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2024-08-27

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11篇)

1.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一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虽然城市道路面积以较大速度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随着同时外来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存在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也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道路改造周边路段、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西安市近些年来,很多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今年,西安市民购车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西安私家车已占到全市汽车保有量的80%。目前西安机动车保有量132万辆。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2)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3)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2)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市区道路交通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1)、一些城市市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管理力量不足,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在交通管理上还是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2)、部分路段红绿灯过多,导致车辆通行缓慢。不少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3)、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理。很多时候事故双方为了保护现场,往往牺牲了整个道路交通。(4)、一些交通道路两旁的施工单位非法占用了人行道、自行车道,挤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

5、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普遍。非机动车和行人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个显著特征。目前,这两类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十分突出,成为影响我市交通秩序的重要因素,这类违法行为的主要成因,一是这两类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观念普遍较差。二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源头管理脱节,另外,新的非机动车安全技术标准至今未实施,一些生产厂家和商家钻法律空子,导致现在有的电动自行车比摩托车还大,而交警又无权过问。三是管理的阻力大、困难多、方法少。在实际管理中,相当一部分机动车和行人不理解、不配合交警的执法,反而还会采取一些过激的言行、辱骂、围攻执法交警。

三、解决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建议

1、实行交通分离、开辟非机动车道。目前,西安市混合交通状况还比较严重,这是交通混乱、道路拥挤、事故多发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要继续采取增设交通护栏、隔离带、道路渠划等措施,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严格进行分离,确保各行其道。同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车较为集中的繁华区域多建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进一步完善护栏、绿化带、减速带、防撞岛等行人交通安全设施,减少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上,可以结合市政工程,加快改善背街小巷的路面条件和状况,充分利用小街巷、小胡同开辟新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进一步减轻城市主干道路的交通压力。

2、实行错时上下班、减少高峰期交通压力。推行了错时上班举措,能有效减轻和缓解高峰时段市区道路的拥挤、混乱局面,效果非常明显,建议市政府能否考虑把上下班时间也提前半小时,使交通晚高峰提前分化,确保交通畅通。

3、加快我市交通道路建设,加大我市城市交通承载量。(1)加快城市市区环城公路建设,将越来越多的车流分流到环线,减轻市中心路段的拥堵状况。(2)加速建设市区道路中的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一些道路中的主、次干道变成机动车专用道后改造断面,其外侧作为公交专用道。(3)在一些路段设立单行线和分隔栏,禁止随意左转、掉头。一些交叉、转弯路口比较多的路段设立单行线,以局部的限制来保障全局的畅通。(4)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路段架设人行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减少行人穿行道路中间绿化带、人行横道时给道路机动车带来的行驶压力。(5)加快停车场等相关设施建设,尽量减少机动车占道停放。

4、加大道路交通管理力度,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1)加强部分路口交通管理力量和手段。合理分配有限的警力,加强交通警察和交通协管部门上岗值勤,规范车辆驾驶和行人行走;适当在市区交通道路增加安装电子警眼,以监测过往违章和超载的车辆,提高交通管理水平。(2)合理配置部分路段、路口的红绿灯通行时间。协调好各个方向通行的车流量,避免部分车辆在等候时间、停留时间过长,提高车辆的通行速度。(3)提高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处理部分道路上的乱停车、乱掉头、乱左传等违章行为。适时开展交通秩序专项违章整治,严惩一些交通违法者。(4)加强对交通事故的处理能力,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执法设施和设备建设,配备现代化的通讯器材,增强协同作战快速化机制,及时纠正违章和处置突发事件。(5)城市广播电台在上下班时间增加市区交通信息播放,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让驾驶员都能随时随地得到市区主要道路车辆行使的交通信息,选择适当通行线路,减少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5、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停车难的问题,严格依法加强管理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综合治理。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必须遵循供需平衡、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市区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设施建设之间保持适当比例,逐步改善停车设施不足问题。我市市区可以从下六个方面停车设施的建设:(1)在市中心区域建设公共立体停车库。(2)严格落实临街大中型建筑配建停车场规定。加快大中型建筑配建停车场的建设,是提高市区停车供给能力的关键。在市区各类大中型公共设施的建设中,应严格按规定配建停车场,减少对公共停车场的压力。(3)加快居民住宅小区配套停车设施建设。针对当前存在的小区内机动车泊位紧张问题,应将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按标准配建停车场地作为一项强制性管理措施,新建居民住宅小区必须配建足够的停车场地。对已建的小区存在停车难问题的,应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改造社区内闲置的空地及利用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地资源,开辟停车场。(4)科学规范并合理配置一定占道停车设施。(5)提高停车场科技管理水平。新技术在停车管理中的使用,能合理利用停车设施,提高停车场(库)的使用效率。

6、鼓励市民搭乘坐公交车或者地铁出行,减少行驶在路的车辆。对于人口比较密集、道路资源相对紧缺的我国很多城市市区而言,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客运系统结构是解决城市交通易堵的根本途径。适当降低城市公交车乘车费用,特别是对中小学学生、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给予更加适当的优惠,引导更多市民乘坐公交车或地铁出行。合理配置公交车的线路和站点,加强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的公交车线路,提高公交车在城市市民当中的出行分担率。

7、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树立交通安全法制观念,增强交通公德。非机动车和行人是道路交通的重要主体,涉及千家万户,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息息相关。因此,加强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首先应着力于社会化宣传这一治本之策,从党、政、军机关、学校抓起,带动全社会自觉抵制不文明交通行为。另外,要加大舆论宣传,监督力度,对一些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适度的暴光批评,共同营造人人遵法守规的良好氛围。

西安市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 城市道路建设、改造日新月异,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务水平。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将会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车流,城市交通矛盾日益凸显。认真分析西安市交通的特征,正确审视城市交通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对陕西省的发展有着至关的重要性。

2.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二

(一)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普遍、范围广

当前, 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普遍, 涉及到的单位数量多、范围广, 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 既包括上市公司, 也包括非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 也包括集体和私营企业;既包括企事业单位, 也包括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例如:2007年财政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8398户, 就对其中1092户企事业单位进行了处理处罚, 同时对145户企事业单位移送主管部门及司法部门处理, 对21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行政处罚, 并对498名注册会计师进行了处罚, 这里面还不包括情节轻微、不作处理处罚的单位。而财政部对各单位2001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 被检查的192户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不实、所有者权益不实和利润不实等问题;对各企业2002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 被检查的152户企业也都全部存在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等问题。

(二) 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深、危害重

近些年, 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较深, 会计作假的数额大, 企业的资产、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严重失实, 影响深远, 对国家和社会公众造成的损失巨大, 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例如, 财政部对部分抽检企业2007年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检查时, 共查补税款10.7亿元、收缴罚款2152万元, 并对一些事项进行了调账处理, 对一些单位移送给有关主管部门和司法部门处理。又如, 在2006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 发现天津市天海集团有限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财务管理相当混乱, 将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购置的价值7.2亿元的船舶长期挂往来账, 未纳入固定资产核算, 其下属子公司天津市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伪造银行存款1.5亿元, 以隐瞒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等等。

这些虚假或严重失真的会计信息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 它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 使他们根据虚假或失真的财务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同时也误导政府监管部门, 使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防范和化解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这样也为贪污腐败、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和经济生活中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企业本身的内在原因, 也有社会监督不力等客观因素。具体地说,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利益驱动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 上级考察下级在经济活动管理中的成绩, 主要是以利润和产值来衡量的, 只要有利润产值, 下级就有了政绩, 有了政绩就可以提升, 从而带来更多的货币收入和非货币收入。同时, 作为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经济状况的主要途径, 会计信息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及其他使用会计资料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正是由于这种影响, 会计主体会因偷税或者促进股市融资等不同的目的, 对会计信息进行一些有违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处理。在此过程中, 会计人员出于对自身工作、报酬、职务等私人利益的考虑, 往往会屈从于单位领导人的意图, 从而丧失职业道德, 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二) 监督不力

一是社会监控系统不健全。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虽然设置了较多的行政执法机关和社会监督力量, 但是实际上各自为政, 不能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二是审计检查中不能严格执法。一些部门只是为了追求一定经济利益, 只是想通过收费, 甚至分成等形式到企业中捞一把, 对一些违法违纪情况视而不见, 或者以罚代法了之。三是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得不到发挥。随着我国《企业法》等有关法规的进一步实施, 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得到落实, 而如何有效合理地监督制约经营者的权力和行为, 却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 于是在企业中普遍出现了“顶得住的站不住, 站得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四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不力。有些企业虽然设有内部审计机构, 但却与财务机构是一套人马, 对财务机构本身根本就不能实施监督, 还有一些企业的内部审计仍是一片空白, 那就更谈不上监督了。

(三)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企业领导为了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 常常要求会计人员采用各种违反纪律的手段和方法, 对会计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有些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职业道德水平低, 不能有效地制止违法违纪行为;还有些财会人员本身业务不精, 有意无意间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当然, 在客观上由于最近几年会计方面的改革频繁, 不能全面地出台新准则, 致使一些财会人员不能及时获取、掌握准则、法规等, 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三、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危害是严重的, 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应当从多方面入手, 进行综合治理。

(一) 加强法制观念、完善会计法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单位领导人的认识, 增强法制观念, 使之能带头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 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创使监督职责, 自觉接受监督。同时, 还应完善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中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但在实施《会计法》的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普遍、处罚难办”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为此, 必须进一步完善《会计法》的可操作性。例如, 将虚假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和投资者, 并造成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应给予重罚, 但缺乏处罚的具体标准和细则, 操作起来很难掌握。所以, 应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 使会计法规体系更加规范, 更加科学。会计人员只有遵循《会计法》的规定工作才能防范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 建立健全会计信息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会计信息的社会评价

财政、审计、税务、银行等有关职能部门, 应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监管, 建立检查和处罚的联动机制, 多方配合形成合力,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和监控作用, 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 加大处罚力度, 形成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中介组织的监督作用, 要逐步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必须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才有效, 同时, 相关部门也要对注册会计师业务加强监督、管理, 以利于净化执业环境提高执业质量。加强监督力度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 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 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对有关人员处以行政处分, 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 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三) 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强化对从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员素质问题。这里的素质是指全面素质, 既包括政治素质, 又包括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严格执行国家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 增强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 维护国家财产安全;要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提供准确、真实的会计信息。要虚心学习, 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提高会计业务技能, 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切实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可见, 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另外,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管理, 要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坚决为因坚持原则而遭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申张正义, 提高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我国已较普遍, 只是失真程度、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等不同而已。会计信息失真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如果会计信息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 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导致决策的失误。文章拟结合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就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作一剖析, 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宾雪玲等.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与对策[J].消费导刊, 2007 (11) .

[2]、陈淑芳.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3]、宋建华.新时期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J].理论观察, 2007 (5) .

3.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考试舞弊;预防;对策

随着高校教学体制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给高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考试舞弊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与思考,需要找出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总结出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根治“考试舞弊”这一“毒瘤”。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现状

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一些刚经历了紧张的高考而又考上了大学的同学,很容易放松自己,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学习没有目标,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生活上随心所欲;有的大学生甚至沉迷于上网玩游戏,等到了考试就只有作弊了。近年来,虽然各校都加大了考风考纪整顿力度,但仍有一些学生心存侥幸进行作弊,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大学生考试作弊不但影响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更关键的是,对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极为不利,进而影响校园乃至毕业后的社会诚信建设。

二、大学生考试舞弊原因及分析

大学生考试舞弊成因复杂,有外部环境影响,有学生自身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社会影响看

现代社会部分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惜弄虚作假,瞒天过海,严重影响了社会风气,这些不良风气也对学校、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经常耳闻目染钱学交易、权学交易,势必会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不利的影响。试想学生每天在宿舍区、厕所等地都能看到“枪手”代考、各类考证卖答案时,还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吗?当发现平时不努力的学生通过作弊手段获得理想的成绩时,还会无动于衷吗?结果是现在很多学生对考试作弊不再感到羞耻,甚至有点英雄主义的色彩。

2.学校原因

尽管与课程考核方式相关的各种教学改革和创新尝试层出不穷,但是传统的“一张试卷定得失”的办法仍然占据着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大半壁江山。死板老套的考核方式,不仅挫伤学生真正掌握课程学习要求的积极性,也让积累了很多年的应对试卷考试的作弊办法得以有发挥效用的场所。同时,在考试期间,部分监考老师在监考过程中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履行监考的职责,不认真监考,有的对有作弊动机的同学视而不见、不予制止,给伺机作弊者以可乘之机。老师的这种做法无疑放纵了学生的作弊行为。当监考不严现象在监考教师中出现并占有一定比例时,对严肃考风考纪是一个较大的阻力,会滋长学生考试作弊的风气,导致考风考纪涣散,让校规校纪在学生心目中逐渐失去约束力。

3.个体原因

一些大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游戏,甚至逃课或者为了赚钱在外面兼职。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时间也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凭他们自己的实力自然很难通过考试,因此只能用非正常的手段——作弊,来应付考试。这些学生往往在考试前就做好准备,把与考试有关的资料缩印在小纸片上。考试时,乘监考老师不注意趁机作弊。不论监考老师严格与否,这类学生都会设法寻找机会作弊。另一些大学生的课程学习还过得去,他们本没有打算作弊,只是在考试的过程中,看到别人作弊,心里不平衡,心想要作弊大家都作弊,这样才不吃亏。在监考老师严格监考的情况下,抱这种心态的学生作弊行为就要收敛很多。还有一些大学生作弊主要是由于经济和荣誉方面的原因。首先,一些学生作弊是为了避免经济上因考试不及格而遭受损失。一般而言,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补考不及格就得重修,而重修一般是按学分收费的;其次,一些学生作弊是为了得高分、评优、评先进或评奖学金。

三、防范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作弊问题,学校可以在充分掌握和了解学生作弊原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有效减少考试作弊情况,维护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积极防止大学生考试作弊。

1.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

高校平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诚信的价值,并自觉培养和维护。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向学生宣传一些励志、成才的典型,帮助学生树立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信心。灌输正确的是非观念,营造“诚实守信光荣,欺骗作弊可耻”的舆论氛围,使作弊学生在同学中抬不起头,难为情。培养学生活泼、乐观、豁达、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克服侥幸、盲从的心理毛病。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一份付出,一份收获。

2.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

诚信的社会环境对高校大学生诚实做人、诚信考试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强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建立诚信机制,把诚信教育常态化,努力营造诚实做人、诚信考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高校要建立学生的诚信档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业诚信评价、以及各种有关学生诚信的相关信息一一记录在诚信档案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培养诚实守信的思想品质。同时,高校要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认真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习潜能,做诚信考试的模范学生。

3.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4.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四

同志们,应中队的邀请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车辆安全及乘车安全知识。近年来,部队车辆装备不断更新、性能不断提高,一方面,给部队执勤执法和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运输保障,另一方面,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得法、维修不及时等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给部队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那么,如何加强车辆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止车辆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执勤、执法、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边防部队车辆事故规律的发展、变化入手,切实加强车辆管理,才能有效地做好安全行车工作。

一、车辆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

有人认为车辆事故是随机性的偶然事件,根本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客观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车辆事故同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它是由于其内部系统的人、车、路的不协调造成的。分析边防部队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

(一)主观方面因素

一是思想麻痹松懈。边防执勤车辆驾驶员由武警官兵担任,车辆在执行紧急任务时不受行驶速度、路线方向和指挥信号等限制。车辆驾驶人员受特权思想支配,在行驶中常常不遵守交通规则,无视交通安全法规,容易出现开“特权车、英雄车、超速车”的错误思想。二是心理素质存在偏差。驾驶员由于年轻好胜,思想情绪容易波动,驾车时注意力有时不够集中,受到刺激不够冷静。出警途中,有时与其他车辆比速度,加上是执行公务,更不把其它车辆、行人放在眼中,容易发生车辆事故。三是教育管理不力。基层单位在业务执勤工作上抓得比较严格,对车辆安全管理认识不够统一。安全教育存在不能经常化、制度化,走过场等情况,有的存在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等情况。四是管理规定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重用轻管”,车辆维修保养制度落实不好,平时对车辆疏于保养,遇有接警便出动,车辆带故障行驶,容易造成车辆事故。

(二)客观方面因素

一是道路状况较差。边防部队大部分处于边境偏远地区,驻地交通道路普遍较差。农牧区道路狭窄弯曲,沙石路多、柏油路少;支道多、直行道少;沟渠多、平坦地少;小道多、大路少,又缺乏交通标志,给驾车行驶造成困难。二是车辆状况不良。受自然环境和道路影响,边防部队车辆磨损老化加快,基层部队大多缺少懂车辆维护的人员,车辆技术状况不能得到保证时,容易造成车辆事故。三是驾驶技术存在不足。由于基层驾驶员流动快、驾龄短,对车辆原理、结构等不熟悉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基层道路差异较大,从森林草原到戈壁沙漠,加之业务执勤工作全天候的特殊性,驾驶员在应对各类道路、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

二、预防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车辆事故是由人、车、道路和环境在某一时刻构成劣性组合发生的,在这些因素中,人的因素是主要的。因此,我们在运用车辆事故规律预防车辆事故时,必须以加强驾驶员的教育、管理和心理训练为重点,完善各种制度,充分调动各级领导干部和驾驶员做好车辆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尽可能地消除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堵住形成事故的漏洞,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

(一)管理制度是预防车辆事故的保障,应当严格执行各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工作要求加强教育管理,严格遵循各项操作规程和安全制度,车辆防事故工作也是如此。发生事故,往往是肇事者违反规章制度,无视制度的管理约束,不听从劝阻,履行职责不严格,不能正确处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一要严格学兵的选拔制度。在选拔驾驶员培养对象时,要对其平时工作表现,身体健康状况、本人志愿、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考核,坚持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选拔。对不符合条件的不迁就、不照顾,确实把政治思想好、作风纪律好,身体素质好的战士选上来,保证驾驶培训对象质量。二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各级要加强对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的领导,实行首长负责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建章立制,严格落实车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各级党委要坚持把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把预防车辆事故作为部队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确定专人负责,定期召开车辆安全 防事故工作汇报总结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对策。三要严格落实用车制度。车辆用车管理必须坚持车辆派遣“一支笔”和“三证一令”制度。要严格按程序办理派车手续,采取主官审批,车管人员把关、值班员监控,营门设卡等措施控制车辆。对执行抢险救灾、长途等任务的执勤车辆应派具有一定经验、责任心强的干部随车出行。

(二)有效监督是车辆安全关键所在,应当多渠道设置监督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机关车辆多用于公务,而基层车辆多用于警务。无论是机关还是基层,要强调对外出行驶车辆的监督作用。一要增强责任意识。车管干部要具有较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全面了解掌握部队车辆管理的相关规定和交通规则。出车前,要查询出车的起点、往返路线、道路状况等基本情况,督促驾驶员进行车辆检查和保养,绝不带故障出车。二要实施有效监督。带车干部要对驾驶员大胆管理,全程监督。首先要保证自己不开车,不喝酒、不催促驾驶员开快车;其次要管住驾驶员,监督驾驶员遵章行驶,发现违章行为,及时阻止;再次要管住车,严禁非驾驶员开车,控制行车路线,车速车距,积极协助驾驶员观察道路、行车和来往车辆情况,观察及时,提醒及时。三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与地方交警部门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落实抄告制度,借助地方交警部门对外出车辆进行全程监控,每月互通一次情况。设立举报电话,发动群众监督,一旦发现违纪违规现象,严肃查处,使开特权车,英雄车、斗气车,酒后驾车等违章驾驶现象得到有效根治。

(三)驾驶员是预防车辆事故的根本,应当做好人的预防工作。驾驶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基本技能。预防车辆事故要从驾驶员培训开始。一要把好选拔关。虽然经过培训,但驾驶员专业技能仍存在一定个体差异。在选拔驾驶员时,要本着对组织负责、对个人负责的态度,把专业技能、政治、文化、身体、心理各方面素质均过硬的学兵选拔出来从事驾驶员工作。二要把好培训关。目前,边防部队的驾驶员队伍多为一期、二期士官,驾龄相对比较短,存在着与车辆驾驶需要一定经验积累的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驾驶员队伍的驾驶技能。在参加培训班取得驾驶资格的基础上,要加强岗位练兵,认真做好驾驶员复训工作,通过理论考试、实际考核、经验积累等方式方法从外因上推动他们不断提高驾驶技能。三要建立激励机制。要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把考核标准细化到车辆管理的每个环节中。结合年终总结,对驾驶员队伍进行量化考核,落实奖惩规定,切实做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同时,要坚持典型引路,积极开展争当“红旗车 驾驶员”活动,提高驾驶员队伍安全行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按章办事,严守法规,树立良好的军人、军车形象。

5.浅谈陶瓷企业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篇五

陶瓷产业是夹江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继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墙地砖生产基地,也是省委、省政府把夹江建陶产业集群列为“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打造的20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全县有建陶企业97家,238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6.1亿平方米,墙地砖年产量3.8亿平方米,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2.5%,并带动能源、矿山开采、色釉料、机械加工、包装等配套产业,配套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近46亿元。全县建陶企业及配套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其中县外务工人员达1万人以上。今年内我县陶瓷厂发生了两起火灾,火灾起数较往年增长了100﹪,为吸取教训,大队自9月初起对我县陶瓷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检查结果看,我县陶瓷企业存在不少火灾隐患,消防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陶瓷企业存在的主要火灾隐患

(一)未经消防设计审核、备案擅自施工。从检查情况来看,我们共检查了8家单位,其中有6家未到大队办理任务相关手续;2家手续不健全,或只有建审,没有验收;或仅到大队填写了申报表,之后未办理任何手续。

(二)企业自防自救能力较差。多数企业只注重生产经营,忽视消防安全工作。因陶瓷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多数企业忽视了消防培训工作,从调查的8家企业中,仅有2家进行了消防安全培训,培训人数占总人数的20﹪,企业员工大部分没有经过消防安全培训。企业自防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不能有效组织火灾的扑救、人员和物资的疏散,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三)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保养不到位。多数业主认为陶瓷企业火灾危险性小,一般不会发生消防事故,对消防安全重视不够,故对基本的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尽量少配或不配。因陶瓷企业一般都远离中心城区,多数地方未接通市政给水管网,普遍存在消防给水不足,部分企业无消防水池或消防水池水量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水源缺失,易导致火势扩大,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识溃乏。大多企业员工包括相关责任人、管理人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而且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防控火灾能力差,缺乏消防安全知识,在对我县陶瓷厂专项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发现企业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淡薄,缺乏安全用气、用火、用电常识,防火能力差,也不了解扑救初起火灾的技能和基本的火场逃生技能。一些员工连灭火器操作都不会,更不用说消防基本常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因缺乏自身自救的能力而成为受害者,也很容易造成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消防消防安全职责未落实,管理缺失。多数企业缺少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虽有消防安全制度,但内部平时检查落实不够,多流于形式;企业老板多数在家指挥,很少时间深入企业内部检查指导,单位消防宣传教育甚少,多流于口头上讲讲、会议上说说,缺乏实实在在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对单位存在的火灾隐患整改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消防监督制约和处罚机制;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停留在书面上,平时缺乏经常性演练。

三、提高陶瓷企业消防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

(一)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陶瓷企业是我县支柱产业,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抑制隐患发展势头,减少因火灾隐患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实现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陶瓷产业的监管力度。因为我县陶瓷产业数量多,地位特殊,建议由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联合组成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辖区陶瓷企业消防安全的情况掌握、定期分析,针对发现的问题或苗头,及时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确保消防安全。

(二)加大化建筑工程消防审核验收力度,强化消防工作源头性管理。今后无论是对新建的企业,还是扩建、改建的建筑工程,公安消防机构首先要与县发改委、规划、建设等部门联系,将消防工作有关法规要求纳入相关职能部门立项发证许可的前置内容之一,公安消防监督人员做到超前监督,超前防范。其次,对单位报审的施工项目,公安消防机构应依法严格消防审核,对未报审的相关单位,通过强化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等形式,及时督促报审,坚决杜绝漏报漏审现象。再次,加强对已审核在建陶瓷企业施工项目的监督检查和消防验收工作,坚决纠正单位擅自变更工程设计消防审核违法行为,认真做好事后监督,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未经消防验收而留下“先天性”火灾隐患。

(三)加大监督检查和联合整治力度,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公安、消防、工商等部门要联合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及时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并督促隐患单位落实安全措施。对逾期不改正的,经复查后,要依照法律相关条文和法定程序,坚决予以查处,追究法律责任。对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单位要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对确实无法整改又无法停产停业的隐患单位,报请县政府研究确定整改期限、整改责任和防范措施。

6.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六

Huangwei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并且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战略决策。本文对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做了初步的分析,同时从制度建设、政策扶持和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提出培养和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和对策

The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s of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Huang Wei

Abstract: The Fifth Session of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as the important task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 –year period” and to build the innovative country as the national aim, which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of realistic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Chines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the cause of its weakness.Meanwhile, it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s’ 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 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policy support and talents cultivation.Key words: Enterprise;Independent innovative ability;Suggestions;Countermeasure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定为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并且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这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一项战略决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50年前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时曾经指出, 在社会经济增长和发展中, 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与知识的创新和使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并把这种不断创新的行为称为“创造性的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今天, 我们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既是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 又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一、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

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我国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现状之一,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据资料统计,世界500强用于研究与开发(R&D)的费用占全球R&D费用的65%以上,平均每个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4%左右。另外,国外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总额5%~10%,在我国,据部分统计,很多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只占年销售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1%都不到,有些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研发投入。这两个方面的数据都表明了我国企业基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是目前国企技术创新的软肋。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我国发明专利授权中3/4为外国人所拥有;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

现状之二,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尽管国家每年毕业工科博士上万名,但从高级科技人员最密集的30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来看,仍有84家没有一名博士。全国192家中央级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员也只占总数的2.1%,高级技师仅占工人队伍的0.16%。并且,国有企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员的不足与流失,无疑会大大削弱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现状之三,发达国家技术垄断, 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弱。目前,发达国家500家大跨国公司拥有全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呈现明显的科研“二八律”: 20%的大企业研发对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80%。据统计,目前全世界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

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市场的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此外,我国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据有关研究,引进同等的技术设备,我国用于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费用只及日韩的0.7%。

现状之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国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2001年我国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在“产学研”结合中,企业基本处于从属地位。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盟也是有需求、无行动,还属纸上谈兵。目前,行业共性、战略性技术研发薄弱,急需企业技术联盟履行职责。

现状之五,国家相关优惠政策难以发挥应有作用。为了促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国家制定了多种财税优惠政策。如财工字[1996]41号文件规定,企业研发费用可划入管理成本,比上一年超额部分的50%可抵扣应税所得额。但调研发现,此项政策每年在各行业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的平均落实率低于14%,企业实际享受的金额只占应该享受金额5.79%。

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

一般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体制约束,动力不足。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创新无可替代,只有千千万万个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由于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培育的不到位,在企业中还普遍缺乏进行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缺少自觉从事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现象,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鼓励科技自主创新的经济政策体系有待完善。技术政策是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部门的政策措施上还存在不少不明确、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使企业的创新行为无所适从。

第二,企业缺乏创新的社会环境。应该承认,我国整体的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的基本社会环境是具备的。但目前的社会环境还不完善,在许多方面还制约着自主创新的有效展开。首先是缺少一部有关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法,目前的科技进步法已经不能适应自主创新活动对法律的需求。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不能适应自主创新的需求,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再次,法律保证制度还明显不足。自主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没有一个以知识产权保护法为核心的支持企业创新的法律体系,任何创新活动都是难以进行和持久的。最后,国际经济中的产业壁垒和技术封锁仍然存在,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继续寻求在竞争中的垄断地位,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他们是决不会出卖和转让的。加之某些行业和技术领域因为存在严重的垄断而导致竞争不足等创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最大的问题。

第三,财税制度、金融制度、共性技术制度等制度的束缚和约束这些制度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如下:

首先,税收制度不合理。目前,我国合资企业的税率为15%,而且企业所得税是“两免三减半”,即从盈利之日起,两年内免交所得税,第三年到第五年缴纳7.5%的所得税,如第六年再增加投资,接着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而国产自主品牌的企业,从盈利之日起,就必须缴纳33%的所得税。

其次,缺少规范的融资制度。一项自主的技术创新,从最初的构想开始到形成产业,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过程,银行通常不愿提供贷款,一般投资者也不愿出资支持。目前我国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除了不符合生产需要或技术不成熟外,主要是缺乏风险投资的支持,融资难的问题始终缺少化解的良方。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通过立法和改革金融、证券市场制度,为高科技企业融资创造了各种便利条件,诸如政府担保贷款、初级股票市场融资、代理融通公司融资、租赁融资以及各种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等。

再次,共性技术的研究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不是企业能完成的,而且共性技术可能会失败,所以就要求由政府来做共性技术的研究。对不同层次的共性技术研究,政府的支持力度、组织方式和资金比例应各不相同。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服务于产业为原则,政府应建立能够调动企业积极性和有利于成果扩散的组织形式,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政府资金,最大程度促进共性技术的研究、扩散和应用。

我国总体研发投入比例远低于工业化国家,但政府科技计划涉及的领域和深度远远超过总体研

发投入。由此导致的矛盾是:一方面,政府大量资助竞争性领域的产品开发和生产项目;另一方面,一些关键性技术由于资金不足一直不能突破,关键产业的竞争力长期得不到根本提升。制度的改革从经济角度讲,原来主要由政府来配置资源,今后应该由市场来配置资源。

三、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无数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科技水平,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也就不可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主动,受到尊重,也不会有真正平等的交流和合作。在尖端高科技领域,在国防科技领域,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领域,在涉及商业利益的高新技术领域,一般来说,是不会有人把最先进的技术转让给你的。虽然市场可以换技术,但真正的核心技术、战略技术是换不来的。自主创新才是技术进步的根本保证。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具有其他各类创新机构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企业如何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需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不断地发展壮大,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我国作为一个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尽管企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逐步提升,积极和广泛地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但仍存在基础薄弱的严重问题。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个层面上考虑,应该把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长期的战略。为此,就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对于科技创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更多地关注科研机构和大学,但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比如,通讯领域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飞机领域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的IBM、英特尔、微软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企业最贴近市场,在规模化和产业化方面具有优势,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同时,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建议国家将相关政策的主要内容纳入即将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之中,使政府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此外,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应该有技术创新指标。

目前,我国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能够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因此,在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的结合。

其次,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应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一是国家应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国力和科技实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能力。

再次,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仅保护知识产权,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渗透在创造、保护、利用和扩散的全过程,知识产权制度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把知识产权管理落实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各有关部门的工作中,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企业具有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只有把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建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形成长期竞争力。还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

市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调动企业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政府采购可以采取以下多种措施,充分发挥其促进自主创新的功

能作用。首先,自主创新优惠采购。政府在发生采购业务时,对于具有自主创新及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或专利成果,实行价格优惠。对于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政府可以以高于其他同类不具有自主创新产品的价格采购。其次,自主创新优先采购。一是在政府采购中,在政府需要的功能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具有自主权创新或者说拥有自主知识的产品,一律优先采购。二是参与政府采购市场的产品或服务,都具有自主创新成份,在其他条件基本接近的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含量更高的产品或服务。再次,实行惟一性采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如涉及军事机密和国家安全的产品或服务,或者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对于某个行业发展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产权或自主创新的产品,如一些特定产品使用的计算机芯片、一些特殊使用的计算机软件产品和服务。政府应开辟多种渠道, 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根据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占GDP 的比重。同时还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 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

由于知识的公共性和技术的外部性,单纯依靠竞争性市场机制是不能完全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政府在产业技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用竞争和非竞争性领域来划分,而主要应在企业不愿意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政府应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品和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在应用技术领域,政府应在少数影响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政府应重点支持共性技术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虽然我国研究与开发投入的总体水平不高,但政府投入所占比例并不低。

因此,应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率。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更应调整政府投入的结构,实现政策上的战略转变,如从资助商业性研发转为资助竞争性技术研发;从资助单一企业转向资助联合研发体和共性技术;从上市前的风险投资转向培育技术和孵化企业;从对单个国有企业投资转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强调技术供应和增加研发投入为主转向扶持技术开发和刺激需求相结合。同时,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与环境服务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自主创新的系统推进创造条件。今后在制定经济政策时, 必须

把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纳入政策系统, 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

(三)积极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创新之本。没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国家的整体创新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同时,建议国家像在大学和科研机构那样在企业中实施“人才工程”,积极引导人才向企业流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可以挂职到具有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以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把产、学、研三位一体联系起来, 支撑自主创新。“产”指的是企业, “学”指的是高校,“研”指的是科技机构, 形成三点一线, 构成体系, 通过互动互补、资源整合, 来拉动我国整个社会的自主创新。

参考文献:

[1]赵树宽,刘清恩,韩通:充分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工业技术经济,2006,3

[2]徐焕东,运用政府采购杆杆,促进自主创新[J].中国政府采购,2005,(11)

[3]江彦,白云川.企业自主创新关键是清除制度障碍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

[4]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N].经济日报,2005,3 [5]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N].科技日报,2005,3 [6]刁永祚.自主创新与经济发展[J].经济问题.2006(3)[7]金坚敏.关于中国企业技术力的考察[J].经济学评论 2004,(4)

7.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七

一、农机事故多发的原因

1.无证驾驶屡禁不止。

驾驶操作包括拖拉机在内的农用运输机械, 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的证书。但是, 随着农用运输机械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小部分农民贪图小利, 不参加驾驶员培训, 无证上路, 埋下严重的事故隐患。

2.违法违规操作屡见不鲜。

驾驶操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违法违规操作仍较为突出。如违法载人、人货混装、酒后驾车、无牌无证、脱检脱审、抽烟吃物等违法违规现象, 对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3.农业机械质量良莠不齐。

拖拉机及农用运输机械因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 适合农民购买力和消费水平, 受到了广大农民的喜爱, 增长较快, 但质量却良莠不齐。据有关资料显示, 由于机车转向、制动和操纵机构技术状况不良造成事故约占23%。选用残次零件和报废机具的配件, 非法改装、拼装机车, 甚至报废机车继续上路, 不仅给驾驶者自身带来安全隐患, 也对行人和其它车辆构成威胁。

4.乡村道路与交通现状不适应。

目前, 乡村公路、桥梁等级普遍较低, 承载能力不高, 坡陡弯急, 路面凹凸不平, 路标不全, 与农用运输机械的高速增长不相适应, 给农机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和威胁, 也是农机交通事故频发不可忽视的因素。

二、预防农机事故的对策

1.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

农机监理部门要切实负起农机安全监管职责, 在农机操作人员相对集中的厂矿企业、乡 (镇) 采取多种措施, 进行全方位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发放宣传材料、利用报刊、广播、黑板报、张挂宣传标语等各种方式进行农机安全教育, 营造强大的声势和浓厚的氛围, 提高全社会的农机法规意识和安全意识。加强上牌、考试、发证、检审的规范管理, 抓好源头关。要充分发挥公安交警农机联络室的作用, 加强现场动态监管, 特别是要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的管理, 严厉打击黑车非驾载客等严重违法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进一步推进平安农机建设, 注重调动乡、镇、村农机员的工作积极性, 深入排查, 掌握信息, 把各类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预防和遏制农机交通事故多发态势。

2.完善驾驶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工作。

规范驾驶人员的培训和考试, 从源头上把关, 严格按规定组织培训和考试, 决不走过场, 切实提高培训人员的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针对驾驶操作人员技能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 农机部门要以农民科技培训为契机, 充分利用农机化学校这一主阵地, 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知识讲座, 丰富农机操作手的安全知识, 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提高机械操作、维护和保养水平, 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服务而努力。

3.加强农机质量监管。

农机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加大对不按标准生产、利用废旧件非法拼装、改制等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 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假的行列, 使农机产品质量有可靠的保证。同时, 严把检验关, 保证车辆状况良好, 确保农业机械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更好地为农业服务。

4.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

8.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八

一、云岩区看守所关押的未成年在押人员现状

通过统计《云岩区看守所新收在押人员登记表》,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云岩区看守所共关押未成年在押人员536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

(一)涉嫌“两抢一盗”犯罪突出。未成年人由于没有收入来源,身体素质较好,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相应的谋生手段,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因此,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暴力侵财类犯罪一直占有较大的比例,云岩区看守所2008年关押的未成年在押人员中,涉嫌盗窃犯罪的占未成年在押人员总数的9.70%,涉嫌抢夺犯罪的占27.24%,涉嫌抢劫犯罪的占47 57%,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侵财类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而抢劫这种粗暴简单的犯罪类型更是占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多数。

(二)犯罪年龄低龄化,涉案人员受教育程度低。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过程中,具有极强的感知力、接受力、模仿力,但其知识少,阅历浅,涉世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的辨别力、控制力,对事物和行为的理解带有片面性、主观性,对行为的规范意识普遍低下,是非不分。这导致未成年人易受不良因素的诱惑、刺激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云岩区看守所2008年共关押过3890名在押人员,其中未成年在押人员536.名,占关押总人数的13 78%,初中以下(含初中)学历309人,占未成年在押人员总数的76.31%。

(三)犯罪随意性突出。许多未成年人在犯罪前一般都未经过精心策划,往往只是一时冲动,只在偶然环境中犯罪,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有时仅仅为了抽烟的几块钱,或是为了刺激好玩,并无固定的目标,有时仅仅是因为打赌逞强。绝大多数犯罪都是临时起意,盲目为之,往往因一句话,一件事就可以诱发犯罪,对犯罪结果的估计不足,因此容易产生恶劣影响。

(四)未成年人犯罪的性别主要为男性。云岩区看守所关押的536名未成年在押人员当中,男生有503人,占总人数的93.84%。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差异,男性的好斗性、虚荣性远高于女性,所以男性未成年人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体。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一)地理因素

1、云岩区地处省会中心城区,是全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由于其经济相对较发达,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贵阳周边地区的外来闲散人员,而司法机关基本不具有事前监督能力,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而且便利的交通,巨大的人流量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前准备、具体实施、事后逃逸提供了方便,从另一方面促使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

2、云岩区经济发达,区内公司、企业林立,带来了许多的就业岗位,成为了贵阳以外进城务工人员的首选地之一,以致云岩区外来务工人员不断聚集,而随之入城的未成年人也逐年增加,但是由于流动家庭对子女的管理难度大,使得流动入城的未成年子女处于管理空档之中,而这些处于管理空档中的未成年人是最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群体。

(二)家庭管理教育原因

1、父母对如何管理教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欠缺或缺乏相应的意识,即教育方法不对,要么娇宠溺爱,要么独断专行。前者未成年人自幼被父母宠爱有加,父母对其要求一律满足,使其养成好吃懒做,好逸恶劳,任性自私,没有自制力的不良习惯。而当这些未成年人一旦遭受挫折或欲望得不到满足,则往往失去自控走上邪路;后者未成年人从小得不到与家长沟通,缺少对家庭的温暖感和归属感,心理产生阴影,形成孤僻、冷漠、无情的畸形心理。这些性格上的缺陷使得未成年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容易走向犯罪。

2、父母自身不良行为的误导,即教育内容不正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个模仿对象。青少年无论怎么叛逆,但是其骨子里已深深的打上了父母的烙印,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或间接影响子女的成长。假如父母自身行为不良,极易误导未成年人。例如,在押人员汪某某,1991年8月9日出生,因涉嫌盗窃罪被关押于云岩区看守所,在和他的交谈中了解到,他的父母都是以贩养吸的吸毒人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他14岁就辍学在家,和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混在了一起,整天游手好闲,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3、父母离异,家庭管理教育内容不完整。这种家庭,家庭自然结构遭到破坏,孩子失去或缺少了家庭应有的温暖和关爱,心理产生阴影易形成自闭、冷漠、自私、孤僻的畸形心理,容易在成长的道路上偏离常轨。在押人员刘某,1991年9月5日出生,因涉嫌抢劫罪犯被关押于云岩区看守所,据他反映,他15岁那年父母离异后,他和年迈的外婆相依为命,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在网吧结交了三个辍学少年,从此四人组成了一个抢劫团伙,多次作案,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学校管理教育原因

1、不重视法制教育。当今社会由于过分强调升学率从而使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得学生不知法、不懂法、不守法、不惧法。

2、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问题未法制化,没有一部法律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入学作出明确完整的规定,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而造成无法入学的情况。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私学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状况管理松散。居笔者了解,云岩区部分民办学校挫学率超过5%。但教育管理机构并不知情,以至有超过5%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未在学校管理教育系统管理中,而是游荡在社会中,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四)社会原因

1、由于政府人、财、物力资源有限,对未成年人的管理机制、体系不完善,使得政府对辍学未成年人的管理在力不从心的基础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而此类未成年人實质上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2、社会贫富差距过大,部分未成年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周围环境的相对富裕,会让自制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很容易产生一种速富的心理和仇富心态,从而滋生犯罪的想法。

3、不良思想文化的诱导和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由于当今社会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范围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各种不良思想和价值观通过多种方式(电视、电台、网络等)进入人们的视野,辨别能力不强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其影响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3、经济原因。由于金融危机以致国内经济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资本缩水,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企业运行难度加大,企业裁员、减员情况时有发生,就业岗位逐渐减少,很多家庭生存负担越来越沉重,以致低收入家庭生活基础动摇,从而这些家庭重视生存而轻视子女教育的情况发生。

四、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一)社会各界要正视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现实。通过多种形式让人们认识到未成年人犯罪给未成年人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未成年人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和力量,而后备力量的腐蚀,定会减慢社会前进的步伐,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力度,使得游荡在社会中的未成年人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正确的约束和引导,增强关心和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社会应尽可能的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防止未成年人犯罪,这应作为全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二)充分发挥家庭预防的特殊作用。家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子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源头。在孩子的品行形成过程中,家庭环境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祥和的家庭环境。家长要注意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尽量不要把夫妻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注意不在孩子面前吵嘴打架,避免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创伤。父母平时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在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要花力气去关心、接近孩子,时时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行为动态,发现不良苗头,要及时果断地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其次要提高自身素养,为孩子树好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作为孩子接触社会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言行舉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正确的道德观去影响、教育子女,提高子女识别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耻、真与伪等鉴别能力,逐渐学会识别和自觉抵制违法犯罪行为。再次要重视与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及“精神食粮”。家长要有意识地多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和优秀的文学、音乐、影视作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对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计算机上网也要有选择有限制,要告诫孩子远离游戏机,禁止赌博和吸烟酗酒,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习气或不良爱好要及时制止、纠正。

(三)发挥学校的重点教育作用。首先要从娃娃教育抓起,抓早、抓好、抓苗头,力求将未成年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要下功夫抓好中学阶段的双差生、流失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有效地控制住中学生,流失生犯罪增长的势头,控制犯罪低龄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消灭犯罪根源。其次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早期矫治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制宜,在摸清被矫治人心理特点和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未成年人的特殊性入手,循循善诱,因人施教,对症下药。有的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以情感化,晓以法理;有的需要中断与某些不良朋友的交往;最后学校要把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要把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方面,切实抓紧抓好,要营造一个学法、知法、用法的氛围。加强对后进生的教育,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不要把“双差生”推向犯罪的边缘。未成年人犯罪以盗、抢案居多,犯罪手段从语言威胁发展到暴力殴打甚至持刀伤人。暴露了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时的薄弱点,学校应将法制教育作为专门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法制教育。要推行从政法机关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做法,协助学校加强法制教育。对流失社会的辍学生、双差生,要在了解和掌握辍学原因的基础上,主动配合学生家长有针对性的做好规劝工作,动员和帮助他们重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岗位,在思想上进行诱导,情绪上进行疏导,学习上进行辅导,行为上进行督导,有力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四)坚持社会综合治理,减少诱发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可能单靠一个部门、按照一种方法来解决,而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城市居委会、农村村委会等各方面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各负其责,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要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新闻、出版、影视、文艺等单位及文化娱乐场所要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要坚决依法予以惩处。对未成年人出现的严重不良行为,要采取严加管教、训诫、收容教养、治安处罚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矫治。对已经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理,必须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情况,与成年人区别开来。

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第一,要严格审核控制文化娱乐场所的开办,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或违反规定的娱乐场所;第二,对持证经营的娱乐场所要组织经常性和突击性检查,特别对那些销售、播放黄色音像、淫秽读物的摊点、厅室、网吧进行认真检查,违规者坚决给予取缔。第三,加强对娱乐场所和游戏机室外围的巡逻检查,严格控制未成年人进入电子游戏室、录像室、歌舞厅、网吧等场所,同时为未成年人多提供一些健康的活动场所。第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扫黄”的方针,严厉打击和坚决取缔制黄、贩黄的犯罪活动,杜绝黄源,达到净化社会环境的目的。

9.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九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论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1.8%,幼师文化占30.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14.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27.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缺少相应的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政策

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无承担办好幼儿园的能力,也未形成相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幼儿园一直被边缘化,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很小,受到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别是受到幼师培训的老师人数不多,有相当大一批初中学历和其他人员加入进来,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正常的幼儿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会组织幼儿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不会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经常用“惩罚”、“恐吓”、“批评”等方式对待孩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福利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不能激发其积极性。有的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分散了精力。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老师相比,没有名分、没有提高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农村幼儿园走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好的`方面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幼教工作者的激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坏的方面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园还远未得到落实。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主要表现在:第一,上课时间长。多数农村幼儿园每节课长达45分钟,周上课时间和小学生差不多学前教育论文,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以学习为主,强调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学多少字、背多少诗、数多少数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培养、品格形成。第三,过分强调纪律常规,严格约束幼儿的行动。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论文网站大全。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方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地方政府要确保教师工资的预算和足额发放。幼儿生活费、保育费通过收费渠道解决。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校区。鉴于民间资本有“小”而“分散”的特点,无法成片推进。可充分利用连锁加盟方式门槛低,资源利用高,利益分享稳定等优点,积极推进连锁加盟幼儿园。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打消害怕投资风险大、没有回报的顾虑,吸引有投资能力也有投资想法的民间资本积极建设幼儿校区。积极对外宣传当前农村幼儿园现状,让社会共同关注。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矗?罅Φ髡??到峁梗?镏?┟裰赂弧<涌炫嘌祷?亟ㄉ瑁?岣慌嘌的谌荩?嵘?┐謇投?λ刂剩?谙?饣?凳├臀袷涑鲅?敖逃?畚模?黾永臀袷杖搿?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稳定工程”。

10.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十

摘要:本文从信用缺失的主体(个体、经济组织、政府信用缺失等方面)和领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出发,从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金融市场几个方面来对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进行深度剖析,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治理信用缺失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信用缺失,经济学成因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作为维系交易从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然而。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国,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乃至存在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已经危及正常的市场交易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状况触目惊心,令人堪忧。目前我国信用缺失现象渗透到社会、政治,尤其是经济领域,信用的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一、我国当前信用缺失现状及其表现

1、在企业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商品交易中的合同欺诈,例如近年来有些建筑开发商不严格执行售房合同或者在合同上“做手脚”;企业之间欠债严重,许多企业利用我国买方市场的局面和法制不健全,随意欠债,甚至有钱不还,恶意拖欠,造成全国范围内久治无效的“三角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长期拖欠银行大量贷款,以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比如说企业在破产、分立、兼并、股份制改造、合作、租赁等花样繁多的改制之名的幌子下,逃废大量贷款债权;进口走私,出口骗税,这种反信用的行为也是一种构成经济犯罪的行为,给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引发不平等竞争,损害各方利益,加剧经济秩序的混乱;非法交易,如贩卖毒品、拐卖人口,黑市交易等;商业信用工具的使用十分有限,进程缓慢。

2、在金融机构的信用方面,主要表现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活动中,一方面它要承受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以及面临由此引起的不良资产问题,另一方面,其自身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信用缺失现象;保险公司也存在同业之间盲目、无序竞争、设陷阱诱导投保人签订含有欺诈内容的保险合同等问题;在证券公司方面,在承销业务上,有些主承销商的证券公司不遵守“三公”原则和证监会规定,操作不规范,甚至造假等行为,在自营股票业务中,一些证券公司与上市公司内幕人员串通起来,进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在经济业务中,挪用客户保证金。

3、在政府的信用方面,政府利用手中权力不恰当地干预经济活动,“透支”政府信用;随意许诺,不信守承诺,出尔反尔,失信于民众;政府的制定缺乏科学性,随意性大,朝令夕改,使老百姓无所适从;滥用信用,以政府信用代替市场信用,为经济活动提供变相担保,扭曲市场机制,又使政府职能错位;地方保护与腐败现象更凸现政府的信用缺失;政治机制和政府官员选拔体制上的缺陷扭曲了市场信用,影响政府的信用。

4、在个人信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意识扭曲,各种失信的案件中都有个人违信的痕迹;个人信用水平低,信用消费能力有限,阻碍了信用交易方式的发展;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相当普遍,如考试弄虚作假,学术抄袭成风,捏造个人简历;严重缺乏信用意识,骗贷逃贷,拖欠学费,随意违约。

二、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制度不完善。从企业的方面的情况来看,信用供给与需求机制失衡。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利益差别与对立,信用风险就 必然存在,所不同的只是风险大小而已。人类所能做到的失如何控制信用风险度,而不可能消除信用风险的存在。信用制度建立起来并不意味着交易过程中的违约或欺骗行为就可因此而彻底消除,信用规则对交易者行为的约束存在着利益界限的“扬弃”,一旦欺骗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信用就可能遭到破坏。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的法律是克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重要手段。

(二)诚信道德建设滞后。优良的传统道德、崇尚诚信的思想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扬,取而代之的是凡事“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这种发展模式,会使人们失去共同的奋斗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活动中出现和存在的东西,并不都是积极、健康、合理的,仍然存在许多违背道德或丑恶的东西腐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扰乱我国的诚信道德建设。

(三)信息不对称。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而危害更大的则是信用风险,而信息不对称对我们破坏最大的正是提高了信用风险。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告诉人们,如果交易双方在以后的交易中再次相遇的概率越低,存在欺骗的肯能性就越大。企业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他们可制假冒假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过度竞争时尤为突出。

(四)产权不明晰。一方面,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法定所有者,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企业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难以形成对未来的预期。而对私有财产法律保护的缺失,使地方政府敢于利用各种行政权力来干预乃至损害民营企业的利益,导致民营企业缺乏建立长期信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约束问题,经营者只考虑自己任期内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短期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与企业的长期信用是不存在必然一致性的,甚至有明显的冲突。

(五)传统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观的内在缺陷。

(六)经济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诚信体系的不完善是造成当前经济领域失信行为泛滥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社会诚信意识的普遍淡化,使诚信体系缺少发展壮大的后劲。

(七)决策与选择的不确定性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一种客观因素。

三、解决我国诚信缺失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气氛。首先要从思想认识的源头上抓起,加强全民信用意识的教育,狠抓个人信用建设。对社会公民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不讲信用使对自身品质的危害,其社会地位将会随着每一次失信行为而降低。

(二)制定信用法律规,范国家要立法,用法律来规范社会信用。法律规范应具有强制性,有制裁规范,把不讲信用的人列入“黑名单”,严重者要曝光。对不守信用的人要给予行政处罚、经济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用法律来调整信用行为。我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都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但是不具体,没有制裁性规范,不便于操作,亟待于修正完善。

(三)加强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加强诚信道德建设,必须重视诚信道德教育,通过诚信道德教育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道德觉悟,激励人们的诚信道德情感,强化人们的诚信道德意志,增强人们的诚信道德责任感,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诚信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要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倡顾全大局、讲风格、讲诚信,培养

费人们人民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辱”。

(四)加强诚实信用理念培育。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把社会诚信准则灌输到公民人格中,将诚信准则内化为一个具体心理结构中的认知、意志和情感尺度,将运用这些尺度进行的自我评判、自我监控、自我激励和自我惩罚转化为个体的人格定势。

(五)建立健全信用体制。企业应加强客户资信管理,提高信用分析能力,防范和减少施欠帐款的发生,提高应收帐款管理水平,建立规范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由于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还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六)加大失信的成本,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应开展信用专项整治活动,公布“黑名单”,制裁信用缺失企业,使失信企业为不讲信用而付出代价。各级工商部门要根据合同法赋予的职责,加大对不讲信用、利用合同进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司法部门应强化法律约束,加大执行力度,法院既重审判也重执行,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杜绝法律“白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荣誉度。公正执法,严格办案,从重、从快、从严打击商贸金融诈骗及逃废银行债权的行为,维护守法经营企业和商业银行的合法利益。

(七)消除信息不对称,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企业信用公示制度。

(八)明晰产权,明确经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联谊会的作用,形成相互监督的互律(他律)机制。明晰的产权、明确的经济利益会促使当事人增强保扩自身利益的积极性、主动性。各经济行为主体,从保护自身利益出发,为尽可能减少对方失信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对有损自己利益的失信行为会做出相应的对策。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广泛性、复杂性等特征,单个经济主体对抗失信行为的能力很有限,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在发现对方有失信行为时可能为时已晚,给自己造成的损失已成事实。行业协会利用同业联合会可以发挥其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对付失信企业,通过互通信息,联手行动,给失信行为造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从原来企业之间单兵作战,互不信任,从“你不讲信用,所以我也不讲信用”的困境中走出来,使整个社会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

(九)建设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经管类社会信用管理体系书

11.浅谈交通安全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 消费者;消费者权益;消费和谐

一、消费者权益受侵犯的现状

消费者权益是指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及该权利受到保护时给消费者带来的应得的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规定,消费者有以下九项重要权利: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权;知情权;索赔权;受尊重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批评监督权。此外,我国目前己经形成了一系列由《消法》及其《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管理条例》、《价格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成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由此可见,我国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消费者权益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现状比较普遍,也比较严重。

(一)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绝,严重侵犯和威胁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近几年来,消费者对商品质量的投诉始终高居榜首。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信息网公布的数据,2006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件数为318868件,其中投诉商品质量问题的就占到了63%。又如2007年第一季度,广西区各地消协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案件有2823件,其中商品质量的投诉就有1789件,占投诉总量的63.4%。贵州省各地消协在2007年上半年受理消费者投诉3787件,其中对商品质量的投诉有2743件,占投诉总量的72.43%。福建省各地消协在2007年上半年受理消费者投诉28734件,其中对商品质量的投诉有14792件,占投诉总量的51.48%。

(二)电信、汽车、医疗、商品房等服务行业的价格缺乏透明度,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权,价格欺诈现象也时有发生。如2007年第一季度,广西各地消协受理价格问题方面的投诉就有274件,占总投诉的9.7%,与2006年同比增长45%。其中电信145件,占总价格问题投诉的52.9%,与去年同比增长163.6%;商品房24件,占总价格问题投诉的8.8%,与去年同比增加24%件。贵州省各地消协2007年上半年消费者对价格的投诉206件,占投诉总量的5.43%;浙江省各地消协2007第一季度受理的价格投诉335件,占投诉总量的5.26%。

(三)虚假广告的投诉增多。一些经营者用虚假广告、包装、说明书等形式,故意隐瞒产品的真实性能、主要成分、使用方法等,对必须说明的内容含糊其辞或故意夸大功效,引诱消费者上当。如著名的欧典地板事件和全国牙防组认证事件。

(四)不平等格式条款难以遏制,继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在一些行业、宾馆、超市、酒店、商场等继续以不平等格式条款、店堂告示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商品拆开包装,概不退货”,“寄存物品丢失损坏,最高赔偿额为100元”,“降价、中奖商品不予三包”,“酒店禁止自带酒水”等。

此外,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由选择权和维护尊严权也时常受到各种非法干涉或者侵害。如在2007年第一季度,广西各地消协受理了消费者人格尊严被侵犯方面的投诉7件。贵州省7件,占投诉总量的0.18%。浙江省各地消协27件,占投诉总量的0.42%。

综上所述,目前,消费者的权益并没有得到较好的保障。2007年3月12日,中消协将其于2006年起联合全国45个省市对消费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35.9%的消费者表示合理要求虽然得到解决,但本人并不满意;27.2%的消费者反映合理要求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二、消费者权益屡受侵犯的原因

在我国如此重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前提下,有大量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存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消费者的相树弱势地位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之所以被侵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单个的消费者在经济实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特别在在现代社会,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交易是一种非专业对专业,非知情人与知情人的关系。经营者通晓商品的技术性、了解市场行情、掌握顾客心理、具有一定的销售技巧,可以说知己知彼;而消费者却缺乏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相关知识,所接受的消费信息大多是经过加工的、有促销和诱导成分。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难免不被经营者所操纵,并与之建立非公平的交易契约。加之商品与服务技术含量的提高,会进一步加剧经营者的强势地位与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即强势更强、弱势更弱。

(二)法律赋予消费者维护权益的途径虽多,但在实践中难以发挥实效

根据《消法》第34条的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款规定似乎为消费者解决消费纠纷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但实际的情况却是: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违法经营者很少会积极主动配合协商;消费者协会工作人员较少,且无强制执行的权力,因此,调解成功率并不高;我国行政执法部门职责不清,在处理案件上相互推诿。而且即使在双方当事人达成行政调解协议的情况下,若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行政机关不能强制执行,所以,行政机关也难以成为消费者依法维权的靠山。由于实行仲裁制度的前提是双方当事人事前就纠纷解决办法达成了仲裁协议。而现实生活中,在消费纠纷发生后,很少有经营者主动愿意或积极配合与消费者达成通过仲裁解决消费纠纷的协议。因此,在客观上,消费纠纷仲裁制度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此外,目前我国的诉讼制度比较传统,针对小额消费纠纷和群体性诉讼,虽然有些地方的人民法院已经在积极探索、尝试灵活、便捷的诉讼方式。但就全国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解决我国消费纠纷特点的诉讼制度。烦琐的诉讼程序和漫长的诉讼时间严重地打击了消费者提起诉讼的积极性。因此,就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发生消费纠纷后,大多数消费者选择消费者协会,然而,在消费者协会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大多数消费者就只好自认倒霉了。

(三)《消法》规定的对违法经营者进行惩罚的力度不够

《消法》中规定的对违法经营者进行惩罚的大多数条款都是建议性的,不能有力地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而真正具有惩罚性的只有《消法》第49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经营者拒不接受调解,消费者最终还是要通过打官司才能获得此赔偿。因此,此条款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导致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产品到处都有。

三、促进“消费和谐”,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建议和对策

(一)完善消费诉讼制度,简化诉讼程序

消费纠纷中,一方为实力雄厚的企业,另一方为势单力薄的消费者个人。因此消费诉讼应当实行简便易行的程序,强调简易、迅速、经济地解决消费纠纷。我国目前的法律没有根据消费纠纷的特点专设诉讼程序的规定,而将消费纠纷与一般的民事纠纷一起共同适用普通审判程序,不能体现国家对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特殊保护。我国必须借鉴吸纳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诉讼制度,简化诉讼程序。一是建立小额的消费诉讼法庭,灵活的解决消费纠纷。二是实行巡回法庭办案,独任审判等,以减轻消费者的诉讼之累,激起消费者诉讼的积极性。

(二)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罚力度

由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关系到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正常的经营秩序,因此,当前各国在消费者立法中,普遍加重了对违法者的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我国消费者权益屡受侵犯,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我国也应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罚力度,让违法的经营者得不偿失,再也不敢涉足违法经营。

(三)制定《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借鉴日本《消费者契约法》的规定,规定公用事业部门等垄断行业在与消费者订立和履行交易合同时,必须履行保护消费者的承诺,否则,消费者有权终止交易合同,规定交易合同中与消费者保护契约相抵触的条款,一律无效。

(四)构建消费者公益诉讼制度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每一个消费者都是潜在的可能受害人。而且由于现代的消费涉及的面较广,特别是那些虚假广告和假冒伪劣产品涉及的地域广,受害的消费者也多,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消费者诉讼具有公益诉讼的属性。如果在消费者诉讼中,仍然以“直接利害关系”限定消费者诉讼的主体范围,可能由于没有直接利害关系人,而无法保护公众及社会利益。因此,为维护公共利益提起的消费诉讼,不应恪守传统诉讼法理论“无直接利害关系便无诉权”的要求,而应将原告范围扩及于任何组织和个人。这就解决了我国传统的诉讼法理论导致的消费者公众利益受害无从救济与热心公益事业者投诉无门的尴尬境地。

(五)强化国家和社会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我国消费者协会把“消费和谐”作为2007年年主题。所谓“消费和谐”,就是在消费领域中全社会要树立一种“消费和谐”的理念,经营者、消费者、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消费和谐”的市场环境,推动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因此,要促进消费和谐,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需要全方位地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特别是要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产品进人市场之前,政府职能部门要把好注册审批关,从源头上做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工作。在产品进人市场之后,工商、质检、卫生防疫、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应当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尽量降低消费侵权发生的可能性。在消费纠纷发生后,各职能部门要及时接受消费者的投诉,绝不能互相推诿。对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建议赋予消费者起诉行政机关的权利。此外,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应充分保障各级消费者协会的经费和人员,赋予消费者协会更广泛的职能,真正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可靠对象和信赖对象。

参考文献

[1]李昌麒,许明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2]朱晓宇.浅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缺陷与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3]2007年“消费和谐”年主题宣传提纲.中国消费者协会网,2007-10-10.

[4]王彪.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D].安徽大学,2005-10-18.

[5]莫小春.和谐社会视野下构建消费者公益诉讼的必要性和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12).

上一篇:给朋友的生日贺词下一篇:班组建设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