自杀等情况发生,凡堵死一起大差错或事故者,奖人民币200元。
“三基三严”培训制度
1、进一步开展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培训,特别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落实到每位医护工作者;医务科组织“三基三严”培训。
2、各科室(病房)要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对每位年轻的医务工作者(45岁以下)进行“三基三严”临床技能训练,并组织全体医务人员每月一次业务学习。
3、相关科室要定期督导和检查各临床科室(包括医技和病房)的“三基三严”训练的落实情况。
4、医院将结合突发公共事件处理,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处理预案,开展以“三基三严”训练为中心的实地演习。
5、相关科室要督促落实全体进修医师、进修护士、研究生的“三基三严”训练。
6、医务科、护理部要定期举办医疗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讲座。
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临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要完善和落实各项医疗规章和制度,医疗诊疗规程,各级岗位职责,做到每项医疗行为有制度有规程,各级岗位职责有落实;要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要抓好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
2、按照新的医疗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提升全体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提升各临床科室自我改进质量管理的能力,促进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环节医疗质量管理的结合与实施。
3、学习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按照《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促进临床科室合理用药,提升临床用药水 17
平;完善执业医师处方制度及管理流程,完善用药监测及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规范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完善用(发)药差错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4、完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在加强在架病历、终末病历日常检查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死亡病历、疑难、危重病历质量的检查、剖析及讲评,促进病历质量的提高。
5、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管理,建立住院医师培训个人档案,注重住院医师素质培养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6、加强总住院医师的管理,要坚持“严进严出”的原则,条件不成熟者不能上岗;坚决执行总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和留守病房制度;建立总住院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总住院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7、明确主治医师的工作职责,发挥他们在医疗工作中“对下指导、对上汇报”的核心骨干作用;建立主治医师个人考核档案,定期对主治医师的履行职责情况和业务水平进行考评。
8、严格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努力提高查房水平,严禁擅自取消主任医师查房;充分发挥三级查房督导团的作用,将此项工作常规化、制度化,定期巡回督导检查。
9、加强临床一线值班工作,切实落实主治医师、45岁以下副主任医师、45岁以下护士晚夜班、急诊班和节假日班的值班工作。
10、确保住院病人医护诊疗计划及时完成,有适宜的检查计划、治疗计划并在病志中加以分析判断;完善病人或家属知情告知制度,特殊检查和治疗要得到病人或家属的认可;完善病人出院康复及随访制度。
11、以每个病人为对象进行个性化的营养管理与饮食指导。
【影像科管理与持续改进】推荐阅读: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管理与持续改进自查报告07-16
影像科预防突发事件预案及管理条例09-21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07-25
超声影像科工作制度08-14
影像科报告复核制度10-13
影像科危重患者救治预案08-12
医院影像科先进个人事迹09-21
新建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08-11
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09-20
工程影像资料管理制度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