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2024-10-24

三位一体创业教育(精选8篇)

1.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一

“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应用

【摘要】创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以科研项目实施为抓手,来探索应用“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学生是创业主体;老师是创业的指导;学校是创业的纽带;市场是创业的导向;地方是创业的主阵地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服务体系;应用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而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1],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压力不减潜力上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教育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与全球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10%左右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左右[2]。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不高。因此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实用的创业服务模式,应用到创业实践当中。

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选取科研成果为创业项目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目前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的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优先重点发展产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机遇。我们以以地方优先发展产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带驱动器的LED节能灯(专利号:ZL201210056657.0)实施为抓手,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切入点,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探索应用地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

二、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

唯物辩证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大学生自身是创业的内因是创业的主体;地方、学校、教师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生做为创业的主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大学生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知识教育模式”,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单纯的向学生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于是就出现了“学霸”;考试时出现“考霸”式的好学生,这样学生逐渐形成毕业后就找工作的思维定势,而没有考虑自主创业,而在国外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左右,而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3],因此需加强创业教育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思想观念。

其次改变“学习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传统学习方式是按照教学计划,强调教师的权威,在课堂上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处于“听中学”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专业学习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学专业知识,只要学好专业相关知识就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信息化创新应用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奋斗目标。首先依据所学知识来确定实施项目,制定计划、汲取项目所需的各种知识。其次进行实施并实践验证,若发现错误及时修正,然后再验证,最后在现实工程当中进行应用。这样在“做中学”,获得知识就具有亲历性,应用就会得心应手。在做项目工程中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要查阅资料、寻求协作设计、共同完成;同时要参与相关的专题讲座、论坛、课外科技制作、科技竞赛、沙龙等科技活动,这样创新应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最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所谓创业团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他们对企业的将来负责,拥有共同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义务,他们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中相互依赖,由目标、人员、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以及创业计划四大要素组成。创业团队组建需注意以下方面:

1、确定核心创业者,核心创业者的能力和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是否要组建创业团队以及团队组建的时间和团队组成人员能力类型,他决定了创业的发展方向。

2、与核心创业者的优势互补。

3、目标一致合理、精简高效原则。

4、团队运行动态开放、规范。

三、教师在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起的指导作用

创业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创业型“智能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教师教育方式在创业教育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1、转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

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听中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通过“项目驱动、问题导引、兴趣深入”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与艰苦奋斗的创业能力,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政策的本领并会运用。“做中学”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授课中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的热点问题或交叉学科的问题及本人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科技竞赛作品、横向合作成果等能够应用的科研成果做为教学项目,带进课堂,招募学生团队,团队一般由5-8人组成,成员由学科相近和年级交叉组成,以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主并做为项目主持人,以大一、二、四学生为辅为项目参与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全程化的指导完成项目。

2、成立创业教师团队、建设创业课程体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离不开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创业教师团队由教育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成功人士)、工商管理人员、政府主管创业部门工作人员、律师等精英人员组成,形成集全校智慧来创建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该体系首先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制定,由课程教育模块、模拟运行模块、实践运行模块组成,涉及理论层面、基础层面、操作层面、制度层面,包含有工程技术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创业管理知识、创业经济学、现行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创业财务金融等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创业知识、技能与本领。体系以创业项目为有效载体进行运行,首先由教师招募组建创业团队,对项目进行研究、设计、咨询、管理、生产、营销及深度开发等为主要创业过程的工程链中,体现工程技术与社会、人文、经济、管理、生态的交叉与融合。在模拟运行中,在校内设计了工商管理窗口、银行投资融资窗口、企业合作窗口、知识产权管理窗口、人力资源管理、公安、税务、质量、环保卫生窗口,为学生的创业项目铺设社会实践的阵地。创业团体的经营方案经校内创业专家评审通过,才能获得经营权;然后再在相应的各个窗口进行注册、登记备案,按照企业运行。

这样创业教育体系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在“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学习,直到解决问题,就能够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体验了学以致用乐趣,享受知本家的财富,也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拥有创业的本领。同时教师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同时能够指导创业实践,促使教师具备学者与企业家的双重素质。

四、高校是创业的纽带

学生和老师是高校重要资源与财富,高校教育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创业教育高校可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1、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郑州科技学院的教育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建设,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走出一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扩展创业渠道,传继郑科院创新创业精神“的特色化道路.学校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优秀的教育人员和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智库优势,为创业教育开辟厚重的实践沃土和理论河床。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教学使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1、以科研成果为教学内容,带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核心能力。

2、采用“模拟创业”对学生进行创业社会能力培养。

3、进行创业孵化自主经营管理,培养创业的创业家精神。这样建立的三级创业培训体系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与企业家思维能够成为新一代复合型信息化经管人才。

2、加强创业氛围建设

国外学者指出,个人创业决策是受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校园创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7]。首先,创业政策宣传,由于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时间较短,毕业生对创业相关政策知悉率低,政策内容了解不详实、全面,也不知如何享受政策的优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纸、创业展览会、课堂教育、班会、板报、图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创业的政策措施。其次树立创业先进典型并积极宣传,来增强的生动性。

3、建立创业资讯的集散平台

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信息集散平台”,来发布创业资讯、学习创业本领、共享创业成果。这个平台要收集创业相关政策、各级各类的创业项目、创业相关资讯,对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它首先能够使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政策,并制定符合实际状况且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其次是创业项目的选择、资金扶持、咨询和指导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使高校学生选定适合自身的项目,并筹建创业相应的创业团队,从而增加创业的成功性。

4、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将校外资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校内资源教师、学生、设备与场地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创业孵化园,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站式”帮扶。学生将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水平与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申请,经园区创业专家委员会(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教师、企业家、投资家组成)审核通过后才可入驻。创业园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落实国家、地方与学校相关的创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理论研究;(2)对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指导、适当的资金与场所的支持;(3)创业综合服务:不断健全产、学、研、贸、物流等各项服务功能,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4)信息共享服务:强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教师、创业人等之间的信息横向联合,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5)制度建设,探索应用了创业教育培训制度、创业孵化园管理制度、创业资金管理制度、创业信息发布等相关制度的汇编,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使我校的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特色。

总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政策优惠宽松、服务及时到位、功能齐备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平台。

五、地方是学生创业的“主阵地”

地方是学生创业的“主阵地”,政府部门是地方的决策者,企业是地方组成者,地方是社会的容纳者,大学生创业作为新兴事物,地方要接纳并帮助它。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地方的决策者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首先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护身符”(创业保障性政策或法规),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落实,杜绝某些公务员不作为、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其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于大学生首次创办企业,涉及到行政收费、工商注册、验资、银行开户、卫生环保等各项费用降低或全免的优惠政策;放宽营业场地限制,只要符合法律法规与合同约定的条件,允许将住所、租赁房等作为创业场地。最后政府成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瓶颈。政府对经专家审核论证、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要给予资金注入支持,资金可以入股的方式注入,注入金额要保证其发展,并设定资助周期,一般设为五年,若创业成功,基金以原价退出,反之,注入基金经程序审核进行核销。

行业企业:首先行业、企业是地方市场的主体,它们在市场经营中拥有丰富的经验,这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言是“黄金宝典”,他们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可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同时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性。其次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广阔的项目,企业可投资入股对项目进行扶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实现双赢局面。最后同高校进行智力互借。高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支持高校的科研和创业项目,对于优秀人才合作企业可择优录用,也为自己培养人才,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地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相互之间通力合作来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在创业之前拥有创业核心能力与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初期得到地方的政府、高校政策扶持和教师、行业、企业与家庭等支持;在创业过程得到教师与地方相应的社会团体与科研、中介机构的帮扶,使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反哺教学、繁荣了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信息时报.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EB/OL].http://gaokao.eol.cn/gxph_2922/20140402/t20140402_1093462.shtml.[2]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耿云霄.“2 + 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SIYB 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 :53-55.作者简介

张磊(1976―)男 河北邯郸,郑州科技学院实验中心,本科,实验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实践教学与实训设备研制.拥有六项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220135238.1;ZL201220135227.3;ZL201220113929.1;ZL201220080614.1;(发明)ZL201210094525.7;ZL201210056657.0。

朱娜(1977―)女 江苏徐州,讲师,郑州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课题《“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探索应用》(课题编号:JYB2014299)的成果。

2.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二

一、构建思路

完整的创业教育模式首先应当是创业素养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并重, 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传授, 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3]。将创新创业活动所需知识、技能和实践结合起来。这种教育模式强调以创业理论课程教学为基础, 使学生积累创业所需的知识;以创业实践为主要手段, 可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阶段以模拟实训为主, 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发展阶段通过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 或在创业园实习, 使学生体验创业过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进程中, 教研人员针对创业教育需求和现实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探究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在规律, 据此撰写案例论文、编写教材, 在知识创新的同时反哺教学, 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优化创业教学内容, 实现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良好回馈。上述的逻辑联系可概括为“创业课程建设——学生实战训练——科研成果支持教学”, 形成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式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也成为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主体内容

(一) 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基础环节是设计能纳入本科教学体系的创业课程体系, 通过创业知识传授, 完成大学生对创业精神的基本认识, 对创业流程、规范的了解。创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式创业教育课程、开放式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平台式创业教育课程三部分。

1. 通识式创业教育课程

通识式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创业概论”、“创业专题实训”等课程组合而成, 在全校范围内为有创业通识知识需求的学生开设, 作为第一专业课程设置当中的基础课和综合课。通过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打下创业知识的坚实基础, 达到开启学生创业意识, 了解创业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企业家精神及综合素质认知的目的。

2. 开放式创业教育课程

开放式创业教育课程是融创业管理知识于专业教育中, 以管理经济学、管理理论与实践、创业心理学、创业法律法规、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创业战略与策略、创业融资与财务、创业风险与危机管理等课程组成。开放式体现在课程的跨学科交融方面, 学生选课与开设的专业课程相呼应, 与毕业设计相联系, 学生可根据所学专业, 在较为宽泛的创业管理与实践课程范围内选择, 使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技能相互渗透, 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开放式还体现在师资配置上, 由于课程的多元化和广泛性, 师资由校内外公开招聘, 鼓励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人员、创业校友等应聘讲授。

3. 专业平台式创业教育课程

专业平台式创业教育课程是将创业课程纳入各种教育教学平台中运作, 例如教育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 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4]。对于具有强大创业潜质培养主体的工科院校来说, 其创业潜力突出表现为技术创业[5], 区别于当前已广泛开展的通识性创业教育, 技术创业教育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强烈的时代特征。根据工科专业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 可尝试将技术创业课程嵌入“卓越工程师”之类的培养项目体系中, 设计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并相对独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使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科院校通过技术创业教育, 在“实践性”方面体现“创新性”性质, 极有可能在高新技术商业模式与创业、互联网商业模式与创业等领域中达到激发工科学生商业兴趣, 调动创新热情, 提升其未来创办企业和管理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效果。

以上课程模式均采取课内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 其特征为跨学科的课程融合和多层次模块化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上文、理、工相互渗透, 体现创业教育与各门学科、专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形成学生创业知识的完整架构, 对于学生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实践体系

创业实践是通过学生自身的实际体验培育和提升创业能力, 累积创业资本和实力, 达到创业状态的行为。从广义上来说, 创业实践应该包括模拟创业和真实创业的一切实践行为,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创业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化, 真实创业行动应是创业实践最具魅力的部分, 在此之前的阶段严格来说均为含有模拟、体验、演练性质的创业实践。但真实创业是涉及社会各种因素的网络系统, 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本文探究的以学校体制为依托的创业活动范畴, 因此本文所述创业实践特指创业模拟、创业体验与孵化等。

1. 创业模拟实训

创业模拟实训为创业实践的基础环节。通过模拟实训活动, 组建创业团队, 编写创业计划书, 利用硬件支持资源 (基础实验室、创业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 、软件支持资源 (创业模拟软件和企业仿真模拟软件等各类软件、创业实验与实训教材、讲义和课件等) 模拟创业流程。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 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业计划竞赛, 学生从主动参与中获取创新思维和创业经验, 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 体验创办企业的感觉, 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模拟实训体系见表1。

2. 创业体验

体验式创业教育依托校园环境, 为学生创业提供全真的创业实战平台, 体验更具真实创业风险的创业实践机会, 接轨社会创业。其特点为创业活动的情境对创业主体的深化浸濡, 激活学生自觉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创新创业工作室、创意工作坊为体验载体, 配备“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创业导师”, 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制作等创业实践活动;或以创新创业工作室招租形式让学生接近社会自主创业,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竞赛支持资金等专项经费;或安排学生在高科技或创新公司全职实习。

3. 创业孵化

创业孵化是给创业者提供让创业成功的“蛋”“孵出”并长大的条件, 提供这些条件的平台称为创业孵化平台。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是推进政府与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全面合作的一种形式, 其最大优势在于政府给予高校在成立创业孵化平台中纳税、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创建创业园 (创业孵化器) ,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实践场所, 创业项目的科技成果和成果发明人同时进入企业、介入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可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实现创业梦想提供孵化空间, 引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 避免大学生创业的盲动性。

(三) 科学研究

创业教育科研是创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和重要科学依据, 是创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力, 它关系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的质量[2]。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科学研究, 并注重对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总结, 发现规律, 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可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优质教学资源, 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中, 通过不断融入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成果, 教师依托科研项目成果开出新的课程、承担教改项目、发表教学论文、指导课外研学等, 实现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以此为基础, 又可以开发出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验项目, 促进科研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升与丰富创业理论, 实现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的良好回馈。

1. 以创业教育科研基地为科研资源聚集载体

科学研究需要人才、资金、环境、组织等资源要素, 需要有一个载体实现研究过程中的资源聚集。从我国高校的实践来看, 虽然名目不一, 但大多依托创业创新教学研究团队、创业创新科研团队、创业教育研究基地、创新实验区等组织, 其实质都起到创业教育科研基地的作用, 具有负责统筹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等研究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 既可满足学校对创业教育科研的需求, 又可发挥出科研成果的辐射与推广作用。所以, 创业教育科研基地成为研究资源聚集的载体。

2. 以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科研活动的主体

进行创业教育科学研究, 需建立一支富有科研精神、专业化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当前创业教育师资存在“半路出家”的非专业化问题, 因此, 创业教育师资的知识理论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是创业科研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2]。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创业体验, 或通过定期参加创业组织、创业协会的活动以及同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 获取创业教育鲜活的材料和信息, 再深入剖析提炼, 形成新的知识创造。学校为提升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可针对创业教育教师积极开展专项指导培训, 通过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理论研讨会、高等教育创业教育师资培训、KAB师资培训、创业教育调研、组织参加创业教育科研和校内创业教育工作研讨交流等方式[6], 提升创业师资队伍的创业教育能力和创业教育科研水平。

3. 以创业教育科研项目为科研活动的抓手

科研项目凝练的科研成果可以揭示创业教育本质、发现创业教育规律, 更好地指导创业教育教学。同时, 以创业教育科研成果应用为导向,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和发明、技术专利, 优先提供给有创业愿望的学生, 可使其在创业的同时又能够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三、融合机理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研究”构建内容的阐述, 我们可以将其融合形成“教学—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式创业教育体系模式, 如图1所示。

其融合机理为图左侧以创业理论课程为起点, 旨在通过创业理论体系培育创业者良好的创业知识、意识以及技能等, 形成较高层面的创业素质。在此基础上进入图右侧的创业实践, 通过创业过程模拟、体验等实践, 总结提炼创业心得和经验, 对创业知识及技能等提出新的需求, 进而对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动态调整, 从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互动, 二者呈现出理论正向促进实践、实践反馈调节理论的关系。第三步, 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需求和现实问题融入科学研究, 通过探究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在规律, 实现知识创新, 同时反哺教学, 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 最终实现三位一体内容在微观系统内的有机融合。

四、实施保障

1.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创业文化是指敢于开创事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和鼓励创业的社会心理的总和[3]。高校实施创业教育, 应重视创业文化的培育, 把创业教育转变为办学新理念,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为培养创业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在行为文化建设中突出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7], 通过创业计划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烘托校园创业氛围;建设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 引导形成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宽容失败、团结合作、乐于奉献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2.创造性地运用创业研究成果

努力开发适用于创业教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将科研成果应用到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验建设中, 建立科研资源向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过程转化的多重渠道, 建成一批优质课程资源。探求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及趋势, 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学科发展和更好的实施创业教育提供科学性、前瞻性和开创性的理论根据, 尽快形成创业教育科学理论体系, 编撰出科学、实用的创业教育教材。

3.重视数字化创业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

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形式和工具, 提供创业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各类创业实践服务的平台。将优质资源通过数字化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载体对外辐射, 可扩展教学效益, 为学生提供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综合培养的环境和氛围。

网络平台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提供创业教育课程理论学习和各类创业实践教学的资源库;提供创业咨询、创业测评、创业资讯等服务;提供管理工具以便教师利用系统准备资料、设置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供协作学习的交流平台,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习讨论以及总结评价;提供在线考试, 对选修创业课程学生的筛选;提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报名和计划书写作辅导;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收集、研究、处理、反馈适应大学生就业和创业需要的短期市场信息, 利用校园广播电视发布利于学生就业和创业的信息与项目, 为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充分的信息。

4.创业实践组织运行保障

建立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为指引的独立的组织、责任和资金落实到位的组织运行管理机制。由高校领导及教务、学生管理等相关部门组成创业组织指导机构, 负责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组织管理;建立创业活动固定场所, 在校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或创业园[7];出台鼓励政策, 如建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 为创业团队提供创业资助并减免场租、水电、通讯等费用, 扶助大学生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以上形成坚实的创业实践组织运行保障。

5.制度建设保障

建立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学习与研究有机结合的管理制度, 包括创业课程建设、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科研资源支持本科教学、课外研学管理条例等。其中:师资队伍分类管理, 明确专兼职教师职责, 以及需承担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任务;创业教育组织内部管理制度, 包括教师履行相应职责的考核与激励、研究例会制等, 资金支持制度包括对课程建设、学术交流、教材建设和创业教育教学系统建设等的资助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李涛, 刘明永.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J].教育探索, 2009 (8) :144-145.

[2]李东, 张忠臣, 纪玉超.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科研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11 (1) :87-92.

[3]陈莹花.构建“三位一体”创业教育模式[N].人民日报, 2013-04-01 (2) .

[4]吴睿, 雷程亮, 杨永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IFR创新思维法课堂教学[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 (2) :60-61.

[5]孙建萍.大学生创业实践模式分析[J].对外经贸, 2012 (1) :151-153.

[6]张睿, 王德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教育探索, 2008 (7) :128-129.

3.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季枫(1972- ),女,江苏靖江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南京211168)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JSJM080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56-02

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这一新教育概念,指出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业教育的提出,为建立新的教育哲学观开拓了新视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提出了新要求,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开辟了新天地。

我国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以教育部确定的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为引领,许多高校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形成了实施创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发展模式。但这与国外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态势相比,无论是在实施对象的广度上,还是在创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深度上,都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和问题。总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理论与培养体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将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之中,落实到日常教学与管理活动之中,逐步探索出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准确定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和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作为塑造和输送高素质劳动者的能源基地,更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创业教育,使毕业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通过技术服务的方式向周围群众辐射、扩散,促使农村、城镇进行个体或小群体的创业致富活动,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镇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从而充分体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性、有效性。

创业教育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依附型人格的弊端,使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与发展的本领,更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并不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或一毕业就马上创业,而是在大学期间播下创业的种子,了解什么是创业、如何创业和怎样创业,当机会来临时就会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创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树立创业意识,主要包括创业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培养和形成。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规定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力度,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能动性,是创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驱动力。二是塑造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括独立性、坚韧性、适应性、缜密性和外向性等优良品质。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心理品质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创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三是培养创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进行创业的基本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是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四是形成创业知识结构,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应具有的理论知识体系和结构的构建。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知识结构越合理,创造力也就越大。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形成较为完整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较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和较高的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着重培养学生的首创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岗位立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应变本领,初步形成开创性个性。

二、构建“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模式

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高职院校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宗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教育工作。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可采用“一体两翼”的教育模式,即以创业课程教学为主体(“一体”),传授创业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实施“创业实践活动”和“创业环境建设”为支撑(“两翼”),广泛发动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直接参与创业实践,进行创业的初步训练,发展他们的创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成长为创业型的人才。

(一)创业教育模式的主体——创业课程教学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内容和体系,必须发挥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的作用,才能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传统课程模式以学术和学科为中心,在思维方法的培养上“重知识的纵向领属关系,轻知识的横向通联关系”;而模块化课程模式不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强调技能训练或能力培养,围绕技能或能力形成组织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该摒弃独立分散的课程设置,运用模块化的课程模式,按照创业者能力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关教学内容整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课程模块,通过组织教学,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以下三个教学模块组成:

1.创业基础理论教学。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遍未能开展创业教育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基础理论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讲授企业家精神、创业政策、创业法律等内容,使学生比较深入地认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和创业者必备的素质,认识企业家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具备创业者的法律和道德意识,了解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对创业活动的促进和限制作用等等。

2.创业专业知识教学。创业专业知识教学是以创业需要为切合点,给学生传授一些必须掌握的、与创业相关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教育活动。通过创业原理、创业营销、创业财务、创业融资分析、创业风险预测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初创企业的组织形式、营销方式、融资渠道、财务管理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3.创业实习、实训教学。创业实习、实训教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实施创业实践教学,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创业过程,理清创业基本思路,可切实锻炼学生管理创业企业的能力,激发其创业意识,提升其创业素质。通过这种课程训练,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和社会环境,在帮助他人管理企业或创办自身企业时,能提高效率和成功率。

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包罗万象,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不可能穷尽一切,因此要在各种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创业教育。这种方式不需要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只需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订,将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教育融入现有的专业知识教学之中;对现有的专业实践实训课按创业教育的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着重将创业教育理念引进到现有的实践实训课中,加强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创业教育模式的左翼:创业实践活动

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主线。创业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教育过程,以完成创业实践任务为主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创业教育影响,从而使大学生不断在实践中体验和运用所学创业知识,并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个性,全面提高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学校的各种活动,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各类竞赛、勤工俭学等,可以把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结合进去,成为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体验,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性的能力。同时,安排寒、暑假打工和勤工俭学机会,让学生到企业从事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接触并融入社会生活实际,了解企业经营活动。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帮助企业公司推销新产品、参加企业咨询、法律服务或经营策划等尝试创业。

2.开展创业专题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参赛者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完成一份从创意、市场调查分析到公司的运营管理、产品营销设计等各个环节都具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商业计划,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选择创业项目和创业程序、创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企业家、成功创业者等,通过报告会或专题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从选择何种企业、企业的选址、企业的形象设计、企业的融资和理财等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运作企业等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3.校内创业实训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指导下,学校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这样的场所边学习、边实践。一方面,通过组织“营销对策”“谈判技巧”“产品的市场预测”等模拟创业活动或开办模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帮助学生理清创业思路,培养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大学生打印社、大学生超市、大学生服务中心等校内资源,为学生免费提供场地、少量资金、项目等创业基本条件,学校选配教师对其进行全程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创业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实践经验知识,激发学生萌生创业意识,确立创业目标。

4.校外创业基地建设。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深化的重要阶段。学校应联合社会力量提供各种实践平台,加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既可以是真实的创业环境,也可以是模拟的创业环境。一是可以组织学生到创业型企业参观实习,聘请校外专家进行兼职指导,使学生学习到全方位的创业本领,包括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二是组织学生到新创企业参与管理。在这样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里,创业方案的设计和完善,创业项目的管理和落实,创业形式的选择和组合,都将得到矫正、孵化和发育,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创业技能显著增强,创业素质得到升华。

(三)创业教育模式的右翼:创业环境建设

创业环境建设作为一种教育影响,具有丰富的创业教育内涵,是一种潜在的创业教育资源。我国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创业的惰性,自主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浓,社会支持不足,社会成员的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欠缺。因此,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必须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建构有力的社会支持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1.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高校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是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实现创业理想的活力之源。首先,学校要围绕创业教育这一主题来开展活动,如创业设计大赛、创业知识竞赛等,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创业氛围;组织“创业报告会”“创业论坛”和“成功创业校友报告会”等活动,用专家、企业家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及成功的创业历程,激励学生,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学校要利用广播、校刊和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通过悬挂和张贴有关创业内容的格言、警句或名人画像,让校园洋溢创业精神和创业文化氛围;专题展出创业成功者的风采,尤其是可通过对本校毕业生创业历程的宣传,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创业激情,在全校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建立有力的创业支持体系。建立“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良性互动的创业支持体系,是高校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政府部门要加强在支持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取消对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限制,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为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应牵头联合银行、高校和企业设置大学生创业基金,对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学校可以建立大学生创业专题网站,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协会,向学生介绍创业应具备的各种知识;学校也可以针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专门成立“大学生创业素质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创业实务;学校还可以制定《大学生自主创业管理规定》,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提供充裕的时间、免费的营业场地、全程的技术指导和一定的资金资助,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便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爱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06(1).

[2]钟凤宏,刘恭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3]何锡涛.借鉴国际课程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高职课程的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5(3).

[4]丁林.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

4.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四

我园努力办“让社会认可、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开心,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改变过去孤军奋战、单一封闭的办园模式,面向社会,成为没有围墙的幼儿园,积极开发和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了以幼儿园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幼儿教育新格局。

以家长学校为纽带,形成家园互助的良好态势

家园一致的教育是幼儿和谐发展的基础。我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家长学校工作管理体系,家园密切配合,同步教育,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发展的合作伙伴。

与时俱进,提高家长学校办学实力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园在原有家长会、开放日、家教橱窗等渠道的基础上,结合时代与幼儿园的特点,利用家长学校创新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家教指导活动,使家长每年至少得到四次以上不同形式的指导,受指导率达到100%,使家长学校真正起到了改进家教方法、增强幼儿园活力的效果。

(一)利用专题讲座进行家教引领

每年我们都有针对性地举办家长讲座,不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育儿方法引领家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还组织编印了《园长教你养孩子》家庭教育读本,先后给全园600余名家长举办《幼小衔接》《吃苦教育—孩子的必修课》《坚持正确的办园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学前教育小学化》《和家长谈早期阅读》等讲座,为家长解答疑难问题、进行家教指导,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我们还积极与县疾控中心联系,根据季节特点,针对幼儿易发的传染病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如:春季《流感的症状与预防》讲座,春夏季《手足口病的发生与预防》讲座,秋季《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讲座。

(二)开设家教指导专栏加强家教交流

在大门口的宣传橱窗和各个班级门口设立家教指导专栏,通过“育儿宝典”“家园直通车”“请您关注”等栏目,从不同层面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引领家长科学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三)利用家教论文评选推广家教经验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是独特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为使他们的宝贵经验能有效地推广,我园每学年开展一次家教论文评选活动,并把获奖论文在网站、论坛上发布,让幼儿家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家教工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利用家长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为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我们请吕剧团的家长教唱地方戏;请司机家长到班里讲交通安全;请医生家长到班里讲卫生保健;请擅长绘画的家长指导“鞋子涂鸦”;请蛋糕房的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亲情蛋糕”……“爸爸”“妈妈”走进我们的课堂,将专长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孩子们,大大拓展了教学空间。

(五)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为真实记录幼儿成长过程中的童真童趣,我园对幼儿成长档案进行了科学性、创新性的设计与整理,设计出了“我的小档案”“健康宝宝”“成长点滴”“精彩瞬间”等新颖独特、富有童趣的八个栏目,由教师、家长和幼儿三方共同参与档案资料的搜集和积累,档案内容集文字、照片、作品、表格于一体,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成长历程,为家长、教师相互了解幼儿情况提供了便利。

(六)亲子共育,凸显家长学校教育实效

在多年的家长学校工作中,根据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对家长依赖性强的特点,我园在亲子共育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索,遵循自愿性、参与性、适当性与快乐性的“亲子活动原则”,深入探索“多元化亲子活动”,走出了一条提高家长育子水平、促进孩子快乐成长的创新之路。

(七)家庭型亲子活动

儿童传统游戏是我园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倡导家长做孩子的玩伴“把传统游戏带回家”,每天抽出半小时的时间同孩子一起玩游戏,在游戏中拉近亲子感情,促进家园合作;在交通安全教育中,开展“小手拉大手”亲子诵读安全童谣活动,实现了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开展书香家庭建设活动,发放——“让阅读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让阅读润泽亲子的情感世界”——致家长的一封信,指导家长建立“家庭小书屋”,开展“图书漂流”“亲情融书中”等活动,引导家长和孩子每天共读好书半小时。每年底开展一次评选“书香家庭”活动,并请入选的家庭做经验交流。一系列措施沟通了家园、亲子感情,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形成了浓厚的亲子氛围。

(八)全园型亲子活动

我园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多种大型集体亲子活动,如:根据节气时令开展的春季“情系家乡、拥抱春天”,夏季“水上娱乐”,秋季“秋果博览会”,冬季“运动技能大比拼”;根据节庆日开展的“迎新年亲子民间游戏乐翻天”“三八我和妈妈齐欢乐”“团团圆圆过中秋”,等等。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快乐地完成游戏,从游戏中让家长和孩子体验到亲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班级型亲子活动

班级中老师与家长共同设计亲子活动,从而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如在主题活动“香香的野菜”中,亲子来到田间地头采摘野菜,从家长甜美的笑容里读出了儿童时代美好的回忆。接下来,亲子共同制作菜肴,当香气四溢、清香可口的野菜拼盘、野菜包、野菜汤摆放在餐桌上时,家长和孩子都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情和幸福。

4.公益型亲子活动

每周末,我园对未入园的幼儿家庭实行“半日开放”,为他们提供户外游戏场地,孩子可以尽情地攀爬、嬉戏,并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亲子活动巡演团”定期到社区展演,传授亲子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活动形式上的指导,向他们发放亲子游戏素材。同时,在幼儿园网站中社区家长享受与在园家长同等的待遇,可以随时进入“家园互动区”交流探讨育儿经验和亲子活动方式。

二、以社区为依托,构建幼儿园教育的多元化

开放的时代要有开放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将社区作为育人的大课堂,为幼儿创设了更为开放的教育空间,开辟了幼儿教育的新途径。

(一)与大自然对话

我园充分利用周围得天独厚的社区资源优势,组织幼儿参观实践、交流表达、动手尝试,让每一个孩子用心灵与大自然对话。如:春暖花开时节,我们带领孩子到黄河岸边,在河床上堆小山、挖地道、捏小人、玩“跳跳床”,带孩子们到明集蔬菜大棚摘西红柿、参观雁鹅养殖场;每年三月三带领孩子们来到县体委宽阔的操场,一起放飞风筝、放飞梦想;深秋时节,带领孩子们到华益小区观赏红叶,带领家长和孩子到冬枣之乡——虎滩摘冬枣,真正让大自然、大社会成了活教材。

一.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

鼓励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并非提倡以幼儿为中心,只是让幼儿去动手、动脑、动口,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达到教学的目的。如大班数学活动《6的组成》,教师课前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几何图形学具卡片,绿色的小梯形两个,绿色小圆片两个,绿色大梯形一个,红色大圆片一个,再准备数学卡片,“6”的分和式一套,首先让幼儿尝试说出图形的不同点,接着再让幼儿根据图形的不同点把他们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幼儿都能很快地说出:“图形的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这时候,引导幼儿把颜色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边,不同的放在另一边,同时让幼儿用“6”的分合式来表示。就这样,幼儿通过操作发现规律,通过操作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探索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不是体现在把结果教给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走在前面,大胆探索、发现、提问,发挥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变单纯的灌输与模仿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弥补教师灌输的不足也能弥补幼儿单一的模仿教法的不足,变“学会”为“会学”。如学习区别“宽窄”时,我为幼儿准备了许多尝试材料,如宽窄不同的纸、带子、木片、树叶等,把它们分别放在每人的小盘里。开始,我让幼儿试着从盘子里任意找两样东西比宽窄,然后回答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说出是看出来的或是用重叠方法比出来的。然后请幼儿比比教室里钢琴和黑板哪个宽,哪个窄,又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这时再让幼儿动手尝试测量,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幼儿用带子测量,有的幼儿使用尺子等测量工具,有的测量方法正确,有的测量方法不正确,有的将钢琴的宽度与黑板的长度进行比较。幼儿的大胆尝试,不管是好是坏,教师都加以鼓励和引导。这不仅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能力,真是一箭双雕。

三.充分运用讨论的方法,培养幼儿自己会学的能力。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常常能提出种种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特别在大众传媒发达、普及的今天,儿童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还能获得大量的知识经验。在这种背景下,给幼儿大脑以足够的、合理的、丰富的、能激起他们兴趣的刺激,完全有可能把他们的创造性发挥到最大限度。因此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提倡民主、自主、营造良好讨论环境,让幼儿在讨论中修正,讨论中辨析,讨论中提高。讨论时应注意让每个幼儿陈述不同的操作体验,通过提出各种合乎情理的用求异的方式解决了问题,扩展了思路,大大提高了讨论活动的质量。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即营造讨论的环境,请幼儿观察教师头发的变化(扎两个辫子),讨论“只有一根绸带,怎样才能扎两根小辫呢?”等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使幼儿感知二等分的含义。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讨论中获得了三种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四.适时迁移,事半功倍

在幼儿认知过程中,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些存在着一定的相连关系,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新旧知识这一连接点,运用迁移规律,适时诱导,可以使幼儿学会举一反三的方法,越学越聪明,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以“6”的分合教学为例,课堂上,幼儿把“6”的5种分合法都操作出来后,我们引导幼儿根据“6”的不同分合式让幼儿创造性地说出不同的情节或做出不同的动作,为幼儿创设了尝试的情境,如,有的幼儿说:“草地上有6只兔子,1只是兔妈妈,5只是小兔子;有的幼儿说:“水里有6条鱼,一条是大鱼,一条是小鱼”;还有的幼儿说:“我们跳皮筋,跳6次,一次跳的高,5次跳的低”等等。就这样,放手让幼儿去想象,让幼儿在旧知识的牵引下,试着说一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尝试精神,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

5.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五

一、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长是子女的最好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最大。因此,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至关重要。为作好这项工作,建立学校与家长的定期联络制度,比如建立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到校,向家长讲述家庭对子女教育的责任和重要性,传授子女教育的科学方法、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家庭与学校、工作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教育与惩罚的关系。同时,鼓励老师定期家访,进一步加强老师、家长、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增强家长对子女进行法制教育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提高家教质量。

二、在社会教育方面。

请辖区派出所民警兼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加强学校对法制教育工作的领导力量。

开展警示教育,比如搞模拟法庭、上法制教育课,让学生亲身感受。围绕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比如编小品、搞竞赛、写征文、发图片、印连环画等。

创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利用“少年维权岗”、“红领巾监督岗”坚决清理邻近校园的小摊小贩。在学校200米内不准建立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酒吧、网吧等。对范围以外的该类场所,应责令业主悬挂禁止学生入内的警示牌,违者给予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维护好学校内外的治安秩序,对于校内外相互勾结打架斗殴、敲诈欺凌学生的行为,给予严厉惩处。

三、在学校教育方面

在开学生法制教育时,围绕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教育学生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做了有什么效果”这一总的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总结出“七结合”的经验。(即“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制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相结合、条文灌输与形象教育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面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治校相结合”)“七结合”工作法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惠安县麟山小学

6.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六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受业解惑”。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国”,学校工作也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为培养青少年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充分认识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小学阶段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正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的“质变”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是儿童的“质变”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现代精神文明的体现,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的社会面貌和民族精神。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所以,德育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有句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是大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品德是灵魂,起着导向的作用,德育也就起着导向作用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放眼未来,不能急功近利,只考虑学生的分数,考虑自己的前途。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加强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在辛辛苦苦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合理,甚至诋毁学校

教育,这些都起着负面作用,出现了5+2=0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联手共同进行。

1、学校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学校确定德育工作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因为讲的都是发生在学校的真实事件,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学生乐于接受。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法制教育班,成员都是各班品质较差,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法制教育班每周集中上一次课。

除了学校采取的措施外,还经常利用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还为每一个学生制作了成长记录袋,把平时学生在学习、纪律、劳动、好人好事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记录下来。这一做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全班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2、重视与家庭取得联系,双向管好孩子。

为了避免5+2=0的现象出现,为每个学生设立了家校联系册。平时利用家校联系册和家长取得联系,把孩子在校的表现写在上面,由学生带回家,再由家长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写上,交给我。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做,得到了多数家长的认可,而且效果也不错。此外,我们还用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使学校的德育要求让家长了解,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3、加强与校外的联系,争取社会力量监督。

有一些学生,在学校由于有校规校纪的约束,还能做到安分守己,而到了双休日,好像在校外就没人管了,家长工作忙,不在家,自己疯跑,结伙破坏村里公共设施,践踏楼区的花草树木,做些破坏村民利益的事。为此,由学校的法制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请了一些热心的村民做监督员,时刻监督他们的行为。这

样,学生们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有了一定的纪律约束,对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想,有了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教育监督体系,把小学生培养成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不成问题的。希望全体教师、全体家长、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同努力吧!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总结 09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机制。

1、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认真组织教师和家长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2、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支部书记付天龙为主任、副校长林峰为副主任,行政班子成员及各年段长、关工委老同志、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活动。做到十有:有计划、总结、教材、教师、主题、课时、教案、点名册、校牌、机构,把家长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二、开发资源,丰富内容,共建“三位一体”活动平台。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初步总结出了“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十种基本形式”实施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互动育人的基本方法。

一个中心:以学校为中心。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却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三结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计划是由学校提出,包括分年段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活动安排、需要的条件等。通过由学校组织,社区领导和家长代表统一研究,分头实施。我校三结合德育领导小组以学校育人目标为中心,统筹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德育活动(包括社区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了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区和家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两个连结点:

一是家长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献计献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目,指导用书的编写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虚心听取意见,最后把我校校本课程定位在“早会”、“每日一诵”“乌君山下风铃声”“系列校本课程”等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二是县关工委。这是学校与社会及各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由关工委领导和热心教育的一批离退休老干部组成。他们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内容,发动各单位、派出所、交通警察、文体局和居民骨干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鉴别能力。同时,又及时地把社区各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基本方式:

1、家教课。每学期请学校领导、派出所、关工委领导到校做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每学年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并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介绍。

2、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二种。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讲解“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过程”、“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校提供好的育人经验。

3、德育小报。根据需要,每学期向家长印发《德育小报》,刊载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介绍优秀家长教子经验案例、传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容丰富,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目前已编印了8期。

4、“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反映最多、建议最多的是教育孩子困惑多,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少。当前城市的房子越建越多,学生越住越远,老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家访。学生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除了正常的外,还有单亲的、留守的、进城的等等,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利因素。为了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情况,学校启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制度。采用活页的家校联系卡,统一印制,每位教师人手一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随时用得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课间活动的守纪,班队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值得表扬、肯定或需配合、改进的,都及时写在家校联系卡,让学生带去带回,便捷又实用。家校联系卡中,有教师的姓名、电话号码、“老师的话”,和家长的姓名、电话号码、“家长的话”。老师把学生在校的表现或老师的要求写在“老师的话”中,家长阅读后把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写在“家长的话”中。如:老师的话:“尊敬的家长:海勇在本学期来作业写得更认真了,上课也能常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和灿烂的笑容,让我们一起为他的进步高兴吧!但是在课间和班队活动中,他和同学相处得不够好,常常会和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今天又和同桌为了一块橡皮擦的事争吵,把同桌气哭了。希望您能多疏导,平时让他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和他人友好相处,谦让宽容的好品质。”家长的话:“敬爱的老师,您好!对于您指出我孩子的缺点我们也有同感,对于这,我们一直也很苦恼。他在家都跟爷爷、奶奶,是家里的„小霸王‟,这就是独生子女的负面影响。谢谢老师的关心,今后我们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希望我们常联系。” 家校手牵手,心连心,心手相牵,家校互动。“心手相牵”家校联系卡把以前的电话交谈,家访交谈,相遇交谈的口头交谈变为书面交谈,显得更为庄重和认真。使用一个学期来,学校以收回“家校联系卡”1012张,其中有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喜讯,有参赛获奖的祝贺,有点滴进步的真诚鼓励和爱的谆谆教诲,更有家庭教育的真情帮助,正如“卡片”里说的“为了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心手相牵”。小小卡片寄深情,把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染了一片蔚蓝的晴空。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双方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总结 10

上学期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的调查问卷”,召开了一场的“三结合”教育座谈会,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不安全隐患,校园周边的不利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当方法,学生家庭结构的不和谐因素等,引起了我校和县关工委、县人大、县政协的重视,及时排除了一些安全隐患。

1、主题活动。社会文明需要大家参与,文明氛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如:开展“小手拉大手,远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为家校主题活动。活动中,同学们认真向家长们宣读了“追求健康文明生活,远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的倡议书。用“六合彩” 赌博活动破坏幸福家庭的鲜活事例,倡议家长们能做好孩子的表率,远离“六合彩”等赌博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受教一个个家庭,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宁有序的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年来,我们和县关工委协同举办了“争做文明好公民”、“祖国六十周年”等家校主题活动。和团县委共同举办“用行动让爱心满格”的课本剧活动。特别是学校和华桥古林小学开展的“城乡手拉手”活动,孩子们拉紧的小手,把大人间的手也拉起来了,让大家一起奉献一份真诚,体验一份爱心。

2、双向互评。每学年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一次“文明家庭双向目标互评”活动。父母给孩子评价,孩子给父母打分,单位或社区给予鉴定,最后评选优秀家长,受教一个家庭,得益两代人,影响一个社会。

三、坚持不懈,协同互动,凸显“三位一体”活动成效 在“三结合”教育工作中,我校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点,十种基本形式”,协同互动、讲求实效,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南平市农村示范小学”、“南平市文明学校”、“南平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学校每月开展“校园明星”评比活动,每年“六一”儿童节评选表彰一大批“文明小帮手”、“文明小伙伴”、“文明小标兵”、“文明小卫士”、“文明小主人”。学生中福建省、南平市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家长300多人次被评为文明家长

1、校园网站和教师电子信箱。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脑和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在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家校联系方式,构建家校网络对话交流平台,以更便捷及时的交流方式服务与于家长和我们的孩子。我们把学校的网址和教师的电子信箱告诉家长,把学校的课程改革趋势、动态、通知,孩子在校各种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要求、对学生的评价等,可以在互动平台中和家长及时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家长的困惑、建议等也可及时与学校、教师取得联系。双方互相交流,及时改进、调整教育行为和调整教学方法。使学校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效益化。

2、家长接待日,校长热线电话、校长信箱和校务公开栏。我校为能及时听到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呼声,每周三定为家长接待日,同时开通热线电话,校长室:7922475、副校长室:7925583、生管组:7925862设立校长信箱,悄悄话信箱,征求获取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学校各项工作更加完善。

3、家长开放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家长开放周”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让家长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科学方法,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位家长在反馈单上如是说:“开放周让家长走进孩子的课堂,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促进了老师的教学,也让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老师们的课堂活泼、生动、有趣、有爱心,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连我们听课的家长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我甚至羡慕我的孩子,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赶上了新课改,非常棒!”

4、问卷调查和调研。每学年向广大家长进行“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家校联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认真的分析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工作总结

上学期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的调查问卷”,召开了一场的“三结合”教育座谈会,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不安全隐患,校园周边的不利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当方法,学生家庭结构的不和谐因素等,引起了我校 下面略举三个案例:

案例1:当前,一部分学生对网吧十分迷恋,放学后或周末就沉浸其中,荒废学业,孩子抵挡不住网吧的诱惑,老板只图有利可图,家长、老师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六年级一男生就是这样,家长、老师叫苦不迭。开展了“三结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后,学校和县关工委领导十分重视这个现象。关工委领导配合文化稽查队对全市网吧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对网吧老板进行教育。学校对家长也进行会谈,家长说孩子喜欢电脑,怕误了学习所以家里就没有买。孩子就去网吧了,不给钱,孩子就偷,又怕孩子学坏,可给钱孩子就上网吧,真是没有办法。最后在老师的工作下,决定变堵为疏,家长答应为孩子买电脑,但只能是学习上使用或周末上网。孩子可高兴了,嘿!他再也没去网吧了,学习上也用上心了,前后真是判若两人。

案例2:“三结合”教育中,我们发现有50%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做错事不是打就是骂,天天指出孩子的缺点。如:五年级一学生,每天总是垂头丧气,做什么事都不积极,无所谓。老师找家长一谈到孩子,家长就指着孩子骂。骂的孩子抬不起头。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要求教师对本班的这一类家长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辅导。告诉家长:在表扬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缺乏自信,甚至充满恶意和仇恨。应该给孩子多鼓励、少揭短、有耐心。家长也察觉到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虚心接受了老师的建议。经过“家校联系卡”的跟踪互访,老师耐心的疏导,家长发现自己更少生气了,孩子也更乖了。

案例3:新课程要求家长能配合老师共同辅导孩子的学习。有一部分家长只看分数,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另有一部分家长想辅导但又不知道怎样辅导。学校要求教师能帮助家长适当学习一些辅导孩子学习的科学方法。如:指导孩子正确的读书、写字知识,怎样激发孩子阅读课外书的兴趣等。在“家校联系卡”中这种家教指导很多。如:一年级一家长为孩子不爱学习、不爱看书很着急,老师教她:“你要坚持每天半小时和孩子同时同看孩子喜欢的有意义的课外书,看谁记得多;每天坚持用生字卡片和孩子比赛认读生字,看谁认得多;你每天和孩子一起互相出口算题,看谁能考倒谁,你每周和孩子到书店去看书,然后经常和孩子一边散步,一边将故事,孩子一定会喜欢看书的。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妈妈高兴地对老师说:“玲玲变成了一个小书迷!”家长高兴,老师高兴,孩子更高兴!

四、存在问题与困惑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教师、家长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制约了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时还会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理。

2、家庭结构中有不少单亲、留守型家庭,家庭结构不完善,给青少年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3、校园安全、学生安全的警钟应长鸣,但学生参与校外、社会活动也不能少。要注意安全,又要开展校外教育,学生的安全难以保障。安全责任如何认定?

7.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七

一、“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理念

所谓教育理念, 是关于教育基本问题的深层次本质和规律的观念[1]。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2]。显然, 教育理念是一个解释办什么样的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本质性问题。1998年10月,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了首次高等教育大会, 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首次提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的高等教育理念[3]。2009年出版的《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特别强调了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即“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4]。

现实中, 高等学校三种权力的际遇是不同的, 行政权力一直以来高高在上, 学术权力地位逐渐上升, 而学生学习权力几乎被忽视。学生学习权力主要表现为教育选择权。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 说白了, 就是把教育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创业教育作为和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高等教育, 确立一种适宜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调试、自立自强的教育理念, 是倡导创业教育的高校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是德州学院2007年以来, 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 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形成的教育理念, 尽管还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 但显现的活力和效果是突破性的。

所谓“四位一体”, 就是把创业教育内化为素质选拔、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就业指导相互渗透、互为依托、浑然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 学生在这个教育体系中享有比较充分的教育选择权。德州学院“四位一体”创业教育体系如图1。

二、“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1. 素质评价系统建设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探索创业型人才素质评价和选拔机制是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首要工作。主要包括如何建立创业型人才选拔系统、如何搭建在校大学生入区 (创业教育实验区) 通道、如何构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创业教育实验区等机制问题。实验区的做法是, 大学第一学期, 面向全体新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 培养创业意识, 宣传创业知识和观摩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运行;同时, 基于高考成绩的智力评价, 对志愿新生进行智商、财商、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素质等一系列素质评价。事实上, 不管教师还是学生, 都不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 都受到生理、认知、动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限制。因此, 在学生是否具备创业的“天赋”素质、是否适合入区开展创业活动, 在决策之前很难做出最优判断和决策。因此, 实验区把大学生入区渠道分为选拔通道和绿色通道, 对于不能通过素质选拔进入实验区的学生, 如果个人意愿强烈并能够展示出某种“偏”“怪”“特”“奇”才能, 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区学习和创业。

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由创新创意实验区、产品 (创意) 研发实验区、创业计划设计实验区和创业企业孵化区四个部分构成。实际运行中, 四个实验区不仅仅按照流程对大一入区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其他各级在校生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实验区学习和活动。有时, 实验区还会到相关系部邀请学生入区参加活动。譬如, 产品 (创意) 研发实验区在遇到技术攻关和科学难题时, 会主动聘请电子、化工、机械等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指导和参与研发设计;创业企业孵化区经常邀请工商税务、市场营销、客户经理、校友会成员、亲朋等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指导工作。所以, 在入区学生素质评价系统建设中, 实验区遵循着创新、开放、务实和多样化的原则。这一原则为实验区知识学习系统、能力训练系统和就业指导系统提供了全面、高效的支持。

2. 知识学习系统建设

实验区创业知识学习采用了创业案例与实训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三种施教模式。实验区独立主编了《创业基础》和《创业案例与实训教程》两部通用教材。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对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进行讨论。这些案例都来源于现实创业活动和新闻报道, 学生先行阅读、思考、查找原因,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全班讨论。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一方面在于使学生在别人的经验中获得知识, 第二方面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与分析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案例教学还大大缩短了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 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 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 从而增强设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能力。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将创业项目 (有现实的, 也有虚拟的) 设计成问题, 围绕项目由管理、财务、营销、技术、工程等专业学生组成项目小组, 在教师指导下, 围绕创业项目从环境、初创、拓展、攻关、困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着眼于学生有目的的、灵活的专业知识学习, 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项目进行小组学习。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设计及调整工作计划, 组织讨论会, 最后以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务。在小组集体开展项目论证和设计的过程中, 学生很好地锻炼了组织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主要针对产品 (创意) 研发实验区和创业企业孵化区学生。新产品研发和创业困境是这一学习的动机与牵引力。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创业中的问题。例如“学院微啤坊”所酿啤酒“苦感”的技术问题、“太阳能扑蚊器”营销对象问题等等。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对学生是学习, 对教师来讲, 既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充实, 又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和重构, 也是教师教研和科研课题项目的重要来源。

3. 能力训练系统建设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贾少华总结义乌创业者特点时说, 凡是勤快的大学生, 没有理由不能成为成功的创业者。为什么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少之又少呢?关键是大学的教学机制与创业能力的获得机制是不一样的。[5]德州学院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把学生能力训练系统分为课程实验系统、岗位实训系统、科技文化竞赛系统和创业企业孵化系统来进行建设。

课程实验系统利用全校理工科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 实验区学生开展了大量的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实验, 既助推了本专业的学习, 又促进了创业项目的研发。岗位实训系统分为实验区实训系统和自助实训系统, 实验区提供了包括20多个财务与会计岗位、无限量的市场营销岗位和不同专业的技术操作 (如电子设计、数控机床、微生物等) 岗位。自助实训包括电子商务、商务咨询、家教、企业打工等岗位能力训练。科技文化竞赛系统重点围绕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中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与创业”大赛两项赛事展开训练。创业企业孵化系统目前仅有3个在校大学生注册企业在运行, 容纳20多名学生接受岗位能力训练。同时, 实验区分别与国力集团、华诚公司等联合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合作孵化基地。2003~2005实验区规划中, 孵化创业企业将达到20个以上, 基础运行中保持接纳300名左右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任务。

4. 就业指导系统建设

实验区就业指导教育系统于2012年初启动。实验区为学生设计了先就业后创业、以项目促就业、就业创业一体化、团队创业和自主创业等五种创业带动就业模式。以先就业后创业模式为例, 如如图2所示。

图示路径有两条主线:一主条线是在第一次就业单位就找到了归宿感, 那么, 最终成为公司高管人员, 或者企业在自己的创新管理下取得新成就, 或者创办出一家新企业。另一条主线经过一次或者多次跳槽而最终创办一个新企业。这两条主线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点, 那就是首先要成为一个单位的业务骨干。否则, 创业在很大概率上意味着失败。

以项目促就业是实验区学生在就业时, 带着创业项目寻找就业目标地区、单位和就业岗位。就业创业一体化是带着创业项目寻找就业岗位时, 附带创业条件, 即就业企业 (集团公司) 同意投资支持创业项目, 并给予资金、人员等方面的保障, 学生甚至可以谈判要求占有一定比例创业项目 (子公司) 的股份。团队创业和自主创业的不同点在于创业主体是毕业生团队还是个人, 即使是个人创业, 也需要从其他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组建团队创业。

三、“四位一体”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成效

通过素质评价与选拔机制建设、创业知识学习内容与方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系统化管理和创业带动就业模式探索相互交融, 整体优化, 德州学院“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实验区在建设任务书中明确提出了五年建设目标:适应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规划的需要, 充分利用和发挥德州学院的资源优势和创业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和方法, 探索独具特色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经过5年的努力, 将本实验区建设成为山东省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力争成为我国普通本科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一个典型示范区, 并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理论做出突出贡献。

几年来, 实验区承担各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15项, 其中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出版“四位一体”理念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9部;在《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实验区涌现出一批热爱创新、热心创业、成功创业的典型学生。近三年, 德州学院学生在全国、全省大学生科技文化创新比赛中, 获得国家级奖励138项, 省部级奖励1055项, 获奖层次、数量均居全国同类院校和山东省普通本科院校前列。德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关做法, 也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同。2009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对学校的创业就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 学校获得“山东省创业示范院校”称号。2012年“基于四位一体理念的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摘要:创业教育是集素质评价、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就业指导“四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基于这一理念, 德州学院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对大学生创业素质评价与选拔机制、创业知识学习内容与方法、创业能力训练系统和创业带动就业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理念,创业教育创新实验区

参考文献

[1]陈秉公, 陈卓.21世纪的人应该这样塑造[J].21世纪, 1999 (6) :16-18.

[2]王冀生.试论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 1999 (4) .

[3]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J].上海高教研究, 1998 (12) :1-8.

[4]曹胜利, 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9.

8.三位一体创业教育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服务体系;应用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规模出现“井喷”式增长,2013年毕业生人数为699万人,而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727万人,比2013年增加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1],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压力不减潜力上升。大学生创业就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教育的焦点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与全球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10%左右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左右[2]。究其原因:一是我国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大学生自身创业素质不高。因此需要探索建立一套实用的创业服务模式,应用到创业实践当中。

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选取科研成果为创业项目

中原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已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龙头,目前以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的产业、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为优先重点发展产业,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机遇。我们以以地方优先发展产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带驱动器的LED节能灯(专利号:ZL201210056657.0)实施为抓手,以“产学研用”相结合为切入点,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探索应用地方、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

二、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

唯物辩证法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告诉我们,大学生自身是创业的内因是创业的主体;地方、学校、教师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大学生做为创业的主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大学生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长期以来,我国推行的是“知识教育模式”,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单纯的向学生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于是就出现了“学霸”;考试时出现“考霸”式的好学生,这样学生逐渐形成毕业后就找工作的思维定势,而没有考虑自主创业,而在国外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左右,而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仅为2%[3],因此需加强创业教育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思想观念。

其次改变“学习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传统学习方式是按照教学计划,强调教师的权威,在课堂上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处于“听中学”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缺乏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专业学习上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学专业知识,只要学好专业相关知识就能胜任将来的工作,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信息化创新应用性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生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奋斗目标。首先依据所学知识来确定实施项目,制定计划、汲取项目所需的各种知识。其次进行实施并实践验证,若发现错误及时修正,然后再验证,最后在现实工程当中进行应用。这样在“做中学”,获得知识就具有亲历性,应用就会得心应手。在做项目工程中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要查阅资料、寻求协作设计、共同完成;同时要参与相关的专题讲座、论坛、课外科技制作、科技竞赛、沙龙等科技活动,这样创新应用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最后,创业团队组建。创业团队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所谓创业团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他们对企业的将来负责,拥有共同的财务或其他方面的义务,他们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中相互依赖,由目标、人员、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以及创业计划四大要素组成。创业团队组建需注意以下方面:1、确定核心创业者,核心创业者的能力和思想意识从根本上决定了是否要组建创业团队以及团队组建的时间和团队组成人员能力类型,他决定了创业的发展方向。2、与核心创业者的优势互补。3、目标一致合理、精简高效原则。4、团队运行动态开放、规范。

三、教师在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中起的指导作用

創业教育目的不仅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缓解就业压力的现实需要,更是创业型“智能经济时代”的战略选择。教师教育方式在创业教育当中起着关键作用。

1、转变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做中学”

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听中学”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做中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通过“项目驱动、问题导引、兴趣深入”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习、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与艰苦奋斗的创业能力,让学生具有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政策的本领并会运用。“做中学”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授课中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的热点问题或交叉学科的问题及本人科研项目或科研成果、科技竞赛作品、横向合作成果等能够应用的科研成果做为教学项目,带进课堂,招募学生团队,团队一般由5-8人组成,成员由学科相近和年级交叉组成,以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主并做为项目主持人,以大一、二、四学生为辅为项目参与者。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全程化的指导完成项目。

2、成立创业教师团队、建设创业课程体系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离不开专业的创业教师团队,创业教师团队由教育专家、学者、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成功人士)、工商管理人员、政府主管创业部门工作人员、律师等精英人员组成,形成集全校智慧来创建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该体系首先依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制定,由课程教育模块、模拟运行模块、实践运行模块组成,涉及理论层面、基础层面、操作层面、制度层面,包含有工程技术知识、知识产权知识、创业管理知识、创业经济学、现行创业政策法律、法规、创业财务金融等方面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创业知识、技能与本领。体系以创业项目为有效载体进行运行,首先由教师招募组建创业团队,对项目进行研究、设计、咨询、管理、生产、营销及深度开发等为主要创业过程的工程链中,体现工程技术与社会、人文、经济、管理、生态的交叉与融合。在模拟运行中,在校内设计了工商管理窗口、银行投资融资窗口、企业合作窗口、知识产权管理窗口、人力资源管理、公安、税务、质量、环保卫生窗口,为学生的创业项目铺设社会实践的阵地。创业团体的经营方案经校内创业专家评审通过,才能获得经营权;然后再在相应的各个窗口进行注册、登记备案,按照企业运行。

这样创业教育体系由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在“做中学,学中做”探索学习,直到解决问题,就能够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能力,体验了学以致用乐趣,享受知本家的财富,也改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拥有创业的本领。同时教师自己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同时能够指导创业实践,促使教师具备学者与企业家的双重素质。

四、高校是创业的纽带

学生和老师是高校重要资源与财富,高校教育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创业教育高校可对校内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协调管理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1、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郑州科技学院的教育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途径,构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为指导.积极推进创新应用型人才建设,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走出一条”依托区域经济发展,扩展创业渠道,传继郑科院创新创业精神“的特色化道路.学校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优秀的教育人员和高素质的大学生,要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智库优势,为创业教育开辟厚重的实践沃土和理论河床。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所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教学使命,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1、以科研成果为教学内容,带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核心能力。2、采用“模拟创业”对学生进行创业社会能力培养。3、进行创业孵化自主经营管理,培养创业的创业家精神。这样建立的三级创业培训体系使学生具有创新能力与企业家思维能够成为新一代复合型信息化经管人才。

2、加强创业氛围建设

国外学者指出,个人创业决策是受国家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大校园创业文化软环境的建设[7]。首先,创业政策宣传,由于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工作时间较短,毕业生对创业相关政策知悉率低,政策内容了解不详实、全面,也不知如何享受政策的优惠。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报纸、创业展览会、课堂教育、班会、板报、图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创业的政策措施。其次树立创业先进典型并积极宣传,来增强的生动性。

3、建立创业资讯的集散平台

建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信息集散平台”,来发布创业资讯、学习创业本领、共享创业成果。这个平台要收集创业相关政策、各级各类的创业项目、创业相关资讯,对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它首先能够使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政策,并制定符合实际状况且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其次是创业项目的选择、资金扶持、咨询和指导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能够使高校学生选定适合自身的项目,并筹建创业相应的创业团队,从而增加创业的成功性。

4、建立创业孵化基地

高校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将校外资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与校内资源教师、学生、设备与场地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创业孵化园,对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一站式”帮扶。学生将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水平与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进行申请,经园区创业专家委员会(相关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教师、企业家、投资家组成)审核通过后才可入驻。创业园主要提供以下服务:(1)落实国家、地方与学校相关的创业政策与创业政策理论研究;(2)对学生提供创业培训指导、适当的资金与场所的支持;(3)创业综合服务:不断健全产、学、研、贸、物流等各项服务功能,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4)信息共享服务:强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教师、创业人等之间的信息横向联合,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5)制度建设,探索应用了创业教育培训制度、创业孵化园管理制度、创业资金管理制度、创业信息发布等相关制度的汇编,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使我校的创业教育具有鲜明特色。

总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政策优惠宽松、服务及时到位、功能齐备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业平台。

五、地方是学生创业的“主阵地”

地方是学生创业的“主阵地”,政府部门是地方的决策者,企业是地方组成者,地方是社会的容纳者,大学生创业作为新兴事物,地方要接纳并帮助它。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作为地方的决策者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并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首先为学生创办企业提供“护身符”(创业保障性政策或法规),并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落实,杜绝某些公务员不作为、徇私舞弊、滥用职权不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其次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对于大学生首次创办企业,涉及到行政收费、工商注册、验资、银行开户、卫生环保等各项费用降低或全免的优惠政策;放宽营业场地限制,只要符合法律法规与合同约定的条件,允许将住所、租赁房等作为创业场地。最后政府成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资金瓶颈。政府对经专家审核论证、技术含量高有发展潜力的创业项目要给予资金注入支持,资金可以入股的方式注入,注入金额要保证其发展,并设定资助周期,一般设为五年,若创业成功,基金以原价退出,反之,注入基金经程序审核进行核销。

行业企业:首先行业、企业是地方市场的主体,它们在市场经营中拥有丰富的经验,这对创业的大学生来言是“黄金宝典”,他们为大学生创业导师,可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同时能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公益性。其次对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广阔的项目,企业可投资入股对项目进行扶持,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实现双赢局面。最后同高校进行智力互借。高校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支持高校的科研和创业项目,对于优秀人才合作企业可择优录用,也为自己培养人才,对社会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给学生自主创业带来机遇,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四位一体”创业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生、老师、学校、地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并相互之间通力合作来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在创业之前拥有创业核心能力与创业教育培训;创业初期得到地方的政府、高校政策扶持和教师、行业、企业与家庭等支持;在创业过程得到教师与地方相应的社会团体与科研、中介机构的帮扶,使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反哺教学、繁荣了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信息时报.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EB/OL].http://gaokao.eol.cn/gxph_2922/20140402/t20140402_1093462.shtml.

[2]張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耿云霄.“2 + 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院校SIYB 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1 :53-55.

作者简介

张磊(1976—)男 河北邯郸,郑州科技学院实验中心,本科,实验师, 研究方向:自动化控制,实践教学与实训设备研制.拥有六项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1220135238.1;ZL201220135227.3;ZL201220113929.1;ZL201220080614.1;(发明)ZL201210094525.7;ZL201210056657.0。

朱娜(1977—)女 江苏徐州,讲师,郑州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上一篇:大班幼儿毕业的祝福语下一篇:小学4 2特色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