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共11篇)
1.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一
近年来,xx联社聚焦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采取扩大信贷投放、创新模式产品、建立长效机制、完善配套服务、强化风险防控等措施,着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总体情况
截止12月末,支持小微企业户数达到xxx户,发放贷款金额xxx万元,其中:企业xx户,金额xxx万元;小微企业主贷款xx户,金额xxx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xx户,金额xxx万元。投向农村合作社成员用于安格斯牛养殖类贷款xx户,金额xx万元;向符合贷款条件的xxx家小微企业授信xxx万元。
二、采取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一)创新模式产品,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1、创新信贷产品。
根据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需求特点,推出富商贷、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循保商户贷、携手商户贷、小企业循环贷、小企业联盟贷等信贷产品。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额度控制、循环使用”的产品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存款、支付、结算、代理等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
2、扩大抵质押物范围。
积极采用“不动产抵押+其他补充担保措施”的组合担保方式,扩大抵押率,解决企业足额贷款问题。注重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判断,在第一还款来源覆盖充分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适当提高贷款比例。
3、创新还款方式。
积极拓宽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融资渠道,通过展期、期限重约、贷款重组、无还本续贷等方式,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区分外部原因导致的暂时困难与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缺陷导致的困难,实行“一企一策”的风险化解策略,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采取分期偿还本金等方式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二)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
1、加强融资成本管理。
结合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周期和风险状况等因素,实行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合理确定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充分压降内部管理成本,运用科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2、严格收费管理。
严格落实“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要求,进一步落实好服务价格相关政策规定,及时整改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酌情减免合法收费,不将尽职调查、押品评估等相关成本转嫁给客户,不对民营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等任何费用。
(三)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民营企业能力
1、优化信贷流程。
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履约记录良好的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优化审批流程,调整对风险控制无实质影响的审批条件,减少不必要审核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限要求,确保信贷审批效率不低于平均水平。
2、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
加强支付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提高民营经济资金周转速度。不断丰富手机银行、企业网银、微信银行等电子渠道服务功能。加快助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扩大POS机具布放范围,对乡镇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达100%。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小微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无法达到贷款要求
1、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具有资产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产业层次低等特点,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初创期的小微企业,底子薄、自有资本少、产品技术含量低、现金流不足,达不到金融机构授信标准。
2、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状况较差。小微企业大多由个人或家族创建,未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3、抵押物不足,缺乏有效抵押品。抵押担保是小微企业取得贷款的最主要形式。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产变化快、无形资产难以量化、厂房设备不足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等问题。部分小微企业甚至没有取得土地使用权证或者厂房都是租用的,根本无抵押物可言。
4、扎旗地区有部分开发商当时开发楼盘时办理“自建”手续,土地性质为“集体”或“划拨”,未缴纳土地出纳金,而现如今土地性质为“集体”或“划拨”根本无法补缴土地出让金,导致房屋业主无法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
(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1、担保机构作用有限。担保机构普遍存在注册资本低、运转不规范、担保基金量小、协作银行选择困难等问题。尤其是扎旗地区担保机构少且担保能力较弱,根本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有效保证。
2、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信用信息采集难度大,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安排和有关建议
一是创新产品模式,推广无还本续贷模式,持续提高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无还本续贷笔数、金额占比,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过桥”环节,缓解企业到期还款压力。扩大担保品范围,增加专利权、商标权、股权、承包经营权等质押品的担保运用,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
二是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围绕核心企业增信,开展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金融服务,形成“农村信用社+核心企业+经销商”“农村信用社+合作社+农牧户”等服务模式,盘活民营企业动产资源。
三是对能够带动和吸纳贫困户发展生产、就业增收等农牧业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在信贷资金、利率定价上积极给予支持。
四是提供工商注册代办服务。主动对接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其签订具体业务合作协议,指定线下代办窗口,免费提供代办注册、变更、注销登记及后续融资、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五是建议政府成立相应的技术、业务指导机构,帮助小微企业解决产品生产、销售等配套产业链条,缓解小微企业产品积压技术含量低问题,提升小微企业竞争力。
六是建议政府设立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保证金账户,为小微企业无抵押担保品提供风险保障,设立小微企业风险补助金账户,对有一定困难的小微企业给予补助,对发展好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贷款贴息。
七是针对金融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信贷资金形成不良的贷款,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兜底支持。
2.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二
1 顺应趋势,合理调整
1.1 以国家经济方向为基准,进行核心业务调整
保险公司在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改变时,首先需要对国家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结合自身实际,以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方向作为自身发展的基准,从而确定公司的核心发展业务。对于某些高新技术而言,尤其是与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的行业都应该充分认知国家的发展大方向,紧跟国家的产业结构政策性方向,时刻掌握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任何企业生存的基本要素,作为保险公司而言也是同样,需要依据国家的大经济方向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核心业务。在确定核心业务之后,需要对公司的非产险市场发展情况实现相应的稳定,再者需要对公司内部的业务进行合理的整合、改善,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1.2 以区域发展目标,进行城乡市场规划
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保险公司也要对于国家整体经济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区域性的经济发展作为自身的业务扩展方向,同时也要规划城乡发展的总方向,实现全方位的发展。纵观目前我国的经济格局,除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珠三角、换渤海湾、成渝城市群等功能性的区域经济体外全国任然呈现出区域划分式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以省会城市为发展重点。因此保险公司在定位自身的发展重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这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同时对于国家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也要给以充分的认识,适当的进行农村业务的扩张,确保保险公司业务在城乡之间平衡发展,保障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1.3 合理改善内部业务结构,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公司的运作发展中如果自身的业务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公司整体发展将难以实现,面对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改变,保险公司需要对新经济趋势给力充分的剖析、认知,了解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进而对于自身的业务结构加以调整,契合总体的发展趋势。在业务结构的调整中,要注重重点业务的市场化、精品化,建立起一条龙的业务服务方式,并在每个业务环节都做到精益求精,保障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保险公司在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发生改变的情势下,只有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进行部门之间的整合,实现真正的结构改革才能保障保险公司的生存、发展。
1.4 增加市场关注度,强化抗风险能力
国家的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发生改变,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个时候需要保险公司能够拥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尤其是对其通货膨胀的抵抗能力。拥有雄厚的资本做支撑是保障保险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基础,然而除此以外公司的业务多样化和灵活多变,以及具备多个投资渠道也是有效的抗风险保障。而要拥有以上的能力,需要保险公司能故切实的结合自身情况,分析保险和资本市场的特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业务类型和发展方向,提升公司的隐藏价值,进而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 实现公司内部调整,提升市场竞争力
2.1 提升自身应对能力
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保险公司需要从自身出发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对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着较强的应对能力。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的运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业务的结构,如果是较大型的全国性的保险公司,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趋势改变,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以及以往发展经验,有效的应对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优化自身的业务结构,扩大业务涉行业,保障无论国家经济发展方向往哪个方面倾斜都能保障自身的利益平衡。保险公司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要具备前瞻性的管理方式,优化自身的结构,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应对能力。
2.2 加快结构转型,提高收益
企业公司发展的根本就是去迎合市场的发展趋势,抓住市场的需求,作为保险公司,面对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的现状,保持公司的规模、业务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处于较好的态势,就需要加快自身的结构转型,降低核心业务的成本,提升整体的业务收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保险公司,仍然处于用经费去拉动业务发展的模式,严重的阻碍的公司的发展,需要积极的提高自身的转型能力,发展多元化的盈利业务,提高公司整体收益。
2.3 发展公司自身特色
面对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新的市场格局形成,以及市场上保险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同质化产品数量越来越多,保险公司要保障自身的持续发展,需要在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改变的情况下,研发出自身的个性化产品,保障自身的特色发展能力,在市场的价格、定位以及服务方面,都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占有率。
2.4 增加防风险能力
在公司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中,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于自身的业务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保险公司要在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背景下保障自身受到的影响较少,实现自身的发展,除了要全面性的提升自身市场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之外,还需要提升自身的防风险能力。然而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保险公司在防经济风险方面并没有自身实现独自控制和对抗的能力,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相关的投入建设。
2.5 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品牌效应
一个公司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一个公司在市场上能够存活的基本条件,无论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如何改变,只要能够把自身的基本产品质量给以充分的保障,就能够在市场上保证自身的不败。因此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保险公司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最有力的保障。同时也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出来,加快自身产品的更新和改革,不断的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保险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保障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3 稳扎稳打,实现公司转型
3.1 与国际接轨,提高公司自身标准
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保险公司要稳扎稳打,实现保险公司的转型。首先需要保障保险公司与国际接轨,提高自身的标准。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15年,经济发展已经完全和世界相连,很多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借壳上市等方式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实现的自身运作标准与国际标准并轨,提高国际经济风险的避险能力,进而实现在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改变的情势下,也能够保障足够的风险防范能力,同时也能够打造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
3.2 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力
强化公司内部管理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力,整体提升保险公司的竞争力也是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改变,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保险公司与大多的企业相似,企业自身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的隐藏资产,对于现阶段的市场模式而言,企业的内部管理理念和员工的执行力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衡量标准,其主要体现在公司对于员工、客户、股东等的关系处理上。采用经济增值的方式,从组织的架构、资源分配、战略规划以及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合理、有序、人文、科学的管理,是实现保险公司强化自身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面对国家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的改变,外部压力的增加,只有公司内部自身拧成一股绳,具备强大的向心力,管理水平很高,员工执行力很高,才能有效的应对外部的冲击影响,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3.3 创建综合式的经营模式,增加业务内容
创建综合式的经营模式,增加业务内容,进行跨区域的金融服务,也是有效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途径之一。在于业务的类型和标准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符合于目前多元化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情势,同时也要充分的考虑当地的业务具体情况,创造出合理的业务流程。在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要实现对综合知识、业务能力以及企业管理模式的综合应用。大力发展保险、金融等交叉类的产品,增加业务的内容。另外也要对于目前的新媒体、新兴的商务平台以及手机的客户端加以重视,给以充分的利用,进行公司业务的跨时间、跨地区的综合管理,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也提升公司的服务质量,保障公司面对外部环境冲击能够有效的应对处理。
参考文献
[1]唐文佳.宏观经济金融发展趋势及保险公司应对策略[J].企业导报,2015,8(2):60-61.
[2]陈之衡.我国银行保险新动向与发展趋势探究[J].新金融,2013,11(4):40-43.
[3]段晓华.我国保险公司金融集团化经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4(14):78.
[4]章伟程.我国保险公司金融集团化经营模式研究[D].中山大学,2011,4(3):7.
[5]庞楷.论保险公司运营风险管理[J].社科纵横,2013,14(7):52-54.
[6]杨辉.浅谈车险市场化改革对直复营销发展的影响及保险公司应对策略[J].科技经济市场,2011,14(10):79-81.
3.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三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地全球的影响
(一)政府长期松动的货币政策刺激消费者的过度透支。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松动状态,低利率既刺激了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的财富效应反过来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的上涨。而持续走高的房价刺激了贷款公司放货的欲望和各类投资者欲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冲动。于是,一个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蔓延和扩大,并形成了一大批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这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又直接导致了更多美国民众以透支的方式消费。于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美国逐渐进入一个债务的泡沫之中,主要的责任还在于那些被世界“过剩的流动性”养坏了的华尔街精英们,因为他们掩盖了风险的事实真相,贪婪地运用金融创新的能力,吸纳任何来自世界各地的流动性,来完成他们高收入的目标,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及目前的大灾难。
(二)过度的金融创新和监管失控使风险集聚。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金融市场大量的流动性需要寻找投资回报,美国的金融机构因而设计出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但推出速度太快,超过了政府监管的能力和范围。有的甚至是在衍生产品基础上再衍生出来的,呈现无序和越发复杂化的状态,以致有些衍生工具甚至连金融机构高管都未必理解,进行风险控制就相当困难了。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态度又一向是认为市场有其纠错机制。尤其是在市场处于“上升”时期,更是本着顺其自然的放纵态度,对股市泡沫不管:对楼市泡沫不管;金融衍生品推波助澜,为资产泡沫提供源源不绝的金融杠杆。直至泡沫大到无法再吹时,政府才出面。实际上许多金融机构的“创新产品”都超出了他们的核心业务。在没有经验和风险失控的情况下,极易酿成风险。
(三)经济过度虚拟使泡沫破裂时风险放大。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后续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1999年,美国政府正式废除执行了半个多世纪的金融管制法“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取而代之的是“Gratom-Leach-Bliley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从而彻底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开辟了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信息高速公路概念一度迅速转化为Nasdaq网络泡沫的推动力量,网络概念股均被爆炒至上百甚至数百美元的离奇价格。2002年Nasdaq网络泡沫破灭,正式宣告美国虚拟经济进入了危机动荡期。美国原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生产力的飞跃,但由于美国本土缺少实体制造经济,所以信息科学技术并没有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而成了虚拟资本投机的工具。
(四)信用评级失职导致信息失准和投资者逆向选择。金融创新使金融交易的链条越来越长,金融交易信息扭曲的程度也越来越大。信息的不对称使投资者或债权人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此时唯有依靠权威的评级公司提供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履行了公正的评级职责,直接影响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乃至整个信用体系的安全。美国安然、世通公司的丑闻恰恰暴露了包括标准普尔及穆迪公司在内的权威评级公司的漏洞,造成金融风险大大增加。必须指出,美国监管部门和美国决策部门为了追求经济向上的政绩,或满足于标准化的监管模式(比如,资本监管和风险监管),默认或忽视华尔街不惜代价地透支美国经济基本面所能支撑的市场规模这一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了华尔街的创新业务越来越在滋长“道德风险”的毒瘤。
(五)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机构向全球扩散。美国金融危机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国内投行的证券业务、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和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相互交织、风险交叉传递,一旦第一块骨牌倒下,就会不断出现逐级放大的连锁危机;二是由于各国金融的不断开放,美国把大量的房地产抵押债券出售给了其他国家,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在世界各国均有其相关业务网络,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致使这些投行的不良资产通过各种方式早已变成了其他国家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凡是购买美国各类金融资产的个人或机构投资者,都会因购入资产的价值缩水甚至归零而损失惨重。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的资本市场造成了强烈冲击。这些事实再次证明了放任市场自由发展最终将导致市场危机,金融自由化必须慎之又慎。因此对内我们要严格控制金融混业经营带来的连锁风险,对外更要控制金融开放的业务范围和节奏,设置适当的“防火墙”,防止国外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传染。
(六)金融危机通过现行货币体系向全球渗透。美国政府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就以降息、注资、收购和退税等方式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资金。这次为了拯救金融体系,又先后向金融机构注入了近万亿美元的流动资金。这其中既有为使AlG国有化而注资的850亿美元,也有为接管“二房”而投入的2000亿美元,200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又宣布计划用7000亿美元购买坏账,并将其国债上限从目前的10.6万亿美元上升到11.3万亿美元。这些由美国政府投入的资金表面上看来自于美国纳税人的口袋,但由于大量美元进入流通领域造成的美元贬值,不仅降低了美国人手中美元的购买力,也同时使躺在各国央行中的巨量美元缩水严重。据统计,美元自2000年以来已贬值40%。而截止2008年末,全球各央行的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仍高达约60%。美国用纸币向全世界购买大量的真实资产和投资后,又用滥发美元并稀释其币值的方式转嫁了极度消费形成的债务负担,主要是依仗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集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干预货币三个功能于一身的霸权,这也是美国转嫁其损失的最重要的渠道。
(七)金融危机的产生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产生。为什么一场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会有这样猛烈的效果,让全球金融体系乃至经济增长摇摇欲坠7对此,一种观点是,过度依赖美国金融市场的海外资金,一旦出现恐慌性的大逃亡,那么,美国负债的经济结构就一定会解体,会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加沉重的打击。另一种观点是,外国资金的撤离一定会促发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建进程,这有利于约束美国透支消费文化的恶性发展,有利于其他地区扩大内需政策的强化,有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从而从根本上防范今后全球性“金融大海啸”悲剧的重演。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它合理的根据,这就是目前各国迷茫无措、陷入两难选择的根本原因1应该看到:在华尔街的“安排”下,大众的资金参与规模和
群体范围变得越来越大,直接威胁到整个社会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事实上,华尔街绑架了监管部门,尤其是金融全球化的环境下,华尔街也绑架了各国央行!全球救市就是这一“道德风险”行为的最好佐证。
二、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战略
(一)适度调整我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为了应对当前严峻、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对外经济政策应根据需要作适度调整。中国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已有美元资产的损失。为避免持有美国国债贬值的可能,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国债的主要投资者和债权国需要采取联合行动,在确保投资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分享被救援企业的成长性。这并不是倡导所谓反向操作,通过主权基金入主华尔街的机会主义行为,主权基金的投资效率是很令人担忧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结果可能是同时拥有“两个世界中最坏的东西”,一方面是华尔街没有储蓄支持的信用衍生工具,一方面是没有制约和监督的中国国民储蓄,结果只能是更加深陷次贷危机。中国应当利用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债权人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地位,积极督促美国采取更负责和面向更长期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新的稳定的国际金融格局。中国能否成为全球经济的希望,不在于其能否舍身解救疲弱的美国金融体系,根本原因是中国不应也没有能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而在于其国内政策能否平衡国际收支,缓冲外需下降,稳定货币政策和提高国内经济增长效率和内需。
(二)努力保持我国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应当先短期内解决进口限制问题,加速放开商品进口管制,以恢复进出口贸易的平衡。相对出口,中国进口一直增长缓慢(2008年有所加快)。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国内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为保护国内某些行业的政府进口设限。在限制进口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即商品和劳务的净输出,将停留在中央银行的国外美元资产账户上而并未真正流入国内,只是增加了国内的货币供给量而已,最终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这些政策不改变,中国将永远不能容纳真实资本的输入。目前中国的人均资本很低,应当利用外汇盈余去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技术和产品。为此,应当尽快实行商品自由进口,这样外汇资金的流入才能即刻化为真实商品的输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也加速有效的资本形成。如果中国下一步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向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如果开放进口之后,顺差仍然太大,那么再考虑升值,进一步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解决进口限制问题之前。应放缓人民币升值。
(三)实现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和弹性的汇率政策。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和经济危机的显现,我国的货币政策已开始从宏观调控下的“从紧”步入全方位的“宽松”时代,具体的政策举措包括降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全面解除我国原有的信贷规模管制等。众所周知,货币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全社会经营成本,对冲因行业利润下滑带来的企业再投资持续低水平风险。其中,不对称利率调整仍是主要调节方向,贷款利率将步入下行通过,而存款准备金率继续下调或是结构调整的可能性均不大;最近一段时间,监管部门高频率召集银行相关管理人召开会议,继续从行政层面推动银行扩大对企业贷款力度,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放松信贷几乎成为政治政务,汇率方面,考虑到外部金融环境动荡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未来仍以稳定为主,没有必要继续通过快速升值换取进口方面的好处,而汇率稳定也有利于对冲客观环境恶化带来的出口增长被动大幅回落的风险。因此,认清我国的货币政策形势和如何抉择成为当前的紧迫问题。货币理论和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稳定目标或“名义锚”有如下几种可能选择:价格水平、货币供应量、汇率、黄金价格或工资率。换一种说法,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商品本位制、货币本位制、外汇本位制、金本位制或工资本位制。我国经济的“名义锚”实际上是汇率。关于汇率制度问题曾经有过很多的讨论,这些争论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表明:坚持汇率不动,以工资调整的办法达到升值的效果。但是从我国实践来看,坚持汇率不动的效果并不好。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所指工资水平上升应当是相对于贸易对手上升,即对进口商品有较强的购买力,是物价调整并非通货膨胀。但如前面所说,我国进口增长一直受阻。进口不增长,以我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即商品输往国外,最后国内可购商品反倒越来越少,工资水平上升并不明显。结果只能以通货膨胀消除其购买力,同时也消除贸易顺差使之下降或转变为逆差为止。而通货膨胀的压力即来自没有转化成对外购买力的外汇占款。所以,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会存在,但很可能被抵消了。
(四)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次扮演需求管理的主角。相比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有效,反周期的效应更大。从可能性来看,我国近年来良好的财政收支状况和政府较轻的债务负担,都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和物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的财政政策结构性扩张空间仍很大,但需要小步前行。扩张深度、结构调整需与节能减排、区域投资调整相联系。为了缓解投资增速下滑局势,财政支出已在结构方面做出较大努力,如在中小企业集中的江浙地区、灾区重建等地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另外,国务院提出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后,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中央项目投资增速明显扩大。中央项目一般都是较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项目需要财政资金的地方比较多。可以看出,中央已在投资资金方面开始有所作为,预计这样的动作仍会继续下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拉动内需和保持经济发展的4万亿投资和中央政府目前公布的我国基础设施投资方案看,我国新一轮财政投资的重点领域将是,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设施和输变电设备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地震灾区灾后重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并且通过对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帮困优扶改善民生。
4.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组 篇四
2011年8月19日
【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组一行到高新区调研考察】 2011年8月17日-18日,益阳市银监分局局长李孝辉率市中国银行、市工商银行、市农业银行、市建设银行、市农业发展银行和市银监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组到高新区进行为期2天的调研考察。工委、管委会领导胡康平、盛建农、付振南、周爱益、卜永强,区属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考察。
调研组一行认真听取了高新区和高新区东部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介绍,重点调研考察了益华水产、汇盛科技、惠同新材料、艾迪奥、益晟、云马华盛、道和汽配等企业,并与益华水产、国晶硅业、宏达研磨、金能新材等企业代表就企业融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各银行负责人分别就各银行的政策和业务特色对高新区及入区企业的筹融资工作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并纷纷表示以后将想方设法支持高新区及高新区东部新区发展。
市经济发展与金融服务情况调研组组长、市银监分局局长李孝辉表示,通过这次调研考察,大家对高新区及高新区东部新区的发展有了更加明确和直观的认识,增强了各大银行对高新区发展的信心。各大银行益阳分行今后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对接,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机制,努力实现政府、企业与银行的三赢局面。
管委会主任胡康平在座谈会上指出,此次调研活动搭建起了银行、政府和企业之间对接的良好平台。下阶段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及资产经营总公司董事会将专门组织研究市银监局和各银行所提出的建议,建立健全与银行的信息沟通长效机制,完善高 新区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以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新的起点,全面推进高新区及高新区东部新区的快速健康发展。
报: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市人民政府正副秘书长,市直相关单位,工委、管委会领导 发:区属各部门、单位,驻区各单位,区内相关企业
5.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 篇五
2018-2024年农业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2018-2024年农业经济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
第1章
世界农业经济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世界农业经济行业分析
一、世界农业经济行业特点
二、世界农业经济行业动态
三、世界农业经济行业动态 第二节 世界农业经济市场分析
一、世界农业经济消费情况
二、世界农业经济消费结构
三、世界农业经济价格分析
第三节 2017年中外农业经济市场对比
第2章
中国农业经济行业供给情况分析及趋势 第一节 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市场供给分析
一、农业经济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二、农业经济重点区域供给分析 第二节 农业经济行业供给关系因素分析
一、需求变化因素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二、原料供给状况
三、技术水平提高
四、政策变动因素
第三节 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市场供给趋势
一、农业经济整体供给情况趋势分析
二、农业经济重点区域供给趋势分析
三、影响未来农业经济供给的因素分析
第3章
金融危机下农业经济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2013-2017年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一、2017年全球经济运行概况
二、2018-2024年全球经济形势预测 第二节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
二、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行业
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变动及趋势
一、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概况
二、2018-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4章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四节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价格分析
第5章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整体运行状况 第一节 2017年农业经济行业产销分析 第二节 2017年农业经济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三节 2017年农业经济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节 2017年农业经济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第6章 2018-2024年农业经济行业投资价值及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18-2024年农业经济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二节 2018-2024年农业经济行业经营能力分析 第三节 2018-2024年农业经济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四节 2018-2024年农业经济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节 2018-2024年我国农业经济行业产值预测 第六节 2018-2024年我国农业经济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第七节 2018-2024年我国农业经济行业总资产预测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7章 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产业行业重点区域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4-2017年华东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二节 2014-2017年华南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三节 2014-2017年华中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4-2017年华北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4-2017年西北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4-2017年西南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4-2017年东北地区农业经济产业行业运行情况 第八节 主要省市集中度及竞争力分析
第8章 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A.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二节 B.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三节 C.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四节 D.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五节 E.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六节 F公司
一、公司基本情况
二、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三、公司投资情况
四、公司未来战略分析
第9章 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消费者偏好调查 第一节 农业经济的品牌市场调查
一、消费者对农业经济品牌认知度宏观调查
二、消费者对农业经济的品牌偏好调查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三、消费者对农业经济品牌的首要认知渠道
四、消费者经常购买的品牌调查
五、农业经济品牌忠诚度调查
六、农业经济品牌市场占有率调查
七、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调研
第10章
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投资收益分析 第三节 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产品投资方向 第四节 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投资收益预测
一、预测理论依据
二、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工业总产值预测
三、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四、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五、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11章
中国农业经济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内部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二、技术水平风险分析
三、企业竞争风险分析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二节 中国农业经济行业外部风险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风险分析
二、行业政策环境风险分析
三、关联行业风险分析
第12章
农业经济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农业经济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农业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消费趋势分析
第三节 农业经济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区域战略规划
四、产业战略规划
五、营销品牌战略
六、竞争战略规划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第13章
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中国营销企业投资运作模式分析 第二节 外销与内销优势分析
第三节 2018-2024年全国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第四节 2018-2024年全国投资规模预测 第五节 2018-2024年市场盈利预测 第六节 项目投资建议
一、术应用注意事项
二、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三、销售注意事项 图表目录(部分)图表:农业经济产业链分析 图表:国际农业经济市场规模 图表:国际农业经济生命周期 图表:中国GDP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CPI增长情况 图表:中国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中国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图表:2014-2017年中国农业经济市场规模 图表:2014-2017年我国农业经济需求情况 图表:2018-2024年中国农业经济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2018-2024年我国农业经济供应情况预测 图表:2018-2024年我国农业经济需求情况预测
访问网址: /
北京博研智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6.金融支持县域经济调研报告 篇六
一、存在的问题
1、资金需求的矛盾突出。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量和增速。XXXX年央行先后X次提高存款准备金;X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重启X年央行票据发行;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贷款增加受到影响,资金需求矛盾突出。一是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增长受限。辖内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合意贷款增量监控,无法填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留下的空白,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速放缓。XXXX年我县国有银行信贷增速为XX.XX%,同比下降X.X个百分点。
2、银行贷款难与企业难贷款矛盾依然存在。一方面,县大项目、产业项目不多,金融与产业的融合度低,对信贷增长支撑不足,银行难以找到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银行贷款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相对较低、盈利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较差,且管理不够规范、财务信息不够透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难以达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企业难贷款。
3、存贷比过低,县域资金流出。受该县存款增长两增两降(月末、年终高增长;月中、季中就下降)态势的制约,新增存款运用率低。XXXX年我县存量存贷比XX.X%;增量存贷比XX.XX%。累计流出资金XXXXXX万元,仅XXXX年就流出XXXXX万元。促进县域资金回流与经济发展亟需资金支持矛盾突出。
二、对策与建议
(一)贯彻好稳健货币政策,服务经济发展
金融业充分抓住抓住货币政策定向支持在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三农、中小微企业发展;县列入省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级行推介贷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行政策倾斜,增加对县的信贷额度和投放比例。
1、积极开展信贷营销,确保各项贷款的平稳增长。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营销的激励和约束办法,在强化贷款责任追究的同时,完善对基层信贷人员和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营销的激励机制,合理划分贷款责任,科学进行绩效考核,不把贷款业务零风险作为考核目标,既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也要用活、用足本级机构的信贷资金和信贷审批权限。继续推行综合授信制度,全面推行对大型企业的综合授信,积极开展对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授信,进一步扩大授信面。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深入了解中小微企业和县域经济的融资需求,积极参与地方招商引资项目,大力挖掘和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积极做好优质项目储备工作,确保贷款投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增长。
2、大力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金融机构要大力调整信贷存量,优化信贷增量,紧密结合列入省委政府《关于促进中央苏区重点帮扶县发展振兴的若干意见》扶持范围和赣粤门户的区域优势,积极介入全县招商引资活动和项目,通过提供优质的结算服务和积极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的金融环境。新增贷款和退出的存量贷款要集中投向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增税的重点项目,投向发展潜力大、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投向招商引资中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的优质项目。要努力以银行信贷资金流动来引导社会投资资金的流动,以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来推动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实现政、银、企共赢的局面
3、全面落实信贷定向支持的要求。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以信贷资质培育为手段,以完善创新担保方式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发展服务经济。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照明、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全面落实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旅游业、家庭服务业等行业发展的支持要求;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新增存款的XX%要用于当地,确保三农贷款的稳定增加,进一步巩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础。要确保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总额不低于全部贷款新增总额的X/X;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4、不断简化信贷审批程序。金融机构在确保贷款安全的情况下,要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加快贷款审批速度。流动资金贷款要在企业申请XX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技改贷款要在XX天内完成审批,新上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要在XX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暂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县域中小企业,可试行预授信制度,即银行先行介入,跟踪提供有关服务,待企业相关指标达到银行授信条件时,银行贷款及时跟进支持。
5、深化信贷资质培育。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成长型企业进行实地辅导,帮助企业整章建制,指导企业按财务制度全面真实反映经营年度资产负债及经营成果,全面提升企业信用等级。通过对企业逐户辅导,银行锁定客户、优化信贷品种、启动绿色通道、调整审批授信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信贷合作意向和意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支行为单位,每年至少培育X家以上原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信贷合作企业。
(二)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支持企业上市。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自主、政府推动的原则,建立上市后备企业储备库,实行分类指导,动态管理,形成培育一批、上市一批、改制一批的上市梯次推进格局,进一步优化我县投融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发展相融合。对已列入上市后备和培育名单的重点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并从资金、利率、服务等方面实施重点倾斜;鼓励有条件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直接融资;鼓励各类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投资上市后备企业;鼓励境内外投资机构和个人来崇义设立创业投资公司,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积极探索保险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业务。一方面,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特点的保险产品。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风险保障。积极发展信用保险和短期抵押贷款保证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鼓励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保险产品。科学合理地厘定针对中小企业的保险费率,提高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保险服务的积极性。制定对中小商贸企业投保国内贸易信用险给予保费补助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宣传,鼓励中小企业集约投保。保险公司要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合作,为中小企业搭建保单融资平台,进一步降低融资门槛,推动融资便利化。
(四)力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创造条件。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正向激励机制。一是建立、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人行组织协调、行社主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五位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二是研究制定促进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全面清收公务员到逾期贷款,加大金融债权保护力度,切实为金融机构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积极营造守信光荣、违约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诚信。
2、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政银企信息沟通机制,通过机制建设宣传国家金融政策、银行信贷产品,掌握企业资金需求情况。建立定期企业融资信息发布制度或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专题会,促成银企沟通协作。二是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相关职能部门的办证问题及中介机构的收费项目及标准问题,对能够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林权证》的企业及时办理合法有效手续,对职能部门主管的中介机构,企业在办理抵押贷款时简化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行为。
3、加强征信体系建设。一方面组织各金融机构及时将信贷信息接入征信系统,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拓展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加大非银行信息采集力度,丰富企业、个人信用记录,约束和激励社会公众诚信守信;加大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为全县所有开户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帮助没有贷款关系的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增强融资能力。积极探索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级发放信用贷款的办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财政扶持、风险自担的原则,推进信用评级工作,力争使规模以上信用企业实现全评级,为金融机构甄别信用企业、扩大信贷投入创造条件。
(五)努力提升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金融统计和调查研究分析,密切与政府的信息反馈和沟通,加强同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二是做好支付体系运转,大力推进公务卡、农民工银行卡和地方特色银行卡业务,扩大非现金支付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反假货币宣传,打击假币犯罪,继续做好辖内现金供应。四是加快国库信息化步伐,完善财税库银税收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工作,加强风险预测和评价,确保国库资金安全。进一步增强国库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直接办理相关业务范围,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7.中国能源金融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七
一、中国能源金融发展的现状
(一)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发展
我国在能源金融服务产品的发展中,创新力度不够。这种能源产业的一种融资方式的发展,往往需要结合间接融资的一种发展形式,仅仅借助于银行贷款的形式。虽然银行贷款更加注重能源的有效性开发,但是这种能源产业的一种模式发展,更是注重能源的积极开发和应用。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应用中,更加注重融资功能的充分发挥,融资渠道发展方式比较多样化,这种能源产业的结合下注重融资渠道发展正能源产业风险的根本降低,并对风险进行不断的释放。关于金融机构的相关能源产业而言,注重单一产品的提供,在能源产业的期货结合下,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用和融合,将能源领域的利润增长不断提升。
(二)可再生能源开发没有金融支持
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言,往往需要结合金融的发展力量,但是我国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缺乏一定的技术保障。在高度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开发和相关项目的建设缺乏大量资金的支持,并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技术支撑有限。可持续性的发展动力中,可再生能源难以提高重视度。对于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而言,耗能产业相对较低,这种节能技术和相关的研究中,缺乏有效性的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对于新疆能源效率的有效性结合下,注重生产总值的有效性应用和分析,但是缺乏有效性的金融支撑。
(三)能源产业对银行信贷依赖性较高
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往往结合银行信贷的形式获取资金。但是能源产业的一种资金投放中,这种能源产业难以将更加严格的审查条件提供。在信贷资金的能源产业型高度发展中,能源产业缺乏一定的相互依赖性,并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率。在能源产业的一种投资建设发展中,缺乏较长的生产周期,并在银行信贷管理中,同样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在能源信贷的资产质量难以保证中,对银行资产质量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一旦能源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能源产业的技术难以实现根本上的升级和保障。关于信贷资产风险的不断加剧中,企业资金的成本难以实现较低上的控制,自我约束机制也就难以从根本上形成,经营效率也就难以从根本上提高。
二、中国能源金融的发展趋势
(一)实现能源金融市场体系的健全
当前能源金融的发展中,往往有着较长的投资周期,同时也有着相对较大的资金投入量,在能源国家战略性的属性发展中,就要注重能源金融的一种大规模化发展,注重长期的投资经济和发展,这种商业性的政策发展中,注重开发性能源的一种金融机构应用,对能源产业发展的基金不断引入,并实现风险投资机制的有效性完善。
通过对能源产业发展金融市场体系进行积极的构建,将能源产业的支持从根本上加大。资金安全在能源行业的金融资源整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银行的多种模式发展中,将客户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在能源企业的资本主义市场发展中,就要将资本的吸引力逐渐增加,结合市场的发展步伐,做好政策上的广泛支持,而能源集团的企业发展,将集团整体上市的相关发展过程实现。对能源金融产品服务进行不断的创新,并对开发性能源金融机构建立,实现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对风险投资机制支持能源开发积极引入。
(二)借助于政府职能实现能源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
我国能源金融的发展,就要结合政府的角度,对能源产业政策科学的支撑体系进行建立,实现能源产业投融资制度框架的不断完善。关于金融部门的角度而言,就要不断完善能源金融的宏观调控体系,以此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职能作用。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做好能源信贷资源的一种有效整合,对可持续性的投入机制不断的形成和发展。关于能源产业的发展而言,这种能源产业重点项目的建设资金发展中,往往需要结合能源产业整体性的一种规划和发展,对大型的能源产业建设项目发展。
(三)做好能源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控制能源金融风险
对能源风险防范体系完善,实现能源金融风险的合理控制,并将能源信贷风险逐渐降低。在管理力度的加强中,就要对能源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将自身贷款的定价提高,另外,新建项目规范性的严格审查中,结合能源信贷的基本发展方向,并在国家能源产业政策的要求中,做好合法审批手续的不断结合。
能源产业生产的过程常伴有各种风险,而能源产业的覆盖中,就要实现能源金融风险的有效分散。通过将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对能源产业项目的风险构成进行科学的分析,尽可能的将业务处理效率能力不断提高,实现质量的根本保障。能源产业项目实际情况的分析中,做好保险品种的合理设计,在能源产业项目工程情况的分析中,对有效性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实现项目保险费用来源相关问题的有效性解决。
8.论航运物流金融发展趋势 篇八
一、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架起发展的桥梁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扩展,航空货运以其高效的特点对我国民航运输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作为航空物流服务的高端领域——航空物流金融管理日益成为航空货运业的一个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从航运物流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航运物流金融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现代金融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创新,航运物流金融体制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又将带来更加适合竞争与发展的新型航运金融管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航运物流金融体制和管理模式必将为航运业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更加新型的服务技术,开辟更加多样化的服务渠道,航运物流业选择资金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同时,航运物流业与金融的合作将更加便利与融洽,物流金融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
二、航运物流金融发展透视
航空物流金融管理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航空货运以多种方式扮演着催化剂的角色。据调查统计数据显示,近1O年来我国航空货运量增加了40%。预计未来的10年货运增幅量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5.8%。目前,世界40%以上地区间的货物出口通过航空运输,25%的企业销售依赖于航空运输。
同时,航空货运业与金融结合衍生的航空物流金融管理也登上舞台,为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据2013年度航空货运报告显示,货运需求持续得到改善,货运量增加。
三、 航运物流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建设,提供战略保障
参与航空物流金融的主体之间应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规范运作。航运物流企业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共同协商制订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的相关政策指引,取得银行的信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在金融服务中的效率问题。同时,银行也应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支持航运物流企业的发展。可以派出相关人员入驻航运物流企业,对航运物流企业的整个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面临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在确保银行贷款安全性的同时,也支持了航运物流企业的发展,达成双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的航运物流企业依靠自身资源扩充其服务网络显然是不够的,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建立战略联盟,延伸自己的服务链是必经之路。所以通过整合机场、航空公司,以及航运物流代理商资源,使相关航运物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集群体的力量去竞争,这样才能完善物流金融业务,带动航空货运业的繁荣发展。在加强航运物流企业自身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提供融资保障,且从以下两点出发:第一,完善航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航运物流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与违约后处理机制是促进航运物流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航运物流金融参与主体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交流信息,签订合同等方式完善互信互利机制,以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违约问题。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可靠的数据信息处理系统,规范航运物流金融的操作流程。金融机构从航运物流企业获得航线数量、航班计划以及货运能力等相关数据后要进行深入分析,改善信贷审核的风险程度,实现控制航运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目标。对于我国航运物流企业而言,要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经过功能整合和航线优化,形成一个或多个物流结点和网状物流线路,选择更优质、更安全、更快捷的综合物流系统,尽可能地评估、监管及规避风险。此外,金融机构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也是防范物流金融风险的一种方法。在航运物流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对客户的资料收集与资信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航运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进行金融服务创新。建立适应航运物流业务发展的结算系统,推进票据清算自动化系统、外汇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等重点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电子化、资金汇划电子化,从而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现代化程度,满足航运物流企业对资金流的要求。
四、 航运物流金融发展路径
航运物流金融管理“四位一体”攻势航运物流业作为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持力量、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专门对航运的发展做出部署。规划提出要支持和鼓励航运物流企业建设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并将在航线经营权和航班时刻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航运物流公司间的并购、重组和业务合作,提高国际货运能力。与此同时,现代金融业的战略发展也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因此,依托于航运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发展机遇,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管理不仅大有可为,而且成为促进航运物流业发展的新引擎。
五、培养航运物流金融复合型人才
航运物流金融管理复合型高端人才严重匮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精通航运物流和金融,以及法律和拥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储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和差距。高端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目前发展航运物流金融的瓶颈之一。因此,培养大量熟悉精通金融和航运物流的人才将是我国金融机构开展航运物流金融业务的关键因素。航运物流金融企业的软实力建设是航运物流企业内部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其关键在于人才。
结 论
9.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调研思考 篇九
一、房地产
市场的发展现状
**市位于**中部,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房地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投资环境改善及城市改造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情况
目前,**市共有各类房地产开发企业231家,其中有资质等级企业85家,暂定资质企业146家,有资质等级企业中二级企业10家,三级企业23家,四级企业52家。开发企业以内资和民营为主,国有企业数量逐年减少。外阜开发商加快进入**市场步伐,这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抬高了本地企业参与竞争的准入门槛。开发企业注册资金总额达到22.51亿元,从业人员达到4808人,人均占用资金量达到46.83万元。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首次突破50亿元,达到59.29亿元,与2005年全年相比同比增长91.3%,是“十五”期间房地产开发累计投资的1/3。
在房地产开发总投资中住宅建设完成的投资为47.8亿元,同比增长136.6%。其它用途房屋的投资共11.49亿元。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增幅明显。
(三)2006年新开工项目情况
在全部施工面积中,2006年新开工面积为40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5%;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约为35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2%;房屋竣工面积194.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1万平方米。
(四)房地产交易市场情况
1、新建商品房交易情况
2006年,新建商品房成交14413套,同比增长17.97%,成交面积125.9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38%,其中住宅9995套,同比增长11.40%,成交面积104.0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67%;非住宅4418套,同比增长36.15%,成交面积2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1%,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成交3748套,成交面积20.11万平方米。2006年**市新建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1526.5元/平方米,较2005年上涨7.5%。
2、新建商品房供求情况
2001-2006年,**市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91.5万平方米、78.64万平方米、133.6万平方米、139.01万平方米、204.15万平方米、194.8万平方米,6年间商品房竣工面积840.7万平方米。而同期房屋销售面积分别是67.95万平方米、75.21万平方米、114.04万平方米、137.52万平方米、217.49万平方米、262.03万平方米,6年间销售面积904.27万平方米。
3、存量房交易情况
2006年,**市存量房成交套数11692套,成交面积104.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1%、9.08%。其中:住宅成交10688套,成交面积88.8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67亿元,平均成交价格863.1元/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成交877套,成交面积11.67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76亿元,平均成交价格1508元/平方米。
二、房地产市场的分析
1、房屋价格上涨及成本分析。
2006年**市住房价格受土地供应、建筑材料价格、拆迁补偿费用等影响,住房价格有所上涨,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导致房价上涨外,其他因素也影响着房价。
首先,旺盛的市场需求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城市常住人口增加,考虑房屋拆迁,住房新增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改善住房需求不断增加。2006年,共核准预售住宅项目60个,预售面积178.83万平方米,可销售房屋共计18747套,目前已销售10425套,已销售了55.6%。
其次,房地产信贷市场活跃,土地交易价格上涨是重要原因。随着房地产金融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在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的双重支持下,潜在需求变成现实需求。当大量储蓄资金及闲散资金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时,纷纷流入房地产市场。从土地角度来看,实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牌挂”政策后,土地市场交易活跃,土地购置价格逐年上涨。
第三,房地产开发成本增加是房价上涨的直接原因。拆迁成本增加,平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成本437元。住宅单体造价上涨,钢材、水泥、沙石等建筑材料受市场影响价格涨幅较大。行政事业性收费有所调整(如人防费已由25元/平方米涨至80元/平方米),使得住宅单体建设成本增加150元/平方米左右。其次,普通外墙节能保温材料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成本
40元,住宅小区配套设施随着住宅品质的提高,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成本也在提高。
第四,住房供应渠道不完善,住房梯级消费没有完全形成。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缓慢,二手房供给短缺,由于中介不成熟、房地产交易税费过多等原因影响,特别是包钢等大企业近6万户职工住房在企业内部流转,没有进入市场,**市二手房市场没有发展起来;房屋租赁市场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居民还只能通过买房解决居住问题;房地产一级市场中,中低档住房比重偏低,住房超前消费现象十分突出,这些因素造成了房价的上涨。
2、住房供给结构局部失衡。在市场繁荣、供销两旺的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过分集中于中高档商品房的建造,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呈现明显不足,**地处中、西部偏远地区,中、低收入家庭较多,目前,开发的高档住宅基本上供求平衡,但中、低价位的住宅所占比重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中低收入群体改善住房的强烈愿望,现有的经济适用房根本满足不了中低收入家庭对住房的需求,导致住宅供给结构局部失衡。
3、房地产贷款增势不减。在各类消费贷款中,房地产贷款发展较快,而且已成为发展房地产业的主要资金来源。2006年,**市个人商业住房贷款余额205933万元,较年初增加47562万元,同比多增1871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80583万元,收回33021万元;商用房贷款余额59285万元,比年初增加9260万元,全年累计发放23269万元,收回14009万元。
三、房地产市场预测
1、房价近期内将保持小幅震荡的发展态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所在,如果房价过高或房地产市场收益过高,必然吸引社会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势必形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新的热潮,引发房地产泡沫。为此,调控房地产市场,确保房价稳定仍是宏观调控的重点之 重,房地产业将会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2、成本提升。房地产开发的主要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和项目经营期间的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内容,再加上开发利润就形成了商品房或楼盘的销售价格,据调查资料显示,土地成本占房价的30%多,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占28.8%,项目管理费用、税金及附加占17.3%,开发利润占21.9%。随着土地获取方式的改变,土地在房价中的比重会有所提高,造成建房成本增加;建安人工费、材料费价格的上涨,也将导致建安工程成本增加。
2、中小户型将成为住宅建设的主体户型,同时伴有高层、小高层的住宅体系。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房产保有环节税收政策,将会对大户型住宅的价格产生影响,大户型住宅的税负将会更重;中小户型将会成为主体户型,进一步细分住房市场竞争,同时拆迁政策与其相适应进行相应调整;其次,高层与小高层住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节约了城市用地,也将会成为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
10.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摘要) 篇十
(一)初景利吴冬曼
1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环境分析
1.1 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社会背景
1.1.1社会发展对图书馆同步发展的要求
1.1.2挑战与机遇并存
1.1.3图书馆正经历从传统图书馆到信息图书馆的转型期
1.2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1.2.1外在因素
1.2.2内在因素
1.3当前及未来用户的特点
1.4图书馆的作用
2国内外部分图书馆及机构的主要发展战略
2.1加拿大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变革的方向”
2.2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2.3新西兰国家图书馆
2.4大英图书馆
2.5香港理工大学图书馆
2.6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关于大学图书馆与图书馆员的未来十个假设 3总体发展趋势
3.1“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图书馆基本理念
3.2不断拓展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3.3将复合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基本形态
3.4重视制定数字图书馆战略
3.5图书馆2.0和web3.0将成为大势所趋
3.6泛在图书馆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3.7图书馆的联合与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
3.8图书馆以知识管理知识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成为新的目标
4资源建设发展趋势
4.1数字资源成为主体
4.2隐性信息资源亟待挖掘
4.3综合知识资源将日益重要
4.4特色资源建设与数字化
4.5开放获取资源将成为重要内容
4.6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5用户服务发展趋势
5.1从有限用户群到所有用户的平等获取
5.2从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向知识管理与服务转变
5.3从馆员中介的服务到用户自助的服务转变
5.4从自我封闭到宣传推广的转变
5.5从图书馆能力到用户能力的转变
6图书馆管理与人员发展趋势
6.1图书馆规划与战略制定
6.2对图书馆业务布局和岗位的重新调整
6.3重视技术的而开发与应用
6.4重视图书馆服务效果
6.5图书馆组织文化
6.6拓展图书馆员角色
6.7加强图书馆员能力建设
7国内外图书馆发展战略的启示
7.1重视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国家战略
7.2将复合图书馆作为一种基本发展战略
7.3动态监测信息环境的发展与趋向
7.4保持对用户需求及其变化的高度敏感化
7.5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管理机制与服务模式
7.6将图书馆的合作与协同作为一种主要的业务推动模式
7.7重视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
7.8推动理论、技术、教育、实践之间的协同并进
11.聚焦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趋势 篇十一
运用互联网助力实体经济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就是服务实体经济。”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表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方面基于过去金融市场化、自由化的进程较慢,需要新的力量来突破;另外,“80后”、“90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也让互联网融入到包括金融在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使金融回归金融本质,在交易的环节去中介化,并降低成本。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突出。蚂蚁金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认为,互联网金融可以作为传统金融的补充,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服务长尾用户。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补充道,传统征信模式难以对“小用户”进行精准的判断,互联网的出现逐渐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述这些都使得普惠金融、小微经济成为可能。
事实上,目前京东、阿里等互联网企业都开始将金融战略下沉到小城市甚至农村市场,不少网贷平台也推出了小微租赁模式。网信金融CEO盛佳认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加高效、成本更低且阳光化、透明化的信贷。未来,行业参与者都应该在资金、速度、服务等方面继续展开创新。
在肯定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大家也强调,行业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P2P贷款成本依旧较高,对线下考察依赖程度大等。如此一来,还需要行业整体推进,在支付、征信、风控等产业链要素上全方位开发,才能真正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注重自律与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要以尊重金融本质为核心,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风控也成为其所应遵循的规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会长王素珍表示,互联网金融监管在去年留下的悬念,今年一定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在她看来,2015年可以说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具体到监管的思路,她认为:“监管规则的制定要跟上行业创新的脚步。”这种观点得到在场从业者以及学术专家的赞同,大家认为,监管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必须遵循金融的本质,把住底线。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徐诺金从监管者的角度谈到,为了呵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央行及其他部门一贯秉承着适度、分类、协同、创新四个方面的监管原则。
除了外部监管外,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自律同样受到关注。王素珍认为,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在相关政策出台前,务必守住底线,不能仅依靠监管机构净化行业环境。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当从自身的角度把控风险,共同维护好行业形象。正如宜信CEO唐宁所言,P2P行业在2014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在于,行业已经从自律走向互律和他律,包括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的成立,即是成员们严于自律并加强互律的体现。
两条线并行走,以监管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秩序,以自律来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是互联网金融健康前行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关注互联网理财与资产证券化
2013年与2014年,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平台与基金公司合作的线上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受到了用户的追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2015年开始,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脚步正逐渐放缓。
广发基金副总裁肖雯表示,互联网基金正面临着“宝宝”类产品规模增长缓慢、基金公司自有平台成长缓慢、互联网理财权益类产品依然小众等发展瓶颈。她直言,互联网基金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卖产品,而是要用互联网思维、技术、价值观来解构业务模式,找到机会,重构行业游戏规则或者行业边界。
未来,互联网基金将有五大竞争领域,包括投资端大数据的应用,核心基金产品更加互联网化,在互联网平台上C2B定制产品,互联网理财趋向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一站式资产保值增值解决方案。
资产证券化有助于盘活存量,将期限长、收益低、资本占用偏高的贷款置换出来。近期,全国27家银行获得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在资产证券化的浪潮中,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也在思考P2P产品资产证券化操作的可能性。
【经济金融发展趋势调研】推荐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的分析论文08-31
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经济平稳发展10-21
服务实体经济金融08-20
实体经济金融化08-30
福建经济金融运行10-01
金融经济常用术语12-18
金融与经济论文08-25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10-06
金融经济类专业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