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024-06-26

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14篇)

1.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一

民主路小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围绕教育局2010年三大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小班化改革、高效课堂创建改革”开展本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在学习专著、研究教材、听课、评课等系列活动中,不断创新校本教研的形式与内容,开辟渠道,扎扎实实进行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创新教研谋发展,特色内涵强校园,努力使我校教育教研再上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不断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探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新路子。本学期仍然坚持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狠抓教师解读教材、预设教案能力,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开展校本教研。

二、目标和任务

1、抓教师培训:转变观念,提高执教水平,提升学科素养。

2、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市、区课堂调研中成绩骄人。

3、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用,强化传帮带,使更多教师快速成长。

4、创新教研形式。

(1)每位教师能主动地进行教学研究(行动研究),教研结合,理论和实际结合,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或写成论文。

(2)利用网上优质资源为己服务,善于进行进行优化整合,并乐意将自己的思考与做法上网或通过别的途径与他人交流探讨。

5、务实教研,加强备课组建设,使各学科在各级各类调研中能取得较好的成绩,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6、进一步完善教研制度,用制度保障各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要高度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使我校教师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除学习上级推荐、印发的资料外,还要主动拓展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将读书笔记、教学反思、教学日记有机结合,在学习中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与体会,打造“书香校园”,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

2、创设交流平台,促进教师提高业务能力。我校将借助各级组织的一系列课堂教研活动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市、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动辐射作用,引领全体教师打造高效快乐有品味的课堂。

3、要继续扎实有效的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反思活动,进一步改善集体备课的内容和方法,尤其是要探讨作业设计、教学预设,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备出有特色、讲实效的课。要继续进行教学反思,并进行教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方面的研究,做到课后有反思,阶段有反思,学期有反思。

4、认真开展案例研究。要认真开展案例研究,确立以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为课例研究的实体和中心,以随堂课、研讨课、观摩课为主要范例开展案例

研究。还可以结合实际,把自己随机录制的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

5、认真进行作业设计与批改。作业既要巩固所学知识,又要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要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更规范有效,针对性要强,实用价值要大。

(二)研读教材,立足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研究教材,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

要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科教材,通过案例交流、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把握能力。教材解读是否到位,直接决定着课的成败,对此,各教研组,尤其是备课组,要高度重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各教研组要收集整理,加强研究和探讨,并争取市区教研室的帮助。

2、抓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从本学期起,要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1)用新的机制管理课堂;用新的理念引领课堂;用新的模式改革课堂;用新的艺术打造课堂;用新的标准(《新课程标准》)评价课堂。为此我们要继续举行研讨课、展示课、汇报课等活动,促进新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与完善,在总结、改进与提高中培养教学精英,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课堂教学新方法。

(2)以各级评选 “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为载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对照各项评审细则,以此为契机,抓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教师赛课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积极参与,为教师们搭建展示教改成果,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校本教研的具体形式与措施:

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学科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利用每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

1、集中学习新课程的理论,确立新的育人理念,提高认识,提升理论水平。

2、看课堂实录,组织学习研讨,进行比较与改进,提高教学能力和艺术。

3、充分利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进行传帮带。

4、主动参与校内外听课活动,认真上好研究课,积极参与评课,吸取他人优点为己所用,切实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

5、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在条件许可范围内邀请专业人员作专题讲座,或走出去学习观摩他校教改成果。

6、落实有关奖惩制度。凡无故缺席教研活动或学校、教研室听评课评定为不合格者,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凡上级教研考核评定为优质课者考核评优优先考虑。

四、工作要点

1、制定校本培训计划,规范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2、各学科组制定本学科教科研培训、活动计划。

3、确定学习书目、学习专题,制定学习计划,学习理论、学习科学。

4、借助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聚焦课堂,进行随堂课、公开课研讨。重点为:解读文本、教学设计、课堂引导、教学反思等。

5、参加各级学科教研活动与培训,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教科研任务。

6、接受各级教科研部门的教学指导与评估。

7、组织论文撰写,优秀论文选送各级刊物,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9、回头看:期末盘点——成功的课、缺陷的课、启迪的课、遗憾的课„„

2.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中小学校校本教研抽样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当前中小学校开展日常校本教研工作情况,以此为基础,总结分析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为有关部门提供校本教研工作方面的反馈意见。

二、制作调查工具

校本教研是指以中小学为基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课题为研究对象,以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性实践研究,以促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为终极目的的教学研究[1]。据此概念,我们从校本教研活动结构及常见实施过程中,提炼出八个相关问题设计在对应问卷试题中。这八个问卷试题是:校本教研的意义、构成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校本教研活动效果、校本教研的活动形式及内容、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研工作面临的困难、影响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每个标题的内容,分别设计了2~10个供选问题。

三、调查对象的选择及统计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了中小学一线教师和进修学校中小学部学科教研员两个群体。调查中我们随机抽查了4所城区中小学,8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样本人数设计为120人(发放问卷120份,实际回收问卷119份。其中,中小学一线教师107人,实际收回问卷106人;进修学校教研员13人)。被调查的学校及教师,在各群体内全部采取到校后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中,严格要求回答者独立完成问卷,在单独回收各个群体问卷后进行分类统计工作。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

1.对校本教研概念及其工作意义的基本认识,不同群体差距明显

从问卷统计数据看,一线教师中有62.26%的人认同校本教研“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38.68%的人认同校本教研工作是“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但是,仍有17.92%的人认为校本教研“增加了全体师生的负担,没有多大益处”。在教研员群体中,所有人都认同校本教研工作“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84.62%的人认同“能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措施”。所有教研员完全认同校本教研概念的基本要素(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反思),而一线教师认同率仅为88.68%。这些情况表明,两个群体对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理论学习,以及对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还存在差异。由于工作性质原因,教研员对于基础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明显好于教师群体。

2.对校本教研活动终极目的的理解,不同群体态度不同

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的不同理解,反映出不同群体对待日常校本教研活动的实际感受和对待校本教研工作的价值取向。问卷中只有53.77%的一线教师选择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有40.57%的一线教师和53.85%的教研员认为“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形成教师个人教学特色”,有27.36%的教师和61.54%教研员认为校本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全面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成绩”。有9.43%的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认为“教研活动终级目标指向教师每人都要有教研专题”。这些现象说明,以往的校本理论培训工作还存在不够系统科学的情况。

3.在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的选择上,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

从对本题下设的10项选择统计结果看,教师们最喜欢的教研形式和内容,最多的是“参加教师教研成果展示活动”(43.40%),其次是“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33.96%),喜欢“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的教师只有32.08%,喜欢“与有关专家一起探讨自己教学问题”的也很少(27.36%)。其余各项(基础理论学习、课题研究、听学术专题讲座、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选择率大多在20%左右。喜欢“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只有极少数教师(5.66%)。值得注意的是,学校主管业务领导应该是校本教研工作的“校内专家”,但是问卷中“喜欢与业务领导单独进行课例讨论”的教师非常少,只有9.4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某些业务领导在指导校本教研工作中的职业魅力不够,故而群众威信普遍不高。

教研员群体在“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选择比例最高,分别是76.92%、69.23%、84.62%。选择“参与校内校外有奖赛课活动”的最少(15.38%)。其余选项比例大都在30%~40%左右。

此项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教师(包括教研员)在参与教研活动中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年来被教研员普遍认同和操作的“集体备、上、说、评课活动”、“参与外地的教学研讨活动”、“与教学风格突出的教师深度对话交流”三项主流的教研活动形式,对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却并不喜欢。

4.在校本教研制度中,最关注教研质量相关要求

建立与新课程适切的教研管理制度,是使校本教研工作科学有序进行的重要条件[2]。两个群体对“完成教学研究任务的质量要求”选择比率都比较高,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5.53%、92.31%。这一统计结果同时也表明,在教研活动制度中,详细界定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其教师完成教研任务的质量标准,是引导教师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的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在两个群体中,关心理论学习制度的教师却仅为25.47%,教研员也只有23.08%,显现出两个群体对理论学习过程普遍具有的漠视态度,这与课改专家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最重视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严重相悖[3]。问卷中只有1.89%的教师关心“惩罚性工作评价的内容及强度”和“奖励活动的形式及内容”,而教研员群体对这两项都没有选择。说明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中,关于惩罚和奖励的内容还没有设定到让教师们普遍重视的程度。

5.在校本教研的困难中,主要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

回答在校本教研中面临的主要困难问卷时,教研员群体没有人选择关于时间的问题,76.92%的人选择了“缺少相关专家指导”,61.54%的人选择了“专业资料稀少”,并有30.77%的教研员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在对一线教师群体问卷统计中,有50.94%的人认为主要困难是“缺少相关专家指导”,44.34%的人认为“缺少外派学习机会”,只有38.68%的人认为“用于校本教研的时间不够”,30.19%的人认为“专业资料稀少”。可见,认为当前教师们从事校本研究的时间不足、专业资料过少等观点是缺乏客观依据的。

6.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主动研究意识最重要

“人的意识能够调节、控制人的行动,从而使人的活动带有目的性”[4]。在回答“影响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积极性的要素”中,84.62%的教研员和54.72%的一线教师选择了“教师自身是否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的研究意识”。只有53.85%的教研员和12.26%的一线教师选择了“学校主要领导的重视程度”。仅有3.77%的一线教师和15.38%的教研员选择“校本教研制度中的奖惩规定内容”,这在所有的八个选项中比例最低。其他几项相关影响要素(学校提供的相关研究条件、学校领导的引领水平、学校方面是否按照教师的综合素质差异进行差别化要求、聘请专业人士的指导质量与频率、学校内部是否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中,两个群体的选择比例大都在15%~30%之间。

此项调查说明,教师具有主动的常态化研究意识是影响校本教研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其他七项影响因素之所以不被广大教师所重视,或者是因为学校没有开展与之相关的具体工作,或者即使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是由于工作不力而对广大教师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7.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应试”和“应检”问题严重

自进入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有关部门都在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视和领导,以往各自为战、活动水平不一的校本教研工作有了规范统一的过程指导与管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伴随全县性的统一监测评价、每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检查、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检查等项工作的交叉强化进行,致使基层学校常态化和个性化的校本教研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各群体内在对“普遍的应付工作任务的心理,整个教研工作围绕考试和检查为中心”的选择比率都比较高(教研员84.62%、一线教师67.92%)。教研员在“同事之间平时很少相互深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参加的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针对性较差”、“学校领导对校本教研工作抓得不实(如教研目标、制度、方法、评价等)”三个选项选择比例,分别为46.15%、38.46%、53.85%,而一线教师对这三项的选择,分别为34.91%、10.38%、29.25%。这些数据说明,当前校本教研工作的现状还不容乐观。

五、结论与建议

校本教研工作的本质是对当下教学工作能够进行批判性的辩证思考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的过程。有关部门需要认真地对现行教研活动组织形式、内容选择、参与对象、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制度及评价过程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省察,发扬成绩,不断改正缺点与不足。要在尊重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勇于探索;在体现公平的基础上,关照教师工作个性差异;在追求学校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只有这样,才能使全体教师以积极饱满的态度,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的日常教研活动之中去,而不致于使校本教研工作成为教师有苦难言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教研: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5-25(4).

[2]郑立平等.推进教研:制度建设亟需解决.北京:中国教育报,2004-07-27-(7).

[3] 李建平等.新课改推动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北京:中国教育报,2003-03-01(3).

[4] 张德主编.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三

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文件精神,探索模式模式,注重实效,立足校本,搭建平台,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教研能力,体现“教中有研,研中有教”的课堂教学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向着科学化方向快速发展。

二、工作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以师德为首,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校本培训,优秀、骨干教师成长,学科配套,教师专业提升,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成为觉悟高、观念新、业务精、能力强、善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三、组织领导: 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负责校本教研的领导和管理。

副组长:教务主任,具体负责校本培训的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和管理。

四、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把教师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的任务来抓,强化教师自我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依法施教,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形象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培养思想健康、行为规范的一代新人。开展“四比”活动: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2、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根据教师实际需要和学科教学的特点、要求,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理论、《教育科学论坛》、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及其应用、《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使教师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以学科研究为主要形式,巩固、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使所有的教师都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根据教师职业和专业基本功要求,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开展听课、评课、说课、上公开课活动,搞好帮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要加大教育科研培训的力度,以学校课题研究或个人课题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为教师课题研究服务,把教育科研和课题、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的素质。

5、教师继续教育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会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运用,提高教学技能。积极引导教师,运用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反思、总结,对教育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共享,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体现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有效性。

五、培训形式:

1、指导提高式。聘请教育专家、教授、教研员、校内外名教师(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围绕教育、教学、教改、教研等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安排计算机教师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整合与利用等进行培训。

2、师徒互进式。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青年教师、新教师、弱科教师结成师徒关系,签定师徒合同,落实带培计划和师徒双方职责。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得到提高和成长。师徒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问题研究式。围绕在平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带有共性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开展集中研究和讨论,在参与、体验、反思中总结经验,形成共识,提升为教学经验理论。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评估,每个教师上一节教学公开课,由评估小组根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估细则》客观、公正地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级,各教研组组织教师听课、评课,学习、交流、总结、共同提高和发展。

4、“骨干”辐射式。学校为骨干教师搭建平台,对骨干教师下任务、压担子、搭台子,对骨干教师实行“优培、重用、厚待”的政策。要求他们起好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为学校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5、开展“三课”式。认真组织开展好研究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活动,要求新教师上好汇报课,担任课题研究的教师上好研究课,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并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课,总结、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6、经验交流式。每个教师每学期完后,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教学日记、课后反思、读书笔记及教学经验总结等书面材料,并安排一至二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专题经验汇报、交流和发言,使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理论水平都得到提高。通过撰写案例、论文、经验、心得、反思等,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反思自己的不足,鼓励教师在各种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将按有关奖励条例兑现。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学习,提升理念。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新课改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学习教育教学、教科研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习上有关政策、法规、文件精神等,提高教师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

(1)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及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2)组织教师观看课改光盘—特级教师为初中教师开办有关教材介绍、教法的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录;

(3)组织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安排的各级培训,到邻近学校听课、学习和交流;

(4)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及新学期课程内容,使每位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编排及实施建议。开展学习体会交流,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推广学习经验。

(5)组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新课改理论、《教育科学论坛》、现代信息技术理论及其应用、《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使教师能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以学科研究为主要形式,巩固、拓宽专业基础知识,使所有的教师都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广泛阅览教育类报刊、杂志及专著,认真做好富有启发性、指导性的理论学习笔记,定期撰写学习心得,定期进行教学经验交流、讲座。读书笔记要求以自己的感悟为主,以摘抄为辅。学校评定出等级,给予适当的奖励。

3、建立师徒帮带制度。由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加强与区进修学校的联系,聘请有关教学专家、教研员,定期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和指导。走出去,组织教师到友邻学校听课、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能力。

5、加强集体备课活动。保证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一次,分教研组进行),人人参与,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要求各教研组坚持集体备课活动,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并做好记录。

6、组织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安排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讲示范课,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相互交流和探讨,共同学习与提高;安排青年教师上汇报研讨课,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指出不足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每学期开展课堂教学评估,由课堂教学评估小组对每个教师评出优、良、合格与不合格等级。

7、以教研组为单位,认真组织开展听课、评课、说课活动。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和说课活动,探讨教材、研究教法、确定教材的重难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位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重要环节。要求每期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教导主任不少于20节,校长、书记不少于15节。

8、组织多种形式的课改教研活动,如各学科集体备课、课改阶段性小结研讨会、课改实验观摩课、课堂教学改革展示课、课题研究阶段总结、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

9、积极探索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教设备设施、实验器材等,广泛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实践。

10、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区教研活动,加强校际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能力。

11、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各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研讨工作和教学比赛活动,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2、继续抓好教师技能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其中包括新课改培训、学历提高、通识培训、专题培训、教科研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现代远程教育运用等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

13、抓好名师工程。制订适合学校实际的校本培训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培训活动。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出发,积极组织教师业务练兵活动,做到每学期突出

一、两项训练,几年形成一个系列。继续加强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环节。一是“选苗子”。各学科按一定的比例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并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建立培养骨干教师档案和确定专人负责。二是“压担子”。骨干教师的成长主要靠实践。给培养对象适时下达与其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教研、科研和课改实验任务,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不断改革创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三是“引路子”。用“师徒结对”的方式确定专人对培养对象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和途径。四是“架梯子”。要对骨干教师的成长给予大力扶植,努力为他们的逐步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根据其自身发展的情况,尽可能提供学习观摩和提高培训进修的机会。五是“搭台子”。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交流、研讨和评比活动,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水平和成果的“舞台”。全体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参与争当名教师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及学历进修,积极参与平时的业务练兵、技能操作竞赛,苦练内功,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4.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四

子岸镇店当小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是一种以校为本的学习、工作、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研究取向;它不仅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活动,也是一种经验的理论提升过程;不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的主要途径之一。教本教研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教育理论为指南,以师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动力,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为此,马场垣金星学校开展的校本教研以本校校情为基本点,以推动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以促师资、促质量、促校风、促声誉为根本点,向教研要质量,靠教研上水平。因此我校特制定校本教研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大力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着力打造一支校本教研理论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2、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公开课为载体,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案例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继续加强校本教研组织建设,强化以备课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组织体系,健全备课的校本教研功能。

(1)注重对跨学科、跨年级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帮助,使其真正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发挥学科综合的校本教研作用。

(2)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资料的整理和保存,力争使我们的校本研训发挥长效作用。

三、工作思路

1、以自我反思为依托,加强教师的理论培训。

教师的自我反思包括课程实施前的反思,课程实施中的反思,课程实施后的反思;包括课程实施者的反思。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对自己的课程有较高的理论分析,这就促使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组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同时自己积极学习有关理论。

2、以同伴互助为载体,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议课等活动,使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在同伴的互动中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校本教研实践能力的目的。

3、以专业引领为契机,提升教师校本理论研究与校本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水平。

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的教师都具有较为丰富的校本教学实践经历,也都具有一定的校本教研理论水平。但在如何将校本教研理论较好地运用于校本教学实践,在校本教学实践中如何总结概括出自己的校本教研理论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专业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四、具体措施

1、健全业已存在的良好的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的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夯实教师的自我反思的理论基矗

坚持每周三下午的学习时间不动摇,平时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的校本教研理论。着重把握、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学通、学透,力争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2、积极投身于校本教研实践,提高校本教研实践能力。(1)积极参加学校校本研讨。通过研讨,教师们交流校本教研心得体会,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也可以展现我校近年来的校本教研成果。

(2)大力推荐富有特色的新课程教学课和优秀远程教育资源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展示。形成展示课设计、案例、反思等多样形式的呈现。

(3)以示范公开课为载体,大力推进教学案例分析研究,教学反思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以及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同时注意保存研究资料,及时上交教导处,真正使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发挥长效作用。

(4)增强集体备课的实效,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同伴互助效能。每次重大的校本教学活动(如优质课、新课程展示课、论文等)都应该以备课组为组织单位进行集体备课,至少本备课组的成员都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教研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务必使每次集体备课都能发挥集体的智慧,集体成员之间的思想相互交流,互相碰撞,产生集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体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真正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效果。

(5)重视听课调研,进行阶段小结与反馈,促进校本教学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听课调研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校本教学过程中,对校本教学理念的领会贯彻情况,教学行为的转变情况以及师生角色的定位等情况。对好的、富有特色的课堂及时总结推广,对存在问题的课堂及时指出,及时改进。

(6)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将教校本教研实践中的问题理论化,通过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系统,再对校本教研进行理论指导。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对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及时形成研究成果,同时注意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依靠专业引领,提升校本教研整体水平。

(1)真正发挥我校名师、新秀、骨干等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整体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2)发挥教研组的优势,经常性的进行教研组的交流,互通有无,通过向其他教研组学习,博采众长。

(3)通过走出去的方式,积极主动向上级领导、专家及兄弟学校取经,通过引进来的方式,请一些专家来讲座,来引领。

附表:子岸镇店当小学校本教研主要活动安排: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周 次

主要活动及主要内容 1

制定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2

业务学习3

第一次课题组研讨 4

集体备课、公开课

优秀公开课听课、评课、议课 6

集体备课

新课程展示课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评析、研讨 8

第二次课题组研讨

听课调研总体反馈,理论学习10

业务学习

备课组活动(集体备课)12

新课程专题讲座 13

第三次课题组研讨 14

教学论坛活动 15

集体备课 16

收集整理各项材料 17

评选优秀公开课 18

期末复习

子岸镇店当小学健康文档 放心下载 放心阅读

相信能就一定能

优质文档

2017年9月

5.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五

一、基本情况。

1、新的课程理念、新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我校教师工作责任心强,面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形势,普遍感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3、积极参与教研教改的氛围已形成,能热情高涨投入教学工作中去,大胆探索、创新。

4、每位教师专业知识扎实,均是校教学精英。

二、工作目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化为导向,以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为中心,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研水平,引导教师做发展型、反思型教师。

三、具体措施。

1、成立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本教研工作,将其作为本重点工作之一,学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抓业务的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其他老师及教研主持人为成员的校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以确保此项工作全面有序的开展。

2、组织深入学习新理念教学策略。

校本教研活动以学习新教学理论策略为基础。“定时间、定地点、定组织学习者”分教研组展开学习,并做好学习记录,写好心得体会,学习日常化、经常化,并将学习考勤记入个人量化,将所学习内容融入平日教研中来,以便全校教师深入了解新课程理念,探索适于自己教学的“新路子”。

3、开展丰富多彩的“三课”活动。

“三课”活动,即:说课、听课、评课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主体工程,我校注重“三课”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1)结合学科教材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开展精备课活动,让教师们集思户益、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工作,促进“三课”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2)课型多样,有领导上的引导课、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有教师的“探索课”、同学科的赛课,还有外出学习教师的汇报课。从不同角度开展“三课”活动,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在评课中,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讨论教学中的“热点”、“难点”、“疑点”,注重教学反思,在不断反思总结中锻造自我。

4、广开教师座谈会,增强学校与教师间的交流。

学校多组织大、小规模教研座谈会,让教师各抒己见,共同商讨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以便时调整工作思路,更加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性。

5、设立学科优秀教师讲课,以点带面。

让我校特长教师(或教学某方面有经验教师),谈自己教学经验,以直接的方式让其他教师快捷地吸收有价值的教学“法宝”,以此方式增进教师间的学习,以专家型教师带动全校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立足于本职工作,因材施教,探索新课程下新的教学模式。

6、引导教师写好平日的教学随记,研有成果。

引导、鼓励教师多在平日教学积累经验,并结合教育理论,每学期要有一定的成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7、注重“优秀课、优质教案、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每学期校本教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对全校教师一学期来的教研改成果进行评定,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并与教师个人量化挂钩,学校将优秀成果推荐参与上级部分组织的各种竞赛。

8、鼓励教师个人自身的学习。

在教师学历进修上,继续教育上、学科培训、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大力支持个人素质的提高。

时间安排:

三月份 :

1、2、“三课”活动

3、四月份:

1、2、“三课”活动

3、五月份 :

1、“三课”活动

2、教师经验交流会3、4、六月份 :

6.小学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思考 篇六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1-0062-02

校本教研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研形式,正在广大中小学逐步推开,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得到广大中小学教师的认可,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校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小学校本教研过程中出

现的某些现象,影响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思考。

一、现 象

1.校本教研选题“偏”

当前小学校本教研选题“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选题太大,比如“我与新课程同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等,这样的选题可以说是“无用的真理”、“正确的废话”。二是选题不切实际,比如有些学校的教师多为中老年教师,中老年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水平有限,而学校选择“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这样的选题,明显与实际情况不符。三是选题不具普遍性,没有研讨的价值。比如有一所学校把一位低年级教师提出的“提高学生口算正确率”确定为全校数学教师的研究选题,这样的问题其实只要让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去探讨就行了,作为全校性的选题价值不大。

2.校本教研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本学期校本教研的内容是“七个一”活动:每位教师看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摘抄一万字的业务学习笔记,研究一个课题,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和一篇专题论文,每周一次业务学习,听一次专家的专题报告……

——摘自某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如此校本教研只会出现两种结果:或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形式主义,为应付学校检查而机械完成任务;或远离实践高谈阔论,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使教师对理论研究敬而远之。教师的能力能发展吗?

3.研究者态度不端正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要把学生“教好”,进行校本教学研究自己没精力也没能力,教学研究是专家的事情,与我们普通教师无关;另一些教师认为校本教研是为应付上级的工作检查,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中看不中用。这些认识和现象存在的原因,是教师对校本教研的涵义缺乏正确的理解,同时也是教师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没有任何收获所造成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校本教研,如何开展校本教研,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探讨。

二、校本教研的涵义

校本教研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教学,为了教学工作”而进行的研究。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本,以研究解决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为内容,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学科教研组为研究的组织单位,以边研究、边解决、边提高为基本特征,以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为原则,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高学校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活动。

可以看出,校本教研既不是否定原来的学校教研工作,也不是拒绝新的做法,而是对原来教研工作的继承与创新。特别是集体备课、随堂听课、集体评课这些原有的教研方式仍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不能放弃,需要继承,并增加新的内容使其更好的发展。要形成学校教研特色,就要拓宽教师的视野,丰富教研的形式,充实教研的内容,提升教研理论水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此形成学校教研的共同愿景,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策略

1.“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选题策略

校本教研的内涵应该是教学研究向学校的回归、向教师的回归、向教学实践的回归。其选题应该历经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的过程。具体地说,首先,校本教研的选题不是学校领导、专家学者、行政部门从上而下强加给教师的“他人的问题”,而应该是教室里、教学中,发生的真实问题,是教师发现并提出的自己的问题。其次,校本教研选题还应该历经一个收集、分析、提炼、整合,再由学校确定下达教师、教研组的过程。在科学、合理选题过程中采用“大题小做”和“小题大做”的选题策略,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所谓“大题小做”是指校本教研的目光着眼于教学的微观层面,把大课题分解为更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的小课题加以研究,使校本研究的课题更小一些,更具体一些。如在研究“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样的校本课题时,可以将这个大课题分解为“学生评价的原则”、“科学评价学生的方法”、“教师评价的作用”等若干子课题,教师可以从大课题的各个小层面开展研究,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

所谓“小题大做”是指在校本教研中重视每个小问题,教师立足课堂将小问题看作大课题进行研究,放大其研究价值。校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落实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上。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教学即研究的理念、过程即研究的理念、反思即研究的理念。同时,可以把本校已经立项的旧课题放在新课改的环境下重新审视,充分挖掘旧课题在新课改中的科研价值,把校本教研的小课题认真大做。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研究策略

所谓“大处着眼”是指校本教研具有校本性、科研性、人本性、牵引性。校本教研的根本在于观念和意识,不在于方法。方法不是不重要,但意识和观念更具根本性、先导性。因此,校本教研要着眼于学校、老师、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学校、老师,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要以人为本,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校本研究的全过程应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

所谓“小处着手”是指运用“案例分析”开展校本教研。案例分析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可以“解读”不同教师的教学实践,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促进案例的研究者、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反思教学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改进教学,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和突破。因此,案例分析被认为是课改中“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教学理论的故乡”。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的管理策略

学校应改革“考试成绩”这个一元评价模式,建立教学过程、教研成果等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教师的晋级、评优、提干、福利待遇等方面,既要注重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教学业绩,又要注重他们的研究精神和理论素养,用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例如,将教师分为合格型、经验型、研究型、专家型四种类型,制订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教师可参照评价标准自主评价,申报所属类型,由学校组织专家组审核评定。同时,给予“研究型”和“专家型”特殊奖励,并为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特长的教师搭建学习、锻炼和展示的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构建一种和谐、平等、共同发展的校本教研体系。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7.小学校本教研计划4 篇七

我校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边发展的原则,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培养教师科研素质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逐步凸现我校的办学特色。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加强校长教研意识,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

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真正做到四个“必须”、五个“善于”。四个“必须”:校长必须定期主持课改论坛;“新课程研讨课”活动校长必须到位;校长必须参与或主持实验课题研究;校长必须成为以校为本教研活动的专业引领者。五个“善于”:善于听,即经常深入组室、课堂听,倾听教师对课改的意见和建议;善于思,即立足课堂主渠道,对新课程的教学、教研要多思考,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善于写,即善于总结经验,提炼经验,把自己对新课程的认识、体验、感悟写出来与同伴交流,作为校本教研的资料,从而引领本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善于说,即自身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经常给学校教师作专题讲座或组织课改交流会,努力使自己成为校本培训的培训者和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者;善于评,即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善于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用课程标准来评析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说课,把握住课改的方向。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校本教研是开展校本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是整合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的中心和纽带。没有校本教研作为起点,就谈不上校本培训、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为提高我校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以规范校本教研制度为保障,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1、建立理论学习制度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完善学习制度。将每周日会前十分钟定为一周的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内容涵盖课堂教学展示、教学案例评析、教学策略研讨、教学行为反思等等。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行两有一检查: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月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2、健全校本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地开展

①建立学校领导目标管理、分工合作制。学校领导宏观调控制定校本教研计划,每学期举行2-3次校级校本教研活动,确定活动目标及方案,进行指导性校本教研。同时学校领导分工合作,分别下派到各分管学科和教研组,深入教研活动,掌握分管学科的教学和教研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②建全教导处组织、协调制。教导处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各组的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都组织评比。并每周组织一次校本教研活动,形成校本教研的长效机制。

③建立教研组研究实验制。各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研究组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各组坚持每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和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

④建立教师学习反思制。学校通过校本教研,及时掌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并把参与情况和质量纳入业务考评,并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继续教育学时。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坚持做到“七个一”:即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完成一份多媒体教案,一份精彩案例分析,撰写二篇以上教研论文。每天坚持一次自我反思,每月进行一次反思记录,并以书面形式上交校长室备案。

3、让教师拥有充足的研究时间和空间

我们将集体备课全部列入检查,从时间上保证教研活动正常开展。建设先进的校园宽带网络;各教研组配备一台电脑,校园网站全天候开放,其海量的信息高效服务于校本教研,基本满足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需要。

4、赋予教师三种权力

让教师拥有购书权。为满足教师学习和自我提高的需要,让教师拥有自由购买教育教学类图书、音像资料、习题集的购买权。此外,学校每学期都为教职工订阅足够数量的期刊,每个备课组每学期至少可以拥有一份专业刊物和一份大型报刊,各年轻教师人手一份相关专业刊物。

让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校本课程开发,对某些教师来说是一项崭新的科研课题。它的实施既无教材课标可参考,又无现成模式可依照,只能依靠我们本校教师的聪明才智。这正好给那些渴望革新教学、施展自

身才华的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又为那些执教多年已有钝性的教师带来新的教学激情。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让教师根据特长开发校本课程,办兴趣班,开选修课,学校通过综合评估,赋予受学生欢迎的校本课程教师拥有开设校本课程权。目前已比较成功开设感恩教育等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同时也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需要。

让教师拥有教科研的自主权。每学期初,由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问题、实际的问题重新选择研究方向,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切合自己实际的研究课题,鼓励教师思维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在实践与探索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校倡导相似课题的合作研究,在多元思想的碰撞与交融中求同存异。

5、提供六个制度保证

理论学习制度。以“走进新课程”光碟和教育书籍期刊为媒,要求教师做到“三有”:有学习计划、有读书笔记、有学习总结,用学习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

互动交流制度。以集体备课和评课为纽带,同伴进行信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会谈、专题研讨。

课题研究制度。以研究课作为展示平台,以科研促课改,以课题研究成果体现课改实验成果。课题研究做到五有:有研究课题、有实验方案、有阶段计划、有过程记录、有物化成果。我们围绕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课题带动战略,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解决本校或本人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形成自己的校本课题系统,形成人人有课题,全员参与、协同攻关的局面,成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如今,教师们基本达成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共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按照”提炼问题--合作设计--教学行动--对话反思”四个程序进行。

教研奖励制度。开展课改活动与评奖挂钩,制订《教师奖励办法》、强调“班级、组室层层包保、督导到位、互相监督、团结协作、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强调责任到人,实行整体评估。

备课组长负责制。在每个学期初,学校将各学科教师依据技术职务、业务能力、年龄结构、工作实绩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成立备课组,确立备课组长。实施备课组长负责制,发挥备课组长领头雁作用。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常规检查标准》,对备课组采取综合评估,强调学生之间有差异、教师之间无等级,凸显团体合力。

课例研究制度。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本着实用性原则,充分发挥教育案例、课例的示范作用,购置和网上下载大量案例、课例,给教师接近和观摩“他人经验”,让教师广泛地从相关的“现场观摩教学”或者“课堂教学录像”中获得直观的、专业的支持。

8.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八

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紧紧围绕学校“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教研组“小、活、新、实”的活动特点,将“走进课堂做科研”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加强数学教学的研究,提高本组数学教师群体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各类教育刊物中有关数学教学的新做法、新思路,数学教学实践的论文和报刊上有关的文章,深入领会其精神,重视学习数学教学新理念。

(二)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本教研组狠抓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补差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采取“抓两头促中间”的战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备课:做到“三备”,即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加强集体备课意识,注重资源共同分享。努力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和教材所蕴含的思维方法,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2、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做到求实、求真、求活、求新,充分利用现有的电教媒体,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时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作业:认真实施“四精四必”,作业设计力求“精”,体现“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思想,批改要“细”,要规范、及时,注重纠错及情况反馈。每两周做一次拓展提高练习。

5、辅导:做好自己对学生补缺补差的工作。要因材施教,经常分析学生,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热情鼓励,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做好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

(三)加强教研组自身建设

9.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九

关键词:专业素养;自主教研;校本教研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藏区城镇小学教育中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自主教研这一方法才能促进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当下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教研,教师除了在本来已经创设的教研平台发展外,还应该通过自身的学习将课改需要内化为自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来发展自身,这样校本教研才能在教师的身上体现出价值和经久不衰的活力。课程标准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和方法。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对所学课程有所理解,从而培养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创新精神,这些祖国的花朵也只有从小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在这之中应该怎样贯彻与落实成为我们现在需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自主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存在的问题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缺乏引导,在一节课中教学目标是主题,只有围绕这个主题,才能顺利开展这一节课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另外,只有把握了教学目标的程度才能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教材的理解与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与构思是一节课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一节课的效果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出现了目标含糊不具体等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的目标呈现自主化状态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各年级的课件教案的目标制订仅仅是教师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而定,缺乏创新,这样制订的目标质量不高,科学性也不强。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

个别藏区城镇小学的教师虽然已经根据自身经验制订了教学目标,但是在贯彻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们注重的还只是怎样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重视不够。

(二)个别藏区城镇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虽然这几年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改善,但是随着网络课程的发展,许多教师没有经过分析就将其引入教学的课堂,虽然在新鲜事物的影响下教学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考虑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贯彻完成,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不能贯彻教学目标的问题。

(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教师能够通过直观教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称为显性知识,但是还有大部分知识是不好通过直观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这些称之为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就需要学生通过逻辑思维才能获得,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注重机械式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让学生重复地练习,使学生逐步养成机械化记忆的习惯,从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四)教师与学生只是形式上的沟通与交流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况下加强小组合作、沟通与交流,以此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提高学生共同解决某一难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没有如朋友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不仅达不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效果,反而会让双方关系更加恶化。

二、如何开展自主教研

(一)学校要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研总目标

(二)学校要使学生树立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

(三)学校要有自己的自主教研文化

(四)在自主教研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

(五)实施“教研自助菜单”式的教研计划

三、自主教研带动藏区城镇小学校本教研的发展

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学校进行课程改革所必需的,提高教师素质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帮助。

四、教师应认真阅读所授课程的教材,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授课方式

课改过后的教材也有所改革,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更加熟悉老教材,而对于新教材的教学可能会有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所有教师仔细阅读教材,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创新自己的授课方式,这样才能对学生形成吸引力,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要切实有效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且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孩子的知识、眼界都要开阔许多,如果教师还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教育现在的孩子,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在我们身处民主社会,许多事情我们要按照民主的方式来解决,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教师只有通过自己与学生和谐融洽的沟通交流方式才能赢得孩子们的喜欢。

参考文献:

范预红,戴健林.以自主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广州华阳小学教研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02).

10.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

开展好校本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争创东宝区学习型学校,打造一支科研型、学习型和学者型的教师团队,促进教师均衡发展,使我校教育事业向全面、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二、领导小组及培训对象:

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

培训对象:全体教师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

1、进一步开展“班班通”应用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班班通”应用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结合“比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开展好校本项目“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培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上有所作为。

3、结合“访万家”活动,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开展关爱特殊群体学生话题讨论活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

4、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远程资源应用的操作和运用,能开展推荐平台的话题发布及讨论活动。

5、利用网络平台“教育博客”“论坛平台”打造新型教师学习共同体,实现自主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6、组织和督促教师参与并顺利完成“国培计划”。

7、组织教师认真有效的开展周工作反思活动。

8、建立好“学校资源库”,指导教师会用和用好资源库,并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四、组织与管理

1、培训方式:采用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

2、“班班通”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在微机室举行,由远教室、教科室负责落实具体的培训内容,聘请培训主讲教师;“高效课堂模式理论”研究由教导处和教科室组织实施;自主研修由各教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按进度进行。

3、由德育室、安全室、教导处、教科室联合开展期末检查评比,并做好各类文字、网络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五、培训效果的评价

1、学习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好笔记,记录自己的心得感受,提出疑问。

2、利用网络平台查实绩,按要求完成教育博客撰写任务、积极参与话题发布和话题讨论活动。

11.小学校本教研培训计划 篇十一

为提高我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开展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为契机;以抓教风、学风、考风为平台;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培训、科研、教研等活动的载体,融“学习——研究——教学”为一体,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创建符合校情的研训特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以师德建设和业务培训为抓手,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素质良好、学科结构合理、勇于创新、能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反思型、科研型、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具体目标如下:

1、师德教育为首位。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努力使全体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以德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苦练教学基本功。学习学科文化知识,使每位教师都胜任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学科教学基本功,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使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努力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强化课堂实践研究,不断优化教师教学行为,结合教师发展的需要,切实帮助教

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提高研修的质量。

三、研修形式

在校本研修中,根据教师队伍自身发展需要、培训内容的性质,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培训形式,常用的形式有:

1、专题讲座;

2、教育教学论坛;

3、案例剖析;

4、个人自主学习;

5、课题研究;

6、团队阅读;

7、自我反思;

8、撰写论文;

9、集体备课。

四、研修内容

研修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技能所组成的教学基本功培训;二是由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改进和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三是由以教—研—训相结合的教科研能力的培训。

1、开展教学问题研讨。通过发现、总结教师在日常工作与专业成长中所呈现出的状态进行有效引导。结合班级学生情况,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效能,努力营造班风正、学风浓、班容美、活动好、特色显的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个学生温暖的家。

2、聚集课堂,共促教学相长。坚持听、评原生态课;让外出观摩的教师上“临摹课”,让数学教师上“达标课”,让有特色教师上“展示课”;人人参加“优质课评选”。以突出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和案例的研究。

3、实施备课答辩: 集体备课要从备课的环节突破:由主备人就教材的理解、内容处理、教学流程、教学安排等提出初步的教学建议;组内研讨,质疑,同组教师就学情分析、学法指导、内容侧重点等集思广益,研究一条合理、新颖、有创意、可操作的教学思路,通过研讨交流,学习他人长处,提高认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由重“教”转变为重“学”,促使集体备课整体水平提高。

4、研讨形式灵活多样。营造浓厚教研气氛,并形成一些受教师欢迎的固定的研讨项目:如备课答辩、教学反思、读书笔记、教育叙事、案例展示、教案设计、团队教研等,以满足教师的个性发展需求。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网络。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学校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研组长任成员。日常工作由教导主任负责。落实工作安排、总结等工作,做好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考勤、考核等工作;落实好教研、科研工作的相关工作。

2、突出重点,按需培训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着力聚焦“师德师能”建设,聚焦课堂学习方式转变,学校要搭建六个平台:基本功展示活动、“课改”探索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坛活动、团队阅读活动、反思交流活动。以校本研修工作促进学校其它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

3、规范管理,注重实效

校本研修的重心贴近教师实际需要,贴近在课堂改革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贯彻“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原则,注重校本研修的质量,注重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并对其结果要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

4、完善制度,加强考核

进一步完善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的各种激励机制和体制。实施科学有效的研修工作,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完成情况都纳入考核范围,其考核评估、考核结果要与评优、晋级、奖励等工作相挂钩。

12.黄陵小学2010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研组建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3 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53-01

小学数学教研组是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之下成立的,是一个承担着带领学校内数学老师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管理职能的学校教师群体性组织。小学数学教研组在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学校专业化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教研组基本都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组内所有老师统一参加教学研究,争取达到1+1>2的效果。小学数学教研组(以下将统称“教研组”)也一样。如何组建教研组,使教研组的工作能落实到实处一直是学校在不断研究的问题。在综合了众多学校的经验后,笔者总结出了现在小学数学进行教研组组建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教研组组建存在的问题总结

1.学校措施不当。

教研组的组建是教师的集体活动,教研组的组长应该是专业素质最强、最受各位数学教师所信服的人,应该由集体推荐产生。不过,现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很多学校的教研组组长由学校直接指定,很多被指定的组长并不具备该有的“长”处,无法对教研组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很多学校的管理者并不在教学一线上,对教学的实际情况不甚明了,并且没有对教研活动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使学校教研流于表面。而且,现在还有很多学校是按照年级来划分办公区域,对于教师的教研活动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教师自身不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就是自己的事情,只要自己能备好课,能进行有效的课堂教育,教研之类的工作并不重要。这样组建起来的教研组空有其名,教研组没有工作目标,老师各行其是,背离了组建教研组的初衷。

对于教研组的组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二、进行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的几点建议

1.制定规范的教研制度。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行之有效的规范制度是进行教研组建设与教研组正常运行的保证。制定规范的教研组制度应该包括有以下几点: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第二次备课”制度;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1)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建立在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并且应该有规定的时间。集体备课的重点是研究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典型问题、教学材料的选取等等。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该提前制定备课目标并选取此次备课的负责人。教师根据备课目标提前进行资料方法方面的准备,在备课活动中,在负责人的主持下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事一起得出最优的结论。这种备课方式既能够加强教师教间的交流学习,又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如果能够落实到实处将会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助益。

(2)第二次备课制度。第二次备课是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第一次备课时,完成了对课本知识的认知,在集体备课后难点重点都得以解决,这时候进行的第二次备课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中教师要认真的研究好教学资料,制定好课堂的教案;并且在教案中明确要教授的难点、重点;根据课堂知识内容配备足量的精选习题。

(3)制定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数学科目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制度包括:工作计划;常规检查;数学教学质量监控;数学教学的总结考核。教研组协助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来组织备课组,并制定备课组的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可以是每学年计划也可以是每学期计划,短期计划则视情况而定。常规检查则是教研组协助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有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备课与课案的设计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学生的评价反馈情况等等。质量监控则是通过抽查学生的作业和不定时听课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总结考核是教研组在教师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协助学校完成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

2.学校进行充分的权利下放。

教研活动和管理工作不同,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学校的过多干涉并不一定会起到正面作用。为了保障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应该给教研组下放充分的权利,由教研组的老师自行推选负责人,制定活动计划,给老师足够的研究空间并由老师自己对产生的结果负责。

3.开展特色教学实践。

教研组存在的目的就是通过集体协作来提高教学效率。教研组的专业人力资源充分,有其他教学组织团体没有的优势,可以尝试开展特色教学。比如创建教学资料数据库,学生典型问题资料库等等。

教研组可以将老师分为几组,并将课本知识按章节划分模块,每一个小组的老师对应一个模块进行专门的教学研究。教师将这些模块的知识包括重点难点、教学思路、课案设计等构件成一个数据库,供各位老师随时参考。也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考核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收集起来,建立一个资料库,供学生和老师参考借鉴。

三、结论

一人智短,多人计长。组建教研组能够帮老师解决更多的教学问题,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不仅对小学数学教育有巨大的好处,对于其他学科、其他阶段的教育也有很强的助力,学校与老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开展教学组的组建与优化。

参考文献:

[1]阳海兰. 教研组建设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1(23)

13.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总结 篇十三

我校本着以上思想,一直以来踏踏实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开学初,在全体老师的研讨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计划,严格有效的工作制度,并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各项制度。我校以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体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经过我校教研领导小组的商议,决定将全校老师分为语、数教研组和科任教研组,各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教研坚持以课例为载体,通过实际课例找出有价值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解决,教研中还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全校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14.小学校本教研计划 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为契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突破口,以不断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进一步探索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快速发展的教学教研新路子。

二、目标和任务

1、透过教研培训,使教师彻底转变观念,提高执教水平,提升教师素质。

2、透过全校性的专项教研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主讲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讲座,进行行动研究,使每位教师能上规范课。

3、透过教研,确保学校质量稳步提高。

4、建立完善教研制度,用制度保障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使大批教师理论和实践水平双提高,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

1、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形式进行。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强化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解决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意识。

2、采取灵活高效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做到“三务必、两有、一检查”。即:在学习资料上做到三个务必,务必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务必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务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学习管理上,要有学习记录,有心得体会;每月检查一次。

3、严格控制教师在校办公时间,确保学习研究有时间,并要求教师提高在校办公的效率,引导教师勤辅导,常钻研,不断学习充电,提高自身素质。

4、定学习资料。依据本校实际和全县校本教研总体布局,我校今年将着重学习《校本教研在行动》、《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校本教研专辑》等学习资料。

(二)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模式为载体,优化课堂教学。

1、本期教研的工作重点是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本校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最终构成具有学校、教师自身特色和风格的教学模式。

2、坚持优化课堂教评比活动。评比追求一个“实”字:一看教学模式是否具有必须的理论依据,具有可操作性;二看是否真正经历了实验研究,经历了实践检验;三看教学效果是否好,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3、把三位一体教研活动和优化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说、听、评”三位一体教研活动为依托,针对教学实际,对照先进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用辩证观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扬弃,最终构成具有自身特色、风格和必须价值的教学模式。

(三)全面落实课程标准

1、开展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标、使用新课标活动。一是确保各科任教师每人一本新课标;二是要把“学、研、用”新课标作为学校对教师的一项重要检查资料,列入日常检查之中;三是要把“学、研、用”新课标纳入教师达标活动之中。

2、继续开展好“新一轮新理念下中小学教师基本功达标”训练活动。以此活动为载体,促使教师研究教材,掌握学科的思想方法和规律,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强化过程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严格落实《学校校本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五、活动安排:各校根据实际状况具体安排落实,(已教研组为单位落实教研活动)

上一篇:呼叫中心公司组织架构下一篇:小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