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各章练习题

2024-07-15

法理学各章练习题(共4篇)(共4篇)

1.法理学各章练习题 篇一

第一章 心理实质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心理学

2、条件反射

3、无条件反射

4、第一信号系统

5、第二信号系统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试述心理现象的实质。3.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心理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观察法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简答幼儿心理学的意义。3.人的心理、意识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婴儿期心理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新生儿 2.婴儿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试述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2.培养婴儿心理的发展要注意些什么? 3.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记忆力的发展?

第四章 幼儿前期心理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前期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影响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条件。2.幼儿前期思维发展的特点。3.应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以发展儿童智力?

第五章 幼儿期心理发展概述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游戏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幼儿期游戏的特点。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 2.幼儿期双手动作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的教学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特点? 3.幼教工作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幼儿入园时常常发生什么行为问题?我们如何处理?

第六章 幼儿期注意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特征? 2.注意有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注意? 4.幼儿期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6.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 7.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第七章 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感觉 2.知觉 3.观察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能? 2.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 3.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观察? 4.依照感觉对比规律,幼儿教育中应注意些什么? 5.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感知觉规律?

第八章 幼儿期记忆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记忆 2.表象 3.识记 4.保持 5.遗忘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对学习活动各有什么意义? 2.如何和遗忘作斗争? 3.表象和感知觉有什么区别?它在记忆、思维等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4.试分析幼儿记忆的特点。5.你认为怎样去识记效果好? 第九章 幼儿期想象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想象 2.有意想象 3.无意想象 4.再造想象 5.创造想象 6.幻想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想象?记忆和想象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举例说明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3.试举例说明幼儿想象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4.幻想,空想有什么区别?幻想有什么作用?

第十章 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言语 2.游戏言语 3.问题言语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言语?言语与其它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 2.试从语音、词汇、语法和言语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说明幼儿口头言语发展的特 点。3.试评述关于儿童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

第十一章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思维 2.创造性思维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有什么? 2.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举例说明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培养方法。4.论述思维的基本品质?

第十二章 幼儿期情感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情感 2.心境 3.激情 4.应激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情感有什么特性和功能? 2.幼儿期的情感有什么特点? 3.幼儿期情感发展表现什么趋势? 4.什么是高级情感?各种高级情感在幼儿期的发展表现什么特点?

第十三章 幼儿期意志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意志 2.意志行动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意志行动包括哪些环节? 2.意志有哪些品质? 3.幼儿期意志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

第十四章 幼儿期社会性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社会性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父母和老师对独生子女应注意些什么? 2.幼儿期社会性发展表现什么趋势? 3.教师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4.幼儿之间的交往对社会性发展起什么作用? 5.独生子女在社会性发展方面表现什么特点? 6.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

第十五章 幼儿期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个性 2.个性积极性 3.需要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个性在什么时期开始形成? 2.为什么说个性的社会特征是个性本质的标志? 3.幼儿有些什么需要? 4.怎样正确处理幼儿的需要,从而促进和引导幼儿个性积极性的发展?

第十六章 幼儿期个性倾向性的形成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个性倾向性 2.兴趣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2.什么是兴趣?兴趣具有什么特征? 3.幼儿的个性倾向性表现出什么特点? 4.幼儿入学倾向性的形成表现出什么特点? 5.幼儿进入小学前应有什么心理准备?

第十七章 幼儿期个性个别性的表现

(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个性个别性 2.个性心理特征 3.能力 4.气质 5.性格

(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智力超常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各有什么特点?

2.各章习题总结 篇二

8、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每一项都被标以一个独特的标示符,标示符的名称是什么? A、质量检测标示符 B、帐目图表

C、项目活动编码

D、帐目编码

9、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时不需要包含以下哪项? A、成本/利益分析 B、项目历史 C、项目可交付成果 D、可测量的目标

11、范围说明是重要的,因为范围说明 A、为制定未来项目的决策提供依据 B、提供了项目的简洁概要 C、替项目干系人批准项目 D、提供衡量项目成本的标准

14、为了有效的管理项目,应该将工作分解为小块,以下各项中哪项不能说明任务应该分 解到什么程度? A、可以在80 小时以下完成 B、不能再进一步进行逻辑细分了 C、可由一个人完成

D、可以进行实际估算

17、客户要求进行范围变更。为了分析变更对项目的影响,项目经理应该回顾工作分解结 构、变更请求、范围管理计划和‐‐‐‐‐‐‐? A、绩效报告 B、职责分配矩阵 C、帕累托图

D、蒙特卡洛模拟

20.在项团队会议上,一个小组成员建议扩大工作范围,他的建议已经超越了项目章

程中的范围。这时,项目经理指出项目团队应该集中精力完成仅限于需要完成的所有工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例子? A、范围定义 B、范围管理 C、项目章程

D、范围分解

22、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的过程可以产生什么? A、项目进度计划 B、小组外购

C、项目完工日期

D、风险清单

23、项目经理可以使用‐‐‐‐‐‐来保证项目团队清楚的了解到他们的每一项任务包含的工作。

A、项目工作范围 B、项目章程 C、WBS 词典

D、风险管理计划

30、以下哪一项工具或技术用于项目启动? A、确认替代方案 B、配置管理 C、决策模式 D、分解

35、项目章程最少应该:

A、描述项目经理和职能经理的职责和权利 B、探讨项目的风险和限制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计划 C、指定项目的组织结构 D、说明执行组织的商业目标 40 以下哪项不是项目启动的输入? A、产品或服务说明 B、组强战略计划 C、项目筛选计划

D、项目章程

42、项目章程应该由谁发布? A、项目经理

B、执行组织的领导 C、项目外的一名经理

D、项目发起人

47.上个星期你还舒舒服服地在海边休假,今天你却不得不埋头于工作。有个项目经理的位置目前空缺,因为前任经理决定退休并且要在阿肯色州开办一个农场,而你接管了这个项

目,现在要检查一堆关于这个项目的范围变更请求。为了评估这个项目将在什么程度上变 更,你需要将这些变更要求跟哪一个项目文件的要求作比较? A、范围说明

B、工作分解结构 C、项目计划 D、管理计划范围

系统的维护不算在项目的生命周期中

53.公司是一个鸡肉食品公司,目前正在实施一个项目,目的是完全消除产品中沙门氏菌的 威胁。你是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你已经完成了项目的构思阶段。构思阶段的成果是: A、项目计划 B、工作说明 C、项目章程

D、资源电子数据表

62.你在负责管理一个视频游戏的项目。上个月客户已经签署项目需求说明和范围说明。但 是现在她提出了一项范围变更要求。她希望把这个游戏做成一种电视和电脑上都能玩的互 动游戏。这种范围变更至少会表现在哪一个方面? A、修改工作分解结构已经确定的项目范围 B、导致所有项目基线的变更 C、需要对成本 时间 质量以及其他目标进行调整

D、得到一个经验教训

65.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概念阶段,管理层表示希望每个新项目的效益应超过开发成本。这 是以下什么的例子: A、假定

B、限制条件

C、通过约束优化选择项目

D、一个技术要求

68.你所在的公司原来主要生产是一家处于领先地位的食品供应商。为了增加公司收入,管 理者有意开拓新的市场和产品。你现在领导着一个负责开发产品的团队。由于你的背景和 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你建议公司开发无线通信产品。但当你将建议提交审议的时候,管理 层认为这项产品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符合。你需要返回规划委员会推荐其他产品,并把 管理层的指导方针作为 A、一条假设 B、一项约束 C、一个规范

D、一项技术要求

70.各种项目的档案资料可以用于

A、将目前的业绩和预期获得的教训与之相比较 B、准备干系人管理计划 C、筛选项目团队成员

D、作为项目开始的输入项

73.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哪一个阶段遇到的不确定性最大? A、概念阶段

B、计划编制阶段 C、实施阶段 D、收尾阶段

79.项目失败的理论原因是

A、缺少项目式的或者强大的矩阵结构,不良的范围定义,以及缺少项目计划

B、缺少上级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承诺,项目团队不和谐,以及项目经理缺少领导能力 C、客户需要的不良定位,项目团队工作位置上的分散,以及在整个项目进程中缺乏 与客户的沟通

D、组织结构因素,客户需要的不良定位,不合适的项目具体要求,以及不良的计划编 制和控制

82.你所在项目的技术主管提出了一项会给项目带来增值的请求,但是这个请求同时也会导 致项目范围的扩大。为了评估实施这一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幅度,你要求在项目中使用净 值分析法。这种方法代表的是 A、绩效评估技术 B、配置管理程序 C、成本核算程序 D、范围报告机制

项目时间管理

89.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哪些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的工具是: A、项目主进度表

B、预算

C、工作分解结构 D、甘特表

91.在项目工作网络中有几种类型的浮动期。那些在特定活动中使用并且不影响后来活动的 浮动期被称作 A、多余的浮动期 B、自由的浮动期 C、总的浮动期 D、预期的浮动期

95.你正计划指挥你的新的项目管理户外培训课程的团队组建部分,参与者将参加一个生存 试验来剔除最“弱”团队成员。获胜者将得到公司的达尔文奖。因为这个课程只能在绿地 上执行,在安排课程的实践上你只能限制在一年中的几个特定时间。课程开始的最佳时机 是七月中旬。在你设计项目进度时一个更为普遍的时间限制是 A、不早于开始 B、不晚于结束

C、有一个确定的最晚开始时间 D、有一个确定的最早结束时间

99.项目经理在评估项目时间业绩表现时应该关注关键的和次关键的行为,一个这样做的方 法就是以浮动时间上升排序分析十个次关键的路径。这种方法是如下哪一个分析管理的一 部分? A、方差分析 B、进度模拟 C、挣值管理 D、趋势分析

88.在项目发展过程中,诸如谁来执行这个工作,这个工作在那里执行,工作的类型以及工 作分解结构(WBS)都是下面哪一个的示例? A、活动属性 B、限制条件

C、在工作分解结构库中贮存的数据 D、定义细化

风险管理:

2、有两类风险:商务和可保险型,以下哪项可看作可保险型风险 A、薪水册成本 B、机会成本

C、沉淀成本

D、有担保的承包商造成的损害

4、针对固定价合同,付款的风险是: A、承包商的实际成本

B、承包商的成本加固定费用 C、在承包商的投标中未公开的应急费用

D、根据风险评估预测所作的预测成本并用于处理风险

5、获得可以降低风险量的项目信息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采用头脑风暴技术识别风险 B、利用以前类似项目的历史数据 C、灵敏度分析 D、Delphi 技术

10、灵敏度分析和头脑风暴法是两种不同的风险识别方法,灵敏度分析的优点有: A、仅针对公众确定风险 B、考虑独立的答案

C、管理层理解可能会有大量不同的结果 D、可以提供项目经理可能缺乏的对项目的理解

12、某风险事件已经发生并产生了占总项目成本15%的影响,下列哪些行动是最合适的措 施? A、通知正确的项目干系人 B、更新项目预算

C、控制成本

D、与团队成员一起采用集体自由讨论的方式

19、假设估计幅度的两端是平均数的±3 西格玛,以下哪项幅度估计的风险最低? A、30±5 天,B、22‐30 天

C、最乐观为26 天,最可能为30 天,最悲观为33 天 D、A 和B 一样,风险都低于C

25、有效风险管理的首要要求是 A、决策所需信息的透明度高

B、风险所有关系明确

C、在管理已识别风险的过程中尽早的委任项目经理

D、受过风险培训并能理解风险起因的项目团队成员帮助创建和实施风险降低策略

27、假如风险事件发生的机率是85%,而产生的影响是US10000 美元,则US10000 美元代 表什么? A、风险值 B、净现值 C、期望值

D、应急储备金

29、某项目经理刚刚完成了项目的风险应对计划,他下一步该做什么? A、确定项目整体风险的比率

B、开始分析哪些在产品中发现的风险 C、在工作分解结构上增加任务

D、进行项目风险审核

31、项目经理正在评估供货商的标书,两个供货商出售类似的电子元件,并且在供货商方 进行集成,为了避免最大的风险,项目经理审查供货商的: A、价格、销售额、利润率

B、价格、交付承诺、检验进度计划 C、价格、经验、交付方式

D、经验、个人技能、材料控制步骤

32、EVMS 报告显示CV=SV=O,然而,由于遗漏了一个里程碑,整个项目将推迟。以下哪

项报告不充分? A、风险分析报告 B、沟通计划偏差 C、资源管理计划 D、关键路径状态

33、项目经理可能意识到不能满足某些合同条款和项目目标,要达到某些规范既费成本又 花时间。这时项目出现风险可能性较高,同客户协商降低风险可能性这种手段: A、可以消除所有项目和客户风险而不需要任何成本 B、可以重新定义风险对客户发生的可能性

C、可以使项目范围减小并改进交付给客户的产品

D、可能减少支付罚金的成本并且满足修订过的规范达到客户的最低要求

34、什么是风险的拥有者? A、对风险的识别负责

B、掌握风险来源的某个组织

C、受到风险严重影响的某个组织

D、对风险应对策略的实施负责

36、项目经理要求项目团队对其项目风险进行量化和评估,以下几点不能证明这样做的好 处的是:

A、彻底理解项目、相关风险、以及风险对项目各部分的影响 B、制订处理已经识别的问题的风险降低策略

C、保证所有已以识别的风险问题纳入项目计划编制

D、识别可能存在的替代方案

3.法理学各章练习题 篇三

一、什么是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就是消费者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用以满足需求的商品和劳务所表现出的一切脑体活动。

消费行为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第1,消费行为可以表述为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本身都是手段,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它们的目的;

第2,消费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一个阶段即便是最重要的购买阶段,也不能等于消费行为的全过程。消费行为必须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的心理历程;

第3,消费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某种情况下,一个人可能只充当一种角色;在另一种情形下,一个人则可能充当多种角色。

二、试述消费者心理学理论的依据。

消费者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或跨学科的性质,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主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人类学等。

心理学有关感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情绪情感和个性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必然为解释人的消费行为提供帮助。多年来心理学积累的研究方法,也为消费者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社会学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中信息流传的理论,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社会群体对人的行为和性格的影响,以及社会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变化的研究,是消费者心理学关于社会因素对人的消费行为影响的重要理论;

经济学关于商品生产与流通的理论,关于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理论,以及效用理论是消费者心理学有关营销心理、价格心理、消费者决策研究的理论;

文化人类学的有关文化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特别是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对人类行为影响的研究,为探讨社会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为营销心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消费者行为的意义。

⒈研究消费行为可以指导设计新产品和改进现有产品;

⒉研究消费行为可以有效地指导市场策略;

⒊为政府部门制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政策和法律提供科学资料;

⒋为促进对外贸易服务;

⒌了解消费行为的知识对消费者自己亦有好处,特别是有助于识别一些上当受骗的销售手段。

4、消费行为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和实验法。

⒈访谈法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念等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无控制的访谈)两种。

⒉问卷法:问卷就是一套让受测者回答的题目,以及使用这套问卷的说明。说明包括施测的条件、指导语和记分的规则。把问卷交给受测者,让受测者回答,通过对答卷的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就是问卷法。

5、投射测验法。

⒈为什么用投射测验法?

为了克服访谈法和一般问卷法的这种缺点,真正能够了解到受访者或受测者的真实动机和态度,心理学家创造了投射测验的方法。

⒉什么是投射测验?

投射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量的工具。这种测验是给被试者一组意义不清的刺激,让他加以解释。本来是模糊的,没有确定意义的刺激,又要让受测者说出这种刺激的意义,他自然会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尽量把刺激的意义说得圆满。通过对他解释的分析就能比较准确地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这种测验用的是迂回曲折的办法,受测者没有戒心,他内心的真谛是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的,因而所测的结果就比较真实。

⒊最著名的投射测验是洛夏墨迹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

⒋投射测验方法有角色扮演法、联想法、造句法和示意图法。

6、运用速溶咖啡的例子说明投射测验方法。

关于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研究,是在消费心理学领域中运用投射测验方法的成功例子。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海尔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他运用的方法是投射测验。

海尔设计了两张购物单,购物单上各有7个要购的商品,除一张购物单上要购速溶咖啡,另一张上要购新鲜咖啡不同以外,其余6项两张购物单上是完全一样的。找两组被试者,每组只看一张购物单。告诉被试者这张购物单是一位家庭主妇制定的,请他根据这张购物单想像这位家庭主妇是什么样的人。结果一组被试中几乎有一半的人把买速溶咖啡的家庭主妇说成是懒惰的、邋遢的、生活没有计划的;有12%的被试者说她是挥霍浪费的女人;还有10%的被试者说她不是好妻子。另一组被试则把购买豆咖啡的家庭主好好说成是勤快的、干净利落的、讲究生活、对家务尽职尽责、喜欢烹调的。海尔根据这样的结果,分析得出了符合实际的结论:美国妇女不接受速溶咖啡是由于宣传强化了她们的偏见。她们认为持家务是家庭主妇的天职,想逃避家务劳动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速溶咖啡的宣传强调的是它省时省事,让人觉得它给懒人提供了帮助,所以,勤快的人,不愿让人说懒惰的人不愿或者不敢去购买速溶咖啡。消费者对速溶咖啡的看法靠直接询问得不到真实的回答,运用投射测验法则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想法。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速溶咖啡占领市场所走过的坎坷道路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消费者心目中,产品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物理性能,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习惯、观念和爱好等心理特点。而这些心理特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了解到它。开发新产品、推销新产品而又不知道它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那是很难获得成功的。

第二章 消费者的知觉

一、知觉的选择性及机制。

⒈个体对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叫做知觉的选择性。

⒉决定知觉选择性的机制有三个:知觉的超负荷、选择的感受性和知觉防御。

知觉的超负荷是指外来刺激超出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所能接受的能力时,一部分刺激受到心理上的排斥。

选择的感受性或知觉的警戒是指个体对自认为有价值的或有兴趣的刺激表现出较高的感受性。

知觉防御是指个体对恐惧或者感到威胁的刺激倾向于回避、阻滞或反应缓慢。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⒈图形-背景;⒉接近性;⒊相似性;⒋封闭;⒌连续性。

三、名词

⒈人们能够察觉到的刺激范围叫感觉阈限。

⒉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值叫绝对感觉阈限。

⒊差别阈限指的是那种最小可察觉的刺激差异量。ΔI/I=K人们把此式简称为韦伯定律。

四、风险及种类

所谓风险是对后果无法作确定预测的任何行动,它由不确定性和后果两部分构成。不确定性是指消费者对不知购买结果的主观知觉,后果意味着购买和使用后可能的得失。

消费者面临的风险可能有五个重要类型,它们是资金的风险、功能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心理的风险和身体的风险。

五、尽量减少购买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⒈搜寻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产品的信息越多,不确定性越少,因而知觉到的风险水平亦越低。寻求信息包括通过各种广告媒体,如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传播的信息,也包括接受来自企业、公司、商店和消费者的口传信息。

⒉作出购买前的深思熟虑;

在购买决策中,消费者往往要根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对各备择物进行比较衡量。比较衡量所花的时间与知觉到的风险有直接的关系,即知觉到风险大的比较衡量所花的时间长,反之则时间短。

⒊建立消费者对商标的信赖。

对任何一种商标信赖的基础是消费者的良好体验。体验的满意程度和次数又直接关系到信赖的强度。一旦消费者信赖或忠实于特定商标时,知觉到的风险就大大减小了。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少风险,消费者还可能利用其他一些线索,包括名人的推荐、售货员的客观介绍、凭票保修与退款、检验后的合格章等等,这些都可作为提高可信度、减少风险的依据。

第三章 消费者的学习

一、什么是学习?

学习可以看做是由某种体验所产生的一种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

二、学习活动所包含的基本要素?

动机、体验、强化、重复

三、学习的特点?

泛化、分化、学习率和遗忘

what泛化&分化?

对刺激的反话是指学习者对相对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而刺激的分化是指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第四章 需要、动机、卷入及其市场策略

一、需要的特征。

需要反映了正常生活的某个或某些方面的缺乏。这种缺乏既可能是生理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消费者的需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⒈需求的多元性是指需求是多方面的。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不会只追求一个方面的满足;

⒉需求的主导性是指在多元的需要中有优势的需要。这种优势的需要往往成为商品的首选标准或关心点;⒊需要的动态性是指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展、变化。

二、动机:推动个体寻求满足需要的内在动力。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商业工作中有哪些应用?

⒈市场细分化:根据市场学的观点,市场是需要细分的。任何一种细分都与消费者的需要相联系。需要层次理论经常用来作为市场细分的根据;

⒉确定产品位置:确定产品的位置就是决定未来消费者是怎样看待该产品的,找出跟这种产品竞争的对手还没有占领的位置。从需要层次论来看定位,是要立足于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需要;

⒊推销产品:需要层次理论适用于产品的推销。一种方式是表明一项产品能对每一级需要都具有实际的吸引力。

四、简述动机保健理论。

该理论是赫茨伯格于1959年创立的。其要点是把动机和工作满足联系起来,提出工作满足与工作不满足两类因素,前者称为动机需要;后者叫做保健需要。动机需要包括成绩、承认、工作本身、个人发展和提升,这些可推动职工努力工作,从工作中获得满足。而保健需要包括与工作性质无关的一些因素,如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管理条例、公司的经营和政策等,这些是无法给职工带来工作满足的。

采用这一理论去理解消费者的行为得到了小岛外弘等人的MH理论的支持。根据MH理论,H这一因素是必要条件,M因素是魅力条件。前者相当于保健因素,后者相当于动机因素。

五、简述消费者卷入的特性。

卷入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对产品与自己的关系或重要性的主观体验状态。包含以下三个特性

⒈卷入强度分高低两大类;⒉卷入的方向性是说活动指向的目标;⒊久暂性表现为卷入状态的延续时间的长短。

六、针对消费者在高低卷入状态下营销策略有哪些?

对于不同的卷入状态,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其中之一便是应用不同的传播手段。低卷入的商品的广告应更注重于刺激的外部特征,包括一切能引起不随意注意的特征和所谓的“边缘线索”,诸如图像、色彩、名人介绍、音乐等。另外,情感诉求较之理性诉求更起作用。低卷入-否定的情感诉求是“难题-解决”策略。可供低卷入的适宜宣传媒介是电视广告。

对于高卷入商品的传播以理性诉求为主,明确陈述商品的主要性能和用途;让消费者相信广告信息的真实可靠。也可以借理性与情感诉求的结合。高卷入的适当媒体是印刷广告。

第五章 态度及其市场策略

一、态度及性质。

态度是个体以特定的方式对待人、物、思想观念的一种习得的反应倾向性。性质

⒈态度不是生来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⒉态度必有对象;⒊态度有其方向、强度和信任度;⒋态度有其稳定性;⒌态度有一定的结构,即态度由认知、感情和行为倾向性三个因素组成,对同一态度而言,这三个因素是协调一致的。

二、简述态度的功能。

⒈调节功能:行为是遵循奖励最大,受罚最小的机制。凡是使我们能够得到满足的东西,我们就会对它持肯定的态度,相反,得不到满足或受罚的东西,则会形成否定的态度;

⒉自我防卫的功能:消费者基于某种原因难以得到一些产品,或者一些产品对他并不适用,他便会对这些产品形成一种消极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的形成,反过来又使消费者免得为此受到精神上的困扰;

⒊价值表现功能:为了表现消费者的自我形象;

⒋知识功能:又称对象评价功能。他关心的只是与他特别有关的产品或知识。

三、简述态度的改变

态度的改变,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的转变或由否定向肯定转变,也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发展,前者是性质上的改变,后者则是程度上的变化。

⒈调协理论:个体对于现实中的人与物常有不同的态度,如对某位朋友怀有积极态度,而对某物就不那么积极,甚至表现出消极的态度。可是,如果把这位朋友和那个东西结合在一起,那么,调协理论认为,对两者的态度就会有所变化,前者的积极态度下降,而后者的消极态度则会有所改善。也就是说会出现一种综合的效果。

调协论进一步指出原有态度离中性态度越近,态度越容易变化;态度越极端,变化越难。

⒉平衡理论:认为人感知自身或外界环境是处于三角关系之中的。这种三角关系由三个元素构成,即自己、他人、某物。它们也许彼此是肯定的关系,也许是否定的关系。当人们处在肯定的三角关系时,态度是平衡的;而否定的三角关系便意味着不平衡。

⒊认知失谐论:人们对于一个对象形成新的态度时会有一种倾向,这就是使新的态度与原有的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相一致。如果感知到的新信息与原有的了解、信念或态度不一致,那么,就会体验到失调。因而引起态度的变化。认知失谐论把相符合或一致的认知因子称为和谐因子,而把不相符合或不一致的认知因子称为失谐因子,并且认为认知因子失谐的程度越大,改**度的压力也就越强。

失谐程度依赖于三个因素:失谐因子对和谐因素的比例、认知因子的重要性和认知的重叠。

⒋多重属性理论。

⒌社会适应理论。

四、态度与行为的中介因素。

态度通过中介因素的作用诱发出一定的行为或活动,即在态度与行为间起中介作用的因素有责任心、可觉察到的效果和损益知识等。

五、促销策略有哪些?

⒈改变消费者对活动或行为结果现有的信念。

⒉改变消费者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⒊增加或减少产品属性以引发信念或消除某种信念。

⒋改变主观的规范信念。

⒌改变遵从主观规范的动机。

⒍改变消费者对产品属性的知觉。第六章 消费者的决策

一、决策及消费者决策的主要方面。

决策就是作出决定。人们作出决定有若干性质。

⒈决策者必定面临一个问题或待解决的冲突情境;⒉决策者总有欲想达到的某个或某些目标;⒊为了达到目标,决策者必定有若干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⒋决策者面临某种不确定性。

消费者决策的主要方面包括买什么、买多少、到什么地方买、什么时候买和如何买。

二、冲动购买有哪几种类型?

冲动购买就是进商店前无特定购买目标或购买意向的购买活动。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⒈纯冲动型:消费者看到某个陈列产品之前,完全无购买的念头,购买完全背离正常的商标或产品的选择,是一种突发性行为。

⒉提示冲动型:消费者从陈列的某项东西想起家中需要补充的有关物品,或想到有关的广告或其他信息。

⒊暗示冲动型:消费者过去无某种产品的知识或经验,头一次看见便产生需要。

⒋计划冲动型:消费者带着购买的期望和意向但无具体目标走进商店,看到商品后产生的购买行为。

三、名词

⒈效用:一切需要的商品都会给消费者带来满足和快乐的特性。

⒉总效用:经济学家把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而得到的全部满足量。

⒊边际效用:商品的效用是随着商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量所增加或减少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

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商品的边际效用随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商品之中。

四、什么是消费者均衡?如何实现。

消费者所要考虑的应该是在收入有限,商品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妥善地使用有限的收入来选择购买商品,以便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即达到效用最大化。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就是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怎样才能实现消费者均衡?其原则是,消费者必须将其全部收入用于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并且使购买的各种商品对其所产生的边际效用与其所付的价格成比例,也就是要使他购买每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时,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这就是等边际原理。

五、按照无差异曲线分析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怎样才能实现这种均衡?

⒈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明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搭配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都是相等的曲线。

⒉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都是不相等的。离原点越近的效用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效用越高。

⒊无差异曲线分析所谓的消费者均衡,就是在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实现对各种商品购买数量的最佳组合或最优搭配。

⒋直线CD是由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规定的预算线,叫等支出线。该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COD是消费者可任意选购的区域,出了这个区域,购买所需费用超出他的总收入,购买便不能实现。图中Q点是预算线和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其商品数量组合为(a,b),虽然在这条无差异曲线上其他的组合点如P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与Q点是相同的,但却在三角区域外,是消费者力所不及的。位于三角区域内的各种组合,如R点是消费者能够支付,但却位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上,它所带来的满足自然低于Q点。只有Q点,即消费可能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按照此点所表示的各种商品的数量搭配进行购买,既符合消费者的收入,又能给消费者带来最大的满足。

⒌尽管边际效用分析理论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理论在效用可测性上有重要的分歧,但他们都试图找到一条使消费者得到最大满足的途径,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是相同的。

第七章 个性与市场细分

一、名词

⒈市场是由那些具有待满足的需要、购买能力和购买愿望的消费者,也就是买主、顾客构成的。⒉市场细分:营销者,也就是卖主可以按照这些因素把市场细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市场部分或亚市场。每一个市场部分或亚市场都是一个有相似需要的消费者群。

二、为什么在营销中要实行市场细分?

企业实行市场细分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好处:

⒈有利于企业发现最好的市场机会,发展市场营销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⒉市场细分可以使企业用最少的经费取得最大的效益。

三、细分消费者市场所依据的变量很多,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社会文化细分及使用者行为细分。

四、市场细分的必要条件。

⒈细分出的部分必须是可确认的,即应有可觉察的共同需要和特征。

⒉具有共同特征的消费者应有足够的数量。

⒊细分出的市场是易于影响的。

五、革新者及特征。

革新者:首先愿意尝试新产品或新品牌的消费者。

美国学者罗杰斯最先注意到个性差异是影响消费者接受新产品的重要因素。他将同一时期接受新产品的人归为一组,并按接受新产品的时间先后,将消费者分为革新者、早期接受者、普及初期接受者、普及后期接受者和守旧者五组。他还认为,每组内消费者的个性特征是相似的;各组消费者之间的个性特征又是不同的。

革新者的个性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固执程度低。固执程度低的个体,面对不熟悉的新产品思想开放,固执程度低的消费者明显地倾向于新产品,而不喜欢传统的类似产品。

⒉社会性格的内在指向性。个体的社会性格可分为传统指向性、内在指向性和他人指向性三种。传统指向性是指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源于传统,他们尊重礼俗和传统的社会规范。内在指向性是指行为多受个人意志支配,凡事多从自己“内在”价值出发。他人指向性是指价值观、态度、行为的大部分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很容易受他人言行的暗示和影响,较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革新者具有明显的内在指向性;新产品与现有产品差异越大,内在指向性的消费者越可能购买;革新者一般依靠自我价值来评价新产品。

⒊产品选择的类别宽容度大。备择商品种类数量与购买风险的大小成正比。

第八章 社会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在营销中如何尊重人的风俗习惯?

⒈风俗习惯即有自己国家和民族在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方面的传统。它反映在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生儿育女、待客、文娱活动、节日和禁忌等方面。

⒉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其民族世世代代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条件下共同生产劳动、繁衍生息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们的共同心理和情感。人们往往把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看成是自己民族的标志。

⒊健康的风俗习惯中蕴藏着一个民族共同的情感,风俗习惯的形成意味着一个民族共同情感的形成。正因为这样,各民族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比较敏感,对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尊重,就会被认为是对本民族的不尊重。

二、社会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和情趣。

三、家庭如何影响人的消费行为?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由哪些成员组成。家庭结构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⒈家庭结构类型:三代或更多代人同堂的家庭、两代人家庭(核心型家庭)一对夫妇组成的家庭,又叫夫妻型家庭。

⒉家庭生命周期:

⑴单身阶段人到青年期以后就要逐步脱离家庭而单独生活,刚刚独立出来又没有结婚的这段时期属于家庭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在我国,单身青年一般经济上没有负担,他们的购买力比较强。单身的后期,找到对象,他们要倾个人的积蓄得到父母和朋友的援助,购买能力达到高峰;

⑵新婚阶段从结婚到生第一个孩子的时期。他们都没有其他生活负担,婚后两个人的收入又合到一起,花费又一起商量。是进一步的充实和美化生活;

⑶作父母阶段又叫满巢阶段。从出生第一个孩子起作为家庭来说,开始了当父母的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一般要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反映在消费活动上,家庭生活不再取决于个人的兴趣,得买孩子的用品,没那么富裕的经济条件了;

⑷作父母之后的阶段又叫空巢阶段。指子女已经独立生活,已经挣钱不要依靠父母的家庭生活阶段。家庭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享受或外出旅游;

⑸分解的阶段从丧偶开始,为了填补感情上的空隙往往多从事娱乐性的或消磨时间的活动,甚至和其他老年人一起旅游和参与社会活动。

四、社会群体的分类

社会群体的种类众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群体进行分类。

⒈以群体是否存在为标准,可以把群体分为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假设群体:研究、统计、市场区分的需要。实际群体则是客观存在的群体:家庭、学校、机关、工厂等;

⒉按群体的组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有明确的特定目标,有固定的组织形式,从事经常的活动。非正式群体的结构比较松散,自由参加的群体都是非正式群体;

⒊按个人卷入的程度,可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初级群体是成员彼此直接接触,关系比较密切。如:家庭、邻里、亲朋及班组。成员间不直接接触,关系不十分密切的群体是次级群体。如:工厂、学校、工会等;

⒋根据群体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还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⒌按照个人是否为一个群体的成员,可把群体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五、社会群体对消费行为影响的因素:群体规范、群体内聚力和从众。

六、什么是从众?影响从众量的大小有哪些因素?

一个人的活动因受其他人的影响而趋向于其他人的活动的现象叫从众。

1951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希所做的“三垂线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从众现象的存在。

温卡特桑认为,在所选对象的式样,质量等并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情形下,消费者的决策如果受到群体标准的熏陶,就会表现出从众的倾向。影响从众的因素很多,除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外,还有:

⒈群体规模群体人数越多,发生从众的可能性或者说从众的量便越大;

⒉群体意见的一致性群体意见越一致,从众量越大,如果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便会导致从众量的下降;

⒊问题的难度问题的难度越大,发生从众的可能性便越大,反之则从众量小;

⒋个性特点个人能力和自信心强的人从众的可能性小,否则从众可能性便大。

⒌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在群体中地位高的人不容易出现从众行为,否则便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7、参照群体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鲍恩研究结果说明,有些商品参照群体既能影响人们对其种类的选择,也能影响对其商标的选择;有些商品只能影响对其种类的选择而不影响对其商标的选择;有些商品则相反,参照群体只影响对其商标的选择而不影响对其种类的选择;还有些商品对其种类和商标的选择都没有影响。

第九章 广告传播的心理基础

一、广告媒体

⒈报刊广告:这类广告的特点是以文字和图案来传递广告的信息;不受呈现时间的限制,因而它可以任意阅读。报纸广告读者面广,费用也较低。由于纸张质量和印刷工艺上的原因,它难以很好地反映商品的款式和色彩,因而它的吸引力便受到限制。

⒉电台广告: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富有感染力的广播广告易引起听众注意。广播传递迅速,影响面也广。但声音传播瞬间即逝,不能随意听取,收听一次在记忆中留下的信息既少也淡薄,难以巩固下来。

⒊电视广告:受众既能接受视觉,又能接受听觉的信号。动态的呈现,表现力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电视传递速度快,覆盖面大,制作难度较大,费用较高,适应性不强。

除广告的上述大众媒体之外,其他媒体还有户外与邮递两类。户外广告包括路牌、招贴、橱窗、灯箱和霓虹灯等;邮递广告主要有销售信和说明书等。

⒋互动媒体,即网络广告。

二、注意的刺激与广告策略

⒈大小与强度。广告的强度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大标题、色彩明亮的印刷广告,声音洪亮的广播,大屏幕的显示等等。为了增强广告的效果,一种常用的策略就是采用大尺寸广告。对比是指对象与背景差异的特性。任何能使广告对象突出的做法,都含有对比的因素或作用。

⒉新奇:出乎意外的、不平常的刺激特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新奇性。

⒊活动与变化的刺激物: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是容易引起注意的。

⒋颜色:在黑色与单色结合的广告中,单色的用法会有不同的心理意义。

⒌版面位置:最多集中在左方,然后是上方,最少是右方。

⒍形状:指高和宽的比例。高超过宽的广告要比宽超过高的广告更能引起行人的注意。

三、认知失谐、认知失谐现象及认知失谐策略

⒈认知失谐,通俗地讲,是认知的反常态。

⒉在人的大脑里会形成一定的定势,也就是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当熟悉的事物、经验和知识突然以一种反常的方式出现时,业已形成的定势就会被破坏,出现认知失谐现象。

⒊使用认知失谐的手法多种多样。⑴一种称为合成艺术的平面设计,就常常采用“反时空”的失谐策略;⑵采用反比例手法;⑶情节反常引发的误会;⑷倒置手法,运用倒置手法产生认知失谐时要谨慎和适当。

四、广告创意中的认知策略

⒈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又称认识。它包括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⒉联觉是由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它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表现。

广告信息多种多样,涉及人类的各种感觉道。如果在广告设计中善于运用联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就能突破局限,让人们从视觉的画面上“听到”、“闻到”、“摸到”、“尝到”。

⒊联想:由一种事物的经验想起另一种事物的经验,或由回忆中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了另一种事物的经验,人们把它叫联想。

联想规律:⑴接近律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火柴与香烟的联想;⑵对比律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白天与黑夜的联想;⑶类似律在形貌和内涵上相似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鸡与鸭孵蛋;⑷因果律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发生的联想。如电闪雷鸣。

五、新形象的创造策略有联合、黏合和特征突出等几种。

⒈联合策略:把各有关成分联合成为完整的新形象的策略。联合是一种创造性的综合,其结果是形成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定内容的新形象;

⒉黏合策略:把不同对象中的构件黏合成新形象的策略;

⒊特征突出策略:突出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它与其它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新的形象。

六、认知的组织策略与视觉策略

⒈认知的组织策略:可以看作是统领的策略。⑴组块策略;⑵高级统领者;⑶类比策略;⑷境联策略;

⒉视觉策略是加强对广告认知的微观策略。常用的有对比、镶嵌、转换、特征展露等策略。

七、如何提高广告传播的信息量?

⒈把信息编成组。组块是把几个小单位组成一个大的记忆单位,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其含义扩充到一切有意义的编码。如把各单个的信息组成熟悉的或有规律的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等;

⒉增加对象的维度。一对对象总会有若干个特性,每个特性都可看作是一个维度。在广告包装设计中,增加维度已被广泛应用。如形意结合、形字结合、图形与色彩结合等手法都可望收到较好的效果。

⒊注意视觉记忆优势。视觉与听觉是人脑的两大信息传递通道。

第十章 说服

第十一章 心理与广告诉求

一、情感性广告中常见的维度:⒈美感;⒉亲热感;⒊幽默感;⒋恐惧感。

二、如何取信于消费者?

⒈善于说明广告商品的特点与不足;

⒉实际表演或操作;

⒊科学鉴定的结果和专家学者的评价;

⒋消费者的现身说法。

广告失实后自己修正。

三、名人广告的说服

一项探索性的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信息源(名人)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品德、专业性、与商品的一致性和吸引力。

⒈品德要素表达的是做人。它涉及名人的社会形象和个人修养;

⒉专业性是指名人对广告中所述问题(商品)具有的知识、经验及对商品的熟悉度;

⒊与商品的一致性是指名人形象与商品特点之间的联系,身份与商品档次的相称等;

⒋吸引力涵盖了名人的外貌、举止和好感度或喜爱度。

对名人使用广告商品的信任度是中介名人广告说服力的心理机制。这一点对实际运作有以下积极意义:

⒈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相当多,专业性、吸引力、品德、与商品类别的一致性等等。但是,对于受众来说,这些都是外部条件,它们必然要通过受众的内部条件起作用。对名人使用广告商品的信任度就是最基本的内部条件之一;

⒉广告中名人的言语和表演,必须强化受众对其使用广告商品的信任,而不能注重取乐于众,更不能弄虚作假;

⒊同一个名人为多类商品作广告是屡见不鲜的。随着名人推荐商品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名人的信任度、喜欢度、以及对名人广告的态度也随之下降。

四、误导性广告:就是利用误导,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第十二章 品牌形象与认牌购买

一、在具体命名时应该防止以下两种倾向:雷同化和猎奇求偏。

二、商标的类型:在我国市场上经常出现的商标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抽象型、具象型、汉字型和组合型。

三、商标意识:就是对商标的重视程度。

四、商标忠诚性:是认牌购买的行为模式,它表现在选择商品的顺序、购买比例、重复购买和商标的偏好等方面。

第十三章 企业形象与识别系统一、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实态的一种能动的反映。企业实态即企业体,它指的是企业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实力、生产规模、技术装备产品质量、销售服务、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销活动、视觉标志等等名话,企业实态就是企业的客观存在。

企业形象又有深层和表层两个层次。表层直接反映那些可观察到的企业外部特性,即产品特性,企业的各种活动以及经营者的待人处事、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等;深层反映的是蕴涵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文化、精神面貌,深层特性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内涵;表层特性则决定着企业形象的“外貌”。

二、企业识别系统

企业识别系统(CIS)是塑造和传播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一种系统,它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⒈CIS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制约关系组成的一个复合体,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⒉CIS的目的是塑造与传播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它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指导思想;

三、为什么建立企业识别系统?必要性是什么?

企业形象的自觉培育有多种途径,如大众传媒的企业广告和产品广告、公共关系、员工的教育等等。不过,各个活动营造的形象多半都有局限性。因此,一种能把上述各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塑造和传播企业整体形象的系统,便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欢迎。这种系统就叫企业识别系统。

四、企业识别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企业识别系统是由企业理念识别(MD)、企业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有机组成的整体。

第十四章 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及价格的心理策略

一、包装设计的心理要求有哪些?

商品包装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还依赖于消费者内在的需要特征,一个适宜的包装设计应当满足如下需求:

⒈方便消费者要求商品携带、开启、使用和保存都非常方便,为满足这些要求,设计时让包装带上提手、罐头带上简易的开启装置,易碎的玻璃用盒装等;

⒉适应性一个包装必须有一个理想的形状,大小适宜;

⒊安全感消费者对商品尤其是对需要多次分量消费和自行配制使用的商品,希望其包装都牢固、耐用、安全。对产品内容的介绍,特别是对食品成分或药物疗效的介绍,或标明甜食中无糖精和其他添加剂,或标明药品有无副作用,都让消费者食用或服用时放心;

⒋可靠性商品的包装应有助于消费者对商品和制造厂家产生信任;

⒌体现地位与威望包装应有利于显示商品的社会象征作用。消费者经常要通过商品的包装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和经济实力;

⒍美感审美是人类的天性。在许多场合下,富有美感的包装更有可能在同类商品销售竞争中得胜。

二、价格的心理功能是什么?

⒈衡量尺度消费者把商品价格当作衡量商品价值高低和品质优劣的尺度,认为价格高的商品价值高、品质优秀;价格低的商品价值低、品质也差。这样就让价格具有了衡量商品价值和品质的功能;

⒉认同消费者在购买中,通过联想把购买商品的价格同个人的愿望、情感、人格特点联系起来,让价格成为反映他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生活情趣和艺术修养的工具;

⒊调节消费需求在一般情况下,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会上升。但是,价格与需求量之间这种向相反方向变化的现象也不是普遍的、绝对的。在有些情况下,如,在消费者购买时的紧张心理或购买前的迫切期待心理影响下,价格与需求量之间这种反向变化的倾向也会出现例外,即出现涨价抢购、降价观望不买的现象。

三、名词

⒈绝对价格阈限是指消费者心理上所能接受的价格界限。

在市场条件的影响下,绝对价格阈限的界限也是可以波动的,所以绝对价格阈限的概念只有相对的意义。

⒉差别价格阈限是指消费者刚刚知觉到价格有差别时两种价格的差别量。

⒊价格意识是指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知觉的强弱程度,它直接表现为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性的高低。

四、定价的具体心理策略

⒈撇油定价策略是一种随着时间推移对新产品的销售采取先高价后低价的定价策略。产品必须是科技含量很高,享有专利,竞争对手难以迅速进入市场的,而且高价仍会有较大需求的耐用消费品;

⒉渗透定价策略是一种先采取低价出售,然后步步渗透,逐步提高,最后把价格涨到一定高度的策略。这种策略能够迎合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的心理。适用于一些低档的生活必需品,其专用性不强,消耗性强,容易发生重复性购买。这种策略当然不适合于高科技的耐用消费品;

⒊非整数定价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定价策略,在定价时取尾数而不取整数。这种定价方法可以使消费者产生价格非常便宜的错觉而刺激购买。会让消费者感到价格是经过精细核算制定的,而不是随意定的,认为这种定价合理,对消费者负责,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非整数定价策略适合于价格低廉的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定价;

⒋整数定价策略是指商品的价格定为整数,不带尾数,这种策略又叫方便价格策略。适合于高档消费品,也适合于价格比较低廉的商品的定价。

⒌习惯价格策略有些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形成了某种习惯的价格,这种商品的价格有变动消费者就非常敏感,甚至产生不满。厂家宁肯在商品的内容、包装和分量上进行调整,也要保持习惯的价格。适合于为消费者广泛接受的、销售量大的商品;

⒍折让价格策略为争取消费者,在商品的价格上给顾客以优惠的定价策略。对于季节性强的商品,在淡季销售时打折优惠;

⒎威信价格策略是把商品价格定的较高,让商品的价格在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声望的定价策略。

五、在采用折让价格策略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⒈折让幅度既要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又不要使消费者产生疑虑。一般来说,商品降价幅度以10%-30%为宜,降价超过50%时,顾客的疑虑会显著增强;

4.统计法基础知识各章习题及答案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1.我国现行的统计基本法是()。A.统计行政法规 B.统计行政规章

C.《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答案】C 【解析】我国现行的统计基本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国惟一的一部统计法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于__________,第二次修订于__________。()。A.1963年6月4日;l983年12月8日 B.1983年12月8日;2009年6月27日 C.1987年1月19日;1996年5月15日 D.1989年7月26日;1994年1月26日 【答案】B 3.《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由()制定的国家法律。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家统计局

C.国务院

D.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答案】A 4.()对统计法有解释权。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家统计局

D.享有立法权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答案】A 5.统计行政法规是由()制定和发布的。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

D.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答案】A 【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国家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6.《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是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属于()。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规章

D.地方性统计法规 【答案】D 【解析】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江苏省统计管理条例》是由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并于江苏省内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属于地方性统计法规。

7.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北京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A.部门统计行政规章 B.地方性统计法规 C.统计行政法规 D.地方统计规章 【答案】D 【解析】统计行政规章分为两类:①地方统计规章,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②部门统计行政规章,即由国务院各部门所制定的统计行政规章。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北京市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属于地方统计规章。

8.2009年5月1日起施行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A.部门统计行政规章 B.地方性统计法规 C.统计行政法规 D.地方统计规章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

A.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上下级之间及统计机构与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B.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与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统计机构之间的关系 C.统计调查者与统计调查对象之间的关系

D.统计机构在提供统计信息、进行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的过程中,与其他机关、企业事业组织及公民之间形成的协作、服务、企业事业组织及公民之间形成的协作、服务、监督的关系

E.统计检查关系 【答案】ABCD 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有()。A.统计的独立性原则

B.统计的统一性原则

C.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

D.保守国家秘密和维护统计调查对象合法权益的原则 E.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的原则 【答案】ABCDE 3.统计法律区别于其它统计法律规范的特点是()。A.统计法只能由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B.其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的根本性问题

C.它是制定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的依据和基础 D.它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E.它可以由国务院作出修改

【答案】BCD 4.统计行政法规的法律效力,高于()。A.统计法律

B.地方性统计法规 C.部门统计规章 D.地方统计规章 E.宪法

【答案】BCD 5.地方性统计法规不得与()相抵触。A.统计法律 B.统计行政法规 C.统计行政规章 D.部门规章 E.规范性文件 【答案】AB 【解析】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地方性统计法规是效力等级较低的统计法规,它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统计行政法规相抵触。

6.地方性统计法规定与其他统计法律规范相比,具有的特点有()。A.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 B.其效力具有地域性

C.效力低于统计法律高于统计行政法规 D.效力低于统计行政法规 E.效力低于部门统计规章

【答案】ABD 【解析】地方性统计法规,是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地方性统计法规与其它统计法规相比,有三个特点:①地方性统计法规必须由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②地方性统计法规的效力具有地域性,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或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③地方性统计法规是效力等级较低的统计法规,它既不能与统计法律相抵触,也不能与统计行政法规相抵触。7.部门统计规章不得与()相抵触。A.宪法 B.统计法律

C.统计行政法规

D.地方的统计行政法规 E.地方性统计规章

【答案】ABC 8.统计法制,是指国家根据统计工作的实际及统计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统计()等活动管理统计工作所建立的统计法律秩序。A.立法 B.普法 C.执法 D.守法 E.护法

【答案】ACD 9.统计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在统计活动中,要做到()。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善于执法 【答案】ABCD 10.有法必依,就是要求()等所有统计活动参加者都必须遵守统计法,按照统计法的 规定进行统计活动。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企业事业组织 D.个体工商户 E.公民

【答案】ABCDE 11.目前,全国各地较普遍地形成了()三种较为固定的检查制度。A.全面检查 B.专项检查 C.重点抽查

D.单项检查 E.重点检查 【答案】ABC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统计的统一性原则,是指统计人员依法进行统计活动,不受人为干扰。()【答案】×

【解析】统计的统一性原则,是指统计活动的统一组织领导;统计的独立性原则,是指依法独立进行统计活动,不受人为干扰,以保障统计在资料的客观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属于部门统计行政规章。()【答案】×。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由国务院制定,属于统计行政法规。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第二章 统计基本任务和管理体制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具有()三大职能。A.信息、咨询、管理 B.信息、咨询、监督 C.调查、决策、管理 D.调查、分析、监督 【答案】B 2。()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服务职能 E.检查职能 【答案】A 【解析】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咨询和监督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是对统计功能的发展和提高。3.我国统计工作,第一项法定的基本任务是()。A.向政府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B.向社会公众提供统计资料 C.对政府实行统计监督

D.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答案】D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4.我国统计工作实行的管理体制是()。A.集中型 B.分散型

C.集中领导、分散负责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答案】D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5.()是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主系统,是全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的主干。

A.政府统计系统 B.部门统计系统

C.民间统计调查组织 D.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答案】A 6.()是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调查任务的基层统计单位,是我国统计信息的主要源头,是整个统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A.政府统计系统 B.部门统计系统

C.民间统计调查组织 D.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答案】D 7.在国家统计系统中,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局具有()。A.行政上的领导权 B.业务上的领导权 C.行政上和业务上的领导权 D.业务上的协调权 【答案】B 【解析】在国家统计系统中,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局具有业务上的领导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为主。

8.国家统计系统对部门统计系统的统计业务具有()。A.指导权和协调权 B.指导权和监督权 C.决定权和干预权 D.监督权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国家统计系统作为统计工作的主系统,具有对部门统计系统统计业务的指导权和协调权。这也是我国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的基本任务有()。A.提供统计资料

B.提供统计咨询意见

C.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D.实行统计监督

E.进行统计执法检查 【答案】ABCD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2.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包括()。A.政府综合统计系统 B.部门统计系统

C.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D.民间统计调查机构 E.个人组织的调查机构 【答案】ABC 【解析】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是指国家各类统计机构在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领导或协调之下,所共同组成的统计机构的统一体。它包括政府综合统计系统、部门统计系统和企业事业统计组织三个部分。3.我国政府综合统计系统由()构成。A.国家统计局

B.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局 C.城市、农村和企业三支调查队 D.乡镇人民政府统计站(员)E.企业事业统计组织 【答案】ABCD 【解析】政府综合统计系统,是指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从事统计工作和各级统计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统计系统,由A、B、C、D四部分组成。政府综合统计系统是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主系统,是全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的主干。E项,企业事业统计组织,属于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的组成部分。4.我国统计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两者的关系是()。A.在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 B.在分级负责的前提下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C.在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加强统计的集中统一领导 D.在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上实行分级负责 E.二者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 【答案】ACE 【解析】我国统计管理体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两者的关系是:①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②在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责;③在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加强统计的集中统一领导。

5.统计工作的科学性、统一性,要求统计工作必须实行统一领导。统一领导的主要内容有()。

A.国家统计局组织领导和协调全国统计工作

B.在国家统计系统中、上级统计局对下级统计局具有业务上的领导权

C.国家统计系统作为统计工作的主系统,具有对部门统计系统统计业务上的指导权和协调权

D.无论是国家统计系统,部门统计系统,还是企业事业统计组织,必须遵守国家统一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统计调查

E.按照规定,检查、审定、管理、公布、出版本地区的基本统计资料 【答案】ABCD 【解析】E项属于统计工作实行分级负责的主要内容。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政府统计的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答案】×

【解析】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三大职能,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统计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政府统计工作的体系和制度。()【答案】√

3.在国际上,统计体制有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基本形式。()【答案】√

4.《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答案】×

【解析】《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5.我国集中统卜的统计系统包括国家统计系统、部门统计系统和地方统计系统三个部分。()【答案】×

【解析】我国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包括政府综合统计系统、部门统计系统和企业事业统计组织三个部分。

6.我国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负责的关系是,在集中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分级负

责;在分级负责的基础上加强统计的集中统一领导。()【答案】√

7.完成国家统计调查任务的主系统是国家统计系统,企业事业统计组织是完成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的基层统计单位。()【答案】√

8.国家统计系统对部门统计系统的统计业务具有监督权和管理权。()【答案】×

【解析】国家统计系统作为统计工作的主系统,具有对部门统计系统统计业务的指导权。

第三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

调查。

A.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

B.乡、镇统计站

C.独立的统计机构

D.乡镇统计网络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2.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来承担。

A.国家统计机构

B.部门统计机构

C.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D.民间调查机构 【答案】B 【解析】各业务主管部门行政管理所必需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技术性的统计工作,只能由部门统计机构来承担,及时为部门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同时完成好国家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3.《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人员。

A.行政领导

B.行政管理

C.统计责任

D.专业技术

【答案】B

【解析】统计负责人,是指代表本部门或者本单位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的行政管理人员。不设统计机构的部门或单位,一般应由具备统计专业职务条件的人担任统计负责人。统计负责人要由所在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指定,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及上级主管部门统计机构备案。

4.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是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多年统计实践经验,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基础建设有两个重点:一是要求企业事业组织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二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等管理制度。

A.审核、交换

B.审查、档案

C.签署、交接、归档

D.审核、签署、交接、归档

【答案】D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国家统计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B.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C.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是政府统计机构的一部分

D.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机构是根据国家、部门、地方、企业事业组织的统计任务的需

要而专门设置的统计职能机构

【答案】C

【解析】C项,国有大中型企业统计机构属于企业事业组织统计机构。

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依法管理统计、开展工作,实施统计调查。

A.独立 B.半独立

C.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D.独立或附属于政府某个部门之下

【答案】A

7.《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乡、镇统计员的管理体制由()具体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A

8.对各单位中不具备统计专业人员,应当由()组织专业培训,凡培训合格的,发给《岗位专业证书》取得上岗资格。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单位或各级政府统计机构

C.各级政府统计机构

D.各单位

【答案】C

【解析】各级机构新增加和补充统计人员一般应当在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中选调。对各单位中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统计人员,应当由各级政府统计机构组织专业培训,凡培训合格的,发给《岗位专业证书》取得上岗资格;凡培训后仍不合格者,应当调离统计工作岗位。

9.依据有关统计法规的规定,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上一级统计机构

C.当地人民政府

D.本单位

【答案】B

【解析】l989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监督作用的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正副局长任免、调动、奖惩,必须征得国家统计局的同意。并在其他有关统计法规中规定,各级政府统计机构主要负责人调动,应征得上一级统计机构的同意。

10.依据有关统计法规的规定,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的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C

【解析】为保持一般统计人员的稳定,在有关的统计法规中明确规定,统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应当有能够担当规定职责的人接管,并须办理交接手续;乡镇统计员的调动,应当征得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11.某市统计局副局长张某,欲调到税务局工作,此项调动应征得()同意。

A.国家统计局 B.市统计局 C.省统计局

D.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C

【解析】为保持统计领导干部的稳定,1984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规定:地方各级统计局局长、副局长的调动,应征得上级统计部门的同意。市统计局的上级统计部门是省统计局,所以该市统计局的副局长张某,欲调到税务局工作,此项调动应征得省统计局同意。

12.根据《统计法》相关条款的规定,统计人员具有依照统计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

A.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检查

B.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分析

C.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

D.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研究

【答案】C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六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13.统计报告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力。

A.统计机构

B.统计负责人

C.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D.统计师

【答案】C

【解析】统计报告权是指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有权将调查所取得的资料和情况加以整理、分析,向上级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提出报告;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六条明确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面的括号内)

1.统计人员所担负的技术职务,可分为()。

A.统计员

B.助理统计师

C.统计师

D.统计调研员

E.高级统计师

【答案】ABCE

【解析】《统计法》所称的统计人员,是指主要从事统计活动的专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包括各级统计机构的领导人或统计负责人以及一般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可以从不同角度,按各种标志进行分类,但具有法律意义的分类主要有下列两种:①专职统计员和兼职统计员;②按其担任的专业职务来分,可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及统计员。

2.下列关于统计人员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

B.统计人员应当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C.统计人员在入户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在其他统计调查中可以不出示工作证件

D.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E.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答案】ABCDE

【解析】C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3.根据《统计法》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无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

B.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要求调查对象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C.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评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D.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

E。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答案】BCDE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三十条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要求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并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评聘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的稳定性。”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统计局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第四十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

A.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B.提供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C.迟报统计资料

D.拒报统计资料

E.遗报统计资料

【答案】ABCD

5.根据《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具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包括()。

A.国家机关

B.其他组织

C.企业事业组织

D.个体工商户

E.公民个人

【答案】ABCDE

6.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有()。

A.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B.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C.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D.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E.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答案】ABCDE

【解析】除选项所述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X”)

1.统计机构,是指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专门设立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统计工作、从事统计活动的行政机构。()

【答案】×

【解析】统计机构,是指根据统计工作的需要,专门设立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统计工作、从事统计活动的职能机构。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答案】√

3.统计机构和统计负责人的统计业务,应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进行。()

【答案】×

【解析】统计机构和统计负责人的统计业务,应在国家统计局或者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下进行。

4.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但在被调查人员未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予出示。()

【答案】×

【解析】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工作证件,因为统计调查是国家赋予统计人员的一项重要职权,必须依法进行。统计人员行使统计调查权,尤其是入户调查时,出示证件,表明身份,以维护统计调查活动的严肃性。

5.按照《统计法》的规定,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法律措施。()

【答案】√

【解析】统计工作和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接受监督,这是保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保证国家统计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

6.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答案】√

7.经领导人授意,统计人员可以篡改统计资料,随文附上资料更改说明。()

【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六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8.总统计师属于统计专业职务的一种。()

【答案】×

【解析】统计人员按其担任的专业职务来分,可分为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及统计员,不包括总统计师。

9.职业道德,是指人们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在社会和各个职业领域的体现及具体化,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自己特定工作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答案】√

10.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在统计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答案】√

【解析】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这是统计人员最重要、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

11.统计工作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个人信息可以予以披露,方便公众查询。()

【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12.个体工商户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要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答案】√

13.统计工作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检举统计中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答案】√

第四章 统计调查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法中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A.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

B.对已经经过加工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 C.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

D.对汇总资料进行分析

【答案】A

【解析】统计调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始统计资料的收集。原始统计资料,是指向被调查者直接收集的、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二是对已经经过加工的统计资料进行收集。这两个方面的统计调查,其具体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

《统计法》中所说的统计调查,主要是指前者。

2.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审批。

A.国家统计局报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报国务院备案;重大的国家统计调查项目报国务院审批。”

3.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负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

保到位。

A.中央人民政府

B.省级人民政府

C.地、市级人民政府共同

D.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

【答案】D

4.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审批。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D

【解析】地方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的地方性统计调查项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其中,由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由省级以下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单独制定或者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报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5.《统计法》规定,国家统计标准()规定。

A.由新闻出版署制定

B.由国务院统一制定

C.只能由国家统计局制定

D.由国家统计局,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

【答案】D

【解析】统计标准,分为国家统计标准和部门统计标准。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补充性的部门统计标准,可以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6.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的普查项目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普查项目是()。

A.经济普查

B.人口普查

C.农业普查

D.第三产业普查

【答案】A

【解析】2003年8月,为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规划更加衔接,推动国民经济核算和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性安排的通知》,确立了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国家周期性普查制度。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0和6的年份实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

7.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个体工商户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l万元以下的罚款。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国家统计局 D.国务院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8.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__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__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A.经常性抽样调查;周期性普查

B.周期性普查;经常性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经常性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重点调查

【答案】B

9.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

A.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报请审批

B.直接开展调查活动

C.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报请审批

D.向国家统计局提出申请,由国家统计局代为办理

【答案】A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请审批。”

10.民间统计调查是()统计调查。A.政府 B.部门 C.地方

D.非官方

【解析】民间统计调查,是指我国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所组织的政府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以外的,由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和个人所组织的各种统计调查活动。概括为一句话,可以简称为非官方统计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搞好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统计资料,才能进行科学的汇总与整理,才能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作用。

A.及时

B.准确

C.全面

D.详细

E.系统

【答案】ABCE

【解析】统计调查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统计调查取得统计资料完整与否、正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阶段的工作质量。因此,只有搞好统计调查,取得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原始统计资料,才能进行科学的汇总与整理,才能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作用。

2.我国统计调查制度由()组成。

A.地方统计调查制度

B.部门统计调查制度

C.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D.定期报表统计

E.抽样统计调查制度

【答案】ABC

【解析】我国的统计调查制度包括:①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拟定、经国务院批准;②部门统计调查制度,由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制定;③地方统计调查制度,经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制定。

3.当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属于本部门管辖系统的,由——审批,报国家统计局备案;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审批。()

A.本部门

B.国务院

C.国家统计局

D.同级地方人民政府

E.同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AC

4.下列组织中有权制定统计调查表的有()。

A.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轻工总会

D.社会团体 E.纺织总会 【答案】ACE 【解析】有权制定统计调查表的必须是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机关。类似轻工总会、纺织总会等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也应有权制定统计调查表。

5.利用统计调查(),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A.设置原始记录的 B.危害国家安全的 C.设置统计台账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 E.进行欺诈活动的

【答案】BDE

6.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具有制定统计标准的法定权限的有()。

A.省级人民政府各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国家统计局

D.国务院标准化管理部门

E.国务院有关部门

【答案】CDE

7.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等的标准化。

A.指标涵义 B.分类目录 C.统计编码 D.计算方法

E.调查表式

【答案】ABCDE

8.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的普查项目包括()。

A.基本单位普查

B.人口普查

C.经济普查

D.农业普查

E.第三产业普查

【答案】BCD

9.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的职权,不受侵犯。”

A.统计调查

B.统计整理

C.统计报告

D.统计分析

E.统计监督

【答案】ACE

10.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案件或者核查

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有()。

A.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B.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C.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D.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

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E.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答案】ABCDE

【答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案件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的措施还有: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未出示的,有关单位和个人有权拒绝检查。

11.民闻统计调查指我国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国家机关所组织的政府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以外的,由()组织的各种统计调查活动。

A.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其他组织

B.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调查

C.地方统计调查

D.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个人

E.社会团体统计调查

【答案】AD

12.民间统计调查的特点有()。

A.调查主体.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多为商业性的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还有一些社会团体

B.调查目的,一般都为了谋利

C.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国内外各类公司的企业服务

D.调查内容,多为商业性的统计数据和信息,为公司和企业提供统计信息咨询资料

E.个别的还受国外一些组织委托收集涉及政治内容的调查材料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统计调查制度等同于法,因为《统计法》赋予了统计调查制度相当于法的效力。()

【答案】×

【解析】《统计法》赋予了统计调查制度相当于法的效力。但必须指出,尽管如此,统计调查制度并不等同于法。

2.根据《统计法》的规定,我国的统计调查项目分为三类,即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答案】√

3.统计工作所需经费不应列入财政预算。()

【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所需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4.对未标明法定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答案】√

5.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内容有重复的,采用上一级部门的统计调查结果。()

【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6.民间统计调查实际上也属于政府统计调查。()

【答案】×

【解析】我国的统计调查,根据调查组织实施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统计调查和民间统计调查等,两者是不一样的。

7.《统计法》规定: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堡法追究法律责任。()

【答案】√

8.某生产糖果的跨国公司的中国办事处,就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进行调查,在申请到涉外调查许可证后,可直接进行相关市场调查。()

【答案】√

【解析】业务范围中含有市场调查内容的境外组织在华机构可以申请涉外调查许可证,在境内直接进行与本机构有关的商品或商业服务的市场调查,但不得从事社会调查,也不能够接受委托进行调查。

第五章 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资料,是指统计()过程所产生的,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成果以

及与之相联的其他资料的名称。A.整理 B.活动 C.分析

D.研究 【答案】B 2.在我国统计工作管理体制中,统计资料的管理实行()。A.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B.分级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C.统一管理、统一负责的原则 D.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答案】A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A.国家 B.国务院

C.国家统计局

D.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A 4.()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C.企业事业单位 D.国家机关

【答案】A 5.《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A.批准制度 B.审核制度 C.报送制度 D.复核制度

【答案】B 6.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A.监控 B.审核 C.管理

D.监控和评估

【答案】D 7.必须发表属于()统计资料时,应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报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批准。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D.非秘密级 【答案】B 【解析】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表。必须发表时,①属于绝密级的,先征得管理该资料部门的同意,送统计部门审核,全国性数字报国务院审批,地方性数字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②属于机密级的,先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全国性数字由国家统计局批准,地方性数字由地方人民政府统计局批准;③属于秘密级的,一般由确定该资料密级单位批准,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

8.《统计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国家统计数据以()公布的数据为准。” A.国家统计局 B.国务院 C.各地政府 D.最新

【答案】A 9.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A.准确性和完整性 B.科学性和准确性 C.合法性和规范性 D.实用性和完整性 【答案】A 10.统计资料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决定。

A.国家机关保密委员会 B.中央保密委员会

C.国家统计局

D.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答案】D 【解析】在确定统计资料的密级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保密期限。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变更,密级和保密期限的变更,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决定。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等管理制度。A.搜集 B.审核 C.签署 D.交接 E.归档

【答案】BCDE 2.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有()。A.以统计表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 B.以统计报告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

C.以电讯、磁介质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 D.以出版物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 E.以数据模拟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

【答案】ABCD 【解析】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①以统计表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调查表、综合表、图表及文字说明;②以统计报告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统计报告、统计分析研究材料;③以电讯、磁介质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统计表资料和统计报告资料;④以出版物形式提供的统计资料。包括《中国统计年鉴》及其他各种统计年鉴,以统计资料为依据撰写的各种文章。

3.《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部门、各单位上报统计资料时,均需经本部门、本单位领导

人()。A.签署 B.审核 C.签名 D.盖章

【答案】ABD 4.统计资料在法律上具有特定的内涵,并不是所有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数据和信息资料都是统计资料。法律意义上的统计资料具有的特征是()。A.客观性 B.公平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E.相关联性 【答案】ACE 【解析】法律意义上的统计资料具有的特征是:①客观性。统计资料必须是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有任何主观随意性;②合法性。统计资料的搜集、加工、整理必须是合法的,是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③相关联性。统计所调查和描述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资料必须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相关联的。

5.《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批,()的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发表。A.秘密 B.保密 C.机密 D.绝密 E.极密

【答案】ACD 6.《统计法》规定,被调查者有()的权利。A.拒绝接受非法调查

B.要求调查者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C.使用公布的统计资料

D.要求调查者保守国家秘密

E.要求调查者不得泄露能够识别或者推断被调查者身份的资料 【答案】ABCDE 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非秘密的统计资料,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主管部门要通过反映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的()等方式,及时对外发表。A.统计公报 B.统计年鉴

C.提供资信报告 D.统计月报 E.分析报告

【答案】ABD 【解析】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非秘密的统计资料,国家统计部门和主管部门要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月报和其他方式,及时对外发表。目前在我国,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书刊等媒体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已经逐步形成制度。包括每年按时发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时出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月报等。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年、季、月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8.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应当予以保密。”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信息 D.企业事业单位公开资料

E.社会公众享有的信息 【答案】ABC 9.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及1985年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A.绝密级 B.机密级 C.强密级 D.秘密级 E.极密级 【答案】ABD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统计资料管理,按照我国统计工作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答案】×

【解析】统计资料管理,按照我国的统计工作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2.按照《统计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汁局的《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实行统一审批,分级负责的原则。()【答案】×

【解析】按照《统计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外公布统计资料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并实行分级负责审批的原则。

3.国家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评估。()【答案】× 【解析】《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4.统计资料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资料。除少部分统计资料应该保密外,大量统计资料应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人民可以无偿使用。()【答案】√

5.国家统计局和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答案】×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6.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中央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部门统计调查,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报送基本统计资料或者综合统计资料。7.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供有关基本统计资料。()

【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定期、无偿地向本级人民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综合统计资料。8.统计资料公布,是指有关部门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把统计资料向社会公开化的行为。()【答案】√

第六章 统计科学技术的法律规定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

A.统计汇总

B.统计监督

C.整理汇总

D.监督管理

【答案】B

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由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和()两大部分组成。

A.国民经济账户

B.产业部门账户

C.国际收支体系

D.经济循环账户体系

【答案】D

【解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大部分组成:①社会再生产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及使用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资产负债表;②经济循环账户体系,由国民经济账户、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账户组成。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对统计科学技术的法律规定有()。

A.加强对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研究

B.改进统计调查方法

C.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D.改进统计分析方法

E.加强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建设 【答案】ABC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五条规定:“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2.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

代化。

A.搜集

B.处理

C.传输

D.共享

E.存储

【答案】ABCDE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高层次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答案】×

【解析】统计指标体系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其中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又可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中间层次和基础层次。

2.准确的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准确的统计资料,不仅是统计调查对象如实填报的反映,而且必须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态势。()

【答案】√

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一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

【答案】×

【解析】修订后的《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列入发展计划。国家统计信息工程建设,由国家统计局统一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分级负责。”的反映,而且必须准确地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运行态势。()

【答案】√

第七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和()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A.统计制度 B.统计方法 C.统计标准 D.法规性文件

2.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A.以少报多 B.以多报少 C.凭空捏造

【答案】A

D.故意多报

【答案】A

3.统计违法行为瞒报统计资料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在主观方面必须()。

A.故意

B.过失

C.有过错

D.恶意

【答案】C

【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这种统计违法行为具有三个特点:①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违反了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②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过错,包括主观上的故意和过失两种过错形式;③行为人在客观上有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4.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

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D.统计误差

【答案】A

【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统计员张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其行为属于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5.某乡实有养殖业7种,年实际收入的总值为70万元,但该乡在报送统计资料时,为增加自己的业绩,故意多编造了2种养殖业,并在其名下合计上报总收入15万元,致使该乡的养殖业收入总值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该乡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

B.瞒报

C.伪造

D.编造

【答案】C

【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题中该乡的行为属于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6.某县领导在审核本县统计员汇总的工业产值统计报告后,觉得产值太低,便亲自动手改动了全县工业产值的统计报表,并要求其按照改动后的数字上报。此领导的行为属于()。

A.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B.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C.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

D.统计监督行为

【答案】B

【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题中这位领导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7.某县统计局人口统计科电话催要报表时,因与县计生委统计员陈某发生口角,陈某遂表示不给县统计局报送报表。报表期满后,县计生委也未向统计局报送人口统计报表。县计生委的行为()。

A.不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C.可以按拒报统计资料论处

D.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B

【解析】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义务的行为。本题中,县计生委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因此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8.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

A.合法行为

B.违法行为

C.干涉正常统计工作的行为

D.履行职权的行为

【答案】B

【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某县长认为县统计局提供的本劳动工资的数据来源有错误,便自行修改该劳动工资的统计数据,该县长的行为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9.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

为,属于()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

B.瞒报

C.篡改

D.迟报

【答案】B

【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A项,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C项,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D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10.在统法执法实践中,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视为()

A.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B.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C.伪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D

【解析】在实践中,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主要包括:①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的;②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③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仍然不在限定期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④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

11.某企业统计员赵某,因未按厂长的意图上报统计资料,被厂长调到工厂车间做一线工作,该厂长的行为属于()。

A.行使自主经营权的合法行为

B.侵犯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法》规定的职权行为

C.打击报复行为

D.不重视统计工作的行为

【答案】C

【解析】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主要是指领导人滥用职权,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行为的统计人员进行侮辱、诽谤或人身伤害的行为。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主要有:①故意进行人身伤害的;②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侵犯统计人员的合法权益的;③侮辱、诽谤统计人员的。题中,该厂长的行为属于打击报复的统计违法行为。

12.某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报送统计资料,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在催报单规定的限定期限内履行了报送统计资料的义务,且该企业一年内这种行为发生三次,但上一年没有该行为发生,则该企业的行为属于()统计资料的行为。

A.迟报

B.屡次拒报

C.拒报

D.屡次迟报

【答案】D

【解析】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是指在上一已有迟报记录、当年又迟报两次或者上一年虽无迟报记录、当年迟报三次的行为。不论所发生的迟报行为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均构成屡次迟报。该企业的行为属于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13.某市调队在住户调查过程中,未经住户同意,由于发生过失在某报纸上公布了该住户的家庭收入情况,该行为属于()。

A.合法行为

B.统计违法行为

C.依法履行职务行为

D.泄露行为

【答案】B

【解析】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14.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区别于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A.无根据地凭空捏造

B.主观上故意

C.加码多报

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答案】A

【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

15.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A.国家主权

B.社会公共利益

C.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D.公民的合法利益

【答案】C

【解析】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是指统计调查者违反国家保密法规和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统计调查的名义窃取、刺探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破坏的行为。这种行为,其表现形式是利用统计调查,其行为的目的是窃取国家秘密,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其本质是窃取国家秘密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16.根据《涉外社会调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调查活动属于经营性并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以相当于其违法所得一至三倍但不超过()万元的罚款。

A.1 B.2 C.3 D.4

【答案】C

17.根据《统计法》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

A.警告

B.通报

C.行政处罚

D.责令改正

【答案】B

18.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分别是()。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责任

C.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

D.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答案】A

【解析】由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统计违法者所承担的统计法律责任也不同。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19.当事人对其所受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通过()来解决。

A.行政诉讼

B.统计行政复议

C.申诉程序

D.向有关部门控告

【答案】C

【解析】统计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与统计行政处罚的属性不同。行政处分属内部行政行为,当事人既不能要求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而统计行政处罚则属外部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通过统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

20.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执法者必须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外,最重要、最关键的在于要求执法者()。

A.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B.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

C.办案公开制度

D.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

【答案】D

【解析】要坚持统计行政处罚公正、公开原则,除要求执法者必须对受处罚者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建立完善回避制度、听证制度、办案公开制度等相关制度外,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正确行使统计行政自由裁量权。

21.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个体工商户若提供了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万元以下的罚款。

A.10

B.5

C.3

D.1

【答案】D

22.最新修订的《统计法》明确规定,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A.1千元以下

B.2千元以上5千元以下

C.1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答案】A

23.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全体公民

C.企事业组织

D.企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

【答案】A

【解析】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

24.对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依

法()。

A.给予行政处分

B.给予统计行政处罚

C.追究刑事责任

D.给予通报批评

【答案】C

【解析】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25.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刑事处罚

D.民事处罚

【答案】B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6.对于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依法追究()。

A.司法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法律责任

【答案】D

27.根据《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的罚款。

A.1万元以下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答案】D

28.()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范畴。

A.责令改正

B.记过

C.拘役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D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9.根据最新修订的《统计法》的规定,某企业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由()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A.国家统计局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统计法制机构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统计法律责任的有()。

A.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C.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E.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答案】ABDE

【解析】C项,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虽然报送了统计资料,但没有在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内报送,从而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及时陛。按照《统计法》的规定,只有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才能依法追究行为人的统计法律责任。

2.在实践中,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有()。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且拒绝报送统计资料 B.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 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D.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

E.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

【答案】ABCE

【解析】D项,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3.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主要包括()。

A.故意进行人身伤害的

B.对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报表拒不签署的 C.侮辱、诽谤统计人员的

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E.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侵犯统计人员合法权益的 【答案】ACE

【解析】D项构成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4.下列行为中,属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有()。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C.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 D.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E.非法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资料 【答案】ABCDE

5.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规定中,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

B.统计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C.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D.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对是否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没有要求

E.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答案】ABCE

【解析】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规定中,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其中包括积极的作为或消极的不作为;②统计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③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④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6.根据《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A.迟报统计资料

B.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C.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D.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E.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

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答案】BCDE

【解析】A项,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千元以下的罚款。只有当“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时,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7.统计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的特征是()。

A.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

B.只能以干部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为前提的 C.只能通过统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

D.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行为,不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

E.只能针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答案】AE

【解析】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系统的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施行的制裁措施。行政处分的主要特征是:①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只能是国家工作人员。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中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的工作人员;②行政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但是,行政处分的适用,也有法律规定的例外情况。根据《行政监察条例》的规定,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或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即这种行政处分权不是以干部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为前提的。

8.统计行政处罚作为一种具体的统计行政行为,其特点是()。

A.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统计行政机关

B.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

C.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D.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 E.被处罚的行为是一种统计行政违法行为,部分行为构成犯罪

【答案】ACD

【解析】B项,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处罚。它是统计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察机关对行政系统的机关内部的工作人员施行的制裁措施。统计行政处罚并不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E项,被处罚的行为只是一般统计行政违法行为。也就是说这些行为都是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9.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A.原始记录

B.凭证

C.统计台账

D.统计调查表

E.会计资料

【答案】ABCDE

10.统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是两种不同的行政行为,在统计法律责任形式中也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A.主体不同

B.对象不同

C.属性不同

D.针对的统计违法行为不同

E.行政处罚的范围要比行政处分广 【答案】ABCD

11.根据《统计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主要有()。

A.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B.公正的原则

C.公开的原则

D.公平的原则

E.“过罚相当”的原则

【答案】ABCE

【解析】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主要有: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即“过罚相当”的原则。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指()。

A.国家机关

B.国家统计局

C.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D.监督检查机关

E.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BCE

13.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A.拘役 B.罚款

C.责令改正

D.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E.行政拘留

【答案】BDE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A项属于刑事处罚。

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A.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B.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的

C.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D.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E.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答案】ABCDE

15.统计法律责任的种类主要有()。

A.行政处分

B.行政处罚

C.通报批评

D.刑事责任 E.民事责任 【答案】ABDE 【解析】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16.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措施中,属于行政处分的有()。

A.警告

B.罚款

C.降级

D.撤职

E.开除

【答案】ACDE

【解析】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条例》的规定,行政处分分为八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由行政监察机关行使的行政处分分为六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则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答案】√

【解析】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则构成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如果行为人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则构成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2.某乡镇企业2009年实际产值为10.6亿元,若上报为11.5亿元,则构成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若上报为9.2亿元,则构成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答案】√

【解析】虚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具有报送统计资料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统计法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高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瞒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

3.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诉讼两种形式。()

【答案】×

【解析】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行政处分两种形式。

4.最新修订的《统计法》规定,利用虚假统计资料骗取荣誉称号的,由作出有关决的单位或者其上级单位、监察机关取消其荣誉称号。()

【答案】√

5.对违反《统计法》有关规定,我国统计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和行政处分等。()

【答案】×

【解析】《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共有7种: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j-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不包括行政处分。

四、综合应用题(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一)某省某市机械厂12月份实际完成工业产值980万元,但由于该厂统计员是刚从其他机械厂转来的,不熟悉相关的统计报表制度,结果将该月的工业产值错误计算为1080万元,该厂的统计负责人和有关领导在未对该数据依法进行核定的情况下,就同意将此统计结果报送给统计部门,致使该厂12月份的工业产值多报1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该厂行为构成了哪种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篡改统计资料

D.伪造统计资料

【答案】A

2.如果该市统计局对该厂给予行政处罚,而该厂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要提起行政复议,谁有权受理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

A.国务院

B.该省统计局

C.该市人民政府 D.该市公安机关 【答案】BC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该厂既可以向省统计局提出行政复议,也可以向该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也就是说,省统计局和市人民政府均有权受理该厂的行政复议申请。

3.如果该厂对有关部门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它应当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向国务院提起诉讼

B.向国家统计局申请复议

C.向人民法院提起仲裁

D.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D

【解析】如果该厂对有关部门的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通过诉讼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某企业逾期未向该市统计局报送该企业产值报表,市统计局向该企业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要求该企业在3日内补报。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如果该企业在3日内补报了产值报表,那么该单位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A.瞒报统计资料

B.迟报统计资料

C.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D.拒报统计资料

【答案】B

2.如果该企业在3日仍然没有报送其产值报表,那么该单位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A.瞒报统计资料 B.迟报统计资料

C.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D.拒报统计资料

【答案】D

(三)某乡人民政府统计站统计员私自改动20个村民委员会上报的2009年农村经济统计年报报表,并根据改过的数据编制2009年全乡的年报,经乡政府主要领导签字及加盖乡政府公章后上报到县统计局,被核查发现,涉嫌统计违法。县统计局对此种违法行为依法作出了处理。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涉嫌统计违法行为有()。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伪造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答案】D

【解析】篡改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利用某种职务上或工作上的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在现有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非法修改。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私自改动20个村民委员会上报的2009年农村经济统计年报报表,并根据改过的数据编制2009年全乡的年报,属于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2.县统计局对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的处罚有()。

A.对乡政府罚款

B.对乡政府通报批评

C.撤销该统计员的职务

D.建议县政府或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答案】BD

3.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的行政处分有()。

A.记过

B.警告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罚款

【答案】AB

4.被追究责任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可以采取何种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申请行政复议

B.向工商局申诉

C.向上级申诉

D.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C

【解析】行政处分属内部行政行为,当事人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既不能要求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四)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指使统计人员将2008年全年全镇工业总产出5.78亿元和2009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总产出3.56亿元,向县统计局分别上报为8.65亿元和4.32亿元。更为严重的是,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镇主要领导不仅不配合检查,还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查实后,该镇和涉案主要责任人受到了处罚。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在此案例中该镇有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伪造统计资料

【答案】AC

【解析】某镇主要领导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以少报多”,属于虚报统计资料行为;在县统计局对其实施执法检查期间,该镇主要领导指使下属人员不向县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属于拒报统计资料行为。

2.县统计局对该镇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何种处罚或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A.警告

B.行政记过

C.罚款

D.通报

【答案】ACD

3.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何种处分?()

A.罚款

B.撤职

C.调离原工作岗位 D.行政记过 【答案】BD

4.本案中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决定,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向县政府申请复议

B.提起行政诉讼

C.向上级申诉

D.向市统计局申请复议

【答案】C

第八章 统计执法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2001年全国统计法执行情况大检查,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关于开展《统计法》执法检查的通知,由()联合组织的。

A.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B.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税务总局、司法部

C.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司法部

D.国家统计局、中组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

【答案】A

【解析】1989年、1994年、1997年和2001年由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局、司法部联合组织了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

2.某市发生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需要派出()的调查人员。

A.没有限制

B.至少二人

C.至少三人

D.二至四人

【答案】B

【解析】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要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组织相应的调查力量。对于任何案件,调查人员都不得少于二人。

3.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

A.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B.立案、调查、审批、结案

C.立案、审批、查处和结案

D.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答案】D

4.统计执法检查是()的统计法律监督。

A.主动

B.被动

C.能动

D.互动

【答案】A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陛,不仅要对已经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还要主动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工作,积极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统计法律意识,预防、减少各种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

5.下列主体中,不具有统计执法检查权的是()。

A.国家统计局

B.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

C.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统计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C

【解析】《统计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国家统计局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国家贯彻并监督执行统计法规的机关。”

6.某企业对统计局的统计行政处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统计行政诉讼,统计局局长出庭应诉,那么此统计行政诉讼的被告是()。

A.统计局局长

B.参与违法统计行为的小组成员

C.统计局

D.在该违法统计行为中获益的第三方

【答案】C

【解析】统计行政诉讼中,原告只能是作为统计行政管理的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被告只能是各级统计行政管理机关,二者的诉讼地位不能互换。一般来说,行政首长应该代表本机关出庭应诉,即由作为被告的统计局局长(或副局长)应出庭应诉。本题中统计局长是应诉人。

7.如果某企业不服统计局的处罚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应该由()向人民法院提供所主张的诉讼请求的有关证据。

A.人民检察院

B.监察机关

C.该企业

D.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此题中的被告即为“做出处罚决定的统计机关”。

8.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复议,也未起诉,而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统计行政机关可以()。

A.依法强制执行

B.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C.起诉

D.与相对人协商解决

【答案】B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机关对复议案件经过审查后作出的复议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双方对复议决定必须履行。如果申请人对统计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统计复议决定的,或者不履行最终裁决的统计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①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②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的,由统计行政复议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9.统计行政诉讼的目的是保护()的合法权益。

A.个体工商户

B.公民

C.企事业组织

D.统计行政管理布日对人

【答案】D

【解析】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裁决的活动。统计行政诉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统计行政管理相对人即由《统计法》所规定的统计调查对象、统计信息使用者及调查者。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每小题至少有两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在调查统计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必须取得与该案件有关的证据,主要包括()。

A.当事人陈述

B.证人证言书证物证

C.视听资料

D.调查报告

E.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答案】ABCE

【解析】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材料,都可以作为认定案情的依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调查人员应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与本案有关的证据,对于能够证实被调查人有违法行为或者无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都应收集。

2.每个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都应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查处,做到()使查处的案件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A.合情合理

B.手续完备

C.处理恰当

D.证据确凿

E.事实清楚

【答案】BCDE

【解析】每个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应做到:①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正确(即准确地适用法律依据);③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无超越、滥用职权的情况。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统计行政复议审查的内容。

3.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的主要职责有()。

A.认真核查统计数据的客观性与事实性

B.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其他统计法规

C.完成上级统计机构下达的统计检查和案件查处任务

D.对符合《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人员或者集体,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

E.对违反统计法规的人员或单位,依法进行处罚或者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处罚意见;

构成犯罪的,依法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BCDE

【解析】根据有关规定,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具有以下职权:①宣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和其他统计法规、规章。②检查统计法规的实施情况,查处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③对违反统计法规的人员或单位,依法进行处罚或者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处罚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④对符合《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的人员或者集体,提出表扬和奖励的建议。⑤完成上级统计机构下达的统计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任务。

4.统计执法检查的特征是()。

A.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

B.统计执法检查属于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C.统计执法检查由具有法定监督权的主体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检查

D.统计执法检查属于统计业务检查

E.统计执法检查的主体是国家授权的统计行政执行机关,即国家统计局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答案】ABCE

【解析】统计执法检查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统计执法检查具有四个基本特征:①统计执法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②统计执法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③统计执法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④统计执法检查具有主动性。

5.我国现有的统计检查员有()。

A.专职统计检查员

B.科研统计员

C.统计检查特派员

D.兼职统计检查员

E.统计特派员

【答案】ACD

【解析】统计检查员,是指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任命或批准的从事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人员。我国现有的统计检查员有以下三类:①专职统计检查员。是指专门从事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人员;②兼职统计检查员。是指在从事统计工作的同时,兼搞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的人员;③统计检查特派员。是指地区、行署以上统计处(局)向下一级统计局委派的、代表委派机关行使统计检查权,并执行委派机关交办的各项任务的统计检查人员。

6.统计行政应诉步骤是()。

A.确定应诉人

B.审查本行政机关是否是“合格的被告”

C.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

D.准时到庭,正确行使诉权

E.积极主动协助法庭调查,有理有节陈述意见,积极辩论,据理力争

【答案】ABCDE

【解析】统计行政应诉步骤如下:①确定应诉人;②审查本行政机关是否是“合格的被告”;③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④准时到庭,正确行使诉权;⑤积极主动协助法庭调

查,有理有节陈述意见;⑥积极辩论,据理力争;⑦对法庭判决作出及时反应。

7.统计管理相对人可以对()的决定提起统计行政诉讼。

A.刑事处分

B.通报批评

C.没收违法所得 D.警告 E.罚款

【答案】CDE

8.某市统计局对该地一家化工工厂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该工厂不服,申请复议时,应由()负责管辖。

A.该市统计局

B.该市人民政府

C.该市乡镇企业局

D.国家统计局

E.省统计局

【答案】BE

【解析】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案件,申请人可以选择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某市统计局对该化工工厂的统计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该不服,申请复议时,应由该市人民政府或省统计局负责管辖。

9.审理统计行政复议案件的程序是()。

A.申请

B.受理

C.审查

D.决定

E.执行

【答案】ABCDE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的程序,是通过统计行政复议解决统计行政争议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方式和步骤。它包括以下五个环节:统计行政复议的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10.追究统计法律责任时,如果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

A.向所在地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B.向纪检机关申请复议

C.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向监察院提起行政诉讼

E.先向作出处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答案】CE

【解析】当事人如果对上述这类统计行政处罚不服,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统计行政诉讼,也可以先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对复议决定仍然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统计行政诉讼。

11.统计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复议第三人

D.复议法定理人

E.被告

【答案】ABCD

【解析】统计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参加统计行政复议活动的当事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复议第三人、复议法定代理人。复议参加人主要是申请人和被申请人。

12.下列统计行政复议主要特征包括()。

A.统计行政复议是具有统计行政管理职权的统计行政机关的活动

B.统计行政复议是统计行机关解决统计行政争议的活动

C.统计管理相对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复议申请是统计行政复议产生前提

D.统计行政复议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E.统计行政复议是为了保护行政机关的合法权益

【答案】ABCD

13.统计行政复议机构和专职统计行政复议人员的职责是()。

A.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B.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订复议决定

C.处理或者转送对《行政复议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D.对行政机关违反《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建议

E.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答案】ABCDE

14.统计行政机关在统计行政管理和统计执法活动中,对当事人处以()等统计行政处罚行为,属于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

A.警告

B.停产停业

C.通报批评

D.罚款

E.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ACDE

三、判断题(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为立案、调查、立案、执行。()

【答案】×

【解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多年统计执法实践经验,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一般为:立案、调查、处理和结案。

2.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要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组织相应的调查力量。对于任何案件,调查人员都不得少于三人。()

【答案】×

【解析】统计违法案件正式立案后,要根据调查任务的需要,组织相应的调查力量。对于任何案件,调查人员都不得少于二人。

3.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是一项涉及到被查处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按照基本步骤进行。()

【答案】√

4.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由查处机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行政责任。()

【答案】×

【解析】确认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构成犯罪的,由查处机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5.统计行政诉讼是统计部门对统计行政案件依法进行审理并作裁决的活动。()

【答案】×

【解析】统计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统计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并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裁决的活动。

四、综合应用题(每道小题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一)2009年初,某省统计局向全省纺织企业布置了《纺织企业统计年报》,报送报表的期限是2009年2月20日。经查,某纺织公司报表中的资数据严重低于实际情况,省统计局将报表退回,要求审核后重新填报,该公司置之不理。之后,省统计局又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该公司仍拒绝重新填报统计资料。省统计局对该公司作出了统计

行政处罚。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此案例中某纺织公司的行为已经构成怎样的统计违法行为?()

A.伪造统计资料

B.虚报统计资料

C.瞒报统计资料

D.拒报统计资料

【答案】CD

【解析】瞒报统计资料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低于实际统计数据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该公司上报的职工工资严重低于实际情况,属于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拒报统计资料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行为,省统计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通知书》,该企业仍拒绝重新填报统

计资料,属于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2.对于该企业的行为,省统计局依法可对其作出何种处罚?()

A.警告

B.罚款

C.通报

D.没收违法所得

【答案】ABC 3.在什么样条件下,省统计局应依法启动听证程序?()A.该企业在省统计局告知后三日内提出听证申请 B.省统计局拟作出2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决定

C.省统计局拟作出2万元以上罚款的处罚决定

D.省统计局拟作出1万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决定

【答案】AC

【解析】启动统计执法中的听证程序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对单位罚款超过了一定数额(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二千元以上的罚款的);②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4.若该公司对省统计局的处罚不服,可以通过哪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向省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B.向国家统计局提起行政诉讼

C.向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D.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CD

【解析】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如果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二)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报的2008年建筑业总产出为40263.4.万元,从业人员3258人,工资总额3596.08万元。经查,该公司无法提供2008年的财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资料,没有具体的核算资料,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当地统计局认定该公司已构成了统计违法行为。遂将对该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当地统计局认定该公司涉嫌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篡改统计资料

D.伪造统计资料

【答案】D

【解析】伪造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主观地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者统计资料并报送的行为。伪造统计资料行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凭空捏造,无中生有。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无法提供2008年的财务报表和原始记录等资料,没有具体的核算资料,上报的统计数据没有任何依据,构成了伪造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2.当地统计局可对该公司作出何种处罚或采取何种处理措施?()

A.通报批评

B.行政处分

C.罚款

D.责令停产停业

【答案】AB

3.若该公司对该地统计局的处罚不服,可以通过哪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A.向上一级申诉

B.提起行政诉讼

C.申请行政复议

D.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答案】BCD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可以申请统计行政复议,对统计行政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而统计行政诉讼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三)某市一单位未按要求到市统计局领取统计报表,收到送达的统计报表催领单后,仍未按规定时间领取统计报表。市统计局认为该单位涉嫌统计违法,遂向其先后送达统计行政处罚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单位不服市统计局的处罚决定。先后申请了行政复议,提起了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处罚决定。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此案中该单位的行为构成何种统计违法行为?()

A.虚报统计资料

B.瞒报统计资料

C.拒报统计资料

D.篡改统计资料

【答案】C

【解析】在实践中,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并拒绝报送统计资料的;②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③经《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催报,仍然不在限定期限内报送统计资料的;④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该单位的行为属于③、④情形的拒报统计资料行为。

2.该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单位作出的处罚有()。

A.停业整顿

B.警告

C.罚款

D.通报

【答案】BCD

3.该单位对统计局作出的处罚表示不服,因此准备采取行政复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它可以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A.省政府

B.省统计局

C.市政府

D.市统计局

【答案】BC

【解析】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统计行政复议的,其复议管辖权的确定由申请人选择。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所以该单位可以向:①省统计局;②该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该案经行政复议后仍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该事务所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则它应向()提起诉讼。

A.中级人民法院

B.省人民政府

C.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D.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机构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答案】C

【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四)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8至2009年问3次迟报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层统计报表。

2009年8月,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作出统计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经审理,受理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机关均维持了市统计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上述资料请回答:

1.此案例中,该公司的行为已构成()的统计违法行为。

A.瞒报虚报统计资料

B.拒报统计资料

C.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D.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答案】C

【解析】屡次迟报统计资料是指在上一已有迟报记录、当年又迟报两次或者上一虽无迟报记录、当年迟报三次的行为。不论所发生的迟报行为是连续的还是间断的,均构成屡次迟报。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8至2009年间3次迟报房地产开发投资基层统计报表,构成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2.对于该公司的统计违法行为,市统计局可依法对其作出何种处理?()

A.责令停业整顿

B.给予警告

C.予以通报

D.罚款

【答案】BCD

3.该公司所对统计局作出的处罚表示不服,因此准备采取行政复议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那么它可以向哪个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A.市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省政府

D.省统计局

【答案】AD

4.该案经行政复议后仍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该公司仍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则它应向()提起诉讼。

A.国家统计局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B.市人民法院

C.省级政府统计机构

D.市统计局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

上一篇:关于清明节活动个人心得下一篇:国税局开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