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精选10篇)
1.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 篇一
提升商圈建设,打造幸福思明
幸福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抓手工程,因为幸福追求是人性之所使和人心之所向。一方面,创设幸福的环境,使人们在社会中自由自在地创造幸福、感悟幸福和享受幸福,无疑应当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应然的战略规划和工作重心。另一方面,幸福建设的工程浩大,涉及面甚广,它要求物质与精神的并驾齐驱,也要求个人与社会的齐抓共管,还要求主观与客观的综合评判,因此必须把准基点和关键点。
区委、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围绕打造“宜居、宜学、宜游、家商、宜业”的五宜城区,提出了建设居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良、文化更加繁荣、生活更加舒适的“幸福思明”的目标任务。“幸福思明”理念的提出切中肯綮,它既符合党和国家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也符合思明区发展的客观实际,体现了思明区“十二五”发展的新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追求,百姓生活的新诉求。
作为全区辖区面积最小的一个街道,主动融入“幸福思明”建设责无旁贷,但街道地处老城区发展空间有限且财政供养人口多负担重,如何围绕“五宜”提升辖区民众的幸福指数呢?那就是要发挥辖内素有“中华十大名街”美誉之一的中山路步行街的作用,着重做好“宜游”这一篇文章。通过打造旅游富商兴商富民安民工程,来带动步行街商家参与旅游业,使商家、市民、游客直接或间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中山路作为“中华十大名街”之一,一直以来,是厦门的经济龙头和闽台风情文化中心,也是厦门旅游产业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为了适应广大市民及旅游人群的需求,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旅游旺区,近年来,市、区、街道积极加强对中
山路软、硬环境的投入建设,不断提升中山路的景观档次和服务水平。硬件方面,通过进行外墙改造修缮、广告牌统一规划、线路入地,沿街添置古迹指示牌、休闲座椅等措施,为市民和来厦游客提供舒适的“慢生活”逛街环境。同时,努力优化服务软环境。例如,设立旅游服务中心,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旅游、订房、票务等服务;在沿街安装数字终端导购机,开发网上中山路、手机版网上中山路、电子优惠券打印等措施,不断运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提升商圈的便民服务水平;首度与厦门旅游广播(FM94)合作,设立路面直播室,每周日下午在中山路古城西路口直播一小时节目,让广播主持人与市民游客亲切互动,同时把中山路的活动通过电台传播到大江南北,四面八方。
一、围绕“三街”建设,着力打造商圈龙头
1、文化立街,提升步行街品味
我街道在坚持特色的基础上,按照“淡季造势、旺季服务”的原则,充分挖掘中山路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和文化底蕴,积极开展各类大型、特色活动,如2011年闽台街头艺术节活动,以一种特有的方式,将中山路打造成一个文化活动传播的平台,成为厦门“最街头”、“最潮流”、“最传承”、“最互动”、“最欢乐”的文化品牌,堪称国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街头艺术盛会,形成厦门市井、旅游文化的新亮点、新特色。又如6月10日—6月16日在中山路成功举办的第三届海峡论坛〃台湾特色庙更是名利双收,此次庙会共有台湾16个县市参加,共设160个展位,7天营业额共达3360万元人民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70万人次,日均人流量高达24.24万人次。这次台湾特色庙会,是厦门在两岸民间交流领域的创新尝试,一改往届海峡论坛由官方唱独角戏的浓厚色彩。通过庙会这种两岸同胞喜闻乐见的民间舞台,提升了活动的庶民文化色彩,增强了百姓的参与度,为两岸携手展现中华特色“食”文化作了有益的先行先试。
2、无烟净街,打造文明创建品牌
中山路步行街作为厦门重要商业大街,是厦门城市管理和文明素养的窗口,为解决步行街乱扔烟头的不文明行为,还市民健康、清洁的购物环境,街道积极响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健康城市”的目标和要求,规范、加强城市商业街的管理,打造、建设中山路步行街“无烟商业街”,组织、安排社区志愿者、教师志愿者、学生志愿者、五老志愿者等14支志愿者队伍,轮流上街,发放宣传卡片,进行无烟劝导,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响应,在2010年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中,中山路作为被检商业大街,以整洁、优美、有序的市容市貌得到了好评。如今走在步行街上,抽烟的人明显减少了,烟头渐渐变少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市民在公共场所的戒烟意识有了极大地加强。街道还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的时间,将志愿者上街文明劝导的行动常态化、持续化,用实际行动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
3、诚信兴街,建立多方共赢机制
创建“诚信平安商业街”,为中山路306家商户进行星级评定,依照类别等级评定标准,分为一星至五星,五星为最高等级;经中山商圈商会、中华工商所、派出所、执法中队等部门推荐审议,评出了厦门金鹭首饰集团有限公司等四星级商家18家、三星级商家285家,该评比结果实行定期复核制,星级评定结果直接安装在各商家的店招广告牌上。今后,还将从通过获评五颗星级的经营户中,开展评选“诚信经营户”、“消费者信得过商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等活动。通过政府引导、商家自律、社会监督的方式,在中山路商圈商家中营造一个“诚信平安,和谐兴商”的商业氛围,努力做到质量诚信、价格诚信、服务诚信、治安稳定。
二、商圈建设卓有成效,宜商宜业氛围浓厚
2010年9月,中山路实现全段步行街,日均人流量由原来不足10万人次提升到15万人,节假日高峰段达到30万人次。
2011年上半年中山商圈37家限额以上商贸业,营业额达到31.75亿元,同比增长50%。街道商贸、现代服务业等其他行业税收达1.98亿元,同比增长80%,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从2010年的38%,提高到今年的48%。
大型百货主力店增长强劲。2011年上半年巴黎春天百货纳税1406万元、夏商百货1458.3万元、名汇天虹272.8万,相比去年均增长10%以上,名汇天虹增长更是达到一倍以上。中华城、卧岩滩商业广场均已开业过半。其中,中华城赛博数码开业两个月就纳税33.5万元;位于卧岩滩的星巴克厦门首家店面开业后持续火爆,纳税达65万。同时,优越的地理环境,良好的商业氛围带动高端酒店、名品商业发展,温德姆酒店纳税989.8万元、海景酒店纳税472万元,即将开业的还有厦门泰谷高端商务酒店、卧岩滩indigo商务精品酒店、中华城卡地亚等国际名表一条街等。通过不断的带动人气、调整业态、提升品质,做旺商圈经济,把中山路打造成海西购物中心。
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爱心惠及弱势群体
1.回馈社会爱心圆愿。2010年1月30日,街道辖内国际银行大厦开发商厦门信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厦门晚报携手举办“新春爱心财神圆心愿”慈善活动,发动国际银行大厦业主、租户企业一同为我市700多名贫困孩子实现新年心愿。
2.爱心接力真情圆愿。2010年12月22日,街道在中山路举办了爱心超市爱心祈愿树活动启动仪式。爱心祈愿树活动是中华街道爱心超市品牌新的拓展和延伸,也是街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打造的又一特色品牌。为把爱心超市打造成帮助贫困弱势群体的平台,逐步完善扶贫济困的长效机制,街道从辖内困难群众中收集的心愿,做成爱心圆愿卡,挂在花开朵朵的祈愿树上,组织志愿者在中山路上发动广大市民群众认领,为困难群体圆愿,让爱心在中华片区不断蔓延。启动仪式上,中华街道爱心超市共收到辖内爱心企业、楼宇党支部、商圈党支
部及爱心人士捐赠款物92400元,收集辖区内困难群众爱心圆愿卡270余张,20个家庭代表上台领取了首批爱心物资。
四、几点建议
随着福厦动车的开通,来厦旅游的游客数量暴增。未来,随着两岸自由行的不断深入以及厦深动车的开通,厦门将受到越来越游客的青睐,其旅游市场也将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发挥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平台作用,推动中山路步行街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优化商业布局、提高运作效率,为打造“五宜”思明、幸福思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1、二、三楼的开发、利用
中山路属典型的商住混合型商业街。据初步统计,中山路沿街店面及沿伸的二层以上住宅用途的房产占七成的比例。由于中山路地处老城区,台球馆、保龄球馆、名人蜡像馆、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欠缺,大部分的二层以上没有开发利用,发展的潜力与空间巨大。二层以上空间的开发,可进一步挖掘出中山路的文化价值,展现闽南文化的业态、民俗文化风情,丰富“宜游”的内涵与魅力,让市民与游客感受中山路老城区的古朴魅力和迷人的中山路街景,增强观赏性和娱乐性,丰富休闲娱乐功能。
2、公房统一运作招商
虽然近年来,随着名汇广场、南中广场、中华城等大型综合购物广场的陆续开张,为中山路引进了部分新业态,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中山路目前的业态仍呈现较为单一的局面。经统计,短短1198米的沿街路面,经营服装、干果类的商家有130多家,占去整条街的近一半,成为“服装一条街”、“干果一条街”。而特色店、品牌店在中山路所占据的比例相对稀少,成为中山路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瓶颈。建议由市、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在保障国有资产增值的前提下,把中山路现有的全部公房,转由街道下属厦门市鑫中华投资有限公司统一经营管理,逐步
进行业态调整,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引入一批资本实力强、运作经验丰富、符合本地商业需求的国际国内一线、二线品牌,提升商业街的业态;引进商业街缺乏业态,满足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发展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丰富商业街的文化和内涵,提升繁荣中山路步行街,从而使“宜商”“宜业”“宜游”融为一体,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3、加大老城区安全保障措施。一是中山路步行街经过近几年的大手笔建设,街容街貌焕然一新,然而周边的支路如思西路、大中路、定安路、水仙路、镇帮路上各种用电线路、通讯管线纵横交错宛若蛛网,外墙立面年久失修老化脱落随处可见,不仅有碍瞻观且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建议由城建、电业、电讯等部门联合整治中山路周边支路外墙立面同时对各种线路进行缆化入地,进一步提升中山路商圈的整体形象,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安全感和舒适度。二是辖内街区巷道窄小狭长,木制结构楼房又旧又多,由于没有铺设管道煤气居民日常生活大多使用瓶装液化气,且电线乱拉现象屡禁不止,火灾隐患时常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出现险情灾情,消防车难以通行,造成施救困难。建议由市政单位沿街敷设地下消防管道,择点设立消防栓以备不时之需,切实为居民打造“宜居”的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政协委员中华街道联络组 二O一一年七月二十八日
2.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 篇二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当人们满足了一种需求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目标。高校辅导员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 因此他们所追求的需要层次也比较高, 渴望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这种需要是表现在追求师生关系的融洽感、工作目标的实现和事务处理的认同感等方面。[1]从本质上讲, 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在于自我价值的全面实现。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将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目标的终极追求, 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巨大的学生工作压力, 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和育人成功后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在第一线与学生面对面接触, 对大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是高校其他专业教师和管理者无法取代的, 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在其职业生涯中对幸福的体验和感悟, 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取向, 也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更关乎高校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
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难以控制的因素, 如社会的认同、学校的政策、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领导的认可、家庭的支持和理解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高校辅导员自身可控制的因素, 如辅导员的择业动机、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成就动机、责任感等自身内部因素。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是高校辅导员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辅导员的职业生涯是在高校中度过的, 因此一所大学的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 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铺路搭桥, 营造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良好氛围, 大胆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发挥高校在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中的积极作用, 使辅导员的精神生活不断得到丰富, 心理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职业品位不断得到提升, 个体价值不断得到实现, 让每一名辅导员都能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
一提升职业认同, 坚定辅导员的职业理想
高校是辅导员从事教书育人的职场, 也是辅导员体现职业价值的舞台。高校的蓬勃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喜业绩、社会家长的高度评价, 领导同事的认可支持, 自我职业的持续发展, 教育对象的尊重爱戴, 这些都是增强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3]高校要通过辅导员的职前教育、入职培训等方式, 让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认知和认同, 工作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和憧憬。高校通过对辅导员的职业目标引领来导航辅导员的职业理想, 帮助辅导员坚定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职业信念。
首先, 高校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真正理解自己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辅导员通过积极地思考和行动, 主动改变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 认清自我价值, 提高自信心、归属感和成就感。其次, 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正确认识其职业内涵, 保持良好心态。选择高校教师行业, 选择做高校的辅导员, 就意味着担负起帮助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任务。辅导员的职业内涵决定着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 只有让辅导员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内涵, 让辅导员认识到其工作对国家、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才能激发对辅导员工作的热爱, 也才能从工作中获取更多的幸福感。三是高校要帮助辅导员合理定位, 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辅导员追求自我实现的最高需求入手, 引导辅导员将个人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学校当作辅导员自己职业生活的土壤, 引导辅导员在学校发展规划指导下, 把握自身成长规律, 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确定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学习、工作、研究重点和发展目标, 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规划。另外, 高校要不断推出身边的优秀辅导员, 让大家互相了解他们是如何面对机遇与挑战, 感受成功者的快乐与人生价值, 让辅导员觉得在学校要发展、能发展, 更好地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二激发主体意识, 塑造辅导员的职业精神
高校要注重突出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主人地位, 激发辅导员的主体意识, 把每一位辅导员当作能发展的人来激励、支持和帮助, 尊重他们的个性, 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 鼓励他们的工作创新, 成就他们的工作业绩。要做到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 规范要求与灵活创新相结合, 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相结合, 让学校成为辅导员共同的精神家园。要相信辅导员的主观努力和工作水平, 尊重辅导员的主体人格和辛勤劳动, 关心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
高校也要大力弘扬辅导员的职业精神, 通过评比骨干辅导员、优秀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等活动, 树立先进典型, 使辅导员学有目标, 赶有方向, 形成积极进取、勇于争先的文化氛围。学校还要通过科学、客观、公正的工作评价来引导辅导员提升师德修养、确立先进理念、认真钻研业务、改进教育方式、提高工作水平和育人质量。要通过组织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 激发辅导员的归属感、成就感,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要求辅导员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即自主把握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和特点, 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目标, 精心选取教育内容, 创设人性化管理情景, 采取有效的服务方法, 多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创造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和服务, 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职业培训,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技能
高校通过强化辅导员的学习研修和职业培训, 丰富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内涵, 扩展辅导员的专业视野, 提升辅导员理论修养, 优化辅导员的教育理念, 提高辅导员的职业水平, 实现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整合, 从而获得完满的进步和理想的人格。但是, 现在高校中还存在着辅导员培训学习机制不顺畅, 很多辅导员很少有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培训过少或流于形式, 辅导员凭经验开展工作等不良现象。
首先, 高校要将辅导员培训重点转移到辅导员的专业和职业发展上来, 突出个性化、特色型的辅导员培训, 优先考虑辅导员的自身发展要求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培训内容要考虑辅导员的现有水平、专业方向和现实需求, 这样的培训才具有效用和意义。其次, 辅导员的职业培训要由辅导员被动培训走向主动要求培训, 这种转变的关键是辅导员要有自己的追求和发展的动力。高校要积极引导每一位辅导员制定自己个人的专业发展计划, 鼓励辅导员大胆规划, 追求个性, 并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帮助辅导员拓展自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内涵, 提高自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水平。第三, 高校要鼓励辅导员加强工作研究, 使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辅导员主要从事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项工作是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支持的, 也是有科学规律的, 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研究中, 才能有效地带动工作, 才能使辅导员工作向专业化发展。第四, 高校要深入挖掘校内资源, 聘请资深学生工作者担任年轻辅导员的导师, 发挥其传帮带的积极作用。高校只有通过扎实的辅导员职业培训指导, 才能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实力, 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也为辅导员职业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四完善制度保障, 优化辅导员的职业环境
优化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环境, 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离不开制度保障。营造良好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环境十分重要, 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所以高校应当具有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意识, 制定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辅导员不断涌现、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努力形成激励辅导员走好职业化、专业化道路的浓厚氛围, 使辅导员真正感受到自己职业的责任和荣誉, 激发起辅导员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 无怨无悔的为之付出, 享受那份发自内心的职业幸福。高校能够落实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 是提升辅导员幸福感的重要保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宏观层面来看, 应当是国家出台了不少好的政策, 但是由于缺乏支持这些政策执行的职业环境, 到了高校的操作层面就打了折扣。高校中仍然存在着, 落实辅导员政策不到位、对辅导员职业定位不明确、责任分工不明朗和考核考评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高校要健全校内激励机制, 为全体辅导员创建一种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首先, 高校要为辅导员营造良好的尊重和信任氛围。辅导员也是高校教师的一员,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同于一般的任课教师, 但身份和教师一样。对辅导员职业给予信任和尊重, 会使辅导员具有高度的自豪感, 会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为一种可追求的事业, 从而在工作中感到成就感和幸福感。其次, 高校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搭建辅导员的发展平台, 展示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实行人性化的民主管理, 让辅导员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良好的运作模式, 增强辅导员积极的情绪体验, 使辅导员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第三, 高校要确立科学规范的辅导员聘任制度, 建立公平合理的辅导员考评机制, 完善长远有效的辅导员激励机制, 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推动专业建设, 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化发展, 让辅导员真正找到职业发展的前景, 找到事业发展的方向, 是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在任何一个群体中, 个体能力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 高校应该心平气和地接受教师个体工作能力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因此对于那些工作成绩不理想的辅导员, 只要其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不存在问题, 还有积极进取的欲望, 学校进行评价时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想方设法地帮助其改进工作方法, 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学校对他们的信任是促使这些辅导员由弱变强的最大动力。
高校要积极推动建立辅导员职业领域的创新实验或试点, 打造辅导员专业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真正把辅导员工作当作一个专业来建设。二是要建立专门的准入制度、管理制度、考评制度和退出制度。选拔真正愿意并且有条件终身从事辅导员职业的人员, 并淘汰一些不愿意或不合格的人员。三是, 高校要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步伐, 创新高校的学生工作组织结构, 根据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目标, 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职能分类, 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能力特长和兴趣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和开展相关工作, 提高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 增强辅导员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高校要引导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善于思考, 勇于实践。教育辅导员要敬畏教师职业, 履行教师职责, 真情关爱每一名学生, 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辅导员, 鼓励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 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走好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争做专家型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在成就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提升自己的职业品位。
六关注身心健康, 改善辅导员的职业生活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也影响着辅导员的职业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我们应当倡导辅导员具有奉献精神和责任感, 但在强调辅导员职业道德感的同时, 不能把辅导员抽象化为某种道德上完美的象征。他们也有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因为辅导员不仅要在学生工作中尽教师的职责, 还得在家庭中尽父母、子女的义务, 在社会上尽一个公民的责任。辅导员同样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现实中, 也有着自己作为正常社会人的欲望和需要。如果他们不能在每一天的职业生活中感受快乐和幸福, 不能够享受自己的专长和发展, 教书育人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要使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感, 就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有的辅导员因在工作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又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从而使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于是就在主观上变得消极, 工作缺乏热情, 言谈中会流露出怨气冲天、牢骚满腹, 严重影响他的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作为学校管理者, 应该从学校的长远利益出发, 本着对全体师生负责的态度, 切实在缓解辅导员压力, 疏导辅导员情绪、调整辅导员心态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高校要建立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测评、调节机制, 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辅导员的职业生活状况、高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 经常开展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调节工作, 可借助高校、科研机构及社会教育机构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幸福感的培育和培训, 这对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队伍的稳定大有益处。同时, 高校应该为辅导员队伍建立健康档案, 以便全面了解辅导员的健康变化情况, 采取措施, 如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体检、组织辅导员进行集体锻炼, 想方设法地引导和帮助教师改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婷.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重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 (8) :93-94
[2]何海燕.影响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 2011 (10) :77-80
3.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 篇三
准确把握林业形势
让林业促进绿色增长
《绿色中国》: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的认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作为关注森林组委会副主任,请问您对目前林业的形势有怎样的看法?
陈述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决策,并赋予林业“四个地位”、“四大使命”和“五大功能”,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把对林业的认识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对林业的重视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国家对林业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在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必将肩负更加光荣的使命、承担更加繁重的任务。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绿色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森林在推动绿色增长中具有重要功能,要高度重视林业在实现绿色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再次重申“中国将继续加快林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这就要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增强林业多种功能,进一步提升林业促进绿色增长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在第八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关注森林组委会主任王刚同志,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开展关注森林活动和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取得的积极成效,明确要求关注森林活动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国家生态和能源资源安全、建设宜居环境作出新贡献,赋予了关注森林活动全新的定位和更加丰富的内涵。
目前,我国正在加速经济转型步伐,作为国家具有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的林业必须要在促进绿色增长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绿色增长是一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模式,是一条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发展道路,体现着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住房、交通、水电、通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关注森林,发展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发展森林,充分发挥森林的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是改善生态状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宜居家园的重要途径。
林业具有开展森林旅游的最佳资源优势和良好开发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回归自然,走进森林。森林旅游就是把“砍树”变成“看树”,在不采伐森林的情况下有效利用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是一个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的朝阳产业和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我国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人数达14.79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984.46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国森林旅游人数将达到8.7亿人次,森林旅游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加快发展森林旅游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泛开展关注森林实践活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中国》:我们知道“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是在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指导和推动下,由国家林业局具体组织开展的一项宣传实践活动,请问陈组长这项活动对推进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陈述贤:2004年,经请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同意,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启动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实践活动。同时,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过程中,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始终坚持“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坚持把“宣传林业事业、推动林业建设”作为主要任务,生动践行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方针,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城市森林既是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象征,也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志。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际上就是一个强化城市生态意识,推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目前,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正积极加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行列中。在创建活动的带动和影响下,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践行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鼓励企业、社团、个人以及社会各界积极为建设森林城市做贡献。
城市森林是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领域,我国城市森林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与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各级林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一是要把发展城市森林与“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明确着力点、找准切入点,使之成为实现“十二五”目标的重要抓手。二是要把发展城市森林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发展城市森林,扩大林业经济规模,促进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之成为扩展生态环境容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三是要把发展城市森林与实现林业“双增”目标结合起来,努力增加城市森林的面积,提升城市森林建设的质量,使之成为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新的增长点。四是要把发展城市森林与建设城市生态屏障结合起来,以发展城市森林和加强郊区绿化为重点,全面增强城市生态功能,使之成为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有力举措。五是要把发展城市森林与增进人民福祉结合起来,大力促进身边增绿,使之成为建设宜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
加强林业宣传 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绿色中国》: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林业三大改革的关键期、攻坚期,而深化林业改革,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又是林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的根本途径。请问如何使林业宣传工作适应现在的新形势
需要?
陈述贤:林业宣传工作同样需要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今年林业宣传的重点工作主要是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紧紧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开展“科学发展、辉煌成就”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我国林业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典型经验。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开展“绿色产业、绿色增长“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林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方面的重大举措和重要作用。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以开展“改善生态、改变生活”主题宣传活动为抓手,积极宣传林业抓改革、求创新、谋发展的思路、进展和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抓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宣传。深入宣传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作用,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的成就、经验和典型。进一步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保实现森林“双增”目标和两项约束性指标的宣传报道,充分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加大投入、改善生态的坚强决心和转变造林绿化方式的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反映各地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推进农村绿化与城市森林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在“两会”、植树节、爱鸟周、森林日、湿地日、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期间,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精心做好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动员大会、关注森林活动总结表彰大会、第九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防沙治沙法》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第二次全国石漠化监测结果、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成果,以及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等宣传报道工作。
nlc202309040116
(二)切实抓好林业改革宣传。重点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宣传,营造不断推进林业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及时报道集体林地确权和发证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各地实施财政支持和金融保险等配套改革的政策措施,规范林权流转,加强林权保护管理和服务,加强林农合作组织建设的做法、典型经验和实际成效,以及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鲜活典型。积极宣传林区民生改善的好典型好事例。围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深入宣传国有林场改革的意义、举措和实践。及时报道重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及国有森林资源管理改革的思路和做法。
(三)大力抓好林业产业宣传。广泛宣传林业的经济功能及其承载的林业产业发展的成就、典型及潜力,引导各级政府积极扶持、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广大农民积极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绿色增长。广泛宣传林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要点,特别是国家和各地对发展油茶、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以及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最新进展和广阔前景。广泛宣传林业产业在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就业增收、实施扶贫开发、扩大内需方面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成效,引导社会充分发挥林业的拉动作用,切实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
(四)着力抓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宣传。宣传好林业“三防”工作措施和成效。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动态和重点森林火灾扑救的宣传报道,以大兴安岭“87—5.6”森林大火25周年为契机,在清明节前后和防灾减灾日期间集中开展森林防火警示教育和“森林防火万里行”等公益宣传活动。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沙尘暴监测、涉林违法犯罪专项打击整治活动和林地林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形成有利于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努力抓好强林惠林政策宣传。围绕全国林业科技大会的召开,宣传林业科技创新的成果,展示科技兴林的新成效,营造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搞好林业法制建设和林业执法成效的宣传。广泛宣传国家实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补贴政策,建立林业信贷和财政贴息、森林保险等扶持政策,引导各地认真执行林业政策、管好用好林业资金。及时宣传林业棚户区改造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成效、新变化。
(六)积极开展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进一步完善新闻信息发布机制,把握好新闻发布的主题和时机、节奏和力度,增强新闻发布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舆情监测和研判工作,提高舆情收集、分析、报告和应对处置工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强林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提高防范和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加强对林业应急能力的宣传,进一步建立健全响应迅速、渠道畅通、发布主动、声音权威、引导正确的应急宣传机制。
(七)进一步提高林业对外宣传水平。宣传中国政府发展保护森林资源的坚强决心、务实行动和重大贡献,宣传中国履行国际公约、开展重点领域林业国际合作的良好成效,更好地向世界展示我国林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中国林业的国际影响力。搞好中德合作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周年纪念活动等重要林业国际活动的宣传。
4.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篇四
蚌埠市三铺中学洪安梅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教师长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是: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经常有老师抱怨,工作太辛苦,家长不理解,学生很难管,精神很疲惫,报酬有点低,缺少幸福感。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新的形式下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已经迫在眉睫。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幸福感观。
二、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三、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关心教师的生活和疾苦。
5.医院如何提升员工幸福感 篇五
提升服务质量,让患者及家属等“外部客户”满意的前提是让“内部客户”满意,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只有医院让员工很满意,有良好的声誉,才能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而有了优秀人才,医院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才会提升,才能做到让病人满意。“员工幸福”和“病人满意”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医院如何才能让员工感受到幸福?麻省总医院的做法值得借鉴!第一,要有好的领导。
麻省总医院认为,一位员工能否快乐工作,他的直接领导特别重要。直接领导可以是科主任,也可是实验室主任、PI等等,他应该尊重、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员工。麻省总医院有一个领导力模型,总共32个模块,包括人员管理、流程管理、沟通管理、财务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内容,每位管理者都要参加这样的培训。到了年终对各级领导进行考核时,跟员工相关的有三个指标,即本部门员工的满意度、离职率和多元化(如:有无种族歧视)。第二,要有好的同事。
员工要快乐地工作,除了好的上级外,还要有好的同事。麻省总医院提倡,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这些在医院的信条和戒条中都有体现。他们的年终考核表不是考核科研成果、手术量等,而是把医院的信条和戒条逐条分解,比如你是否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对同事是否尊重、团队协作情况、工作上是否追求卓越等,然后按五分制打分,评定你的等次。第三,要有好的前途。
要让员工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麻省总医院设有职业发展中心,包括三个办公室:临床职业发展办公室、科研人员发展办公室和女性发展办公室。这些办公室除了提供各类培训,还执行Annual Conference(ACC,即职业发展会议制度),即每年年底直接上级跟员工沟通,谈部门发展目标,谈员工个人成长目标,并帮助寻求两者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商定员工下和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不仅如此,上级还会根据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给予员工个性化支持。此外,MGH还给员工提供完善的导师制度,丰富的培训资源,以帮助员工更好地成长。第四,要有好的服务。
医院还要给员工提供好的服务。MGH有三点值得国内同行借鉴: 其一,科室管理架构。MGH每个科室除了科主任,负责医教研和学科建设外,还设有行政主任对MGH数年一次的检查。检查过程非常严格,检查人员采用追踪调查法,在病房随便挑一个病人,查完医疗质量后,再查接触过病人的各类人员,检查相关人员是否具有资质、培训情况等等,再按照病人费用的情况顺着查医院财务。如查出了较为严重的问题,检查组可以责令医院关门。诸如此类十分重要的迎评工作,都主要由行政主任负责。当然,国内也曾探讨过学科带头人与行政管理分离的问题。
其二,职能部门人员的Generalist(通才)模式。麻省总医院的行政主任大多从哈佛、耶鲁等名校的管理学专业毕业,在医院人事、财务、运营等部门轮转后,到科室负责科室发展战略、财务、人事、运营等工作,一则体现了专业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二则把科主任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其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令人惊讶,医院所有工作都是按照预算执行,每一分钱的进出都非常清楚。起初以为,如果照此工作,财务部门起码应该有几百人,拜访财务处后才发现其实只有9人。因为科室层面已经把财务预算做得很细了,医院财务部门只需汇总即可。总之,科主任主要负责学术方面的事务,而跟行政相关的事情,一般由行政主任负责。
其三,员工帮助项目。这个项目是免费的、保密的,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为员工创造良好环境,使其全身心投入工作。如果员工家里有困难,同事相处不好,工作上有压力,员工可以给项目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就会帮助员工寻找社会资源,比如找心理咨询师。有意思的是,2011-2012年员工寻求帮助最多的不是心理减压问题,而是财政问题。
第五,要有好的认可。
医院通过各种方式,感谢和回报员工卓越的工作,增强员工的自豪感。许多员工办公桌上都有院长签名的奖状。医院还会定期举办聚餐会,邀请为医院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员工聚会,感谢他们为医院的辛勤付出。
6.如何提升员工的幸福感 篇六
1. 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如果你有几个好消息要公布,你是该分开宣布呢,还是把它们一起发布?答案是: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开享受。
根据前景理论,人在“得”的时候是边际效用递减的,所以分两次听到两个好消息等于经历了两次快乐,这两次快乐的总和要比一次性享受两个好消息带来的快乐更大。
同样,如果你要给员工发1万元的奖金,那么最好分两次,每次给他5000元,这样尽管他拿到的总和还是1万元,但较之你一次性给他,他所获得的快乐更大。当然,好事分开享受可以带来更大的快乐,但并不是说要你把一万元的奖金分一万次每次一元钱发给员工。
2. 坏事分开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如果你有几个坏消息要公布,你是该分开宣布呢,还是把它们一起宣布呢?
根据前景理论,把几个“失”结合起来,它们所引起的边际效用递减会使各个坏消息加总起来的总效用最小。人们常常讨厌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做法,可是在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快刀斩乱麻来得更加爽快一些。因为同事知道两个坏消息的痛苦程度并没有分两次知道两个坏消息的痛苦程度的总合那么大。你把两个坏消息一起告诉对方,只会给对方造成一天的不快乐;如果你把两个坏消息分两天告诉对方,却会让对方两天都不快乐。
3. 好事晚说不如早说
如果你今年业绩出色,公司奖励你一次去巴黎旅游的机会,那么请你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最开心呢?是在巴黎游玩的时候吗?可能不是。其实,最开心的时候是你听到这个消息以及期盼着去巴黎的那段时间,是在你为巴黎之旅进行规划和整理行囊的时候。很多时候,快乐来源于对快乐的期待,期待也是一种快乐。所以,如果说要给员工奖励的话,晚说不如早说更能极大化他们的快乐,当然也就更能达到激励的效果。
4. 好事静止的不如变动的
A经理管理的部门这几年经济状况比较好,于是他想给手下的人增加报酬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报酬有两种最直接的方法,第一种是加工资,比如把员工原来50000元/年的工资加到55000元/年;第二种方法是发奖金,就是保持员工现在50000元/年的工资不变,但是每年不定期地给员工发几次奖金,奖金的总额约为每年5000元。事实上,对公司而言给奖金要比加工资好,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 尽管大家会选择加工资,但在总数相同的情况下,给奖金却会使人更开心。
第二,发奖金给公司带来较大的回旋余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发奖金比涨工资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人们的适应性是很强的。尤其是对于物质的东西,人们以为会为它开心满意很久,其实过了一段时间就习以为常了。所以好的事情要以变动的形式呈现,这样才不至于让人习以为常。
5. 小奖不如不奖
一般人们总认为要让别人做点事情,就应该给他们奖励,不管多少、不论大小,有总比没有的好。但其实不然。
我在耶鲁大学念书的时候,经常需要找一些学生帮我做问卷。当时我还是一个穷学生,付不起多少钱。我发现如果我请别人帮我做然后给他们1美元的报酬,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帮我做。后来,我索性就不给钱了,直接请他们帮我做问卷,这样反而有比较多的人愿意帮我的忙。要激励他人积极地做事,除非给予和这件事情相匹配的外在激励,否则小的外在激励还不如没有来得效果更好,因为小的外在激励会抹杀内在的动力。
这个道理用在教育孩子或者激励员工上都很适合。如果您的孩子对画画很感兴趣,或者公司员工出于内在的动力很积极投入地工作时,最好不要采用外在激励的手段去鼓励他们。因为一旦有外在激励的加入,内在的动力容易被扼杀,让人感觉做这件事情只是一个经济行为,尤其是奖励比较小的时候,人们会觉得不值得为这点小钱去做事,于是连本来不拿钱自己也愿意做的事情都不愿意做了。
6. 好事有选择不如无选择
当一个公司准备奖励员工时,假设公司可以让员工去度假旅游,也可以送他们每人一台高清晰度的数码电视机,并且两者是等值的。究竟应该给他们选择的权利好呢,还是不让他们选择好呢?
乍看之下,好像是给出更多的选择是对员工好,绝大多数的员工也希望可以得到选择,以为那样可以更加满意,其实不然。在让他们自由选择的情况下,选了度假的员工会感到自己是放弃了实用的电视机作为代价来参加旅游的,旅游回来后看到同事家的那台电视肯定心中不悦;而选择电视的人,在家里看到电视中的那些度假胜地,想到其他员工也正在尽情游玩的时候,一定要顾影自怜了。因此,当你知道两件事情都是对方喜欢的时候,就不要给对方选择,免得导致他患得患失。
送礼的人在选择礼物时,为了满足收礼者的最大效用,经常会问他们想要什么。但这种做法其实不明智。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给接受礼物的人选择会使他们觉得放弃哪个都不舒服,最后拿到哪个礼物都觉得不完美;第二,正如我们在前面说的,接受礼物的人往往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选择,而经济效用大并不一定会让他们更开心。
7. 公开的不如不公开的
有些公司对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公开。从管理透明,避免作弊来讲,这可能是好的。但从员工的开心来讲,则不然。对于员工而言,公开还不如不公开好。
首先讲讲不公开有些什么好处。一方面,人往往是过于自信的,他们一般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的强,因而在工资水平不公开的情况下,他们也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要拿得多。这种过于自信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满意感,因而对公司来说,也能起到安抚、稳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公开也就没有比较,也就无从知道分配是不是公平。
再来看看公开工资或奖金有什么坏处。由于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别人好,自己比别人的贡献大,如果两个人拿的钱一样,两个人都不满意。如果有一方拿的钱比较多,拿钱比较多的那个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拿钱少的那个肯定非常不开心,说不定还会暴跳如雷。大家都要求公司为自己涨工资,结果是公司不得不为所有的人涨工资,最后大家仍旧觉得自己拿的钱应该比别人多,所以还是不开心。
7.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 篇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幸福指数,评价指标,统计分析
在当前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举措下, 许多新农村建设试点纷纷建立, 为了了解新农村建设对农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加深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 本项目对襄阳市的几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镇进行了统计调查, 主要从生活、生产、乡风、村容、管理五大方面设计调查问卷, 研究新农村建设对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的正面提升效应, 进一步明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投入方向, 以期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
1 评价指标的选取
1.1 目前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目前针对全国的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 有的体系即使针对的是全国性的问题, 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李立清 (2007) 等构建了包括五十二个二级评价指标的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但体系中没有阶段目标、指标标准值和指标权重。
同时, 目前的研究中涉及村级的指标体系少且不完备。如朱孔来 (2008) 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涉及七大类二十六项指标中, 其中的“农民幸福程度、农民素质水平”涉及了不少村级指标, 可是没有指标标准值和指标权重。当前文献中指标体系的设计项目过多且复杂, 见到的文献中最少的指标有二十六项, 多的已超过五十项, 且有些指标设计重复。如, 把村干道绿化率和森林覆盖达标率同时设为村容整洁的指标等问题。许多指标体系设计不够全面, 如在生产发展方面, 普遍缺少金融指标, 在生活宽裕方面缺少农民消费能力指标, 在乡风文明方面缺少农民文明程度和信息化指标, 在管理民主方面缺少村干部素质指标, 等等。
张磊 (2009)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笔者参考此套指标体系, 提出了阶段目标各个指标的标准值 (如表1所示) , 符合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能比较综合性全面性地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评估。
1.2 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估得分介绍
表1中权重、初始阶段标准值、中期阶段标准值三项均为文献中给定的标准值, 实际数一项由原始数据计算而来, 初始指标得分和中期指标得分是由下述的算法公式计算得来。由于本项研究调查的对象是襄阳市部分新农村建设七八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 故指标上只选取了初期和中期的标准值。权重的选择是依据通过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理解, 所明确的新农村建设侧重点, 然后再根据实践探索, 通过层次分析、征求意见, 最终确定的整个指标体系权重。评分采用的是综合法, 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各指标的分值, 某项指标分值=实际数/标准值。第二步:算各指标得分, 各指标得分=各指标分值×权重系数。第三步:得出新农村建设程度, 新农村指标建设程度=各指标得分之和。所采用的分数制为1分制。
从表中数据初步汇总可以看出所调查的新农村发展建设七八年的村的建设进度得分为:2.455, 高于初级阶段而略低于中期指标得分的0.911分, 符合新农村发展阶段目标的要求, 说明襄阳地区的新农村发展总体比较良好。
2 幸福指数构建
选取一定数量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分别逐级合成评价某地区居民社会福祉和主观幸福感的客观指数和主观指数再加权合成总的幸福指数, 公式如下:
其中pij, psi为相应的权重, a, b, c, e为第一级权重, pij为第二级权重, 它们是根据张磊的评价指标权重再合成相加计算而来, psi为第三级权重依据调查表农村居民对某一项的选择数比率计算而定, 这样可以保证数据结果比较可靠。分数制采取的是8分制, 分别为非常满意8分, 满意6分, 比较满意4分, 不满意2分。具体指标由上述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得分如表2所示。
3 对幸福指数增加的因素探究及建议
3.1 新农村经济建设方面
农村人均收入上, 幸福指数值为4.938, 由新农村建设前的人均2000元增加至7500元, 经济稳步发展。另一方面生产的满意度指数最低仅为3.997, 说明农村经济又存在一些问题, 生产中非农业产值比重、合作经济农户比重、基础性投入水平、贷款发放满意度的指数分别为2.46、4、4.982、5.84普遍不高, 说明: (1) 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不高, 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大多数新农村的农业生产尚处于产业化经营的初级阶段。 (2) 农村生产条件设施投入不足。由于村里的财务获取基本靠上级政府下发, 没有其他的收入, 导致在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治理方面投入不足, 进而对抵抗暴风、干旱、水涝等自然风险的能力减弱。 (3) 贷款上, 一部分农民反映, 不知道贷款政策和程序, 贷款额度低, 手续复杂, 还款期限短, 不容易贷款。 (4) 现如今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 很多农民进城务工却面临着就业歧视, 工作待遇差, 基本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障, 子女难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服务等各种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调研小组通过走访、问卷和网上查询资料提出如下建议:
3.1.1 生产上需政府部门积极引进投资, 帮助当地村民发展特色农业, 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 根据当地农业特点, 建立农民收入增加机制。通过借鉴其他富裕村的经验发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
3.1.2 基础设施投入上, 强化农业部门的职能, 统筹各方力量, 在资金、政策、工作上更多的向农村倾斜, 在城郊的农村, 将公共设施往农村延伸, 例如城市公交,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如卫生医疗, 社区化服务等, 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可以向农村辐射。提高农村与城市优势资源的共享度。
3.2 社会事业方面
3.2.1 农村居民看病承受力上, 由表2数据显示, 86%以上的居民只能承受三万元以下的看病费用支出, 此指标指数为3.514, 偏低, 调查中发现基层政府没有较充足的财政资金积累, 因而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不足, 并且养老保险, 最低生活保障, 医疗保险等一些制度不够完善, 使得一部分农村弱势群体的生活仍难以为继。
3.2.2 卫生方面, 从村容指标中可以看见, 整体幸福指数为6.734介于满意于非常满意之间,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 部分新农村垃圾桶不够用, 有的是两三家用一个垃圾桶, 垃圾桶有人为的损坏, 由于费用高昂, 沼气普遍使用率低, 村中依然存在乱搭乱建的现象。
3.2.3 教育方面, 幸福指数为5.414, 介于比较满意与满意之间, 自从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农村教育政策以来, 农村校舍改造, 远程教育设施建设等方面进步明显。另一方面, 农村教育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实行的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 主要是文化课程, 且课程门类过多, 劳动技术和专业课程很少, 且不受重视, 课程围绕中、高考开设, 目标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学习方法陈旧、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对农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 留级率和辍学率居高不下。
根据发现的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医疗卫生上, 巩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系。积极鼓励医学人才流向农村, 提高农村医务工作者的待遇, 加强培训, 提升自身医疗水平, 坚决清退无证行医人员;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的监督管理。积极鼓励农民参加合作医疗, 享受应有权利, 积极报销医疗费用, 努力达到使农村居民病有所医, 老有所养, 贫有所济的目标。村容乡风上, 加大农村垃圾清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 建立物品保管和卫生清洁责任制,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并适当提高补贴水平。
二是教育上, 为加大地方官员对义务教育的重视, 解决教育资金挤占挪用的问题, 可以考虑将义务教育成果纳入政绩考核, 也可以将教育经费统一划给教体局管理。为稳定和提升农村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方面在资金投入上给予农村学校教师优惠政策, 适当提升农村教师待遇, 建立农村教师津贴制度, 在职称评定上给予适当宽松, 鼓励教师继续教育, 参加成人考试提升学历层次, 组织一些培训, 提升教育业务能力, 让教师在农村留得下, 教得好;另一方面使农村教师扩大交流, 可以在城市与农村, 不同乡镇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师交流活动, 让农村教师接受新的、先进的思想和教学方式, 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
3.3 基层组织建设管理方面
民族管理上总体指数为5.014, 比较满意, 表明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3.3.1 村级发展规划上, 指数5.449, 较高, 新农村建设以来, 屋舍、道路的建设更加合理、美观!但不能止步不前, 应当继续加大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程度, 可以根据自身农村特色, 按照“因地制宜, 合理布局”的原则, 选取不同形式的规划, 像分散村落式和农村社区式, 还有特别的生态庄园式和旅游景点式等等, 要做到仔细规划, 严格监督管理。
3.3.2 政务公开度、村级大学生普及度和一事一议普及满意度的指数分别为4.638、4.672、5.274, 比较满意, 有些村民认为政府下发的粮食补贴, 低保户评选, 甚至村干部评选不够公开, 上级政府下达的任务不能高效地落实完成, 存在一定的敷衍现象;村里大学生村官少, 通过与村官们接触我们了解到村官目前的境况如下: (1) 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存在不平等。例如很多村官工作努力, 态度端正但是他们的待遇远远不能等同于其他的正式编制的同事, 没有加班费, 没有节假日补助。 (2) 村官身份不明确, 难以接触基层内部事物。绝大部分村官无职无权, 在农村发展的各项事务决策中没有说话权、决策权。大部分村官的工作局限于帮助村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打打杂跑跑腿, 基本上扮演秘书的角色。
根据以上发现的问题, 提出下列建议:
一是引导和督促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教育, 坚持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建立健全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 基层干部日常事务管理监督制度, 定期对各村支部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鼓励干部大胆探索、开拓创新, 努力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新性。
二是完善政策, 平衡村官的待遇差别并切实贯彻。根据自身情况, 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入基层, 各地方的组织部门、人事部门要严格监督管理村官工资的发放和其他各项待遇的实施进行。结合各地实际, 明确村官身份, 按照人力资源的人岗匹配的原理把村官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让他们能发挥所长, 参与农村日常事务的决策。“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刚从校园出来, 没有参与农村事务的经验, 农村基层干部应带着“帮”“扶”“带”的思想接纳他们, 加强与大学生村官的沟通, 引导他们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 帮助他们了解本地方基层事务, 快速适应工作环境。
4 结论与述评
8.DCT提升开车幸福感 篇八
在驾校就能看出变速器对学员开车幸福度的影响。十几年前学车时,“大货”或“小货”是教练车的主力军,当时轿车不多,驾校没有自动挡教练车。大家对“踩摘轰踩挂”这个词不陌生,多数教练车上没有同步器,给车降挡时必须要“两脚离合”,踩离合器踏板——摘挡位到空挡——轰一下油门——踩离合——挂挡位,简称为“踩摘轰踩挂”,否则就出现“咔咔”的打齿声,或者根本挂不上挡。
相比之下,“小客”的学员幸福多了,用手动挡桑塔纳做教练车,因为车有同步器,降挡不必那么复杂,“踩一挂”就行了。再后来几年,自动挡车型入驻驾校,本为残疾人而设Z本驾照培训,出乎意料地广受欢迎。自动挡教练车没有离合器,也不用麻烦地换挡,不用手忙脚乱,学员的左脚和右手被解放了。从老解放,到吉普213,再到桑塔纳,到现在自动挡车型,教练车已经换到第四代了,驾驶汽车越来越轻松了。
但是,人总是不满足,很多人在享受自动挡汽车便捷的同时,还想要手动挡车的操控乐趣,继而催生手自一体变速器。比普通用户要求更多的是赛车手,他们希望汽车换挡过程越快越好,尽量减少动力损失,节约时间,取得更好成绩。双离合变速器DCT最先应用在80年代初的保时捷赛车上,曾作为秘密武器在赛场上取得佳绩。
这一次“特别策划”中,我们没有细讲DCT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而是讲述双离合变速器的故事,它的由来、历史、发展现状、应用车型,并用编辑们的切身感受讲出DCT的驾驶体验。太众的DSG、奥迪的S-Tronic、三菱的SST、保时捷的PDK,宝马的MDCT、福特和沃尔沃的Powershift、奔驰AMG Speedshift MCT降等,它们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属于双离合变速器,统称为DCT。
简单说,DCT的换挡原理跟手动变速器相同,只不过传统手动变速器只有一个离合器,类似“孤军奋战”,而DCT是两个离合器,像“双队配合”,还有电脑程序帮忙监控,在0.2秒内自动完成换挡,比最快的专业车手还迅速。不需费心劳神,还省时省力省油,开车的幸福感没理由不升高。
大众汽车已将DSG普及其车系中,其他品牌DCT车型多装在中高端车系。虽然现在装备DCT的车型价格都不低,但我认为,双离台变速器今后普及的速度会非常快,车型越来越多,价格也会更加亲民。
9.一个人生活,如何提升幸福感? 篇九
知足常乐
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知足的人都是快乐的。
你看过了许多美景,你看过了许多美女,你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你知足,所以你是快乐千分之一。
活在今天
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我从没有把握,一天用来希望,一天用来绝望。我只活在今天。
活在今天是最现实的,只有清澈的人才懂得活在今天。
不斤斤计较
丝丝点点算尽,会让自己怒火攻心。
《红楼梦》里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格。仔细想想,我们都是来去匆匆的过客,有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去计较呢?
为美好而生
生活简简单单,要为自己而活,为美好而生。
一个人的需求越小,自由越多,舒适就越多。
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会使内心富饶,生活变得充盈。
多一分真实,多一分快乐,多一分悠闲,多一分幸福感。
少气多闲,身忙心闲
真正做到这八个字不容易,关键在于“闲”字。
想要幸福不能坐等,干点家务事也好,但不要身忙心乱,要身忙心闲。
别跟自己过不去
为难自己就是赶走幸福。
无论如何,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心情就会轻松舒畅。
懂得自得其乐
自得其乐是一种人生智慧,歌一曲,茗一杯。
人生一场,养养花,养养鱼,享受自然之美,也是一种美好。
学会享受生活
人一辈子不容易,我们一定要好好享受生活。
静观风雨、仰望星空,我们千万不要错过欣赏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机会,敞开心扉的人,才会灵性俱足。
保持简单心境
心境简单了,生活就简单了。我们才有心思经营生活,有时间享受人生。
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有了这样的心境,人就会变得幸福满足。
尘世中,人有太多的喜怒、悲欢,太多的烦恼和痛苦。
10.致力提升群众 安全感幸福感 篇十
“大良今年的财政支出预计超过80%依然是放在民生事业上。民生,继续放在工作的最重要位置。”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祺的这番话,言辞实在,却内涵深远,恰恰反映出大良将继续秉承关注民生的实干作风。郭祺介绍,大良基本确定了2011年的工作方向和思路,将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负责任姿态,致力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用行动诠释民生为本、和谐至善的内涵。
加大教育投入丰富群众生活
学有所教:教育事业是大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据悉,大良今年将着重抓好教育发展的“两头”,“一头”是将继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居村办、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增加对他们增配安保等人员的补贴,从而激发办园主体提高办园水平的积极性,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另一头”是将想方设法增加高中学位,计划将推进大良实验中学等扩建工程。郭祺说:“大良去年在教育事业上的财政支出就占了全街道所有支出的32%,高于全区的平均水平,今年的投入预计与去年相当。”
民有所乐:以教开智,以文“化”人。大良今年将投入更多资源,加大去年推进的“文化沙龙”等文化项目的举办频率,扩大群众参与度,并组织策划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康乐活动,让球赛、晚会、曲艺巡演等活动进居村、到基层,丰富基层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活跃社区文化。
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市民安全感
安有所保:安全感,是幸福感的前提。今年大良将全面推进居村网格化管理,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把过去“各管各”的治安联防队员、综治协管员、计生协管员等基层管理资源整合成为一支综合的治安管理队伍,强化综合管理,提升市民的安全感。
“害”有所灭:大良今年将广泛发动各阶层市民向蚊子、老鼠“宣战”,大规模展开“除四害”、“大保洁”的攻坚战,力求让城市生活环境更舒适。
家有所美:打造宜居城市,城乡改貌是关键。今年大良将全力完成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德胜河北岸改造建设任务,并积极推进“三旧改造”工程。在“美化家园”工程的基础上加大力度,计划安排约3000万元支持城郊结合部的居村实施村容改貌、环境整治、道路改造、康体设施完善等工程。
路有所畅:大良高坎路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今年大良仍将推进畅通内循环交通的各项工作,包括推进公交换乘站的建设,提升改造病害道路,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如期推进三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同时,大良将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立足“小政府、大社会”和“小政府、大服务”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帮扶和引导民间康体协会去承办更多活动,让活动深入基层、百花齐放;充分发挥大良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让更多决策充分反映民意;努力培育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社会管理职责。顺德区委常委、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列海坚: 注重内涵发展 打造精品容桂
“区委全会明确提出了内涵式发展的理念,这对容桂是个福音。”昨日,顺德区委常委、容桂街道党工委书记列海坚听完区委全会报告后深感振奋。他认为,本次会议对发展“大良―容桂”城市组团做出了战略性部署,这也是容桂城市化迎来的新机遇。
内涵式发展打造“精品容桂”
“报告涉及到容桂的方方面面,对容桂未来的发展,有指明方向的作用。”列海坚多次用“福音”来形容此次报告。他认为,在经济增长受到土地和空间的制约时,内涵式发展是最佳选择。
为促进容桂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容桂提出了“创新发展、精品容桂”的施政理念。所谓精品,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实现城市的集约化发展。“低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精品。”列海坚对此解释说。
他表示,容桂2011年的发展,要在区域合作、城市化、信息化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做文章,营造“引人聚人”的政务环境、人文环境,促进城市的发展。“要留住人才,单给钱还不行,还要靠城市的环境和文化。加强容桂的文化建设,提高品位,才是留住人才的基础。”
容桂的发展受到土地瓶颈的制约。列海坚认为,报告中“三旧改造”、区域合作的思路,将有效释放容桂的发展潜力。目前,容桂工业用地的价值超过100万元/亩。为此,有必要把生产基地或附加值不高的产业转移出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留下空间。
目前,容桂部分村级工业区配套落后,产出有限,为促进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容桂有意引进社会资本,对村级工业区进行整体改造和升级,提升发展质量。
全面发力城市化建设
2010年,容桂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搭建公共自主创新平台、城市化等方面成果丰硕,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1年,容桂将抓住“一河两岸”规划实施和“大良―容桂”城市组团建设的契机,在城市化方面全面发力。
“城市的吸引力取决于很多方面,其中人口数量和资源配置尤其重要。”列海坚认为,人口是城市消费和就业的基础,人口规模和资源配置,搭建了城市发展的框架。大良、容桂两地今后将有更多的政府合作,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积累更多的资源,从而形成过百万人口的中心城市。“那时候,这里就会吸引全球资本的目光。”
在大良和容桂的交通联系上,列海坚介绍说,有关部门正在探讨相关的方案,并在论证通过地下隧道连通两地的可能性。“如果修建1~2条隧道,就会舒缓容奇大桥的交通压力,使两地的交通更为便利。”
而德胜河“一河两岸”作为顺德的城市中心,将对容桂东部新区和德胜河南岸旧城改造项目起到推动作用,这也将加快容桂的城市化进程。
“容桂将一步步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任务,容桂的未来,将越来越精彩。”列海坚表示。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驭洪:
优化产业结构 构建和谐伦教
昨天下午,顺德区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闭幕后,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伦教街道党工委书记周驭洪。
周驭洪说,梁毅民书记的报告有三大特点。一是精辟。报告篇幅虽短但重点突出,分析问题透彻,抓住了重点和根本,是一份高质量的报告。二是报告富有激情和感情。充分体现着干事业的激情以及对顺德人民的满怀深情!报告中,提升人民幸福感,民生福利,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用了大量的篇幅,目标坚定、方向明确、措施有力,充分体现了他对顺德和顺德人民的浓浓深情。三是体现创新和新意,报告中许多提法和做法同以往都大不一样,让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此外,梁毅民书记的报告还体现在“及时”、“必要”两个关键词上,首先是战略调整非常及时,二是改革的深化非常必要。
采访时,周驭洪说,“报告”犹如一份宣言,是进军的号角,是全区新一年工作的行动指南。伦教街道全体干部群众将全面深入学习报告精神,在深入学习、全面领会报告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贯彻和落实。周驭洪说,围绕贯彻和落实“报告”精神,2011年伦教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实现产业突破发展
首先是实现产业的突破发展。下一阶段,伦教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化建设,都要围绕落实内涵发展战略,提升城市核心价值来进行。目前,伦教的木工机械、玻璃机械等传统产业发展都遇到了“天花板”问题,需要优化提升。街道提出把发展文化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今后产业发展方向。这两大产业符不符合伦教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街道党委政府要进行更深入的调研,以明确目标、坚定信心,全力推进。
落实和谐共建战略
其次是落实和谐共建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健在于解决民生问题,提升群众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2011年街道的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和基层倾斜。同时,增加对教育、卫生、平安工程的资金投入。
全力推进人文战略
三是全力推进人文战略。伦教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宝藏,以前养在深闺无人知,比如香云纱、珠宝、千里驹故居等。新的一年,伦教将全力发展文化产业,让老祖宗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发扬光大。最近,街道找到了世界著名设计师、上海世博园英国馆设计者赫斯维克来设计香云纱及相关联的文化产业。希望他为中国设计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伦教香云纱。
第四是深化体制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伦教的公务员队伍现状整体素质较好,精神状态好,斗志昂扬。新的一年,将通过创新机制、培训等方法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公务员队伍。勒流街道党工委书记袁伟伦:
提升传统产业 统筹城乡发展
“顺德的大环境正在转变,站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上,2011年勒流街道将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的精神和顺德„十二五‟规划,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产业提升、城乡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新跨越。”勒流街道党工委书记袁伟伦向记者介绍了勒流新一年的工作计划。
袁伟伦认为,区委全会提出的内涵发展、和谐共建、人文先行三大战略任务以及“打造现代产业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目标,为提升顺德产业、促进社会各方面均衡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袁伟伦表示,今年勒流将继续致力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提升政府管治能力。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袁伟伦表示,近几年,勒流街道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一直不遗余力,并已取得可喜成绩,新的一年,这项工作将继续作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而且将会有“更大动作”。“目前我们正在推进几个大项目,如荷兰VDL集团和富华集团合作的汽车生产项目、光电产业园区等。LED产业将是新一年我们重点的培养对象,勒流有很好的照明产业基础,但这一传统产业需要优化升级。”袁伟伦希望,通过引进大项目,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使整个区域的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同时,勒流街道将加大美食餐饮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完善生产、生活配套,使勒流环境更宜商宜居。
加强统筹推动城乡和谐发展
“区委全会提出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具体到勒流,今年我们也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工作重点。”袁伟伦说,勒流计划结合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规划,开展新一轮村庄城市化规划工作,主要思路有二:一是改善村居基础设施,将其逐步纳入城市体系,加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力度;二是结合“三旧”改造、“农民公寓”建设、集体商铺物业、宅基地固化等问题,合理、节约利用土地,推动村居工业升级、城乡改貌。
他表示,今年,勒流街道办事处将继续加大对村居发展的扶持力度,首先是尽快在各村居建立行政服务站,在“家门口”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我们将由街道办统一招聘一批学历高、能力强的年轻人才在村居服务,作为村居后备干部来进行培养,加强基层的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推进“六路二桥”工程
随着几条快速公路和城轨的开通,顺德迎来了广佛同城、一小时都市生活圈的时代。袁伟伦认为,大交通优势带给顺德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因应交通区位优势,勒流正在加快完善境内的基础设施,尽快实现与城际交通无缝对接。目前勒流正积极推进“六路两桥”工程,即龙洲路辅道改造、伦桂路、乐龙路、港口路三期、龙冲路、新明路、勒北大桥、文塔大桥的建设或改造工程,这些路桥与高速公路衔接,并延伸到勒流各个村居。陈村镇党委书记谭志亮:
加快城市建设 改善民生事业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思路明确,其核心是如何进一步实现优化发展、改善民生,这十分符合当前顺德的实际情况。”昨日,陈村镇党委书记谭志亮表示,陈村的工作思路和区委工作报告一脉相承,将紧抓机遇谋划好新一轮的发展。
加快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
“新的一年我们要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结合实际情况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谭志亮表示,2011年陈村总的发展思路是围绕建设“宜商宜居绿色精品小城”的目标,加快城市化进程,致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力改善民生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努力提高政府施政和管理水平。
其中,维稳仍是今年的主要工作,陈村将以全面推进农村制度建设和管理改革为抓手,将政府行政服务延伸至村居,通过对基层村居机制、队伍以及配套建设的调整与改革,将社会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从而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长治久安。
发展是第一要务,无论是城市发展、民生建设还是其他事业,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促使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对此,谭志亮强调,随着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的深入推进,广州南站、佛山地铁2号线、广佛环线、佛陈路快速化改造的日益完善,这些都为陈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交通优势。根据区委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实际,新一年陈村将加快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建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产业调整到依靠知识、技术、人才、体制创新的内涵式增长模式上来,有效破解土地、资金、环境的制约,促进全镇产业升级转型。
加大民生实事的落实力度
“第三产业是陈村经济发展的未来。”谭志亮表示,新的一年会采取多项有力措施,以重点项目为引领,从规划、环境等方面入手,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和休闲服务业,加快新城区、新商圈商贸项目建设进程,建设陈村商贸高潮区,并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市转型和环境优化。同时,陈村在2011年将加大民生实事的落实力度。谭志亮强调说,陈村下一步将以村居福利和民生保障为抓手,在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机制上转变发展思路,重点扶持增加村居增长性收入,加大“三旧”改造力度,稳妥开发利用土地,探索制定和推动农民转型和就业的扶持办法,并将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例如要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探索建立TC公交模式,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以解决群众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此外,陈村今年还将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从培养和管理机制上提高干部执行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标本兼治促进陈村和谐发展。北滘镇党委书记徐国元: 产业迈向高端 小城更富内涵
回望2010年,北滘的发展成绩可以用“三座大楼,三个新高度”来形容。第一座大楼是美的集团总部大楼的投入使用,体现了北滘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尤其是总部经济发展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二座大楼是华美达广场五星级酒店大楼的正式营业,标志着城市经济发展升级到了一个新高度。第三座大楼是北滘医院大楼的整体移交,标志着社会事业发展提高 到了一个新高度。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在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化以及大交通格局成型的发展新机遇面前,北滘继续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引领产业结构 “高端化”,以推动城业互动、健全民生保障体系引领城镇生活“现代化”,全面丰富“智造北滘,魅力小城”发展内涵。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按照顺德区委区政府“打造现代产业之都”的要求,北滘将继续坚持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总部经济格局逐渐成形的良好形势下,下一阶段将更注重总部经济区域软硬实力的提速。一方面加快对总部区域建筑规划方案的深化,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规划超前的理念,高品质、高水平打造总部经济载体。另一方面出台总部大楼招商的配套政策,重点扶持制造业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科技服务企业集聚,加快促使总部经济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极。
全面推进工业设计产业,继续乘势扩大领先优势,丰富设计业态,完善设施配套。2011年,广东工业设计城将重点落实数字设计中心、广东工业设计城研究生院启动区、喜多俊之的国际设计中心、工业设计博物馆等项目,组织筹办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的“清华学习月”、与北京电影学院合作的“动漫嘉年华”及“第四届”工博会等活动。
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格局
城市化发展以品质提升为主导,深化规划引领,强化交通引导,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格局,充实“魅力小城”内涵。继续狠抓落实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扩建、文化艺术中心装修等工程,高村旧村改造、北滘国际商务中心等“三旧”改造项目可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为城市发展、产业提升挖掘发展空间。
民生发展继续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在就医就业、文体事业、公共教育、慈善事业、社会救助等领域全面提升服务,逐步实现多个民生领域全覆盖,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均等化。重点推进创建全省首个“充分就业镇”,提升南方医科大学北滘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等民生工程。
今年,北滘镇行政服务中心及各村(社区)行政服务站将陆续投入使用。北滘将尽快承接好、使用好、发挥好下放权限,进一步发挥体制改革所产生的“化学效应”,切实让广大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乐从镇党委书记麦连桐: 推产业高端化 促城市现代化
乐从镇党委书记麦连桐表示,2011年乐从将在2010年打下的基础上,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010年:“找平台,打基础”之年
2010年是后金融危机之年,乐从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落实“一城三片区”的总体规划和“打造现代产业之都,建设创新品质之城”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长远谋划,确定了坚定不移走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改造之路的思路。
乐从镇党委政府将2010年确定为“找平台,打基础”之年,对实现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所需的平台与基础工作进行梳理分类,制定详尽的工作规划——“2010工程”:由党委班子成员包案落实总共20项责任工程,每个职能部门分别落实10项部门重点工作。这些项目的内容涵括交通路网建设、土地储备、三旧改造、专业市场整治提升、电子商务新兴产业发展、文化水乡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城乡统筹等各个方面。
乐从党委政府围绕“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这两个关键词,目标是将乐从建设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以现代大商贸作为产业支撑城市化发展,最终成为宜商宜居、乐商乐水、从容生活的广佛新城。这目标不是一两年可以达到的,但去年的成绩说明乐从已经找到了未来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在2010年打基础打出来的。
2011年:显现成效的“建设年”
“找平台,打基础”的2010年已经结束,2011年乐从继续以“产业和城市”为主线,继续推进既定的规划和建设,继续走产业高端化和城市现代化之路。
承接去年的基础,2011年乐从定位为显成效的“建设年”:一是产业高端化要具备雏形。打造“产业核心区”,承载三大专业市场的“两搬迁一改造”,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华南家具设计院和物联网园区两大项目引导,发展大脑经济,抢占微笑曲线的两端,推动产业由中低端走向高端。通过“乐从无界限”、北围物流园区和现代家具产业园区等建设项目,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城市现代化要初现成果。以“城市核心区”为载体,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改变产业与城市不协调、不相融的现状,建设一个商贸特色浓厚、宜商宜居,高品质的现代化城市。
三是“简政强镇”改革要体现效能。要以政府服务社会化的推动为核心,以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简政强镇”改革走向纵深,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打造和农村基层的协调治理。
四是城乡统筹要形成机制。要以镇村共赢互利为出发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区域发展集约化。统筹协调好政府规划、企业利益、集体经济、村干部待遇和村民收入等多重关系,构建城乡“共拥发展机遇、共享发展成果”的机制。
龙江镇党委书记梁雄钊: 规划引领提升 打造幸福龙江
“报告催人奋进,很受鼓舞。”在昨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上,龙江镇党委书记梁雄钊满怀信心地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说,报告简洁、精炼、务实,提出了三大发展战略,“针对性、前瞻性、引领性很强,是我们今年工作的行动指南”。
梁雄钊表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龙江阔步前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紧扣区委全会精神,结合龙江的实际,完善规划,做好引领,用心、用力、用脑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他介绍,2011年,龙江围绕全面建设阳光幸福新龙江的目标,完善规划引领内涵发展,突出产业转型、环境优化、民生建设三大重点,全力打造“产业强镇,商贸之都,文化名镇,山水龙江”。
完善三大规划 引领内涵发展
梁雄钊说,区委今年推进的三大战略之一是要全力实施内涵发展战略,“龙江要紧抓机遇,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以长远眼光、战略思维来引领龙江内涵发展。“今年继续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
他介绍,近两年,龙江邀请了高水平机构进行设计,已完成全镇城市总体、中心城区的概念性规划,“今年则重点完成里海片区规划,并逐步推进中心城区概念规划的细化落实,将纸上蓝图化为现实,优化龙江发展格局,提升城市层次”。
在产业发展规划上,重点做好家具、塑料产业的整合提升,完善产业布局。主要通过紧抓“三旧”改造腾出发展空间,推进西部产业生态园区和国际家居总部园建设,发展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力促传统产业向高端延伸。同时,继续支持汽车配件、LED节能灯等新兴产业发展。力抓核心商圈的规划建设,全面展示龙江“商贸之都”新貌。
此外,编制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医教文卫等方面的规划、扶持和投入。
优化软硬环境 提高市民幸福感
“提高群众幸福感是打造阳光幸福新龙江的出发点和最终的落脚点。”梁雄钊强调,新的一年里,以民为本,紧扣区委提出的和谐共建战略,继续在“再造环境”上狠下功夫,加强民生事业建设,转变政府服务方式,为市民营造一个和谐阳光新龙江。
据了解,去年,龙江投入12亿元全面启动道路、学校、医院、体育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目前,这些项目或已完成,或正在稳步推进,成效逐显。同时,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推行社区化建设,真正实现社区资源共享。
“造好硬环境,更要注重提升软环境。”梁雄钊表示,今年继续深入开展“两龙”文化研讨系列活动,挖掘与梳理本地历史文化,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为契机,树立龙江文化品牌,提高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梁雄钊还强调,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机关绩效考核制度,打造一支高效的服务队伍,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杏坛镇党委书记陈步安:
打造产业新区 构建幸福小城
新的一年,杏坛要力争在经济转型、城市规划、环境再造、民生改善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取得突破,全力打造“产业新区、水乡名镇、幸福小城”。
杏坛镇党委书记陈步安表示,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是今年工作的关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任务。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2011年,杏坛镇将加快引资项目的建设,营造发展的新后劲。浦项钢板、美的电器、顺德新港等大型项目的落户建设,将为杏坛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活力。“原有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很重要。”杏坛镇将依托汽车用品生产企业的集群基础,规划建设“华南汽车用品专业市场”。加快推进德冠、达美、华丽宝等企业技改扩能建设,打造“全国包装材料专业生产基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集约进园的模式,规划建设“再生塑料加工行业园区”,对废旧塑料加工企业实施集中管理、集中治污和集中监控,逐步引导该行业转型发展。此外,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将加强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策划举办首届“水乡旅游文化节”,打响杏坛水乡文化游的品牌。另外,通过规划,马东村永春拳纪念公园和右滩村状元文化商业街等旅游基地也将加快建成的步伐。
促进民生事业发展
杏坛将配合完成高富路、一环南延线拆迁工作,大力推进主干道路和村级公路的改造提升,打造内畅外通的现代交通网络。加快镇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的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垃圾的统一收运和集中处理。以光华村六组河涌整治为蓝本,全面推广KIC生物治污技术,确保村居水网不黑不臭。疏浚100多公里的内河涌,加快排污管网的建设,优化杏坛的水环境。
教育是百年大计。杏坛今年将加快新中心幼儿园、新昌教小学和伍蒋惠芳中学的建设,为镇内群众子女提供更多优质学位,实现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广平安钟服务,提高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推广TC公交模式,优化镇内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逐步实现村村通公交的目标。
深化改革提高施政水平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民生事业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任务。继续深化“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则是完成今年工作任务的关键。杏坛镇将完善镇级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配置,铺开村级行政服务站的建设。通过优化审批程序,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此外,完善重大决策的咨询、听证、公示制度,充分发挥公共决策咨询委员会的作用,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另外,围绕“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理念,积极扶持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计划通过购买服务、财政资助等方式,将政府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市场中介、行业协会、慈善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承担。进一步解决政府大包大揽、职能缺位越位等问题。均安镇党委书记谢福荣:
实施五大战略 提升五种能力
“2011年及未来五年,均安将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均安将重点实施基础带动、产业转型、品牌打造等五大战略,提升发展承载、持续发展等五方面能力”。
今年实施五大战略
谢福荣说,在“十一五”期间,均安在着力改善交通环境和城市配套,提升城市价值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一网、两场、三区、四线、五大重点工程”的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在2011及下一个五年,均安道路网络将全面贯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以及“简政强镇”改革形成的体制等优势将全面得到体现。“但也要看到,均安面临社会管理压力更大、新兴产业尚未形成、用地指标继续收缩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因此,为确保均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步、开好局,均安将围绕„环境引领,产业依托,强二促三,宜商宜居‟的发展定位,找准切入点、打开新局面,努力将均安打造成一个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现代产业生态家园,在2011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均安要重点实施五大战略、提升五方面能力。”
这五大战略和五方面提升是:基础带动战略,提升发展承载能力;产业转型战略,提升持续发展能力;品牌打造战略,提升聚集发展能力;民生优先战略,提升和谐共建能力;深化改革战略,提升执政为民能力。
围绕这五大战略和五方面提升,“均安今后要通过进一步加大基础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承载能力;着力抓好路网建设,提升配套水平及拓宽发展空间,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和北区商住高潮区的规划建设,提升区域形象、土地价值和城市化水平;突出加快园区建设,调整优化结构和突出加快自主创新及发展第三产业。”
“同时,继续深化改革,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进一步理顺„简政强镇‟改革后部门的职责关系、工作机制和工作流程,根据上级的部署逐步建立规范高效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新机制,全面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另外,加大对民生的关注和投入,实施城市美化、市民健康、教育优先、扶贫解困等八大民生工程。特别是要结合均安的实际,积极发展休闲和高效农业,增加群众收入。”
倾力打造“品牌均安”
谢福荣说,关于品牌打造和提升聚集发展能力,均安将充分发挥均安的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努力打造“品牌均安”,打响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均安的牛仔服装、生态环境、特色美食、地方文化等资源在顺德乃至周边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要整合这些资源,进行整体的宣传包装,进一步提升均安在珠三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均安在投资创业和会议、休闲、度假、美食等方面的吸引力。要对„均安牛仔‟商标进行整体包装,组织企业组团参展,整体展示均安牛仔服装产业形象。特别是要结合超五星酒店的建设,对美食街进行准确的定位和规划,并结合奎福古寺、冰玉堂、高尔夫球场等旅游度假元素,进行整体策划,努力打造„均安两天游‟的精品旅游路线。”
【文化建设提升幸福感】推荐阅读:
积极推进质监文化建设提升软实力发展07-13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10-28
文化差异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06-15
杨杰-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07-15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孕育服务文化07-29
关于开展学校文化提升年活动的意见09-09
以文化力提升班组创新创效能力10-26
提升品牌内涵深化效能建设06-28
全面提升服务品牌建设水平08-29
作风建设、服务提升简报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