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11篇)(共11篇)
1.《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目标确立】
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重新确立阅读乃至生命价值的坐标。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流程】
一、教学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作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另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初读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明确: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三、精读质疑,可以跳读课文
找出对作者的表述持有疑义的语句,或对作者的某些观点质疑。共同探讨学生找到的有疑义的语句或提出的问题。
预设:1.对作者把经典提升的高度质疑。2.对作者否定时髦读物的质疑。3.对作者鄙弃知识态度的质疑。
四、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评
1.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
点评提示:这里的“具体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某种本领或获得某种利益。
如不少同学来到学校读书,为的是提高考试能力,为将来谋得一个好的前程等。而真正的教养则与这些具体的东西无关。如我们来到学校学习,最终是为获得“自我的发现”和“自我的证明”,如直接借用作者的词语,就是实现“自我完善”。它与前面的那些具体目的相比,不带有功利色彩。这种表达特抽象,这种抽象性恰恰是教养的特征。对这种表述,我们可能
以前从未听过,也可能我们一直都在追求着一种具体的目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因此会变得毫无教养。教养也常常蕴藏在具体的目的中。只是我们很少有机会去自觉体认罢了。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表述,也许从此会增加我们对教养的有意识体认。(推荐书目:易中天《人的确证》,课后印发易中天的《罪案之谜-<上帝的预谋>》供学生参读。)
2.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在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点评提示:“更快、更高、更强”,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座右铭,也许道出了体育的真正内涵。每一次的运动,都是一次完成,都是一次实现,但同时又给人以纯粹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激励。说它纯粹是因为这里没有任何利益的追求。正如有人问登山运动员:你为什么要登山?运动员答:因为山在那儿。虽然随时、随处都可以停下来,但“更快、更高、更
强”的精神追求,又让他们永不停歇,与“天行健”成为一脉,用中国的文化精义来说就是“天人合一”。如此,人就获得一种永恒。“永远都在半道上”成了一道伟大的哲学命题。
3.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点评提示:生活的意义可能人言言殊(这里可让学生自由言
小结: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一个人如果没有个性和人格作支撑,无论做什么事都会软塌塌的,读书同样也是这样。书中的智趣、理趣、情趣,要靠个性和人格来吸纳、融合。
探究二: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人阅读,融会贯通,
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
探究三: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习,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又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习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
六、问题探讨.活动设计
(一)事实呈现。
据《扬子晚报》消息,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教师、央视《今日说法》主持人张绍刚在总结艺术考试时表示:“考题考查的不过是高中范围的文化知识和简单的新闻议论。不要求专业知识,不需要参加过什么培训,只是希望能挑选出会思考、能表达、心理阳光的孩子们。即使如此,还是在日复一日的见面过程中被惊倒。”“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会告诉我他们
读过世界名著,这样的回答是投考官所好,一定是在头脑中已经设定好的。再追问,发现即使看过,也是看的所谓青少年简读本。”张绍刚举例说,一同学言之凿凿地强调自己看过原著,那本书的名字叫《鲁迅漂流记》。有人深情地说他最喜欢的诗句是“面朝大海,温暖花开”,“我如获至宝地希望他多背几句出来,结果他相当沉稳地告诉我:‘我就喜欢这一句,这就够了。”’。考生的回答暴露出功利性的一面。
(二)问题与活动。
1.请依据《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论述,对艺考生阅读名著的目的作点评。可以批评,可以规劝,可以勉励。不超过60字。可以用原文,也可以对原文适当改造。
2.请依据《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论述,给艺考生阅读名著提一点建议,让他们知道怎样读名著并理解为什么该如此阅读。
3.个人阅读状况自查。(略)
&n;3.个人阅读状况自查。(略)
七、课后作业
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经典礼赞”为题,写一首赞美经典作品的诗。
樊光姣
[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2.《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课文理解
因为《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并不具有使读者一见钟情的美感,因而使得很多人对其望而生畏。可是,如果读者可以将自身感悟同黑塞的生活时代相联系,或许能够很快意识到此文其实非常感人。作者黑塞用驳论式的口吻给我们说明了教养和幸福间的紧密关联,在其雄辩滔滔之后,暗含了对全人类的关怀。像很多杰作从最初的蒙尘纳垢到最终被有识之士发掘一样,《获得教养的途径》必将是一篇越读越觉得好的文章。
一、读者视角的教养获得
若想成功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趣味性指导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教师应当使学生感觉“好玩”,感觉读这篇文章有乐趣、有收获。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一直身处“被教养”的环境之内,心中会有很多感受。出于将经典真正深入脑海的考虑,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将教养获得分几步进行指导:一是学生自我感悟;二是作者感悟;三是二者结合的感悟。因此,在正式阅读《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准备活动,借助课前时间,让学生讲讲自己是怎么样“获得教养”的。学生普遍认为“获得教养”主要依靠班级或者学校的活动,此外还有家庭以及社会的生活,像旅游、聊天、网络等等。也就是说,学生认为:想要“获得教养”是无法离开家庭和学校这两个重要场所的,也是无法离开父母和教师的指导的。然而与此同时,却也有超过60%的学生认为“获得教养”的过程并不总是快乐的。如此一来“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话题便自然而然呈现出来。也就是说,在正式阅读和接触赫尔曼·黑塞的作品以前,学生阅读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
二、作者视角的教养获得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同《劝学》《师说》等文有较为紧密的关系。其中《劝学》侧重于“学”的意义,《师说》侧重于“学”的方法,而《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则侧重于“经典的力量”,也就是需要对世界文学进行不断的探索。很明显,这种“获得教养”的方法既高端又简便。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有了急于揭开谜底的心理,教师还可以继续引导学生猜测:作者会如何完成这篇文章,如果是你来写,又会如何构思呢?使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路进入到课文。由于有了《劝学》和《师说》等文的对比,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以如下提示:黑塞会如何开头,如何结尾,是否会如荀子那样大量采取例证手段,或者如韩愈那样采取很多对比手段。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思路得到拓展。
事前的猜测完成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做正式阅读,并注意理清思路。其中,第一段指出何为“真正的教养”:自我完善、寻求生活意义。接下来则说明了杰作阅读的功能。最后两段则是重申阅读经典作品对于精神愉悦并使读者进入新境界的作用。而当文章研读完成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深刻反思这种“获得教养”的方法,明确作者所说的“阅读经典”和“阅读杰作”是一种极富于诗意、极高明的表现方式,从而反观到自身在经验和想象方面的不足。如此一来,借助对比的办法,学生能够意识到作者的灵感之通透、思考之卓越。在此环节中,教师使学生首先了解文章的思路,且再以重复阅读的方式对黑塞的文章加以印证,弄清作者视角的教养获得真谛,为接下来的深入反思提供可能。
三、作者视角和读者视角的交融
教学的最后一步是反思和调整阶段,也就是借助作者视角和读者视角的交融手段,找到“我”和黑塞之间的差距,并寻求差距的弥补办法。对于所有教育来说,“获得教养”都可以谓之其重要主题。可是学生所思考的“获得教养”方案显然同黑塞尚有一定距离。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需要怎样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利用起来呢?按照黑塞的观点:在接触了每一位思想家、每一部作品以后,都会让读者觉得满足,这并不是因为吸收了僵化的知识,而是由于鲜活意识的获得。因此,黑塞希望读者可以按照自由的方式对杰出作品加以领略思考,从而将自身同整个人类产生关联,让自己的思维同人类的思维相协调。《获得教养的途径》正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指导文本,其思想蕴味丰富,而且在语言文字方面也表现出精致的特点,因此学生做到作者视角和读者视角的交融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三重体验:体验一是分析自己是如何“获得教养”的;体验二是分析自己如何创作以“获得教养”为主题的文章的;体验三是将作者和自己的构思相印证,寻求其中的区别。
在教学这篇文章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加以重新审视,且给学生提出写作500字左右的“学习札记”的要求。学习札记的取材范围为“我和黑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将自己和黑塞相对比:角度一是比较自身获得教养方式同黑塞获得教养方式的区别;角度二是比较自身文章创作思路同黑塞文章创作思路的区别;角度三是比较自身猜想黑塞创作思路同黑塞实际思路的区别。我们可以想见,因为有了这种针对性的读写训练,学生便能够有机会在“我”的思维和作者的世界中自由出入,从而发现自身同作者在思想境界上的差别,并努力寻求缩减这种差距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与此同时,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分别体验世界各国的经典作品,获得巨大的人文精神财富,从而将经典所具有的无穷力量发挥到极致。
对于中学生来讲,读什么书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在其未来的发展旅途中,是否能够显出内心深处的教养,其根源在中学时代就已经种下。如果教师只能使学生长年累月的分析命题者的思路,不间断地追逐所谓的标准答案,那么必然会让学生离“教养”二字越来越远。也就是说,“教什么”由教材来决定,可“怎么教”却是考量教师水平的关键课题,教师要努力启发学生,在书中读到字里行间、句内意外的东西,以便使学生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方依德,袁亚波.学会“细读”之“读”——《获得教养的途径》课堂细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10).
[2]王科威.课堂要向学生要拓展——四读《红楼梦》:《获得教养的途径》课堂教学片段[J].语文知识,2015,(11).
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篇三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
3、整体感知:请各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5) 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4、重点研读: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其他学生思考:
(1)“真正的教养”指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反思总结: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名片。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完成预习案2.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游目骋怀(chěng)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D慰藉(jiè) 阔绰(zhu)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蛰居 按部就班 迫不及待 水火不相融
B.描摹 我行我素 一股作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 不落巢臼 五脏六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 万籁俱寂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可恶。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恩格斯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 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4.《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探讨了解读书的方法,学生了解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会“如何研读世界文学”,了解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问题探讨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重大的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可以考虑安排一次班级范围的探讨交流。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探讨结果,要作出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 “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
“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 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习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平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关于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特》。本文是他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三、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现代汉语词典对“修养”和“教养”是这么解释的,“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也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两者意思相近又有交叉。
那么文章对“教养”或“修养”作出了界定?
请看文中有关内容: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精神和心灵的努力; 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而是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教师: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
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四、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 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记,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A.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
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周国平: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
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C、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习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五、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A小结: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
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B引导反思: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
起来。
六:列一个世界文学的目录。推荐读书网站: ①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②e书时空网
③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
5.《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五
基础知识梳理
一、注音: 狭隘ài 跋涉bá 沉溺害qiāng 给予jǐ 符箓...nì 慰藉.jiâ 麻痹.bì 戕...lù 钥匙yîo 炽热chì 捏造niē 甄别zhēn 擅长shàn 时髦见zhuï ......máo 真知灼.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沉溺(nì)舟楫(jí)契约(qiâ)六艺经传(zhuàn)....B.麻痹(bì)阿谀(yú)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îng)....C.戕害(qiāng)句读(dîu)槁暴(pù)跂而望矣(qì)....D.符箓(lù)骐骥(jì)炽热(zhì)真知灼见(zhuï)....答案:C(A契约(qì)B 跬步(kuǐ)D炽热(chì))...
三、成语积累
【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前感到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如: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如果没有高科技的帮助,恐怕大多数观众面对足球赛只能“望洋兴叹”。【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如:从最新的卡通造型到古典花木造型,从工笔画到夸张写意的山水画,指甲盖这么大的地方也气象万千。
【举一反三】从一类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如:一个人要学得快,就要懂得举一反三。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如:这满园春色,叫人情不自禁地想入非非!【大彻大悟】彻底明白、领悟。如:每病一次都有大彻大悟的感觉,可是归结出来总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道理。
【了无一物】空洞,没有什么内容。如:说什么一辈子都要一起玩耍,如今想起却成了了无一物的瞎话。【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如:他的真知灼见,使我们对事情有了一个透彻的了解。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之上,也说出类拔群、出群拔萃。如:我认为,一块真正出类拔萃的砖头,宁愿在建筑中销声匿迹,也不肯在大道上绊人一跤。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如: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走马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也说“走马观花”。如:尽管只是走马观花,但澳大利亚的学校还是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记。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如:如果你细读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对世事与人性的了解洞若观火。【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如:能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而去支援西藏的人,值得尊敬!
【人云亦云】人家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如:为人处事要有定见,绝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如:要想给学生一个清新的课堂,就必须推陈出新,不断设计新游戏。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如:经过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侦辨,一件曲折离奇的凶杀案终于水落石出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B.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C.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提出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D.他看着孩子们锲而不舍地玩着游戏,无可奈何的走出了屋子。....答案:D(锲而不舍,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用于孩子们玩游戏不合适。)
文言文部分梳理
1、通假字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又 曝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③君子生非异也 性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授 ..⑤或师焉,或不焉 否 .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使„„弯曲).(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3)名词用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吾师道也(师:学习).(4)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孔子师郯子(师:以„„为师)..(5)形容词用作名词: 圣益圣(圣:圣明之人)愚益愚(愚:愚蠢的人)..圣人之所以为圣(圣:圣人).小学而大遗(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快,走得快。).(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耻学于师(耻:认为„„可耻)其身也,则耻师焉(耻:以„„为耻)..耻相师(耻:以„„为耻).(7)数词用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专一).
3、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参 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加入。.声非加疾也。疾 古义:强,洪亮;今义:疾病,快。.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 古义:凭借,借助;今义:与“真”相对。.用心一也 用心 古义:因为心思,两个词;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人 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小学学校教育。..吾从而师之。从而 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而且”; ..今义:合成一个连词,表目的或结果。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 古义: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4、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者„„也”,表示判断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轻使之然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也”,表示判断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无明显标志词的判断,翻译时直接在主语后面加“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被动句 不拘于时。(介词“于”表示被动)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作标志的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确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状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结构“于水”后置,翻译时提到“寒”的前面)而耻学于师。(介词结构“于师”后置,翻译时提到“学”的前面)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结构“于弟子”后置,翻译时提到“贤”的前面)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青,;冰。
(2)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4),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5),用心躁也。(6)师者。人非生而知之者,?
(7)是故,,如是而已。(8)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9)位卑则足羞。
(10)落红不是无情物。
高三语文教材复习——材料整合 必修一专题二《获得教养的途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讨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并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等方法。
3、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重点难点:
1、带领学生理顺选文与专题的关系。
2、将专题材料整合成一篇中心明确、材料丰富、条理清楚的话题作文(尤为议论文)。教学过程:
一、专题引入(5分钟)
今天我们复习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这是一个探讨经典、探讨读书意义、探讨质疑与创新的专题,也是我们获得教养、完善自我的精神追求的过程。让我们共同诵读专题的导语。
人要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习,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人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读书的欲望。(教材34页专题解读亦可)
1、请举例描述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的途径。(课本内的课本外的皆可)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研读世界文学。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诵读导语。
解说:朱熹的《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要想清澈可鉴,出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美景,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同样,一个人要想吸收新思想、增长新见识,要想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本领,要想拥有高尚的道德、获得良好的教养,也必须不断地读书学习、求师问道、思考创新。
二、梳理选文与专题的关系,鉴赏精彩片断。
(课前布置“构思与主题”答题作业,要求写在书题旁,并能找出最能体现主题的段落)在这个环节上,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注重牵引。
(一)《劝学》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开篇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等方面阐释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丰富知识,懂得道理,提高修养。
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对比强烈鲜明,分析透辟。体现了荀子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论证逻辑严密的特点。
2、鉴赏第三段 第一层:阐释学习的方法——学习在于积累
比喻论证:积土、积水、积善(正面)——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反面)(正反对比)
第二层:阐释学习的态度——学习要有恒心
比喻论证:锲而不舍、蚓食黄泉(正面)——锲而舍之、蟹无可寄托(反面)(正反对比)
(二)《师说》
1、说构思和主题
这是一篇有破有立,有论有证,篇幅短小,立论全面的说理文。文章从立论入手,借阐释老师的职能,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然后联系实际分别反面“师道不传”和正面圣人从师的不同角度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本文所说的从师是一个广义的范畴,以能者为师,向身边人的学习,同样是提高自己思想修养的重要途径。
文章善于从道理和事实两方面说理,巧用对比、排偶展开议论,具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
2、鉴赏第二段
作者联系实际,通过三组对比,有力地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体现了韩柳“文章合为时而作”的文学主张。
第一组对比:圣人出人远,从师而问焉(正面)——众人下圣人远,耻学于师(反面)观点:圣益圣,愚益愚
第二组对比:爱其子,择师教之——于其身,则耻师焉 观点:小学而大遗
第三组对比:巫医乐师百工,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群居而笑之 观点:其智不及巫医乐师百工
(三)《获得教养的途径》
1、说构思和主题。
读书、从师是获得教养的途径,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则是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他的《获得教养的途径》的文章中,启发我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中发现世界,认知社会,完善自我。
2、鉴赏第6、7段
这两段作者提出两种不同层次阅读类型:
一类是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另一类是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
第一类人阅读当作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第二类人阅读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通过将两者进行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常读常新,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
三、整合专题材料,组合话题作文。
(主要靠教师课前准备,材料主要来自选文)
刚才,我们分析了这个专题3篇选文的构思与主题,并赏析了文中最精彩的段落。从中我们明显地感到:选文都是围绕专题——“学习·教养”。
教养的芬芳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赫尔曼•黑塞说,“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我们更要说,每一个人都要阅读经典,拥有教养。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我们美好的情感。相当大一部分经典文章,历经岁月淘洗,千锤百炼,是美文中的美文,其中积淀着几千年来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审美意识,不凡也流淌着忧国忧民、大济苍生的情怀。每当读到“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苏武挥舞着节鞭,将敌酋的“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承诺看得比鸿毛还轻,比粪土还臭,而将“生是大汉臣,死是大汉鬼”的高贵誓言在心灵深处高高擎起。胡笳幽怨,大漠飞雪,苏武,这个铮铮铁骨的男儿,没有退缩,像高山雪莲那样在恶劣的环境里仍能保持圣洁的品行,仍能对理想执着的守望。他用自己的睿智和忠诚,在史书上写下了不朽的传奇,亘古长存,不会随时间地推移而尘封。
阅读经典文章,能够开发我们的智力。在阅读千古美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广阔的知识平台,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其记忆力也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大凡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们无不对经典作品有着反复的诵读。
阅读经典,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们只有广读博览,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宽厚的人文素养。“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扶直上九万里。”庄子以他的空灵、澄静、豁达而闻名于世。他不去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愿“曳尾于涂中”,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孤独的树,从而为我们树立一个难以企及的心灵高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胡为乎惶惶欲何之,何不委心任去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悠闲的轻唱,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云无心以出岫”的逍遥,追求的是不受世俗污染的超脱尘世的洁净之乡。他放弃了头上的乌纱帽,归隐山林,在没有车马喧闹的山野之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这一切都源于他那“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铮铮铁骨。
„„
从师,也可以让我们获得教养。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我们知道: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当然,也不是每一个都愿从师学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瞻仰前贤,我们敬佩他们的为人,并仰慕他们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馨香。我们更要学习他们从师的风尚。
良好的教养,芳香四溢,能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当大地普降甘霖,芳草必将绿遍天涯。同样,当心灵之花朵朵盛开,我们必将生活在一个芬芳的百花园里。
话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从师、读书、融入自然
6.获得知识的途径 篇六
【原文】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2)。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5),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4),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传5)
【注释】
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两句。朱熹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谓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所以,朱熹根据上下文关系补充了一段文字,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补充的文字。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③未穷,未穷尽,未彻底。④益,更加。
【译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就教学习者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未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
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因为,它不是说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而是说的“‘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实践论》语)
7.《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七
--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初探
[摘要]
《语文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提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坚持立足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有意识地创设训练的环境,采用多种方法,寻找各种机会,激发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喜欢的五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让孩子们想说、敢说、乐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大大方方与人交流。
[关键词]
口语交际 途径平等交流 双向互动 贴近生活
当前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教师:一部分教师缺少口语交际的训练意识,因而不善于把握各种训练的契机,使学生错过了口语交际的最佳时机。有部分教师尽管意识到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但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方法指导上缺少系统性,也不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有的教师已习惯课堂上的冷清或表面的繁荣,认由几个活跃分子“挑梁唱戏”,大多数人陪坐陪听。无形中剥夺了这些学生的“说话”机会,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展。也有的教师注重说的训练,忽略听的指导,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学生:学生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由于是边想边说,会出现想跟不上说时的停顿现象。
就此,我认为应从儿童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课堂,在阅读课、识字课、口语交际课中培养并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一、利用媒体,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拥有丰富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多媒体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让课堂拥有丰富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一位教师在上《猜谜语》这堂口语交际课时,首先播放动听的音乐,对学生说要带他们去一个奇妙的童话王国,并利用课件演示出森林、城堡以及威风凛凛的国王,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接着,这位教师又利用课件、挂图等手段设计了三个游戏环节。在媒体的渲染下,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连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也兴高采烈地说着、猜着,快乐之情溢于言表;进入课件演示的“王国”,学生们便面临着最后一个环节“教教小公主”。屏幕上的“小公主”对小朋友说:“你们可真聪明,这么难的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呀?谁来教教我?”学生的兴趣再次被调动,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也被带动出来。
又如《小兔搬南瓜》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教师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了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搬到家”的课件动画。将运南瓜的过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二、平等交流,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成为互动的天地
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营造民主氛围、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在这种良好氛围里,学生们可以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胆地说。即当学生有疑问、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丰富口语交际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交往的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强烈的交流意识。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甚至是学生与课堂中一切可交流的对象之间要有充分的交流,要尽可能利用一切环节进行交流、互动,使课堂的交流互动多元化,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识字1》一课的生字时,创设了两个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进行了口语交际:一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并讨论:“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让他们在宽松、自在的小天地畅所欲言,发表见解,互相切磋。二是让学生“学当小老师”,在汇报识字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在汇报所学生字后当小老师,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同学们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问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有双重的角色意识,注意角色的转换。可以让学生说,学生补充;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是学生说,教师补充;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是教师说,学生补充;教师问,学生答。除指导点拨时师生之间构成教与学双边关系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像日常社会口语交际那样互为对象,构成交际关系。
三、创设情境,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成为表演的舞台
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低年级学生又具有很强的表演欲望。如果把口语交际的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妙趣横生的表演就会成为孩子们无拘无束表达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我注意到童话、寓言、故事都是由不同角色组成的,在情节发展中离不开对话。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开始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妈妈,妈妈是最爱我们的,可是小蝌蚪的妈妈不见了,怎么办呢?”“去找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让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进行口语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加进表情、语气、动作,通过小蝌蚪一次又一次地找、问,最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在对话中学生可以根据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说。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教学《买铅笔》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买一次铅笔,有意识地与营业员进行交际,并要求观察铅笔的种类、样子、颜色,观察营业员与别人的谈话。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表演交际。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说话大方礼貌,听别人讲话要耐心。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情境,有了角色的对白,有了角色的情感交流,当然进一步加强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和体验,在实践中规范口头语言,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
四、贴近生活,让口语交际的课堂成为实践的广场
《语文标准》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口语交际的内容都源自生活,它更应该根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要和别人交流,从而和更多的人交往。口语交际训练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多途径展开训练,才能适应学生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因此,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巧搭口语交际的“舞台”,创设富有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情趣的语境,选取一些贴近生活的话题,如打电话、买学习用品、当小医生、学招待客人等社会模拟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能力……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生活“舞台”中观察、表达,在这些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使孩子在生活中能够从容地进行交流,使孩子能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狐狸和乌鸦》的时候,就利用了口语交际“打电话”给学生进行训练:“如果你给乌鸦打电话,你会跟它说什么?”不但进行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如在《买文具》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模拟生活情境的情节,让同学们把课前准备好的物品在小组内摆放好,然后选出两名同学扮演售货员,其他同学带好自备的人民币教具,到自己喜爱的物品前进行购买。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不用教师吩咐就兴趣盎然的进行交流起来,同时教师也参与活动,让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发现问题,在小组内及时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想不出好办法,教师就给予恰当的点拨,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学会互相协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当然,交际能力的形成也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语言实践。陶行知先生曾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社会、家庭都应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的大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活动给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作为教师就要做有心人,时时处处都能指点学生说话,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以达到新大纲的要求“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
[让课堂成为五彩的世界--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初探(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室外大雪纷纷,室内书声朗朗
★ 让我感动的钢琴家朗朗作文350字
★ 课文《马》教案
★ 课文《四季》教案
★ 课文《二泉映月》教案
★ 课文春夏秋冬免费教案
★ 观潮课文教案
★ 课文《空城计》教案
★ 《再别康桥》课文教案
8.幼儿园小班班教养计划设计 篇八
这一学期,我担任了小二班的配班老师,我觉得虽然我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这些孩子已经与我非常亲密了,她们总喜欢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在她们的眼里我是她们的知心大姐姐,是她们的亲密伙伴,她们对我一点也不畏惧,下课总喜欢拉着我的手和我一起玩。作为一个老师能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和爱戴,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
为了更好地教育、培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更加更加全面的发展,本学期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
班级方面:本班共有39 名幼儿,其中有23 名男小朋友, 16名女小朋友。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通过两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及进餐习惯,同时能积极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形成了诚实、友爱、活泼,学会了关心集体,帮助他人,讲文明,讲礼貌的班风。其中赵子涵、张新开等几位小朋友乖巧伶俐做事井井有条,在班级中能起到一定带头作用而且是老师的好帮手。
教师方面:我作为本班的副班主任,但因近2年没有带过班,缺乏带班经验;刘老师又是一名新教师,工作热情主动,积极努力,缺乏实践经验。以上是我们班教师的基本情况, 虽然我们缺乏经验,但我们愿意主动地学习并提高。
幼儿方面: 大部分幼儿乐意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基本动作的发展较协调,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老师的提醒下会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但坚持不够;另外有部分幼儿饮食习惯较差,还有挑食情况,如,周云强不喜欢吃肉。在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大部分幼儿能口齿清晰地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喜欢阅读图书,听故事;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爱动脑筋、爱提问,但也有个别幼儿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动手能力较差,需要个别辅导,本学期将多给予他们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幼儿能尊敬师长,关心集体,有一定集体荣誉感,但个别幼儿自能力差,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据调查,本班幼儿普遍在以下几个方面欠缺: 1.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倾听缺乏耐心,常有打断他人谈话的冲动,讲述语言欠条理、连贯;2.幼儿个体差异较显著,掌握知识的程度参差不齐; 缺乏集体生活.活动的规则意识。本学期将着重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为幼儿升入小学打下结实的基础。 本学期我们将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体、智、德、美方面的培养,使每为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日常生活习惯方面:
1、学会清理个人卫生,并保持仪表整洁、大方。
2、进一步做到文明进餐,能自觉地进行餐后整理。
3、学会根据天气的冷暖及时增减衣服。
4、小朋友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礼貌待人,不惹事生非。
5、遇到事情应多用脑子想一想,还要去试一试,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
6、教育注意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幼儿,注意个别差异,不对任何一个孩子存在偏见。
三、家园共育方面:
充分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和介绍幼儿家园的表现,提出合理要求,交流时耐心倾听,同时发表意见,还可根据不同家长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做好家长工作,以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共同教育好幼儿。
1、对于幼儿园及班级的各项工作任务,家长要积极地给予配合。
2、充分地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幼儿园工作的支持者和配合者。
3、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4 、利用家长宣传栏,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一些育儿常识 。
5、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请家长来园、来班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教育内容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表现及教师工作情况。
四、户外运动
1.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多样。
2.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走跑、跳、钻爬、平衡、投掷等技能。
五、八个一活动
1、学习连续跳绳10只以上,6米远投远,学走高跷等。
2、室内要学会九连环、撑绳、玩线等活动,并能初步达到熟练。
(四)区域游戏
我们班一共设置五个固定区域:益智区、美工区、角色区、阅读区、科学区。利用这一学期的时间,幼儿能基本熟练玩起区域活动来。
1. 角色游戏: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创设游戏主题,并随着游戏的深入,不断增加新的游戏主题。
2. 结构游戏
(1)在结构活动室开展多主题构造活动,通过参观、图片、照片,让幼儿产
生主题,熟悉各的名称和材料,自主选择,积极参与。
(2)在班中开展单体结构游戏,锻炼幼儿尝试看模拟物、实物、照片,边进行拼搭,并能发挥想象进行构建。
(3)在结构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想办法,自己动手完成各项活动。
3. 区角活动
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选择和提供相适宜的.玩具材料,为幼儿创设自由探索
的环境,鼓励幼儿积极、认真地参与活动。
4. 自由活动
保证幼儿自由活动时间,提供多种自由活动的条件,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活
动、相互交往的良好的环境。
5. 棋类活动
继续学习象棋、跳棋,五子棋,另外根据我班幼儿的特点进行形象化教学,像鸡狗鹅鸭、西瓜棋等等,在学习兄弟班级的基础上,我们再创新。
9.《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九
作者:(美)罗恩·克拉克汪颖译厉小初节选整理
细节1:说话先要讲礼貌。回答大人的问话时,要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是的,妈妈;是的,阿姨„„如果只是点头或用其他方式表达“是”或“不是”,那是不可取的。
孝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健康,主动帮助父母做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正确教导,外出或回到家里要主动打招呼。
细节2:眼神沟通很重要。有人对你说话时,眼睛要注视着他;有人发表意见时,你的身体和脸要正对着他。
细节3:真诚祝贺获胜者。假如班里的某个孩子玩游戏赢了,或把某件事做得特别出色,我们都要祝贺他。鼓掌至少要持续三秒钟的时间,还要确保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亮。
细节4:相互支持显修养。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听人说完话,不能随便打断,要对其他同学的评论、观点和想法表示尊重。要尽可能地这样说:“我同意某某的观点,同时我也感到„„”“我不同意某某的看法,尽管她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但是我觉得„„”或者“我认为某某的观察真是太精彩了,它让我意识到„„”
细节5: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挂在脸上。假如你赢了,或把事情做得挺漂亮,千万别吹牛;如果输了,也别把不高兴写在脸上。相反,你应该说:“这场比赛真过瘾,我还想接着跟你玩儿。”或说:“赛得不错!”要不干脆什么都别说。若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或挖苦别人,比如说:“你打得实在不怎么样,我根本就没好好和你比。”这样的话只能显示出你的虚弱。
细节6:主动询问表关心。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就应该回问对方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问:“周末过得怎么样?”你应该先回答,然后再回问一句。下面做个示范。问:“周末过得怎么样?”答:“不错!我们全家逛商场去了。你怎么样?周末过得好吗?”这是个礼貌问题,你要向别人表示,像他们对你感兴趣一样,你也对他们感兴趣。
细节7:咳嗽时要捂住嘴。咳嗽、打喷嚏或打嗝时,应当转过头去,并用整只手捂住嘴巴和鼻子(只用半只手可不行),然后应该说句“对不起”。
细节8:不良姿态惹人厌。不要撇嘴,不要发出“嗤”的声音,不要翻白眼,也不要表现出任何不尊重别人的态度。
细节9:“谢谢”传递好心情。接到别人递的东西,用双手接送东西,并要说:“谢谢!”。细节10:开开心心收礼物。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后,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现出不满。接受别人的礼物时,永远不要对这件礼物说三道四,或暗示你不喜欢,以至于让送你礼物的人难堪。细节11:制造惊喜添情趣。顺手做些善意的举动,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每个月至少一次,创造性地为别人做一件令人惊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细节12:判卷公正守秘密。允许学生们相互之间判卷。给其他同学的试卷判分时,如果比实际分数高了或者低了,高出或低出的分数将在你本人的试卷中扣除,你只能在错误的地方打个叉子,并写上错题的数量。
细节13:全神贯注来读书。大家一起朗读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如果这时我叫你单独朗读,你应该知道我们读到什么地方了,而且必须立刻接上。
细节14:回答问题要完整。书面回答问题时,句子要表达完整。举个例子,如果问:“俄罗斯的首都在哪里?”,书面的回答应该是:“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同样,为表示对他人的尊重,人在回答别人问话时,也要用完整的句子,这点很重要。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问你:“你好吗?”你不能简单地回答:“很好。”而应该说:“我挺好的,谢谢您。你怎么样?”
回答问题举例:第一步,复述问题,并给出你的答案;第二步,给出你这么认为的扼要理由;第三步,展开说明你的理由;第四步,重复问题并给出答案结束。克拉克先生要求学生用这样的方式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细节15:不要主动讨奖品。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我会给那些品行好、学习好或其他任何方面值得奖励的孩子发奖品。如果有谁主动跟我要奖品,对不起,我是不会给的。我会特别不客气地问他:“你跟我要奖品的这个行为是一种好行为吗?”你表现好,做任何事都尽了最大的努力,那是因为你想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只是为了得到一件奖品。我经常给那些在单元测验中得了100分的学生发奖品。如果某个学生得了100分跑过来问我能否得到奖品,我从来都不会给他。
到别人家里做客,要讲礼貌,向他的家人问好;到他人房间要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他人物品、抽屉未经允许不得翻动;临走时不能索要物品。
细节16:完成作业不拖延。每天都要完成全部的家庭作业。今天能做的事情就放在今天做。细节17:行动迅速效率高。上课时,从一种科目换到另一种科目,换学习用具等各种动作要迅速、安静和有秩序。我们在完成换书、换作业本和所需的其他所有用具时,动作应该连贯、不间断,要尽可能地快。完成所有动作所需要的时间在10秒之内较为合适,而我们的目标是力争在7秒之内全部完成。
细节18:做事应该有条理。你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尽可能地有条理。
细节19:别对作业发牢骚。对布置的作业不允许抱怨或发牢骚。如果谁这样做了,他就必须做两倍的作业。
告诉学生,如果他们觉得作业太多,欢迎提出来,但语气一定要充满尊重,绝无抱怨和牢骚,并说明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要把全班的作业都减下来,而不仅仅是几个有任务的学生,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完成全部的作业。
细节20:自觉学习守纪律。当你和代课老师在一起的时候,要跟和班主任在一起时一样,遵守同样的规章制度。班主任不在时,正是班风的表现绝佳机会。
细节21:课堂秩序严要求。我们必须遵守教室的纪律,我们要有组织,有效率地完成任务。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守如下规则:
1、未经许可,不得离开座位,除非你病了,才可以马上离开。
2、不得说话,除非:A,你举手,我叫了你;B,我问你问题,你要回答;C,休息或午餐时间;D,我特批的时候,例如小组活动需要沟通。
细节22:喝水的小要求。上课时,你不能为了喝水离开教室,你可以带水在教室里喝。上课时,你可以带瓶水放在桌子上,我讲课的时候,你不要问我能不能喝水,只要不影响别人,也不要让人听到你喝水的声音就行。
细节23:见到老师要问好。要迅速记住全校老师的名字,在路上碰面时要主动问候他们,说些诸如“早上好,格雷厄姆太太”或者“下午好,奥尔蒂斯女士,你的衣服真漂亮!”之类的话。(注意:你和全班同学在一起排队时,不能和老师讲话,因为不许讲话的纪律依旧生效。在你刚进学校或要离开学校的时候遇见老师,都应该和他们打招呼。)
细节24:上厕所,讲公德。上完厕所以后应该立即冲马桶和洗手。上公共厕所的时候,洗手前要先拿一张纸巾。洗完手以后,要用这张纸关水龙头和按出纸机抽取另一张纸来擦干手。(或用这张纸按干手机的按钮。)你要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用你干净的手去拿你想拿的东西,而其他的人都是用脏手去摸的。
细节25:热情接待来访者。对来访者要表示欢迎,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真诚;客人走时要说再见,并表示欢迎再来。
如果有人要参观我们教室,我会派两名学生在教学楼前等候,并举着一个欢迎牌。当我们的参观者到来时,接待者要和他们握手,向他们作自我介绍,并致欢迎词。然后,在带他们进教室之前,先领他们简单参观一下校园。
细节26:善意对待每个人。在餐厅就餐时,不要让身边的座位空着。有人想坐,就让他坐,不要刻意去排斥什么人。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应该善意地对待和尊重别人。
细节27:人在窘境莫旁观。在学校里,如果某位老师在对一名学生说话,或在教训他,不要盯着这名学生看。假如你处在麻烦中,或者遭到了批评,你一定也不想让其他人看着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盯着别人。如果老师正对你说话,这时有其他同学看你,你也不要生气或对别人大惊小怪的,老师自会处理的。
细节28:遇到难题找老师。家庭作业有任何问题时,打电话给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要留言。如果你对家庭作业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给老师打电话。如果电话没人接,你可以用下方式给老师留言:“您好,克拉克先生,我是某某,我在家庭作业中的什么方面有疑问,请您在几点钟之前给我回电话。谢谢!”这个留言说一遍就行了,不用再打第二遍。
细节29:餐桌礼仪真优雅。吃饭时保持良好的礼仪,全家人坐齐了再开始吃;等长辈开始吃,自己再吃;吃饭时不能发出让人听见的声响;夹坐着能夹到的菜或自己面前的菜;吃饭的时候,只取你应得的那一份,只用筷子夹朝向你的那部分菜,不可随意转动桌子。吃饭时尽量不讨论容易引起大家不愉快的话题。
细节30:垃圾随手来清理。无论在快餐店或其他任何地方吃饭,餐后都要对你的垃圾负责。用餐完毕后,我们要自己把应该清理的东西收拾干净,包括擦桌子,检查就餐区域的地板上有无遗漏的垃圾等。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你无论身在何处,都不能随手丢垃圾。
细节31:接受服务要感谢。住旅馆时,要为给你打扫房间的服务生留下小费。一般情况下,每晚2—3美元比较合适,有时还要根据房费的价格而定。
细节32:乘坐公车不吵闹。坐公共汽车时,脸要朝着前方。我们不应该左顾右盼地与其他人说话,也不能往窗外扔任何东西,或离开自己的座位。坐公共汽车时,不占用为特殊人群(老弱病残孕)使用的座位,主动为特殊人群让座。当我们下车时,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感谢司机,并祝他一天开心。
细节33:记人名,需用心。首次与他人见面时,要与对方握手,并重复他们的名字。当我们进行实地考察的时候会遇到很多人,如果我把你介绍给他们,你一定要保证记住他们的名字。之后,当我们离开的时候,你要握着他们的手感谢他们,并且一定要称呼他们的名字。
细节34:吃东西,莫贪心。食物端上来,无论是在自助餐厅,还是在班上,只取你应得的那一份,永远不要取走比你实际所需的分量多的食物。你不要贪多,因为这样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如果你不给别人留够了的话,对别人也是一种不尊重。
细节35:主动帮人捡东西。有人掉了东西,如果你离得近,要帮助他或她捡起来。也许他们距离物品比你近,但出于礼貌,你还是要做出弯腰去捡的姿势。
细节36:进门出门懂礼节。如果你开门进去或出来时有人跟在你后面,你应该扶住门。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拉的话,你就拉开门,自己站在一边,让别人先过去,然后你再走过去;如果开门的时候需要推,你就在自己走过去后用手扶住门,别松开。
细节37:“对不起”仨字很神奇。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
细节38:公共场所须安静。当我们集体外出,进入一座建筑物时,不能说话,甚至要安静到让人注意不到我们的存在。这同样适用于通常人们聚会的任何公共场所,包括电影院、教堂、剧院、博物馆等。
细节39:赞美之词挂嘴边。当我们外出考察的时候,就你参观的地方找些值得赞美的东西称赞一番,不失为一个好主意,这是对主人的尊重。举个例子,如果你去拜访一家人,你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家的窗帘特别漂亮,这会是一个很友好的开场白。当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主人通常会感到有点紧张,你要想办法让他们放松下来。同样,如果我们参观一些地方,例如博物馆或剧院,你最好就建筑物如何美丽议论一番,也可以告诉导游,你认为这里的设备好极了!
细节40:开会更要守纪律。集会期间不要说话,也不得和你的朋友打招呼,不能四处张望,也不能试图吸引其他班同学的注意。我们必须齐心协力给大家留下一个印象——我们是个集体,我们步调一致。
细节41:彬彬有礼打电话。在家里接打电话时,必须做到礼貌得体,先要问好,报出自己的姓名,声音柔和。如“您好,我是小明,我能帮您什么忙吗?„„噢,好的,请稍等!”或“您好,我是小明,您是李老师吗?”
细节42:旅行结束表谢意。外出旅行返回时,要和每一个旅伴握手并致谢。你要感谢我们花时间带你出来,你还要让我们知道,你对能有这个出行机会感到很高兴。我不在意你是否感谢我,我关心的是你要学会在别人给你提供额外帮助的时候,你能恰当地表示感谢。
感谢任何一个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如果在一个朋友家过夜,要感谢他的父母允许我们留下来,感谢他们给我们做饭吃,感谢他们为我们做的任何事。出游时,感谢每一个旅伴花时间、精力的陪伴,还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对能有这个出行机会感到很高兴,真诚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
细节43:搭乘扶梯靠右站。在自动扶梯上,要站在右侧,从左侧走动。我们站在右侧,把左侧留出来让给那些有急事,要赶着上下的人。在进入电梯、地铁或地下通道前,要礼让出去的人先行。先下后上,井然有序。
细节44:排列队伍快静齐。排队的时候要随着队列移动,距离你前面的人两三步远,手臂放在身体两侧,脸一直要冲着前方,不能说话。
克拉克先生上班的第一天,管理的是个纪律散漫班级。克拉克先生要求孩子们排队吃饭时要有秩序,要安静,如果有一个孩子多说一个字,全班就多等1分钟。结果,在集体等候45分钟后,孩子们排着整齐、安静的队伍进入食堂。用克拉克先生的话来说,校长站在门口“吃惊地看着我们发呆”。
真是太帅了!如果拍电影的话都会非常有戏剧性。
“也许有人会说,这有点太军事化了,但是我认为孩子们其实喜欢这么排队,他们会为自己能把队排得这么好看而感到骄傲。”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会怎么想,反正我小时侯会有这种感觉。
克拉克老师要求孩子们在排两队进门的时候,“离墙近的那一队先进,另一队要笔直地站在大厅的中央,留在那里等候我的命令,接下来我会说:“每个人准备„„行动!”所有孩子立刻会象一个完整的整体一样,右腿迅速横跨一步,靠向墙边。看到孩子们在同一刻步调一致地行动,会令人产生一种感觉,那就是“酷!”然后我再发出命令:“进入!”他们就整齐地进去了。”
“你可能认为,孩子们一旦被要求不准出声、遵守纪律和保持秩序的话,他们一定会反感的,但事实上他们喜欢这样。在哈莱姆,我们学校的其他孩子请求他们的老师也让他们象我们班一样,排好队进入教室。”
细节45:解决纠纷要冷静。排队时不要插队。如果有人插到了你前面,你先不要说,随他去,只要告诉老师一声,我就会来处理的。如果你非要和插队的人理论,你也一样会有麻烦的,这不值得你这样做。同学之间解决任何纠纷,都应该在自己着手处理之前,先带着问题来找我。
细节46:看电影时别说话。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期间,不得说话。我不在乎电影好不好看,也不在乎你想对你旁边的人说些什么,总之不能说话,耳语也不行。你也不能把脚搭在你前边的椅子上。在看电影的时候,如果你想吃东西,要尽可能安静地吃。如果你事先买好了零食准备在看电影的时候吃,要在电影开始前找开包装袋。在电影放映过程中,打开袋子会发出声音,从而影响别人。此外,在电影放映期间开着移动电话或寻呼机,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细节47:不要边走边吃东西。尤其是瓜子、甘蔗之类容易造成垃圾的食品。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细节48:遇到麻烦找老师。如果这所学校里的学生有谁故意招惹你,一定要找老师。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在这里照顾你们,保护你们,我不允许这所学校里的任何人欺负你们,或者让你们感到不愉快。但我希望你们不要自己随意处理这些事情,让我来和这些捣蛋鬼打交道。
细节49:坚持信念和主张。坚持你的信念。如果你强烈地感到你应该做什么,就尽管去做。
细节50:烦恼没啥大不了。用正面、积极和欣赏的态度生活。保持乐观的态度,尽情享受生活。有些事情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学会为每件事作好准备,去追求生命中的美好。
努力保持快乐的心情。带着微笑踩着轻快的脚步来上学。
细节51:梦想面前别犹豫。既然想做一件事,就只管去做,不要犹豫。永远不要让恐惧、怀疑或别的什么困难阻挡你前进的步伐。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全身心投入地努力去获得;你想做一件事情,那就动手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创造一切条件去实现。
细节52:改正错误长经验。犯错误是人之常情,关键是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然后继续前行。
细节53:诚实品质最可贵。不管情况怎样,永远保持诚实,即使你做错了事情,也最好向老师承认,因为老师欣赏这种态度。由于你的诚实,老师会忘记对你进行任何惩罚。永远不要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
细节54:抓住现在这一刻。要把握现在,今天只有一次,所以不要轻易浪费。生命由很多特殊的瞬间构成,而在这些瞬间里所发生的事情,是由于人们将各种禁忌抛在脑后,付诸行动,抓住机会而成就的。
10.如何使“顶层设计”获得成功? 篇十
文|仇保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
回顾我国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历程,基本上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基层成功经验并逐步推广的发展史。史实昭示了这样的常识:改革取得成功的许多领域,一般都不是顶层设计预先安排好的。例如,我国农村的包产到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革等等,都经历了从上级否定、放任、默许,到各地纷纷仿效,形成自下而上、从局部到全局的制度创新过程,最后获得成功。
反之,许多由专家学者精心设计的改革方案,虽然花了极大的力量去宣传与推动,却常常因效果不彰而夭折。例如,针对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1988年的“冲关式”价格改革、1994 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改革等,都因过分迷恋顶层设计和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能力最终使改革难以收效,有的甚至导致“南辕北辙”式的结果。本文力求从顶层设计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解释如何从“多维度”分析减少失误,最后提出有助于顶层设计成功的程序性步骤。失误的若干原因
由领导指定的“顶层设计”。政策起草人员常常习惯于“唯上”,揣摩领导意图来起草文件,使此类设计在未实施前就已经有了强烈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观偏向,要么容易发生“赶英超美”的大跃进式失败,要么由于追求过分偏颇或极端的观念而误入歧途。尤其是数千年封建社会遗留的“为民作主”的传统思维方式,与创造政绩的强烈愿望相结合时,就容易犯下脱离实际、盲目跃进的错误
由部门主导编制的“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的编制模式,本身就隐含着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极容易混淆市场与政府的界限,如果设计方案中的重大政策变项又未经过基层较长时间的有效的试点验证,在推行后常常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合理的顶层设计应注意防止“政府之手”过度干扰市场和百姓自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委托“学院派”编制的“顶层设计”。不少学者易受某一学术流派的影响,或先入为主脱离基层实际和历史背景,或盲目套用西方国家的治理模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索维尔(Thomas Sowell)指出的:“学院派知识分子可能给世界带来灾难是基于他们的‘圣化构想’(the vision of the anointed),这是与强调经验和审慎的实践派学者的‘悲观构想’相对立的,它是一种偏激的乌托邦图景,常常自以为能提供完美的出路和解决方案。”有人认为:“学院派”不属于任何利益集团,能站在公正的立场进行改革设计。但事实早已证明,市场从来就不是真空的,某些受雇于利益集团的“专家”在撰写设计报告时,可能会比注重自身声望和独立地位的机构更要罔顾事实。少数由“隐性利益集团”提议的顶层设计。此类设计往往未经任何有效的试点验证,甚至钻了某些决策程序的空子,一旦使这些包含本集团利益的顶层设计草率付诸实施,其结果往往是除了浪费财力物力之外,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里的难题是,人们难以区别哪些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集团,哪些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兹(Joseph Stiglitz)所说的“被捕获”的智囊团队。从经济史的角度看,那些容易接触到最高掌权者的利益集团往往拥有更大的政策影响力,一旦涉足垄断性领域就容易导致相关政策法规的扭曲。因“过度瘦身”而失效的改革方案。某些原本基于解决基层实际问题、充分吸收基层成功经验的顶层设计,其初衷和改革方案可能都是好的,但由于涉及到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各部门在审查会签的过程中讨价还价,能解决问题的部分内容逐渐消失了,最终使顶层设计蜕变为一个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妥协方案。改革方案还可能因触及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而受到抵制、无法实施。这里的问题是,基层弱势群体因改革受损的利益常常未得到合理补偿。
以特殊“点”上的经验取代大趋势。某些在小范围经过试点或由于各种特殊原因而获得“成功”的经验(例如“华西村”等典型),一旦罔顾各种复杂条件推广到更大范围就会造成严重问题。思丘志(Schutz)对近三个世纪以来英国和其他西方经济的历史研究发现:“一个社会中各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的变动和确立,主要是由于在那个时代占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所引发,并受在那个时代占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所影响。”在我国国力上升、经济转型之时,极易受到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可见,成功的顶层设计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所列的也仅是影响顶层设计质量的部分原因。值得指出的是,政府机构拟定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本意不外乎解决“政府失灵” 和“市场失灵”两大问题,但由于政策制定者大都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教育背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均衡市场的若干假设取代现实的场景,从而得出“市场机制天然具有完备性”的结论。这是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者极易陷入的思维误区。曾担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斯蒂格里兹在目睹众多发展中国家盲目顺从“华盛顿共识”进行所谓的“市场化改革”、饱受债务与发展停滞的困苦后写道:“问题不是在不完美的政府和完美的市场之间做出选择,而是在不完美的政府和不完美的市场之间做出选择,二者应该成为互相检验的工具。它们被看做是互补性的,我们需要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这种平衡不应仅仅是给一个分配一些任务,给另一个分配另一些任务,还应设计一些制度使二者有效地互动起来。” “多维度”系统分析
一般来说,越是错综复杂的顶层设计,越应从多维度做系统科学的分析,以避免政策制定的失误。当前,我国任何单项改革措施的涉及面都极其宽广,不仅与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老龄化和市场化等相关,还与地域文化、土地制度、百姓消费与投资心理、各级政府行为、税收信贷制度等等紧密联系,属于极其复杂的巨系统,针对其中任何一项制定中长期改革政策显然决非易事,就事论事或片面的研究方法常常会推导出错误的政策建议。在笔者看来,至少应基于问题导向、经验导向和理论导向三方面同时入手来探讨我国重大改革举措的顶层设计,才能有效减少决策失误。
从问题导向来看,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决策最易摆脱意识形态的干扰和思维定式的影响。这也是发达国家决策咨询学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饱受后现代主义繁复的干扰后重新崇尚“实干”(Getting thing done)的缘由。霍奇(Charles Hoch)认为:问题导向式决策有三大特点,首先,在实践中,经验是比理论更好的仲裁者。其次,实践中得来的答案能面对真正的问题。最后,实践的方法可通过社会共识和民主的手段来实现。实践证明,研究分析的范围越广,得出的结论越有助于解决真实存在或潜在的问题,理论上至少应从社会、经济、生态三个维度对我国现存的问题深入剖析。
从经验导向来看,应力求从我国和先行国家的相应制度变革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有的甚至还要从数千年的社会制度演变历史中得出有益启示。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说的:“只有向后看得更深远的民族,才能向前看得更清楚。”通常,改革政策的制定者们常常会被如何界定那些易被边缘化或利益受损的亚群体(Subgroups)等难题所困扰。从历史经验的角度看,如何保证改革政策的公正性很难如“水落石出”一般明了。许多源自历史经验的智慧,其实仅仅是教会了人们识别什么是错误的决策,但只要足够重视这些关于何为错误的历史经验,就能足以避免那些因为轻率而带来的灾难。借鉴外国的或历史的经验,必须进行背景元素(Contextual elements)分析。约翰·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提出三类重要的背景元素:①国家或地区性元素,如经济与科技、历史传统、政治组织等;②决策环境,如利益团体的数量与素质、对反对者的态度、私人企业的势力等;③风格,如政府结构、规划程序、规划工作范围、规划科技能力等。显然,不注重背景分析而盲从别人的经验必然会产生南橘北枳式错误。
从理论导向来看,只有在理论渊源和价值观方面深入分析,才会有政策制定和实施步骤上的谨慎与坚定。当前,经济界最大的争论在于各类稀缺资源是否应完全由市场配置。2008年发端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是源于新自由主义放松政府管制酿成的恶果。可见,我们应从影响最为深远的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固有缺陷进行探讨,同时对“政府失效”进行理性剖析,从而指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很大程度上来说,科学理论的真实价值之一是预警性,而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常常与特定经验和地域知识有关,不具有自然科学的普适性和绝对性,因此难以被证实,常常是一旦验证为时已晚。
总之,问题导向虽能“一针见血”,但也易就事论事、易犯“一叶障目”式错误。经验导向虽能“触类旁通”,但人们常常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背景条件的变化常会导致经验的失效。理论导向虽然逻辑严明,但也常会因先入为主导致“乌托邦”式的空想。因此,任何领域有关制度变革的中长期政策分析应在以上三个方面都保持足够深度和均衡的研究与权衡,才能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方案
与经济领域的改革相比,文化、政治、社会等领域的变革涉及的范围要广得多,内容也倍加复杂。一般而言,此类变革的内容设计往往更须注重问题导向,但由于复杂巨系统所涉及的问题往往多项并存,每个问题都必须要有独立、有针对性的变革措施。这样一来,各项独立的变革措施之间的时序和实施力度的协同设计与实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针对复杂巨系统的改进还必须在维持原有基本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而不能贸然实施所谓“休克式疗法”以致系统瘫痪或结构解体。斯蒂格里兹就曾明确指出:“前苏联(改革后)人力资本和知识基础仍然存在。既然效率低下的分配体制已被产权为基础的更为有效的市场体制所取代,而且这种市场体制利用的是同一资源,为什么收入却下降得如此之多呢?答案是:组织和社会资本不断受到破坏。”可见,一旦激进的改革破坏了现存的结构,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
减少“顶层设计”失误的若干步骤
正如总书记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会议上所指出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顶层设计,而是基于现实社会经济系统的高度不确定性,需要借鉴随机决策的模式来设计改革方案。无独有偶,在现代的复杂软件设计领域,由于软件代码越来越多就越难以保证不出错误代码,不得不推行模块化的程序编制办法。每个软件模块(在随机决策过程中的某些“石头”)就是一个独立成立、保持自身完整性的单元,它可以和其他的模块整合组装成更大型的软件系统(若干块“石头”可以组成更复杂的顶层设计)。如果低层的软件模块经过测试没有错误,就可以对组装后的次级系统进行更高层次的测试。这一过程就是用一个个经过测试无差错的工作模块来搭建更大的软件系统,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测与修正。不过,对于有机的自组织系统而言,尽管各个模块是没有漏洞的,但在搭建过程中,仍然会发生意料之外的“突现行为”(即漏洞)。这可以在更高一级的层面上进行测试和修正(摸后一块“石头”)。从结构上看,此类决策体系确实比简单的系统复杂混乱得多,但从仿生学角度来看,自然界正是通过牺牲简洁性来换取可靠性的。这就是为何看起来杂乱、冗余繁复、经常过度重复设计的“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决策流程设计,常常比那些简洁、高效、逻辑性强的顶层设计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原因。由此可见,顶层设计需要的是“不求最优,但求最好”的“满意化”结果,即“复杂性的妥协”。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世界上能长期存续的系统往往是自组织形成的,没有外力强加设计的体系往往容易形成自组织体系。过分强调顶层设计有时会与常识相违背,但如果设计者已经参透了上述自组织特性,使顶层设计遵循自组织体系演进的特点和自身规律,那么这种顶层设计称之为“有限顶层设计”。承认和尊重“有限理性” 是顶层设计成功的先决条件。这类成功的顶层设计往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在明确战略方向、目标和边界(底线)的基础上,充分尊重自下而上的创造和探索。“方向”往往涉及社会价值观判断,宜明确但不宜过窄。“目标”宜量力而行留有余地,不宜过于具体,更不能超前拔高。“边界”涉及系统稳定,宜精不宜泛,要精确评估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服务,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唯改革而改革,改革的目的全在于实现诸如国家富强、社会公平、百姓幸福和生态环境可持续等目标。任何无视或偏离目标的改革措施都等于无的放矢。对于涉及百姓利益和重大政策调整的改革方案,只有经过若干不同发展阶段的基层进行充分试点并验证成功后才适宜在面上推广。任何顶层设计都必须认真评估改革过程中可能的利益受损群体及其承受能力
任何改革方案的设计都必须事先评估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并同步提出控制此类风险的措施及其可行性,尤其对于那些需要对现有重要法律进行重大修改的改革方案,更必须认真评估有可能出现的“制度成本”和系统性风险。成功的“顶层设计”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控制,方案实施的每个阶段都要及时总结提炼和务实修正。涉及面广泛的复杂改革方案应遵循“迭代”设计原则,即在启动阶段先出台简明的“改革纲要”,然后随着改革试点的深入和范围的扩大再编制与之相适应的深化方案。
“风尚自上而下,创新自下而上”,倡导因地制宜和多样化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强调各地方应依据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资源禀赋,选择适合自身改革发展的最佳模式。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注重运用非均衡化发展策略,初级阶段尤其不能过分理想化和平衡化,而且在不均衡发展进程中要注重若干重要节点的调节控制,为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奠定基础。仔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凡是市场机制能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领域,政府都应及时退出并保留监管的责任;市场机制当前尚不能发挥作用而民生和经济急需政府介入的领域,政府可先进入,替代和培育市场,待后者发育成熟后及时退出,并及时形成正确的监管模式。
针对各项不同领域的变革进行配套和协调性设计,防止相互干扰,尽可能形成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11.《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十一
案例:
学生“顺利”学完了《荔枝》这篇课文后,我问他们:“你们还有不懂的地方吗?”起初,教室里没有反映,沉默了一会儿,有同学举手,犹豫地说:“老师,我觉得我懂了,可是我不理解肖复兴的母亲为什么明知儿子在安慰她而已,却依然很高兴。”这个问题,学生们刚才已经讨论过,现在她再次提出来,是为什么呢?我问其他学生:“你们明白吗?”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原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来说,他们懂了,但是从精神层面来说,他们是不理解作者母亲的心理的。于是,我结合课后的一个选做题,提出这样一个要求:“回家给妈妈洗一次脚。注意观察妈妈的动作、神态、语言。”
习作课上,我问他们:“你们为妈妈洗脚,妈妈有什么反映?”教室里热闹起来,他们兴奋地说起了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
“我给妈妈洗脚,我妈妈特别高兴,说我长大了。”
“我妈妈高兴得合不拢嘴,她一直夸我懂事了!。”
“我给妈妈洗脚,觉得她皮肤是那么的苍老,我感觉妈妈太累了!。”
“我妈妈昨天干活累了,我给她洗脚,妈妈问我怎么想到的,我说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有同学说。
我一听,有趣,就问他:“你妈妈很失望吗?”
他说:“我以为妈妈会不高兴的,可没想到我妈妈还是很高兴。”
这时我瞅住时机,继续对他发问道:“既然母亲知道这个是你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做的,那她为什么还这么高兴呀!”
“是这样的。”别的同学插嘴说,“我妈妈也是这样的。我还问妈妈为什么明知儿子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那样做的,她却依然很高兴,我妈妈说,做母亲的都是这样的,这就是母爱。”
教室里又沉默了下来。我很欣慰,孩子们终于真切地理解了母爱,我说:“是的,母爱就是这样无私,你们高兴母亲就高兴,你们的孝心,哪怕是被动的孝心都会让母亲很高兴。母亲的爱天天如此,只是我们以前没有用心去感受。”
然后,我请他们把自己为妈妈洗脚的事写下来,并把自己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学生埋头写起来,一篇篇优秀的日记便交到了我的手里。
反思:
著名教育家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学科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语者的思想感情,依凭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一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忽视精神搞语言训练,丢开语言抓精神培养,都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我的这个教学案例,就是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思想,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回顾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一、阅读文本,认识母爱。原定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去认识母爱,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以及教师的讲解,模模糊糊地感受母爱是这样的。然而由于他们的年龄和阅历,让他们无法从情感上去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此结束,似乎也不能算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然而这是多么遗憾!
二、创设情景,感受母爱。我根据学生的困惑让他们为自己的妈妈洗脚,孩子们很懂事,都认认真真地去做了,他们无一例外地得到了母亲的赞许,感受到了自己的母亲同文中的母亲一样会为了孩子的孝心而高兴。其实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孩子们的身边发生,可是孩子们往往忽视,这个作业让学生认真地感受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同时许多学生也理解了做母亲的辛苦,当学生看到母亲赞许的眼神、幸福的表情,他们对母爱的感受深了一层。
三、实践中获得真知,理解母爱。学生亲身感受了母爱,再回到文本,他们发现原来母爱就是这样的,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原来的困惑消失了,他们终于理解了文本,理解了天下的母亲。这样的理解就不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表面解释,而是透过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认同了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发了孩子们心中深出的共鸣。
四、凭借语言,赞美母爱。如果在学生理解了母爱后,就此打住,那么,这将是不伦不类的课,学生在语文素养上的进益会很小。我提供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说,让学生依凭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情感,进一步让学生写下来,让学生依凭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因为作文来自生活实际,大多数学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幸福地赞美着自己的母亲。
作者邮箱: sh_wenbai@163.com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课文《获得教养的途径》教学反思08-11
论教养优质课教案11-02
尊重他人是基本的教养随笔10-23
中班教养随笔08-23
教养初二作文12-14
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作文850字10-10
小班三月教养笔记07-01
中班教养笔记吃饭09-30
教养中考满分作文12-01
大班幼儿教养读书笔记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