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工作制度(精选19篇)
1.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篇一
三甲医院影像科工作制度
1、医院医学影像科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科主任对各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全面完成医疗、保健、教学和科研工作。医学影像科设有介入组、普放组、CT组、MRI组,各组由付主任或组长负责,协助科主任工作。健全科室各级管理制度,制定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医德教育,确立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提高诊疗质量。
2、医技人员须经过专业岗前培训、辐射安全培训和岗前体检,考核、体检合格后,方可承担各专业诊疗或技术操作工作。住院医师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按人体解剖系统进行重点分工,培养一专多能的专家。
3、科室内应保持整洁、安静,严禁在科内吸烟。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并佩戴胸牌;介入手术时,应按无菌要求进行操作。
4、各专业组应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和优质服务工作。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QA),建立健全质量控制(QC)小组,严格执行影像诊疗规程。
5、坚持每天集体读片与定期评片,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并评定照片质量优劣,诊断报告应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审核后签发。
6、定期对手术或临床证实的病例进行随访,评定诊断符合率。同时,应对漏诊、误诊及疑难病例进行集体讨论,不断总结提高。
7、不断完善PACS系统安全使用规定,健全登记统计制度,对各项资料详细登记,严格资料管理。
8、专人负责设备、仪器、物资和药品的领取、保管及台帐登记、消耗记录工作。
9、医技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休假。
10、各组工作人员应按排班表到位工作,不迟到、不早退,严格履行各级医务人员职责。上班时间因工作需要离开科室,须向登记室报告去向及联系电话;职工病、事假按院部规定办理。
2.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篇二
关键词:护理工作,影像检查,作用,特殊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 医学影像学已由过去单纯的辅助检查逐渐向造影诊疗与介入性治疗等领域扩展[1]。由于影像技术的日新月异, 影像护理逐渐成熟起来, 已由最初的不设护士发展成为一支完善的护理队伍。护理人员除了具备自身的专业知识, 还要掌握影像方面的知识, 更要适应影像检查的特殊性, 配合好影像医师的各项工作, 使患者顺利安全地达到诊疗目的而不发生意外情况[2]。现就护理工作在影像检查中的作用阐述如下。
1 心理护理作用
到影像科室检查的患者面对冷冰冰的检查设备, 加之对疾病的担心和受认知程度的影响往往感到紧张, 尤其是增强扫描还需要先行告知增强扫描的目的和危险, 这更加重了患者的紧张情绪。而精神过度紧张是一种急性应激反应, 可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引起心率加快、手足冷汗、头晕等多种负性作用, 诱发或加重增强扫描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因此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3,4]。护理人员要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尤其是增强扫描的目的、过程、安全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使患者全面了解, 以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 促使患者在检查中积极配合, 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2 X线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X线检查中造影检查随着各种设备的日趋完善和造影药物的不断改进, 临床项目逐渐增多。为了做到一次造影检查成功, 避免不必要的重检, 减少患者的麻烦, 减轻其痛苦, 放射科护士应尽职尽责认真细致地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 造影前认真详细地向患者介绍造影检查的方法及重要性以及检查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以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2) 护士应准确掌握各种造影检查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熟悉各种造影检查的目的、方法以及适应证、禁忌证, 备好抢救药品和设备, 按要求做好如麻醉剂、碘剂等药物过敏试验, 并及时准确记录等, 急救药品与设备的应用, 应熟练掌握。总之, 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准备, 是X线检查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造影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尤其加强对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的观察, 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应果断及时处理, 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医师配合会诊。
患者在各种X线造影检查后应观察2~4 h, 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这一期间的患者反应, 定时随访, 对需留院观察的患者, 必要时向其详细解释留院观察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保持引流管畅通。
X线平片检查中的腹部、腰椎、骶尾椎、骨盆片为了清洁肠内粪便, 消除因此而造成的X线漏误诊, 护理人员均应先行为患者清洁灌肠或检查前晚上服缓泄剂。
3 CT增强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稳定检查前精神紧张的患者情绪, 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 向患者说明CT增强检查的目的及过程, 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使其放松心情, 心态平和。对受检查小儿采取耐心积极引导的态度, 鼓励他们配合完成检查。护士对CT增强扫描检查的全过程应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如头颅CT增强检查前4 h禁食, 各种腹部脏器检查前1周内忌食含金属的药物, 扫描前禁食6~12 h和禁做胃肠造影检查。对小儿要轻移、轻放、尽量少动, 必要时由临床医师陪同,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CT增强检查时为增加不同组织间的对比度, 需静脉注射水溶性碘对比剂, 由于注射剂量大、浓度高、方式快, 极易导致过敏的发生。因此, 在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高度警惕, 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同时, 为防患于未然, 用药时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 有无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对严重肝肾疾病、高热、心力衰竭等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静注过程中对患者要密切观察, 有异常反应立即停止注射, 积极处理。如发生轻度反应让患者大量饮水。重度反应及时抢救处理, 并及时采取吸氧等措施, 必要时及时邀请相关专科医师共同实施抢救。
4 磁共振检查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更准确地查出病变的部位、范围与性质, 护士应在检查前做好适当的解释工作, 解释检查过程中的一切现象, 如梯度场启动会有噪声, 如有不适可用话机与医师交谈, 消除其思想顾虑, 以使检查时患者能安心静卧, 平稳呼吸。详细询问现病史与既往史, 结合临床医师查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拟诊, 确定扫描部位及层面选择。为防止造成伪影, 影响成像质量, 进而影响诊断的正确性, 护士应询问并检查取下患者身上的一切金属物品, 如假牙、耳环、发卡、钢笔、硬币、戒指、手表、钥匙等。眼部检查前应洗掉眼部化妆品。胸椎、腰椎、乳腺、盆腔检查前应摘掉乳罩及取出避孕环。同时询问并检查是否有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瘤夹、神经刺激器及眼球异物等, 嘱咐并解释有这些物品不能进行检查的原因。为减少噪音的刺激, 对感觉过敏者、心脏病患者, 严重精神紧张者, 可用棉花球塞外耳道。幼儿、焦虑不安与忧郁、恐惧患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如水合氯醛、地西泮等。为使患者舒适, 应尽量平卧在检查床上, 盖棉毯以保持温暖。为防止中风、脑瘤伴颅高压者因喷射性呕吐而造成窒息与吸入性肺炎, 应为这些患者先采取降颅压措施。
5 介入放射过程的护理作用
为避免患者术中躁动或呕吐, 影响手术的进行, 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消除其顾虑, 取得配合, 必要时给予镇静、止吐剂。指导患者术前按要求备皮, 禁食4~6 h。为防止污染、减少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增强无菌观念, 加强对无菌知识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 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做好护理, 使其达到操作规范化, 制度化。加强无菌操作的监督, 检查无菌操作执行情况,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与补救。努力做好介入放射室的无菌管理工作, 术前、术后要用紫外线灯照射房间2 h, 用福尔马林每周熏蒸1次。术中器械在使用之前, 金属器材用高压消毒, 一次性使用塑料制品如导管等, 用后必须剪断, 焚烧处理。术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导管、导线等注意盘好放顺, 荧光增强器用消毒罩罩住, 门窗装置要严密, 操作房间要有专职护士管理, 保持肃静和整洁, 以保证介入诊疗术顺利进行。为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及穿刺口情况, 发现出血及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必要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总之, 随着影像科学的发展, 影像科室的护理工作在共性之中具有其特殊性, 放射科的护理工作将会贯彻在整个检查工作中, 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将会使整个检查诊疗过程顺利进行, 也会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因此, 影像科的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5]。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 要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本身的业务素质,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6]。
参考文献
[1]刘欣波.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 (7) :84.
[2]王晓兰, 刘华.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 2011, 24 (1) :189-190.
[3]李邦莹, 吕国义.护理工作在医学影像科室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6, 4 (3) :230.
[4]赵俊玲, 马菁.护理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6) :848-850.
[5]李晖.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外医疗, 2012, 31 (21) :18-20.
3.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篇三
“基本名词”的公布,为“整体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名词规范的依据,促进了“整体学科”的健康发展。但是,随着学科研究和实施的不断深入、扩展和创新,许多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新的名词应运而生,原“基本名词”在词数上远远不能满足“整体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2003年春开始再次启动《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学科名词》(释义)(以下简称“学科名词”)的编写和审定工作。五年多来,在两级“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指导下,经全国近百名同行专家的共同努力,先后经历了收集和分类梳理、分类遴选和复审、终审、统定稿四个编审阶段,于2008年春基本完成“学科名词”审定工作。
“学科名词”采取表格形式,按名词编号、中文名、英文名和释义四个纵栏一一编写每个名词及其释义。在名词数量上,按照“宁缺勿滥,少而精”的原则,以2002年审定的619个“基本名词”为基础,适当扩大词量至2000条左右。
为了确保“学科名词”质量,审定工作通过探索确立了以下原则和要求:
首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学科名词审定的指导思想
在编写审定过程中,要求全体委员实践科学发展观,敢于善于自主创新。坚持这一指导思想的关键在于辩证地对待既往的“学术权威”。历史上任何“权威”理论、定义等,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的相对真理。对之既要尊重,又不可拘泥,应与时俱进地有所突破。突破的依据是:“整体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内在逻辑。突破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工作者在工作、学习和学科研究等多方面的需要;正确地确立“整体学科”的学科灵魂;建设和发展“整体学科”的百年大计。
其次,明确学科界限的划分和相关名词的归属问题
“整体学科”是根据“现实中健康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人体美”这一医学美学原理,将源于各临床医学学科的一些相关医学新技术重组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性的新兴医学学科。虽然它的形成是顺理成章的,但如何划分其学科界限(学科范围)仍是学科名词审定中的一大难题。经各分支学科专家的认真研讨,明确了学科界限划分的一般原则:仅收录各分支学科的一、二级名词及少量三级名词。凡相应于各分支学科的上一级学科(即“母学科”)的名词一律不予收录,如“医学美学”母学科中的“美”“美学”,“美容医学心理学”母学科中的“心理”“医学心理”,“美容外科学”母学科中的“整形外科”“外科”等。再根据一般原则来把握好美容医学学科与毗邻临床学科间的相关名词的归属问题。符合“整体学科”内在逻辑的归属学科名词应满足如下三项具体要求:
(1)凡反映改变人体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名词归属本学科名词,如人体曲线、人体动态线、人体形式美法则、睑裂狭小、睑成形术、色素牙、漂白等名词;
(2)按就医者的目的、心理等状态划分。以“红斑狼疮”和“黄褐斑”两名词为例,前者属于以治病为目的的临床医学学科(皮肤科学)名词,后者以“美容就医状态”为特征,其就医对象是“美容就医者”,自然属于美容医学学科名词;
(3)反映人体暴露部位的相关疾患(俗称“损容性疾患”)的用词,如黄褐斑、老年斑、寻常性痤疮等名词可收录于“学科名词”中。
根据上述名词归属原则审定的各分支学科的名词,除保留少部分与传统学科通用、而又在本学科中不可少的基本词外,大多是在研究和实施中出现的新名词、新概念。
第三,严格遵循医学名词审定的逻辑学原则
以往的学科名词审定,大都习惯性地提倡“坚持逻辑性、准确性、简洁性、完整性和统一性等编写原则”。但怎样实施这一原则,未见任何系统的论述或明确的规定。客观地说,多数医学专家对此也许知其然,但不一定知其所以然,至少非其所长。
定义是一种逻辑学知识和技巧,要求十分严谨。在“学科名词”的编写中,委员们参考了笔者等主编的《医学逻辑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一书中关于“定义的结构和方法”章节,力求严格按照“定义”的一般逻辑规则来编写每一名词的定义。
第四,在“释义”中明确“定义”
最初计划编写每个学科名词的定义。但由于面临的是一个新兴学科,委员们虽然希望尽力达到定义的严谨要求,但客观上受到各种限制。因此,在审定工作的中期,将“定义”改为“释义”。
所谓释义,只是对词义的某种解释。释义不等同于定义,可以不用完全按定义的结构要求来写。这样,在操作上就更灵活了。但在实际审定中,委员们严于律己,以严谨的态度,力求按照定义的结构、方法和要求来编写释义。因此,在2000余条学科名词的释义中,符合定义要求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第五,深刻揭示学科的“范畴”
“范畴”不等同于“范围”,两词切忌混用。任何学科都有其内在的特殊逻辑,既有自身的范围,也有自身的范畴。这是任何学科名词审定中都不可回避的问题。
所谓“范围”(scope),是指某事物周围的界限,仅指某一事物的时空关系。它没有直接揭示事物的属性和内涵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范畴”也被人们赋以“范围”的含义,但从逻辑的深层意义上说,所谓“范畴”(category),是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对一个学科来说,其“学科范畴”就是人们对这门学科领域中最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其直接表现形式就是该学科领域中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这一系列最基本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该学科的概念系统,即该学科的范畴。比如,生命、健康、疾病、死亡、医疗、预防、保健等概念构成了医学的概念系统,即医学的范畴;化合、分解、催化等概念构成了化学的概念系统,即化学的范畴;物质、精神等构成了唯物论和唯心论两门哲学的概念系统,即这两门哲学的范畴;本质和现象、形式和内容、必然性和偶然性等概念构成了唯物辩证法哲学的概念系统,即唯物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范畴。一门学科的范畴,犹如该学科的基石和灵魂,如果缺少了,这门学科就不复存在。
“学科名词”的编写过程中,对于“医学美学范畴”一词,在尚未编写其释义之前,因误解其中“范畴”为“范围”而英译为medical aesthetic scope。后来,对全词加以释义才发现原英译中所用的scope有误,因为它根本没有“学科概念系统”之意。经进一步研讨,改译为medical aesthetic category。
第六,确保学科名词表式规格的逻辑统一
除严格掌握定义规则外,还应确保学科名词表式规格上的逻辑统一。例如:“是”“指”“是指”“意为”等连接虚词,本来是“定义”结构中的三大项之一,即不可缺少的“定义联项”。但是,由于“学科名词”采取的是表格形式,每一“定义”的“定义联项”已隐含在“表格”的某一连接线之中,故可省略每一“定义”中的连接虚词以求更加精练。
在“学科名词”审定中,还沿用了一些同义词的传统处理方式。若某个概念有多个用词时,首先确定一个规范词为“正名”,其他词为“又称”(目前尚可使用)“简称”“俗称”(非学术用语) 或“曾用”(已淘汰或正在淘汰的旧称),并以“句号”与释义正文相隔。若某个概念在不同学科中分别有不同的名称而难以一致时,也在释义的句首,以“又称”方式列出另一学科的名词,以相互呼应。
“学科名词”的完成,将为“整体学科”建设和发展奠基辅路,但其中难免存在不少问题,望同道学者及各方专家们加批评指正,以逐臻完善。
4.医学影像科急诊检查制度 篇四
1、各科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在诊疗申请单上签注“急”字,申请目的及检查部位均应填写明确,并注明患者联系方式,病人的资料完整。
2、检查时,必须强调安全、快速、细心、谨慎,及时签发诊疗结果。
3、重危患者必须由经治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检查完毕,等观察图像合格后,方嘱患者离开。遇有疑难诊疗问题,应请上级医师指导处理。
5.医学影像科2013教学工作计划 篇五
毕业实习是医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通过毕业实习,使所学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实际,学习临床思维方法和诊疗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检查方法、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和防治技能,初步掌握各科急重症的诊疗原则。本计划旨在敦促实习生尽早、尽快地掌握医学影像科医学影像诊断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巩固和提高实习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影像诊断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严肃的学习态度、严密的科学方法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有全面的教学专业知识,又有远大理想和高深医德,身心健康的医务工作者。
教学工作的实施将严格按照各大医学院校教学要求,本着: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具体工作开展如下:
一、开展为期3天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教育、医院概况、病历书写规范培训等。
二、每周一至周五均应参加早晨的读片并做好笔记。
三、每周四基础性理论授课,做好笔记。
四、每季度接受授课教师的小测验一次。
五、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对各个层面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完善。
六、积极与各大院校开展业务、教学等方面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管理水平。
七、2011年拟接收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专业16人,根据该校实习大纲及计划要求,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6.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 篇六
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共享制度
为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病人负担,切实缓解群众就医难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决定建立部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相互认可的制度。
一、实施医学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可的项目,暂定以下项目,并将根据实施情况酌情调整相互认可项目。
放射类:普通摄片(病人应提供报告的胶片);
特检类: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病人应提供报告的图纸或照片资料);
检验类: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指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网织红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血小板等)、尿常规(包括酸碱度、葡萄糖、蛋白、隐血、尿胆原、胆红素、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大便常规、血沉、尿酸、血糖、肝炎病毒标志物(甲、乙、丙、丁)等。
B超类:黑白B超,彩超等
二、实施医学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可的原则
1、必须遵循医疗安全的原则。要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坚持以不影响疾病诊疗为前提的近期医学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可原则,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按照医院等级分级认可的原则。执行同级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可和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的检查(检验)报告认可制度。
3、严格质量控制原则。对质量难以保证和使用淘汰的医学影像类大型设备,不予互认资格。
4、遵循出具规范报告的原则。检查(检验)报告必须符合医疗文书规范要求,字迹清楚,数据清晰,检查日期、报告日期明确,检查者加盖本人印章或签名。
5、坚持加强沟通的原则。各医疗机构在检查、检验结果相互认可的同时,对时限要求较强或诊断治疗中必须重新进行检查、检验或对检查、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应向患者解释,及时沟通后重新检查。
三、把检查(检验)报告相互认可工作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提高检验(检查)报告质量,重点抓好放射、特检、检验等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查(检验)报告准确、可靠。
7.医学影像工作制度 篇七
关键词:医学期刊,编辑出版,文献,情报研究
0 引言
现代医学知识正以飞快的速度更新和传播,对医学期刊编辑来说一定要正视这样的挑战。网络信息技术是这一现象的创造者。医学编辑要掌握最新医学研究的脉搏、为大众传播有价值、有益健康的医学知识。医学文献信息的研究工作正在占有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现将医学文献信息研究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1 来稿的信息化处理
稿件的初审和编辑修改加工是期刊编辑基本的日常工作[1]。医学期刊的来稿涉及医学研究各专业,均代表各专业领域新的医学研究和先进的科学思想。而医学编辑人员并不一定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工作者,不能对稿件涉及的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对稿件进行科学评价和修改。现代专业的医学信息数据库为医学编辑全面、客观地评价大部分医学来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医学文献信息的研究在整个稿件的评价和修改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辅助的作用。
1.1 一般医学稿件的学术不端比对与查新工作
一般稿件的重复率比对和查新是编辑工作的开始也是根本,一名医学编辑需要掌握一篇稿件评价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后续的编辑修改工作[2]。通过网上比对,医学编辑可以充分了解已经发表的论文与该稿的重合率及相似度。从而判定来稿的创新性、新研究进展和是不是抄袭。
1.2 发挥来稿的特色
相对有创新的稿件是最得编辑青睐的。有时来稿中非同质化的稿件很少,对这种特殊稿件进行评价和编辑加工,对医学编辑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编辑加工中凸显来稿的特色,充分发掘来稿的医学学术价值。但是特色是需要比对才能明确。通过检索相关的医学信息文献,与相近、相关或相同文献的比对,明确文章的特色,在编辑修改中将其凸显和补充,可以很大地增强文章应有的学术价值,而且有理有据。
1.3 医学用语的规范
编辑加工中,规范医学稿件词语是医学编辑的重要任务,也是编辑快速查找医学文献的好帮手。CBM和Pub Med在词语控制和定义方面是比较先进和规范平台,是医学期刊编辑部首选的专业词汇规范来源。Pub Med提供主题词树状结构表,主题词注释,同义词/曾用词,参照相关等词类的服务。医学编辑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专业名词提供的工具,为编辑过程中的词语规范打下基础。
2 医学专业学科的信息追踪
医学期刊编辑的日常工作是追踪并评价所关注的医学学科或专题,特别是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基础医学研究和应用医学技术的跟踪[3]。熟悉国内外的重要的医学专业信息数据库,熟练掌握相关的引文分析型的大型专业信息全文数据库及其文献计量技术,对医学编辑掌握医学专业学科的进展至关重要。
2.1 关注基础和临床综合的国际著名生物医学期刊
医学编辑要把握各个主要生物医学的主题及专题的发展趋势,及时搜索和浏览相关医学专业领域的期刊。形成医学编辑人员良好的捕捉医学信息的敏感性。优秀的医学期刊角度和方法独到、信息丰富,通常能让同行全面理解该研究的思想及技术线路并启发同业者进一步研究的灵感,也给期刊编辑对期刊对应栏目的策划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引导。
2.2 关注国内著名医学期刊
国内优秀医学期刊通常能比较全面、及时地反映医学领域的前言动态。医学编辑对此类杂志的跟踪,能够捕捉国内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医学编辑同时把握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的国际和国内新进展,对医学编辑准确评价期刊的来稿的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编辑可以通过CNKI或CSTPCD选出优秀的医学期刊,通过咨询相关医学专家并结合自己的经验跟踪的医学核心期刊。
2.3 关注特色医学期刊和专业医学期刊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旧期刊在新的专题栏目中不断涌现,医学编辑要保持对对新知识的关注,及时了解同行的各种新的创意,才能更好地开拓思路,取长补短。几乎所有的大型专业数据库都能提供良好的整刊浏览的功能,这些都为医学编辑定期跟踪研究同行刊物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
3 医学文献信息的评价
3.1 专家及著者评价
期刊编辑要综合检索到的医学信息,明确核心专家和作者,进一步阅读和分析提供的文献材料,挑选写作及科研水平高的专家和作者,作为编辑工作的重点。实际证明这些专家和作者对杂志的发展很有兴趣和有学术方面的独到见解,医学专家及学者是编辑部最重要的审稿、咨询力量。编辑部也需要借助这些人来掌握了比较优秀的医学稿源。
3.2 读者的评价
一本期刊的质量和价值最终评价和检验的是期刊的读者。加强读者研究,同时也能让编辑及时地掌握医学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引文研究、点击和下载统计等网络信息技术和情报分析功能较好的大型信息数据库让医学编辑更好、更快地了解读者使用本刊的情况。传统的方法像比不同领域专家座谈,在校博、硕士研究生调查,基层读者调查等,能调查研究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读者对医学期刊不同的需求。医学期刊可以增加和调整栏目和专题,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4 结论
医学文献信息情报分析已经渗透在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每一天的工作环节中。充分运用广泛的医学文献信息资源和各种不同医学文献信息情报分析技术,能让医学期刊编辑获取广泛和最新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支持,也能让编辑出版的医学期刊在种类和数量众多的期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品位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东信.养成能提高编辑技能的一种好习惯:文献检索与查阅[J].编辑学报,2007,19(3):231-232.
[2]朱红梅,张大志,游苏宁等.医学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素质及其培养[J].编辑学报,2007,19(3):228-229.
8.数字工作者:影像活起来 篇八
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家全方位地进行创作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数字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包括:录像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网络艺术、多媒体、电子游戏、电脑动画、卡通动漫、影视广告、网络游戏、多媒彩信、数字设计、数字插画、CG静帧、数字特效、DV、数字摄影以及数字音乐等。
20世纪以来,内容产业开始成为全球最具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以英国为例,其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内容)在2000年产值超过600亿英镑,占GDP的7.9%,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以电影工业和电脑软件席卷全球的美国的内容产业(包括数字内容)每年营收超过4000亿美元,占GDP的4%。
在这庞大的内容产业中,数字内容无疑是其中最具规模和发展的部分,是未来的产业。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02年以动画、游戏、电影、广告、宽带内容、多媒体产品、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不包括多媒体硬件),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23.93亿美元。至2005年将达1610.32亿美元。
随着数字内容与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内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出现严重短缺。以动画设计师为例,多媒体动画设计师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一直供不应求。多媒体动画设计师主要的工作内容为设计绘制各类题材动画,由于动画种类不同,动画师需要熟悉各种创作风格,并且擅于运用计算机动画编辑或设计软件,创作令人难忘的作品。与国外的从业人员相比,我国动画设计师的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优秀的设计师奇缺。
再以网络游戏开发为例。我国目前的网络游戏以引进韩日在线游戏为主、国内自行开发为辅,已经成为继手机短信之后各大IT公司的盈利法宝。紧随着这一产业的兴盛,网络游戏公司到处寻找产品开发设计和高级技术人员,但是却很难如愿。国内某著名游戏公司,提出以月薪8000元以上的优厚条件聘请研发人才都很难聘到。
由于游戏是一种集剧情故事、美术、音乐、动画、程序等技术为一体的复合艺术,因此,一名游戏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软件行业专家和艺术家的创造力。而国内游戏企业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往往没有受过专业化培训,大多属于自学成才,游戏厂商的技术人员更多的是以边研发边学习的方式制作游戏。这样的人才和国外的游戏精英比拼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远远不能适应玩家的游戏理念和游戏技能的升级换代。据了解,目前国内网络游戏用户已经达到800万,而游戏开发人员(含美工)仅一两千人!各大网络游戏公司的开发人员和动画设计师的身价,已经超过其他IT行业相关人员。
游戏涉及到各个行业的知识,知识积累得越多,开发的游戏会越有内涵,因此对于游戏开发人员的要求很高,至少需要具备五个基本素质:良好的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一项以上游戏制作专业能力;掌握市场潮流,了解玩家的心态;洞悉游戏娱乐性的眼光,不断创新的热情;要有艺术家的恒心毅力。
按照广州市有关机构对几家较大规模的游戏企业调查的结果,游戏开发人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企划类:制作人、企划、剧本;程式类:程式、测试;美术类:美术、动画、音乐;其中网络游戏的企划人才最为缺乏,而且这类人才一般很难通过专业培训培养。
据了解,北京软件业协会已举办了首期游戏专才培训班,该批学员已经被多家游戏公司预订一空。同时,北京方正育乐游戏培训班也将开始正式投入运行。西安也诞生了几家专门的培训学校。
除此之外,与数字相关的高薪“灰领”还有很多,其中动作捕捉员就是极其短缺的一个。动作捕捉技术对于三维动画制作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改变传统的手工动画制作方式,快速、完整地将人的动作拷贝到所需的对象上,制作在动画片里。例如,通过动作捕捉,电脑上的虚拟小猴会模仿人挤眉弄眼,还会跳舞,动作惟妙惟肖。目前,这样的动作捕捉技术刚刚从美国移植到我国,上海仅有2位操作高手,如今身价飚升,月薪已经升至2万元。
9.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篇九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版本
第 2 版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10.医学伦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篇十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伦会)是一独立的群众组织,以规范医务科技行为,保护受试者、研究者及应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制意识和医德观念为主要任务。 二、医伦会以《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医学国际组织理事会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文献为指导原则,并受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及道德规范的约束。 三、医伦会成员由11人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1名、秘书1名。委员会的组成包括外单位从事非医药专业的工作者及法律专家。 四、医伦会的主要职责: (一)审核涉及人体的药品临床试验、医疗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器官移植、医疗辅助生育、安乐死、克隆技术与基因工程以及其他涉及医务科技行为的项目,是否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要求。 (二)审核临床科研、教学医疗或其成果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 (三)定期审查和监视上述项目的医务科技行为,审查上述情况/条件下所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 (四)通知没有预见的安全问题,并监督缺陷的整改。 (五)进行有关医德国际原则、政策法规、道德规范的咨询,组织专题培训班或研讨会。 五、医伦会的组织和工作应是独立的,不受任何参与试验的申办者、研究者的影响。医伦会和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受试者的主要措施。 六、医伦会工作制度和审批工作程序 (一)首先,申请者向医伦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必要的资料:申请报告;主管部门的有关的批件;技术质量检查或药品检查报告;临床前和临床有关资料,知情同意书样本,试验研究/治疗方案等。 (二)医论会应在接到申请后定期召开会议,审阅讨论。每次会议参会人数不应少于总人数的2/3。对申报方案的审查意见应在讨论后,以投票方式做出决定。必要时,可邀请非委员专家出席会议,但非委员专家不参加投票。 (三)审议后,主任委员签发书面意见,并附上出席会议人员的名单、其专业情况及签名。伦理委员会的意见可以是:Ⅰ.同意。Ⅱ.作必要修改后同意。Ⅲ.不同意。Ⅳ.终止或暂停先前批准的试验。 七、医伦会对临床试验方案的审查,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等伦理道德标准。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研究人员的资历、能力,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二)试验/治疗方案是否适当。受试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并且使受试者在试验中可能获得的治疗利益大于承受的风险。方案中应事先确定在什么条件下必须终止试验,以保护受试者不受严重损害。试验设计前应充分掌握情报资料;了解药物、技术、仪器、设备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力求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三)受试者入选的方法和向受试者或其家属或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提供有关的信息资料是否完整、易懂,获取知情同意书的方法是否适当。 (四)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如何给以治疗或补偿以及相应的保险措施。 (五)临床试验的最后结果要对病人有利。试验全过程,自始至终要充分考虑受试者获得的利益应大于承受的风险。 (六)对试验方案提出的修正意见是否可接受。 (七)审查受试者所承受风险的程度。 八、任何受试者在参加试验前必须获得知情同意书,经仔细阅读、充分考虑后做出自愿参加试验的决定,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九、医论会所有会议及其决议均应书面纪录。记录保存及申报审核资料应保存到试验结束后5年。 十、医学伦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医院科研科。 11.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特点与评析 篇十一关键词:美国;继续医学教育;特点;评析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位于北美洲是联邦制国家,共有50个州和首都所在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各州政府有相对独立的立法、执法和司法体系,在卫生和教育方面有权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州政府承担本州卫生和教育筹资的主要责任,联邦政府只提供政策指导并对部分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因此,各州之间在卫生和教育通常有较大的差异。 与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前两个阶段——本科医学教育(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UME)和毕业后医学教育(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GME)相比较,继续医学教育是贯穿整个医生职业生涯,致力于改变知识、行为、思考,以及促使全体医生终身学习。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职医务人员要跟上医学科学的进步,就得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因此,继续医学教育也应运而生。哈伦报告指出促进继续医学教育有组织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职卫生人员必须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作为履行职业活动的一项义务;二是卫生主管部门或医学团体从制度上对卫生人员做出了必须定期接受继续医学教育的规定。 一、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的特点 近几十年,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迅猛。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的学习内容和程度越来越多的被各种专业和立法机构以及行政机构所规定。因此,继续医学教育的目的已经从终身教育的职业责任到维持医师执照、专业资格和医院的声誉的一种手段。规定还限制了谁能提供继续医学教育、经费怎样使用、以及一个医生参加的继续医学教育课程是否达到合格的标准。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分为自愿的和强制的,分别由专业组织、认证机构、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制定的。 (一)通过认证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质量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CME)对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进行认证。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及其认可的州医学会和相应学会分别认证面向全国和州内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主办单位。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通过制定认证标准和指南,来引导和控制主办单位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过程,以保证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对具体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评估和管理融合在对主办单位的认证过程中,主要通过审核其主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计划的提出到实施的全过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学员学习效果等都是用来认证主办单位的条件。通过提供自评报告、办公室面谈或远程面谈、现场调查等方式来核查开展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否符合标准,一旦不符合标准,则不予认证。 这是保证继续医学教育质量的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认证过程必须提供大量的准备材料,用以证明符合ACCME定义的规定要素。政府的规章制度在某种意义上说容易导致重视那些不能提高课程价值的枝端末节。然而,ACCME引导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在计划、执行和评估项目时采取合理的教学原理,从而保证了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 (二)专业学会在继续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发展的许多阶段,都体现了专业学会的行业重要作用。1931年美国泌尿学会提出成员必须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要求。美国医学会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研究,并在研究基础上,采取了不少措施用以改进和促进继续医学教育。为了再注册目的,许多州的医学会、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全国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美国医学会采取了医师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以及相应的学分授予规定,要求医师每3年应取得的150学分。专科医师资格再认证业需要医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 (三)医师执照再注册规定体现继续医学教育的强制性 1971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第一个把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生再注册的条件。这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成为医生必须履行的义务。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有22个州对医疗执业许可证开始设定有效期限,对于许可证的更新,规定执业者有接受职业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义务。此外,美国的医师执照不是终身有效的,要想继续获得行医执照,必须通过每隔10年的医师资格考试。到80年代末,陆续有22个州和波多黎各的卫生主管当局对医生为再注册目的制定了要求医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法律,有21个州的医学会、13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学会,以及22个全国性医学专科委员会对会员做出了要定期参加继续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保持会员资格的规定。截至2009年,62个委员会再注册时要求完成继续医学教育学分,44个州委员会接受美国医学会医师参加继续医学教育认可制度作为符合再注册的条件,但对学分数要求不同,而且对特定领域,如病人安全、文化能力等方面的学分要求也不尽相同。 (四)明确继续医学教育中商业赞助的规定 ACCME在1992年发布商业赞助标准,2004年进行了修订,20世纪80年代,制药公司开始资助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商业赞助和基金的金额快速增长,在2008年达到峰值14.85亿美元。 继续医学教育很容易受到商业赞助的影响,因此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也不断促进州参议会,如果不能杜绝继续医学教育的商业支持,就该对它进行限制。美国医学会伦理与司法事务委员会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提交更新的立场,但每次都被退回要求进一步细化。没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主流。 2010年,绝大多数继续医学教育活动80%没有商业赞助,培训了大约80%的医生和非医生的卫生技术人员。有商业赞助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占20%,参加者占到二成。 (五)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呈现多元化 根据ACCM2010年度报告的统计,2010年ACCME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有694家,包括学术团体、出版社、医学院、医院、政府、军队、保险公司和培训学校等。这些主办单位共举办了81543项活动,教学总学时为660690小时,参加培训的医师有11433737人,非医生有 7855897人。其中,讲授式课程共举办了36374项,占项目总数的44.6%,所占比重最大。 纵观1998-2010年的数据,1998年,ACCM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为632家,共举办了48092项。到2007年,认证的主办单位达到最高峰736家,举办113003项活动,之后逐年有所回落,2008年728家,2009年701家,直到2010年694家,项目数量也随之小幅回落,与这个趋势不同的是,医生和非医生参加人数却一直呈增长态势,医生参加人数从1998年的3662701人,2010年则达到11433737人,非医生参加人数也从1998年的1544664人飙升到2010年的7855897人,创历史新高。 美国医学院一直是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提供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医学院校提供的课程数曾占总数的55%,目前,虽然比重下降,但是医学院仍然积极参与CME,为CME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据ACCME统计,被ACCME认证的医学院,1987年为121所,1998年为115所,2010年为123所。20多年来,虽然认证总数已经增长了近三分一,但认证的医学院数量一直比较稳定。据美国医学院学会的2010年不完全统计,继续医学教育医学院或教学性医院平均每年大约提供130个课程,有7500名医生和2000名非医生参加。平均每年提供定期会议和系列活动58项,吸引了13000人参加。 (六)继续医学教育对象和活动 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对象主要指临床医生,其他的对象如护士、药师等参照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主要针对医生开办,但也不排斥不是医生的对象。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同时大力开展研究,不断完善继续医学教育,使其更符合医生的实际需要。针对医生职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有课程、定期系列活动、网络直播活动、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试题编写、参加审议会、技能培训、网络检索和学习、杂志审稿等等。医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由于学习呈现碎片化,由于手机、IPad等互联终端的普及,医生不再等有大段的空闲时间才开始学习,在病房、在门诊,遇见问题时,利用忙碌后片刻空闲,拿出手机或IPad查找资料,或者使用持久性资料的网络学习、其他持久性资料、期刊继续医学教育等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完全可以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 尽管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在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大多数学者认为非正式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对医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于大部分工作繁忙的医师来说,通过自我学习与研究、医疗报告会、科研讨论、同行交流以及越来越频繁的与制药公司及其员工接触来获得必要的信息已成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便捷途径。 二、美国继续医学教育制度评析 (一)政府介入少 在美国,从卫生制度和医学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脉络看,都呈现政府介入少的相似的特点,这是美国政权的特点。为防止政府权力滥用,美国宪法明文规定联邦政府的权力,宪法未规定的内容联邦政府不能做,所以说美国政府是个权力有限的政府。在医学教育领域,医学院高度自治,政府只是通过拨款或制定政策来调控医学院,各校发展的自由度大,以致他们充满活力,完全按照学校的意愿发展,教育界精英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个性的智慧的想法得到完全体现,一旦取得积极效果,就会被其他医学院积极采纳,而这些过程都不需要行政干预和审批,是完全自主自由的,这也是美国医学教育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世界顶尖水平的原因之一。在继续医学教育领域,政府虽然是有限的介入,但正是由于政府的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具有了强制性,制度化。 (二)没有全国统一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 相对美国联邦政府来说,州政府的权力更大,手中握有管理本州的实权,州议会可以制定本州的法律,前提不违反美国宪法,导致美国州与州之间的卫生制度、医学教育制度差距很大,很少有全国步调一致的情况。因此,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在各州规定也是不一致的,继续医学教育与医生执照挂钩就是由各州分别规定的,而不是全国性的规定。 (三)医生与医院的关系松散 美国的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私人医生和医院服务两部分组成。美国绝大多数医生是私人开业。独立于医院之外,向患者提供初级保健或专科服务,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初级保健医生,三分之二为专科医生。病人需要大型设备诊断或住院治疗时,由开业医生将病人推荐给医院,并分别收取费用。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医生与医院的关系并不紧密。在美国,发生医疗纠纷,患者直接去法院起诉主治医生,而不是医院。因此,美国医生可以接受自费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四)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是一个混合系统 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由专业组织、认证机构、州和地方政府分别发布的自愿和非自愿的政策规定组成。美国的继续教育制度从医生的自发学习,医学组织制定标准,多家学会联合起来开展认证,到相关制度被州和地方委员会认可,一条自愿到非自愿的完整发展线路,政府的作用通过在州执照委员会介入继续医学教育,医生执照的再注册时要求医生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并且认可了美国医学会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认可系统。非官方的专业组织通过制定标准确保了教学质量,通过创建指标来确定医生接受职业发展的数量和类型,监管部门通过监督医疗服务的质量、有效性、安全以及可支付能力来维护公众的利益。医生的主观努力,专业组织的强制标准和政府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将不断发展,在医生职业能力和责任,病人的最大利益以及公众需要这三方面需求上尽可能的保持均衡。 三、结语 虽然美国政府处于非主导地位,但是政府的介入,使参加继续医学教育从此有了法律保障。虽然政府管理力度不够,但政府总在需要时出现,美国人的实用主义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中充分体现,虽然许多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都是非官方的专业组织和认证组织制定的,政府通过认可专业组织的相关规定,使其具有法律效力。专业组织间也交叉认可,美国医学会规定,经过认证的继续医学教育主办单位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作为I类学分。许多学会也直接采用了美国医学会的学分认可系统,这就如同将几根细线拧成粗绳一样,将原本的分散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适用范围成倍的扩大,实用经济,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新华网:美国概况,网址:http://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02-01/28/content_257426.htm 2014.12. [2]孙晓明.发达国家和地区医疗体制与保险制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2版),2012. [3]Dennis K.Wentz.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Looking Back,Planning Ahead. London:UPNE,2011. [4]梅人朗.美国的继续医学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1991,(2). [5]ACCME 2010 Annual Report Data Addendum,available at:http://www. accme.org/news-publications/publications/annual-report-data. 12.加强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刍议 篇十二医学档案作为一种专业档案, 除具有一般档案的属性外, 它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广泛性 医学档案材料形成来源的范围广。它包括了在医学科学研究、科学管理、基本治疗中形成的, 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录音带、录相、影片、计算机数据等所有文件材料。 2、分散性 医学档案中的信息不够集中, 来源相对分散。材料都是由单个个体的记录组成, 不容易形成体系。另外, 时间跨度较大, 有的个案跟踪治疗时间少则一年, 多则几年, 其间有的主管医生都更换几次。这样容易造成材料的丢失, 给档案收集工作带来不便, 很难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 3、专业性 医学档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需要既精通医学专业知识,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档案管理知识, 一般单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比较少。 二、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各省市区级医院是国家医学工作任务的具体承担者, 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医学档案资料。但是个别单位的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在人员、设施等方面没有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1、工作人员意识淡薄 个别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意识淡薄, 档案管理知识缺乏。只注重病历、处方、X光片、住院记录等医疗方面的资料积累而忽略了医学科研、技术创新方面的资料收集。应付上级检查而收集的档案材料不够确凿, 没有体系, 因而没有利用价值。 2、设施装置简陋残缺 因受条件限制, 部分医学虽然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 但是并没有设专架或专柜存放案卷, 更没有做到统一组卷、统一装订、统一存放。因此, 档案的存放、保管、保护成为难点。 由此看来, 由于缺乏科学手段的管理, 致使许多宝贵的档案资料没有得到及时收集、整理、归档而遗散, 造成了无可换回的损失, 这都在说明我们的医学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大问题。 三、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社会改革不断深化, 档案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变化,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医院医疗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实现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 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 医院领导首先要把医学档案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之一来抓, 支持关心此项工作, 主动出面协调单位各个部门的关系, 从而使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共同作好完善医学档案的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也必须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始终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 做到每项重要的治疗、护理、科研等工作, 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保存。 2、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医学档案专业性强, 知识面广, 因此应选拔专业知识水平高、事业心强、有责任感的同志承担。档案员应遵纪守法, 忠于职守, 努力维护档案的系统性、完整性、安全性;努力学好档案业务知识,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加档案业务培训和档案工作会议, 不断提高档案业务水平。 3、建立健全档案制度 在档案管理制度上, 采用分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由各部门主任主抓, 各科室专职负责, 保证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的质量, 保证医院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类档案实行文件材料形成部门、课题组立卷归档制度。档案员应按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 加以系统分类整理组卷、编制页号、输入卷内目录、装订成册后向档案室移交。 4、加强医学档案的利用 医学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的目的和归宿, 做好医学档案提供利用工作对整个档案工作意义重大。医学档案应当解除自身对于查档的繁琐程序,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把档案基础业务工作做扎实, 使得每一个到档案室来查档案的利用者都能满意地找到想要的资料。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 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 使档案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 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 强化档案管理意识,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建立健全档案制度,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加强医学档案的利用,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的保证医学档案的质量, 发挥医学档案的作用, 完善档案管理工作, 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医院更好地开展医疗、科研等各项工作, 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解凤杰:《浅谈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 《黑龙江医药科学》, 1991年第6期。 [2]贾忠芳:《医学档案管理和信息开发的实践与设想》, 《青海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13.影像科工作总结 篇十三1.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月平均收入从去年的一万元提高至三万元。提高了患者的复查率,提高了影像科的社会知名度。 2.节约了成本。 保修期间多次督促公司免费为CT设备更换零配件,共计价值人民币八十多万。 3.开展了新项目新技术。 开展了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肾动脉造影,泌尿系造影,肝脏三期扫描等新技术,大大提高了影像技术和诊断水平,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肯定和广大患者的好评。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向四川灾区等捐款,主动向社会群体做医疗宣传。 5.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协助学校制定影像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承担学校第一届影像专业大专班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任务。 14.医学工作计划 篇十四首先,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非常重要。医学技术人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发展自身技能。在制定目标时,需要考虑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需要考虑企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其次,打磨技术技能也非常重要。经过多年的工作,我发现技能水平在医学专业上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也意识到,我需要打磨我的技术,这包括学习最新的.研究进展、掌握实验技术及分析测试结果等等。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我可以更好地胜任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多维度掌握专业知识也是必要的。在医学行业中,我必须确保自己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意味着需要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关注行业变化并了解不同治疗方法。在这方面,我会利用学习机会及多个学术论坛,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 最后,作为医学技术人员,我认为持续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涵盖了新的技术方法及设备的探讨,同时也包括团队合作与交流的灵活应变。创新意味着不断探索和改善,这是追求卓越和持续成功的关键之一。 15.浅谈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篇十五一、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 对于医学生而言, 经在校期间进行系统理论知识学习, 到了大学最后一年进行生产实习, 熟练临床实践操作技能。但在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实际中, 我们发现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实习效果, 阻碍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进程。 1.医学生实习态度不端正, 缺乏积极主动性 第一, 由于医学生的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 学生即将面临就业、考研等选择, 很多学生将精力放在了考研复习、找工作等方面;第二, 很多学生在校时仍处于被管理状态, 学习行为被动。而到了实习医院, 学习环境相对自由, 学生易产生惰性, 实习热情持续时间不会太长;第三, 患者对于实习学生存在抵触情绪, 很多实习医院考虑到医院的效益和利益, 不允许学生动手, 只能在一旁观看。学生认为, 不让动手的实习过程对于锻炼他们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没有实际意义, 没有实习的必要性。这部分学生多数想将时间利用在理论知识学习上, 而往往事与愿违。 2.岗前培训缺乏全面性 很多医院将实习学生岗前培训的重点放在实习考勤、医院规章制度宣传等方面, 很少涉及医患沟通、医疗纠纷防范、言行仪表、临床操作程序等具体方面的教育, 导致学生对实习过程的茫然, 增加临床操作失误的几率, 埋下医患纠纷的隐患, 影响了学生实习效果。 3.带教医生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目前, 实习生带教老师都是医院的医生, 带教医生具有教师和医生的双重身份。这些医生平时工作量大, 而兼带实习生无疑增加了工作量, 这种付出与他们的工资收入往往是不平衡的。这就容易出现, 医生只让学生干些跑腿打杂的事情, 不能真正教他们实际操作技能、临床经验等临床知识, 学生实习成了纸上谈兵。 二、关于加强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提高学生实习质量的意见 提高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质量, 加强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对学生实习的效果至关重要。 1.转变学生实习观念, 重新认识实习重要性。 学生的实习态度直接影响了实习有效性。管理者应对学生说明实习的重要意义以及实习效果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直接、间接影响, 帮助学生协调好实习与考研、就业等方面的关系, 端正学生实习态度。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加强实习学生岗前培训 为了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 医院多方面、多角度对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岗前培训应拓展一下几个方面: (1) 医患沟通和医疗纠纷防范教育 可以采取调查问卷解析、模拟情景现场等趣味性方式, 提高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学习, 使学生在面对患者时学会换位思考, 多理解患者, 耐心向患者讲解临床操作上的疑问。强化对学生言谈举止的培训, 加强实习生对医疗纠纷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 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同时, 让学生明确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患者的权利, 以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发生。 (2) 理论知识考核和临床操作程序指导 在学生入科前, 考核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实际情况。考核不合格者不准入科, 留出适当时间供学生学习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学习。对考核合格的学生, 进行本科室临床操作程序指导。这样, 学生在保证理论知识储备量的前提下, 能够较快适应不同科室的临床操作特点。 (3) 调整学生心态, 帮助学生转变角色 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 学习环境由学校转变成医院, 社会角色由学生转变成医务工作者, 面对的人群由师生转变为医患, 多少都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 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怎样面对新环境, 进入新角色。作为管理者应急时开导学生、与学生多交流, 帮助他们积极调整心态, 尽快适应他们由学生向医务工作者的转变, 适应实习环境。 3.提高带教医生的服务意识 首先医院应增长医生带教的工薪, 合理对医生带教工作进行报酬, 以此提高医生带教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其次, 定期、分批对带教医生进行培训, 培训可以从业务知识、教学管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入手。最后, 制定标准, 对医生带教效果定期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结语 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医学院校学生实习阶段的培养和教育, 更关系到学生的就业以及个人今后的发展。作为实习学生的管理者, 我们任重道远。我们应该随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 不断优化、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以求完善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 摘要:医学生生产实习是医学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也是医学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本文提出了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的常见问题, 并从转变学生实习观念、加强实习学生岗前培训、提高带教医生的服务意识三个方面说明了解决问题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管理工作,常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承, 徐琦, 赵鹏飞.临床实习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 2010, (8) . [2]刘莉, 张富兴, 倪晓芸.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及体会[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8, (S1) . 16.浅谈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 篇十六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 导读工作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a)-0209-01 从1992年薛万新、罗铭科等几位先生发表了“导读学引论”,到张启新先生发表了“读者导读学初探”。随着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特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越来越发现导读工作的必要性。纵观导读的产生和发展,不难发现其是人类社会生活日益深入、人类文化活动不断发展的结果。那么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存在其专业性相对专一,藏书相对集中,适用人群相对单一等客观条件,导读工作很好开展。但是由于学科的高深性和学校的相对封闭性又给导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 导读的内涵 有关导读的内涵,特别是图书馆界不同的专家和学者先后给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周文骏认为导读是对人们的阅读目的、内容与方法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是图书馆服务方式之一。沈继武、倪波等认为导读:第一指导和帮助读者利用图书馆;第二辅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目录;第三辅导读者利用各种工具书;第四指导读者阅读书刊。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理解,但是笔者认为其基本共识是图书馆导读是根据社会文化水平发展的要求,图书馆采取各种有效的举措来主动引导读者产生阅读行为,并积极的干预和影响其阅读行为,以提高读者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种教育活动。当然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导读“干预”方面要比普通图书馆导读工作更为深入。 2 导读原则的研究 在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原则方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导读工作要坚持引导读者沿着健康的方向阅读。要坚持引导读者读“好书”,所谓的“好书”就是引导读者读积极向上和顺应社会发展的图书。第二,保证引导读者读“对书”。所谓的“对书”就是在了解了读者的需求后,通过对不同专业知识和馆藏情况的了解努力引导读者找到相对准确的资源。 3 顺利开展导读工作的必要条件 分析整个导读过程,尤其是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导读工作,人的要素在整个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可以说这个要素是关系到结果的必要条件。 3.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首先,导读工作者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工作中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把为读者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为读者推荐到最准确的资源看成是最大的成绩。其次,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导读工作是一项细致而且繁琐的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要不厌其烦的为读者推荐和引导。甚至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即使是在工作以外的时间也要去思考。当然这其中不乏要在工作之余不断的提高不同专业知识,尤其是没有医学基础的工作人员,更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充实医学知识。这些都要工作人员保持甘于奉献的精神。 3.2 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和医学知识 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者除了必须要掌握的相关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术文献检索技术以外,还要掌握有关馆藏尤其是医学资源的馆藏情况。上述掌握以后更重要的是由于医学院校图书馆服务的特殊性,导读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学习医学知识,以适应学校的相关专业的客观条件。试想如果一位导读工作者熟练掌握了图书馆学的知识后,但是对医学知识了之甚少怎么给医学读者服务,势必会找不到方向的。 4 导读工作的具体措施 4.1 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做到有的放矢 在学生读者方面。经有关调查发现,大学生读者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倾向与其不同年级阶段、知识积累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刚入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不同,他们会无形的“放松”自己,从而在阅读方面会把重点放在非专业资源方面。中年级学生,随着大学生活的适应,已逐渐对所学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已相对系统地掌握了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有了大幅的提高。所以会需要大量的医学知识来充实自己的大脑,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为以后的工作做好铺垫。而即将毕业的学生,这个阶段正是他们书写论文的时候。论文的写作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来充实,在阅读倾向上带有比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掌握了大学生读者的阅读规律,图书馆导读工作者就要因势利导,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其阅读倾向,主动为其收集整理相关的图书资料,定期编印各类专题书目索引,有针对性地做好阅读指导工作。 在教师和医务工作者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医务工作者需要的大多数资源是用于科技论文的写作和科研资料的收集。图书馆导读工作者所要做的就是和他们及时和细致的沟通,了解所需的资源情况并结合馆藏进行推荐。 4.2 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利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应用已经让人们尝到了科技的甜头。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利用无疑会对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是Web2.0还是Web3.0技术对图书馆服务的影响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更多的是在图书馆服务方式、服务理念的革新上。它们即符合了图书馆服务对象,又可以针对不同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Lib2.0应运而生也是如此,Lib2.0是应用Web的技术让更多的读者来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以便产生读者与图书馆的互动效果。不仅使读者更简易方便和更准确的获取资源,又为读者相互间交流搭建了平台。然而,我们医学院校图书馆导读工作者所做的就是对读者应用“数字图书馆”加以培训和辅导就可以了。 4.3 积极联系教师 医学院校专业单一是它在导读工作专业图书的导读可以同专业课教师配合进行。科技高速的发展使得医学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同时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在馆藏方面也要及时的进行调整和更新。而图书馆的职责之一就是为教师服务。教师得到了“新鲜”的信息资源,才能传授给学生。所以一定要应根据学校的专业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进程,来不断向教师提供最新资源。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划定一定书目做为学生必读或参考,这样就无形的可以指引和督促学生多看多读专业书籍。 4.4 组织读书系列活动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校园里的各种团体活动很多。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教辅的一部分,也可以联系各个学院和系部组织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并可以系统的解决学生在读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读书节活动、读书体会交流会、读书讨论会、读书演讲会、百科知识竞赛等。其各项活动的宗旨一定要明确,就是要学生和教师通过各种活动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信息的方法”、等。总之,读书系列活动即丰富了校园生活,又能够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医学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储场所,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同时也承担着信息服务、教育等职能。怎样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就使得导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导读工作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罗玲.浅谈高校图书馆流通部的读者导读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17). 17.医技.影像科工作流程 篇十七(全程注意微笑服务及使用文明用语) 一、接收超声波、放射线、心电图检查申请单,确认收费及费别。 1、接收各种检查申请单→核对病人信息、住院号或门诊号、检查项目、科别、医生签名、日期、确认收费→按检查项目进行信息录入或登记。 2、一般患者到医技检查室检查。 3、危重者可床边或抬担架送至检查室检查,申请单左上角见注明“床旁”或“急”。 二、检查操作 1、影像科医师检查前应检验仪器,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目的→按申请单姓名顺序叫号→ 2、通过B(彩)超、X光机、心电图机等仪器→按超声波、放射线、心电图检查常规及时给患者进行各专业项目常规检查→ 3、开展术中超声超导检查→ 4、放射科→常规检查→造影检查→ 5、检查出结果值→要结合病史、体征、临床诊断等进行综合分析、按规范书写格式打印或手写在报告单上并签字。 三、审核发报告 1、审核检查结果→审核后(最终审定值)→核对登记信息→无误后发送报告单至病人或开单医生。 2、影像诊断结果,一般应于30分钟内发出,报告内容要详细、具体、准确,防止错别字、漏字,用医学术语(包括超声专用术语),必要时可附示意图。 3、对于低年资医生无法解决的问题,采取高年资医生会诊审核无误后签发报告。 四、注意事项 1、危重患者床边检查时,须有经治医师或护士及家属在旁,病情变化随时处置。 2、传染病患者检查时,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尤应注意妥善隔离仪器,勿使污染。 五、质量与安全 1、规范执业行为→按影像科规章制度开展工作→提高技术质量。 2、落实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及时做好申请单、报告单跟踪追查和与临床医师沟通→做好交接班→避免差错→提高质量→保障安全。 六、仪器保养、维修、消毒 1、按制度对所有仪器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并有记录。 18.医院影像科工作制度 篇十八1、各项线、CT、MRI 检查凭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进行检查。 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即时报告。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患者识别规范、查对程序和技术操作常规并要了解病情。 3.建立与完善医学影像操作常规与图像质量控制标准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部位及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待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建立病人确认程序确保检查正确无误保障病人安全。 4.、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应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 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要确认病人造影剂过敏史。 5、按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工作不得独立执业。 6、X线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住院患者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19.医学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浅探 篇十九高等医学教育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精湛医技的同时, 要致力于促进学生对职业素养认识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职业指导。 目前, 在一些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等医疗事件中, 部分医务人员医疗技术不错, 但在思想品格职业素养方面欠缺, 开大处方、贵重药;搞重复检查;服务态度生硬;诊治病人不仔细;医疗文书书写马虎。 致使医疗事故不断, 医疗纠纷缠身, 使本来不该发生的事频频发生。 因此, 应高度重视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职业指导, 从学生起就应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一) 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定位, 强化职业意识。 目前, 部分大一医学生未能在深层次上意识到职业指导的重要性, 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识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盲目性和片面性, 缺乏有目的有计划的行动。 而实践中,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淡薄可能直接导致医学生学业生涯的失败。 因此, 医学院校必须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 引导他们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 (二) 构建合理的职业指导机制,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等学校连续大规模扩招, 毕业生数量年年增长, 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迈向了大众化教育。 同时,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太强, 就业面相对狭窄, 医学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高校和医学生本人都承受着较大的压力。 因此, 应构建合理的医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体系, 加强大学生的求职指导, 实现医学生职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职业化。 (三) 有利于学生、高校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共同发展。 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医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 提高自身职业的兴趣, 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对新医改的新形势, 医学院校应积极研究如何适应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培养能够下得去、干得来、扎根基层、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达到医学院校教育目的的医学生。 二、医学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概况 (一) 职业指导未达到全程化、全员化。 尽管不少医学院校已经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的重要意义, 并且设立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 但尚未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教育系统工程。 有研究指出, 现行的职业指导具有浓郁的功利主义色彩与暂时性、突击性等特点, 在教育阶段上注重毕业时期的就业指导, 而忽视大学全过程的职业规划与教育①。 专业课老师认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事, 未能做到全员指导。 (二) 职业指导缺乏优良师资。 目前, 医学院校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专门人才过少, 主要是由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和辅导员担任, 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非常少, 有些年轻的辅导员对职业指导的系统理论和实践机制了解不多, 自身定位尚且不明, 难以很好地指导学生。 因此, 医学院校必须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研究, 努力培养优良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 (三) 医学院校的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 部分教师将职业指导简单地作为课外活动, 职业指导机制针对性不强, 渗透力度不够, 学生满意度不高, 不同医学专业的职业指导缺乏自身的特点和针对性。 三、构建以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实践机制 在对医学生职业指导的过程中, 职业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 通过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 最终达到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目的。 (一)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 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 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 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 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 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 中国社会调查所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 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 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 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②。 职业意识的培养, 是指大学生要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从学校的培养教育角度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每个医学生应明确自我未来发展的方向, 最重要的是认识自我。 从个性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 到个性倾向 (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 , 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 结合实际, 确定发展方向, 进一步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开展医学生的职业指导应设置职业指导课程, 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落实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专业教育、职业指导的持续性教育, 突出教育重点, 明确教育目标, 使职业意识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1.一年级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从进入大学开始, 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 学会搜集相关专业的就业信息, 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 并合理规划自己的未来, 有助于医学生正确求职择业, 根据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确定自己职业发展方向。 2.二年级开设以职业为导向的基础课。 从职业态度、职业能力方面培养医学生, 开设相关的医护礼仪、医学伦理、医务人员职业法律知识等课程, 使医学生明确职业方向, 将知识与职业联系起来, 增强医学生的职业意识。 3.三年级开设和专业相结合的特色课。 从医学专业的角度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如护理美学、临床实践中医患沟通艺术、求职技巧、就业心理培训等, 将社会需求和自身发展相结合, 就业指导与校园文化生活相融合, 培养医学生积极向上的择业观。 4.综合训练在四、五年级进行。 医学生在四、五年级时走进相关单位进行为期两年的临床实习, 学校的相关部门应根据教学需要, 并结合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修改实习计划, 完善教学大纲。 通过职业意识培养, 医学毕业生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每个专业配备就业指导教师, 结合专业特点指导学生就业。 在实习过程中, 在实习教学单位带教老师的指导帮助下,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岗位上进行临床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 (二)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在树立职业意识的同时, 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设置职业场景, 如设立临床技能模拟中心, 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职业行为标准, 教师播放相关的教学片, 通过讲解增强医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 2.运用实践教学法, 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 让学生担任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医护岗位的行为规范和标准, 用适合自己岗位的语言、动作行事。 3.在临床实习实践过程中, 从点滴做起, 日积月累, 培养完善职业行为。 (三) 提升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职业素养是在不断积淀的基础上表现出的自觉行为, 由于医疗职业活动总是与人的生死祸福息息相关, 所以客观上社会、 医务界对医务人员的职业行为有更严格和更高的要求, 而这些要求能否付诸实践, 则主要取决于医务人员主观上是否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病人的诊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务人员之手。如检查是否必要、准确, 用药是否恰当、安全, 抢救是否及时, 治疗是否妥当, 收费是否合理等, 此类问题在比较偏僻的农村卫生所就更明显和突出。 因此, 从职业道德角度要求医务人员能够“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自觉做到防微杜渐。 1.把职业道德基础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理念, 把医疗卫生职业责任与义务, 职业道德知识及规范作为自己坚持的职业道德理念。 2.把职业道德理念转化为外在的行为, 把内心形成的职业道德的情感、意志和信念转化为自己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始终遵守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 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3.注重仪容仪表。 医务人员的仪表态度不仅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先决条件,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具有药物所难以起到的治疗作用。 医学生的衣着应整洁美观, 举止应稳重得体, 仪表应端庄大方, 待人要热情、真诚有礼。 总之, 医学生提升自身职业道德应遵循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医疗活动中一种善良的体现, 显示出对患者的重视、尊敬、友好、谦和, 也表现出医务人员的谦虚、诚恳、善意、平和。 (四) 培养医学生强有力的团队合作精神。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要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科研兴趣小组等活动, 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教学实践、临床技能训练、科研探索设计和公益性的志愿者活动中进行团队工作协调训练, 促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养成。 医学生既要进行获得知识、提高技艺的训练, 又要进行医生形象塑造、提升素养的历练, 医生需要在明确信仰、确立价值观的基础上, 完成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次次自我超越。通过修炼, 养成独特的思辨能力、敏锐的职业反应、娴熟的操作技巧、有效的工作效率和业绩以及特有的人格魅力。 当今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未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工作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 从学生开始就应重视提升职业素养并坚持不懈。 摘要: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才兼备高级医学人才的重任, 而时代的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医学院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职业道德素质等职业素养提升贯穿在校学习整个过程的职业指导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职业指导,医学生,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赵兰芳, 何崇军.试论医学毕业生出路指导[J].药学教育, 2011 (3) :11-16. [2]陈晨, 朱俊勇, 许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2) :130. [3]常艳芬.高校职业指导师素质及其技能要求[J].科学大众, 2011 (10) :156. [4]刘志红.试论医学院校职业指导人员的职业素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1) :26-27. 【医学影像工作制度】推荐阅读: 医学影像科工作指标及管理要求12-09 医学开题报告影像06-27 医学影像技术分析07-25 医学影像技术概述08-01 超声医学影像技术10-14 医学影像技术成像原理08-21 医学影像技术规培09-01 医学影像技术的优势10-04 医学影像诊断实习计划10-08 医学影像毕业考试方案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