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那些风花雪月

2024-11-21

古诗中的那些风花雪月(精选4篇)

1.古诗中的那些风花雪月 篇一

古诗词里的风花雪月、春夏秋冬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美好的诗句,越回味,才越觉得意无穷。重温那些有关风、花、雪、月、春、夏、秋、冬的诗词之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0.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10.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 《春晓》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春夜喜雨》

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5.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槎。

——欧阳修《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0.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秋 4 3 1.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3.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4.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

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10.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4.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早梅》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7.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纳兰性德《菩萨蛮》 8.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杜甫《柏学士茅屋》 9.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10.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来自唐诗宋词元曲

那些诗词,温暖了整个冬天

冬天是肃杀的,也是寒冷的。但是在古人的一些诗词中,冰冷的寒冬往往泛溢着一股融融的暖意。

这样寒冷萧索的冬天,空闲之余,围炉而坐,手执一杯温热的香茶,随手翻看唐诗宋词,总能从中品味出冬天的美景和暖意来。1.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之夜,笔墨冻结,诗仙也懒得写诗了,于火炉旁,边取暖边温酒驱寒,醉眼蒙眬中,竟将月光当作了满地雪花。

“立冬”了,这时万物收藏,纷纷规避寒冷。不过,烈酒入肚,丝毫不减挥洒自如的诗歌情调,是不是还在美酒当中,酝酿着三百篇的诗句呢? 2.早冬 唐-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诗人白居易拿起温暖的笔,道出了冬不只是冷漠和萧瑟,还有美好和生机、安然和恬适,让人在路的尽头有了希望和向往。诗人借景抒发情感,给人心灵的碰撞和启迪。

3.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诗中写的是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孕育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在诗人的笔下,冬至是孕育新春的开始,既充满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又让人浮想联翩。4.洛桥晚望 唐-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诗人从萧疏的洛城冬景中,开拓出一个美妙迷人的新境界,而明月、白雪都是冰清玉洁之物,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的襟怀。5.点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此诗抒写雪中思友之情景,由冬日清晨下雪时作者的所见所感,最后转入想象胡居士雪天高卧,表达出对友人无比的敬仰和深切的关怀之情。全诗用笔空灵,神韵悠远。6.赠刘景文/冬景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

7.冬日田园杂兴 宋-杨万里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8.满路花·冬 宋-张淑芳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欲睡难成寐、音书绝。窗前竹叶,凛凛狂风折。寒衣弱不胜,有甚遥肠,望到春来时节。孤灯独照,字字吟成血。仅梅花知苦、香来接。离愁万种,提起心头切。比霜风更烈。

瘦似枯枝,待何人与分说。

凛冽的寒风,肆意呼啸,似乎快要把窗前的竹叶全部折断。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青灯摇曳着微弱的光,映照着她那苍白美丽的脸庞。填完这阙词的时候,想必她那双纤纤细手早已冰凉。

9.大德歌·冬景 元-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

10.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陆游

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销魂。

大寒时节的早上,诗人骑着一匹瘦马出城,此时太阳无光,大风低温,城外一片苍茫萧条的严冬景象,连动物都很少见。

年关将近,他又身处异乡,但却没有感到悲凉,反而心中涌起一股山川依旧、悠然陶醉的豪情,这是一种何等旷达的人生高境界啊!

11.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寒夜漫漫,外面冷风呼啸,屋内寂静凄清。睡不着才知是茶水的威力,大寒节气,应该喝酒啊!屋里寒冷,砚里的墨都结了冰,灯花堆积了很多也不管它。衣袍虽又破又薄,但只要有书读就行了。

这是一幅让人钦佩的寒夜苦读、舍我其谁的画卷,诗人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气神让人过目不忘。12.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在小火炉上烫上一壶小酒,和朋友尽情对饮。尽管窗外寒风呼啸,但在这狭小书房中,始终有一股炙人的热情温暖着你的心胸。那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呀!

1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雪花飘舞的阴沉黄昏,当思念已久的远人裹着一身雪花踏进房门时,等待他的还有房中那份浑厚的温暖。

读这样的诗词,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冬天里的暖意!“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2.济南那些风花雪月的事 篇二

《红楼梦》里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济南是泉水之都,城市的线条自然被浸泡得如女儿般的柔软而缠绵。前世的济南婉约而浪漫,朦胧的柳烟、袅娜的芰荷、才子佳人泉水中的倒影,仿佛是历史的舞台,演绎着执着的清冷,浸透了绚丽的才情,那些刚烈的忠诚,萧瑟的凄凉,人世间的悲喜都在岁月的水袖和唱腔中生动和永恒,毕竟,这里是才子佳人的故乡。

人生若只如初见——李清照、赵明诚

“梧桐更兼细雨”的季节,这里还没有“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寻觅。更没有“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感口胃,那时的济南只有山石环绕的泉子,亦真亦幻的清水。这里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故里。

那一天,少女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正是一位怀春少女的情怀,而我宁愿以为,她所想念之人一定是赵明诚了。

哪怕过了近千年,赵明诚与李清照的爱情,和当前韩剧里那些卿卿我我比起来也毫不逊色。甚至除了才子佳人的俗套演绎,他们似乎还多了一种“天意”在里面。元代伊土珍所著《琅嬛记》里便记载一则关于赵明诚的故事,美其名曰“芝芙梦”,赵明诚幼时,其父将为择妇。明诚昼寝,梦诵一书,觉来唯忆三句,云:“言与司台,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以告其父,其父为解曰:“汝待得能文词妇也,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拨是之夫二字。非谓汝为词女之夫平?”

这当然是传说,可这种浪漫温暖的爱无疑也是传奇了。赵明诚与李清照拥有相投的志越与匹配的才情。赵明诚虽然贵为当朝高官赵挺之的三公子,却丝毫没有不学无术的纨绔之气。他把横溢的才华拿去寻访,收集前朝的金石碑刻和文物字画,也许这正是有此同好的李清照“倚门回首”的原因吧。

不过我得承认,赵明诚和李清照在济南的时间非常短,短到在他们相濡以沫的光阴里几乎微不足道。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去了解李清照少女时那颗纯洁炽热的心。毕竟正是在这里,她那些锦绣文章开始萌动,她的感伤传奇盛开又枯萎。济南,成就了遗世独立而又与俗世纠缠的李清照,

“兰陵笑笑生”背后的爱情——李开先与其夫人

《金瓶梅》作为天下第奇书算是中国古代最火爆的言情小说了,当然其火爆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它和色情沾上了边。《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如今还是个谜,但经过很多文史专家考证,其最有可能的作者之一就是明代杰出文学家,戏曲家。“嘉靖八子”之一的济南人李开先。

和小说中的西门庆不同,李开先可是一个正经人。史书记载,这位出生在章丘的戏曲家一生有“三好”;一好戏曲,二好藏书,三好交友。后人赞其为“词坛之猛将,曲部之美才”,“藏书之富,甲于齐东”。

李家还有自己的戏班子,而且据说其主要演员是从全国范围内海选产生的,而李开先的爱情也和他的戏班子有关。据李开先的后人说,李开先曾亲自在《断发记》中饰演男一号李德武,声情并茂的表演打动了很多观众。一位王姓大户人家的小姐由此迷恋上了这位“明星”,成为他的铁杆“粉丝”。经过一段花前月下的秘密相恋后,刚刚断弦的李开先迎娶了这位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王小姐,成就了一段曲坛佳话。

就像当今很多前途黯淡的官员玩摄影一样,李开先如此的“不务正业”自然预示着他的宦场艰辛。他宦海沉浮十二载,饱尝了世态炎凉。好在落寞惆怅之时,他尚有红袖添香,夜深人静之时也可以和王夫人一起浅酌低唱。“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李开先生前的戏班子美女如云,他虽然“阅尽人间春色”,却没有留下一个后代。当时的隆庆皇帝怀疑他早年曾参与阻挠自己成为太子的“阴事”,下旨不准安葬,幸亏夫人王氏深明大义,多次上书朝廷,据理力争,才使得李开先得以葬身荒冢。

斯人已去,词曲犹存。

鲜血灌溉的玫瑰——丁玲、胡也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济南,是一个让人充满幻想的地方。丁玲的高跟鞋在上新街的青石马路上响起,胡也频急匆匆地穿过山东省立高中的花园去给学生们上课。清澈的泉水给予这对才子佳人纯净的情感老巷,荷花垂柳,文人共同造就了泉城悠然自在的风韵,至今这些早已零落的片羽还在用它固有的灵性诉说着历史。

1928年的一天,胡也频在朋友的住所见到了丁玲,并对她一见钟情。可是正处于情绪低落时期的丁玲并没有注意这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然而,作为诗人的胡也频怀着对爱情的向住,一直追寻她的脚步。终于,1929年秋天,他们在济南相会了。

那时胡也频的作品《到莫斯科去》在全国影响甚大,这样一位年轻老师的到来自然受到同学们的爱戴。丁玲在回忆录《一个真实人的生》里说:“我简直不了解为什么他被那么多的学生拥戴着。天一亮,他的房子里就有人等着他起床,到深夜还有人不让他睡觉。他是高中最激烈的人物,他整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唯物史观,宣传鲁迅与冯雪峰翻译的那些文艺理论,宣传普罗文学。”

丁玲是从开风气之先的上海来到相对保守的济南的,给济南带来的是震动。他们自由的、革命式的爱情,以及丁玲时尚的衣着打扮都让济南平静的池水泛起了涟漪。

季羡林回忆说:“记得丁玲那时候比较胖,又穿了非常高的高跟鞋。济南比不了上海,马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高中校内的道路,更是年久失修,穿平底鞋走上去都不太牢靠,何况是高跟鞋。看来丁玲就遇上了‘行路难’的问题。胡先生个子比丁玲稍矮,夫人‘步履维艰’有时要扶着胡先生才能迈步。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看了这情景,觉得非常有趣。我们就窃窃私议,说胡先生成了丁玲的手杖。我们其实不但毫无恶意,而且是充满了敬意的。我们心中真觉得胡先生是一个好丈夫,因此对他更增加了崇敬之感,对丁玲我们同样也是尊敬的。”

胡也频在济南的激烈言论和行动,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严重不满。1930年5月,国民党当局下令通缉胡也频等人。在友人的劝说下,1930年7月,胡也频和丁玲被迫离开济南,经青岛回到上海。

“两个帮手,彼此帮忙,是上等婚姻”——老舍、胡洁青

通过留存的文字,我们可以读到在济南期间的老舍是快乐的,所以他把最美最真诚的文字留给了济南。

老舍多次说过,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这话一点都不虚,因为老舍和胡洁青的蜜月就是在济南度过的,而他们第一个爱情的结晶也诞生在济南(老舍,胡洁青的大女儿舒济就出生在济南)。

1930年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的胡洁青经教务主任白涤洲的介绍认识了年轻的作家老舍,共同的爱好和同为旗人的身世让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直到晚年,胡洁青还记得老舍写给她的第一封信,那封信发自济南。“我们不能总靠吃人家饭的办法会面说话(当时朋友们为了撮合他俩经常请他们吃饭),你和我手中都有支笔,为什么不能利用它一一这完全是属于自己的小东西把心里想说的话都写出来。”

老舍认为选择爱人的标准是:“两个帮手,彼此帮忙是上等婚姻。”他说:“美不是一切。太太不是图画与雕刻,可以用审美态度去鉴赏。人的美还有品德体格的成分在内。”“我整整地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

在这段时间里,胡洁青一直跟随着老舍在山东生活,她自己也先后在齐鲁中学高中青岛女子第一中学高中任教,讲授中国古典文学。1934年初秋,老舍接受了国立山东大学(原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的聘约,举家从济南迁去青岛,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历史就是这样,逝去了,留下了。

3.那些唯美清新的古诗词 篇三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你看韦庄写得有多美?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稻田》——韦庄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韦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如玉的月光,清辉之下,美人香腮红泪,多么的凄美?这不也是唯美中的凄美么?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温庭筠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淡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蝶恋花》欧阳修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采桑子(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新,犹似当年醉里声。

雪梅香·景萧索(柳永)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聊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西江月·顷在黄州(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苏轼)

霜馀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蒋捷《一剪梅 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李煜《浪淘沙令》

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冯延巳《鹊踏枝》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冯延巳《南乡子》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张潜逸《金缕曲》

昨夜西风骤。倚斜门、任风满袖,那人离后。幻想那人逆风走,短鬈迎风发抖。风肆透、单薄锦绣。雨沃昨时鸳鸯甃,向天涯、忍误佳期又。能几昼,可回首?

眼前忽、少年时候,草青青、杏肥还瘦,把青梅嗅。嗔里违心说我丑,片刻笑颜如旧。今始悟、青春最谬。犹是怨、白云苍狗。问那人、还记当年否?人不应,只摇手。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4.古诗词里的那些悲欢离合 篇四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汉乐府·结发为夫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上一篇: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制度下一篇:化验室班组9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