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的内容

2024-09-12

党性教育的内容(精选13篇)

1.党性教育的内容 篇一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它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交往礼仪是指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及其他人员交往中体现良好礼节、习惯等行为方式。礼仪是交往的产物,由交往产生,随着交往的发展而进步。所谓交往,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双向或多向行为。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进行交际的双方或多方通过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达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发展友谊、互利合作的目的。“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交往既是作为人类的成员所必需的,也是人们生活顺利的重要标志。可以说,离开了交往,人们的生活寸步难行。人类生活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怎样开展交往?“礼仪”为人们的交往运载了文化认同、观念认同,以及一整套相应的语言、行为模式与规范。交往礼仪,即在交往中要实践和遵循的模式与规范。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所谓“养成”,就是培养而形成。“养成”始于“养”,终于“成”。“养”的出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人类形成之初,原始人为了生存,除了采集野生植物,还要进行狩猎。后来,人们逐步地认识了野生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野生动物的习性,于是就开始种殖植物驯养动物,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开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起点。这一“养”的过程,就是“驯、育、培”的过程。人的养成不同于动植物驯化之处在于它具有社会性特征,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关键在少年时期,因而礼仪养成的最佳时间是个体社会化初始时期,所以我们强调交往礼仪养成从小学生抓起。“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就是要在个体社会化初始阶段——小学阶段通过一系列教育干预使礼仪成为小学生交往中的实际行动,让交往礼仪内化为小学生品德和性格的.一部分。值得注意的是,苟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苟子·儒效)。可见,闻见和知虽然重要,但不如行重要,行是学问的目的,养成是礼仪教育的目的。黑格尔认为,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那么同样可以说,一个人做了一次或两次合乎礼仪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礼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礼的。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要通过长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交往实际中把合乎礼仪的言行固化。小学生交往礼仪养成应以“养”为手段,以“成”为目的。

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部分,是时代的需要,是文明礼貌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加强和改善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手段。必须强调的是,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不同于其它形式的礼仪教育,它的对象是孩子。对孩子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因此,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时代化、序列化的内容体系,使孩子们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得到潜移默化交往礼仪行为养成,开心快乐地学会交往,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依据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将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内容设计为“三级九档”,即将交往礼仪养成要求全面落实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阶段的序列中,每个阶段又根据学生层次分为“一、二、三”档,一档是该阶段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交往礼仪基本要求,可以称为“普遍档”,二档是在做好一档的基础上,对大部分有能力达到的学生提出的交往礼仪要求,可称为“提高档”,三档是在能做好一档、二档的学生中小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的拔高要求,可称为“优秀档”。具体内容如下:“

(一)低年级阶段(一、二年级)

二档:6.课堂提问要先举手,答问要立正。7.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听到“请进”或看到示意方可进人,并主动与办公室内的老师打招呼。8.出人教室不拥挤,楼内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9.对待同学不起、不叫绰号。10.家长离(归)家时,主动打招呼,递接物品有礼貌。

(二)中年级阶段(三、四年级)

二档:6.在集体活动中懂得互相尊重、相互谦让。7.用餐时不高声交谈,咀嚼不要太响。8.打电话时保持声音柔和清楚,放话机时应讲“打扰了”或“再见”之类的交际用语。 9.做客时不随便翻动主人的东西。10待客时要主动请坐,双手端茶敬客人。

(三)高年级阶段(五、六年级)

二档:6.与人交谈时眼睛凝视对方,认真聆听对方谈话。7.观看演出时,不乱喊、不起哄。8.尊重别人的饮食习惯。9.尊重同学、客人的民族习惯。10.要善于网上与人文明交流,不浏览、不发送不良信息。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提出:“个人如果丢失了文明礼貌,就难以在人群中生存;集体丢失了文明礼貌,就会在竞争中败北;社会如果丢失了文明礼貌,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弘扬中华礼仪的优良传统,提高青少年的礼仪水平,培养彬彬有礼的21世纪中国公民,光大礼仪之邦的美好形象,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与传统的象征,也是治国教民的经典,还是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礼仪对整个社会的净化与美化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对外开放,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民穿衣打扮、举手投足虽然是个人的小事,但小节之处显精神,举止言谈见文化。不拘小节,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将会有损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造成的损害将是无形和难以估量的。交往礼仪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小学生交往礼仪教育是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素质提高的教育,是为中国走向世界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

2.党性教育的内容 篇二

一、宏观把握养成教育内容

养成教育的内容丰富, 我们按照国家教育方针的总体要求, 从宏观角度入手, 将养成教育至少归纳为以下五大方面内容:

1. 思想品德的培养。

学校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 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思想情操、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 乐于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

2. 道德品质的培养。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 与社会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公共场合中, 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将来从事社会工作应该遵守哪些职业道德;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 都要让学生在学校就有所了解, 并经过教育训练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3.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包括旺盛的求知欲, 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方法, 必要的知识技能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 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他们将来安身立命、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

4. 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

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爱好, 具有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质;还要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 奋发的进取心和健康的个性等。这是适应环境, 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基础条件。

5. 交往素质的培养。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各种活动, 人际交往必然要求学生良好的修养和素质。在养成教育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以诚待人、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优良品质。

二、中观分析养成教育逻辑

养成教育的内容繁多, 为了便于把握和操作, 我们依据系统化理论, 对养成教育浩繁的内容进行整理, 以使其条理清晰, 逻辑分明。

1. 养成教育内容规范化。

目前我国对养成教育的内容以及分类还没有成功的经验。有鉴于此, 我们从实践出发, 依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权威文献, 将养成教育基本内容加以筛选, 并制定成为规范蓝本, 作为养成教育的基本遵循推广开去, 并以此规范学校和教师, 以此要求每一名学生。

2. 养成教育内容细目化。

面对繁多的养成教育内容, 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以及年级、学科等具体情况加以条分缕析, 使之具体化、细目化, 使之便于理解、便于掌握, 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更易于学生接受。

3. 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

人的成才是有序的, 养成教育内容当然也是科学有序的, 如果教育者不能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安排教育内容, 就会使之成为一种无序的、混乱的教育, 就会破坏养成教育的科学性, 降低养成教育的效果。为了克服养成教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必须制定系列化方案。制定系列化方案的依据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党和国家对小学生的要求, 一条是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

三、微观制定养成教育细目

细节决定成败。从细节抓起, 这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天下难事, 必做于易;天下大事, 必做于细”,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 从细微之处入手, 这是社会规律, 也是教育规律。对于学生而言, “从小处入手, 从细节处抓起”方能得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功效, 反之则事倍功半, 欲速不达。养成教育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使学生独特的天赋在“细节教育”中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成长, 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知、情、意、行”的螺旋式提升,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基于上述共识, 当前众多小学确定了如下养成教育细目: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1.举止文明的习惯;2.诚实守信的习惯;3.尊重他人的习惯;4.守时惜时的习惯;5.懂得感恩的习惯;6.勤俭节约的习惯;7.遵守秩序的习惯;8.勤于动手的习惯;9.锻炼身体的习惯;10.讲究卫生的习惯。

3.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和举措 篇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而且还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其目的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进而“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一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与法治社会的具体生活方式统一起来。建设法治中国,要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内容应突出三个方面

第一,法律规范的认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来治理国家,所以必须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一是要让未成年人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这是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二是让未成年人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和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去做,这是法律规范的标准作用;三是让未成年人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违背了法律规范,就违背了国家意志,就要根据违法的程度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这是法律规范的强制作用。此外,法律规范的认知还包括对法律规范体系的认知,要知道国家有哪些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怎样的地位,有怎样的功能。

第二,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法治意识的树立,在现实中表现在处理问题的法治思维方式上。法治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用法律的规范、原则、理念作为标准来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方式和人治思维方式有本质区别,也和其他处理问题方式有根本区别。法治思维完全依靠法律来处理、解决问题,体现国家意志,而道德或情感等其他处理、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缺少法律的规范性、标准性,难免导致公平公正的缺失。法治思维方式体现为法律的至上性和优先性。法律的至上性,即在国家主权范围内,法律对所有人、所有单位机关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背法律的规定,任何单位、个人和国家机关,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和解决问题。法律的优先性,即法律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优先于道德等其他规范。法治思维方式还包括遵循法律处理问题的过程要讲程序,违背程序也会使法律的权威受到损害。我们要在上述方面着力培养未成年人的法治思维方式,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第三,坚定法治信仰。要使法治落到实处,除了法律规范的理性认知和法治思维方式的培养外,还必须有坚定的法治信仰。对未成年人来说,一是要知道信仰是一种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世界观,它以付诸实践、付诸行动为本质,鞭策人们按照信仰的内容自觉去行动;作为价值观,它以值得肯定和值得追求为表征。二是要理解法律被信仰才能变成行动的道理。依法治国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要看人们是不是信仰法律,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有效执行。三是要懂得信仰法律就要付诸行动。法治信仰是法治教育的灵魂,坚定法治信仰,必须在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把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律规范落实到行动上。四是要认识法律信仰还包括对法治国家目标实现的坚信。

基础教育中法治教育的主要举措及路径

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新时期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不仅要注重权利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同步,也要注重刑事法律、行政法律、民商法律内容的分布,使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系统而全面。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实施方案,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法治教育体系,积极确立开展法治教育的原则、标准、内容和方式,形成完善的法治教育考核机制。同时,要整合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反腐败教育以及禁毒教育等内容,并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特点及认知能力,编写适合不同学段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法治教材,实现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持续化。建议在小学开设“法治常识”课程,可以采取形象化的手段进行基本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如交通法规、公共安全法律教育;在中学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普及。要“以过程为导向”,基本目标不在于要求学生形成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和领悟来改造自己的价值观,成为具有法治理念的有责任公民。

第二,建设优秀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要重点围绕法治意识、法治知识、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等方面,全力抓好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培养,要求教师做依法治教的践行者、依法治校的监督者和依法治国的传播者,使之成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骨干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法治教育师资队伍解决途径,一是通过培养和选择一批既有法律知能功底又懂教学规律的专业专职教师;二是多渠道提高现有教师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法律素养,完善学校教师结构;三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外法治资源,聘请从事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研究相关的社会各界人士登上法治教育课的讲台。

第三,注重发挥不同教育主体的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各类学校要发挥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课堂上教授法治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而且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充分发挥法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应当鼓励和提倡教师努力运用法制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法治教育教学研究,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法制教育示范课。学校的党团组织也应当结合实际,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宣传活动。此外,要积极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可以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兴趣小组以及“模拟法庭”“当一天校长”“今天我是警察”“法官的一天”“听少年犯现身说法”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法、用法的兴趣。

学校要积极开展争创“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的“新三好”活动。“新三好”评定应充分征求家长和社区(村委会)的意见。要让未成年人明确违法违纪的后果要受到法律制裁,学校应当做到不包庇、不怕家丑外扬,主动将有严重违法行为的学生送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要对在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的学生在参军、升学、就业政审时实事求是地填写其在校表现,这对他本人及其他的在校生是一种最好的警戒教育。

要增强学生家长的法治意识,并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家长的言谈举止、家庭的环境氛围、家庭成员的交往以及各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法治教育有着重要作用。家长要自觉地提高自身法治素质,树立正确的法治教育观念,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家长应自觉、主动地对子女进行正面的积极的法治教育,努力创设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全社会要营造守法家庭光荣、违法家庭可耻的良好氛围。

学校应当加强与所在社区的沟通。学校所处社区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学校周围治安不好是导致一部分辨别是非能力差且意志薄弱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为此,学校应加强与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和居委会、村委会的沟通与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在校未成年人有安全感,并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此外,对于学校周围的歌舞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等极有可能成为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的场所,应加大治理力度,严格执行营业性舞厅网吧等地未成年人禁入制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严格监督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

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法治资源,除公检法司等机关外,还应充分调动包括法学院校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社区工作者、律师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各方力量,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建设,拓宽法治教育渠道,丰富法治教育形式,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第四,加强对法治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创新。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课程的课题研究,积极开发体现学生成长规律与法治教育规律的课程资源,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法治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探索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的融合式教育实践途径,让传统美德培养、法治思维养成、法治精神强化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全过程。让未成年人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遵纪守法好习惯。同时要将法治教育纳入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确保法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4.安全教育板报的内容 篇四

骑车安全(一)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乘车安全(二)

(1)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在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2)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3)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4)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5)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安全关系到我们的生命健康、家庭幸福,请大家牢牢记住“安全第一”这句话。

游泳安全要点(三)

1、下水时切勿太饿、太饱。饭后一小时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试试水温,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则必须有伴相陪,不可单独游泳。

4、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环境不清楚的峡谷游泳。这些地方的.水深浅不一,而且凉,水中可能有伤人的障碍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确保此处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没有杂草、岩石或其他障碍物。以脚先入水较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着海岸线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术不精良或体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处。

课间活动安全(四)

课间活动应注意什么?

在每天紧张的学习过程中,课间活动能够起到放松、调节和适当休息的作用。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能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神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跳跳绳等。

5.新教育实验的内容 篇五

在目前处境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仍然只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个必要的乌托邦。而重申教育理想,重建理想教育,恰恰是新教育共同体成员——一群教育理想主义者的追求。在现阶段,这一追求主要体现在新教育人力图实现的“四个改变”上: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而实现这四个改变的方法与途径,是新教育实验倡导的“六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通过建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新教育将“营造书香校园”列于六大行动之首,并已经将它细化为若干具体的子项目,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年级、性格与性别的学生,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

在2002—2006期间,新教育曾经提出“营造书香校园”希望小学六年要读完一百本课外书、聆听六十场精彩报告、写完六百余篇日记、每个学生每月都要作一个10分钟演讲、师生网上都有一个家、六年学一项有用技能。新教育实验认为,如果六年时间里孩子果真能够这样度过,他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精神生命最丰富的人!”新教育还曾希望,有了这样基础的学生到了初中、高中,再引导他们阅读100本必要的文学经典包括哲学著作,让他们以书本为友,以真理为友,以大师为友,成为精神明亮的人。在这样的文化积淀和经典熏陶之下,他们就会逐步拥有深厚的哲理素养,形成宽广的文化视野和基本的价值判断,他们就会智慧明达,目光敏锐,意气风发,他们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并且能够很快把宝贵的文化财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血脉!

在2006年,“营造书香校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实验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正式启动了“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9月23号,孔子诞辰日,苏州市召开了首届读书节;所有实验学校举行了各自的阅读节,开展了“书香漂流”、“图书跳蚤市场”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二)师生共写随笔

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实验开展的这几年来,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营造书香校园,二是师生共写随笔。新教育实验提倡师生共写随笔,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发表与出版,但这几年来实验老师发表与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书籍,却不能不说体现了这些实验老师在理论上的成长,不能不认为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甚至是丰硕的成果。在教育在线论坛与博客,有数千教师在坚持

着写教育随笔,开辟个人成长专帖。用笔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经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一道独特风景。

新教育实验倡导行动与反思,用笔反思是新教育实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教育实验正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教育案例库将从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据若干主题来编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譬如像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亲子交流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等,先尽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请相关问题的专家来对这些案例作出学理的和操作改进的分析。也就是说,一方面,依据问题的性质,分别邀请法学的、心理学的、伦理学的、家庭问题的等专家来剖析案例背后的学理,另一方面,邀请富有教育经验的教育专家来对每个案例和每种问题提出既符合相关学理又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新教育实验相信,这个案例库的建立,将会让青年教师在处理各种教育问题时有案例可是以参考,有学理可以查索,其价值与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

(三)聆听窗外声音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其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四)培养卓越口才

通过讲故事、演讲、座谈、讨论、辩论等活动,使教师和学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培养其自信心,形成终身受益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构筑理想课堂

通过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6.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 篇六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图片欣赏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1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2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3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4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1:爱的教育读后感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間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間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過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間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那却是鲜活的生灵啊!有的人不在乎,而善良的心却一定在乎。

爱的教育读书手抄报内容2

暑假妈妈给我买了本书,书名叫做《爱的教育》。我用3天的时間就把这本书看完了。

《爱的教育》是一本传播爱的小说,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爱,细细品读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爱是无处不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只要我们用心体会。

爱是爱护。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站着一位老婆婆,车的颠簸差点让她摔倒在地。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扶这位老婆婆坐在他的座位上,而他自己拉着扶手,站在座位旁。这不正是爱护老人的举动吗?书中的卡隆能爱护弱小的耐利,并且还成了他的保镖了呢!

爱是谦让。在马路上,一辆辆汽车总是争先恐后地抢道,结果,交通越来越堵塞。这时,只要人人谦让一小步,交通方便一大步。

爱是帮助。在青海玉树的灾区,却有全国各地的人民在抗震救灾,这就强烈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别人急需帮助时伸出的援助之手,对别人来说,也许是最温暖,最感动的。

爱是关心。在家人忙碌的身影背后,藏着的都是为我们默默付出的爱。在上学的路上,在厨房的锅上,在阳台的洗衣机上……都载满了家人对我们付出的无私的爱。

7.浅析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内容 篇七

小学安全教育在许多国家都是非常重视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需要通过不断演练和教导,以下两个案例说明了小学安全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时一所学校全校两千多人成功撤离教学楼,仅仅用了1分36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这是因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和一次又一次的紧急疏散演练。这就是因为平时的演练和教育同时使学生、老师、学校三方很好地建立了安全意识,才会在关键时候发挥安全教育的意义。另一个案例就是小学生回家发现家中发生煤气泄漏事故,在父母已经处于昏迷的情况下,小学生临危不乱,拨打求救电话,及时向邻居求救,并在第一时间打开门窗通风,因此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因为平时学校教授的安全知识里涉及了应对煤气泄漏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安全措施,从以上两个案例中看出平时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多么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意义所在。小学生拥有了安全意识,储备了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意识也可以尽早发现危险,并在应对危险时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现如今的社会安全总有人不遗余力地破坏,小学生的自卫能力有限,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学校也应该在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培养家长和教师的关于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也刻不容缓,特别是家长更应该注重涉及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意识的培养。具体实施可以是学校时常组织家长安全意识教育会,让家长了解和学会相关的安全知识。以上是突出小学教育中的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但是我认为安全知识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和进行教育的首要部分之一。

二、培养集体意识、团结意识

小学教育涉及的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意识也应该被优先关注。小学教育中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往往是在学生上小学之前所没有的,也是在开始教育之前就要不断培养和需要培养出来的,因此该部分主要说明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重要性和被事先关注的原因。老师之所以可以系统化地管理班级学生,是因为一个班级形成真正的团体,要有老师的指导,班级干部的分工合作,班级学生的具有团结意识、团体意识去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和响应老师的领导,最后才能使班级运作起来,因为班级的运作需要同学们都具有向心力也就是团队意识和团体意识,因此,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其融入班级这一团体,而且班级有良好的团队氛围,就会带动团队成员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意识和团体意识就是老师和班级学生使班级运作起来的动力,因此也是一个优秀的班级其团体的力量是最容易突出和表现出来的原因。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增加学生们的凝聚力,比如,在课间可以组织学生玩团体游戏,班级可以设立自己的班歌和班服,学生穿着统一的服饰在课上大声唱出来,可以凝聚团队意识让同学们体会集体的力量。总的来说,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班级,才会热爱学习,团队意识是班级文化的发扬和班级运作良好的依附和核心动力。总之,集体意识、团结意识要培养,更要被重视和关注。

三、讲文明懂礼貌

小学教育还主要涉及如何使小学生礼貌待人文明行事的方面,小学教育时期是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礼貌往往是做人的基础,人人都爱有礼貌的孩子,人们可以从一个人的礼貌和礼仪中看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内涵。小学教育中的教会学生讲文明、懂礼貌是被应该首先关注的方面之一,并且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是小学教育产出的教育成就之一。学校的教学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比如,学习《弟子规》知道为人子弟应该做什么,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同时在家里知道了要敬爱父母,关心老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教育中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塑造好的人格,培养小学生内涵,体现良好修养。学校应该组织一些活动或布置一些相关作业,比如关爱老人的作业,帮父母洗脚的作业,组织学生清理小广告的活动等,使学生将这些活动变成学习文明礼貌的珍贵记忆并且成为学生难忘的经历。老师应该做到为人师表。学校在培养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同时,家长也应该重视起来,父母是孩子言行的老师,是父母教会孩子讲话,教会孩子行事,因此,在生活中家长应该有良好的言行,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项作业,对待孩子应该不仅仅是督促其学习,还应该是督促其做人,老师和家长共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和修养。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

小学教育不光涉及的以上三个方面,还有众多方面应该被重视。总之,老师和家长不应该仅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现在的小学生学业很重,老师总是重视学生文化成绩,忽略小学教育的其他方面,同时家长往往是害怕小学的教学太紧,怕孩子跟不住,课余时间常常是将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没有认识到学习课外知识是多么重要。

摘要:小学教育不仅仅只是教学生知识,其涉及面很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教师应该首要重视的应该是哪些几方面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以小学教育的安全知识教育,团队意识、团结意识的培养,文明礼貌的教育出发阐述各自的重要意义并给予学生、老师、家长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安全教育,团结意识,文明礼貌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1993.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开明出版社,1999.

8.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篇八

一、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

(一)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通过对新课程大纲的分析和平时上课时对同学们的观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别人谁也不可能拿走,所以,我们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觉得学习太累,每天放学只想着玩耍,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比如有的同学太贪玩,心思从来没有放在学习上,即使是上课,思想也在跑神,只想着放学可以去哪里玩耍,根本不注意听老师讲课,导致老师讲的知识全都没有记住。到了写作业的时候就开始犯难,因为根本就不会,但又要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所以就随便抄同学的作业来应付差事。这样的同学就是不会自主学习,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要想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课下认真完成作业,争取做到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会倾听的习惯

作为小学生,知识还有很大的欠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自己不明白、不了解的东西。所以,在课堂上应该认真倾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在课下和同学们讨论问题时也要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这样才能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习惯。要想养成认真倾听的学习习惯,就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小学生还处在好动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态度,自我约束力不强。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要尽量提醒自己,上课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玩玩具,不要和同学小声讲话。应该尽量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有利于我们形成对问题独立解决的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要形成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遇到不懂的问题先不要忙着问别人,想着从别人那里得到答案,应该自己先进行思考,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别人。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诚实守信的习惯

诚信是我们的立人之本,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是不会取得成功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要培养自己诚实守信的习惯,这既是一种品德又是一种信念,也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自己诚信的习惯。

2.举止文明的习惯

一个人的教养常常通过他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一个举止不文明的人不会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举止文明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它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从小就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对我们以后的成长成才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见到老师长辈主动问好,不随便说脏话,不随地吐痰等等,通过这些小事我们就能养成举止文明的习惯。

3.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继承和弘扬这样的传统,我产必须要从小学生开始就注重他们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

(一)在学校里,老师要不断地提醒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在课堂上,老师要及时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比如做小动作、说话等。在课间,教师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们对老师比较崇拜,认为老师说的话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如果老师们给同学树立的是不好的榜样,那么学生们也不会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比如,老师在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是随便骂人,被同学们看到了,他们会觉得连老师也随地吐痰,乱讲脏话,那么我随地吐痰乱讲脏话也没有什么。这样一来,老师们不是在教育学生,而是在误人子弟,那么老师的为人师表又从何谈起呢?

(二)在家里,家长也要做好表率。有的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能够懂事听话,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但是,家长自己却不是这样做的。比如有的家长不孝顺自己的父母,但却要求自己的孩子以后孝顺自己,因为自己养大他们受了很多的苦,可是他们的父母养大他们也受了很多的苦,所以,家长平时对自己的父母不好孩子们也都看在眼里,这样还怎么要求自己的孩子孝顺自己呢?

三、结语

从上边我们可以看出,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点,对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习惯养成教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9.高级实践护士教育的课程内容 篇九

高级实践护士教育的课程内容

APN硕士课程是针对APN在不同的实践领域需要的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的。AACN(1966)提出APN硕士课程的安排应包含3个基本内容,分别是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必修课程、APN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所有接受APN教育的学生,不分所修专科或岗位都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核心课程内容是指针对APN的最基本的核心能力——高级临床护理实践所需要的知识;专科课程是由个专科护理学会组织指定的、该专科所必读的所属专科理论知识及专科临床实习。

一、护理硕士专业必修课程

(一)医疗保健体系的运行体制、政策及财政

1.健康及医疗政策包括认识社会公共医疗政策是如何制定的、如何有效 参与及影响政策的形成过程、如何在临床工作和医疗结构内发挥影响等。此部分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分析有关医疗健康体系的政策研究。

(2)清楚描述及区别立法与执法管理的过程。

(3)清晰描述及区别立法与执法管理的过程。

(4)评价省、市及国家的社会经济及健康政策所争论的问题与趋势。

(5)清晰描述有关健康热点问题,以引起决策者及受影响人士的关注。

(6)参与有权威性的健康体系政策制定委员会或专门小组的服务。

(7)为医疗健康决策者及消费者解释对健康体系的研究结果。

(8)在备受关注或存在争议的健康政策上,维护社会人士及消费者的权益。

(9)向决策者、其他健康工作者及消费者清晰地描述和分析APN的服务角

色、意义及重要性。

2.健康及医疗机构与体制包括机构整体的运作、管理及服务链,在机构管理上成为领导者。此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下列的知识与能力:

(1)理解健康及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包括社区以群体为本的组织体系。

(2)在多元化的健康医疗机构内管理及提供护理服务。

(3)在健康机构及医疗体系中扮演领导者的角色。

3.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高层次的经济以会计知识能力并不是必要的,但当管理及建设健康机构时,APN应知道什么时候及何种情况下要寻求经济或财会专家的意见。此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下列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健康医疗计划所涉及的经济方面的考虑、人力及资源的编制、缴费系统及健康服务的经济效益分析和权衡得失。

(2)运用健康经济以及财政管理及预算的基本知识及原则。

(3)分析及监控临床决定的经济效益,提供可以提高服务的经济效益的建议。

(4)利用并选择高质量及效益良好的医疗保健资源。

(5)保证自己的临床工作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及财政效益。

(6)制定财务预算案及资源管理制度,包括了解何时及何种情况下应寻求律师或经济顾问的意见。

(二)伦理学

APN教育应让学生认识以伦理观、个人价值观及信念形成的护理工作原则。学生应先探究个人的价值观,分析这些价值观是如何影响或支持个人的专业临床/

5工作和决策的。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识别及分析常见的、有争议性的伦理道德难题以及对患者护理的影响。

2.衡量伦理道德的决策方法,参与伦理道德决策的过程。

3.从个人及机构的角度去评价伦理道德的决策,探讨两者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4.探究与个人价值出现矛盾的方面,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或行动。

5.理解健康保健机构中伦理道德委员会的角色与宗旨,参与委员会的工作。

6.对个人的工作质量及表现负责。

(三)专业角色发展

专业角色发展课程是APN临床工作的理论及操作的精髓,包含帮助学生对护理专业及高级护理角色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其必要条件、资格及管理条例。这个过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促进APN角色演变,把APN的功能及职责贯穿到硕士课程教育中。专业角色的演变就是能处理角色的不明确,把已有的角色范畴或局限性都视为不固定的和可变化的因素,努力促进角色及服务范畴的扩展。同时APN也要与其他专业的工作者建立共同合作的伙伴关系,识别其独特性或相类同的各种角色。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与其他专业工作者沟通,建立伙伴关系,共同合作。

2.承担维护服务对象利益及促进健康体系改进的责任。

3.实践及履行APN的多种角色,如教育者、研究者、患者权益维护者、临 床工作者、临床顾问、健康服务合作伙伴及管理领导者。

4.商讨及确定个人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

5.不仅对他人提出的建议作出适当反应,而且能主动倡议以促进和监控健康体系的改革,改善所提供的服务和增进健康效益。

6.能向其他健康工作者、政策决策者及消费者清晰地解释和区别APN的角色分类。

7.维护和拥戴护理专业,积极鼓励有志者加入护理专业队伍。

(四)护理实践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为APN学生提供其实践工作的理论基础,包括护理自身的理论和综合采纳了其他相关科学的理论。护理理论的重点集中在理解和解释患者及服务对象的健康与疾病经验。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评论及评价护理及其相关的理论。

2.运用相关理论为服务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通过相关理论的应用,明确临床工作的健康体系。

(五)人类异同与社会争议

本课程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及欣赏人类文化的差异及健康和疾病的不同体验,以求达到合适个人特色的医疗健康服务。本课程还关注现今社会及个人的健康问题,如社会及家庭暴力、性暴力及滥用药物等。因为目前许多的健康问题,都因社会问题及生活方式而引发,对此APN应能有所认识,并能灵活地提出整体的健康计划。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执行社区健康评估,适当运用流行病学的原则。

2.清楚识别及比较不同种族及社区的文化与健康习性。

3.明确界定、计划及执行适宜文化的健康服务。

4.确保医疗健康体系能满足不同人种及文化的健康需求。

5.根据不同种族、文化、年龄及性别的健康状况及生理差异,进行适当健

康评估及护理服务。

6.与其他文化的专业人员共同工作,共同计划和执行健康服务。

(六)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

本课程的主要概念包括健康生活方式、自我照料、整体健康、疾病风险的减除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等。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运用流行病学、社会及环境所得到的资料确认和判断个人、家庭、社区及全民的健康状况。

2.发展及监督为社区及全民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而制定的广泛而全面的服务。

3.结合科研及理论而制定教育及辅导应用的策略,促进及维持全民的健康与健康生活方式。

4.建立和推行跨专业的途径,交流讨论及整合资源,教育和指导全民,使之达到及维持最高良好状态的身体机能。

5.运用专业的影响力,促进及维护全民健康,促使政府及私人机构制定有关条例、法律及公共政策。

(七)护理科研

科学研究课程旨在训练APN精通及善于研究,包括研究评价、制定临床实践的研究课题、发掘及认识临床研究结果及效益。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检索最新的及相关的文献资料,解答护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疑问。

2.采用最现代的知识去分析护理干预的成效,从而改进现行的护理实践工作。

3.使用计算机及适合的软件,进行研究资料的统计。

4.使用资料管理系统进行有关资料的处理、存放及翻查。

5.建立和探究系统的数据库,方便在护理临床实践中应用所得的研究结果。

6.能有效地发表及书写研究报告,清楚地提出临床疑问,用实例说明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对有关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用评判性思维去分析有关疑问及所得到的最新知识,制定和采取措施把科研结果纳入治疗方案。

二、APN核心知识课程

APN硕士研究生临床护理的核心课程,都是在本科护理课程的生理及病理学、药理学及健康评估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详尽的学习。课程目标及成果是为了更好地使APN毕业生承担社会责任及义务,在全民健康方面进行促进健康的活动,进行健康评估、诊断及对患者直接的护理,其中包括可以在其专科范围内开处方。在整个课程中,强调的是提高临床的正确决策能力,包括诊断和推理能力。

(一)高级健康及身体评估

高级健康评估及身体评估课程包括患者个人病史、身体及心理评估及体征、病理或心理改变。评估应包括患者在内的家庭及社区的环境情况、成长过程与文化差异、患者所表达的健康需求等。高级健康及身体评估的目的在于详细地了解患者情况,从而制定合适及有效的健康服务及促进健康的策略。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显示出正确且合乎逻辑的评判性思考及临床决策能力。

2.开发全面及综合的数据库,包括整体身体机能的评估、健康及身体检查、病历及恰当的诊断性测试的数据。

3.对患者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包括生活方式及其他疾病诱因。

4.辨别常见精神或心理疾病的症状及体征。

5.进行基本的化验检查,分析所得到辅助诊断的资料。

6.将评估结果与潜在的生理改变或病理变化联系起来。

7.基于评估所得到的数据,确立及鉴别诊断。

8.为患者制定合适有效的护理计划,该计划能考虑及关注到患者的环境情况、文化、种族及成长经历。

(二)高级生理学及病理学

APN应该掌握生理及病理机制,并以此作为临床评估、临床决策及个案管理的主要基础。APN毕业生能应用有关知识来理解由于疾病所导致的症状、所影响的正常身体机能的改变,同时能评价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比较生命过程中的生理改变。

2.分析比较由于年龄变化而引起的生理改变和病理改变两者间关系。

3.综合先进的有关疾病及病理转变的研究结果的知识。

4.概述生理发展、病原学、病理学及常见病患者的临床表现。

5.分析疾病的生理反应及治疗模式。

(三)高级药理学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含一般常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及治疗作用。APN学生应有相关知识及能力去评估、诊断和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及节约成本的药物处方。此课程学习应提供学生下列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常用药物的分类及治疗范畴。

2.分析辨别身体对药物的生理和病理反应。

3.明确常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原理及所产生的作用。

4.能辨别患者寻求处方的动机及是否愿意依从指示服用药物。

5.能按照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当、安全及合乎经济原则的药物治疗及处理方法。

6.提供全面及适当的有关所来处方药物使用的教育。

7.辨别单一药物及多种药物联合对患者健康及机能的影响。

8.阐述APN在当地的药物处方认可资格及职权。

9.遵守当地对APN处方的法律指引及要求。

三、APN专科课程

以NP为例,尽管有很多不同领域工作的NP,如成人护理、成人心理和精神卫生、全科护理、家庭护理、家庭心理和精神卫生护理、老年护理以及儿科护理等不同的NP培养课程要求,除了各个方面的重点要求知识有所不同以外,要求每个专科的NP都必须达到共同的培养目标,即全面综合地进行健康评估、发展和执行健康和卫生政策、参与和利用科学研究成果、领导和教育、进行个案管理和提供咨询等。家庭护理的NP和家庭心理和精神卫生NP,除了要学习包括所有儿科、青少年、成人、老年护理的课程外,还需要学习家庭运作机制、个人成长过程、行为问题和心理状况及健康的影响等课程。

CNS的专科类别一般以疾病为依据进行分类,常见的专科有糖尿病专科护士、造口专科护士、褥疮伤口专科护士、失禁专科护士等等。每个独特的专科课程,都包含该疾病的病理、因疾病而引起的身体结构或机能的改变、相应的治疗、护理及康复计划措施等。这些课程都是建立在大学的生理及病理学、药理学及健

康评估等护理课程的基础上。

10.亲子日记的教育内容反思:感动 篇十

今天,放了学,回到了家,女儿早早就把语文,数学,都做完了。她说“:英语老师让背单词”她背了一遍不对,接着又背了一遍,还是不对,爸爸在陪着她背,鼓励她说:不要着急慢慢来。一连背了几遍,终于背会了。我再让她写日记,她低着头说:妈妈,我累了明天吧!明天一定补上,接着,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我看了她一眼,也没有忍心去叫她,我想也不是急的事,慢慢的来吧!

教师点评:当孩子精疲力尽的时候,我们的关心比写作业更重要,因为这样他会被感动。习惯很重要加油!

11.数字教育出版的本质是内容服务 篇十一

[关键词]数字教育出版内容服务转型

如今,数字出版的发展势如破竹。数字教育出版作为其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随着人们对数字出版实践和认识的加深,不少有识之士指出,就教育出版的数字化而言,当下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变。

我们看到,很多国外教育出版商,如圣智学习出版集团、培生教育集团、励德·艾思唯尔集团等也都在进行这种定位的调整。比如培生,它所形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系统、教学数据管理、在线测评系统等,都不再是简单的内容移植和出版,而是突出内容优化与附加服务,强调以数字化的方式与手段去解决教育的全方位问题。

在国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代表的不少教育类出版社,一直在积极探索转型,都传递出要做“教育服务商”的转型构想。比如,高教社就明确提出自己“向数字化内容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构想,定位于“内容服务商”而非简单的“内容提供商”。

那么,数字教育出版企业为什么要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变,在此基础上,又该如何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内容服务提供商转变呢?

一、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的必要性

1.单纯的内容资源较难赢利

内容为王的呼声也已经响了很多年,起初,不少教育出版单位将自己的数字战略定位于教育内容资源提供商,认为只要面向市场提供用户需要的资源,并且保证资源质量就具备核心竞争力,就可以立足于不败之地。

海量的教育资源的确是数字教育出版的基础,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首先,网络、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从E-learning到数字教育出版,从教育部门(包括各级电教馆、教研室、信息中心及各级学校)、社会技术平台公司到各专业出版机构,关注、介入者甚多。各种各样的数字教育资源迅速膨胀,收费的或免费的,已经成了资源的海洋了,似乎没有多少稀缺性可言。其次,数字教育资源的可复制性和传播速度之快(这并非能靠完善法规和版权保护在短时间内解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内容提供商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行业当中资源不可或缺,但很难用资源赚到钱的原因所在。

2.数字教育出版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其实质就是服务

“服务”这个概念,按《辞海》的解释,一是指为集体或为别人工作;二是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从“服务”的定义来看,它的本质与核心,就是以服务对象作为中心与出发点,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

传统教育出版提供的是有形出版物,出版物销售出去意味着商业过程的基本结束,服务往往是附加于产品并且是有限的。而数字教育出版提供的多是无形的数字教育内容,这些内容是为学习者提升学习水平服务的,学习者开始使用或尝试使用就意味着服务的开始。以往,有人认为数字教育出版主要是出版平台的搭建,有人认为内容资源第一,也有人认为互动性是数字教育出版的关键等。这些观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数字教育出版的某些属性,但都没有反映其本质,冷落了所有这一切的服务对象——学习者,是“目中无人”的片面认识,没有把服务对象作为中心与出发点来思考。

数字教育出版体现的正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经营观念或“用户为中心”的市场理念,其实质就是服务。如果不是这样理解,则会模糊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忽视它的市场特性,把具体的服务形式、手段等与形而上的观念等同起来。这也正是当前数字教育出版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克服的认识上的障碍。

3.内容服务是教育技术与教育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

现代研究认为,数字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其把学习者作为认知发展的主体,提倡让学习者借助网络开展带研究性质的探究式学习,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鼓励学习者进行高效率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而学习者开展数字化探究式学习,前提与关键是利用网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这其中的内容包括网上的个人学习资源库、个人笔记本、习题集、个人成长曲线和有针对性的教师辅导等等。这些周到体贴的个性化学习服务,伴随着网络的产生而出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能力的迅速增长与个性化的健康发展,这也是数字教育出版者必须要认识到并做到的。因此,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是教育技术与教育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

4.内容服务是适应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来,从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到加快教育信息化,数字教育出版明显地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加剧的局面。在群雄逐鹿的市场上,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是能够有所突破的关键。在技术、内容、生产、营销、管理、创新、服务等众多因素之中,服务无疑是最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方面,甚至要把其上升到战略层面来考虑。

(1)服务战略的确立是一次战略转型,是适应激烈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从发展规律来看,市场经济必然经历三个阶段: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在商品经济时代,大家比的是商品质量和价格,物美价廉、高性价比是最大的优势;在产品经济时代,大家比的是完美产品的差异性,即产品的创新能力;在服务经济时代,注重的是对服务的体验,用户满意是最核心的价值衡量。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虽然市场化进程相对较晚,但其发展规律也大抵如此。

在服务经济的驱动下,数字教育出版企业从战略管理、商业模式等都要进行调整,要由过去的卖产品转变为卖服务,由仅仅提供售后服务转变为服务贯穿产品的始终。服务已不是某一部门的职责,而是数字出版企业整体关注的对象。从组织架构、平台搭建、资源建设、产品设计、营销推广都要贯穿服务思想。只有通过这种整体的变革和战略转型,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服务战略的导入是克服产品同质化,有效提升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需要

目前,多数数字教育出版企业尚停留在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时代,认为只要有海量的学习内容就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大家都在搭平台、建资源库,忙得不亦乐乎,结果造成数字教育资源和产品的同质化严重,可替代性很强。比如,同一教材同一单元的课件资源,你有,我也有;你是一线老师提供的,我也是一线老师提供的;你说你的是精品资源,我说我的是名师捉刀,这种情况下很难比出子丑寅卯。而服务战略的确立,把客户放在重心位置考虑,竞争和品牌影响将不再局限于某一产品,可以有效跳出同质化的泥潭,提升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二、如何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转变

1.服务观念升级

服务作为一种概念和理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大家并不陌生,且理解千差万别,而服务一旦作为战略确立,它就应被赋予新的意义:建立与服务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把服务思想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行强有力的执行力。比如,实行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推行企业服务文化等,应当保持对每一位员工持续灌输,直至服务理念深入每个人的内心和各项行为。这些是服务战略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

服务观念因战略而得以控制,因此,要求数字出版企业最终转型为服务型企业。一个服务型数字出版企业当然不能按传统部门和职责设置被动地等待客户要求,而应该主动根据客户需求,调整内部流程,让客户服务来导向生产、经营,并贯穿始终。

2.研究服务对象需求

网络学习者作为数字教育出版的主要服务对象,其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如果编辑们沿用单向的内容生产和供给过程,只是在现有资源里选择优质内容提供给读者,那么,则远远满足不了服务对象的需求。比如,两个同班同学,成绩为90分的同学与成绩为50分的同学,他希望得到的辅导资料肯定是不同的。

在当今数字教育产品泛滥的时代,读者正变得挑剔和懒惰,当然,也变得专业了。他们要求数字教育出版物的内容必须适用于自己,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精准性,还要求出版物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就搜索引擎而言,据说在前十条信息里,如果没有用户真正想要的内容,用户就会失去耐心。同样的,读者也不会在海量的资源中漫天去寻找自己想要的那点内容。

所以,研究清楚读者真正的需求成为提供内容服务的关键。作为数字教育出版服务者,需要研究因人而异的个性需求,研究因时而异的阶段需求(比如学习中与复习时),还需要研究因地而异的场景需求(比如家中与旅行中)。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针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等多方面的问题,调整数字出版流程,把定制出版模式、数字教育出版服务理念以及技术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构建起真正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数字教育出版新模式。

3.在内容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升级

做内容服务不能脱离内容,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服务本身也是容易被模仿的。服务应当以内容资源为基础,脱离内容的服务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作为教育服务提供商,首先要有一个开放性的具有“云”功能的出版平台,协调教育资源,建立起强大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库,这样才可以保证基础的资源供给。其次,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对现有的资源打包整合,作为资源的附加值,为用户提供进一步的资源服务。资源可以复制,而为某种特定用户定制的打包整合产品方案可复制程度就会降低,这样有利于占有特定的市场。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再为用户提供“学习策略+相应资源”的服务,并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那么对用户来讲,就会减少知识获得的时间,降低机会成本,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就增加了用户为服务买单的机会和理由。

4.打造智能服务平台

在数字时代,了解学习者需求,打造智能平台,在资源库中进行高效的数据挖掘和智能搜索,主动向读者传送不断推陈出新的内容,使学习者能够按需选取,是教育出版服务者的必然选择。在此,“内容”这一概念在数字化处理过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从纸介质到内容数据库,所要做的不仅是简单地实现数字化存储和呈现,更是要经历一次次创造性的“内容处理”。

比如,为了满足网络学习者千差万别的需求,我们可以构建一套智能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平台,以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种系统应是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以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而进行动态组织的智能系统,是针对个体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让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来适应每个人的不同特点,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个体特征的学习支持系统。

(1)营造适应性的学习环境

如今,数字教育出版面对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时代,技术的发展为人们使用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学习者要求随时、随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学习。这就要求出版活动必须将纸质媒体、互联网电脑、E-book、掌上电脑、移动电话等出版形式全部考虑进来,实现多媒体、多终端发布。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考虑数字出版的流程再造问题和内容与形式的标准化问题。在数字技术层面,要求考虑现今数字终端的特性(如E-book的不同格式问题、 iOS与Android系统的适用性问题等),尽量使教育出版物呈现形式更加简洁,对各类移动终端的适应性更强。

(2)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面对即将到来的移动学习时代,教育出版者的观念要从前端转向后端。我们应以后端,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按这些要求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建立起新式的数字定制出版模式。这就要求在庞大学习资源库的基础上,有一个智能化的定制出版系统进行响应服务才可以实现。这种智能化的定制出版系统至少要有三项功能:首先,它可以响应学习者需求;其次,它能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组织管理;最后,它可以自动生产出学习者需要的数字内容。

(3)做好学习跟踪评价

网络学习的自主性很强,不像传统课堂有老师时时引领、检测、督促,所以,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期间的行为活动迫切需要被跟踪、记录、分析,并最终在反馈策略的指导下根据分析结果来改变学习流程和学习方式。曾有专家指出:评价问题是网络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支持系统。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学习智能评价系统实现对学习过程的评价。首先,要设计一个电子学档系统。电子学档中的信息,一方面包括像测试结果库、答疑库中所记录的相对静态的信息;另一方面,记录用户在网上进行学习时的行为信息,其隐含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特征及整个学习系统是否有效运行的信息。其次,应定制一个信息收集器,以收集学习者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交到相应的数据库中。然后,根据制定的指标体系,经过智能评价的数据分析,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结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综合评价的结果信息反馈要分两方面:一是直接交给学习者,让其了解该阶段的学习状况;二是与课程表示的相关属性结合,利用评价反馈机制自动生成下一阶段学习的导航信息。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实现从教育内容提供商向教育内容服务商转变,对数字教育出版企业来说就是一次商业模式的重新审视和定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重新审视和定位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但无论怎样,立足于出版,立足于内容服务,在数字技术助力下,实现教育与数字出版的有机融合,是数字教育出版者必须要走的路。

(作者单位: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徐飞,黄丹. 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吴海宁,马丁. 服务转型问题管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梁威. 内容服务商成出版行业转型的希望之路[J]. 出版参考, 2011(13).

[4]王勇安,贺宝勋. 论移动定制教育出版模式的建构[J]. 出版发行研究,2011(5).

12.党性教育的内容 篇十二

(1) 现实的需要。生态环境教育在我国已经开展了许多年, 然而我国生态环境教育的效果不明显。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 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 要化解当前的生态危机就需要生态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培育出生态人、建设生态文明。因此, 在高校大力开展生态环境教育已成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求。 (2) 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是人口和自然资源大国, 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生态环境教育来提供支撑和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 (3) 教育本质的要求。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 即教育实现生命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高度转化, 社会人即适应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文明人。在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发展时期, 生态人正作为新型文明的主体承担者, 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推动着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革命性变革, 从而表征、创造和建设着生态文明。 (1) 生态人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体力量, 生态文明归根结底是人的文明。

2 生态环境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生态环境教育是教育的一种维度,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态环境教育, 有必要先明确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内涵以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理念。

(1) 生态环境教育的兴起。二十世纪人们在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教育是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必由之路。因为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治理, 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决定性因素是人类本身。 (2) 因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 必须借助生态环境教育的手段, 使人们认识环境问题,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生态环境教育由此产生。

(2) 生态环境教育的内涵。1970年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行动法案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教育过程;1970年在美国召开的题为“学校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的会议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个认识价值和澄清概念的过程, 这些价值和概念是为了发展和评价人及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所必需的技能与态度。环境教育促使人们对环境质量问题做出决定, 对本身的行为准则做出约束。 (3) 这时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拓展, 人们关注的焦点从自然界延伸到了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1977年10月,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环境教育定义为:环境教育是一门属于教育范畴的跨学科课程。 (4) 此时生态环境教育已经拓展到了人类的思想和精神领域, 强调了生态环境教育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赛萨络尼基召开会议发表《赛萨络尼基宣言》, 首次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入生态环境教育当中, 环境教育发展为可持续性的教育。 (5) 随着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展, 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将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新的生态环境教育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表1) 。

总之, 生态环境教育要求人类关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 通过生态环境教育使得人们对各个方面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唤起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生态人”, 最终实现生态文明。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含生态环境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统一。马克思早就指出“在实践上, 人的普遍性正必须为这样的普遍性, 它把整个自然界作为人的直接生活资料, 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 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6) 他们强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 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社会主义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4) 生态环境教育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扬。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 它意味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方式, 这种全新生产方式的建立必将开启有别于传统工业文明的新文明, 即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要求将贯彻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因此, 以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生态环境教育来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 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

3 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教育对象形成符合特定时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由于特殊的发展背景和现实要求,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生态环境教育, 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在生态环境教育方面的作用。因此,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需要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 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其生态价值本位。

3.1 提升教师生态素养, 增强生态文明教学质量

首先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生态素养。教师是生态环境教育的具体且重要的实施者, 其对生态文明知识理论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引导学生用生态文明的知识去分析不断变化的客观事物, 对新问题、新事物给与科学的说明, 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教育功能, 有效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建设

在新的时期, 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理论,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生态环境教育教学, 是推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本身的要求。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环境教育, 首先要加大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力度。其次, 鼓励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推进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

总之,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生态环境教育之维。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观,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这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主题。

摘要:我国是自然资源和人口大国, 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需要生态环境教育来提供支撑和保障。面对高校生态环境教育观念相对不足的现实境况, 我们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生态环境教育力度,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环境观, 这是生态环境教育的核心, 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的主题。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环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注释

1范斌.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8 (6) .

2印卫东、郑大俊.为了环境的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环境教育的情感化[J].前沿, 2010 (1) .

3王燕津.“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 2003 (1) .

4徐辉, 祝怀新.国际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5闫守轩.环境教育:涵义、源起与演进[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30 (2) :16-20.

13.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 篇十三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他生产经营单位的厂长、经理、(矿务局)局长、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等。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分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及其管理人员,以及未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生产经营单位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基本知识、安全生产技术、安全生产专业知识;

(3)重大危险源管理、重大事故防范、应急管理和救援组织以及事故调查处理的有关规定;

(4)职业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内容

(1)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

(2)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

(3)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及职业危害的调查处理方法;

(4)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以及应急处置的内容和要求;

(5)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6)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

(7)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3.厂(矿)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

(1)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2)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3)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

(4)有关事故案例等。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生产经营单位厂(矿)级安全培训除包括上述内容外,应当增加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内容。

4.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

(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

(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

(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

(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8)有关事故案例;(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5.班组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1)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2)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

(3)有关事故案例;

(4)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6.特种作业安全培训内容

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从事对操作者本人或他人及其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人员。按照国家经贸委第13号令《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包括: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含电梯)作业;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登高架设作业;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压力容器操作;制冷作业;爆破作业;矿山通风作业(含瓦斯检验);矿山排水作业(含尾矿坝作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并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作业。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在劳动过程中担负着特殊任务,所承担的风险较大。一旦发生事故,便会给企业生产、职工生命安全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对特种作业人员在独立上岗作业前,必须进行与本工种相适应的、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训练,并经严格的考试。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工作。

上一篇:商场消防演练方案(通用1)下一篇:高一下英语备课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