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高二作文

2025-01-06

年味的高二作文(精选10篇)

1.年味的高二作文 篇一

“过年啦!过年喽!”楼下小孩隐约的玩闹声传入了寂静的房间,也吵醒了睡懒觉的我。我睁开眼睛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大年初一终于到了,去拜年喽!虽然我因为神经损伤做了手术,右手还高举着绑在支架上,但我仍然迅速地穿好衣服。一打开房门,迎面而来的是爸爸妈妈亲切的笑脸和祝福:“扬扬,新年快乐!”一股暖暖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The same to you!”我情不自禁的与父母来了个热情的拥抱,窗外的阳光洒进来,我们的身影多么幸福啊。

我走出家门来到隔壁——外公外婆家。一进门,一股油炸年糕的香味便扑面而来。哦,这就是年的味道!油锅里那热油发出来的“啪啪”声,像极了那响亮而又红火的鞭炮声…….正想得入迷的我肩膀上被人拍了下,我转过身来,原来是外公已经在慈祥地看着我了。“外公外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连串过年的必说词,给步入老年的外公外婆带来幸福的年味。“好孙子,祝你学习进步!”红光满面的外公塞给我一个大红包。“谢谢外公!”拿到红包的我开心极了,禁不住唱起了我喜欢的《嗨歌》。

今年是爷爷奶奶的七十大寿。年初三那天,所有的亲戚们都来参加寿宴,大家欢聚一堂,一起祝他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的乐队朋友们还表演独唱,乐器合奏等很多节目,使宴会更加热闹。看着爷爷奶奶满面的笑容,大家的欢声笑语,多么幸福啊!

虽然就春节只有几天时间,但那浓浓的幸福年味,直到现在也在我心中沸腾。啊,年味!幸福在心中!

2.年味高二优秀作文 篇二

年味是什么?就是过年的味道,他往往很甜美,那可以说是每个人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在外面打拼的孩子们也可以回到家乡。可以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这怎么能说是不高兴呢?

“啪啪啪啪”在一阵鞭炮的响声中,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大年三十。

那一晚,人们显得格外的兴奋。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或是在牌桌边,或是在电视旁,畅聊着这一年的收获和付出。在这一天晚上,也就是大年三十,没有人会觉得不开心,因为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前一年的快乐与悲伤,将全部被忘记。到这一天,我们只需要辞旧迎新。我们要迎接将要来临的一年,也就是全新的2018。在过去的2017年中我们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赶在世界前列。我们早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被日本欺负的东亚病夫。在这一年尝过的所有酸甜苦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年味。

到了大年初一那天,则更加的热闹每个人都会等的家里等待各种各样的亲人来拜年。小朋友们的格外的兴奋。爸爸妈妈给他们买了爆竹而他们则在尖叫声中,点燃引线,然后等待那巨大的声音响起,他们四处欢呼雀跃者,一会儿跑到这一会儿跑到那,这就是小孩子眼中的过年。

而显然我们早已不是小孩。我们再也不会玩那种略显无趣的鞭炮,在这几年中,我能明显的感觉到,在我的身边年味已经在逐渐渐少,至于为什么,我的感觉是由于身边的智能手机。让亲人的距离变得更加的遥远。就是那种做做在一个地方。但是却每人手里拿着一台冰冷的机器。各自不说话,在群里发出那些拜年的.消息。而脸上的表情也是僵硬的。大人们在打牌,小孩子们在看电视,青少年们每人拿着一台手机。这样距离怎么不会远呢。在以前,每年到快到12点时,所有的亲人都会把手中的事情放下,集合到大屏中。看那12点准时的烟花,但这两年来,我明显感觉到这减少了很多。所以现在需要我们做的事把丢失的年味,给找回来。

由于我们不太重视这种传统的东西,这几年来西方的节日,更在中国流行,使中国的传统节日被忽略。至于端午节这样的节日,更被韩国给抢去拿了专利。这时候中国人才意识到我们的传统节日正在逐渐从我们心中消失。他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我们再也感觉不到那么浓的年味。我们只能感觉到每年的年味在逐渐的减少,减少。但是这一年的春节,我还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从亲戚塞到我们手里的红包,可以看出,人们还在逐渐的重视春节,逐渐吸取前几年的教训,逐渐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我希望年味能继续传承下去,而不是像这几年一样越来越减少。

年味是需要每个人体会的。他不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而是大家聚在一起,那种欢乐的感觉,它会使人忘记上一年的种种不快乐和遗憾,可以让人焕然一新的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 素年光亮高二抒情散文

★ 作文 那些年

★ 年作文

★ 那些年那些人作文

★ 年三十作文

★ 年作文500字

★ 作文 这一年

★ 作文初一年

★ 年味作文

3.我家的年味作文 篇三

今年春节,我在奶奶家过年。在以往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穿新衣,戴新帽,唱着歌儿,放鞭炮。”而现如今,大家的生活则变成了“穿新衣,戴新帽,看着‘村晚’,开心笑。”你一定会有疑问,这个‘村晚’是什么呢?“村晚”是奶奶家所在的的小村庄里独家推出的节目。到了村晚的时间,村名们自发表演节目,十分精彩,绝不亚于春晚。

就先讲讲第一届村晚—今年村晚吧!

首先一开始就会让你眼前一亮。村里三对双胞胎手牵着手缓缓走上舞台,唱着歌。这三对双胞胎分别是5岁、30岁、50岁代表着3个不同的年龄段,唱着唱着,大家不禁流下泪水。第二个节目更加深入我们内心,第二个节目是一个小品,讲的是关于诈骗的,尽管略比春晚逊色,但正由于这一点,却更是显出了村名们的朴素,真实。第三个,第四个节目中村中的大爷大妈展现了各自的风采—太极拳和广场舞。村中的村民都十分开心,顿时充满了活力,就跟着背景音乐跳了起来。余下的节目有魔术,童谣,朗诵……在倒数第二个环节,村长让每个人谈谈自己的心愿。大家有的说“希望来年庄稼丰收”有的说“希望村子里邻里和睦”,还有的人说“以后村晚一定要办下去。村长听了,笑了笑说:“也希望大家以后少放,不放烟花爆竹,不污染水土空气使大家心愿实现,让我们一起欢歌载舞吧!”

伴着满天繁星,村民们又唱又跳,十分开心。

4.过年年味的作文 篇四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过年的味道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过年的味道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过年的味道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过年的味道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5.我家的年味作文 篇五

声音消失了,我慌忙推开窗,烟花都不见了踪迹。一切仿佛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只有飘荡在空中的白色烟雾。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弥漫着年的味道……我家,连烟花都不放,能有什么年味儿呢?

“下来吃饭了!”一声呼喊打断了思绪,我不满地撇撇嘴,蜗牛般的“爬”下楼。“快点!”爸爸的声音再一次刺激着耳朵,我却像没听到一样,还是慢腾腾的坐下。接过筷子,一声不吭的低下头,赌气般地扒着饭。

耳边响起嘈杂的声音,我也不去理会,做好认真吃饭的样子,好让人发现我的不快。因为平时我是说的最多的那个,今天的菜似乎比平时多了些,摆满了一大桌子。想想也是,过年了嘛,可吃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如往年放烟花来得高兴些!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发现我的小情绪,我轻轻跺了跺脚,可还是没人在意。

“他们到底在聊些什么呢!”我悄悄抬抬眼睛,慢慢伸直了腰,虽然不知道在聊什么,但每个人都是满脸笑意。“来!祝我们一家团圆,新年快乐!”妈妈把杯子伸向中间,杯与杯之中碰撞出了清脆的响音。“又不是一年聚一次,说的这么隆重。”我别扭地想。

“来来,宝贝也来!”我有些不乐意地拿起杯子,正好撞上一张张笑脸。清脆的响音再次响起,只是这次响在了我的心里。像是心中某个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感觉…不一样了。桌上再次充满了欢声笑语。不,还有别的。是什么呢?我说不出来。

“宝贝新年快乐!”妈妈对我说。我看看爸爸与奶奶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的啊!平淡的……又很温暖。我找到答案了,只要一家人幸福的地过个年,放不放烟花有什么重要的呢?“嗯!新年快乐!”我也笑了。

6.有年味的作文 篇六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陆续出现在大门上的“倒福”提醒着人们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又将来临。

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对于无法归家的游子,年是苦的,混合着牵挂与思念,难以下咽。

对于辗转千里终于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着温暖与亲切,令人迷醉。

对于历尽坎坷的探索者,年,是咸的。交杂着过去一年里受过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与祝愿,神秘,复杂,刺激着味蕾。

春节,新年,不能明白道来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隐约感觉它所承载的情义与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们家,一年到头来,最忙的要数外婆,炸藕夹,炸圆子,蒸豆腐圆子,晒腊肉,小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外婆为家人准备的年货。外婆已经接近80岁了,爸爸劝外婆休息,让她不要再忙碌。外婆有时也生气地骂咧:“都要吃,又都不学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个“明年”外婆都拿着锅铲重操旧业,又骂咧下一个“明年”,不再做了。我从来不劝外婆休息,因为我知道一个就这么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只能以这种方式,在羊的最末,表达对子女们的关心。不劝,因为劝不动。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在外求学,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总是开玩笑说,人家都是省际大春运,我是城内小春运。放寒假,对很多人来说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圆子,意味着“年”。圆子我只吃外婆做的,一如今年从英国回来的表哥,见到外婆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做了粉蒸排骨吗?”

于我而言,年,没有久别重逢的热泪盈眶,相聚有时又何必故作伤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传统”,“家庭”,那好像有点沉重了。它很简单,就是外婆炸圆子的味道。重油,精C,酥软,咬下一口,那种嘴巴和心都被填满的充实是独属于“年”的味道,也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的圆子,只好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记忆很有意思,那些在脑海了顽固盘踞的东西都连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经历或者事件。正如我,贪念圆子的味道,无非也是贪念那些过去的记忆。五岁,十岁,十五岁,吃着圆子,我数着年岁不断成长。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剥落,外表渐渐模糊褪色,不再记忆。只有这玩意,与外婆,与家人,与年,与希望融为一体,成为一年又一年里,只属于我的牵挂,只属于我的年味。

去年年饭时,表哥在英国,和我们人人都在电话里拜了年,可是人没到,不能叫团圆。今年年饭,他回来,反而是我因为高三,最后回家。上桌时发现第一个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个就是我的炸圆子。

外婆坐在一边傻乐,她什么都记得,一个不落。

7.家乡的年味作文 篇七

去年的时候,我学会了包春卷,还从来没炸过。每次包完,我就在一旁看着妈妈炸,我总是恳求地说:“妈妈,我也想炸。”“不行,你还小,不会炸,再说,万一有爆到你怎么办?”我只好不说话了,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今年,我去朋友家玩,他们家也正好在包春卷,他们竟然还邀请我一起炸春卷,我真是太激动的。他们给了我一双长筷子,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刚包好的春卷,小心翼翼地放到热油锅中,只听到“噼里啪啦”的一阵,油飞溅了起来,不过油只是在跳舞,怎么也够不着我的手。我鼓起勇气,把春卷一个一个夹到锅里,可是不知怎么地,一不小心就把春卷皮给炸焦了。急得我赶忙把它放到盘子里。 我怕炸焦了,所以接下来炸的几个,我很快把他们装到了盘子中。再看看,发现这几个颜色实在太白了,如果炸成金黄色就好了,于是,我和小朋友,又重新炸起 来。这次,我们更小心了,不停地翻,眼睛一刻也不离开春卷,生怕它们逃走似的。“变成金黄色的啦!”我大叫,我们急忙把春卷给“请”了出来,还给它“脱了脱油”呢!

8.家乡的年味作文 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年的劳顿在年味中释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来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走进腊月,故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缓缓飘荡开来、渐渐浓烈起来。村村寨寨、家家户户、男女老少便不约而同地开始渲染、烘托那细致、严谨、充满期冀的年味。“小雪卧羊,大雪宰猪”。杀羊宰猪是乡下最诱人的年味。特别是杀年猪,宰杀完毕之后,主人家会按照习俗做一大锅由槽头肉(猪脖子)、酸菜、豆腐、粉条、土豆等煨炖而成的大烩菜,主食一股是西北地区特有的黄米糕,全家老少和请来的亲朋好友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原生态饭菜,那份热闹、惬意、浓香着实让人难以忘怀。

从腊月初八开始,乡下过年的程式便全面启动。腊八这天,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开始做腊八粥,故乡人用黄米、红豆、花生、红枣等熬制腊八粥,吃的时候,在粥的上面浇一层用甜菜、胡萝卜熬制的糖稀,甜甜的腊八粥,象征着大年开始,预示着来年的五谷丰登,期盼着生活的甜甜美美。

过了腊八,家家户户便开始有条不紊地置年货,忙吃喝、孕年味。乡邻之间都要互相帮忙,磨白面,捣糕面,压粉条,做豆腐,生豆芽,切酸菜,剁饺馅,栽葱蒜,蒸馒头,炸油饼,炸油糕、摊花饼,杀公鸡,煮猪头,写对联,剪窗花,写大字,打烧酒,买鞭炮、买香纸,买蜡烛,做灯笼,缝新衣,买糖果,炒瓜籽……可谓家家飘香,户户欢腾。“二十三,洗灯盏”。腊月二十三恭送“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灶王爷升天之后,洒扫庭除便全面展开,扫房梁,粉墙壁,糊窗户,挂年画,帖窗花,拆被褥、洗衣服,一番妆点,老土屋便满堂生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大年临近之时,邻里男女之间都要互相剃头、净面,干干净净、轻轻爽爽迎新年。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大年便盛装登场了。除夕这天,女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开始蒸“米饭”,熬粉汤,故乡称之为“翻身捞饭”,捞饭要做的多且不能吃光,寓意为年年有余。饭罢家家户户便准备纸钱、上坟祭祖,熬制浆糊、张帖对联。把祖先的恩德牢记心上,把“五谷丰登、牛羊满圈,福星高照、喜气盈门”的祈愿诉于上苍。除夕中午的家庭“盛宴”之后,便开始洒水扫院、垒旺火、挂灯笼。旺火要垒到“天德深似海,地恩重如山”的天地神位面前,故乡人垒旺火要在院内选好的位置上架一口大铁锅,然后在装满沙土的铁锅上垒旺火。垒旺火的主要材料是麻杆、劈柴、柏木,煤块,最后垒成一个一米多高、中空的方塔型或圆塔型的旺火,然后用彩纸装扮,最后帖上“旺气冲天”的对联。从除夕晚上开始,家家户户院内都要矗立一根几米到十几米的高杆,杆顶装有滑轮,用一根长绳把灯笼挂在杆顶,同时正房、偏房、凉房、柴房,包括牛马羊圈都要通霄挂灯笼,一直到正月十五。华灯初上之后,爷爷奶奶便开始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点心,怀揣糖果和点心的孩子们则成群结队,手持香火开始跑大年,东家进,西家出,观旺火、看年画、赏灯笼。一直到鸡叫头遍,家家户户开始举行“接神”仪式,先在正屋的“金玉满堂家宅旺,鸿福齐天富贵长”的福禄寿神位前摆贡焚香,祭神祭祖,然后全家人开始点燃旺火,待旺火熊熊燃烧,“旺气冲天”之后,开始燃放麻炮、鞭炮,爆竹华灯,满门飞彩,天地同辉,声震八方。全家人在旺火边开始跪拜天地诸神,老者点头,童子拍手,祈保三星在户,五世其昌,气氛庄重肃穆……孩子们要抱着过年的新衣服烤旺火,然后,由奶奶或母亲把蒜瓣、柏木刀、铜马缀饰到孩子们的衣襟上,除邪避害,保佑平安。“接神”仪式完毕之后,全家人开始熬大年,男大家围炉把酒,海阔天空拉家常,谋生计,话人生,女大家则在欢声笑语中包饺子,除夕晚上包饺子,要在饺子里包硬币,吃到硬币的人预示着来年有福气。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新年的旭日东升之际,大家要早早敞开大门,迎百褔,纳千祥。孩子们穿新衣、戴新帽,随大大家提着灯笼,带着香烛、鞭炮,赶着猪羊牛马到村外迎“喜神,”祈望吉星高照,紫气东来。正月初一早晨的第一碗水饺,首先要敬贡列祖列宗。饭罢,小孩们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给长辈、亲朋好友们拜大年,在“过年好”,“恭喜发财”的一声声祝福中,“共祝开平日,同沾大有年”。“二八小子过大年,又吃好饭又挣钱”,每个孩子在施礼、叩拜、问好之后,都能得到长辈们赠予的押岁钱。从一元复始的正月初一到龙抬头的二月初二,故乡的年味如乡下一日三餐的袅袅炊烟,伴随着扭秧歌、舞龙灯,伴随着浓语一席、美酒三杯,伴随着犬吠鸡鸣,羊欢马叫,伴随着满面春风、笑语欢歌,眷恋在故乡的朗朗天空……

9.消逝的年味作文 篇九

作为我国最隆重、最悠久的节日之一,春节,在上千年的文化发展之中逐渐诞生了它的独特韵味――年不好过味。年味曾在祖先之间衍生,在祖祖辈辈之间发展,却又在高速的发展之下,逐渐地消逝了。

小时候,每逢过年,必将是每个孩子最为喜悦、每个家庭最为喜庆、每个小村、每座城市,喜气洋洋而张灯结彩的日子。

除夕当晚,厨房里总是忙碌不堪――爸爸正忙着杀鸡,那边爷爷正在烹饪着新鲜蔬菜,妈妈也淘好米,开始煮饭;奶奶也会拿出只有到过年才会用的瓷盆――用来烧纸钱,祭奠祖先,与之共同庆祝这欢乐的节日。

之后,便是丰盛的年夜饭了。一家人绕着象征着团圆的大圆桌依次坐下,大人们倒好白酒,小孩则是果汁可乐,在吃饭前,就要全体起立,相互干杯:长辈们和蔼可亲地表述对我们年轻人的期望与鼓励;我们呢则是真切地表达我们对父母工作顺利、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的希望,以及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照顾。在这之后,才可以开动。桌上有香喷喷的红烧鱼;也有象征着团圆的肉丸子,而长辈总是会将鸡腿鸡翅让给我们,寓意可以走得更远……

吃完丰盛的`晚餐,一家子团聚一堂,欣赏着春晚,讨论着哪个小品幽默有趣,其乐融融。一直到晚上十二点,总会传来一阵洪亮的钟声,我们便会跑到小路上去:听到鞭炮噼啪作响,看见烟花争相绽放在空中……

此时的年味,或许就是那烟火的璀璨,是年夜饭的美味,是团聚的喜悦吧。

而如今过去数年,高速发展的今日,再一次迎来了这一盛大的节日。

全家人不再在老家庆祝,而是到了繁华的一线城市。叔叔早早地提前一天买好年货、蔬菜,到了除夕,把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与肉类成碟装好,在缩小了三分之一的圆桌中间支起一个火锅,煮好鸡鸭鱼肉,便开始了年夜饭――少了祭祀,也只有简简单单的问候与干杯,就像是延续数年的传统,却在不经意间慢慢淡去。

吃完饭,在这里是看不到烟花鞭炮的――没办法,大自然已经千疮百孔了。春晚呢?曾经期待无比的隆重节目?如今,早已被人手一台手机上的所谓游戏、qq微信的红包刷屏所取代。甚至直接跑到房间里,丝毫不在意与家人团聚的温馨――或许那些许久没有放松的中学生仅仅把除夕、把春节当做假期而已吧。也许是利用这个所谓假期好好玩耍吧。年味,仿佛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是,他们却忘了,这正是在淡忘传承的年味啊!寒假,仅仅只是学生的假日吗?似乎不是。它更像是对中华传统、对年味的尊敬!

10.我家的年味作文 篇十

游子们带着这份美好祝愿,无论有多遥远,都阻挡不了游子们归心似箭的心。从腊八起在家的父母们就要为春节的到来开始忙活起来:打扫一年沉积下来的尘埃、出门采购、储备精致的美食……一直到除夕的前夜,才能进入一年到头的收尾工作,象征着“辞旧迎新”!

大年三十之夜,也就是除夕夜。一大早,当孩童们一个个都还在梦乡里的时候,人们纷纷开始忙绿着:贴春联,贴窗花,贴“福”字准备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真正的年味儿,还是在美食中酝酿。大家都想站在旧年的尾巴上,用美食给旧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为新的一年绘画出一个隆重的开始。

美食会让你享受视觉,听觉,嗅觉的盛宴:这家的炸酥肉,“滋滋”的油声响起,金黄色的酥肉带着金黄色的油沫儿,在油中翻滚;那家的排骨汤,浓郁的香气蔓延几层楼……

游子们都会在除夕的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享受着一大家人团圆的热闹氛围,其乐融融,在餐桌上,小辈们都争先恐后的给长辈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长辈们也一个个的叮嘱着晚辈们:学习的好好学习,赚钱的好好赚钱……干脆响亮的酒杯声预示着来年的兴旺,人们的爽朗的笑声和热情的祝福预示着来年的灿烂;吃过团圆饭,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大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欢声笑语在每家每户响起,老人和小朋友们都一个个的进入了梦乡,只有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都会守到新年的钟声响起,当新年的钟声响起的那一刻,你就会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个不停,你会感受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热闹,预示着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除夕过后就是正月的新年的头一天了,家里的孩童们一个个都早早的起来了,先是给自己加的老一辈的人磕头拜年,长辈们也纷纷拿出一沓沓的红包给孩童们,这个他们最开心的时候 。大人们都穿着新衣,走亲访友,互相拜年,路上遇见相识的人也互祝一声“新年好”。路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年味在大街小巷中飘荡,这种热闹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年过完了,年味也渐渐地消散了,人们又要重新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新的一年的努力,孩子们也都重回“笼”中,开始他们的人生路上的又一个新的起点,更有那些游子们挥泪告别亲人,奔向远方,开始新的生活……这就是中国年!一个向往团圆,期待美好的国家!在你们的记忆里还有哪些呢?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改革下一篇:初中数学课程心理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