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2024-09-23

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精选13篇)

1.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一

所谓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分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完成这些项目来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中职院校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以实践为主,项目教学模式适合当前的中职教学。

一、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应该满足的基本条件

(一)根据学生需要选择教学项目

在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教师在建立教学项目的时候,要学会根据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项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目标明确,也可以较快地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

(二)合理地制定教学项目

中职学生进入中职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以便在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服务社会。因此,中职院校所开设的都是职业性强、实践较多的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设置项目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项目。

二、项目教学模式对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作用

(一)转变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出了相关的项目之后,需要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这个项目,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负责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这种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改变课程结构

中职院校里开设的课程多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但是这些课程也会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有实践也有理论,但是在过去,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常常会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学生在进行实践的时候,无法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缺乏对实践的联想能力,二者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融合,这也使学生的专业技术无法得到提高。然而,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后,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必须自己探索,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改变了课程结构。

(三)改变教学评价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是教师通过笔试或者是让学生完成与职业相关的实践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这种评价方式简单直接,但是却有不少缺点,如,不能准确地评估出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足,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而项目教学模式则是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项目,学生完成了一个教学项目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适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和优点,使评价方式多样化。

三、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方法

(一)设置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角色

中职生毕业之后,都需要走上不同的岗位,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比较大的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多,在将来学生参加工作之后,可能由于自己擅长的内容不同,工作的岗位和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应用项目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设置一些教学情境,模拟工作角色。比如说,在企业里,服装设计可能包括有设计师、版样师、工艺师等,教师就可以模仿企业的形式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共同努力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项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熟悉服装行业的流程,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制订学习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服装设计专业与生活的联系紧密,在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服装随处可见,但是大部分学生可能只是分得清裤子和衬衫的区别,对于其他的一些服装知识,学生了解得十分有限。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就可以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设置一些课题项目,让学生去完成。比如说,模拟社会实践让学生给某服装品牌设计一批春夏女式衬衣。这个项目里涉及的内容很多,如品牌的定位分析、市场调研、服装面料选择、衬衣的设计主题和款式、成衣制作等,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到的东西十分多,但凡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学生可能就难以有效地完成任务,但是这样的项目却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快速地提高。

(三)协作学习,分工合作

“独木难成林”,服装设计专业学习的内容广,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项目也不可能由学生一个人完成,这就需要较多的教学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协作学习,分工合作,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其他人身上的长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可以提升项目完成效率。如前面所提到的为某品牌设计衬衫,这个项目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果只有一个学生,完成这个项目的难度大不说,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采取协作学习,分工合作的模式则可以规避掉这些问题,如安排一些学生去收集数据,另一些负责选择面料、设计衬衫主题、制作成衣,这样合理分配,既节约了时间,效率也提高了。总的来说,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专业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服装设计专业作为中职院校所开设的一项重点专业,在教学的时候,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其教学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服装行业培养契合其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职服装设计项目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下),2013(11).

[2]刘兴邦.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32).

2.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二

1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目前, 我们的农业生产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 还要承担着丰富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功能。所以,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仅有丰产是不够的, 还要解决农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而在农业生产的种植———采收———采后处理———消费的模式中, 采后处理环节也就是产品的贮藏与加工环节就起到了纽带作用。

首先, 贮藏与加工可调整农产品的淡旺季节, 延长各类农产品的供应期, 丰富农产品的食用口味和方式, 从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其次, 贮藏与加工主要目的就是使农产品的增值, 解决丰产不丰收的大小年问题, 使生产者有稳定的经济效益保障, 从而能进行持续化、规模化的生产。再次, 贮藏与加工可丰富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的食用和消费需求。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的好坏就直接影响到消费的结果。有消费了, 生产环节才畅通, 农产品的生产才可持续发展。最后, 农产品的贮藏与加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社会稳定问题。它不但给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而且很好地维护了农村的家庭稳定和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如何才能做好《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教学

在中职现代农艺专业中开设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的教学与纯粹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异。中职现代农艺专业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学一般安排60~120课时, 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在1:1~1.5之间。在课时安排情况下, 要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 并能使学生学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就必须有所取舍。有针对性地在教材中选择符合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内容和中职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合理地选定实验实训十分重要。

2.1 教材分析, 内容选择

作为农艺专业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其所编撰的内容很好, 但不一定符合当地或教学实际的需要。任课教师就必须通熟教材, 分析教材, 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出必要的教学内容。

2.1.1 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选择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 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直接接触到这门学科, 知识难免出现不衔接。传授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比较难以接受的, 使得正常的教学也事倍功半。因此, 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按学用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适合自己学生的理论教学内容, 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2.1.2 考虑学生的需求选用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主要的学习目的就是掌握专业技能。从教学角度来说, 理论教学主要给学生教授和弄清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就行, 重点还是放在学生渴望掌握的动手技能上。教师应在所用的教材中重新编排好教学内容。制定好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教学的方案和教学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这门学科动手技能的需要,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也使学生学有所用, 学有所长。

2.1.3结合社会对这一专业的实际需要确定所要传授的内容。

在中职现代农艺专业所用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材里, 所编撰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有粮油、果蔬产品的贮藏与加工, 在加工部分又涵盖了初加工和深加工。如果都按教材来授课, 对于非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很科学。一是教学时数不够;二是教学的内容也不必面面俱到, 例例讲解。更多的应考虑到解决地域的产品和现实社会的需要而找出侧重点, 甑别出既符合现代农艺专业大框架, 又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来给予授课, 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学完以后能给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创业有所帮助。

2.2 认真研究基础理论内容的教授

基础理论在专业中起到指导的作用。通过对基础理论的认知, 可拓展和丰富专业技能的操作。如糖制品的加工, 只要知道了糖制的原理、糖的性质和作用, 就可以使用多种类似的原料制出多样的糖制产品。那么给学生讲解一个典型的糖制实例就可以说明很多类似果蔬原料的糖制加工要领和操作问题, 而不需要每个产品都要一一解说, 个个动手。因此, 如何找出基础理论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就是授课教师的功课。确定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教师再从传授艺术就十分重要:

2.2.1

要清楚学生切入授课内容知识点所在, 以学生平时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一些内容作为参照、类比, 才能引导学生跟上教师的教授思路, 轻松诠释专业知识。

2.2.2尽可能地使用实物教学。

因为, 教师教授的理论内容所涉及的一些贮藏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对于学生来说, 或许是从未听过, 或许是听过其名不见其物。借助实物教学, 就能给学生增强了好奇心, 提高了感官上的认识, 促进其去思维, 加快了理性理解, 从而能较快地接受知识, 并了解一些较难想象的理论知识。

2.2.3 上课的内容要精, 课后要有提问加深认识。

理论基础课的内容精简, 教师授课就透彻, 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和消化, 但因基础知识衔接问题学生很容易忘掉。下一节课, 教师最好要用几分钟时间来提问或给学生试图回忆上一节课重点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效果。

2.2.4加强必要性的实验。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接受了一些理论知识, 有了一个模糊的认识, 但还是未能弄清其就里形成完整的知识链。给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实验, 而且要求人人动手, 从实验材料的准备, 器械的使用到实验总结报告等都要个人独立完成, 就给学生对基础理论产生直观的认识, 从而认知也得到升华, 起到了对新知识更深理解和巩固的作用。

2.3 科学合理地安排动手实践实训课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是一门动手操作性较强的轻工类专业课。没有实践实训, 仅靠教师的黑板抄写和口头的讲解, 很多学生是弄不清楚, 也想象不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后的结果是何种形状、何种色泽和何种风味但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实践操作过程时间跨度较长贮藏部分的内容, 往往一个实践实训内容的时间跨度从几天到一百几天不等, 加工部分的实践实训时间跨度也要有2~3天以上。如何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安排实践实训, 作为任课教师就得从实际出发, 选定的实践实训内容既要给学生学有所用, 又能符合现代农艺专业的实际理论知识需要。

2.3.1 选定的动手实践实训内容要有代表性。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践实训课的目的就是给学生掌握一些合理利用当地农产品原料的贮藏与加工技术及贮藏与加工专业器材的使用方法的操作。一般来说,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实训内容可以避免许多重复的讲解和操作过程, 尽可能地选定能起到触类旁通, 事半功倍实践实训内容对教学来讲, 既节省时间, 又节省财力物力。

2.3.2可同时安排几个实践实训内容。

由于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过程都有比较明显的步骤, 每个步骤操作完了以后, 都有一个较长的等待过程, 才能再接着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如果安排几个实践实训内容同时交叉进行, 有利于充分利用时间。这样既可紧凑合理地安排课时, 又便于实践实训课学生的管理。

2.3.3 安排的实践实训课程应与时令相符。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的实践实训课安排要以农产品的成熟期 (可是生理成熟期、贮藏成熟期、食用成熟期) 为主线, 确保有新鲜的实践实训原料, 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象。

2.3.4尽可能与农户或企业结合安排学生开展实践实训课。

学校实践实训基地的设备、环境和原料是有限的, 为了能使学生学到更多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与农户联系和企业沟通安排学生到点参与生产是最好的途径。既能满足学生实践实训的需要和农民、企业对人才人力的需求, 又能使得知识从课堂走到生产线, 再从生产线回归到学校。从而, 能检验学生所学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的差距, 也使得《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的教学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 也有利于专业知识的推广。

2.4《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教学应该多借助于多媒体

在现代农艺专业的课程安排中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课程时数不多, 有的安排1个学期, 有的安排2个学期。即使理论时数与实践时数比达到3:7, 实践实训的课时也就50~100节。由于时间、设备等客观原因, 教学中无法完成一些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因此, 借助一些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来辅助教学可增加学生的感官认识, 给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动手技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减少学生的乏味感, 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2.5 做好学生的参观、实习工作

作为一门动手技能较强的专业课程, 即使课时安排再紧张, 也要带学生到果园、贮藏库, 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地参观或实习 (短时) 。由于现行的农产品贮藏与加工技术更新较快, 新的加工产品, 新的贮藏、加工方法和新的设备不断推出, 只有走到生产一线才能给学生拓展视野, 了解社会行情。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以便于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掌握知识和巩固知识, 为学以致用储备更多的专业技能。

3.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中职模具专业;指导教师;项目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3-0083-02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

邓福镑(1966-),男,大学本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机电中专工程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职模具专业建设与教学。(广东 江门/529000)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他区别于传统学徒制那种师徒之间进行“一对一”的、以培养徒弟实践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又区别于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推行“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和“上课即上岗、上岗即上课”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实现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根据企业及毕业生调研问卷分析得知,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能力应具备冲压模、塑料模及其产品的初步设计能力;能运用普车、普铣、刨削、磨削、钻削、插削、数控车、数控铣等加工方法对零件进行加工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模具装配、维修、上机调试等技能。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学徒制都难以培养出现代模具制造岗位所需的人才,因而需要教学改革,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

一、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学校有校办企业或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教学过程是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有机统一的过程。

1.岗前培训

在学生上岗工作前,要对其进行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初步培训主要在第一学期进行,包括机械制图、公差、零件测绘、数学、液压、金属材料、机械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目的是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系统认识,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培训则在项目实施开始时完成,职业态度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培训则要贯穿在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岗前进行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提高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

2.理实一体化项目实施

以模具制作完成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现代学徒制在模具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学校组建模具一体化教学工厂或与企业合作,将模具制作完成过程分化为多个项目,每个项目既是生产工序又是教学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又习得知识。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项目。冲压模具生产教学任务项目划分如下:

项目1:模具设计。学生根据产品的形状与尺寸要求设计和绘制模具装配图、零件图。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在设计第一套模具时,主要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在经过多轮项目实施后,学生的知识慢慢丰富起来,本项目的实施基本由项目小组完成。学生在这项目实施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对金属材料、公差、金属工艺学、CAD等课程的知识也逐步掌握。

项目2: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刨床的工作原理和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刨刀修磨方法和刨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刨削好。

项目3:普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工作原理和车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车刀修磨方法和车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车削好。

项目4:普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普通铣床的工作原理和铣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铣刀修磨方法和铣削工艺参数。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铣削好。

项目5:磨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磨床的工作原理和磨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磨削工艺参数,掌握粗糙度的测量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磨削好。

项目6:钻削加工。引导学生掌握钻床的工作原理和钻床的操作方法、掌握工件装夹技巧和钻头修磨方法,掌握划线技巧和打中心孔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将零件孔钻好。

项目7:数控铣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铣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铣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铣加工。

项目8:数控车加工。引导学生掌握数控车的编程方法,掌握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数控车加工。

项目9:线切割加工。引导学生掌握线切割的编程方法,线切割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生根据图纸要求完成零件线切割加工。

项目10:模具装配和上机调试。学生将加工好的零件按装配图要求进行模具整体组装,完成后上机试产。学生通过模具装配,对零件中的倒角、公差、粗糙度等方面知识有更加深刻理解;通过模具装机试产,深入理解模具与压力机的关系、熟识压力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能熟练地操作压力机。

在教学生产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1采用全班集中上课,小组协作完成;2~10的项目采用分组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监督下完成。项目结束后,进行小组总结讨论、全班集中讨论。对下一套模具的生产,指导教师要将2~10的项目组进行轮换。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好每个细节的质量关,如学生所画的总装图、零件图经指导教师审核确认正确后才能开展零件图绘制和进行零件加工。

3.评价反馈

检查评分是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教学任务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由于学生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每个小任务完成后,都要通过自我评分、小组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来指出问题的所在,以使项目实施出现的问题都能得到正确处理。通过评价反馈,使学生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自律性、扩展知识的宽度、提高理论理解水平、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是教学生产项目的实施过程,项目能否实施,能否完成教学任务、确保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指导教师的能力至关重要。指导教师既要熟识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操技能;要有多年实践经历,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2.责任心要求

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是教学生产项目能否完成的关键。由于项目实施所制作的模具,是给工厂使用的,且模具的加工和试模过程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指导教师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安全和质量方面严格把关,每一张图纸都要经过严格校核才能充许学生进行机加工。要认真细致地观察问题,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使项目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完美完成。另外,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做好如材料供应、联系工厂等后勤服务工作。

三、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中职生的理论文化知识普遍掌握得不够好,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不足,喜欢现场直观学习。中职模具专业教学采用现代学徒制,让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符合中职生接受知识的规律,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将教学过程化为多个教学生产任务实施过程,学生直接参与模具接单、设计、工艺编制、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成品检验等模具制造全过程的学习与生产,让学生既学到必要的理论知识,又学到相应的实践技能,实现“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并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符合现代产业的岗位需要。

3.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融会到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带领指导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之中,并把在生产中的体验与理论进行对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强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生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

4.提高学校的经济效益

中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在教学过程完成模具设计与制作,为周边中、小企业提供了帮助,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同时减少了因实训所产生的大量耗材。

5.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岗位对劳动者要求发生了变化,大部分岗位要求劳动者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生产操作技能。模具专业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保证了现代学徒(学生)在社会中具有很强的工作竞争力,能更好地适应劳动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隋广智.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杨占尧.冲压工艺编制与模具设计制造[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4]宋洁,闫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作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5]安春雨.工学结合阶段中职数学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学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6]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

[7]贾继冬.烹饪专业“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2013(23).

4.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四

电 话: *** Q Q: 372408147 单 位: 广东省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通讯地址: 广东省阳春市春城镇同心路8号

邮 编: 529600

中职专业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课堂设计技巧

——数控专业《MastercamX5 基础教程》初探

陈彩梅

摘要:此文围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需求,以中职数控专业Mastercam课程的3D建模为例,探讨课堂设计技巧。

关键词:Mastercam 中职生 课堂设计 3D建模

Mastercam课程是中职数控专业必修课,它的目的是辅助使用者完成产品的“设计——工艺规划——仿真——制造”。整个教学最核心的问题是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运用自己头脑来完成设计和生产工作。目前中职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把他们大脑打开以及提高Mastercam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个值得教Mastercam专业课教师研究的课题。笔者利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结合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技巧方面进行有益探讨。

如何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 1.希望学生学什么?(目标)

2.怎样教他们学会?(方法、活动和资源)3.怎样知道他们学会了?(评价)

由此可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设计是确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所有资源,以恰当的方法开展相关活动,通过评价和反馈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应巧妙围绕这三个方面开展:

一、巧设目标,逐层深入

准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或第一环节。然而中职生教学目标除满足上述要求,还应做到巧设目标,逐层深入。这是因为:①课程需要 Mastercam课程是集理论和实操技能于一体,知识面覆盖广,技能要求高,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结合。②学生需要 从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等方面考虑。如以3D建模命令为例,也就是“设计——工艺规划——仿真——制造”中的“设计”部分。传统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用拉伸、旋转、扫掠、举升等3D建模命令设计简单实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目标则可这样设计:①运用3D建模命令设计至少一款与圆相关的产品。②赋予该产品新创意。③以广告的形式向同学们推销,广告词包含用过3D建模命令。这种把教学目标巧妙分层,逐层深入的设计,让学生经历从最熟悉的圆→日常产品→新功能产品→销售整个过程,不但照顾各种差异、各个层次的学生,令学生牢固掌握3D建模命令,获得深刻印象,而且培养学生建立起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核心素养:我的产品我负责。这是传统教

学目标设计不能达到的。

二、巧设活动,逐阶引领

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脚手架”理论中指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教师可把知识分割成阶梯状或提供“脚手架”,引领学生自己迈上一个个台阶或沿“架”攀登,令他们获得真正属于自己所理解、领悟、探索到的知识。以上述3D建模命令为例,课堂教学主要活动设计如下(2课时):

1、说一说(联想):由一个圆你会想到什么?(5'—8')

学生们会因生活体验不一样而开始“头脑风暴”:我爱吃,蛋糕、饼干、月饼„„;我爱玩,蓝球、桌球、泳圈„„;我爱机械,齿轮、轴承、手表„„;对于学生千奇百怪的说法教师应有预见性,这正是学生迈向目标第一步。

2、议一议(方案):怎样用3D建模命令做出你所想的新产品?(10'—12')教师可提供“脚手架”。如安全教育的防溺水(长江沉船)、交通安全(5·22特大交通事故)等让各小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用拉伸、阵列、抽壳等3D建模命令确定做什么哪方面产品,需要哪些功能。第二阶帮助学生明确要做什么。

3、做一做(产品):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15'—20')学生可能会遇到:①3D建模命令怎样用?②怎样用好布尔运算中的加一加,减一减,大变小,有形变无形„„,这样的改变会产生怎样的创意产品、具备什么功能?让学生多作尝试!第三阶引导怎样做出产品(如手圈、手表)。

4、评一评(新品):从作品自评,互评,师评学到什么?(15'—20')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从中学会互相欣赏,互提建议,完善产品、共同提高。第四阶诱导学生反思完善新成品(如手圈+手表+„„=多功能幸运手环)。

5、炫一炫(销售):请各组以广告的形式推销新产品,销售量高者夺冠。(15'—20')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复习所学命令,又充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广告有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赞助某活动等。(如某小组广告词:多功能幸运手环„„采用先进的拉伸、旋转、扫掠等3D Mastercam建模技术为您精心设计打造,具有溺水报警、追踪定位、随手拍照、日历时间等等超好功能,一朝拥有,幸运永久!)

由圆→幸运手环的过程可见,以“X——X”巧设计低起点,小步子,多层次的台阶式教学活动,不但符合中职生的心理和知识实际,而且极大地帮助他们打开大脑,发挥他们创意和创新思维,从而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完成①→②→③教学目标。

三、巧设评价,逐步激励

教学评价贯穿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H.西蒙在讲《认知心理学》时指 2

出:“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评价的作用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情绪状态。当学生看到自己进步,情绪受到激励,学习信心得到强化,进一步激励发其学好课程的愿望。对于落后者则是一种有力的鞭策,看到与同学之间的差距,奋起直追。

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常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多元评价。评价时注意以下事项:〔一〕评价标准开放。学生用Mastercam方便地设计出多元化作品,各具新颖、独特、创意、多功能等特色,很难用统一标准衡量。多元评价标准开放能学生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作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二〕结合表现,学会评价。随着“X——X”活动进程,学生迈上一个个“台阶”,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中学会自我总结和反思,发现自己优点与不足及学习改进;互评时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欣赏别人,接受别人的意见;师评时则尊重学生的表现和成果,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操作技能、作品效果等进行恰当的质性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三〕及时奖励。师生共给予每一个积极登上“台阶”的同学鼓励和积分。积分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期终一总结。设创意之星,进步之星,助人之星、操作之星等奖项,奖励方式有:口头表扬、表扬信、奖品、家长贺电、奖状等。“多功能幸运手环”原创者获得“创意之星”奖项时激动地跳起来说:“真没想到我把右手表放到左手环上的想法不但被同学采纳,还做成创意产品!这种感觉太爽啦!

可见巧设多元评价对每一个同学的激励都非常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潜能。

四、教学建议

Mastercam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巧设课堂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效果明显改善。为确保教学过程顺利实施,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契约精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课堂集体讨论约定3—5条规则。如①不玩手机。②不迟到③上课不睡觉等。

(二)选好小组长。人数较多的班选进责任心强,能带动同学积极参与的同学当小组长,能起“小班主任”的作用。

(三)控制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控制①每个小目标的量要适当,按时完成。②对偶有“开小差”的同学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恰当方式告诉他回到学习中,保持和谐的学习氛围。

上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设计Mastercam课堂教学一些技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配合其它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教学,学生也能成为有创意的优质“新产品”。

(作者单位:广东省阳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5.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五

摘要: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施《版式编排》教改实训周,进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改革,尝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中职;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实训周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128-01

我校2003年开设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广告设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近两年,我们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班级实施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训周,取得较好效果,现对教学改革实训周实践进行总结反思:

一、教改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安排分散设置。自中职学校开始实施2+1模式三年学制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缩短为两年,专业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基本采用分散设置;以我校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校两年期间需要完成24门课程学习,每学期开设6~10门课程,多门课程同时进行,课程学习是间歇性的,教学过程只能是片段工作过程,难以实施工作项目。

2、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平面设计专业软件操作课程为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教师演示软件操作,学生按步骤模仿完成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在技能训练初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重软件操作,轻思维培养。

3、教学评价的单一性。传统教学评价注重考试成绩结果性评价,忽略了学习过程评价,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体进步价值,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评价局限于教师单方面,忽略了学生自我总结与反思,以及对他人长处、不足的评价与认识。

二、积极探索教改实训周

1、探索工作过程连续性。改革课程的设置安排,在课程最后环节安排集中实训周教学,我们对2014级平面设计专业尝试《版式编排》实训周,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同学们按照工作流程,实施策划、拍摄、照片处理、版式编排、成品输出,完成工作项目实训,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

2、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改革实训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激活思维,创新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教学内容,寻找有吸引力的教学项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版式编排》教改实训周最终选定电影海报设计为主题,学生是电影海报的设计者,也是电影海报中的明星,项目公布后,同学们对工作任务表现出极大兴趣,个个跃跃欲试。

3、分组分层次解决差异性。近几年,随着生源质量下降,中职学生存在厌学、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普遍现象;教改实训周采用分组分层次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允许自由组合,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组,教师指定项目组负责人,项目小组分工合作,在一星期时间内,每位同学至少完成一张电影海报制作;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教师设置三个层次布置工作任务,第一层次工作任务:纯粹模仿,包括模仿拍摄和制作;第二层次工作任务:模仿加创作,在拍摄与制作中可以加入自己创意;第三层次工作任务:创作设计,鼓励大胆发挥创意,进行拍摄与创作。

教改实训周,教师观察并引导项目组开展讨论、寻找素材、确定创作主题,充分尊重学生想法,不轻易否定,鼓励尝试与肯定,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人而异辅导,辅导第一层次学生,及时、耐心,以软件操作为主;辅导第二层次学生,注重鼓励,激发创意;辅导第三层次的学生,尊重想法、肯定创作。

4、教学评价尝试多元性。教改实训周尝试评价模式改革,尝试按照学生特点实施评价,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以及项目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评价过程,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按照特点进行评价,对于学习努力的同学,给予学习态度方面肯定;对于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的同学,给予创意方面肯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给予成果方面的评价,通过特点评价,发现每一位同学的闪光点。

在评价环节,首先开展小组评价,实施自我评价以及互评,每组经评选,推荐出1-2份优秀作品,在班级范围进行作品交流展示,在交流展示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学生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并按照职业岗位标准,要求同学们在教改实训周结束后,继续修改完善作品,直至打印输出;最终,在校园举办教改实训周作品展,接受全校老师、同学评价。

5、成果输出实践延展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完成一幅电脑设计作品,学习任务就算结束;但是,在生产过程,缺少打印输出环节,工作任务只能算完成一半;对于平面设计岗位,打印输出是检验前期设定尺寸、颜色模式、分辨率等参数是否正确的关键环节;通过打印环节,同学们亲身体会由于颜色模式设置不当出现偏色,分辨率设置太低打印效果模糊等问题;同学们在外出打印过程,与喷绘店工作人员沟通关于打印纸品、尺寸、工艺等问题,无形中也经历了一次接触企业的“准社会实践”;同学们在经历打印实践后反馈,打印输出使他们受益非浅。

三、教改周实践总结

1、教改成果显著学生能力提升。经历教学改革实训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学生完成的作品更加出色。教改实训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模拟对接,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2、校园成果展示自信兴趣延伸。教改实训周结束后,我们将学生作品打印装订成册,作为教改总结;同时,组织同学们在校园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同学们的照片以电影海报形式展出,他们成为校园明星,校园成果展示让同学们增强自信以及对专业的热爱。

四、教改实训周反思

对于40~50人的班级,教改实训周采用分组方式实施项目教学,在小组讨论和拍摄过程,教师有时候无法全盘顾及,在教学组织及在课堂纪律管理方面,需要教师有较好的把控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6.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六

左曼丽

(海南省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海南儋州571700)

摘要:通过对我校服装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发现有接受比赛培训的学生比未接受培训的学生的就业幸福指数高和学校的就业制度不够完善两个问题,对此本文提出建立小班授课、完善就业指导两个方面的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服装专业;就业质量;小班授课;就业指导

一、研究背景

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已经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中职生就业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他们的就业供不应求,就业的量上去了,质却不容乐观。据调查了解,中职生的社会认可度低,就业质量需要提升。就业质量的质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了就业的对口率、就业层次、社会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提升就业质量任重而道远。针对我校服装专业的情况,对服装专业往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质量调研分析,从调查中发现了问题,也发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

二、服装专业中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统计分析对儋州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8~2011级部分服装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份,回收34份。这36位毕业生都在服装行业内发展,对口率达到100%。其他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我校毕业生在服装行业内的岗位分析

如图1所示,我校毕业生在基层技能部门的岗位人数多,其他岗位的人数少,但是学生就业岗位层次有变化。5.88%的学生在设计助理岗位,5.88%的学生在教师岗位,8.82%的学生在生产管理岗位,2.94%的学生是版师助理,2.94%的学生是样衣师,73.5%的学生是流水线技术工人。一般地,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工种不多,大部分在流水线当车位,不受社会重视。而我校服装毕业生不单从事流水线工作,也能从事较复杂、较高层次的工作岗位。

(二)毕业生是否参加过比赛培训的统计分析比赛培训影响就业层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比赛培训的毕业生人数只有9人、设计师助理2人、教师2人、生产管理人员2人、版师助理1人、样衣师1人,数额偏少,但是他们从事能力较高的岗位,如设计师助理、教师等。未参加过培训的毕业生有25人,在流水线上作业。

(三)就业部门与劳动关系统计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事业单位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88%;()在外资企业的有19人,占总人数的55.88%;在私营企业的有8人,占总人数的23.53%;在集体事业的人数有5人,占总人数的14.71%。私营企业没有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缺乏法律保护,工作不稳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集体事业均与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合同,表明劳动关系和谐,增强了就业的稳定性。

(四)就业指导满意度

根据表1可知,34人中有3人认为没有接受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有31人认同有过,虽然安排了就业指导,但是满意度不够高,持一般态度的有28人,占总人数的82.35%;持非常满意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5.88%;比较满意的有1人,占总人数的2.94%。由此反映出,我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够完善,没有取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直接影响就业质量。

(五)岗位满意度统计比较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显示,参加过比赛培训的毕业生在就业岗位满意度上表现为非常满意的占44.44%,比较满意的占55.56%;未参加比赛培训的毕业生比较满意的只有12%,认为一般的占64%,还有20%的.为不满意、4%的为非常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毕业生认为找到的工作岗位满足了其需求。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比赛培训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在问卷调查以及各种方式的采访中发现一个明显问题,凡是觉得在学校学到很多东西,在工作中又能较好运用的毕业生,都是之前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学生,他们反映比赛几个月所学到的东西比两年所学的东西还要多,他们有目标、肯吃苦,对服装行业充满期望。不难看出,培训对毕业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就业指导的不完善

学校执行的就业指导,没有取得较好效果,多数学生的态度一般,反映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改革和完善,才能发挥其作用,服务于学生。许多学生因实习转换空间,地域、生活习惯不适应,导致学生对企业、对学校都有抱怨。

四、提升就业质量的优化策略

(一)依托技能比赛项目培训,探索小班授课制,提升就业层次,提高就业稳定性

通过总结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就业质量明显高于未参加培训的学生。那些留校当助教、当服装设计助理、当样衣师、做版师助理的学生都曾参加过比赛培训,他们实现了就业岗位由单一的车工向多种岗位的转变,符合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并且他们一直在服装行业发展,稳定性高,是就业质量提升的表现。

培训小组是小班授课的探索。小班授课与传统的班级授课不同,人数规模小,专业教师由三位组成,专业方向一致,小组培训的主管教师相当于班主任,没有课时限制,培训时间长,每天(9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以任务驱动模式进行艰苦训练。培训的内容与正常上课的内容不同,信息量大、技术能力要求高,需要接受链接紧密的专业培训。比如,工艺类是手工打板、电脑打版、工艺制作三门模块化课程链接。这样模式培养出的学生技术能力强、吃苦耐劳、综合素质高、岗位方向明确。在访问中,有位学生说:“因为技术在手了,舍不得扔掉,一直坚持下来。”这说明,通过培训小组培养的学生肯吃苦,技术实力强,能胜任较高技能的职位,增强了就业的稳定性。

5.88%的学生做设计助理,5.88%的学生当助教,8.82%的学生在企业当管理人员,2.94%的学生做版师助理。他们都接受过小班培训,数据小、力量微弱,但我们在关注、在探索,会让星星之火燎原。我们的学生不是只会做流水线工人,他们也能胜任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实现就业岗位的多样化,提升就业层次。

(二)完善就业指导,为学生的就业保驾护航完善就业指导,除了完善其管理制度,还需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效果。

1.细化就业指导。依据岗位细分、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于不同岗位的学生。以往的实习指导,主要是缝纫技术的指导,而设计助理岗位实习的学生工作环境复杂,人际交往也变得很重要,作为一名设计助理,既要懂技术,也要懂推销自己,而长期的技能强化,忽略了这方面的发展,因此,实习前,细化的就业指导是有效的补充。

2.就业指导分期进行,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模式。就业指导分三期进行,前期是教学课堂,中期是实习期,后期是就业。前期,在课堂中学就业指导,多数学生不会重视它,效果不明显。中期,学校就业科主管实习的教师,在学生实习一段时期后,前往工厂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在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厂商进行协调,保障学生实习的稳定。后期,学生自主就业,学校保持联系跟踪学生的就业状况。

3.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在学校,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首先,社会因分工不同,每个人是平等的,这个思想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靠自己双手挣钱非常了不起。德国专家提勒教授说过,在他们的国家,毕业生能找份工作养活自己,就会觉得很幸福。其次,摆正工作态度。如何看待工作,很大程度上将会影响就业者的个人幸福感。让学生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奋斗,在工作中享受乐趣。在工作中实现的,不只有报酬带来的喜悦,还有对工作环境、发展前途的满意和幸福。

职校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中职学校要想长久发展,教育服务需要做到位。不断优化我们的服务,做好其他学校都做的,做好其他学校没有做的,做暖学生心窝的事业。只有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了,才能赢取“民心”,获得社会的认可,才会让学校生源不断,立于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报告称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大学生[N].京华时报,2013-02-28.

[2]宋小帆。中职生就业质量现状_问题及对策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3]谢革新。社会阶层差异背景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J].教育与职业,2008,(2 )。

7.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七

2007年, 我有幸被学校选中参加了中职服装专业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曾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专业教师探讨过中职服装专业课程的教学, 大体出现三种状况:一是设计课、结构课、工艺课分别由三位不同的教师独立教学;二是设计课、结构课、工艺课由一位教师全力承担教学;三是设计课由一位教师教学, 结构和工艺课由一位教师教学。在当时大家都没对这三种教学方式提出太多的异议。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我们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他们教授给我们的是主题教学法。在接受培训过程中, 教师们逐步有了新的看法, 都认识到以前教学的不合理性及不科学性。回到学校后, 我和服装专业的几位专业教师针对我部服装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师资力量, 制定了适合我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服装专业一体化教学法, 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专业基础模块教学

这个阶段专业教师实行团队备课, 发挥团队的力量, 使课堂结构趋于更加合理, 逻辑性更加严密, 知识承载量更大, 更加简练, 深入浅出。由于我校服装专业学生实行两年在校学习制, 所以基础模块设定在高一阶段完成, 是为学生系统掌握设计、制版、缝制以及顺利进入专业实战模块教学奠定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专业教师实行团队备课, 较为独立的教学。

二、专业实战模块教学

这个阶段教设计课、制版课、工艺课的教师实行团队备课和团队教学。

(一) 设计阶段 (采用主题设计法)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是1998年底开始借中法江苏时装培训交流平台引入的法国式教育模式, 是借鉴了法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经验。2007年, 我被委派到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时接受了这一教学方法。在此, 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一教学方法的含义。 (择自培训时的资料记录)

1、主题

主题, 就是提出一个现实问题, 并由此制定一个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就是教师提出一个没有现成答案和固定解答方式的预案。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最终答案, 需在整个学习和创作中适情变通, 逐步完善。主题只能设定一个大方向, 制定一个基本原则, 重要的是让学生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即创造一个具有激发性和原创性的探索、实验空间和氛围, 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真正的学习创作状态。

2、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在教师确立的主题框架中紧紧围绕学生, 跟踪学生思维及学习研究过程的教学, 是开发学生个人基于实际而不是基于理论的探究思路。

3、主题教学法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法或探究步骤。其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 以最佳状态进入本行业管理、技术和设计领域。

4、主题教学模式

集多门课程为一体, 强调多学科交叉与综合, 有针对性的组合, 筛选课程科目, 优化教学内容, 以设计、工艺为主线, 根据主题需要, 自由组合课程内容及形式搭配, 形成“链式结构”, 相互渗透, 并不断延伸。主题教学有一条主线, 但没有固定的程式, 课程的组织及教学是能动的, 自始至终在一个不断演变和拓展的进行中完成。全部内容及其过程较为完整地体现了灵活性、创造性、独立性、研究性、艺术性与应用性的创新教育理念。这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意识的发挥, 留有足够的空间, 从而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信与自强的心智发展。

教学时, 首先由教设计课的教师分别给每位学生一个设计主题, 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角度介入设计。学生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教设计课的教师进行跟踪引导或解答一些学生在设计方面遇到的难题, 让学生能突破一个又一个的设计思维障碍, 使设计能一步一步展开和深入下去。在这个阶段, 由于学生设计的雏形或造的型非常多, 可能有很多款式学生不能准确判断能否在结构上很好的表达或把造的型融合在结构中。所以在整个设计阶段不但需要设计教师至始至终指引, 还不时需要结构教师帮助分析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转化成纸样的可行性。不但如此, 在这个阶段, 也不时需要工艺教师帮助分析其设计工艺的可行性, 最后学生才能确定设计的款式。因而, 主题设计教学的过程, 实际就是同学和全体专业教师参与设计的过程。

(二) 制版阶段

设计阶段完成, 款式确定后,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制定相关的尺寸, 然后设计纸样。在整个纸样设计过程中, 教结构的教师跟踪指引或解答学生在样板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能顺利完成纸样的设计。在这个阶段, 尽管款式的最终确定经过了学生、设计教师、结构教师、工艺教师的认同, 但还是可能存在某些部位或细节无法在纸样上很好的表达出来, 这时又需要四方对设计图进行修改。不但如此, 在纸样设计过程中, 款式图的某些造型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 这时也需要工艺教师帮助分析工艺的可行性和复杂性, 以便选择一种经济实用的结构设计。因而, 制版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和专业教师参与纸样设计的过程。

(三) 样衣缝制阶段

制版完成后, 由学生根据纸样用白胚布裁剪出来进行缝制。在整个缝制过程中, 工艺课教师进行跟踪指导或解答学生在缝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能顺利完成样衣的缝制。在这个阶段, 尽管纸样的最终确定经过了学生、设计教师、结构教师、工艺教师的认同, 但还是可能存在某些部位缝制无法完成或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这时要进行细节上的重新设计和纸样的修改, 以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和理想的版型效果。因而, 样衣缝制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和专业教师一起参与制作的过程。

8.浅谈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模式 篇八

【关键词】中职 服装专业 教学 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88-01

在我国,中职的服装专业已经开设看20多年了,培养出了数万名的学生进入我国的服装行业。目前,服装专业在中职院校中依旧是非常的热门。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国的服装教育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由于很多的中职学校存在着对服装设备投资不足,没有构建优秀的教师资源,教学体系存在不足等问题,因此,服装专业在新的服装生产理念的支配下的产业发展水平出现了滞后现象。

一、当前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材滞后于行业发展水平

当前,大部分中职院校服装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和课程有存在和滞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陈旧,无法快速的适应社会的变化,进而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下降。在我国,服装专业的教材有很多的版本,同时也经常的更新,但是由于服装行业是一个变化非常快的,因此,还是出现很多书籍无法和实际的生产保持一致。特别是表现在服装的生产标准化以及工艺流程的规范化方面。近些年,我国的服装生产实践表开始向生态环保模式方面进行转变。服装的环保生态模式要求对面料、新技术、以及服装的设计元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些元素,这也导致了我们的专业教育远落后于行业的发展水平。

2.缺乏实践环节

在中职教学中,实践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现在服装专业存在着缺少生产实践的环节,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无法和实际的操作相联系。目前,服装专业仍然是采取传统发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进行操作,学生看着,都是公式化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工业设备以及操作,也无法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厂环境。

二、对服装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方法

为了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服装人才,使学生具备比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在进入社会后快速的适应工作, 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服装专业技能教学的过程

知识结构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里所有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创造和创新,可以对自身的学习素养进行培育和发展。因此,在进行服装专业教学时,教师要按照这个实效性的教学准则,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专业教学内容,利用系统性的观点,以改进服装专业这一课程的内容结构 , 促使 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完善。

2.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

服装教学应该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服装审美能力为目的,特别是在设计课,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采取使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得比较空洞的设计理论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使学生产生出美感效益,进而使学生对服装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其次,在实际的技能训练上,可以积极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服装进行制版放码时,引用CAD软件进行。或者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收集数据,然后与学生进行远程教学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3.高度重视专业实践,全面总结实践教学经验

服装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仅仅是所需学习的一个部分,对服装课程的教学方式服装这一专业而言,更为关键的是要将其知识化为技能,应让其表现在实践操作技能上,因此中职服装专业程的学习,重点依然要注重体现专业的实践性。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试着去营造一种企业车间生产情境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结合中职生的各种爱好和特长, 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促使在提升中职生专业水平的前提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发展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对时尚和流行风的敏锐性与探知能力。

4.调整考试内容与考试手段

要对传统的考试方式采取改革,改变按照掌握知识点多少衡量学生的成绩,应该要加大操作部分的分数,建立一个以全面的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角度综合评价体系。同时,考核的内容要多种多样化,除了对理论知识进行必要的考试,还应该增加在实际的运用能力以及专业技能方面的考核。考核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多样化,除了笔试之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或者是现场操作等多样的考试形式,重点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5.注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学习模式

从就业的岗位出发,进行工与学之间的交替,加大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多开展与企业共建的课程。以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构建的课程体系,以企业的岗位能力的需求来对学生进行核心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通过对服装企业中的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将其素质和能力进行分解,并且开设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能力的培训,从而形成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因为在对用人单位和企业进行调研时,我们发现企业在招聘人员时,非常注重人员是否具有工作经验,即使很普通的推销人员、业务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就对中职学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依据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采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 , 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形势之下 , 面对服装的成衣化以及商品化飞市场化转变 , 如此便要求我们服装行业的工作人员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而身为以提升中职生专业知识技能为工作重点的中职服装专业教师 , 要在重点强调自身在创新技能的基础方法 , 开展创新的教学模式 , 促使更有效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红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余建春.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3]朱焕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中职财会专业数学教学的思考 篇九

一、中职数学教学要为财会专业发展贡献力量

财会专业是中职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由于所有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一直较高。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人数不断增多,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学历要求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却在逐步下降,学生越来越不适应原有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要求,对很多专业知识的学习都感到困难重重。

考虑到中职学校中开设的各个专业中,财会专业是专业课程与数学知识结合最紧密的专业,目前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数学作为工具学科理应为其发展做出一定的帮助和贡献。为此,我多次访谈财会专业教师,了解目前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财会专业课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同所有数学教师探讨财会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寻求改革财会专业数学教学的方法。

二、财会专业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与数学教学相关的问题

为了了解我校财会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遇到的与数学有关的问题,2012年12月22日我对财会专业科的9名教师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着以下五个问题展开:

1、您是否了解现行数学教材内容?

2、财会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哪些数学知识?

3、您觉得数学课是否起到了为财会专业课服务的作用?

4、对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何改进意见?

5、您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财会专业学生哪方面能力的培养?

访谈后,财会专业科的教师并没有逐条给我回答问卷中的问题,但是却将近几年来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困难总结了出来。他们指出虽然现在学校已经取消了一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但是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运算能力差,影响专业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虽然大部分都能够理解专业知识,但是在实训时,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均不高,经常会出现一听就会,一

1做就错的现象,从而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效果。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还过分依赖计算器的使用,没有计算器,就觉得没法做题,用计算器也仅限于使用它的加减乘除功能,对其它功能知之甚少。学生较低的运算能力以及对计算器功能的不熟悉都影响到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现在的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学生普遍缺乏对数字的敏感度,而这项基本功又是一个会计人员必不可少的。其次,学生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财会专业课中,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的计算公式就是一个特殊的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学生却看不出来,仍然要死记硬背。又例如,学生在数学课程中已经学会了方程组的解法,却对辅助生产费用的代数分配法表现出极大的困惑,其实它就是多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而已。学生很多时候都表现出在数学课上会用的公式和计算方法,到了会计课上却不会用。也就是说学生不善于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会计领域的实际问题。再次,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全面,影响专业教学进度。很多专业课程中用到的基本公式都需要数学推导。例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学生学习资金时间价值时,需要运用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来推导计算年金终值、年金现值等的计算公式,但学生却反映在数学课中公式的推导过程不要求掌握。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老师还要给学生补充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过程,从而影响了专业课教学的进程。

三、结合财会专业特点的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运算能力是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是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培养目标之一。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保障。相对其它专业,财会专业对数字的准确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财会专业知识中的每项计算都要求非常精确。因此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在各方面学习中,尤其是在数学学习中,通过提高运算能力来不断培养自己规范求实、严谨认真的作风,和耐心仔细、执着求真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专业人才。

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日常与学生的访谈交流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够满意,这样的现实反映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信,而数学计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捕捉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计算以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学习对数时,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对数的定义,更不愿意死记硬背,从而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的运算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体会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逐步理解记忆对数的定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又帮助学生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适当补充一些速算的方法和技巧也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对于财会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专业技能的练习上。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珠算、点钞、传票和票币等技能的训练,这些技能的练习都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学生补充一些数学速算的方法和技巧,学生既能感受到数学课的趣味性,又可以提高运算速度,改善和提高财会技能的成绩和水平。这对于财会专业学生来说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好事,他们会切身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和服务性的价值。

2、结合专业知识创设数学课堂问题情境

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只是按照:给出概念和公式,讲解例题,学生练习的顺序授课,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会觉得学数学只是为了解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够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创设一些专业背景下的问题情境来展开新知识的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工具性价值,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在讲授中职学校数学课本中的等比数列一节时,就可以结合《财务管理》中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来讲授,通过如下的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数学教学。

例:某公司持有六张带息商业汇票,期限分别为一至六个月,每张面值20万元,票面月利率均为2%,按复利计算。问题1:这六张汇票到期后的终值分别是多少元?问题2:将这六张商业汇票终值数据排成一列数,有什么特点?问题3:这样面值的一张商业汇票n个月后的终值是多少?问题4:这六张商业汇票到期后的终值总和是多少?

该问题是将数学课程的等比数列与财会专业课程中的复利终值计算联系起来,通过这四个问题的设置,不但让学生巩固了数学中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建立以及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等知识点,而且还掌握了《财务管理》中复利终值的计算方法。这种授课形式,能够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自然和谐地无缝衔接,让学生处在一个有实质内涵的专业教学氛围中,时刻受到专业思想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看数学,使学生的专业思想健康发展。

3、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课堂练习

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后,可以结合《财务会计》中“银行存款的核

算”的相关内容设置如下例题:

例 小徐在银行参加每月500元的零存整取储蓄,月利率按单利0.25%计算,问12个月的本利合计是多少?

分析:第一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2个月,到期本利是(500+500×0.25%×12)元;第二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1个月,到期本利(500+500×0.25%×11)元,„„第12个月存入的500元,计利1个月,到期(500+500×0.25%×1)元。由此可知,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其总和就是所求的12个月的本息总款数。

解:a1=500+500×0.25%×12=515,a12=500+500×0.25%×1=501.25,∴S12=n(a1+a12)2=(515+501.25)×6=6097.5(元)。

答:12个月的本利合计123.90元。

4、结合专业知识设计课后作业

设置课后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深化。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作业外,还应该结合专业知识设置一些开放性和实践性的作业,或者把简单化的数学应用问题还原成实际专业背景下的具体应用问题让学生去探究。为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研究商场打折问题,如商场打出的满两百返一百的促销相当于打几折?和打六折的促销活动比哪个更划算?又如,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利用等比数列求和的知识计算等本息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还款总额与等本金分期付款每月还款额、还款总额的计算方法,并比较两种还款方式哪种还款方式更划算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现实生活中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锻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10.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十

就我国而言,装修行业的设计还没有规范化,设计队伍还处在形成阶段。即使是专业设计单位,虽有较多的专业人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国际先进的装修业,尚缺乏真正的了解,对国内市场也缺乏客观的把握,因而制约了设计水平的提高。

对材料、工艺、加工技术,施工设备等的综合性了解,是一个设计人员必备的常识。然而,目前我国许多设计人员对这些方面还不够熟悉,许多设计只是纸面上的东西,实施起来还会

出现许多问题。

就以设计图纸而论,问题就很多,主要表现在:尺寸标注不统一;许多机械加工的金属件,无加工符号和加工要求;制图标准不一致,部标、国标混合使用,更有的是什么标准也没有;图面安排不整齐,图纸大小不规范;缺少各级审查过程,图纸错误得不到及时发现,因而造成许多工程隐患,等等。至于在许多装修工程中,无图纸可依的情况,也不少见,致使许多

工程出了问题,无法查找出处,给检修带来严重困难。

有的装饰公司,没有自己的设计力量,经常是有了工程,临时请人画几张图,多数情况是施工人员现场决定,改变设计,不作任何记录,随心所欲,工程毫无严肃性可言。另外,有的施工人员**经验干活,不管设计的整体性和个性表现,致使装修后的效果背离设计意图。至于东搬西抄,拼拼凑凑的情况,那就更为普遍,这些都严重的阻碍着装修水平的提高。

关于设计人员的培养,建国初期,我国就着手建立工艺美术专业学校,1956年成立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其中建筑装饰专业,就是培养室内设计、建筑装修专业人才的。几十年来培养了几百名专业设计人员,这些都是我国装修行业的骨干力量。然而,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建设项目,急需众多装修设计人才。尽管有几所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室内设计培训专业,但是,由于缺少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有设计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教学条件较差。更有些所谓的培训班,名不符实,造成设计人员严重短缺和素质低下。另外,由于装修行业国际性的学术交往较少,对当前国际设计趋势,缺乏了解,设计师多借助图书资料进

行设计,抄袭之风甚盛,作品大同小异,格调不高。

必须指出,现代装修设计中,还有一个现象,好就是所谓民族风络的继承和发扬的问题。由于不适宜的扩大了民族风格的作用,对继承之意作了严重的歪曲,因而,复古之风大盛。在一些较为有规模的建筑装修的工程设计中,常见被模仿和歪曲的所谓传统装饰。更有甚者,在一些现代交通、电器等建筑及商业设施中,硬在建筑物上加大屋顶、玻璃瓦等“民族风

格”。

应该明确指出,现在所强调的民族化,并不是复古化。我们必须使装修工程设计及施工真正具有现代感,真正是为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等需要而存在,努力创建真正

现代的中国装修风格。

在提倡现代装修风格的同时,还应该避免和克服的是“西方化”、“西方古典化”的装饰风。在一些设计师的观念中,由于多种原因,误以为现代化的装修就是“西方化”、“西方古典化”。其实,这又是一个误解。装修的现代化应有自己的风格,包括对空间组织的个别表现,以现代装修材料的有机配备和使用,对照明、家具、陈设、装饰等的配套方式的创新,另外还有与环境密切配合与协调。这一切都是创造装修个性的重要条件。不要抄袭别人的东西,更不要照搬古人洋人的东西。

设计是一种构想与计划。人类在变革自身、变革社会以及改变生存环境的一切行为,都离不

开设计。

设计又是一种创造。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的一切(园林、建筑、广、道路、车船、飞行器等),都是通过设计创造出来的。因而,可以肯定地说,设计=创造。

设计是一个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实现突变的过程。它是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已有观

念和传统,进行突破性创造的过程。

设计更是一种哲学,但它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设计是营造一个世界上还不曾

存在、而人类又必需的“客体”。

一、设计的形成与发展

在遥远的原始社会,人们已经懂得寻找适当形状的石头来制作石器,或作为工具和武器。他们知道利用树枝骨架、用树叶作瓦片来设计建造房屋。这时,已经有了设计意识的萌芽。不过,这是完全凭直觉进行的设计活动,是在没有前人经验和理论可循的情况下,通过尝试的方法进行设计活动。这个暑期属设计的低级阶段,又称为原始直觉设计阶段。

长期的劳动,使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生产得到极大地提高。对以往反复使用的、并在实践中证实了的定式,被归纳总结为口诀和公式。后来,随着数学的发展和应用,设计进入了经验阶段。古代希腊和罗马正是运用了数学、几何学,才能营造出比例和尺度如此精确的建筑。古罗马人维特鲁威所著《建筑十书》,对这些成就作了详细描述,成为以后营造设

计的指南。

古代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营造作法,致函春秋至秦汉时期,中国古

典建筑已基本成熟。古代西方和中国这一暑期属初级经验设计阶段。

在经历了初级经验阶段后,设计进入了经验发展时期,在中国约为秦汉至明清时代。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国古典建筑到隋唐时已达到辉煌的高峰。建筑形式已趋完美,特别注重装修。被亚洲各国称为“唐风”建筑,并开始纷纷仿效。宋代李诫所著《营造法式》一书,总结了以往建筑营造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科学、固定的营造模式,宋代建筑更加注重色彩和装修。此后,明清两代大规模兴建宫殿、庙,使中国古典建筑进入鼎盛时期。

经验发展阶段,在西方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末期。5~10世纪的拜占庭建筑,仍以砖石拱券为基础,大量保留吸收了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穹窿。到了10~12世纪,欧洲人已经懂得在建筑中采用框架结构,这一点,可以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上看得出来。哥特式建筑采用骨架券,束柱和十字拱,与飞扶壁等搭结,将主体组成框架式,而围护墙均采取填充法,其建

筑高度有的竟达100余米。这些成就,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了不起的。

文艺复兴使欧洲出现了高涨的复兴古希腊、罗马的热潮。同时,自然科学也有较大发展,特别是与建筑设计直接相关的透视学、数学和力学,都有新的成就。许多设计人集绘画、建筑、数学、力学和工程学于一身,对建筑设计和工程一手包揽。这时的设计师已开始注重建筑群

体的完整性,建筑已趋向城市化,并已开始建造城市广场。

文艺复兴末期,特别是17世纪以来,由于物理、数学、制力学、材料学等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科学理论。设计也逐渐开始由经验式的假定、估算,发展到了科学计算。设计方式由以往实体试验设计,发展到更加规范的室内图画比较设计。这一时期的设计虽已基本科学化,但设计大部分所依**的仍然是经验,设计的手段仍**人脑和

手工操作,这一时期,我们称为高级经验设计阶段。

本世纪60年代,世界设计进入了现代设计阶段,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各种现代数学的高速发展、高速计算机的出现,以及信息论、控制论、突变理论、系统理论、有限元法、优化方法、模糊数学等创立,使设计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人们已完全可以将设计的全过程模型化,并用计算机来分析大量设计数据和图型,最后选择最佳设计方案。从构思草图到绘制出图,全部由计算机来完成。把设计师从复杂繁重的手工绘图劳动中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到设计构思和方案优化上来。现代设计是广义设计与分析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它所依据的是现代化的理论和工具。使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更完整、更合理、更细致、更可**。这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具有深厚的设计功底和文化艺术修养,还应掌握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能否进入现代设计阶段,全面运用和掌握现代设计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设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讲,还未进入现代设计阶段,还有几百万人在绘图板上搞设计,近百万描图员在绘图板上描图,这些是欧美三四十年代干的事。由此可见,我们距现代化设计仍有很大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全体设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二、现代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方法,就是将现代设计的观念、技术和计算机结合起来进行设计。它是现代社会提高设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必备的设计手段。现代设计方法,已发展成为纵模交**的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现代设计的范围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可**性设计、优化设计、比较设

计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

现代设计方法,最早应用于一些高科技领域,如航空、航天工业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现代设计方法逐步在建筑、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及广告影视等领域开始应用,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

1、可**性设计 可**性设计是指设计的“客体”,在规定的条件和使用寿命内,完成其使用功能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指设计“客体”的使用寿命。可**性包括功能、条件、时间和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四个基本要素。主要体现在正常使用时所具有的良好性能、应具备的各

项使用条件以及反映在使用期限上所应有的耐久性。

可**性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在满足前提条件(造价、功能、=面积、重量)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物的可**性。一般来说,影响设计可**性的因素分别为:设计占50%、材料占35%、技术工艺占15%。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设计因素所占的份额是相当大的。设计者不但要把握好设计环节、还要处理好其它各个环节,避免可能出现某一环节的问题,否则,将造成无

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2、优化设计 优化设计能使设计出的客体,在结构和造型上更加合理、材料更加节省,功能更加优良。在商品经济社会,优化设计更能体现投资少、质量高、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优化设计所采用的是数学规划优化方法,也就是数值计算法,由最优化计算法给出迭代公式,通过迭代运算,寻找目标函数?(х)的极值。这个在一定条件下寻求极值的问题,称为最

优化问题,寻求极值的过程,就是最优化过程。

由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所构成的数学模型,是在工程(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建立

起来的。设计变量是优化设计中需要优选的独立参数,其数值是变化的。优化设计的基本程

序是:

将一般设计转变为数学规划→选取设计变量、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制定设计要求与设计准则→根据数学模型选择一个或几个最优化计算方法→按算法编制迭代程序→利用计算机选出最优化设计方案→对优选出的最优方案进行分析,判断是否符合工程实际需要。

3、比较设计 “比较”是人们长期使用的逻辑推理方法,经常被运用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比较方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正确的方案。在政治、军事、科研加工程技术的实践中,人们正是用所掌握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对策,从而获得巨大成功。进行过绘画训练的人都知道,完成绘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复比较的过程。另一方面,进行比较,就需要进行判断,比较的过程也是判断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比

较主法已由传统的经验式,逐步地发展为一门完整的科学方法。

从实际工作中知道,人们对各种设计作品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这些评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两种。以建筑和装修设计为例,常常听到诸如“造型美观”、“装饰性强”等的不确定性评价,这些均属于模糊数学的范畴。我们在运用比较设计方法进行方案优化时,应当采用恰当的方法、运用准确资料进行确定性的分析和统计。对工程设计的分析比较,应建立在详细、准确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的等级、标准、造价、使用材料、施工方法以及空调、水电、消防等,一一列出单独评价。在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后,得出该工程的总评价。

在采用比较法进行方案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所比较的对象应为条件较为相近的设计作品,也可以参照评价较高的优秀设计作品。进行全面衡量,综合把握,才能真正确定设计优秀的方

案。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也就是CAD(Compwter-aided Design),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来,并率先运用于数控机床的设计,60年代中期进而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微机为主要的CAD系统已经成熟,与大型计算的集中型相比,微机CAD体积小巧、灵活方便,并可置于设计者的身边。极大地推动了CAD的普及应用,并可置于设计者的身边。极大地推动了CAD的普及应用,从而使

CAD广泛使用于机械、石油化工电子工业的工程设计和影视媒体等领域。

计算机CAD上个月速度快、效率高、不疲劳、不遗忘、准确可**、存储量大等优点。并将人的思维推理与机器的高效率完善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运用,完全改变了设计师已往伏案劳作绘图的传统模式,将其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设计的深度上,而大量的绘图、出图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因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代表着世界设计

发展的方向,使设计的手段和过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CAD是与一般微机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不仅具有数据、符号、表格等交流信息,还能进行复杂的图形处理。从平面到立体,从内空间到外空间,从设计施工图到彩绘图、效果图等无所不能。由此可见,处理的优越功能,是CAD的最大特征。此外,CAD还可根据设计者的构想和草图,经过计算机的自动处理,可绘制出正式的设计图,并可以贮存大量的设计图形和构想资料,能为设计者随时调出、修改或重新组合成新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常将CAD系统

是否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分为会话型和非会话型两大类。

会话型CAD该系统可以根据设计者的构想,通过输入指令,把所需要的图形通过显示器进行显示。设计者可面对显示屏与计算机对话,将初步形成的设计草图反复进行修改,直至满意

为止,这是目前使用较普遍,同时也是CAD系统中比较完善的一种类型。

非会话型CAD又称为自动设计系统(Automated Design),有检索型和试行型两种。这是一种以计算机为中心,在其工作过程中,不需要设计人员的操纵干预,由计算机根据已存贮的大量信息和资料,按既定的程序完成设计各个步骤,最后绘制出设计图和需要的数据。这种系统虽然具有自动完成、效率较高的优点,但其存贮的图形档案是固定的,只能在这些既定的内容中选择使用,并且仅限于设计目标能用明确的目标函数来定量描述的条件下使用,其

11.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色彩技能;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漫设计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等。这些专业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艺术设计实用型人才,要有一定的色彩技能。由于进校前大部分中职生没有任何色彩功底,对色彩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认识不透彻,总认为设计只要依靠相应的电脑软件进行创作就可以了,加上色彩技能训练时间有限,要在色彩课程开设时间内有效促进中职生掌握色彩技能显得尤其重要。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探索和实践了改善色彩技能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一、色彩技能教学的有效策略

1.准确认知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与色彩,甚至我们每天不同时间节点观察都会发现它们呈现一定的差异。然而,很多中职校色彩教学中学生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准确认知事物。教者依据经验教者总认为这是每个人都已经具备的能力,没有必要再去认知事物,势必造成学生画出来的事物虽然很逼真,却缺少了一点灵动感,看起来总显得呆滞、死板。

为此,教师在色彩技能教学中必须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找出事物的特征,加入学生亲身的体验和情感,对其重“认知”。这样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必定会有所不同。

2.创作回归

色彩课程本身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认识事物的态度和观念。每个人认识事物的态度和观点都是存在差异的,而艺术设计师正是需要这种差异,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色彩技能教学中,如果仅从教师的视角出发,就难免会受到个人意志的限制,使教学存在局限性。

教师不妨在技能训练中留点时间用最“单纯”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经验来观察和理解事物,赋予事物情感,自由发挥想象,表现他们自己的想法,描绘出他们所感知事物的样子。创作出来的作品无论是否成功,都必定对学生的艺术设计创作、对学生的将来发展都有所帮助。

3.贴近专业需求

中职艺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的需求。近几年来,随着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迅速发展,随之出版的教材种类十分繁杂,总体看来,部分教材基本上还是与原来纯艺术专业色彩的教学体系相同,偏离了中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相关要求。针对这一棘手问题,教者应该考虑艺术设计产业发展的要求,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色彩技能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要提高色彩技能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不断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我们应当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色彩技能的自我提升能力的掌握。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笔者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1.比较法

色彩,似乎人人都能看见,只要是正常的眼睛,都能分出红,黄、蓝…但是,在色彩写生中,这还远远不够。大千世界,色彩变化万千,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观察的方法有好多种,但总的说来,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色彩知识的指导下,经过比较的方法把色彩关系找出来。

怎么比较呢?首先要学会看:看色彩。学生只有看得出来才能画得出来。怎么看呢?一种方式是选优秀的色彩画面和实际生活的静物进行比较。也可以把一天早,中,晚的同一种景色让学生比较。要让学生们知道,色彩不是照抄生活中的固有色彩,它有冷暧、明暗、色相和纯度的变化,在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色彩的三要素。从观点上认识色彩在静物上的变化,通过比较法学会看色彩。这种比较法还更多的用在表现画面的色调,大关系,色彩的细微变化的整个绘画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我在刚开始的教学中,我不忙让学生动手画静物,而是把单一实物体苹果和老师示范后的苹果的范画放在一起让学生们进行比较,老师是怎么用色彩来表现这个在他们眼里只看到固有色的苹果,同时讲授一些理论知识,让学生快速了解色彩表现物体是怎么一回事。

2.单一法

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后,再进入单一法的练习这其中也包括单色法。这也是一个熟悉工具材料的过程。单色水粉是以某种颜料为基础,加黑加白来调整其深浅,达到表现对象的目的。实际上相当于用水粉颜料和工具来画素描。

单一的明度训练可让学生用一种颜色画色彩的对象,学会把各种不同的颜色折合成各种不同的明度,加深对色彩明度的理解。同时通过单色水粉的练习,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粉工具,纸张、颜料、画笔等工具材料的性能。了解颜料的深浅、浓淡、厚薄、水份的变化,用笔的方法,笔触等等。这种方法还可在后面的色彩教学中作单一的构图训练、明度训练、色调训练等等。

3.小色块练习法

这一阶段的练习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画面的色调,同时初步进行调色练习。色块组调练习可以是同一构图、同一画面进行不同色调的训练,也可以用不同的构图进行练习。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灵活运用色彩的调配规律,熟练地画出不同的色调效果。一般可进行四到六种色调的训练。

例如:在黑、白底子上调灰色,在红、绿底子上调黑色,红绿色对比排列,黄、绿色对比排列。另外例如,对于色彩的调和,特别是初学者很困难,一块颜色总不知道放到哪里合适,调配到何种程度恰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学生们完成同类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间色的小色块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基本上掌握色彩的调和,同时还能体会色彩的情感。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时的色彩单调,摆脱对形体的塑造,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调配色彩上,在调配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色彩认知,扩大了学生的色域。

4.讨论法

俗话说:欣赏是营养。这句话更加适用于美术欣赏活动。许多学生只知道多练,但忽视了多“读画”,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教师在教学中就有责任安排一定课时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范画,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

色彩教学中可运用讨论的方法。首先一定要让学生欣赏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讨论中,教师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提出问题,展开思路,帮助学生自己思考。面对展示的所有学生作品,可以是阶段性的,也可以是完成的。例如: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认为哪些作品效果不大好?原因在哪里?如何转变?”“有哪些作品部分画得特别好?”等问题,可以让每位学生评说,可以让典型的同学介绍,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这种讨论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绘画。

5.默画法

色彩练习的对象很多,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目的、有条理地分解训练内容。内容有认识色彩、色调、塑造、步骤;形式有临摹、写生、默写;题材上省内以静物为主;默写又分为黑白稿默写、文字题默写等等。教师在组织学生练习时要根据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内容,提出练习目的与对象特点,逐步积累学习色彩的经验。在色彩训练中,默画法是一种能让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又一种途径方法。例如;在默写中可以先选单一物体让学生默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给出黑白稿,有的给出线描稿,有的给出文字说明。经过一阶段的单一物体的默写后过渡到组合物体的默写。在默写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暴露自己画面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针对每个学生的画面弱点进行适当的辅导。默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学习创作表现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6.综合法

在几种彻底的单一基础训练后,可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种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学习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所以对色彩教学也是行之有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画面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如灰和脏、生与火、焦与黑、粉与白、花与乱等一系列的问题,这进还可以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弱点运用一些单一法进行训练。

7.談心法

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仅仅靠教师的方法和理论还是不行的,还要多鼓励学生运用感性来绘画,调动一切情感因素。让学生都画出与众不同的画感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灵的形式,教师应寻找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灵的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与情感。色彩知识的传授也应符合不同的心灵形式,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情感,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说教。

谈心法就是用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的交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在色彩教学中亦如此,对一些差的学生不能,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不能用训斥、嘲笑、命令、冷漠等方式和学生交谈。

例如,一位画面有其不足这处的学生经过老师的讲解示范多次,她还不能理解这个色彩关系的情况下,她对自己走绘画这路快失去信心了。其实这个学生我觉得画面许多方面还是不错的。这时我更多的以鼓励表扬的口气表扬她画面的优秀这处,让她更多的竖立信心,同时又轻描淡写的指出她画面的不足以及怎么改正的方法,这学生绘画的热情一下子高涨,她觉得她还是行的。所以她的画面也是越画越好。不同的语言会产生绝然不同的教学效果。语言的魅力在于爱心,色彩教学中应用爱的语言去传达。

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只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搞清色彩原理,掌握色彩规律,抓住色彩本质,并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法肯定远不止这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总结,才会有更多好的教学方法,最终让我们的教学更出色。

12.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十二

作为服装专业基础的中职服装专业教育, 更是重中之重。为此, 必须要走一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形成一套与社会、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教学体系, 这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与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国是生产与制造大国, 在国际分工中的产业链上定位为加工制造, 处于产业链中最末端, 也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赚取最少的利润, 服装行业更是如此。加之近期国际金融的持续性不稳定, 人民币对外币升值, 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 贸易摩擦, 也间接影响到我国服装行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在当今产业链战争的时代, 我国服装行业必须要开创本土的服饰品牌, 这样才有利于产业升级, 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服装专业人才储备。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 服装企业的岗位按产品运作流程可分为产品企划、信息分析、面辅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广告营销策划、店面展示陈列等环节。所以, 这也对今后从事服装行业的人员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操作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这也必然涉及目前的服装专业教育。中职服装专业教育是基础性的服装教育, 为此要在一开始就必须与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挂钩, 在制定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时, 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迎合市场的需要, 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具备主动了解市场动态, 把握流行信息, 具有创新意识, 表达品牌风格的能力, 为日后成为技术娴熟的服装从业人员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新课改下提高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水平的对策

为了适应社会与市场的需求, 中职服装教学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特别是要注重从自身的角度进行剖析与反思。勇于突破陈旧的教学理念, 积极进取, 认真研究市场, 把握市场需求动态, 在办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

(1) 转变教学思想, 突破陈旧的教学理念。服装在市场经济社会里, 不仅仅是商品,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服装能够蔽体御寒的功能虽然依然存在, 但是人们还要求服装在蔽体御寒的同时与其他艺术一样, 能更好地展示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所以, 服装又是时代的产物, 是观察社会变化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认知规律,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迎合大众的需要, 贴近市场, 进而设计出更理想的服饰。

(2) 确定好专业教学的教学计划与内容。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 在教学计划中要充分地以市场为先导, 重新制订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教学计划。例如可以考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结合企业、教研室以及学生的要求来制定, 在教学内容上倡导文化基础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专业理论课为技能课服务的理念,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的制订要从实际出发, 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信息反馈, 以便更好地完善。

(3)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载体, 按照其教学大纲, 自行进行课程设计, 这样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例如《结构设计》教学, 学生对其不重视, 因为他们认为:工艺只是一些服装的缝制, 是裁缝的简单劳动。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思想, 让学生在理论上明白加强款式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和结构原理, 在实践上能够自己动手, 由此实现举一反三;在内容的安排上, 教师可以划分模块教学, 让学生对制作工艺单、设计流水线等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4) 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 理论与实践结构平衡。中职的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 为此, 学生在掌握好理论的同时, 必须要加强实践, 在实践中提炼理论。在培养目标上, 教师首先要做好的是调整教学计划, 让教学计划更适应学生, 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上, 让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 并且逐渐形成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其次, 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保持好结构平衡, 并且可以互相衔接, 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从实践活动中不断提炼理论。

(5)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的平台。实习可以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 让学生分阶段进行, 这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是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完善考核体系, 就必须要求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考核不应只是理论上的考核, 更要偏重于实践上的考核, 整个考核体系要体现出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

摘要:中职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中等院校的职业教育相比以前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教学方面更加重视实践教学模式, 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服装专业教学方面, 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且本着以人才培养为目标, 培养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战略。

关键词:新课改,中职服装专业,现状,实践

参考文献

[1]周萍.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职技师范学报, 2011 (1) .

13.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现代化课堂教学 篇十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与深入,我国的汽车工业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大幅度提高,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汽车维修从业人员,为我们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为了适应汽车维修企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汽车专业技能人才也成了我们责任。然而面对我们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厌学的现状,这又是对我们全体教师的巨大挑战。怎样来改变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就成了我们目前思考的问题。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良好的班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它让我们明白学生只有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我们的学生同样也只有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中才能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感觉到,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班风,也就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气,教学效果也就明显不同。班风好、学习风气浓的班级,学生之间互相促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也会被带动起来学习。上课时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很好。而班风差、学风差的班级就不一样的了,大多数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不爱学习,只是想到学校来玩。因此,我认为只有树立良好的班风,才能促进大部分学生认真学习。

二、针对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厌学原因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学生基础差异很大,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效率低下,对学习便失去兴趣,丧失了学习信心,厌恶学习,也就放弃了学习。而我们教师不能放弃呀,只能通过不断努力的工作,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重新树立核心,矫正其厌学行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科学客观的找出学生厌学的原因。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中职学校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1)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读书无用论”的不良风气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2)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3)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选择到我们学校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是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到学校好耍,更有甚者,是不想读书,不想工作,逃避现实才来到学校的,根本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拿好多家长的话来说,就是让小孩到学校来混大点。

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造成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我们学校教师教法陈旧,不适合当前教育形式、师生情感交流不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教师与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不足也让师生间产生了距离感。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任课教师的情感。一个教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位教师,由此产生情感迁移,学生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

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大部分学生刚来学校的时候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师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汽修专业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们教师可以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车无法启动,汽车不能及时停车,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在大脑中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2.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是现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起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从声音,图像等方面向学生展示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后进生多鼓励、少批评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学习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对学习中的失败、挫折要多鼓励、少批评。中外教育专家都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

上一篇: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主题作文下一篇:南疆幼儿教师支教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