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范文150

2024-10-17

关于科学的范文150(精选10篇)

1.关于科学的谣言 篇一

科学的本质是不断地探索、揭示真相,用新的认知替换旧的认识。人类也是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成长起来的,曾经的天圆地方,用进废退变为了无尽的宇宙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然而,科学的永无止境也给不少人带来了困惑,那就是我们与自然界真相远远的距离。

我们无法准确探知地震的时间和区域,我们无法丝毫改变飓风的行进路线,但我们总是会接触很多类似于“造福人类的科学保命方法”,例如地震中的“生命三角”,例如“地震云”等等。

“生命三角”的说法来源于2004年开始传播的一封电子邮件,倡导者加拿大人库普被誉为“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队长”,他提出地震时躲在“生命三角”内存活的几率最大,这一说法被世界各地的很多人信以为真,直到今天。甚至在地震时,很多人在摇晃中都毫不犹豫地躲进所谓的“生命三角”。

其实在此说法面世不久,联合国就发出声明进行辟谣,美国政府也两次因为诈骗和造假对他进行诉讼和调查。

事实真相是:地震过程中屋顶不可能从四面八方顺不同方向砸下来,根本无法预料哪里是救命三角;而本想用来帮你支撑的重型家具完全可能由于晃动先倒在你身上。

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地震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事后专家辟谣认为这种辐射状的“扇骨云”其实是常见的卷云带。

什么是谣言?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谣言存在于任何社会及社会发展阶段。由于人们总会在某些领域一知半解,对某些事物有理解偏差,就产生了“谣”。

在古代,“谣”本指“谣谚”,如民谣、童谣等,是民间的诉求方式,如诗经中的“风”,如今是国学经典。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谣言逐渐演变,开始为政治、经济等服务。如二战时期,英国和德国之间多次使用谣言打击敌国民众的心理。如今谣言大致分两类:一是毫无事实或科学依据的信息,发布者往往信口而来,传播者不负责地大肆传播;二是“谣诼”,带有主观恶意,并有诋毁、诬蔑的性质。

我们都有过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美好回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与媒介传播的发展,《十万个为什么》已不能满足我们探知科技领域最新成果的需求。沿着社会发展的轨迹,我们正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成为了信息海洋中的一叶孤舟,泛滥式的信息是普罗大众每天必须接受的内容,如同一日三餐。在这样一个时代,冠着“科学”铭牌的谣言比恶意的社会流言更为可怕,许多五花八门、未经求证的“健康常识”可能威胁公众身体健康;许多耸人听闻的“求生宝典”甚至造成危急时刻对公众生命的二次伤害和社会恐慌。

2.表扬信范文同学150字 篇二

一、预约表扬,让部分学生先“优”起来 先让班里的那些纪律“贫困户”给自己写表扬信,教师修改后在班会上进行宣读,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建立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我发现班里那些经常捣乱、爱出风头的孩子并不是很多,就那么几个,但是他们却能左右班干部,造成了比较多的纪律事件,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严重

的影响了班级声誉。

“擒贼先擒王”,我决定先拿这几个“活宝”入手。周五下午放学前,我把班里的那几个“风云人物”叫到了办公室,告诉他们,只要本周的作业完成了,老师就在班上表扬你们,同时要求他们每个人总结一下自己本周做过的好事,给自己写一封表扬信,字数不限,但是必须是真人真事。他们面面相觑,可是见我一脸的严肃,都点头答应。周一到校他们果然都按时完成了作业,每个人还把那份“特殊作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预约表扬,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都抬头来走路,找回自信心,对促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思想转变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二、全员参与,实现共同“致富” 班级的“调皮学生”通过给自己“写自我表扬信”,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纪律上,表现越来越优秀。每当读他们的表扬信时,全班同学都露出羡慕的神情。我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全班推行“给我自己写表扬信”活动,让孩子们利用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的时间给自己写一封表扬信,内容必须真实,范围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可以是发生在学校的,也可以是发生在家庭或社区的,如果自己认为做得很满意的地方,那就给自己写一封表扬信。写完先拿回家后念给家长听,再在班会上念给同学们听。 刚开始很多同学发现不了自己身上的优点,我就采用老师提示和 同学相互发现的办法,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点。活动进行几周后,学生们都能发现自己优点和长处。同学的坏毛病逐渐减少,每个同学都变成了“优秀”的学生,班里的好人好事也逐渐增多起来,班风和学风越来越好,压在我心上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搬掉了。

三、扩大“自我”范围,增强集体凝聚力 自我表扬信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后,不等到孩子们“审美疲劳”,我就采取下一步行动,

在表扬的主体范围进一把扩大:

1.为自己的朋友写表扬信。我让学生给自己写表扬信的同时,也启发他们注意观察自己的朋友或同桌做的好事,发现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及时写一封表扬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又促进了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2.为自己的小组写表扬信。小组是班级活动的重要组织,几乎每项活动都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各个小组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闪光点,我让学生为自己的小组写表扬信,及时总结自己小组近期取得的成绩,增强小组成员的凝聚力,提高小组成员的合作效率。

3.为自己的班级写表扬信。为自己的班级写表扬是“自我表扬” 的更高形式,自己班级管理好的做法,自己班级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都可以写一写,以此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3.关于科学的范文150 篇三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发明者一种汽车,这种汽车有很多种工能,只要你躺在车上说道我要去哪里,这辆车会在很短的一分钟抵达你所说得地方。上面还有地图,能看见你现在离你要去的`地方有多近,他还能飞一起,伪装。

我还要发明者一种多功能书,这种多功能书上有三个按钮,红。黄。蓝,按黄色的按钮不会自动翻书,如果按红色的按钮不会给你读书故事,如果按蓝色的按钮你就不会转入故事书里和故事书里的人物一起嬉戏。

怎么样我未来的发明者是不是不俗呢?

4.关于励志的随笔150字 篇四

暑假的某一天,我与妈妈吵了几句,向朋友诉苦。朋友回短信,不以为然。收到短信时,是我和妈妈和好的时候。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明白:虽然我曾经抱怨过妈妈,但是事后我发现我任然爱着妈妈。进而延伸,可以思考到,那些所谓的坏话,根本不用在乎。有的或许是气话。等到生气后,还是会后悔。舅舅教导我要与乐观开朗的人交朋友。我答:“世态炎凉。”舅舅批评我:“什么世态炎凉?舅舅这么大,也还没体会。”我突然明白,力量太小,不足改变。但只有更优秀,就能远离……

5.关于科学划界标准的综述 篇五

关键词:科学划界;标准;伪科学

一、20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几种标准

20世纪以来,关于划界问题的讨论大体上经历了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消解科学划界——多元标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理论也构成了西方理论界对科学划界的四种权威的观点。

(一)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

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的可证实标准和波普的可证否标准。逻辑主义的标准基石是“经验”,他们认为能够被经验证实或者证伪的是科学,否则不是科学。而且科学是一种全称命题陈述的集合体系。其每个命题都被要求对一个问题的解答说明“是”或者“否”。

(二)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

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主要是指库恩的模糊标准和拉卡托斯的划界标准。库恩认为,证实和证伪标准均严重脱离实际,不能将科学与非科学作出正确区分。他从实际科学史出发,提出了“范式论”的分界思想。库恩认为一个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配称科学,否则就不是科学。这个范式标准包含了信念、价值等形而上学的非理性因素。“范式论”使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开始模糊。库恩以后,历史主义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是拉卡托斯、劳丹的路线,他们力图在符合科学史的前提下为科学寻找经验基础,对科学作出合理性的说明;二是费耶阿本德路线,继续发展库恩的非理性因素,走向极端相对主义的多元知识论。两者最终均是得出科学与非科学无法分界的结论,这一点在劳丹的《分界问题的消逝》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拉卡托斯在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中认为科学是由硬核、保护带、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构成的研究纲领。科学不再是孤立的理论,而是多个理论构成的整体。理论不能由经验证伪,而由理论证伪。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软化了绝对标准,科学前后由于范式不同而无法通约,因此,库恩只能诉诸共同体的实践及其对先前范式的取代来解决划界问题。

(三)消解标准

库恩从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他的范式理论。范式是形而上学信念、科学基本原理及社会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体,是科学共同体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是认知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库恩认为,范式是常规科学特有的,非常规科学没有形成范式,是前科学时期,科学发展是范式的更替。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历史主义者费耶阿本德就认为科学已是一种宗教,是科学沙文主义,科学与非科学没有必要也无法区分开来,主张“怎么都行”的多元主义标准。劳丹后来也认为不同时期的科学具有“异质性”,科学划界是个伪问题,主张消解划界。罗蒂则极力主张消解科学划界问题,认为“大写”的科学赖以存在的两块基石——具有获得真理的独特性和科学家比其他人更接近真理的信条是站不住脚的,科学并不比非科学特殊。法因认为科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存在齐一性,科学是不断发展并不断丰富其内涵的,因而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划界标准。

(四)多元标准

多元标准是加拿大哲学家萨伽德和本格基于对科学多重特征的考察而提出来的。本格从唯物主义本体论出发,主张科学划界是十分重要的,划界标准是多元的、精确的。他将“知识领域”作为科学划界的单元,提出了科学划界的精确定义,即认为科学作为人类知识体系,应满足:E=(C,S,D,G,F,B,P,K,A,M)。其中E为特定的知识领域;c为确定知识的共同体;s为承认c地位的社会;D为E的论域;G为c的世界观;F为E的形式背景(逻辑和数学工具);B为特殊背景;P为问题组合;K为E所积累的特殊知识的储备;A为c在对E提高上所抱的目的;M为方法论体系。本格认为:只要精确区别上述十个元素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联,就不难区别科学与非科学。

萨伽德从逻辑、心理学和历史学相统一的角度给出一个科学与伪科学区分的多元划界标准。这一多元标准体现在五个方面:(1)科学使用相关联思维方式,伪科学使用相似性思维方式;(2)科学追求经验证实和证伪,伪科学超越或忽略经验;(3)科学家关心与竞争理论有关的理论评价,伪科学家不关心竞争理论;(4)科学采用一致并简单的理论,伪科学采用许多非简单的特设性假说;(5)科学靠创新不断进步,伪科学一味保守,停止不前。只有这五个方面的综合运用才可作出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分。

上述四种关于科学划界的标准,在西方流传甚广且影响很大,但是在当代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卢兹(Joseph Rouse)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说明和解释是一切文化领域都有的,而且都是局部的,而客观性、合理性、进步性等则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既不存在划界标准,也不存在人类文化的一般说明。卢兹的结论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不构成一个自然种类。在各门科学学科之间有许多有意义的重要区别。古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这两门学科和高能物理学之间都有着重大的差别,就如同它们与宏观经济学和政治学的差别一样。所有这些都是由内部发展的历史与其他科学领域和其他社会实践相互作用形成的。我跟尼采走。坚持‘没有历史的东西才是可定义的’;成功的科学实践总是脱离方法论者加给它们的限制和类型学……”

二、国内学者对科学划界的几种观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科学划界的问题已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前期,学者们主要局限于对西方学者在科学划界问题的种种介绍和评价,虽然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但总体上看来,有创见性的观点很少。近年来,部分学者对科学划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下面几种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重建科学划界标准

武汉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副教授孙思认为以往的许多科学哲学家都曾试图用一种特征作为标准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如经验主义者都强调,一个科学命题必须满足“经验上的可检验性”的条件。孙思尝试着避开以往科学划界标准的缺陷,根据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研究活动的特征,具有与伪科学根本区别的一些基本特征,(1)接受一种科学知识的共同体是由受过专业知识训练的人组成,他们按照一种研究传统进行研究工作;(2)科学概念和科学命题在语言表述上是清晰确切的;(3)科学知识是经验上可检验的;(4)科学知识在方法论上合理的;(5)科学有明确的研究目标;(6)科学关注知识的增长。从而提出多元的科学划界标准,重新建立科学划界的标准。

(二)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复旦大学哲学系的陈其荣教授提出了广义科学划界的“质的标准”,将它对外运用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伪科学,对内运用于区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

学,论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之间的区别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的系统化特征。

(三)从科学分类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王德胜教授认为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的分化主要倾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种,因此“探索标准”,也应该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方面来讨论。王教授在《论“科学标准”》一文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分别给出了他自己的标准。

此外,尹家经、毛洪文在《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探析》一文中,他主要是以介绍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界对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为主,他们着重从划界标准的内容特征出发,将划界标准分为客观主义标准和主观主义标准。他们认为客观主义标准,主要是就标准包含的经验成分而言的。凡是以经验内容作为衡量科学与否的都归人客观主义划界标准这一类,按照这一规定,现代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亦称证伪主义)无疑属于这一类。主观主义标准是科学历史主义学派针对逻辑主义的客观主义科学划界标准而提出来的。这一标准强调内容的非经验因素,注重标准的价值特征。

三、对科学划界标准的一点看法

6.关于玩水的日记150字 篇六

下午阳光体育时,我出去玩。

雨,越下越大,我赶快跑回了楼里躲雨。这时,只见一些一、二年级的小同学在雨里跑来跑去,活像一只只搬家的小蚂蚁。他们在水上跳上跳下的,弄得水花四溅,看上去好玩极了。忽然,我注意到一个小弟弟在水坑里摔倒了,水花溅了大家一身,我心想:“这真是一场自然的淋浴呀!只是天气太凉了,万一……”还没来得及多想,那个小弟弟已经勇敢地站了起来。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同学们走进了课堂,度过了一段开心的时光。

7.关于普通外科科学护理的探讨 篇七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素质;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179-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工作的进步,普通外科护理工作的职责和内涵获得了极大的延伸,新的护理模式认为,人是一个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的人,身体有疾病、心理有需求、社会有地位、健康有要求。人性化普通外科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不仅要为患者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而且要极大地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真正把以疾病为中心推向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发展轨道。

1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首先,普通外科护理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知识,具备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人格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综合培养。相关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好相关专科知识,不断拓宽自己在普通外科相关疾病上的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能更好地做好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其次,要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医德和情操,端庄的仪表和优美的体态,和蔼的态度和动听的语言,这些都是构成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基本要求。所以应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礼仪培训,工作时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开关门轻。发现工作中有不足的地方要加以改正。

崇高的职业道德,护理工作是需要细心、耐心、恒心,责任心和爱心的工作。作为普通外科监护室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才能更好地与患者家属沟通。较高的沟通能力与技巧,灵活地运用沟通技巧,及时满足家属合理的心理需求,让家属切实感受到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对话。

2加强人性化以及科学化护理

(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医疗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疗效果,普通外科诊室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每间病房均设独立卫生间、冷热水设施、空调、电视;病室明亮宽敞,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单位整洁舒适。护士站备有微波,可供患者24h使用,使患者如在家中一样方便,为患者营造一种温馨的感觉。

(2)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外科患者手术前多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人,了解患者的内心,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耐心中肯地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使其增强信心,让患者以最佳心态面对。与患者交谈多使用礼貌语言,用通俗、简洁、清晰、准确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在交谈中护理人员应该面带微笑,认真倾听患者讲述。语言要有针对性、教育性、科学性、通俗性、灵活性,语气宜温和、语调平稳,对家属要加强疏导,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告知家属。

(3)准确操作,进行各项操作前要先向患者说明,让患者有心理准备,操作时动作轻柔、熟练、准确,操作成功后向患者致谢,操作不成功时向患者道歉。对于有难度的患者,尽量选择技术水平高的护士进行操作。

(4)做好术后一般护理,术后为患者穿好衣裤或盖好被单,注意保暖。耐心细致地为卧床患者做好口腔护理、头发护理及皮肤护理,切实做到“勤擦洗、勤翻身、勤更换、勤按摩”,杜绝三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

3提升护理质量,全面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1)立足做实基础护理,准确把握分级护理原则。强化普通外科责任护士甄别病人的自理能力,落實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3种模式。对危重患者实行基础护理量化管理,将口腔护理、床上浴、洗头、导管维护、卧位护理等常见基础护理项目明确执行时间、频率及效果标准,使普通外科基础护理项目由“软指标”变为“硬指标”。为保证普通外科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就饮食、排泄、活动、巡视、舒适、管道、晨晚间护理、围手术期等卫生部细化制定的《17项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24项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项目》及新的护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礼仪规范等相关内容,编制成“优质护理服务管理规范手册”全院人手一册,使护士从事护理活动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到位。

(2)重视精细化护理管理。要求各个普通外科相关科室的药柜、无菌柜、库房等存放处均分类存放、标示清楚、定期检查。尤其对抗生素、氯化钾、细胞毒性药物等类高危药品及一次性耗材单柜存放,毒麻药物加锁保管,班班交接,抢救车药品器誡实行日查对交接功能状态。严格执行普通外科护理人员“四看五查”一巡视管理,坚决杜绝违反护理操作规程事故发生。

(3)将健康教育纳入普通外科流程管理。相关科室根据病种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健康教育处方,确保责任护士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拓宽健康教育的广度深度,使患者的知、信、行得到改变,从而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方式,提高遵医行为。强化普通外科设备投入,加大对病房基础设施的配置,要为临床科室配置多种适用、节力先进的护理用具,如多功能床、冰毯、气垫、功能垫、监护仪、输液泵、安全标示牌、洗头车、餐桌、微波炉、电吹风等用具,努力满足病人全方位需求,使普通外科病人住院期间更加舒适安全,护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护理管理更加规范。

优质普通外科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通过不断完善细节管理,从细微之处改进工作流程,最大限度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患者积极主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护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资料

[1]王英姿.浅谈手术室护士的损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611

[2]弗兰克,麦圭根.如何控制紧张与焦虑[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72~189

[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等文件的通知》2010,1,22

8.关于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的随想 篇八

依照制度,“法学理论”构成了“法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但是,关于这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却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在法学教科书中,找不到一本教材叫做“法学理论”。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从业者,则习惯于把这门学科称为“法理学”——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以“法理学”命名的教材或著作比比皆是。

把“法理学”视为“法学理论”的代名词,也许是可以成立的。但它同样没有解决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问题。因为,当前流行的各种版本的“法理学”,几乎都是若干理论板块(法的概念、法的历史、法的价值、法的运行、法与社会等)的简单堆积,也很少有人深究各个理论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

近几年,在思考“法学理论”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一些学者又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关系问题上,并由此引发出多种不同的观点。比如,有学者相信两者是一回事,即法理学就是法哲学;也有学者认为法理学与法哲学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两码事;还有学者认为,法哲学是法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是种概念与属概念的关系等等。

其实,单从字面上看,“法理学”之“理”与“法哲学”之“哲”,在汉语中都是含义宽泛的术语。比如,传统中国有“理学”,后来还有“新理学”。但传统中国却无“哲学”这个概念,更无“法哲学”概念可言。概而言之,“哲学”是一个西方传来的概念,“理学”倒是一个中国本土的范畴,二者分别出自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如果仅仅通过词义上的辨析来厘清汉语中“法理学”与“法哲学”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并进而为“法学理论”学科找到一个相对确定的知识体系或理论体系,恐怕将难以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同时也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个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

当然,通过其他的路径来深入细致地探讨“法理学”与“法哲学”的关系,也许都会推进学术界对于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比如,从学术史的角度、“知识考古学”的角度、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等等。但是,通过从价值与事实二元划分的认识论这种更古老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法学理论”的内容到底包含了什么,或许能够更有效地理解“法学理论”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

简单地说,所谓“法学理论”,就是关于法的基本理论或一般理论,也可以简称为“法理学”或“理论法学”。在本文看来,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

法律哲学关注的对象是法的应然问题,即“法律应当是什么”。研究法律哲学的基本方法是价值分析。有关法的本质问题、本位问题、伦理问题、价值问题;有关自然法、上帝法、神法、人法的问题;有关天理、天道的问题;有关权利、正义、自由等等之类的问题,也包括女性主义法学、批判法学等等西方后现代主义法学关心的问题。总之,只要涉及到“法律应当是什么”,都可以归入“法律哲学”的范围。对于这一类问题的探讨,没有终点,也不大可能获得某种“科学”的结论。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反复的交流与不断的对话,有可能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达成共识。

法律科学关注的对象是法的实然问题,即“法律是什么”。法律科学的研究立场是价值中立,坚持实证主义的或科学主义的研究路径。这里的实证主义既可以是逻辑实证主义,也可以是经验实证主义。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可以获得关于法律概念、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推理、法律论证、法律解释等问题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大致可以归属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研究范围。经验实证主义关注的主要是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现实主义法学和各种交叉科学研究,比如:法律与科学技术、法律与经济发展、法律与生态环境等。“法律科学”的研究大致可以获得一个实证意义上的“科学”结论。

概而言之,作为“法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的“法”,既是一个价值问题,也是一个事实问题。关于“法”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法律哲学”。关于“法”的事实问题的研究,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法律科学”。两个方面的整合构成了“法学理论”或“法理学”这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法律哲学的历史与法律科学的历史

法学理论从横向上划分为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从纵向上可以分成两条线索:法律哲学的历史与法律科学的历史。通过对这两条历史线索的清理,可以对法学理论的源流获得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法律哲学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价值问题,法律理论家对这个问题的反复解说构成了法律哲学的历史。法律科学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事实问题,法律理论家回答这个问题的历史即是法律科学的历史。在法学理论漫长的变迁过程中,这两条历史线索始终相伴而行。

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分别萌生于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希腊作为法律哲学的诞生之地,孕育了西方历史上最初的法律哲学思想。比如,柏拉图的《法律篇》《共和国》《政治家》等经典著作,都曾以正义理论作为核心,阐述了西方法律哲学的永恒主题:法律如何达致正义。他提出的“正义就是以善待友,以恶对敌的艺术”,作为一个著名的判断,也一直为后世所传颂。在柏拉图之后,亚里士多德阐述的“良法”观念,斯多噶学派表达的自然法思想,都在“法律应当是什么”这个问题上给出了各自的回答。与之相对应,古罗马的法律科学主要是以私法(即罗马法)作为研究的对象。罗马的法学家阶层通过阐释法律概念、探索法律渊源、讨论法律体系,提供了有关法律科学的一系列知识。虽然,古罗马也出现了西塞罗论述的自然法理论,但是毫无疑义,法律科学构成了古罗马法学理论的主流。

在中世纪,法律哲学受到了基督教教义的支配性影响,几乎就是神学的一个分支。中世纪法律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对法律与理性关系的揭示,根据宗教教义对法律做出的分类(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法),都体现了中世纪法律哲学之旨趣。至于那个时期的法律科学,则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注释法学派以及后期的评论法学派。法学家们阐释法律的内部关系、研究法律的基本文献,讨论法律的适用问题……如果要从历史渊源上进行追溯,中世纪注释法学派与评论法学派的成就,实际上就是古罗马时代的法律科学延伸下来的结果。

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革命时期,法律哲学的主流即为后世所说的古典自然法学。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贝卡利亚是古典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普遍认为,法律应当符合自然法,应当体现人的理性。与之相对应,这个时代的法律科学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代表性的成就主要有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的《英国法释义》《大宪章与森林宪章》《从1746至1779年威斯敏斯特各法院判例报告》。“革命”是这个阶段各国社会运动的主流,这就使得极具颠覆性的法律哲学(即古典自然法学)成为法学理论的重心。

19世纪,科学主义思潮和实证主义方法,为法律科学的发展推波助澜。这个时代的法律科学主要体现在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家的著述中。如英国法学家奥斯汀1832年出版的《法理学的范围》。此外,法国兴起的科学法学派、德国的潘德克顿法学等,也可以归属于法律科学的范畴。法律哲学仍然在那个时代的法学理论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法律哲学思想是由德国的哲学家们阐述的,诸如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法哲学著作:《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康德)、《自然法权基础》(费希特)、《法哲学原理》(黑格尔)。也有同时跨越于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这两大领域的法学理论家,比如德国的萨维尼,他阐述的历史法学属于法律哲学;但他对于法律解释理论、法律关系理论的研究,是对法律科学的重要贡献。

到了20世纪,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图景。在法律哲学领域,出现了以富勒等人为代表的新自然法学,以及形形色色的价值论法学、后现代法学。法律哲学家们批评法律现实,呼吁正义与权利。法律科学的成就也令人瞩目,既有庞德、卢埃林、弗兰克等人阐述的具有经验实证主义倾向的法律科学,也有哈特、拉兹等人为代表的偏重于逻辑实证主义的新分析法学。此外,法律解释理论、法律论证理论,以及法律与经济、法律与医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都带有比较浓厚的法律科学色彩。

以上概述尽管挂一漏万,仍足以说明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都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历史,可以分别地加以叙述。大致说来,法律哲学体现了人类对于“法律之善”的不懈探寻,它主要是由哲学家、政治学家、伦理学家发展起来的;而法律科学则反映了人类对于“法律之真”的永恒追求,它主要是相对纯粹的专业法学家、法律家的智慧的结晶。如果说人类的法律永远都有“向善”的憧憬、永远都有“求真”的冲动的话,那么区分法学理论的两种历史——法律哲学的历史与法律科学的历史,就构成了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法律哲学与法律信仰的对话

全增嘏先生在1933年完成的《西洋哲学小史》一书中引用了美国人霍金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对信仰的批评。全先生因此认为,哲学是叫我们不要被偏见或权威所支配,因此其功用是在解放思想,是在改变武断的怪癖,是在保持人类的好奇心,使他们努力求知,以尽他们的天职。对宇宙种种信仰的批评,形成宇宙论和本体论;对知识种种信仰的批评,形成知识论;对于价值方面的种种信仰的批评,就是价值论。

如果把这种哲学思维的方式再做进一步的延伸,把哲学应用于对法律价值方面种种信仰的批评,形成的也就是法律价值论了。法律价值论本身就是法律哲学的永恒主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饶有意味的悖论:近年来,法律信仰一直是法学理论界极感兴趣的话题,很多法律学者都把当代中国的法治问题归因于法律信仰的缺失,发出了“信仰不存,法治焉在”的叹惜。他们认为,法治的生成有赖于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仰。然而,根据霍金、全增嘏一派的观点,关于法律的哲学思考,就是要批评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这样说来,法律哲学与法律信仰,难道是冤家对头?而我们到底应当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分歧呢?

法律哲学与法律信仰的诉求方向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按照上文的逻辑,法律哲学的精神是怀疑,而法律信仰的灵魂则是相信。法律哲学始终怀疑:法律应当是这样吗?如何才能使法律变得更好一些?法律信仰始终相信法律的力量,坚持把法律作为行动的准则。

不仅如此,法律哲学与法律信仰还拥有各自的正当性依据。其中,法律信仰体现了人们对于法律的依赖关系,反映了人们对于秩序、稳定、可预期的生活状况的追求。整齐划一的法律提供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与相互对话的平台,使生活在相同法律下的人们,可以形成一个相互理解的共同体。此外,法律还可以有效地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可以相对和谐地建立起共同的人类生活……正是这些支撑了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试想,如果法律(包括国家制定法与民间习惯法)遭到了各种社会主体的普遍蔑视,正常的社会生活就不可能建立起来。从这个角度上看,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不可或缺。

然而,如果所有人都不经省察地信仰所有的法律,也可能为人类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纳粹德国制定的有关种族歧视的法律,就曾经得到了帝国官方和普通民众相当广泛的信仰,但这种法律信仰却为犹太人、德意志民族、世界和平带来了一场浩劫。人们反思:为什么对于法律的信仰会导致如此荒诞的结果?正是在对于法律信仰的怀疑与批判之中孕育了关于法律的哲学。法律哲学反对的是有缺陷的法律,针对的是人们对于法律不加分辨的迷信。其实,法律哲学不仅要质疑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同时也要对法律的各种价值追求进行反复的比较与权衡。察看现行法律秩序中存在的缺陷、偏私与迷误,指出法律信仰可能导致的弊害,这就是法律哲学的基本功能。

9.关于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150 篇九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holiday for Chinese people. Excitement and happiness are palpable this time of the year, and they reach the peak on lunar new year‘s eve.

Though the 15-day period, which starts with the first day of the lunar new year and ends on the 15th day (known as Lantern Festival), is relatively long, it is the busiest time of the year for Chinese people. The arrangements they have to make for family reunions, buying necessities and preparing food keeps them busy throughout the holiday. Many of them travel back home and meet friends over dinner and drinks. The celebrations include decorating the house and setting off fireworks.

But we are talking about a tradition that seems to be fading.

Spring Festival, as it is celebrated today, has undergone many changes, thanks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globalization.

Yet no Spring Festival is complete without food. People could not get good food whenever they desired in earlier times, something that does not apply to society today. More often than not, people faced the risk of famine. The best time for people to celebrate was when food was available in plenty, and that was possible in spring, or the beginning of the lunar new year. That was the main reason why Spring Festival acquired such great importance among Chinese people.

But three decades of economic growth has ensured that people in China, except for those who are still poor, can enjoy a good meal whenever they want. Such has been the change in people‘s fortune that some have to be treated for obesity and other health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eating.

In the past, celebrations were limited to events like song-and-dance duets in North China, dragon/lion dances in South China and fireworks, which required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Bu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seems to have weakened the social links among people. Many,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 are not interested in celebrating the festival with people they hardly know.

Many customs associated with Spring Festival have changed, too. In the past, people used to visit relatives and friends with gifts and lots of good wishes. Today, many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th, use their cell phones or the Internet to send their good wishes and even “gifts” to their relatives and friends. Some may say this a sign that people have become less caring about their near and dear ones, but we should see this development as a time- and energy-saving exercise granted by the information age.

In recent times, many people have started praying for a career promotion or more money instead of invoking God or the Buddha for a healthy and long life and the welfare of their family. But the number of such people is decreasing now,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reasonable.

10.关于科学储粮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篇十

关键词:科学储粮;粮食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37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93-2

1 科学储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仓储设施普遍存在老化现象

科学储粮,技术再先进,方法再科学,也要以设施为基础,但如今的一些粮食企业的仓储设施普遍存在老化陈旧的现象,多数粮企的设施都是上世纪70、80年代建设的,一些仓储设备由于年久失修,长期服役,存在仓库屋顶下沉、屋面渗雨、地面返潮、密闭性能差等问题,有的已达到报废的程度,而且限于当时建造的经济及技术条件限制,在设计规划上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存储技术要求,严重制约新技术的应用。

1.2 新技术与新方法难以推广

粮食的科学储备离不开仓储设施的建设,但自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后,由于市场的导向作用,多数粮食企业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经营上来,忽视了粮食储仓的投入建设,一方面是重视不够,另一方面是投入不足,投入不足与粮企的经营有直接关系,在市场经济中,粮食企业经历了由国有计划管理到市场经济的自负盈亏的转变过程,观念上、思想上、方法上都有个适应的过程,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粮企的经营都不是十分良好,多数是仅能维持运转,有的甚至出现经营性亏损,粮企的发展普遍缺乏后劲,严重影响了资金的投入,仓储设施的建设受到制约,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很难得到普及推广。

1.3 仓储人员队伍断层弱化,专业人员缺乏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以经营为主导的粮企得到长足发展,但以仓储为主的粮企却被挤压到了市场的边缘,普遍效益不佳,导致了人员的大量流失,一些有经验、业务水平高的人员纷纷离开仓储企业,留下的只是一些业务水平差,年龄偏大的人员,这就导致粮企的仓储人员青黄不接,队伍越来越弱化,人员少、队伍散、专业性不强成为现实,仓储产业人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技能素质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仓储管理发展的进程。

2 科学储粮的制约因素

科学储粮的制约因素很多,主客观方面都在不同的因素,但事在人为,主要方面还是体现在认识、管理、投入等方面的主观原因上。

2.1 认识上存在误区

在过去粮食市场没有放开之前,粮食企业的工作重心就是仓储,由于国家有政策及资金的投入,粮企在仓储方面还是抓得紧,管理相对要严格许多,一些仓储设备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更新建设,但随着粮食市场开放以后,粮企的工作重心多数都转移到了经营上,忽视粮食的储藏,仓储设备的建设更新及新技术的采用基本停止,多数粮企也不再对此进行大的投入,一切为了经济效益,对于科学储粮,要求不严、标准降低认为过得去就行。这种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在多数粮企普遍存在。

2.2 投入上受到制约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粮企,在经费、人力、技术方面的投入,较之过去相比明显减少。一方面由认识上的原因造成,另一方面粮食放开后的粮企,多数是过去的国有企业过渡过来的,企业包袱沉重,经营不善,效益不佳,很难再有更多的经费投入到设备更新、人员培训上。这种情况制约了仓储设施的维修及更新,同时也限制了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对于科学储粮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2.3 科学储粮在管理上缺乏规范

科学规范的管理是确保科学储粮的坚强保障,但粮食市场自由放开以后,由于投入不足,重视不够,经费短缺等因素的影响,科学储粮在管理上有所松懈,存在规粮食仓储基础工作抓的不严,粮情记录、账卡、平面图、粮堆平整、仓内仓外清卫等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不少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较低,导致测检记录不规范、不完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储粮。

3 提高科学储粮水平的一些对策

3.1 要加强规范化管理

在科学储粮的管理上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为规范管理提供保障,在粮企中定期进行考核,确保规范化管理能够落实到位,不浮夸,不形式,切实做到科学储粮按操作规程进行,提高储粮的管理水平。

3.2 要加强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行之有效的高效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管理能进行有效的、清晰的、准确的控制。在储备粮企业内部,建立完善包括综合管理、岗位职责、仓储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精细化制度,形成流程细、操作精,指标细、控制精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3.3 引入信息化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了各行各业,在粮储方面,同样也可以相入信息化管理,在粮食存储、出入库、检验、计量、结算、视频监控、粮情监测、器材管理方面,能和够把信息进行整合,为储备粮的精确化管理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4 采用生态化管理

按照科学、环保、绿色储粮目标,对储粮技术应用难题进行攻关,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微机测控、双低储藏”等低温、无药化、绿色储粮新技术,逐步形成了以“低温、低耗、低药”为控制手段,以“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益”为目标的生态化管理模式。

4 科学储粮的一些新技术

4.1 低温储粮技术

适当的低温条件下,可以保证粮食不被冻坏,而且能起到抑制粮堆中的害虫、微生物等生物成分的生命活动,可以大大减少粮食的干物质损耗,起到延缓粮食陈化的作用,低温储粮技术是目前来看最安全、合理、绿色、可靠的一种技术,防陈化,有保鲜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储粮技术。

4.2 气调储藏技术

通过调整粮食储存环境的氧气浓度来进行科学储粮,因为实验证明,绝大多数粮食害虫在氧气浓度极低的情况下基本不能生存,一些喜氧菌也不能活动,同时也能大大降低粮食自身的呼吸强度。所以通常的储粮做法是把粮食放在真空储藏罐中,或是在储藏罐中充N2气或是充CO2气,这样通过调整气体的浓度而起到储粮作用。

5 非化学药剂技术在储粮防虫方面的研究

5.1 物理防治

5.1.1 电、磁、辐射等物理技术及新技术的研究应用 物理辐射是一种比较新的防治技术,可以检测和杀死粮食内部不容易被发现的害虫,还能起到灭菌、消毒、防霉的作用,且不会造成污染。微波辐射处理方法短时间内可以杀死害虫,对水分含量高的粮食害虫防治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利用电磁辐射,小剂量的辐射就可以达到杀虫灭菌消毒的作用,而且对粮食的品质没有任何影响。光触媒薄膜在紫外光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分解能力的超级氧化物离子和游离氢氧基,破坏虫类、细菌、霉菌的生存条件,达到杀菌、防虫、除霉、分解异味的功能。

5.1.2 惰性粉防虫技术 近年来利用惰性粉防治储粮害虫在国内外都有很多的研究(如美国、德国等),利用如沸石粉、磷酸三钙、无定形硅粉、杀虫粉、草木灰、砻糠灰、硅藻土等惰性粉防治害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使用的惰性粉主要是硅藻土。

5.2 生物防治

5.2.1 天敌昆虫的应用研究 储粮害虫的天敌主要分为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包括革翅目、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螨类等,其中应用比较多的是半翅目类和螨类;寄生性天敌主要是膜翅目的昆虫。在捕食天敌方面,黄色花蝽可抑制花生仁中赤拟谷盗的种群增长,并减少了花生的被害率;还可抑制玉米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在寄生性天敌方面,主要有麦蛾茧蜂、仓蛾茧蜂、象虫金小蜂、米象金小蜂、雅俑小蜂、扁兰肿腿蜂、短管赤眼蜂等。

5.2.2 信息素的应用研究 信息素是由生物体分泌到体外能够影响其他生物体的生理和行为反应的微量化学物质。信息素应用于害虫防治中,主要是性信息素和集结信息素。信息素防治害虫主要方法是干扰交配、诱捕法、信息素与其他生物制剂。

5.2.3 昆虫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应用 昆虫生长调节剂是一类能影响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类化合物。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昆虫保幼激素和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灭幼脲。

5.2.4 植物源杀虫剂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有2000多种化合物具有杀虫活性。应用于储粮害虫防治上的植物及其产品主要有:苦皮藤、天名精、山苍子、黄杜鹃花、瑞香狼毒、苦楝籽、大蒜、鱼藤、薄荷、菖蒲、肉桂、黑胡椒、齿叶黄皮、猪毛蒿、高良姜、山奈、艾蒿、烟草、除虫菊、花椒、花生油、菜籽油、米糠油等。

上一篇:管理现代化简介下一篇:农村中小学珍爱生命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