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

2024-08-04

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精选10篇)

1.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 篇一

关键词:用肥,测土,原理及用法

1 前言

目前, 国内田间作业普遍存在浅施、表施、过量施肥等不合理用肥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肥料易挥发、流失, 难以达到根部及时吸收养分, 不利于作物产量提升。在此背景下, 测土配方施肥应运而生。文章就此法的原理、方法、用肥步骤等做详细阐述, 以供参考和借鉴。

2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

测土配方施肥存在的根本, 有其必然的理论依据。汇总起来, 如下几种学说:

1) 养分归还学说:农作物生长过程中, 需要自土壤中吸收不同养分物质。随着作物栽培时间的增加, 土壤中养分含量逐渐减低, 地力平衡性失衡, 导致土壤地力降低。由此, 想要恢复土壤肥料, 必须要针对性归还土壤中的营养元素。

2) 最小养分律:栽培作物生长需要必要的养分, 而衡量产量高低的基本标准为土壤养分中含量最低的那种。在一定施肥范围内, 产量高低将随着这种养分含量的降低而降低。期间, 即使用再多的其他养分, 也难以达到理想产量。

3) 报酬递减率:其他栽培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作物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升。当达到一定临界值, 作物产量将随施肥的增加而降低。

4) 综合因子作用率:作物栽培高产需要诸多因子的综合作用, 除了必须的养分因子外, 还有水分、温度、光照、空气等环境因子。

5)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 均有各自的生物功能, 它们的营养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而每种营养元素具有的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他元素不可代替的。

3 测土配方施肥的原则

测土配方施肥遵循的基本原则, 罗列如下:

1) 土壤有机肥、无机肥的结合, 衡量土壤肥沃程度的标准之一就是有机质, 土壤原有有机质基础上的提升,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肥有机肥。适量用有机肥, 可有效提升土壤肥沃程度。

2) 比例元素的配合使用, 土壤中存在的各种元素物质, 是补给农作物生长的基础。要想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 氮磷钾基础肥料配合的当属, 同时补充必要的中量、微量元素, 方可实现高效种植的目的。

3) 用地养地相结合, 作物栽培时间久了, 损耗土壤中养分。想要确保土壤高养分标准, 必须要坚持“用”和“养”的结合, 确保作物—土壤—肥料间形成良性的循环过程, 保证土壤的高产优产。

4 测土配方施肥的用量

关于具体的用肥量多少, 有如下几种方法尝试借鉴:

1) 肥料效应函数法:此法存在的依据是“3414”田间试验的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地方主要作物的肥料效应函数, 通过函数值衡量区域内作物施加氮肥、磷肥、钾肥的最佳用量, 为接下来的配方施肥和科学用肥提供依据。

2)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田间施肥试验效果, 建立特别待定区域作物养分丰缺指标, 进而设计施肥配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可借助“3414”试验相对产量高低值来衡量, 通过待定区域土壤养分含量, 确定接下来的施肥标准, 为作物施肥提供借鉴。

3) 养分平衡法:此法涉及到作物需肥、土壤供肥、肥料利用、养分有效成分等平衡参数, 操作过程通过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实际供肥间的差额, 计算实际用肥量, 有效补充作物生长中缺失的差额肥料。

4) 土壤、植株测试推荐施肥:此法综合上述介绍的几种用肥方法的优点, 根据土壤中不同养分的不同特征, 适时监控养分变化情况, 像氮肥监控、磷钾恒量监控、微量元素矫正等等, 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

5 测土配方施肥步骤

步骤一:测定土壤养分的含量。土壤养分含量是制定肥料配方的依据, 通过养分含量的高低, 直接决定土壤的供肥情况。

步骤二:进行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 确定养分测试技术, 进一步建立施肥指导体系。而且, 借助田间试验, 可确定栽培作物的最佳施肥量、施肥时间、施肥方法等等。此外, 田间试验也是摸清土壤矫指数、确定土壤供肥量、提升土肥利用率的关键所在, 将为接下来的施肥模型、肥料配方等确定参考依据。

步骤三:确定设计配方。肥料配方设计是测土施肥技术的核心。通过总结田间试验、土壤养分含量等数据, 划分不同施肥区域, 同时根据气候、地貌、土壤、耕作程度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结合专家经验, 提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

步骤四:矫正试验。为了保证肥料配方的准确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肥料的批量生产和大面积应用的风险, 在施肥分区设矫正试验, 验证其施肥配方的正确性, 并完善肥料配方改进施肥参数。

步骤五:配方加工。配方落实到农户田间是配方施肥的最终目的, 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需肥量, 加工配方肥——专用肥。

步骤六:示范与推广。为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落实到田间, 让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实际效果, 建立配方施肥示范区树立样板田。

步骤七:宣传培训。宣传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 普及技术的重要手段, 主要是培训各级技术员和农民。

步骤八:效果评价。农民是此项技术的最终执行和落实者, 也是最终受益者, 效果评价主要是调查测土配方施肥的实际效果, 及时获得农民的反馈信息, 不断完善施肥体系。

步骤九: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保证测土施肥工作长期有效的科技支撑。重点开展田间试验方法、土壤养分测试技术、肥料配制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 不断提升测土施肥技术水平。

步骤十:耕地地力的评价。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资源, 耕地地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内容, 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是建立耕地质量预测体系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朱兆良, 孙波, 杨林章, 等.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政策和措施[J].科技导报, 2005, (4) :47-51.

[2]黄国弟.现代农业中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J].广西热带农业, 2005, (1) :21-22.

2.关于use的用法及解释 篇二

v. 使用; 运用; 消耗; 服用;

use的相关短语

1. used to do “过去常常或习惯于做某事”(用于过去持续或经常发生的事)

eg: We used to go sailing on the lake in summer.

从前的夏天,我们经常泛舟湖上。

2. be / get / become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某)事”

eg: I am not used to eating so much at lunchtime.

我不习惯午饭吃那么多。

3. be used for (doing) sth “被用来做某事”

eg: The file is used for storing test papers.

这个文件夹是用来存放试卷的。

4. be used to do “被用来做某事”

eg: Computers can be used to do a lot of work now.

如今电脑可用来做许多事。

5. be used as “被用作… ”

egThis word can also be used as a verb.

3.关于though的用法及解释 篇三

表示“虽然”,两者大致同义,可换用,只是 although 比 though 更为正式:

Though [Although] it was raining,we went there. 虽然下着雨,但我们还是去了那儿。

Though [Although] it was barely four o’clock, the lights were already on. 尽管才四点钟,灯已经亮了。

Though [Although] we are poor, we are still happy. 我们虽然穷,仍然很快活。

二、用作副词

although 一般不用作副词,而 though 可用作副词,且一般放在句末(不放在句首),意为“可是”、“不过”:

It’s hard work; I enjoy it though. 工作很辛苦,可是我乐意干。

He is looking fit, though. 但他看起来很健康。

You can count on him, though. 不过你可以指靠他。

三、用于习语

在 as though(好像,仿佛),even though(即使,纵然)等固定短语中不能用 although:

She closed her eyes as though she were tired. 她闭上眼,仿佛很疲劳似的。

We felt as though we had witnessed the whole thing. 我们感到仿佛目击了整个这件事似的。

He is an honest man, I must say, even though I have opposed him. 尽管我反对过他,我还得说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She was always afraid of men, even though she had lots of boyfriends. 尽管她有很多男朋友,她总是害怕男人。

四、用于倒装

though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可用部分倒装的形式(注意:倒装后位于句首的名词之前不用冠词),但 although 一般不这样用:

Poor though I am, I can afford it. 我虽穷,但这东西还是买得起的。

4.关于against的用法及解释 篇四

against的例句

1. He spent 25 years campaigning against racist and unjust immigration laws.

他用了25年的时间与带有种族歧视色彩和没有公正可言的移民法作斗争。

2. “One thing you can never insure against is corruption among your staff.”—“Agreed.”

“永远也防不胜防的就是员工内部的贪污腐败。”——“同意。”

3. He slewed the car against the side of the building.

他的车滑到了大楼的一侧,抵住了。

4. They were going to sail around the little island, against the tide.

他们打算绕着小岛逆潮航行。

5. This is something of a grudge match against a long-term enemy.

这可以说是一场与宿敌你死我活的比赛。

6. Owen was against it, on the grounds of expense.

5.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 篇五

关键词:《隋唐演义》,“兄 (哥) ”的泛化,文化内涵

亲属称谓的泛化, 是指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关系人员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亲属称谓的泛化, 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古代宗法制度使中国人的心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家本位”思想, 再加上我国崇尚的礼让文化, 使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为密切双方关系, 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 实现交际目的而广泛地运用泛化亲属称谓。

《隋唐演义》是一部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 塑造了众多忠孝仁义的英雄形象, 英雄之间称兄道弟, 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重要的文化特征。“兄 (哥) ”, 在《隋唐演义》中泛化使用的较多, 本文拟对“兄 (哥) ”的泛化用法加以分析并阐释其体现的文化内涵。

《隋唐演义》中“兄 (哥) ”的泛化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对江湖上声望和地位较高者的敬称。如:

张公谨摇手大叫:“……此乃素常闻名秦叔宝兄长。” (第十二回, P99)

伯当又问:“兄在此曾会单二哥么?……” (第九回, P70)

第一例, 是张公谨对秦叔宝的称呼, 第二例, 是王伯当对单雄信的称呼。秦琼和单雄信是《隋唐演义》中的两位核心英雄, 江湖上的声望极高。

古代社会中讲究“序”, “长幼有序”、“传长不传幼”, 因此, “长兄”在家族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故“兄 (哥) ”这一称呼, 在社会交往中亦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表现对称呼对象的尊敬之意。

2. 对地位较低或年龄较小者的

敬称。如:

叔宝道:“二哥且慢着, 我还不去。” (第七回, P52)

雄信道:“动问仁兄, 济南有个慕名的朋友, 兄可相认否?” (第九回, P66)

“二哥”, 是秦叔宝对饭店老板的称呼。古代社会中, 饭店老板在社会中的地位极低, 秦琼与此人称兄道弟, 表现出他个人修养及对对方的尊重。“仁兄”, 是单雄信对秦叔宝的称呼。这时, 秦叔宝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卖马者, 而单雄信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穷苦卖马者称呼“仁兄”, 体现出他的礼貌和修养, 表敬语素“仁”, 更表现出他对对方的尊重。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 “礼”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礼”, 不同于“礼貌”, 其本质是等级制度, 讲究长幼尊卑有序。不同辈分和社会等级的成员, 其地位尊卑有着差别, 决不可混淆。但过分地强调尊卑, 必定使社会秩序遭到破坏, 社会的和谐也将不复存在, 故“让”文化应运而生。《礼记·曲礼上》:“夫礼者, 自卑而尊人。”它要求在恭以待人的同时要谦以待己。《隋唐演义》中, “让”文化随处可见, 年长者对年幼者或地位较高者与地位相对低者亦称兄道弟。

3. 对素不相识之人的称呼。如:

这小子方才喜欢道:“你就是秦叔宝哥哥么?……” (第三十七回, P310)

叔宝举手问道:“列位老哥, 蔡太爷怎么这早晚不坐堂?” (第六回, P47)

“哥哥”, 是罗士信对素不相识的秦叔宝的称呼。“老哥”, 是秦叔宝对衙门中戏耍的少年的称呼。

古代社会中,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 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家与国“同构”, 因此形成了家庭通天下的传统文化。受到家天下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们心中形成极强的家庭观念, 故在社会交际中, 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便想纳入自己的家庭组织。《隋唐演义》中, 即使陌生人, 路途相遇, 彼此亦称兄道弟, 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亲近之意。这是家文化中“四海之内皆兄弟”等思想的体现。

《隋唐演义》中亲属称谓“兄 (哥) ”的泛化使用, 反映了宗法制度、礼让文化、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影响。通过对其研究, 可反映清朝初期泛化亲属称谓的一些特点, 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泛化亲属称谓的使用情况, 为泛化亲属称谓的断代研究和宏观研究提供素材。同时透过亲属称谓的使用, 可以透视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 并了解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1]褚人获.隋唐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2]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4.

6.关于wish的用法及解释 篇六

Do you wish a pen or a book?

你要的是钢笔还是书?

2.wish能接双宾语表示祝愿.

I wish you success.我祝你成功.

3.wish能接复合宾语.

I wish you to go with me.

我希望你同我一道去.

4.wish能接that引导的从句,从句的谓语动词要用虚拟语气(动词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

I wish that I knew the answer.

我希望我知道这个答案.

I wish I had bought it yesterday.

我希望昨天买了它.

hope和wish的区别

hope用作动词时,后面可接不定式或that从句,但不能接“宾语+不定式”.如:

①We hope to see you again.(= We hope we can see you again.)

我希望能再次见到你.

②I hope you can help me with my maths.

希望你能帮助我学数学.

(不能说 I hope you to help me with my maths.)

wish后面接不定式或“宾语+不定式”都可以,其意义相当于“想要”,“希望”(=would like或want).wish接 that从句时一般表示某种强烈而又难以实现的“愿望”,而hope表示的是可以实现或能达到的“希望”.例如:

①I wish to place an order right now.

我想马上订购.

②I wish him to make progress.

我希望他取得进步.

③I wish I could fly like a bird.

但愿我能象鸟一样飞.(从句中的could表示其动作不可能实现,不能用can.)

④I hope he can do that.

我希望他能干那件事.(本句表示有可能实现的一种希望,can不能用could代替.)

wish可表示良好的“祝愿”,后面接“宾语+宾补(形容词或名词).而hope不能这样用.如:

①I wish you happy.祝你幸福.(不用hope)

②I wish you a pleasant journey.祝你旅途愉快.(不用hope)

在简略句中,如要表示希望某事不会发生时,应说I hope not,而不说 I don"t hope so.

wish的虚拟语气用法

动词wish后接宾语从句时,从句谓语要用虚拟语气。若要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愿望,从句谓语用一般过去时或过去进行时;若表示与过去相反的愿望,从句谓语用过去完成时或would / could+have +过去分词;若表示将来没有把握或不太可能实现的愿望,用would (could)+动词原形。如:

I wish I were not so busy. 但愿我不那样忙碌。

I wish I were [was] better looking. 要是我长得漂亮些就好了。

She wished she had stayed at home. 她后悔的是她当时要是留在家里就好了。

I wish you would go with us tomorrow. 要是你明天同我们一起去就好了。

I wish you wouldn’t look down on this kind of work. 我希望你不要看不起这种工作。

7.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 篇七

本研究的词典释义出自《现代汉语词典》 ( 2012) 与“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 зыка” ( 2000) ( 《俄语详解词典》) 。语料主要来自上述词典及《俄汉详解大词典》、CCL语料库 ( http: / /ccl. pku. edu. cn: 8080 /ccl _corpus )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 俄语国家语料库) ( http: / /www. ruscorpora. ru) 。

一、“甜”与 сладкий

《现代汉语词典》对形容词“甜”做出的解释为: ( 1) 像糖和蜜的味道 ( 跟“苦”相对) ; ( 2) 形容乖巧, 讨人喜欢: 嘴甜; ( 3) 形容舒适, 愉快: 他睡地真甜; ( 4) < 方 > 味淡: 尝尝甜咸。

“甜”的基本义是像糖或蜜的味道, 这种味觉体验能带给人愉快舒服的联想, 这也构成了该词语义延伸的一个主要的方向。而当甜得过头时, 便产生了腻的感觉, 这便形成了甜这一基本味觉概念隐喻的另一个方向。在汉语中, 单音节形容词“甜”并没有表现出甜一词丰富的隐喻内涵, 当其与“腻”、“美”、“蜜”等字搭配形成合成词时, 才体现出它丰富的含义, 所以对于它的隐喻义, 我们可以通过《现代汉语词典》中“甜”意义下给出的合成形容词或 [形容词 + 名词]词组来进行分析, 如“甜美、甜蜜、甜腻、甜腻腻、甜润、甜丝丝、甜言蜜语”。

首先, 味觉“甜”能与嗅觉、听觉产生通感, 我们可以说“甜甜的气味”、“甜美的声音”。“甜”可以表达愉悦舒服的感觉, 即情感上可以是幸福甜蜜的, 例如:

( 1) 他想到孩子们都长大成人, 心里甜丝丝的。

过甜的还可以让人联想到不舒服, 虚伪的感觉, 例如:

如果分析“甜”在概念隐喻中的映射模式的话, 我们可以看出“甜”这一词从基本味觉义分别向味觉以外其他生理感觉域 ( 如“甜美的声音”) 、情感域 ( 如“甜丝丝”) 与感官、情感外其他抽象特征域 ( 如“甜言蜜语”) 映射。

奥热果夫词典对сладкий的释义有: 1) Имеющий приятный вкус, свойственный сахару или меду ( 糖蜜等特有的令人愉快的味道) ; 2) Приятный, доставляющий удовольствие ( 让人愉快满足的) ; 3) Приторно - нежный, умильный ( 甜腻的, 迷人诱人的, 谄媚的) ; 4) Льстивый, лицемерный ( 阿谀奉承的, 伪善的) 。

我们可以看出, сладкий的基本意义为糖或蜜的味道, 即甜味, 如сладкий пирог ( 甜馅饼) , сладкое вино ( 甜酒) 。在俄语中, 作为名词的сладкое还可表示甜食的意思。甜这一基本味觉作愉快、舒服、满足这一含义讲时, 隐喻投射到味觉、触觉、听觉等多种生理感受域以及心理感受域, 可译为“可口的”、“香甜的”、“悦耳的”、“愉快的”等, 例如:

сладкие харчи ( 舒服的饭食) →可口的饭食[味觉域→味觉域]

сладкий поцелуй ( 愉快的吻) →甜蜜的吻[味觉域→触觉域]

сладкая мелодия ( 愉快的旋律) →悦耳的旋律[味觉域→听觉域]

сладкий аромат ( 让人舒服的芳香) →甜蜜芬芳[味觉域→嗅觉域]

сладкий сон ( 愉快的觉) →香甜的觉[味觉域→心理感觉域]

сладкие часы свиданий ( 让人内心愉悦的约会) →甜蜜愉快的约会[味觉域→心理感受域]

俄语中сладкий做“心理感受”讲时, 不仅有“香甜的”、“愉悦的”含义, 还可以转义为“幸福的”、“美满的”, 如сладкаяжизнь ( 美满的生活) 。

此外, сладкий向另一个相反方向转义时, 表现为приторно - нежный ( 过于温柔的, 腻人的) 和льстивый ( 阿谀谄媚的) 。例如:

сладкие речи ( 过甜的话) →甜言蜜语[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сладкая улыбка ( 甜腻的一笑) →谄媚的一笑[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сладкие комплименты ( 过甜的赞美) →谄媚的赞美、恭维[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在口语中, сладкий还可表示不咸不辣的、淡的味道, 如сладкие огурцы ( 鲜黄瓜, 非腌制的) 、сладкое молоко ( 鲜奶, 未发酵的) 。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 汉语中和俄语中对甜的体验与联想是完全相同的, 其隐喻在两种文化中有着完全相同的体现, 这说明了不同民族对某些基本体验的共性。

二、“苦”与 горький

《现代汉语词典》对“苦”作为形容词的解释有三个: 1) 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跟“甘”“甜”相对) ; 2) 难受, 痛苦: ~ 笑, 艰 ~ , 愁眉 ~ 脸; 3) < 方 > 出去得太多, 损耗太过: 这双鞋穿得太 ~ 了, 不能修理了。

奥热果夫词 典中горький有 两个基本 释义: 1) Имеющий своеобразный едкий и неприятный вкус ( 带有特殊令人不愉悦的刺激味) ; 2) Горестный, тяжелый ( 痛苦的、沉重的) 。

可以看出, “苦”的基本意义是与“甜”相对的味道。因其具有刺激性的特点, 所以“苦”既是味觉词, 也是嗅觉词。汉语中可以这样说: “这药水闻着有一股苦味。”在俄语中也有горький дым 的说法, 即“呛人 ( 刺激) 的烟”。

我们知道, 味觉词可表达情感状态与抽象特征。当“苦”这一味觉词用来表示情感意义时, 常让人联想到苦恼与悲伤, 如:

苦闷 ( 味觉“苦”与生理感觉“闷”产生联想) →痛苦心烦[味觉域→情感域]

苦恼 ( 味觉“苦”与感情状态“恼”产生联想) →痛苦烦恼[味觉域→情感域]

горькие слёзы ( 痛苦的眼泪) →悲伤的眼泪[味觉域→情感域]

горький смех ( 痛苦的笑) →苦笑[味觉域→情感域]

俄语中的горький与汉语中的“苦”在与某些抽象名词搭配时, 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内在含义, 例如:

苦境 ( 充满苦难的环境) →非常艰难的环境[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苦旅→艰辛的旅途[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苦命→不好的命运[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苦刑→残酷的刑罚[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苦差→繁重、辛劳的差事[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苦雨→连绵不停、久下成灾的雨[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горькая судьба ( 充满苦难的命运) →苦命[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горький опыт ( 充满痛苦的经验) →沉痛的教训[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горькая речь ( 导致难过的话) →伤心话[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горькая истина→痛苦的真理[味觉域→抽象特征域]

通过以上语例我们可以看出, 俄语中的горький与汉语中的“苦”几乎具有相同的隐喻, 两个民族对这种感受的联想是几乎相同的。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 俄语中的горький除了我们说的“苦”外, 还表示类似辣或呛的刺激性味道, 而汉语的“苦”在方言的使用中还可表示“磨损”的意思。

如果分析“苦”的映射模式, 我们可以看出, 不论是汉语, 还是俄语, “苦”这一词都分别向味觉以外其他生理感觉域 ( 如горький дым) 、情感域 ( 如“苦闷”) 与感官、情感外其他抽象特征域 ( 如горькая судьба) 映射。

三、结论

我们可以看到, 不论是《现代汉语词典》, 还是奥热果夫词典对味觉形容词“甜 ( сладкий) ”与“苦 ( горький) ”的基本释义都很简单, 然而其词语搭配范围却非常广且表现出了丰富的语义内涵。“甜”和“苦”是两个相对的味道, 能带给人两种完全相反的味觉体验与联想。在俄语与汉语两种语言文化中他们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意义, 其多种隐喻用法也好似不谋而合, 这体现了隐喻认知的共性。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俄汉详解大词典[K].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K].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3]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154.

8.关于should的用法及解释 篇八

should的例句

1. He said they should turn their fire 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stead.

他说他们应该掉转枪口,向保守党开火。

2. The price of oil should remain stable for the rest of 1992.

油价会在1992年剩下的时间里保持稳定。

3. At a later news conference, he said differences should not be dramatized.

在后来的新闻发布会上,他说不应夸大分歧。

4. I believe that a journalist should be completely objective.

我认为新闻记者不应当有丝毫偏见。

5. They said the present system of military conscription should be phased out.

他们说,当前的征兵体系应当逐步废除。

6. Vacuum-packed ham slices should be unwrapped 30 minutes before serving.

9.五颜六色的成语解释及用法 篇九

【成语原文】:五颜六色

【标准发音】:wǔ yán liù sè

【繁体写法】:五顏六色

【五颜六色是什么意思】:色彩鲜艳繁多;非常美丽。

【五颜六色成语接龙】:拔十失五 → 五颜六色 → 色中饿鬼

【用法分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品种繁多

【读音预警】:色,不能读作“shǎi。

【出处说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对应近义词】: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对应反义词】:色彩单一、;

【五颜六色的造句示例】:

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五颜六色的推测来了。(沙汀《凶手》)

1、广场上挤满了人,鹅卵石铺就的`街道上满是五颜六色的花朵。

2、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似乎玩得很开心。

3、出租车上装饰了五颜六色的彩灯。

4、花儿五颜六色,景色蔚为壮观。

10.without的解释及用法 篇十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文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指文言文中常见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划定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文言虚词,作为高考的考查范围。

考查这些虚词,主要是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与文言实词相比,文言虚词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甚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 成为完整 的句子,体现不同 的意思,表达不同的语气、抒发不同的感情。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虚词考点的得分情况,并不十分理想。2013年高考语文(广西卷)翻译题部分:(1)……命三军入城乃食。(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很简单的虚词,很多学生 竟然翻译不出来,以致整个 文言句子 翻译出来 后不伦不类,直接影响了高考的得分。

二、文言虚词教学的对策

(一)采用谐音记忆法,巧妙记忆18个文言虚词

所谓的谐音记忆法,就是利用谐音把散乱而没有任何相关意义的词 或数字,换成平时 大家耳熟 能详的句子,方便记忆,加深记忆。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米,可以用谐音法记为“爸爸吃吧”。同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18个文言虚词,它们之间独立成词,没有任何 连贯的意义。要想把这18个虚词记在脑海 里面,做到信手拈来,估计能做到的没有几个,何况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普通高中 的学生。我的 做法是,打乱它们 的秩序,利用谐音,连词成句:“因为……而且……所以……”大家熟悉的因果关系的句式,把18个字连接起来:因为何乃其(班上一男同学的名字)与于则焉(班上另一女同学的名字的谐音,真名叫余泽嫣)关系非常好,而且外貌很相像(若),所以之乎者也!这么一改,18个虚词,学生就容易记住了。

(二)理解虚词的类别

1.介词

(1)用在名词、代词、数量词或以这些词为中心的短语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例如: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有时介词虚化了后面的动词、形容词,相当于名词或名词短语。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介词“以”后面的部 分在一定 语境下常 可省略。例如:以獉(廉颇)为贤(于)大夫。介词“以”后面的部分有时候可以前 置。例如:“是以獉”即“以是”,“何以”即“以何”。

(4)介词结构是用来修饰说明动词的,位置在动词前面的,是状语;位置在动词后面的,有的可以移到谓语或动词前面去翻译。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介词结构修饰动词,通常有以下功能:表示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工具、方式、原因、依据、条件及被动状态。例如:吾不能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状态)

2.副词

副词是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 词,具有以下 特点。

(1)置于动词、形容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 补语。例如:渔人甚异之。/王之好乐甚。

(2)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 围、时间、频度、语气、谦敬等。例如:窃为大王所不取也。

3.连词

连词的主要特点是:

(1)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分句,表示两者之间的意义关系。如“且战且退”连接两个谓语表示并列关系。

(2)连词连接的前后词语或短语,有的是同类的,有的不同类,如果前后的顺序能够调换,则是并列关系;如果不能,可能是顺承、递进、转折、修饰等关系。例如: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表并列)/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表修饰)

连词还可以表示目的、让步关系等。

4.助词

助词在文言文中 不能独立 使用,也不充当 句子成分,只在句子中起辅助作用。分为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两类。

(1)结构助词

1有的助词有比较实在的意思。

例如:“欣欣然”的“然”可以翻译为“……的样子”。

2有的只作为标志。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的“之”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2)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主要 有:也、矣 (已)、耳 (尔)、焉、乎、欤(与)、耶(邪)、哉、夫等,在句子中帮助表示或加强各种语气。

另外,助词还有两个或多个连用的 情况,要根据情况确定其语气。

(三)按18个文言虚词谐音句 子 的 次 序,重 新 编 排整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1.因

1因求假暂归。(连词,于是,就)

2因乱以人,殆。(趁机)

3或因寄所托。(介词,依,随着)

4因以讽谏。(介词,凭借)

5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经由、通过)

6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连词,因而)

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介词,依照、根据)

8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便、就)

2.为

1为吾子之将行也。(介词,可译为“在”)

2慎勿为妇死。(介词,表示动作、行 为发生的 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介词,被)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6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呢”)

要想学好文言文虚词,关键在于积 累,在于理清 虚词的框架体系,还在于利用一切方法,巧妙记忆,各个击破,持之以恒,温故知新,如此,高考中的18个虚词就可牢固掌握了。

摘要:文言文难学难考,提高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虚词的效率,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打破常理,从“巧”下功夫,寻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上一篇:比较霸气励志的语录 霸气励志的句子下一篇:教学与评价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