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2024-09-07

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共19篇)

1.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一

2013-2014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教导处的直接指导下,全组老师共同努力,七年级历史备课组活动按时、有序进行,每位老师都积极、热情参加,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如何上好每一堂课,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进行了一系列探讨,比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及教研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研究新课程,实施新理念

根据学校安排,每周组织全组老师对新课程标准、课改理论进行学习,使全组老师初步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解教材的基本内涵,并充分利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教案。做到课堂教学的完全公开,逐步形成了互相观摩、积极研讨的良好氛围。学校的公开课活动比较多,所以给我们老师有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和相互学习的机会,也促进了新课改研讨氛围的全面形成,使教师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更要细心、专心、全心去研究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新理念。

二、加强教学教研工作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料优势,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效果。所有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而且效果都不错,学生都比较喜欢,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1、备课:坚持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反馈,并形成集备教学案。除集备外,全组教师都能全面深入地研讨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写好规范、详细的教学案,重点放在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上。

2、作业:全年级统一布置作业、课时训练和检测,并分层次要求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尽量使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进步。

3、听课:根据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周听课一节,本组老师都能做到,并互相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课后进行有目的地评课。

三、反思

在取得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让所有教师尽快地转变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起主体作用,而教师只在课堂上重视引导点拨?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历史,在历史学习中又能感觉到无限的快乐?如何让学生感悟历史、从中吸取“历史”智慧?

总的来说,本学期备课组活动丰富多彩,各位老师协调行动、共同合作、共同配合,取得较好成绩,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胶州市第二十八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2014-6

2.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二

我在教学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一课时, 被其中这句话深深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 除了你,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动呢?我布置了家庭作业———为父母做一件实在的事, 如果家长愿意, 可以到学校来。

周一, 我带着微笑走进教室, 欣喜地发现, 教室里坐了三位家长, 他们都隐约地期待着什么。

前半节课, 与平时上课一样, 很平静, 也很平淡。后半节课, 我将完成和未完成作业的同学分成两个组, 分别坐好, 首先请未完成的同学谈一谈。

生1:我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形式化, 父母还年轻, 等他们老了再洗也不迟。

生2:我认为小学时做这个作业还可以, 现在都上初中了, 怪难为情的。

话音未落, 完成作业的那一组马上有了反应。

生3:我不这样认为, 如果我们等到父母老了, 走不动了那天才想起做这些事, 才想起回报他们那就太迟了。会留下无尽的遗憾, 为什么不从现在就做起呢?

生4:开始我也没有足够的勇气, 后来, 我反复想, 在父母面前, 我们永远都是小孩。我决定为母亲洗一次脚。妈妈的脚被我浸泡温水里, 她的脚黄而且瘦, 十个脚趾像竹枝一样。那一刻, 我心里非常酸楚, 就是这双小脚日日奔走于田地间, 为这个家操劳着, 永远不知疲倦, 我不敢抬头看母亲, 因为泪水已经爬满了我的脸, 我……

那位同学哽咽着, 说不下去了。教室里安静极了, 同学们都低下头, 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盈满泪水的眼眶, 三位家长的眼角也有泪光闪动。

于是我说:“在外面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 我们就会到父母那里吸取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外面的一切, 父母那里好像有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难道为日夜操劳的父母做点小事都鼓不起勇气吗?”

二、案例反思

课后, 据反馈“效果很好”。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标、新理念, 我认为本课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点:

1. 新的语文课程观

新课标将语文学科的性质明确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课, 我更加注重人文性的教学, 挖掘学生丰富的情感,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语文课程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把综合实践活动融入阅读教学中, 更体现了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思, 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新的语文素养观

过去, 我们谈论语文素养, 往往只是从“听说读写”的角度来认识, 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善, 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对于本课及本单元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情感素养的处理是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实际的。对于初中生来说, 语文学习重在感悟, 重在积累, 重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过多强调知识的维度, 势必影响学生兴趣的激发、能力的形成、情感的熏陶。

3. 新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强调必须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 强调必须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强调要尝到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课, 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教学相融合, 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至课外, 将有形的课堂无限扩大, 感受了作者的真挚感情, 体会到人间至爱亲情, 养成热爱家庭的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课堂只是一个中介, 师生在共同作用于话语文本的过程中, 互相促进, 共同提高。

3.七年级(上)重点词语总结 篇三

Ⅰ. 重点短语:

1.sit down 2.on duty 3.in English 4.have a seat 5.at home 6.look like 7.look at 8.have a look 9.come on 10.at work 11.at school 12.put on 13.look after 14.get up 15.go shopping

Ⅱ. 重要句型:

1.help sb. do sth. 2.What about…? 3.Let’s do sth. 4.It’s time to do sth. 5.It’s time for …. 6.What’s…? It is…./It’s…. 7.Where is…? It’s…. 8.How old are you? I’m…. 9.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10.Welcome to…. 11.What’s…plus…? It’s…. 12.I think…. 13.Who’s this? This is…. 14.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15.There is(are)…. 16.What colour is it (are they)? It’s(They’re)…. 17.Whose…is this? It’s…. 18.What time is it? It’s….

Ⅲ. 交际用语:

1.Good morning, Miss/Mr…. 2.Hello! Hi! 3.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4.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thanks. And you? 5.See you. See you later. 6.Thank you! You’re welcome. 7.Goodbye!Bye!8.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9.Here you are. This way, please. 10.Who’s on duty today? 11.Let’s do. 12.Let me see.

Ⅳ. 重要语法:

1.动词be的用法; 2.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 3.名词单复数和所有格的用法; 4.冠词的基本用法; 5.There be句型的用法。

【重难点讲解】

1. in/on

在表示空间位置时,in表示在某个空间的范围以内,on表示在某一个物体的表面之上。例如:

There is a bird in the tree. 树上有只鸟。

There is a picture on the wall. 墙上有张图。

2. this/that/these/those

(1)this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更接近讲话人的人或事,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that常常用来指在时间、地点上离讲话人更远一点的人或事,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例如:

You look in this box and I’ll look in that one over there.

你看看这个盒子,我去看那边的那个盒子。

I want this car, not that car. 我想要这辆小汽车,不是那一辆。

Take these books to his room, please. 请把这些书拿到他房间去。

This is mine; that’s yours. 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你的。

These are apples; those are oranges. 这些是苹果,那些是橘子。

(2)在打电话的用语中,this常常指的是我,that常常指的是对方。例如:

This is Mary speaking. Who’s that? 我是玛丽。你是哪位?

3.There be/have

⑴There be “有”,其确切含义为“某处或某时存在某人或某物。”其结构是:There be+某人或某物+表示地点或时间的状语。There be后面的名词实际上是主语,be动词的形式要和主语在数上保持一致,be动词后面的名词是单数或不可数名词时用is,名词是复数时用are。例如:

There is a big bottle of coke on the table. 桌上有一大瓶可乐。

There is a doll in the box. 那个盒子里有个娃娃。

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tree. 那树上有许多苹果。

总之,There be结构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有”。

⑵have表示“拥有,占有,具有”,即:某人有某物(sb. have/has sth.)。主语一般是名词或代词sth.,与主语是所属关系。例如:

I have two brothers and one sister. 我有两个兄弟,一个姐姐。

That house has four rooms. 那所房子有四个房间。

4. look/see/watch

(1)look 表示“看、瞧”,着重指认真看,强调看的动作,表示有意识地注意看,但不一定看到,以提醒对方注意。如:

Look!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瞧!孩子们在玩电脑游戏。

Look!What’s that over there? 看!那边那个是什么?

单独使用是不及物动词,如强调看某人/物,其后接介词at,才能带宾语。例如:

He’s looking at me. 他正在看着我。

(2)see强调“看”的结果,着重的是look这个动作的结果,意思是“看到”,see是及物动词,后面能直接跟宾语。例如: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你能在图上看到什么?

Look at the blackboard! What did you see on it? 看黑板!你看到了什么?

(3)watch“观看,注视”,侧重于场面,表示全神贯注地观看、观察或注视某事物的活动,强调过程,常用于“看电视、看足球、看演出”等。例如:

Yesterday we watched a football match on TV. 昨天我们从电视上看了一场足球比赛。

5. put on/in

put on意为“穿上,戴上”。主要指“穿上”这一动作, 后面接表示服装、鞋帽的名词。

in 是介词,表示“穿着”,强调状态。在句中可以作定语、表语和状语。例如:

It’s cold outside; put on your coat. 外面冷,穿上你的外衣。

He puts on his hat and goes out.他戴上帽子,走了出去。

The woman in a white blouse is John’s mother. 穿白色衬衣的那个妇女是John的妈妈。

6. house/home/family

house“房子”,指居住的建筑物; home“家”,指一个人和家人共同经常居住的地方; family“家庭”,“家庭成员”。例如:

Please come to my house this afternoon. 今天下午请到我家来。

He is not at home. 他不在家。

My family all get up early. 我们全家都起得很早。

7. fine/nice/good/well

四者都可用作形容词表示“好”之意,但前三者既可作表语又可作定语,而后者仅用作表语。主要区别在于:

⑴fine指物时表示的是质量上的“精细”,形容人时表示的是“身体健康”,也可以用来指“天气晴朗”。例如:

Your parents are very fine. 你父母身体很健康。

That’s a fine machine. 那是一台很好的机器。

It’s a fine day for a walk today. 今天是散步的好时候。

(2)nice主要侧重于人或物的外表,有“美好”,“漂亮”的意思,也可用于问候或赞扬别人。例如:

Lucy looks nice. 露西看上去很漂亮。

These coats are very nice. 那些上衣很好看。

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很高兴。

It’s very nice of you. 你真好。

(3)good形容人时指“品德好”,形容物时指“质量好”,是表示人或物各方面都好的普通用语。例如:

Her son is a good student. 她儿子是一个好学生。

The red car is very good. 那辆红色小汽车很好。

(4)well只可用来形容人的“身体好”,但不能作定语,它也能用作副词作状语,多放在所修饰的动词之后。例如:

I’m very well, thanks. 我身体很好,谢谢。

My friends sing well. 我的朋友们歌唱得好。

【典型试题例析】

1. Mary, please show ____ your picture.

A. myB. mineC. ID. me

【解析】答案:D。该题考查的是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用法。本题中动词show后面跟双宾语,空白处应填入人称代词的宾格me作宾语。

2. ____ orange on the desk is for you, Mike.

A. A B. AnC. /D. The

【解析】答案:D。该题考查的是冠词的基本用法。因为是特指课桌上的那个橘子,所以用定冠词the。

3. ——What ____ the number of the girls in your class?

——About twenty.

A. is B. amC. areD. be

【解析】答案:A。该题考查的是动词be的用法和主谓一致。the number作主语,应该是单数第三人称,动词be应为is。

4.There ____ a football match on TV this evening.

A. will haveB. is going to beC. hasD. is going to have

4.七年级的英语教研活动总结 篇四

七年级的英语教研活动总结

课后,老师积极参与了评课,大家对刘老师的这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其中,来自xx实验中学,xx五中,立人等学校的老师评课细致中肯。立人学校教研室的刘和主任也作为代表回答了部分老师对于立人课改新模式提出的疑问,分享了多年来教学课改经验。胡副校长对立人学校的教改工作做了总结发言,阐述我校课改的过程,提出了接下去课改的方向,也热情欢迎来自外校的老师们经常莅临我校参观指导,相互学习。市普教室黄老师主持评课生动幽默,充分肯定了刘老师的课改精神和大胆创新,是一节优秀的市级示范课。

5.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五

七年级级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总结

6月2号下午,xx中学2018级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比赛活动隆重举行,历时三节课,比赛圆满落幕。全年级三分之二的学生走上舞台,参与了活动的三个环节:诗词必背、诗词速背、诗词吟诵表演赛。我代表七年级语文备课组,感谢评委熊校长、教育专家原石笋街小学王校长、蔡老师、马老师、七年级各班主任三节课吟诵比赛的陪伴!感谢前来观看的每一位老师和家长的陪伴和支持!

这次国学经典吟诵活动,我们怀一颗赤子之心引导孩子们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吟诵现场,每个班学生表现出的庄重、大方,让人想起朱永新《致教师》中说的:“为每个生命颁奖,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值得呵护的。”我们的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学生的吟诵让我们感动,将阅读进行到底,是我们的责任!

国学经典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蛰伏着诗意,我们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长期吟诵、积累国学经典,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使其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而且会惠及其一生。活动中,从孩子们脸上表现出的欢欣,让人看出我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这次活动,我们的宗旨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用好校园文化,相信浸润的力量。

我校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校园里,一步一景里融汇着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可以触摸到我校校园文化的温度。步入其中,方能领略到除了建筑物的不同之外,还有处处流淌其间的文化气息,芬芳氤氲!诵读国学经典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读经典,可涵养其性,就是学生的品行通过活动、积淀慢慢呈现出来。读经典,还可知天下事,懂圣人礼。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着学生成长。如果让学生坚持三年读经典,不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还为他们的人生打好了底色。学生毕业后,无论走向何方,他们不但骨子里流淌着学校文化的血脉,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国学经典吟诵,也是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基。国学经典诗词吟诵活动,滋生出来的内涵,远比一堂语文课丰厚得多。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几句话总是给我们温柔的提醒:“我们幼小时候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察觉不出来,都有极重大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头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力便可以把它导入他途,使河流的方向发生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了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所以必须趁着孩子们积累的黄金时期,让他们厚积,将来才能薄发。我们始终信奉一句话,所有的经历都是难能可贵的财富,在种种经历中去锤炼自己的毅力。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处处有挑战,让你在接受挑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活动何尝不是呢?他们走上舞台,大胆展示自我,尽管有的学生的表现让他们自己不满意,但锤炼他们的毅力是宝贵的财富!这次活动,我们为自己能给学生历练的舞台而欢欣,因为他们每次走过的路,每一天的进步,都有我们许多情深意切关爱的目光!学生们在活动中的成长,是我们给教育一个笑容,是我们的职业使然。

二、诵读国学经典,阅读春满校园。

首先,七年级各班推行课前五分钟阅读分享,有的根据老师推荐读的书阅读分享,也有的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读的书分享阅读收获。并且我们坚持每周的阅读课,给学生的阅读建立一个“场”,在老师带领下去阅读,先从唐诗宋词寻找精神食粮。三月,7.9、7.10班先开启了诵读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活动,四月在全年级推广。课堂上,师生同背一首诗词,师生相互说自己读诗感悟,学生随笔写感悟,这是最灿烂的阅读生命状态,也是最生态的语文阅读实践。不爱阅读的孩子,在特殊氛围的感召熏陶下渐渐热爱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

我们相信:不计筹码播种阅读的种子,总有一些会发芽,开花,成长为树的,而后一棵一棵缀连为森林的。在学生人生黄金的三年,坚持引导学生走进国学,亲近国学,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最大的功德之一,也是做善事,引导学生爱上阅读,爱上我们的国学经典,这也是熊欣校长的一贯主张。这次吟诵读活动,我们的宗旨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走上舞台,最后全年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走上了舞台。我们非常用心设计了“必背”、“速背”、“表演吟诵”三个大环节。尽管比赛形式多样,准备过程辛苦,辅导主持人很累,我们累并快乐着!我们找到的是一种淋漓酣畅的教育幸福!

三、抓好教育契机,不断改善。

6.七年级学生作文入门方法初探 篇六

说是写的基础, 学生只有敢于说话、说得流利、准确、有条理, 才有可能比较好地写到作文中去, 俗话说口随心走, 笔随口走, 因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成为作文训练的基础功课之一。如课堂上的口头小作文、周会课上的新闻播报、班级及学习小组间的辩论会等, 教师要给学生善意的提醒, 告诉他们注意把每一次发言都当成一次语言表达的训练, 尤其是在发言前先理清思路, 删繁就简, 能够比较清楚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描述出自己想说的事物或情景。

二、要指导学生多读优秀作品, 从仿写逐步过渡到独立创作

作文如习字,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 如果我们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些高水平的“摹本”, 学生是很难体会到优秀作文的优点和魅力的。而这些“摹本”来自于语文教材、优秀的课外读物、同学的优秀作品和教师的“下水文”乃至影视作品中的优秀片断等。在阅读的基础时要让学生做读书笔记, 找出有特色的词、句, 领会涵义, 并摘录下来, 并尽可能多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学生在研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可以了解一篇优秀作文应该具备的基本要素。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写作文, 首先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和现实描写

作文题目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上的题目, 也可以在原有题目上进行创新。例如, 在教授七年级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的作文时, 我在班上播放了开学前对学生家长进行走访的录象资料, 看到自己的家长在辛勤的劳动之余还对自己报着那样殷切的希望, 不少学生都潸然泪下, 然后我再安排他们回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的父母, 如家里的老照片、父母的生活用具、习惯动作和语言等, 并注意寻找这里面的故事。经过这样的观察, 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就显得比较轻松, 作文内容也显得真实可信,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四、提高作文命题的针对性, 给学生适当的拓展空间

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以后, 普通的作文题目或许可以加强学生的作文训练效果, 但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 教师在拟定作文题目的时候, 应尽可能选择其熟悉的人或事命题, 内容要贴近学习和生活, 题目要新鲜这关系到作文的成败。另外, 在拟定作文题目的时候, 教师要适量布置一些补充题目作文的练习, 补充题目可以给学生留下更广泛的拓展空间, 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印象深刻的素材进行写作。例如, 我曾经给学生出过《我真希望》这样一个题目。看到这个题目, 学生们首先感到的是兴奋, 因为他们希望说的心里话太多了, 只写一个希望似乎都不过瘾, 我给学生讲解完作文的要求以后, 学生们很快就动笔写了起来, 有的学生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因为他们一家三代住在50平方米的筒子楼里, 拥挤不堪;有的同学希望父母能多关心自己, 因为他的父母一直起早贪黑地做生意, 淡薄了家庭亲情;……, 这些内容都贴近他们的生活, 所以可以尽情发挥, 从而调动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努力, 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度过从小学到七年级作文的过渡期, 还有效地克服了学生作文时的障碍, 使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学好作文、爱写作文, 从而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如何教授七年级学生学习地理 篇七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进来,在小学阶段没有认识地理这门课程。新的学期,新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非常困难,因为地理学科太抽象。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人连远门都没有出过,怎么去认识世界呢?怎么去学好世界地理呢?现在我就怎样教授七年级地理和大家探讨。

一、确立空间想象思维能力

翻开初中七年级地理课本,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地球,即怎样认识了解地球,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一词没有了解,但对地球可以说了解一小点的。但在他们小小的脑筋里,识事甚少的心境里,怎么一下子就要求去了解如此庞大的“地球”,他们的心态能承受得了吗?我想当然无法承受,无法承受就无法学习,无法学习就学不懂。因此这个难题就必须由我们当老师的去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它不是简单的计算题,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培养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那么地理空间想象思维能力怎么培养呢?可以让学生首先熟悉世界地图,而且把它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共11块,心中时常想到这七块陆地位置与他们间分界线,在平时间有意间或无意间把世界地图简单地画上几次,这样时间长了,空间想象力就培养出来了,有了这一思维能力作基础,何愁学不好地理呢?

二、在生活中时常把地理知识与生活中看到的地理事物联系在一起去思维

生活离不开地理,例如、大江、大洋、四季的变化,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产品、旅游景点、火山与地震、森林与平地、山地与平原等之类的地理情况。这样学生随时带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到生活中,又回到书本上去查找答案的话,地理学科会学不好吗?例如学习《长江》一节时,假如正好学生的家乡就在长江边上,这样就可以让他去想自己的家是在长江的中游还是下游呢?家乡的长江在世界第几大河等。

三、带着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丰富我们的生活的思维去学习

人类自开始进行生产活动,就注意观察所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并且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地理学,地理学科范围非常广阔。用一句民间的俗话讲叫做“上知天文,下知鸡毛蒜皮”,不论大事小事地理都涉及。例如你走到哪个地方看到的什么景观就属自然地理;你走到哪个村寨,看到那里的人穿什么衣服就属于人文地理;看到哪里的村庄的坐落就属于聚落地理等等。这些只要你认真观察,都带一个为什么,都带一颗好奇心去了解,你实际上就了解了许多地理知识,学习到了许多地理知识,我国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霞客游记》上许多好文章不就是这么产生的吗?

四、要学会进行归纳和比较

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及的特点,表现为在自然地理的各种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五、在学习中还需会系统地思考问题

当我们学习完成每一个章节时,我们感觉已学到了许多知识,但这个时候如果不站到一个高度上去系统分析这些知识的话,你的知识结构就是零乱的,根本记不住,这时我们就必须会系统地梳理这些知识。还是回到空间想象力上加上思维,这样时间一长,世界地理知识便尽收你的思绪之下,这样你不是学好地理了吗?

六、学习地理尤其注意学习方法

要指导好学生用好目录,以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学会使用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因此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对初一年级的学生必须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还要引导学生动手绘制简单的示意图。

要善于动脑,学习地理要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通常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学什么?如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为什么日本的经济会是加工贸易经济。有何作用?学习日本的经济特征对我们有何作用。只要我们随时带着这样的问题去学习地理我想我们学习好地理就不难了。

七、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公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他们掌握住了。

八、学习地理要学会复习巩固的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当同学们掌握大量地理知识后,为了避免遗忘,也为了检测的需要,因此要掌握复习巩固的方法。

首先是阅读。围绕复习的中心课题,认真阅读有关的教材内容,地图、作业、试卷。尤其是平时老师上课时,让同学们标的重点地方,阅读的次数应不少于10次。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尽快回到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并加以巩固。

其次是整理。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以便随时查用。主要包括,整理出比较系统的提纲,这样使繁杂的知识系统化;使所要学习的知识更清晰易于记忆。

再次是练习。做一定量的习题,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主要途径。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在练习中发现问题,不懂的要弄懂,这样可以加深所学知识。做练习时要注意:题型要灵活多样,覆盖面要广,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现在提倡减负,因此题量要适中,不能用题海战术;选题要有针对性,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并且练习要经常化。

学习地理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很密切。学习了地理之后,会觉得自己长了不少知识。你可以随心所欲飞的在地图上指任何一个国家及著名的城市,可以辨别出不同国家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可以了解到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特征。学习地理最重细心,拿一张地图来说,上面的每一点信息都有可能成为考试内容,稍不留神那张图可能就白读了。地图是地理的重要工具,有时候比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还重要,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城市等等,应把它们的地理位置记清楚,争取第一遍时就记熟。因为记地图有一个特征,一旦记住了就不会轻易忘记,所以不如一次就学好为最佳呢!

8.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八

根据巴彦淖尔市教育局《关于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校七年级学生于2014年5月19日到5月21日、到乌拉特前旗白彦花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一、活动准备阶段:

设立领导机构,成立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各班配备班主任及任课老师为辅导老师,协助教官管理好本班学生生活及活动中的安全。

本阶段各班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学生管理条例》,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同时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践基地守则》、《生活规则》和《安全规则》,进行纪律和安全教育。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学习《学生须知》,备带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并强调严禁携带打火机、刀具等禁带物品。

本阶段加强对学生公共道德意识的教育,要求学生一定要尊重基地教官、老师,配合教官、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爱护基地的各种设备设施等公共财物,严格遵守基地的各项制度和作息时间。

二、活动实施阶段

5月19日 学生于六点半到校,班主任强调纪律及注意事项。六点四十分在 操场集合,七点十分组织学生统一乘坐教育局派来的车辆到达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基地实行二十四小时军事化管理,随队老师和营地老师协助管理。

5月21日活动结束后,各班乘车返校,清点人数,强调返家注意事项后离校。

三、总结交流阶段

本次活动中,文艺晚会和队列、内务比赛,我们聘请了学校行政领导卢风强书记、高建国副校长、李春桃副校长、基地领导邓主任等以及部分任课教师和部分教官担任评委工作,并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参加汇报的同学进行了评选,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返校后学生通过作文形式总结,将自己经过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加工整理。

9.一年级学生参观消防支队活动总结 篇九

争做文明安全小卫士

-------活动总结

势事无情人有情,往往人为造紧张。一时失误千古恨,终身懊悔也无方。天灾人祸无预料,明火易除暗难防。提醒大家要细心,预防事故保安康。

为响应学校“春节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倡议,让孩子们知道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进一步提高心智之子孩子们消防安全意识,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落实“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的实际行动。2017年1月20日下午,孩子们来到了宝鸡市高新消防支队……

(孩子们列队准备参观)

首先孩子们来到消防支队报告厅,在这里消防支队官兵为孩子们讲解了安全消防知识,孩子们知道什么样的火情,用什么样的设备和材料灭火。比如带电物体燃烧着火,要用C02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同时孩子们知道了如何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发生火灾地震等情况以后应该如何逃生以及自救。

(叔叔耐心的讲,孩子们认真地听)

为了表示对消防官兵叔叔耐心仔细讲解的感谢,孩子们拿出了他们的热情和敬意,为叔叔们献上鲜花,系红领巾,演奏陶笛音乐。

(献花,敬礼,系红领巾,陶笛演奏)

这次活动参与的家长也觉得收获匪浅,为感谢消防支队官兵辛苦的付出,以及对他们的称赞,即兴送上了一首《颂消防》诗歌朗诵„„

有这么一群人

在危险事故发生的时候 我们总会看见他们苦战的身影 在紧急突发事件的时候 我们总会听到他们拼搏的呼声

为了还我大地回春 他们刻苦训练

不管是熊熊烈火还是滚滚洪水面前 他们都奋不顾身

就只为了他们不辱光荣的使命

祖国的繁荣和昌盛便是他们不朽的追求

那就是我们所称为“和平时代最可爱的人” ——消防官兵

他们时刻紧绷着安全的弦根

时刻做好与火魔斗争

随时准备与猛洪作战

可是没有人能读懂他们背后的辛酸

也没有人体会得到他们胜利归队的喜乐 然而失落,也冷切不了他们牵挂的心灵 他们总是这样无限地奉献着他们所有的爱

啊—— 我最可爱人

不管是在车间还是库房

到处都印有您护卫的足迹不管是隐患还是险情

也都难逃您警惕的双眼

就这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兼程您挽紧着祥和,唤起警醒您播种出希望,殷切着收获的安宁

就是因为您的一缕深情

才凑出一曲曲铿锵有力的共和国赞

(在家长的感染下,孩子们心灵受到一次陶冶)

来到设备区孩子们被映入眼帘的整齐规划的消防车辆、特种器材装备深深吸引。随后来到车库内,大队官兵为师生们重点介绍了消防车辆的性能、用途。结合车库内悬挂的消防宣传画向他们讲授火灾预防常识及发生火灾时的注意事项等消防安全知识,并对如何报警、自救、逃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消防警官还打开车上的一扇扇小门,用浅显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了许多消防车上的小秘密:消防器械、高压水枪、防毒面罩、氧气瓶、急救箱等消防装备。

(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他们很想切实体验一下消防员的工作)

10.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十

关键词:学习兴趣;自信心;因材施教;创设情境

很多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时,对各门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没过多久,兴趣就消失了,这几乎成了七年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对数学望而生畏、闻而却步。究其原因: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自然学科。单调、枯燥、乏味,再加上初中数学不像小学那样形象易懂,变得抽象化,好多知识都要层层推进才能得到答案。现在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第一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每天的衣食起居必须由自己完成,这么大的生活转折使他们无所适从、无心学习,面对班主任老师宣布的一条条规章制度,使他们更产生了厌学心理,深切地感觉到了家的温暖,这样更导致他们信心不足,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切教师就要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教师要树立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

“亲其师,方可信其道。”教师要学生喜欢自己所教学科要先使学生喜欢自己。只有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较高的威信。首先,教师要注重仪表美,使学生感觉到你是位可亲的老师。新课教师一亮相,几十双眼睛都会从头到脚地注视着你,如果老师不修边幅、邋里邋遢,或穿奇装异服、或浓妆艳抹,都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因此,教师打扮要得体、大方,适合自己,留给学生一个美的第一印象。其次,注重感情因素,教师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应“严”中包含“情”,充分注重自己情感的发挥,用自己充沛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来感染学生,经常用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表达你对学生的爱,让学生感觉到你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父母。平时多找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信任你、接受你、尊重你,才能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讨论

兴趣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疑,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好奇心又转化为强烈的探究知识的欲望,这样以疑激学,造成学生急着想了解为什么、怎么办的心理。接着再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说错了也没关系,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学中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中,有的是因为“数学太难”;有的因为“数学基础差,从小就不喜欢”。这说明这些同学在学习数学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对学习数学缺乏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找到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使其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觉得我一定行。在平时练习、课堂作业、考试中要给大多数学生成功的机会,在课堂提问或上台展示时,要因人而异,要让学生能体面、自豪地坐下来或走下去。当学生出现差错或回答不出时,不要简单地给予否定或让其他同学代答,应耐心启发,适当地予以搭桥铺路,一步一步引导他找到准确的答案,促使他知难而进,在克服困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即使你无论怎样鼓励启发仍然错了,作为教师也要适当地找出他的闪光点给予肯定、鼓励,切忌大发雷霆。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肯定,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注意因材施教,对班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要让优秀学生保持“不败”,就应该对他们有较高的目标,层次较高的数学活动和练习,从而有较高的、满意的成绩,从而达到锦上添花。对于班内中等生,这是“主力军”。“调教”好了,就很有可能分化到“上层”,弄不好就会落到“下层”,我对他们做法是使他们完成最基本的学习要求,并且保质保量完成,然后对于完成好的学生及时准确地评价鼓励、奖励,并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于完成不够好的或完成不了的要给予鼓励、帮助,并限期完成。对于班内比较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完成最基础的学习要求,“完成的”要给予“强烈”的表扬,使他们体会成功感,使他們对学习有兴趣、有信心。并进一步提出“适当的要求”。“未完成的”能亲自教就亲自教,实在教不过来就采用“生教生”的方法,能不让他们落下就不让它们落下。在班内评价数学成绩不只是看谁考的多谁考得少还要看谁上升得多,谁进步得快。然后分别评选出进步最快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保持奖等各种奖项,使受奖励学生达到一半或更多,让他们饱受成功和奖励的喜悦,如此这样它们能不用功学,能不进步吗?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实验空间,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和过程;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增添学习兴趣,注重养成教育。此外,课堂要有创新,有亮点切忌满堂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这门课,并学好这门课。

参考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1.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充分把握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特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强烈。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二学期第七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一节课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 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 对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等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七章中“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通过认真画、剪、折方法,得到角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再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可利用画、剪、折方法、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起始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

二、注意开发教材中的趣味性资源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就是因为他中学时代的老师把数学讲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而被吸引,最终迷上了数学,成长为著名的数学家。因此,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加强数学趣味性资源的开发利用,力求讲得生动有趣,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生理需要的同时利用教材的特定要素,适时渗透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或有趣的数学知识,激发初一新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学生计算: 1 + 2 + 3 + … + 100时,说说少年高斯的故事,并介绍他利用一晚的时间,就解决了困惑数学家200多年未解决的用尺规作正十七边形的难题,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落实新教材的理念,还教于乐,还学于乐,让学其乐无穷。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 “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四、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以满足。根据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吸引力强的课余活动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五、课外拓展,激发学生兴趣

七年级数学具有自然性、实用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迷,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这些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很强,不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同时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如何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希望有机会和大家共同研究和探讨,真正做到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摘要:在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已成为现代教育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充分把握七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特点等角度,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对策。

12.课间活动七年级作文 篇十二

那一天,晴空万里,同学们刚从午休醒过来,个个睡眼朦胧的,老师给我们提了提神,马上就带着我们下去参加大课间活动了。

先是做校园自编韵力操,刚做完,同学们就都“醒”了,真是“不做未睡醒,一做全是劲”啊!

接下来是大课间的真正开始了,我们班首先是玩糖粘豆,全班一共有50个人,因为人数太多,所以一次不能玩完,只能分男女同学来玩。游戏规则是:

1.首先,让所有的同学站在一起,并围成一个大圈,再让两位同学站出来,象捉迷藏一样,一要抓住对方。

2.被捉的同学要尽力跑,并跑到想替自己跑的同学前面,身子要碰到这位同学(这就叫“粘”了)。那么,这位同学就成了替罪羔羊要马上逃跑,要不然就轮到他抓人了。

首先是男同学玩。“游戏现在开始!”随着苏老师的一声令下,游戏开始了。

13.七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十三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一)放眼看世界:

引导学生在学校、社区搜集公物被破坏的现象,做好图片和资料的搜集。

(二)讨论宣传策略

1.分小组讨论,如何以“爱护公物,人人有责”为主题,在社区或学校宣传。讨论落实人员的分工、职责、宣传形式等。

2.学校宣传组:制作宣传图片在全校展出,撰写“爱护公物,人人有责”演讲稿,在全校演讲,向每位学生散发宣传单、制作警示牌等。

3.社区宣传组:为公物“换脸”(把被污染和破坏的公物修复完好)以警示世人爱护公物,向社区居民宣传爱护公物的好处,制作宣传卡、警示牌、责任格言等。

(三)学生分组进行宣传实践并填上实践活动记录表

“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宣传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方式

参与人员

活动记录和体会

(四)课堂交流

1.各组汇报宣传体验的情况和遇到问题,以及实践体验后的反思。

2.在这次“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实践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么多公共设施遭到损坏,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当你看见有人破坏公物时,你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你觉得自己尽到责任了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还应该承担哪些责任呢?在家里有哪些责任?在学校有哪些责任?在社区又有哪些责任?

3.现实生活中,自己哪些方面还没做好?今后决定该怎样做?

4.全班讨论并制定爱护公物公约。

(五)拓展实践

1.从我做起。在班上成立一个自愿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对身边遭到破坏的公共设施和环境进行维护。填写好维护活动记录。让活动取得长效性。

2.写一篇谈“责任”的文章。择优张贴在宣传栏里。

(六)资料收集

什么是责任?

责任就是应尽的义务和分内应做的事。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同,责任不同。比如说,为人父母,责任就是养育和教育下一代。为人子女就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作为国人就该报效人民,尽忠国家。当然还有作为爱人、作为朋友等

等,有不同的义务。关键就是认识到你所扮演的角色,认识不到这点的话就无从谈起责任了。

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对自己义务的知觉,以及自觉履行人生义务的一种态度或意愿。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言行和人生道路承担责任的态度,又包括对自己履行职责的过失和责任的态度;既包括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也包括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意识。责任感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健康发展的核心品质之一,可以派生出诸如敢担当、自律、守信用、忠实于信念和感情等许多健康人格特质。对自己份内的事情非常清楚,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当代社会,孩子缺乏责任感是很普遍的,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们的代理控制和过分保护,前者让孩子习惯于让父母替自己做决定,没有为自己负责的意识,后者让孩子缺乏锻炼丧失了为自己负责的能力。虽然父母在孩子责任感缺失中负有首要的责任,但是父母们却认识不到,最后还要抱怨孩子没有责任感。培养责任感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从家庭中为自己负责和关心他人开始,到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都是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的品质。

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具体点说就是社会并不是无数个独立个体的集合,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尽管社会不可能脱离个人而存在,但是纯粹独立的个人却是一种不存在的抽象。简单点说就是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主要应该具备三点品质: 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坚持实践正义原则,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

让烦恼走开

(一)走进烦恼屋

1.教师用导语“人不是神仙,在这个世界上,再健康的人,再乐观的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种种烦恼,有些人被烦恼压垮,有些人却能摆脱烦恼,轻松愉快地生活、学习着,同学们,让我们打开„烦恼屋‟。”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烦心事。

2.教师将学生引入活动情境中,这时可以提问,如:同学们,你们最近遇到了什么烦恼的事情没有?可不可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处理的?效果如何呢?

这时候,学生可以开始举手回答问题

我的烦恼是

我是这样处理的4.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教师这时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烦恼的案例,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进行自我对比,以帮助学生深入认知和讨论。

(二)心理诊疗室

教师可将上一环节中学生所涉及的诸多烦恼,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4个方面:

学习方面

与父母关系

与同学、老师关系

其他方面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小组成员存在的烦恼属于哪个方面,提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让同学们个个都尝试做一名“小小心理咨询师”。(☆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把生活当中存在的烦恼勇敢说出来,让小组成员为其出谋划策,互相帮助。)

(三)快乐金钥匙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赶走烦恼一些好的方法进行提炼总结,准备在班级内进行交流。

小组选出代表1至2人进行全班交流。交流内容主要是该怎么去面对烦恼、赶走烦恼,比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方法会很多:比如找人倾诉,寻求他人的帮助;坚定信念,尝试其他方法;自我调节,让自己心情愉悦等等;)

交流完成后完成下表:

你的烦恼

处理办法

同学的建议

老师的建议

(☆在学生的探究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面对烦恼,不要逃避困难,学会自我反思,通过自己的努力赶走烦恼忧愁。)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珍爱自己,理性面对烦恼,学会正确表达自己内心世界,达到心灵和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四)活动评价

通过这个活动,你知道如何面对烦恼了吗?请你讲出活动后的感受。面对烦恼,我会

通过活动我懂得

如何解决烦恼的案例

我是一个优秀的中学生,极少犯错,这次课堂上被老师当众批评并罚站。原因是他在读别人的作文时,我把作文拿给别人改,但我并没有说话,可老师说我不尊重别人,班干部还带头说话。我很伤心,无心向学,面对9号的考试,我失去了信心,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你的眼睛,而不是世界!有点唯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放宽心,接受然后认可,然后就让它过去!其实你看重的并不是被批评了,而是你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不是吗?呵呵,记住,有些事你等它过去了,再回头看的时候,就会发现,当时其实自己是不需要那么紧张的哦!真的!

学生自身学会调节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我的拙见,调节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与学习冲突的条件下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比如多读一些有意趣的文学书籍,培养自己正确的兴趣爱好,多与同学家长沟通,或是在节假日里进行郊游与健康活动等等,都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良药。而且更重要的是,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厌恶学习,要把学习也当作是自己的一种快乐。这样才能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烦恼也就自然走光光了!

一位名家指出: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掌握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质量;你不能选择自己的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甜美的笑容。在今后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减轻痛苦甚至消除烦恼呢?

第一,不要总把眼睛盯在自己的伤口上,如果某些烦恼已经发生,那就应当正视它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如果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把它放在记忆里,更不要念念不忘。

14.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四

课本例题与习题是教材知识的落脚点, 通过课本例题与习题, 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为学生寻找知识的衍生点, 通过对课本例题与习题的迁移, 拓展延伸揭示这些数学问题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规律、数学问题的本质, 发挥数学教材例题与习题的最优效益,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进而来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强对例题方法的拓展, 提升学生思维的延续性

教材例题与习题的选定是各位专家编者经过深思熟虑而确定的, 教材中每一个例题与习题不仅仅是对对应节次知识的巩固, 在例题的编写中又蕴含着方法与规律, 因此教师在对例题的使用中, 除了应用例题来巩固知识点之外, 应该要求通过对例题的拓展与变式, 挖掘出例题与习题中蕴含的方法与规律. 使学生获得知识、方法和经验的形成.

例如: 七年级下册在平行线学习中, 平行线判定第二课时例4:

如图1, AP平分∠BAC, CP平分∠ACD, ∠1 +∠2 =90°, 判定AB, CD是否平行, 并说明理由.

本题在该节课后学生都能够较好地掌握. 在平行线性质学习后对该例题进行了变式与拓展.

变式1: 如图2, AB∥CD, AP平分∠BAC, CP平分∠ACD, 试说明∠1 +∠2 =90°.

学生通过对前一节课例题的回顾, 马上就解决了本题.

变式2: 如图3, AB∥CD, ∠1 + ∠2 = 90°, 试说明∠P =90°.

不少学生拿到本题以后一时感到无从下手, 显然上面两题的解决学生未在本质上理解题目, 未能够进行方法的总结与归纳,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题目在图形上有何差别, 同时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比较定理与图形的差距, 多数学生立即想到连接AC, 即可解决.

通过本题变式后, 学生意识到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应用时, 如果没有第三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线, 应该适时添加.

课堂上立马提出问题1: 除了连接AC, 构造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之外, 还可以如何添加辅助线? 学生根据刚才与定理的比较的解决方法立马想到可以延长AP ( CP) 与CD ( AB) 相交进行解决.

问题2: 无论哪一种方法从图像构造上有何共同点? 学生观察后发现是由平行线与三角形构成.

拓展3: 如图4, AB∥CD, 试说明∠A, ∠E, ∠C的关系.

拓展4: 如图5, AB∥CD, 试说明∠A, ∠E, ∠C的关系.

拓展5: 如图6, AB∥CD, 试说明∠A, ∠F, ∠C, ∠E1, ∠E2的关系.

显然学生无法解决拓展5, 因此引导学生观察拓展4, EA已经截平行线的一条, 是否存在AB的另一条平行线被EA所截?

学生马上将拓展4新的方法总结为过折点添加平行线.

通过对这一题组的练习讲解后, 我让学生谈体会, 最后归纳为:

( 1) 平行线无截线, 添截线.

( 2) 构造平行线加三角形的基本图形.

( 3) 平行线间的多个折点问题, 过折点添加平行线.

通过由一个课本例题的拓展演变, 将此类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将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的延续提升了学生的解题技巧与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例题本质的拓展, 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如果例题与练习仅仅停留于对对应节次知识的巩固, 停留于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练教师批的状态, 那么教材中例题与练习就失去了其意义.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将例题与练习的本质把握住, 并应用该本质来解决问题.

例如, 浙教版七下第105页C组: 已知x -y =1/2, xy =4/3, 求x2y - xy2的值.

本题作为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学生能够正确求解也已经达到目的, 完成任务. 但是细究本题的本质, 其实为已知两个数的差与积为定值, 求相关代数式的值.

因此对本题做了如下的变式与拓展:

拓展1: 已知x -y =1/2, xy =4/3, 求x2+ y2的值.

拓展2: 已知x -y =1/2, xy =4/3, 求x2+ y2+ xy的值.

显然这两题对于学生而言只需要对完全平方公式做适当变形即可求解.

完成后再进行变式与拓展:

拓展3: 已知 ( a -2) ( a -3) =5, 求 ( a -2) 2+ ( 3 - a) 2的值.

学生在解本题时, 部分学生想到采用将已知条件与要求代数式展开, 采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进行求解, 显然本题可以求解. 还有部分学生无法求解. 其实无论是哪一部分学生都未能真正理解第105页C组习题的本质———两个数的和为定值, 积为定值. 而在本题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 ( a -2) 2+ ( 3 - a) 2中隐含了a +2 +3 - a =5为定值. 学生经此提点之后恍然大悟.

拓展4: 已知x +1/x= 4, 求x2+1/x2的值. 学生马上由上题发现条件中隐含了积为定值, 马上解出答案.

变式与拓展可使学习者对题目的本质属性有深刻的认识, 通过分析能做到准确、简洁地求解. 所以教师在问题解决的教学中, 应抓住问题的本质属性进行变式, 才能使学习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对例题知识点的拓展, 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在学习浙教版七下“7.4分式方程”时我把两个例题一起给出:

例解方程:

第 ( 1) 题我自己在黑板上板演示范, 第 ( 2) 题由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学生给出的答案是x =3, 但同学们没及时检验.

这时, 我给予同学们肯定和表扬之后, 静静地观察学生, 等待学生的反应. 这时, 我看到底下有部分同学聚在一起小声地讨论, 也听到了质疑的声音: “老师, 不对呀, 当x =3时, 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 无意义了, 怎么还是原分式方程的根呢? 好像不对啊! 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讨论的声音渐渐扩张开来. 于是我们师生便顺理成章地共同引出了增根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所以, 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 接着, 再让同学补上缺少的验根过程.

如果我早早地定义分式方程的增根并且向学生阐述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理由, 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缺少了知识生成的过程, 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可能有些同学课后解分式方程会检验, 但时间长了, 解分式方程又不检验了, 而且学生对于分式方程增根的产生原因与增根和化简后的整式方程之间的关系不知其所以然. 相反地, 教师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 并最终形成共识, 解决问题, 这比教师早早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在本题完成后及时对增根问题进行拓展练习:

拓展1: 解关于x的方程产生增根, 则增根为__________ .

拓展2: 解关于x的方程产生增根, 则常数m的值等于______ .

拓展3: 解关于x的方程无解, 则常数m的值等于________ .

由于在解分式方程时巧妙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 并让学生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解决拓展2时, 学生毫无困难地解决了; 解决拓展3时学生对“无解”理解稍有困难, 但在教师指点下也能够较快地解决.

因此, 巧妙地利用学生在解决例题时产生的错误, 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进行知识点的适时准确的拓展与演变训练, 能够对学生思维广阔性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课本例题与习题进行引申、拓展, 推陈出新, 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对课本例题与习题的一题多变, 变式拓展, 有利于培养七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做题时的“假会”, 反映出学生在学习时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 这是学生思维狭隘、思维能力不高的表现, 突破学生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抓住课本的例题与习题, 进行有效的方法提炼与归纳, 挖掘问题的本质, 多角度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沧州.善用习题变式教学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数学通讯, 2012 (11) .

[2]王庆志.迁移解法再探究拓广演变题能力.中学数学, 2011 (6) .

[3]姜兴荣.提高例题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中学数学月刊, 2009 (6) .

15.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观念 关键 复习 总结 习题 兴趣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所以,不少同学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负数,这使一些习惯于自然数运算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恐惧心理,就使一些小学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以下就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首先要改变观念

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六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

初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

二、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生在校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课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的新知识,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讲;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内容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合理安排听课过程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练习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实质,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应熟练掌握;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思想,在初中的试题中,明确告诉了自变量与函数,要求写成函数解析式,或者隐含用函数解析式去求交点等问题,多做一些相关内容的题目;如方程思想,它是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的思想,应牢固树立建立方程的思想,比如要求两个量必须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这两个量的方程(或等式);再如数形结合的思想,各省市近几年中考“压轴题”都与此有关,如把图式三角形放到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它们图形上的相互关系,熟练进行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相互转换。许多同学解这类问题时往往要么只注意到代数知识,要么只注意到几何知识,不会把它们相互转化,如坐标系中点的坐标与几何图形中线段的长的关系;坐标系中x轴与y轴相互垂直与几何图形中的直角、垂直、对称及切线等的关系;函数解析式与图形的交点之间的关系等,建议同学们着重分析几个题目悉心体会上述的三种关系在题目中如何出现,如何转换。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中的提示。

最后一点就是作好笔记,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三、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复习

讲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2.做好单元复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而后与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3)自我体会: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问题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做一定数量的题,做一定质量的题

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妥当的。我认为: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

最后想说的是:“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钟山《学习方法博览(初中数学)》,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

16.七年级社会实践活动 篇十六

从活动

一、活动二中各选一项任务(共两项作业):

活动一:

1、关于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搜集各类春联、搜集各种节日美食的名称及制作方法。并做好搜集、摘抄记录。

2、办一期关于年俗的手抄报。

3、写一篇关于中学生压岁钱数量及用途的调查。不少于1500字。活动二:

1、对家乡的变化的调查,以及家乡变化对你的影响。(山川、河流、房屋、人口、经济收入、村民文化水平)写一篇调查报告,不少于1500字。

2、对农村“留守老年人”或“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写一篇调查报告,不少于1500字。

3、你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运用了哪些学科知识?做了哪些事?有何感想?写一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不少于1000字。

请同学们专门选择一个本子进行这项活动,回来时上交班主任。由班主任将班级全部作品上交政教处,并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五位同学的作品放在最上面,学校将进行量化评估,选出一等奖六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四名,学校将对获奖的同学颁发奖品,活动结果以材料形式计入开学后的班级量化。

17.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七

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若单独组用40座客车若干辆,刚好坐满。单独租用60座校车,可以少租一辆,且余下20个空座位,求该校七年级学生参加时间活动的人数

1、算术方法40、60的最小公倍数是120

单独租用60座校车,可以少租一辆,且余下20个空座位,那么就是租用60座校车的一个车坐了40人,这个恰好是40座一车的人

所以七年级学生参加时间活动的人数120+40=160人

2、方程方法

设40座客车有x辆,则60座校车为x-1辆

40x=60(x-1)-20

40x=60x-80

x=4

七年级学生参加时间活动的人数40×4=160人33、七年级学生参加时间活动的人数为x人

x/40=(x+20)/60+1

3x=2x+40+120

18.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八

一、数学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要主动地为学生构建功能良好的数学认知策略, 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背景, 让他们通过分析、归纳, 主动地去获得相应的理性知识, 在丰富的知识背景中, 通过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新知识。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需要:

(1)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重视数学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加强数学知识积累、经验积累, 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并举一反三, 灵活应用, 才能有所创新。

(2) 在教学中注重直观、形象化的训练, 重视整体分析, 提倡块状思维。

(3) 启发学生突破常规, 寻找解题新思路。

(4) 重视猜想这种非逻辑思维的培养,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营造一个便于产生直觉的背景或氛围, 形成“问题———思考———猜想———验证”的基本思维模式。对思维对象从整体上考察, 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 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 猜想或判断。

数学直觉思维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 过程短暂, 反应灵敏, 是灵感和顿悟, 是学生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一种升华。

二、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象思维, 是一种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展开的思维过程。数学形象思维是借用表象来思维的,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形象思维能力, 就必须丰富表象的积累。怎样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呢?

1. 动手操作, 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 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让他们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 从而使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通过学生联系实际, 使知识扎根于生活, 获取生活经验, 丰富数学表象。即让学生在操作中思维, 在思维中操作,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

2. 加强直观演示, 丰富表象

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 都会引发七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 可用图片、教具或电教手段组织教学, 把抽象知识形象化, 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材料, 在头脑中留下鲜明的映像。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知, 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数学表象, 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识别能力和数学想象能力积累素材。

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也称抽象思维, 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间接地、概括地反映过程。概念、判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 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1. 合理使用教材

教师在教学中, 不当教材的复印者, 不把教材当做圣经念。如在教学新概念以后, 注意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进行正确判断,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数学教材处处体现严密的逻辑性, 但教师千万不能囿于教材的表面, 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需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 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2.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教师对每节课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条理清晰, 为培养思维的逻辑性服务。如在新授讲解这一大环节中, 可分解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创设情境; (2) 导入新课; (3) 讲解重点, 分散难点; (4) 归纳总结。其次, 教师应设计好讲解的方法, 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要坚持启发式教育, 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过程。

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偏差”的契机, 恰当引导, 有时实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 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进而思考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七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其思维的基本过程日益完善, 判断推理能力增进, 理解能力有较大的发展, 思维的各种品质 (如思维的指向性、深度和广度、批判性和创造性) 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 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可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深刻, 进而能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因此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 发现问题并勇于提出, 能知其所以然, 产生新思维的火花。

综上所述,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总结等, 都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产生创造性思维, 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19.七年级学生课外活动总结 篇十九

关键词: 七年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

近几年来,书面表达一直是初升高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英语的写作能力在七年级就应该着手培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学生才能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一、注重英语写作技能的培养

1.抓基础、多动手。写作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于是开学伊始,就应该让学生从字母开始,逐词逐句临摹字帖,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反复多练,练好一手漂亮的英文字。

2.重口语、多动口。利用多媒体课件,课上练习对话,熟背课文,课下利用Free Talk训练他们能说流利的英语,从而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学生善于模仿,通过背诵课文,一些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在写作中进行模仿,学生就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

3.仿写、改写练习。如学了“My Favorite Subject”后,要求学生写“My Favorite Animal”,“My Favorite Teacher”等短文。这一活动基于学生个人兴趣、自身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既可以展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模仿的目的在于实践,实践才能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写作实践也能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写作水平。

4.实用趣味训练。词组是句子的组成部分,词组积累的多少决定文章是否精彩。因此我在平日教学中注重词组的积淀,利用“词组接龙”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我常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句子开始,进行连句成文的训练。上课时,我采取“问答——连句成篇”的方式,教师口头提问,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然后师生互动,用一些关联词连句成篇。学生逐步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思想,并学会用一个语篇来表达连贯的思想。

二、夯实语言基础,积累写作材料

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情景、直观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乐记、善记单词短语。同时加强默写,促进他们及时读记,在教了新知识后,一般先默单词再默短语,循序渐进,等单词短语掌握熟练了,再默写句子。所以光会默写单词短语,还是写不出好文章,学生必须懂词法和句法。当然七年级阶段给学生讲词法、句法为时过早,学生会感到枯燥、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孰能生巧。借鉴汉语作文的经验,让学生进行组词造句、连词成句、扩句、改写句子、连句成文等基本功训练。长期下来学生写起来就可以厚积薄发、信手拈来了。例如:学了important这个单词后,让学生组词:对某人来说很重要“be important to sb.”然后造句:健康的日常饮食对一个舞蹈演员很重要。“A healthy diet is very important to a dancer.”这样学生就能很快说出“健康的日常饮食对学生/运动员很重要。”“锻炼对我们很重要。”等句子。这些句子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即:It is adj.for sb.To do sth.的句型并举例说明:It is important for us to learn English wel1.在教师的启发下,好多学生能将刚才那些句子改成这种句型。在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句子之后,再要求他们用其它形容词来替换important造句。逐步引出It is very easy for me to get tired when I dance.这样既突破了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句型,又为本单元中心任务Healthy Eating做了很好的知识储备。

三、扩大语言输入,促进语言输出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里,听和读属于信息的输入,说和写属于信息的输出,没有输入便没有输出。这四项技能既是语言学习的途径,又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它们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最终才能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里有这样的描述:“Nothing should be written before it has been read.”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摘抄并背诵好词好句的习惯,学生日积月累,丰富了书面表达的材料,使英语表达习惯积淀在头脑中,这样一旦需要就会有话可说、有文可写。

四、限时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可进行限时训练。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白中考书面表达题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自由作文,而是按照要求整理材料,展开思维,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准确表达意思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规范意识,即“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人称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和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要领后,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五、习作讲评

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通过全批全改,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句子整理成卷分发给学生,进行改错训练,以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也可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进行集体批改。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张贴出来,或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教师在习作讲评前,要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上好讲评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次习作中能有所获。

英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涉及从拼写、词法、句法知识的运用能力到逻辑思维、谋篇布局等综合能力。培养这种综合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长期的努力,教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书面表达教学计划,结合自己教学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经验,把它们提升为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和写作练习来学习体验,掌握必要的写作技能。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1-22

[2] 熊川武.学习策略论[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5):38-39

上一篇:CAD考试总结第七章下一篇:困难的初三作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