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2024-07-16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精选14篇)

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一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论文论文

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措施

1.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应与当前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紧密衔接,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质保量地完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高职生生源质量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是长期存在的现象,很难立即解决,但是高职院校也应对此引起重视,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订有针对性、有个性的人才培养计划,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艺术设计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学生应根据社会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确定专业层次与类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有特色、高质量、可满足社会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提高学校的特色与声誉。

2.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明确艺术专业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既定目标进行教学,保证基础教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首先,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应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绘画能力、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教学需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打破常规,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体系设计中,很多高职院校仍沿用传统的三段式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应性和实用性较差。因此,教师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教学方向,构建科学的基础课教学体系,对基础课程进行分类,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交错、横向排列的基础课程群,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构成完整、合理、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发生了实质性改变,使学生成为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设计、管理、施工的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必须注意与专业院校间的差异,制定出符合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改革措施,切实保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艺术设计人才。

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二

关键词:顶岗实习平台,系统设计,高职院校管理

1 引言 (Introduction)

顶岗实习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习模式, 但规范、高效的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仍处于积极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改进阶段。近几年, 虽然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针对顶岗实习网络化管理开展了一些研究和实践, 但设计的平台通用性欠强, 功能欠全面, 使用欠方便[1]。有鉴于此, 文中分析设计了一个通用性好、功能性强、使用方便的顶岗实习平台系统。

2 需求分析 (Demand analysis)

顶岗实习平台应该包括两大功能: (1) 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即学生通过平台向导师汇报实习和 (或) 课题完成情况并寻求指导, 导师通过平台给学生回复指导。 (2) 实习管理。即通过实习管理功能实现对管理制度、实习要求、课题、群发信息、新闻等内容的管理, 通过计划管理功能实现对实施计划、实习单位信息变更、计划变更等内容的管理, 通过互动交流功能实现对建议举报、互动信息、定期监控、不良记录等管理, 通过论文报告功能实现对论文报告的管理[2]。

顶岗实习平台的用户包括学生、导师、系部管理员、系统 (教务处) 管理员、院领导五种。

该平台的限制与约束为: (1) 编程语言可采用ASP.NET/ ASP/JSP, 并符合编码规范;网页设计符合Web标准。 (2) 顶岗实习平台应能运行在Win2003以上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含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以上版本) 和主流Web服务器上,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SQL Server2005以上版本。用户在安装有XP或Win7等主流操作系统的一般客户端计算机上, 通过主流浏览器的常见版本应能正常操作顶岗实习平台。 (3) 必须登录后操作, 并按权限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

从非功能性需求上看, 顶岗实习平台应界面友好、简单易用、响应速度快、操作或出错友情提醒;系统运行稳定; 对客户端计算机配置要求不高;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便于根据发展需要增加功能;系统安装、移植方便。

3 系统设计 (System design)

3.1 设计背景

(1) 系统目标。设计开发的顶岗实习平台, 运行后应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定期监控, 并对实习进行网上统一管理, 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与指导质量、学生顶岗实习质量。

(2) 系统环境定义。计算机硬件:包括安装顶岗实习平台的远程Web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浏览顶岗实习平台用的客户端计算机。

软件:包括顶岗实习平台、AspUpload文件上传组件、服务器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Excel) 、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等[3]。

人机界面:在浏览器上显示的顶岗实习平台的各个页面。

(3) 技术路线。体系结构:B/S结构[4];开发与测试工具: Dreamweaver CS4或VS2008以上版本、Web服务器 (IIS/ JDK+Tomcat) 、数据库服务器SQL Server2005以上版本;代码编写:服务器端ASP.NET/ASP/JSP、客户端JavaScript和JQuery、AJAX技术等[5]。

3.2 软件功能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划分为登录管理子系统、基础管理子系统、实习管理子系统、实施计划子系统、互动交流子系统、论文报告子系统。

(1) 登录管理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登录管理、新闻显示。 (2) 基础管理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设置届数、实习启动、系部管理、专业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系管管理、领导管理、教师管理、公共信息维护、系统维护管理。 (3) 实习管理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管理制度管理、实习要求管理、课题管理、群发信息管理、新闻管理。 (4) 实施计划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实施计划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浏览。 (5) 互动交流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汇报管理、回复管理、互动总览、定期监控、不良记录管理、建议举报管理。 (6) 论文报告子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论文报告管理。

3.3 软件逻辑设计

3.3.1 数据流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的顶层数据流图如图1所示, 其余各层数据流图略[6]。

3.3.2 数据库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涉及的实体包括学生、班级、专业、系部、教师 (含管理员、院领导) 、实习单位、课题、实施计划、更新计划、学生汇报、汇报答复、举报、举报答复、论文报告、实习要求、管理制度、群发、新闻、未主动联系汇报、校导师不良记录、当前届数等, 可使用Sybase Power Designer建立概念数据模型[7,8], 再将各个实体及相应的各个关系转化成关系模式。本系统因为安全性要求高、字段较多、字段取值范围宽、记录多、要使用存储过程并定期执行监控作业, 故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 进而创建物理数据模型, 并生成SQL表创建代码。

3.3.3 用户界面设计

按照顶岗实习平台开发需求和设计要求, 设计的系统主页界面除包括常见的页头和页脚外, 还包括用户登录区和系部、学校新闻通知显示区, 以及“我的信息”编辑入口。用户登录后, 根据权限的不同分别进入相应的界面:学生主页界面、导师主页界面、院领导主页界面、系部管理员主页界面、系统管理员主页界面, 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为保证系统各个界面整体风格的统一, 各个主页界面、各个功能网页界面的页头均类似、页脚均相同。各个功能在组织时可采用Spry菜单栏形式。

学生主页界面上放置有相关提醒、汇报表单, 并显示最近的几次汇报标题等信息;导师主页界面上显示相关提醒、最近的几次汇报标题等信息;院领导主页界面上显示最近的几次汇报标题等信息。

3.4 使用场景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在各个高职院校使用, 一般安装在该学校校园网内的某台服务器上。 (1) 在校内访问系统:在校园网内能正常访问顶岗实习平台所在服务器的计算机, 安装的浏览器应是常见浏览器的常见版本, 浏览页面速度较快。 (2) 在校外访问系统:能正常访问顶岗实习平台所在服务器的计算机, 安装的浏览器应是常见浏览器的常见版本, 浏览页面的速度取决于所使用的网络。

3.5 部署与安装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应安装在Win2003以上版本的服务器上, 并安装Office Excel2003以上版本、SQL Server2005以上版本、AspUpload文件上传组件。条件允许的话, 可单独配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 安装SQL Server2005以上版本。数据库服务器须安装SQL Server代理以便执行定期监控作业。

3.6 软件安全性设计

顶岗实习平台在安全性上的设计包括: (1) 使用SQLServer作为数据库, 具有较好的数据安全性。 (2) 使用系统必须进行登录, 不同权限的用户登录后只能进行各自规定的操作。 (3) 对用户可能输入的非法字符, 如:select, insert, ;, upda te, ', delete, exec, admin, drop, from, truncate, xp_cmdshell, netlocalgroup, and, chr, master, declare, *, char, script等进行过滤[9]。 (4) 上传的文件直接保存在数据库中, 避免恶意文件可能对服务器造成的损害。 (5) 导入Excel文件时, 对导入的文件进行判断, 确保导入的是Excel文件。 (6) 用户操作出错时均有出错提示。 (7) 在不同的Windows服务器上, 在两种典型的浏览器IE、Firefox下, 系统使用效果基本无差别。

3.7 程序测试流程与用例设计

测试时按照单元 (模块) 测试→集成测试 (子系统测试、系统测试) →验收测试的测试流程进行。其中, 单元 (模块) 测试是由相应模块的开发 (编程) 人员在开发 (编程) 阶段自行测试, 而集成测试则是由测试人员根据测试用例专门进行测试的, 验收测试由用户进行测试的。具体的测试用例此处从略。

4 结论 (Conclusion)

文中设计的顶岗实习平台投入运行后可以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方便高效, 并能实行定期监控, 能对实习各方面情况进行网上统一管理, 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与指导质量、学生顶岗实习质量[10], 也可以在各个高职院校推广使用, 实现开发资源共享。由于顶岗实习平台一般挂接在校园网上, 并在Internet上使用, 因此, 可以实现各个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经验网上交流, 并且只需提供给上级有关部门一个用户名和密码, 就可让其实时查看各种信息, 实时了解各个高校顶岗实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凌玲, 徐金寿.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研究的国内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9) :142-143.

[2]肖彦春, 等.高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管理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7) :78-80.

[3]李振涛, 刘洋.Web图片上传技术的探究[N].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1) :55-58.

[4]何开春, 等.中华文化英文文章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22 (5) :45-48.

[5]李俊成, 童宇.基于B/S的顶岗实习综合管理平台的构建[J].科技信息, 2012, (20) :227.

[6]田淑梅, 等.软件工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7]肖海蓉.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软件开发实例[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22 (7) :141-143, 182.

[8]李绍中.基于UML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建模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 2012, 25 (9) :49-51.

[9]王青国.浅析Web应用软件开发安全[J].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3, 22 (2) :5-9.

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篇三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谢一风,男,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浙江杭州310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5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yb05128)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研究课题《全真环境下创业教育的实施与高职院校管理变革》(课题编号:SC15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137-02

创业课程设置是创业教育系统工程的枢纽和核心,决定着创业人才的生存空间与发展价值。一个合理、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创业教育的整体功能,从而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预期目标,也必将丰富与发展课程理论。

一、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标取向

借鉴本杰明·布卢姆等教育家对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当包括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两部分。创业素质是指一个人的先天因素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强化和补充所形成的作用于创业的内在品质。创业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训练所形成的创业本领,是创业素质的外化形式。创业教育课程与科学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其实施需要以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为基础,但它并不侧重于知识教育目标,而主要定位于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规律和方法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综合应用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文化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创业教育,不仅具有宽厚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而且掌握某一方向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技之长,还具有强烈的创业意识、突出的创业能力、顽强的意志、艰苦创业与勇于开拓的精神,最终成为自我就业者、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者。

二、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

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原则是指设置课程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它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在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总体上说,它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程设置以创业能力要素分析为基础。创业课程设置是建立在创业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的,即认真分析作为创业者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如专业知识,经营管理、创造和把握机会等能力,并在课程上予以相应的安排。

2.课程开发要综合考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在课程总体框架上,学科创业课程、综合活动课程、创业实践活动课程均包含着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形成创业素质的要求与内容;其二,在课程科目设置上,创业教育课程是多门学科知识综合而成的跨学科课程,也就是自然科学课程与人文科学课程的整合、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的整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整合等。

3.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一个缺乏主体性的人是难以独立完成创业全过程的。创业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造让他们自主思考、自由决策的机会,使他们在成为企业家之前首先成为“主体人”。

4.课程设计以创业活动为核心。创业活动属于实践范畴,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应以专业知识技能和创业理论为基础,以创业活动为核心,加重实例引导和实践课程的比例。

5.考核评价以创业素质为标准。社会所需要的是创业型人才,那么学校就应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创业素质为标准的考核应在侧重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偏重于创业素质方面的内容,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优劣为评价标准。

三、高职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与种类

创业教育的课程应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划分,下列课程具有鲜明的创业教育内容:

创业意识课:以树立和培养创业意识为主要目的,主要通过榜样人物的专题报告、讲座等进行。

创业社会知识课:以传授和丰富创业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为目的,内容主要为经营管理常识、政策与法律常识、税务常识等,常以专题的形式或较为系统的授课形式进行。

专业技能课:以传授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使培训对象初步掌握一门自谋职业的实用技术。

经营管理课:以传授经营管理的一般知识和培训经营管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内容涉及经营管理的各主要方面。

学习指导课:以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懂得如何学习才有效率。作为创业教育课,应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观念和意识。

生活指导课:以指导生活方式、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涉及家庭生活知识、消费知识、闲暇时间的安排等内容。

职业指导课:以指导职业选择,培养职业角色感、责任感、道德感、事业心等为主要目的,涉及有关选择职业、从事某一职业的社会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知识。

四、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形态可以由两大类课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显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包括创业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而隐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简洁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有环境课程。

(二)不同课程类型的分析

1.学科课程的设置。所谓学科课程(discipline curriculum)就是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在各门学科中选择出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课程。

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可以分为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三类。公共课程要求每位学生必修,主要目的是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知识结构,打好理论基础,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懂得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以及应对方法,要介绍国内市场状况和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同时要增加法律、税收、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投资分析、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内容。专业课要求每位学生必修,强化学生基本功的练习,旨在形成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加强创业者素质的培养,如应变、创新、决断、领导等能力的培养,开设如何制作可行性报告,如何筹措资金,怎样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用工手续以及营销知识等课程。在创业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创业模拟来加强相关的创业经验,如开展模拟商店活动,让学生组成小组寻找店址、给商店命名、判断销售目标、讨论预算、开发广告等,通过体验使学生获得创业的感性认识。

与传统的学科教育不同的是,创业教育下的学科课程设置要实现四个转变:一是要从过去注重狭小的专业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不仅使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特别注意让大学生了解创业的社会知识和创业经验;二是要从过去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转变为不仅能很好地传授专业知识,而且特别注意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三是要从过去主要根据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衡量学科设置的质量,转变为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评定;四是要高度重视大学生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因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创业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精神状态,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融合。

2.创业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创业实践课程是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特点和性质的。创业实践课程应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扩大大学生的创业知识领域和创业背景,丰富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为今后创业提供知识、经验和信息支持。

创业实践课程以活动与情境教学模式为主,采用活动、过程、情境、问题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创业实践课程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并参与小企业的创业过程,即发现机会—决策—规划—实施—评估—反馈。具体的实施办法可以采用模拟训练,创设逼真的创业情境,提供生产经营环境、管理方式、生产经营制度和经费等,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创业知识进行如生产操作、经营管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模拟练习。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各项创业实践活动。首先,可以在校办企业或校外的生产实习基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次,通过学校的中介作用,参与社会创业实践,比如承包、租赁校内的各种商店从事经营活动。再次,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鼓励学生个人或合伙创办公司,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通过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学校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最后,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可到社会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这种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的方法,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也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

3.活动课程的设置。在创业教育课程的构成中,活动课程(activity curriculum)是为指导大学生获得直接创业教育经验和创业信息而设计的一种以活动为中介的创业课程形态,也常常被称之为“经验课程”。它对于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丰富大学生的知识,训练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培养大学生的爱好、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创业实践活动的不同在于它不涉及直接的生产操作和经营管理,而是主要从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进行的活动。

活动课程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原有的各项活动中,如班会、兴趣小组活动、文体活动、创业方案大赛等;二是开展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根据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和任务,设计专门的教育活动,如参观小企业、专题访问、请创业者作演讲报告等;三是开展创业教育项目活动,由学生完成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如各类小发明和小创造,使学生能够动脑、动手,亲自操作,搜集资料,进行观察、整理、分析资料等,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能力和创业意识。

4.环境课程的设置。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环境课程是一种相对显性而言的、隐性的、潜在的课程方式。环境课程能够使大学生在校园的各个空间、部位、活动中都会感受到这门课程中有形创业教育内容的启迪和感染,从而不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养成良好的创业行为习惯。

环境课程通常不是以课程设置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是以学校的物质文化作为载体,突出创业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校园的合理布局和美化,把校园文化建设、周边环境设计同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如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和价值观念,通过宣传栏、广播等阵地布置,鼓动创业立志成才的名人名言,张贴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经历和照片,结合学风、校风、教风建设举办内容形式都具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观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题材的影片,通过师生人际互动拓展和优化创业教育的心理环境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励其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文心.论高职教育中创业教育的课程化[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2]向东春.美国百森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3(3).

[3]杜宝芳.关于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开发的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

[4]胡学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初探[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论文 篇四

标识系统设计的目的是反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文化特性。标识系统包括LOGO、宣传贴、手袋、文化衫等。师生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往往来源于标识系统的显性艺术符号。高职院校图书馆标识系统必须能够反映时代特征,不仅要反映学校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色,更要反映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特点,标识系统才能清晰地向师生读者传递图书馆的各种信息;通过设计电子识别系统、网络游戏符号、动画符号、影视信息等,向师生读者传递服务信息;通过设计服务区域标注、方向导引、规范行为等符号,为师生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

4.2优化功能区域设计

第一,服务台设计。根据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要求,设计咨询服务台,并将服务功能集中在咨询服务台,优化配置服务资源,以满足网络环境下师生读者的需求。第二,读者区设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区不仅是师生读者学习的场所,也是师生读者交流和休闲的场所,读者区应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文化背景等读者的需求。应根据读者的不同需求,划分读者群,设计不同的读者区。第三,设计展示区。展示区主要展示、宣传图书馆资源,展示学生作品,并能够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文献资源。在展示区安置展示台、桌子、玻璃陈列柜、布告板等,安置图书、期刊、宣传手册、学生作品等陈列架,安置数字资源演示设备。在展示区还应该安置交互电子白板与屏幕,并与电脑或移动终端联接,使师生读者能够更好地使用数字资源。第四,设计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第三场所”,应配备3D打印机和IT设备,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设施设备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开展创作音乐、录制博客、剪辑视频、制作照片图表等创新创业活动。

4.3服务环境设计

优雅、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是现代图书馆的必备条件,是吸引师生读者进入图书馆学习和休闲的关键要素。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从声、光、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来改善环境[5]。第一,声环境设计。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为了防止人员走动和挪动桌椅产生噪音,应选择有一定弹性的塑胶、软木等材料作为地面装饰材料,或在硬质地面上铺设软质材料。为了避免师生读者之间相互影响,在小组讨论室、休闲区、数字媒体阅读区应安装必要的隔音装置。对空调、水泵等噪音较大的设备,应采取防震和隔音措施,以降低噪音影响。第二,光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应遵守均匀、舒适的原则,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采用大开窗或大面积玻璃幕墙,甚至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应把读者阅览区布置在自然采光比较好的北面墙区域,防止阳光直射使人目眩;在南面墙区域不适合作为电脑区,因为在这个区域有强烈的太阳光,影响读者识别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和图像。在天窗下面的区域适合作为电脑区。在休闲区的适当位置安装照明灯,灯光亮度要适中,尽量使用顶灯或者台灯,避免眩光影响。根据阅览桌椅的布局,选择照明方式,创造有个性的阅览空间。第三,通风设计。通风、温度、湿度的控制效果,不仅影响师生读者的阅读舒适度,而且还影响馆藏文献保存。在环境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安装排气装置,还要考虑自然通风问题,并充分利用天井、通道、窗户等,使自然风能够进入阅览室。还要考虑冬季换气问题,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当然在特殊的藏书库或房间还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以更好地保护文献[6]。总之,适当的空间尺寸、柔美的声光环境、高雅的装饰设计、鲜明的学校特色等,能够给师生读者带来安全、宁静、温馨的感受,能够提高师生读者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愉悦感。高职院校图书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满足师生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高图书馆对师生读者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王居平.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初景利.图书馆发展变革与服务转型[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3]田晓萌.室内设计中人的心理需求———以大学校园图书馆为例[J].室内设计,(7).

[4]杨文艳.高校图书馆服务环境设计[J].考试周刊,(43).

[5]张戍.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中的美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4)

5.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五

作为学习软件编程的一门入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思维、综合能力.本文就本人的教学经历谈谈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学会,掌握并应用好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

作 者:郭伟  作者单位:潮汕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普宁,515343 刊 名:科技资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712 关键词:课程介绍   教学设计   教学体会  

6.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六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提出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同时以此为前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工作岗位的变化也非常快。五年之前,制造业还是主流行业,高职院校出来的学生就业方向还是以制造业和实体经济为主,然而这五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实体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工作岗位逐渐被智能化设备所代替,高职院校的学生如若不改变,将很难应对社会的发展。网络教育最早在教育机构发展起来,很多的教育机构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可以很快地将教育结构的网点遍布全国,且成本很低。目前微课等教育方式也越来越流行,现有课堂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建立一套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非常重要。本文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网络教学平台经验,建立一套适合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本平台利用B/S结构,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浏览器来使用该平台,非常方便。该系统主要使用微软开发的一套软件,使用.NET技术进行整个系统搭建,使用VS2015平台来进行系统的开发,使用SQLServer2015来进行数据的存储和查询。

2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及互联网领域的急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工作岗位也越来越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基础课程,学好这些课程非常重要。在高职院校,目前都普遍的开设有计算机基础课程,然而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学生无法应用和实践,也就看不到学习的效果,也没办法积累实践的经验。现在,学生已经基本实现了人手一台笔记本或者PC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资源,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行自学和能力的提升。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研究本文要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本文所研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需求有用户的注册登录功能,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网络在线教学和点播功能,在线考试功能,在线互动功能等。用户的注册登录功能是每一个系统所必备的功能,学生需要填写自己真实的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才能注册成功,然后使用注册成功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登录之后就可以进入自己的可操作界面。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功能,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将一些辅助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或者文本资源,上传到平台中,然后提供给学生下载和学习。学生如果发现好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上传到系统中,但是需要老师审核通过之后,其他的学生才能够查看到和下载学习,避免有不法之人,上传不良的数据信息。网络在线教学和点播功能是学生无需所有的课程学习都在教室进行,老师也可以进行网络在线教学,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笔记本或者PC机打开和登录该系统之后,点击在线教学,就可进入老师直播的这些课程,当然这些课程可能是很多老师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讲课风格的老师,并最终在这个老师名下进行考试,也可以拿到考试成绩,从而顺利毕业,这样就避免了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某一个老师,从而导致自己的某一个课程无法学好。在线考试功能是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普通的课程教学不同,无法通过纸质的形式很好的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上机考试是一种很好的评测手段,通过学生通过到实验室或者机房,打开自己的考试系统,然后通过考试提交,这样也节省了很多的教师资源和材料资源。在线互动功能是一个很好的功能,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没有这个功能的,老师只要登录该平台进行才做,学生那边就会在该教师的头像上亮灯,代表该教师在线,学生想要咨询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在线的老师询问,非常方便快捷。现在的老师一般除了课堂时间,很难能够找到,因此提供这一功能,有助于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且学校也会要求每个老师,每个月在线时长必须在一定时间以上。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需求

3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

根据第2节中的网络教学平台的需求分析,对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功能划分。根据功能模块主要划分为注册登录模块、在线教学和点播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在线互动模块、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模块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从功能模块角度,将其划分为以上5个模块。这五个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的为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进行服务。该平台的流程为首先无论是学生和教师角色,都必须自己进行注册,以学生的学号或者教师的工号唯一标识,填写自己的所有真实信息,包括关键的姓名、身份证号、学号或工号等。注册之后,才可以登录系统,然后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当学生登录之后,可以查看当前的在线直播情况,也可以自己点播想要学习的课程或者某个教师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如果对某个课程或者某个知识点或者遇到了学习上的某个难题,可以在相应的科目下面,找到在线的教师,然后进行问题的咨询并尽快地得到解决。学生也可以对课堂教学中,一些优秀的辅助教学资源进行下载,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自学,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考试通知也会在系统中进行提示,学生收到考试通知之后,需要在制定的地点和制定的时间登录该系统进行在线考试,且每一个学生的考试试题和考试科目都不相同,因此基本不存在作弊的情况,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当教师登陆之后,首先登录信息,学生可以及时看到,如果学生有学习问题,就可以及时与该老师进行沟通。如果老师要进行录制课程和在线直播时,会自动开启免打扰模式。老师可以在该平台中,开设若干个课程,同时自己可以设定开课的时间。这样老师就再也不用受学校的约束,由学校来排课,从而与很多事情进行冲突,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线开课和教学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影响,非常方便。当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或者浏览其他教学内容时,发现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上传到该系统中,共享给学生学习。老师也可以随时补充该科目的考试题库,只有不断的补充考试题库,才能让题库处于一直更新的状态,不会有出现有人把所有试题记录下来,遇到大面积原题的情况。

4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本文所研究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是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从而更好更快的在毕业之后融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网络教学平台在这些年已经进入到了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海外教学等众多教育领域,然而由于高职院校普遍师资能力较弱,无法较快的跟踪潮流,建立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然而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说,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非常重要。本着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号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需要,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普遍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本文所建立的一套网络教学平台。该网络教学平台在高职院校实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了明显好转,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更加高涨,对教师和学生的评测也变得更加容易。目前,这一平台可适用于高职院校所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后根据需要也可以扩展到其他教学环节中去。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相对来说,适用在线直播和点播的方式,可以快速学习,也可以自己上手实践,避免了书本教学的尴尬。其他的教学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适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只能当做辅助手段,提升的效果并不明显。如一些仿真实践课程,比如模具设计、UI设计、动画学习、机械仿真等也比较适合进行网络教学,可以在该教学平台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的进行开发和设计,然而机械仿真、磨具设计等,无法简单的采用直播或者点播的方式,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尚且不如学习直接到实践课程中去进行手动操作,得来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这些课程如果要想更加容易的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尚且需要开发一套完整和完善的仿真系统,学生一边跟着老师学习,一边可以通过逼真的三维仿真系统,自己手动仿真,就跟真正的通过设备做实验室一个感觉一个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不仅可以大大地减少学校在硬件方面的支出,每个学生也都有更多的机会去实践操作,不像之前每周可能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进行实践课程学习。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本知识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不允许高职院校再创造出一群低级的实体经济技工,因此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建立起一套网络教学平台,首先通过分析当前的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现状,找到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需求,然后将其划分为5个功能模块,并将其进行合理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金恩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J].新教育时代电子:教师版,2017(24).

[2]夏魅良.基于4A网络教学平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C].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15.

7.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探索 篇七

一、课程设置强调实用性

避免艺术设计学理论科目重复、交叉的《中外设计史》、《工艺美术史》等重复课程;排除与艺术设计学专业不太合适的《艺术概论》、《美术史》;强调专业基础、突出专业个性, 作到科学、合理的搭配;针对设计专业特点, 设置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的工艺性、实践性课程。另外, 学生也可以自主选修一部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随着高职教育与市场的密切接轨, 其短、频、快的教学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特色就鲜明地区别开来。

二、教材编写应以案例为主

当前艺术设计教材应该以艺术设计案例为主, 以计算机软件操作为辅, 正确处理软件操作技术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关系, 将人文素养、色彩调和、美学原则以及著名品牌的案例贯穿于艺术设计教材中, 同时突出创造性的视觉思维模式。将艺术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操作科学整合。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有吸引力的素材, 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再附加一定的实用操作练习,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积极性。

三、考核形式多样化

单一的闭卷考核形式和简单的命题, 很难考察出学生对艺术设计知识的运用程度和对艺术设计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革过于强调记忆能力的考试与评价机制, 从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评价应综观学生课堂表现、日常作业质量、艺术设计知识水平、实践技能、完成研究课题的思路及能力等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方面设定若干指标, 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考试;闭卷考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

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

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日新月异, 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告别了单纯的手绘时代, 艺术设计也走进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扎实的专业功底, 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软件只能作为完成设想与构思的工具。只有当电脑艺术设计制作与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的设计, 才能称为艺术设计作品。因为现代的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和谐统一, 所以教师专业素质如何是影响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 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能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以适应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的质量,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离不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 面对教师实践经验和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培养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1、鼓励教师到社会生产一线进行锻炼, 通过社会实践,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如专业教师到设计院和设计工作室进行社会实践和兼职, 以积累艺术设计实践经验, 并通过专业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聘请社会上具有较高声誉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充分发挥企业和一线从业人员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 通过他们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传、帮、带,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选案例, 不但让学生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方法, 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 案例的选择要有各种工具的使用, 使学生通过案例的操作, 基本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如选择“天喔蜂蜜柚子茶”标志的绘制, 虽然操作只有几步, 却用到了多个工具,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积极性, 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应该注意的是:选择的案例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且构思巧妙、设计精美和色彩调和的作品。让学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外, 让学生为在本市举办的“三国文化周”设计海报;母亲节为母亲设计贺卡;圣诞节为同学设计贺卡;为发型设计中心设计优惠卡等。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 项目教学法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 提升创新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 让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学习, 职业能力的提升, 职业素质的培养。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艺术设计教学要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学生素质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要采取重大举措加快艺术设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实现艺术设计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全方位创新。艺术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 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专业功底, 电脑艺术制作和新颖的设计创意完美结合起来的设计, 才能称为艺术设计作品, 所以, 现代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高职院校应开发网络教学系统, 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 如网上答疑、测试、布置和批改作业等, 网络系统的运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给学生提供了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和资源共享的机会, 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和统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 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艺术设计的各个环节,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优秀的设计作品应该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要将《色彩构成》知识融入到每一项设计作品中, 要求学生设计的每一个作品不但赏心悦目, 而且能获得美的享受, 进而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 还可依照企业运作的模式, 通过建立项目小组等形式以完成相关任务。学生在项目教学模式的实际设计工作中将色彩构成知识与工作实际密切结合, 提高了学习兴趣, 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8.试析高职院校课程体系设计的目标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确立要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着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高职院校有两个基本任务必须完成:一是在学生基本素质初步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巩固和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二是使学生具备进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国家的、行业的或用人单位的标准。毫无疑问,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职业方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适应社会的就业需求,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生产现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必须确定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必然是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既实现了高职教育目标,又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既解决当代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迫切需要,又体现和谐社会的理想结果。具体来说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要求零差异。高职院校在对专业课程改革和调整时,必须按照16号文件精神的要求,对照行业的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把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要求贯彻到课堂实践中去,把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引进课堂,至少每个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体现一个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如秘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必须要有秘书资格证的考试内容,最好课程名称能与考核内容统一起来;有些专业可在课程设置中体现2个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如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在课程设置时既要有与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对应的社会工作等类课程,还要体现有与物业管理资格证书对应的课程,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也更好地满足学生选择更多职业的需要。

2.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差距。高职院校在设置新专业时都经过了严格的市场调研,都应熟悉职业岗位的技术规范,所以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应采用从工作岗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职业核心能力等具体要求倒推的做法,由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每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有什么要求,我们的专业课程体系中就要有所体现,并在实际贯彻中得以落实,使学生掌握的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要求相吻合。

3.学生毕业就业间隔零时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更严峻的就业环境,他们要与各类研究生和本科生在职场竞争的大环境中遭遇,很显然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他们在这场竞争中是不具备优势的。所以,这就需要高职的教育者们,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就要瞄准就业市场,把实现学生毕业就业间隔零时间当作一个总体目标去追求,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充分考虑各专业的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各专业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核心能力,而这些核心能力就是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目标的体现。总体说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1.职业行为能力。不仅要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职业技术知识及娴熟职业技能,关键是善于将基本的技能知识与具体岗位实际需求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每一个职业都有特有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能力标准,经这两个方面和在一起就会形成职业行为能力。

2.独立处理能力。独挡一面处理工作问题能力是高职人才重要能力之一,解决操作现场中出现的属于职责范畴内的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当然独立处理并非是单干,但至少能独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公关协调能力。高职学生要有事务接洽、商谈、沟通和人际交往,组织协调能力,要具有合作意识和善于团队作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推销自己和较好地与同事相处。

4.组织管理能力。这是高职人才与中职人才的最大区别。如果说团队合作过程中职人才主要是根据计划安排完成其岗位应完成的工作和相应配合工作,那么高职人才除了要完成岗位应完成的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现场组织管理工作,在团队作战中其起将领作用。

5.自我完善能力。市场经济社会是竞争性的社会,所以每个生活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人都正处在学习型的社会中,必须要学会面对未来,不断学习,不断学会把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提供学习平台,不断自我完善与发展,提升自我竞争能力,开发潜能、勇于探索,形成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自我创建能力。

三、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目标的理论依据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性行为形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作为课程目标可以较好地表达能力目标,十分具体、确切,具有可操作性等特点。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目标。所以,生成性目标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因此,这种目标具有过程性的特点。

“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其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因此,“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目标实质上是“行为——生成性和表现性目标的总和”,各专业负责人要充分具有高职能力本位的基本理念,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当代人才市场的复杂性及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使新知识以几何级数增加,学科知识本身向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交叉的方向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人们以技术、能力的复合性来拓宽职业岗位的面向,灵活应对变幻莫测的多元世界。

9.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九

基于BSC原理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如SMART原则、市场导向原则、面向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量质结合原则.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绩效管理工具,突破了财务作为唯一绩效指标的`衡量工具,做到了多个方面的平衡.只要对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维度进行合理转换,就能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之中.文章最后还给出了具体的高职院校教师绩效指标体系的内容.

作 者:张胜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3;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刊 名:科技资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G717关键词:平衡记分卡 高职院校 教师绩效指标 指标设计

10.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十

【摘 要】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项目、阶段化内容、标准化教案和考核方案,助力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前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文件中提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均开设了《管理学原理》课程,学习“管理学原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1](P187)如何结合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管理学原理去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是当前《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的要点。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适应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跨专业的综合能力及职业创造能力的基础,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人才培养现实来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是相伴而生的,不能割裂,相关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或载体将三种能力培养统一起来。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高职院校要努力培养大批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必须构建具有自身类型特点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模式,而课程体系及课程改革是解决高职人才培养偏差问题的突破口。但从现实来看,高职院校多年来一直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模式,实行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操作技能训练双线并行,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基地三点一线,这种模式的特征是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知识、技能学习分散,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到岗后适应性不强。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分离;不论是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有很多都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2](P262)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现代企业在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方面,尤其强调学生知识汲取+能力拓展+素质提高的多元综合结构,因此要求该课程必须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满足社会需求奠下基础。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具备理论性和实践性[3](P116)。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定位不当,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教学内容易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此外,有些高职院校开设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力度欠缺,导致学生难以深入理解管理学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2、课堂教学缺乏师生互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在这种“三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被动地“倾听”,师生之间缺乏对话与交流,而这种互动交流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课堂上是常态。

3、教学方法与手段滞后,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单一

首先表现在教学内容完全照搬课本。管理学理论和观点日新月异的现状使得当前这种把教材当“圣经”讲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既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不利于教师教育个性的发挥。[4](P263)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外,偶尔使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涉及的内容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哲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引导,仍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采用管理学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始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管理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切实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转换成教学内容,贯穿于全课程。在整体层面上,提倡构建项目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5](P32)该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如下:

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结合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能力训练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进行项目设计。该过程包括如下方面: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工作过程能将《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起;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项目化课程阶段化设计

在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实施的训练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及相应的教学内容,着重突出“教-学-做”一体化培养理念。

4、考核方案设计

按照《经济学原理》项目化课程考核实践性与创新性等原则,考核方案设计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教学双方朝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共同目标前进。

5、标准化教案设计

在《经济学原理》课程总体设计的框架下,形成标准化教案。具体包括任务描述、学习目标、建议学时、学习资讯、教学组织(方法描述、实施步骤)、考核评价、总结反思、知识准备等内容,具有实操性。

五、结语

在新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背景下,开展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并以期实现:①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成为一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的创新教育,实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目标;②有效解决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的问题;③切实锻炼学生多方面融入社会的能力,助力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尹文秋.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87.[2][4] 张志宇,张学军.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研究,2007.30(3)262-264.[3] 邓辉.基于项目管理思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16-118.[5] 冯小军,赵鹏飞,陈秀虎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5)33-36.【作者简介】

11.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语言艺术;高职院校;口语表达;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144-02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综合发展道路”的总方针的确立,以及高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的出现,各大高职类院校将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劳动职业素质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高职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考虑人才要面向生产,面向基层,面向一线岗位,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目前,在我国高职类院校的文秘专业普遍开设《语言艺术》类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使之具有良好的语言交际素养,但就部分学生教学效果来看仍然有待提升,因此本文就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等方面内容与同行进行广泛探讨。

一、课程定位

《语言艺术》是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对文秘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具有极强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可操作性,是高职类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文秘专业普通话学习的延续,为后续《秘书实务》《公文写作》《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提供必备的职业技能基础。同时,《语言艺术》课程的定位还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对象为90后学生的实际特点,情感丰富,思维活跃,自立意识强,但作为高职类院校,则教学对象具有普遍知识素养较差,厌学逃学,功利目的强,有些行为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容易受颓废思想的干扰等特点,在口语表达中多表现为:不愿沟通表达,一旦表达则大多随意性强,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缺乏最基本的把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本素质和口语交际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立足根本,扎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根据教育部对高职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教育是以适应职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根据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职业需要和就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就业职位为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内勤、销售等工作,所以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职场模拟情景实训,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场口才风范,灵活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目标安排如下。

1.知识目标

学生系统學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理论,重点掌握日常语言交际艺术和秘书日常事务处理的语言艺术,强调知识的基础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以使学生具备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2.能力目标

首先,能够合理运用有声语言发音技巧和态势语,做到能朗读,会演讲。其次,能够灵活运用日常交际语言艺术进行沟通和交流,合理运用称呼、介绍、赞美、批评、安慰、拒绝等艺术。再次,掌握秘书听话理解和话语传递技巧,培养一定的公关,管理和内勤工作能力,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最后,掌握秘书日常事务处理的语言艺术,做到能拜访,能接待,能调研,能访谈,能电话交流,能做会议主持等工作。

3.素质目标

在素质目标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具有秘书工作者的风范,使学生具备在一定的秘书工作场合,能够选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出色完成秘书工作的基本职业素养。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语言艺术》是文秘专业的基础课程,承载着心理质素培养和能力培养的双重任务,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有效途径,是文秘人员职业素养的外在体现。在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充分考虑到秘书工作人员内外兼修的需要,从秘书工作的实际出发,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中心,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讲授为辅;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学生通过模拟交际实训,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及依据

课程在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到高职类学生口语表达提升的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既要学生掌握较为完备的语言知识,又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强调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实训内容的职业适应性,立足于学生开口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调整,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程度,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能力诉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恰当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共安排36课时,其中理论学习16课时,情景模拟实训20课时。

3.教学模块的分配(学时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安排等)

四、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的选择

高职课程应加强实用性的导向,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移,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导入—知识讲授—技能训练”的方式,通过案例导入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语言艺术的“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强大魅力,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表达的兴趣;通过技能训练,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变为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教学中根据高职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要,着眼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以训练为主线。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依靠长期有效的训练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笔者采取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注重专题模拟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讲究语言技能的灵活、综合运用,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专题训练选择朗诵、介绍、称号、提问、赞美、批评、劝说、电话交流等内容,在综合训练中选择演讲、辩论、拜访、接待、调研、会议主持、推销、求职等内容。训练中不僅要关注语言效果,更要关注语言细节,把握好语言交流的每一个细微环节。

其次,教学情境职业化。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在实训环节中,加大职场情景模拟训练力度,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实际需求,教学中注重职场口才技能培养,通过虚拟的职场情景模式,培养学生特定的职场口语风范。在进行情景职业化方面,还采取了在实训基地进行具体实践的方式,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实习一年时间,通过系统的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采用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应加强考核的开放性,不能简单地拘泥于试卷的书面考核,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应注重把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把想和做结合起来,把课堂与岗位结合起来。《语言艺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交际能力的形成,坚持知识,能力,技能并重的原则,在成绩评定方面以多样化考核为主。评价方式以课堂实训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由“平时考查+专题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三方面共同构成,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案例导入为切入点,进行多次模拟场景训练;训练中以专题模拟训练与综合模拟训练相结合,选用的情景案例大都来自真实的秘书工作案例,实训环节更加贴近秘书工作的实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模拟语言表达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学生实习实训的平台,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知识传授与交际能力一体化,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增强学生表达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努力提高语言艺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念明.秘书实用口才[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2.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十二

室内设计是人类设计活动中的重要部分, 室内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主要空间, 因此, 室内设计是为人服务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人创造出理想的生活环境。

二、目前室内设计专业教学、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室内设计就业市场是需要不同层次的从业人员的, 除了有高学历的设计总监和主笔设计师以外, 其他岗位很适合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选择。从毕业生的反馈情况来看, 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谦虚、肯学, 很受用人单位青睐。但也有不少学生遭遇就业障碍, 原因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方法陈旧, 不能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

传统教育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 而高职的专业教育尤其是像实践性很强的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只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层面上, 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继而削弱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 也只能掌握如3DMAX、CAD的一些基本操作, 不能独立绘制专业效果图且速度较慢, 与从业人员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2、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实际相关的实践教学环境。

我院学生学习成绩突出, 面试时却不知所措的例子比比皆是, 究其原因就是实践教学的缺乏。室内设计专业是工程技术与美的结合, 这就决定了它的实践性首先应该被放在突出的地位, 抛开工程实际而空谈美感与造型是毫无意义的。

3、学校的实践教学与市场脱轨,

教师缺乏对室内装饰市场变化的了解, 不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配合市场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有的教学考评制度阻碍了教师了解市场、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

(2) 教师间缺乏沟通, 由于教师是来自不同的地域, 多以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理解去指导学生, 教学中的会出现偏差, 不能保证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进行教学。

(3) 教师自身的能力素质问题。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们应该顺应市场求, 改革教学方法, 使学生拥有优质的就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

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保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的内容和体系势在必行。

1、丰富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变

实践教学方式, 使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倡导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师生平等的、讨论式的传授课程。教师也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向“组织、引导、推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把握灵活性的原则, 在教学中将实际设计实践环节贯彻始终,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消化、吸收专业理论知识, 用参展参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用设计项目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了解本专业的市场动态, 达到实际工作的要求。

2、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室内设计在具体实用性设计中, 不能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

难以确认固定的内容和搭配关系, 因此, 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学校应该联系学校所在地的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其中, 让学生参与设计,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使各种专业课在实际设计施工中完成, 这样突出了实践教学, 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3、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搭建沟通平台,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室内设计教师素质能力如何, 决定了能否将市场前沿的信息和经验传递给学生,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充当里一个信息员的角色, 必须加强外出培训和自学的自觉性。一方面, 实践经验可有重点、分层次地作用于教学活动及具体的设计实践。另一方面, 教研室要搭建一个沟通平台, 使教师有互相交流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 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设计成果无论怎样都是要转化为生产力和现实的商业利益的, 这是由设计专业本质所决定的,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教师的实践经验成为学生选择教师的一个参考答案。在我院的学生中, 在选择教师的时候是以在承包工程的多少来判断的, 显然, 开着“奔驰”的老师比开着“夏利”的老师更有说服力, 也更能赢得了学生的信任。

四、结束语

13.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论文 篇十三

浅谈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教学上的实践性、知识上的实用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改革模具制造专业实践性教学,以寻求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作 者:王真 吴明清 吴玉茵 作者单位: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206刊 名:金山英文刊名:GOLD MOUNTAIN年,卷(期):20091(12)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教育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改革实践教学

14.高职院校个人小结 篇十四

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学院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认真批改作业。教学效果受到学生认可。在教科研方面,今年发表两篇省级期刊文章,参编两本教材《烹饪化学》和《烹调工艺基础》,指导2012年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一项,指导2011届毕业论文获得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一篇。此外,积极参加烹饪专业骨干方案修订和撰写工作,作为修订组成员之一,我能克服家庭困难,冒着酷暑,认真的参加暑期加班中多次方案的修订工作,并顺利的完成骨干方案中“师资建设”部分的修改工作,并在这半年的骨干校建设中,尽自己最大可能的去完成此部分方案资料的准备工作。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烹饪113班、面点121、面点122三个班的班主任,我深感压力很大,既然做了班主任,就一定要做好,要对得起每一名学生。因此,我通过每周一次班会和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上和生活的困难,充分信任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工作。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为主。在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思想指导下,用爱心和学生做朋友,使他们和我无话不谈,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用具体的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学生们亲切的叫我琳姐,我由衷的高兴,我愿永远做学生的知心大姐。

上一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下一篇:社区站岗实践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