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答题方法(精选16篇)
1.选择题答题方法 篇一
一:题目中找答案
高考试题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其实,有的时候作者已经将答案高高悬挂在题干上了,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抬头看一下。例如,去年高考的选择题最后一题(第8 题)询问的是劈尖干涉的干涉条纹变化情况,由于平时上课时老师提到过劈尖干涉,看到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就开始回忆老师上课是怎么讲的;由于考试紧张,再说,劈尖干涉也不是老师重点强调的内容,很多同学想来想去却想不出来,反而越想越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这道题目的题干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劈尖干涉的有关性质,我们只要仔细阅读一下,题目就能迎刃而解。这道题目考的是我们对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对已有知识的反馈能力。
二:掌握出题规律
从评分标准中可以看出,对于选择题,考生应该慎之又慎,“宁可漏过一千,不可错杀一个”。告诉大家一个小经验,物理选择题中不太可能有ABCD同时选中的 (整个高三的题目做下来,我一共也只碰到过两三次这种情况);所以,当我们以为四个选择支都对的时候,要三思而行。对于题干的含义,应当站在出题者的角度来揣摩,而不应该主观臆断。对于选择支的安排,我们应当了然于胸,什么样的选择支可能有对称的两个答案,什么样的可能只有一个,什么样的可能有三个……这对于我们的解答不无参考。
三:做好考前练习
提高选择题的答题水平,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做一些专项练习。如买一套模拟卷,把里面的选择题挑出来单独做(同样的方法也适用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计算时间与正确率,及时纠正错误。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略微看一下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如动量等,对于解某些题目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哦。
四:学会逆向思维
高考题目一般是不超纲的,当考生对于一道题目毫无头绪时,不妨先静下心来,看看平时所学的定理、性质、公式,有哪些可“套”到这道题目上。
一般说来,我们是看到题目,再联想到选用解题方法,而此时,我们可以选择逆向思维,一道“面目狰狞”的题目也许会变得可亲可爱起来。例如,当你不知道该用运动学中诸多公式中哪一条的时候,可把运动学中各个公式都写在草稿纸上,看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了多少量,要求的是什么量,逐条对比各个公式,从中选择合适的。虽然花时间默写公式了,但却从解题中省下了更多的时间,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
2.选择题答题方法 篇二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 更要学方法.在高考理综试卷中, 共有8道不定项的选择题 (分值为48分, 占整张试卷物理120分的40%) , 对考生来说, 选择题完成的情况关乎整场考试的成败.在高考中, 如何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甚至超水平发挥是所有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考试时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一、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 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 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属于基础题.
例1 关于分子势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 分子间距离越小, 分子势能越大
(B) 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 分子间距离越小, 分子势能越大
(C) 当r=γ0时, 分子势能最小
(D) 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 物体在上升阶段, 其分子势能越来越大
解析: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 分子间距离减小, 需克服分子间斥力做功, 所以分子势能增大, 选项 (A) 正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 分子间距离减小, 分子力做正功, 分子势能减小, 选项 (B) 错误;当r=γ0时, 分子势能最小, 选项 (C) 正确;物体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势能, 与分子势能无关, 故选项 (D) 错误.所以应该选择 (A) 、 (C)
例2 (2007年北京卷) 电阻R1、R2与交流电源按照图1所示方式连接, R1=10 Ω,
R2=20 Ω.合上开关S后, 通过电阻R2的正弦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
(A) 通过R1的电流的有效值是1.2 A
(B) 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
(C) 通过R2的电流的有效值是
(D) R2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
解析:根据交流电的有效值的定义可以直接判断应该选择 (B) .
二、图象法
“图”在物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是将抽象物理问题直观化、形象化的最佳工具.中学物理常用的“图”有示意图、过程图、函数图、矢量图、电路图和光路图等.若题干和选项中已给出函数图, 需从图像纵、横坐标的物理意义及图线中“点”“线”“斜率”“截距”和“面积”等诸多方面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用图像法解题不但快速、准确, 而且还可以避免繁杂的中间运算过程, 甚至可以解决用计算分析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3 (2003年理综) 如图3所示, 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c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 b带负电, a所带电量的大小比b的小.已知c受到a和b的静电力的合力可用图中4条有向线段中的一条来表示, 它应是 ( ) .
(A) F1 (B) F2
(C) F3 (D) F4
解析:如图3所示, 根据c球受a球斥力和b球引力的方向可知, 它们的合力在ac延长线与cb区域范围内, (C) 、 (D) 选项被排除.因
qa<qb, 则Fbc<Fac, 所以, 表示Fbc的矢量线比表示Fac的矢量线长, 其合力靠近Fbc, 故F2才是符合实际的.故选 (B) .
例4 (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 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 速度均为v0, 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 在它刚停住时, 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 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 ( )
(A) s (B) 2 s
(C) 3s (D) 4s
解析:依题意可作出两车的V-t图如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应为2 s, 即 (B) 选项正确.
三、对比排除法
在有的选择题中四个选项中有的答案是相互矛盾的, 非此即彼.或者是涉及到对某个概念或规律的各个侧面的掌握情况或对某类综合问题的各个环节的考察, 对此类问题, 除了用相关知识从正面分析、推理外, 还可采取从反面寻找反例, 用逐步淘汰的排除法得出正确结论.
例5 (2007年全国卷Ⅱ) 如图5所示, 一带负电的质点在固定的正的点电荷作用下绕该正电荷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为T0, 轨道平面位于纸面内, 质点速度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现加一垂直于轨道平面的匀强磁场, 已知轨道半径并不因此而改变, 则 ( )
(A) 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 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B) 若磁场方向指向纸里, 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C) 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 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大于T0
(D) 若磁场方向指向纸外, 质点运动的周期将小于T0
解析:由于 (A) 、 (B) 、 (C) 、 (D) 答案是相互矛盾的, 选 (A) 就不可能选 (B) , 同理选 (C) 就不会选 (D) .因此我们只需要将磁场分为向里和向外进行分析就可以获得结论 (A) (D) .
例6 (2002年全国理科综合高考试题) 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两个相同的弹性小球A、B, 质量都为m, 现B球静止, A球向B球运动, 发生正碰.已知碰撞过程中总机械能守恒, 两球压缩最紧时的弹性势能为EP, 则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 ( )
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可知, 碰前A球的动能一定要大于EP, 而若碰前A球的速度等于
四、特殊值代入法解答选择题
有些选择题选项的代数表达式比较复杂, 需经过比较繁琐的公式推导过程, 此时可在不违背题意的前提下选择一些能直接反应已知量和未知量数量关系的特殊值, 代入有关算式进行推算, 依据结果对选项进行判断.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抽象的、繁难的一般性问题的推导、计算转化成具体的简单的特殊性问题来处理, 达到迅速、准确选择的目的,
例7 (1987年全国高考试题) 如图6, 一根轻质弹簧上端固定, 下端挂一质量为m0的托盘, 盘中有一物体质量为m.当盘静止时, 弹簧比自然长度伸长了L.今向下拉盘使弹簧再伸长ΔL之后停止, 然后松开, 设该弹簧总在弹性限度内, 则松手时盘对物体的支持力为 ( )
(A) (1+ΔL/L) mg
(B) (1+ΔL/L) (m+m0) g
(C) mgΔL/L (D) (m+m0) gΔL/L
解析:以上各项都含有ΔL, 可见ΔL是决定作用力大小的因素之一.如令ΔL=0, 即系统处于平衡位置, 则此时托盘对物块m的作用力应等于mg, 将ΔL=0这一特殊值代入以上各选项, 只有 (A) 满足条件.正确答案是 (A) .
例8 (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如图7所示的两种电路中, 电源相同, 各电阻器阻值相等, 各电流表的内阻相等且不可忽略不计.电流表A1、A2、A3和A4读出的电流值分别为I1、I2、I3和I4,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I1=I3 (B) I1<I4
(C) I2=2I1 (D) I2<I3+I4
解析:从电路连接方式, 可以很快判定
I1<I2/2.但要判断I2与I3+I4的关系, 则必须判断两电路的总外电阻的大小, 计算十分繁杂.但若设定值电阻为1 Ω, 电流表内阻为2 Ω, 则很容易得左电路中总电阻R1=2.7 Ω, 右电路中的总外电阻R2=1.5 Ω, 则R1>R2, 即可知
五、用整体法解答选择题
将多个物体视为一个整体不考虑系统的内力, 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例9 (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 如图8 (甲) 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 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 最后达到平衡, 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图8 (乙) 中的:
解析:本题若用隔离法分析, 步骤繁杂, 且易出错.若选a和b两小球及连接它们的细线整体为研究对象, 则此整体所受外力中, 对a球向左偏下30°的恒力跟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的恒力的矢量和为零, 那么上部细线的拉力及两小球的矢量和也应为零.所以细线方向只能竖直, 立即就可判断应选 (A) .
例10 如图9所示,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三角形木块a, 若物体b在a的斜面上匀速下滑, 则 ( )
(A) a保持静止, 而且没有相对于水平面运动的趋势
(B) a保持静止, 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的趋势
(C) a保持静止, 但有相对于水平面向左运动的趋势
(D) 因未给出所需数据, 无法对a是否运动或有无运动趋势作出判断
正确答案为 (A) .
例11 (2007年江苏省卷) 如图10所示, 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个木块, 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 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 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 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解析:在F的作用下四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运动, 显然当轻绳对m有最大拉力时, 右边的2m的物体对上面的物体将产生最大的静摩擦力, 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右边质量为m的物体及左边的两个物体的整体有μmg=4ma, 所以
六、模型思维法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 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 模型思维法是利用抽象化、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手段, 突出主要因素, 忽略次要因素, 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象出来, 从而研究、处理物理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
例12 为了利用海洋资源, 海洋工作者有时根据水流切割地磁场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来测量海水的流速.假设海洋某处地磁场的竖直分量为B=0.5×10-4T, 水流方向为南北流向.将两个电极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 且保持两电极的连线垂直水流方向.若两极相距L=10 m, 与两电极相连的灵敏电压表的读数U=2 mV, 则海水的流速大小为 ( )
(A) 40 m/s (B) 4 m/s
(C) 0.4 m/s (D) 4×10-2m/s
解析:“水流切割地磁场”可类比于我们所熟悉的“单根直导线切割磁感线”的物理模型, 由U=BLv可得v=U/BL=4 m/s.所以选择 (B) .
例13 (2007年重庆市卷) 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 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 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45 mm, 查询得知, 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 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 (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 不计雨滴重力, 雨水的密度为1×103kg/m3) ( )
(A) 0.15 Pa (B) 0.54 Pa
(C) 1.5 Pa (D) 5.4 Pa
解析;将雨水下落的情况类比于“圆柱”, 型, 则由动量定理Ft=mv, m=ρsh, 所以F/s=ρvh/t=103×12×45×10-3/3600=0.15 Pa. (A) 正确.
总之, 利用选择的特点和所学的知识, 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另外对当前的高考题也要有所认识, 根据评分标准, 只要有错该题一律为0分, 因此在有不确定的时候, 千万不能盲目, 宁可得3分也不可要0分, 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 理综8个不定项选择题中最多有3个是有两个以上答案的, 有5个以上的应该是单选, 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减少自己的失误, 从而赢得高考的胜利.
3.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三
一、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1.直选法
把记住的知识再现出来,主要考查记忆的准确性;做题时要审清题干、题支,判断与所记内容是否完全一致,切忌似是而非、只看大概,或只看前一两个选项。
2.排除法
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较多时,可将选项与题干条件对照,将错误选项排除(1~3项),缩小范围,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3.优选法
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如果都符合题干要求,但题干中又有“最”、“主导”、“主要”、“第一”、“核心”等字样,就应该采取选优法进行取舍。
4.转换法
主要用于“借用条件”的选择题。将命题条件转换成与该条件意义相同的另一种说法。
5.图解法
利用示意图辅助解答选择题。在地理分布、运动规律、空间想象等方面,可根据题干所提供的条件绘制出图形,直观地表现解题条件或将条件具体化。
二、选择题的类型
1.正误选择题
解题时要注意对四个选项都要进行判断,切忌想当然,或只看了一个熟悉的选项而不顾其他选项。主要用排除法、筛选法、直选法等。
2.最佳选择题
题干中往往含有“最”这个关键字,即在给出的选项中找出最佳的或是最合适的选项。所给选项往往与题干都有联系,但联系最为密切的或最为合理的选项只有一项。主要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等。
3.因果选择题
由因求果:题干为原因或条件,选项为结果。由果推因: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逆向思维法、直选法等
4.图表型选择题
题干或选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图表,找出图表给出的有用信息和隐含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分析所得信息,得出相关答案。主要采用分析推理法、读图分析法、排除法等
5.组合型选择题
选项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项目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题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主要采用排除法等。从选项入手,找准一个或多个正确或错误选项,排除1~3项。各项都有的不用判断;在三项中出现的多为正确叙述,也可先不判断其正误;注意一下长短项。
6.时空顺序型选择题
把地理事物或现象按时间或空间分布排序的一类选择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按题干要求排序。根据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确定两到三个,一般就能选取正确选项。
7.选择题组
近些年高考题中出现的,也是当前试题选择题中的主要形式。往往是给一段材料或图表资料,然后分多个方面进行命题。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领会其实质含义,正确理解图表中的信息及信息之间的联系。
三、选择题的解答步骤
1.明确题干要求
首先重在审题,审条件、时间、范围和问题的指向,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要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2.分析解题条件
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3)限制(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是解题的限制条件,要特别注意。
(4)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转换视角思维要灵活。
3.分析选项
(1)仔细分析选项本身叙述的正确性是做好选择题的核心任务。
(2)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选项内容是否完全符合题干要求。尤其有的选项本身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对这种选项要特别注意。
四、答题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时间分配方面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意先后顺序
①先易后难。②先熟后生。③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④先点后面。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
2.审题要慢要细,解答要快
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假如速度与准确度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
3.答题卡的涂写
首先要看清题号,千万要注意不能涂错,更不能漏涂。放到解答主观题之前进行,这样既能利用时间段的“空闲”,又不耽误对主观题的思索。把特别难的,或需用较长时间解决的个别题留至最后,在整体完成后再去处理。
4.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篇四
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六种题型
在高考试题中,材料解析题通常以下列六种题型出现:叙述型、综合型、说明型、比较型、评述型和开放型。
1、叙述型。叙述型是从历史的角度归纳和综合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过程(原因、经过、结果)或历史人物主要的活动。设问往往要求学弟学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或者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回答。
题目中一般含有“简述”、“叙述”、“概述”、“试述”等提示语,回答时要紧紧围绕事件或者人物的主要活动,把散见于教材中的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整理,注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归纳总结。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跨度大,能力要求高。
3、说明型。说明型非选择题是对事物的本质或者对事物(事件)进行分析说明。设问中往往包含有“试分析、试说明、表明、体现了、反映出”等词语。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和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4、比较型。比较型是将有某种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现象、人物)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单项比较与综合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求同比较与求异比较、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四大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弟学妹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5、评述型。评述型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阐释、评判和估价,得出符合实际的理性认识。这种题型的一般要求是对历史事件(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把不同要求的评述结合在一起,又可以分为:评价与叙述相结合成为评述型题;与论证相结合成为评论型题;与分析相结合形成评析型题。题目的提示语一般有“评述”、“试评”、“评价”、“评论”、“评析”等。评述时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
6、开放型。开放型试题的答案是开放的,学弟学妹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取向做出自己的选择。试题中一般有“你同意哪种观点(看法)”、“试谈谈……”、“你的认识(体会)是……”“你的认识”等。
(二)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
首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影响得分。
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必须采用“序号化”,如:①②③。
(三)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
(1)题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
(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学弟学妹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学弟学妹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
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
(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
(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
(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验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
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
(1)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看问题。
(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
5.选择题答题方法 篇五
1、形象记忆法:是把所需要记忆的材料同某种具体的事物、数字、字母、汉字或几何图形等联系起来,借助形象思维加以记忆。如:黑龙江省像只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飞翔的老鹰,吉林省大致呈三角形,辽宁省像个大逗号,山东省像攥起右手伸开拇指的拳头,山西省江西省像平行四边形,福建省像相思鸟,安徽像张兔子皮,台湾省似纺锤,海南省似菠萝,广东省似象头,广西似树叶,青海省像兔子,西藏像蹬山鞋,新疆像朝西的牛头,甘肃像哑铃,陕西省像跪佣,云南省像开屏的孔雀,湖北省像警察的大盖帽,湖南江西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
2.类比法:即学习某一地理事物时,引用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知识进行比较。
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和同类异型比较两种:同类同型比较,就是同类地理事物各点相同或相似,具有共同特征。
如北美洲地形与南美洲地形相比较;亚洲气候与北美洲气候相比较,都具有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共同特征。同类异型比较,即是同类地理事物的对比各点不同,具有相异的特征。
3.借比法:就是把难以想象,比较抽象的地理事物,借助学生所熟知的一些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如季风的成因,是教学中常常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可借助露天游泳池和池边水泥地来说明陆地、海洋受热和散热不同而形成季风的道理。夏天,我们去露天游泳池游泳,赤脚站在水泥地上觉得脚下发烫,跳到水里觉得很凉快,这主要是固体、液体的热容量大小不同造成的。夏天,大陆增温快—→气温高—→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反之,大洋增温慢—→气温低—→形成高气压。空气同流水一样,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我国夏季常出现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这就是夏季风。同样道理,冬季常出现由亚洲内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叫冬季风。
4、串珠成线法:在一定范畴内,许多地理概念是相互联系着的,因此,当思考某一地理概念时,应该放到与其他地理概念相互联系的整体上去认识。联系的方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串珠成线法是联系法的一种,是根据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将零星的地理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它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分散的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认识地理事象的广度与深度。
5、归类记忆法:纷乱的无条理的事物是不容易记忆的。我们把事物做一点理顺和归类,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如山脉、河流、岛屿、湖泊等分别归类在一起,再进行记忆就比较容易。
例6、以半岛为例,主要半岛我国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亚洲有朝鲜半岛、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欧洲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非洲有索马里半岛;北美洲有拉布拉多半岛。
6、简化地图法:是根据学习的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图例,只保留有关知识的信息的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有利记忆和反映动态、易于理解的目的,并更深刻地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规律。
例5、长江水系简图:长江干流犹如“L”和“w”两个英文字母连接而成。从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到宜昌(B)的“L”形河道为上游,谷深水急,虎跃峡(A)、三峡地段,长江干流上第一#from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大全来自学优网www.gkstk.com/ end#个大型水利枢纽葛洲坝就建在宜昌市以西的三峡东端处。“w”河道则为长江中下游。“w”两端分别是宜昌(B)和南水北调东线的江都(F)水利枢纽,中点武汉市(D)则有长江最大支流双江汇人。“w”下方两处转折点是我国两大淡水湖——洞庭湖(C)和鄱阳湖(E)、BE河段为长江中下游,湖泊众多。
7、识图记忆法:即通过看图、填图、用图来记忆地理知识。首先要掌握地图知识技巧,如辨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势高低、熟悉主要图例、了解经纬网等,练好看图的基本功。
例4、我国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势西高东低,有明显的三大阶梯。这一特征在地图上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最高一段的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呈储色:由此往北往东就变成深黄色,是海拔1000—米的高原或山地,属第二段;越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往东直到海滨,是绿色或深黄色相同的地区,就是平原和丘陵了。通过识图,即可记得一清二楚。其次,要养成看图用图习惯,日积月累,方可熟能生巧。
8、谐音记忆法即把枯燥的数据换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记忆。
例3、下列几个地理方面的世界之最:
(1)世界最低点死海,海平面以下392米(死孩是三舅儿);
(2)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22米(加大马力压那海狗,它只摇摇动双耳)。这是利用汉字谐音来换字,一语双关,生动有趣,易于记忆。
9、综合法:认识地理特点的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要在分析要素特征和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加以综合。下面结合北美简易图像,说明如何分析它的气候特征。并介绍综合法的一般步骤。
图中哪种气候分布的面积最广(1)指出北美的位置及范围,即搞清楚在哪里的问题。
(2)根据事物的组成分解成部分。如分析气候成因,就要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及风带等方面去分析。
(3)分析各因素的特点,看它们在构成地理事物中起了什么作用。由上图可知,纬度、西风和地形的特点都对北美气候产生了影响。
(4)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上述因素中,纬度位置决定了北美主体在北温带,并处在西风控制范围,南北纵列的高大地形阻碍了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进入。这反映了北美纬度、西风同地形之间的紧密联系。
10、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
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
两湖两江两海安,川西云流六千三;
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及技巧
1.认真审读题意,细读试题的题干和选项全面分析并充分挖掘题干提供的显性条件和隐性条件,找出“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特别要注意题干中容易使人迷惑而导致出错的关键字眼,如“不正确”“上、下”“高、低”“大、小”等。题干给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示条件:题干给出的明确、具体的条件。
(2)暗示条件:题干给出的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
(3)限制条件(或特定条件);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
(4)多重条件: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5)多余条件:题干虚设的个别条件,对解题不起任何作用,反而增加迷惑性。
2.回忆联想,比较筛选解题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想与本题有关的地理名词、概念、原理,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排除“非正确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1)前后矛盾,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2)误为因果,如“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日界线就是180°经线”。
(4)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5)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选择题提供的有些选项反映的内容或知识与题干的要求之间无内在联系,则这些选项可以排除。所以,解题时需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3.看清编码、准确选择在填涂答案题时,注意上下题及a、b、c、d的位置不要错位,如果有双选题,注意单选和双选不要混淆,尤其是双选题不要漏选和多选。
高考地理选择题满分技巧
做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基础不够牢固。部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在知识点的活学活用上十分欠缺,做题时很容易被一些干扰项所误导;基础不牢导致能力也发挥不出来,发掘、整合信息的能力不足,在做题时往往因为对题目的深层、关键信息理解不透而导致失分。此外,答题不规范也是普遍存在的毛病,很多考生在答题就因为没有使用地理专业语言、语言描述不准确、条理不清、缺乏要点而丢分。
针对考生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梁振锋也介绍了一些可行的技巧:答题时,考生要遵循先易后难一般顺序,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多得分;选择题可适当利用排除法等技巧;在解答区域地理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在回答人文地理相关问题时,一定要理清题意,答题要条理清晰,宁多勿少、宁全勿缺。
如何秒杀地理选择题
图解法
图解法最重要,主要意思分为多种,如果要是无图材料考题,可以通过简单绘图方法得出。简图材料考题也可以自己画上辅助线,特别是有等值线的题目。图片比较详细,但是看不出来的,可以采用图图转换法,用在局部整体中替换,找到切入点。我们地理就是要看明白图,弄明白图中的要素,等温线、等高线、经纬度等等,并且结合各个答题要素就可以迎刃而解。
因果联系法
6.高考地理答题选择题 篇六
(1)注意题中的关键字词:题中的关键字词,是试题的“题眼”,需认真把握才能为正确解题打下基础。
(2)注意选择正确项还是错误项:大多数情况下,高考地理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正确选项,但也有一些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出其中的错误选项。如:江苏地理试卷中有双项选择题这一题型,有的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出错误的两项,但一些粗心的考生根据惯性思维选择了正确的选项,从而出现相反的结果。
(3)注意观察和提取图中的信息:高考地理试题离不开图,正确提取图中的信息是解题的基础。在高考地理试题给出的坐标图中,有时命题者有意将不同坐标图中的数值发生变化,不认真审题的考生就很容易在这方面出问题。
7.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指导 篇七
一、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 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 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 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 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 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 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 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 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 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 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 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 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 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 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 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 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 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 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 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 抓住原理的层次, 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 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 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 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 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 很多老师发现, 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 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 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 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 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 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 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 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 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 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 字迹工整, 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 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 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考试周刊, 2010 (3) .
[2]贾艳华.谈高中思想政治学法指导[J].才智, 2010 (33) .
8.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解析 篇八
【关键词】高中 生物选择题 答题技巧 解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0-01
高中生物选择题一般都是单选题,因为高考题目数量有限,并不是所以高中所学的生物知识点,都会在选择题中出现。经过多年高考试卷的生物试题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物选择题在出题上出的都比较细,一个题目可能就来自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题中给的信息可能会很直接,考的知识点可能会很小,有的甚至是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不太会注意的一些知识点,所以我们在平时通过积累,总结出一些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这样在面对不常见的考点时,从能从容冷静的分析题干,选出正确答案。
一、读懂题干,找出题目中心意思
对于高考理综试卷,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选择题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每个题目的分值比重是非常大的,而生物选择题是得分容易、失分也容易的,学生在拿到试卷看到选择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面对选择题,认真读懂题干,是非常重要的,有的选择题题干虽然短,但是可能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意思,学生如果看到题目就直接下手,可能会忽略其中很多重要的信息。在考试中,一个生物选择题往往考察的是一个地方的知识点,学生在读懂题干之后,要找出题目的中心意思,考察的到底是哪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不能理解题干的意思或者是理解稍微有偏差,那么在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可能会其它因素干扰,导致所选答案错误。
二、认真审题、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虽然当前很多生物选择题考察的内容可能会比较单一,但是很多老师在出题的时候,其形式可能会非常灵活、多变,有的时候并不是单单考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还有对题干的分析能力。一般我们在读懂题干之后,要认真审题,审题是做选择题必经的步骤,一些同学可能会认为选择题是非常简单的,特别是生物选择题,所以往往在选答案的时候忘记审题这一步骤,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正确率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审题可以让学生找出题中所隐含的一些信息,此外,生物其实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也许题目中并没有提及到,但是经过审题,我们可以发现题干中可能隐含着一些生活常识,这对于我们做题的过程中来说,也是一个已知条件,也可以为我们选择正确答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三、具体解题技巧
在做选择题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的依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去做题,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当然,如果我们可以完全掌握好这些知识,对其解题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事实是很多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并不能够将课本上要求要掌握的知识全部都学透,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运用一些相关的技巧,提高正确率。
1、排除法
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偏文科性的学科,生物选择题不像数学、物理一些计算型选择题那样,答案只有一个,而且是非常明确的。一些概念性的生物选择题,其四个选项之间可能只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有所不同而已,面对这类选择题,我们可以根据自身对题目中所以概念的熟悉程度排除自己确定一定不符合题目的选项。很多生物选择题的选项会非常的绝对,对一些代谢或者生理反应类型的题目,很多生物的代谢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反应并不是绝对的,还有就是教材中并没有提到过的一些选项,学生也可根据排除法将其排除,之后再根据自身的知识累积选出正确答案。
2、比较法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有很多,但是往往其研究对象之间都有其相似之处,同时也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注意积累一些概念或者是生理过程有相近也有不同的知识点,课后通过分析与研究,将这些内容牢牢的记在脑海中。当出现这类型的选择题的时候,运用比较法,将其细微的差别鉴别出来,从而选出正确选项。
3、综合分析法
有的生物选择题,在经过认真的分析题干、审题之后,还是不能清晰的通过排除法或者是比较法来选出正确答案,则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法来进行判断,所谓的综合分析法,就是将排除法、比较法或者结合题中所给的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严密的推理等,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四、结语
在做生物选择题的时候,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是提高正确率的有效措施,但是首先,我们一定要掌握好课本上应该掌握的一些知识,如果对课本上的知识点一无所知,只懂解题技巧也是不够的,只有拥有扎实的生物功底,我们才能适当的运用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进行答题。
参考文献:
[1]柴桂香.关于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J].新课程(中学),2015(01)
[2]洪茂盛.浅谈应对高中生物选择题的技巧探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3(12)
9.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九
数学蒙题技巧1
蒙题也是一门学问,本人高三学生,数学蒙题成功率在70以上。首先,要明确一点,蒙题不能纯粹蒙,你看过题就要有看题的效果。看完题后不会做,就先看选项,有些就可以排除,然后根据题设条件进行分析,有可能又会排除一些选项,这样就容易多了。
若果一个也排除不了,那就琢磨选项,如果有关于课外的(课内很少出现的)答案就很有可能就是那个。如果选项是4个数,一般是第二大的是正确选项。单看选项,一般BD稍多,A较少。还有一点,选了之后就不要改了,除非你有90以上的把握。
数学蒙题技巧2
据我所知的有数学第一题一般不会是A;最后一题不会是A;选择题的答案分布均匀;填空题不会就填0或1;答案有根号的,不选;答案有1的,选;三个答案是正的时候,在正的中选;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上一题选什么,这一题选什么,连续有三个相同的则不;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在计算题中,要首先写一答字。如果选项是4个数,一般是第二大的是正确选项。单看选项,一般BD稍多,A较少。还有一点,选了之后就不要改了,除非你有90以上的把握。和图形有关的选择填空可以取特值。
10.选择题答题方法 篇十
一、反应原理及过程考查
有机合成实验题部分源于教材实验,如2012年课标卷实验室制备溴苯;部分源于教材反应原理的应用,如利用酯化反应制备乙酸异戊酯、利用消去反应原理由环己醇制环己烯、利用醇的氧化由正丁醇制备正丁醛。考点包括实验条件的选择、原料的用量、副产物的生成等。
1. 反应条件的选择:有机合成实验多数需要加热,当温度低于100℃时应使用水浴加热的方式,便于控制温度且受热均匀。
2. 原料的用量:如制备乙酸异戊酯时乙酸过量,从而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3.副产物的生成:
(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了解副产物的生成;
(2)根据教材所学官能团性质分析副产物的生成。
如2013课标Ⅰ实验室由环己醇合成环己烯,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为环己醚。
二、实验仪器的考查
如仪器名称、作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1.冷凝管:
(1)常见的有直形和球形两种(如图1)。直形冷凝管一般用于物质的冷凝,便于收集物质;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反应物的回流,减少挥发,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加热前先通冷凝水,若忘记通冷凝水应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重新通入冷凝水,并且下进上出。
2.滴液漏斗(如图2): 便于添加液体,并且在添加液体时不会有气体泄漏;可以通过控制滴液的速率来控制反应速率。
恒压滴液漏斗(如图3):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一是可以防止倒吸;二是可以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三是减小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在测量气体体积时更加准确。
3.三颈烧瓶(如图4):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加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一般情况下中口安装搅拌棒,边口安装分液漏斗、分馏管、冷凝管或温度计。
三、实验操作的考查
1. 分液操作注意问题: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漏液;放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口颈上的小孔要对准(或者将上口玻璃塞取下),使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压强相等,漏斗里的液体顺利流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2. 蒸馏操作注意问题: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加热前加碎瓷片防止暴沸,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冷凝水流向应下进上出,若忘记通冷凝水应停止加热,冷却后重新通冷凝水。
3.试剂混合:一般先固后液;密度大的液体加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如2013课标Ⅱ合成正丁醛中应将浓硫酸加到Na2Cr2O7溶液中。
四、分离除杂的考查
有机合成实验题包括合成反应和分离提纯两部分。多数以合成反应为基础重点考查分离提纯过程。解题时应根据实验原理和过程分析产品中可能混有的各种杂质,如无机物杂质和有机物杂质,再根据题中所给出的相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分析每一步所加入的除杂试剂的具体作用。
1.除去无机物杂质:多数见水洗(除去易溶于水的物质)、碱洗或盐洗(多数见氢氧化钠、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用于除去少量的酸性物质)、水洗(除去少量的无机盐)、无水盐干燥(除水,常见干燥剂有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镁等)
2.除去有机物杂质:根据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如状态、溶解性、沸点,多见蒸馏、重结晶。
例1 (2014年课标卷)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如下:
OOH + OH 浓H2SO4△ OO +H2O
装置图如图5所示,有关信息列于表1。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 g的异戊醇、6.0 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 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 g。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可知,产品中混有的无机杂质有浓硫酸、水;有机杂质有乙酸、异戊醇。因此,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洗涤的主要目的是除去大部分催化剂硫酸和醋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既可以除去未洗净的醋酸,也可以降低酯的溶解度;第二次水洗,主要目的是除去产品中残留的碳酸氢钠;无水MgSO4固体是除去产品中的水。
五、产率计算、误差分析
有机合成实验题重视将定性和定量实验结合在一起。在物质制备实验完成后,获得的样品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且定量分析近年来出现的比例明显增大。学生要根据实验结果的数据计算产率、分析误差。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一般实际产量题中直接给出,理论产量需要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例2 上题制备乙酸异戊酯的产率是_____(填标号); 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填“高”或“低”), 原因是_______。
a.30% b.40% c.60% d.90%
解析 乙酸的物质的量为:n=6.0 g÷60 g/mol=0.1 mol,异戊醇的物质的量为:n=4.4 g÷88 g/mol=0.05 mol,由于乙酸和异戊醇是按照1∶ 1进行反应,所以乙酸过量,生成乙酸异戊酯的量要按照异戊醇的物质的量计算,即理论上生成0.05 mol乙酸异戊酯;实际上生成的乙酸异戊酯的物质的量为:3.9 g÷130 g/mol=0.03 mol,所以实验中乙酸异戊酯的产率为:0.03 mol0.05 mol×100%=60%。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此时的蒸气中含有异戊醇,会收集少量的未反应的异戊醇,因此会导致产率偏高。
针对以上考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考生对教材中的实验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总结归纳和拓展: ①实验原理(包括主反应与副反应及反应条件、反应特点) ; ②实验用品(包括仪器与使用及药品的配置、用量和特殊的用途) ; ③实验操作(包括实验装置图与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 ④实验现象(包括制备实验现象和性质验证实验现象) ; ⑤产品的收集、分离、提纯及检验; ⑥其他问题(包括气密性、加热方法及实验原理的应用等)。
(收稿日期:2015-01-15)
11.高考历史客观性试题答题方法初探 篇十一
下面就高考中常用的技巧谈谈历史客观性试题答题方法。
一、读懂材料, 获取有效信息
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是完成试题的第一步, 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步。实际上, 有些题目基本上就是对题目信息进行简单处理, 因此, 对试题信息处理能力的加强日显重要。
例1宋人刑昺 (炳) 上疏称:“大臣时业儒, 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 盖传写不给。今 (雕) 板大备, 士庶之家皆有之, 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解析】解答此题, 注意题中关键词“今 (雕) 板……之幸也”, 说明, 是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C正确。
二、利用定位法解题
通常, 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所以, 欲将所学知识与选择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起正确的联系, 考生必先从题干中获取时间、空间、内容、性质等关键词, 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定位。
例2 1925年1月, 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 10月增加到3 000人, 年底发展到10 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注意时间是1925年, 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属于以“时间”作为基点的选择题类型。共产国际对中国支持始于1921年, A说法错误。1925年北伐战争和土地革命尚未进行, 故B, C错误。1925年1月还只有党员994人, 同年10月即增加到3 000人, 年底更达到10 000人。说明共产党快速发展是反帝爱国运动推动所产生的作用, 故D为正确答案。
三、注重知识迁移, 利用变式和类化解题
在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 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学习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近几年高考历史题的命题通常从现实材料入手, 创设新情景, 因此学生解答此类题时, 需及时接受一些新知识, 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 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在应用中, 变式和类化是极具针对性的方法。
例3《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 对某些语句不满, 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的牌位。孟子以下言论中, 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 ()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B.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C.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解析】: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就是“变式”, 联系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的史实, 将此题转化为“孟子的以下言论中哪些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然后类化四个备选项, 从是否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角度逐一进行分析得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 为轻这一言论可能会限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答案为B。
四、理解历史概念, 把握本质内涵
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 (本质属性) 和特定的历史外延 (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 。因此解答概念客观性试题要注意对历史概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空间位置、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 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 在什么范围内适用”。定性分析, 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在属性上的界定, 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
例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 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
A.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解析】此题的中心词是“民主”,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确“民主”的意思和“民主”是以反对封建专制为前提的, 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因为A是孟子的观点, 属于“民本”思想的范畴, “民本”不是“民主”思想, “民本”是维护封建统治为前提的, “民贵”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 “君轻”也是为了更长久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 故排除A。B是荀子的观点, 是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的, 与题干无关, 排除B。C是董仲舒的观点, 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与民主对立, 排除C。
五、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历史阶段特征是指一个历史阶段区别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独特之处。如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政治上: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思想上:理学形成, 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科技上:传统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例5据统计, 到1950年9月, 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这反映新中国 () 。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解析: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故排除B。合理调整工商业没有从根本上增加银行存款, C错。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不符合史实, D错。故A正确。
以上的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经常交织在一起可以同时使用的。高考试卷年年有新变化, 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没有变, 这一点可以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因此, 我们一定要把课本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好, 再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技巧, 才能真正去提高我们的高考成绩。
12.高一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十二
辨析题可以分为正题和反题或错题两大类。所谓正题,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所谓反题或错题是指观点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题目。
在考试当中,反题较为常见。形式也比较多样。归结起来大部分属于如下四种:
1、判断标准错误。我们做出某个判断一般要有一个标准。比如,说一个人的身材比较高。其标准是平常人的身材高度,而不是其他标准。当然因为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例子(小马过河的故事)
2、条件不充分。做出一种判断,常常需要一定的条件。而判断正确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一旦条件不满足或不充分,就会导致判断失误。
3、顾此失彼。我们得出结论,应该考虑全面。但有时在一些问题上会出现片面夸大一个方面或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另一个方面。导致结论错误。
4、多观点辨析。即在一道题中出现两种以上观点。这种题,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多题来做,逐一分析评判。
二、解题思路和要求
1、认真审题,不急于判断
2、紧扣考点,层层分析
3、条理清楚,表达准确
三、案例分析解题方法
13.高三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十三
语文阅读可以稍微主观一点点,但是必须去比较选项和为此一定的客观性,在可能有歧义的问题上不要考虑,就是考虑问题的对立面,如果对立面能够成立,这个选项必然不正确。
语文选择题命题特点:由于语言类学科必须陈述清楚,因此能够考察大家的命题方向只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将正确答案出的像错的,第二种将干扰选项设置的正确无比。因此大家做题时要注重比较选项。
说一下语文命题大致顺序,第一道(或前两道)纯记忆,多音字或错别字,这个自己掌握吧。
第二道~第四道无非是成语、病句、排句子,这类题通常很多人丢分,这是很不应该的。成语题我们注重两个方面就能顺利拿到分数,第一关注成语的褒贬(或中性)词性,第二关注成语的使用对象,如08全国2卷:“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这个成语讲的是各种各样的方法,不能单一指向一个博物馆,如果题目说美国多家博物馆的收费各尽所能,这句话就没有语病了。
如“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漠不关心是属于被动态,不能带宾语的。其他的成语只要意思没错就能判断。
病句题是很多学生的噩梦,因为我们平时讲话交流的时候都明白对方的意图,所以并不太注重句子的正确与否,因此在命题上就抓住了这点来折磨大家,让大家出错。
14.动词填空的经典答题方法 篇十四
每一种动词的时态都有其固定的时间状语。根据时间状语一般能判断出动词的时态。如:一般现在时常与usually, often, sometimes, always, every day等表示现在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过去时常与yesterday,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last week, just now, a week ago, once, long before, the other day等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一般将来时常与tomorrow, next week, this month, in a week, soon, 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等等。
二、锁定句子意境法
对于没有时间状语的句子,要根据句子所表示的意境来确定时态。或者根据前后句或主从句的语境来确定动词的时态。如:look, listen等动词做状语使用时,句子要用现在进行时;在宾语从句中,主句为一般过去时,从句也要用某种过去时态;在条件状语从句中,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就要用一般将来时等。
三、锁定主谓关系法
这种方法主要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被动语态。当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时,就是被动语态。否则,就不是被动语态。
四、锁定宾语补足语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是不是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动词的-ing形式通常在句子中做宾语或宾语补足语。如:及物动词want, try, hope, decide等后面常用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及物动词keep, go, finish, enjoy等后面常接动词的-ing 形式做宾语;动词stop, remember, forget等之后接动词不定式和动词的-ing 形式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动词let, see, hear, make, feel等使役动词或感官动词后所接的动词不定式不带to,如果变成被动语态则要带to。
【典型例题1】
(北京市)—What a nice bike! How long________you________it?
—Just two weeks.
A. will, buyB. did, buy
C. are, having D. have, had
错解现象及原因:本题考查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及瞬间动词和延续动词的用法。产生错误的原因有二:一是考生没有注意下文的时间提示,误选A、B;二是考生没有注意句中含有一个表示“一段时间”的短语,瞬间动词和延续动词用法的区别,误选B。
解析:解本题要注意两个关键点,一是根据上下文的提示,问持续到现在的状况,时态用现在完成时;二是how long 和下文的just two weeks的“一段时间”限定了动词要用延续动词,所以答案只能选D。
巩固练习1
1.(辽宁省)David________Shanghai for more than three months.
A. came to B. has been to
C. has been in D. has come to
2.(天津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I________yet.
A. haven't decidedB. won't decide
C. have decidedD. didn't decide
3.(辽宁省)—May I go to play tennis with you, Dad?
—________you________your composition yet?
A. Are; finishingB. Did; finish
C. Will; finishD. Have; finished
4.(陕西省)The World Without Thieves is a very moving film. I________it twice already.
A. will seeB. seeC. saw D. have seen
5.(吉林省)—Anna, could you lend me this book, please?
—I'm sorry, but I________it for only two days. I haven't finish it yet.
A. have bought B. have had C. bought D. had
6.(山东省)—How long have you________?
—Since 1900.
A. bought the MP3 B. joined the army
C. became a midfield playerD. lived in the town
7.(辽宁省)—How is your father? I________him for a long time.
—He is fine, but busy.
A. don't seeB. hadn't see
C. didn't see D. haven't seen
8.(广西省)Miss Chen is our new English teacher. She________our school for only half a year.
A.has come to B.had come to
C.has been inD.had been in
9.(河北省)I________this book for two weeks. I have to return it now.
A. borrowed B. have borrowed
C. kept D. have kept
10.(陕西省)The students are sorry to hear that the famous singer________for half an hour.
A. has left B. has gone
C. has been awayD. has gone away
15.中考物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十五
1、认真审题,注意看清题干,如要选择的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答案;
2、首先根据自己具备的知识采用排除法找出你认为最正确的选项,如果不行再用其他方法进行选择;
3、要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
二、填空题
1、概念性的填空题要用特定的定理、定律和专用名词进行规范填写;
2、计算性的填空题的结果必须是最终结果,注意简洁性、精确度,有单位的量要带单位;
3、变化性的填空题要注意题中给出的是“变大”、“变小”还是“增大”、“减小”,不得随意更改。
三、实验探究题
1、认真读题,找出探究的目的
2、找出要研究的物理量,找出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用什么探究方法?
3、根据题中给出的现象和数据,找出这些现象和数据所表示的物理量和要探究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4、结合现象、数据和目的得出结论
(1)对于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做结论时一定要先写出前提条件。
(2)结论语言读起来要通顺、表达的意思要完整、用词要规范、符合物理实际。
四、简答和情景题
1、细致审题,找出题中提供的信息加以充分利用;
2、认真删选,找出其中最有把握的信息准确答题;
3、发挥联想,找出与题中信息相接近的知识(力、热、电、光、原等各方面的知识均可)进行答题
五、计算题
1、审题时,找出题中涉及到的物理情景,是一个还是几个情景;
2、读题时,在题中给出物理量的已知数据下面划出横线,便于解题时寻找;
3、配图的题目,审题时把题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图中相应元件的旁边;
4、没有配图的题目,最好能根据题中所给出的物理情景在草稿纸上作出草图,便于对题意的理解;
5、每一步的计算一定要先写出公式,然后按照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的先后顺序代入对应的数据;
6、代入数据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如果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不是同一套单位,必须先进行单位换算;
7、重要的解题步骤要有简要的文字说明;
16.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篇十六
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特点及解法
高考政治选择题是拿分的关键,很多学生不知道选择题怎么答,导致最终高考成绩不理想,下面为大家准备了高考政治选择题命题特点及解法,看看不同类型的选择题都用什么方法解。
一、组合型选择题:
1.命题特点
四选二或者四选三的组合型选择题在高考政治卷中常出现,它具有考查知识点多、容量大、试题设置迷惑性强等特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
2.解题方法
解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般用排除法,这样的题目设置一般都是题干决定题肢,题肢反映题干。首先应该排除掉与题干无关和错误的题肢,那么再系统的结合具体问题,那么这样的题就容易了。
二、材料式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此类题一般选取现实生活中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实例或者以最新的热点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要求考生应用政治学原理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者热点进行分析、认识、和综合评述,这样的题有时候一材料一设问,有时多设问,而在设问中往往会出现“说明”、“表明”、“体现”等词语。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中心意思,理清题干与所给答案的关系,把握材料的实质。其次逐一将每个选项与题干相对照,以题干的指向为重点来确定选项。
三、引文式的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此类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文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四、因果类选择题
1.命题特点
这是考查学生逻辑关系的类型题,但是一般只从因果关系把握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把题干作为因,选项作为果,有时则反之。
2.解题方法:
首先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之间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每个事物的具体联系中,原因和结果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考生掌握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其次,分析法与排除法相结合,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一定弄明白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是什么,同时要注意分析原因的多样性。
五、漫画类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漫画题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风趣丰富。这样的题可以巧妙的将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命题的主旨是:利用漫画生动形象的特点,揭示某种现象所包含的道理,讽刺或者抨击某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漫画题的题干由漫画、漫画的标题、和选择要求三个部分组成的。选项则从理解、认识、评价等角度来设置。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漫画,弄懂漫画的本意,再分析其中的寓意和本质的含义。考生可以通过漫画上体现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等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其次,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弄明白漫画含义的基础上把具体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以便于确定选项。
再次。认真分析题干的要求,弄明白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赞成的还是反对的,是给我们启发还是反应道理,是政治中哪些板块的内容。此外还要注重选项和题干中的关键词。
六:图表式选择题
1,命题特点
这类题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把要反映的现象表达出来,通过对现象的综合来表达主题,反映命题的意图,围绕所考查的知识设计图表,要求考生联系图表信息,用所学的原理来回答。
2.解题方法
首先阅读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文字信息,图表的纵横关系,注释等内容和要求。如果是有两个或者多个图表,则弄明白图表之间的联系。
其次,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且明确图表所表示的中心意思和涉及的知识点。
再次,在对图表提供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图表内容与设问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设问要求的原理对图表进行分析和归纳,选出正确的选项。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政治选择题如何拿高分
如何解答政治单项选择题?
1.仔细审题。
(1)审题干。就是把握住题干的规定性,包括题干所规定的选择方向、范围和程度等。这里特别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因为它是用来决定题干规定性的。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
(2)审题肢。要搞清楚各个题肢的确切含义,直至掌握各题肢之间的细微差别。只有这样,才能依据题干的规定性对各个题肢进行正确的鉴别。
例:在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因为:
A、我国人民生活有很大提高B、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有很大提高
C、剥削阶级已经基本被消灭D、我国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
这题的正确答案是C。A、B内容与题干无关,而D则是题干的结果。
2.正确分析题肢与题干的关系。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政治选择题如何拿高分
怎么解答政治不定项选择题?
解答不定项选择题,除了上面所说的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中提到的仔细审题和排谬(把题肢本身是错误的排除掉)、排异(把题肢正确但与题干不吻合的排除掉)、排重(把题肢与题干简单重复的排除掉)、排倒(把题肢与题干因果要求颠倒的排除掉)外,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第一,牢固掌握基础知识。这是正确解答不定项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力求全面而有序,使相关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另一方面,对重点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记忆之上,一定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加深理解,尤其要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异同,力求融会贯通,既能在理解中加深记忆,又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第二,掌握应有的答题技巧。其一,注意题干与题肢的必然联系,题肢本身正确的,不等于它与题干有必然联系,题肢本身错误的,不一定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仔细体察,切不可粗心大意。其二,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尤其是拿不定主意时,采用比较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高考政治选择题如何拿高分
选择题解题技巧及方法
选择题常常设置了各种陷阱,因此在答题的时候我们要加着12分的小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选择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帮助大家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一)、选择题的做法
1、选择题的构成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选择题的类型,大多以“组题”的形式出现,即一个材料设计多个试题。
选择题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
选择题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组成:文章、情景、问题设置。
2、具体步骤
(1)抓住立意。每个选择题只有一个立意,即一个中心思想。短题干长读,理解其深刻寓意;长题干短读,抓住其中心思想,所以语文阅读能力很重要。
(2)找关键词。一般来说,每个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中。如“范围关键词”:体现的经济学道理、哲学道理等。“内容关键词”:措施、制度等。“形容词关键词”:根本、主要等。“动词关键词”:表明、说明、体现等。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养成好习惯,把题干和题肢的关键词划出来。
(3)排查误项。
(4)不得已,猜。(不可常用)
(5)用选项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则选。根据题目和题肢的关联性来选择,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的不能入选,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近年的高考选择题大多是最佳选择题,并不意味着题目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二)、解选择题的七项原则
1、直接性原则。
最能直接表达或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间接说明或引申意义的题肢一般情况下均不入选。
2、整体性原则。
能从整体上全面说明题干意思的题肢入选,只能说明题干局部意思的题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3、根本性原则(或深刻性原则)
能从根本上回答或最为深刻地回答题干提出的问题,该选肢入选。只能从相对肤浅的层面上回答题干的问题,是题干意思的同义反复,该选肢不选。(该项不适合用于组合式选择题或多项选择题)
4、对应性原则(或一致性原则)
题肢强调的意思和题干的意思对应或一致,该选肢入选。题干强调这个方面,题肢强调那个方面,造成意思“错位”,该选肢不选。审题时,要多斟酌、多揣摩,分别找准题干和题肢各自所强调意思的“重心”。然后进行对照,看看是否吻合,方可确定。
5、角度性原则(或限制性原则)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题肢都符合材料的意思,符合设问角度者入选。常见的设问角度有“从经济角度看”、“从政治角度看”、“从哲学角度看”、“从唯物论角度”等。
6、唯一性和最佳性原则。(只适用于单项选择题)
7、合理性原则(或逻辑性原则)
【选择题答题方法】推荐阅读: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07-19
高考文综各科选择题有哪些答题技巧?文科生复习文综的方法技巧07-12
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07-24
高考数学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07-14
会计从业考试选择题答题知识07-19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五大技巧08-15
高二物理选择题复习方法08-06
高考地理选择题常用解题方法11-09
医学统计方法选择09-05
选择留学中介的方法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