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精选19篇)
1.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一
浅谈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摘要]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被很多数理化教师所忽视。他们片面地认为只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的份内事。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学校每-位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无论哪个科目。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的培养,同时又要注意德育渗透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昭亮全面发展的-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同样要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化学教学 ; 渗透
;德育教育
“ 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老师这样抱怨,事实也的确如此。现在的学生成长环境与我们那时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区别。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心有感触,时代变化,学生的学习思想也改变了。如何教育好当代的学生的确是一个问题。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在教育培养人才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必须承担起“育心”的工作,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才是根本目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的任务,更是每一位科任老师的职责。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感受到要在成功传授化学知识同时,要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形象育人。
现代学生所处的时代是“追星”一族的时代,大部分学生都有崇拜“偶像”的现象。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偶像,学生在与教师接触过程中,会对教师的每一点优缺点产生不同的感受。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把为人师表形象模范当成一种口号。教师的形象作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习俗、任何奖惩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
1.1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达到良好的教书育人效果,首先要求教师与学生实现心沟通与共鸣。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懂得尊重和关爱,要善于激励和鼓励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求。要做一名现代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热爱生活,懂得时尚。只有与学生有了共同的语言、兴趣,就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就能与学生亲密相处,让学生信任并当做可以交流的朋友。例如:课余时间教师应该拿出自己的体育强项,如打兵乓球、羽毛球或篮球等等跟学生一起玩。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产生联想,感受到老师是-位多才多艺辶人,从而令到学生更加信服崇拜自己。教师能够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与学生打成一片,爱护、关心自己的学
生。教师的形象力量才会有效。
1.2 身教胜于言传。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常常要言传身教,其实身教更胜于言传。尤其是德育工作不同于化学知识的传授,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强烈的感染。教师必须做到示范表率作用,有威信。这种威信不来自于教师的地位高低,也不受制于知识的多少,更不表现在语言生动,而是思想上半部,道德品质上的威信。教师要特别的注意身教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必须不做。只有自身做的好,学生才会对教师的教育心服口服。例如:教师上课吋必须做到语言规范,文明。上课从不迟到或拖堂,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得当,就一位好的教师必须有较高的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要衣着整洁,语言举止文明,善良,通情达理,为人正直,公正,以自身良好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2、精读教材,寓德育于教学。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值得骄傲的发明创造都是中国人完成的。例如侯氏制碱法,正是进行良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侯德榜留类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终于摸索尔维制碱法,打破了外国视为珍宝秘而不宣的技术,为祖国创造了更好的侯氏制碱法。讲授化学课中燃料及其利用时,介绍我国神舟五号及神舟六号上太空的燃料制作,同时也讲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热爱之情以及对化学科的学习兴趣。
2.1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在化学教材中,讨论的温室效应问题,以及白色污染的防止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也增强了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化学课上讲授金属电镀知识时,带学生参观学校旁边的电镀厂,使学生加强了对工厂的废水污染及废气污染的理解,同时明白酸雨对建筑物腐蚀的奥秘。讲授白色污染知识时,加插现时提出的垃圾分类问题讨论,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宣传好垃圾分类,美化环境同时有利社会发展,使学生感同身受,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
2.2 在化学教学中讲授如何爱护水资源时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和公德意识的教育,围绕学校内宿生用水管理问题,对他们冲凉用水、洗衣服及生活用水如何节约用水的意义。同时也针对当前提出的治理散、小、乱养猪场对环境影响的讨论。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水资源受污染的危害性。
2.3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发展的势头。通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实操,增强学生的创新感。例如在这学期广州市开展的“大晶体”制作比赛项目中。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开拓创新,敢于挖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激
发学生的创造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好与差,不仅仅是靠一位高水平的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教,如何在学科中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教书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育心。
参考文献(1)中国德育(2)中小学德育学
2.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审美化
美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重视并实施美育教育是我们农村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的文化之美
优秀的化学文化, 生动的化学发展历史, 其根源远流长———从猿人的钻木取火, 到后来的青铜、铁等金属的冶炼, 炼丹术、制火药等发展和对微观粒子的探索, 直到今天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学理论体系。期间无数人为之前仆后继, 孜孜以求, 才创造出了如此绚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此一点, 就足以让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深受感染。其教育功能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这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危机感, 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是他们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想如果孩子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对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肯定也有好的方面的影响。
二、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现象之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美是化学美的重要内容, 化学实验是化学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通过美妙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 是化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是实施促进了全面和谐的教育改革目标, 千姿百态的实验现象, 能使学生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 让教和学的过程都变成愉快、高尚、智慧的游戏, 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轻松自主学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将化学实验现象与审美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美辅助教学, 同时又不断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学生知道了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并亲身体验科学发现的美;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探究, 学会了怎样学习, 怎样解决问题, 为终身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能使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激发了学生的美感, 培养了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丰富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美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只有化学这门科学得到高度发展, 才能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 人们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始终离不开吃、穿、用、住。而其中常常遇到许多有关化学问题。在吃的方面, 如食物和营养、各种调味品;在穿的方面, 如各种天然纤维、人造纤维的合成纤维及其织物, 随之所需的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以及它们去垢除污的方法; 用的方面, 如塑料及其制品、各种化妆品、玻璃、搪瓷等制品; 住的方面, 如各种装饰材料, 涂料等; 古代诗人与酒兴奋时———白日放歌须纵酒; 烦恼时———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李白斗酒诗百篇,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美妙之感。新教材努力从化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 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所以, 化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学问题, 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之美, 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千变万化的物质形态、结构和变化之美
化学物质, 千姿百态, 五光十色。它们的形态美, 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视角。如金刚石的晶莹华贵, 红蓝绿宝石的夺目光彩, 无色水晶的无瑕透明……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 是它们的实用美。如霓虹灯把现代都市的夜晚打扮得繁华似锦, 高分子材料引导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与化工产品有关, 化学发展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
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空间网状原子晶体。C60是60个碳原子组成如足球形状的大分子晶体。晶体都以内部的原子、离子、分子有规则地对称排列为其最突出的特征, 它们的万千仪态取决于结构的和谐、秩序和多样性。STM扫描隧道显微镜, 已能使中学生从清晰的图像中领略到化学的结构美。
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变化之美。化学物质形成的实验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其审美情趣, 陶冶其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从某种意义讲, 化学变化是化学美之源。化学物质美只是化学变化美的终极表现。钻木取火、百炼成钢、烧石成灰 ( 指生石灰) ……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变化生“美”。化学变化美, 不仅表现出“色态”万千的形象美, 而且还蕴含着有规律可循的科学美。
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愉快教育 篇三
关键词:初中化学 学习氛围 愉快教学
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及注重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那么,如何把现代教学的观点、理论及措施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心理得到有效升华?愉快教学作为一种积极的教学原则,受到也应当受到广大教育者的普遍重视。近年来,我对如何“发挥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愉悦功能,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课题做了初步探索,感慨颇深。
一、师生关系融洽是愉快教育的前提
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充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积极的情感回报,当这种情感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情感的迁移,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认为应该具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顺利进行,高效多收的催化剂。要做到这一点,我想,教师必须要有“三心”,即爱心,耐心和恒心。
1、爱心。
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应以精深渊博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买你的“帐”,自觉地走到你的“船”上来。
2、耐心。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教学活动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活动,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用心,让他从心里正视自己存在的价值。学的慢没关系,,没有学懂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共同提高我们的成绩。教师用足够的耐心来辅导学生,再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他就会主动走到你的“船”上来。
3、恒心。
古人语:“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断无不成之事“。可见,做事的恒心是多么重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研究教学,用诚心去讲解,用爱心去感化,持之以恒,那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愉快教育的保证
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强扭的瓜不甜”。我想,我们的学生如果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让他心甘情愿地搭上你的“船”,就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我认为,化学课堂上,,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高度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走到你的“船”上来。要做到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试一下:
1、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良好的情境创设,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求知欲旺盛。我在课堂上会不时的表演一个小魔术,来调动他们的热情。例如,在讲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这一课题时,我做了一个“会变色的花“的魔术。我事先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在百纸板上画一朵花,拿到课堂上来,随后和大家说变魔术,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我先向白纸板上喷洒氢氧化钠溶液,这时在白纸板上出现了一朵红花,同学们立刻尖叫起来,还有的同学说:太神奇了。
2、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讲《燃烧和灭火》中的燃烧的条件时,我讲述了草船借箭的故事,帮学生分析燃烧的条件,并适时渗透灭火的原理,让知识的传授变得容易,让知识的过渡和衔接变得自然,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和电化教学的恰当使用是愉快教学的手段
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变化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化学直接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观察实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使化学变化重现出来,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兴趣,进而对化学实验现象产生原因的探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性兴趣和概括性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适时适当的运用多种媒体教学,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操的知识趣味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例如:在讲《二氧化碳性质》一课时,我制作了如下的课件,“屠狗妖”与二氧化碳:在印尼的爪哇岛上有个山洞。传说里面有个“屠狗妖”,专门杀狗。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大大提高,因此义无反顾地走进你的课堂,搭上这艘让他兴趣盎然的学习之“船”。
2、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课堂上,我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例如,再将粗盐提纯时,我介绍完实验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特别活跃,课堂秩序井然,课堂环节进行的有条不紊。操作完成后,各组总结,归纳实验的成功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的知识学生会掌握的特别牢固。
4.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四
传统的化学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探究。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内在发展,强调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以下是本人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强烈愿望,因此化学课的教学要增强趣味性。根据学生的情况,在第一节化学课上,我设计的几个小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吹气点火”,先让学生对无中生有、相互矛盾的现象产生疑问,再用化学知识作深入浅出的分析,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学生本身的认识能力却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应及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设定目标要稍有难度,要让他们“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指导,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感情。
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现行教材有多种版本,而每种版本教材的编写各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多研究几套教材,理清编者意图,把握知识脉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结合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对知识体系进行统筹安排,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现代化学从过去单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发展为不仅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不只是单纯的知识学科,还是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极为密切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进行合作式学习,使封闭式的教学模式转向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五、创设良好的思考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一些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主来完成。例如,教材中的“讨论”这部分内容,可让学生在预习时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把结论拿到课堂上来探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交流的学习习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深入地掌握知识。
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探究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科学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在设计方案时要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水平相适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要始终考虑怎样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目的,激发探究动机,并努力创设浓厚的探究学习氛围。
七、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实验
5.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五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在语文学习中,如果没有掌握语文和作文的一些方法或者技巧,学生的语文成绩就不会有质的提高。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搞好阅读和作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
阅读层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58
如何切实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几点对初中阅读和作文教学的认识,以期能够为同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用故事激励学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激励学生学习。故事展示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是作为语文学科,我们应该用语文的方式来讲故事。
比如,通过朗读故事来感染学生。有一次,我朗读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宝藏》一文,我读道:“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来的自我挽救的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用温火慢慢加热,青蛙优哉游哉的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的不能承受时,却在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进滚开的沸水中,它却能倏忽越起而逃生。
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难来临,才发出无奈与惊奇的慨叹?――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蓦然、对安乐享受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在也决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只温水中的青蛙一样,慢慢的被社会淘汰了。”
读到这儿,我觉察,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现出一种光彩――我想那是触动心灵的一种沉思。我继续读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再也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无奇,回头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你都是怎样度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仍旧在书桌前发呆消磨光阴,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孩子请你相信: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身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钥匙。”停顿了片刻,我对沉思中的孩子们说:“下面的阅读内容由你们自己安排”直至下课教室里无一人讲话,无一人发呆,一改往日的浮躁与喧闹。
教育中不存在一次教育就成就一个人一生教育的奇迹。但我想假如,我能在故事中叩响孩子的心扉。近来班级中的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叫嚷着少了,静思者多了;地上的糖纸少了,积累本上的文字多了,闲散者少了,匆忙者多了;要求照顾的少了,给别人讲题的多了……我悄悄的注视着这些变化,心里想:“自我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让一个人关心另一个人,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让他决心让这世界因自己的人生而美丽。孩子,我要唤醒你的心!”
二、注重阅读的层次感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一下子都要求学生阅读理解到位,要想达到阅读的理想效果,还必须进行有层次的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
_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
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三、让学生的作文尽量有可以写的内容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最大的难点,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可以写得,而造成学生没有什么可以写得困境,一是学生生活单一,整天生活在学校、家这两点一线的空间里;二是语文教师没有挖掘尽可能引导学生有话可写的情景。
在平时的写作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写作。作文一旦布置下去,学生就没有再选择的余地,甚至连表达的思路、立意都无法选择。这样的作文,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会按照老师要求的模式写下去,而“学生”们总是要么写一些停留在小学生水平的假大空话,要么干脆不写。
可是我在一次作文训练《老师,请你______》时,一位平时一写作文就睡大觉的学生写了一篇《老师,请你也多关注我》,针对教师只关注前面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不管他们这些所谓的“差生”这一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老师的眼光能多看他们一眼。整篇作文可谓情词恳切,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和所感、所想。我觉得这篇文章相比来说有创造性,真正做到了“以我手写我心”。
原来,这些“学生”并不是完全不会写作文,而是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要求学生为了高分跟着一些套话转,按照固定模式写。而“学生”往往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愿跟着转。我就想,对于这些学生,为什么不让他们去选择自己写作呢?为什么不能划出更多的自由写作空间呢?他们也需要更多心灵表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
_于是,我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对于那些“学生”,引导他们自由写作,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命题,尽可能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在自由状态下表达内心的想法,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让作文成为他们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这样作文竟然也成了他们感兴趣的一课了。
6.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篇六
云南省盐津县普洱中学
岳赋春 电话:***
邮政编码:657508
摘要: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化学学科和环境保护科学联系十分密切。化学教师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应该有目的、适时适度渗透环境教育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环境保护者。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
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指的是人类环境,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条件的总和,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综合体。自然环境是由阳光、大气、水、海洋、土地、野生生物、矿藏等非人类制造的各种自然物质和能量构成的空间单元;社会环境则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各类人为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等。
世界各国在不断的发展生产力,但在发展的同时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导致环境状况日趋恶化:空气、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珍稀动物濒临灭绝,旱涝并存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在我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而人们脑子里的环境意识还相对薄弱。环境的污染、治理和保护已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环境问题,在我国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保护环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我们必须站在这一高度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因此,把环境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之中,提高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是每一个化学教师的责任。怎样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
所谓环境教育,就是借助教育的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了解环境,掌握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环境问题发生的知识和技能,在人和环境的关系上,树立正确的态度,达到通过全社会人员共同努力治理环境的目的。
环境教育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和公民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使环境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的发展也会为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这不仅可以使人们意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
看当今趋势,环保意识将成为全民意识。翻开人类百年工业发展史,不难发现人类大力发展工业技术,不珍惜自然环境而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最早的伦敦烟雾事件到厄尔尼诺、拉尼娜,以及近期的南北极冰架坍塌等现象,无一不给人类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而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人口激增、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生态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特别是能源短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内容,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体现最多。如现行教材第二单元阐述了大气污染的问题;第三单元课题4阐述了水资源污染问题;第三单元末选学内容讲述的氢能源,实际上也暗示了能源短缺问题;第六单元课题3中二氧化碳能造成温室效应等。可以这样说,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涵盖了世界三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即: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
三、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1.宣传法律知识,进行环境教育
作为培养合格公民的教师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和教法,这既是为人师表的职业需要,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更要学习《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与化学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这样才能将相关的法律知识有机地融会贯穿在化学知识的讲授中,充分认识到化学教材中内含的法制教育点,适时适度地渗透法律知识,将教书(传授化学知识)与育人(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讲到水的内容时,把《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中的潜在内容适当挖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宣传《水法》、《水污染防治法》;讲到煤、石油 能源危机时,向学生宣传《矿产资源法》;讲到甲醇,介绍山西朔州假酒案时向学生宣传《食品卫生法》等有关知识。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污染及防治与化学变化密切相关,根据化学教材内容和化学实验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这是一种常用和可行的方法。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初中环境教育的重点是结合“空气”和“水”等知识,提出环境问题,介绍污染方面的粗浅知识,在讲授教材的某些章节、某些内容的时候,及时适度的穿插环保内容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我们周围的空气”一单元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空气的污染与治理,沙尘瀑的产生与防治,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中毒以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还可以给学生讲解臭氧的作用以及出现臭氧空洞的严重后果等。在讲解“自然界的水”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贯穿其中,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的尖锐;这样能很好的让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之体会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可以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解“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时给学生讲解酸雨的形成、空气的污染以及为何要寻找和开发新能源等。在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教育学生为什么要合理开采和利用资源以及废旧电池为何要回收等;在讲解“有机合成材料”时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以及如何解决“白色污染”,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3.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境教育
配合环境教育的实验,多以环境样品为分析对象,如测定大气的降尘、测定雨水的pH、检测水中的某些离子、净化水的实验等。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和认识。
学生实验结束后,对用剩药品的处理:为什么不能放回原瓶,不能抛弃,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容器里,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危险;硫磺在空气中的燃烧需要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制气体的装置为什么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为什么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及闻气体的方法。这样做既保护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收集环境信息,进行环境教育
做个有心人,时刻注意收集国内外有关环境信息。如:前几年江西发生的剧毒农药泄露事件;1995年上半年日本东京地铁内的“沙林”事件;克拉玛依火灾事件;山西特大假酒案;土地沙漠化,造成北京沙尘暴天气;河南(山西等地)特大瓦斯爆炸事件;云贵高原遭受罕见的干旱;河南新密矿难事故等。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是非常必要的,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5.开展多种活动,进行环境教育
鉴于环境问题的综合性和它的实践性,进行环境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工厂、农村,进行实地调查,使学生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如组织学生参观云天化化肥厂,当学生观察到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色,使池塘中、小河中的鱼虾死亡,造成当地百姓饲养的家禽死亡等触目惊心的现象时,不仅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还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学生能积极主动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增强消除污染的决心。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得的知识和社会联系起来。
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实践过程中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化学教学内容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要自然和谐地进行环境教学,不要生搬硬套,对于无法与环境挂钩的内容更不能随意联系,实施环境教育并不意味着每章、每节、每堂课都讲环境保护问题,要做到环境保护与教学内容上的合理渗透。
2.在环境教学过程中,防止只强调环境污染造成的危害,而忽视污染治理。在讲污染的同时,更要讲污染的防与治。主要是开展好综合利用,化弊为利,变废为宝,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3.勤于实践,善于总结,重视与它学科的配合与联系。环境保护具有多学科知识的意义,应与生物、物理、数学等方面知识相联系,只有各学科共同协作,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多实践和探索,才能更好地做好环境教学工作。
总之,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也是环境教育工作的重点。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最根本的手段是抓好环境教育,提高全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7.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七
一、实施素质教育应以科学的把握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含义为前提
首先, 化学教师要在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人才观的基础上, 正确理解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 是使学生在接受化学学科知识的同时, 培养和树立参与、实践、竞争意识;具备观察思考能力, 动手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 形成正确的化学价值观念和全球观念意识谋求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开发学生智能, 培养学生学法。这正是进行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其次, 教师要明确化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应用方面全面发展, 开拓思维, 培养能力和心理素质, 形成学有所用的化学教育现代价值观意识。这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
二、实施素质教育化学课堂教学应以优化教育教学为核心
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以从教材教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六种心态准备: (1) 认真研究教学内容,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 (2) 认真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 (3) 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法, 并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 (4)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以及到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5) 科学而认真的设计思考题, 讲练结合, 力求精炼, 综合。 (6) 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爱学,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
这样, 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才能做到全面发展的六个学会, 既:做人、求职、劳动、健体、审美。从而避免素质教育走入课外教育的误区。
三、实施素质教育化学课堂教学教学应贯彻六为主的原则
从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看:课堂教学要做到 (1) 教师为主导, (2) 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讲授与师生交流核心和学生之间交流有机结合的导学模式, 而新编初中化学教材内容的结构组成恰恰具有这一优势。
从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看, 为完成素质教育的目的, 化学课堂教学要坚持做到: (3) 以提高文化科学水平, 知识落实与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为目标。 (4) 以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训练为主线。因为知识是活动的定向工具和调节者, 是成功完成活动的心理条件, 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智力发展有赖于知识掌握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是资本的积累, 是一笔无价财富。学生“无知则无能”, 缺乏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因此,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在知识积累的同时, 使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并科学的运用考试手段, 进行灵活必要的应试训练。
从素质教育的质量观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做到: (5) 学法, 培养和启发思维为前提。 (6) 能力培养为核心。这样, 即可以完成课本“硬件”这个物质基础的教学, 即先学会, 又可以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把学生主体的学会变会学和会用。这是“软件”是精神财富, 学生爱学, 会学习的这一基础学力, 将影响学生终生, 这样既有利于素质的养成又有利于选拔性会考。
四、教师更新观念, 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8.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八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应着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转变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即紧密联系,又存在明显区别。一方面没有考试的教育也是不全面的教育,谁都不会认为“交白卷”就是素质高的体现,事实上随着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不断改进,高分低能现象越来越少,从这一意义上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是一致的。另一方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如下几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培养目标上看,素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上看,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应试教育只面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上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从教学过程上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听讲;从教学方法上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变讲授为训练,优选最佳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则为“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学习;从学生负担上看,素质教育目标是当堂理解,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应试教育是大搞题海战术,学生不堪重负;从教学效果上看,素质教育的任务为大面积培养合格学生,应试教育侧重个别尖子学生而且多为高分低能,大面积学生不合格。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是以追求升学率为根本目的的陈腐模式,扭曲了教育的本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因此转变观念是当前中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作为化学教师首先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在日常教学之中。第一,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科学知识。第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第三,教给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及手段的总称。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下列程序来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于搜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观察、实验、条件控制、测定、记录。于分析、研究和处理有关资料、文献和数据资料和数据的处理(表格化、方程化和图线化)的分类。于得出规律性结论,科学抽象,发现规律,模型化,提出假设,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形成概念)。
二、突出观点,实现教学态度和学习方法的科学化
初中化学教材是按义务教育大纲编写的,它的体系是必学与选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为主与阅读和家庭小实验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比较科学的体系,使教材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生产劳动相联系,是一本进行化学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方法,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而不能放在单纯为解题而解题的训练上。
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要坚决反对“黑板上画实验,课堂上讲实验,课下背实验”的应试模式,要把教材中选的每个演示实验认真做好。做到课前进行周密的准备,使现象明显,效果良好,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对每个分组实验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实验报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每个选做实验和每个家庭小实验,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做,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善于自学和勇于创新的意识。为保证实验成功,还应进行心理素质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我们应该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大纲和教材,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健.浅谈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衔接
9.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篇九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一、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高效的发展,努力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而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在于摒弃传统课堂教学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让学生在牢固掌握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一方面能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处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和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打下基础。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获得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体验化学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知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已有能力得到提升,还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课堂的有效性是以互动、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前提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和创新的学习习惯,还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了和谐教学模式的形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成,从而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实践,而就目前来看,初中化学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化学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加上化学本身的知识点较多,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等,使得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不能深入挖掘教材,教学还停留在教教材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把教科书当成了唯一的教学资源,紧紧地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没有一定程度上知识的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只注重知识而忽视化学能力的培养,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追求学生化学成绩上的提升,这也是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部分是针对考试,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对于学生化学实验以及化学应用方面却一筹莫展,严重制约着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课堂教学未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化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了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忠实而有效传递的过程,教师只充当着既定知识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化学课堂中教师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学习程度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片面地按教案设计教学,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让学习什么就学习什么。因此,学生始终在被动学习的状态下接受学习,学习失去兴趣,整个课堂成为单纯的知识大杂烩,教师没有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体性参与不够;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学生自身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
学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忽视自身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对化学学科认识的不足,使得学生接受化学课上的“一言堂”教学,并对课堂知识死记硬背,而没有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没有习得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课堂参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不够,技巧掌握不娴熟,影响课堂参与深度,导致课堂教学低效。这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种学习方式只是针对考试,而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是化学有效课堂的前提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人的巨大潜能,只有让学生对化学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才能让学生自觉地进行研究从而创造新知识。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时,教师可以先做几个实验,如:“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等一连串有趣的现象,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到化学世界的神秘,燃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整个课堂摘要: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不断开展,我国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课堂是教学活动进行就变得更加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整个课堂更加自由、活跃,更利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初中化学教育教学
10.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
摘要: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在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基础技能的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基础教学与创新教学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成为教学的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基础 创新 初中化学教学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作为化学启蒙教育――初中化学必须要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化学必须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要树立“化学基础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必须突出化学思想的教学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是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的教学精神和理念。
初中化学虽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到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延伸到了社会和家庭,使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科学技术以及国防建设相联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双基,根据学生的实际要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和能力,要初步确立分层教学的模式。同时也需准备好不同目标层次的习题和检测,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质量监测,一课一练一评,使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求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增强其学习的目标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教会学生达到学历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首要因素是要树立教学中的平等、民主与尊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假想,鼓励学生对提出的质疑和假想设计方案和进行探究,即使存在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也不能简单的给予驳斥,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向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为此培养学生方法、技能、创新精神时要充分发挥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在基础教学和创新培养的积极作用。
例如初中化学《酸碱盐》一章有概念多、物质多、实验多、规律多、重点和难点多、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等特点,对此可以采取自学指导和实验指导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前加强对学生的预习和自学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来认识物质、探究物质的`性质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学生实验的指导学习,使学生在实验中体会知识的内容。这样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虽然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但学生通过自己进行实验能更好的体验知识,而且从教师的实验准备中也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耕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使学生较为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在总复习的教学中采取这种方法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更能体现出基础与创新的教学策略在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的功能了。比如在进行物质鉴别与推断及探究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开放实验室的策略,为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化学学习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提供方便。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筛选,由教师确定若干命题,由学生来设计方案来进行探究,指导学生对若干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学生对方案不断完善,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再进行实验探究。这样不但强化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1.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一
关键词:德育 辩证唯物主义 爱国主义 环保意识 自我意象
学校工作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也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这无疑是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核心。此外,环境保护教育、价值观念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也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塑造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教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概念,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又如:溶解与结晶,水解与中和,加成与消去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实例。
量变到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观点。元素周期律是量变到质变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又如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同素异形体性质的差异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如:无机物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机物中各种烃及烃的衍生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即使同一种物质分子里不同官能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环与羟基的相互影响。此外,结合相关内容,还可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深厚的民族感情。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上,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艺,也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标志,两者的发明和运用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冶炼和瓷器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结合“蛋白质教学”可讲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于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上天。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联系教材相关内容,适当加以展开,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学习科学家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环保意识教育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呼声。把环境保护教育穿插在化学教学之中,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挖掘化学教学内容,从学生身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比如,在讲到二氧化硫时。就可以渗透环保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学生二氧化硫是一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份,它能导致水质酸化,毁坏树木、庄稼。
2.规范试验操作
例如,进行化学实验时,将药品规定了用量和浓度,有些药品取最小或采用微型实验,既方便施教,又方便操作,更易让学生观察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同时会节省药品,减少污染,也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改进实验操作
将一些有毒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实验进行改进,使操作更合理有效,又能控制或避免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如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是一个演示实验,按照教材上的做法,教室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效果不明显,若改为学生实验产生二氧化硫太多,污染又太严重。为此,我们将实验中的铜屑改为弯成螺旋状的细铜丝,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即反应,脱离即停止反应,可以让学生轮流观察或操作,使二氧化硫的产生降到最低限度。总之,改进实验操作方法有多种,我们耍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旧物质和废物,将原有的实验进行科学的分析改进,以达到更安全可靠、趣味新颖、快捷方便、可控制排污量、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等目的。
四、塑造积极的、成功的自我意象教育
什么叫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是心理学术语,从字面理解就是人潜意识中的自己的形象,是潜意识中认为自己在群体中应居的位置或所属的等次。
具有成功的自我意象的人,在任务面前往往有模糊的成功憧憬,在学习或工作中会自发地调动内在的各种积极因素,顽强地向成功的方向努力,一次次地实现预期目标。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肯定成绩,恰当鼓励,具体指导,布置任务(近台阶任务,即跳一跳可以摘到的果子)”,是一种培养学生成功自我意象的有效办法。
例如,某学生按教师的布置做了四个题:第一题对了;第二个题思路还正确,但只做对了前面一部分;第三个题做错了;第四个题不会做。从这次作业看,该生这次成绩属下等。教师个别辅导时,回避下等的结论,而以肯定成绩、体现鼓励、具体指导的方法进行。教师说:“很好!第一题你做对了。第二题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中间的这一步要这样……你完全能够做对。第三题咱们一块讨论,理理思路……你是有能力做出来的,下去你独立做做。第四题,老师给你讲一讲……”最后,教师的结论是“你很有潜力”,并结合这次辅导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又布置了几个题。这几个问题有伸手可摘的果子,有踮起脚能够摘的果子,有跳起来可及的果子。由于辅导是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学生是在成功的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辅导的,学生离开教师后,一般都会按教师的布置做。
教师应重视塑造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巧妙地创造成功情境,使各类学生都能在成功的体验学习,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毅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成功的自我意象。
12.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二
一、明确备课的含义
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无论是以往的单一的主讲式的备课,还是现在研讨式的备课,甚至包括“导学探思”教学模式下的备课活动,都强调了一个主要话题.:学生能否接受,能达到什么程度,反馈信息说明了什么。所有教学活动的心都是学生的认知和发展。在这种观念下,备课的含义不是以往的准备上一节课那么简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所有的教学改革内容是围绕着以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因此,明确备课的含义,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完成教学目标是首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关键所在。而教学目标的完成是依靠可行的教学设计,一个系统的教学计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正确地分析,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严;地组织,还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这些活的设计是在备课这一环节产生。所以明确新的课程标准再进行备课时,教育对象的正确分析便成了中心问题。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1. 学习者体验与经验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运用先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点燃木炭取暖把生猪肉煮熟食用,甚至先人在造字时都考虑到燃烧的承与样式,如“火”字。因此学习者在学习生活中也在应这些常识,只不过有的可能是正确的,例如,热水溶解大的白糖会很甜,振荡之后碳酸饮料有大量的气泡,这些体是正确的,可以用来创设情境来学习新的相关知识。但些是不正确的,例如,凉菜过咸时放入醋就不咸了,冰水混合物等,这些概念与经验在学习中是必须要纠正的。这些现象表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会直接影响到学者的学习方式,影响到认知的科学性,也会影响到心理状。对正确运用知识,完善学习过程及教学设计,有时会到消极作用。如果对这一点认识不充分,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活动与情境设计。因此,在备课中要找出学生体验的错误,实现概念转变。例如,在“走进化学世界”的教学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现在的成果及社会的产品与学生中围不一定都是化学物质”概念的冲击和对立性,因为受验的影响,学生对化学物质概念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通常认为是“不一定”。在化学启蒙阶段,针对这样的认识,应采用哲学的观念和类比、归纳的方法,引导学?对此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通过第一关。
2. 学习者认知方式的分析
不同认知方式的人对信息加工和处理方式有差异。这种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没有优?分,但是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且学生的认知方与生活环境、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的一贯策略、教学目标、导入技巧、学习内容的类型等因素有关。例如,在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课的教学中,两位教师的不同质疑设置会产生两种不同方式的回答,甚至相同质疑,不同学生回答也不同。
例1质疑:A教师:你所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甲:1.白磷燃烧。2.水能灭火。
B教师:根据白磷的不同位置、现象,本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乙:白磷燃烧的条件。
例2:质疑:C教师:根据我们对燃烧的研究,试归纳燃烧的条件。
学生丙: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学生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燃点。
在例1中,甲学生的回答明显地把问题带入了下一阶段的研究,而这时第一个问题还没有完成。但该同学却发现了实验探究中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这是在备课中对于学生的认知分析不透彻,应仔细研究学生的这种状况,在自学目标的确立中,加以引导,如“从燃烧的角度探究,该实验说明了什么”。这样的分析,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为学习新知设置良好的学习秩序和环境。在例2中,“燃点”的说法是在平时家长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才有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应及时纠正或强调与指导。只有充分意识到个性的差别,才能因人而异,尺寸共进,共同提高。
3. 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分析
学生的能力判断不是像学生解一道题或回答一个问题那样容易显露知识水平,从而表现出学生的学识,它是一种潜在的、综合的、有生活经验的综合思维和综合知识下的智慧,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效,最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始终。例如,在第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在启蒙阶段意识到应该具备概念分析、判断能力,在学习微观的概念和宏观物质性质的时候,综合的分析能力常作为学习知识的另一个重点。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从第一课开始就应该确立系统的或是整个章节的能力培养目标,不仅建立知识系统,也应该建立能力积蓄过程,并定期实行反馈,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实验能力、生活经验的验证和更新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的应用知识能力,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接受新知识。
13.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三
菏泽市东明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明善
[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化学教学实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形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如:二氧化碳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复习课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试卷的讲评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目标。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 ,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 ,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别人发言的要点 ,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 ,进行评价 ,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 ,进行组内交流 ,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 ,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 ,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 ,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 ”不能固定 ,要轮流 ,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就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 2 至 6 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3、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4、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式,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重视了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颇具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报纸期刊、电脑咨询或请教老师专家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吸收的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这种教学更适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
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焦虑程度降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了组内竞争,同学们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大家都进步了,小组的成绩才能提高,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来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有触动作用。现就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一段时间来的几个常见问题摘记并辅以矫正措施,以期共榷。
1、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在初期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而发言的学生总是以“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出现了名为“集体”而实为“单干”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三方面下功夫:(1)、深入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为小组活动打好基础;(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2、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备课,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学生状况一定要成竹在胸,并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提高和转换,不能让讨论失控。
3、避免两极分化严重,优生越优,差生越差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对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出现这种情况,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来加以解决,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质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14.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十四
摘要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关键词
新课改 实验教学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改革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对于大多数的中学来说,实验教学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基于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将以化学实验为基础,探索在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对策。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实验员
化学实验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要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其中关键因素之一,是化学教师与实验员要相互合作好。当前,中学化学教师队伍配备基本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学校化学课程开设的需要。但化学实验员队伍配备一直不完整,都由任课教师兼任。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也只有落到了任课教师身上。而化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钻研、准备和指导实验,不做化学实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2课时紧张
目前,新课改要求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但学校、家长和社会看的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众所周知,开展实验教学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按照国家的课程计划,九年级的化学课一周也不过四个课时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之内,教师得保证学生掌握所有的化学理论知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能少做实验就少做实验,或者是用演示实验的方式代替操作实验。
二新课改下如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 1鼓励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而且也缓解了新教材中对实验教学的压力。如蜡烛的燃烧、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等试验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也会感到新奇,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家庭小实验,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了促进作用。
2、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
目前很多教师已习惯了课堂演示实验,学生在下面看实验的上课模式,因为这样的课堂不会偏离教师设定好的轨道有序地进行。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缺乏了动手能力。因此,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也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简单的操作由学生来完成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检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当前,虽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只要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积极行动起来,广大化学教师、实验员只要沉下身子,深入教学第一线,脚踏实地,诚心服务学生,用心教授化学和服务化学教学,潜心研究实验教学,精心转化实验研究成果,相信一定能开创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
参 考 文 献
[1]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探 究课[J].化学教学,2006.[2]熊言林.化学教学研究成果转化的理论与实践.化学教育.2009,30(2):43-45
化学组
许金芳
许家坊土家族乡中学
427200 教师
电话号码:***
15.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五
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方法都不可替代的, 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看
1. 从化学科学的角度看,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
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其产生、形成都是以化学实验这种科学实践为基础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中叶波义耳进行的物质燃烧、动物呼吸的实验研究, 到18世纪中叶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论证, 以及19世纪初不少化学家对这一定律的实验论证;从18世纪形成的实验化学, 到20世纪理论化学分支领域的飞速发展和21世纪计算机模拟实验的逐步形成;从人们对元素、空气等简单物质的研究, 到现代人工合成各种复杂的天然化合物等等, 无不标志着化学家们从实验到发明、发现的光辉业绩。实验是化学的生命线, 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没有实验, 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
2. 从化学教学的角度看,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
的基础和必由之路。取消了化学实验, 也就扼杀了化学教育;不做化学实验, 再有才华的学生也学不好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要靠化学实验教学的运作;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情感意志品质, 离不开化学实验;学生科学世界观、科学方法论及良好学风的形成, 更是与化学实验教学紧密相关。正如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教授所说:“在化学教育中强调化学实验, 无论如何都不会过分;化学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和收获丰富的场所”。
当前, 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结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高中化学教材中, 大部分实验是演示实验, 约占实验总数的80%以上, 所以学生自我创新的机会太少。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探索性实验很少, 这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将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明确地呈现给学生, 然后进行演示实验, 再把实验现象、结果和对应的知识进行比较, 最后进行概括。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的时候“严格”地要求自己所看到的实验现象和结果与书上或老师所讲的相吻合, 否则就认为自己的观点有错误。这样下来, 做实验和观察实验只是对新知识的巩固, 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书写实验报告也只是将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而实验的目的却最终演变成了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
二、从这种教学模式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实验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
2.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 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 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 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
一种方案或答案, 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洞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 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模式教学显然是极不妥当的。这样的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且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需要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教学。
三、优化教学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 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我们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以探究性为主, 其他多种教学方式为辅的教学方法, 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总之, 高中化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化学试验教学, 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快乐地学习, 这样就会大大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 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实验探究、实验事实、实验史实和实验方法论等角度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16.浅谈对化学活动与探究教学的认识 篇十六
一、“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教材中的实验主要以教师的演示为生。学生实验则多是重复一些演示实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新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进行的很多,为学生开辟了一块自由天地,它更加侧重于探索和研究,这样的实验不是单纯以理解知识和培养兴趣为目的,而是以实验为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探究。学生通过亲身实验,在探究未知的现象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的结论,使学生既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又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二、“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活动与探究”改变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理念。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去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生动的。
三、“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成果和方法的同时,也参考了别人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并加以分析比较、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合作交流学习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从而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认识,克服独立探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
面对时代的要求与挑战,社会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因此新的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重点。通过“活动与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活动与探究”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在学习探究分子运动时,进行的“活动与探究”是:在烧杯A、B中各加入5—6滴酚酞试液,再在烧杯C中加浓氨水,然后把烧杯A和C用一个大烧杯罩住,观察现象,得出结论。有现象出现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猜想:A烧杯中溶液变红与什么有关?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然后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进行实验猜想和设计,最后通过现象得出结论。这样既对分子的运动进行了很完整的探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
五、“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信息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如通过图表搜集信息,通过调查搜集信息,通过网络搜集信息,通过实验搜集信息等。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中的现象,数据都是宝贵的科学信息。而化学中的“活动与探究”是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的重要阵地,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自主进行分析,搜寻各种信息,获取新的知识。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颜色、状态、变化、气味、质量改变。不仅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停留在感知基础上,而且要求观察记录结果,并加以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样可以排除荒谬、纠正错误、发现真理,从而获得认识上的突破,取得认识上的飞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直接途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中只有做到手、眼、脑并用,才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改变学生不敢动手、不会动手的心理,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重理论、推理、计算,轻实验及实验设计、过程,从心理上给学生尝试机会,给了学生品尝实验成功的乐趣,以及学生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7.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七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本文围绕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展开讨论,包括其重要性以及对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作用,化学实验课常见的一些实验事故及对策,然后重点介绍了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作 者:施维 作者单位:南通市启秀中学,江苏南通,226006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3.8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 教学18.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八
摘要:随着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正确地融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案例教学;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主要科目之一,其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比于其他科目,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若是单纯的讲授比较抽象,因此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适当应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及优点
1.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法也被称为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案例来开展教学的一类方法,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适当地插入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调查、研究、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种教学活动。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化知识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独自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案例教学的优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案例教学跟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二是运用案例教学能够将本来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类比能力;三是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四是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研究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原则
1.案例的选择应该与时俱进。初中化学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可一成不变,要树立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将最近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要尽量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作为案例,如此便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新知识,以不变应万变。2.案例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均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应该作为教学的基础,也应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去思考、讨论以及展示,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老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干预者,切不可越俎代庖。3.案例教学切不可冲淡对理论的掌握。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能过于追求案例的`新颖性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因此,选择的案例切不可冲淡对理论的掌握,一旦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发生偏颇时,便应立即纠正。
三、初中化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策略
1.运用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和欲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此以往,便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化学这门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化学教师在上第一章化学知识之前,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对其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选择由中央十套《走进科学》栏目中的一个案例:某个贫穷的农村,一位农妇的儿子在去舅舅家吃饭的途中经过一块坟地,回家后便高烧,并且胡言乱语。为了救儿子,妇人便请来了邻村有名的巫师,巫师一来便认为其中邪了,而且这个鬼怕水,在施法后,自称是将鬼抓到,并将其扔在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之后水面浮出一个小球,并伴有声音,一会便消失了。学生门都目瞪口呆地听着,说完,教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根本不是中邪,就是一种简单的化学现象,但是至于到底是什么现象,还有待你们学好这门学科后解答。虽然在当时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已经达到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2.运用案例,挖掘学生潜能。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运用其开展教学。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开展游戏实验,并将实验的操作步骤编成顺口溜或者口诀,让学生根据该口诀依次完成实验。如此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观察化学实验变化,感受化学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有机合成材料》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几类材质不同的物质,然后用蜡烛将其点燃,提醒学生在燃烧过程中主要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在完成观察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是否含有有机化合物,如此开展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案例时,还应该提及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教第九章“化学与环境”相关知识时,化学教师便可以从一些新闻上截取当前我国环境现状作为案例:3月23日上午,本应该书声琅琅的萝岗区贤江小学中的教师却空空荡荡,经调查学生长期因为学校空气被污染导致大量的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头晕、胸闷等症状,因此学生便拒绝再回校上课。在讲述完案例后,便可以让学生列举当前我国面临主要有哪些环境污染,而其中又有哪些是由化学造成的……听完后学生便会开动大脑思考环境污染问题,并对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化学跟环境的关系,如此便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潜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及反思
19.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 篇十九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可以引起学生对这一新学科的直接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延伸,有的学生会由于畏难而导致兴趣逐渐减弱.要让学生对化学长期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开展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是探究性学习的优势.
二、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过程.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三、探究性学习可以增进实践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相对的一对概念.这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但是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于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和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 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吸引学生
(1)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创设背景引入课题.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往往使他们自觉地去探讨和实践.这对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联系实际生活可以创设诸如:加氟牙膏为什么有防龋齿的作用?加碘食盐加的是哪一种含碘的化合物?为什么钢笔混用不同墨水会写不出来?酒为什么是陈的香?炖鱼的时候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或醋?等引入性课题,让他们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2)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筛选并采用符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应注意实验的改进,如研究焰色反应的实验可这样改进:将酒精灯换成洁净的蒸发皿,倒入适量酒精,点燃,取各种化合物的粉末直接撒到火焰上,现象非常明显.再以“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为例: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教师提出问题: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吗?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提出实验的方案、制定实验计划.第二步按照设计的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第三步收集证据,引导学生对以上实验得出正确的现象.第四步学生通过交流对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得出结论,即燃烧的三个条件.知道了这三个条件也就能得出白磷可以在水底下燃烧的结论.第五步是反思与评价.在实验过程中本组成员的实验操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实验可以做哪些改进,能否设计其他的实验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2. 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转为一种探究的动力.
(1)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例如,在对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探究中,可引导学生讨论如下几个问题:①鸡蛋壳放在食醋中为什么有气泡产生?气泡可能是哪种气体?如何验证?②为什么鸡蛋会出现时浮时沉的现象?③如果把蛋壳放在稀盐酸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一样吗?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探究活动带给他们的乐趣.
(2)呈现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如,“钠的化合物”一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通常我们用火点燃可燃物,用水可以灭火,现在看用水能不能点燃棉花呢?(教师用滴管向事先准备好的棉花上滴几滴水,结果棉花燃烧起来)水是怎样把棉花点燃的呢?因为我提前在棉花里放了一些过氧化钠.“反常”的实验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讨论,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过氧化钠与水就能把棉花点燃?”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问题.
3. 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指导组织探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常常把自己当作探索者和发现者,因而在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假设后,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寻找、设计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修改、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并在探讨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获得思维的自由空间.能否迅速地设计出方案,通过手段和方法,使学生自然掌握知识应用及研究成分的设计方法,为今后学习同类知识指明思维方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采用探究教学模式,上课时间安排较紧,教师上课前要充分估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必须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是提倡探究性学习的双重目的.探究性学习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从各种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可以利用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化学实验,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通过创设认知冲突,呈现表层现象和内部变化的矛盾,新知与原有经验的冲突,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关键词:探究,兴趣,创新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赖宪财.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周德义,王嘉德,王荣德.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科学出版社.
【Chhwwm浅谈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认识】推荐阅读:
浅谈我对教育的认识08-01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12-17
浅谈对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认识12-21
浅谈化学创新教育模式06-18
浅谈森林文化学及其在高等林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11-12
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11-19
高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融入论文10-27
德育论文浅谈初中德育教育08-23
浅谈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运用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