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的组成教学反思

2024-10-02

89的组成教学反思(精选14篇)

1.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

2、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认识水的组成。

2、电解水所得出的结论。

3、了解化合物,单质的区别。.

4、初步学会从微观角度去分析问题。

难点:化合物,单质概念的理解.。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1.强化学生的“现象论证-结论推理”的能力。

2.加深单质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3.要学生学会用微观的角度去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反思:

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困此要加强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实验的结论不能直接,牵强地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自已根据实验的现象去分析总结.

2.学生明白水电解的生成物是氧气和氢气后,提示他们去看P50页图3-12,可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较直观理解水的元素组成.同时,帮助他们学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3.要注意单质和化合概念的理解,有个前提,都必须是纯净物,不少同学会以为空气是一种化合物,因此,要加强在这方面的练习.

4.讲课的过程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2.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案例,互动课堂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的激发, 注重化学的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理念, 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第二课堂的学习和拓展等。下面, 笔者借助自己的《水的组成》的教学设计和上课实录, 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凸显这些理念, 实现教学模式的彻底改变。

一、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1.问题引入新课。你对水了解吗?了解多少?水属于哪一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吗?除了可以供人们饮用以外, 水还有哪些用途?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可以喝吗?水是无穷无尽的吗?18世纪的科学家们就为我们揭开了水的秘密,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水的组成, 解决这些难题。

2.预习交流。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询18 世纪揭开水的组成的秘密的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卡文迪许、拉瓦锡的生平情况, 以及他们发现水的组成的过程, 了解拉瓦锡的实验。

针对课前的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以及预习中的困惑、疑难问题而进行交流, 使课堂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 针对水的物理性质设计问题

1.教师提出知识性的问题:

(1) 在通常情况下, 水是一种无_____、无_____、_____的液体。

(2)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的沸点是_____, 凝固点是_____。

(3) _____ ℃ 时, 密度最大, 水凝固成冰时, _____最小。

这些问题,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便能掌握, 在这里只是以问题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掌握的程度。教师的讲解已经毫无意义, 自主交流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用显微镜组织学生观察水的构成。

3.用平面图展示水的组成, 直观上增强对水的组成的认识。

(三) 观察与思考——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

(1)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演示, 注意实验装置、实验器材以及实验现象。

(2) 提出思考性问题, 让学生有意注意:

两个电极, 两个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 观察发生的现象。

(3)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并让他们试着说出实验的结论。

2.实验现象分析。

(1)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2) 和学生一起探讨实验的表达式。水 (H2O) 通电氢气 (H2) +氧气 (O2)

3.实验结论。

4.电解水实验的实质。5.小结。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自主讨论, 对实验进行小结)

(四) 试一试、做一做、说一说、练一练

1.说一说:什么是单质? 什么是化合物? 什么是氧化物?

2.做一做:H2、O2、N2、C、P、Fe、H2O、CO2、Fe3O4等中, 单质有_____;化合物有_____;氧化物有_____。

3.试一试:说出物质的分类, 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4.练一练:将空气、氧气、自来水、氮气、稀有气体、海水、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进行分类, 其中, 纯净物有_____;混合物有_____;单质有_____;化合物有_____;氧化物有_____。

(五) 当堂训练

1.学生自主完成, 或合作交流, 并相互评价。

2.课堂小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所学、所得和所获。

(六) 课外实践活动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是人们生活、生产不可取代的物质基础。水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因而, 珍惜每一滴水, 是每位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网查询节水徽记的图片)

1.你能说出节水徽记的含义吗?

2.请你画一幅节水徽记贴在需要节约用水的地方。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以“导学”、“导练”为主要方式, 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同时还注重课内外的整合。

1.网络媒体的使用, 拓展学习方式。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网络资源的使用, 如课前预习环节的上网查询三位科学家发现水的组成的过程, 课外作业查询节水徽记的图片等。网络媒体的使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它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凸显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的“导”学下, 学生经过各种方式的学习, 有课前的自主预习,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时的探讨和思维, 有自主思考、主动探究, 也有合作、讨论和交流,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为学生提供思维、创新的机会和平台。

3.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体现课内外的整合。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本课着力体现这一特点, 如课外作业的布置, 走出传统的背诵知识点、做练习的单一、枯燥的方式, 而是以查阅节水徽记, 思考徽记的含义, 并仿照节水徽记, 画一个节水徽记放在应该节约用水的旁边这样的方式替代作业布置, 既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也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现了课内外的整合。

总之, 这节课精心设计任务和问题, 组织学生主动探讨、积极投入, 运用多种学习方式,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乐学、探究的互动课堂, 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实践活动的交替进行, 使课堂动起来, 学生动起来, 课堂因动而精彩, 因动而高效。

参考文献

[1]符爱琴, 李军.基于元素观的教学:“水的组成”教学实录[J].化学教与学, 2015 (1) .

3.“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00以内的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在动手、动脑、动口等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问题意识、估算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渗透数与实物对应的思想。

3.提高对100以内数的学习兴趣,在活泼氛围中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接近整十数的数法;认识数位的意义及顺序。

设计理念: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认知实际,创设生动有趣有效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逐渐掌握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能主动发现及解决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出示百羊图,引新激趣。

师(出示20只羊):来了多少只羊?

(学生数的方法不一样,可能一只一只地数,也可能两只两只地数或用其他数法。)

师(出示八小群羊):羊真多啊!我们估计一下,现在草地有多少只羊?

(学生交流,说一说各自估计的结果。)

师:我们估计对了吗?(可以数)怎样数?(揭示课题)

活动二:数数(一)。

1.分组从1数到100。(怎样数由组内决定。)

2.指名按要求数数。

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38;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从4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60;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70;从89起,一个一个地倒数到38;从74起,倒数到52。

3.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摆小棒”。全班同学一起快速回答所摆小棒表示多少。

[用“有( )个十和( )个一,是( )”的形式回答。]

活动三:数数(二)。

1.让学生从准备的学具中选出一种(小棒、正方块等)数出100。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数得又对又快,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学生上台演示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数的。(不同的数法都演示。)

3.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数法。说出哪种数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4.小结:先1根1根地数,数到100根捆成一捆。然后10根10根地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就是100根。10个十是100。

(这样设计,一开始就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比较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5.比一比看谁收得快(学具)。让收得快的学生说出怎么收的?

通过把学具收拢,使学生再次体会到了怎样收又对又快,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数与计数单位的理解。)

6.“数手指”游戏。请小组里的同学把手伸在一起,数一数有几根手指?再添几个人的手就是100根手指了?10个同学凑在一起伸出手,让学生观察。

(学生再次感知、体验100有多少,加深对10个十是100的理解,建立初步的数感。)

活动四: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

1.教学例3。拿3捆又5根小棒,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巩固。

(1)学生同桌摆小棒,先由右边同学说数,左边同学摆小棒,再互换。(读数的同学注意观察摆小棒的同学是否摆对了。教师巡视并指导。)

(2)脱离小棒说数的组成:

①教师说数,学生说数的组成。

②同桌一人说数,一人说数的组成。

③教师说学号,学生说出自己的学号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看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二题。

①想一想,再填一填。

②全班订正。说一说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多少。

(4)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数的组成。

(5)填空。

四十二由( )个十( )个一组成;七十六由( )个十( )个一组成;九十四由( )个十( )个一组成;六十里面有( )个十;一百里面有( )个十。

教师小结。(强调100以内的数的组成。)

作者单位 普洱市宁洱县第一小学

4.《九寨沟》教学反思89 篇四

今天我有缘能和甘泉小学的语文教学骨干於兰主任同上《九寨沟》这篇课文,感到无比激动和兴奋,因为我又得到了一次学习机会。《九寨沟》是一篇苏教版七册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笔墨,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九寨沟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里,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的童话世界里。这节课我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流畅的语言,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在中国,风景秀美的旅游圣地多如繁星,如杭州的西湖,江西的庐山,九寨沟就如同其中最闪亮的一颗。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通过上节课的朗读我们知道九寨沟是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这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圣地,作者用是一般的语言和画一样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相信九寨沟美轮美奂的景色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九寨沟旅游吧!在今天的早读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九寨沟的每一座山峰都是那么神秘;每一个湖泊都是特别;每一个瀑布都是那么壮观,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快速走进文本。

二、精读感悟,主关键词解读文本。

在学习读课文第三段时,我先配着轻音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几个什么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读到的,看到的九寨沟的水呢?可以用书上的词。学生很快说出了“清澈见底、五彩缤纷、高低错落、蔚为壮观……”我们在看看这些词语,总结出,湖泊是从色彩上吸引人的,而瀑布是气势上吸引人的。请学生自由读出湖泊色彩的美,怎么美就怎么读。请学生读,其余学生听,共同评议,比赛读。瀑布的句子请男生读,要求读出瀑布的气势。评议后全班读。接着整体读第三段,读前提醒:将你体会的美的不同读出来。强化感情朗读。

三、注重在合作、探究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5.《数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五

边摆小棒边数数,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到十的形成,学会数100以内的数,通过操作突破本课难点,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以竞赛形式练习数数,使得课堂气氛热烈,愉快。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知识在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巩固。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认清数的组成,同时从接近整十的数到整十数过渡的数数也合在这一环节中教学,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对口令数数”主要是让学生脱离小棒数数,使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由直观认识上升到抽象认识。

“巩固练习”的安排主要是为了强化本课的难点:数的组成。

这一环节我试图通过数20以内的数过渡到数100以内各数,安排了一叠作业本和一瓶弹珠,让学生整体感知100这个数到底有多少。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并没有展示给学生看这叠作业本就是100本,这瓶弹珠就有100颗,导致这些教具都变得多余。因此,这一环节教学目标性不强。

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它们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注意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和数的组成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我还是借助小棒,让学生直观认清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学生学习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同时让学生边摆小棒边从接近整十数数到整十,把新的一个十捆成一捆,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这个整十数,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对口令数数更让学生对数100以内的数增加了兴趣,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还不错。

这节课重在动手操作和数数,对于练习的设计就显得单薄而缺乏层次感。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在于各个环节的目标落实还不够到位,有点“蜻蜓点水”。本学期我们一直在讲“科学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显然我在这方面需要好好努力。

6.《写数、数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六

新课开始之前,我先复习了上一节课的认数,让学生读一读数字。接着引入新课。对于数的组成,主要采用的教学过程:

1、用小棒摆一摆相应的`数;

2、用计数器表示这个数;

3、用数字写出这个数;

4、理解数的组成。主要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效果会加倍。

首先,请学生在桌上用小棒摆出“11”,由于上节课已经接触过用小棒表示数字了,所以学生大部分都能用一捆小棒加一根小棒来表示“11”,接着用计数器表示“11”,因为之前课堂上接触过,所以我就拿出计数器给学生介绍了“个位、十位”,让他们注意位置。给学生强调:虽然是一颗珠子,但是放在“个位”就表示“1”,放在“十位”就是“10”了。让学生自己观察一下摆的小棒,去看看“11”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明确:一捆小棒就表示有一个“十”,外面还有一个一根,所以表示有一个“一”。这一个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没什么困难,但是学习“12”数的组成时,学生会说有“一个十2个一”。

7.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七

一、创设模拟语境,进行英语会话表演

会话是要在一定的语境中的习惯性对话,如果脱离了各种情境,对话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英语交际中,情境很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真实生活情景搬入课堂,但我们能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对话内容。例如,在一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生病请假在家学生的对话中,可让学生模拟表演对话情景:一边敲课桌模拟敲门声,一边说:Excuse me?may I come in?进屋后双手递上一些治感冒的药品和一些水果说:Here are some medicine and some fruit for you。然后进行问候的问答交际对话。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表演时能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对内容的理解便不感到困难。又如,在学习同学间的互相介绍时,教师可让一个学生扮演从外地转学来的新同学,让其他同学向他表示欢迎、问候并询问一些关于他的问题。如Welcome to our class!What’s your name?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让这位学生一一加以回答。这些对话表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对话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另外,这样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正确使用多媒体和其他教学设备、资源等,激发学生的听、感、用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境,往往受时空限制无法全部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可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电化教学手段来创设相似情境,形象、生动地再现有关对话的时空,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这适合小学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龄特点。教师将学生要学的对话融于其中,会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帮助学生在语言与表达对象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自觉、更有趣地进行英语交际活动。例如,刮风的情景课堂上难以再现,让学生听预先录下的风声,先体会刮风时的情景,再学习有关刮风的对话内容,学生会很感兴趣。学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觉主动实践,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在相互评价中体现自我。

三、教唱英语歌曲,形成轻松的学习气氛

不少小学英语学习内容可以用歌曲或用rhyme、chant形式来表达表示,它们节奏性较强,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有助于激發兴趣和分散难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音乐与英语为一体,能帮助学生理解对话,表演情景内容,创设有声语言环境,使学生自然投入。在唱歌、朗读rhyme、chant过程中,可以根据歌曲内容进行问答或分角色对话,体现歌曲中的交际情景。让学生从机械、呆板、单调、紧张的学习环境中解脱出来,消除学习疲劳,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增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设计游戏情景,复习巩固对话内容

在对话复习教学中设计适合小学生口味的游戏情景,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能帮助教师把单调乏味的复习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为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进行语言操练创造了条件,使学生乐而好学。例如,在教“Happy New Year!”时,设计小狗一家团聚互相祝贺新年快乐的游戏,显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游戏情景中深入角色、踊跃表演。在玩中复习巩固,既符合孩子们乐于模仿与好玩的天性,又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还调节了学习节奏。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8.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八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小编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以上就是关于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全部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9.刍议幼儿园大班数的组成教学策略 篇九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概念;数的组成;教学策略

数的组成是幼儿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育,目的是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应该说是赋予幼儿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智力上的潜在能力,帮助幼儿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对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目前在组织组成教学中也存在教学误区:

一是教师认为组成中的很多关系概念对幼儿来说太难,他们试图缩小知识内容的范围,减缓“知识”的难度系数,但却造成了数学概念模糊不清或不准确;二是教师先演示材料进行分合操作,得出数的组成规律,后请每位幼儿依样画葫芦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教师过分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盲目地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实践,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组织操作后的交流归纳、更不知道怎样帮助幼儿提升概念。在很多时候,采用一种“放羊”的形式。

这些误区让幼儿在学习组成中出现很多的偏差,主要原因是教师本身对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和理念上的偏差。然而数学具有抽象性、精确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且强调必须遵循幼儿思维活动规律和年龄特点。因而教师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内容、教育目标的把握显得至关重要,对于10以内组成,教师应先梳理好以下几个问题,这样才能使幼儿对组成之间的逻辑联系有所感受和理解,并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首先,探索发现将数字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所有组数。

其次,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再次,积极尝试用语言、数字符号概括和表达自己的分合过程和探索发现。

最后,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比较发现多组分合记录单中哪种分合顺序分得既快又不容易遗漏,体验分合的有序性。

针对组成学习中需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明确每个环节的重点、每个环节需要幼儿积累的相应经验,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每个环节应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帮助幼儿理解组成关系。下面就教学活动《保龄球馆》中教师的组织策略谈几点我们的思考。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保龄球馆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击打球的过程中,让幼儿把投中与未投中的结果记录下来,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轮流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数字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们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更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中,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幼儿。从游戏前,教师抛出问题:“看看这张记分表,它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探索、交流、讨论后达成共识——形成记录的方法;之后幼儿自由选择伙伴进行组合,并通过三人协商进行分工合作,一人击球、一人记录、一人拣球,在这样的自主合作探究中可以使幼儿得到同伴的启发,而这一切又会激发幼儿的灵感、表达的潜力,通过交流梳理信息,明晰事物之间的关系及探究历程。在记录分数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或争议,幼儿通过相互的激烈争议中能够达成共识,使他们对经验和概念的建构更加深入。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发现这两个规律。

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更是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如幼儿在交流整理归纳的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呈阶梯式抛出:初步性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有更简便的方法记录吗?”通过这样的交流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一一罗列;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示表现出来。”这实际上就是教师匠心独具的适时“支架”,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为寻找结果中的孩子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支持。挑战性性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样,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们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们通过“颁奖”活动——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领奖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抽一张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而这两种奖品的价格合起来刚好是奖券的面额。巩固对10以内数的组成的理解,从而来解决游戏活动中的问题。而且幼儿在活动结束时通过相互分享的情感化形式来相互检验结果。使整个学习活动始终让幼儿在快乐学习中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当然在学习数的组成过程中,仅仅依靠正式的集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在正式教学之前,可以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简单、耐玩,又具有数组成功能的学具,放在幼儿容易取放的地方,便于幼儿选择、调换、整理、取放。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幼儿正式学习组成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

作者简介:

10.数数 数的组成教学设计和反思 篇十

——数数 数的的组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执教者: 指导老师: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教学过程:

一、复习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

同学们非常的棒,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去看可爱的小羊。

3.课本31页主题图

春天到了,小草出来了。草原穿上了绿色的衣裳,可爱的小羊们可开心啦!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可爱的小羊吧!图中也有个小朋友在看这些可爱的小羊,他说比20只多得多。请你们估计下这些小羊大概有多少只?(学生有不同的答案)是啊!这些数都比20更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数数

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 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 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 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 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

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11.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体验数量为5的物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2、在活动中学习掌握5的分解与组合3、通过感知分解组合的关系,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黑板上展示操作--盘子,数字,符号卡,操作题…

经验准备:接触过5以内数的分合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数字问答游戏》

二、活动环节

1、观看并操作课件《分草莓》

(1)教师引导引导幼儿将5颗草莓分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教师示范将5颗草莓分成1颗和4颗。

(3)请幼儿操作,尝试不同的分法。

教师:还可以怎么分呢?请小朋友试试看吧!

(4)教师小结:5颗草莓可以分成1颗草莓和4颗草莓4颗草莓和1颗草莓2颗草莓和3颗草莓3颗草莓和2颗草莓一共有4种分法。

2、观看课件《学习分合式》,认识分合号及分合式。

(1)认识分合号教师:这是分合号,用分合号就可以很方便把刚才分草莓的结果记录下来。

(2)教师示范分合式及读法教师:5颗草莓分成了1颗和4颗,所以5可以分成1和4;1颗草莓和4颗草莓合起来是5颗草莓,所以1和4合起来是5。

3、操作课件《数字卡片》,进一步了解5的分解组合。

教师: 请根据卡片上的数字及图案数量,找出合起来是5的两张不同形状的卡片。

4、操作课件《彩色气球》,巩固5的分解组合。

教师:请给气球涂上红蓝两种颜色,涂完后用对应的分合式记录下来。

三、教师将分合式汇总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有几种分法?请小朋友分分看。

幼儿:4种。

教师:这4种分法怎样记录让我们看起来更清晰呢?

幼儿:按顺序记。

教师:我们分成的数字叫部分数,记录时可以按一个部分数递增,另一个部分数递减的规律,这样看起来更清楚。

教师和幼儿一起按规律记录。

四、分组活动第一二组:《涂一涂》根据分合式数字将每种花涂上两种不同颜色,第三四组:《贴一贴》根据图案在方框里贴出相应的数字。

第五六组:《连一连》将数字合起来是5的两张扑克牌连起来

五、交流小结

1.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2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表现给予相应的总结。

3.师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材料

六、活动延伸

在一日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周围事物练习5的分解组合,比如:每只手上的5根手指头,衣服上的5颗纽扣等。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2.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十二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群寓合性;潜意识性;突变性;持续性

非智力因素就是不直接参与,但却制约着整个智力和认知活动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物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情感活动为转移的,但是非智力因素和物理学习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必然会产生与研究者相类似的主观心理活动。

一、非智力因素的组成

在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组成主要有以下四个:

1.兴趣因素

兴趣是指个体对事物或活动的偏好。当这种偏好渗透进具体的思维或行动中时,就称为爱好。中学阶段的认知还处于发展当

中,缺乏明确的世界观,因此在中学阶段兴趣与学习动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特别是高二、高三的学生由于受教师影响对于物理学习态度发生转变的例子是很常见的。

2.意志因素

意志就是个体在信念的支持下克服困难实现预期的过程。意志和个体的认知、体质等具有正相关性。中学生的认知和体质具有不稳定性,并且认知和体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物理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导致了物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但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才为培养学生的意志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3.情感因素

情感是指个体在一定价值观支配下,对特定事件与活动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自然界,因此物理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具体的理论、实验中回归到自然界,使学生在自然界中欣赏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奥秘。

4.美感因素

美育是指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感受美、创作美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美育培养主要体现为培养学生感受物理学之美的能力。

需要指出,在物理教学中,上述四个非智力因素是以整体的形式出现的。如兴趣因素包含了其他三个因素,同样意志因素也和其他三个因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里出于分析的目的将四个因素分开。

二、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特性

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

1.群寓合性

寓合是指既要寓于其内,又要合为一体。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寓合性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机中。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群寓合特征:物理教学内容中存在非智力因素;物理教学方式制约着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学时机对于非智力因

素起关键作用。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方式和时机是非智力因素寓合于物理教学的三个基础。教学中脱离了内容、方式和时机,不仅不能达到追求非智力因素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削弱非智力因素的效果。

在将学生情感和逻辑集于一体的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及其对物理学习所起的积极作用,并不是寓合在单一的方面中。非智力因素表现出的寓合特征是由于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非

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通常是以隐性的学习形式获得的,并受教学时机的制约;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不像物理知识那样,通过让学生记忆、理解然后进行测试强化就能掌握。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需要情感基础,需要长时间地与物理接触,需要将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物理学习相结合才能够产生。

2.潜意识性

潜意识指个体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决定个体思考和行为的认知因素。在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通常在学生自身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挥其影响。在物理教学中通常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喜欢学习物理但是突然不明原因地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了。当他们意识到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后,才发现以前对于物理学习是如何充满热情和兴趣的。这说明影响物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其潜意识性。

3.突变性

突变现象是指由突然变化的原因引起的突然变化的行为。某些情感事件能够以突变的形式唤起非智力因素,这种突变性同样体现在物理教学中,这种现象称为非智力因素对物理教学的突变性。

突变性一般发生在程度较强的情感事件之后。情感事情的产生可能与物理学习有关,也可能与物理学习无关。而且情感事件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潜意识状态转换为意识状态,从而诱发突变,即非智力因素和物理学习的双重突变。

4.持续性

物理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性指非智力因素能够长期地对物理学习产生影响。非智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但是由于突变性,非智力因素通常会再次得到强化。这种强化,既可以是正性强化,也可以是负性强化。非智力因素的持续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认知发展不成熟或缺乏世界观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持续性较弱。

教师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可有效地利用这四个特性来指导教学。(1)注重教学方法,“由传统的重知识转变为重方法”,利用群寓合性,通过多种手段包括从听觉、触觉和视觉来增强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2)注重让学生意识到潜意识层面的物理学习态度。(3)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的突变性。(4)不定期地对非智力因素加以强

化,提高其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周琳,刘忠民.论物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J].中国集体经济,2009(18):193-194.

[2]邵桂华.渐变与突变的整合:突变论的体育教学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02):104-108.

[3]孟现柱.新教材新教法[J].物理教学讨论,2001(9):15-17.

13.8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知道6的组成有5种不同的分法,学习按序分合。

2、根据教师的出示的数熟练的说出能组成6的另一个数。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6个玩具

活动过程:

一、复习6的组成1、请个别幼儿起立玩碰球游戏

2、以3桌为一组,请其中一组说出小于6的数,另一组找到与其组成6的数字

二、玩游戏,巩固6的组成(一)猜猜我的手上有多少

1、教师讲明游戏规则:“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教师手上一共有6片雪花片,教师出示其中一只手的雪花片,请幼儿说说教师另一只手有多少雪花片

2、分幼儿全体和个人进行游戏

3、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能准确的说出答案,教师对幼儿的答案小结

(二)开火车回答幼儿按顺序快速回答教师另一手中雪花片的数量(不能快速回答的幼儿由大家帮忙)

三、做作业

1、教师讲明作业做法

2、幼儿独立完成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14.8和9的组成教学反思 篇十四

这一次的学习,学生兴趣盎然。首先,分圆片不再跟前几节课一样,自己一个人完成了,而是小组合作。学生觉得比自己一个人分,一个人说、记有趣多了。通过动手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学生完成8的`组成后,再及时抓住不同层次学生所展示出的不同想法,即此处的“点睛之笔”:“8的组成为什么只记4种?”让这部分层次高一些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使所有的学生明确,更使分了7种的学生悟出:不用全部分完,只用分出、记住前4种,就可以记住全部7种“8的组成”了。从而在学习“9的组成”时,能贯彻这一思想方法,从“9” 的8种组成中挑出4种记忆,并能从这4种衍生出全部8种。”

今后,应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应该让学生学会分工、与合作,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一年级学生动手时课堂纪律乱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有时怕乱都不敢放开,可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还是尽量的去尝试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上一篇:朝阳社保退休办理流程下一篇:柳一中学校园标准化建设自查报告