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2024-09-20

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精选8篇)

1.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案例

1班主任教师:我在的实习班级是初一的,孩子都比较听话,相对于别的班级来说,班级里的“刺头”相对来说比较少的,但是有一天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一天有两个小孩打闹,被扣分了,班主任老师把两个孩子叫来,问:“谁先聊闲的?把手伸出来”一个小孩很诚实的把手伸了出来,当时我还想挺勇敢地,接着,班主任老师拿出铁尺子打了这个学生五个手板,然后让另一个学生也把手伸出来,老师说“你虽然是没聊闲,但是你也参与了,你也得挨罚,但是你比他少一个”于是打了四个手板。

分析:我认为班主任这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优点,也有缺点,首先,对于打闹中主动的人和被动地人的惩罚程度不同,就使学生们共同感受到了,以后不能主动惹别人,就会导致以后打闹的这种行为减少,其次公平对待,使学生心服口服,被动的人也要罚,使主动的人也产生愧疚感。而且,教师没有采取体罚等方式罚学生,学生普遍可以接受。

我认为老师的解决方法也有不足之处,首先,班主任老师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自己商量怎么惩罚自己,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而非被动的接受惩罚,学生在商量的过程中自然会感到自己的错误,但是直接接受惩罚确没有给学生时间思考自己的错误,就算是以后不犯错了,也是因为害怕受罚。并且,虽然打手板比较惩罚的程度比较轻,但是也属于体罚的一种,教师应该用说服教育并配以一定的方法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实习学校的教师,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一次晚上看晚自习,当时班长正在罚一名同学在讲桌旁边站着,有一个实习学校的男老师来查人数,这时被罚的学生动了一下,班长看到了就指了一下他,意思是提醒他不要乱动,这时那个男老师马上很用力的踢了被罚学生一脚,当时给我都吓一跳。

分析:男老师普遍喜欢用暴力对待学生,这就导致了在学生的潜意思里慢慢养成了用暴力对待别人的倾向,而且这个教师的行为也是不符合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人爱学生。

自己实习时的例子:1有一天晚上看自习,有一个学生竟然偷偷吃苹果,然后竟然还有另一个人告诉他给自己留一半,我听见了,当时真的很生气,教训了他们一顿,但是没有多想他们为什么这么没有纪律,下课了,我又仔细的想了一下,他们才十三四岁,还都是零零后,他们可能对保持纪律,遵守规范这件事情没有什么感觉,很盲目,也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下课了,我对吃苹果的小男孩说,你上课吃东西不仅影响别人,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可能还小,以前不懂,以后不要不尊重老师了。然后他说:老师,你早说呀,你早说我不就懂了吗。

分析:首先,初一的学生才十三四岁,他们看起来像个小大人,但是确实还是个孩子,不能把他们当做大人来看待,好多东西不是他们人品行为不好,而是因为好多道理他们都不懂,并且就算告诉他们也没法理解,所以教育尤其是德育要依赖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育之前要考虑清楚,应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以哪种方式教育,应该怎样给他们讲道理,并让他们理解记住。2.一次看完自习,因为要放假了,大家异常兴奋,不知道怎么回事,快放学的时候都管不住了,没办法,我就跟他们说,你们谁再讲,大家放学就都晚十分钟走,可能孩子太小,还没有班集体的概念,有一个学生依然说话,我就说,晚十分钟走吧。那次之后,放学前的那段时间纪律就好了一些。

分析:作为一名实习生,在学生心中和真正老师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真正的老师往往更加严厉,学生们也都把实习生当哥哥姐姐,当朋友,因此就会导致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班级的学生不怕我,怎么办?我在班级看自习大家也都说话,喊一下,大家还是唠”我认为即使是实习生也应该严格管理学生,一是对自己负责,并且更为学生负责,只要严格管理一次,或者吓他们一次,效果就会很明显。

3有一天间操,班主任老师不在,我就去管理他们上操,站在后面,看到有一个男生胳膊老是伸不直,非常难看,我就提醒他让他把胳膊伸直,间操之后,他们要走队列,我看到他很努力的走,胳膊竟然是伸的最直的一个,边走边看我,就怕我看不到他的努力,看到他们一个个走的那么认真,真是特别开心。

分析:孩子都有一种希望被关注的心理,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当老师关注他们之后,他们会很努力地按照老师希望的去做,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协调发展。

2.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篇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共3所高校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71.9%。其中男性107人,女性80人;未婚组97人,已婚组90人;年龄在25岁以下34人,25—30岁83人,31—35岁21人,36—40岁22人,41—50岁25人,51岁以上2人;理工类102人,文科类85人;无职称组8人,助教组73人,讲师组57人,副教授组34人,教授组15人;学历为本科以下组3人,本科组96人,硕士组68人,博士组20人。

1.2 研究方法

(1)采用《综合幸福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简称MHQ)对高校教师幸福感进行调查。《综合幸福问卷》包括幸福指数和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共10项内容[4]。其中幸福指数采用9级评分,九个维度采用7级评分,共计51个项目,其中九个维度各指标≥5分为高分,≤3分为低分,负性情感维度反向计分,分数越低越好。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5,6,7]。

(2)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BI—ES)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该问卷是由Maslach专门针对教育工作者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量表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8]。问卷采用5级评分,各维度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如果情绪衰竭维度和非人性化维度得分越高,同时成就感得分越低,则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研究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高校教师幸福感基本状况

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高校教师总体感觉比较幸福。

2.2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各分量表平均分为:情感枯竭为2.35±0.54分、非人性化为2.17±0.59分、低成就感为3.30±0.58分。表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低。

2.3 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的相关性

(表一)研究表明,情感枯竭和非人性化与负性情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幸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且与负性情感表现了最高的相关水平(r=0.42,r=0.45)。低成就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负性情感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利他行为相关程度最高(r=0.4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2.4 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的多元逐步回归

(表二)以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为自变量,分别以幸福指数、总体幸福感[总体幸福感=(生活满意+正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负性情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二结果可见,与幸福指数密切相关的是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因素(F=8.399,p=0.000),两个变量可以解释其观测变量的7.2%;与总体幸福感密切相关的是低成就感和情感衰竭两个变量(F=49.465,p=0.000),共解释总体幸福感31.4%的变量。其中,情感衰竭对幸福指数和总体幸福感为反向预测,低成就感对两者为正向预测。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处于中间和有些幸福之间,其幸福感水平比较乐观。维度显示出“三高一低”(高健康关注、高自我价值、高友好关系与低负性情感)模式。说明高校教师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相信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有成功感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具有温暖的、安全的、真诚的、持久的人际关系;较少时间体验到抑郁、焦虑、嫉妒、愤怒、内疚等消极情感。这与邱秀芳的研究结果相似[9]。

与王晓英(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的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轻。原因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和升学压力较中小学教师低。课时量越多,教师遭遇情感枯竭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易发脾气,还会经常陷入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失眠等亚健康状态[10]。而且高校教师社会地位较高,社会把高校的学术水平看成国家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对高校教师寄予极大的期望,高校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这些都增加了人们对高校教师的敬重感,高校教师自身感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厚望,促使他们不顾生活清苦和任务繁重而努力工作。

调查结果表明,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与幸福感各维度、幸福指数均存在显著相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其中,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与负性情感呈正相关,与幸福感其他各维度、幸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低成就感与负性情感呈负相关,与幸福感其他各纬度、幸福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因此,职业倦怠对高校教师幸福感水平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情感衰竭和非人性化会抑制幸福感,成就感则有利于促进幸福体验的产生。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对高校教师幸福感的预测效果更显著,前者对幸福感有反向的影响,后者则对幸福感起着正向的影响。玛勒诗认为,职业倦怠的核心是情感衰竭。如果教师出现情感衰竭,在情绪上往往表现出缺乏热情与活力,对工作表现出萎靡不振,对他人、自己的生活产生冷漠、悲观等消极情绪。这些负性情感无疑会降低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兴趣与热情,在工作中能积极有效处理与学生及同事之间的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感觉到自我价值和自我潜能的充分实现与发挥,从而体验成功感和价值感,具有较高自尊。这些积极的体验会增加教师幸福体验的产生。并且,这种良好的感觉也有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使他们更乐观地面对工作,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这种良性的循环促进了教师的幸福感觉,有利于其幸福体验的产生。

参考文献

[1]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02).

[2]Hub erman M.Burnout in teaching careers[J].European Education,25(03).

[3]R.L.,Schwab.Teacher Stress and Burnout[J].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Siku-lanEditor,Macmilla:1996.

[4]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5.

[5]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老年人群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03).

[6]郑霞.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7]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04).

[8]徐富明,朱从书,邵来成.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05).

[9]邱秀芳.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01).

[10]王晓英.北华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5.

3.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篇三

一、有课就上,无课不来;作业想发才发,想改才改

案例:戴老师名牌大学毕业,专业水平尚可,但据班主任反映该老师偶尔有上课不到或迟到现象发生;经常不布置或不批改学生作业,所任班级学生学科成绩不理想。

教师语录:“讲是我的事,做是他们的事”“我讲过了,他们不听,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想做班主任、做干部……”“大家都是混碗饭吃的,你放我过生,我放你过生……

学生语录:“戴老师讲课无重点,课堂纪律松,是个朋友人。”

原因分析:(1)已经取得高级教师职称,在职称晋升上失去动力。(2)学历高,学科个人水平尚可,脑子活,在备课组内心理上存在优势。(3)家庭经济基础较好,不太在乎教师这份工资。(4)生活中有兼职(如生意)。(5)刚进入教师职业时,任职学校非普通高中而是高校,转入普通高中后不习惯。

核心原因:此类型的教师只是将学生当成可有可无的符号,心中没有学生的未来以及未对学生、家长、国家负责。其职业幸福观是教师职业等同于一份养老保险。

案例启示:(1)加强教师档案管理,对于取得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更要细化考核,校内按绩评星、评等、职聘分开,可尝试班级自主配备班级内教师组成。执行教师培训、轮岗、下岗制度。学校督促每位教师制定专业成长方案。(2)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加强新教师试用期的考核,将心中无学生的人员尽早挡在教师队伍之外。(3)组织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行风纠察。对有偿家教或从事其他与教师法不相合的行为要严加查处,防止一心二用,影响正确幸福观的形成。(4)杜绝不同类型的学校间教师的调动,如,高校、职校、普高等,因为不同类型的学校对教师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

二、事情照做,满腹牢骚,话题大多涉及“不公”“不平”

案例:谭老师工作较为认真,对学生考试均分数十分在意,教学实绩较好。但平时常在嘴边念叨的是本班的学生智力水平如何差;其他行业者的收入是教师的多少倍;其他地区的教师工资如何、公务员怎样、同学如何等等。

教师语录:所教班级成绩发生滑坡时常说:“谁说我考得不好,我们一起来做做看。是学生考得不好,又不是我考得不好。”“倒霉死了,我当初怎么被师范录取的?”

学生记录:“班级考好了就高兴,均分一差就发火,脾气火暴。”“老师讲的概念我们似懂非懂,感到学习很难,感到自己很笨,还是老师聪明。”“谭老师有时在班上说:有出息的将来不要做教师。”

原因分析:(1)所教学科非高考算分学科,自认为在社会、家庭、学生心中所处地位不高,自感价值缺失。(2)个人面临经济方面的压力,经济不宽裕(如住房还贷等)。(3)心中常有怀才不遇之忿,或个人发展受阻。(4)教学中无“温故知新”的思想,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不清,一切想当然,无铺垫,无阶梯,无耐心。

核心原因:没有看到教师的优越性,没有享受到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幸福: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我的课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我今天的努力班上学生成功、成才、成人的比比皆是。在课堂上也没有获得过组织教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启示:(1)学校要大力践行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开齐开足课程,使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全面,使任科教师心理健康向上。(2)经常邀请此类教师参加学生十年、十五年等返校活动,让其感受自己今日的付出与学生明天有正比例的关系,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与自豪感。(3)树立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的思想,将学生学的效果“会做”作为评定课堂学生能力提升的唯一标准,从而正确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由“演员”向“导演”转变。(4)要求组织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出发,循序渐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和培养学生学习信心的根本措施。

三、备课笔记完备工整,课堂组织井然有序,课后也时时作“补差”,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案例:匡老师为年轻教师,该老师每节课都听老教师的先行课,听后又将“师傅”课上即性发挥的内容补上,对照参考资料,进一步理清思路,进课堂后,听课者几乎找不出毛病,但学生考试就是不好。

教师语录:“只要你上课认真听我讲,我保证你学的好。”“我班上的学生智力不行,这么讲都不懂!”。

学生语录:“上他的课最好,只要跟在后面记。提问也就是那几个人,反正也轮不到我。就是课后的作业太多,又不会!”“这个老师太哆嗦,讲的大部分我都懂,思想容易开小差,下课时好像又有一些不懂。作业错误率也很高。”

原因分析:(1)思想不解放,不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自己学好。实行满堂讲,唯恐讲不细,学生不明白。(2)有些学校领导在听课时看到教师讲得少,就认为教师不负责,备课不充分,希望教师多讲。(3)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的听,不愿主动地学习,又进一步推动教师满堂讲。(4)没有注意先行课中“师傅”对教学的组织及师生活动的生成,只是听“师傅”口中念的经,看黑板上写的文,死搬硬套。

核心原因:有想做好教师的愿望,但没有将“教师”转为“教练”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重要意义。

案例启示:(1)改变观点:思想上要树立学生成才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练出来的意识。正如运动员体能是自己练出来的一样,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教师应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2)改变评价:只有每位学生学会了能独立完成作业才算完成教学任务,而非教师对内容讲完,对备课笔记背全,也不是少数好学生能顺利、完整地回答出来。(3)改变模式:遵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提问、板演、讨论、练习、测试等。教师的教不是教内容而是评价与导控。

四、所教学科成绩刚开始很好,后来总的趋势是不断下滑

案例:王老师,每一届均有这样的情况:班级刚接手时,学科成绩考得很好,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成绩不断下滑。考陈题学生还行新题就大打折扣。平时不编教案、练习、试卷,不愿参加教研活动。

教师语录:“这有啥讲的,让学生自己看。”“你们怎么这么慢,讲稿怎么还出不来,我都讲了!”“没得什么要讲的了,我又让学生自习了一堂课。”

学生语录:“王老师解题能力很强,管得较严,我们一般比其他班的同学要多做一本资料。”“答案常抄在黑板上,我们自己纠错”“做与不做一个样,反正不讲。”

原因分析:(1)新课模式主要以学生自学教辅资料为主,教科书时常不用,导致进度快。(2)学生以背知识点、规律为主,规律的建立过程学生花时较少,书本上的内容学生掌握有漏洞不全面。(3)学生做得较多,在所教内容较简单时,所有学生掌握较好,在内容较难以后,只有部分好学生感到能力在不断提高,而中等以下的学生深感吃力,后来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没有完成任务而产生出厌学、弃学念头。(4)在复习迎考、复习拔高中由于缺少总结提高,学生未能实现厚书变薄,学习负担变重,再加上各科均进入复习,时间的投入受限,因而学生成绩下滑。(5)学习过程评价单一,使学生心理疲劳,失去相应动力。(6)将学生“自主学习”变为“自流学习”,少了“培养”这一重要环节。

核心原因:教学观点落后,认为教学即背诵加题海战术。个人学科整合能力不强,眼中无学生的差异,脑中无思维的提升。

案例启示:(1)学校应建立阶段性教学案检查制度,包括初备、复备、教后反思等。加强组内互相听课,每周内每个备课组按计划开设公开课,使其逐渐进入教研状态。(2)加强行政听课,促使其以“完全放手,以练代讲,题海战术”的教学形式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转化。(3)提供所教学科的新课程培训机会,深入理解“独立、合作、探究”的内涵。提高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学习指导的能力。(4)引导教师注重学习过程本身的教学。教学过程要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开展智力活动的过程,它不仅旨在获得正确的答案和结论,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和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使学生有进行主动学习的自我体验。

上面所列的四种类型的教师,就其职业幸福感来讲,都有幸福感缺失的现象,教师的职业幸福来源于解决学生的真正的痛苦。而学生真正的痛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他真正的痛苦”,那么如何使自己所教的学生“会做功课,有收获”应为教师职业幸福的真正源泉。

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最终应落实在学生“会做”上,如何提高学生“会做”的能力,就应成为教学的学科终极目标,无论是美国的布卢姆提出的“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还是前苏联的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提出的“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儿童智力”及人本主义提出的“自我实现是人生最高的、终极目标”都是在围绕如何让学生“会做”上展开的。

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教师的知识水平与教学相关程度很低,就是说,如果教师自己的知识残缺不全,不能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那肯定会影响教学效果,但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临界值以后,不再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早些年有的特级教师最初学历只有高中毕业而目前一些学校以人才引进形式招进的研究生并没有得到续聘。

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强调另一方面:教学组织能力的提高。教学组织能力要得到提高,第一,要解决思想问题。如,学生成才是学生自己学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因而所有教都得基于学生的学上,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原则展开教学活动。如,进行评讲习题时,旧模式是审题时———教师读学生听,其实这一时间内学生常是“中场休息”,解题时———教师边分析边写板书,此时学生往往是“照单全收”,而当该题讲解结束时,学生常常是“一无所获”。而现在要改为围绕学生“会做”展开,而非过去的“听懂”,可以这样设计:先由学生阅读、做出草图、找出疑问;后组织讨论、回答提问、做出评价;再由学生进行板演、提出要求,最后再训练:同式巩固、变式训练。维果茨基强调指出:“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实际上,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这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的心理学机制。

如,教师的教不仅是传授内容更重要的是点评、纠错、补充、拓展等。

再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虽然说一个学生能学会的,绝大多数的学生也能学会。但不同的学生基础不同、反应速度不同,有一些学生正确率与速度可能相对落后。在组织教学的设计中一定要让其也能得到充分发展,要相信他们可能只是与其他同学有差异,也可能是个大器晚成的少年,要相信每一位前进中的学生都有美好的未来。

第二,要建设好新型的班级组织形式。参与性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强化师生互动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参与式的学习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参与性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体验到参与成功带来的满足,特别是要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参与教学都有所发展。为此,应充分优化班级管理,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组内也应进一步细化分工,像组织上的正副组长,纪律委员的设置,学习上的各科召集人、单门学科结对帮扶对象的确立等,并要加强相关的考评,如,除了大型考试以组均分为单位选出优秀组外,常规管事、学校中心活动、宿舍管理也应由以小组为主体作为考核对象的评比,这样就不仅仅为合作学习创设了平台,也为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的职业幸福观紧紧相连,相辅相成,只有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教学要务,使学生由一个自然人逐步成长为一个智慧人,一个文明人。在这个促成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发挥着主观能动性,在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中充溢着作为教师的幸福与职业的自豪,而其专业的成长由于幸福观的正确定位,将会以组织高效的教学模式为研究与实施的中心,开展对“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尝试教学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模式等先进经验的学习与实践,结合我省“五严”要求和新课程的开展,在课堂这块热土上提升专业成长的速度与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好导演、做好教练。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下面是本文得出的初步结论。

学生真正的痛苦是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

教师真正的幸福是学生终于会做了,成才了。

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教学组织能力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4.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篇四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词——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德,德行,品行。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有德,便是真正明白教师生涯意义的人,懂得教育本真意义的人。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总是先进分子。”

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教师的道德修养都必须高于社会的一般,如果不能保证教师具备这样的素养,整个社会的发展伦理必然会走向荒谬。

做教师,是一份职业。但,这份职业不属于个人,而属于一个民族。因此,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付出。

既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师德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充分理解教书育人的含义,也就是教中要有育,育中要有教。

李老师的行为没有很好的践行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我们引以为鉴。首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岗敬业。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对工作高度负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不对工作敷衍塞责。材料中,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反思,没有持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反而敷衍了事,将责任归咎于学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关爱学生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材料中,李老师不但对学生教育的耐心不足,还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实施体罚,严重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成长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再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国守法要求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包括《教师法》规定的相关内容,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材料中,李老师侵犯了学生人格尊严,将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背了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严重侵害了学生的权益。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举止文明。材料中,李老师在学生面前没有控制不良情绪,作为教师不负责任,给学生成长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想要做一名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好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品德素养和爱,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教育之本在于爱,幸福之源在于爱。

“爱”是教师行使教育职能的源泉,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教师面临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家长、社会把孩子送到学校,教师就应当担负起教育的责任,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为他们铺就一条人格与智慧的成才之路。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态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所代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你所担任的学科,学生首先要喜欢自己的老师。要使学生喜欢老师,老师首先要喜欢学生。这学期,学校领导安排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刚接手这个班时,学生纪律松弛,学习成绩较差(第一次考试及格率只有40%)。对此,我深感担子重、压力大。然而,我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爱心可以感动“上帝”。班主任工作中,我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找“优生”和“差生”促膝谈心。从谈心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掌握学生的活思想,进而,以“微信联系”和“请家长到校”两种方式,进行认真细致的家访工作,尊重家长意见,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教育好学生。在教学上,我舍得下功夫,愿意多干事,干实事,在对待学生的困难和鼓励学生进步方面更是乐于奉献,常利用空余时间对学生 进行个别辅导。平时多给学生一份微笑,走入学生,亲近学生,与学生实现“零距离”的交流和交往,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畏惧感。与学生们交往了一个多月,奇迹出现了孩子们不再畏惧我,而且在课下亲切的称谓我“妈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做一个学生尊敬信赖的知心朋友。因而,我觉得教育之本在于爱,幸福之源在于爱。

其次,立德树人,要育人,先育德。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塑造者和设计者。学生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老师脾气、秉性、爱好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们发现,学生信得过哪位老师,他们就会刻意模仿哪位老师,包括老师举手投足的动作、爱好、文化品味和写字风格等。同样那些脾气暴躁、性格古怪、生活作风邋遢的老师也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教师提高了威信,使施教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所以说:立德树人,要育人,先育德。

5.教师职业能力案例题 篇五

答:1.中学各科的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制定的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弱化课程标准的作用是不正确的做法。2.领会课程标准能李丽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写到“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请你分析一下李老师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是否合理并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如何正确陈述教学目标。(33页)答:李老师教学目标陈述不合理,教学目标不应该陈述教师打算做什么,不要以教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陈述教学目标应符合以下标准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2.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测。班级威望4要培养学生

集体荣誉感,自豪感,使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

10、[案例分析] 杜郎口中学 分析说明教师怎样做才能组织好学生的课堂发言?

答:1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意识和习惯2为学生课堂发言制定规则3要讲究向学生提问和回答学生问题的方法。

第六章

11、[案例分析]历史与社识强的教师,大都工作业

绩突出,为人师表做得好;凡是角色意识淡薄的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3、[案例分析]一个小学生课堂不爱发言,胆小,班主任把纸条交给孩子让他带给父母,他拿了纸条偷着看了看,上面写的全是他的优点,家长看了也很高兴,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这个学生改变了,敢于表现了。从教师角色的多重性角度分析班主任做法好在哪里?或这则案例体现教师哪改的方向,给学生一点思

考的空间。学生则能根据教师的批评进行修改,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

16、[案例分析]上课铃响,教师进入教室在讲台上站定,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学生,学生就可以安静下来,问教师运用了什么?

这里教师运用的了身体语言的作用,身体语言可以起到帮助我们组织教学、维护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等方面的作用。

17、[案例分析]主要是考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

问题;首先,立论要客观;其次,论据要有具体、真实、充分,再次、要加强文章的分析和论述能力。

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理解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掌握内容标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

2、[案例分析]小王是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新教师,每次备课时都感觉对教材内容无从把握,很是苦恼,请你结合所学理论指点小王如何去深入分析教材内容。(27页)答:分析教材就是从整体上认识、把握教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自己每条加点内容)

2.分析教材内容的结构 3.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

3、[案例分析]新教师小李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总要照班照抄参考书中现成的内容,虽然感到与自己实际的课堂教学不太相辅相成却又不知道原因何在,请你结合所学理论指点小李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针对其中一点举例即可30页)答:1.分析内容标准: 教学目标既然是内容标准的具体化,那么教师首先要解读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标准,对此要认真分析,尽可能准确把握。2.分析学生的情况:(1)分析学生知识的起点(2)分析学生技能的起点(3)分析学生的态度3.分析学习背景: 学习背景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社会环境或组织机构等因素。

4、[案例分析]历史教师陈平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写到“认识科技是推动生产的发展的动力”请你分析一下陈老师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是否合理并总结出教师在陈述教学目标时常犯的错误有哪些?(32页)答:不合理。陈老师的错误属于含糊不清,无法琢磨,除了上述陈老师犯的错误外还有把目标当作教师教学要求来写和只列出了教学内容的提要、主题、原则或概念等。

5、[案例分析]语文教师

第四章

6、[案例分析《]规范》 修订 教师必备管理管理 分析学校 教师承担的责任?

答:1告诉学生日常行为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例:课堂常规,仪表问题等(自由阐述)2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孝敬父母,尊师,礼貌待人。3要在学生日常行为中起到检查,督促作用例:校检查、评比

7、[案例分析] 作为一名教师,你准备采取哪些方法,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五条即可,分别进行补充阐述)

答:1教师本人熟悉《规范》和《守则》,并向学生生动的讲解各项规定和要求。2组织学习《规范》和《守则》让学生熟练的记住各项规定和要求。3训练学生按照规范做事,并养成习惯。4平时留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纠正不合规范的行为。5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提醒的习惯,形成以遵守《守则》和《规范》为荣的风气,6经常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外的情况。7认真开展批评,表扬和奖励活动,树立遵守《规范》《守则》的学生榜样。

8、[案例分析]校园暴力事件 分析合格教师该怎么做?

答:1要有法律意识2讲究法律依据3寻求法律援助和保护。例子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犯罪法》展开。

9、[案例分析] 畅销书 D56号教室分析说明教师怎么样培养良好的班风?

答:1要求学生按照《规范》和《守则》规范自己的行为,教师要身体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要团结班级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安全温馨3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上进心,力争做好每一件事,逐步树立会教材中有一个章节内容远离社会实际,教师把顺序重新组合,结合本地历史案例充实中,使得学生愿意学,学生从不理解到主动学。分析案例中的角色定位,并结合新课改要求,具体阐述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答:

一、他们是课程的开发者。

二、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再是以往的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扮演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这是当代课改提出的新理念,也是时代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对于沟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教师业务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参与课程开发是教师应享有的专业权利。其中之一就是对国家课程的“二次开发”。因此,当代教师必须具备课程开发的角色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在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与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管制与被管制的不平等的关系。

四、教师有义务将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通报给家长,家长也有权利通过教师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行为表现,两者互相沟通,可达成共识性的认识。

12、[案例分析]一个特级教师说过:老师有两种,一种是把学生当人梯,一种是为学生当人梯。我选择后者,你对此怎样认识?并结合所学理论说明对教师角色正确的认识的重要意义? 答:把学生当人梯和为学生当人梯反映了教师两种不同的角色定位。作为教师,充分认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所表现的行为和所发挥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职业信念的标志,是一个教师的职业修养和职业能力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教师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员的标志。在实际工作中,凡是角色意些多重性角色,并解释为什么?

答:

一、这位教师成功扮演了心理健康维护者和人际关系协调者,教师是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案例中的学生“平时胆小,总是默默躲在角落”说明该学生存在胆怯、不自信等心理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发现、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运用教育机智巧妙、自然、恰当的通过赏识和激励,换取了学生的自信,帮助孩子走出胆怯自卑的阴影。

二、这个案例中教师还充当了“人际关系的协调者”的角色,教师针对孩子的“胆小、上课不发言”等问题,没有抱怨学生向家长告状,而是运用智慧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机智和教育素养,与家长共同合作帮助孩子,这位教师把与家长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14、[案例分析]注意评语设计(主要考是否了解评语的几种类型,给个片段问老师的做法是否妥当。)

恰当的评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接近师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评语主要包括以下一种类型:

肯定型评语;欣赏型评语;指导指导型评语;征询意见型评语;交流型评语。

15、[案例分析]按照指导型的评语,评价教师给学生的评语是否恰当? 这里应该给出一个片段,然后让我们分析主要应该根据下下面这段文字分析

通常我们所说的批改作业,强调的是有批、有改。这里的改不应该是教师大量的修改,教师就发挥指导作用,明确指出不妥当的地方及原因,然后指出该如何改。学生的作业中如果出现语病,教师不要简单的画出句子,然后写上批评,而应该指出修教师运用语言表情,暗示手段来影响受教育者? 首先解答下什么是暗示,然后再谈暗示的原理。暗示是影响人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基本原理是: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意识功能统一,是调动和发掘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18、[案例分析]在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这一段有个案例,下面是我们应该理解的内容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答,这些课堂表现是学生学习态度的反映。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获取自己讲课的反馈信息,从自身找原因,调整自己讲课的方式方法,力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真实看法,并要关注他们的微小进步,帮助他们对学生建立起兴趣和信心。、19、[案例分析]拟定一个教育科研提纲(案例)

1、确定文章主题的能力;这是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明确论述中心和酌定论文的能力。教师在确定论题时,要选好角度,打准要点,这样能使主题突出,容易布局谋篇,把道理讲透。

2、组织文章结构的能力;教育教学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本论通常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本论常用的有三种形式,即横式结构、竖式结构和综合结构。三种文章的组织方式各有长短,至于采用体积方式写作,要根据作者的爱好和文章的风格来定。

6.介绍教师道德模范的事迹案例 篇六

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班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通过在思想上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师生关系特别融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在各项评比中成绩优秀。

我相信爱心贯穿我们教育工作的始终,我们要用爱子之心,教育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我们的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课堂上一味地板着面孔,动不动就吼,讥笑,嘲笑,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恐惧,厌烦,学生也就不会有好的学习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赏识,赏识教育正是爱心的体现,有句话说的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众人面前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是学生呢!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而忽略他们的优点,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去掉“有色眼镜”,热忱地去发现他们在为人处世,学习生活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点和进步,看到优点就表扬,发现长处就扶持,有了进步就鼓励,孩子们在诚挚而又恰如其分的表扬、扶持和鼓励中会逐渐消除自卑,增强自信,在荣誉感与成功体验中发现自我价值,激发奋进的动力。上学年我班有位叫贾长宇的男孩,开始我还没有发现他的成绩咋样,从他的作业完成情况我才知道他很不错,但是他的课上表现让我很不以为然,因为他课上、课后显得较安静,课上别人讨论时他总是一声不吭,别人举手发言,他也没动静,课后也不和同学一起玩,后来我找到他,与他谈心,才明白,原来他一直都是妈妈照顾,由于缺少父爱,导致他性格内向,学习上表现也不够积极主动,我明白这一点后,就经常在课上提问他,鼓励他,开始都是些简单的问题,为的是让他对自己有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变得大胆些;课后还经常让他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为的是让他与同学多交流,多沟通,让他融入这个大家庭。慢慢地,他的胆子大了许多,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学习上表现得更加积极了。可以看出,他对学习更有兴趣,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学生各异,爱一部分学生容易,爱全体学生,尤其是爱后进生,就不太容易了。他们可能会给老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我们如果只对一部分学生施以爱心,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毫无感情,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感情对立,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我们既要爱“金凤凰”,也要爱“丑小鸭”,把爱的阳光撒向每一个学生。孩子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我们要抓住适当时机,对学生的优点予以表扬鼓励,便会在他们胸中燃起一团团希望之“火”,激起他们一股股奋发向上的力量,变成他们前进的动力。上一年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女生,名叫张瑞瑞,一开始成绩不好,毛病又多:如爱动,上课说笑,不听讲,还经常不完成作业,做事毛毛草草,因此一开始我就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她以后端正学习态度,如何如何做,可是过后丝毫不起作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她乐于助人,热爱班集体的事,在班内表扬了她,并且希望其他学生向她学习。过后她简直变了一个人,毛病改了,成绩进步了,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上了“进步之星”。这是爱心的结晶,我们的一缕爱的阳光,能够开启一扇封闭的窗;一缕爱的阳光,能够照亮一条成功的路;一缕爱的阳光,能够铸就孩子一生的辉煌!

7.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篇七

关键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职称指标,相关性

1 对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状况调研的必要性

自2006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时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类型,正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各个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很多地区关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职称评审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独立的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从事师资管理的人员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是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出现了建议正确,可是运用困难的尴尬局面。因此,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的、可行的职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2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与职称评审指标相关性调研分析

2.1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多种能力又可以分为一般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等等。高职院校教师更应具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2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内涵分析

“职称”的内涵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评价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是衡量教师学识、能力、成就和贡献的一种标志,职称评聘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职业能力提高的具体手段。目前,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大多是从学历要求、资历要求、外语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继续教育要求、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教学业绩成果要求、科研业绩成果要求、教师品德素养、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方面来考察一个教师的水平。从指标设计到内容,有的是直接套用普通高校的评审条件,有的是在普通高校评审指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标准,但是难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2.3 对于现行高职院校职称评审政策的调查分析

2.3.1 调研模式

本课题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中选取了职业大学、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职业学院、商务职业学院等10所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5份,收回116份,有效问卷112份,调研的部分内容用于研究分析职称评审所涉及的指标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

2.3.2 调研情况统计

(1)您认为学历、资历对真实评价高职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2)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3)您认为撰写论文、著作的数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4)您认为论文、著作的质量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5)您认为以期刊等级对于评价论文质量的影响值是高是低?(6)您认为编写教材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7)您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8)您认为指导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9)您认为科研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10)您认为教学改革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11)您认为专业建设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12)您认为发明、专利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13)您认为对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对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是高是低?

问卷用于调查高职学院一线教师对于职称评审指标涉及的内容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的高低。答案选项分由高到低分别赋予5分、4分、3分、2分、1分。5分表示影响值最高,1分表示影响值最低。

2.3.3 调研结果分析说明

调研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题到第七题是对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调研,第八题到第十三题是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的调研。

(1)关于高职教师一般职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学历、资历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的影响值一般,说明教师具备相应的学历、资历只是其可以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不能以高学历或者是任职时间长就说明一个教师的实际水平高。

问卷的第二题到第五题都是围绕论文、著作这个指标的调查,从调研结果来看,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等级可以真实的反映一个教师在这方面的水平。论文的数量多不一定是水平高,说明提高论文质量是提高教师科研水平的一个主要渠道。

问卷第六题是关于编写教材的调查,在大多数职称评审文件中规定,撰写论文和和编写教材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发表论文的篇数或者参编教材达到规定字数都可以说明在这方面达到了职称评审的要求。但是调查结果显示,41.9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编写教材对于真实评价教师水平影响值一般,也就说明编写教材不能体现教师的水平高低。

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关于教学质量考核的调查,53.57%被调查者选择了高和较高的选项,说明大家普遍认为教学质量考核可以真实地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在职称评审过程中,一般要考核申报人员任现职以来五年的教学质量情况,可以说这是一名教师日积月累取得的成绩,最能够直接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

(2)关于高职教师专业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第八题是关于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奖情况,这项内容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最显著的标志。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弱直接体现高职教育的水平,自然也就体现了高职教师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50.9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高或较高,33.93%的教师做出了中庸的选择,只有1.79%的被调查者认为这项内容不能真实反映教师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学生参赛获奖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否能在大赛中获奖学生的资质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直接会影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问卷的第九题至十三题,调查的是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科研能力、教学改革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几种能力更能够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水平。客观地讲,作为一名教师如果只完成了教学工作,最多就是一个教书匠,而具备诸如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专业开发能力、基于职业岗位分析的课程开发能力、基于工作任务分析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实施能力、基于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等专业能力,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岗位上才能做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的思考

3.1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就应该注重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教学性质和特点,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因此,在制定评审指标时要认真研究《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教育部文件。近几年教育部师资队伍建设纲领性文件都把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及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设计评审指标时候,要以文件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本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职称评审文件内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学院教师队伍实际水平出发,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有可行性,使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相应的指标。

3.2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要体现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是胜任其工作岗位的必备条件,一般的职业能力可以从学历状况、从教经历和任职资历、教师职业资格证取证情况,和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普通话培训、教师法规培训等等方面去验证。而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人长期从事某一专业劳动,能促使人的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则需要通过企业实践经历、职业资格考核、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结合实际工作搞科研、搞发明创新来提高的。

3.3 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指标设计要方便评委把关

职称评审指标是评委决定教师是否可以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许多院校为了排除人为因素对于评审结果的干扰,采用量化赋分的办法进行。但是对于一个教师的考核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资格、职业经验、职业成就等方面综合进行考核,单纯的量化不能够全面立体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为了解决上述矛盾,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延边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2).

[2]曹文明.关于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革的思考.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8.教师职业道德相关案例 篇八

对该案是否应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以及是否应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处理上存在不同的看法,其实质就是对补充侦查期间是否属于侦查阶段的认识不同。一种观点认为不应重新计算,也不应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即这类情况不应属于侦查阶段,应严格按《刑事诉讼法》有关审查起诉时每次补充侦查的期限为一个月的规定办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补充侦查也属于侦查阶段,当然应适用《刑事诉讼法》有关侦查期间的重新计算和延长的规定。这确实是一个有争议问题,且各地在司法实践中都作法不一。

依据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28条规定: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间。这条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一般被称为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这一问题采取原则性规定,对该程序的性质、操作方法、流程等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直接的文字规定。为此,笔者就法律适用当中存在的不同理解提出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对“侦查期间”的不同理解

对“侦查期间”是否包括补充侦查期间的理解。有些学者认为,侦查期间仅限于立案至侦查终结这一段时间。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侦查期间包括了补充侦查期间。

基于不同的认识在补充侦查期间发现了新的重要犯罪如何处理就成为一个颇有争议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对此情况应当以检察机关发现漏罪退回补充侦查的情况一样来处理,即在一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另一种观点认为,此时可以认为是侦查阶段,即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28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需要延长的也可以再提请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是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与之相关的直接条款只有第128条第1款,间接条款有《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125条、第126条、第127条和第128条第2款。另外,《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对“另有重要罪行”、侦查机关报请、决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程序、审查逮捕部门的发现不当的时候纠正程序作了相关规定。

《刑事诉讼法》关于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规定在第二章侦查部分,与一般侦查羁押期限、特殊侦查羁押期限、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重刑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等内容规定在同一节中。由此,笔者认为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只是侦查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一项措施,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相关羁押期限不同,基于此笔者也认同前述《人民检察》杂志认为:补充侦查不能适用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观点。支持这一观点的另外原因,还在于刑事诉讼程序的即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程序应当是前后相承、有机结合的,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回复的程序以外。其他诉讼程序都不能随意逆转。补充侦查是提起公诉环节的内容,《刑事诉讼法》关于补充侦查的时限、次数以及审查起诉期限的重新计算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对补充侦查适用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将可能随意突破法律关于补充侦查的时间限制。二是《刑事诉讼法》实际上认可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是侦查活动中侦查机关(部门)因实际案情获取额外羁押期限的手段,是以时间换取侦查空间的合法方式,并没有在审查决定的程序上设定严格的监督机制。1997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这样规定的初衷也说明,《刑事诉讼法》没有对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必须由审查逮捕部门决定,告知犯罪嫌疑人的义务以及采取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后能否采取延长羁押期限的措施,这也是修订《刑事诉讼法》时对这一系列问题未加以规定的原因。如果认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与一般侦查羁押期限、特殊侦查羁押期限、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重刑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等具有共同本质,则不再负有告知犯罪嫌疑人的义务以及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后,只要符合延长羁押期限的条件,并经法定决定权的机关或部门批准即可以延长羁押期限。但不能突破法律的规定,不能重复适用上述一般、特殊及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而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决定权由侦查机关(部门)行使而不是像一般侦查羁押期限等的决定权由检察机关行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般侦查羁押期限等的决定权是基于逮捕强制措施的审查批准权的后续延展,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以犯罪嫌疑人已经逮捕被限制人身自由为前提,不存在社会危害性。在另有重要罪行的前提下,为新的罪行争取到的侦查空间,因此在保障侦查与保障公民人身权利之间,《刑事诉讼法》的立法者已将天平倾向了前者。

一个人在没有交付审判之前就可能已经因反复重新计算、延长侦查羁押期限而失去人身自由长达一年、几年之久,假如某一天将行为人交付法院审判,最后的结果是无罪释放,他将获得国家的巨额赔偿,像赵作海、余祥林那样历经数年后得以平反昭雪,最后面临的却只有安度晚年。但所有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该行为人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说早已受到非正式的无形审判,这对于曾长久身陷牢笼的犯罪嫌疑人又如何谈得上公平正义呢?因此这样的待定状态应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完成,应当由法律对此加以明确规定。

二、对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是否可以延长羁押期限的理解

《刑事诉讼法》第128条规定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该条并没有提及到依照第126条、第127条的规定。如果所发现的新罪符合有《刑事诉讼法》第126条、第127条规定的可以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情形,而且事实上侦查机关依照第《刑事诉讼法》124条也已经延长了一个月侦查羁押期限,而案件仍未能终结,此时在是否应当再次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问题存在着两种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诉讼法》第128条当中只是提及到依照第12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因此,对于所发现的新的犯罪的侦查时间最多只能是三个月,即使新罪有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第127条当中的延长情形也不能再次延长。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根据所发现的新罪的实际性质,如果有符合《刑事诉讼法》第126条、第127条两条当中的延长情形,那就可以延长。因为我国现有的侦查技术和水平还比较落后,相应的延长羁押期限是合理的;而且,《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并非就代表着禁止。笔者认为: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对侦查机关可以说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审判前的羁押应是一种意外,并尽可能的短暂。如何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寻求平衡,《刑事诉讼法》第128条只规定依照第124条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是有其目的的,那就是要求侦查机关提高侦查效率,避免对犯罪嫌疑人过长的审前羁押。司法实践当中,办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案件,不能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26条、第127条的规定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因为在第一次由于发现另有重要罪行对行为人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后,该行为人将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被采取了强制措施,这已经能够充分保证对最新发现罪行的侦查,完全实现了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为保证刑事诉讼顺利进行的目的。

上一篇: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程下一篇:股票操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