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2024-06-17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共11篇)

1.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一

一、促进交流,激活思维

传统教学方式下,课堂上学生很少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学生的大脑好比容器,只是在被迫接受“新知”,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时间,思维如同一潭死水,整个课堂也死气沉沉.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自由的交流”提供了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想法、疑问、思路有了及时分享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个体的思维与集体的思想的碰撞,迸出与众不同的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发展品质,自主提升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识并且试图采取措施来满足时,才有可能转变为动机.学生固有的表现欲与好奇心在小组合作中得到满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保证,自我提升的动机更强烈[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充分经历体验,知识的生成更具有生命力.交流的过程,也是学习解惑的过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知识点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在小组互帮中知者帮助未知者,优生帮弱生,不仅知识上的阻碍及时疏通,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团队意识.笔者在尝试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原本内向沉默的学生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渴望与教师的交流.一些上课爱捣乱说话的学生由于团队意识的增强,与课堂的节奏越来越合拍.

三、深化互动师生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的学生更愿意和教师交流,提问,也更爱思考,探索.也更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做到有的放矢.笔者在教学“普查与抽样调查”知识时,先是总结了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然后学生练习.由于知识点比较简单,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笔者认为到此就水到渠成了.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一道题的错误率比较高: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A了解徐州市每天的流动人口数采用抽查方式.B了解徐州市居民某一天的平均用水量,采用普查方式.我请小组总结分析错误原因,原来很多学生对“流动人口”这一概念理解模糊,是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这是在课前没有预设到的,如果没有交流很难“真相大白”,更让笔者意识到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课堂中和学生的互动不仅是师生知识的分享更是情感上的和谐提升.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发现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合作活动”不仅没有锦上添花反而弄巧成拙,不仅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甚至会偏离教学目标,影响进度.我总结以下几条:

1.流于形式,合而不作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很多学生只是应付教师的任务,做表面功夫,肤浅的交流敷衍了事,看似“热闹非凡”实则“空洞无物”.而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为了课堂设计完整,设置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但并不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问题的设置没有针对性,任务不明确,学生的活动自然也就浮漂反而成了形同虚设的累赘,

2.两极分化,参与不均

学生参与程度不均衡.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出现“好学生高谈阔论,差学生默默无闻”的现象.好学生对话语权的霸占,表现在对话题的探讨总是以“舍我其谁”的心态交流,而差学生由于自信不足,或者本身就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仅充当听众、陪衬,游离于讨论之外,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或者“漠不关心者”,逐渐在小组的合作中被边缘化.

3.合作散乱,偏离主题

问题提出后,看似每个小组成员都很积极讨论,一片“生机”,实则是有些学生趁机“浑水摸鱼”,说题外话,甚至胡说八道,做一些与学习无关事情.同时由于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分工不明确,导致合作效率底下,配合不默契.笔者认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其中,“想生之所想,思生之所思”,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结合实践多思考、多探索、多积累经验、多创新研究,使其更加完善合理、更加科学有效,真正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的课堂学习注入源源动力,焕发勃勃生机.

作者:孙翠微 单位: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2.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二

关键词: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并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品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学校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小组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

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日常的课堂中,同桌双人合作是十分常见的,这是其他合作方式的基础,每人都是这个小组的“主角”,这种合作也简便易行,但这只是一种最小范围的、随机的合作。也有的按座位将前后两排4人或6人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扩大了合作交流的范围,增加了信息量,也能培养学生适应合作的能力,但这种合作小组人员组成的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因此,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小组组合的科学性。

1. 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合作小组人数一般以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循序渐进,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每个学生才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 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

3. 及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会很不平衡,甚至会有很大差异。此时,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更多地互相了解,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4. 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一般情况下,在每个合作小组内要设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的组织、分工、监督等,让每次合作学习有序开展。记录员要负责将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便于向全班交流汇报。汇报员负责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这种角色分工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环节

1. 激趣导入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我每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游戏、谜语、绘画以及生动的语言形式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无意识注意,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思维活动由抑制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2. 探讨学习

这一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 或提出的问题)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质疑、讨论、辨析、引伸、迁移等获取知识,它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1) 自学阶段。学生根据出示的学习提纲( 或提出的问题) ,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第一部分简单的问题,然后进入第二部分较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随时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

( 2) 合作学习阶段。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人出现了疑难问题后,学生通过同桌讨论、前后排4人讨论的形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潜能宝库,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优等生的才能,这不仅促使其个人迅速成长,而且对“潜能生”的成长产生助力。

( 3) 答疑阶段。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时就要进入答疑阶段,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由组长汇总,拿到组际解决; 组际无法解决的,教师再进行点拨解答。学生提问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知识、积极思考的过程。

( 4) 综合运用阶段。学生在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一阶段,我在课堂上设置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环节,听说课让学生表演书上对话或自编自演对话,阅读课笔者就叫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谈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是导演,更是主演,教师是个热心的观众,教师的激励、赞扬是学生实现持续自主的保障。

3. 课外活动

四人一组的合作伙伴,不光是在课堂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而且还要把这种合作精神延伸到课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搭建发展多项能力的舞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制作英语手抄报,从组稿、编辑、抄写到插图,同组成员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和动手能力的过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四个较为明显的效果:

1. 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学生互帮互助的品质和为集体争光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4. 学生人际交往,与人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

3.“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之探究 篇三

一、小组的建立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至6人。依据学习基础,4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一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编排,6人分组按照每组有两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两名学困生编排。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了一名副组长,一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组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三、用心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小组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比如:第一,学习重难点或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这时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完成教学环节;第二,进行类比学习时,同类型的课例,老师完全可以“授之以渔”;第三,解答开放性问题或是意见有分歧时,在能求异、能争议、能共存、能综合的问题上进行小组合作;第四,对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时,可以开展互教、互学、互助、互检、互评、互测,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五,进行分角色朗读赏析时,通过不同学生的扮演读、轮读达到互相启迪、感悟升华的作用;第六,进行拓展训练时,能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在一定的创新思维的空间和评价标准的指引下,让学生在交流中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是切忌为了小组合作而合作和处处小组合作。

(二)适时调整、指导小组合作

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往往会出现参与性不强、优生唱主场等问题,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从旁帮助和有效指导。第一,纠偏,引导小组成员回到讨论的主题上来。第二,消除误解,需要对小组进行巡视,防止小组在讨论重点上步入误区。第三,防止冷场,指导合作技巧,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第四,引导互帮互助,共同进退,优生要主动让出话语权。第五,关注消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表达完整,从而自主自愿加入到小组合作中来。

四、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评价

(一)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通过自评,便于查找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改进。从组长就开始,每个同学都纷纷深刻的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同学们互帮互比,团结一心,个别同学也能管好自己。

(二)小组互评

各组之间、每组成员之间,在自评以后,进行互评。办理每周一次开展优秀学习小组评选活动。各个组长根据参与度、投入度、精彩呈现等方面在广泛征求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代表小组给其他小组打一个分数,然后将评价结果汇总到班长那里。班长在结合班干部对各组一周表现打分,综合评出一个最佳学习小组,并将本周最佳小组进行公开表扬。小组互评结果可以累计,作为期末评优的依据。这样可以让小组和小组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而且小组的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评价标准,可以及时知道自身的不足,随时改进。

(三)教师评价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是学生任务的驱动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促进者,更是学生课堂绩效的权威评判者。教师的评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的走向。我们可以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以鼓励为主要手段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课堂上依据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将展示分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进行。个人展示那些基础性、较容易的知识点,采用抢答和点名两种方式,对回答正确的同学,不光给所在小组记分,而且要对该学生进行表扬。老师点名的时候可以根据问题来选择程度不同的学生回答,借机进行鼓励,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从而增加了學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四)班级评价

每周对小组在一周内的成绩进行汇总,评出小组的等级,让每个小组都能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并根据小组的成绩采取不同方式的奖励和响应的惩罚,使学生对自己小组的成绩在乎起来,这样才会使小组的成员有动力。而且评价的方式要多种多样,时常更新。

4.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四

传授适宜合作方式,推动自主合作实效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课堂,除了传授数学知识,还需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互助学习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促成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但是实际教学中有些 “小组合作探究”只是看起来热闹,实际上没有实效,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探究而探究。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影响小组合作的因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认知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的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因而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行为习惯懒散;或者有学生觉得小组探究就是浪费时间,完全没有必要,因而行动上也会出现合作不力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底子比较差,内心比较自卑,也不能表现出参与的热情。

其次是教师在主导方面的因素。有可能教师自身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因而在组织小组探究合作时显得很茫然,对学习进度的调控、学习效果的评价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预案。

第三是小组探究合作技术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组的人员构成、探究的问题设计以及合作小组人员的职责,包括发言的要求、问题的记录和组员交流、谁来总结陈词等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这些都缺少一套有效的程式可以驾驭。

以下内容为付费内容,定价 ¥5.00点击修改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首先教会学生适宜的合作方式,有计划推进合作探究的展开,使课堂呈现预期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有效呢?

1、合理安排小组成员。

为了避免无效的散乱操作,可将小组成员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配,每组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一人负责问题的讨论与合作;一人负责争议的协调;一人负责记录讨论的结果;一人负责将组织语言向全班汇报交流。每个同学各司其责。每一次的小组探究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充实有效的学习与合作过程,就不会因分工不明、无法操作,而导致成了一种看似热闹,其实大家都无所事事的华而不实的学习方式了。

2、精心设计合作探究内容。

合作探究的内容应避开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类问题,必须是那些有多种可能,有合作或探究价值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开展合作探究时,必须要精心设计和挑选,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有合作探究价值的问题,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如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教室的分组的真实画面”,用录像快速播放,让学生统计每一个小组中,男女生的人数,学生一时无法看得过来。这时候,就可以启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有统计每组的男生的,有统计每组总人数的,有统计实际学习小组的数目的。

这样既有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喜悦,又能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通过活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参与度和积极性。

3、授之于渔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式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进行适当分工,让各自承担起自己能胜任的学习任务。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意见的正确方式;遇到有不同意见,发生分歧时,应当保持克制,等对方说完,再进行反驳。对于组内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对于各组存在的焦点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明确的答复或针对全班进行讲解。

3.4采用科学全面评价,点燃学生合作热情

科学的全面的评价,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有,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发挥出来,让学生对自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发现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初二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有一个四川来的孩子,进班成绩在中下,我发现他的外语特别差,只能考二三十分,其他成绩在中等。但这个孩子很好动,喜欢满教室乱窜。

原本家长对他也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发现了这个孩子思维极其敏捷,新授课接受能力很强,除了英语外,其他科目都在一点点进步。

抓住他的这个优势,我又及时联系家长,告诉他们这个孩子是个潜力股,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孩子在初二第二学期期末,数学一跃成为班级前五名,物理居然考了班级最高分。

所以说,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去考量,对于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相信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

2、关注弱势群体

评价班级学生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必须要区别对待。很多所谓“差生”是由于我们总拿分数这个唯一标准评价而得出的结论。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到学习上的弱势群体,并对在某阶段或某方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换一把尺子去衡量,就会多出一批好孩子。

例如,初二学生陈建,因为听力问题,根本没有办法听清老师上课讲什么,据他自己讲,只能看老师的口型,他甚至连把话说清楚都很费力,大家也听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专门为他安排一个同学,下课后把笔记给他看,让他把最基本的题目抄写下来,再做一遍给同学检查。一段时间下来,陈建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他还有事没事常爱往老师办公室跑,主动和老师进行了交流。每次上课前,他都会很主动地把讲台擦干净。

如果我们用宽容的心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你就会发现,每一个孩子其实都在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改变着,成长着。多给他们一点阳光,让这些学业有困难的孩子,在别的方面找到成长发展的信心。

结尾

5.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篇五

泰山路小学 张连成

目前大多数课堂里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存在许多误区,大多数的教学实践还处于经验的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留给学生用于合作学习的时间过短,有时小组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就在教师的要求下结束了,实际上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缺乏认真地思考与设计。

2.小组成员缺乏明确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预先没有做准备,想到哪就说到哪,合作学习不能深入进去,而且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阵,难以实现深层的交流与碰撞。

3.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表现为小组长和学习成绩优秀者占据了全部的主动权,又缺乏帮助其他成员学习的意识。能力弱的学生一声不响地听别人说或做一些与合作学习不相干的事情,有时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小组汇报时其意见往往被忽视,优秀者的意见往往代替了小组的主流,其他成员成了他们的陪衬,难以实现异质互补。

4.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当了不恰当的角色。本来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成员间的意见交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教师最后总以他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或操作设计与方法)来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所得出来的各种不同结论。好像教师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仲裁者。教师的思想意识总是在按照既定的方案和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了的教学框架里赶,事实上很多时候教师反而成了学生思维火花的扼杀者,而缺乏根据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来灵活处理教学的能力。

5.过多关注合作的结果,忽视合作的过程。课上教师布置不同小组完成不同的合作学习的任务,课下由学生合作完成,课上只进行小组汇报。一方面对于小组学生合作中的分工、每个人的职责等教师缺乏指导,而且课上的汇报只给出概括的结论,而没有就小组如何探讨和得到结论的过程给予介绍。另一方面,班内大多数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基本上没有思考、探讨或体验,当其他组代表汇报时,只能产生类似变教师教授为学生讲授的效果,也难以实现深层次生生互动,此教学设计实际上不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组间同质”基本要求的。

上述种种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要义的准确认识和反思,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以及学生缺乏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等问题,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总之,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要实现这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必须关注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或特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不仅包括师师、师生、生生间的积极的相互依靠关系,而且包括学生间面对面的促进性作用,还有各自的个人责任、社会技能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教师率先学会合作,用行为引导学生。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意识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学会合作”是时代和社会对于现代人,不仅包含学生、而且包含教师在内的一切可能共事人们的共同要求。培养善于合作的学生,首先要成为善于合作的教师。由于中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在缺乏合作学习的传统体制之下成长起来的,所以普遍缺乏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更需要教师有意识提高自己的合作意识和技巧,主动加强自身的合作实践(师师、师生等)和合作教学的实践与反思,用教师合作的示范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合作学习的实验带来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2.针对适宜的教学任务,选择合作学习方式。通常合作学习适宜较为复杂或较高层次的学习任务,如教学任务具有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或教学目标包含了人际交往品质与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一方面,提倡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或困难时采用探究或研究性学习,当解决仍然有困难时,采用小组合作或小组探究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和特点,合作学习的策略应有不同,如语言学科,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信息,碰撞思维;而自然学科,大多是采用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作业;同一学科不同学习内容,也会有不同的合作学习策略。

3.正确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形成合作氛围与习惯。

营造合作氛围。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彻底放松、具有安全感或得到精神上的鼓舞;提供充裕的时空环境,让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使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给予热情的帮助环境,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创设真诚的激励环境,适时适当的激励,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协助建立小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导分组。小组一般以4―8人为宜,可以①按任务分:组织者、记录员、操作员、汇报人等;②按学科分工、分别标号,选定为不同学科的组长;③还可以按问题分工,确定不同问题的组长;每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尽可能相近,可以为小组间的竞争提供公平的参与环境。

明确学习问题和小组达标要求。依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学习问题,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小组要具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academic objectives)及合作技能目标(cooperative objectives)。并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的框架,引领学习者在合作过程中,自觉思考、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案和路径。

指导讨论、实践或体验。组织讨论或研究设计方案,可以有自由发言、轮流发言、尝试实践、示范、连锁评价等形式,也可以由一人发言,然后由发言人请组内同学补充,若未完成,依次接续;将合作技能掌握与学科内容学习有机结合,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得更深刻、体会得更深入。

评价合作技能。对于个人的评价,包括个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对于小组的评价可以包括分工是否合理、合作方式是否得当、学习结果汇报是否科学正确、思维的创新性等,最后,在评价合作技能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奖励。

6.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写写帮推荐) 篇六

汝州市小屯镇二中 赵旭辉

摘 要 当今社会,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赢得最好的发展机遇。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意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合作学习。亚里士多德得出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命题表明只有当各部分按照合理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地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使组内各成员的优势都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合作学习就要发挥集体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能使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间合作兴趣,激发合作积极性,提高合作实效性。

关键词 小组 合作 学习评价

《新课标》积极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课堂教改成果之一。合作学习是让异质的学生在小组内根据一定的学习目标,彼此间通过相互讨论、质疑、探究、评价,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千千万万个课堂上被广泛应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将围绕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维果斯基曾所过:“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具有社会性,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学生所处的班集体就是一个小社会。当学生走入班集体时,就已经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社会当中,成为社会的一员,就要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了适应并融入社会,他就必须发挥自己在主观能动性,积极为集体做贡献,同时他也从社会交往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为将来融入大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它锻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小组合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学习活动。为了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各成员就要分工明确,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团体。在合作小组里边,由于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背景、学习风格与众不同,难免会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一些小摩擦,小分歧,这时同学们之间只有以集体利益为重,相互谅解,虚心接受批评,努力改正错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和睦相处,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学,自主性是合作学习的一个主要特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有自主性,在合作探讨问题前都要经过自己的主动思考,自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然后主动和其他同学合作去解决问题,共同完成本组学习任务。另外,在独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要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要考虑如何与其他组员进行有效交流。因此,合作学习也是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锻炼。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表情达意的主要媒介,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离不开语言的交流。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同样的话语权,都有被人理解和尊重的渴望。善于倾听别人的表达既是一种良好的品质,又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在合作学习中,用心倾听彼此的心得体会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在倾听学优生表达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到别人的长处。学困生的表达有时候可能会很模糊甚至很幼稚,但毕竟是他们真情的流露,这些单纯的观念和看法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基础,听者应该站在与对方平等的地位耐心地倾听,以诚待人,使对方能够感到自己思维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合作学习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优生一方面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共同进步,学优生在帮助别人进步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快乐。学困生会由于受到别人的帮助而感到集体的温暖,也有机会敢于在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由原来的消极自卑逐渐变得积极自信。个别强势的学生,也会为了集体利益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主动去帮助弱者。

二、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差异互补”原理,个体之间在民主、平等的集体氛围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往往会达到一种默契和共识,形成互补合力,就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科学地建立固定的学习小组。

1.精心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最好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方式构建学习小组。科学构建学习小组要考虑如下几点:(1)小组人数

小组人数的确定没有标准答案。小组规模过小,成员间交流不充分,获得信息量必然要少。规模过大,成员的参与度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会成为“收音机”具体的小组规模可以根据合作学习的时间和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根据教学实际,合作小组的规模在4~6人为宜。

(2)角色搭配

①性别。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合作小组的组间要考虑性别平衡,以男女各半为宜,不能“清一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希望能在异性的面前将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给异性留下好印象,都不想丢脸。如果男女搭配分组,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不好的学生也会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②能力。根据学生的成绩和综合能力编组,力争使组内优差互补,不出现能力强的过分集中或者能力弱的过分集中的现象。

③性格。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不同性格特点,避免同一组内性格相似的学生过于集中。可以将“健谈”又“好动”的学生同性格内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

科学分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通过建立科学、民主、和谐的学习小组,使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内其他成员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个人的学习关系到其他成员学习,个人应该对小组负责,这样能够极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没有了心理负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科学分组能够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2.合作小组的分工要合理,职责要明确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如果一个小组不进行合理分工,任由组内几个成员自由发挥,很可能会导致爱说的学生使劲说,霸占话语权,不爱说的学生根本不参与讨论,甘愿做旁听者,或者一些学生趁机捣乱,扰乱别人学习,整个合作过程一盘散沙,表面看热闹非凡,实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进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既然要进行合作学习,那么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避免分工不明确,产生推诿扯皮现象。根据合作学习的需要,明确小组角色和分工是必需的。以6人小组为例介绍成员分工:

主持者:小组内的自然领导者,负责引导小组活动,组织小组讨论,明确指定作业都能全部按时完成。

汇报者:负责归纳总结小组观点,并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记录者:负责记录每位成员发言要点以及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检查者:负责督促组内每位成员积极参与活动。

鼓励者:负责鼓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能够激励大家积极发言。专 家:负责为本组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专门为组员答疑解惑。

以上角色对于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是必不可少的,每个成员认真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小组的整体目标就能顺利达到。需要指出的是各小组成员间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小组内的纪律需要大家共同来遵守,但成员间的职责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轮换一部分角色。

3.选择内容,适时合作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新课标》积极提倡的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是否适合于所有课堂、适合于所有教学内容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合作学习不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考虑是否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要考虑进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合作学习就是要解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把问题解决,那么进行合作学习就会出现假合作,假探究的情况,只能是画蛇添足,浪费时间。其次是考虑进行合作学习的可能性。合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们力所能及的,是学生们“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让学生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如果拿超出学生们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的抽象问题让他们讨论,会使他们失去讨论的兴趣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1)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①开放性内容

我们主张学习内容问题化,尤其是开放性的内容。开放性的问题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是开放性的内容,例如《How to keep healthy》、《How to make friends》、《How to obey the traffic rules》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唯一,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一个学生的思维总是有限的,因此经过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只有通过合作学习,彼此能够从对方那里发现长处,才能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拓展自己的视野。

②探究性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杜威曾说: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中国有一句话叫“打破砂锅问到底。”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经历提出假设、收集材料、分析评价、总结概括、整理结论的过程。探究性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对问题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英语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为什么我们要锻炼身体?学生为什么不能带手机?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为什么越来越严重?等等。这些探究性的任务只靠一个学生的能力去解决是无法完成的,需要进行共同讨论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合作学习向更深层次发展。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社交能力都会得到极大提高。

③活动性内容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之间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对话表演,英语中对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来完成的。英语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有活动性内容,这些活动性内容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如对话练习,每一组对话至少有两个角色,让学生之间开展对话练习,就要让不同的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因此这些活动性内容十分有必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成。(2)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

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避免表面热闹,实则无效,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的假合作。

①准备时间要充分。

师生合作前的准备工作与合作效果息息相关。没有合作前的充分准备,就很难达到预期的合作效果。因此教师要制定好合作的程序,对合作内容和目标要精心设计,合作道具要充分准备,合作指导和评价方法要心中有数,学生也应该提前熟悉合作内容,并事先做好自主学习的准备。如果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教师要提前布臵,并教给学生收集的范围和方法等。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凡事都需要精心准备,好的准备就是成功的开始。

②讨论时间要充分。

课堂上小组讨论时间的安排,教师应大致估算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教师怕学生讨论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敢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刚开始合作学习几分钟,或有

一、两个小组先完成了,就开始草草收场,让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然后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致使问题的讨论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组里面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只好被动接受别人和老师的观点,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合作学习变成走过场,合作流于形式,长期以往,学生对合作学习就很容易失去兴趣。合作学习的时间多长为宜呢?有专家认为,一次没有5分钟以上时间保证的合作是一种虚假的合作,而在这样“虚假”的合作中,学生又何谈合作意识的提高和合作技能的培养呢?

三、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决定合作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合作学习的评价。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不合理的评价能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即: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一)评价主体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片面,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包括学生、合作小组、教师等。

1.学生自评

在以往是学习活动中,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和权威,学生处于被评价的地位,缺少自我评价意识和机会,显然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的独立存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了评价的主体,能够对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的,如谈谈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表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合作的感受等,也可以是书面的的形式,如填写一张小组合作学习自评表。

2.小组评价

小组作为学习评价的主体,无论是评价组内其他成员、小组本身,还是评价其它小组,都能提供一种同伴的学习反馈信息,从而使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组内评价、组间评价都能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在小组自评时,组员就小组讨论状况、组员的参与度、努力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进行改进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在评价过程中,组内应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组员有一种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坦诚布公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参与评价,避免带有个人主观色彩,如个别学生在评价好朋友时往往夸大其优点,隐藏其缺点;在评价与自己有矛盾的同学时,夸大缺点,隐藏优点,或者害怕得罪同学,只说优点,不说缺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尤其是更多地表扬和鼓励那些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较差的学困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教师评价

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和学生一起构成“学习共同体”,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评价将对合作学习产生直接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评语要注意艺术性,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师每次都用“Very good”之类的话,时间一长,味如白开水一般,学生就没有新鲜感了,教师的评价就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教师的评价要有针对性,如对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Your oral English is impressive!”对书写漂亮的学生可以用“Your handwriting is beautiful!”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You’re really something!” 对于学困生只需要几句激励的话,如“Don’t give up!You’re the best!I believe you!”就能使他们增强学习自信心。

(二)评价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1.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是否有积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否有个人责任感;是否能耐性倾听并积极踊跃发言;是否能主动思考并广泛交流;是否有能力的提高。

2.结果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是对合作小组的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习结果的评价首先看是否达到老师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习任务是否按时完成、是否积极主动完成、是否独立完成、是否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完成等;其次要看是否有创意,有亮点,如对英语中的合作对话表演结果进行评价,就要看小组是否能够脱离课本,根据现实生活实际,另设情景,进行更加真实的交流。

(三)评价方式

以往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常采用考试的形式,即采用定量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只重视分数,只能对部分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有些目标是检测不出来的,比如检测学习兴趣、动机、爱好、情感等等。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评价者根据评价对象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表达方式和情感等做出定性结论的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新的评价模式,是对定量评价的反思和革新。定性评价更加接近教育的实际。如评价者根据学习实际可以用“好、较好、一般、较差”等评语,就是定性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身都有优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应从正面加以引导,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激励性的评语。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评价者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评价,如:考试、笔纸测验等单纯进行量化的评价方式。定量评价容易操作,资料多,随手就能在电脑上复制、下载,无需动脑,所以备受广大教师欢迎。根据当前的教育现状,定量评价必不可少,它仍然具备甄别、选拔、筛选的功能。

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在进行学习评价时,评价者应当尽可能地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从质和量两个侧面把握被评价者的本质特性,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判断,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反馈、激励的作用。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进入课堂,极大地改变了课堂面貌。合作学习解决了学生“怎样学”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极大地解放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促进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合作学习解决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使教师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教师要从工作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真正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7.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模式探究 篇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

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可以说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直接影响到后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 学习小组的划分要充分照顾到各小组成员总体学习水平的均衡性, 以便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可以展开竞赛和比较, 起初可以按照学习成绩进行一条龙式排列。比如, 如果班级要划分为十个学习小组, 每组五个学生, 那么就按照成绩的排列, 第一名分在第一组, 第二名分在第二组, 第三名分在第四组, 以此类推, 第十名分在第十组, 那么, 第十一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十组, 第十二名的学生应该分在第九组, 就像考试布置考场时按照考号进行一条龙式排列一样。其次, 要考虑到男女生合作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 男女生之间的合作更容易激发思维的火花, 碰撞出智慧的成果。所以在进行一条龙排列时还要考虑男女生之间的搭配问题, 尽量能够使得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男女生比例。再次, 再考虑学习小组的划分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 尽量使得内向的和外向的分到一起。试想如果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内向的性格, 那么在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时, 大家都不积极主动的发言, 学习效果可定会受到大大的影响。按照以上原则进行的分组, 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 可以达到多项互补, 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特点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 实现所有学生都获得充分发展的目的。另外, 学习小组的成员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 小组学习时不好组织;人数太少, 又起不到合作学习的作用。最后, 每一学期根据情况要调整一下小组的划分, 以便让学生有一个更广泛的交往对象和空间, 实现通过小组学习, 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发扬团队合作意识是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小组成员必须充分发扬团队精神, 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出色完成组内安排给自己的学习任务, 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下去。为了实现上述目标, 学习小组一般都要安排一个小组长, 主持学习小组的全面工作。学习小组组长的作用是在课堂教学中, 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 在充分领会到教师的学习任务安排后, 迅速地召集本小组成员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包括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 然后在每个成员完成任务之后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合作, 最终形成统一的学习报告, 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学校效果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必须发扬团队合作意识, 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 为小组合作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小组长则起到凝聚小组各成员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评比, 比如, 小组互评, 目的是帮助小组学会怎样进行更好的合作;学生互评,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 学会给别人提意见, 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小组学习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和竞争的关系, 明白未来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 成就任何一番事业都需要与别人的合作。同时, 又能正确对待竞争, 知道竞争可以激发自己的潜能, 促进自己的个性发展, 增强自己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荣誉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8.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2-02

初中英语课堂应抛弃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打造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中探索知识,积极动手,提高寻找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理解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和处理难题的能力、人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下面笔者就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课堂教学谈一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必要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学生也无法充分掌握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与表达,无法学到应该学习掌握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而很多教师在授课时,一直有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提高的错误思想,多次强调、反复突出那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有没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的问题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具体表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授知识为重点,轻视学生能力的锻炼和理解应用知识的实际情况。这些错误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使得培养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成为教育中难以企及的梦想。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着重于指导学生形成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学习意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竞争学习的良好习惯,并体会到快乐学习的真谛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组员都得到重视,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问题,杜绝了以往教学模式中只有少数同学回答问题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时,各个组员都能积极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成绩不好的学生还可以因此而避免产生自卑心理,提高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大家都得到进步。尽管小组合作学习突出的是合作,但是也可以形成竞争意识,组员之间、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会提高大家的学习效率,使大家更有激情地学习英语。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实现共同进步,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模式。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外部环境与教学质量密不可分。为了取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成功,保证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每位组员相互配合和默契合作,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展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索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并承担一定的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轻快、自由、自主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尤其是注意激励学困生敢于在小组中发言。

(二)合理分配合作学习小组

有效性教育的基础理论曾提到,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对象中的每个人都必须得到相同的重视。该理论也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合理划分小组也是关键的一步。英语具有实用性、交际性等特点,教师在分配小组时要以学生为本,注意衡量每个学生的成绩与性格等,避免出现以学生成绩来划分三六九等的现象。如此一来,小组的团队合作性便会得到增强,也有利于促进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形成和谐互助的班集体。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优化过程,效率第一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需要我们优化学习过程,积极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改进课堂教学进度,着重关注那些接受能力强和能力弱的两类学生,使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了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保持正常的上课节奏,合理安排上课时间,注意适时改变教学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出现不能解决的疑点、难题、规律探索等问题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使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教师在讲授阅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课下交流探索。在下一节课上课前,教师要认真思考小组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指引学生猜测和推断故事情节。此方法不仅缩短了课堂教学时间,保证了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整个教学过程富有条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单方面讲授知识,而不了解学生是否掌握该学的知识。有效性教育告诉我们,互动可以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进行。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能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英语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并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同一高度上,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应积极反思自身在课堂中讲课的方法和内容,经常思考“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怎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怎样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之类的问题。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启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的作用有:一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合理划分小组;二是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将课堂效率放在优先地位;三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把主导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发现更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只是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合作,主要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实践证明,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互助意识与管理能力,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9.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篇九

一、重视教学形式和教学知识的统一

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为了服务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需要重视形式,还需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认知能力,以及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教师在小学语文合作探究教学中,应当启发小组成员创建团结、互助、平等、合作的关系,让所有学习小组的学生对学习任务充满一种责任意识,进而确保小组合作教学不仅仅是形式化。尽管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常有效,可它并非是万能的,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当选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其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文与自主思考之后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仅仅组织传统的全班教学或者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实施,务必选用一部分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自己难以解决,只有如此,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例如,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能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讨“小鹿的玫瑰花有没有白栽”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在互相沟通和交流之后,能够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以及矛盾,在最后的时候,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达成一致的建议或者是意见,从而将这个问题有效地解决。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并且也提高了小组合作效率和合作质量。

二、及时地指导和点拨

教师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并非旁观者,而需要指导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渗透合作探究的思想,以师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教师在教学《迷人的张家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在学生合作之前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跟各个小组的组长提出合作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程序和方法,以使学生清楚合作的规则,比如,懂得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懂得观察和关注他人、懂得理解与关注别人的感受、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以及懂得创造等等。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加入到一个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且给予一定的指导,对学生所介绍的有关人间仙境―――张家界的信息进行反馈,以及实时地启发学生进行互动,从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结语

10.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阶段性总结 篇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语文这门新课程,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活动型课程。那么,在教学中必须落实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才能 提高教学的效益。

我自从2003年开始这项课题研究,现在以有进两年了,这项课题我分为实施阶段、整改阶段和总结性阶段。在初一时进行了实施阶段,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尤其在自渎课文上,以小组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为主,在合作中解决问题。

起初在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管理中,也出现过学生一时的喜爱,可实践中有许多想的不周全的地方。例如讨论中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还有“活而无序”即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等等。

所以我这个阶段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要确立小组长的组织指挥地位,最后,还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包括:学会 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从讨论中捕捉信息,学会对交流内容进行整理、归 纳、总结等。例如,在《寻觅春天》的活动中,我便可以把任务下达到每个学习小组,由组长带领大家先讨论:想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接着组长组织同学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乐趣,发展学生 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在小组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总结。

在小组交流探究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在相异点上去探究,并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共同寻找解决 问题的思路,求得正确结果。这样学生各抒己见,形成小组意见;又通过组际之间的交流,综合大家的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互助的成功体验也由此而产生。例如,教学活动课《母爱》教师可以设计活动案例,引导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人员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组长及小组成员对本组的活动进行自主管理,组长督促小组成员遵守纪律,围绕讨论中心发言,努力听取别人的意见,边听边想,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没有道理。如有不同见解,需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易于发挥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许多现象。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面:

1.时机不当。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

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2.分组不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我常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没有想到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只是心不在焉地坐着;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4.时间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教学时间的问题往往是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三分钟就叫“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事的不良习惯。

5. 评价不全。开展小组活动后常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性的汇报交流,但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依我之见„„”,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方法的评价。

1. 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我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4.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有成效。

5.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11.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篇十一

关键词:小组学习;合作学习;主人翁意识

在网上经常看到“洋思”“杜郎口”等一些成功的小组学习的实例,很羡慕。为了使班级管理工作更有效,使学生成长能更快乐,确定了“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对学生实施“中学生形成性综合素质评价”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小组建设,形成集体凝聚力,是“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管理的基本条件

1.组员的确定

开学初,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纪律、性格、男女生等各方面均衡分成6个小组,小组以围坐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有利于竞争,便于合作。小组如果出现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每组的组号是不确定的,根据成绩和量化表现,可以随时变动。每项班级活动都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每个组员的表现,都与本组的形象和量化成绩息息相关,每个组员都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集体。

2.组长的聘用

组长竞选推荐每组一号,但也不能由老师定,应通过公开竞选产生。竞选时要有竞选宣言,包括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获得全组组员的认可,才能成为组长。要求组长必须以身作则,要有组织管理小组的能力,要有奉献精神和主动服务意识,要有为小组荣誉而努力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小组长必须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负责本小组的各方面工作,包括学习、纪律、卫生等。组长不能一成不变,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更换;不想干的,可以提出辞职,进行重聘。

3.班歌、组歌、口号的确定及组名、组训、组规和组目标的制订

小组建设的过程,是小组文化的建设,是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形成小组凝聚力的过程。班歌和组歌的制订要让学生选,可以是现成的歌曲,也可以自编,并且要求必须是励志歌曲,每次班会要唱班歌,组歌每周小组自己找时间唱一次,口号由老师帮助编,并且带有动作,每天第一节课下课喊一次,活动时,把班歌、组歌和口号编成手语展示。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进了友谊。

通过制订组名和组训,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的人身观和理想观,展现小组的共同愿望和追求;通过制订组规,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训练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有些孩子违反守则,但从不违反组规;通过制订组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这样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快乐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二、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1.详细制订“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形成性综合素质评价”各项制度

小组快乐合作班级管理以量化评比为主。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详细制订各项制度。包括:《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守则》《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班级管理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和奖惩制度》等,并制作出相应的评价表,评价表的内容根据班级出现的问题及时增减。项目不宜过多,否则不好操作,难以达到效果。利用主题班会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班级管理的内容,让每一个人配合管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小组长的职责。小组长不但要做好表率,还要注意有责任感、主人翁意识。

考核评分标准细分为:自习由值日班长负责,作业、卫生、表扬与批评由专人负责;其他包括好人好事、参加活动、团员等,由值周班长负责;小组纪律和学案由小组长负责,值日和值周班长协助和监督。小组纪律是关键的一块,包括违反校规、班规和组规的分数统计。

2.成立六部,实施“日—周—月评价”制度

班级成立了六部,纪律部、学习部、卫生部、体育部、新闻部和司法部,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实行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值周班长相结合的班干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值周班长(组长)和值日班长(组员)制度。一周五天轮流值日,让班长督促组长管理小组。规定老师不在教室时,班长、组长的要求就是班主任的要求,不许顶撞班长和组长。

值日班长当天负责班上同学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详细记录,记到班级日志里,告诉违规组进行扣分,并作好各项统计,填好评价表。每天中午12:05—12:20进行日小结,当天的值日班长要把前一天的加减分结果公布在本班的量化考核板上,公布小组排名,并且评选出当天表现最好的小组和表现最差的小组,在黑板上公布出来。由值日班长每天对班上的情况小结,公布学生个人评比得分,一目了然,当场表扬优秀、批评不足,并且用表格的形式记载下来。

一周一总结,每下周一班会课上值周班长总结上周的量化情况,进行表扬和批评。对于班上扣分最多的同学给予全班检讨和写反思的处理。凡是负分的同学须在散学之后留下来受教育,或打扫卫生,或做公益。

一个月下来,进行月考评活动,根据奖励办法进行奖励,如果只评不比,只比不奖,量化考核将毫无意义。对各项量化分数低的同学,写说明书,严重的通知家长。学生要向家长写汇报信,汇报当月表现,家长要及时写好回信,对孩子进行鼓励和期望。学生慢慢养成了为班上做点事的习惯和能力,越来越少看到被扣分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增强小组的凝聚力,有助于促进小组长的管理。

3.让小组成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在小组快乐合作学习管理中,要让每个同学都有事做,在小组中根据能力进行合理分工,由不同的人负责各项的记录。在小组中要设纪律组长、卫生组长等职位,让学生人人有事做。班级实行卫生承包制,事事有人做,让他们形成一种共识,自己为班上做点事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班级逐步实现了民主、自主、科学管理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学生合作进步、师生共成长的育人目标,“班级小组快乐合作学习,自主管理”模式获得了成功。

(作者单位 于德祥:吉林省安图县亮兵中学 李振芳:吉林省安图县安林中学)

上一篇:招投标控制价开题报告下一篇:扫黑除恶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