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2024-08-16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精选5篇)

1.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篇一

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服务规范(试行)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工作组

2003年3月制订 2006年8月第一次修订 2009年7月第二次修订

1.总则

1.1 本规范依据《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体系管理条例》制定,是中国科学院 文献传递工作的标准性规范文件。参加该服务体系的成员馆应按照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提供服 务。

1.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规范》的修订权、解释权归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学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工作组。

2.文献传递服务内容

2.1 本馆馆藏:各成员馆应提供对本馆收藏的各种载体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图书(章节)、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标准等文献的查询与传递。

2.2 中科院所属图书馆馆藏:各成员馆有责任将本馆不能满足的文献传递申请转发到中科院 所属其他文献入藏馆进行传递。

2.3 第三方图书馆文献:承担委托代理服务的成员馆应按照本馆注册的代理服务范围提供文 献查询与传递服务。

2.4 学位论文与特种文献:中科院各研究所的学位论文、馆藏古籍、缩微品、视听资料等 文献是否提供传递服务,由各成员馆根据有关版权规定和本馆规定决定是否提供。

3.文献传递服务方式

3.1 自助服务:个人(课题组)用户成为注册用户后,可自助通过个人(课题组)帐号登录 服务系统请求文献传递服务、接收文献。

3.2 代理服务:个人(课题组)用户无论是否经过注册,均可将文献请求通过电子邮件等方 式提交给本单位图书馆馆际互借员,由馆际互借员认证后统一提供文献查询、接收/转发文 献等服务。

3.3 服务方式的选取:自助或代理服务方式的选择应充分尊重个人(课题组)用户的意愿。

4.用户注册/开通服务

4.1 制定本所用户注册办法:中科院文献传递服务目前的服务对象限定为院内读者。各成员 馆应遵循方便用户的原则,根据本所具体情况,制订本馆个人(课题组)用户注册办法。4.2 公告本所用户注册方法:利用本所图书馆主页、告示栏、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本所用户 公告注册方法。

4.3 审批用户注册申请:接到本所(馆)用户的注册请求后应在2小时之内完成其用户的身 份认证、核对注册信息及审批。

4.3.1 非网上注册申请审批:完成身份认证及注册审批后,馆际互借员在“文献传递管理 系统-读者管理”中为其“添加读者”。

4.3.2 网上注册审批: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读者管理-处理读者注册” 中进行身份认证、核对注册信息及审批。拒绝注册时需准确选取或注明拒绝原因。

4.4 建立预付款账户:批准用户注册的同时通知用户交纳予付款,为其在“文献传递管理系 统-读者财务管理”中建立预付款账户。

4.5 开通服务:预付款账户建立之后,其文献传递读者系统登录帐号生效。应及时通知用户服务开通,4.6 用户离所:个人用户离所前,检查其登录帐号申请是否完成处理并办理预付款退款、删 除个人登录帐号、财务帐号的操作。

5.文献传递提供服务流程

5.1 除新建研究所因不具备文献资源而无法提供服务以外,成员馆均应开通利用服务和提供服务的双向服务。

5.2 接收服务请求:各成员馆应打开“事务邮件提醒”功能,每日及时接收文献传递服务申请单并及时进行处理。

5.2.1 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分馆、特色分馆:每日至少在上、下午各接收服务系统请求2 次并在当日进行处理。

5.2.2 研究所成员馆:每日至少在上、下午各接收、完成处理请求1次,并在当日进行处理。5.2.3 服务催办:对于未及时处理的服务请求,服务中心将适时发送“催办通知”,各成员 馆应在接到“催办通知”后4小时之内完成处理。

5.3 打印用户申请单:必要时可打印用户申请单,以方便提取文献。

5.4 确认本馆馆藏:检查用户申请单的内容,检索相关目录,确认本馆是否有馆藏。5.5 转发提交申请:对本馆因各种原因不能提供的普通请求,在接到申请4小时内完成向院内其他馆藏馆转发申请,获取文献后及时提供给用户。在转发申请单过程中,应首先向系统内有馆藏的成员馆转发,若系统内其他成员馆也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时,可根据读者提交请求时对委托代理服务条款的接受与否,选择向系统内委托代理馆转发此请求:如果申请单的委托代查条款显示”同意”,可以将申请单转发到委托服务代理馆,有代理馆通过系统外第三方机构获取文献。如果申请单的委托代查条款显示”不同意”,则不得将申请单转发到委托代理馆,并进行申请单拒绝处理,结束此申请单的查询。

5.6委托代查请求:确认本馆不能满足用户所需文献后,在1个工作日内按用户要求的查询范围完成委托请求的查询与发送请求。收到文献后及时传递给用户。5.7 提取文献:按照用户申请单提取文献并记录文献提取状态。

5.8 更正文献源信息:对于用户申请单提供的有误、不详文献出处,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 必要的更正或补充,需要时与用户进行沟通。

5.9 扫描/复印文献:按照用户申请单请求的文献传递方式进行文献的扫描或复印。5.9.1 传递的文献内容应保证完整,字迹清晰,页面干净。若有质量问题,文献提供馆应免费再次提供该项服务。

5.9.2 国科图总馆、分馆、特色分馆应对扫描/复印件进行修改,按用户要求的文件格式发 送。研究所成员馆应根据本馆情况,尽力保证扫描/复印文献的质量。

5.10 传递文献:按照用户申请单请求的文献传递方式传递文献,因设备故障等原因需要变 更传递方式时应及时与用户沟通。文献发出后如发现文献被退回应做出重发或联系用户等处 理。

5.11 完成请求处理:文献成功发送之后及时进行“完成请求处理”操作。

5.11.1 进行“完成请求处理”操作之前须核对用户申请单文献页码、实际页数、费用,并 按实际发生费用进行“修改确定”。

5.11.2 准确选择“处理状态”进行完成请求处理。处理为“其他”时应简要注明原因。5.11.3 “完成请求”操作有误时,请及时进入“请求单查询”进行“回退”操作,修正处 理结果。

6.成员馆用户服务流程

6.1 公告服务细则:利用图书馆主页、告示栏、电子邮件等形式公告本单位集中服务(代理 服务)的方式和有关服务细则,包括提交请求方式、费用、服务周期、版权等。

6.2 接收服务请求:每天上下午至少各1次接收本单位用户以email、代理服务请求单等方 式提交的服务申请并在当日进行处理。必要时与用户沟通确认所提交的请求并说明费用、服 务周期等。

6.3 检索本馆馆藏目录:确认用户所需文献在本馆的馆藏情况。

6.4 确定文献入藏地:对因各种原因本馆馆藏无法提供的文献,应在当日利用联合目录等检 索工具确定馆藏地并向外馆转发提交请求。

6.5 更正文献源信息:对于用户提供的有误、不详文献出处,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必要的 更正或补充,以保证准确提交服务请求、获取文献。

6.6 选择出借馆发送请求:原则上优先选择中科院文献传递服务系统成员馆发送请求,需 要选择院外图书馆时,应综合考虑费用、传递速度、满足率、传递方式、服务质量等因素,保证为用户经济、快速、优质的提供文献。

6.7 接收/转发文献:注意查询提供馆的服务状态,及时接收提供馆发送的文献并在第一时 间转发给本单位用户。提交请求时,可将最终用户作为文献收件人提供给文献发送馆。6.8 服务查询/咨询:接受用户的各种服务咨询、查询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必要时,应 及时与出借馆或文献传递服务中心取得联系。

6.9 服务费用结算:按照文献传递管理系统的“结算功能”与本单位用户进行结算,并以以结算单等方式通知用户。

6.10服务统计:定期对服务情况与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统计,为服务调整与资源建设提供依据。及时汇总并反馈用户意见与建议。

7.文献传递服务周期

7.1 服务周期的计算:以用户申请单的请求时间起计算,国家法定的节假日顺延,不计算在 服务周期之内。

7.2 服务周期:国家科学图书馆总、分馆、特色分馆应严格遵守以下服务承诺; 7.2.1 本馆电子文献:4小时(工作小时)内发送。7.2.2 本馆印本文献:1个工作日内发送。

7.2.3 中科院成员馆电子、印本文献:1-2个工作日发送(特指本馆无法满足,转发到系统内其他成员馆获得的文献)。

7.2.4 国内第三方图书馆文献: 2个工作日内(特指国内有密切合作关系的机构)7.3 如确因特殊原因未在规定服务周期内发送文献,应及时与用户沟通并说明。

7.4各研究所成员馆应力争实现有关服务周期的各项规定,但服务周期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

7.5 加急服务: 接到请求后立即进行处理,本馆馆藏不得超过1个工作日完成发送。

8.文献传递服务满足率

8.1 以研究所用户需求为服务目标,保证全院文献传递服务对研究所用户的总体满足率。8.2 按照本规范5.4、5.5、5.6中的规定完成文献传递服务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研究所 用户的文献满足率。

8.3 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联合目录中馆藏信息的错误数据,以避免误导用户、影响文献满足 率。

8.4 对馆藏文献的“借出”、“未到”、“缺页”“装订”等情况,主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催还、查到、补页、缩短装订周期等工作来保证文献传递的正常进行。

8.5 利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定期进行本馆“文献传递满足率”统计,分 析影响本馆文献传递满足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满足率。

9.文献传递服务收费标准

9.1 成员馆提供文献文献传递服务时,统一执行《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 统收费标准》。

9.1.1 提供本馆馆藏: 0.3元/页。

9.1.2 提供中科院其他成员馆馆藏: 0.3元/页,不加收其他费用。

9.1.3 提供中科院以外第三方图书文献机构的文献:按照第三方图书馆的收费标准收费,不加收其他费用。

9.2 各成员馆不得在《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收费标准》规定范围之外加 收其他费用。

10.文献传递服务收费方法

10.1 中科院文献传递服务实行预收费方式。

10.2 成员馆付费方法: 以邮局汇款、支票、现金银行转账方式向服务中心交纳本馆预付款。10.3个人(课题组)用户付费方法:按照各成员馆的有关规定向本所(馆)馆际互借员交 纳本人(组)预付款。

10.4 馆际互借员在收取个人(课题组)预付款后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相应的读者财务账户添 加操作。

10.5 馆际互借员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进行“交款”、“退款”等操作的同时,应在系统中做 “财务摘要”。

10.6 馆际互借员应经常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中检查“本馆账户余额”,及时补充本所预付款。

11.文献传递服务结算

11.1 成员馆结算:各成员馆接到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中心的结算通知后,按照通知 要求和《中国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财务结算办法》及时与中心系统进行结算。11.2 个人(课题组)用户结算:各成员馆根据本所情况制定《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个人(课 题组)用户结算办法》并与本馆个人(课题组)用户进行结算。

12.查询/投诉处理

12.1 服务中心及各成员馆均有责任接受并记录来自成员馆及个人用户对服务结果的查询/ 投诉,杜绝敷衍,做到文明服务。

12.2 及时处理各种查询/投诉,接到“未收到文献”的投诉后2小时之内应完成重新发送文 献的操作。

12.3 对于不属于本馆解决范畴、本馆无法解决的查询/投诉,应在接到查询/投诉后1小时 内转发到服务中心或相关成员馆。

13.知识产权保护与隐私保护

13.1 文献传递服务应严格遵守《中过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版权说明》与《中国 科学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隐私保护条款》。

13.2文献传递服务提供的少量文献复制件仅用于个人学习或者研究的目的,不能用于任何 商业目的。

13.3 成员馆依照判断,有关请求有超出“合理使用”的意图,涉及版权侵权,可以拒绝接 受满足该请求,处理为“其他”状态,或提交服务中心处理。

13.4 成员馆不得公开或透露读者注册资料、系统保存的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请求以及处理 情况等非公开内容。

13.5 成员馆应确保为读者分配的用户名及密码的私密性。

13.6 各成员馆应遵守其他成员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与隐私保护的规定。

14.文献传递系统/设备维护

14.1馆际互借员发现文献传递读者/管理系统出现故障应及时向服务中心反馈解决。14.2 馆际互借员发现网络、Ariel软件及邮件系统出现故障及时联系本所网管及服务中心 解决。

14.3 馆际互借员发现扫描仪出现故障及时联系供应商。

15.成员馆联系信息维护

15.1 成员馆信息如有变动,请及时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参数管理”中进行修改并以电子 邮件方式通知服务中心。

15.2 成员馆需更换系统管理员时,请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服务中心进行更改。

15.3 成员馆需要更换操作员时,请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参数管理”中进行删除与修改。15.4 成员馆系统管理员联系信息变更时,请及时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操作管理员设置” 中进行修改并以电子邮件方式通知服务中心。

16.暂停服务

16.1 国家法定节假日不暂停服务,服务周期顺延。

16.2成员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暂停服务时,应提前在 “文献传递管理系统-参数管理”中 向中心系统提交公告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可暂停服务并在“文献传递管理系统-参数管理” 中进行“暂停服务”操作。

16.3 国科图总馆、分馆、特色分馆原则上不允许暂停服务,有特殊情况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服务中心审批。

17、文献传递服务推广与培训

17.1 公告服务细则:利用图书馆主页、告示栏、电子邮件等形式公告本单位开展文献传递 服务的方式和有关服务细则,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费用、服务周期、版权规定等。17.2 用户培训:培训和引导用户正确使用各种检索性目录和文献传递服务,及时向用户推 广与文献传递相关的各种服务。

本规范从颁布之日起在中科院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服务系统内实行。

2.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篇二

一、数字阅读的特点

(一)数字阅读的读者信息素养良莠不齐

由于网络和电子产品的普及,几乎所有网民都算是数字阅读的读者。据调查,网民中年轻人和低学历者占大多数,特别是手机阅读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较差,需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阅读引导。

(二)数字阅读的资源丰富

数字阅读已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而是所有的互联网资源,阅读内容极其丰富,有小说、新闻、体育赛事、吃穿住用行方面的信息等,既有包括文字信息,还有图像信息、音频视频信息,还可以使用超文本链接、搜索引擎等方式利用海量信息资源。

(三)数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

人们可以随时运用手机、i Pad等工具,在商场、超市、地铁、公交车、家里、办公室,排队、吃饭、等人之际进行阅读,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见缝插针地浏览感兴趣的信息,即碎片式阅读,致使我们随处可见“低头族”。

(四)数字阅读是一种交互式阅读

传统阅读是一种被动式阅读,读者只能接受阅读资料提供的信息,而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与网友互动,而数字阅读能更好地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如发现一篇好的文章、一段有趣的视频、一段爆炸性的新闻等,都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和好友共享。

二、图书馆担负着推广数字阅读的重任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肩负着推动全民阅读的重任。随着数字阅读的发展,到图书馆阅读的读者越来越少,使得图书馆传统服务正在没落。图书馆只有调整资源和服务形式,向读者提供优质的数字阅读服务,才能在数字阅读这种大环境下存在和发展。

(一)图书馆需要提供一个适合数字阅读的环境

数字阅读离不开网络,现在很多商场、超市、餐馆、医院、影院等几乎所有公共场合都提供无线网络,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打开手机等阅读工具上网。所以,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除了向读者提供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外,还应该提供无线网络。除此之外,也要改变传统图书馆到处是书架的馆藏布局,提供类似书吧的地方,集图书馆、书店、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读者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翻时尚杂志、流行小说、翻翻手机上上网,在舒缓的音乐中进行阅读。

(二)提供移动数字阅读设备

读者要阅读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往往需要到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或者局限于在校园里阅读,这样不利于吸引读者。图书馆可以提供移动数字阅读设备,并允许读者外借这些设备,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力,提高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上海图书馆在2009年推行了移动阅读设备外借服务,读者反应很好。

(三)图书馆提供信息推送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很大的不同在于,数字阅读是一种互动阅读、推送阅读,我们经常会发现,当阅读某些信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手机或者电脑会不断给我们推送相关的信息。图书馆为了赢取更多读者的青睐,应该为师生提供信息订阅和推送服务,读者只需要安装RSS软件,就可以实现信息订阅,读者可以自动获取图书馆提供的推送服务。图书馆还可以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等进行分析,为读者建立个人图书馆主页,提供个性化数字阅读服务平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

(四)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导读服务

数字阅读的读者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网上信息也是鱼龙混杂,图书馆需要担负起信息导读的责任,引导读者多阅读健康、有益的信息资源。图书馆可以举办书评比赛,或者鼓励读者发表网络书评,可以是一篇完整的书评,也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从而增强读者参与的热情。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QQ、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的方式将一些畅销书的图片、内容简介、精彩书摘或书评等信息发给读者,吸引更多读者通过数字阅读或者到图书馆阅读图书。

摘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目前的一种流行阅读方式,而作为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的大环境下面临着丧失读者群体的危险。图书馆只有积极探索新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积极引导读者阅读,才能在数字阅读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阅读,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李亚军,何凤毅.数字阅读与图书馆创新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1.

3.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篇三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虚拟网 IPSec VPN

分类号 G250.72

Abstract Virtual network de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Under the existing network environment, when the branch of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y as a virtual network construction node is deploying, city and county library will have its own IP address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to make adjustments by choosing private VPN protocol and IPSec VPN protocol combinatio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hanges, so as to achieve the virtual network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of the whole province toefficient, safe and stable.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Digital Library Project. Virtual network. IPSec VPN.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下简称“推广工程”)是以国家图书馆为中心,建设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以互联网络为基础,借助移动终端、数字云电视等新兴介质,为政府立法决策、教育科研、公民终身学习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推广工程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中心,以省级数字图书馆为分支节点的全国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现覆盖各省级图书馆节点的虚拟网络基本建成[1]。

江苏在推进全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时,亦提出以南京图书馆为依托建设省级公共数字文化系统,并结合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以省馆为中心建设各市县分支点再到乡镇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虚拟网络平台,更好地满足全省各地区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以此建设从国家中心连接至省级分支节点,覆盖全省市县图书馆至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的四级虚拟网络架构,形成高效、垂直的资源建设及共享体系,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在全省建设提供安全、稳定的基础保障。

1 江苏公共图书馆虚拟网建设现状

1.1 全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状况

南京图书馆作为承载虚拟网建设的分支节点,软硬件设备配套较为成熟,连入多家运营商互联网专线光纤,防火墙、核心交换机、VPN设备均满足数图推广工程对分支节点的要求,现采用IPSec VPN方式接入国家馆虚拟网。全省市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见表1),各公共图书馆都有完整的硬件设施条件并配备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均已搭建以市级馆为分支的、覆盖本区域内部的虚拟网络,实现区域内通借通还、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1.2 各地区的信息化程度存在差异

江苏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各地区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设备以及专门从事信息技术人员储备都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发展现状并不均衡。以图书馆的规模来衡量,市级馆硬件设备及技术人员储备高于区县级,以经济发展情况衡量,经济发达地区的硬件设备及技术人员储备较强。以经济发达的苏州地区为例,其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要高于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甚至比同在苏南的南京、无锡等地建设水平都要高出一截,而苏北的宿迁、连云港等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硬件设备及人员储备上都还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

1.3 发展覆盖全省范围的虚拟网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借助“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发展覆盖全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虚拟网建设,可以推动江苏公共数字文化事业的发展,满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文化惠民工程提出的任务,为全省数字资源生产和数字资源加工提供服务。通过由省级图书馆统一部署建设实施后,全省公共图书馆可以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节约各地资金的使用,可以增强各地区之间信息的交互性,搭建一个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各地区图书馆读者在本地即可访问到国家图书馆、省级公共图书馆推送的数字资源,解决当地数字资源量有限的局面,满足读者的需求[2]。

2 现有网络环境下部署全省虚拟网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2.1 全省范围内部署虚拟网面临的问题

2.1.1 全省网络环境差异性带来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全省共有市、县级公共图书馆109家,各地选用互联网接入线路也不相同,运营商涵盖电信、联通、移动等多家,线路带宽从100Mbps专线一直到8Mbps ADSL,出口IP地址也分为固定和动态两种,由各家运营商互相竞争带来的相互之间访问时速率的影响,在各个地区公共图书馆间的访问中均能体现。各地网络设备的架构也不尽相同,有双出口链路三层网络结构,有的只有防火墙设备,硬件设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性带来了问题的多样化,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对后期虚拟网的配置有了很大的局限性。

nlc202309051344

2.1.2 网络安全以及用户访问性能方面的高要求增加了技术难度

虚拟网络部署覆盖全省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规模如此广泛的站与站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对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某些区县级图书馆网络与当地其他文化单位共用一个出口,如何使得图书馆用户能顺利连入虚拟网中,防止其他单位无授权访问网络,有效的区域隔离,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加密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3]。同时在虚拟网络中传输的不仅是文本数据,更有大量的图片、音视频等数据资料传输,对访问速率以及在今后与新兴介质之间的扩展性、适应性上均有很高的要求。

2.1.3 部署时出现的IP地址冲突会影响现有的网络环境

各市、县公共图书馆均已建成各自的信息化系统,在某些区域内以市或县级馆牵头搭建的区域内部虚拟网环境正在运行,在部署全省虚拟网时需要避免与现有的环境产生冲突。由于是在现有的环境下部署,难免会牵涉到配置参数上的改变,需要尽可能保证现有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又要保证按计划部署,这当中会产生一定的冲突,比如会产生IP地址段的冲突,会对某一些网络参数进行重新配置和调整。

2.2 面对现有网络环境下部署虚拟网的基本思路

在现有网络环境下部署虚拟网,需要遵循平稳性、安全性、高效性、可扩展性的原则。避免在实施中对网络系统造成大的变动,从而影响到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在参数的设置上需要尽量选择标准化设置,充分保障站与站,站与中心端、分支节点之间的访问速率,充分考虑站与用户端之间网络接入安全性。各地区网络接入环境也不相同,要满足部署要求、保证数据安全性,以及适应相当一段时间内发展的需要,同时尽量避免对运行中的业务产生影响,在选择部署方案时需要为后期维护升级预留一定的可扩展性[4]。由于客观环境因素造成的现有设备及技术人员配置差异,使得区县级图书馆在实施中显得技术力量薄弱,这些区域对省中心技术支持要求明显要高于地市级图书馆,更多的需要依托省级图书馆的技术力量作为支撑,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部署的前瞻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3 基于现有网络环境的虚拟网搭建方法比较分析

3.1 目前可供选择的虚拟网连接协议比较

在做虚拟网搭建时,通常使用的VPN连接方式有PPTP/L2TP、SSL、MPLS、GRE、IPSec、各厂商私有VPN协议等等。PPTP/L2TP协议是微软公司(后者有思科公司的参与)提出来的,PPTP/L2TP已被嵌入到微软的操作系统中,用于微软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PPTP/L2TP目前已经不是主流,因为它们没有提供内在的安全机制,端点用户需要在连接前手工建立加密信道,没有加密和认证支持,稳定性也很差,而且也无法穿越NAT,因此仅仅是部分微软用户在使用。IPSec与SSL是目前最主流的两种VPN协议,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各自优劣与用户的需求相关联。SSL VPN主要面向为大量用户提供访问,适合作为一种用户到站点之间的远程接入方案。而MPLS VPN在支持QoS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适合于网络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情况,大多被运营商使用。GRE和IPSsec VPN技术有许多共同点,在使用过程中GRE连接的速度更快,GRE传输的过程中先是将数据报文进行封装,再加上了头部报文,然后再封装在IP报文中前向转发,整个传输过程并没有对数据进行加密;IPSec VPN协议有多种连接模式并且兼顾数据传输中一定安全性保证被大多数用户使用[5]。近些年来各个厂商也大力开发出适合自己产品的私有VPN协议,由于连接速度快、改进传统标准VPN协议的不足,在各个区域内也被广泛采用。

3.2 使用IPsecVPN协议的优势与不足

作为站到站VPN连接的首选标准协议,IPSec VPN的优点不言而喻,标准的协议格式可以兼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设备,良好的加密性能保证了数据在传输中的安全性,同时IPSec VPN作为传输层以下的网络协议,对应用层数据不产生影响,在站到站虚拟网连接中广泛被使用。但在实际使用中Ipsec VPN仍暴露出缺点,有些甚至很严重。在使用不同产品做IPSec VPN连接时,需要通信性能较低,不支持源地址隧道内NAT转换,在现有环境下配置时会产生地址冲突,需要提前做好规划地址。

3.3 使用厂商私有VPN协议的优势与不足

随着VPN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协议在实际使用中的缺点也一直遭受用户的诟病,各厂商趁此机会纷纷推出自己的私有VPN协议,由于私有协议的针对性,所以自身优势也非常明显,设备之间连接速度更快,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尤其对于IPSec VPN不具备的隧道内NAT技术做出了修改,特别针对在现有网络环境下部署虚拟网,不需要对接入端的IP地址做任何改动,在隧道内即完成源地址的NAT,大大降低了部署的难度。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需要在接入端和分支节点同时使用该品牌设备,在部署时不具有兼容性。

4 全省虚拟网部署的具体方式与新思考

从图1可以看出,南京图书馆作为江苏省级分支节点,专门为分支节点划分独立的VPN区域,使得和内部网络区域隔离开来,保证区域内部的安全性、独立性、稳定性[6]。在全省虚拟网络部署时选用混合协议接入模式,IPSec VPN协议与私有VPN协议同时使用,市县级图书馆与省级分支节点为同品牌的设备时,可以使用私有VPN协议连接,其余市县级图书馆为第三方设备时使用IPsec VPN协议。在部署前期对全省虚拟网规划详细的IP地址表,由于使用私有VPN协议带来最大的好处就是隧道内NAT技术,所以使用私有VPN协议的接入端不需要对本地的IP地址做任何改动,只需要在VPN设备上做相应配置,对本地业务系统并不会带来太多影响。采用ipsec VPN协议除了在设备上做配置外,还需要将规划好的IP地址植入本地网络中,这将会对本地业务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可考虑三种解决方案。

nlc202309051344

4.1 重新配置IP地址

对于规模较小,业务比较单一的区县级图书馆,建议使用IP地址重新配置的方式。由于本身链路上仅有一台设备,既要担任防火墙功能,又要做VPN,在这些区县馆的网络结构比较简单,涉及到的设备也不是很多,在替换IP地址方面遇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对于这样的图书馆,可以采取直接更换IP地址方式接入。例如泰兴市图书馆、涟水县图书馆等,终端数量小于30台,运行业务系统也比较简单,可以使用重新配置IP地址的方式连入省级分支节点。

4.2 采用两次NAT方式

对于设备比较充裕,业务系统也比较复杂的图书馆,设计使用两次NAT地址转换的方式(见图2),将防火墙和VPN设备串联在链路中,内部数据经过VPN设备时做第一次NAT转换,内部用户地址转换成规划好的IP地址,再由防火墙设备做第二次NAT转换成公网地址,与省级分支节点进行连接。这样的方式适合在规模适中的图书馆网络环境中,由网络设备做两次NAT转换,避免了内部用户以及服务器对地址的调整,仅在主干链路改变网络配置,此方式对终端环境不会产生影响[7]。例如地市级图书馆,均有自己的路由器及防火墙设备,同时运行业务系统较多,为了最小程度影响现有业务运行,可以通过使用两次NAT方式接入省级分支节点。

4.3 采用子接口地址方式

对于某些规模不大,主干核心网络环境又不能够改变的接入端,在设备支持子接口配置的条件下,可以按图3所示采用一种全新的配置方法——使用子接口配置。在网络设备接口上创建子接口并配置规划好的IP地址,同时更改本地接入终端上的IP地址。由于使用子接口方式仅需在网络设备上添加子接口配置,对主干网络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5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的统一管理与应用

5.1 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实施标准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建设由南京图书馆作为省级分支节点,对全省虚拟网接入制定统一的规划和实施标准。结合江苏省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现有状况,搭建虚拟网络在保证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同时,需要有一定的兼容性及前瞻性,全省虚拟网络搭建确定使用私有VPN协议与IPSecVPN协议共同部署的模式,将国家中心分配的10.111.0.0/16地址进行统一规划,为各市县图书馆分配对应IP地址,同时为连接加密方式及密钥规则制定统一标准,并充分考虑IPV4向IPV6平滑过渡中的兼容性问题[8]。各市县图书馆接入端均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以上提出的几种连接方式,选择既能满足自身需求,又减少对现有网络环境影响与省级分支节点进行虚拟网环境搭建。

5.2 通过虚拟网实现内部资源访问

由于数字资源厂商对自身的保护以及版权问题,读者仅能通过办理借阅证在当地图书馆的局域网内部获取免费资源,然而许多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由于经费制约,在数字资源的采购量上也远不及国家中心、省级分支节点,同时各地区在数字资源采购上存在着重复购买的现状,通过虚拟网的建设有效解决了数字资源的访问局限性、资源局限性、购买重复性。普通读者可以在公共电子阅览室终端通过虚拟网络,实现对国家中心、省级分支节点内部数字资源的直接访问,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对数字资源访问范围,并可以对全省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采购时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在未来通过统一用户认证方式,为读者实现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访问公共图书馆内部资源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

5.3 通过虚拟网实现全省资源共建共享

全省虚拟网平台的搭建,极大地增加了各地区图书馆之间的交互性,为全省范围内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多样性、安全性、可靠性保证。以全省虚拟网为平台,各接入端可以实现资源互相交流、共建资源。全省公共图书馆共同建立特色数据库、地方文献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共建,并且在数字资源加工、统一元数据标引,以及数字资源分发平台特别是流媒体资源在虚拟网中的调度有很大意义[9]。同时虚拟网可以实现省级中心节点硬件资源共享,对传输速率延时较低的云服务,相比通过传统的互联网实现而言,虚拟网通过传输中的数据加密,在安全性上提供有强力保障。对省级中心节点硬件设备虚拟化,可以为接入端公共图书馆提供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云服务,既对接入端提供了对硬件设备不足的需求,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接入端在各地区做相互数据灾备,为本地数据资源恢复提供可靠保障。

6 结语

江苏省公共图书馆虚拟网是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江苏省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背景下,以南京图书馆为省级分支节点,全省各地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建设。在现有网络环境下搭建覆盖全省范围的虚拟网络环境,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稳定性、扩展性等各方面内容,选择单独划分VPN区域独立于南京图书馆信息化网络之外,也是基于上面几个方面的考虑。与市县馆实施连接时最大的难点在于对现有网络结构的调整,既要保证与省中心连接,又要保持现有网络结构,本文给出了私有协议加IpsecVPN标准协议相结合,对采用IpsecVPN协议的接入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重新配置规划地址、两次NAT转换、使用子接口方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项目实施的复杂程度达到最佳效果。虚拟网部署是江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支撑,对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1 ] 周和平.加快实施推广工程 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馆长培训班上的讲话[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5-13.

[ 2 ] 谷峰.江苏公共图书馆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0(4):58-59.

[ 3 ] 刘伟.利用VPN技术加强公共图书馆基层数字分馆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1(8):117-118.

[ 4 ] 周群.VPN技术应用于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0(3):100-102.

[ 5 ] 王宏群.GRE over IPSec VPN技术在多校区校园网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3(2):11-13.

[ 6 ] 冯程程,宋君蕾.谈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安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89-91.

[ 7 ] 陆敏锋,平玲娣,李卓.基于IPSec网络协议的VPN测试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0(3):157-161.

[ 8 ] 邹晴枫.图书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温州大学图书馆网络系统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7):81-84.

[ 9 ] 张剑锋.浅析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4):97-99.

倪 劼 南京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部副主任、馆员。江苏南京,210018。

(收稿日期:2014-12-09 编校:刘勇定)

4.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篇四

关键词:意义,现状,趋势

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首次将“全民阅读”上升到一个战略发展高度, 而公共图书馆作为普通百姓进行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 对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意义

推广阅读可以增加公民的知识量和信息量, 帮助公民开阔视野, 完善知识结构, 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阅读推广是培养公民阅读兴趣的动力, 一个人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 才能对阅读充满需求和热情, 才会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公益的、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大众阅读需求的文化场所, 承载着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的重要职能, 肩负着阅读推广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公共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因其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便利的阅读环境, 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现状

(一)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习总书记倡导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政府以不同形式推动阅读活动层出不穷, 各地公共图书馆借着东风定期开展“世界读书日”“读书宣传月”“读书活动周”“读书节”等活动, 以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常规工作, 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项目缺乏品牌效应。

公共图书馆经常在重大读书节庆日开展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 活动形式也精彩纷呈, 有讲座、读书会、演读会、朗诵会、情景读书会、报告会、专题论坛等, 这些活动看上去热闹非凡、遍地开花、此起彼伏, 有声有色, 其效果仅仅是昙花一现, 秀了一场活动而已, 后续对阅读推广项目的社会反响缺乏有效的科学评估, 读书活动的推广作用和影响力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也不会产生叫得响的阅读推广品牌项目, 无法发挥广泛的影响力。

(三)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馆员是阅读推广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馆员的素养和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近年来, 阅读推广活动呈现一派繁华景象, 然而这些组织者的个人素养和开展活动的理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组织能力参差不齐, 这和馆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有着紧密联系, 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对阅读推广专业人才队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综上所述,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依然任重而道远。

三、阅读推广的发展趋势

(一) 日常工作的核心。

首先,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必须要从意识上深刻地认识到阅读的推广活动本身就是其日常工作的核心。而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加的方便阅读的推广工作。因为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使阅读更加的跨平台、跨学科, 具有方便快捷的效果。

(二) 多样化。

其次, 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 但是这种多样化不是表面的多样化, 而是真正的集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认真地进行每一种类型读书推广宣传活动, 做到具有实际的内容和让参加者真正地感受到这次活动的意义。而进行数字化应用时要把每一类图书认真的融入数字化平台中, 向不同的人群进行推广。

比如:通过计算机、手机、微信、微博向全社会进行推广。而针对盲人人群可以推出数字盲人阅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盲人人群可以进行书籍的阅读, 获取知识。

(三) 缩小地区差距。

最后, 从国家层面上来说, 应该积极地将资金和优秀的人才像一些偏远地区和力量薄弱的公共图书馆倾斜, 让其真正的举办起有影响力的读书推广活动。就数字式阅读而言, 应该帮助这些地区购进大量的计算机和建立起数字式的阅读系统、培训出具有操作数字式图书平台的专业人员。

(四) 转变意识。

从公共图书馆的主管部门来说, 必须要转变思维意识和工作作风。公共图书馆的读书推广活动重要的不是举办活动的多少、不是参加人数的多少, 而是取得效果的多少。在数字化的应用中, 要积极的倡导和督促下级的公共图书馆认真地进行执行。同时, 各级的公共图书馆要积极的开展和主要网站企业的数字化合作, 把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知名的网站推广到全社会。

四、结论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近些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但是在应用推广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数字化的阅读推广而言, 仅仅是起步阶段。

参考文献

[1]牛亚萍.公共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的现状及创新模式探析[J].创新论坛.科技情报, 2014 (10) .

[2]范丽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25) :24.

5.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篇五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研究

在如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大学生阅读效率,引导大学生科学阅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对阅读推广模式的开展工作,以带动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阅读的推广模式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數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模式

1.校园化媒体推广模式

校园化媒体是从社会化媒体引申而来的,社会化媒体是一种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校园化媒体则是在社会化媒体范围内的特定媒体,具体形式主要有微信、微博、论坛、社区等。现在各高校图书馆基本都在应用各种校园化媒体来进行阅读推广,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微博和微信,微博已经得到普遍应用,而微信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已经超越微博,成为最受年轻读者喜爱的第一媒体。通过微信平台,图书馆可以发布信息,还可以开展一些具体的图书馆业务。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微博和微信的特点,相互融合补充,重视反馈和沟通,引导读者阅读。

2.电子阅读器借阅模式

在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光盘阅读接触率均有所上升。5.3%的成年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9.9%的成年国民使用iPad(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3.79分钟,比2013年的2.26分钟增加了1.53分钟,2014年人均每天接触iPad的时长为10.69分钟。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生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推出了电子阅读器借阅服务,电子阅读器可以将图书馆的馆藏电子文献资源集成起来,提高了文献的利用率,这种新型服务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纸质资源的借阅模式,很受读者的欢迎。但在实际应用中,该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单个机器的成本较高,很难大量采购,而且维护成本和损耗也较高,电子书的更新也会出现一定的延迟,而且随着读者对该模式兴趣的转移,机器的利用价值会逐渐减弱,但总体来看仍不失为一种阅读模式的有益补充。

3.移动图书馆推广模式

“移动图书馆”一词原指图书馆推出的移动书车服务,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演变为指图书馆面向用户的手机、iPad等移动手持设备推出的数字服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包括三方面:短信息服务,移动网站服务,移动应用服务。随着用户利用互联网资源方式的转变,原来传统图书馆的用户开始转向更多地利用移动图书馆获取资源和互动交流。移动图书馆的特点在于顺应未来发展战略,空间拓展价值更大,功能价值更强,因此国内高校近年也普遍开始利用移动图书馆技术开展阅读推广,国内的某些公司也推出了移动图书馆应用解决方案。移动图书馆基于手持终端设备和移动技术所提供的短信订阅、信息推送、参考咨询等个性化的服务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

二、对接“互联网+”思维进行阅读推广的优势

1.扩大阅读推广的受众面

高校阅读推广的主要受众对象是在校读者,传统的推广形式都有一定的范围局限性,有效读者覆盖能力有限。而在阅读推广中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产品,比如移动图书馆、阅读APP等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使用,吸引了更多原本与图书馆关联度不高的边缘读者,满足了这一庞大群体的阅读需求。

2.加强阅读推广的针对性

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以读者的阅读需求为基础。在阅读推广前期必须要对读者的阅读需求和兴趣进行细致的调研,这些是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基础。除了可以通过一些传统研究方法比如问卷、院系走访、读者座谈等获取信息,还可以结合对大数据资源的挖掘和分析,准确掌握读者的阅读社会关系、个体特征、阅读兴趣与需求、阅读行为和阅读情绪波动等数据。通过对所采集数据的价值挖掘和分析,可定制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并对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性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以读者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阅读推广。

3.引导校内外力量参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在信息社会会,互联网将各种人力、资本、资源等要素整合聚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提升阅读推广的管理和服务,改善服务体验,对于促进阅读的作用和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目前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导者是图书馆,图书馆以自身的馆藏资源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组织开展活动。但在开展活动时更多的是注重校内各部门、组织的协调合作,与同区域(大学城或同城)内的高校馆和公共馆很少开展合作,与出版社、书商、媒体、企业等社会机构和力量的合作就更少了,从校外企业那里没有获得资金和人力的支持,总体现状是协调合作机制不健全,联动效应不足,限制了活动的影响力。引入“互联网+”思维将更多的校外企业吸引到推广活动中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类似书目提供、筛选、配送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同时借鉴国外经验,成立阅读基金会等组织,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赞助者,保证活动的经费支持,这必将是公益和产业的完美结合,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和谐与持续发展。

4.提高阅读推广的服务效能

互联网技术发展体现的优势就是低投入、快速度、强覆盖。将“互联网+”思维和阅读推广结合起来,可以以更低的投入、更快的速度实现最大范围的群体覆盖。与传统阅读相比,各种阅读介质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更多的阅读推广模式也不断涌现,结合“互联网+”的阅读推广在方式、途径、规模上都呈现明显不同:能有效掌握目标群体的阅读需求变化,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结合“互联网+”思维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策

1.“互联网+”与“阅读+”要有机结合

与“互联网+”类似,“阅读+”也是一种在原有内涵层次基础上的延伸。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读者,服务的核心是“阅读”,阅读无所不在的氛围与“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本质内涵可以有机结合。阅读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和对阅读的需要还是始终存在的。不管信息技术如何发展,高校图书馆都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的意识去服务,去推广,将阅读推广渗透到一切可以进入的场所、机构、行业中去,影响覆盖一切热爱阅读的人群。图书馆也要发动校内和馆内的各部门,让他们主动思考如何将阅读推广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国内各高校内的自助借还书机、还书箱等现代化便利设备应覆盖全校园,团委、学生处、招生就业处、院系也都要利用微博微信等校园化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和宣传活动。只要所有的行业、机构、部门都有“阅读+”意识,都能将“互联网+”与“阅读+”有机地结合,那么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成效必将斐然。

2.结合“互联网+”思维加强阅读推广活动

传统的阅读推广活动侧重单向传播,多以高校图书馆作为组织者,活动内容重合度高,创新不够,形式单调,读者作为受众被动地接收传播信息,兴趣点难以维系,参与度不高。而信息化时代更侧重读者和组织者的双向沟通,国内外的很多阅读推广活动都有经典的创意实施,近几年广泛开展的“真人图书馆”,美国的“一城一书”和“同读一本书”活动,韩国江园大学图书馆的毕业资格读书认证制度等,这些活动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特点,有利于吸引他们参与和互动,值得借鉴。图书馆应该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把握阅读特点和习惯的变化,结合“互联网+”思维利用新媒体技术开拓思路,丰富活动内容,与广告界、美术界、设计界等专业人士合作,借鉴他们的创意和策划,吸引更多的读者参与。

3.对接“互联网+”,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目前图书馆都很重视评价体系研究,关于图书馆的全面质量管理有ISO9000评估体系,对外了解读者满意度有LIBQUAL+评估体系,对内了解图书馆工作氛围和内部文化有Climate-QUAL(TM)评估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指南》指出:图书馆应当定期评估其推广和宣传工作,并确保评估的结果能够成为未来项目规划的依据。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如果想长期持续发展,也必须开展有效的综合评价研究。目前各高校图书馆在对活动开展评价时,更多是用参加领导的级别、相应读者的人数、发放宣传资料的多少、新闻通告的数量等指标来衡量。这种评价指标显然过于表面化和短视化,并不能科学、系统地来衡量效果。而我们利用“互联网+”新的经济形态和思维与活动对接开展有效性研究,则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应考虑到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基于图书馆的指标体系,即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考虑人力、预算、宣传成本;二是基于读者的指标体系,这也是主要考量的指標,包括到馆人数、借阅数量、数字化资源访问量的变化,读者科研工作的支持率及产出率等,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定性指标,例如活动的满意度、创意性调查,服务与环境过度化调查,推荐书目适合性反馈等。将两个层面的指标体系进行汇总研究后,才能得到一个科学的综合指标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推广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如今随着数字化时代背景的愈演愈烈,高校图书馆对于阅读推广模式的开展更为重视。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变观念,发扬互联网精神,使高校图书馆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丽萍.浅谈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J].图书馆研究.2014(06).

上一篇:洞仙歌,洞仙歌谢懋,洞仙歌的意思,洞仙歌赏析下一篇:社会实践介绍信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