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精选11篇)
1.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一
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田区第十三小学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检查评估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需求。我校通过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更新、增强,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反响不断增强,学校整体工作全面提高。下面就我校的各方面情况、各项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田十三小学位于田家庵区淮舜南路金豪阳光花园东侧,是一所迁建的新校园,占地面积7418平方米,教学建筑面积4487平米,在校生823人,现有18个教学班,班额控制在了46人以内,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学校现有教职工38人,师生比1:21,符合编制标准。其中副高级教师1人,小学一级教师25人,小学二级教师12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34人,教师的学历和资格达标率100%。学科教师基本齐全,配备合理。
我校现有副校长(主持工作)和党支部副书记各一人,均属区教育局任命,符合任职资格条件。
近年来,我校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在勤耕不辍、锐意进取的征途中,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严谨的工作作风、求实的治学态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二、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
学校园占地面积74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573平方米。教学楼面积2982平米,综合楼面积1548平方米,生活用房205平方米。有18间教师办公室和24间普通教室,均采光通风良好,讲台、黑板、学生桌凳整洁完好,符合标准。
学校操场面积1518平方米,建有60米塑胶跑道和一个篮球场。因建校用地困难,运动场地偏小。
我校基本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网的建设。老师上课都会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方便高效。同时实现了教师备课人手一机,远程教育培训可随时在办公室里上网学习,极大提高了教师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功能室齐全。其中有两个105平米的计算机教室,100台学生机,生机比达8:1。200平米的多媒体教室1个。60平米的图书室1个,藏书18000册,生均图书21册。另设有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科学探究室、准备室(仪器室和药品室)、音乐教室、舞蹈室、美术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卫生保健室。以上各室设备齐全,利用率高,学校建设规划已基本实现。迁到新校以来,学校投入了适量资金,用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成效。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亮点,为育人环境创造更好条件。
三、目标规划与制度建设
教育发展的前提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创新性。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为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办学质量,我校大力试行“以生为本、以德树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三生教育”特色为抓手,争取在三年的时间内实现办学目标和特色学校的建设。在发展中践行我校特有的“团结、奋进、活泼、文明”的校风和“严谨、创新、务实、高效”的教风;形成“勤奋、自主、合作、进取”的学风。我校制定了《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三年发展规划》。在培养目标上,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得到充分的发展,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在遵循教育方针,学习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制定了《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管理章程》和《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岗位职责》,使学校各项管理有章可循,走出了一条民主管理、依法执教的路子,实现了学校管理由常规化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疏散预案》、《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建立路队管理和接送制度,使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
四、领导班子与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校级领导符合归口管理岗要求,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学历。学校班子成员紧紧围绕“团结务实、勤奋创新”这一目标,秉公办事、以身作则,有较高的凝聚力;内增素质、外树形象,有较强的战斗力;措施落实、务实进取,有较好的工作实效。作为学校领导,我们每个成员都首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处以身作则,努力起到模范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计划、措施,坚持每两周一次政治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我校的各项章制度的要求,让每位教师在言行上有明确的标准,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让自己的言行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为加强监督力度,我校还实行了多元化评价制度,即学生评、家长评、考评,将教师的师德修养作为教师的年终考核部分,从制度上保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岗位职责。
五、规范教学管理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规范的教学管理是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我校制定了备课、讲课、作业批改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备课时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教材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初步设计出课后作业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能根据备课的要求写出个人备课笔记,形成学案。即达到“四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四个明确”(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明确学科知识的交叉点,明确新旧知识连接点),减少了教师备课中的无用功,切实提高了备课质量。
按照减负规定,学校十分注重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各年级家庭作业作出明确规定(即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四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0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小时)。对教师业务和学生作业实行月检制度,教学领导每月对教师的备、讲、批进行系统检查、评估,并及时梳理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督促整改。
在对教学工作实施全程化、科学化管理的同时,我校还注重教师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工作,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学习,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所有的教师均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普通话合格证书。
从上一个学期以来,学校经常利用放学后时间,组织领导和教师进行电化教学和基本功培训,现在我校领导和专任教师都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整体课堂充满了活力,为学校拥有一支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打下良好基础。
六、课程刚性化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开足开全各科课程,严格课程管理,按新课标组织实施教学。严格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减负”的规定,按要求控制好学生周活动总量和课外作业量,做到活动时间有保证。严格按教育局关于教学用书征订目录通知,征订教学用书,无乱征乱订、乱编滥印复习资料现象。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均要制定出严密、科学、详尽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总表并认真抓好落实。
七、学生全面发展与评价制度
学校设有心理健康咨询室一个,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咨询,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我校还设有卫生保健室,并建立了卫生保健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体检,学生体质健康率达到95%以上,几年来没有发生流行性疾病。
课堂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各类人才的主阵地,我校严格按照规定开足美术、音乐、体育课,由专任教师任课,设有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各一个。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三、四、五年级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室功能,通过劳动知识传授和劳动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
学校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将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制度,并在具体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八、系列化活动与德育教育
我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少先队组织,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落实好德育工作在课堂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作用。学校加强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建文明城镇评比活动,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搞卫生,配合交警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进行了主题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家务劳动等系列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各学科任课教师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渗透,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活动,开展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活动,设立学生行为习惯监督岗,监督、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德育处、少先队认真执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制定《守则》、《规范》的实施细则,做到德育工作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学生好人好事有记载。我校的德育工作将经过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学生的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
九、学校亮点与特色教育
最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区教育局具体指导,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先后被评为:淮南市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淮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淮南市少先队检阅式优秀组织奖、第六届淮南市少儿艺术节演出三等奖、田区禁毒预防示范学校、田区优秀少先大队、田区优秀少先中队、田区劳动先进单位、田区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田区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我校为大力推进贯彻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我校在全面总结了以往办学经验,深入分析了学校周边的教育资源,认真听取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认为“三生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符合我校校情,有利于促进学生朝着“合格+特长”的方向健康、快乐、全面发展,有利于我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档次。为此,学校于2013年8月份组织管理人员连续召开了几次创特会议,会议上成立了创特领导小组,拟定了关于我校开展“三生教育”办学特色创建工作的通知,拟定创建特色小学实施方案和三年规划,制定三生教育各项制度,确立三生教育内容(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个体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认识生命的生老病死过程,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快乐生活,提高生活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在三年的时间完成“三生教育”三个学段目标教育任务,以三生教育为抓手,力争达到“以生为本、以德树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我校办学的总目标。
十、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1、运动场地较小,缺少达标的塑胶跑道和排球场。
2、教师师德、个人素质达不到要求,一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有问题。
3、师资力量还较薄弱,跟不上学校的发展。
今后,我校将以标准化学校的荣誉为动力,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继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强化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团结带领全校师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发展。
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
2013.9
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汇报材料
田家庵区第十三小学
2.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二
一、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主要经历了由非均衡化发展到均衡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唯有从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来研究其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更有意义。20世纪80年代, 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推动了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 但这一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学校主要实行的是重点学校政策, 学校发展极不均衡, 办学差距越拉越大, 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的任务之后, 各地开始了广泛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运动。通过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校际间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而且从各地公布的数据来看, 相当一部分义务教育学校已经完成标准化建设的任务,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如2013年11月, 天津市有1190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组评估验收, 标准化合格率高达100%。[2]重庆市有5779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评估验收, 标准化合格率为75%。[3]随着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将会有更多的学校完成标准化的任务, 进入后标准化时代。
但由于发展惯性等原因, 很多学校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任务后并没有及时转变发展方式, 而是出现了“过度标准化”的问题, 造成了办学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效率使用。更为重要的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社会对于标准化的过分推崇, 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性, 校际间的竞争性逐渐缺失, 学校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其实, 随着标准化建设任务的逐步完成,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在悄然转化。后标准化时代,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同质化的教育服务与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实现义务教育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充分尊重学校的主体性, 核心关键点在于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并不是排斥标准化, 而是建立在标准化基础之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首先, 标准化是基础, 完全抛开标准化谈个性化就会陷入绝对主义。学校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受教育者有其身心的发展规律,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衡量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水平也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否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而且标准化建设为义务教育学校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 个性化是标准化的优化升级。从评估标准来看, 衡量义务教育学校是否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指标主要是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有形资源, 个性化教育发展道路更加注重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标准化”, 它是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关于制度文化、手段方法的多元化[4], 是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高级阶段。后标准化时代, 义务教育学校需要着力解决的是标准化基础上的个性化问题。
二、后标准化时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
1.由外部力量助推向内部力量自生转变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 学校管理活动强调的是规则和控制, 其核心在于使整个组织系统更有序地实施标准化程序, 而这实质上扼杀了学校的不确定性和创新性空间。[5]在标准化的办学环境下, 学校更习惯于按既定的标准行事, 缺乏创新与变革的动力、能力和环境, 教育教学也成为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这样的学校很难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优质的、个性化的教育服务需求。
随着外部力量驱动的学校发展局限性的日益显露, 学校作为变革主体的地位日益明晰并逐步确立。后标准化时代, 义务教育学校发展要实现动力机制的改进:由外部力量助推向内部力量自生转变。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必须从学生和教职工的内在动力入手, 从学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化入手, 实现学校内部力量的自生。内部力量自生是义务教育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保证, 其基本精神是尊重和发挥学校的主体性作用, 关键在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和落实。学校首先需要由原来消极被动的“被控制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控制者”;其次要敢于创新和突破, 在外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要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建立内部合作共享机制, 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激发内部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由物质条件改善向文化价值生成转变
通过对标准化建设的评估指标分析, 可以发现所谓的“标准化”主要是指物质条件方面的标准化, 如校园校舍、实验室、图书馆 (室) 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食堂宿舍、财政经费等。[6]应该说物质条件改善为义务教育学校个性化教育实施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但物质条件改善只是支持学校发展的初级手段, 且具有不可持续性。不同的学校应具有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 是保证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根本所在。任何物质只要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价值, 那么它就具有内在生命力, 具有不可替代性。“文化价值生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历史叙事、理性思辨和主动创生”[7], 在具体实践中, 历史叙事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后标准化时代, 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更加注重理性思辨和主动创生, 把文化生成作为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构建多元化的文化价值体系, 具体包括物质文化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和行为文化体系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 进行文化建设时应当有所选择, 要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统一融合于学校的核心价值体系之中。
3.由资源初次分配向结构优化升级转变
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从外部来看是一个资源初次分配的过程, 政府通过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分配给薄弱学校更多的办学资源, 而在这种标准化的资源配置过程中, 义务教育学校获得的只是办学资源的“量”的保证。由于在一定的时间和区间范围内, 学校办学资源总是有限且不均衡的, 因此, 实现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另一保证是在学校内部进行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提升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等量的资源在不同的组织系统中会有截然不同的功效, 通过标准化建设, 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资源达到了既定标准, 但到底能实现何种程度的功效取决于学校内部的系统结构。
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过程 (主要包括人力和物力) , 关键在于建立校内利益协调机制, 减小变革阻力。[8]首先是人力的配置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的选拔和任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水平, 另外教师的聘任和具体安排等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要注重用人的艺术, 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能。其次是物力的配置问题, 具体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学校购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而弃之不用或者使用率极低的现象, 为了追求形式的“豪华”而舍本逐末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这些都应当竭力避免。当然, 人力与物力的配置不是分离的, 二者应当有机结合, 转变学校发展方式不仅是单一要素内部自身的优化, 更是各要素之间组合方式的优化。
三、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
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目的在于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这是同质化的教育服务与日益增长的个性化教育需求之间矛盾激化的必然选择, 也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走个性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扩大和落实办学自主权, 提高学校自主办学的能力, 而内涵和特色则是其必备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后标准化时代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主要矛盾及其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主要可以从内部治理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体系和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等方面进行完善。
1.关键保障: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提升学校自主办学能力、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关键保障, 它主要“通过对学校内部权力的配置和运作机制来达到关系的平衡, 以保障学校的有效运行并实现其根本目的”[9]。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文化价值的隐性表达。[10]要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治理结构首先要完善学校章程, 并严格按照章程的规定依法自主管理。我国现行《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要有自己的章程、且享有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很多学校并没有自己的章程, 即使有章程也是“千篇一律”、“束之高阁”。章程是学校内部治理的根本大法, 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体现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 其重要性应当在学校内部治理中得到具体体现;其次要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实施民主管理, 给予教职工充分表达意见的自由。校长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 不可能所有的问题校长总能及时察觉并迅速解决, 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实质作用, 集思广益, 民主决策;第三是加强学校的信息系统建设,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第四是实施财务会计制度, 配备合格的专业财务审计人员, 实行“阳光财务”。
2.有力支撑: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教师是实现学校个性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一方面, 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践行者, 学校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智慧, 也需要得到教师的拥护支持, 保证个性化发展策略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教育主体, 是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 学校办学的水平和特色与师资队伍水平直接相关。故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成为义务教育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一般而言,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两种机制: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通过外部机制可以扩大教师的视野, 使教师站在更高角度来审视自身的问题, 对于农村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师尤为必要。其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健全教师轮岗的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积极响应教师轮岗的政策, 加强校外交流;二是给予教师更多深造学习的机会, 如访学、读研等, 使教师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三是组织教师参加政府组织的教师培训, 将培训取得实际效果作为考核其专业成长的重要指标。通过内部机制能够从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 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便捷性。其途径主要有四种:一是建立校内学习型小组, 组织校内教师定期学习, 及时就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予以解决;二是聘请校内或校外优秀的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三是建立网络学习和沟通机制, 信息化时代, 学习的壁垒无限变小, 沟通更加便捷有效, 信息失真空间缩小;四是实行教师定期听课制度和学生意见定期咨询制度, 指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促使教师在压力下自我发展。
3.精神灵魂:构建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
文化是主导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精神灵魂, 是凸显学校内涵和特色的根本所在。后标准化时代构建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体系成为义务教育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所谓“三位一体”是指学校主导的, 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参与的系统化体系。需要注意的是文化生成是由外在物象逐步内化为精神象征的过程, 是物质和精神的和谐统一, 也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 其影响力的发挥是潜移默化的。构建校园文化体系首先要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小组, 可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担任文化顾问, 不断提炼和挖掘能够彰显学校精神、突出学校个性的价值要素, 并加以整合, 建立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其次, 端正校园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基于学校发展的实际, 在充分征求学生、教师和家长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文件建设的具体规章制度, 并将规章制度逐步内化使其外在地表现为一系列的行为。再次, 重点加强德育文化建设, 一方面是学生的德育文化建设, 融德育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德育文化建设, 教师要谨记为人师表的要求, 对不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教育和惩罚。最后,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新媒体与学生、教师和家长互动, 强化学生、教师和家长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核心内容:推进三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 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 将不同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所有学生的书面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11]推进三级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的校本化实施是义务教育学校个性化发展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对三级课程的整合及校本化处理、教育方法的综合运用及个性化加工和校本化教育教学评价等。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校本化的“化”本身是个动态过程, 其要通过师生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实现, 这也是极具创生性的互动生成过程。[12]推动三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首先要建立校本化实施的评价机制, 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充分引导教师按照校本化要求教学。其次, 可以利用SWOT分析工具来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遇 (Opportunity) 和威胁 (Threat) , 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家长座谈等方式和方法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使课程校本化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第三, 成立学科校本教研共同体, 提升教师自主开发课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为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供有力支撑。第四, 为三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鼓励教师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的个性化教学,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宏启.论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J].教育研究, 2011 (10) :3.
[2]金学思.天津1 190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通过国家评估验收[N].天津日报, 2013-11-14.
[3]秦健.重庆5 779所义务教育学校, 标准化合格率已达75%[N].重庆商报, 2013-11-04.
[4]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 2004 (2) :12.
[5][美]保罗·克拉克.学习型学校与学习型系统[M].铁俊, 李航敏,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5.
[6]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现行标准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7]李伟胜.学校文化建设新思路:主动生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83-98.
[8]赵应声, 钟秉林, 等.转变教育发展方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J].教育研究, 2012 (1) :38.
[9]王宁宁.我国公立中小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7.
[10]王占伟.如何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N].中国教师报, 2014-01-01 (10) .
[11]徐玉珍.论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J].教育研究, 2008 (2) :54.
3.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 篇三
一、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全面改善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从2013年起,江西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统筹整合50亿元资金,改造1万个农村学校和教学点,确保到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生活设施得到基本满足。
自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工作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推进工作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有些地方领导不够重视,思想认识不到位,畏难情绪突出,工作主动性不够;二是工程建设进度在整体上还不平衡;三是配套资金不到位,筹资渠道单一。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保障民生底线的重要举措。当前来看,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村小和教学点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保障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从最广大的农村贫困地区开始,从最薄弱的村小和教学点抓起。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教育工作“补短板”“兜网底”的当务之急,必须抓紧推进,抓出成效。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紧迫任务。由于我省农村学校建设历史欠账多,发展底子薄,不少学校还不同程度存在校舍简陋、附属设施破旧,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欠缺,教师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特别是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运转比较困难。我们必须切实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伐,尽快改变这些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的落后面貌,为统筹城乡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要充分认识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破解城乡义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办好农村义务教育,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既能解决农村学生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会减少农村学生向城镇流动,对缓解城镇地区教育压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好,力争早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2015年要全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目前为止,时间已经过半,如期完成三年建设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级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成工作合力,把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高效、有序推进工程实施。
一要强化政府职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广泛,涉及部门多,各地要切实加强政府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明确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沟通协调和决策机制。县(市、区)政府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真正将这项工作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加强协调指导,切实把职责履行好,把工作部署好,把政策落实好,把项目建设好。要加大工程推进力度,各设区市要结合实际,健全制度建设,加强工作调度,尤其是工作进展慢的设区市要借鉴学习先进经验,查找工作被动的原因,拿出可行的措施和办法,迎头赶上。
二要强化资金统筹。各地要围绕促进均衡这一目标,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增加义务教育支出在整个教育支出中的比重,新增教育经费要优先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市、县(区)要加大统筹,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足额落实工程实施的配套资金。省财政要严格执行有关奖罚制度,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坚决扣减下一年度资金。各地要合理使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益,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做到精准发力,把资金用到最急需、最紧迫、最薄弱的地方,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统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项目资金使用,提高各类资金使用的综合效果。
三要强化合理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各地一定要量入为出,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安全实用、功能齐备、勤俭办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教学点、村小的规模和实际需要,科学适度安排建设内容,要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设备资源,缺什么补什么,规范操作。不允许集中财力搞“重点校”或“示范校”建设,更不能安排按照当地布局调整规划拟撤并的学校或不具备项目实施条件的学校。同时,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分轻重缓急,解决急需,分步实施,优先建设改造最基层的教学点、村小,特别是一些山区、贫困地区的教学网点。这些教学网点尽管生源少、成本高,但为了当地群众的子女能就近上学,一定要坚持办下去,并且要办好。
四要强化监督检查。省政府已经把农村义务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各设区市政府要开展定期巡查,监督和指导基层始终把工程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严格执行建设改造程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绝对不能出现“豆腐渣”工程。要抓紧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验收考评工作,对所有工程项目进行全面验收检查,确保建设成为廉洁工程和放心工程。要严肃财经纪律,有关部门要适时组织评估,对贪污、截留、挪用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要“零容忍”,决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抓实抓好。
三、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最基层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最终目的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在提高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硬件水平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提升农村教育的“软实力”。
一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各地各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江西厚重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化和赣鄱历史文化等融入中小学德育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要开齐开足音、体、美课程,配齐农村学校的音体美教师,特别要加强村小和教学点对学生音、体、美的教育,提升青少年审美和人文素养。要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努力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二要切实办好村小和教学点。村小和教学点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要真正把村小和教学点办好,仅仅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是不够的,各地要明确系统推进的思路。一方面,要科学规划布局,依法调整学校网点。各地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关系,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不因学校撤并引起学生辍学;要认真执行学校网点布局规划,严格布局调整程序,审慎从严控制学校撤并,确有必要调整的,必须充分听取家长、师生、村民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建立保障村小和教学点正常运转的长效机制。要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小学、特别是教学点倾斜;要认真执行省定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对于不满100名学生的村小和教学点,以100名学生为基数下拨生均公用经费;要进一步完善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的拨付方式,实行全过程检查,确保资金到位。
三要积极推进校长轮岗教师交流。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有效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不断完善教师“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师资统筹配置机制,规范有序组织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要建立完善包括考核、档案、跟踪问效在内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常态化、制度化指导。要把组织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作为交流轮岗的重点,推进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共同发展,不断提高师资配置效益,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4.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汇报材料 篇四
一、基本情况
王家庄学校是定襄县第一所寄宿制小学,全校共有学生102,教师12人,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8人,学历达标率100%。6周岁儿童18名,入学率100%。
1、普及程度
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所辖村庄王家庄、张家庄等周边十余自然村。上学年,报表人数为104,年末学生在校生数为104,巩固率为100%,12-14周岁小学生30人,小学教育完成率100%。
2、学校布局
学校建有一幢教学楼、一幢宿舍楼和一幢综合楼,共10个教室,学生占用6个教室,其余教室为微机室、体育器材室、图书阅览室、实验仪器室。学校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6.47平方米,建筑面积199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9.56平方米。学校共设有餐厅一个,学生宿舍8间,茶炉房一间。
3、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教学仪器达二类标准,自然科学实验开齐率95%。图书阅览室有图书2760,达到生均27本。微机室有电脑6台,基本满足三至六年级学生上课使用。教师备课使用电脑2台,其中有一台连了互联网和远程教育网,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
4、教育经费
农村教育转移支付和公用经费足额到位,我校按上级标准,严格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上学年补寄宿学生生活费17500元。目前,凡是上拔款项已落实到学生身上,学校无一例乱收费现象。
5、机构队伍
我校共有教职工12名,所有教师全部有合格的教师资格证,学历达标率为100%,100%的教师取得中级计算机基础知识考核合格证,全部取得教师普通话合格证。校长参加领导培训合格,能持证上岗,XX年获市级扎根山区模范教师称号。
6、教育管理
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依法治校,依法从教,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对教师德、能、勤、绩全面考核,合理评价。对小学学生的评价实行等级加评语的办法进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注重双差生的转化工作,力争使每个学生均得到提高。
7、课程实施
自XX年9月以来,我校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开齐开全课程,认真执行国家课程,逐步推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在三至六年级、每周开设三节地方课、二节综合实践课,使我校地方课程开设工作与国家课程相对补充。
我校师资力量较雄厚,基本能适应所有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小学三至六年级全部开设英语教学。
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学校成立校本教研领导组,以“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教研课题,小学以分高段低段进行,力争使校本研训工作有组织、有内容、有措施、有成果。先后有5名教师撰写的论文获奖或发表。
8、教学质量
经过努力,我校小学生毕业率100%,学生道德合格率为100%。学校无一例违法事件发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较高。教学成绩和体育成绩均名列中心校前三名。学校于XX年获县教育先进集体,XX年获省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主要成绩
我校取得上述成绩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结果。一是将普九工作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之中,将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与教师、班主任考核联系起来,二是利用现有的教育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使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科学及音体美仪器器材的配套、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开设等初见成效,三是加强教育管理,保证开齐开全课程,四是利用给学生“两免一补”和奖励等形式为山区贫困学生入学开绿灯,保证了失学率降低到最低水平,五是教育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三、存在问题
1、办公经费的严重不足。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办公经费相对不足,图书、文体器材达标相对滞后,影响我校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等。
2、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低,教师年龄老化,不能合理运用教学资源,音、体、美、信息技术等教师不能专业化。
3、教学用房紧张,学校不能完全按要求提供实验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体美专用教室等。
5.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汇报材料 篇五
尊敬的评审组: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在对照《丽水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定办法》的各项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细致地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就我校申报浙江省标准化学校的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第一方面.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坐落在距离县城12公里的崇头镇,群山环抱,风光秀丽,民风纯朴。校园占地面积17000多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7018.06平方米,绿地面积4720多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6人,现有10个班级,学生389人,为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学校。
1972年,梅源区教育人开始筹建梅源初中,1975年正式定名为“云和县XX中学”。自1995年起,我校承担起覆盖总人口2.4万的云和县西南隅的初中义务教育重任,同时学校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1996年10月,绍兴中国轻纺城捐资150万元扶建梅中,学校更名为“中国轻纺城XX中学”。浙江省建设厅、民政厅、浙江大学、宁波中学、力帆集团、中国移动、慈心慈善基金会和香港受国同胞等先后捐资捐物帮扶梅中。
建校40年来,我校不断改革、不断发展,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优良的学风、教风、校风,具有较高的办学声誉,是“丽水市合格学校”、首批“丽水市示范性农村中学”、“省体育特色学校”、“浙江省示范初中”。学校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宗旨,以设施标准化、管理规范化、教育高效益为目标,把我校建设成有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农村初中。
第二方面.办学做法和经验
(一)抓住机遇,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近年来,在县教育局、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校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一建、二化、三改、四添”,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一建,新建教学设施。2004年,重庆力帆集团投资捐建了“力帆综合楼”,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师生用餐条件;2009年慈心慈善基金会投资捐建了“慈心楼”,进一步改善了学校教师办公条件。
二化,绿化美化校园。学校利用空地,合理布局,设置了了许多小花坛,栽
种花草树木,整个校园的绿化面积达1500平方米。同时,学校在墙面、过道、教室、办公室、围墙等可利用之处贴上地图,挂上宣传画,书写办学目标,张贴名言等,既美化了校园,又创设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改,改修教学楼和宿舍楼。学校教学楼和宿舍楼年数久、结构差,墙体斑驳,电路老化,严重影响师生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2010年县教育局校安工程投入100万元对我校两栋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善了学生学习和住宿的条件。
四添,添置大量的教学设备、图书、办公用品和活动器械。2009年3月浙大总裁班向我校捐赠了350套新课桌椅和一套可移动多媒体;2009年6月中国移动“梦想操场”助学工程为我校捐赠4万元体育器材;2009年11月金祖鑫健华图书馆向我校捐赠1726册图书和两台电脑;2010年3月杭师大钱江学院向我校捐资30台电脑用于改善教师办公条件;2010年6月中国移动丽水分公司“梦想书屋”助学工程为我校捐赠了六百本课外阅读书籍;2010年10月学校新建了一个探究式实验室,多媒体教室8间。2009年至今共筹集40万元用于改善学校教学条件。
(二)创新德育环境,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以创新德育环境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科学、合理、具有梅中特色的德育实践体系。
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德育制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从全局把握德育工作。我校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建立了体系化的德育制度网络:《德育工作规划》、《班主任“月月评”制度》、《安全教育规章制度》、《住校生管理制度》、《先进班集体考核办法》、《学生评价体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纲要》、《星级班主任评比办法》、《星级班级评比办法》等。
其次,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推进班主任月月评制度,班主任享受“高奖金、高待遇、高责任”的三高制。高奖金是指月奖金幅度在班主任月考核奖金高,高待遇是指班主任享受提干、入党、进修、疗养、评先等方面的优先权,高责任是指班主任24小时全程管理班级。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了我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
再者,加强德育活动开展。学校德育制度较为严格,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承受能力、德育实效的问题,我们在实施德育过程中时刻注意劳逸结合原则,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培养学生个性。如校园大奖赛、国庆歌咏比
赛,爱我中华演讲比赛,充满竞争的校运会,元旦晚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育的具体实效。
(三)加强教学精细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制度教学规范
制定教师教学规范,对教师的规范化做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定学生学习规范,对学生的学习作了明确规范;
制定教学评价规范,我校结合山区具体教学实际,制定了规范、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系分为教学工作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方面。
其次,开展教学科研
我校以规范化的教学工作为保障,大力启动和创新教科研工作,以教科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学校建立了“教科处——教研组——教师”的教研体系,形成浓厚的教科氛围,制定了《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常规细则》、《教师奖励办法》和《第二课堂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了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形成鲜明的教课特色。
再者,开展特色化教研活动
(1)“五个一”大比武,即:编一个优秀教案,练一手美观的“三笔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会一套熟练地现代化教学技能;(2)评选“说课之花”;(3)评选“素质教育能手”;(4)教研组长上岗培养;(5)开展教师论坛活动。特色化教研活动的开展,给我校的教研活动带来生机,在全县引起较大反响,教研成果引人注目。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迅速发展
我校教师大都为年轻教师,平均年龄不足30岁,上进心强、有理想、有朝气,但教学经验较为缺乏,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建设了系统化的师资培训工程。
首先,加强校本培训。每周组织一次教研组学习和一次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学校订阅多种教育教学理论报刊杂志供教师学习并要求每周撰写一篇理论学习体会;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花巨资培训教师。近几年多次邀请帮扶单位桐乡洲泉中学骨干教师讲师团千里迢迢送教梅中,开展两校教师大比武大角逐,我校老师从中受益非浅;08年-10年先后三次组织教师赴洲泉中学学习;2010年,学校组织全校学科教师赴杭州大成实验学校学习;2011年组织全校学科教师赴青田章旦中学学习。这些活动的开展,促使我校教育研究
和科学研究氛围的形成。
其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我校年轻教师比率占85%,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一方面给年轻教师施压,各教研组均由一名骨干教师传、帮、带1—2名重点培养对象;另一方面,把年轻教师推向学校工作的重要岗位,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
第三方面.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通过严格的自查自评,我校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育经费的投入与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2010年春季我省开始实行农村学校住宿费减免政策,受此影响我校每年出现十余万元的资金缺口,学校资金运转困难,教育事业经费投不足,制约了我校教育事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做好合理统筹学校资金,勤俭节约;另一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县城集聚,这导致我校每年招生数锐减,直接影响我校办学规模。为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我校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引进生源。
6.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六
汇报材料
凤山中心小学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风格的办学路子,促进了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根据《赣州市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化学校评估表》的具体标准,我校在全面总结办学以来的经验基础上,逐条对照,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自查自评结果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凤山中心小学位于三百山脚下,地处安远县凤山乡凤山圩,是一所农村一类中心小学。学校现有11个全日制教学班,593名学生,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附设3个幼儿班,学生131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9500平方米,生均3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735平方米,生均8.0平方米。体育用地面积4091.7平方米,生均体育用地面积6.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965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2.76平方米。学校现有36名教职工,其中大专以上学历32人,占89.3%,中师学历4人,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中取得本科学历的有14人,占39.3%。
现在学校办学条件良好,领导班子团结务实,教师队伍勤奋进取,素质教育有声有色。多年被县政府授于“学校管理先进单位”,被县教育局授于“教学质量管理先进集体”,“先进工会”,我校还被评为“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上学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依旧保持在全县前列水平,取得了县同类学校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自查自评情况汇报:
我校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工作以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为成员员的标准小学创建领导小组,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全体师生员工,积极投入创建标准化学校活动。现对照《赣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表》的指标,我校各项指标均基本达标。
(一)办学条件日新月异
我校从实际出发,坚持特色创新,在县委政府、县教育局以及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现今,学校设有一间科学实验室,使用面积为56㎡,一间仪器室,使用面积30㎡,一间电脑室,使用面积48㎡,1个多媒体教室,使用面积112㎡,一间藏书室56㎡,图书室藏书17000多册,生均图书29册,音体美乐器材室一间面积为20㎡。各室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使用方便。学校建有标准化的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2个、体育卫生、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科学仪器设备完善,各项指标基本上达到赣州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评估标准。
(1)倾注人文,构筑学生温馨的生活学习家园。为了保证学校有一个理想的育人环境,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大对寄宿生管理的投入新建了学生食堂、学生浴室等基础设施。多方筹集资金投入20万余元硬化了灰尘满天的校园路面和操场,县政府投入30多万元修筑了学生休闲文化长廊、校园花坛,添置太阳能路灯,种植了200多平方米草皮、160多棵绿化树等。为了改善寄宿生的用餐、用水条件,让学生们能用上热水,学校添置了电开水器和空气能热水器,新添置了餐桌15余张。
(2)不断完善现代教学设施,为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保障。经学校多方努力,争取了广东省狮子会为学校捐赠了9台教学一体机,上教育局的支持下,配备了6套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实现了全校每个班都用多媒体教学;本学期学校又对学校办公、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的网络进行改造,现在学校已初步建起了校园局域网,进一步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争取上级支持添置教学器材和设备,学校争取了广东省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为学校捐赠了700套课桌凳,教育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义务教育标准的要求,为学校配备了各功能室的器材设备。
(4)改善学校安全设施。根据各级安全文件精神,学校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期初学校投入安装两卷闸门,配置16盏应急灯和15灭火器,并对已过期的灭火器进行更换;更换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同时给学校保安人员配备了必备的安保器材。
(5)改善育人环境,构建校园文化。几年来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得校园环境优美。今年学校在春季继续投入一定资金制作文化宣传栏、购买花种、树苗、花盆,构筑绿化带并对14个教室进行布置,悬挂名人画像及标志牌,构筑一条校园文化长廊,基本上做到了让每一面墙会说话,每一处景会育人。
(二)学校管理明显加强
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充实、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1)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管理
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以及教育教学的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逐步修订和完善了教育教学、财务、教师、班级、学生、后勤、安全管理等40多项规章制度,20多项职责,在此基础上编印了《凤山中心小学方案制度汇编》。使学校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起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学校管理工作的新机制。
(2)规范办学行为,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的办学行为科学、合理、有序。开齐开足省定课程,保证区域内适龄少年儿童就近面试入学,学校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教师,不设重点班,不利用节假日补课,学生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无乱收费现象。
(3)加强民主管理,健全监督机制
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我校教代会对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方案、制度如《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等重大决策进行了审议,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还就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教代会增进了老师与老师,老师与领导的感情沟通,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家长委员会协调家校关系,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当好参谋。
(4)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质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开展各种活动为主线,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减轻了师生的负担,老师教得舒心,学生学生快乐、轻松,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升,学校教育呈现一片可待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①制定实施《凤山中心小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方案》,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音乐、体育、艺术和科技制作等11个兴趣小组,每周星期三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全校课外兴趣小组集中活动时间,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部参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展学生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②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美德之星—勤学之星—劳动之星—才艺之星—健体之星为主要、内容的“五星”评比活动,培养学生懂礼貌、爱学习、爱干净、能健体、讲节约、会宽容、保安全,不断提高发掘孩子生命潜能,追求生命的自信与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学生能够发展,做到“人人成功,各得其所”,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加强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强化安全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中,狠抓三个“确保”,时刻绷紧安全弦。一是确保校园校舍安全;二是确保饮食卫生安全;三是确保防溺水交通安全。我们狠抓制度建设,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确保措施到位。每学期我们在协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强化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先后出台了《凤山中心小学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凤山中心小学教师值班、路队护送制度》,制定了《学校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防汛应急预案》和《交通安全实施方案》等各类情况的应急措施,与班主任、科任教师层层签定安全责任状,明确职责,责任到人。通过班队早会、黑板报、安全月、安全报告会、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学习安全自救、地震火灾演练等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坚持寝室、教室开窗通风,衣服、被褥定期暴晒,定期对校园、宿舍进行喷雾消毒确保学校卫生安全。在管理上保证校园安全;深入师生、班级,每周都安排固定的时间宣传安全教育;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成功进行了预防地震的演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学习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护本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分两次发放告家长书,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家长协助学校共同搞好安全教育。请凤山派出所的交警到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教学管理水平提高
1、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开展“树立教师形象、展教师风采”活动,深入学习“八荣八耻”、《赣州市教师师德师风七项严禁》等。建立健全教师终身教育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大力推行“校本研训”制度,注重分层次培养教师,推进“名师工程”建设。三年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学校大力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高涨,全乡小学教师的课改理论和实践能力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2)扎扎实实继续推进教师系列达标活动和优质课活动。以“小继续教育”为契机,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推广普通话、规范字,进行“三字一机”培训学习,推进办公自动化、教案体质化。抓好三课: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骨干教师上一节示范课,青年教师上节汇报课,全体教师互相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严格教学制度管理。
对照《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规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3、细化教学常规检查。
坚持做好每月认真常规检查工作,定期听随堂课、跟踪课,进行指导评课;教导处做好学科单元测试分析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作业,同时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4、重视教学教研工作。
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建立,三年来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积极参与片区“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建立,我们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过渡、从一成不变的听课笔记向适应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听课笔记过渡,有效学习教学策略的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得我校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加强课题探究(如:《五星少年评比》、《如何转化后困生》),以“五星”评比为主线的德育教育体系,是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通过这一具有特色的德育主题教育的开展,带动了常规德育工作的开展,使全校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加大奖教奖学力度。上学期凤山乡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多方筹集了资金,对学生中的优秀学子和对凤山教育做出了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今年教师节全乡召开了教师节表彰大会,对小学毕业抽测考试中全乡前20名的学生给予了200元的奖励,同时表彰了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和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宿舍空缺,现教师住的是学生住宿用房且无卫生间,建议新建教师周转房。
2、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和提升,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更新。
3、师资素质不高、学科不配套等制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教科研和师训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7.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七
一、三个优先, 搭乘薄弱学校改造直升机
校际间的不均衡是择校的主因, 遏制择校的最直接手段是实现均衡。实现均衡的第一场战役是消除薄弱, 从而达到办学条件和教师资源的基本均衡。
1.优先投入薄弱学校改造资金。
我们的教育投入都以每年20%的力度递增, 教育投入年增长大幅超过经济增速。以2011年为例, 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18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36.52%, 教育支出为42, 224万元, 比2010年增长了39.35%, 设立改造薄弱学校专项经费, 为办学设施、校舍维修和小班化教育等投入专项经费23, 495万元。在实施过程中, 坚持“直接提升薄弱校办学条件, 直接改造薄弱校办学理念, 直接促进薄弱校激情升华”的原则, 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薄弱学校一次性改造的超前性和先进性。
2.优先保证薄弱学校改善条件。
我们坚持以薄弱学校为重点, 加快推进校舍改造维修和环境美化绿化工程, 100%高质量铺设了学校塑胶操场, 100%按照国家Ⅰ类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教学仪器设备, 100%高标准建设和更新学校专用教室, 100%配齐配足信息化设施和现代化设备。同时, 大力强化设备的应用, 提高使用效率, 建立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将专用教室的使用排进课表, 保证设备有人用、不闲置;加强设备使用的培训工作, 保证设备用得好, 有实效;建立了教育技术装备专业队伍, 保证使用有指导、能维护;搭建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及教研平台, 保证教师有处学、能交流, 这些手段使西岗区配备的现代化设备充分发挥作用。加大对差异性项目的扶持力度, 把全区的教育现场会、活动展示会等全部放在薄弱学校, 让薄弱学校的校长走上讲坛、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展示成功经验, 快速提升干部教师素质;重视薄弱学校的文娱活动, 扶持男子鼓队、合唱队、花样跳绳等项目, 提升办学特色;实行教师、学生免费制服工程、微笑校园工程, 加速改变薄弱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 让教师、学生由外而内提升形象, 以崭新面貌面对社会和公众。
3.优先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
我们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策略是“名优领军, 专家引领, 全面优化, 科学调配”, 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师, 特别是薄弱教师的培训提高上, 全面“提升优质师资总量”, 同时, 通过“科学调配”, 在远期和近期两个方面, 消除校际间在师资水平方面的差距, 从源头上解决“择校”热。
深入探索干部教师培训新途径, 教师年培训专项经费增至1000万元, 教师人均达到5500元以上, 逐步形成了西岗教师“嵌入式系统型”培训模式, 实现教师激情与活力的再焕发。开展“拜名师工程”、“珍爱生命·真心微笑”工程、“三类三级三联动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教师自主选择培训课程, 量身定做培训方案, 形成资源丰富多样、基地稳定有效、层次高端灵活、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全员受益的良好局面。
在科学调配的交流体系中, 实行由校长先行交流带动教师交流, 使优质的学校成为优秀校长的培养基地, 再使优秀的校长向薄弱学校流动, 实现扶持。在教师交流中, 采用“圆桌式”交流方式, 屏蔽优质学校间的教师交流, 由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优先选择优秀师资, 实现师资力量的主动均衡。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不递条子, 不干涉交流制度。
二、三个不动摇, 开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干线
单纯人、财、物的均衡, 对于“择校”问题来说还远远不够。教育优质与否的评判主要还是依靠质量, 而不单单是硬件与师资的配设, 西岗区遏制择校的第二战场在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从而达到教育质量和管理方式的均衡与优质。
1.坚持质量第一理念不动摇。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课好了质量自然就好了。从2008年开始, 西岗区先后出台20余份教学管理文件, 其内容涉及高效课堂建设、推广教学管理成功经验、薄弱学校和薄弱学科建设等多个方面, 其最终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施行政领导包校制度, 充分体现“教育行政就是在服务中行政”, 建设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 为区域教育提供优质的专业支持。坚持学校领导上课、听评课、参与教学活动, 坚持不进课堂就没有发言权, 校长听课量从每学期60节提高到120节, 全年240节。教师通过“高效课堂研究、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过三关”等手段, 做研究型教师;研制并使用“校长专业领导力手册”、“案例分析型教研活动记录”、“学习指导案”、“班主任工作指导手册”、“过三关”记录、“研修专用手册”等标准件, 提升学校教学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通过关注细节、强化过程管理, 全面提高质量并缩小校际间学业质量差距, 从根本上消除择校热。
2.坚持创新教育管理不动摇。
西岗区实现区域均衡的方法是“整体建构”。这个整体体现为从“名校长工作室”到“教育协作片”再到“片区+校群”的层层递进和不断提升的管理思想。
2008年, 西岗区组建了首批以名校长名字命名的名校长工作室, 对名校长的选拔标准、工作目标、工作职责、组织与领导等做出明确规定, 保障名校长工作室的顺利运行。最大程度地发挥本区优秀校长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使工作室成为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摇篮和薄弱学校改进与发展的平台。
“教育协作片”是“名校长工作室”功能与作用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学名校长或中学骨干校长牵头引领下, 组成以中学名校为核心, 按学校地域分布的教育协作片, 成员由2至3所中学及临近小学共同构成。目的是探索研究中小学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管理方式互补互动的有效途径。
最后, 我们充分考虑中学与中学、中学与小学间的利益关系, 在总结校长工作室有利于促进校际间合作与竞争, 但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系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 由校际联盟管理逐步发展为“片区+校群”的管理, 构建起区域内结构性、动态性、开放性的网络化均衡管理新模式。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任务, 将对口中小学按组织管理的方式组成一片。实行松散型九年一贯管理, 以中学为牵动, 进行集中教研和规划学生活动、完善学生九年培养方案等项目, 实现尊重学生成长规律, 做足、做好学生九年连续的培养计划, 形成了“片区”管理模式。加强同类学校的经验重组, 将同阶段强弱校形成联合群体。采取新老优质学校轮值制度, 共同探讨本学段问题和在片区发展中的难题, 形成了信息和方法沟通机制的“校群”管理模式。
通过“片区+校群”管理, 形成横纵交叉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及时消化和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专业问题。片区中通过中小学教师集中研究教材教法, 实现中小衔接。同时, 在片区内每所学校的文化整体建构和片区文化整体建构上实现统一, 保证片区艺体项目的一致, 按照片区特色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和教育科研规划, 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管理策略、评价机制的有机统一。
3.坚持以“小班化”促进“大均衡”不动摇。
2007年, 我区高分通过辽宁省双高普九验收后, 区委即决定实施“小班化”教学, 并以此为抓手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教育的公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把小班化教育作为薄弱学校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实现区域间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 采取国家级课题牵动的方式深化研究实践, 加入长三角小班化教育联盟, 组建了环渤海小班化教育联盟, 夯实了辽宁省小班化教育研究基地的基础, 建立全样本小班化数据库, 使小班化教育发展更具科学性, 顺利实现了从“自然小班”到“规划小班”的过渡。在“关注每一个”的策略下, 实施课堂发言100%、面批面改100%等策略, 落实了“微笑每一个、健康每一个、智慧每一个、创新每一个、高尚每一个”的教育愿景, 实现了小班化教育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的目标。通过小班实现校际间、班际间和人际间的均衡。在小班化教育理念下, 实施限定班额政策, 在保证学区内学生的就学基础上, 严格遵照小班化的班级规模, 保证小班化的教学效益, 防止学生盲目扎堆择校。
三、三个再强化, 点亮遏制择校启明灯
择校归根结底是人在惯性思维下的“择优”的行为体现, 我们的前两战赢得的是遏制其择校的资本, 最后,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资本, 展现这种资本, 让择校者实现从被动放弃择校到主动选择对口直升。
1.再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
一是制定政策, 保证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 保证残疾儿童的入学, 保证全区所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适龄儿童的公平入学并享受优质教育;二是着力落实重点高中招生指标75%到校, 无论优质学校、薄弱学校, 择校即丧失此项权利;三是采取阳光分班, 实行电脑派位, 不私设重点班, 促进生源配置的基本均衡, 解决择校择班的难题。
2.再强化家校沟通。
强化区域社区教育学院的职能与作用, 架设家校沟通和家长培训的桥梁。在全区中小学建立教育议事会制度, 抽选学校领导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教育专家组成议事会, 对学校的工作进行沟通与协调, 建议与参谋, 监督与评价, 整合与共享关心教育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 让家长口口相传, 更加了解片区和区域教育的发展, 认同片区, 选择对口。
3.再强化经验总结与宣传。
将我们的教育成果如薄弱学校成功改造、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现象进行深入剖析, 从行为中提炼经验, 从偶然中归纳必然, 将经验在全区范围内加以推广, 实现促进均衡的良性循环。同时, 再强化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人了解择校的弊端, 了解区域均衡的现实与未来教育均衡发展的趋势, 从主观意愿上杜绝择校。
8.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八
答:2月4日,教育部頒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其适用对象为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副校长(以下简称校长)。
《专业标准》分别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三个方面对校长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该如何规划学校的发展?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层面,校长要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履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工作使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着力保障农民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注重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凝聚师生智慧,建立学校发展共同目标,形成学校发展合力;尊重学校传统和学校实际,提炼学校办学理念,办出学校特色。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层面,校长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和学校管理的规章制度;把握国内外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学习借鉴优秀校长办学的成功经验;掌握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实施与测评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在专业能力与行为层面,校长要诊断学校发展现状,及时发现和研究分析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组织社区、家长、教师、学生多方参与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落实学校发展规划,制订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指导教职工制订具体行动方案,并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监测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根据实施情况修正学校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该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层面,校长要认识到:教师是学校改革发展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教师;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应将学校作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尊重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层面,校长要把握教师职业素养要求,明确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以及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方法;掌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方法以及激励教师主动发展的策略。
在专业能力与行为层面,校长要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推行校本教研,完善教研训一体的机制,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关注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指导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支持教师轮岗交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扎实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维护和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建立优教优酬的激励制度。
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
答:在专业理解与认识层面,校长要坚持依法治校,自觉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崇尚以德立校,处事公正、严格律己、廉洁奉献;倡导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在专业知识与方法层面,校长要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对校长的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掌握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学校管理的变化趋势;熟悉学校人事财务、资产后勤、校园网络、安全保卫与卫生健康等管理实务。
9.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九
申报陕西省实施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校长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大家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真诚的欢迎!
我先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高新二小成立于2001年9月,是由高新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民办小学。现有教学班40个,学生2150人。学校环境优雅,设施设备优良。自建校起,就以“创建素质教育名校”为目标,创新素质教育内涵,走特色发展之路。
下面,我将学校“省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创建工作的指标达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正确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鲜明 我们能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人才搭建舞台。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诚信办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育公平。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学生评价机制。学校素质教育评估制度健全,精细化目标管理具体,形成了正确的素质教育导向。
二、领导班子给力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步伐稳健
作为校长,我能认真履行职责,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尊重和赏识每位教职工,受到广大师生爱戴和拥护。我和老师们一起,遵循“质量”+“特色”的发展理念,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机制创新、加紧“一书六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也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校长、西安市“三八”红旗手、陕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等多项荣誉。其他班子成员在年龄、专业、特长等方面结构合理,职责明确,团结和谐,凝聚力强,针对学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能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
学校围绕发展大局,积极创建现代学校制度。先后建立完善了管理制度8大部分243项,汇编成册,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学校管理机构健全,人员精干,中层干部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民主推荐、竞聘上岗等方式产生。学校实行校务公开,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另外,学校还能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制定科学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认真实施,克服了平均主义。
党建方面,党支部能围绕教育改革发展重点开展党建活动。积极发展党员,培养年轻干部,开展创先争优,创新党建工作,党建成绩优异:支部连续两年被评为高新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最佳党日活动先进集体、党建目标考核优秀组织奖等。
三、教师队伍优秀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品牌得力
学校现有教职工115人,其中各级优秀、骨干教师30人,省市区教学能手18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对口,学历、职称达标。(教职工与学生编制比1:19,(标准:1:21)符合“标准”编制要求。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 100 %,(标准:85%)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80.1%,(标准:25%)中级职称教师达到 72.1 %,(标准:35%),高级职称教师为 0.87%,(标准:2%)不达标)。学校重视师德建设,通过经验交流、师德演讲、红色考察学习、表彰大会等师德教育活动,不断促进广大教师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四、严谨规范办学 确保素质教育战略目标达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鲜明,实效性强。一年级习惯养成,二年级文明礼仪,三年级爱心,四年级诚信,五年级责任感,六年 2 级感恩。六年一轮回的德育系列主题活动,再加上近、小、实、新的适时教育,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受品德教育。从二小走出的学生,知书达理,受人称赞。
作为民办学校,我们按照教育主管部门划分的区域,保障适龄儿童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标准和项目收取学费,并在醒目位臵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减负工作,学校严格执行《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减少家庭作业量,保障学生休息睡眠时间。学校围绕“素质教育316督导指标”要求,坚持多维度评价师生。像学生素质成长目标“5+5”评价(分为个人修养和基本能力两大部分。个人修养五个“一”包括:一身书香气、一手规范字、一副好身体、一身好习惯、一个好榜样。基本能力五个“一”包括:一项才艺、一次真体验、一项小实践、一个好社团、一项生存技能。)“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特长生”评选,使人人参与评选,人人都能获奖。教师方面,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省市区“手骨头”的推荐评选、名师梯队建设等。积极进取的教师引领着阳光可爱的儿童,二小的校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外,我们在课程计划、文体活动、艺术教育、卫生与心理健康、综合实践、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做到严谨规范。
五、教育科研扎实 落实素质教育战略成果丰硕
学校成立了教科研领导小组,制定了计划方案,完善了教师个人研修规划、落实了教师校本研修专题等等。
课题研究方面,2011年,学校的11个市级小课题顺利结题,三个获奖。2012年,24个市级 “小课题”顺利立项,形成了人人有课题,研究全覆盖的浓厚教科研氛围。同时,我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课程研究》《小 3 乐器进校园课程研究》《陕西民间美术进校园》以及《家校合作——小学生道德品质提升体验式合作模式研究》等。
为了使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保持前沿优势,每年,我们都外派教师,参加“千课万人”“名师之路”等全国各级各类优质课观摩。不仅“走出去”,我们也邀请名师专家到校指导校本研修。像省教科原所长齐文华、市教科所特级教师马俊华、区进校张华老师,先后来校进行新课标解读、专题讲座。另外,教育家关鸿羽、郑子岳、赵国庆,作家曹文轩、沈石溪等多位名家学者,来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使我们的校本研修形式多样、内容丰盈。
除此之外,专题培训、经验交流、基本功比赛、青蓝工程等丰富的研修活动,让老师们提升了境界、丰富了学识。当然,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我们都会邀请大学区的老师一同参与,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立足校本,创新研修,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结出了硕果。近几年,培养出了王昆、赵莉娜、强晓姣、张敏仓、张茀、姜华六位省级教学能手,以及郑迎进、刘刚、赵青艳、蒋毅等多位市级骨干和全国赛教一等奖获得者。教师有三十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298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93篇获省级奖,145篇获市级奖。(截至2013年6月6日)。学校还编撰了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如《经典诵读》《安全礼仪伴我行》《每日有个好心情》等),教师文集(如:《春华秋实——教师论文集》《且行且思——班主任工作经验漫谈》《我们的故事——高新二小教育叙事集》)。2012年,市教科所授予我校“小课题研究基地”荣誉称号。
六、落实高效课堂 初步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2011年,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我校强调精讲多练,力争把重点、难点消化在课内。挤出的时间,安排成自 4习阅读,让学生在多读、多思中拓展宽度,加深厚度。在教学中,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例如“走出去、请进来”“同课异构”“集体备课”等,以评促教,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本学期,我们积极探索“生本理念”下高效课堂构建,为此,学校教师三下广州参观学习,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以课前小研究、学生分组交流、独立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彰显孩子的精彩。
七、落实教育经费 保障素质教育战略基础牢
学校能按照国家规定,严格落实各项经费政策,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每年从收取的学费中提取不低于5%的发展准备金,用于未来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学校能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以及符合政策的津补贴,并依法办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解决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为学校的健康发展,素质教育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八、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能够满足素质教育教学活动需求
二小是民办学校,法人明确,产权清晰。软硬件配备先进,达到小学一流配臵水平。学校地处高新区,占地用地面积比较紧张,但我们非常重视绿化美化。整洁的校园,大气、温馨、典雅的文化,给人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和谐美感。
学校的音乐、舞蹈、美术、卫生、保健、心理、会议、档案、少先队、德育等部室展室达标。实验室、计算机、劳动、科技活动室还稍有欠缺。学校正在积极规划、争取早日解决。
九、校园安全管理细致 为师生创设安康的育人环境 学校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成立了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门卫、保安、食堂、财务、部室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使安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了消防、防汛、地震、传 5 染病、食品等13种安全预案。
学校层签了《安全工作责任书》,每学期组织2次以上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学校的楼梯、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通道等保持通畅,标识清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饮食安全,能够从采购、存储、加工、留样、消毒等环节严格规范食堂管理,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职责。
十、办学特色鲜明 素质教育质量好
1、构筑了 “课堂+社团活动”素质教育育人模式 素质教育环境下,二小人创新理念、大胆改革,创建“课堂+社团活动”育人模式,逐步形成了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人人培养个性才华的良好局面。社团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为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供了舞台,促进了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化教育方式
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所以,我们坚持以学生阅读带动书香家庭建设,以书香家庭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每年,各班家委会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像职业体验、家长义教、慈善义捐、义卖等等。多彩的家校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培养了孩子们的分享意识、合作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密切了家校关系,使我们在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3、创建了“一书六艺”特色书香校园文化
人常说:三流学校抓常规、二流学校抓特色、一流学校创文化。在教改走向深水区后,我们通过创建一书六艺校园文化,创新素质教育方式,深化素质教育内涵,提升素质教育品质。所谓“一书六艺”,就是由一个书香校园,六个学科特色课程相伴而成的,也就是礼、诗、乐、画、武、技。礼(德育系列主题教育)6 诗(国学进课堂)乐(小乐器进课堂)画(民间美术进课堂)武(武术操、传统游戏进课堂)技(科技小制作、小发明进课堂)。
概而言之,“一书六艺”就是我们向着“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育人目标迈进的生动实践。(二小的老师常把我们的书香文化比作一株迎着朝阳灿然开放的向日葵,它阳光、快乐、健康、执着。如果说“一书六艺”是她绽放的花朵,社团活动、读书活动是她的枝叶,那么校本课程就是她的深根。根是扎在丰沃的土壤里的。)有了课程支撑的书香,才能经久;有了根植课程的文化,更有生机。“一书六艺”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巧妙地融为一体,呈现出继承、发展、创新、活力的特点。
今年的四月二十三日,我们举行了多方面的素质教育展示活动,许多嘉宾到场观看了展演。
那天,雨过天晴,春意融融。高悬的横幅、鲜艳的红毯迎来了八方的宾客。两百名四五年级的学生身着浅蓝色校服,在激昂雄浑的音乐声中表演了武术操。他们虚步亮掌、弓步冲拳,英姿飒爽,精气神足,一招一式,虎虎生威。轮滑队的孩子们披挂彩色斗篷,排成一队,伴随音乐,龙蛇一样穿梭游动。
“三门兰”管乐队的孩子们一连演奏了三首曲子。长笛的清新透彻,黑管的嘹亮明朗,圆号的温柔浑厚,漫天飞舞的都是喜悦,都是激情,都是这个春天的音符。
“梦之队”社团的孩子们,身着亮丽的舞衣,脚蹬漂亮的舞鞋,伴随着悠扬的《茉莉花》,舒肢展臂,尽情舞蹈,像一群可爱的“小精灵”!
最令人震撼的要数我们的“小乐童”社团,口琴、口风琴、竖笛、排笛、长笛、陶笛、巴乌、葫芦丝等小乐器,一一上台展示。(我们在平时的器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至少学会两种小乐器。低年级的口风琴,中年级的口琴、竖笛,高年级的巴乌、葫芦丝)7 当台上的小乐器演奏时,台下的两千余名学生也分别跟着和奏,随着指挥手势的引导,台上台下,倾情演奏。
在静态展示园里,一百多个画架上陈列着装帧精美的国画、剪纸、摄影作品。孩子们还为来宾现场展示了民间剪纸、现场书画、地书、面塑等绝活。科技社团展示了航模、建模作品。来宾们还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了现场建模的拼装、拧魔方的比赛中。
三、五年级学生的课本剧、英语话剧表演,四年级学生古典诗词吟唱展示,五年级学生“读书会”交流,都令来宾们赞叹不已。精彩的展示活动,让来宾们不仅感受到了二小浓郁的书香文化气息,也看到了二小扎扎实实的素质教育办学成果。其实最让人欣慰的是,二小人是在为所有的孩子奠基未来的个人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天我们听到最多的评说词便是“震撼”二字。西安电视台、华商报、西安晚报、人民网、开发区导报等多家媒体倾情报道,给予了学校高度的评价。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英语读写示范基地、全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实验学校、全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陕西省规范化学校、陕西省绿色学校、陕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陕西省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示范校、西安市一级小学、西安市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校少先队大队荣获西安市、陕西省红旗大队称号等180余项荣誉。
最近学校更是喜报频传,在全国第四届艺术展演活动中,二小学生刘乐鑫同学的一组摄影作品《同在蓝天下》荣获一等奖。在陕西省教育厅举行的“春芽杯”中小学艺术比赛中,我校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在个人项目中,参赛的19人全部获奖。(其中程忆佳的独舞,延益辰的秦腔,曹奕树的朗诵,朱熙泰、王育恒的毛笔书法均获得了一等奖。)在集体项目中,我校合唱《春 8 光好》,舞蹈《茉莉花》获得二等奖;三年级校园剧《狐狸和乌鸦》获三等奖,孩子们第一次参加春芽杯比赛,就取得了这样优异的成绩,令人兴奋也备受鼓舞。4月底,在雁塔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在43个参赛队面前,我校健儿顽强拼搏,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十八大所构筑的“中国梦”,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振奋。其实我们也在积极构筑自己的教育之梦。那就是:关注每一个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发展、个性需求、素质健康、今天与未来。如何在过去的成绩面前,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团结一心的干劲、保持旺盛拼搏的精神,使学校各项工作再登新台阶,再绘新画卷?我们驻足思考,再做设计,从学校到领导,到教师,到每一位员工,马不停蹄,制定了详细的三年规划。眼下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两件事:一是让“一书六艺”走向精品,二是探索优质高效的生本课堂。
展望明天,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孩子们培养好,把学校办得更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当然,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诚恳地希望评估组的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虚心接受,细心整改,把学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做得更好,为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贡献一份力量。
10.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十
王通中学是通化镇唯一一所公立初级中学,占地面积60余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幽雅宜人,文化氛围浓郁,办学规模宏伟,教学设施一流,是一所高标准、高品质的现代化花园式学校。我校现有教职工50名,学生538名。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我们这所被社会群众所信赖的优质学校正显示着勃勃生机。下面就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做一简单汇报:
一、争取支持,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一年来,学校在县局领导的支持下,先后争取国债资金94万元,在学校教学大楼西侧扩建了一幢980平米的学生宿舍大楼(共44间),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住宿条件。争取危改资金33万元,在操场东侧建成了面积达218平米,集取暖锅炉、茶炉、水房、体育器材室为一体的综合楼,并对食堂操作间进行了楼顶处理,墙体加固,墙面整修。
自筹资金30余万,新建34米的电动校门、36米的读书长廊、1000平米的车棚,硬化2800平米的活动场地,配置了500套新桌凳,栽种了1000多平米的草坪及200余株各种数木,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县局还给我们配备了价值4万元的生物实验室、9000元的体育联合器械、4万余元的图书,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各室的仪器配备均达到了省标准化学校的要求。
二、更新理念,规范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逐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端正教学思想,立足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探究教学艺术,争取一流质量为办学目标。学校各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人人用心管。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学校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制定检查方案,规范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老师和学生。学校每学年实行优化组合,学校聘请班主任,班主任聘请科任教师。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在安全防范和教育方面,责任到人,由校长牵头,政教主任分管,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建立护校、值班制度,设门岗24小时值班,加强值班领导、值周教师和学生的夜间巡逻,杜绝了学生的安全事故,免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学校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平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心理健康、法制教育讲座,有效地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防患于未然。
三、德育为先,教学为重,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开学伊始,政教处组织开展了以“爱让中国更美丽,爱让校园更和谐”、“遵纪守法,做合格中学生”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每周通过班会、晨会、班小结及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平时各科教学也注重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加强留守生、问题生的教育工作,学校定期举行座谈会、交流会,让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师爱的呵护,从而使他们更加规范自身行为,维护集体荣誉。
教学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做到为学生的一生负责,为学生的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听课、观课活动,开展了“师徒携手搞课改”、“跨联区、跨年级、跨学科听课”、“一课多讲”“同课异构”等活动,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展示教师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
同时,为了让广大教师尽快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全体教师放弃节假日,共同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其中有48位教师取得了国家计算机技术考试证书,为远教资源在我校的广泛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我校人人会制作课件,人人会使用多媒体。教师利用电教手段上课已蔚然成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时时记录自己的课堂点滴、教学感悟、教学论文等。远教技术的应用,拓宽了教师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坚持“以生为本、情感教育、感恩教育”的育人理念,用爱心、耐心、恒心使学生乐学、爱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亲情般的温暖、朋友般的真诚,因此在班主任精心的艺术化的管理下,广大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爱师爱友爱学校。
四、弘扬个性,激发潜能,创办特色学校
为了加快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组建百人鼓队、“舞蹈队”、“美术班”、“体操队”、“篮球队”、“葫芦丝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保障了学生全员参与。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兴趣,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校还加强了乡土环境育人。布置三王文化版面16块,文化墙35米,三王故事小版面23块等,在校园大力营造三王文化氛围,我校师生人人会背三王诗词、人人会讲三王故事、人人会说三王警句,三王精神不断激励师生共奋进。
我校还创办了《王通校报》,为师生共同发展搭建了平台。每半月出版一期,刊登我校的校园动态、教师论文、学生习作、以及生活感悟等等,展示了我校的校园文化,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
每周,学校搞一次大型活动,如“语文基本篇目背诵比赛、数学基本概念、定理的背诵比赛、英语短语、情境剧的表演比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学习更是一种促进,赛后,有好多成绩较差的学生都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今天比赛的内容我全会背。”
五、存在问题
在上级领导的支持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硬、软件的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先进的兄弟学校相比,我们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想方设法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需要教师实实在在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1.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篇十一
一、深入学习《管理标准》要立足“三个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党中央做出“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带领全国人民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提出了把“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把“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这些对义务教育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实现从经验式管理到标准化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从传统型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推动义务教育从硬件的均衡走向软件的均衡、从资源的均衡走向管理的均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重大的课题。
一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当前我国义务教育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存于我们的管理理念还相对落后、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学校管理的要求,确定了“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的具体发展任务。制订管理标准,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相关要求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检验标准,将有效促进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提升教育育质量,实现内涵发展。
二是实现管理育人、构建文明校园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方面,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当前,一些学校在纪律秩序管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生自主发展等软环境指标上存在突出问题,说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和改善。制订管理标准,有利于指导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发挥管理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科学治理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部署,具体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平,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实现义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在管理上还有不少薄弱环节,办学行为不规范,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制订管理标准,基本可以回应解决学校管理“管什么”的问题,为学校依法办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有利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推进义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贯彻落实《管理标准》要做到“六个紧紧围绕”
管理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依法办学、科学治理”32字的基本理念,科学准确提出22项管理任务和92条管理要求,形成完整的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安全和谐、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依法办学和科学治理是学校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要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平等对待每位学生这一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要努力让每个适龄儿童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出新的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管理标准把维护教育公平作为第一项管理职责,凸显了公平的重要性。从“维护学生平等入学权利、建立‘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满足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三个方面提出12条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与教育公平直接相关的招生入学工作,管理标准要求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着力维护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公平是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也是我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因此学校要在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发展、师资培养等方面,渗透公平的教育观,并以此指导各项管理工作。
二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管理标准从“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生活本领”五个方面提出了24条管理要求,占总条目数的1/4以上,在6项管理职责中所占比重最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要贯彻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三要紧紧围绕师德师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这个关键。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体现在师德高尚,其次是业务精湛。习近平总书记在第30个教师节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希望,强调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教师。他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从“加强教师管理和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提出了13条管理要求。为了与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提出要求的角度相区别,管理标准侧重于从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给学校管理者提出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学校要通过教师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必须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这么多人,教育上去了,将来人才就会像井喷一样涌现出来。他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包括:“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管理标准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高度重视,从建设适合学生发腱的课程、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便利实用的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提出13条管理要求。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将教育教学是否适应学生发展需要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教师专业提升、教学方式变革、课程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资源配备等方面提出要求。这不仅为学校管理指明方向,更直接指出学校管理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五要紧紧围绕安全健康,营造和谐安全环境这个基本前提。《世界人权宣言》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料和协助。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应帮助儿童获得必要的保护和协助,让儿童在幸福、友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培养儿童在社会上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小学校的安全全和健康工作是否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学牛的健康和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义务教育法》从学校建设、政府责任、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以及各主体违法应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管理标准把“安全和谐,充满活力”作为学校管理基本理念,从“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建设安全卫生的学校基础设施、开展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安全健康教育、营造尊重包容的学校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14条要求,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重在预防”思想,明确职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切实增强学校安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正是为了营造一种育人环境,达到教育的小质,即最充分地发展人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学校应该从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开展安全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等方面入手,为师生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要紧紧围绕依法办学,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这一发展方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依法办学,科学治理”是时代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要在传统经验办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校制度。管理标准从“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社区合作关系”三个方面提出l6条管理要求。强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订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建立并完善师牛民主参与的制度机制,实现依法管理、自主管理和民主管理,切实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学校要牢同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三、落实落细《管理标准》要把握“四条要求”
管理标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底线性的标准,无沦是公办还是民办,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应该遵守。
一是任务要求要聚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义务教育学校要组织认真学习管理标准,将管理标准作为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广大校长和教师充分了解基本要求,掌握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教育督导部门应按照管理标准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开展专项督导评估,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在这一方面,四川蒲江、江苏泰州细化92条要求,制订评分细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义务教育学校要将管理标准作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依据,对照管理标准,认真梳理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排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确定管理达成的目标,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项目,按照落细落小落早的要求,落实整改措施,重点攻关,明确达标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责任人,将92条要求逐一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和教师要按照管理标准的要求,自觉规范自身的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将标准的各项要求作为工作的行为指南,严格把各项标准要求落到实处。要突出重点,实验工作要与义务教育综合改革和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相结合,力争在深化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机制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效。要关注热点,实验工作要与探索破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工作、完善招生入学政策、强化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要破解难点,现阶段一些教育难点问题仍普遍存在,如德育载体少,素质教育深入推进难;一些学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师知识更新慢,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等,都要花大力气破解。
二是禁止性要求绝不能违背。管理标准禁止性要求共5项,分别是第2、3、39、50、60条,从学生入学、分班、师德、施教、考试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入学方面,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举办任何形式的入学或升学考试,不以各类竞赛、考级、奖励证书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免试就近入学原则是我国目前对适龄义务教育对象分配免费教育资源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学校要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招生范围招生,向社会公开招生咨询电话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在分班方面,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编班过程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接受各方监督。均衡编班能相对公平地化解义务教育阶段择师择班的矛盾,不仅对学生公平、让绝大多数家长满意,同时也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在分班过程中,要按照随机方式对学生和教师实行均衡分配,关键是做到“学生随机编班”和“教师随机确定”。在师德方面,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平等友好对待每一个学生,循循善诱,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学校要制订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管理办法,将“不得从事有偿家教”作为教师日常管理和年终考核的厦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等配食措施,为禁止有偿家教提供制度保障。广大教师应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到社会机构从事补课活动,不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在施教方面,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 校长作为学校第一责任人,应该承担起课程领导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在考试方面,减少考试次数,实行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不超出课程标准,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要针对学科特点合理减少考试次数,同时,教师对考试评价的结果解释应更加人性化,在实施测验或考试前引导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减少考试焦虑。将压缩出来的时间用于开辟“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而发展。应当说,管理标准的五条禁止性规定是学校管理的底线要求,不能越雷池半步。
三是规定性要求必须做到。《管理标准》规定性要求的内容多、体最大,既有定量指标,如保证学生每天锻炼l小时;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落实每位教师五年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要求等,学校必须落实,不能打折扣降低要求。更多的是许多定性的表述,学校的管理是否达标,需要构建一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和研判,对于这些规定性要求,学校都要加以落实,还要认真总结研究,构建具有本校个性化的指标体系。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学校应该从严格遵守《义务教育法》的高度,维护每个孩子依法享受教育的权利,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要不折不扣落实免试就近入学要求,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讲究方法,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要全面落实国家的资助政策,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辍学。在科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要坚决扭转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真正着眼于人的成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沦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最终促进学生道德、学业、身体、人文素养、生活技能等多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学校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关心教师生活状况和身心健康,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建树良好形象。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并促进学生主动、全面、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要通过专业化的教师,实施和试验渗透生活技能教育的课程,形成开放、互动、“研训一体”的教学支持系统。在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方面,学校要借助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构建学校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组织教职工学习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食品饮水安全、设施安全和活动安全。有校车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校车安全管理制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配备保障学生安全与健康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相关要求。定期对校舍、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卫生隐患。有计划地开展生命教育、防灾减灾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自救自护能力,为师生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方面,要树立现代学校管理思想,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要依据法律法规制订和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学校教育教学制度,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要依法健全校内管理体制,切实做好教育教学、日常管理、科学研究等各方面的制度设计、修订和完善工作。要完善民主监督,扩大有序参与,加强议事协商,切实通过教代会、学生会等组织,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推动社区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拓展社会参与学校办学与管理的渠道与方式,加强与所在社区合作,创造条件开放教育资源和公共设施,参与社区建设,完善与社区、有关企事业组织合作共建的体制、机制。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利辛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及教育民生工程工作汇报08-07
创建义务教育常规管理学校检查验收汇报材料09-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06-13
2010南溪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09-10
溪山小学创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自查报告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