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2024-06-12

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精选11篇)

1.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篇一

社区文化建设

生活因文化而美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体现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人文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期望更多的感受到理想的精神环境满足。他们追求时尚,品味高雅。针对小区的地理和人文环境,社区文化定位,体现在从硬件建设上入手,发挥文化软件的功效,软硬件均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精彩展现的广阔舞台精心设计高品味的社区文化蓝图,展现传统文化的韵味与现代文化的新锐视角,成为现代文明城市的典范和亮点。

一、社区文化建设构想

(一)硬件建设的构想

一个设计合理,美观适用的办公空间、生活小区,需要用文化的元素点缀才显得丰满完美。社区文化的硬件部分,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办公环境、生活小区,可以促使人们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优雅的自然环境,长期办公、生活在我们构想的这种环境当中,便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也就自然而然的体现出来。

(二)软件建设的构想

软件建设是社区文化活动的核心,包括一系列的活动计划、管理制度、人员的配置和服务、各项活动的筹备实施过程、效果、工作人员的参与配合以及对公益活动的热心程度等。通过精彩纷呈的社区文化活动,促进物业管理人与各及工作人员之间的正常沟通。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总思路

(一)社区活动的原则与要求

卓有成效的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门高超的管理艺术。为了多角度深层次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我们建立了三个“结合”两点“要求”的指导方针:坚持大与小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高雅与通俗的结合,要求内容丰富多彩,要求形式新颖独特。

(二)活动项目的设立

根据业主的精神文件建设,社区活动除开展常规活动外,还根据大厦内工作人员结构、文化素质和各种需求,协助甲方单位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宣传等调动工作人员的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社区文化建设顺利开展,我们将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制订一套日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区国税局社区文化工作制度》、《区国税局社区文化活动运作流程》、《区国税局社区文化活动计划》等以及专人社区文化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这些制度的建立是服务中心服务质量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为社区文化的正常运作提供有力保证。

(二)人员配备

1、专职人员:我们将在服务中心设置一名经验丰富的管理员,协助贵单位开展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并负责区国税局社区文化的组织、实施工作。公司行政事务管理部的编辑、文案和美工等专职策划人员,协助社区文化建设进行统筹安排和全程指导。

2、兼职人员:服务中心全体员工在必要的时候都将协助社区文化工作,成为临时兼职人员。我们将充分发掘业主中热心公益的专业人才。

(三)场所安排

1、服务中心将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户外空间(如广场等)开展活动,并适时走出社区,组织业主参加集体公益活动,把整个社区营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优雅的办公场所。

2、在大厦、小区内设置宣传栏、公布栏和各类标识,作为区国税对外对内的窗口,适时开展社区文化宣传及报道社区动态。

四、社区文化活动精彩展现

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社区文化活动的策划好比写文章,首先要提炼鲜明的主题,然后挖掘新鲜的内容,接着设计新颖的形式。如果说主题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灵魂,那么内容和形式就是社区文化活动的生命,没有生命,灵魂不复存在。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我们将在“环境保护、科普家教、社区公益、物管宣教、健康家居”等主题的基础上,张开灵敏的触角,提炼更富于内涵和积极意义的主题。再根据主题的需要,结合我们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挖掘新鲜的内容,充分利用户内户外的广阔空间,选择规模适当,新颖多样的活动形式,自办或联合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五、社区文化建设的效果评估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物业管理人应该坚持不懈、志在长远,建立评估反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和计划,确保社区文化活动的实施效果。我们拟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

(一)内部评估

1、活动内容是否受工作人员欢迎,参加是否踊跃;

2、活动的衔接是否良好,不使业主等候时间过长;

3、活动时间安排是否恰当,是否与工作人员想要参加的其它活动相冲突;

4、天气是否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5、安全工作是否周全,交通安排有无疏漏,有没有暴露出不足;

6、活动是否影响了其他人员的正常休息;

7、活动器材是否携带齐全,有无遗漏;

8、活动量是否适当;

(二)外部评估

1、是否令大家轻松快乐,心情愉快;

2、工作人员在活动中是否对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否对服务中心的工作有所了解,与服务中心的沟通有无加强;

3、工作人员之间是否彼此加深了解和沟通;

4、是否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各界反响如何。

2.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篇二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概念, 系统是就和谐社会的内容而言的, 它表明构成社会和谐组成要素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人的各种社会关系 (如主要有心物、心身、己我、己人、群己等关系) 的和谐和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由多元和多样要素组成的社会和谐必然是一种复杂的和谐。由此可见, 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必有之义。生态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实现人、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需以生态社区建设为基础。

由于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因为发展造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和对抗, 引起关系失衡、失谐而产生的。因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在于社会发展能否重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和谐的关系。欲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 促进社区的生态化。

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 还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离不开生态社区建设, 都呼唤生态社区在我国城乡的社区建设中蓬勃兴起, 快速成长。加强生态社区建设应成为我国应对和破解发展的生态困境与环境难题,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之策。

二、生态社区的内涵、特征及生态文化

(一) 生态社区

目前, 国际上对生态社区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 甚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称谓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以称“生态社区” (ecological community) 、“绿色社区” (green community) 居多, 而在欧美国家以称“可持续社区” (sustainable community) 、“健康社区” (healthy community) 、“生态村” (eco-village) 等较为普遍。

1、生态社区的释义

生态社区 (ecological community) 是在社区的概念基础上, 以生态性能为主旨, 以整体的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 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 且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地。笔者认为, 生态社区是指生态健康的社区, 是一个能促使居民身心健康, 提供居民优质生活, 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精神文化不断进步的这样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区。

2、生态社区的特征

由于最终目标的不同, 生态性社区相对于一般性社区也就有了功能复合、布局组团化、空间紧凑、尺度人性化等特征。 (1) 功能复合是生态性社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阿瓦尼原则 (The Ahwahnee Principle) 中指出:“所有社区均需综合设置, 必须将住宅、商店、工作单位、学校、公共设施等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场所, 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 (2) 布局组团化是生态性社区在布局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3) 空间紧凑是生态社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4) 尺度人性化是紧密结合上一点来说的。在一个富有人性化尺度的环境内, 各功能空间紧凑精悍而有机结合, 既恰如其分而又不铺陈夸张。

(二) 生态文化

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生态文化”?许多专家已经有了定义。余谋昌认为:“从狭义理解,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 生态伦理学, 生态经济学, 生态法学,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 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 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王如松认为:“人类社会的核心是人, 人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生态合理或不合理的文化, 推动社会的兴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简称生态文化, 涉及人的意识、观念、信仰、行为、组织、体制、法规以及其它各种有形式的文化。”“生态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弘扬的是文明的生态的价值观, “环境 (生态) 伦理”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在我国出现时间比较短, 建设的内容比较复杂, 将社区生态与社区文化结合建设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诸如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建设管理的制度水平不高。

(一) 社区居民缺乏生态价值观念

生态价值是指人类主体与生态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判断。老社区的居民认为自己的社区已有树木, 无须在搞什么生态绿化;新社区生态化和文化做的好一些, 由于他们的生态观念没有主动转变, 不积极交纳物业管理费, 导致物业管理落后, 结果是社区只有优美的生态环境, 却毫无文化内涵而言。

(二)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不理想

所谓人文环境, 包括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等诸多“软”方面的东西。因为一些城市社区居民来源复杂, 所以他们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总体水平不高。

(三)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特色不突出

我国社区从公共设施到绿化草坪, 从社区居民的文化意识到思想观念, 不论是“老”的社区, 还是“新”的社区, 无论是南方的社区, 还是北方的社区, 几乎都是千人一面, 雷同现象比比皆是。

(四)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社区的生态建设是“表”, 社区的文化建设才是“里”。只有表里如一, 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我国社区就“老”社区而言, 盲目跟风, 忽视自己文化特色的创建, 甚至在旧城改造中把一些很有特色的文物建筑也摧毁了;就“新”社区来说, 也是千篇一律。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是一个新事物, 也很不成熟, 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他们只收钱不做事情的现象时有发生, 更谈不上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上述问题的存在,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 主要是我国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 (下转27页) (上接6页) 事物, 有些人对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什么, 怎样建设, 知道得不多;就主观原因来说, 包括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内, 对于社区与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其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社区居民的人文素质不高, 这些都足以导致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

四、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应当指出, 社区生态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既包括社区的生态化建设, 更涵盖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所以, 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中, 我们必须要从各地实际出发, 按照党的文化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 建设既具有地域特色, 又具有时代先进性的社区生态文化。

第一, 态文化建设要致力培育植根于生态文化土壤和社区居民心灵的积极向上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 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将社区纳入到整个自然生态中去考虑, 树立“大生态”的观念。自然万物历经千秋万代, 业已形成严密有序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对此, 我们知之甚少, 任何对自然不必要的增加或减少, 都可能带来整个自然系统的紊乱乃至对人类本身的报复。

第三,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还要开展有自己社区特色的居民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第四,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中介的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 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中, 要结合社区特色,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

第六, 发挥多种优势,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文化观。首先, 发挥政策法律优势。政策是指导和规范社会有序进行的政府权威性指令。其次, 发挥文化优势。社区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一定区域的人文精神。再次, 发挥宣传教育优势。公众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与资源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意识的普及可以通过教育来完成。

第七, 倡导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的平等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应强调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的平等观, 包括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 既要求代内平等, 也要求代际平等。

综合起来说, 我国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结合社区的实际,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体的关系, 将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促进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结束语

社区是城乡居民的第一生活环境, 社区生态文化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重视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努力探寻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那么, 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实现全面健康、稳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社区居民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新型社区建设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整体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加大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 发挥社区自身优势, 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上下功夫, 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观,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生态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芸, 祝龙彪.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J], 1999, 21 (5) :18-19.

[3]玄峰, 刘彦.建设生态社区.建筑[J], 2005, (23) :118-119.

[4]程世丹.生态社区的理念及其实践.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J], 2004, 37 (3) :85-86.

3.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篇三

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是由政府主导的,作为当地主要文化资源供给主体的,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为目的,提供全方位文化产品和服务,基层性综合性文化阵地或组织。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的重要抓手,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文化惠民工程。

海州区社区文化中心现状

以加快建设连云港市城区“十五分钟文化圈”为目标,按照连云港市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标准,通过政府有效的投入、精心的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区文化服务体系和功能得到了质的提升。连云港市海州区100个社区文化中心标准化建设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建设已实现全覆盖,总面积计3.1万平方米,其中有10余家社区文化中心室内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建成社区图书阅览室74个、流动图书馆20余个,其中万册图书馆6个、社区文化小广场50余个、健身路径147套,为丰富和活跃城区83万社区居民“家门口”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做法

实施阵地建设基础工程,增强实效性。当地区委、区政府把解决社区文化中心以及社区办公用房当成构建和谐社区的一项迫切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办法,即“因地制宜抓新建、统筹兼顾抓改建、依据规划抓配套、部门支持抓援建、资金倾斜抓投入、整体推进抓场所”的“六抓工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地政府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新增社区文化中心用房1.8万平方米,并建成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的30个社区文化小广场。

实施共驻共建共享工程,增强合作性。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全区上下创新思路,通过辖区共建的形式,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小區物业公司建立共驻、共建、共享的管理模式,变单位资源为社区资源,变单位文化人才为社区文化人才。同时,发动辖区群众,自愿捐书捐物和购置演出服装等文化用品,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形成多赢的局面。全区社区文化中心室内平均面积由5年前的几十平方米增加到200余平方米,室外活动场所平均面积则达到800平方米,取得质的突破。

实施社区文化品牌工程,增强特色性。在社区文化中心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积极培育“文化品牌社区”,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和“成熟一个、扶植一个”的思路,引导各社区多年来倾心培育的民俗文化、邻里文化、关爱文化、廉政文化、“双拥”文化、家庭文化、科普文化、休闲文化等社区文化不断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方向发展,打造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全区的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路南街道立足2000平方米社区文化小广场,建设矛盾谈心区、图板宣传区、文化活动区、健身休闲区,打造法制文化特色社区;苍梧社区凭借人才多的优势,编印《苍梧人家》小报,开办社区宣传画廊、苍梧论坛、读书会,成立苍梧社区艺术团、气功站、乒乓球队、门球队、柔力球队等;艺北社区以“幸福美满家庭”为主题举办“全家福”摄影展,展现了社区居民“和谐、人文、绿色、美满”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蔷薇社区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科学健身理念深入人心,三百平米的乒乓球俱乐部人头攒动,凸现健身型社区特色;玉带社区建立腰鼓、太极扇、秧歌等多支社区文艺队伍,利用万册图书室、千平米活动广场、百平米乒乓球室、戏剧排练室、棋牌室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彰显休闲娱乐社区特色,玉带社区文艺骨干作词、作曲的《玉带社区之歌》构架社区和谐文化建设的新桥梁;星化社区整合文化资源,利用阅报栏、“楼道文化”画廊、社区书屋、棋牌室、温馨聊天室、多功能活动室,架起学习交流新桥梁,打造学习型社区,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社区;龙尾社区成立爱心助学协会、周末爱心学校、爱心家园,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公园社区推出“科普文化大篷车”,对社区居民流动宣传,较好地提升了群众的科学素养等,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品牌。

当前主要存在问题

经过前期调研摸底情况,全区100个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室内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建成社区图书阅览室74个、市图书馆分馆4个、社区文化小广场50余个,但是仍与省级建设标准有很大差距。一是从硬件设施上,大部分社区室内和室外面积达标,但存在为二室合用或三室合用的多功能室,非独立空间。部分社区由于办公用房面积有限,功能设置和基本服务不够到位,多功能室、中老年文体活动室、图书室、妇女儿童文体活动室、健身路径等配备不完善。如江化社区、文化社区、东山社区、万润社区、新桥社区等社区普遍存在面积小,房间少,设备少,文化氛围差,不能正常对外开放的,离创建标准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从软件配备上,部分社区标识牌,文化宣传橱窗(长廊)、免费开放时间表等配备不健全,缺乏专业千部及文化辅导员,文化干事均身兼多职,没有固定的专职专业人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如幸南、幸中、双龙、鼓楼、市东、站北、龙苑、盐河、蔷薇等社区软性指标较为欠缺,宣传文化氛围渲染不够。三是从活动开展上,社区组建文体社团,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文化志愿者举办社区文体活动,但普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上,居民对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文化中心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和活动开展不到位。

思考与建议

建议进一步整合社区宣传文化、图书阅读、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建设社区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按照面积、功能、服务三个标准要求,在现有资源功能完善和内容丰富上下功夫,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建。

强化社区文化服务功能。要不断推出便民化服务,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以清单式的方式,让社区群众自主参与、选择和决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项目设置、活动安排、内容取舍等,实行双向互动,尽可能做到“群众点菜、市场做菜、政府买菜”。要拓展服务对象,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和活动时段的调整,增强社区文化服务的针对性。

丰富社区文化服务内容。一方面,立足现有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小广场,组织好社区文化活动,在社区举办庆春节、中秋、“七一”、“十一”广场演出、“八一”军民联欢会、农民工夏季纳凉晚会等广场演出,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另外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社区文化中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创新与突破,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社区体育节、社区才艺展演、社区摄影展、市民课堂、居民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极大激发了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拓展社区文化服务对象。要积极引导各社区文化中心,通过对服务对象的细分和活动时段的调整,在继续吸引社区广大中老年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如“绿色阅读”读书会、假日课堂、青少年歌手大赛等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动项目,不断满足青少年求知求乐、成人成才的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部分社区外来农民工、外来人口较多的特点,开设农民工文艺演出、送电影进工地等文化活动,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他们不仅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而且成为社区文化成果的受益者。

加大各类文化资源的配送力度。发挥社区中心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加大市区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工青妇等领域的大文化资源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送的力度,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的孵化功能和辐射效应,整合辖区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共用。

提升文化隊伍服务水平。积极探索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途径,提高人员素质,建立广泛持久的人才支撑机制。要加强社区文化骨干培养,要扶持壮大社区文化团队,要建设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文化人才网络,建议出台海州区鼓励扶持社会文体团队发展的暂行办法,加大扶持力度。建议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中心的品位和档次。同时,为所有社区文化中心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指导员,引导群众开展自编、自导、自演的文体活动,使社区文化得到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让群众真正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人。

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保障基本经费来源。此外,建议省市文化部门出台有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扶持政策,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贴。

4.社区廉政文化建设 篇四

某镇某社区党总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广泛宣传,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七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载体,措施有力,做到“十到位”,全面推进,达到“十有”建设目标,不断开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做到“十到位”,完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体系。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及时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总支委员、社区老年党支部、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代表等为成员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二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组织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社区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是构建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三是工作计划到位。结合社区的实际,该社区制定了《滏阳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等相关内容。四是宣传力度到位。借助社区《滏阳社区简讯》、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小区楼幢外墙等现有阵地,悬挂廉政标语和横幅,张贴廉政警句格言。社区利用楼(院)墙面,精心设计制作长20米,高2米寓意深刻的廉政文化长廊。实时更新廉政建设工作动态、廉政文化作品、案件警示、廉政小故事、廉政杂谈等内容。在社区营造“人人崇廉,个个敬廉”的浓郁氛围。组织发放了一份倡廉书,倡导在社区形成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帐”、勤敲防腐“警示钟”的良好风气。先后开展“廉内助”、“五好家庭”、“学习型家庭”、“廉洁家庭”等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五是阵地建设到位。党总支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阅览室场所,开辟一块“廉政文化小书角”,向广大党员和居民开放,宣传廉政知识。开展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电化教育。每季度定期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在社区党员电教室观看反腐倡廉正反典型电教片。六是广泛结合到位。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移风易俗,追求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文化、科普、教育、书画摄影展、文化广场演出等活动,把健康的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七是结对帮扶到位。在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中,该社区注重与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双结双促”等活动相结合。组织协调社区特困家庭与在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方式,为困难群众送政策、送温暖帮扶活动。八是警示教育到位。党总支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廉政文化进社区“联席会”成员、各支部书记、支委及部份党员共55人前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学习场所。两名职务犯罪人员结合自身犯罪过程进行现身说法,用以案释纪、以案教化的形式,警示了社区的党员干部。九是群众监督到位。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对廉政文化进

社区的意见、建议。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了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坚持村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布社区经费的开支、劳动再就业、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困难群众低保金发放等情况。十是广泛参与到位。社区党总支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支部生活会、社区议事会相结合,让社区居民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参与者,提高了大家对社区的参与热情。强化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资源整合。

抓实三个结合,力争达到“十有”目标。抓实三个结合,建立健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一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社区通过报告、讲座、座谈、讨论等途径,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勤劳、节俭、清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教育和引导社区党员干部及居民群众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广大居民群众思想道德情操得到明显提升。二是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坚持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居民法制意识,不断健全完善《社区自治章程》、《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社区居民公约》等系列社区建设管理制度。三是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相结合。坚持倡导“团结友爱、与人为善、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使“和谐社区人人共享、社区和谐人人有责”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知行合一。建立健全了社区关怀、关爱、帮扶制度,既有力地提升了干群关系的亲和力,又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激情。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强阵地建设、结对帮扶、广泛参与、群众监督,突出实践特色,扎实推进了社区廉

5.狮子山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社区 篇五

狮子山社区位于凭祥镇南面,是凭祥市最主要的华侨聚居区,设有1个党总支部,2个党支部,有党员50名。近年来,狮子山社区党总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探索面向党员、面向干部、面向群众的反腐倡廉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多层面地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积极创作构建具有南国边疆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体系。

一、三举措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狮子山社区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抓廉政促和谐”的目标要求,社区党总支部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把廉政文化建设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担任,成员由党总支部委员、各支部书记组成,形成了以党总支部为龙头的领导带动作用,各党支部密切配合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二是制定具体的计划和职责制度,定职定责到每位领导小组成员,形成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有力的工作机制。三是搭建社区廉政文化宣传队伍,形成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廉洁清正深入社区居民群众的社会氛围。

二、完善文化建设平台,构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常态化机制 狮子山社区致力于建设文明、清廉的社区文化,一是社区“两委”干部带头廉洁从政。社区“两委“干部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通过学习《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注重以廉政修身,以党纪养性,加强了为民、便民服务的意识。近年来,组织开展禁毒帮教、“九九“敬老、慰问困难群众,抓好社区内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等为民办实事、办好事60多件,目前,社区风貌改造工作正在筹划当中。二是建立廉政文化宣传栏。通过在社区主干道拉挂廉政文化宣传标语、建立廉政文化宣传窗口、向群众发放廉政文化宣传资料,及时向居民群众传递多元化的廉政信息,营造浓烈的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氛围。三是制定实施方案。依托社区艺

术团这一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山歌、舞蹈、三句半等表演形式,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群众参与性较大的传统重大节日,向群众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拉进了廉政文化与群众的距离。将廉政文化融入进传统文化,使廉政教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

三、完善软硬件建设,构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动态化机制 一是把计生、廉租房、低保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将工作流程图在居务公开栏内张贴,简化办事程序,加大办事透明度,确保低保等社会保障工作在阳关下操作。二是把党务、居务工作制度化。社区群众民主决议重大事情,各项补贴公开发放,定期更新公开栏,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增加群众的知情率,提高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三是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廉政文化专题学习活动。定期播放反腐倡廉警示片及好党员好干部先进事迹宣传片,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四、发挥先进带动作用,构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典型宣传机制

社区在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中,充分挖掘群众活动的创新潜力,以点促面,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挖掘先进典型,总结新鲜经验,通过各种形式,既提高了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进一步树立了社区党员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廉政建设的理念,营造了社区浓厚的廉政氛围。

6.社区文化建设专题卷 篇六

材料1

近日,住在济南市黄台南路花园小区的居民反映,小区活动场地太少(活动场所少,问题)。楼长李阿姨住在花园小区四区,为人热心,退休后就当起了楼长,“小区活动场地少,很多人就只能闷在家里”。李阿姨说,他们有的时候只能去山东大学附近遛弯,“也有一些老人去周边的社区,那里有社区活动中心,大家都希望能在自己家门口有一个集中活动室”。

其他的居民纷纷表示:天气暖和的时候还能在路边坐坐,晒晒太阳,但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只能闷在家里,孩子工作挺忙,我们老人自己在家,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记者从一位居民口中得知,其实小区内有现成的文化活动中心,只是已经关门大半年了(有活动场所,但未使用,问题),平时都没有向居民开放过。在花园路西区三号楼西侧,有栋两层楼的文化站,“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的字样能清晰的看见,楼的对面还有几间平方,被设为多功能文化室。在彩色的宣传展板上,有对文化站功能的详细介绍,在最后明显注明“所有场地全部免费开放”、“对辖区所有群众开放”。

一位正在遛弯的大妈说,原来社区居委会也在这里办公,曾经开放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就只有社区活动的时候才开放,居委会搬走之后,基本上不开放了。透过门窗看到,文化站内空荡荡的,已经没有桌椅和图书等设施了(问题1)。

材料1是问题导向性的材料,着重对济南市的社区文化场所建设的角度对当前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进行概括。

材料2

某市民政局曾下文,明确要求市内各区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在2013年年底之前全部达到300平方米以上,而在南区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更是明确提出了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

然而,在社区场地、硬件逐渐配套升级的过程中,由于相应的“软”服务没有跟上,因此导致部分社区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闲置的情况。(软硬件不配套的问题。)在市北区某社区,占地2000多平方米、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康乐园,在成立一年来遇了点“冷”。

据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称,当时康乐园成立时,就在探索由各级政府出资,集“老年乐园”、“残疾人之家”、“儿童乐园”于一体,由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运作模式。“一年来,政府的资金到位了,给社会组织的房子有了,各种设施有了,但是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并没有相应的跟上(管理模式的问题)。”

某报记者曾选择在周一、周三、周五天气较好的时候来到这里,发现偌大的院子里虽然各种健身设施齐全,但是却并没有见到居民的影子。据一位一直在康乐园工作的社工说,现在人气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天气太冷,老人不愿意出门来活动(活动参与率低)。

该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将冷清的原因解读为“没有供暖”。“大概从去年9月份开始,随着天气越来越冷,老人们就不太愿意出门来活动了。我们引进的为老人刮痧、足疗的项目,因为天气冷也都纷纷关了门。今年我们将协调装上暖气,到时候情况会好很多。”而至于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的运作模式,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在探索阶段。“毕竟社会组织是义务服务。” 在成立之初,社区邀请到了老年人心理咨询、康复理疗训练室、以及维权等多个社会组织的加盟,但是,近一年来,活动开展次数屈指可数。据一位社会组织的负责人称,他们作为社会组织,都是非营利性质的,相当于义务劳动。“很多社区都邀请我们能够为他们服务,但是我们都有自己的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到社区开展太多的活动。一年开展两次,就很不错了。”并表示,现在各个社区的建设标准都不低,场地有,但是唯一缺的,就是能承接各种服务项目的团队(“软”服务没有跟上)。“说到底,还是缺乏专业的人才来对接居民需求和社区资源。”

在不少设施完备的社区,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并且购买了价值不菲的设施。然而却发现,这些咨询室门上常年挂着一把铁锁。一位心理咨询师表示,心理咨询师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对于社区来说,仅仅有场地设施是不够的,更需要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缺失问题)。“以普通的心理咨询为例,按照惯例,一般是一个小时的收费在300元到600元,但是我们在社区的服务,却全部是免费的。这也是专业心理咨询师不可能常年免费为居民服务的原因。”

此外,记者还发现,一些社区里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率也不高。一些社区里不少青少年活动中心都配有图书室、书画室、文体活动室、绿色网吧等。东城国际社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社区居委会能力有限,只能举办一些简单的活动。由于长期没有专人策划活动,活动中心难具吸引力,久而久之就冷清下来了。

而绝大部分青少年活动场所只是请一些离退休干部、志愿者,担任青少年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人员,活动中心缺少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受过专业培训、掌握青少年成长和活动规律的专业队伍。这样的情况导致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流于形式(问题的表现),最终演变成长期的“铁将军”把门。

材料2重点指出社区文化建设与硬件设施同步的“软”服务不到位的这一问题。其中涉及到社会组织管理的运作模式跟不上,以至于社区场所形同虚设,比如,青少年活动中心流于形式。

材料3

7月15日,某报记者在图书大厦六层靠墙的一排书架处看到,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坐在书架边的空当上,聚精会神地看书。记者了解得知,孩子家住华苑小区,一早就跟着奶奶来到书店蹭书看。这个孩子认为,这里的儿童读物画面非常清晰,图书种类也很多,虽然自己家附近也有社区图书室,但是书的种类远不如这里齐全。一旁,在两排书架中间,一名女士正捧着一本儿童读物,为自己两三岁的女儿讲解着。这名女士称,她家附近也有社区图书室,但没有适合两三岁孩子的读物。

书店没有椅子,还明文写着“请不要席地而坐”。而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很多社区已设图书室,全市的社区图书室已经有上百处,为什么孩子们还要舍近求远呢? 记者先后来到四个社区图书室,看到每个图书室里都是冷冷清清。在先进里社区的图书室,管理员告诉记者,来看书的居民以老年人为主,最近放暑假了,每天也会有两三个小学生来到图书室,但孩子们大都出出进进、打打闹闹,不会像书店里的孩子那样一坐就是半天。“书店里的书多啊,像我家孩子,有一次想到社区来找一本作文书,根本就找不到。”北岸华庭社区图书室的藏书涉及政治法律、医学保健、少儿读物等各种类别,但数量有限,目前仅有千余册。社区居委会主任称,图书室里的图书都是由文化部门不定期配送,已经一年多没有更新了(社区图书室问题的表现)。此外,不少社区图书室开放时间有限,上下午各开放两三个小时,早的下午4点半就关门,晚上、周六和周日都不开放。许多社区居民甚至不知道自己社区里有图书室。

材料3指出的是社区图书室图书类别少,数量有限,图书更新慢的问题,以至于社区居民舍近求远前往图书大厦阅读书籍。此外,不少图书室开放的时间有限,导致部分居民不知道社区里有图书室。

材料4

“武汉嘉园小区广场上,一群人正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却突然被从天而降的粪便泼了个满头满身。记者调查后得知,原来是楼上的住户不堪噪音的长期干扰,加上多次交涉无果,最终在23日晚采取此举泄愤。”《武汉晚报》上的新闻引发了各大媒体与民众的热议,同时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事实背后所隐藏的社会问题也引发了各方的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各社区市民的业余生活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而广场舞作为一种简单轻松而又有效的健身方式,受到了许多城市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妇女的欢迎。近几年来,广场舞风靡全国各大小城市,成为了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健身方式之一。但是随着跳舞人群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广场舞爱好者与反对广场舞者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地加剧与深化。一方面,跳舞的人认为这是在公共场合进行的活动,没有涉及到私人领域,其他人不能干涉她们的健身自由;另一方面,也有居民则抱怨广场舞噪音大,对自己的学习和休息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据统计,很多地方的相关部门每年收到的关于广场舞扰民的投诉不下百件,其中也不乏发生冲突的,这次的事件便是矛盾积蓄到了极点而造成的(社区活动开展缺乏专业管理,呈现扰民问题,问题要点5)。

材料4是对社区广场舞这一活动所引起的社区居民矛盾问题进行探讨,所呈现的是社区活动开展对于场所、时间等都缺乏统一专业管理这一问题。

材料5

近日,运河区南湖街道办事处在花园社区一改以往街道主办、社区承办的模式,变成了街道主办、居民“承办”。在这场名为“缤纷花园消夏歌会”的晚会上,社区干部们由原来的组织者变成了“龙套”,居民们自己组织自己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用一首首歌曲唱出了对幸福生活的赞美。辖区居民、年逾七旬的尹爷爷在观众的叫好声中两次返场,一口气连唱三首歌曲,赢得了阵阵喝彩;有的观众按捺不住,主动前往后台要求表演节目;主持人的报幕词在现场一次又一次修改,节目单越变越长,原定一个小时的晚会,被居民们热情地延长到了两个多小时。在小区里居住的大和庄村民和附近小区的居民们纷纷前来观看演出,台上深情演唱,台下鼓掌叫好,整个小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据了解,为全面加强运河区的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区,打造幸福运河,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运河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一场以“和谐运河•幸福家园”为主题的社区文化艺术节活动。此次文化艺术节时间跨度大,从6月1日一直持续至9月10日,为期整整100天。活动目的是为了大力弘扬“运河精神”,大力加强“文化运河”建设,凝练文化之魂,倡导文明新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饯行“孝敬、合作、诚信、责任、奉献、创新”六大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运河区“文化建设年”和“敬老养老年”建设,在全区范围内营造欢乐、祥和、文明、安定的良好社会氛围(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方式1,措施范畴)。

材料5是对运河区社区文化建设所开展的积极活动进行概述,能够结合本社区文化建设,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氛围。

材料6

S市东区一处500多米长的墙,成为辽宁最长的文化墙。12个社区的居民和美术专业的志愿者一道构思,在墙壁上作画,以展现出和谐邻里、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主题。

一位23岁的年轻人在“社区文化墙”上,画了一个快没气的足球。他作画的寓意是,别泄气,就一定能踢出去。这位年轻人还在一旁标注: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希望能够激励同龄人奋发图强。

从这一张轻松而诙谐的小画上,就可以看出,作者把文化墙当成一处心灵寄托之所。而小画温和地传递出一种感染力,匆匆而过的行人可以自然会意,也许能有所触动。在恢弘的高楼大厦下,在都市的人潮人海与喧嚣浮躁中,作者的沉静和外人的思考,都是弥足珍贵的。

“社区文化墙”作为一种文化创新模式,容易使人联想起社区常见的黑板报,两者有所同亦有所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文化墙由群众自主创意,自由创作而成。而且,参与者老少皆宜,自取其乐,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在上面刷上两笔,画得不好还可以重画。

在S市,还有很多文化墙正在建设之中。文化墙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进行创新。可能需要更多的主题,表现出S市百姓的自豪感,以及S市的历史、文化等魄力;可能还需要一些热闹的场所作画,比如地铁站、公园,让群众文化真正占领城市;可能还需要一些更加时尚大胆的创意(社区文化墙形式的创新,体现城市魄力,拓宽场所,加入创意,措施范畴),就需要征集和比拼,以便让人过目不忘叹为观止。

材料6所关注的是社区文化创新模式——社区文化墙。体现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凸显特色、创新方式。

材料7

主持人:社区文化对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采访时发现,S市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途径,实行社区专职文体辅导员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看到S市的社区文化非常丰富,这与它良好的社区文化基础有关吧?当时是如何想到设立社区专职文体辅导员的? S市宣传部长:S市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市民文化素质比较高,文化需求也高,所以我们为市民建设了很多文化活动场馆。但我们意识到,光有场馆是不够的,需要专人负责组织、服务等工作和大量的爱好者参与,才能把社区文化这潭水给搅活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撤点并校,农村教师相对富余,而且这些教师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爱岗敬业,为此,不如把富余的农村教师派到社区,专职做社区文体辅导员(专人负责的思路,“社区文体辅导员”)。当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社区专职文体辅导员选聘制度。

记者:农村教师到社区里从事文体辅导,也算“半路出家”,如何让他们尽快转换角色? S市宣传部长:我们对文体辅导员实行了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带领辅导员们实地参观各个社区,了解全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和薄弱环节;举办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与策划”等讲座;邀请学校、文化馆的艺术教师,对辅导员进行舞蹈、戏曲、书画等专业艺术轮训等岗前强化训练,为辅导员们转换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记者:经过4年的建设,社区专职文体辅导员的运转机制已经比较成熟了,它给S市带来了什么样的成效呢? S市宣传部长:记得在一个电视栏目上有人说:“希望未来中国人民在物质上越来越富裕,精神上也越来越富裕。” 我们抓住了社区建设的关键点。居民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文化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社区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投入相对容易,而人才的因素是最大瓶颈。社区专职文体辅导员制度则解决了社区文化建设中人才匮乏的问题,为社区文化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记者:或许有的人会说:“我们没有文体辅导员,但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也搞得很好。”您认可吗?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如何? S市宣传部长:目前许多城市的社区文体活动,都处于市民自发组织的状态,如目前热门的广场舞,多是一些热爱文体活动的人牵头带动一批人参与,其开展活动的活跃程度和水平具有不确定性。

由此看来,在组织文体活动方面,政府的推动还是最为有效的办法。我们主要是从筹措资金、制定辅导员的年度工作计划,到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政府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今后如果政府能够借助文体辅导员之手,引导更多的市民参与文体活动,从而让市民尝到甜头,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支持社区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文体活动,社区文化就会越来越红火。

记者:如果说要继续扩大文体辅导员队伍,您在这方面能给予一些建议吗? S市宣传部长:社区里有很多离退休老同志,是社区文体活动的主力之一。老同志们大多是热心于公共事业的,也希望继续发挥余热。聘请离退休老同志做顾问,可以成为文体辅导员制度的有益补充(人力资源方面的探讨),并且支出较少,可谓花小钱办大事。材料7通过访问S市宣传部长,对该市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凸显的社区文体辅导员这一管理制度进行探讨,充分发挥富余的农村老师、离退休干部等人力资源,进一步深化社区文化建设。

材料8

截止日前,上海已建成203家标准化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000余个居(村)民综合文化活动室,基本完成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全覆盖。

“上海一直在探索综合性的公共文化设施到底怎么用得更好。” 某社区居委会委员长表示,通过市民文化节,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既有了规范化、体制化的引导,也感受到了更多内容方面的压力(市民文化节活动,拓宽社区文化建设渠道)。在办节机制上,市民文化节打破了以往政府主办文化活动的格局,架起连通各类文化活动实施主体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桥梁。上海广发“英雄帖”,倡导社会力量办市民文化节,依托项目申办、活动赞助、社会招标、政府购买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区县、企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自发参与、自主操办,这在全国也属首创之举。

市民文化节实质上也是在进一步搭建公共文化资源沟通共享的平台。上海的这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无论是数量、建筑还是内部设施的水平,都是全国领先的。通过市民文化节,让节目与舞台之间的牵手更简单、便捷。很多单位都很积极,比如上海很多学生艺术团体,就非常希望有机会进入社区参与文化活动。

除了柔性引导,还有刚性约束——上海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规范发展提供了法律的“护身符”(法律层次的措施)。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1月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并于今年4月正式实施。《规定》明确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保障制度,明确了社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置要求、服务内容和开放使用要求乃至执法监督机制等(法律层面措施的表现),甚至具体到规定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向公众开放服务的面积应当不低于使用面积的90%,居(村)民综合文化活动室应当不低于95%,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每周累计开放时间不少于56个小时等。

材料8是对上海社区文化建设的经验进行探讨,通过市民文化节的活动,提供法律“护身符”,不断规范与发展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已经是我国基层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对我国社区文化建设所存问题进行概括,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法。(100分)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语言规范、不超过5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是一道复合型对策题,所考察的是应试者信息归纳整合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要求在总结材料所涉及到社区文化建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作答时,需注意:首先,答题层次涵盖两个方面,即对问题的总结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在答题篇幅上,这两个方面应对等。结合材料来看,对于问题的总结,主要从材料1—4中提炼。其次,问题总结与对策概述应呈现前后呼应的形式,对策需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拓展提出。在答题层次上,可呈现思想认识、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管理、人才建设等行政逻辑关系。同时,也可结合材料,从“软件”与“硬件”这两个层次进行整合。

7.如何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篇七

一、树立科学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

明代王守仁曾说:“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 行是知之成”。意思是说, 以知为行, 知决定行。如此, 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这个问题上, 科学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就是社区文化建设实施的指导思想, 在科学的理念指导下去行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科学理念指导下进行的社区文化建设思想准备和思想宣传活动是社区文化建设行为的开始, 符合社区文化建设科学理念要求的行为是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理念得以实施的过程。因此, 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必须理念先行, 首先树立科学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

1. 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以人为本”是将社区群众置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地位, 尊重其个体自主选择文化活动和自我发展的权利, 把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唯有如此, 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建设理念, 并在其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社区文化建设。

2. 树立发展先进文化的理念

有些地方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时, 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略有偏差, 导致不管社区群众无节制、无高雅追求地开展文化活动, 甚至有些低级、庸俗的文化活动, 造成腐朽文化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在社区传播、泛滥, 严重腐蚀了社区群众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些腐朽文化包括官本位思想、享乐主义、低级、庸俗的思想和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等, 虽然其取悦了社区群众, 迎合了社区群众的口味, 但是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积极向上、科学高尚的社区文化建设。对此, 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发展先进文化, 以科学、先进的文化鼓舞、引导社区群众, 弘扬先进文化, 唱响时代新声。

3. 树立创新理念, 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因此,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树立社区文化的创新理念。社区文化的创新是社区文化能否与时俱进、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保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否则, 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只会使社区文化脱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社区群众, 以致被群众所厌倦, 进而失去了社区文化丰富社区群众精神生活、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因此,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理念, 在文化内容、形式及其载体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以丰富和发展社区文化, 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这样也加强了社区文化同群众的联系, 使其真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可以丰富、发展、创新社区文化, 反过来, 社区文化又为社区群众服务, 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文化需求。

二、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配置、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

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应一改以往单纯由政府出资、管理混乱的局面。应全面整合现有社区文化资源, 并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社区文化资源。还要保证这些文化资源向群众开放, 真正做到社区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还可以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 使社区文化可持续发展, 以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此外, 尝试文化馆带头开展内容丰富、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 当然政府要为此加大投入, 通过建设文化广场、举办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和文艺演出, 丰富社区群文化生活。

三、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

健全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硬件保障。因此,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 应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 比如, 完善社区活动室, 建设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 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这些文化体育设施场所便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四、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工作者, 提高社区文化工作者的文化素养, 发展壮大社区文化建设队伍, 是发展社区文化的根本保证。为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要, 建设并有效利用群众文化活动场所, 已不再专属群众文化部门去做, 文化场所、设施齐全, 各种文化活动异彩纷呈。这些需要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参与, 否则社区文化建设就会失去群众基础, 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便无法丰富、发展。因此, 我们要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找准其文化地位和充分发挥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以适应社区文化的发展。只有这样, 才能使社区文化建设基础牢固, 充分发挥文化队伍和社区群众的文化建设潜力, 使社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五、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的管理体制

社区文化建设涉及面极广, 因此, 我们要完善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文化行政部门是社区文化的主管单位, 在社区内可建立由其领导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文化工作协会, 负责组织各种社区文化活动。在管理体制上, 要建立市区政府、街道、居委会乃至家庭层次的社区文化基础设施, 开展各种形式的社区文化活动, 各社区交流沟通, 以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整体文化网络。此外, 还要健全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体制, 形成各方共建社区文化的文化建设机制, 从而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高效化。

六、传承并发展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历经数朝, 多次民族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 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创新发展, 让炎黄子孙一致有着自己的精神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笃厚、谦逊、高尚的价值取向, 为华祖国赫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因此, 我们应该传承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使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取其精华, 去其槽粕, 不断创新。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要以和谐为主题, 构建和谐社区, 就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 还要使其与时俱进, 保持文化的先进性, 在建设社区文化时,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还可以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促进数去群众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8.加快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会的和谐,凝聚于文化的和谐。和谐的社区,离不开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服务社区建设管理、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既要加强社区环境、综合治理、社区管理制度和机构建设,更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那么要加快社区文化建设,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呢?

一、转变观念、充分重视社区文化建设事业

(一)必须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发展社区文化是为了丰富社区人的文化生活,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居民的文化层次,指导群众的文化选择。因此,发展社区文化首先要转变观念,跳出狭义的小文化,进入开阔的大文化,包括科、教、文、卫、体,包括生活方式、精神状态、文化素质等。同时,要认识到发展社区文化对于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以全新的理念、全景的视角,全面扎实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三)要转变简单化、单一化的思想行为,不能认为搞社区文化就是搞一两间棋牌室、配置一些健身器材,或者逢年过节搞一点活动就行了。

(四)要改变频繁地搞一些没有针对性的活动,表面热热闹闹,实际缺乏参与,走走形式而已的现状,把社区文化建设当作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来推进,深入调查,循序渐进,适应社情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制订针对性、长期性的规划,保持社区文化建设持续性发展。

二、以人为本,切实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具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具有文化专业的一技之长、热心于社区文化的骨干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社区文化管理专业干部、骨干力量较为缺乏,严重地制约了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和水平的提高。抓好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由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委员会,建章立制,明确职责,经常性地开展工作,指导协调社区宣传、文化、教育、科普、体育、娱乐等文化工作,有利于将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统一调配,统筹安排,集体使用,形成“同台大合唱”,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

(二)巩固壮大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团体,比如合唱团、越剧团、乐队等队伍经常给予他们指导,给他们提供展示的舞台,使这些文化活动团体不断壮大长盛不衰。并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社区内的单位、学校、居民等文化潜力,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上、物质上予以鼓励,注重对文化骨干队伍地培养,制定出培养计划抓好抓实,提高文化骨干队伍的素质,并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科学发展,努力探索社区文化建设的新路子

在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党政工团居民系统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各司其责,共同推进社区文化的建设。

(一)在文化内容上,力求丰富多彩。社区文化建设涉及到民主法制建设、道德建设、文化艺术发展等多个层面。内容可以是居民文化、也可以是企业文化;可以是文体活动,也可以是科普法制教育;可以是传统民族的,也可以是现代的。

(二)在文化形式上,不拘一格。通过宣传橱窗、书报栏、广场文化活动、居民家庭才艺展示、有奖征文、体育比赛、趣味体育竞赛、科普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等专家讲座等等,使健康积极的文化活动走进单位、走进小区、走进楼栋、走进家庭,使社区职工居民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等活动,使居民逐步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

(三)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处理好一般与特色的关系。以一般为基础,创特色文化。比如社区开展的广场文化活动、消夏晚会、电影晚会、居民学校等特色文化,要长期坚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成果;加强单位与单位,社区与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展好区域文化,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提升社区文化的内涵和水准。

四、加大政策支持,扎实推进社区文化

目前,社区普遍存在文化设施配置老化、陈旧、居民活动室少的现象,原有文化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社区内主业单位大都拥有一定的文化场馆,在现行体制下都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共享。另外,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不足。存在活动经费缺乏,投入渠道单一。要改变这一现状:

(一)要夯实设施基础。本着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原则,通过新建、改建、修建、置换等多种手段,着力抓好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在老小区,开展广泛调查摸底工作,发掘空闲地和闲置房,能建就建,能修就修,能换就换,尽可能地为群众文体活动提供便利的文体活动场所;在已建成的新住宅区,要充分利用,全力争取配套设施,发展群众文体活动;对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的住宅区,相关单位要主动介入,有关部门要严格把关,将基层文化配套设施的数量、质量作为整个工程最后验审重要内容。

(二)夯实物质基础。上级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多渠道投入基层文化建设机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每年为居民核拨一定文化活动费用的机制。同时参加上级部门重大活动时,多使用奖励、资助、补助形式,对获得区级以上的先进单位、文化精品实施奖励,对社区重要活动进行补助。

9.社区文化中心建设 篇九

江苏省江都市大桥成人教育中心校吴晓仕

江都市大桥镇地处沿江开发区,是江都市城市副中心,现辖13个社区、43个村,计15万人口。随着大量农村人口涌入集镇、社会流动人口增加,集镇化进程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时,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各项制度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居民与所在社区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社区是什么?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一个基层单位,同时是城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居民群众生活、学习、参与城市管理,享受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实现养老、社会保障、医疗保健、终身教育等各种切身利益的最基层的管理组织。

如今,人们对社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不仅关注社区的发展,参与社区的活动,而且对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居住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要求。推动社区建设,拓展社区服务,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广大城市居民的迫切要求。社区必须通过不断完善功能来满足和实现更广大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

特别是城市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生活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需要在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文化娱乐活动,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享受各种文化服务。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享受到切身的文化利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繁荣基层文化生活,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社区文化建设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建设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社区文化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开展社区文化的各项制度,制定出社区文化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加大对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财政支持,加强对社区文化的指导,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整体协调。把社区文化建设切实纳入城市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整个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为居民就近、方便、有选择地参加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

二是要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文化活动设施。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并且要继续加大新的文化活动设施的建设力度,调配社区内的单位内部及其他文化设施对社区居民开放,实现区域文化资源共享,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为此,大桥镇组建了舞蹈协会、太极拳协会、钓鱼协会、花卉协会、书画协会等,吸收社区内人员参加。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基本阵地,是保证社区文化活动经常化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发挥它们在社区文化工作中的作用。大桥镇现有两个灯光广场,虽然不大,但吸引了社区人在此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舞影蹁跹,煞是好看。

三是要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一支思想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骨干队伍。加大对社区文化基本队伍的培养,发现和培养一批思想品质好、组织能力强、善于联系群众、热心社区工作的文艺人才,逐步形成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相结合的社区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并有计划地对社区文化骨干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辐射效应,带动社区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吸引具有较高学历和文化艺术人才深入到基层工作,对现有文化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逐步优化文化工作者队伍结构,形成一批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社区文化工作队伍。

10.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建设社区文化,我针对柳各庄社区文化建设的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如下:

1、街道办事处对社区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引导社区建立了文化文艺团队,健全了社区文化的工作机制。经常地组织开展系列文体活动,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

2、社区文化设施相对全面,社区设立有健身广场,多种健身器材为居民日常锻炼提供保障。配备有社区宣传栏,经常性的更换张贴一些文体、科技、实事、常识、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宣传展板,宣传画等,提高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丰富我社区居民知识,为推动社区的文体活动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

3、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例如东北大秧歌进村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陶

治情操,增加社区组织亲和力的有效载体,社区充分利用文体活动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区居民的素质,促进了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社区文体活动场所、设施严重不足,档次较低。

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辖区内社区办公、文体活动用房建设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有相当一部分的社区用房(包括社区办公、服务和居民文体活动等场所)面积低于应有的基本要求。

2、部分文化活动不知如何开展。

3、社区文体设施缺乏监督、落实机制。

4、社区文化人力资源整合利用不够,尤其是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5、社区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人员等问题都无法可依,工作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三、为繁荣社区文化建设的建议和措施。

1、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可进行资源整合、资源共享;

2、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可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五种人”进行带头开展。

3、社区文化应实行动态管理。有些社区文化有松劲现象,实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调动各社区的积极性。

4、当前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群众业余文艺演出队发挥了很大作用,而且这些队伍的数量庞大。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今后应将对这些业余文艺演出团队的辅导与培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水平。

11.浅析我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篇十一

关键词:社区文化;社区建设

社区是指聚居于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现代城市的一种新型的人群结合方式。而社区的发展,既能保证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又能作为统一的精神导向推进党的精神理念,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在政府及社区工作者们轰轰烈烈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时,一些社区文化建设上的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秉持用问题引发思考,用思考解决问题的精神,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社区文化现状调查,共涉及来自90多个城市共466个随机抽取的对象,期待能以实际数据引发务实思考,为更进一步地建设社区文化作出贡献。

1. 居民邻里交往情况现状及因素分析

首先,在调查中暴露出来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是邻里交往较少,同社区的人们仍然没有突破“小家”融入“大家”——有超过30%的居民每周与邻居交往的时间小于39分钟;有超过50%的居民在本单元楼内认识不足10%的邻居,这些数据较为充分地说明了被调查居民之间的关系过于疏远,难以形成足够的向心力、凝聚力。为进一步探究此现象的内在因素,本调查又对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即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

1.1 工作压力对邻里交往的影响

对于工作压力可能造成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工作压力越大,居民所经受压抑、焦虑等潜在心理因素的可能越大,因而会对居民邻里交往产生影响。然而数据显示,在认为自己压力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小于30分钟的有43.81%,而这一数字在认为自己压力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27.91%、25.7%、38.39%和38.1%;同理,在认为自己压力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每周与邻居交往时间多于1.5小时的有35.24%,而这一数字在认为自己压力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31.4%、32.96%、35.19%和35.17%——并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即使居民的工作压力逐渐减轻,被调查居民们也不会与邻居交流更多。由此可见,工作压力本身并不能带来被调查居民对邻里交往时间的减少。

1.2 经济负担对居民交往时间的影响

本调查中,以居民自身对自己经济负担的直观判定反映其受到的经济负担的大小,数据体现,在认为自己经济负担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有41.23%的居民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小于30分钟,这一数据在认为自己负担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28.09%、27.74%、30.65%和41.3%,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同理,在认为自己经济负担很重的被调查居民中,有35.09%的居民每周与邻居的交往时间超过1.5小时,这一数据在认为自己负担较重、一般、较轻和很轻的居民中分别为32.58%、35.48%、25.81%和36.96%,同样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即使被调查居民的经济负担减轻,被调查居民们也不会与邻居交流更多。由此可见,经济负担也不是影响居民之间交流时间减少的因素。

2. 居民交流现状深层原因分析

经过上述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在调查的两种因素中,工作压力和经济负担并没有对被调查居民每周与邻居交流的时间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此结果虽然有些出乎意料,但如果结合中国社区文化发展现状与居民社区文化心理再来重新审视,这个结果又在情理之中。

2.1 工作压力因素深层分析

工作压力确实可能导致加班工作、占用假期等情况而迫使居民缩减个人的休闲娱乐时间,进而降低了居民与邻居交往的可能性。但同时,工作上的压力也会导致居民有较大向身边邻居、朋友等寻求心理上的同情、理解与安慰的可能性,尤其当社会普遍进入新世纪充满竞争、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时,这一物质发展所带来的工作压力也是普遍性的本调查中居民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很重或较重的人数达到了40.98%,是认为自己工作压力较轻或很轻的人数——20.6%的近两倍。因此,同样有工作压力的邻居在交往时更易体会到邻居之间工作压力上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助于减轻工作带来的压力,最终则可能会带来居民与邻居交往时间的提高——如同美国戒嗜酒者互诫协会(AA)正是通过让希望戒酒的人们获得在一个集体中的归属感而帮助其实现戒酒的目标。由此可见,由于工作压力带来对居民交流时间的影响十分复杂、其对交流时间的贡献有积极有消极,才因此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2 经济负担因素深层分析

针对经济负担因素,须要注意的是,中国社区内居民交流的主要方式一般不需要大量开销,如广场舞、下棋等,而当进行较为正式的活动,如演出、讲座等,我国社区工作者们则一直致力于“由居民直接参与,既是表演者也是观看者”的工作理念,鼓励退休文艺老干部等积极参与活动,既调动了居民积极性,又为居民减少了因参加社区活动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因此,正是归功于中国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理念,居民的经济负担与其邻居的交流时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3. 社区活动现状分析

除日常邻里交流之外,居民另一种交流方式就是由社区工作者或政府开办的社区活动站、文艺活动、讲座、志愿活动等。这些活动的积极意义在于其融合促进居民交流、满足居民文化需求、教导居民精神内涵等多种社区文化功能为一体,可以有效获得群众支持拥护,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为了解如今社区活动建设现状,本调查探究了社区活动站和文化活动两方面社区活动,并提出相应的分析与意见。

3.1 社区活动硬件——活动站现状分析

社区专有的固定活动场所对于建设社区文化有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它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活动场所,保证了开办社区活动的硬件设施质量。这一方面表明了政府对于建设社区文化的决心,使居民受到精神感召;另一方面也为社区活动提供了号召力和影响力,保证了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的社区活动足够正式,满足群众,特别是退休文艺干部的需求,极大调动社会积极性。然而,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有46.78%的被调查居民所在社区中没有固定活动站,而在社区有活动站的居民中,也有38.19%的居民从未使用过这些社区活动站。这既体现了政府在社区文化上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也反映了居民并没有认识到活动站的有益之处,参与积极性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政府部门认识到建设社区活动站的重要性,同时也需要社区工作者做好社区宣传,以软件活动带动硬件参与度,从而更好地让居民通过社区活动站融入到社区的大家庭中。

3.2 社区文化软件——文化活动现状分析

在努力保证社区硬件的质量数量的同时,社区工作者们同时也应该关注如何建设好社区软件——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丰富开展可极大程度上提高社区居民文艺活动参与、鉴赏能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开展公共精神宣传、落实党的精神指导方针,更好的实现社区的教育作用。数据显示,所在社区中有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居民中有52.02%的人在参加了社区活动后甚至走出社区,参加社会的一些文明志愿活动,而这一数据在所在社区没有开展过精神文明活动的居民中仅为21.49%,由此体现出社区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受调查居民中,有51.29%的居民所在社区并没有开展任何精神文明活动,这显然是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一大桎梧。对此,社区工作者们应重视其社区精神文明活动之于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充足恰当的活动与。当然,社区工作者们同时也应保证这些活动有明确的意义,而非单纯为活动而活动。真正让社区文化软件与硬件互相结合,让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顺利进行,为建设和谐积极的社会文化作出贡献。

4. 结论

此次调查粗浅探究了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并分析了居民邻里交流与社区文化活动两方面建设情况。一方面,本调查探究排除了工作压力与经济负担对邻里交流造成的影响,明确了日后研究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本调查研究了社区活动的建设情况,包括社区活动站以及文艺活动,明确其建设意义: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鉴赏水平与培养居民公共精神。同时也对此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包括:增强社区活动丰富性、增强社区精神文明宣传以及政府加大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等。最终达到建设和谐社区文化、推动我国实现中国梦、增强未来国家综合国力的伟大进程。

上一篇:全省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材料下一篇:中西谚语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