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精神需要

2024-10-15

高层次精神需要(精选15篇)

1.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一

作为中高层如果没有一点能力在那里,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新服的!那么作为一名中高层管理员,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文章吧!

高层管理者应有的能力和素质【1】

企业根据自己组织结构和相关情况的异同,高层管理者所包含的对象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高层管理者包含企业决策圈所有的成员,以总经理为首,其他成员有副总经理、总监以及总经理助理。

另外一种解释是,直接负责一个部门以上的工作的经理属于高层管理者。

实行“首席制”的企业,也可将“首席执行官”直接领导下的“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首席技术官”等列入高层管理班子,尽管很多企业的这些首席官只是享有部门经理的待遇,因为这些称呼只是生产部、财务部和技术部经理的另类时髦替代词。

现在,我们来介绍一些高层管理者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和技巧,以便帮助高层管理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履行好公司交付给自己的职责,同时这些能力和技巧也可为中层管理者培养挖掘自己的潜能作为有益的参照物。

1、指导方向的能力

由于公司的各种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经不起随意的折腾和失误。

在投资决策中,如果判断失误,导致把资源投错方向,企业将会遭受挫折,有时还会从此一蹶不振,从而面临倒闭危机。

因此,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为公司指引正确的方向,永远是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

那么,高层经理如何培养自己指引方向的能力呢?

——把握公司的外部环境

公司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取决于外部环境是否有利。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走向、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竞争者状况、供应商状况等因素。

高层管理者应该时刻把握这些外界因素的变化,为公司的决策掌握好各种背景信息。

——了解公司的内部条件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毛泽东说:事物变化的决定因素在于内部。

不管外部环境是否对企业的运作有利,如果企业本身条件有限或者非常缺乏,要在市场上打拼取胜也是十分困难的。

因此,高层管理者应该十分了解自己的家底,不断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资源供给,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创造相关条件,培养或维持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明白公司到底最适合做什么以及做得如何

了解了外部和内部情况之后,高层管理者还应对各种事实做出分析判断,得出企业在这些条件下能够做什么以及能够做到什么程度的结论,也就是说,找到企业进入市场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有利的时机投入市场竞争。

2、综合判断力

综合判断能力是指能从公司内外部环境条件的整体视野出发,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同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行动纲领。

高层管理者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综合判断能力呢?

首先,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获取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听取各有关方包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全局观念,培养广角视野。

同时,还需要不间断地进行学习充电,不仅要领悟企业运作的原理和企业管理的原则,而且要知晓企业管理方面的最新动态,从中吸取各种有益的营养。

3、培养发现和把握关键因素的能力

企业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每天都要遇到许多问题。

但并不是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重要的,而真正能够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不会很多,而且它们也不容易被人所识别。

高层管理者与众人的不同之处,应该是能够从千头万绪中找出关键性的因素,克服最有威胁的困难,把握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

4、发挥领导影响力

最有效的领导不是职务权力,也不是行政命令,而是管理者通过个人的为人、品格、能力、魅力等综合形成的影响力,在企业成员中产生鼓舞、示范、推动、凝聚作用。

因此,高层管理者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在企业内部树立威信,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5、培养创新和权变的能力

创新是一个组织保持活力的源泉。

因为客观事物是不管变化的,所以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也应不断地变化,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

这就要求高层管理者具备创新和权变的理念,在实践中探索适应企业更好发展的各种方式。

6、善于制订游戏规则

企业是由多个成员组成的团队,每个人的思想、个性、水平、能力、追求又是不同的,因此在行动上不可能都是一致的。

高层管理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订立各种规章制度,做到在企业内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每个成员都能够照章办事,为了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而协调统一地工作。

7、运用期望法激活整个团队

如果说订立游戏规则是对企业成员行动的最低要求和规范,那么对大家提出各种期望则是激励员工向上的一种领导艺术。

高层管理者要善于了解自己的团队,把企业的目标告诉员工,让他们参与目标的制订,对他们表示信任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期望,促使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自觉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8、遵守职业道德

表率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想领导好一个团队,高层管理者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在思想上、作风上为员工做出表率,带头遵守职业道德,敬业、勤勉、奉公,服从各种规章制度,在企业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在这种氛围下培育的团队才有战斗力。

2.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二

一、薪酬满意需要

薪酬的激励效用已超过薪酬货币价值本身, 薪酬的激励强度随薪酬满意程度变化而变化, 以薪酬 (含住房与福利) 改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因素是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之一。

赫兹伯格 (F.Herzberg) 在双因素理论中将工资界定为保健因素, 认为缺乏保健因素, 个体会感到不满意;有了保健因素, 个体没有不满意, 但并不会达到满意的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 赫兹伯格认定的保健因素的工资对中国高校教师呈现多重意义。工资不仅仅体现教师劳酬的多少, 更是教师价值的体现, 是身份、地位和荣誉的象征。正是工资 (收入或薪酬) 能给予教师激励, 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才选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 满足教师的经济需要, 提高教师收入, 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工资待遇在高校教师激励体系中已部分地成为激励因素, 校内岗位津贴的实施, 使激励教师成为可能。经济因素激励教师的关键取决于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近几年来虽然高校教师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劳动力价值、工作付出以及与社会其他行业人员相比, 高校教师收入的整体水平仍然不高。

已有研究表明, 不仅收入本身决定着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教师知觉的收入分配公平性也决定其满意程度。梁开广在研究组织的分配公平时认为, 分配公平与收入满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 分配公平因素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收入满意感[1] 。在经济收入方面, 一方面教师希望得到更高的收入, 以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 教师又希望收入的增加能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体现个体之间劳动的差异, 在获得高收入的同时, 带来成就感、荣誉感的满足, 实现个人价值。收入水平以及分配公平程度制约着教师薪酬满意度的提高, 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低收入、低薪酬满意度会导致教师职业的低认同度, 进而降低教师为其职业发展付出努力的行为动机;收入水平、薪酬满意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兴趣和力度, 低收入、低薪酬满意度, 将会减少教师对自身人力资本的再投资, 转而选择令自身效用目标最大化的其他行为方案, 对教师职业自我实现的期望减弱, 职业发展将失去其应有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 提高薪酬待遇, 满足教师对更高经济收入的需要, 提升教师的薪酬满意度, 能更好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环境和谐需要

政策制度环境在教师激励体系中起着导向性作用, 组织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功能,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因素是激励教师的重要因素。

国家政策环境引领高校的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高等教育自身的外部性和公共性, 注定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资金的注入。21世纪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 高校办学体制带有越来越鲜明的市场色彩, 高等教育从社会边缘走入社会中心, 这些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 决定着高等教育的兴衰, 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国家政策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声誉, 高校组织制度与组织文化建设这些非货币性激励因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职务评聘、岗位绩效考核, 这些教师组织管理制度的核心要件, 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都发挥了很大的激励作用。在高校中, 教师的尊重需要直接表现为对更高一级技术职务的追求以及教学、科研绩效的认可, 原因在于教师职务、个人教学、科研绩效是高校教师个人成就、自我实现和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志, 同时教师职务、绩效与教师薪酬收入紧密相联, 激励程度更多取决于薪酬荣誉资源对教师的作用强度与教师的满意程度。人本化的高校组织制度带给教师物质与精神的满足, 竞争公平的环境氛围激励的效用最大, 对尊重和成就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因此, 学校制度与环境对高校教师的激励是最直接和最有力的, 正确对待高校教师的尊重和成就需要将是高校管理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首要问题。

实践告诉我们, 任何高校都存在着某种根深蒂固的组织文化, 不同的大学组织文化对高校教师具有不同的感染力, 理想的组织文化对教师激励具有其他手段难以比拟的作用。因此, 高校管理的重要使命在于打造一个以诚相待, 以情感人的良好环境, 营建理想状态的大学文化氛围, 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存在的价值, 工作的欣悦, 体验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愉悦, 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从而激发巨大的工作热情。

三、职业发展需要

职业发展是教师成就自我的选择, 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可激发高校教师的成就动机与自我实现的预期, 是高校教师最高层次的需要。

所谓成就动机, 是指驱动一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获得成功或取得成就的内在推动力量。在行为上, 它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重要的社会或生活目标的刻意追求。麦克里兰 (D.C.Meclelland) 和阿特金森 (Atkinson) 在《成就动机》一书中提出, 影响行为强度的条件和因素主要有成就动机、对成功的期望以及成功的价值。影响人的行为之自我激发和调节的主要因素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动机, 行为越是自主、自愿, 就越能全身心地投入。这种自主、自愿实际上是对高校教师自尊、荣誉和才学的一种认可和重视。

景怀斌认为, 教育水平对人们成就动机高低的影响是巨大的, 无论男性或女性, 个体的成就动机水平随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同步提高, 教育因素在中国人成就动机的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2] 。周建达、林崇德的研究表明,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其心理水平、工作条件、环境因素等显著相关, 特别是教师的成就动机与工作积极性的相关值达0.96[3] 。张登印等采用吉斯末 (T.Gjesme) 和尼加德 (R.Nygard) 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成就动机特点进行了测量, 发现高校教师成就动机总体水平较高, 同时, 其成就动机特点还受年龄、性别、专业技术职务、学历等因素的影响[4] 。显然, 高校教师是社会各阶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群体, 他们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高校教师职业学历门槛高, 前期人力资本投入相当大;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教师需不断追加人力资本投入;投入越多, 退出某一专门领域的机会成本也就越高。因此, 个人发展、不断进取、自我实现成为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价值取向, 期望事业成功已经成为教师的奋斗目标与内在需要。然而, 高校教师成就动机的内心思维定势, 受其所处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 可因环境氛围和组织管理体制的好坏而得到极大的发挥或被泯灭。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型群体, 他们更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本身, 而不是所任职的单位。职业发展过程中, 不能施展才干, 看不到发展前途, 投入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竞争不公平等, 往往会形成重要的心理障碍, 积极性降低、转岗、改行也就成为必然。

建立健全一套公平竞争机制,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氛围, 特别是提供良好的事业发展空间, 对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极为重要。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师多样性需要的基础上, 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将我国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归纳为薪酬满意需要、环境和谐需要、职业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关键词:高校教师,需要,激励

参考文献

[1]吕航.激励与约束——对我国高校业绩津贴分配制度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3.11.

[2]景怀斌.中国人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研究[J].心理科学, 1995, (3) :180-182.

[3]周建达, 林崇德.教师素质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 1994, (1) :32-37.

3.企业的需要和目标层次 篇三

[关键词] 需要层次 目标层次 利润 抵偿风险 社会责任 企业形象 企业发展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了《人的动机理论》一书,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按其重要性和发生先后次序划分为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社交或社会的)、尊重的(包括受人尊重和自尊的),以及自我实现的五种,这些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序列。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人们才能进升到另一较高层次的需要,而已得到满足的需要就不再起激励作用。

当代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在1954年就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指出:“任何一个企业的问题不是利润的最大化,而是获取足够的利润以抵偿经济活动中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在分析了企业环境和利润的作用后,德鲁克一语中的地指出,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创造顾客。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但仍然有一些人腰缠万贯却只知道吃喝玩乐、买车买房,需求层次似乎还停留在生理层次;另一些人收入寒碜却舍得花钱发表文章、出书、读MBA,需求层次俨然已达自我实现。

尽管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和谐相处,注重社会责任,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价值观的实现;但多数企业和教科书仍然振振有辞的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的,甚至是惟一目的。

事实上,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企业的目的取决于企业的需要,实际上也取决于人的需要。企业在法律上是“法人”,在市场经济中也相当于一个“人”的作为。既然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企业的“需要”也应该可以分为以下五个层次:

企业的利润需要相当于人的生理需要,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如果企业生存都存在问题,其他的一切当然都无从谈起。不过,企业在创业阶段把利润放在首位,加强促销和扩大生产,也是无可非议的。

企业抵偿风险的需要相当于人的安全需要,是企业第二层次的需要。但是需要多少利润才能抵偿市场风险呢?这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很难估计,这也可以说是多数企业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的的原因所在。财产保险只能在企业遭受火灾或自然灾害时给予补偿,似乎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开设能够补偿市场风险的保险项目。其实开设这样的保险项目应该还是对社会有利的,社会上破产的企业毕竟还是少数,从多数平稳发展的企业收取保险费用,给予破产企业一定的补偿,对于破产企业是雪中送炭,对于发展中的企业减少了后顾之忧,对于保险公司也应该有利可图。

实际上,确保产品质量并能满足顾客的需要是企业抵御市场风险最好的保障。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也正好能满足企业的这种需要,这也是当今企业热衷于取得ISO9001认证证书的原因之一。坚持“质量第一”、“顾客是上帝”,也是多数企业得到发展的成功之道。

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间的和谐相处的需要相当于人的归属和爱的(社交或社会)需要,是企业第三层次的需要。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方面非常广泛,包括对消费者(顾客)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投资者的责任、对合作者的责任(诚信经营,企业间的和谐相处)、对所在社区、地区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纳税、守法)、对全社会的责任(支持公益事业、社会慈善事业、关注弱势群体等)。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也有越来越多取得一定发展的企业注重到企业的上述社会责任。

其中对于消费者(顾客)的责任,实际上已经在企业第二层次的需要中得到体现。ISO14001(GB/T24001)、OHSAS18001(GB/T28001)、SA8000认证体现了企业对环境的责任和对员工的责任。但是一个企业即使全部取得了ISO9001(GB/T19001)、ISO14001(GB/T24001)、OHSAS18001(GB/T28001)、SA8000认证,也不能代表它全面履行了所有社会责任,而没有取得这些认证的企业也不代表它没有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既要鼓励企业去取得这些认证,又要鼓励企业超越这些标准,鼓励企业比这些标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方面也可以借鉴酒店的星级标准体系,建立“社会责任星级标准体系”;通过第三方认证,使企业取得“×星级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并由政府给予广为宣傳和政策支持、奖励来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行为。

企业发展、企业形象、企业地位的需要相当于人的尊重需要,是企业第四层次的需要,实际上也往往是与企业家个人的尊重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形象不是靠宣传出来的,企业发展、企业地位也不是仅仅依靠残酷竞争取得的,而是应该建立在顾客满意、社会满意的基础之上。只有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得到顾客的认可,企业努力承担了各项社会责任,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企业形象的宣传才会行之有效,企业地位才能持续上升。

企业对于实现企业社会价值、创造顾客的需要相当于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企业最高层次的需要。

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从哲学上说,价值观是关于对象对主体有用性的一种观念。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如一个把创新作为本位价值的企业,当利润、效率与创新发生矛盾时,它会自然的选择后者,使利润、效率让位。同样,另一些企业可能认为企业的价值在于致富、企业的价值在于利润、企业的价值在于服务、企业的价值在于育人。那么,这些企业的价值观分别可称为“致富价值观”、“利润价值观”、“服务价值观”、“育人价值观”。

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这个发展实际上也正好体现了企业需要的发展。

实现企业社会价值,意味着企业要将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创造顾客(不只是扩大顾客),意味着要创造新的顾客需要,意味着要在产品、服务上不断有所创新。就是要不断地为社会贡献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用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顾客的眼球。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关键所在。这也意味着企业要创建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创建人人崇尚创新的工作氛围。

企业的目的取决于企业的需要,实际上也取决于人的需要。对企业需要的研究,既有助于企业正确地定位自己的需要,树立正确地企业价值观,有助于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也有助于政府研究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减少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同时让规模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企业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的需要。企业追求利润、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不断在产品、服务上不断有所创新、为社会作出贡献,既是企业的发展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需要。

企业的需要也是企业确定目标的前提,关于企业的目标体系,当前企业界和教学界也存在许多说法。如核心价值观、企业宗旨、经营理念、经营观念、经营哲学、愿景、视界、使命、战略/长期目标、战术/短期目标等等,这些说法之间的区别和关系也有些混乱。这里我们选取核心价值观、愿景、使命、战略/长期目标、战术/短期目标来与上述五个层次的需要相对应,就可以形成如下目标体系:

以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对应于企业最高层次的需要,突出为社会做出贡献(这也符合德鲁克“强调贡献”的思想)。以企业愿景对应于企业发展、企业形象、企业地位的需要,作为企业的长远目标。以企业使命对应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强调企业的使命就是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体现企业在社会存在的价值/理由。企业愿景和企业使命实际上都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战略/长期目标对应于企业的“安全”需要,强调企业的“安全”需要由企业的规模和产品质量来保证。以战术/短期目标对应于企业的“生存”需要,强调经济效益仍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战略/长期目标、战术/短期目标同时也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为前提,并与企业愿景相衔接。

比如一家化妆品企业,以“让世界更美丽”或“让人类更美丽”作为核心价值观,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以“成为世界最佳化妆品制造商”或“进入世界500强”作为愿景,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以“为您提供最佳的化妆品”作为使命,暗示对不同的人,“最佳的化妆品”是不同的,强调企业以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确保产品环保、时尚为自己的社会责任;以“2020年销售额达10亿元,成为中国名牌产品”为战略/长期目标,明确企业的阶段性目标;以“2008年销售额达2亿元,利润达到5000万”为短期/近期目标,并且不断滚动,与战略/长期目标相衔接。这样就既保证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又确保了企业目标的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斯洛著成明编译:马斯洛人本哲学,九州出版社,2003.8第1-6,52-62页

[2]德鲁克著毛忠明程音放译:管理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第37-41,77-79页

[3]吴甘霖著:要学就学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第139-156页

[4]朱月双:像打造ISO9000一样.打造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商场现代化,2007.08

4.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四

作者:鱼国庆

来源:麟游县国家税务局

时间:2006-11-10 8:54:37

在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不断提速的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的税收改革,对税务干部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税务干部的现有知识结构和层次都与形势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难以有效地应对飞速发展的税收事业。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做好各项税收工作的保证。因此,提高税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就成为当前和今后税务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当前税务工作对干部知识结构和层次的需要、存在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做初步探讨。

一、当前税务干部知识结构和层次现状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我们国税系统干部的文化层次及

内在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就文化层次来说,8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干部,多数只是初中文化水平,中专毕业生极个别;80年代后参加工作的干部,除部分大中专毕业直接分配的外,多数是高中毕业直接招干的干部,真正经过税务专业教育培训的寥寥无几,他们一般通过短期培训后直接到工作岗位,很多是“一次学习用到老,单一技能管终身”。就目前的情况看,尽管有近60%以上的税务干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但绝大部分是参加各种函授学习取得的,其真正的专业知识水平仍然偏低,表现为“单一型”人才比较普遍存在,而“复合型”全面性多功能税务人才相对较少。只懂税法、不懂财务核算方法的税务人员大有人在;会查账的税务人员又有许多不会检查电算会计的账簿;有些税务执法人员法律素质偏低,误解、曲解税收法律和法规较为严重,执法理念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这些都是行政复议案件发生的重要隐患。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在专业结构上,具有一般性财税知识的人员比较多,而适应现代税收工作要求、系统地学习过会计、法律、经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还比较少。

二是在人才层次上,一般人才基本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领导管理人才、特殊业务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捉襟见肘。

三是在整体布局上,专业型人才在各单位分布不均匀,以我局为例,复合型可使用的人才选择性小。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税务干部的知识结构和层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1、干部的年龄和素质结构有所改善。随着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教育力度的加大、培训层次的提高,税务系统人才的年龄结构和素质结构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正在由以单一素质为主向单一素质突出、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化。同时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正态分布,这一年龄结构从静态看在近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2、干部的学历结构呈低学历下降,高学历上升的互逆变化趋势。到2005年底,我局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不足2%,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将近96%。

3、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由趋同型向发散型演变。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由早期财税专业的趋同型逐渐演变发展到财会金融类、党政法律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管理类、语言文学类等发散状态,纯正的财税专业反而逐渐较少,如此也使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趋多元化。税务系统的人才同其他领域的人才一样,内涵和层次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可以说,一支知识型、专业型、复合型的税务干部队伍基本形成。

二、税收事业和税收工作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

目前,税务系统主要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人才:

1.从岗位上看,一是需要大量从事具体税收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一般性人才。其所从事的工作虽然是税务管理体系中的“神经末梢”,但他们却是人才队伍的“塔基”,起着基础和稳定作用,关系着税收事业的成败。没有他们,优秀人才和精英人才的作用将无从发挥。一般性人才队伍壮大了,整体素质提高了,税收事业的发展也就有基础了。二是需要对提高税收工作层次起直接作用懂会计、法律和审计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些人才体现着税务系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需要懂业务会管理的优秀领导人才。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所领导的系统、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水平,在税务系统,他们在突出的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四是需要掌握税收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所需的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人才。五是需要成熟的行政政务、税收宣传、人事管理、教育培训、纪检监察工作人才,特别需要在这些领域能够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本职岗位,劲头足,点子多,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人才。

2.从特点上看,一是需要有谋略的开拓型人才。同其他工作一样,税收工作同样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税务系统各层次的征管体系建设、税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许多领域都需要有把握全局有长远,研究问题有谋略,思考问题有深度,解决问题有办法的创新型人才。二是需要有活力的青年人才。税收事业持续发展和建设梯级人才队伍的要求需要有一批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青年人才队伍,尤其是在税收理论研究、税收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领域的青年人才队伍。三是需要善于协调的公关型人才。现代社会要求各部门、组织,甚至个人之间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依存的关系。税务机关、税收工作和税务队伍的形象必须取得社会公众的认可,这就需要一大批善协调、会宣传的公关型人才,以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密切税务同公众的关系,提高税务机关在社会上的影响和地位。

三、提升税务干部所需知识的途径

人才培育必须建立一个驱动力强、富有生机、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科学培训机制。人才的成长,既与主观努力分不开,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一是要有科学的干部培育规划。抓好能力提升工程,对本系统、本单位、本部门干部的能力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划类,按照不同目标所需要的人才种类、层次对不同基础、特长和发展方向的干部进行培育。在人才的培育方向、具体使用上,要科学设计发展轨迹,使每一类,甚至单个人才的成长经历环环相扣,拾级而上。人才开发核心是现有人才的能力提升,要紧紧围绕提高干部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法行政和工作创新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育培训方式,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在岗与脱产并举,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务人才培养新路子。二是在机制上激励干部向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发展。要适应各类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税收事业的成就感、得到公众认可和尊重的荣誉感的需要,制定与人才贡献相适应、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人才收入政策和鼓励政策,建立适合各类人才特点的激励机制。要科学地统一对干部的角色期待和角色评价,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导向。加快人事制度配套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实施制度创新工程。创新考试录用制度、辞职辞退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轮岗交流制度、职称评审制度,尤其是要注意和发挥考核制度的功能,把考核结果与职务升降、人事聘用、工资晋升和奖金发放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促进每一名税务工作者奋力做工作,努力出成绩。要准确评价人才和贡献,相应给予政治、精神、物质待遇,使人才的表现、贡献与评价、待遇相适应,从而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三是积极拓宽培养渠道,促使一般人才向领导管理型人才和特殊业务型人才转化,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要努力促进人才资本升值。对于不同层次的干部,培训措施也要有所不同。要以各级培训中心为基地,以长短结合、脱产非脱产结合的各类培训班为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税收业务知识培训,同时增设WTO知识、企业财务会计知识及行政管理知识、法律、计算机等知识的培训,力求通过培训使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得到较系统的有效培训。对于特殊业务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在定期进行更新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要针对本税务机关的不同层次和特殊人才岗位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可以有计划分批地选送部分干部脱产到高等院校重点接受MPA、MBA以及国际税收、国际经贸规则、国际法规的培训,学习参与竞争和国际税收事务的本领。对这类人才,还要注重在工作岗位上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教育培训要面向税收业务,要面向未来,为税收中心工作服务,拓宽专业,提升层次,重点培养税收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争取每年都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通过全国统一组织的相应资格考试,获得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审计师资格。四是抓紧做好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新老交替是普遍法则。要保持人才队伍质量和持续提高,就必须抓好对后备人才的培养,抓好后备人才的知识更新知储备。要选择适当方式组织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后备人才到先进发达地区、甚至国(境)外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接受和掌握现代税收理论知识。

1、强化思想作风建设的培训。要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上下功夫,在思想上不断强化税务干部公仆意识,使每个干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使我们的队伍建设永远不迷失方向。

2、抓好各种知识教育培训。要制定长短期规划,出台自学成才的奖励政策,创造条件,多渠道、多途径地开辟学习门路,为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抓好业务技能教育培训。要围绕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懂市场经济知识、懂税收政策法规、懂财会业务,会查账、会计算税额、会写专业文书,会操作微机”的“三懂四会”要求,紧扣业务工作选课题、定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系统性。

4、加强法制培训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的学习,进一步树立税务干部规范执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5、加强职业道德培训。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职业道德建设标准落实到创建“双文明”的具体行动上,大力倡导诚实可信,办事公道、讲正气、讲道德、讲奉献的爱岗敬业精神,切实把税务队伍建成执法机关的典范。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来,知识经济正在成为新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税收事业需要人才,税收工作呼唤人才,人才在蓬勃发展的税务系统各项工作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作用。各级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要积极投身到开发人才、增强素质、提高自身价值的实践中来,为全面建设一支人才汇萃的税务干部队伍而努力。

5.还是需要钉钉子精神 篇五

再漂亮的口号喊上千百遍,不兑现,只会是空洞无物;再美好的蓝图勾勒千百次,不落地,只能是空中楼阁。【标准的对称句式,非常漂亮,有内容、有力度、有气势。开头亦可写成两段,但是一定要注意两段式开头的注意事项,即第一段的作用是引出话题;第二段的作用是表明观点,引出文章的总论点。第一段要“简”——一剑封喉;第二段要明——开宗明义。】

无论改作风还是干事业,要取得实效、赢得胜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此句为过渡句,从话题到问题再到观点的标准“三步扣篮”。】正因如此,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总论点呼之即出,没有小姑娘的犹抱琵琶,有的是铁汉子的挥刀斩麻。在申论写作中一定要记住一句至理箴言:不要胡编乱凑的鼠目寸光,要的是领导核心的高屋建瓴。】

把钉子钉好,前提是找准方位,革除作风顽疾也是同样道理。【分论点一定要支撑总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着极强的逻辑关系。分论点一:找方位;分论点二:坚持敲。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文风朴实,没有矫揉造作、文过其实。这种写法是广大考生要极力去学习模仿的。】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得怎么样,关键就看是不是真正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没有认真查摆出班子成员存在的“四风”问题,能不能严肃提出针对性强的整改措施。【此处为问题罗列,大家都会,但是请睁大双眼看一看评论员的语言功力。“是不是”、“有没有”、“能不能”——极其口语化的方式,且是设问的方式将问题摆在了台面上。申论中的设问多数是不要回答的,因为作者已经想得极其透彻了,基本都是自问自答的节奏。】摸清病灶、把准脉搏,边查边改、立行立改才有行动基础,建章立制、固化成效就不会实功虚做,从而严防活动跑虚、跑空、跑偏,杜绝“认认真真走过场”。【此处体会一下申论的语言风格】

钉钉子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埋首于会议多、文件多、讲话多这“三多”,演奏着看盆景、听汇报、作指示、上电视的“四步曲”,久而久之,渐成习惯,只愿意浅尝辄止,不耐烦脚踏实地。【问题的生动表述。】不解决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如果仅仅是认识上去了、目标清晰了、路线图规划了,但却在执行上走过场、行动中“挂

空挡”,何谈收获实效,又拿什么取信于民?【深刻地分析问题。】“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不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唯有知行合一、久久为功,才能言必信行必果。【名言警句,借力打力,得出结论。】

政贵有恒,打好基础、谋划长远,尤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总结分论点,引申到“政绩观”这一话题,落点极佳。】把改进作风、促进发展的“钉子”,钉牢一颗再钉一颗,必然有大成效;反之,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缺乏整改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势必令教育实践活动在效果上打折扣。【正反对比论证】如果对于发现的问题、找出的差距,不懂得以“钉钉子精神”逐一改正,事无恒心、人无毅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终难免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6.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六

针对生理需求:

满足最低需求层次的市场,消费者只要求产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所以如果是仅仅只是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那么最行之有效的莫过于降低牙膏的价格。打价格战能够很大程度上吸引那些只是关注“产品确实是牙膏”的消费者。比如现在市场上推崇的所谓的低价牙膏,就是以超低价作为噱头来进行产品的营销。

针对安全需求:

满足对“安全”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对身体的影响,这是前一需求层次的一个提升,简单的说也就是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质量。要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在设计营销策略是就要突出牙膏的安全性,里面是涵有的成分都有助人体健康的。

针对社交需求 :

满足对“交际”有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际形象,这是消费者第三层次的需求,对于这一需求,消费者们开始关注一些产品的附加价值。对牙膏来说,美白的功效,防治龋齿都是吸引消费者目光的重要手段。要针对这一需求设计营销策略,产品就需要推出有除了帮助人们清洁牙齿以外其他的功能的设计。

针对尊重需求:

满足对产品有与众不同要求的市场,消费者关注产品的象征意义,这其实是对前一需求的深入。消费者关注的是“获得别人认可”,把产品当作一种身份的标志。在这一层需求上,牙膏商家就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品牌,营造品牌效应。比如定位一款牙膏是美白式的,就介绍牙膏的美白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邀请明星代言,营造名人效应。

针对自我实现:

7.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起源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起源进行了研究探讨。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对西华大学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等资源库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了整理,以及结合对成都体育学院周直模教授等专家的访谈得到的信息和理论知识进行了综合分析。

2 研究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和生产间歇期调节生活节律的需要

首先,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的社会事物一样,它的起源首先是出于为求得生存而生产劳动的需要,具体表现在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过程中以及提高身体素质以获得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在原始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条件下,强健的体魄是人类获取食物而求得生存的基础。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其生存需要人类拥有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下进行食物猎取的技能,由这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次,因为大自然有其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又决定了人类的生产劳动必须遵循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劳作季节性规律,生产劳动是有着间歇期的。在劳动的间歇期,人类有着娱乐的心理需要,这种需要也促成了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汉代的《毛诗序》有这样一句,“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蹈之,足之舞之也”。而由于少数民族大多都生活在偏僻的山区,闭塞的生存环境和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使得其传统体育大都是生产间歇期的自娱自乐。

2.2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原始战争中军事训练的需要

远古时期,部落之间、族群之间存在着争夺地盘、食物、配偶等的战争。战争离不开搏杀,而人与人之间的搏杀在当时极端低下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要靠身体素质和技击技术方面的优势才能够获胜, 久而久之,早期人类就在战争中积累了很多技击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于是就形成了针对于战场的搏杀招式、训练方法,搏杀的需要产生了摔跤、武术等技击术方面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产生了一些训练方法。

2.3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崇拜中娱乐神灵的需要

在原始愚昧的社会意识环境下,万物有灵是早期人类对世界的概括性认识,特别是对自然界,他们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尤其是自然灾害,往往为万事万物附上神的意志,认为“神灵”主宰着整个世界。早期人类对于世界的无力感使得其对主宰世界的“神”产生了崇拜或恐惧,崇拜和恐惧的心理使得人类发明了娱乐神灵、祭祀神灵的各种方式,这些方式都少不了身体活动,于是产生了各种巫术。巫术孕育着“潜体育”,“巫舞”是最古老的原始体育形态之一。

2.4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种族繁衍的需要

种族的繁衍需要产生男女关系,而男女关系的产生有需要建立在择偶的基础上,原始的低下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身体素质的重要性,所以女性的择偶标准也是注重强壮的身体和劳动能力。首先一点,女性可以在一些体育竞赛中了解男性的身体素质情况以及运动能力,作为自己择偶的条件;其次,择偶需要平台,这个平台是为了给男女创造一个为了解对方而直接接触的机会,为了搭建这个平台,于是许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就产生了,例如“姑娘追”这项运动就与种族繁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5 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于节庆节日中经济活动的需要

在原始低下生产力条件决定之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各氏族整年忙于农事,只有在节日里才得以相聚,体育活动在许多的节日中都充当了主要内容,甚至是主题,例如说苗族的“花山节”中就有着爬花杆、穿针引线、吹枪、绩麻、背水、拔河等体育活动。而集多种社会功能于一身的节日提供给了人们难得的交易机会,在节日里人们纷纷进行着各种生活所需品的交换,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少林武术节”、“潍坊风筝节”等以民族传统体育命名的节日呈现出的“体育活动搭台、经济活动唱戏”的局面。

3 结论

8.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八

一、“需要层次说”的简述

“需要层次说”也叫“自我实现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人的需要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便是安全需要;这之后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随后是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自我实现乃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有两千多万,他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培养好他们是教育者的职责。在高校中,辅导员是最密切联系学生的人,其工作就是服务好教育好学生。辅导员要真正地做好学生工作,必须要善于利用一切有用资源。笔者以为,鉴于几十年来“需要层次说”对教育理论的重大影响,如果辅导员认真研究该学说,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该学说,是极有好处的。

二、“生理需要”对辅导员的教育价值

马斯洛“生理需要”思想是指人对食物、水、空气、睡眠、性等需要,他说:“生理需要在所有需要中占绝对优势。”说明了满足一个人基本生理需要是其生存发展的基础。该思想于辅导员很有启迪价值,值得他们去研究。马克思也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我们知道,在我国大学中,因各种原因,当前仍然有许多学生交不起学费,生活压力大,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也是高校一线辅导员应该做好的事情。客观地讲,国家一直对贫困生问题极其重视,不断加大力度解决该问题。但是我国还不富裕,贫困生又太多,该问题现阶段难以彻底解决。要帮助好贫困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在高校,辅导员是最密切联系学生的人,辅导员一定要懂得搞好学生生活问题的重要性,一定竭力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安全需要”对辅导员的教育价值

马斯洛“安全需要”思想是指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心理,他说:“我们社会中的普通儿童以及成年人一般更喜欢一个安全、可以预料、有组织、有秩序、有法律的世界。”说明了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人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这思想同样于辅导员具有教育价值。

我们知道“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现阶段,我们国家和学校无论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对学生的安全非常重视,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但是,每年总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安全问题,有人甚至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在高校,使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也是辅导员的重要职责。辅导应该积极采取各方面的措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保证学生有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爱和归属的需要”对辅导员的教育价值

马斯洛“爱和归属的需要”思想体现为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等爱和歸属感,他告诫我们说:“传统的团体的瓦解,家庭的分崩离析,持续不断的都市化以及消失的乡村式的亲密,加剧了人们对接触、亲密、归属的无法满足的渴望以及对战胜目前广为蔓延的异化感、孤独感、疏离感的需要。”突出现代社会爱和归属于人的重要性,这观点非常值得辅导员重视。

我们知道,爱和归属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尤其在大学里,那些充满着朝气蓬勃的青年男女学生,他们没有人不渴望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和归属情感。教育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和归属感极其紧迫。如果辅导员认真研究“爱和归属的需要”思想“爱和归属需要”思想中获得营养,深化对“爱和归属”的理解,在做学生工作中,从而注意采取措施,教育好引导好大学生,使他们正确对待爱,并能容入周围的集体,这无疑具有很大价值的。

五、“尊重需要”对辅导员的教育价值

马斯洛“尊重需要”思想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他认为:“除了少数病态的人之外,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于他们的稳定的,牢固不变的,通常较高的评价的需要或欲望,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欲望。”说明了获得尊重是任何人都需要的,其思想于辅导员同样具有教育意义。

我们清楚,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强,尤其是大学生,他们更认为人与人之间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凡是要讲究民主,要互相尊重。也许是中国人受传统文化影响太深,许多教育者在实际工作中,不大尊重学生事情时有发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如果辅导员学习和研究“尊重需要”思想,注意吸取其中好的营养,必然深化对学生自尊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懂得尊重于人的重要性,在与学生相处时,与他们展开面对面的交流,动之以情,言之以理,循循善诱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这是非常有好处的。

六、“自我实现需要”对辅导员的教育价值

马斯洛“自我实现需要”思想体现为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他说:“自我实现需要可以归入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这种倾向可以说成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哪个人,成为他所能够成为的一切。”这无疑说明了“自我实现需要”对一个人成才的巨大意义,其观点极其值得辅导员深思。

客观地讲,每一个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带着梦想而来,都希望带着丰收而去,这本身说明了大学生们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国家教育文件也一再要求,教育学生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也突出了要培养大学生树立“自我实现的需要”思想。要完成该任务,辅导员赋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要积极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和激发学生铸就自我实现的思想。

9.职业教育需要“工匠精神” 篇九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很多人在听到“工匠”两个字的时候,一定会颇为不齿。他们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是一种体力劳动者,仅仅靠体力和汗水获取收入。

事实上,工匠之所以为工匠,首先必须是一门技术的掌握者。从造纸术到打印机,从蒸汽机到航天卫星,从鲁班的锯子到现如今的各类仪器。技术,显然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一个社会拥有怎样的时代特色,通常都会在掌握着重要技术的工匠身上得到体现,刻下烙印。裁缝、厨师、药师、木工、修鞋匠、吹糖人、杂耍匠……组成了一个丰满多彩的社会。因此,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的内涵在于: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当下,我们说起“工匠精神”总会首先想到瑞士,瑞士人以“工匠精神”制表,造就了誉满天下、畅销世界的瑞士手表;日本也不可小觑,日本人小野二郎倾其一生潜心研究寿司最好的味道,成为日本的“寿司之神”。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工匠”的渊源,其实,它是原原本本的中国创造。“工匠”一词最早源于“庖丁解牛”的故事,这也就与厨师有着必然的联系。故事里的厨师告诉后人: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境界。诚然,烹小鲜若治大国,我想应该也是这个意思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经济发展对熟练技术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距离。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市场需要要求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面向工作岗位,因此职业院校必须从学校时期就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观念的注入,以便能使学生养成对于学习、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让每一个人能够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技术人才恰恰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他们唯有脚踏实地、专注持久的锻炼技术,方能在所处领域成为专家和品牌。

10.时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作文 篇十

那只是一件平凡的小事,但却能证明,现在这个社会确实需要像雷锋那样的人,需要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人,需要像雷锋一样愿做一颗螺丝钉的人。

那天,我去张老师家喝喜酒,在回来的路上,突然一个急刹车,把车里的人们都吓了一大跳,人们纷纷下车看了个究竟。我们看到的竟是这样的一幕: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爷爷羊癫疯发了,又没有亲人在身边,自己抽得倒在了地上。地上湿湿的,快把老爷爷的衣服浸透了。这时,却没有一个人上前帮忙。旁边一个卖皮鞋的青年人实在看不下去了,跑到路中间,连忙把老大爷扶了起来。老大爷激动地对着青年人说:“小伙子,感谢你啊!如果没有你,一个车开过来,一不小心就会轧死我的.。是你,是你救了我,这条老命啊!”周围的人也很感动,都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

我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发生了这种事,就是需要有雷锋精神的人,就是需要这些人去帮助别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其实帮助别人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又何足挂齿呢?不仅如此,还能受到别人的爱戴,受到别人的尊敬。

11.改革,需要法制精神 篇十一

如今,3年过去了,就连唯一一项有时间限制的任务也未能完成,今后恐怕仍将延误。而那些没有时间限制的任务和措施,进程更是缓慢。截至2013年年底,“低空空域划设办法”仍存在争议,“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仍无法颁布,“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仍未完成修订工作,配套设施建设停滞不前,服务保障体系几乎空白。

由于改革进程缓慢,各类规划、政策、标准迟迟不能出台,导致目前整个产业出现了盲目发展之风,恶性竞争之风,大部分通航企业陷入持续亏损,各类安全事故频发,通航业务量较往年相比徘徊不前,增长速度连年下滑。如果这样的形势持续下去,终有一天会严重打击从业者的士气。

那么,为什么一项利国利民的改革,推进起来,如此缓慢,以致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这项改革缺乏法律基础。仅以“意见”的形式推动,不辅以时间表,没有配套法规约束,也就无法形成足够的驱动力。

2013年年底,美国国会也通过了一项复兴通用飞机制造业的改革意见,并形成了法案,称之为《2013小飞机复兴法案》,法案根据改革任务,明确要求美国联邦航空局在规定的时间内出台相关政策,否则就要遭到质询和问责。

相比之下,美国式的改革,更有约束力和效率。而中国通航的改革要想真正如《意见》所述一般“深化“下去,步上快车道,恐怕还是要先从法律层面解决问题。

12.高层次精神需要 篇十二

子宫颈癌是发生在宫颈阴道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目前宫颈癌的发病仍居妇产科之首。我国高发年龄为5 5~6 5岁, 另值得关注的是年轻化的趋势明显,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统计, 3 5岁宫颈癌患者占所收治宫颈癌总数的比例, 从20世纪70年代的1.22%增加至20世纪90年代的9.88%[2]。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45.9万, 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13.15万, 占全世界发病总数的28.8%。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最高, 我国宫颈癌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 农村高于城市, 山区高于平原, 我国宫颈癌死亡率以山西省最高[3]。宫颈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已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 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目前手术治疗和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其中手术治疗对身体破坏性大, 因此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生理、心理问题。作者认为在宫颈癌的术后护理中将专科护理与心理护理相结合, 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 满足患者的需要, 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2 护理方法

2.1 全面评估

宫颈癌患者会因为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等的不同, 对该病的认知程度、心理状况以及对治疗的期望值等也会有所不同, 尤其是在高层次需要的渴求程度上会有较大的差异。护理人员不但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还要关注其心理、社会、文化、经济等情况, 全面地进行评估, 尽可能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 实施个性化的整体护理。

2.2 满足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人类求生存的最基本需要[4], 术后早期的护理重点应放在满足生理需求上。患者经历了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后, 生命体征尚不稳定, 切口渗血等情况都可能危及生命, 而医疗器械的放置等会导致舒适度下降, 比如为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引流管一般留置48h左右[5]。此时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尽可能提高其舒适度。另外护理人员应加强监护, 注意观察病情, 并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正确评估切口疼痛程度, 进行饮食指导,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多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 尽量想办法减轻患者的痛苦, 满足其基本的生理需要。

2.3 满足安全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指对生活在无威胁、能预测、有秩序的环境中的需要。病室环境要保持安静, 空气清新。宫颈癌患者手术后床边会放置监护仪等各种监护抢救设备, 这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使其缺乏安全感, 此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解释工作, 并尽量将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调到最低。进行的各项护理操作应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解释, 尽量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我们的护理过程, 能积极参与和配合。更换敷料等必须严格无菌操作, 避免引起感染;术后早期活动要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对需要向其隐瞒病情的个别患者, 医务人员应做好保密工作, 言谈中不要轻易泄露。护理人员应学会及时正确地评估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积极加以防范,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

2.4 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指个体对家庭、友伴的需要, 对得到组织、团体认同的需要, 希望爱与被爱。通过深入病房访谈得知, 患者术后普遍存在焦虑、自卑、抑郁心理, 她们最需要的情感依托是获得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关心和体贴, 护理人员要尽量动员其社会支持系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对未来生活感到有希望、有价值。首先要与患者家属沟通, 特别是与患者丈夫沟通, 鼓励其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支持, 协助患者接受生理上的改变, 而亲人和朋友的关爱能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另外, 来自领导、同事的关怀问候能让患者重新建立社会归属感。安排与同样经历的患者接触、交流, 病友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也有助于满足患者心理需要, 同时可提供抗癌协会或癌症俱乐部的有关信息, 帮助患者结交更多有相同经历的朋友。

2.5 满足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与被他人尊重, 是个体对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的追求。宫颈癌的手术往往会导致患者认为女性生理发生改变而产生焦虑、自卑心理, 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敏感, 自尊心极易受伤害, 多数患者不愿在人前多谈论病情,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尽量不在探访者及其他无关人员面前提及, 不在私下议论, 应持真诚、尊重的态度与患者交流, 帮助患者建立自尊并赢取他人的尊重。做各项检查前, 除做好解释、安慰、指导工作外, 还应注意妇女个性脆弱、好强、怕羞、怕痛和敏感的特点, 关闭门窗, 床边用屏风遮挡, 以免造成患者误解, 认为对她不尊重[6]。术后如无特殊禁忌应早期开始活动, 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功能锻炼对提高今后生存质量的意义, 并与患者共同制定康复计划, 鼓励患者要有顽强的毅力, 坚持锻炼, 才能提高生存质量, 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同时, 协助患者调整心态, 正视疾病, 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赢取别人的敬佩和尊重。

2.6 满足患者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与潜力的要求, 是力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的需要。这是马斯洛需要层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 与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 年龄越小、文化层次越高、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患者, 对高层次需要的渴求度越大。由于患者治疗后的身体状况发生很大的变化, 许多家属往往不支持患者出院后重返工作岗位。此时,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家属的工作, 告诉他们让患者重返社会有利于脱离患者角色, 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努力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是一个逐步达到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满足她的这一需要, 争取家属的理解, 从而使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 患者作为女性同时也希望女人的价值能够得到体现。手术后约2个月, 手术创口多已经完全愈合, 不需要放疗者可以过性生活。然而由于担心是否会伤及手术创口, 多存有恐惧心理, 因而做丈夫的应该很好地理解体谅这种心情, 不论在肉体上或精神上都应给予多方面的体贴关注, 等待妻子同意后再开始性生活, 不能勉强行事[7]。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难满足的, 许多患者常为此陷入失落沮丧甚至悲观绝望中, 这种不良情绪又会进一步影响健康状况, 因此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个性、追求, 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能力, 战胜疾病, 为自我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

3 讨论

在上述需要层次中, 层次越低的需要强度越强, 层次越高的需要强度就越弱。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 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 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 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不同层次的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护理的功能是切实保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 为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创造条件。宫颈癌患者术后各个阶段存在多种不同层次的需要, 要求护士仔细观察、用心沟通, 及时合理地给予帮助, 需要的满足会引起患者积极愉快的情绪, 使她们能克服困难、珍惜生命,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积极防病治病,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井西学, 刘隆祺, 马存根, 等.医学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45~46.

[2]章文华, 李凌, 李淑敏, 等.子宫颈病变的诊治要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5.

[3]张惠兰, 陈荣秀, 郝希山, 等.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438.

[4]殷磊, 于艳秋.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34.

[5]黎燕芳, 吴少芳, 卢惠明, 等.癌症病人护理[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6:229.

[6]于保法, 陈战三, 车业兵, 等.肿瘤患者心理变化及探索[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259.

13.新时代更需要雷锋精神 篇十三

春回大地,又到了一年三月时,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春潮,全国各地雷锋的身影又在神州大地忙碌,可许多老百姓却说说“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让人心生感慨:雷锋精神都已经是过去式了吗?新时代不需要雷锋精神了吗?雷锋精神只是一种形式主义吗?无私奉献为突出特点的雷锋精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而易举学到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难的是一辈子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所以,雷锋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学习雷锋都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感人的精神印记。

一九六三年三月,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号召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二十多年来,在我们国家里涌现出数不完的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发展着雷锋精神。

雷锋是那个时代一个普通而快乐的年轻人,我们每个公民,真正用心向他学习,都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学雷锋,应当更注重学习雷锋精神的思想内涵,学习高尚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的精神源泉。这样,雷锋精神才能更大程度地改观我们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为雷锋所要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雷锋的精神应是永存于世的。而如今,我们的社会又是一个怎样的现象,广东“小悦悦事件”引发全国性舆论大反思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

30分,广东佛山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只有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但最终小悦悦还是于21日凌时32分离世。此事件由此引发国民广泛热议。

“小悦悦事件”之后,社会各界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展开了谴责、质问和反思。“冷漠”成为中国最热的话题。从民间到官方,小悦悦不断被提起。其实归根到底这件事件最终围绕着:小悦悦事件为何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中国向来都是礼仪之邦。自秦汉来,中国就有着优越的思想与传统美德。古人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风淳朴蔚然。然而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到如今,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却丢失了他的灵魂,丢失了他自古就有的道德!曾记得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好心的彭宇去扶起被撞倒的老太,最后却被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在彭宇案之后,多少热心助人的人选择了避让,多少内心淳朴的人选择了麻木,又有多少心存善念的人选择了冷漠!彭宇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因为好心扶起老人,却被判刑罚款。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了一个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然而,继彭宇案后,小悦悦事件再此激起了社会道德的反思。

曾几何时,我们会义不容辞的救起无助的伤者;曾几何时,我们会毫不犹豫的扶起跌倒的老人;曾几何时,我们会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然而此时的我们还会一如既往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吗?18位路人的见死不救再一次遭到社会和媒体的批判,将他们冠以“麻木”和“冷漠”。然而当国民大声谴责他们冷漠的时候,请想一想如果在场的是你,你会毫不犹豫的去救她么?在经历了几十年的社会洗礼变迁之后,你会无所顾忌的去救她么?或许你会陷入那么一点点的犹豫。这就是中国道德的缺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缺失。18位路人的冷漠确实伤了国人的心,毕竟一个活蹦乱跳的鲜活生命在他们的冷漠中走了,只要稍微有一点良知的国民都有鞑伐他们的理由和借口。可是,没想到救起小悦悦的陈贤妹也成了被人攻击的对象。救死扶伤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当58岁高龄的拾荒阿婆好心救起小悦悦时,却被人们说成“想炒作、想出名、想奖金”。我想同样作为一个母亲的陈贤妹,在看到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的同时,母爱的天性一定驱使她除了救孩子外,不会有其他的想法。更何况,不会看报纸的陈贤妹,“炒作”之说又从何谈起?真不知道说陈贤妹“炒作”的那些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现在我们暂且抛开这些问题,回顾一下整个过程:小悦悦,一条幼儿的生命因为事故,由于路人的漠视而逝去,引起社会议论。其实小悦悦事件只是反映出了一个社会现状,归根到底就是对道德的探讨,对社会传统美德的价值观的探讨。设想:如果在三十多年前的毛泽东时代,绝对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路人也绝对不会视而不见,不施援手。小悦悦可能也不会因此而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是现实社会杀死了小悦悦;是以功利主义的资本主义社会环璄杀死了小悦悦。

司机和路人只不过是替罪羊而已.他们在为现实社会承担罪责。睁眼看看我们现在的现实社会:被铜臭味薰得迷失了方向,私欲膨胀,不择手段。党的根本宗旨,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被抛到九霄云外。一切向前看变成了一切向钱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币服务„„在这种氛围下,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一亊不如少一亊;的思想是否正确?使得社会道德似乎滑坡了几十年。很多老人在公车上没有座位,那些年轻人却将目光故意望向窗外,好来逃避自己的责任。很多时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对身边的陌生人迫不得已的投去求助的目光,得到的却是一个不屑的眼神。这个时候有谁会想到雷锋这样一个人曾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他对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的爱和关怀。现在社会上口口声声说的雷锋精神渐渐变得稀少,更多的是一种“不要多管闲事”的思想,人们不再像旧时代那样热心,自私成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关注雷锋,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这种精神,越来越多的人以为雷锋精神就是简单的做几件好事,可是谁曾想过,雷锋的精神并不只是这么肤浅,雷锋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微笑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他人带来方便和快乐,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了。他用他的行动教会了我们助人为快乐之本这样的道理。可是如今呢,为什么更多的是国外人把雷锋精神,当作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的内涵,而我们本国的人却不再能感受到雷锋的存在。我们认为,我们每一个在这个社会上的公民都应反省自己,学习雷锋学习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过

一种没有意义的形式。所以,我们是否该要想想雷锋精神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们的时代需要雷锋精神。

当前,我们学习雷锋,要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线,知荣弃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他人送去温暖、爱心,把学雷锋精神体现在热爱集体、奉献人民的具体行动之中,体现在我们的学习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我们每个公民都爱岗敬业而不是怨天尤人,和谐就会一点一滴地聚集而成。雷锋精神就会永留人间。

14.教师需要三种职业精神 篇十四

教师是一项平凡的职业,教育则是一项宏伟的事业。教育兴则国兴,我们的教师需要担负起教育兴国的重任,我们的教育事业更需要无数具有献身精神的教师来奠定。在新时期,教师迫切需要具备三种职业精神:

一是需要敬业精神,努力做到“以德立教”。师德是从教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就应该有一颗淡泊心。要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修身养性,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前进的航向,做道德上的君子,做事业上的楷模。其次是要有一颗爱心。教育的秘诀是爱,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内容也应该是爱。教师用大爱塑造着美的灵魂,创造着美的人,用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爱为人生构建起理想的大厦,让生命因此而更加精彩,使教师的职业也因此而更加崇高。

二是需要专业精神,努力做到“以学治教”。专业是执教之本。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学有专长,学有所成,严谨治学,以学治教。专业成就未来,专业成就卓越。因为专业,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因为专业,生命的品质才会更加精致。因此,教师不仅要学养深厚,厚积博发,更需要专业扎实,精益求精。教师只有求真务实,不断学习,不断超越自我,树立起明确的专业意识,具备专业精神,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薪火相传,造福于人类。

三是需要创新精神,努力做到“以研促教”。科研是创新之源。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具备教学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认真做好教研和教改工作,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更加理性地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深入探索和钻研新阶段教育教学发展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方法,用于指导自己的具体工作。而现实工作中科研意识的淡化,正迫切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的科学研讨和科学研究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教师职业,以创新的精神推进教育事业,从而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这是对教师的创新要求。

15.教育需要人文精神滋养 篇十五

人文精神为教育奠基

人文精神是一个古老而永久的话题, 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精神, 它所关注的是人的价值世界, 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 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由于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 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 是对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和探索, 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养育, 能够使人类很好地处理生活世界与价值世界、物质享受与精神提升之间的关系, 从而在新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 更好地使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同时而又能恰当地防止它的负面影响, 抵御科学技术给人类造成的不安和异化。从人文的维度来说, 教育主要是接受知识, 开启智慧, 点化或润泽生命。

教育须承诺知识的接受和智慧的开启, 教育也须承诺身心的训育和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化。境界涉及真、善、美等人生价值的甄别与确认, 所谓知识、智慧、身心健康只是从这里才可能获得相当的价值自觉。为此, 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就要注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正确的人文精神的养育, 培养他们的价值理性;引导他们以哲学的睿智重新审视现代技术的价值观, 使现代技术纳入人类和谐持续生存发展的价值体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人的生命, 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 形成学生的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 使他们学会过现代文明生活。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人的灵魂的教育”越过了教育的功利化倾向, 恢复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创建学校的目的, 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 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 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 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 而决非把人变成某种知识的工具。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 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 而不是把人当做训练的机器, 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 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 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 以接近教育的本质。因此说, 做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 只有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人是有思想、有认知、有意志的高级动物, 而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并不是书本知识能够给予的, 也不是从考试的卷子上能感悟到的, 更不是由分数来决定的, 需要对人文课程的学习与领会, 需要对知识的“体察涵泳”方能汲取其中的人文意蕴, 获得人文素养, 塑造人文精神。

塑造人文精神要贴近心灵

这就要求各个学科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应符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结合的要求, 在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重视人文知识的灌输, 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融合, 重视各学科的交叉渗透;还要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实际操作。教师应善于挖掘各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 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 尤其要抓住人文学科课程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特点, 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塑造与培养人文精神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就是与伟大的心灵进行交流, 用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陶冶学生, 使人与精神文化融合统一, 即通过文化来阐释人, 通过人去界定文化, 这样, 在教育视野中的人是整体的人, 教育则是“文化过程”, 它不仅能帮助人汲取文化价值, 也能塑造多维的、有深刻内心体验的人。人文精神蕴涵于文化之中, 学习主体难以直接把握, 需要通过富有文化品位的教育和大量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 需要主体持之以恒地学习和感悟人类的文化遗产, 积极捕捉和把握其中的文化要素, 对一定的文化要义切己体察。施特劳斯曾反复说明:“今人已无法与古人直接交谈, 因而不可能通过聆听循循善诱的言说来接受他们的教诲和点拨;同时, 人们也不知道,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是否还能产生他所说的‘最伟大的心灵’, 即使能产生, 又有几人能幸运地与他们在课堂上或在现实中相遇?好在‘最伟大的心灵’的言说是向今人敞开的, 人们可以、也只能与那些心灵在其智慧的结晶——‘伟大的书’中相遇。”

这些伟大的心灵来自于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人类在自己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曾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发展了辉煌的文明。人类自身正是不断地从这些文化、文明的成果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雅斯贝尔斯也非常重视青少年对人类文明、文化成果的学习和掌握, 把它看做是人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他说:“我们之所以成为人, 是因为我们怀有一颗崇敬之心, 并且让精神的内涵充斥于我们的想象力、思想以及活力的空间。精神内涵通过诗歌和艺术作品所特有的把握方式, 进入人的心灵之中……透过古代那种纯朴而深邃的伟大, 我们似乎达到了人生的一个新境界, 体验到人类的高贵以及获得做人的标准。谁要是不知古希腊罗马, 谁就仍停留在蒙昧、野蛮中。”因此, 我们应当教育学生加强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学习, 提倡学生从小读名著、听名曲、赏名画, 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构建他们的精神世界。肖川教授在他的《教育与文化》中说:“如果一个正在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人, 不曾读过动人心弦、激荡心潮的书, 不曾有自己百读不厌的优秀书籍, 不曾为人类的智慧惊叹不已, 不曾从书籍那里广泛地吸取人类智慧和精神力量, 不曾从书籍中得到一种雄浑博大的崇高气质的感染, 那么, 他就没有受到地地道道的、货真价实的教育, 难以想象会得到智力的和精神的充分和谐的发展, 会有充实、丰富、纯洁的内心世界。”同样, 如果一个人没有从教育中获得对奇妙、神奇、伟大的世界的惊叹, 没有从数学、音乐、建筑、自然中发现美, 没有享受到探索过程的乐趣和获得劳动结果时的欣喜, 没有被动人的作品感动过, 那他就不能说是受到了好的教育。

“教育论谈”专栏宗旨

聚焦成才热点, 思考成才模式;

阐释成才含义, 探讨成才规律;

剖解成才案例, 反思成才误区;

上一篇:立秋有哪些民间习俗下一篇: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