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国学有感作文(共10篇)
1.学习国学有感作文 篇一
国学是一历史悠久的学问,如果把知识比作聚宝盆,那么,国学就是一颗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我非常喜欢《弟子规》这本国学书。
《弟子规》这本书,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夫子伦理思想编写的。我第一眼看到《弟子规》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弟子规》教了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当我读到“尊长前,声要低。”时,我的心里总是觉得有些沮丧,记得有一次,妈妈拿着我的试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看!这道题真不应该错,应该,这么、这么.....”妈妈还没说完,我却不耐烦了,时常忍不住大叫:“好了!好了!烦不烦,真是喜欢唠唠叨叨、你怎么总是没完没了地喋喋不休!真是的!”说完就走到别的地方去。
等我把整个《弟子规》读完了,我深感歉疚和惭愧。古人都能这么孝敬父母,努力学习,兄弟友善。而我们呢?我看到报纸上刊登了这样一条新闻:一位老人的老伴很早就死了,这位老人的俩个儿子是白领,但谁也不肯照顾这位可怜的老人,把她扔到了一个小破屋里,就走了。老人为了维持生计,就只好挖点野菜卖点钱,后来被收留到敬老院。
现在,很多表面冠冕堂皇的伪君子们,真是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弟子规》,当一个有孝心的孩子、一个有优良品德的好人!你们说,难道不是吗!
读国学有感作文范文(三)
通过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看上去很古老,其实火力十分旺盛。它流传了千百年,从“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序集》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的嘴上,刻在我的心里。许多人在一起,必然其中会有一个是你的老师,他的好,是值得你学习的。这句让我受益匪浅的名句,正是儒家圣贤——孔子之口。
他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山之高,是因为他不排斥每一粒小石子;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如果你具有山的情怀海的博大,那就请你从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啊!在日常生活中,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同学啊:作文天才李蔓芝;品学兼优的陈佳语;踏实学习的董星辰;出污泥而不染的`王耘晓;数学天才陈雨欣……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
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微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咀嚼,去领悟,去诵读,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丽、持久!
让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就好好的去珍惜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
2.学习国学有感作文 篇二
我在日夜啃读着本书时,感受也很深刻。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贤相”化身诸葛亮,“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曹操,刘备则被塑造成了一个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仁君典型。什么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什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什么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死于五丈原。这些情节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在我脑海里回放。
读完这本书,我思绪万千,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感谢母亲给我生命,感谢老师无怨无悔的教我知识,更感谢我的祖国这么强大,有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我暗自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了一定要关心亲人,帮助同学,孝顺父母,感谢老师,感恩祖国。
3.听国学演讲有感 篇三
10月21日下午,有幸与全镇教师一起聆听了汪清四中马殿军老师的“走进圣人孔子”、东光小学崔吉范老师的“弟子规—入则孝与八德的关系”、汪清三小李慧老师的“千字文之分享”、复兴中学张国刚老师的“三字经”国学演讲。通过四位老师的演讲,我对国学有了新的认识,对国学精髓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三字经中,注重仁义诚敬孝。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三迁的典故,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在千字文中,注重仁义礼智信。
在弟子规中,聆听了入则孝与八德的关系。
以上三个演讲内容中,都突出了“孝”的讲解。百事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精华。讲演者通过一个个事例告诉我们,孝是道德的根本。它告诉我们:
1、爱惜自己,自重自爱,就是对父母的孝道,就是对父母的珍爱。
2、立下远大的志向,让父母因为自己而自豪乃大孝也。
3、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就是对父母的孝道。
4、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让父母放心,也是大孝。它告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5、“不爱其亲而爱别人者,谓之悖德”。一个不爱父母的人,一个不孝的人,一个与兄弟姐妹不团结的人,无法让人相信他会对你有多好,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领导的重用。
大孝子王希海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已经是植物人的父亲,他一句话“回头一看,父亲还活着,所有酸甜苦辣就没有了”,让我感触最深。尽孝的过程是长久的,不是你逢年过节送点钱或好吃好喝的。它要求我们,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与兄弟姐妹团结互助,让父母欣慰。抽时间多陪伴父母,不让他们孤单寂寞,听听他们的“唠叨”。他们的“唠叨”,包含着对子女的期望,包含着对子女的关爱。听着他们“唠叨”是幸福的,他们的“唠叨”将是你最珍贵的回忆和财富,会是你将来回忆中最美的歌。在老师们演讲过程中,不少老师眼中含泪。之所以眼中含泪,因为演讲触动了人们的心底,引发了共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不要到后悔时,才想起父母恩。父母会渐渐老去,尽孝需趁早。
我们已到中年,要以身作则,教育好子女如何尽孝,让中华美德源远流长。
4.读国学经典有感 篇四
这几年跟随学生一起读了不少的国学经典,它让我在言简意赅的文字里,体味到其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哲理,里面的不少至理名言深深印在我心里。它让我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我在诵听圣人的教诲中来提高了自身的修养。
我读《弟子规》它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注重家庭教育。告诉我们衣服不在于华丽,而应注重整洁;要看轻财物,少计较个人得失;学会礼让,宽以待人,严与律己;多用赞美的眼光去看待别人。这样才让我们的心胸会变得宽广,生活会变得快乐。
我读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句话——它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总结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败的历史教训时写下的警世名言,意思是历观前代王朝,往往勤俭节约意味着成功,奢侈浮夸意味着失败。是呀,这句话用于我们现在是再合适不过了。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也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我读《孝经•圣治章》中“天地之性,人为贵”这句话是说天地之间的万物生灵,都一样的得到天地之气成形,禀天地之道成性,但只有人最为尊贵。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有很多人自己没有发挥出来罢了。
我读《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一句话,“知者创物”。意思是物是有智慧的人设计发明。而现实生活中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人也很多,如贺龙军长在紧要关头让战士们扔掉草帽,使敌军自相残杀。包公运用智慧,使用了计谋,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
我读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找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好方法;
我读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才能学人之长,弥己之短。
我读《出师表》《岳阳楼记》《满江红》,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家名段,我一次次领人略了诗人、作者那为国而忧,精忠报国的一腔热情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高洁人格;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我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我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教导学生要知民以食为天,懂得甘甜辛苦。
我读“恃人不如自恃也”知道它是在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棰 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聆听着《兰亭序》悠扬婉约的音调,眼前浮现出了王羲之雄逸流动《兰亭集序》;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经典虽然已流传了千百年,但是名家的风范丝毫没有褪色,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光辉。
我读故事“季文子行俭,毛遂自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明白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
在工作中,我要从自身找到不足,制定一个短期或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我就能比较容易的警醒我自己。
总而言之,读这些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讲的人生道理仿佛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指出正确前行的方向。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浪潮。看着我的学生们一个个神采飞扬的诵读,伴随着起伏变化的背景音乐,我在想:
这,就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粹;这,就是我们泱泱大国的民族灵魂;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5.国学教学有感 篇五
我国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国学诗篇。国学的内容虽然古老,但内容经典,可以让孩子们受益终生。教师应多动脑筋,创造生动有趣的教法。如在学习唐诗、宋词时,生动的故事,妙趣横生的典故,就很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首先,讲解时要语言精到,形象生动,或夸张幽默,或深情感人。?楹⒆右鞒?诗词,可套用现代歌曲的调子,这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诵读,充分营造情深意美的诗词氛围,这样更利于孩子理解记忆。有些内容的学习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学、互学、组内交流讨论,进行背诵、理解、质疑,联系实际谈体会等,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答疑解惑,激励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还要经常关注时事新闻,引导学生古今结合,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充满时代气息,还可以设置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给基础较弱的学生,对优秀的学生则要设置诸如联系时事或辨证阐述孔子观点等题目。要让所有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就感,感受到国学精湛的语言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6.读国学有感 李致欣 篇六
——读国学有感
不一步一步地累积起来,就不能达到千里远的地方;没有一条条小河汇集在一起,就不能形成大江大海。只要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这句话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要看这只有十八个字,但这句话一直影响了我。
一天,我把种子洒在了阳台的花盆里,盼望着它一天天地长大。我天天给种子浇水、施肥,可过了许久,种子连芽都没有长出来,这时,我有点想放弃。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浇水、施肥,可这回还是一无所获。我心里那想放弃的念头又涌上心头,可我还是把这念头深深地打入心底。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那颗种子终于发芽了。后来,经过我的精心照料下,现在已成为阳台上的一份子,每当我写作业累了时,就望望它,心里总是暖暖的,因为这植物是我劳动的成果,没有劳动,也就没有收获!如今,仔细想想,如果我当初放弃了这颗种子,不再照料它,那现在也就没有了这盆植物,更没有了收获时的喜悦。是坚持不懈挽救了这颗种子,也正是坚持不懈,给了这颗种子最后的希望,它才能够在漆黑的种子人生里寻找到属于它的旅程的第一步。
7.观《国学小名士》有感 篇七
其实,节目的流程本身并不复杂,就是来自全省不同地区的六个人共答十二道国学题目,中间有着评委老师点评。整场比赛真是高手如云,十分的激烈,令人惊心动魄。看完,我不但记住了那激烈的场面,同时也有了很深的感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里,蕴藏了多少诗文经典、传统知识以及民间的异闻趣事、神话故事。正因为这些文化精髓在我们血管里流淌、旋转,才使今天的中国文化更加高深博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最具代表性的是诗词经典。有人说,智力代表智商,情操代表情商,而诗词,却代表“美商”。小时候读诗词就是囫囵吞枣地背过,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而现在细细品读,我发现,多半诗词都十分富有诗情画意,都能让人浮想联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了解并体会中华古代的诗词,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与修养,那整个国家人民的修养与素质就会很高,中国就会有与众不同的“美丽”所在啦。其次还有一些文言文经典,就如《大学》、《论语》、《礼记》等。这些文化经典虽不如诗词那样美,读起来可能还有些枯燥,可它们就像我们现在所吃的花生——看起来不可看,可十分好吃。这些经典也是一样,刚开始阅读时感觉很无聊,可如果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许多道理,并在不知不觉中用上了这些道理。正因如此,这些诗文经典才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8.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 篇八
任重道远
——读《教师的国学素养》有感 大孙中心学校(小学部)张立敏
最近在读张振鹏老师的《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书中前言提到:本书旨在透过解读古圣先贤的教诲,解读国学经典,向教师普及、传播中华文化,使教师深入认识中华文化,感受国学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国学素养,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看到这时,我突然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句话:在我们这个国家的今天来说,是要望德国人的项背而惭愧的。
看到这句话,我想所有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我亦如是!德国人有一个最大的民族脾气——崇尚哲学。我们的哲学其实在古代已经很发达了,比如《易经》的阴阳学说,其实就是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道德经》更是唯物主义的。正因为德国人知道中国古典哲学的伟大崇高与精明,所以德国人才把我们的《道德经》奉为他们的《道德经》,把我们的老子尊为他们的老子。德国人每个家庭都有他的书。我们说道家哲学消极,德国人说李耳天下第一等聪明人,不学他我们学谁。海德格尔读到李耳的书,书房挂着“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我们的书房挂的又是什么呢?叹息,我们没有德国人那样可以把别国的《道德经》影响到每个家庭,成为自觉装备的精神武器和“必备读物”。
国学,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它不仅仅存在于典籍之中,而且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先不谈书中对国学经典的解读与定位,单单是主旨所在已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吃饭,要读书,传承本属于我们的经典。我想这是每一个教师,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所在。书中关于《韩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一章的解读,不仅仅是对韩愈的推崇,更是对师之责任的解读。韩愈,文起八代之衰,一篇《进学解》,于佛老推崇中力挽狂澜于儒道,对国学经典的传承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不是韩愈,却有着同样的责任。
9.观看国学小名士后有感 篇九
寒假期间,我陆陆续续观看了多集《国学小名士》,看后感触颇深。
通过观看《国学小名士》,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还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一集第一关关键诗词比拼让我听到了一句又一句美妙的诗句,让我看到了选手们那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第二关的比拼更是精彩,选手们要按自己选择的分值题目回答问题。这一关,不仅让我看到选手们敢于挑战的精神,还让我看到了选手们胸有成竹的自信。第三关是我认为最精彩的一关,这一关是考验选手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位选手都表现的非常好,他们在阐述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都结合着国学来说,他们让我知道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非常优秀的。
《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我们的.国学是博大精深的,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无比美好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国学,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下去。
10.教师 读国学有感 篇十
平湖二小
杜英
在八国联军铁蹄下、又经历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践踏,我中华民族依然傲立于世,这源于我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文化深厚更是重要因素。中华文化所昌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团结统一、仁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华都浓缩于《国学》,《国学》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最近我开始阅读《国学经典》。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教育理念。让我懂得了如何学习、如何教育学生。
1.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关于教学方法
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之前我对“因材施教”知其名却体会不深,我班有好几个学生不爱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于是我每天空出时间监督他完成作业,可收效不大,因为过后给他相同的题,他还是不会做。当我看到“孔子十分留意观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优缺点了如指掌。然后,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和教学,对于学生所问的同一题目,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予不同的问答。”时,我细细的反思了我的教学方法,不仅耗时、累人,还没有收获。我的教学行为到低存在那些不足。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实践中特别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
孔子无论上课还是答疑,都非常注意方式方法,循循善诱,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懂得了深奥的道理。我想,他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讲究教育方式方法,这是我们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
此外,《国学》还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遵循客观规律、如何获得快乐、如何构建和谐……。
【学习国学有感作文】推荐阅读:
学习国学管理有感12-17
少儿学习国学的好处08-05
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总结09-26
儿童学习国学:读什么怎么读09-15
国学小名士学习心得体会11-21
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有感作文11-16
读了「国学」有感08-26
听国学演讲有感09-07
读国学,品经典作文11-22
小学生写国学经典作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