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精选14篇)
1.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一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这也是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倡导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深入、全面的理解教材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力。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就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教学需求为基础,通过创建、制造或者引入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或者为学生创建恰当的教学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全面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如何创建语文教学情境并恰当的利用,是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情境教学的特点分析
要恰当的利用语文情境教学,就要对情境教学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否则将会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通过将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较,可以看出情境教学的特点。传统教学核心在于讲,小组谈论式教学在于讨论,而情境教学的核心就是情境。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创建的情境一般有如下特点:
1.富有情感性。情感是语文情境教学的核心,缺乏感情色彩的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如果学生缺乏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很难确保教学效果的。在国家大力倡导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学不应再是冷冰冰的,而是应该倾注教师和学生情感的。富有感情的课堂才能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东西,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富有感情的情境教学除了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外,还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就是要利用课文创建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文章的美和语文的乐趣,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2.富有想象力。意象和情绪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想象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想象的内容、教材展示的内容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为学生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能够让学生醍醐灌顶,想象力不断涌现出来。由于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创建的情境具有想象力、情感性等特点,因此能够让初中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改善语文教学效果,这也是情境教学优于其他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1.扰乱了教材文本内容。国家大力倡导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初中教师也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例如知识竞赛、讲故事、演讲等,形式多种多样,内容生动新颖。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哲学、美学等学科都有紧密的联系,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各个学科的渗透应该做到适量,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进行合理的渗透,不能一概而论。例如在说明性文章中,可以用静态的画面让学生对文章中的形象有理性的了解,例如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展示广场的布局,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对于小说、散文等体裁的文章,则不宜用这种方法。在某位教师教授《山居秋暝》这节课的时候,“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文的鲜明特点,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王维诗文的“画意”,就邀请学生在黑板上用画来描绘诗,但是初中生绘画水平有限,本来应该是优美的山水和秀丽的渔舟,学生画出来的却是呆板的线条,不仅没有体现出诗文的“画意”,还将诗情诗意冲刷掉了。语文的基础是语言,而语言具有模糊性、多义性的特点,用图画是无法体现出文字描绘的意境的。
2.偏离教材文本中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有的知识点都采用创建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显然是不可行的,会降低整节课的效率,对于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应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法开展教学,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实际上一堂课或者一篇文章的教学中,基本只需要抓只一两个关键问题去创建情境,引发学生的探讨和思考,就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太过重视,针对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却忽视了对教学起关键作用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冯骥才《花脸》的教学中,本文的核心是通过作者小时候买花脸、戴花脸的行为,体现出对英雄的爱慕和渴望成为英雄的豪情,但是教师却在花脸上创设情境,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向学生介绍花脸的画法、类型和唱腔等,本末倒置,偏离了教材文本的中心。
三.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
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对于教师来说,在创建情境时同样要注意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死海不死》这篇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如下开展教学:
教师: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说明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一下目录,第一页一共有两个说明文单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说明文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题目很吸引人,同学们猜一下我们要学习哪篇课文?
(学生看书后举手)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是哪篇课文了,那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这位同学请你来回答一下。
学生:应该是《死海不死》这篇课文。
教师:对,你真聪明,那么为什么你会猜是这一篇呢?
学生:题目中是“死海”,但是又说它“不死”,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
教师:刚才有很多学生举手,那么同学们都猜到是这一篇吗?
学生:对,也是这一篇。
教师:那么同学们猜这一篇的理由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吗?
学生:一样。
教师:那么我来考考同学们,题目中的两个“死”,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第一个指没有生命,第二个是指死掉。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猜两个单元中可能要学习的文章,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被教师的问题深深吸引,然后教师让学生理解题目中两个“死”字的含义,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自然而然的展开教学,学生对教师的引导印象深刻。
2.在情境中揭示矛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矛盾,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矛盾,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于死海,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死海不死》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同学们已经了解到的知识,相信已经不用我再重复了,同学们说是吗?
学生:对,老师能不能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掌握的?
教师:可以,但是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文,看看哪些知识是你们不需要教师教就能掌握的?
学生:我觉得文章中列举数字说明的方法可以不用教。
教师:为什么呢?
学生:课文中庸列举数字的方法,是为了让说明更加准确简介,这种方法一看就能知道,因此不需要教。
学生:我同意他的观点,在课文中用了一些数据来说明死海的含盐量较高,这些数据主要是为了让读者对死海含盐量高的特点有更加明确的了解,因此这个方法是不用教的。
教师:很好,课文中用了大量数字来说明死海中盐分和其他物质的含量,我们一读就能知道死海含盐量大的特点,但是如果不教这部分,可能一些知识你们还是无法掌握,请同学们看课后习题,习题中要求学生区别“约数”和“确数”的区别,那么同学们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适合用约数,什么情况下适合用确数吗?
学生:这部分还是要老师教我们。
教师:那么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这位同学,你能举例说一下约数的用法吗?
学生:大约400米,大约在2000年前,这里用的都是约数。
教师:那么使用约数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一般都要加左右、大约这类词语。
教师:如果不用这些词语,能表达约数吗?
学生:能,例如这块木头有四五米长。
教师:非常好,看来你已经掌握了约数的用法了。
3.通过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有良好的学习行为。有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学生是在紧张、枯燥的氛围内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就很难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互动创建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例如在《天净沙?秋思》的教学中,诗文表现了作者马致远的所见所感,但是学生对诗文描写的情境很难真正领会,这时教师可以用手机播放古筝曲目中表现秋日情思的曲目,并用电脑在黑板上投影画面:有着枯藤的老树,一只乌鸦呆立在树枝上,一座小桥下流水潺潺,如血的夕阳下一匹瘦马在古道上缓慢行走。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文表现出的苍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通过情境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成为辐射思维、开放思维或者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认知加工的方式,发散思维主要是以问题作为起点,按照不同的方向,寻找不同形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要求不唯一的答案以及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多角度、多方位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为文学作品,其中小说能够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特点鲜明,学生可以从多个层次和多个角度去认识、分析小说塑造的人物,特别是对人物过去和未来的推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建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课文描写了小弗朗士的变化但是没有交代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将“小弗朗士在上完最后一课后会怎么样?”来引导教学。
综上,情境教学是几年来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情境教学也会有新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具体情况,灵活的创建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继洪.浅析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5,(07):32.[2]马聪.初中语文情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操作策略[J].语文学刊.2013,(10):50.[3]李桂侠.巧设情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J].作文成功之路.2015,(12):63.(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宁县新庄初级中学)
2.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二
一、生活化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把学生带到生活的源泉中去, 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 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 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 强化他们的体验, 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题材与感受。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 联系一定的生活情境, 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体验中建立联系, 使教学内容能够很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 在学习朱自清《春》的时候, 选一个风和日丽、暖风徐徐的春日, 抽出一节课的时间, 带学生走出校园, 去寻找春天。有意识地让学生看看地面刚钻出的嫩芽、树木新抽出的枝叶、蝶飞蜂舞的轻盈、春风拂面的惬意以及人们活动的舒展等等, 嗅着春的气息, 望着春的颜色, 吸着春的声音, 感受生命, 感受春带给我们的一曲曲优美的旋律。通过切身的体会, 让学生有所触动, 然后真实地表述自己眼中的春天。在学生有体悟的基础上, 教师再带领着学生走进朱自清的这篇文章《春》, 运用对比的手法, 赏析这篇散文的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营造出来的意境美, 体会散文中满贮着的那一种诗意。并且,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种写作方法。作者对春天深沉赞美的感情, 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说”, 而是通过含情的画笔, 描绘春天的各种风景画来抒写的, 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浑然天成。
通过这种具体可感的客观情境,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激起了学习兴趣。因此,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
二、实物化
实物化情境教学就是以实物为中心, 略设必要背景, 构成一整体, 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初中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带有整体性, 同一实物, 由于背景不同, 感知效应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实物化情境教学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到它的背景, 即从整体上给学生以真切感。
例如, 在学习《荔枝图序》这篇文章时, 不仅仅需要教师准备一个真实的荔枝, 最好还能简单地在黑板上画上几笔, 画出一颗荔枝树的树形、树叶、果实等, 以此为背景, 把荔枝粘在相应的位置上。于是, 学生的思绪就立即被吸引到了本文中, 仿佛亲眼看到了荔枝树, 看到了荔枝, 一切都有了生命。这样, 不仅认识了荔枝, 也认识了荔枝树, 更重要的是掌握了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方法。
这样的实物情境, 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加深记忆, 也让学生对文本有了比较全面完整的认识。“百闻不如一见”, 通过这些实物情境教学, 学生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学起知识轻松愉快,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表演化
表演化情境教学即让学生去说文本中人物所说的话, 去做文本中人物所做的事情, 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等这几类文学作品中多可以采用这种手段。
这种表演情境有两种:一是进入角色, 二是扮演角色。所谓的进入角色即“假如我是课文中的×××”;而扮演角色, 则是担当课文中某一角色, 进行表演。由于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 扮演表演, 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在平面的书本上, 而就是自己或自己的同班同学, 这就促使学生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 对课文的角色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就会加入内心体验。表演这种形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 学生不但可以听到而且可以看到, 学生情绪便很容易被调动, 印象必然会很深刻。
要想表演, 必须整合文本中的书面文字, 将文字化的信息用身姿体态、动作神情、语言描述等再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自己加工, 需要学生在认真阅读文本的基础之上, 加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思考, 既要忠于文本, 又要理解文本, 才能比较准确地再现原来人物的面貌。
例如, 在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 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选择学生甲扮演秦王, 学生乙扮演安陵君, 学生丙扮演唐雎, 三人表演, 然后请学生对照课文加以评判。在表演这样的情境中三个人的多次交锋, 以及“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等言谈举止、面部表情, 表现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讽刺秦王色厉内荏、骄横狂暴、倚强凌弱的性格特点。为了增强表演的效果, 还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模拟的布景和道具, 为了表现秦王, 可以给秦王戴上王冠, 画上胡子, 并且让其站在稍微比较高的位置凸显他作为大国的高贵等。
四、音乐化
培根曾说:“音乐的声调的摇曳和光芒在水面上浮动完全相同, 那不仅是比喻, 而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痕迹。”这种特性决定了音乐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音乐化情境, 就是凭借音乐的形象和语言, 激起学生的想象, 感知和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并受到情感的陶冶。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 用直感的方式, 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音乐的这种情感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刺激力和影响力。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 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会起到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 相互强化的作用。音乐可以是播放现成的乐曲, 也可以自己弹奏、清唱以及学生自己的哼唱等, 只要与教材的内容相一致, 与情节的发展相和谐就可以。
如在学习《黄河颂》时, 因为很多学生受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 他们没有看到过黄河奔腾而下的恢弘, 也没有感受过黄河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 因此教师可以播放动感性节奏性特别强的音乐《保卫黄河》来进行渲染, 这是一首进行曲式的轮唱曲, 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怀着满腔的仇恨, 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不论是在抗日前线、在敌人后方, 在四面八方都展开了民族解放斗争, 犹如黄河咆哮的怒涛, 后浪推前浪, 此起彼伏, 越来越猛烈。开场利用这个曲子, 可以把学生带入一种激越与起伏的氛围中, 感受中国人民的千军万马势不可挡的气势, 然后再引入本文, 介绍本文的背景, 去感受黄河的这种磅礴气势, 唤起学生关注情感, 这首歌曲营造的意境与黄河颂的气势交相辉映, 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 可以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文章的基调感情。
总之, 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 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 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 教师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 而且受到了熏陶, 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 .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探索过程及其理论依据.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7 (23) .
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提到:“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情境教学的方法也是基于目前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而提出来的。下面我就简单地说一下目前情境教学研究的现状以及情境教学的实施情况并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方法提出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一、情境教学的设定
目前,大部分教师以及教育研究者都认为情境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的学习场景或学习氛围,从而引起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我们通过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部分教师以及学者已经把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渐渐地渗入教师所设定的情境之中。著名的情境教学理论专家李吉林老师曾提出“借鉴心理学中暗示、移情、角色效应以及心理场等理论,构建情境教育基本模式。”……“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就是人为优化环境,是‘有情之境。”
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一个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把一个未知的知识转化成已知的内容的一个过程。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在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提供问题线索、规范学生讨论时间做出一个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启发学生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情境教学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二、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很多学校已经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也逐渐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工具。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声音等各方面的感官于一体,可以更加有效地引起学生感官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兴趣以及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师应该在课前提前准备好与所要讲述的文章相关的视频,开课前可以对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对于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等放到滑稽搞笑的部分,学生也会跟着兴奋起来,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为教师接下来的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总结起来有着最生动的直观性、操作方便灵活、资料形式多样、课堂效率高的特点。随着鼠标轻点,画面、动画和影片的切换都是可以瞬间完成的,这些都是其他情境创设手段无法相比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利用多媒体的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利用多媒体的技术突破教师所讲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诵上,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诵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找到与学生学习的诗词相关的视频或者朗诵音频,也可以配上音乐把诗词转化成歌词让学生唱出,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三、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有的教师只是为了实施情境教学而教学,这样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削弱、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虚无化以及情境教学模式单一化等等。传统的语文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的教师太注重技术性的教学方法,而忽略学生本身对于新的知识的认知以及获取能力。对于情境教学的模式来说,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新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就等于退步。
姜芬老师表示“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分寸,不宜过于泛滥,不然教学形式就会占领教学内容的上风,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就不够充分,也就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度地运用情境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情境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生动再现,然而这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内容才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以情境教学应该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情境教学的内容是否与所要讲的教学内容紧密相连,不然即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语文的教学过程是中国文化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虽然走过不少弯路面对不少挑战,但是未来肯定是广阔的。语文新课标的改革以及情境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并要牢记教学始终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为教学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马美.谈情境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课堂,2011(7).
4.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四
【摘 要】写作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情境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认可,逐渐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法;写作素材;写作体验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分值占整体比重甚至超过40%。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难以用有效的语言来表述个体思维,写出的作文或者行文枯燥,或者语言不顺,或者华而无实。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写作方法的传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写,还要让其有内容写,写得有文字、有情感、有哲思。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可以是作文教学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丰满离不开素材的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素材积累的引导。当然,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要求,而是通过在文本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生活阅历,积淀文字,观察生活,让自己写作的素材库更丰实。如在讲《童趣》一课学习完进行延伸练习时,笔者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小画置于多媒体幻灯片中,然后导入:“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竹马’么――胯下骑一竹竿,将它当马骑。在我们丰富的童年生活中,相信也有过跟作者类似的经历吧。你能否在回忆中将这些记忆的珍藏,或者再次走入生活观察有趣童年游戏,写出来跟大家一一分享呢?”学生们顿时兴趣被调动,纷纷说着童年的有趣的事儿,变成相互共享的素材。从生活经历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学生初进初中,心理依然很大成分童心未泯。故而笔者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实际,回味趣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其积累的素材更加有血有肉,写出的东西更加有情有义,其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的动力源。
二、创设文本情境,增强写作体验
随着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们在不断淡化与生活的接触,对于一些事件缺乏很深的理解与很到位的感悟。故而,有些学生在积累很多文字材料后,能够一看题目就有文字可用,但是写出来终究是素材与词语的堆砌,缺乏情感的真实抒发,这也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从单纯复述到感染人的跨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激发,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更丰富的情感思维,有更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在讲背影》第二课时上,笔者与学生就朱自清先生与父亲车站离别的场景进行了重点的交流与解读,让学生懂得了“情感因为离别而喷发,生命因为离别而深刻”。其后,结合学生对离别的理解层次,再次启用了多媒体,并伴随着《假如爱有天意》音乐,播放离别画面,朗读离别经典文字,让学生在浓浓的离别氛围与淡淡的离别情绪中感知与重要之人离别时的情感。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离别时最大的情感就是不舍得;有的则表示离别就是分开,分开就会痛苦;有的认为离别仅是为了下一次更加出色的自己与更加成功的对方更美的重逢。学生们的发言有些让我感到吃惊,他们在陈述中体现出他们理解离别的深度与层次,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其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的情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不是积累得来的,而是体验激发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方法,如何能够在创意与浓情中调动学生,让其有可写之文字,有能抒之情感。
三、创设细节情境,抒写优秀作文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来源。?^察生活是学生能够获取素材与情感的最好途径。写作成文的过程,便是素材剪辑与情感融合与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都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作达到一定水平,对其素材积累与情感体验的教育引导责任也就陡增。教师可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在细腻的情境感染下,让学生不断触及情感点,并厘清思路,将感情抒发的更加细腻。如在讲《羚羊木雕》一课中,笔者感觉到学生们对于文中小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后的复杂情感体会不深。于是,我尝试将当时的文中的描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设置成现场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角色,并辅之以多媒体的flash演示,让学生们也随着体会这种情境下小主人公复杂的心情。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与要求:“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与小主人公一样的遭遇来呢?能否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介绍你生活中的难忘事呢?文章脉络结构可以仿照《羚羊木雕》,倒叙、顺叙皆可。”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情感点被触发,他们都迅速下笔成文。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出虚拟的情境,引学生入胜
此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创设出虚拟的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当今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走入教学课堂,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在优化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建构,主要是当所要创设的情境较为复杂,或者是实物创设难以达到效果的情况下。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特有的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对情境进行创设或再造,无疑是较为节约且高效的一种方法。
5.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情境教育 篇五
1.情境教育的概念
创立情境教育的教师是李吉林,它的创立是为了使教学的效率更高,使教学的质量更好。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情境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营造出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能够主动地思考,积极探讨与研究,完成高效的学习。
情境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让自己的表达与感受同时进行,左右脑也会随着转动起来。在学习时,左右脑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相互交替着工作、交替着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挖掘学生的大脑潜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它的教学效果明显比传统的方式要好。
2.苏教版语文阅读情境教育模式
2.1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真实场地
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些课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场地,这样会加深学生对于课文中景物的描写的印象,有些文章虽然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但是学生在脑海中的想象毕竟会与实际中的事物会有所不同,所以,为了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举一个例子,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浙江绍兴感受一下百草园的景色,看它是如何神秘,以及三味书屋的具体样子。让学生在白草园以及三味书屋中亲身体会一下书中描写的景物,例如私塾中的具体摆设,课桌上的“早”字,在学生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中的百草书屋之后,教师就可以课外教育了,在美丽的百草园中讲述鲁迅先生的文章,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印象更加深刻,教学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能够在乐观融洽的氛围内掌握知识,并能在实际运用它。
2.2引导学生角色扮演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助于他们深刻剖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性、了解全文的行文思路,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一个小话剧,()来展示课文中每一个人物角色的特征。在学生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对文章中的人物特色拥有更加深刻的剖析,对文章中的描写也会格外注意,这就会使他们更加了解文章的具体布局和结构,在表演的过程中也会深深感悟到文章中部分人物的不幸命运,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3展示实物背景
由于语文课本的知识范围非常广,致使许多学生都没有见过文章中描写的实物,这就会使他们在实际的听讲中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思维上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运用实物进行展示,让他们充分了解文章中描述的`实物,为文章的顺利理解做好铺垫。
举一个例子,在讲解八年级下册第一个单元中的《海燕》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海燕的图片,让他们了解海燕这种动物的基本体貌特征,通过图片会激发出他们想更深入了解的兴趣,这时再进行课文的详细讲解,就会使课堂的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开阔,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能够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
2.4带领学生创新实践
由于语文课文的描写都非常贴切,在阅读之后,就会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形象,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实践,再将实践的结果与大家分享,就会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会直线上升。
举一个例子,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描述来勾勒出自己心目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样子,最后,再在一张白纸上勾画出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他们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地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
【结语】
6.浅谈初中英语情境教学 篇六
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更有效是许多教师不断探讨和追求的。我认为在英语学习上无捷径可走,但有方法可寻。科学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富有情境的活动。情境教学中的“情”,主要指师生之间的情感和师生之间的良好情境关系。教师将爱倾注在学生身上,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自觉地爱戴教师,喜欢教师,以及延至他所教的课程。情境教学中的“境”主要指情境,教师通过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在寓教于境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悦耳动听的音乐,令人开心的游戏,体现才思敏捷的竞赛,富有深奥哲理的谚语,活泼轻松的体态语言,使人身临其境的多媒体,逗人开怀的小品等。从情境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其实质上是一种意境教育,它要求教师用爱心与场景设计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情感。
情境英语教学的实施 应注意以下方面:
1.从“境”出发,优化课堂“情境”教学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语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从其学”。情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纽带。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他们个性的尊重,对他们的信任与鼓励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英语学习的各种活动,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因此,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沟通师生情感,时时用爱心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情感。
(2)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生活化的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要保满,表情要轻松,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谈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流利,板书设计要合理醒目等。
同时,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设计情境,从而感染学习气氛,完成教学前的热身运动。一堂课不仅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和发展,也要有一个好的结尾。根据情况,教师下课前可给学生设置一个新的悬念,留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放一遍课文录音,让学生小结一下课堂主要内容,唱一首歌曲等。总之,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2.从“境”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情致深处不用言。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进入意境,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由此,创设意境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爱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用生活化英语组织情境教学,激发兴趣。在英语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课内课外都完全置身于一个生活化英语语言环境中,不论从视觉上或是从听觉上接触到的都是英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长此以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2)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周围环境,创设逼真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境之中,进行感悟、交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例如,教师扮演服务员,学生扮演顾客,顾客要喝饮料时说:“Could I have some bottles of milk(pears)?”,服务员就拿出该件商品回答:“OK”,然后问:“How many would you like?”,顾客答“Two”,服务员就拿出顾客想要的东西说:“Here you are”,顾客说:“Thank you”。实践证明,表演的过程就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表演了数遍之后,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新的句型。然后运用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语言学习,使学生产生兴趣。
(3)开展游戏,增强兴趣。中学生天生好动,喜爱游戏活动。如果能将英语学习融入游戏之中,学生就会乐意学,教师也会喜欢教,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例如,在上课前,播放“小象要回家”的歌曲,伴随着歌曲的旋律,学生摇摆身体,边摇边唱:Ten little elephants stand in a line!Ten little trunks waving!Hello, hello,hello1,Oh!Time to go!再如,在Hide and Seek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藏书者(A)、找书者(B)和裁判员(C)。A问:Where is the book? B答:It is in the bag!如果正确,C就回答Yes,否则回答No。在后者情形,就要罚找书者唱一首歌。
此外,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经常举办英语角、英语专栏,同时有意识地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然后让他们举行故事会、游戏、对话比赛等节目。让他们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这些活动场景的开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4)灵活运用教法,保持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面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不断地探索,不断的追求,恰当使用各种教法。
例如教单词,我们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比如教football,我们指着足球:“What’s this? It’s a football。再重复一下,football足球的音形意就会深深的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后看到足球,就会脱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汉语翻译作中介;教词汇也教句子,开始可进行听力比赛 ,看谁最先说出所听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进而进行单词组句比赛等等,都可提高学生兴趣,比老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一遍一遍地读,效果好得多。再如,教课文,可根据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在不同阶段上,可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述大意、改变人称、变对话为叙述、变叙述为对话、即兴口头作文、看图说话和组句成文等多种形式。这样多种教法灵活配合使用,就会把死教材活用,学生学得兴趣浓,用的机会多,效果必然好。
7.初中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 篇七
一、情境创设的内涵
“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与教学有效性研究”, 是指立足初中语文课堂,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为了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 对创设教学情境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客观、系统梳理, 探讨有效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中的落实, 从而改善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情境设置低效或无效现状的一项教学研究。其核心就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效益, 即:创设什么样的教学情境是有效的。通过对情境创设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行为, 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引入情境, 在探究的乐趣中诱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真正达到智能统一、和谐发展,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原则
1. 价值性原则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 而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 真正为教学服务, 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价值标准。
2. 科学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 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科特点, 有的放矢的寻找切合学生知识生长点的契机, 设计科学有效的情境, 促使学生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3. 合作性原则
“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 课标中倡导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式, 因此, 教师的情境创设要力求体现合作性,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
4. 趣味性原则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激发动机。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 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因此, 要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的内容, 就要尽可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吸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如何创设情境
1. 从自身情况中获取关联的情景
因为有切身的感受, 所以在接触与之相关联的事物也就容易进入情景。例如, 在教学《水调歌头》一课时,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这样的情景:每逢佳节倍思亲, 可是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生,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 学校又不放假, 你们的感想如何?学生回答以后, 老师进一步启发: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 可是在他41岁那年的中秋节, 政治上不得志, 做了密州太守, 又与弟弟相隔两地, 两人已有六七年不相见了, 面对此情此景, 苏轼内心又会有何感想呢?不等老师说完, 学生已在高声朗读课文了。
2. 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想象的情景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获取的情景更具有生动性, 更能引起他们的学习情感上的共鸣。比如, 学习“作文立意要新颖”时, 围绕“什么是幸福”, 教师作适当的启发:不同的人, 对幸福的理解也不相同。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 展开想象:对于运动员来说, 什么是幸福?对于父母来说, 什么是幸福?对于学生来说, 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亲情的人来说, 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健康的人来说, 什么是幸福?对于失去自由的人来说, 什么是幸福?
3. 从比较中获取拓展的情景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 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 把课上“活”。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就是一个办法。比如在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时, 围绕哈威尔船长敬业、尽职这个源头,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它的现实意义, 可与人民子弟兵在四川省抗震救灾相比, 从而使学生自觉进入拓展的情景。
4. 以语言创设情景
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能够使听者的脑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明而简洁的画面, 这种将抽象形象化、具体化的语言, 学生听起来必定是兴致盎然似三春, 趣味浓郁如仲夏, 犹似欣赏一幅画, 观赏一幕剧。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 使课堂教学变得有生气。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有助于落实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化远为近, 化粗糙为精细, 促进学生思维, 产生共鸣, 促使课堂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 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李吉林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赵松勤.语文的多元情境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26期
[3].郭家涛.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学苑教育;2010年01期
8.探析初中语文创设情境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57-01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使学生获得深厚的语文文化知识,还间接推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还不够完善,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思想偏颇,导致语文教学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不仅使语文教学质量不高,还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不理想。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让语文教学形式更丰富,内容更多彩,从而确保学生知识理解和吸收及教师教学进度完成。
一、情境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创设情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实施创设情境教学尤为必要。
二、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情境教学在我国已经普及了十多年, 并已成为中学语文的主要教学方式,然而由于教师自身以及教育体制等因素,使得当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境创设缺乏感情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情境创设离不开感情的投入。没有感情的投入,难以创设出具有真情实感的语文教学情境。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对课程过于熟悉,往往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感情;此外,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情境的渲染,而导致创设的情境显得虚假,极大地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二)情境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对情境教学的目标还不够明确,似乎是为了赶潮流而以完成情境教学的任务为目的,而不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观赏性而只是在公开课时才采用情境教学法。这样往往忽视了情境教学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与情境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三)情境教学偏离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立足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而,一些教师由于准备不够充分而无法做到情境和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创设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一)转换师生角色,创设开放的情境模式
情境教学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向学生赋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催发学生的自我意识。为此,教师应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问题,往往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创设开放的情境模式和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自由地提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利用表演,想象悟情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由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的改变,他们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时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扮演是一种理解与表达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扮演得越认真越投入,就越能理解感悟和愉快体验,也就越能增强学习兴趣和明确学习的意义。
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皇帝、老大臣、骗子、天真的小孩,虽未见其人,但已闻其声,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地活跃在课堂上,好像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大家身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我在讲《我的叔叔于勒》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把文本中的情景展现出来,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波澜。
(三)借助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美术作品也就是教学挂图可以使教学内容再现,使之形象化,立体可感,易于接受,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享受乐学的氛围。如在讲授《陋室铭》时,学生要领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结合教学挂图来分析“斯是陋室”,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一个人弹琴,室内显得狭小,可见空间非常小,周围的景物只有苔痕、草色,也非常少,苔痕又上台阶,可见来客很少,又能看出室内的简陋设施。学生一眼便能看出命名陋室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陋室不陋便顺理成章了。
(四)通过音乐,意境引情
音乐,它激荡心灵,抚慰情绪,富有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心灵,利用音乐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正如特级教师于漪所述:“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感受它、欣赏它。”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导语的设计,导语做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在教《散步》一文时,一开课可以将与本课融于一体的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和学生家庭照片、教师家庭照片做背景,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进入尾声时,可设计这样的结束语:“亲情,不仅仅是课堂上片刻的时间领会,它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感悟;责任,并不是声情并茂的诉说,它需要你落到实际行动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更是如此。短短的45分钟结束了,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却很漫长……”同时播放歌曲《我爱我家》结束这堂课,歌曲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整个课堂教学也得到了升华。
四、结束语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分析,勇于开拓创新,勤于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1]李程芳.试论初中语文情景教学的新思路[J].华章. 2014(6).
9.高中语文如何情境教学 篇九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变成生动、完整的图画。用图画再现课文情境,实际上就是把课文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画、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是。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贾府的人物和建筑复杂,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课文叙述每一种工作方法都有大段内容,学生若死啃书本,就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突破这个难点,在教学时设计了两张图片,即“人物关系图”和“贾府建筑图”。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10.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十
走情境教学路,创互动新课堂-探析初中政治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初中生的一门基础课程,要想使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必须开展完美的情境创设和导入,保证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以及师生的有效交流,努力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开展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 者:林来诗 作者单位:德化县第五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境教学 对策研究11.如何实现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境教学 有效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2-069-01
一、 情境教学的概念解析
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很多的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得到尝试和推广,其中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具有趣味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所谓的情境教学主要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驱力,可以简化教学内容,把知识化繁为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不但提高了教学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师生互动,多方位参与的局面。同时,开展情境教学,还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才华,发现学生的潜质,让学生获得自信,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内在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也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作为有效教学模式的情境教学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和学习效率,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尝试和探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努力完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
二、 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的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由于内容较多,时间较紧,考试的知识点有比较的灵活,依靠常规的教学方法,即使学生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在考试的过程中或者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真正的落实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必须敢于探究,敢于尝试,不断总结,探索开展有效情境教学的对策,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一)总结情境教学方法,创设既定教学情境
在创设情境中,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对于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语文学科来说,由于教学内容设计范围广,且文章各具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文言文教学,由于其涉及 的内容很多力学生现实生活相离很远,为此,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吃力,而且大多数学生会觉得学习文言文是件枯燥的事。对此,教师在实施情景教学时就可以采用对话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分角色朗读。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已经得到普及。这一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疑发挥了巨大作用的。为了实现情景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也成了一种非常方便,而且有效的形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往往可以使一堂單一的以耳闻为主的语文课堂,转变为一堂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观,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以便帮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情境教学课。为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创设情境,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多加利用。
(三)突出人性教育,倾注情感情境教学
近些年,情境教学已经得到推广,但我发现许多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时并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直接导致课堂出现了“情虚假浮漂、境浅薄空俗”的现象。特别是当一个教师由于多次重复授课的原因,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和课堂驾御能力已经非常熟练,为此,很多时候情景教学到他们这里就变成了一种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教学方式,结果就导致了情境创设显得很虚假的局面。为此,教师在掌握诸多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后还应该注意在情境教学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感动自己,才能相应的感动学生,实施情境教学的目的也才能凸显。
(四)发挥学生优势,实现课堂互动
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的魅力在于让读者在阅读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实,在碰撞中觉悟,在思索中成熟。现在的学生其实他们是乐于课堂参与,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身的,通过这些展示,他们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可以让自己获得信心,也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既然初中生有这样的个性和优势,那我们可以依据学情,充分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课堂互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大环境在变化,教材在变化,学情在变化,那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大大提高的教学效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设计教学过程,这样才能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孟广运.浅谈初中语文开展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12.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 篇十二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话题的选择偏离生活实际
由于相关口语交际内容的理论研究较少,教师没有明确的理论作为参考,加之语文教材中现有的相关口语交际的话题有限,存在一些口语交际情境的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入较大的情况,多数为每个单元中文章的引申话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相背离,或者是对部分生活片段的模仿。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口语交际部分设置了“探索月球奥秘”,这样的话题没有遵从学生的生活情境,难以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中交际情境创设匮乏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真实的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凡是脱离真实生活的学习都是无任何意义的。在口语交际教学中需要创设出近似于实际生活的交际情境,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但在现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呈现出一成不变的课堂情境,使得口语教学模式化。大多口语交际课程演变成个体的单向“说话课”,缺少情境下学生的互动交流,没有实现言语的有效互动,使得口语交际教学变成了静态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在交际情境中的角色意识不强,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
(三)教学中缺乏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教学中口语交际的评价仅仅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想而知,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必然会涉及更多的来自课外、家庭、社会方面的评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对相关知识性的训练,训练的方式仍以考试需求为先,学生的交际训练被取而代之,步入应试教育的窠臼。教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较单一,多数依据量化的知识和书面最终测评的学习结果来定性评价,无视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过多考量学生整个口语交际过程的表达是否完整,在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欠缺相应的评价。此外,教师未能在课堂之外,可能的情况作出点评,缺乏真实情境中的切实评价。
二、提高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话题选择
话题是口语交际中双方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等的中心点,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话题选择是口语交际教学的核心内容,只有选择价值含量高的话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口语交际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应变能力等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话题一定要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熟知或亲身经历的话题。选择的话题不要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要进行教材话题的深入拓展,具有一定的互动性话题,学生间针对话题可以互相展开讨论、评议。同时,要保证所选择话题为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给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情境预设
初中口语交际中的情境预设是训练口语的基础和关键。创设交际口语中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得来的情境,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情境预设不能单单靠教材中的文字叙述和配图,还要根据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尽可能地去捕捉、发现生活中的类似情境,充分地调动学生踊跃发言,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预设情境可以通过开展相应的活动来配合,使学生投身于整个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在口语交际方面得到锻炼。结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情境预设,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情境评价
对口语交际教学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就是情境评价。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通过学生实际的口语交际任务完成情况,反映学生的真实口语水平,教师进行指导改进,情境评价是一个过程,目的是为了完善教育方案,用评价来改进教与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全方位精准的评析,全面考察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过程,需要双方积极协作、参与,才能达成,因此,口语交际中对学生参与意识以及合作意识的评价尤为重要,以评价促使学生参与协作的能力得到提升。口语交际的过程离不开情感的作用,只有“情动”才能“辞发”,才能使口语交际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展开。教师对学生的情境评价要秉持发展性、激励性、多样性、差异性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口语交际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在不同的方面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本文对初中语文口际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从话题选择、情境预设、情境评价几方面阐述了提高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的策略。注重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选择适宜的话题并进行中肯的情境评价,调动学生的生活体检,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人才。由于本人知识储备及研究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失错漏,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实践不断地完善对该课题的研究,寻求更多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的高效策略。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如今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通常借助于教师设置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已然是大势所趋,为教师教学工作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情境教学的策略为着手点,对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情境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巢宗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上)[J].课程·教材·教法,2012(3).
[2]朱朝晖.从平面走向多维,从静态走向动态——英国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给我国中学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启示[J].广东科技,2010(4).
13.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尝试 篇十三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积累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对于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的阶段。因此,作为小学三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授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尝试
小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喜欢生动有趣的事情,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在母语基础上的一种学习,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的时候可能存在新鲜感,到了三四年级,新鲜感将会退却,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用学习兴趣来探索学习。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具有情境性的教学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在情境教学中学习到知识。本文根据目前小学语文中段年级的教学现状,对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以下几点方法尝试和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情境教学强调的是氛围和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的情境创设很重要,课堂教学之外的环境创造也很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在班级中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推动学生的学习发展。比如说,老师可以在教室里面粘贴上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或者情节故事,让学生用手绘的形式画出来贴在墙上,或者是粘贴同学写得优秀的作文和作业,亦或者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老师都可以选择其中的部分粘贴在墙上。这样,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班级中都会充斥着良好的学习氛围。
老师还可以采取互帮互助式的教学方法。作为同学,比老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同学接触,老师可以让两两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遇到不会的题目或者是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可以在互帮互助的两个人之间进行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就算老师不在,也可以高效、生动、有趣地进行学习。对于互帮互助的两个人如果在测试或者是其他考核中都取得进步,老师要对互帮互助的两个人进行表扬和一定的鼓励,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离不开平时的师生教学,学生互助的点滴积累和情境共享,更需要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中去。多媒体的特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将文字和语言转换成视觉、听觉信息,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更加形象生动地完成教学内容。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学会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去向学生展示课件以及其他教学内容。其次,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以及其他课前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节约课堂时间。比如说,在《盘古开天辟地》这篇文章的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给学生利用简短的视频来解释文章意思。在准备教案的过程中,老师不要过于注重文字的堆砌,在文字中适当地掺杂一些相关的图片解释,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多媒体课堂的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地把多媒体的操作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操作和实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利用情境教学进行教学实践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就告诉我们,情境教学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上的,还是言语、行动上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喜欢去演绎事情的发展,喜欢集体合作。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小学语文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喜好改善教学方法。比如说,上文提到的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提前在课前找人合作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几个人合作演绎。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另外,作为老师,还可以利用学生之间喜欢集体合作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比如说,老师给学生设置某一情境,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回答和思考,这时,小组合作就可以进行共同讨论。小学语文老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情况,尽量让小组成员之间达成一种互补互助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情境教学不仅可以是老师给学生设置情景,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给老师,学生给学生,小组给小组之间设置情境,多对文章的一些问题提出假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是局限于语文教学中固定的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学会情境假设,从而多角度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对教材课本的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与学生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地创设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推动教学效率的提高与进步。老师还要努力把学生放到主体的教学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本领和习惯,老师还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多方面利用情境法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4.感受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 篇十四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历史情境的创设是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热门话题,已为我们广大教师所认同。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创设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既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认知特点,又符合历史学科和历史知识的特点。现就自己和本校的历史教学,谈谈我们的感受和收获。
一、历史情境教学的常见方法
通过开展创设历史情境教学实践,我们提炼出行之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如,学习《三国鼎立》时,郝颖谦老师先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MTV导入,然后她说“那么让我们共同步入那个风云变幻,人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去揭开那一幕幕真实的历史画面吧!”这种导语起到投石激浪的效果,使学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三国时代。
(2)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例如:文华老师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配以影视资料和各种图片,使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历史事实中,加快接受知识的速度,对史实掌握得更准确、更透彻。从而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a生“移情现象”。例如:学习“岳飞抗金”时,我展示岳飞图片,并简介岳飞并有感情朗诵《满江红》。学生在“当时”的历史氛围中,思想情感转移到了岳飞身上,达到主动体验历史的目的,增强了识别美、丑和客观评价历史事实的能力。
(4)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如:学习“官渡之战”时,为反映当时的情景和形势,倪淑芳老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编演了一个“许攸与曹操”的历史短剧。再如: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时,提出:“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以哪种方式挽救民族危亡?”另外,也可以紧扣教材适时的组织一些简短的历史小辩论等。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深入感受历史,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演绎能力。
(5)干练、悬念式的结尾历史情境教学要求课堂小结干练、利索,抓住主线,提升观点,并以评书演播或历史剧连播的方式给听众一个悬念,为下一节课的导课埋下一个伏笔。即:结语留有情趣,留下思维的尾声。
(6)巧妙利用活动课依托活动课,安排一些活动作为课堂情境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实现历史与现实的链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曾经组织学生编排课本剧《昭君出塞》,从剧本到演员、道具整个过程,全由学生自己完成。后参加渭滨区表演,受到好评,也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7)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为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弥补课堂教学的欠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带入”历史。如结合乡土历史教学,参观遗址、博物馆;邀请革命前辈做报告、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欣赏历史书画;定期举办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古诗词朗诵赛等,使学生“重游”历史。这些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亦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历史情境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境”的如何创设不但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学习和主动探寻知识,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因此,在历史“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真实性尽管历史一去不复返,我们根本不可能重复昨天的历史,但我们所创设的历史“情境”必须尽量还历史的真实,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审视和认识昨天。
(2)趣味性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如果教师通过问题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情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历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历史的现实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营造一个愉悦、宽松、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气氛。
(3)实效性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阶段来确定情境教学,不要为了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有的教师为了营造生动的课堂、创设生动的“情境”,搜寻大量资料不加分析地展示给学生,一节历史课成了图片展示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完全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更别说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样,既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也丢掉了历史课的基本特色,走入历史新课改的误区。
(4)参与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情境教学成功的一半。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在创设历史情境中,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角色,在愉悦的心情下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5)开放性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创设共同研究的“情境”。教师必须突破传统的设问方式,设置具有批判性、现实性、新颖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新课改的今天,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要打破历史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整合课本内容,适当拓展课本内容,引导学生鉴古知今,关注现实。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给学生留有进行深层次探究的余地、能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广阔空间,问题的选择也应具有多维性内涵,“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而是开放式的”。如,在讲课中,我这样告诉过学生: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结果却不一样:前者走向崩溃,后者走向鼎盛;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火药,但被欧洲人学去变成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利器;同为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与德、日、意在二战前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等等。通过对这些现象进行提问,可以帮助学生透过这些现象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及创造性。
总之,切实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教育研究》(2012年4期)
[2]《试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刘晓平《历史教学研究通讯》(2014年12月)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09-28
初中语文研究08-16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08-27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01-10
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初探07-19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点10-02
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10-24
初中语文兴趣教学探究11-10
初中语文教学重点11-16
初中英语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